高层建筑调研报告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6 15:59:11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1

关键词:消防 扑救 登高 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就其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的设计来说,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切实解决好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问题,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实际,就实践中如何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在火灾中的作用

高层民用建筑,一般功能复杂,体量较大,但由于高层建筑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街景及建筑学的需要,往往在高层民用建筑主体附建与高层建筑相连的裙房,用作商场、餐厅、营业厅、会议厅等。这无疑满足了城市规划和使用者的要求,但同时也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难度。尤其对高层建筑的裙房,登高面等诸多问题设计时稍有忽视,及易导致一旦高层建筑火灾对人员的抢救,扑灭火灾带来严重的影响。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现有的电梯往往由于停电,不能正常使用,即便是设计有消防电梯或者是消防客运合用电梯,但在实际现实中供电多是来自一个区域变电站,达不到双电源供电要求,有的由于施工,敷设电缆等满足不了防火要求,火灾时往往也会导致断电。而多数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或剪刀梯都布置设计在建筑的筒体中部,火灾停电时往往无照明,消防电梯、疏散楼梯不能正常使用,给迎救人员、疏散人员带来困难。二是消防人员难以接近着火层扑救,由于人员在火灾时惊慌外逃,顺楼梯或下或上,与消防人员逆向行走。极大的导致人员阻设等因素,给抢救和人员疏散带来混乱。三是火灾时往往是烟气顺其楼梯间、电梯间、竖向的管导井、电缆井等上下漫延,由于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烟气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迷漫疏散楼梯间、电梯间、烟气的毒性导致人员难以疏散。许多高层建筑火灾事例证明,一旦火灾时由于人员的求生欲望,往往会接近建筑的外窗部位以求得新鲜空气和寻求一线得救的希望。在这时唯一补救的措施就是科学的设计一个让消防员能扑救火灾的登高面。国内外,众多的火灾案例证明,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在实施救人员和灭火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迅速抢救人员和扑救火灾,设计合理的消防登高立面,确定可靠的登高消防车操作场地,保证在空间有效的操作范围和核实登高车的最小轻弯半径是保证消防人员到达目的地救人、灭火的关键。因此,高层民用建筑登高面的设计是保障火灾时抢救人员生命、逃生和扑灭火灾的重要保证。

二、现有标准和实际存在的设计缺陷问题

(一)现有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自1995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了1997年、1999年、20xx年几次局部修订,对于及时总结防火设计的实践经验和火灾的经验教训,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危害、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扑救、涉及民生至上的内容上得到充分体现。现有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该条明确了高层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的基本要求。同时为保证消防车在扑救上能充分发挥作用。规范4.3.1条、4.3.4条、4.3.5条、4.3.6条、4.3.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距建筑外墙宜大于5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穿越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均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以上条款,对消防车道要求作了进一步明确,无凝更好地保障了消防车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基本设计要求。

(二)存在问题。随城市化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土地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给高层民用建筑扑救面设计带来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裙房的设计问题。在城市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多为追求商业价值,建筑裙房设计多在四层左右,由于裙房作商业用途,每层层高净空多为4-4.5米以上,往往裙房高度超过防火规范5米要求,多数裙房的进深也大于4米。二是幕墙问题。城区内的多数高层建筑,为达到设计美观,协调繁荣城市的效果,许多高层建筑均设计有幕墙,尤其是设计玻璃幕墙且作为消防登高面考虑。三是登高面一侧、直通室外的楼梯 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设计问题。临街高层建筑底层均设计为商铺。当考虑作为登高面时,而多数设计为追求商业价值而规避设计布置直通室外疏散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往往将疏散楼梯或出口布置在非登高面的另一侧。四是消防车道的设计问题。城区内的高层建筑为充分利用当街的立面效果和商铺的价值,许多建筑将消防登高扑救面布置在建筑的背街一侧。然而,对环形消防车道和回车场的设计更多的是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不能满足消防车辆的使用要求。五是地下车库出入口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叉处的设计问题。城区内多数高屋建筑均设计地下车库,而地下车库的出入道又多为利用高屋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引入地下,在设计时往使得消防车道与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车道连接交叉外出现坡度及倾斜面。许多建筑由于用地的限制,引入车道较短时,在环形消防车道上形成的坡度倾斜面更大,影响或无法满足消防车辆的行驶。六是幕墙下设计室外消火栓等问题。高层建筑临街面往往设计有装饰幕墙,而室外消火栓,水泵结合器及消防水池等也宜临沿街设置。稍有忽视,很容易将室外消火栓等布置在幕墙之下,一旦火灾幕墙坍塌,严重影响消防车吸水、供水等扑救。七是登高消防车场地的设计问题。许多高层建筑对登高消防车辆的操作场地考虑不周,多数仅以环形消防车道宽度来考虑。以此宽度作为登高消防车的场地,将远远不能满足登高消防车的操作空间要求。

三、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

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观念,以保障民生、保障公共消防安全为发展,以创新思想、合理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登高扑救面的问题非常重要。以下为作者结合现有的规范、标准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存在问题与读者作共同探讨。

(一)临街登高面外墙设计。建在市区或商业街的高层建筑,当确定其临街一面作为消防扑救登高面时,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临街一侧的道路保障登高消防车的场地需要,但特别要注意,设计时要避免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外墙设置玻璃幕墙。由于幕墙的设置增加了建筑外观美的效果,对装点城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设计思路上考虑采用较多,但往往一旦火灾,会给消防扑救带来极为不便的后果。火灾证实,玻璃幕墙在火的作用下会炸裂和塌落,导致消防人员扑救火灾时无法靠近建筑。同时、一旦幕墙下设计有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时由于幕墙的塌落下掉。这些灭火设施将无法使用,也容易导致扑救人员的伤亡。在临街登高面乃至最高顶层还应避免设计霓虹灯之类的大型商业广告和其它影响消防登高扑救的景观设计。登高面一侧还应避免过多的凹凸造型,影响登高消防车登高平台靠近各层门窗、洞口。

(二)登高边长、裙房、疏散楼梯与出口设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明确规定:“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我们在进行消防设计时要尽力考虑规范的强制规定。其意义是登高边不应小于1/4周边长度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尤其是一些矩形建筑、多边形平面的建筑应考虑满足一个长边的长度作登高扑救边;其二是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必须设置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这一规定是确保一旦建筑火灾时能保证人员及时逃生和便利消防登高车扑救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城区的高层建筑为节约用地,往往将登高面和登高场地的布置多与商业街、步行街等主要街面一侧一同考虑。但是,许多处于繁华的商业区、商业街、步行街的临街面的商场、门面商业价值又使得房开商或设计时规避在这一侧面布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笔者认为,如果设计直通室外的楼梯确有困难,在考虑消防安全 经济价值的综合因素上,每栋建筑最基本的设计要满足有一个直通楼梯间的出口于登高面一侧、且设防火挑檐,同时各层宜设外挑阳台,否则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其三,是对裙房高度和进深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证登高消防车曲背靠近高层建筑施救的需要。城区内多数高层建筑裙房都为商业使用。设计都在二到三层不等,有的大型商场一层高度即达5米,因此要求裙房高度小于5米,确有不少困难,因而在登高扑救一面的设计时要尽量满足规范要求,在高不超过5米的裙房时,可考虑进深在四米范围内的裙房设计,一旦裙防高度超过5米时,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可不设计凸出裙房,以达到规范要求。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2

《报告》显示,职业灾害与工伤拒赔已与“恶意欠薪”并列成为建筑工人的主要伤害源。其中,超过一半职灾工人是因“防护措施缺失”和“频繁赶工”而导致工伤事故,高空坠落又是最主要职业灾害,占到58.9%。中壮年工伤建筑工人占案例总量的三分之二,大部分受害者是农村家庭最重要的劳动力和经济支撑。其中,木工成为工伤发生率最高的工种。

在建筑工地的工伤事故中,54.8%的事故发生是因为防护措施缺失,另有26%是工人的工具操作不当。《报告》认为,前者说明工地安全措施的缺失,而后者则说明安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的缺陷。

《报告》所调研的工人中,96%的工人没有进行过正式职业培训,绝大多数人是在工地上“自学”。《报告》指出,这形成了今天建筑业农民工“放下锄头进工地,拿起瓦刀盖高楼”的局面,不仅导致建筑施工质量不佳,也造成了大量建筑业农民职业灾害的产生。同时,78.1%的发生过工伤事故的工地没有进行过安全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认为,建筑业资质挂靠、层层分包制,极大降低了建筑工人的安全保障。“资质挂靠与层层分包已成为建筑行业通行的潜规则。即总包建筑公司不直接组织工人施工,而是将工程以专项施工的方式,分包给劳务分包公司。调查样本中,94.5%工人所在的劳务分包公司为私人挂靠,由包工头拉人进城。私人挂靠者为实现利润最大化,降低安全生产设施投入、安全管理流于形式,76.7%的职灾工人未受过工地的任何安全教育。”《报告》写道,“而一旦发生工伤,总包公司往往推给劳务分包公司,劳务分包公司推脱给包工头。包工头不一定具有支付赔偿的能力,又不愿为失去劳动能力的工人负责。因此,调查样本中没有一例获得了总包公司的赔偿,仅11%获得了分包公司的赔偿。”资质挂靠方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一方面加紧工程的进度,压缩工期,另一方面则不愿意在安全设施上进行投入,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维权难”仍困扰着职灾工人。高达89.1%的受访者既无劳动合同,又无工伤保险。“劳动关系认定”,被60.2%受访者列为第一大维权难点,“赔付执行难”位列第二。“工伤索赔程序的‘一头一尾’,让高达八成的职灾工人遭遇‘杀手锏’,工人实得赔偿与应得赔偿之间差距小于10%的维权案例,只有2.7%。”《报告》写道。

《报告》发现,在工伤发生后,包工头并非所谓的“替罪羊”,而是施工单位“工伤拒赔”的帮凶。在调查中,只有8.2%的包工头对工伤维权报支持态度,高达89.1%包工头对工人的工伤维权态度消极,其中更是有近四成的包工头直接阻碍工人的维权行为。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3

企业投入、行业推进、政府重视、社会关注,最终要为市场接受。形成市场需求,是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协会在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研究工作中,十分注重钢结构住宅的推进环境改善,积极向政府主管部门建言献策,在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中反映企业呼声,在组织完善有关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规范的同时,向住建部提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采用钢结构体系的建议,并与协会参与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订、与《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的制订工作紧密结合。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车间,搭建技术成果转化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高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推广价值。

10月26日,课题组专家与部分钢结构企业技术负责人在杭萧钢构股份公司开发的包头万郡・大都城高层钢结构住宅小区现场召开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研究报告讨论会”,在参观了浙江杭萧钢构开发的成品高层钢结构住宅小区后,课题组对研究报告修改提出了新的思路,充实内容、精练篇幅,根据国内外钢结构住宅发展的最新成果,结合我国钢结构住宅的研发和应用现状,重点比较几种较成熟结构体系运用前景,对板材体系,建造成本、防腐防火等改进、优化,精装修、安装等系统集成协调进行改善和深入研究,满足市场和用户需要。

为了提高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课题的结题报告分综合研究报告、技术报告、企业调查报告三个部分。综合报告对我国钢结构住宅推进的基础、环境和现状,针对钢结构住宅推进中的瓶颈和政策环境提出建议,将能为国家相关部门政策决策提供参考。技术报告和企业调查报告则侧重适合我国国情的钢结构住宅结构、性能、材料等技术数据进行研究,为钢结构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提供帮助和指导。三份报告的结构、内容和技术要点等多处修改,几易其稿。为此,在讨论会上,建筑钢结构分会领导强调,课题研究以促进钢结构住宅推广的效果为主,研究报告再次修改后要扩大征求意见的范围和层次,立足于企业的产品研发,争取年内完成报告的拟写和上报工作,为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发挥作用。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4

前言:

建筑是建在地面以上的,地面以下土层的分布,土质的疏松、强度,地下水的深度等都会

影响到在建建筑的安危。所以,为了确保建筑及其地基设计的准确性,就必须有建筑场地的地质资料作为科学依据。只有对建筑场地的地质资料有个全面的了解、准确把握才能更好的对建筑及其地基进行设计。工程地质勘察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进行调查研究的认识过程。并且,在各类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中,为保证其安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技术条件: (1)地基强度条件,即保证地基稳定性,不发生剪切破坏或滑动破坏; (2)地基变形条件,即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都不超过地基容许变形值。本文就此作了一些探讨。

一、工程地质勘察

1.1当前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地勘部门提出的地勘报告,质量不高,并不乏错误。现某些地勘报告其内容简化到不提供土工试验指标,不作评价,不作明确的结论和提出建议性工程处理意见等。(2)勘探方法不对。一些勘察部门用所谓的静载荷试验压裂探坑两侧土层为准来确定承载力,其做法是一种误导,是不科学的。试想,压裂较浅和较深的两侧土层所需的压力大小都不一样,究竟取用哪一压力定值来作为地基承载力。另外,压裂两侧土层,又怎能替代或者说明该压力值就是竖直方向土层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

1.2勘测周期不合理的问题

从工程地质勘察到地质报告的提交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这是再简朴不过的道理,但有些工程没有基础性的前期投入,一旦要投项目,立即就要求提交地质报告;还有些工程是今天提交了可研报告,明天就提交初设报告。更可怕的是留下了工程隐患,可造成重大工程事故。

1.3技术管理问题

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控制,技术管理是主要环节之一。近年来一些单位提交的勘测设计报告中的地质章节不是地质师写的,报告的编制人中没有地质专业负责人,或地质报告没有院级地质负责人审查把关,报告和地质中的错误较多,这种情况给总院增加了审查难度,同时也有损勘测设计单位的质量和水平形象,还会延误工程报批的时机。当然也有上级单位工程审查把关不严,助长了这种技术责任心不强的现象。

二、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目运用坑深、触探、钻探等勘查手段和方法,对在建工程的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三、勘察阶段的划分

民用建筑的工程地质勘察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

1、选择场(厂)址勘察(简称选址勘察);

2、初步勘察(简称初勘),应满足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要求;

3、详细勘察(简称详勘),应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

四、决定勘察任务的因素

(一)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

根据建筑场地的地形情况将场地复杂程度分为三个级别:简单场地,对建筑地基影响不大;中等场地,对建筑的地基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复杂场地,对建筑的地基存在很大的影响。

(二)工程所在场地地质条件的研究机当地建筑工程经验

比如,在某一陌生区域,对当地的地质条件缺少研究,则勘查工作量就有加大;相反,如果在此地有工程施工经验,则花费时间及工作量都会减少。

五、GXY-1型工程勘察岩心两用钻机的应用

1、主要用途:GXY-1型钻机适用于工程地质勘测,固体矿场的普查勘探,爆破孔用各种混泥土结构的检查孔等,根据地层的不同,可选用金刚石、硬质合金、螺旋灯钻头钻进。

2、主要特点:(1)钻机输入功率大,输出扭矩大,钻进能力强。(2)钻机输出转速范围宽,既适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又适用于金刚石岩芯钻探。(3)钻机配有开箱式回转器,便于进行冲击钻进和绳索取芯等工作。(4)具有油压给进机构立轴上端配有球卡式夹持机构,提高钻机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5)钻机配有制动钻杆,可实现不停车倒杆,效率高,安全可靠。(6)钻机采用双片常闭磨察式离合器,开闭灵活,操作调整方便。

3、主要技术参数:(1)钻进能力孔径:150,76,46mm孔深;30,150,200m钻孔倾角;3600

(2)钻杆直径:43mm(3)回转器转速:(正转)61,163,338,654,(反转)45r/min行程;500mm额定加压力;20kn额定起力;25kn立轴下端离,地面最大距离;600mm(4)卷场机提升速度:0.22,0.9,1.95;5.3ms提升能力(单绳低速);15kn(5)钻杆夹持方式;球卡式(6)让开孔方式;动力头打开(7)动力11kw电动机或s1100m电起动柴油机或s1100普通型柴油机(8)重量;约500kg(不包括动力重量)(9)外形尺寸(运输状态;长x宽x高)1450x970x1280mm

六、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一)文字部分

1)勘查工作的任务和概况;2)是否存在影响建筑物地基不稳情况存在及其影响程度;3)工程场地的地质土层结构、强度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4)低下水位的深度、水质情况、变化情况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程度;5)在地震设防区划分场地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判别饱和沙土及粉土;6)对建筑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提出经济可行的设计方案意见,尤其对地基设计和施工中需注意的地方检出建议;7)当工程需要时,尚应提供: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二)图表部分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区图; 3)土的物理力学性试验总表。重大工程根据需要,绘制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地质分区图、地质柱状图或综合地质柱状图和有关试验曲线。

七、解决问题的对测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5

一、调查目的:通过对市场的调查,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价 格。

二、调查对象:西安大明宫建材市场。

三、调查结果:

建筑木材:

木材泛指用于工民建筑的木制材料,常被统分为软材

和硬材。工程中所用的木材主要取自树木的树干部分。

木材因取得和加工容易,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轻质高强;弹性韧性佳;耐冲击和振动;加工性好;吸声性好;导热性低;花纹色泽自然 美观;组织结构不均匀,各向异性;具有吸湿性,会引起干缩湿胀。

主要品种:

①胶合板(夹板或细芯板):是将原木经蒸煮软化,沿年轮切成大 张薄片,经过干燥、整理、涂胶、组胚、热压、锯边而成。通常按相 邻层木纹方向互相垂直组坯胶合。

厚度(mm)为2.5,2.7,3,4,5,6,9,12,15:

特点及应用:

幅面大,平整易加工,材质均匀、不翘不裂、收缩性小,

在家具制造中常用做背板、抽屉的底板或制造覆面板。

在室内建筑装修中用于隔墙罩面、顶棚和内墙装饰、门面装修等。 ②大芯板(细木工板):是由上下两层夹板、中间为小块木条压挤 连接的芯板。厚度(mm)为16,19,22,25

因中间有空隙,可耐热涨冷缩。价格比胶合板要便宜,其竖向

(以芯材走向区分)抗弯压强度差,但横向抗弯压强度较高。

③刨花板:是将木材加工剩余物、小径木、木屑等,经切碎、筛选后拌入胶水、

硬化剂、防水剂等热压而成的一种人造板材,厚度(mm)为6,8,10,13,16,19,22等。可分为低密度、中密度、

高密度,不宜用钉子钉,易造成钉孔松动应用木螺丝或小螺栓固定,

此类板材主要优点是价格极其便宜。其缺点也很明显:强度极差。

门窗类:

市场上的门窗主要有木门窗、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等。

木门窗价格适中,外观差,封密性差,怕火易燃,变形开裂,只适用于低档次,一般场所适用,维护费用高,使用寿命短。

铝合金门窗阻燃性好,外观豪华但整体性较差,易变形、易腐蚀,且保温性差、隔热差、隔音效果不强。铝合金门窗和木门窗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自重轻,坚固耐用。铝合金门窗比木门窗耐腐蚀,不易朽坏,其氧化着色层不脱落,不褪色,经久耐用。

2、密封性能好。铝合金门窗的气密性高,水密性及隔音性都比木门窗要好。

3、色泽光洁美观。铝合金门窗的框料,经氨化着色处理,可着银白色、古铜色、暗红色等颜色,并可着上带色的花纹。用其制成的铝合金门窗,外观漂亮、表面光洁、色泽艳丽牢固,增强了室内外立面的装饰效果.

塑钢门窗具有保温、耐火、防水、防腐、隔音等性能,是木窗、铝合金门窗无法比拟的,其价格适中,外观豪华,款式多样,封密性好,防火阻燃,不易变形,强度好,安装方便,工艺讲究,是新一代门窗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铝合金门窗和塑钢门窗虽然在材质上不同,但在结构形式和使用上却差不多。铝合金和塑钢门窗的种类主要是根据开启方式来划分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门:主要有推拉门和平开门两种。平开门又分为内开门和外开门两种,什么实木地板比较好。

窗:除了推拉窗(包括左右推拉窗、上下推拉窗)和平开窗(包括内开窗、外开窗)外,还有一种上悬式开启的窗。不同的开启方式有不同的特点:

①推拉窗:优点是简洁、美观,窗幅大,玻璃块大,视野开阔,采光率大,擦玻璃方便。使用灵活,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在一个平面内开启,占用空间少,带纱窗方便等优点。目前,采用最多的就是推拉式的窗。缺点是两扇窗户不

能同时打开,最多只能开一半的窗户,通风性相对差一些;有时密封性也稍差。 ②平开窗:优点是开启面大、通风好,密封性好,隔音、保温、抗渗性能优良。内开式的擦窗方便;外开式的开启时不占空间。缺点是窗幅小,视野不开阔。外开窗开启要占用墙外的一块空间,刮大风时易受损;而内开窗则更是要占去室内的部分空间,使用纱窗不方便,开窗时使用窗纱、窗帘等也不方便,如质量不过关,还可能渗雨。

石质类:

按形成方式可分为:天然石材和人造石材

按成分可分为:天然大理石、天然花岗石

人造石材按成分和形成工艺可分为:水泥型人造石材、聚酯型人造石材、复合型人造石材、烧结型人造石材

A、 天然大理石

特点:碱性物质,质地较软,属中硬石材,晶粒细小、结构致密、抗压强度高、易加工但抗风化性差

按颜色和花纹可分为:云灰、单色、彩花

B、 天然花岗石

性能:适合于外墙、柱面等装饰

特点:酸性物质,质地硬,属硬石材,不易风化,耐腐蚀性强

按品种可分为:剁斧板材、机刨板材、粗磨板材磨光板材

C、 人造石材

性能:质量轻、强度大、厚度薄,因其室外的人造石材老化快,变形严重,所以其适宜于室内装饰,不宜在室外大面积使用

特点:耐腐蚀/污染、加工性好,价格低廉但耐久性差

按品种可分为:

a、水泥型人造石材(即水磨石):特点:便于洗刷、耐磨、成本低但耐腐蚀性能差

b、聚酯型人造石材(即人造大理石):特点:光泽好、易调色、重量轻、耐磨/水/旱/热/污染/腐蚀、加工性好但易变形

c、复合型人造石材

d、烧结型人造石材

玻璃类饰面材料

常用的有:钢化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热反射玻璃、玻璃马赛克

A、 钢化玻璃(即强化玻璃):性能: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弹性,常被用于高层建筑的门、幕墙等处的装饰材料

B、 中空玻璃(亦称绝缘玻璃):性能:隔热隔声,广泛用于高级住宅、宾馆、商场等需要室内空调的场所

C、 夹层玻璃:性能:耐久/热/湿/寒,广泛用于商店橱窗、博物馆门窗、美术馆展台等处

D、 热反射玻璃:具有良好的遮光性和隔热性能,常用于建筑门窗及隔墙等处 E、 冰花玻璃:立体感强、质感柔和、花纹自然、透光不透明,广泛用于隔断、屏风和家庭等装饰

F、 玻璃马赛克(即玻璃锦砖):质地坚硬、耐热/寒/酸碱、经济耐用,较多用于建筑物的室内外墙面的贴面或室内地面的装饰工程

油漆类:

1.聚酯漆:漆膜丰满,层厚面硬,有清漆品种,叫聚酯清漆。聚酯漆施工过程中需要固化。

2.聚氨酯漆:漆膜强韧,光泽丰满,附着力强,耐水耐磨,耐腐蚀性,被广泛用于高级木器家具。

3.乳胶漆:施工方便,安全,耐水洗,透气性好。

4.外墙漆:漆膜较硬,抗水能力更强。

5.防火漆:防火性能。

金属类饰面材料

性能:耐火、耐久、有较强的光泽及色彩

常用的有:

A、 彩色涂层钢板:性能:耐湿热、耐低温、耐腐蚀,主要用于各建筑物的外墙板、屋面板、室内的护壁板、吊顶板的装饰

B、 彩色压型钢板:性能:有良好的耐久性、抗震性、加工简单、色彩鲜艳,主要用于外墙,屋面,吊顶及夹芯保温板材的装饰

C、 不锈钢板:性能: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用于室内外墙柱饰面、幕墙、护栏等处的装饰

D、 彩色不锈钢板:性能:机械性能较高、抗腐蚀性强,常用于厅堂墙纸、天花板建筑装潢等的装饰

E、 铝合金装饰板:性能:抗腐蚀性强、防火/潮(分为条形装饰板和方形装饰板,有无孔和有孔两种形式)

F、 铜合金板:常用于高级装饰工程中需点缀的部位

G、 铝塑板:性能:耐冲击性强、耐火性好、隔音性好、防水性好、易加工等,适用于外墙装饰和室内天花、家具等处的装饰

通过这周去装饰材料市场调查,使我对装饰材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同 时也体会到要想真正学好室内设计,设计出好的作品,必须对装饰材料市场有所了解,及时掌握新材料、新工艺。只有更早的掌握新的、层出不穷的材料、工艺,才能设计出适应潮流的作品来。

建材市场调研报告写法

1反映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主要用于反映某一地区、某一领域或某一事物的基本面貌,目的在于报告全面的情况,为决策者制定方针政策、规定任务、采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常用于向上级报告工作,如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机关,以及部门和单位领导下基层了解面上情况后所写的调研报告,多用于此类调研报告格式。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写法偏重于反映客观情况,分析研究的成份相对少一些,一般也不要求提出理论性的主题思想。在写作过程中,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标题,一般要点明是关于什么单位或者地区、什么问题的调查。其前言一般是介绍调查的缘由、目的、时间、地点、范围和方式等。由于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主体内容涉及面一般都比较宽,因此,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在写作上往往采用横向结构。如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情况,可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组织领导等若干方面来撰写;如反映某一方面的情况,则可分为基本概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若干层次。当然,每个大的部分中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的问题来写。

2总结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主要用于对先进典型进行深人调查分析后,提炼出成功的经验和有效措施,以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因此,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写法主要包括:基本情况、突出成绩、具体做法、主要体会等。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标题一般要反映主题。前言大多采用概述主要成绩、发展变化,并提示基本经验的写法。主体部分需要充分展开,不仅要写具体做法,而且要写切身体会;不仅要写感性认识,而且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没有具体做法,体会就是空的;不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就难以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结尾可以归纳全文、强调主旨,或者指出不足、展望未来。在行文的语气上,经验调研报告格式与经验总结不同,经验总结用第一人称,行文语气必须谦虚,而调研报告则用第三人称,可以热情赞扬,以促进经验的推广。

3反映新生事物的调研报告格式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6

《建筑防火》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与建筑学专业相关的防火设计理论知识与国标规范;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典型的防火安全问题;在方案设计中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作为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建筑防火》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任务,在结合理论授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开放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内容[1]。

如图1所示,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理论讲授阶段;2)参观调研阶段;3)实践设计阶段;4)总结强化阶段。《建筑防火》课程的平均课时为34学时,这样保证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4:5。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践参观调研与案例设计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参观调研既有建筑,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国标规范与工程实际现状相联系。二是从方案设计阶段开始,通过对具体建筑方案的防火设计项目,进一步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

2 实践教学过程介绍

2.1 实践参观调研

在完成理论授课内容后,结合建筑防火设计理论,要求学生对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专项调研。学生分成4-6人的调研小组,编写PPT调研报告,并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与学习。专业调研过程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既有建筑方案的理解过程与空间重构

在实际调研中,学生往往要将实际使用的建筑空间进行图纸化模型化的反构过程。如图2所示,这一过程既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解读建筑方案,又为后期进行防火设计调研打下基础。

2) 建筑专业防火设计的考察

为了更好的结合理论授课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将调查参观的逻辑顺序与理论授课相统一,即总平面防火设计调研、防火分区设计调研等七部分内容。具体参观调研分项穿插与七大内容中,如表1所示。

表1:参观调研具体内容一览表

建筑防火设计调研内容

建筑基本情况

总平面防火设计

平面防火设计

安全疏散设计

地下层防火设计

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防排烟设计

简易消防设备

建造年代

建筑造型

耐火等级

基本功能

使用人群

建筑分类

防火间距

消防车道

设计概况

防火分区

分区构造

中庭防火

疏散方向线路

安全出口

疏散楼梯

楼梯的类型

疏散设施

消防电梯

安全分区

分区构造

停车空间

设备间

房间功能

使用人群

装修情况

装修材料

个人评价

排烟口设置

排烟管道

排烟方式

排烟设备

消火栓位置及数量

灭火器的位置及数量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3) 防火设计问题总结与分析

学生通过现场调研这一学习过程,一方面,加深理论知识的了解,强化理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可对既有空间防火设计进行成果评价,总结经验与教训,并通过对问题深入的分析理解,提出改进措施。例如学生发现某商业卖场为多层建筑,防火设计可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执行,可实际参观却发现其按照《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标准执行,反思不得其解,原来该卖场为家具卖场,多数存储物品属与易燃、可燃材料,故其标准提高,而这也是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一部分内容,学生由此也对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2 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结合理论授课安排分项设计,如在平面防火设计理论授课结束后,随即安排平面案例要求学生进行防火分区设计;第二阶段在学生参观调研既有建筑以后,安排对已有的建筑方案完成防火专业设计图纸。此类教学的最大优势是让学生理解理论设计与实际方案的区别,并训练学生逐渐掌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设计技巧。具体教学计划如表2所示。

3 教学实践的思考与体会

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仍是较难把握的一个问题,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完全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是教学实践中的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内容[2]。通过笔者所讲授的建筑学专业05-08四个年级8个班次以及环境艺术专业07-09三个年级10个班次的授课经历结果表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有:

1)实践调研对象的把握;既有建筑的类型、规模、建造时间、地理区位等条件的限制,对其防火设计的标准有一定影响。如图3所示,首先,所调研的既有建筑全部为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较为复杂,人流量较大,因而防火设计标准较高;其次,公共建筑中商业/综合体类既有建筑占较大数量,主要原因是其内部功能的多样化和空间最大限度的处于开敞状态,对调研最为有利。因此,为了强化考查理论学习的效果,并结合实际调研的可行性综合考虑,应尽量选取城市内新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建筑作为调研对象。

2)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的把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监督学生组织人员配置合理的调研团队,把握好学生个体的学习特点和素质能力,并指导调研小组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调研对象。其二是保证调研报告正确反映学生能力。由于调研报告与理论教学作业完成方式有所不同,而学生感觉较为陌生,往往调研过程挺全面,报告深度却表达不足。因此,指导好学生如何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对调研过程全面深入的整理,以合理的逻辑顺序反映调研过程,发现并深入分析问题,总结研究结论等,帮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顺利过渡到理论研究。

3)实践教学效果评估;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通过学生的各项作业把握本次教学效果,对比前次教学分析和总结经验,为指导下一次教学做准备。力求通过不断积累摸索出以适合本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方式。

总之,实践教学是建筑学专业《建筑防火》课程中的重点教学环节,其灵活多样的教学特点,也要求教师在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不断提高应用型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探索符合专业特色、教学条件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7

由于我院《建筑材料》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很多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处于懵懂状态,对建筑材料有很多错误的认识。例如,很多学生在学习《建筑材料》课程之前,都将“混凝土”和“砂浆”都称为“水泥”,而事实上混凝土、砂浆和水泥是三种不同的材料,技术性质及其应用都有很大的差别。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本门课程的堂课教学工作,将建筑材料参观认识环节融入专业认识实习,即建筑类专业专职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施工现场和校园建筑物时,除给学生讲解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工艺、建筑设备、施工组织及工程管理等内容外,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讲解有关建筑材料的具体应用及其注意事项、工程中因材料问题常见的各种弊病及其解决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勤思考、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工程实际案例切入理论教学。

以施工现场实际工程案例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学生对问题充满各种想法和期待时,教师围绕这些问题导入新课,再回到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例如,讲解水泥的保管时,给出水泥不同程度受潮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思考水泥受潮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思考的结果再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了解水泥在保管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讲解混凝土和易性时,给出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和流沙现象的图片或相关施工视频,先让学生思考问题所在,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并引入混凝土和易性主要表现在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及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让学生对混凝土和易性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通过介绍事故案例并辅以正确做法讲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材料课程的重要性。

3.建材市场调研。

《建筑材料》课程是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组成、构造、生产与加工方法、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的学科,它内容庞杂且理论实践性较强,可以说是通往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决定学生专业面宽窄和工作适应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筑材料》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我院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建材市场调研专周,旨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为实践教学改革开辟新的道路。

(1)建材市场调研内容。

建材市场调研实践教学环节采用项目化教学来实施,按班级分组进行,6~8人一组,每组需完成两个项目任务,具体如下:①项目任务一:认识一栋高层建筑主要土建用材料。要求学生一周内认识一栋高层建筑主要土建用材料,具体材料种类由教师规定,每种材料需拍出清晰照片,并对材料的特点、性能、价格、品牌与用途等进行描述,并最终以调研报告和PPT的形式呈现;②项目任务二:认识一套90平方米的住宅装饰装修用材料。要求学生在一周内认识一套90平方米的住宅装饰装修用材料,具体材料种类由教师给定,每种材料需拍出清晰照片,并对各材料的特点、价格、用途等进行描述,最后以小组形成调研报告并用PPT在全班展示。

(2)考核办法。

建材市场调研成绩包括过程考核、调研报告和成果汇报三项,分值比例分别为30%、40%、30%。其中过程性考核主要为每天晚上指导教师晚点到对学生当天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调研报告主要为调研任务及总结完成情况;成果汇报要求每组学生根据调查过程、形成成果、主要感受等制作PPT,汇报时间控制在6~10分钟内,根据每组汇报的实际情况教师进行现场打分。

4.开展实验教学。

在实际工程中对于材料的检测主要是在施工现场取样后交送专门检测机构。因此,学生要胜任施工现场的工作,不仅需要具备能在现场正确对材料进行取样的能力,还要具备对检测机构送来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故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实验项目时不能盲目,要注重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东西,并学以致用。目前我院开设的建筑材料实验项目有水泥性能检验、混凝土性能检验、砂浆性能检验、骨料性能检验及钢筋力学性能检验。实验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集中辅导为辅”的教学方式,激励每位学生积极自学,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增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8

目的:

意义:毕业设计是对我们大学四年来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的,彻底的,综合的考查,也是对我们在学期间的最后一次大练兵。通过这次设计,熟悉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全过程,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集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

毕业设计对于培养我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积极、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也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出必要的准备。

相关研究动态:办公楼建筑的发展趋势:围绕着绿色生态和节能的主题,建筑形态会更加多样化,功能构成会更加丰富,更加强调人性化和令人身心愉悦的空间环境创造。政府行政办公楼与其他办公楼一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适应性、灵活性、高效性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充分展示建筑功能与建筑形象的亲和力与开放性,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创造亲切宜人的建筑形象和舒适自然的办公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主义、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现代化、功能复合化办公建筑的设计理念将是今后现代办公楼的发展趋势。

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创新之处:

课题项目:邵阳市财政局办公楼设计,主体采用框架结构,房屋总层数5-6层,底层层高4.5m,其它各层层高3.6m,总建筑面积约为50002m

主要内容: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地理位置、朝向、体型等因素的要求,完成建筑总平面图设计、建筑方案、结构方案等的确定。

创新之处:

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研究方法:建筑物所在地区-邵阳市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按第一组地区考虑可以;拟建场地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平坦,Ⅱ类建筑场地,建筑等级为Ⅱ级,耐火等级为二级;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1、建筑抗震采用7度设防,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采用D值法。

3、荷载作用下采用迭代法计算,活荷载作用下也采用迭代法计算,恒载和活载共同作用采用组合法计算。

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本设计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烈度为7级 ,属三级框架丙类建筑。在设计中,遵循先建筑、后结构、再基础的设计过程。建筑设计以建筑设计方案为基础,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要求、建筑物重要性等级、地质条件、抗震设防要求、施工条件及材料供应情况等方面的条件,参照有关设计规范、资料的规定或建议,并通过调查研究,参考以往相近工程的经验。按照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对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结构构造等项目进行设计,包括建筑平面选择平面柱网布置、平面交通组织及平面功能设计;然后考虑建筑分类、总平面布局、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进行防火设计;最后设计楼梯间。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9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总体概况

金融区某地块工程是集金融办公、商业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公用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59612㎡。本工程地下三层,建筑面积为34154㎡,主要作为停车场、设备用房等用途;地上部分由塔楼及裙楼组成,其中塔楼39层,建筑高度为176.55m,裙楼7层,高度为40.00m。

2. 工程安全生产目标

(1)确保 “市级文明施工示范工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2)施工时严格按照国家、地区、相关规范规程标准及相关图集执行,确保施工现场及周边人员、建筑、管线、道路安全。(3)按照公司年度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计划要求确保达到如下目标:1)全年杜绝机械设备、火灾、交通和中暑、中毒等死亡事故的发生;2)年工伤事故频率控制在3‰以内,杜绝因工重伤及死亡事故;3)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达标合格率100%,杜绝不合格现场。

3 应急预案总则

3.1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责任

⑴ 项目经理是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第一负责人,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指挥工作。

⑵ 安全总监是应急预案第一执行人,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工作。

⑶ 建立项目各级施工人员应急预案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部与各施工单位负责人签订应急预案生产责任状,做到层层负责,竖向到底,一环不漏。

3.2 应急小组下设机构及职责

⑴ 抢险组: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安全总监、现场经理、机电经理、项目工程师和项目班子及分包单位负责人组成成员。

职责:抢险行动方案的策划和实施,相关部门抢险行动的协调和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抢险工作的进展情况。

⑵ 安全保卫组:项目安全总监担任组长;项目综合部、保安组成成员。

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负责现场车辆疏通,维持治安秩序;负责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

⑶ 后勤保障组:由项目综合部经理担任组长,项目物资部、综合部、合约部、食堂成员组成成员。

职责:负责解决全体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员的食宿问题和调集抢险器材、设备。

⑷ 医疗救护组:现场设医务室,配备值班医生和护理人员。

职责:医务室备有急救箱和急救担架,工地发生安全事故后,要将伤者立即送往医务室进行处理,必要时送医院医治。

⑸ 善后处理组:项目经理担任组长,项目领导班子组成成员。

职责:负责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怃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问题;做好其它善后事宜。

⑹ 事件调查组:组长项目经理、公司责任部门领导担任,成员由项目安全总监、公司相关部门、公司有关技术专家组成。

职责:负责对事件现场的保护和图纸的测绘;查明事件原因,确定事件的性质,提出应对措施;如确定为事故,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3.3 应急预案流程

(1) 施工单位安全事故上报程序

图1施工单位安全事故上报程序

现场第一发现人立刻通知现场值班人员,并由值班人员或事故目击证人通知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报明事故地点,事故大概状况。组长立即组织应急救援组员到达现场开始应急救援的同时记录信息,做成详细报告向上级部门报告。

(2)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基本程序

图2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基本程序

现场发现人,在第一时间报告值班人员或离事故突发现场最近的项目领导人,同时拨打报警电话,如急救中心120等。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立即组织项目应急组到达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并同单位值班人员把事故具体信息反馈给公司工程指挥部门,总部以最快的速度向应急组传达事件处理决策,在远程进行指挥工作。

4 结论

本论文通过金融区某地块工程的安全生产目标、特点及对本工程易发生的安全意外事故和常见伤害形式的介绍,以《施工安全生产手册》为基础,结合其他类似工程安全策划方案设计出了适于本工程的应急预案。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方针,做好安全措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好应急预案,有效处理发生的事故,减少伤害和损失。

参 考 文 献

1《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

2方志国.浅谈如何做好现场文明施工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

32010 中国建筑施工行业研究报告.中华工商时报.2011-02-27

4高向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5乔元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学位论文],山东:青岛理工大学,2011.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10

在2013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李蓝就曾提交关于建筑工人工伤维权的提案。这一提案后来被全国政协列为重点提案进行专题调研。

“要说我怎么注意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从一份报告讲起。”回忆起提案提出的过程,李蓝打开了话匣子。

2012年12月,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联合《无约束的资本,伤不起的工人――建筑业职业安全与职业保护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是研究者用5年时间,全程跟踪统计了北京地区约50个工地的73起工伤案例所得。报告指出了建筑I职业安全、职灾维权存在的问题,并呼吁相关部门能够有所作为,让更多受工伤的建筑工人得到应有的关怀和帮助。

据报告调查统计,95.9%的职灾工人没有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仅4.1%取得过职业资格证;在遭遇职业灾害的群体中,89%曾遭遇工伤拒赔,而建筑业资质挂靠、层层分包机制,令37.1%“带队进城”的包工头,转身成为资方拒赔的“帮凶”;遭遇工伤的工人中,只有15.1%选择严格按照工伤维权程序维权,7成选择以法定程序之外的方式维权,甚至有12.4%的工人放弃了维权。

报告显示,遭受工伤事故职业灾害的农民工都是生活负担最重的中年人,他们大多是家中的顶梁柱,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而他们一旦遭受工伤事故,就会对家庭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可以立刻摧毁一个家庭。

这样一份报告引起了李蓝的高度关注。2013年全国政协会议前夕,李蓝辗转拿到了这份报告的全文,报告中所披露的建筑工人工伤维权的血泪史让他倍感震惊。

“这个报告触动到我的还有另一个深层原因,那就是我的一段知青经历。”李蓝回忆的思绪回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

李蓝是贵州省大方县人,1975年初中毕业,随即成为下乡知青。那时,只有十六七岁的李蓝,作为下乡知青,在家人的帮助下,拜了一个农村泥瓦工为师,跟着师傅到处找工做、学手艺。

“那个时候我刚出校门,什么都不懂,也完全没有任何防护意识。”李蓝说,当年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曾受过两次伤。一次是踩在一颗3寸多长的钉子上,钉子尖直接从脚背上穿出来,让他卧床休息了两个多星期。一次是抬水泥预制板上楼,4个人抬800多斤重的预制板。由于是冬天,预制板凝结时间不够,抬着在楼面走时,其中一块预制板突然断裂,4个人全都掉下了楼,受了伤,李蓝左手肩关节脱臼。

“我当时就用毛巾吊着手去找我的武术教练。结果他也没有药,就让我咬着毛巾,直接用劲把关节复位了,那是真叫一个疼啊,养了两个多月才好。”说起当时的经历,李蓝现在还有些后怕。

“那时候,根本没有人管我们这种‘临时工’,而且,跟着师傅,什么地方有活就去什么地方,一年要走十几个工地。”李蓝说。

可能就是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让李蓝真切地感受到建筑业工人的无助和无奈,使他坚定了要为建筑业工人维权的决心和信心。

在2013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李蓝和宋镇豪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国家应重视建筑业农民工的工伤医保问题的提案》。他们在提案中提到:“‘工伤拒赔’是一种性质和后果都远比‘恶意欠薪’更为严重的恶意行为。遭受‘工伤拒赔’的农民工不仅仅经济受损,其人身遭受伤害的后果更是难以用金钱来弥补。”

提案上交后,在2013年12月,建筑工人工伤维权问题作为全国政协2014年重点调研课题及双周协商座谈主题,由主席办公会议督办解决。

“在那之后,这个问题就引起了很多委员和代表的关注,全国政协也对此做了许多工作,使得建筑工人工伤维权的问题取得很大进展。”李蓝说自己都没想到,这个提案能受到全国政协的如此重视。

工伤维权之路的艰辛与漫长,是旁人无法想象的,但是李蓝说,他能体会到作为第一个提出建筑工人工伤维权问题提案的委员,全国政协多次组织调研各地建筑工人工伤维权情况时,李蓝的名字都会出现在调研组委员名单中。

农村中小学教师去哪了

李蓝在2013年提交的“关于建筑工人工伤维权”的提案后被全国政协列为重点提案进行专题调研,从而推动了建筑工人工伤保险的落实。这也让李蓝在科研工作之余,时常收到希望他帮忙提案反映的老百姓的请求。2015年两会,李蓝提交的关于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专项资助基金的提案背后便是一群坚守在边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迫切诉求。

由于工作的原因,李蓝时常需要到农村地区进行调查,2014年,他的足迹遍布河南、甘肃、四川、贵州等多个省份农村地区。在这些地方的学校里,李蓝发现,校舍、教室和教学设施都很现代化,但只有几个五六十岁的男教师守着一群学生,年轻教师几乎都离开去了城里。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11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尽可能的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的损失,是气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构建完善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增强气象业务硬件、软件基础建设,提升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已迫在眉睫。本文介绍的基于多平台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信息管理系统正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的。

1 研究现状

佛山市气象局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建设,防雷所在业务上也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和管理流程。防雷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主要是雷电风险评估、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和检测服务。服务范围主要包括:经地方城市规划部门核准的佛山市市属大型、重点工程项目,以及佛山市禅城区、佛山新城区域内工程项目(含新建、扩建、改建)的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和检测服务。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防雷工程和防雷工程建设单位信息的大量增加,和海量的防雷设施台帐管理的要求,防雷所的信息化程度还有很多待提高的地方,尤其是在通过结合GIS等手段对建筑物防雷管理上,尚缺乏比较先进的手段。

2 系统建设目标

常见的虚拟机资源分配算法有基于市场导向的资源分配算法、启发式算法和基于云计算平台系统特征的分配算法。市场导向的资源分配方法是根据用户对虚拟机资源的需求和自由市场竞争有很多相识之处,将市场中的资源分配算法应用到虚拟机资源的分配中。启发式算法是指在可承受的计算时间和空间下,给出待解决问题的一个可行解。

2.1 实现防雷评估业务流程电子化

结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使办事流程电子化。通过对电子化流程的优化、构建与管理,将防雷所与不同建设单位、不同职责、不同专业的工作和人员串联起来,理顺工作流程,降低成本费用,提升服务水平,达到了运行有序和效率提高。

2.2 建立雷评项目电子档案库

越来越多的需要实施防雷工程的建筑,要求防雷所建立一个直观,方便的档案库,便于准确的把握每一栋建筑的防雷工程信息、防雷设置评估信息和防雷设置管理责任人信息。

2.3 建立评估报告标准模板库

对各类雷评报告相同或相似的信息片段及格式进行提取,制作成各种不同报告模板,评估人员撰写雷评报告的时候,可以快速方便调取相类模板创建雷评报告书,从而提升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书写出错情况。

2.4 建立防雷项目GIS信息库

佛山市需要建设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越来越多,通过建立基于GIS的防雷工程项目和建筑物防雷设施的信息中,便于防雷所对所辖区域内的防雷工程进行高效,直观的管理。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业务边界

根据系统建设目标设定以下系统边界模型。根据图1所示,整个系统分成两个子系统:雷评业务管理子系统和雷评申请及跟踪子系统。系统的参与者包括防雷所业务人员、防雷工程建设单位。

雷评业务管理子系统主要提供雷评估项目管理和审批,雷评报告生成及归档与费用核算管理,报告模板库,雷评知识库对外宣传等功能。

3.2 系统建设总体框架

总体框架是按照分层的思想加以设计和实现,分层的体系结构能够很好的实现系统建设任务的分解,以便整个系统的建设任务能够在明确接口定义的基础上进行并行建设,以缩短整体的建设周期。同时,在接口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分层的体系结构还能保证系统对各层基础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且较好的体现以数据获取和整合为核心,以监督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的功能定位。系统框架图如图2所示。

系统总线将实现“企业登记”、“雷评管理”、“费用核算”、“GIS建筑防雷台账”、“雷评知识库”等几个模块的数据和业务整合,构建新的基于SOA的业务服务,可以确保系统具有高的可用性和扩展性。

3.2.1 雷电风险评估业务申请系统

佛山市防雷所外网主要提供在线提交防雷工程评估申请、查询评估业务办理进度、防雷评估报告调阅;公众上网人员可以在线浏览防雷知识库的文章、在线观看防雷教育视频等。

3.2.2 雷电风险评估移动应用系统

提供支持iPhone、Android的移动应用系统,给防雷工程建设单位查询工程办理进度,调阅雷评报告,业务信息通知等功能。工程相关人员也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系统查阅项目各种报告。

3.2.3 雷电风险评估微信门户

微信作为当前比较流行的公众信息服务入口,本系统面向公众的所有服务信息都能够通过雷电风险评估微信门户公众号对外提供服务。同时,通过公众服务号实现与使用者的互动,提供各种防雷产品服务。

3.2.4 雷电风险评估业务管理系统

防雷所的内部业务系统,根据防雷所雷评实际业务范围确定,由雷评工程业务管理,GIS建筑防雷台帐、报告模板库、费用核算管理和防雷知识库的宣传与等模块组成。

3.2.5 基础设施

业基础设施包括应用支持层、企业总线、中间层、数据持久层、基础设施层几部分,为上层各业务子系统提供技术应用上的支持。

3.3 雷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综合业务系统包括企业登记,雷评管理,费用核算,报告模板库,档案管理,防雷项目GIS展示系统,统计报表,系统用户几大模块。通用架构如图3所示。

3.4 雷评移动/微信客户端

雷评移动/微信客户端包括企业认证,项目进度查询,报告资料调阅,雷评知识库,消息推送功能,雷评移动客户端如下图4所示。

4 系统技术架构

根据系统总体设计指导方针以及技术标准规范,并充分考虑到应用集成、应用支持等因素,业务应用系统设计体系架构设计如图5所示。

5 结语

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业主方的使用需求,通过软件系统的流程化管理规范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服务的执行过程,使用报告内容的片段和模块化数据处理手段完成报告有效内容的复用,可切实地提高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考虑到日后移动办公和业务整合的可能性,已预留服务端和移动端的多种技术接口,在本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日后业务需求的变化,方便地接入新的功能模块,如实现远程办公、移动端采集现场数据、提供对接门户网站、公共平台的模块化服务等。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12

2005年我们参加了中央财经大学科研教学综合楼的设计投标工作。项目位于北京学院南路中央财经大学校园大门东侧,与西侧刚建成的中财大厦共同围合出校园前广场。总建筑面积21430m2,建筑高度要求控制在32m。可供建设场地受周边建筑物制约,能利用的土地面积十分有限。中央财经大学校领导对本项目寄予了相当的期望,要求将科研教学综合楼建成财经大学高标准的国际会议中心和科研教学场所,能承担重大会议、部长论坛、小型演出、社团活动、校史展览等多项功能,内含800人多功能厅1个,260人大型会议室2个,150人中型会议室4个,大学生活动中心1个,校史馆1个,另有若干小会议室、办公室和教室。

反复考察地形之后,我们将几种布局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这里有限的用地条件很容易想到满铺场地做成L型布局,这样的平面似乎合理,但这么做只会像周边已经存在的一些建筑那样,给校园空间带来造型单一的消极影响。建筑物东西向摆放虽对广场进行了围合,然而却像城墙遮挡了东侧住宅,对自身采光也很不利。另一种U字型布局整体感较好,但轴线过于强烈,形象也过于严整。在比较了若干体块小模型之后,形成了最终的空间布局方式。方案构思从校园设计的角度出发,在有限的场地中创造建筑空间,构成开敞的院落,与广场达成默契,彼此对话交流。通过一个中心庭院对科研、会议,教学、办公四种相对独立的功能进行有效的组织,使之各得其所,同时制造不同的标高平台,形成立体交通模式。引入了两条主要轴线――东西轴线始于学校主广场,与中财大厦形成对话,从内庭院向广场辐射的45°轴线指向学院路,将综合楼与校园入口连成一体。南北各一座楼形成最好的采光和通风。北侧楼解决大会议室、大教室、校史馆等大空间的使用,南侧楼布置小研究室、办公室以及报告厅的附属用房,两座楼上下均可连接。中部大体块一层是学生活动中心,二层以上是800人大报告厅。这种布局方式形成统一界面,使得大楼对外形象相对完整,对内则产生多样化的趣味空间。大报告厅居于正中,强调了其核心地位,南北两侧楼满足多项功能要求,并且北侧楼和原有行政楼对位寻求整体延续,南侧楼形象完整面向校外。

作为高标准的科研、会议、教学中心,方案体现了其公众性和开放性,形体布局逻辑源于对传统围合方式的新阐释,成为一个复合性的容器,在诸多制约因素下解决了许多矛盾。建筑方案最终得到校方赏识,提出要把这个建筑由外到内做成一个“精品中的精品”。

构建与建造

“房子有时候也能让思想灵魂附体,建筑师将冰冷的材料组合成鲜活的生命机体,建筑的情绪就在这里面诉说”。2006年整个大楼破土动工了。等待、焦虑、痛苦相互交织,坚持、无畏,欣喜贯穿始终,人与房子之间存在一种磨合,盖房子就是不断地遇到困难再解决困难,而在其迎刃而解后的短暂喜悦还来不及松弛,新的困难又接踵而至。建筑师就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困难中寻求自我救赎。

结构形式上寻求突破。丰富的建筑空间需要结构的逻辑性表达,大空间的立体布局更是要求对传统结构形式进行突破。设计之初建筑师就坚决不允许存在任何结构变形缝。为了在有限的层高限制下获得较大的空间高度,大报告厅采用了大跨度有粘结预应力梁技术,大会议室采用了现浇400厚预应力空心楼板。施工前期,建筑师也经常陪同结构工程师下工地,要求大报告厅顶板预应力钢筋的锚固长度不能影响将来的干挂石材,7、8层钢桁架和钢连桥部分的钢结构断面的尺寸,形式必须与建筑造型尽可能完美地结合起来。

模数化构建从一开始就提出了。石材的立面分格根据柱网关系采用东西向1050×600,南北向900×600,对应的剪力墙洞口、副框尺寸,L形转角石材等都有相应要求。石材表面的机打面纹理和石材胶缝的宽度、深度,颜色也是建筑师与石材厂商反复探讨、斟酌后确定的,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性和抗污染性,并且做到较好的性价比。

如果说建筑外观强调造型和体量,室内设计则更多强调空间和色彩。建筑师要求室内设计师做到室外空间和材质向室内延伸,采用减法和“拆修”的方式纯化设计语言,如老子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大量使用特殊材质和色彩,以使其功能特征与艺术造型逻辑对位。比如我们将北楼的一系列会议室理解成玻璃器皿中的一串彩色水果糖,通过墙面红、蓝、橙,灰等颜色的可识别性来区分名称众多的会议室。为满足不同功能房间的声学要求,建筑师同声学设计师反复商榷,确定各个空间的有效容积,混响时间、吸隔声参数等。精装修单位根据相关要求也做了相当数量的样板,最终几方共同确定了各种材料的肌理、质感和颜色。

景观设计则更是需要建筑师在坚持整体建筑设计理念的前提下,对所有视觉呈现的细节进行指导。为了保留楼西侧的景观水池和防腐木地板,我们几易其稿才说服业主采纳了建议,最终西侧庭院和屋顶花园的外向型特征基本保持了与建筑外表皮的一致性,庭院透水混凝土地面的试验性尝试也取得了应有的效果――画图、材料,工地、修改,配合、争论、付出,坚持、满意、经验、意外、收获,如此等等,建筑师就像一个导演,既要保持一部影片的风格,但具体到音乐、服装、美工,又需专业人士共同来作战。日复一日的工作进程让建筑师面对着大量的实际问题甚至边缘问题,而恰恰是这些问题每天都给我们带来机遇和挑战,以及创作的激情和乐趣。

建造过程总是繁杂而无奈的,建筑师的眼睛往往很“毒” (独),总能一眼挑到他人也许根本注意不到的细节并且耿耿于怀。拆改意味着工期、造价需进行相应调整。强烈的要求,软磨硬泡的功夫,甚至抗议、央求都会伴随着工程的进展而层出不穷。但最终我们发现,当建筑师怀着诚恳的心态去对待工程时,很多要求是能够被业主和施工单位理解和采纳的。工地对于建筑师真的就像舞台:建筑师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对于文化观念的理解,以及建筑师为人处世的态度,都将在工地展现,并深刻地影响着未来将要建成的房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