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合集12篇

时间:2023-07-16 08:51:05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篇1

1.1平面构成

超高层办公楼在平面构成上可分为线生形和形生形两种。其中,线生形是以基本线型的组合发化,可生出无穷发化的平面形式。基本线型有两种:直线、曲线。而形生形是以基本形为构形基础要素,创造新形体的构形方式。基本形有:正方形、矩形、正三角形、园形、菱形等。基本形经渐变、弯曲、切割、错叠、群化、减切、伸展、拉压等,可产生各种新的形式。而将原形作交合、取舍,也可产生许多新形式。不同的平面组合构成不同的建筑形体,从而形成极具特征及标志性的写字楼产品。

1.2体型研究

办公楼在功能方面的定位较为简单,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体型设计时,一般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建筑内容与功能等问题。但是,由于办公楼常处于繁华地段,代表着某个区域的整体风貌,其体型设计必须实现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城市地域特点、周围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在设计中对超高层建筑的各个角度进行完善处理,以保证建筑的圆融性。同时,超高层办公楼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时代的风貌、社会的特征,在设计体型时,设计人员还应当尽量地结合当前时代以及社会环境,通过应用新型节能的材料、技术、工艺等,使建筑在体型及外立面,凸显出对于生态化、人本化的设计理念。

1.3标准楼层技术参数

标准层主要由核心筒、办公区域、走道三部分组成,其中核心筒主要包括客用电梯、后勤服务电梯(兼消防梯)、疏散楼梯、卫生间、茶水间、空调机房、机电管井等。核心筒面积对标准层的实用率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精细化设计中应注意尽量压缩核心筒面积,对机电管井及设备用房进行多方案比选,控制面积。办公区域进深主要根据室内采光、结构、朝向及景观、家具布置等方面决定,常规做法为8~12m。

1.4垂直交通体型

超高层办公楼垂直交通以电梯为主,楼梯为辅。影响电梯厅尺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写字楼的定位是超甲级还是准甲级、甲级,不同的定位对电梯厅公区尺度要求不同;②电梯轿厢深度决定电梯厅的最小宽度,对于单侧布置和双侧布置应满足规范及空间舒适度的要求;③可以利用高区电梯厅在低区设置辅助功能(如卫生间、空调机房等)以提高利用率。

1.5消防设计

设计人员为超高层办公楼设计消防装置,要考虑到消防通道、消防出口、防火分区、疏散楼梯以及灭火设备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做好对于消防控制中心的设计。具体而言,在进行消防设计时,要保证不同功能分区入口的独立设定,并采用防火卷帘、隔墙、防火门等分隔不同防火分区,还要做好对于防火分区疏散宽度的控制。每个分区要分成不同的防烟分区,而各防烟分区的面积要在500m2以下,可用结构梁作为防烟分区的划分界限。此外,必须设置简单明了畅通的疏散楼梯,除了疏散楼梯方面的设计要求外,还要做好对于相邻的安全出口之间的最大距离设定。

1.6机电设备

机电系统划分应根据物业类型、产权模式、营销定位等方面综合确定。机电系统分为空调系统、强电系统、弱电系统、消防系统。空调系统一般分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变风量全空气系统、多联机系统;强电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纬度重点考虑:负荷主要为生活给水、通风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等,发电机房负荷主要考虑消防;弱电系统应根据业态定位结合智能化统一考虑,常用的系统有智能监控、信息网络、停车智能化、公共空间灯光控制系统等;消防系统主要分为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

2案例分析

太古汇,为大型综合性建筑,座落于广州天河路。主体建筑分为五部分,包括一栋212m高的42层办公楼1,一栋166m高的29层办公楼2,一座132m高的28层五星级酒店,一座文化中心,以及裙楼商业。两座办公楼及酒店,均为超高层建筑。各组成分别位于用地四角,利用裙楼商场把各部分联合起来。地下共四层,地上的第三层裙楼屋面为一公众文化广场。屋面花园提供市民休闲场所,为城市作出贡献,与城市相互依存。整体构思是以功能各异的塔楼,分别坐落于用地四角,因其高度、体量、朝向的差异,形成效果丰富的群体。如璀璨的长方体水晶,从稳重的石材基座生长出来,各塔楼向外的角部对角切出球面弧线,形成的弧面与城市空间友善对话,塔楼之间也姿态亲和。

3结束语

随着大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超高层办公楼建筑将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增加,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当然,我们也必须充分地意识到,超高层办公楼建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标志、形象、空间、容量,但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生态、防灾、安全、维护、管理等等的负面影响。所以,超高层办公楼建筑建设至今,一直争议不断,特别是当前世界能源和经济的不景气,使人们对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越来越持怀疑态度,引发了众多的讨论,这些是每个建筑师都需思考的问题。

作者:吴彬彬 单位:广州中交南沙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篇2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超高层建筑一般是指高度超过 100m 的建筑,通常在40层以上,与普通高层建筑相比,其具有火灾危险系数大、火势蔓延快、人员疏散困难等特点,同时由于我国现行的防火设计规范对于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还不够详尽,为此防火设计成为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本文现就超高层办公楼的建筑防火设计进行探讨。

一、火灾事故在超高层建筑中的特点

在火灾事故中,超高层建筑物的危害远远大于普通高层建筑物,其主要变现有火势蔓延快、人员疏散难度高等特点,致使发生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消防设施不完备,扑救工作困难;建筑材料被燃烧,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局部坍塌甚至全部坍塌。火灾后带来的后果包括:

(一)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影响。这种结构在高温条件下,钢筋会拉伸,降低了承载能力;

(二)对砌体结构的影响。高温条件下,砌块内部受热不均匀,会使得砌体开裂,最终导致倒塌。

在火灾发生时,如果建筑物上部倒塌,则下面的楼板会吸收因灭火时产生的污水,增加了楼板的负荷,使楼板因负荷过重而坍塌。而高温的钢筋混凝土由于污水的入侵,温度会急速下降而造成表面开裂,破坏钢筋的保护层。高温条件下建筑材料的强度会降低,加之建筑本身内部所产生的热应力等,会对高层建筑带来更大的危害。

二、避难层消防设计

所有超高层公共建筑都必须设置避难层,规范对避难层的设置要求较为明确,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当地消防部门的沟通,完善细部设计。

例如:关于首个避难层,规范规定从地面到首个避难层不能超过 15 层,但在工程实践中不宜将首个避难层设得太高,应考虑消防登高车作业的救援便捷程度,一般首个避难层靠近裙房屋面较为合理。关于楼梯间在避难层的设置要求,规范中只提到防烟楼梯间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断开,但对如何断开(用栏杆还是墙体断开)没有详细要求,对防火门在避难层开启方向也未明确,通过参考上海等地消防部门对超高层避难层设计疑难问题的处理意见,并与当地消防部门协商,本文认为楼梯间在避难层用隔墙和防火门断开、错位比较可靠,同时楼梯间疏散门在避难层应朝避难区方向开启较为合理。关于电梯在避难层停靠问题,规范规定,消防电梯应在避难层停靠,但未说明其他电梯是否可以停靠,在本项目中,经与消防部门协商,避难层是禁止普通电梯停靠的,这样可以提高避难区的安全性。除了以上细部设计要求外,还有几点应特别注意:

(一)避难层的设备用房

避难层往往是设备集中布置或管道转换的场所,如何减小设备区对避难层的火灾影响,是避难层消防设计的重点。

1、在设备区和避难区之间做防火分隔,为确保安全,本项目采用耐火极限 3 h 的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进行分隔。

2、对穿越避难区的管线管道进行控制。在布置避难层平面分区前,应协调设备专业,尽量使得连接核心筒和设备区的管线管道不要穿越避难区,当必须穿越时,应该采用防火吊顶进行分隔,耐火极限不低于 1 h,并把设备管线用防火材料包裹及封堵更为可靠的做法是在避难层上方设置 2m 左右层高的管道夹层,用楼板阻隔火势通过管道向避难区蔓延。

3、设备区的检查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除了疏散楼梯前室防火门以外的任何门向避难区开门时,都应该加设前室。

(二)避难层的百叶窗设计

当避难层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设有空调机组时,外立面上就需要设置百叶窗,随着建筑外立面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建筑造型越来越丰富,传统通风百叶有时难以满足设计师对外形的严苛要求,通风百叶的隐蔽化和与立面一体化设计越发重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采用:

1、用玻璃百叶替代金属百叶,由于现代超高层办公楼普遍采用玻璃幕墙形式,玻璃百叶就可以很好地弱化避难层百叶对整体立面的影响;

2、采用新的通风构造设计,如在避难层楼面的上下两端设置通风缝,改变在整层设置百叶的做法,就能起到很好的隐蔽化效果。总之,通过创新材料应用和构造方式,改善避难层的百叶窗设计是值得建筑师重视的一个问题。

(三)节能和隔声要求

避难层是因为防火设计的要求而产生的。大量自然通风部位的天花和楼板均应考虑保温构造要求,避免相邻上下办公楼层的室内结露。同时由于避难层往往兼作设备层,布置了较多的设备机组,容易对下部办公楼层产生振动和噪声影响,对于高级办公楼,避难层楼板宜采用浮筑地坪、隔声吊顶等隔振降噪的措施,保证良好的办公环境。

三、疏散人数的计算标准

疏散人数的计算标准是确定疏散宽度的关键,直接影响到楼梯宽度和避难区面积大小,对于控制超高层办公楼标准层平面的有效面积比意义重大。对于办公楼使用人数的计算标准有以下方法:

(一)按日常使用人数计算

暖通专业在计算空调负荷时,首先要确定使用人数,这可以作为建筑专业计算疏散人数的参考。对于不同档次的办公楼,《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明确了不同的人均使用面积计算标准,超高层办公楼一般都是当地标志性建筑,通常定位为高档办公楼(例如本项目),可以按 8(m2/每人)计算。

(二)按极限使用人数计算

消防部门通常要求疏散设计考虑极端情况下的使用人数,尽量按照不利情况计算,普通办公室的最小人均使用面积为 4 m2,所以应把 4(m2/每人)作为计算标准。可以看出,2 种计算标准得出的疏散宽度相差一倍,又都有道理,不应简单二选一。经过与当地消防和审图部门沟通,取得共识:疏散设计要兼顾极端情况和正常使用两种状态,通过多方案比较测算面积标准较为合理。

(三)通过多方案比较测算使用人数

首先,由设计院出具标准层平面的多种紧凑型办公布置方案,分别测算使用人数,选取人数最多的一种计算出人均面积标准的初值。然后,由消防和审图部门在初值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确定计算标准终值。在本案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提供了 4 种较为紧凑的标准层平面办公布置图,测算出的人均使用面积从 5. 2m2~ 7. 3m2不等,经过与消防部门协商,最后确定疏散人数计算标准为人均 5m2,可以说,这种方法兼顾了规范标准和实际情况,是比较科学的做法。

四、建筑物外立面的防火设计

超高层办公楼的外立面往往采用玻璃幕墙和石材幕墙等立面形式,建筑设计单位要与幕墙设计单位紧密协作,对涉及防火安全的灭火救援窗和窗槛墙防火构造等作周密考虑。随着建筑造型越来越丰富,经常出现平面或竖向不规则的幕墙造型,在本文中,玻璃幕墙就同时存在平面倾斜和竖向倾斜,给层间窗槛墙防火设计带来困难。由于幕墙呈空间不规则形态,如果在楼板处做常规的混凝土或防火玻璃裙墙,则难以与幕墙贴合,经过与幕墙公司协调,最后采用在幕墙玻璃后背衬防火岩棉的做法,高度≥800mm,能够与幕墙同步倾斜,既达到阻断层间火势蔓延的目的,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视觉效果要求。

六、窗槛墙防火构造

在超高层建筑的外立面设置灭火救援窗,对消防救援十分有利,国家防火设计规范对此还无明确要求。在本文中,根据消防部门的要求,在商业裙房和超高层办公塔楼的外立面均设置了灭火救援窗,具体如下:

(一)间距控制在 20m以内,每个防火分区要求不少于 2 处。

(二)灭火救援窗窗口宽度≥0. 9m,高度≥1.0m。

(三)灭火救援窗可以是开启扇也可以是固定扇(紧急情况下消防员可以击碎),窗上应有灭火救援专用标识。

(四)在避难层的灭火救援窗部位,内部空间不能被设备和管道阻挡,以免妨碍消防员通行。

结语:总之,在对超高层办公楼的设计实践中,研究超高层办公楼在建筑防火设计方面的特点,特别是针对超高层建筑中的避难层以及人员疏散以及外立面防火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简析,以期提高超高层办公楼的防火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篇3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DOI:10.13612/tp.2016.06.090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对建筑的造型和功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高层酒店、办公楼这一类的建筑在设计时需要设置通高的共享空间,或者是局部设置通高的绿化空间,而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无法满足其功能需要,为此,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分析,妥善处理,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本文作者主要就高层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研究背景

当前经济背景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飞跃式的进步与发展,进而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尤其是伴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进一步地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此外,由于现代人们对生活品位要求的上升,不仅对建筑空间的要求有所提升,同时对建筑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无法满足其功能需要,为此,需加以重新设计,确保其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以及经济性,由于传统性结构难以实现其要求,加上结构设计本身受力复杂、为此,必须要对建筑结构的功能各个方面出发充分考虑合理设计,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二、普通高层办公综合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1主体结构

对于主体结构的设计主要考虑到其结构类型、结构的适用范围以及基本尺度,以下作具体的分析与说明:首先是框架结构,一般而言,框架结构主要用于50m(10~12层)高度以下的办公建筑以及高层建筑。因此,在进行框架结构的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确保框架结构传力的直接性以及对称的均匀度,同时,为了方便于地下室的有效布置和经济性,柱网尺寸选择7.4m~12m为宜,这也是最为常用的高层柱网尺寸,同时,为了保证上部分商业区域的设置与布置,确保其良好的景观视野和柜台布置,小柱网控制在5m~6m为宜;二要从结构角度讲,柱网的尺寸可以适当放大,但是结构的上下不需要传力直接或者是转换,为了更加有利于框架梁钢筋的抗震锚固,框架柱的断面适当放大,与此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经济效果,促进施工速度的加快,确保框架结构刚度的合理性,可以适当减少框架柱的数量;三是对于框架结构本身而言,为了保证其整体的稳定性与抗侧能力,这与自身结构密切相关,为此在设置前期,合理确定柱断面,断面尺寸不可以过小,控制垂直荷载下的轴压比(通常即为断面压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具体的数值为:角柱0.65-0.75,边柱0.7-0.8,中柱0.75-0.85。

其次是简体稀柱框架结构,该结构是近年来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框架结构体系,其主要由周边稀柱框架和中央核心筒构成,也近10年发展起来的,国外多采用钢结构,核心筒与钢框架的钢梁上、钢往采用混凝土组合,周边钢柱用钢梁铰接支承,而周边的稀柱外框筒与核心筒协同工作,若是刚度不足时,避难层与设备层可以加设外伸刚臂,并与其共同工作,且具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劳动力,加快施工进度,但是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楼面梁铰接的共抗侧作用未能及时有效发挥,这样,忽视了建筑整体的合理性,只保证了某个构件以及局部的合理性,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的使用标准,而且层高过高,会降低平面的利用系数,最终导致整体造价提升,为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综合考虑,坚持合理的设计思想,选用合理的设计方法,使得每一个构件的作用得到发挥,并保证其协同作用,既可以保证整体空间的抗侧能力,而且可以设计出一个优秀的作品,具体如图1所示。第三是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中,剪力墙结构主要适应于高层住宅,尤其是利于家具的分隔与布置,而且具有较好的隔音、防盗、防火、分户功能,根据大量工程实践研究发现,剪力墙在大开间分户墙的应用,既可以承受水平荷载,又可以承受垂直荷载,间距约在6m~8m左右,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可行又实际的结构布置,而对于高层公寓住宅而言,其自重只相当于其一半左右,加上小开间用墙多,自重大、施工困难,平面不灵活,有害无利,结构刚度大,用钢量增加,目前已经被历史所淘汰。

2楼层盖结构

对于楼层盖结构的设计分析同样也从三个方面出发,即类型、基本尺度和适应范围,以下具体说明:

(1)梁格布置和楼层面板。高层建筑楼层盖为了保证其自身的稳定性与水平性,需要水平面保持应有的刚度,尤其是对于现浇钢筑混凝土结构,同时,可以改善楼板隔声防震效果,更为主要的是方便于电气设备的走线和埋管,一般情况下,板的厚度要求保持在8cm~10cm为宜,若是立足于工作的经济角度,梁格布置的距离以3cm~4cm为宜,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结构,断面、构件(柱、墙、简体)均相对较大,在水平温差的影响下,梁板会有相对较大的收缩应力,加上板厚些,为此,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配置贯通分布钢筋,以防止地面装修破坏,提高整体楼层刚度,控制裂缝的发生。对于梁格的布置,要求在楼层面结构的设计中尽可能使其传力直接,为了提升室内的空间质量,要保证梁格布置与建筑内隔墙之间的对齐与有机统一,当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时,可以采用预应力跨度厚平板,适应使得梁的间中扩大,此时,板厚预应力取值L/40-L/50,其中,L则为板的短向跨度,另外,随着板厚的的增中,室内净度也会加大,层高则减小,根据经济效益分析,其具有可行性。

(2)梁的运用。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建筑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空间要求不断提升,主要表现为对空间灵活性和景观视野的提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楼面梁跨度要适当加大,但由于楼高不允许,因此,这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考虑以下方面:一是为了保证建筑层高的合理性,要保证配筋合理以及梁自身的高度,竖向结构相应加大,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为此,可以在其中应用扁梁或者是宽扁梁,保证其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可以降低结构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而且可以保证很好的稳定性;二是从抗震角度讲,由于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为此,必须要考虑其整体结构的抗侧刚度,包括支撑、剪力撑、筒体、刚臂等,并且可以适当增加刚度,确保结构的总体刚度、稳定性以及抗侧力。另外,要确定抗震等级,带地下室的建筑,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此处的楼层部位在地震作用下屈服时将影响到地下一层,因此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与主楼相连的裙房确定抗震等级时,除应按本身考虑外,还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50%,该部分已不能被视作次要抗侧力构件。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生活要求高层办公楼设计要更加合理、科学、舒适,要有较大的灵活的自由空间,通过剪力墙设计,提高其抗侧强度,满足建筑不同的使用要求,减少地震荷载、风荷载,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并且区性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合理性,合理布置剪力墙、柱、框架梁,有效地满足水平和竖向荷载。

参考文献

[1]孙皓.普通高层办公综合建筑结构设计初探[J].科技风,2012(10):169.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篇4

1、前言

能源问题是世人十分关注的人类生存问题之一,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随着地球人口的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的损耗正以加速度递减,人类呼吁社会的发展应是可持续的发展。目前,新能源的开发在短期内尚难起到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人们也致力于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损耗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研究上,由于建筑能源占总耗能量的25一40%,尤其我国的建筑能源利用率处于世界下游水准(我国能源利用率28%,欧美平均近50%,日本为57%),所以建筑节能设计是节能的重点之一,对于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有节省能源意识贯穿其全过程。

2、建筑平面设计与节能关系

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平面形状、长度、进深设计,均与其能源损耗有直接关系,当建筑设计方案体积相同时,应尽量减少围护结构的总面积,围护结构面积越小,通过围护体散失的能源也就越小。常见的建筑平面形状与能耗关系如下表:

表中A/V表示围护结构面积A与建筑体积V的比值,同时增加建筑物的长度及进深均可减少建筑的传热耗热指标。建筑物长度、进深分别是指建筑物沿纵向轴线及横向轴线的尺寸,实验数据表明,几幢建筑当其层数相同,长度增加,能耗降低,当建筑物长度一致时,建筑能耗随着建筑物进深的加大,建筑的传热耗热指标明显降低,使建筑能耗显著下降。

几种进深的建筑传热耗热指标

3、建筑体型与节能关系

现代建筑设计,人们常常追求建筑形体的变化,设计造型为突出鲜明个性,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几何形体,但是从目前的高层办公建筑而言,由于其性质及功能要求,其体型还是较为规整的。建筑合理的体型设计(从节能角度出发)应首先控制建筑的体型系数,其次控制表面面积系数。

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建筑体积之比。体型系数越大,单位建筑空间散失的热面积也就越大,能耗就越多。有研究资料表明,体型系数增加0.01时,能源指标增加约为2.5%。所以,建筑体型系数宜控制在0.3以下,一般可通过控制建筑物体型不宜变化过多或增加组合体,均可控制或降低体型系数。

建筑物表面面积系数就是建筑物除南墙面积以外的其它外表面面积之和A1与南墙面面积A2之比,一般而言,建筑物的南墙面是得热面,而除南墙面以外的其它墙面的热损失视为建筑物的热净负荷,所以,判断一幢高层办公楼的节能效果不应该是护结构总面积的大小,而是应以南墙面尺够大,其它外墙表面尽可能少为标准来评价。建筑设计时应尽量采用:长轴朝向东西的长方形体型最好,正方形次之,而长轴朝向南北方向的长方形体型的建筑节能效果最差。

4、窗户的设计与节能的关系

窗户是建筑的设计中的一个独特构件,一方面它要阻挡外界环境对室内的侵袭,另一方面,窗户是人与室外及大自然沟通的渠道,是接受空气、阳光和热的直接途径,它同时担当着隔绝与沟通室内外空间的双重任务。窗的热耗在建筑物能耗中占有较大比重,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减少对外门窗的耗热量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窗墙比、玻璃层数及窗户朝向对节能均有影响。

当窗为南面窗,窗墙比增加时,单层窗节能率下降,而双层窗却上升,说明南向双层窗辐射得热量大于窗的热耗而使南窗成为得热构件,东向、北向单层窗的节能率随窗墙比增加而下降,如果采用双层窗,窗墙比增加时,节能率略有增加。但三个朝向的窗墙比增加时,节能率的灵敏度不同,当采用单层窗时,北向窗的耗能率灵敏度大,东向次之,南向最小。当采用双层窗时,南向窗的节能率灵敏度比北向更高,这是因为北窗只接受散热辐射,但其日辐射得热却少得多的缘故。

改进窗户热工性能可以增加窗户节能率,改进窗户热工性能的主要措施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通过提高窗用型材的规格尺寸、准确度、尺寸稳定性和组装的精确度以增加开启缝隙部位的搭接量,减少开启缝的宽度达到减少空气渗透的目的。

第二、采用气密条,提高外窗气密水平。各种气密条由于所用材料、断面形状、装置部位等情况不同,密封效果也略有差异。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篇5

引言: 国民经济的发展拉动高层建筑的建设。尤其是超高层的建筑,呈现大规模竞争的模式,“上海中心大厦”,总高度632m,可能成为中国最高的建筑,这里面有很多技术方面的因素,其主要原因也是土地资源的紧张。不过国际会议上对于亚洲的发展来说,高层建筑的起步还是很晚的。尚达不到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在研究高层建筑工作方面,开始也不过十多年,所以,还存在很多的方面需要进一步学习以及研究。

例如,某办公楼地上27层,地下三层,主要的地下使用是设备方面的用房。电气设备和汽车车库等都需要。而地上的各有分布,前几层是对外的服务,比如银行等。往上就是电子信息处理集中处的机房。各办公室的数据和档案库房中,14层作为避难层。建筑的面积大概是在7.5万m2,建筑总高度为134m。这个工程是个典型,无论从哪方面的特征考虑,供电的稳定都是设计的基础,也是核心内容。

一 电气设计在超高层建筑中所受影响及原则

1.1电气设计在超高层建筑中所受影响

电气的设计在高层建筑上存在一些影响,主要指建筑的密度方面,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以类的事故,需要不断完善安全方面的体系。保障供电完善的是保证电气设计的可靠性。所以,超高层的建筑会以供电的时间以及距离为依据,会让压降变得非常大,设备的启动不能得到正常的运行。

1.2 高层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1)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

即满足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满足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也就是舒适卫生;满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满足特殊工艺要求,如娱乐场所的一些电气设施的用电,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

(2) 考虑实际经济效益

节能应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增加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

(3)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

节能的着眼点,应是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首先找出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是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而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宜采用先进技术使其能耗降低。因此,高层建筑节能设计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

二 确定负荷的等级

用电的负荷根据供电的损失和影响来确定,因此分为不同的负荷模式。不同的级别有着不同的负荷,主要的内容可以参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相关章节的说明。根据相关的建筑特点,表1给工程的负荷等级分类。

三 高低压供电方案

1)本工程高压部分采取双路10KV(不同区域开闭站)供电,单母线分段运行,两段母线之间设置母联开关。平时两段母线分列运行,当1路电源发生故障时,通过手/自动操作母联开关,另1路电源承担全部负荷。两路电源的主进开关与母联开关设置机械电气连锁,任何情况下只能闭合其中的两个开关。

2)工程蚕蛹的是单母线的分段运行。因此母线之间有一定的开关设置。需要根据开关设置自投自复/自投不自复/手动转换三种转换方式。在自投的情况下要求降低,因此开关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性,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其中两个开关的闭合。本工程之中,大量的符合需要采用放射的供电模式,比较分散的采取二级配电的模式。

四 照明设计

(1) 光源

大多数的场所都是采取节能光源的模式,所以荧光灯基本上都会补偿。

(2) 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

在很多人群密集的办公场所,需要设立紧急照明和疏散指示,要采用一定的应急照明装置才能够满足应急疏散的要求,比如大堂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灯,用 220V电源供电,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可以点亮,能够实现开关的控制,在走廊以及安全出口的位置,应该安置相关的疏散指示信号,采取集中照明的模式,供电的时间不能够小于三十分钟,这样才能够保证完善的应急措施稳定。

五 防雷措施

大气之中的雷云距离地面高度大约100 ~300m时,地面容易出现集中的电负荷情况,大多数的高层一般都已经接近了雷电,所以有可能会受到雷电的攻击,在建筑物的侧面来看,一般的壁垒措施难以起到保护的作用,所以需要采取其他的模式,实现雷电的意外防范,本工程采取了一定防雷措施。

5.1 安全措施

研究的工程之中,我们采用了TN-S 系统;避免出现电压过高的情况,有其他的设施配备,各种配电箱的分类明确。按照雷区的设置,分为不同的保护装置模式。其中的关键保护地线(PE )能够严格进行分隔,如果出现不正常的带点情况,那么电压的设备和金属外壳的模式都能够可靠接地; 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及电气设备这些内容的保护是有着统一的装置的,配电室以及卫生间等地方需要进行电位的合理结合;在工程之中我们采用的电位联结方式实现了干线和设备进线总管的模式,建筑物的金属构件也有了联系。

5.2 接地系统

(l)强弱电联合的接地装置共用,要接地电阻应小于l欧姆;

(2) 消防控制中心、电梯机房、弱电中心等设备为弱电配备,利用大楼统一接地装置。

(3)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接地干线。在竖井的模式下,能够拍出同本层均压网相连接,还采用40x4的镀锌扁钢分别与共用接地装置连接。

六 防火和报警系统

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方面有很多措施,其在自动消防的报警系统服务上也亟待加强,应采取自动报警的模式,以实现合理的检测。对报警与灭火系统而言,疏散相关的系统引导,有利于排火,所以需要加强报警系统的防范,实现集中控制与设备的完善。

报警的火灾控制和装置都需要不断加强,这样才能够促进完善的消防控制,要保证防火器材的正常使用,包括防火门、防火卷帘的控制装置,排烟系统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电梯的升降完善和控制装置,都需要加强诸多的回路改善,促进相关的联动和接口的控制器模式。多地址的联动情况也有可能出现,因此需要在联动的接口上进行报警控制器的安装,在防火区需要设置手动的按钮,以便于能够实现火灾距离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的出入口明确,以便于能够实现紧急的撤离。火灾报警的装置设置高度有一定的讲究,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安装高度为1. 3~1.5m,且有明显的标志。

七 结语

高层建筑有复杂的功能和建筑特点。所以,电气设计的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设计的新要求也在不断被提出。因此,电气工作者要多进行经验的总结,深入研究,才能提升技术的水平。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篇6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open building theory application design applied in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 space combination of aspects: one is the division of space types: external space is divided into public, semi-public and private, semi-private four types, the internal space is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f service space" and "objective space" type; two is the design of level three spatial combination: organizational level, support level, filling body level; three is the three feature space: features of organization design, supporting and filling body level design corresponding hierarchical design space.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se positive application of content for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next step for the research of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 space portfolio.

Keyword: High-rise commercial office buildingsOpen Building TheoryApplicability of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高层商务办公楼空间组合的适用性设计特征

1.1安全性

这一点对于高层商务办公楼而言,非常重要。其作为人流密集的建筑设施,安全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的安全性不仅表现在结构及消防的安全层面,还需要考虑到建筑安全使用的问题,这包含了无障碍设计、功能的合理性设计等内容。

1.2舒适性

这里的舒适性主要是指功能实用,它不仅包括了采光、通风、保温等基本问题,还包括了建筑各类设施是否能创造合理的使用、是否能创造满足人们活动的空间等问题。这就要求高层商务办公楼空间组合能利用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特点,给使用者带来身心的舒适。

1.3和谐性

从本质上讲,建筑和谐性来自建筑对所处地域或环境的适应,以及对其他周边建筑设施使用者行为的了解和尊重。

1.4参与性

参与是一个人的本能意愿的反应。就高层商务办公楼空间组合而言,人的参与性,有利于更好的有序地组织各类空间,从而体现了“为人设计”的本质。

1.5多样性

建筑的多样性是对使用功能多样化的体现。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高层商务办公楼各要素之间就必须相互补充配套、相辅相成、功能交织,成为一个具有多种使用功能的综合体,从而满足使用者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

2开放建筑理论的概念

(1)在开放建筑理论看来,建筑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联系。“开放建筑理论认为建筑并不是单一功能、单一时空环境的设计,它应该是一个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过程” [1]16。同样,建筑功能形态的变化也离不开社会活动及决策活动的综合作用。

(2)“开放建筑理论肯定并强调人在建筑这个‘永不完结的过程’的能动作用。” [1]17开放建筑理论认为使用者应作为建筑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决策方存在,其作用也应从幕后走向台前。

(3)在设计方法上,开放建筑理论把设计看作是构筑一个开放的空间关系的过程,而不是针对某一终极目标的封闭设计,提倡用开放的设计层次来替代以前那种终极的设计手法。

3开放建筑理论在高层商务办公楼空间组合的适用性设计中的应用

3.1在空间的类型中的应用

3.1.1外部空间的类型

空间的存在总是与其效用职能相对应,这是室内外空间都适用的规律。就高层商务办公楼外部空间而言,根据不同的空间职能,其亦可分为:公共、半公共、半私有及私有4种类型。

3.1.2内部空间的类型

开放建筑理论认为按照内部空间效用的不同,可以把其分为二大类:一类是“服务空间”;另一类是“目的空间”,这对高层商务办公楼的内部空间同样适用,那么它的“服务空间”和“目的空间”分别都代表什么呢?这就需要确定哪些内部空间是服务的,而哪些是被服务的。结合高层商务办公楼各空间的特性而言,交通、设备、厕所等空间都具有明显的服务性,那么它们就是“服务空间”;而办公、会议、接待等空间则处于被服务的地位,换言之,他们就是“目的空间”。

3.2在空间组合的适用性设计层次中的应用

3.2.1组织层次

高层商务办公楼空间组合的适用性组织层次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内容。就特性而言,其外部空间作为室内与外界的过渡性存在,就如同是黑白渐变色表中位于黑白两色之间的灰色层一般,也就是说,如果把室内空间设为黑,那么室外空间就为白,外部空间就是这两者之间的过渡带,若结合外部空间的类型来看,那么它应该是公共、半公共、半私有及私有外部空间过渡联系的集合体,靠近室内部分的外部空间模式的性质呈现出私密性较强,如私有外部空间,换句话说,高层商务办公楼空间组合的适用性设计中组织层次所对应的外部空间不仅具有公共性,还应具有私密性。

3.2.2支撑体层次

一般来看,在高层商务办公楼空间组合设计中支撑体内不变的两者是同时进行的,承重结构设计一般已经考虑到了非弹性空间的设计,所以,对高层商务办公楼空间组合而言,支撑体层次与其结构紧密相关,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确定,那么其内部某些“服务空间”的布置方式也就基本确定,这点在实态调查中得以体现,因此相对普适性的撑体层次来说,在高层商务办公楼空间组合的适用性设计中的支撑体层次更注重结构与“服务空间”的联系。

3.2.3填充体层次

就高层商务办公楼空间组合的适用性设计而言,其支撑体层次在确定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已经对“服务空间”与“目的空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进行了规定,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对“目的空间”进行了一次设计,而“目的空间”作为是最主要的效用空间,如何对这部分空间进行更好地二次设计,成为高层商务办公楼空间组合的适用性设计中填充体层次需要解决的问题。

3.3在各层次空间的特征中的应用

3.3.1组织层次空间的特征

(1)整体性

它从根本上体现了高层商务办公楼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融合,这与我国古建筑布局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应该也是高层商务办公楼空间组合的组织层次的适用性设计中外部空间所要达到的境界。具体展开的来说,其外部空间需要做到两个方面,才能与城市环境达到整体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它需要满足城市中生活人群向往优质游憩空间的天性;另一方面,它需要与城市环境形成连续的空间序列,从而本质上改善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2)开放化

里卡多·列格瑞达被问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时说:“我认为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错误的,那就是到这来并说,‘现在我们要在这个街区上设计一幢完全与众不同的建筑’,因为你没有权利改变环境,” [2]他认为两者之间需要建立百分百地对话关系,也就是说建筑在与城市环境达到整体性关系的基础上,其外部空间还应该与其所在区域形成开放化的关系,这就要求高层商务办公楼的部分公共性较强的外部空间向城市居民开放,成为城市绿化休憩景观的延伸空间。

3.3.2支撑体层次空间的特征

(1)完整性

高层商务办公楼空间组合的支撑体层次的适用性设计中“目的空间”的完整性,取决于其“服务空间”的合理布置,换言之,只有当其“服务空间”达到完整性时,其“目的空间”的完整性才能随之实现。

(2)灵活性

空间的灵活性,是一种单向的特征。由于在“服务空间”在被确定之后,其已基本上丧失了灵活性,所以,灵活性的特征是相对于“目的空间”而言的,它体现了在高层商务办公楼空间组合的支撑体层次的适用性设计中,其“目的空间”根据不同的使用方式,能被自由地划分的能力。

3.3.3填充体层次空间的特征

(1)被规定性

①“目的空间”大小和容量的被规定性

“目的空间”大小和容量的被规定性主要体现了功能对建筑面积的要求。在高层商务办公楼空间组合的填充体层次的适用性设计中,需要重视“目的空间”的这种特征,合理分割空间。

②“目的空间”形状的被规定性

对于高层商务办公楼空间组合的适用性设计中,填充体层次的“目的空间”来说,就更加复杂了,其不仅需要考虑自身功能的使用特点,还需要考虑到特殊的客观因素——柱网的制约,因为柱网的尺寸大小直接影响到地下车库的使用效率,即其“目的空间”形状的被规定性需要综合地考虑自身功能使用的特点及柱网的合理化布置来选择确定。

③“目的空间”质的被规定性

“目的空间”的被规定性首先表现在形和量的两个方面,但只有量和形的适用还不够,还需要使“目的空间”在质的方面也具备被规定性的特征。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功能组织的好坏。一般来说,不同性质的房间,由于使用要求的不同,有的需要争取较多的日照条件,有的则不需要直接照射。

(2)相对性

因为使用者会最大化的根据自身的要求对“目的空间”进行组织分割,使形成的空间布局能充分的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随着他们需求的持续变化,这种空间布局也将不断更新,换言之,“自营建构”的过程从本质上就要求“目的空间”具有相对性的特征。更需要指出的是,在高层商务办公楼空间组合的适用性设计中,填充体层次的“目的空间”的这种相对性特征,从根本上还是建立其灵活性的基础上,而且它还受到功能对空间规定性的制约,所以实现它也是有条件的,其主要是通过建筑师以专业的角度来指导使用者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岚.居住区休闲设施适用性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篇7

中图分类号:U664.88文献标识码:A

广州某超高层办公楼占地 27770 平方米 ,建筑高度 148.65 米,建筑总面积 144613.5 平方米。地下 3 层,地上 29 层。使用功能主要为: 商务办公楼 。

1 、生活给水系统

生活给水供水方式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以下简称“建规”)中第3.3.3—3.3.6条对建筑物内生活给水系统的作了详细的规定。并且规定超高层建筑宜采用垂直串联供水方式。串联供水需要在中间设置转输水箱,超高层建筑基本每隔15层会设置一个避难层,可利用避难层设备房,设置转输水箱及转输水泵。生活水池及第一级转输水泵设置于地下室。第一级转输水泵将水提升至第15层的避难层的中转水箱内,靠中间水箱的重力向下供水。超压部分设置减压阀供水。同时第15层的避难层内设置第二级转输水泵,供水至第30层的避难层的中间水箱内。30层以下部分靠第二级避难层的中间水箱重力供水。以此类推,形成超高层的串联供水。为了解决避难层下面2~3层如果直接靠上面的中间水箱供水会出现压力不足的情况,可以采取错层供水,即底层避难层下方2~3层的用水由上一层避难层的中间水箱供水。

中间转输水箱兼高位重力水箱,并适当设置减压阀,可以满足每个用水点水压在0.05MPa~0.35MPa之间,转输水泵采用水位控制。这样基本上可以每隔一个避难层设置中间转输水箱,有效减少机房占用面积。此供水系统承压不会超过1.6MPa,此种供水方式安全可靠。广州某超高办绿色商务办公楼给水供水方式即按此原则布置,分区如下:

一区:地下三层至地上一层,由市政生活给水管网直接供水,水压及水量不足时由负一层备用变频调速生活给水机组加压供水;

二区:二至六层,由十五层转输水箱减压供水;

三区:七至十层,由十五层转输水箱直接供水;

四区:十一至十四层,由屋顶高位水箱减压供水;

五区:十五至十七层,由屋顶高位水箱减压供水;

六区:十八至二十一层,由屋顶高位水箱减压供水;

七区:二十二至二十五层,由屋顶高位水箱直接供水;

八区:二十六之二十九层,由屋顶变频调速给水机组加压供水。

生活给水设施

地下一层设生活调节水池及泵房,水池有效容积136 m3,分两格;泵房内设生活转输泵两台,向十五层转输水箱供水,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同时设一区备用变频调速给水机组一套,当市政给水不满足使用要求时,应急供水。

十五层设生活转输水箱及泵房,转输水箱有效容积20 m3,分两格;泵房内设生活转输泵两台,向屋顶生活水箱供水,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屋顶设生活水箱及泵房,水箱有效容积20 m3,分两格;泵房内设变频调速给水机组一套。

2、生活热水系统:

办公楼内主要热水使用部位为卫生间洗手,为了贯彻节约环保绿色理念,采用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和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太阳能集热器设在屋顶机电设备房屋面,空气源热泵机组设在屋顶地面,储热水罐、加热循环泵、热水供水泵设在屋顶地面,所采用设备均为防水型并设置防雨、防风遮板。

3、污、废水系统:

生活排水系统采用污、废分流排放方式。室内餐饮废水经隔油器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卫生间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室外污水管道,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室内洗浴废水、冷却塔排水等优质杂排水,集中排至中水处理站污废水调节池。

经中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中水供室外绿化、室外冲洗地面及水景补水使用。

空调冷凝水水质较好,经收集后直接作为中水供冲厕、冲洗室内车库及空调循环冷却补水用。地下室粪便污水通过污水泵加压送至室外化粪池处理、其他废水经潜污泵提升排至室外废水管网。

4、中水系统:

中水处理工艺采用:

预处理废水调节池接触氧化池膜生物反应器消毒中水池用水点。洗浴废水等优质杂排水经中水处理工艺处理:地下一层设污废水格栅井;地下三层设污废水调节池、中水处理站、中水清水池及中水泵房。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室外绿化及水景补水等使用。

5、空调冷凝水回收系统:

空调冷凝水水质较好,经收集后直接作为回用中水供冲厕及空调循环冷却补水等使用。

地下三层中水泵房设空调冷凝水池一,在中水泵房内设置变频调速中水给水机组,供三层至十四层冲厕使用。冲厕剩余冷凝水接至空调冷凝水池二,由中水泵房内空调冷却水加压泵加压供裙楼屋顶空调循环冷却补水用。回收水量不足时使用自来水补水至各收集池,自来水进水管口高出溢流边缘的空气间隙不小于150mm。补水管进水由水位控制,冲厕优先使用空调冷凝回收水。排水管道设置超越管、水池设置溢流管。

6、消防系统

对于超高层而言,必须立足于自救,采取的消防给水应该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来确定其供水方式。一般超高层建筑会采用临时高压或者常高压供水,可以结合建筑的高度和结构形式综合经济比较来选取。

目前市场上的水泵、阀门、管材压力等级都可以达到2.5MPa,这样一般100m~ 150m之间的超高层建筑一般可以采用一泵到底的供水方式,即与一类高层消火栓系统供水方式相同。在地下室设置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屋顶设置屋顶消防水箱稳压,中间设置减压阀分区供水。建筑高度高于150~250米的超高层一般采用转输水箱串联供水方式,与生活供水方式类似。在避难层设置转输水箱和转输水泵。转输水箱既是上面消防区域的消防水池,又是下面消防区域的屋顶消防稳压水箱。对于建筑高度大于250米的建筑,消防给水方式应该采用最安全的方式,可以采用常高压供水方式,在设备层或者屋顶上设置满足火灾时间所需水量的消防水池重力供水,或者高压与常高压相结合的方式。

广州某超高办绿色商务办公楼的消防供水方式即按此原则布置,此楼高度小于150米,消防给水系统采用一泵到底,不设中间水箱及转输泵。

室内消火栓供水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室内消火栓设计水量40升/秒,室外消火栓设计水量30升/秒。在地下二层设置一套消火栓泵。室内消防系统竖向设两个分区。高区: 十五层至二十九层,由消防给水泵加压供水。低区: 地下三层至地上十四层,由消防给水管网经减压阀减压后供水;消火栓的布置保证室内任何部位有2股消防水柱同时到达,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 13 米。

自动喷淋系统供水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在地下二层设置一套自动喷淋泵。喷淋系统按 中 危险 Ⅱ级设计。净空高度8~12m的场所喷水强度采用12L/min. m2。净空高度超过12m的场所采用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灭火装置,设计流量为20L/s,与自喷给水系统共用给水泵。自动喷淋系统竖向设两个分区。高区: 十四层至二十九层,由喷淋给水泵加压供水。低区: 地下三层至地上十三层,由喷淋给水管网经减压阀减压后供水;

7、管道材料: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篇8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innovative design of modern office buildings, to create a good working conditions,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working environment,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to Nanling County, the public prosecutor, law, company, quality supervision office building design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otal plane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create comfortable office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architecture, the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total plan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芜湖市南陵县新区,用地面积53151.41平方米。地块东面是城东,南面是籍山东路,西侧是奎湖路,北面是麒麟花园。项目总建筑面积44764.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3866.0 m2(计入容积率),地上建筑面积:898.93 m2(不计入容积率),建筑密度17.3%,容积率0.83,绿地率30%,建筑高度45.30米。本地块呈梯形,用地内地势平坦,已达到“一通三平”标准,城市公共管网设施齐备位置显著,交通便捷。

本项目是重要办公楼项目,公检法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一级,质监和司法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二、总平面设计

1、流线设计

1.1出入口设置

依据规划要求,基地在奎湖路和籍山东路侧开设机动车出入口;人行主入口设在籍山东路。

1.2道路交通

基地内设有环行车道,车流进入基地后,沿西侧东侧机动车道行驶。最窄处道路宽度为4米,机动车道双向行驶宽度不小于7米,消防车最小内转弯半径12米。同时,在建筑北侧和西侧,道路结合铺装设计为人行广场,形成基地环路,满足消防车通行。非机动车出入口设在次要道路上,非机动车库和机动车库毗邻。

2、停车位指标及停车库设计

本项目设机动车位519个,其中地面停车位464个,架空层车位共计55个。非机动车停车库设在地面及架空层,停车面积1509.5平方米。

3、总图消防设计

本工程严格按照国家设计规范及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进行消防设计。

总平面布局上,消防车道沿建筑物四周环通,路宽大于等于4米,转弯半径大于等于12米。高层建筑底边有一条场边落地,在建筑主楼南侧距离建筑外墙7米设置宽度不小于6米的消防车道做消防登高带。

4、景观设计

景观注重沿籍山东路设计,主入口设计中心广场。道路广场采用花岗岩统一铺装,结合花池、花台、绿地、休息座椅统一布局,点缀休闲阳伞,形成干净整洁、舒适宜人的环境。

(总平面图)

三、建筑设计

1、平面设计

本工程分为3个大楼,占地面积:9197.85m2,地上建筑面积42621.36 m2(计入容积率),不计入容积率的面积:架空层面积1264.64 m2,地下建筑面积898.93 m2(计入容积率),其中消防水池面积325.58 m2,

公安办公大楼:

平面为合院形式,主楼放置南面

本工程为重要办公建筑,属于一类建筑。一~三层每层分为2个防火分区,主楼和裙房分别为一个防火分区,裙房设置4个防烟楼梯,每个楼梯之间距离不超过80米,裙房楼梯梯段总宽度为2.6米,主楼楼梯梯段总宽度为2.5米,满足疏散要求。四~十二层每层均为一个防火分区,主楼设置一台消防电梯,两个楼梯出屋面并且相连通。每个房间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30m,满足疏散要求。

检察院:

平面为合院形式,主楼放置南面

一层平面:设置办案、讯问以及对外服务用房。有单独的出入口

二层平面:设置侦查监督用房,公诉和审判用房,刑罚执行监督用房以及其他业务用房。

三层平面:设置办公用房、档案室、会议室以及其他业务用房。

四层平面:设置领导办公、办公用房、材料准备室以其他业务用房。

五层平面:设置领导办公、会议用房。

六层平面:设置检察长办公室和接待用房。

法院:

法院、检察院为重要办公建筑,属于一类建筑。法院、检察院有各三层裙房,主楼为十二层,一~六层每层分为两个功能分区,左边是法院办公,右边是检察院办公,单独使用。七层以上均为法院办公用房。

一~三层每层分为三个防火分区,法院主楼和裙房分别为两个防火分区,检察院主楼和裙房为一个防火分区。法院裙房设置3个防烟楼梯,检察院裙房设置2个防烟楼梯,主楼设计3个楼梯,楼梯之间距离不超过80米,法院裙房楼梯梯段总宽度为3.9米,主楼楼梯梯段总宽度为2.6米,检察院裙房楼梯梯段总宽度为2.6米,主楼楼梯梯段总宽度为1.3米,与法院主楼共用一个楼梯,满足疏散要求。四~六层每层均为两个防火分区,通过共用一个楼梯,满足每个防火分区有两个安全疏散口的疏散要求。七~十二层每层一个防火分区,设有两个疏散楼梯,满足疏散要求。两个疏散楼梯均出屋面并且相连通。主楼共设置三台电梯,其中一台为消防电梯。每个房间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30m,满足疏散要求。

质监、司法大楼:

本工程为办公建筑,属于二类建筑。一~五层每层分为两个功能分区,左边是质监办公,右边是司法办公,单独使用。六、七层均为质监办公用房。

本工程属于二类建筑,总高度不超过32米,每层分为两个防火分区,两个分区用防火墙隔开,一~五层每层设置三个封闭楼梯间,通过共用一个楼梯,满足每个防火分区有两个安全疏散口的疏散要求,一~五层楼梯梯段总宽度为3.9米,六~七层楼梯梯段总宽度为2.6米,楼梯之间距离不超过80米,满足疏散要求。屋顶两个楼梯出屋面并且相连通。每个房间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30m,满足疏散要求。

2、剖面设计

本建筑公检法大楼:主楼12层,裙房3层,局部5层。

质监、司法办公大楼为7层,局部4层、5层

法院裙房一层层高为5.4米,二层、三层为6.0米,公检法大楼一层~二层层高均为4.5米,三~十二层层高为3.6米;建筑总高度45.300米(室外地面至屋面)。

质监、司法办公大楼一层层高4.5米,二~七层层高均为3.6米,建筑总高度26.10米(室外地面至屋面)。

3、立面设计

考虑到本项目的特殊用途,在造型上对建筑的体形体量、各个角度的人视比例进行深入的推敲后,尽量做到立面风格简洁庄重,通过体块前后进退,高低咬合来进行方案设计,使得虚实穿插变化干净利落。建筑形体凸显典雅气质,体型优雅,线条流畅,立面肌理统一融合。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篇9

【Abstract】Office building renovation and expansion project for THE STATE COMMISSION OFFICE FOR PUBLIC SECTOR REFORM is a renovation project with the government of color.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building external shape and internal functional layout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nature of the office building. It has its own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these must be followed and met. Renovation project itself is a very complex project, as compared with new construction there are many constraints and uncertainties. How to use and to solve these constraints and uncertainty often becomes a key to the success of transformation projects.

【Key words】The state commission offi ce for public sector reform;The renovation and expansion project;Office;Dong si nan Avenue;Building image;Interior design

1 引言

2010年国庆节后,当人们途径东四南大街时,会惊奇的发现东四南大街85号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的办公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别致而大气的新建筑,这就是刚刚竣工的中央编办办公楼维修改建工程。9层的主楼南北向矗立着,6层的配楼沿街布置。建筑整体稳重大气、厚重质朴,但其中也不乏透露出来的那一分别致。站在这栋建筑面前,人们对改造前办公楼的印象甚至变得模糊了,即使这种变化只是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发生的。办公楼和周边建筑十分协调,已经融入周边环境之中。中央编办主任及各司局对办公楼的外观形象、功能布局及内外装修纷纷流露出赞美之意。

作为一个政府机关办公楼的改造,中央编办办公楼改扩建工程没有什么奇特的造型,没有什么非常前沿的技术,没有什么非常新鲜的理念,它为什么会取得成功,我们将围绕建筑本身去追溯,去再现,去剖析,看看这个工程在设计过程中有什么值得关注、值得借鉴之处。

2 项目背景

中央编办办公楼位于东城区东四南大街85号,西侧和南侧紧邻空政话剧团大院,北侧为前厂胡同,东侧临街对面为北京市科学器材公司大院。原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区,原办公楼为地上9层地下2层的主楼和地上3层地下1层的配楼,用地北侧为一栋“L”形的3层办公楼,大院面向东侧东四南大街设有出入口。原办公楼始建于1988年,女儿墙为传统的坡檐造型,顶层设有环廊,带有浓重的民族及时代特色。十几年的光阴变迁,城市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办公大楼无论是从内部功能还是外部形象上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改地块划拨中央编办使用后,编办发现该办公楼建筑规模及建筑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使用需求。他们需要一个更为现代、高效、充满人文主义并面向未来的办公环境。最重要的是,新的办公大楼应该展现出部级政府重要职能部门的精神气质并与城市的发展脉搏和谐呼应。这些因素都促使对该办公区的改扩建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种改造项目在当下的中国是非常具有普遍意义的,由于时代和经济的限制,许多20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建造的建筑都已不能满足当今的需求而面临着改造。如何对改造工程的内部功能和外部形象进行更新,成为建筑师一个新的命题,而改造工程往往比新建工程更具难度,受到了更多原有结构、构造、场地等各方面的限制。

中央编办办公楼改扩建工程对外部形态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对内部功能布局的整合,包括一部分扩建内容和内外装修及水暖电全面地改造和更新。

3 外部形态改造

3.1 建筑体量及功能布局

原办公楼为地上9层地下2层的主楼和地上3层地下1层的配楼。本改造工程保留南侧9层办公楼部分,拆除3层附房和其他建筑物,顺东四南大街沿街布置一栋地上6层地下3层的办公楼,建筑物长70米,与南侧的原有9层办公楼接建,围合成一个相对安静的院落。沿街中部底层设置过街楼出入口,架空会议室底层设置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坡道,新旧办公楼的内院转角处设置办公的入口大堂,建筑周边设置4米宽环型消防车道,东四南大街设两个应急消防出入口。

原有办公楼经过改造后仍旧作为主要办公用房,与之衔接的新建办公楼二层以上部分为办公用房,北端一二层作为食堂餐厅,南端沿街部分底层作为办证大厅,方便外部出入。

改造后原办公楼由“L”型外向型布局改造为“U”型内向型布局,提供了相对私密,安静的内院空间,提升了办公品质。面向街面的6层配楼为街道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立面形象,改善了沿街形象。

3.2 立面造型

原有建筑的建筑形式为民族坡屋檐,顶层设中式环廊,北侧主入口为充满现代气息的玻璃幕墙,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带有浓重的时代烙印。建筑形象繁杂,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也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本次改造对原有9层办公楼的南侧雨棚、北侧入口上部阳台及9层外挑廊进行无损保护性拆除;维护结构及装饰面层均拆至结构层。与扩建部分进行全面的整合,统筹设计。

6层配楼与9层主楼在主楼东北面咬合相交,设置一竖向片墙直达主楼楼顶,转折厚与主楼的电梯机房横向连接,将主楼与配楼连接为一体。片墙顶部设装饰花格。内院新老建筑相交部位底部2层外扩一跨形成大堂空间。上部外挑连接梯段,连接新老楼。因新老建筑层高不一致,老楼层高较低,新楼层高较高,为避免相交部位楼层错落,新老楼相交部位外饰面采用玻璃幕墙,弱化楼层错落关系,柔性相接,自然过渡,避免了楼层相互错落带来的凌乱感。6层沿街配楼中部设有2层通高的过街通道连接内外。为突出入口形象,将入口形象设计为“门”的形式。厚重的石材基座作为门的基石,轻盈的玻璃幕墙围合成门的外框,标示了入口的所在。配楼6层局部房间2层通高,作为活动场地。为保证立面的整体感,2层通高部分的活动室立面形式处理为2层,突出的1层外饰面材料选用玻璃幕墙。结构框架将缺口部分补齐,使建筑形体完整的同时也不对基地北侧的建筑日照形成遮挡,所谓一举两得。2层配楼部分外挂室外楼梯一部,楼梯西侧外墙中部设片墙,与沿街处片墙相呼应。

的厚度感和体量感。(2)外部玻璃落到楼面,内部还是窗台,为了确保外侧底部固定玻璃不显露出后部的墙体,又与上部开启玻璃看起来没有区别,下部玻璃采用贴膜处理。白天路人看不出区别,以为是一样的玻璃,达到了建筑师追求的典雅的竖向比例窗的形象,晚上室内灯光亮起时人们才会发现原来底部玻璃是不透光的。

3.4 材料

中央编办办公楼立面只用了三种颜色的建筑材料,樱花红花岗岩石材、浅灰色铝板和玻璃。樱花红花岗岩石材,浅灰色铝板和玻璃三种基本材料给人肯定的信息,同时挖掘材料的内涵制造变化。设计原则是用极少的材料给人确定而丰富的信息。

石材本质的感觉是厚重感,体量感,雕刻感,阴影感,细腻或粗糙的质感,作为石片悬挂在建筑上时如何能不丢失这些感觉。办公楼片墙中间的凹槽,窗底部的小挑板,后退的窗户,顶部的构架给人以体量感和阴影感。所有的拼缝部位均为通缝,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同一种石材磨光和烧毛后具有不同的质感和颜色深浅。光面石材颜色较深,表面光滑,被运用于建筑物的底部。烧毛面的石材表面粗糙,颜色较浅,被运用于建筑的上部。退后的石材局部和退后的深色窗口,在南立面上给人更深刻的光影感。

通过对建筑体量及功能布局、立面造型、窗、材料的深入推敲,在改造后的中央编办办公楼身上我们会体验到它的自信与坚定,同时你还会感受到它细腻的表情,会感受到建筑师对建筑材料特质的挖掘和不着痕迹的细心处理,会感受到建筑师对建筑意境的追求。

4 室内改造

4.1 米层高的限制

建筑室内改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内部空间的适用性和舒适性。但很快发现原建筑4.2 米的层高成了设计上最大的瓶颈。

公用专业为此做了许多努力。按常规设计后,消防水管、电缆桥架、空调冷媒管及冷凝水管都放在走廊等公共区域,因为走廊较窄,净宽只有1.8米,走廊装完管线后层高只剩下2.2米左右,这样的高度显然不适合人体的尺度感。为了保证走廊的高度,公用专业反复的进行管线的汇总,调整管线的截面尺寸及管线的布置位置及交叉位置,一间一间房间的挨个调整。为便于管线的检修,走廊吊顶全部为活动吊顶。经过各专业的努力,最终吊顶后的净高达到了2.45米。

中央编办部分公共空间及办公室和会议室为精装修设计。为了达到装修效果,保证解决。

4.4 入口大厅

中央编办办公楼的入口大厅改造后设置在了扩建部分,主要原因为老楼的层高过低,无法获得大厅所需要的合适空间。大厅被设计为2层通高,为了与老楼的电梯厅实现对接,大厅部分较上部楼层向西扩展了一跨。为了获得开敞空间,大厅内抽了3棵结构柱,通过转换梁进行结构转换。由于上部还有4层楼,因此转换梁的截面高度达到了1.4米,大厅顶部被2道转换梁分成了3部分。为了获取良好的室内净高及完整的装饰效果,大堂吊顶形式依据结构转换梁进行了深入的设计。吊顶紧贴梁底,躲开梁的位置设计了6组灯池,灯池内为2级跌落造型,给人空间高大的视觉效果。主灯具也设计为2级跌落造型,与灯池相呼应。地面的铺装形式为在大片的同色铺装的基础上,在与灯池相对的位置设6块矩形的装饰带。简单中的小变化带来了别致,与灯池也是一一对应,所谓天地呼应。老楼电梯厅正对的大厅墙面设置了一面浮雕墙,墙前面设置鼎一尊,作为电梯厅的对景,为室内环境增添了一丝文化气息。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篇10

中图分类号: TU208 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简介

邯郸市融通・添鸿商务大厦是河北融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建的一座超高层公共建筑项目。项目用地位于邯郸市人民路与光明大街交叉口东北角,总用地面积1.56万m2。总建筑面积17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8万m2,地下建筑面积4.2万m2。该项目由地下4层小汽车库,地上7层商业裙房、地上45层写字楼组成,是一座集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开发项目。

二、垂直功能分区

融通・添鸿商务大厦塔楼共45层,高度为172.5m,功能是集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开发项目。其中1层主要功能为商业,配有超高层办公楼大堂;2-7层裙房主要功能为大空间商场;塔楼8-45层为办公;其中16、32层为避难层。电梯机房、水箱间、直升机停机坪设在45层核心筒上部。办公建筑面积约5.4万。

三、核心筒设计

商务办公超高层塔楼标准层为传统的正方形平面,边长为38.6mX38.6m,单层建筑面积为1490。核心筒位于中部,结构核心筒尺寸为19.2mx19.2m,核心筒面积369,含公共走道面积为445。标准层平面布局紧凑,核心筒垂直交通的组织简洁明了。整个核心筒位于平面中部,周边形成采光良好、视野开阔的办公空间,办公进深为8-9m,含公共走道面积的办公使用率达到70%,不含公共走道面积的办公使用率约为75%。经统计,该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内各项服务配套功能的指标包括:办公标准层最多的电梯井道有12个,含办公分区客用电梯10台(共3组),消防电梯兼服务电梯2台,从地下层直接到45层;消防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两个,其中一部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公共卫生间设在低区电梯电梯厅下方,卫生间及盥洗间的建筑面积约为25;空调机房一间,面积为25;强、弱电间面积为13 ;给排水管井面积约为6 。

四、避难层设计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 :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故商务大厦在16、32层考虑了两个避难层。各层避难空间使用面积为900平方米,其余面积为设备用房。根据各层建筑面积约1500,每层用户最多为263人(即按照每层使用面积为该层建筑面积70%,且每人占用4-10计算),15层总人数为3945人。按照每1/5人计算,每个避难层避难空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790,现避难空间面积满足规范要求。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间在避难层做了分隔墙,使之上下断开,并且人员能够经避难层上下。避难层其他部分作设备用房,设备用房同避难空间用防火门及走廊做了分隔。避难层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防专线电话,并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五、疏散楼梯设计

商务办公超高层塔楼标准层核心筒中设置了两部疏散楼梯,每步楼梯宽度1.5m,两部合计3米。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该塔楼标准层面积为1490,单层最多每层用户最多为263人(即按照每层使用面积为该层建筑面积70%,且每人占用4-10计算)。按照每百人疏散指标1m计算,疏散宽度不应小于2.7m,现楼梯疏散宽度及数量满足规范要求。这两部疏散楼梯均为防烟楼梯间,其中一部是防烟楼梯间前室为合用前室,面积25,另一部为防烟前室,面积7,,两部防烟楼梯间前室防火门之间的距离大于5米。

六、垂直电梯设计

电梯设计是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的重要环节,一般建筑物层数超过25层时,电梯宜采用垂直分区设置。目前主要奇偶层停站、高中低分区、单双层双轿厢、高空转换大堂等几种形式。结合本项目平面布置及功能要求,我们采用了高中低分区设计,每组分区采用电梯4部。电梯分区结合消防分区利用避难层做电梯机房。其中低区1-16层,中区16-32层,高区32-45层。在电梯数量、容重、速度的选择等方面,考虑到该楼单层面积较小,使用人数不是很多。故商务办公超高层塔楼标准层核心筒中设置电梯井道有12个,含办公分区客用电梯10台(共3组),消防电梯兼服务电梯2台,从地下层直接到45层。如果根据办公设计规范一台1000kg客梯服务的建筑面积为4000-5000m²,超高层办公1000kg客梯服务的建筑面积可为3000m²。可以说,这个核心筒的电梯数量是比较紧张的。对于电梯的运载能力不足,建筑专业考虑不再增加电梯数量,因为业主还是希望尽量保证办公的使用面积。因此我们考虑在电梯控制上采取措施,通过对高分时段的上行优先等控制手段来拟补运载能力的不足。为提高效率,电梯载重采用1350kg。电梯运行速度低区为2.5m/s、中区3.5m/s 、高区5m/s。 两部消防电梯运行速度采用5m/s,全程不停35秒的时间可从底部运行到顶部。从严格控制成本的角度来看,该配置能满足写字楼办公人群流动的基本需求。在电梯控制上上行高峰时可以采取“上行优先”的电梯群组控制方式,可大大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和载客量,也完全可以解决上行高峰问题。

4.结语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篇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办公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伴随着高性能的节能设施与生态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办公环境的发展,作为建筑师而言,如何实现集办公、展示、会议于一体的生态、节能、智能型办公楼已成为当前的话题。

1、工程概况:

成都华日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无线电接受设备研发中心项目位于成都市武侯区金花街办瓦房村四、五组,用地呈不规则矩形,净用地18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3958.69平方米,建筑主要为3幢11层生产性科研用房及底部地下室。建筑高度最高为42.3米。该用地位于西部智谷东南犄角,西部智谷是西部电子科技的聚集地,此处空气清洁,环境优美,是电子产业生产基地的首选。武兴四路是主要交通道路,如何更好地表现城市的形象和展示企业形象成为本次规划的重点。见图1

图1 办公楼总平面图

2.设计理念、

现代办公楼建筑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在本次的华日通讯无线电接受设备研发中心项目中,为了营造高品质、现代化且具有优良的办公环境。我们以独到的规划思想和整体风格表现无线电接受设备研发中心项目工程的标志性和唯一性。发展可塑的办公空间,强调办公的行为参与和领域认同,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充分考虑项目空间环境、生态环境和视觉环境的均好和互补。

3、总平面规划

3.1、规划框架

功能组织整体化是小区总平布局的中心思想。本方案以条式建筑组合作为规划框架,使园区空间“成片、成面、成型”,整个项目能一气呵成,中心突出,高潮迭起。规划体现大开大合的理念,为项目整体品质的提升和景观空间的营建铺垫基本框架。

用地南北西侧为11层的办公大楼,立面现代、科技。利用建筑的联系、错位,形成丰富多变的园区空间。

院内的庭院景观和院外的城市景观内外贯通,相互交融,使项目在能展示企业形象的同时也拥有了开阔舒畅的办公视野,让优美的城市景观能顺畅的串流入项目内部,与项目景观相互交融,构建全新的、高品质的办公模式。

3.2、入口与交通系统

在设计中我们根据城市主要人流方向,及工程的现状条件,在用地西侧武兴四路上,设置办公区入口。从园区主入口,进入园区后,设置7米宽地下车库出入口。用户车辆即可迅速出入地下车库。使区内成为完全步行空间,如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车分流”。车位数量要求地下室大体作整片布置,各栋科研楼的楼电梯间均入地下车库,也便于从车库直接进入科研用房。

小区消防车道的的设置大体沿基地周边布置环道。庭院内则根据景观和功能的需要设置各种景观步道和应急消防车道,满足消防车通行的需要。

从园区次入口设置在北侧规划道路上,此处入口即可以近距离进入车库次入口,也可以近距离进入后勤入口。见图2

图2办公楼交通规划图

4.建筑设计

4.1、办公楼平面设计:

本方案为三个单体,其中生产性科研用房1#楼和生产性科研用房2#楼建筑首层相连,生产性科研用房2#楼和生产性科研用房2#楼建筑顶部相连,建筑即整体又分离。1#楼标准层层高3.6米,单层面积1002.41平方米;2#楼标准层层高3.6米,单层面积920.18平方米;3#楼标准层层高3.6米,单层面积1509.53平方米。各部分功能分区合理组织,交通便捷,在两侧各设置一个电梯厅,便于功能分开。

4.2、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外立面的造型,注重细部设计与材料的搭配,强调光影效果,建筑的材质感和体积感。建筑群体造型力求体量、块面清晰明确,。立面挺拔,美观,线条流畅,具有鲜明的个性,高雅的品位,和强烈的时代感、科技感。

筑外立面以色彩明快,造型简洁大方为宗旨,建筑外墙以浅灰色陶土板为主,配以白色与灰色,辅之以通透明亮的玻璃门窗组成富有变化的立面肌理。

设计注重建筑群落的形体设计,利用建筑物联系与分离,突出优美的整体轮廓线。强调公建化的现代感、科技感外立面设计见图3。

图3

4.3、环境设计:

在景观规划上,通过对景观空间的精心组织,使中庭拥有一个流线生动,层次丰富的景观网络。

景观设计结合项目规划框架,在园林绿化设计上以自然、优雅、安全、舒适及大量绿地为主旨,中庭与入口有机结合,园林绿化与建筑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严谨,丰富,简约的规划框架,使整园区成为不同功能空间和不同主题景观相结合的有机整体。以高差使景观错位,形成移步换景。

充足的日照、绿意遍布的环境、枝缘叶貌的光影,使整个园区环境充盈生命力见图4。

图4

5.无障碍设计

本工程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无障碍设计,

(电梯、楼梯)均满足残疾人使用要求,地下停车库设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室外人行道设置缘石坡道和触感块材。在建筑的入口有室内外高差处设置残疾人坡道。共厕所设残疾人卫生间。

6.消防设计

本办公楼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年版)的要求,在建筑物周围设消防车环形通道,车道宽度不小于4米。所有建筑均有两个长边的落地面可供消防车到达,均能满足消防登高扑救。地下车库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进行防火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利用科研用房楼梯疏散,疏散距离符合规范要求,科研用房楼梯按要求设置两部防烟楼梯和一部消防电梯,确保发生紧急事件时人员及时安全的撤离。

7.建筑节能设计

在节能设计方面我们参照成都市地理气候条件及《公共建筑节能标准》GB 50189-2005进行,其气象参数见表1。除建筑屋面采用保温材料隔热处理外,建筑的主要墙体均采用200厚页岩空心砌块,并作保温隔热层,确保外维护结构的各项节能指标达到规范要求。外门窗根据节能要求的性能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塑钢门窗或断热桥的铝合金窗。

表1成都市气象参数

年平均气温 16.2℃ 最冷月平均温度 5.5℃

极端最低温度 -5.9℃ 最热月平均温度 26.6℃

极端最高温度 37.3℃ 冬季平均相对湿度 80%

夏季平均相对湿度 85% 夏季风速 1.1m/s

冬季风速为 0.9m/s 大气压力冬季为 963.2hpa

大气压力夏季为 947hpa 平均年总降水量 839.9mm

8.结语

未来国际上对办公楼的普遍要求是:建筑物的物理状况和品质均是一流,建筑质量达到或超过有关建筑条例或规范的要求;建筑物具有灵活的平面布局和高使用率,具有高性能的节能设施与生态化、人性化的智能化办公环境、设施先进、功能配置完善、停车位充足、物业管理一流。因此,现在的目标就是设计一幢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集办公、展示、会议于一体的生态、节能、智能型办公楼”。更进一步,还要能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篇12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写字楼从高层到超高层、甲级到超甲级数量越来越多,写字楼的智能化、自动化的要求使其机电配置的设备数量猛增并且复杂。对超高层甲级写字楼用电指标设计单位采用了较高的标准,对预留变配电房、电力管井面积要求也相应的上调。但在推行节能建筑的指导思想下,对甲级写字楼用电指标、变压器装机指标应有针对性分析。

1.甲级写字楼用电标准及变压器装置指标

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中,关于写字楼方案设计时电力负荷计算采用单位指标法,写字楼用电指标按照单位建筑面积30~70W/m2,变压器装机指标50~100V.A/m2。因超高层甲级写字楼一般都是智能化办公楼,需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进行用电负荷计算,由于采用光纤等新技术,智能化办公建筑的配置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用电总容量并不高(见后表3),实际用电量对超高层写字楼变压器装机指标影响很小。然而很多方案设计单位、机电顾问设计的办公用电指标均超过70W/m2,设计变压器装机指标超过100V.A/m2(不同的机电公司略有不同,国内的机电顾问公司一般只要求超过100V.A/m2,而国外的机电公司要求甚至超过140V.A/m2)。

因此笔者根据国家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要求,以及智能化办公大楼设备配置,整理介绍了三个不同项目甲级写字楼的办公用电指标及变压器装机配置指标。

2.不同超高层写字楼方案设计配电指标

A项目:方案由香港某设计公司设计,总建筑面积15.6万m2,高度约209米,设置2个变配电房,方案设计变压器配置总容量15000KVA;国内的机电顾问建议变压器总配置容量16778KVA。

B项目:方案由深圳某设计公司设计,总建筑面积16.23万m2,高度约220米,设置2个变配电房,方案设计变压器配置总容量14800KVA;国内的机电顾问建议变压器总配置容量16978KVA。

C项目:方案由美国某设计公司设计,总建筑面积16.135万m2,高度约280米,地下一层与41层避难层设置2个变配电房,方案设计变压器配置总容量23500KVA;美国的机电顾问建议变压器总配置容量23500KVA。表1为三个项目方案扩初设计及机电顾问公司配电指标汇总对比表。

可以看出,不同设计单位不同机电顾问配置指标有偏差,而机电顾问公司要求办公用电指标均在80W/m2以上,变压器配置指标均大于100V.A/m2。

3.负荷差异

由于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机电配置要求,对办公照明、插座、通风、电梯、制冷设备、消防用电的等负荷密度及需求系数差异会造成计算总容量较大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项目对各主要负荷类别密度及需求系数差异进行分析。表2为三个项目方案设计的主要负荷密度及需求系数差异统计表。

从上表看出,不同方案设计公司、机电公司对办公用电指标、设备装机容量、需要系数要求有差异;而消防设备、制冷主设备总负荷差异不大;同时由于办公面积为主要面积,办公用电指标差异会对总装机容量有较大的影响;

4.施工图设计用电指标及装机容量计算结果

根据国家节能标准和三个项目实际安装的给排水、电梯、弱电、暖通设备等容量汇总并依据需要系数法进行核算。表3为施工图设计时主要负荷类别密度及需求系数统计表。

计算后三个项目用电指标及变压器配置对比见下表。

注3:应方案设计方要求,该项目适当提高指标,因此变压器装机指标较另两个项目高约11V.A/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