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1: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电子商务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的主要特征
1.1移动化特征:从电子商务平台的形态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的移动化特征非常显著,且其终端结构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甚至还将颠覆PC电商。电子商务平台的终端逐渐由PC电商终端慢慢发展成为移动终端,从而使得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形态逐渐发展成为移动化。另外通过2015年的洗礼,在电子商务平台中,以“微商”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会不断将行业的发展秩序规范化,将商业模式创新化,从而探索出更大的增长空间,且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还能实现更大的突破,从而有利于促使移动腾讯电子商务平台更快的发展,并促进阿里系电子商务平台也逐渐朝着移动化的平台转换。
1.2服务化特征:从电子商务平台的内容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的服务化特征逐渐凸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日常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转变,这对电子商务平台的服务内容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2015年,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已经开始向生活电商服务方面进行投资,例如百度糯米,快递与滴滴的合并等。在今后的消费需求中,其会由产品销售逐渐转变成服务类的销售。因此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也会逐渐拓展到服务化的平台中去,这样一来其在未来的电商市场竞争中将会获得更大的优势。
1.3纵深化特征:从电子商务平台的辐射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服务化的特征日趋明显。随着各种扶持政策、物流快递网络以及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也正在逐渐下沉,在一些乡镇地区以及三四线的城市中,电子商务正在表现出飞速的发展趋势,京东、苏宁以及阿里等电子商务平台都在大力的开发农村市场以及三四线城市等。
1.4融合化特征:从电子商务平台的结构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还具有较强的融合化特征。目前,实体商业与电子商务融合的趋势日益凸显,且两者也逐渐有冲击关系转变成融合关系。同时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以及可穿戴设备等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虚拟现实的销售模式也会得到更大的创新,并且实体商业也会面临又一次发展的机遇。另外由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竞争局势的不断加剧,实体商业还能够为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更好的支撑,从而极大的促进实体商业与电子商务寡头的纵向融合。
1.5全球化特征:从电子商务平台的格局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正逐渐趋向于全球化。近些年,电子商务平台的跨境使得电商获得全新的增长点,国内庞大的消费能力以及海外市场等促使电子跨境商务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但是在电子跨境商务中,由于其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涉及到了很多的环节,例如边检以及海关等,因此各个国际对于者方面的政策还存在较大的动态性。
2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的应对策略
2.1辩证认识“寡头化”趋势: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本身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与行政力量干预下的形成的寡头具有本质差异。因此政府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要辩证的、客观的认识电子商务平台的“寡头化”趋势,不仅要看到其存在的弊端,同时也要看到其存在的有利因素。同时企业们也要对其进行理性对待,要清楚的认识到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以及生存中,用户才是关键因素,因此只有将用户的需求充分考虑到,才能促使电子商务平台获得更大的发展。
2.2健全法律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寡头垄断会对其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对消费者以及中小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首先就是在确保政策以及立法灵活的前提条件下,以行业公约自律以及规划发展为基础点,实时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不断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要对电子商务平台给消费者以及中小企业造成的损害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不断吸取电子商务平台的有效规制滥用市场的科学经验,从而促使电子商务平台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2.3重视差异引导: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并不代表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缺乏机会。电子商务平台的蓬勃发展,也为一些特色领域以及细分的行业带来了一些商业机会。因此针对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可以制定一些具有特色差异的扶持计划进行有效的引导,并且还可以支持一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商业网站的发展和建设。同时还可以对一些中小企业进行交易扶持,并不断激励电子商务企业注重创新和增量,这样就能打造出一批更具有特色的电商平台。
2.4创造有利环境:最后针对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对于市场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也要进行正确的处理,并始终坚持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将市场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还要努力创造更加开放的、公平的、和谐的市场有利环境,例如搭建监管部门、企业、港口码头以及地方政府在内的多元化的服务性、公共性商务平台从而确保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实现规范化、健康化的发展。
3总结
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的趋势之下,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对待,要辩证的对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以及寡头垄断下的市场经济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探索出能够促使电商平台、消费者以及中小企业都能获得最佳效益的有效策略。
作者:李东升 单位: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8班
参考文献:
[1]林鹤.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国零售业的经济学分析———结合阿里巴巴零售平台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J].现代商业,2016,05:9-10.
[2]何勇.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的经济学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6,03:104-111.
近年来,城乡各级各类学校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逐步进入学校和课堂。一些信息化教学典范的学校拥有一套完整的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从预微课系统、上课与智慧课堂系统、作业与作业辅导系统三方面构成一条完整的生态链。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而2016地平线报告预测未来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给予了我们更多的视野与方向。
2.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库,查找、搜集与教学相应的素材,再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比如,在讲到电子商务的模式时,可以将电子商务的模式如C2C、B2C、B2B以及O2O等模式的流程做成PPT课件,通过图片准备以及动态的视频等视觉冲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资料辅助教学。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这个技术手段,补充丰富课堂学习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的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在新颖的信息化教学尝试中,利用信息化手段能较好的实现资源整合,从而能更好的把教与学完美融合。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只有将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电子商务教学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娴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电子商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将学习的理论性知识快速的融入到的实际的社会工作任务中,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电子商务的理论性知识。
(2)转变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获取、储存、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例如,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计算机寻求直接的帮助,可以通过QQ、微信等寻求他人的指点,还可以邀请老师或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甚至还可以通过Internet向远方的朋友寻求指导。再如,教师利用“模拟淘宝开店”软件进行角色扮演教学可以达到训练和增强学生销售管理技能的目的。总之,通过变革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成效,促进合作交流,从而对学校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
二、互联网思维的课堂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
互联网时代信息海量、传播快捷、获取多元,有三种技能必须教给学生:我们需要教学生学会处理海量信息、我们需要从幼儿园就开始教学生全球交流、我们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如何自我导向学习。电子商务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应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注重协作学习活动设计
协作学习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求异思维、批判思维、探索发现精神、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和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协作学习教学模式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结合。
3.以“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
教学活动从问题开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在不断探索、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刻板地讲解例题,学生模仿例题解决问题,这样不能引导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地参与,学生只是像机器一样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使学生丧失了解决问题的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互联网思维的课堂教学理念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信息技术优化电子商务教学方法
1.做好整体教学设计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性质决定它是一个脱离不开网络平台和各种信息技术的一门学科,打破时空限制,真正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信息化教与学的环境。所以在教学中,应努力去尝试去创新。其教学设计过程主要包括:第一,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向标,教学目标分析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内容或主题。在电子商务的教学过程中,要对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层次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第二,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是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在电子商务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学习者特征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学习者特征主要涉及学习者的一般特征、起点能力和学习风格等三个方面,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学习者特征分析对学习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确定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符合学习者需要和特征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这是教学设计中最核心的环节,直接反映了设计者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观念。在电子商务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中,既重视电子商务的理论,还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利用。第四,学习评价设计。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内容、评价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例如,每个学生的店铺不同设计的LOGO也不同,充分发挥其个性,学生把店铺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出来,各班级所有学生都能看到他人店铺,这样一个实时互动平台师生可以共同参与评价。
2.创新教学方法
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不但包含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商务管理类的知识,同时有很强的实践操作知识。在电子商务的教学设计中,要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独特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和模拟操作法等。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习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例一:教学中的通过在淘宝网卖家中心宝贝信息、注册等,商品信息应注意什么,怎样才能找到消费者、售出商品。同时,要求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将任务明确量化的项目,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例二:教学中的“网店装修”这一知识点,按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上课之前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发现自己对哪些知识点还存在不理解的地方;课堂教学导入网店装修的重要性;课中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网店并讨论疑点;给学生安排网店背景设置、产品分类、导航栏设置和图片轮播等任务由学生进行实操;对本次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3.促进知识转化
网络平台体验,形象直观。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发展已经趋于多样化,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设网店,进行基础的电子商务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创业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网店的开设,让学生??立完成整个网店的经营,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逐渐熟悉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利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整合网络资源。例如可以要求电子商务授课教师将其使用或推荐的视频上传到校园网的学习中心,便于学生课后下载作为实践指导。“微课”建设的主战场应当延伸到课外,使之成为共享的新型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个性化需求。
网站分析,培养创新型思维。电子商务教学时可以与具体的网站案例相对照,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中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并定出案例讨论的步骤,引导学生作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为推动提升科技与互联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增强“展璞计划”集中培训的成效,2014年11月至12月,“展璞计划”全国项目办和李嘉诚基金会在陕西展璞计划试点增加了“农村电子商务理念与应用培训”,试点范围为陕西省“展璞计划”第十期至第十三期村女“两委”干部培训班。共149人接受培训,其中10人获得电子商务种子计划。
2014年12月底,针对“农村电子商务理念与应用培训”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电话回访。共发放问卷149份,回收问卷149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0份。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集中培训的实施效果的追踪回访,第二部分是对训后实践和种子计划进展的评估分析,第三部分对陕西省铜川市、杨凌区、韩城市、汉中市、西安市和宝鸡市的部分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进行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一是就电子商务的集中培训和训后实践情况做较为全面的掌握,为电子商务培训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反馈建议;二是根据培训效果对陕西省关中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问卷调查情况评价
(一)学员通过集中培训收获显著,然而训后实践效果不甚理想
在对集中培训的整体调查中,61%的受训学员对“农村电子商务理念与应用培训”的教学内容有印象,39%没有印象。这表明电商培训的开展效果较为明显,大多数学员取得了收获。
在询问受训学员对哪些内容印象较为深刻时,学员表示,掌握程度较深的前三位分别为“网上交易”(44人次)、“邮掌柜”(7人次)、“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6人次)。而其他诸如“网上宣传”“便民驿站”或者带有技术含量的电商知识,有印象者寥寥无几。
针对电子商务在村内的分享方面,除了7人没有对任何人介绍过所学,剩下的93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享。分享度最高的对象为“村干部”(65人次对其分享过),其次是村民(60人次)和家人(50人次)。分享内容较多的分别为“网上交易”(34人次)“电子商务”(20人次)和网上交流和查询(9人次)。
尽管大部分受训学员对课程内容印象较深,掌握^好,但回村后的实际应用程度并不高。只有20%的受训学员回村后开展了电子商务的相关工作,其中位居前三的项目分别是,“进行网上交易”(14人)“电子商务专题讲座”(4人)“网上领取养老金”(2人)。
经过调查,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相关工作的学员主要是由于“硬件条件限制”“村务繁忙”“相关知识不足”和“分管工作与电子商务无关”等原因所造成的。
(二)电商种子计划进展较为缓慢
在获得种子计划鼓励金的学员当中,对“回村后有没有实施种子计划”进行了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已有4位种子计划鼓励金获得者已实施种子计划,另有6位获得者尚未开始实施。对4位已经开始实施种子计划的学员,就种子计划“目前的进展情况作了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刚刚起步的2人、进行到中间阶段的2人。”
在已实施种子计划的学员中,对“种子计划进行过程中获得了哪些资源”的调查中发现,“获得村集体软硬件支持”是学员开展种子计划的主要资源,4人均选择了此选项。
在种子计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如图1所示),居前四位的分别是资金不足(10人次)、硬件条件不到位(7人次)、技术水平有限(6人次)、村民不支持(5人次)。
(三)当前陕西关中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不容乐观
针对受训学员的网上购物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如图2所示),“担心质量和信誉问题”和“农村快递不发达,物流费用较高”成为了影响学员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
针对农产品在网上销售的相关调查中,绝大多数学员对网络销售农产品的态度较为积极,83%的学员认为有必要进行网上农产品的销售,仅有17%表示没有必要或无所谓。针对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学员,我们就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询问。她们认为,有人上门收购、种植少、农产品没特色、耽误时间、不新鲜、对电子商务不了解等。然而实际开展情况并不乐观,84%的学员所在村庄没有进行过农产品的网上销售,6%的学员所在村庄有过但没有继续进行,10%的学员所在村庄即将或正在进行农产品的网上销售。
【关键词】 L半胱氨酸, 亚硒酸钠, 修饰电极, 纳米硒,伏安法
1 引言
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与Na2SeO3的相互作用研究多集中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巯基和Na2SeO3的相互作用[1,2]。因为Na2SeO3的生物利用过程须通过与GSH的巯基相互作用的代谢途径完成[3]。Na2SeO3的生物利用过程是通过与细胞内GSH的巯基跨膜氧化还原作用,依次把Se还原成硒代谷胱甘肽(GSSeSG)和SeH4。一部分SeH4经磷酸化过程生物合成硒蛋白来被生物体利用,还有一部分经甲基化排泄到体外。上述代谢模式中值得关注的是: (1)Na2SeO3对生物体而言是外源性的,它与细胞质内GSH的巯基间的跨膜氧化还原反应是生物利用硒的最重要的反应;(2)细胞质内的巯基和胞外的Na2SeO3经跨膜氧化还原作用,在细胞内生成不同价态的硒的化合物。这种胞内含硒作用产物的多样性决定了硒的生物学功能的多样性。
近年来,在均相的液相体系中Na2SeO3被巯基等还原型基团作用后生成的纳米级红色元素硒受到人们的关注[4]。Kessi等[5]研究细菌Rhodospirillum rubrum时发现,亚硒酸盐与该细菌作用时,细胞内生成红色纳米硒,且这种纳米硒通过细胞膜外排,也可被细胞跨膜吸收。文献[6,7]通过动物实验对红色纳米硒的生物活性进行了证实。尽管目前对红色纳米硒的生物化学反应机理未作详细的阐明,但红色纳米硒的跨膜吸收或外排及其生物活性作用与细胞内含量最丰富的GSH的巯基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因此,设计一种仿生界面来研究Na2SeO3在巯基相联的电极界面上的电化学作用,对揭示生物利用硒的机理及硒在生物体内的活性形态都有重要意义。
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LCys Au/SAMs)修饰电极是分析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这种巯基构成的单分子膜对仿生界面上巯基与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电子传递过程、分子识别和选择性响应等生物电化学过程具有可模拟性[8]。由于LCys Au/SAMs中的硫原子与电极表面直接相连,当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时,硫原子起到电子传递媒介体的作用。因此,电活性生物活性物质在单分子膜上的电化学特性间接反映了这些活性物质与硫原子相互作用的特性。本实验利用LCys Au/SAMS修饰金电极为工作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CV)比较研究了Na2SeO3在裸金和修饰电极上沉积Se和Se 氧化溶出过程中的电化学特性,探讨了电极表面S和Se的作用机理及修饰电极对Se的氧化溶出过程中的催化机理,并提出了Na2SeO3与GSH通过氧化还原作用跨膜吸收Se的类生物膜模型。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EG & G Model 273电化学系统(美国),铂电极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金盘电极和LCys Au/SAMs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 L半胱氨酸和Na2SeO3(Sigma公司),实验用水为三次蒸馏水。
2.2 LCys Au/SAMs 修饰电极的制备[2]
用金相砂纸将金电极表面磨光,依次用0.1和0.05 μm Al2O3粉末将金电极表面抛光,用水清洗后,放入Piranha溶液(V(30%H2O2)∶V(H2SO4)=1∶3)中浸泡15 min,然后分别用无水乙醇、蒸馏水超声清洗5 min,置于0.02 mol/L L半胱氨酸中,通氮除氧10 min后,在氮气氛中浸泡24 h 即得。
3 结果和讨论
3.1 Na2SeO3在裸金电极和LCys Au/SAMs 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
为比较LCys Au/SAMs 单分子膜及Na2SeO3在该单分子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特性,在0.00~1.30 V(vs. SCE)电位范围内,分别考察了裸金电极和LCys Au/SAMs修饰电极在0.05mol/L H2SO4底液和含有一定浓度Na2SeO3溶液的该底液中的CV特性,结果见图1。在H2SO4底液中,裸金电极在1.15 V 处出现明显的金氧化电流(图1A),在Epc=0.89 V处出现电极表面生成的金的氧化物的还原峰。当金电极表面修饰了L半胱氨酸单分子膜后(图1B),除了上述金和金的氧化物的氧化、还原峰有明显增加之外,从0.83 V 开始先于金的氧化有明显的氧化电流,当电位负向扫描时,0.33 V 处有另外一个还原峰出现。电极修饰后的这两个额外的氧化还原电流是由于电极表面单分子膜(AuS)中的硫在外加电位的作用下, 氧化吸附和吸附物还原所致。LCys Au/SAMs 修饰电极在同样的条件下连续两次CV扫描,在第二圈扫描时,0.89 V处开始的氧化电流随扫描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图1B(2)),而峰电位在0.33 V的还原电流无明显变化。说明AuS的硫发生氧化作用后其产物可能没有以氧化脱附的形式离开电极表面来破坏单分子膜,而是以硫的氧化物的形式吸附并滞留在电极表面上,当电位还原扫描时这些吸附的氧化物重新还原产生Epc=0.33 V处的还原电流。据文献[9],L半胱氨酸中的硫具有较活泼的氧化还原作用。因此,修饰电极上吸附在金电极上的硫在正电位下可在电极表面氧化成次磺酸、亚磺酸、磺酸等不同价态的衍生物,这种衍生物都具有较活泼的羟基,易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吸脱附反应[10]。本实验条件下,单分子膜上的硫在较正的电位下主要进行如下的氧化吸脱附反应:RS(ads)+H2ORSOH+H++e-RSO(ads)+H++e-式中R表示半胱氨酸有机基团部分,RS(ads) 表示巯基在金电极表面生成的单分子膜。该反应中,单分子吸附层RS(ads)首先氧化脱附生成次磺酰化的半胱氨酸,然后氧化产物中的羟基在正电位下进一步氧化并吸附在金电极表面上。该氧化吸附反应导致图1B中始于0.89 V的氧化吸附电流的生成。当电位向负向扫描时,吸附物还原产生Epc=0.33 V处的还原电流。当修饰电极连续两次CV扫描时,单分子膜中的硫的氧化吸附电流明显减小,而还原电流无大的变化,说明次磺酰化的氧化产物在第一圈CV扫描时已牢牢吸附在电极表面。当溶液中含有10 μmol/L Na2SeO3时,裸金电极在峰电位1.03 V处观察到较负电位区沉积在金电极上的Se的阳极溶出峰(图1C)。Andrew等[11]指出,Se是在负电位驱动下以单分子膜的形式沉积在裸金电极表面上的。而在修饰电极上(图1D(1)), Se的溶出电流较裸金电极明显增加,而且峰电位负移0.04 V,说明修饰电极对Se的氧化溶出具有催化作用。当修饰电极第二圈CV扫描时(图1D(2)),0.99 V处的阳极溶出电流急剧减小,可能是由于单分子层的硫的氧化导致这种催化作用减小的缘故。
图1 裸金电极(A,C) 和修饰电极(B,D) 分别在0.05 mol/L H2SO4溶液和含有10 μmol/L Na2SeO3的溶液中的CV图(略)
Fig.1 Cyclic voltammograms of naked (A,C) and modified electrode(B, D) in 0.05 mol/L H2SO4solutions containing 10 μmol/L Na2SeO3
电极在CV扫描之前在0.00 V (vs. SCE)处静置1 min(Electrode stand still at 0.00 V (vs. SCE) for 1 min bofore CV scan)。
3.2 还原电位对Se溶出峰电流的影响
在0.0~1.30 V电位范围内(图1),裸金电极和修饰电极在CV扫描起始阶段较负电位区均可被还原电位驱动使Se还原成Se并沉积在电极表面上,又因修饰膜表面的硫(AuS)具有还原性,故修饰电极也可能在无还原电位驱动下通过AuS与Se发生氧化还原作用并沉积Se。为了探讨还原电位对Se的沉积的影响,渐次改变还原电位处起始电位记录了CV图并与裸金电极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见图2)。
图2 修饰电极(A~C)和裸金电极(A′~C′)在含有10 μmol/L Na2SeO3 的0.05 mol/L H2SO4溶液在不同的起始电位时的 CV图(略)
Fig.2 Cyclic voltammograsm of modified electrode(A-C) and naked gold electrode(A′-C′) obtained with different initial potentials in the solutions of 0.05mol/L H2SO4 containing 10 μmol/L Na2SeO3
A,A′的起始电位(Initial potentials): 0.2 V; B,B′的起始电位(Initial potentials): 0.6 V; C,C′的起始电位(Initial potentials): 0.8 V。
由图2可见,起始电位在0.2~0.8 V内,修饰电极在峰电位0.99 V处都能观察到Se的溶出峰(图3 A~C);当起始电位大于0.6 V 时,裸金电极上未观察到Se的溶出峰。此结果说明,裸金电极上Se的沉积是还原电位驱动所致,而修饰电极即使无还原电位驱动也通过电极表面的S原子与Se作用生成Se。
3.3 LCys Au/SAMs 修饰电极上Se的沉积和催化溶出机理
文献[12,13]指出:GSH的巯基在生物体内和体外均可与Se通过氧化还原作用经硒代过硫化物(GSSeSG)生成不稳定的硒代谷胱甘肽阴离子(GSSe-),该阴离子在质子作用下易歧化成Se和GSH。本实验发现,联接到LCys Au/SAMs 修饰电极表面上的S原子与Na2SeO3通过自发的氧化还原作用也能使Se还原成Se。根此可推测LCys Au/SAms 修饰电极上Na2SeO3还原成Se 的作用机理为图解1所示。
图解1 单分子膜上的硫与亚硒酸作用生成纳米级的Se的机理(略)
Scheme 1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elemental selenium by redox reaction between sulfur on monolayer and selenite
修饰电极与Se之间是通过 AuS界面上的S原子与Se的氧化还原反应传递电子的。Na2SeO3在溶液中与电极表面的S发生作用并与电极表面的S结合生成类似于硒代过硫化物中间产物。中间产物中的Se进一步还原成硒代半胱氨酸阴离子,阴离子是很不稳定的中间态物质,故易发生岐化反应生成Se并沉积在电极表面。这种反应在单分子膜修饰电极表面进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金电极上的LCys单分子膜Se排列不紧密,存在具有很多空间的簇状结构[14],Na2SeO3分子可充分渗透到单分子层到电极界面与S原子进行上述的电子交换反应。
修饰电极上Se的溶出电流远大于裸金电极上的溶出电流(图1),且其氧化过电位也减小,说明Se在修饰电极上的阳极溶出过程可能具有催化性质,其可能的催化机理见图解2。当电位正向扫描时电极表面沉积的Se氧化成Se时, 单分子膜上的S原子在正电位下与Se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e,而S原子则氧化成磺酸根并通过羟基吸附在电极表面上。这种作用产生Se的电极反应和化学反应平行的催化电流,导致Se溶出电流增加。
图解2 修饰电极上硒的催化溶出电流的产生机理(略)
Sheme 2 Mechanism of catalytic stripping current for selenium
图解3 假设的通过细胞内的GSH 吸收硒的模式图(略)
Scheme 3 Postulated model of bioutilization of elemental selenium through GSH in the cell
可以认为,细菌的‘红硒化’现象是由于GSH与Na2SeO3跨膜氧化还原作用生成Se引起的(菌类富含谷胱甘肽),是Na2SeO3通过Se来吸收外源性硒的重要的生化反应。这种吸收模式类似于在γ谷氨酰基循环过程中通过GSH的循环生化反应来跨膜吸收氨基酸至细胞内过程,GSH经若干步生化反应完成一次循环并把Se以Se的形式吸收至膜内(图解3)。
参考文献
1 Howard E G. Carcenogenesis, 1999,20(9): 1657~1666
2 Babara W, Halina M Z,Pawel N. Cell Mol. Biol. Lett., 2001, 6(2A): 375~378
3 Suzuki K T.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 2005, 51(2): 107~114
4 Huang Zhi(黄 峙),Zheng WenJie(郑文杰), Li LeNong(李乐农),Guo BaoJiang(郭宝江). China Biotechnology(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3, (7): 76~79
5 Kessi J M,Ramuz E, Wehrli, Spycher M, Bachofen R.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99, 65(11): 4734~4740
6 Zhang JinSong(张劲松), Gao XueYun(高学云), Zhang LiDe(张立德). Acta Nutrimenta Sinica(营养学报), 2000, 22(3): 219~222
7 Chen HongWu(陈鸿武), Ma LiKun(马礼坤),Yu Hua(于 华),Feng KeFu(冯克福).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8,24(5): 878~882
8 Li LiJun(李利军), Zhong Liang(钟 亮), Cai Zhuo(蔡 桌), Cheng Hao(程 昊), Yu LaiBo(喻来波).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学), 2008, 36(12): 1651~1656
9 Jacob C, Giles G I, Giles N M, Sies H. Angew Chem. Int. Ed., 2003, 42(39): 4742~4758
10 Sun XiangYing(孙向英), Liu Bin(刘 斌), Jiang YunBao(江云宝). Electrochemistry(电化学), 2003, 9(2): 203~210
11 Andrew R W, Dennis C. J. Anal. Chem., 1975, 47(2): 29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