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武术教学合集12篇

时间:2022-11-26 19:42:13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篇1

二、因材施教,安全必要

武术运动是对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考验,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武术教学也要以学生的体能素质为核心进行因材施教,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例如:身强力壮、天生爱运动的男生可以选择相对剧烈、高难度的动作进行教学;相反,身单力薄、身体较弱的女生则适合相对轻柔、缓慢的动作,这样才能使不同才智的学生各有所得,各有发挥。同时,安全意识必须贯穿于整个武术课堂教学的始终,特别是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教师必须亲自守护,重点监督学生的动作规范与要领,确保学生能够严格依照规定科学练习。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适当地控制训练强度,可以通过适当休息进行调节,防止出现学生由于过于疲惫昏厥的现象。

三、游戏教学,兴趣引导

在武术运动开始阶段,学生身体处于安静状态,很难进入激烈运动状态,可以引入游戏来激起学生的亢奋情绪,常用的游戏方法有:武友相聚、大刀接力等,通过这些方法来聚焦学生的神志,学生的神经、肌肉会自然进入紧张氛围,身体也会慢慢走向运动状态,为接下来的武术练习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一些高难度动作更应该引进游戏,从而全面完善学生的肌肉质量。学生具备了练习武术的基本身体素质,才能达到对武术的疯狂热爱,从而增强学生的耐力,提高学生的品质。在一堂紧张的练习课的末尾,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较为轻松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放松神经、梳理肌肉,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对接下来的教学课堂充满期待。

四、侧重武术套路形成特点与原则教学

武术教学的核心在于在具备了基本功的基础上掌握武术套路,无论教师选定那一套武术教学策略,都要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其动作特征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原则,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习武不偏离方向,走入正轨。例如:常见的套路动作表现为打、攻、摔、踢等,动作的主要特征体现为进攻与守护,要向学生全面介绍这些动作规律,培养学生的肢体灵活度及保持平衡的能力,这样才能确保稳扎稳打。而且学生一旦明白了各种武术套路的特征,就能够凭借自身的体能条件来恰当地择取练习方法,确保不同的学生各自发挥自身功力。

五、引入多媒体,渲染气氛

体育教学也应该同现代化接轨,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来优化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水平,渲染气氛,使学生能够身在其中感受到武术的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播放一些典型的武术动作,例如:一些古装武侠剧中的武术片段,学生通过观看激烈的画面,自然会产生对武术功夫的崇敬,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为学生播放武术背景音乐,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来练习,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音乐与肢体锻炼的双重带动下身心得到锻炼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自于《新课程导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杂志简介详见)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篇2

关键词 武术 教学 问题 建议

目前,教育体制改革下,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呈现出创新教学模式,并开拓了武术进入中学体育的新手段。但是对于当下中学生来说,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依旧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尤其是武术教学,其开展不仅仅对武术传承发展有一定的好处,并且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具有一定的好处。当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致使中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我们应该更多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建议,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弥补其学习上的不足,培养对武术的喜爱,增强自身体能。

一、武术在目前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一)中学对武术体育教学不够重视

目前,中学面临着升学压力,多数学校重视文化课而忽视体育教学,这使得体育课教学计划受到很多影响,并且对体育的不重视,所以在招聘体育教师中对专业性要求没有做太多的严格要求。尤其是武术教学不精,导致任教能力差。同时,中学生对武术认知程度不高,使得在武术教学难以发展。中学阶段的体育老师处于尴尬的地位,学校对学生体育教育没有严格要求,因而体育教师处于散漫的状态,无心认真研究武术的精髓和教学课程,不认真对待武术,在教学中也鲜少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提高对武术的兴趣,使得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受限[1]。

(二)武术自身的限制

进入中学的学生便面临着各种升学压力,整天的文化课学习也让他们感受到压抑,体育课便成了他们释放压力的目标。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便会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这样使得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利用体育课做作业,这使得体育课形同虚设,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也会逐渐减少。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武术的最佳时间,其是一门搏击文化,在以前,武术是用来防身或者战斗所需。现如今武术是为了强身健体,能够替代它达到此目的的方式有很多,所以在学习武术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三)体育教学陈旧

现阶段我国很多中学沿用的体育教材存在守旧单一的情况。尤其是武术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更新,因而要改变武术体育教学非常困难。再加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弱,不能够因材施教,所以中学武术体育劣势较为明显,其处于尴尬的地位,被认为是丰富学业业余生活的一种方式。

二、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自我防范能力

武术在现阶段中学的发展中有劣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先前是用来抵御侵害和强身健体,是我国人民流传下来的经典艺术。因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武术和其他的体育项目相比,可以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增强学生身体机能,对文化课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这种源自于武术的防范能力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武术是现阶段中学体育科目的重要内容,对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帮助,认识到武术动作的巧妙之处,并做好刚柔结合,有利于学生吸收武术中的精华部分。武术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根据其特点进行学习,武术招式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思维灵活。

(三)传承我国体育文化

武术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也是上下几千年传承的精华,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而体育课程中设置武术,对传武术文化有一定的作用。其在传承我国体育文化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体魄,在体育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在新的时期被人们当作青少年需要传承的重任。

三、提高我国武术在体育教学中地位的有效措施

首先,应该提升当下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中学体育教师在招聘的过程中应当严格的按照标准招聘,不能放任没有能力和教学经验的人,避免造成教学质量不堪[3]。并且学校应当定期考核武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并加以培训,才能让老师们重视武术教学的重要性。

其次,要对武术体育教学加以支持和宣传,激励教师和学生提高重视程度,激励教师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并鼓励学校之间武艺切磋交流水平,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促使武术教学在中学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教学的缺陷。

最后,需要提升人们对武术的认知。要改善中学教师和学生的体育教学观念,需要人们提高对武术的重视。在目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健康的体魄显得尤为重要。武术作为我国重要的搏击文化,这对于当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很有必要。武术文化对提升学生防范意识有重要的作用,是应该继承和发展的传统文化遗产。在目前新课改之后,新的教学大纲对青少年有了更清晰的计划,需要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因而武术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改善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新的教学目标,编排更适用的武术动作,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武术体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篇3

与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不同的是,武术套路的练习对身体素质具有综合性的要求,练习者的柔韧性、敏捷性、平衡性和力量均需达到一定的水平,其次再通过武术套路的练习,进一步不断强化练习者的以上身体素质,即武术训练对身体素质、能力具有全方位的要求和提升,这与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一般侧重于锻练某一项身体素质和技能不同。当然武术的学习对各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要求较为全面,即其学习与训练必须根植于学习者较扎实的项目基本功之上,以此适应武术套路的后续训练和提高,因此对练习者具有一定的门槛要求,但可将武术的教育普遍化、体育化,作为面向青少年的基础性体育教育,可以从小予以全面性的开展和教授,作为民族体育项目成为与现代西方体育项目并架齐驱的体育教学补充或组合。

(二)对心灵与品格的历练

武术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长期性不单指类似于技击体育的“从娃娃抓起”式训练,其长期性伴随于人的成长,尤其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是学习武术的最佳阶段。与文化学习一样,在中国古代,同样在现代也可作为从小体育教育的常规内容,与当下泛滥的商业化儿童跆拳道、儿童艺术培训相比,其更适合于作为儿童、青少年的一个必修体育项目,其“十年如一日”式伴随儿童、青少年成长的持之以恒的训练和学习,对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格具有教化式的作用,并影响学习者的一生。同时武术不单强调身体力量的提高和展示,更强调学习者精神的修炼和提升,即“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手、眼、身、法”与“精、气、神”同步。它不仅“野蛮学习者的体魄”,同时起到陶冶学习者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作用,适合作为体育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武术特殊的技能性

武术与西方现代体育不同,它来源于技击格斗,融身于中国思想文化,同时扩展为体育项目。其具有技击性、文化功能、体育特性和艺术表演性。因此成功的武术教学和锻练,不仅造就了学习者强健的体魄,学会一种锻练身体的方式,同时使受教育者拥有了一项相伴于身的技能,是一种附加技击、表演和文化传播功能的体育技能。

二、武术教育的人文化

(一)提高武术文化和理论教学水平

与对西方现代体育的文化、理论教学相比,我们对武术的文化、理论教学显得过于单薄,这与以往对西方现代体育的热衷,和对民族体育的不自信和忽视有关。以至于我们的学生,及那些已受过高等教育步入社会的公众,对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代表的武术,停留于表面的、肤浅的认识,甚至停留于武侠文化的印象中,这相对其民族传统体育代表的地位,相对武术及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其民族传统体育的珍惜性和纯朴的科学性,极不对称。因此,我们应该提高体育文化、理论教学中有关武术文化和理论的广度、深度和其丰富性。武术文化、理论教学的内容,不应只体现其体育性的一面,教材内容应予以丰富和深化,包括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其受传统哲学、中医理论、人文历史和民族思想性格等的影响与如何融合,让学生深切理解武术的内含和表现形式;同时更加丰富、具体的介绍中国武术的地域流派,拳种器械和武术的具体组成等武术基本文化和理论,及武术的科学性及其学习方法等,对于经典的武术套路和代表拳种,可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有感性的体会和认识;教材应含武术实践部分,将武术的基本功和经典套路作为教材必修内容,如将动作舒展,富全身性锻炼的长拳作为青少年武术教育的基本套路内容。

(二)提高武术的体育审美和欣赏教学

中华武术,不单纯是一种体育形式,也不单纯是附庸暴力的工具。其诞生于中华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化中,上下绵续数千年,纵横广纳地域民间技艺,丰富揉合了民族的精神风貌,其不仅体现运行勇武的刚毅,更蕴涵东方哲学思想和传统中医的神秘,在此基础上她同时拥有着艺术的风采和神韵,这在世界其他的传统技击类运动中是少有的。东西方观众无不为电影《少林寺》中李连杰完美的武术全能表演而倾倒,中国自古有演舞助兴的传统,武术同时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醉拳的洒脱,象形拳的古朴逼真,太极拳种的刚柔相济,各种武术器械的特立独行与唯美等等,武术也就是中国武者的“舞蹈艺术”,体育教学中应开设武术的欣赏教学,引导学生去感受和学会欣赏武术的艺术之美,让其认识武术特有的附着武术运动之上的各种艺术元素,培养武术及东方式的体育审美风格。

(三)武术的人文教育功能扩展

武术是所有体育项目中,人文教育功能最为丰富,最具交叉性的项目。前文提到,在传统的古代中国社会,武术融于普通人的生活当中,相应的在传统的小说、戏曲等艺术文化中,武术均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元素,是一种文化基因。现代社会,武术随商业文化的扩展获得世界范围的成功推广,功夫电影就是个成功范例。武术教育的人文功能扩展,就是利用武术的这种特性,在教育中,让其起到体育与其他人文沟通的作用,以其丰富体育文化,同时扩展武术教育的内含,促进武术教学。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篇4

武术是中国宝贵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几千年优秀文化的代表,练习武术的根本目的就是强身健体,不断增强习武之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当今的武术已经发展为一种体育项目,并且是全面的健身娱乐项目,将武术的学习引入中学体育中不仅是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也能进一步提升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使他们能够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然而,目前的中学体育武术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探究更好的解决对策,完成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强化师资队伍

在中学开展体育武术教学,首先应该建设好学校的师资队伍,武术教学应该配备专职的武术教师,这样才能达到中学生学习武术强身健体的目的。现在的很多中学缺乏专职体育武术教师、武术教学师资良莠不齐,这说明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不是非常的重视,所以也就很难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重视体育武术教学就应该招聘具有武术教学基础的体育教师,而不是随便指定非专业的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武术课程,建设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需要定期对这些教师的教学知识进行更新,使得每一个体育武术教师都能够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学生学习到的武术知识是正确的。武术教师不仅要对每一个动作加以准确掌握,而且对于武术的历史和渊源也应该清楚表达,这样学生在学习武术的时候才能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这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也是对武术知识的准确传承,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知识水平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重视中学的体育武术教学,就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这也是体育教学甚至是各种学科教学的关键。

二、提高学生对武术的重视程度

在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存在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缺少对体育课程的重视,中学阶段的课程较多,学生面对很多的学业任务以及升学的压力,这也导致很多的教师甚至是学生更加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从而忽视了体育课程的有序开展,逐渐使得学生忽视对自己身体素质的提高,在身体的锻炼方面就无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了使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在进行武术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提高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重视程度,只有学生真正地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才能在接受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真正融入教学环节中,从而使得体育武术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顺利,这样体育课堂教学才能够被充分利用,只有中学生自己意识到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他们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够养成,从而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体育武术教师还应该从武术的历史发展的角度向学生讲解武术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传承武术文化的重要意义,从另一个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体育武术课堂上既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够起到放松身心、减轻压力的效果,所以说体育武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不仅是学科知识,还要负责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断地让学生在学习武术中体会到乐趣。

三、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课时

中学生学习的科目繁多,导致每一科目的课时数有限,加之学生面临各种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非文化课程的学习有所忽视,从而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时间被其他科目占据,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体育武术的学习,从而偏离了开设体育武术这门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受到了限制,所以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育武术的平台,就应该保证学生的上课时间,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体育锻炼。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武术的学习不仅需要传承,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每一种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后人的创新,然而现在的中学体育武术教学都只是在模仿,没有融入自己的思想,使得武术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武术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自己对动作的领悟和创新,逐步培养他们积极学习武术文化的兴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不断地探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传承、创新、发扬中国武术的精华。

为了更好地发扬中国武术的精神,中学体育武术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进行思考改进,同时学校也应该给予设施和课时保障,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武术的精髓,并形成学习武术的兴趣,进一步增加学生锻炼身体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篇5

中国武术有三个基本宗旨,一是强身健体,二是训练意志品质,三是体悟人生道理。现在的很多男孩子过于文弱、阴柔,应该通过武术来培养他们的阳刚之气,让他们挺拔有力。所以从普及推广的便宜程度、传统文化发扬与继承的迫切性、中国实际的基础教育现状和教育的功效来看,推行武术课间操有其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育部创编的《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2011年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广,它是对传统课间操的一种探索性改革。但我认为,武术操比起那些花拳绣腿的集体舞更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教育现状。

一、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武术操教学策略

“早操、体育课、下午课外活动”,是以往各中小学采用的最主要的体育锻炼组织形式。有老师感叹,体育锻炼三部曲已经延续了很多年,基本上是学生厌、老师烦,没有针对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反而下降。“小胖墩”“豆芽菜”比比皆是。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除了要抓好孩子在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外,对家庭、社会体育也应加以重视,这样不仅可巩固学校体育的成果,还能使孩子们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从中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堂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小学武术操的教学不同于成人教学,这是由小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所决定的。因为成人的注意力分散的时间频率一般为每十五分钟一次,而小学生的注意力差,特别在室外上课一般在短短1分钟内就可达几次。所以,教师在课外的组织工作以及在课堂上形象生动的讲解都是极其重要的。

在教学中要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小学生喜欢表扬,一经表扬,就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中完成得好的出来示范,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

二、农村环境有利于武术操的进行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只为孩子提供活动器材,不重视参与,而许多学生因没有运动的氛围,导致没有活动的欲望。因此,就出现许多家长所说的孩子一回到家就围着电视机,怎么都不肯出去。其实孩子都是好动、好玩的,父母要以游戏者的角色与孩子共同游戏,积极参加。

无论是城市学校狭小的院落、楼顶平台、教室走廊亦或是农村学校的土地、山坡、田埂之边、江河之畔,只要身穿宽松适于运动的日常便装,学生们都能不受约束地进行原汁原味的中华武术训练。在我国许多贫困农村学校,孩子们若在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土地上,跳那些所谓的校园集体舞,恐怕只能是一种“另类风景”,其对学生的美育与健身效果未必尽如人意。

三、武术操对学生的影响

武术操的确起到了减肥、健身等作用,学生肺活量指标比以前提高了,表明学生的运动量比以前增大了很多,身体素质相应也有所提高。老师们在教授武术的过程中,渗透了中华武学一些武德思想:比如习武之人要讲究武德,要懂得礼让。从实际来看效果不错,体现在学生身上的效果很明显,孩子们相处得很融洽,从没有“以武力解决”问题的现象。

我们学校(江苏省靖江市礼士小学)大部分学生对武术都很感兴趣,学校以2002年课程改革为契机,结合学生实际,决定从养成教育入手,将书法、篆刻、武术等特色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在武术课上,除了给同学们传授武术操之外,还开展了昆仑刀、少林棍、太极扇、五行拳等武术门类课程,满足了学生强身、健体、成长的需要,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

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有“一技之长”,养成与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我们要以“强健孩子的体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使每位学生做到每日活动一小时,掌握日常锻炼的运动技术技能,获得体育健康知识,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篇6

武术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长期的演化与发展中,形成了集健身、防身、养生为一体的独特锻炼功效,是一项很好的健身和终身体育运动。武术也成为了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形式满足了不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而且由于授课时数和教学内容的增加,使得武术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一技之长。

一、大学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多彩,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按照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在当代大学的实践教学中,套路运动教学占据内容。

教学中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正式的武术套路运动一样,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遵循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套路演练。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武术主要有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等。格斗项目在校园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比较少,因为格斗运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的几率比较大。现在校园体育开展的格斗运动有散打和太极推手。

二、武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武术由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与精神都在武术的精神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武术同时对强身健体有着显著的功效,更可以锻炼一个人意志力,武术的道德也在不断的影响着现在的大学生,起到教人做人的作用,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地位优势。同时也因为武术神奇的强身健体的功效,也为其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1、武术课程是壮内强外内外兼并的健身运动。武术强调的是内外俱练,身心双修。通过练习对外可以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特别是太极拳强调用意识引导动作,长期锻炼对调解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气养血,改善人体机能和精神状态,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都有很大的作用。

2、武术课程可以自卫防身。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都是以攻防的动作为主要内容,可以起到一定的自卫防身效果。这同其他的体育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他的体育项目能做到的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效果,却不一定在自卫防身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3、武术课程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武术课程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武术基本技艺,而且能培养吃苦耐劳、果敢顽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长期以来中华武术都有重礼仪、讲武德的优良传统。通过习武,让正在成长的大学生可以学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礼仪守信、宽以待人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4、武术课程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武术项目的观赏价值很高,不论是技术动作的艺术美,套路演练时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还是团体竞赛时团队的团结一致的气势,都给人以美德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这是别的体育教学项目所无法企及的。

5、武术课程可以增加在学生的交流。武学内容丰富,理论博大精深,功夫亦无止境。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切磋技艺,交流体会。这不仅仅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增进了友谊,丰富了业余生活。

三、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学习武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武术内容非常丰富,一个套路往往动作多变,技术复杂,方向路线变化大,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学不会,教学费力又效果差。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篇7

武术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长期的演化与发展中,形成了集健身、防身、养生为一体的独特锻炼功效,是一项很好的健身和终身体育运动。武术也成为了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形式满足了不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而且由于授课时数和教学内容的增加,使得武术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一技之长。

一、大学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多彩,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按照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在当代大学的实践教学中,套路运动教学占据内容。

教学中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正式的武术套路运动一样,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遵循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套路演练。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武术主要有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等。格斗项目在校园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比较少,因为格斗运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的几率比较大。现在校园体育开展的格斗运动有散打和太极推手。

二、武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武术由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与精神都在武术的精神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武术同时对强身健体有着显著的功效,更可以锻炼一个人意志力,武术的道德也在不断的影响着现在的大学生,起到教人做人的作用,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地位优势。同时也因为武术神奇的强身健体的功效,也为其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1、武术课程是壮内强外内外兼并的健身运动。武术强调的是内外俱练,身心双修。通过练习对外可以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特别是太极拳强调用意识引导动作,长期锻炼对调解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气养血,改善人体机能和精神状态,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都有很大的作用。

2、武术课程可以自卫防身。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都是以攻防的动作为主要内容,可以起到一定的自卫防身效果。这同其他的体育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他的体育项目能做到的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效果,却不一定在自卫防身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3、武术课程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武术课程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武术基本技艺,而且能培养吃苦耐劳、果敢顽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长期以来中华武术都有重礼仪、讲武德的优良传统。通过习武,让正在成长的大学生可以学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礼仪守信、宽以待人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4、武术课程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武术项目的观赏价值很高,不论是技术动作的艺术美,套路演练时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还是团体竞赛时团队的团结一致的气势,都给人以美德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这是别的体育教学项目所无法企及的。

5、武术课程可以增加在学生的交流。武学内容丰富,理论博大精深,功夫亦无止境。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切磋技艺,交流体会。这不仅仅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增进了友谊,丰富了业余生活。

三、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学习武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武术内容非常丰富,一个套路往往动作多变,技术复杂,方向路线变化大,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学不会,教学费力又效果差。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篇8

笔者对河南省十所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近90%的学生更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前后,态度变化不大;专业水平低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后,对武术的兴趣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上武术课应付考试的学生占80%以上。由此可看出,一个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决定能否上好武术课,更重要的是其教学效果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长远的,也可能由此影响到学生以后对武术的认识和态度。

武术课与其他体育课不同,他其独有的特点和内涵,决定了它独有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它重在言传、身教、心教上,难在对武术本身的感悟方法。这些都是各媒体或通过其他听觉、视觉等感觉所不能传授达到的。每个武术动作都要求教师用语言去表达,用示范去教习,与学生身心相通,用心去感悟,用神去激扬,教学相长,以对身、心、神的体验,对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激情。

从运动心理学和体育美学的理论出发,教师的示范是关键,因为它对学生感情认识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的示范质量在学生心理上起到了定势作用,对学生是否能学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除了掌握规范的动作,精、深、新奇的理论外,还必须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基本素质,以此所具有的感染力、震撼力将学生引入“物我两忘”的艺术之境,燃起他们学习的激情、培养学习的兴趣、坚定练习的恒心,从而达到由学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二、授课中注重语言美

授课中的语言美是指用美的语言引导、激励学生,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听觉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授课成功的第一要素。人常说兴趣是成功的基石,有了兴趣就成功了一半。语言美在武术教学中包括两个方面,即指教师发出的声音和所讲的内容,声音则指教师授课时的言语,内容包括武术动作名称和与之有关的历史或轶事。

首先,从内容上讲,每种拳术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及激动人心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讲授理论课时穿插讲述以悦其心,撩起学生想学的兴趣和激情,引导学生追求美的向往,从意识上产生共鸣,然后从武术的内容及其名称中去发现美、讲述美。武术动作名称本身就蕴含着美,在武术套路中比比皆是。如少林拳中童子拜佛、罗汉卧地睡及太极拳中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玉女穿梭等动作名称,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其次是声音的运用。它包括理论课的讲授和教习时的口令两种环境。讲授理论课时的授课技巧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引人入胜,给人美的享受,特别强调的则是教习时的口令美,即教师的语言要顿挫有致、抑扬合法。不同的拳有其不同的风格,要求用不同的口令与之相适应、相协调、相融合。如练长拳、少林拳的口令,要短促有力,同时要与节奏的快慢高低相协调、合拍。做动作组合时的口令要激昂、洪亮、紧凑,如进军的战鼓催人奋进、铿锵激人,定势时要浑厚有力、质地有声、脆而沉稳;而教太极拳时,口令要轻、要柔而圆长,如涓涓细流润人心田,使人精神振奋而又轻松悠闲。

三、授课时强调动作美

首先,用漂亮的示范动作征服学生,树立鲜明的目标

第一,完整套路练习时的整体美。它包括动势的动感美、定势的造型美、节奏美、协调美、力度美、艺术美(表现“外”的形式美、表现“内”的意蕴美)等等。一套武术动作下来要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长拳中的提、托、聚、沉要流畅,起、伏、折、转要激荡,太极拳中的、、挤、按要沉稳,、捌、肘、靠要连绵,动如波涛不断等。武术动作中的定势、平衡动作或者是空中高飘动作都要做到有造型,静中有势和动中求静,达到身、形、神、气的合一,生动活脱,神采透发。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练得炉火纯青,使自己在动作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表现出来的上下协调,左右协调,身、形、神、内外合一之协调,人与器械的协调等,以及做到人与环境的协调,以及将音乐、背景、不同的拳术风格与人的形神、性格、气质关系处理得当,使之变成了武术艺术。

第二,最赏心悦目的是节奏美。练拳不是做拳,不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摆架子,而是要有鲜明的节奏感,要做到快慢相间,疾缓得当,刚柔相济,动静有势等,才算是练拳,如太极拳、太极剑或集体套路演练时配上音乐等,更显得节奏的美。四路查拳中有歇步挑掌――并步冲拳这组动作,轻柔缓慢,慢中有韵。精神贯注的挑掌动作为快速变向并步冲拳奠定了基础,才使得冲拳有寸劲、有力度,把快慢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在长拳中做急上步转身――旋子这组动作,急转身时如风驰电掣一般,紧接着踏地腾空,动作在空中盘旋,表现出动作的“高”、“飘”、“轻”、“帅”的独特魅力。

意蕴美则是武术美的最高境界。习武者心澄目洁,心无杂念,专心一致,使自己的手、眼、身法、步,与心、神、意、气巧妙合一,将动作巧妙、有序、快缓、动静、起、伏、折、转、地连接在一起,达到高度和谐,在练身的同时,使自己的心在浩如烟海的武术文化之中畅翔,接受禅武的洗礼,对习武者的身心起到了修养的最好锻炼。对观者也是一种精神享受,使人与自然都会有一种升华。

第三,技击动作示范的洒脱美。攻防技击是武术中最重要的技术部分,也是武林史话或轶事中最激动人心、了人心愿的一笔。因此,在教授技击动作时,将动作中的招势与传说中的情节、动作相结合,漂亮地示范给学生,让学生深临其境,感受那种刺激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牢记了动作中的技术要领,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篇9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又被称为国术,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注重内外兼修,练养并存的健身特点。坚持武术锻炼对人体的机能和心理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儿童有壮内强外、全面促进的健身效果。依托学校来普及推广武术,可以达到培养人们终生体育的意识和锻炼习惯,从继承和发展民族体育项目的角度来说,学校是发展民族体育的中介,武术本身的发展和普及也绝不能忽视学校这块阵地。

一、学校武术教学的现状

1、学校武术师资的配备情况

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锻炼观念。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设武术课教学的学校占一少部分,使得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几乎处于名存实亡的现状。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所调查的东北三省32所省会城市大学、中学和小学时发现,有27.26%的学校开设武术课,而72.74%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武术专长教师,缺乏简明有趣的教材,好的武术教育缘于好的武术教师,解决目前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必须培养一定规模的武术专业教师。

2、学校武术教材实施的现状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武术教材的科研论文,对学校武术教材的调查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1)教材陈旧和脱离学生实际。对武术教学内容的调查表明:学校生最喜欢格斗和对练,其次是套路。(2)武术教材的结构过于单调,包括:基本功、基本组合、武术套路。(3)武术基本功的创新很少,缺少新颖的武术基本功组合动作,使同学们失去了对武术的热爱。有68%的学生不喜欢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内容,40%-45%的学生没有体育教材,30%多的教师是没有体育教材,特别是农村学校,情况更加严重。说明了现行的学校武术教材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3、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与教师教学现状的矛盾

据调查,学生普遍喜欢武术运动,但不愿意上武术课,缘自于体育教师的呆板教学,现实的武术课并不被学生所认同。综合资料显示:有50%以上的大中小学生喜欢武术运动,农村学校比例更高一些。学生普遍认为:武术是一项较为简便的锻炼方法,通过习武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自卫防暴,同时还可以体会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强身自卫是多数学生追求的目标,女生习武更加追求自信和自卫的目标。学生的兴趣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武术固有的健身、修身、防身的作用,也反映了学生不同层面的价值取向。学生喜爱武术,但是在正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教师难以把武术的教学内容真正的传授给学生,造成了目前武术教学的空洞无力,甚至是流失。有的学校甚至取消武术教学,长期如此,那么这项流传千年的民族传统精髓就会不复存在。

二、加强学校武术教育的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着力培养武术专长教师

近几年来,我国体育师资的整体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每年从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武术专业毕业生是很有限的,而这些毕业生中能到学校一线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的是少之又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较高,适合于各种教学,但对于灵巧性和技击性较强的武术教学,稍显不足,面对这种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应该把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武术教师作为长远目标,解决目前武术教师缺乏的现状。对学校的体育教师,应选派责任心强,基本功扎实的年轻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大培训力度,使这些年轻教师能承担起武术教学的重任,形成一支具有武术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尽可能的使每一个学校都有一名具有武术专业的教师,定期进行测验,提升整体教师基本水平。

2、合理搭配学校武术教材,提高学生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下,各项目教学都进行合理搭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武术教材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思想的要求。首先,教材要突现武术项目攻防和对抗的本质特点。其次,武术实战技能与文化熏陶并重。在教材的设计上将丰富而博大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学生易懂、易学并感兴趣的形式,要提升武术教材的科学性,深入了解武术项目的特点,深度加工教材,用简化、变形、游戏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与分化相结合,把复杂难学的武术竞赛素材进行分解,用其中符合体育教材原则和学生心理的内容作为武术教学的内容,展现武术自身的风格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3、合理改善武术教学方法,选择多种教学手段

学校很多学生不愿意上武术课,与体育教师呆板的教学有关。要想改变目前武术教学的现状,必须从改变武术教学方法上做一些尝试。教学方法是教师运用一种主要的手法进行教学的行为方式。在武术教学中,主要运用念动训练法和表象训练法,这主要是心理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其中武术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讲解动作的规格,动作路线,攻防含义,引起学生对动作的求知欲望;示范法是武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生动、具体的直观手法,在示范过程中,要注意示范面、示范位置、选择示范时机、变换示范速度等,使学生清楚的了解动作,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提高学生兴趣。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音乐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要根据不同的动作选择不同的音乐,了解音乐与武术动作的内在联系,使音乐与武术动作的配合恰到好处,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扩大交流,提高影响,形成武术学习热潮

武术运动是一项群众体育项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完整人格的塑造有积极的作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各学校开展武术教学和课外锻炼颇有成效的学校树立典型,让各学校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扩大影响。各学校应充分挖掘本校资源,利用大课间时间,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习练武术,采取多样形式,每个班都能创编出不同特点的武术操、搏击操、器械操、各种套路组合、太极拳等,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了解武术运动的内涵,这样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在学生们自由创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技术指导,全班动员、全员参与,形成武术学习的热潮。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学校是我国普及武术知识、传成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我国在校的学生有两亿多,如果他们能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武术锻炼,掌握武术锻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学习几套拳械,常练不辍,练得体魄健壮,武德高尚,若干年后,我国整个国民的精神风貌,必将大为改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中强国”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武术进入学校并得到广泛普及,势在必得,只要各级有关领导,尤其是决策层,从思想到行动上真正把武术工作重视起来,加上各基层教育者的认真贯彻落实,那么,中华武术一定会在学校教育中显示出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真正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篇10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又被称为国术,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注重内外兼修,练养并存的健身特点。坚持武术锻炼对人体的机能和心理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儿童有壮内强外、全面促进的健身效果。依托学校来普及推广武术,可以达到培养人们终生体育的意识和锻炼习惯,从继承和发展民族体育项目的角度来说,学校是发展民族体育的中介,武术本身的发展和普及也绝不能忽视学校这块阵地。 

一、学校武术教学的现状 

1、学校武术师资的配备情况 

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锻炼观念。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设武术课教学的学校占一少部分,使得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几乎处于名存实亡的现状。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所调查的东北三省32所省会城市大学、中学和小学时发现,有27.26%的学校开设武术课,而72.74%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武术专长教师,缺乏简明有趣的教材,好的武术教育缘于好的武术教师,解决目前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必须培养一定规模的武术专业教师。 

2、学校武术教材实施的现状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武术教材的科研论文,对学校武术教材的调查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1)教材陈旧和脱离学生实际。对武术教学内容的调查表明:学校生最喜欢格斗和对练,其次是套路。(2)武术教材的结构过于单调,包括:基本功、基本组合、武术套路。(3)武术基本功的创新很少,缺少新颖的武术基本功组合动作,使同学们失去了对武术的热爱。有68%的学生不喜欢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内容,40%-45%的学生没有体育教材,30%多的教师是没有体育教材,特别是农村学校,情况更加严重。说明了现行的学校武术教材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3、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与教师教学现状的矛盾 

据调查,学生普遍喜欢武术运动,但不愿意上武术课,缘自于体育教师的呆板教学,现实的武术课并不被学生所认同。综合资料显示:有50%以上的大中小学生喜欢武术运动,农村学校比例更高一些。学生普遍认为:武术是一项较为简便的锻炼方法,通过习武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自卫防暴,同时还可以体会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强身自卫是多数学生追求的目标,女生习武更加追求自信和自卫的目标。学生的兴趣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武术固有的健身、修身、防身的作用,也反映了学生不同层面的价值取向。学生喜爱武术,但是在正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教师难以把武术的教学内容真正的传授给学生,造成了目前武术教学的空洞无力,甚至是流失。有的学校甚至取消武术教学,长期如此,那么这项流传千年的民族传统精髓就会不复存在。 

二、加强学校武术教育的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着力培养武术专长教师 

近几年来,我国体育师资的整体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每年从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武术专业毕业生是很有限的,而这些毕业生中能到学校一线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的是少之又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较高,适合于各种教学,但对于灵巧性和技击性较强的武术教学,稍显不足,面对这种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应该把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武术教师作为长远目标,解决目前武术教师缺乏的现状。对学校的体育教师,应选派责任心强,基本功扎实的年轻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大培训力度,使这些年轻教师能承担起武术教学的重任,形成一支具有武术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尽可能的使每一个学校都有一名具有武术专业的教师,定期进行测验,提升整体教师基本水平。 

2、合理搭配学校武术教材,提高学生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下,各项目教学都进行合理搭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武术教材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思想的要求。首先,教材要突现武术项目攻防和对抗的本质特点。其次,武术实战技能与文化熏陶并重。在教材的设计上将丰富而博大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学生易懂、易学并感兴趣的形式,要提升武术教材的科学性,深入了解武术项目的特点,深度加工教材,用简化、变形、游戏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与分化相结合,把复杂难学的武术竞赛素材进行分解,用其中符合体育教材原则和学生心理的内容作为武术教学的内容,展现武术自身的风格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3、合理改善武术教学方法,选择多种教学手段 

学校很多学生不愿意上武术课,与体育教师呆板的教学有关。要想改变目前武术教学的现状,必须从改变武术教学方法上做一些尝试。教学方法是教师运用一种主要的手法进行教学的行为方式。在武术教学中,主要运用念动训练法和表象训练法,这主要是心理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其中武术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讲解动作的规格,动作路线,攻防含义,引起学生对动作的求知欲望;示范法是武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生动、具体的直观手法,在示范过程中,要注意示范面、示范位置、选择示范时机、变换示范速度等,使学生清楚的了解动作,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提高学生兴趣。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音乐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要根据不同的动作选择不同的音乐,了解音乐与武术动作的内在联系,使音乐与武术动作的配合恰到好处,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扩大交流,提高影响,形成武术学习热潮 

武术运动是一项群众体育项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完整人格的塑造有积极的作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各学校开展武术教学和课外锻炼颇有成效的学校树立典型,让各学校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扩大影响。各学校应充分挖掘本校资源,利用大课间时间,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习练武术,采取多样形式,每个班都能创编出不同特点的武术操、搏击操、器械操、各种套路组合、太极拳等,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了解武术运动的内涵,这样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在学生们自由创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技术指导,全班动员、全员参与,形成武术学习的热潮。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学校是我国普及武术知识、传成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我国在校的学生有两亿多,如果他们能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武术锻炼,掌握武术锻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学习几套拳械,常练不辍,练得体魄健壮,武德高尚,若干年后,我国整个国民的精神风貌,必将大为改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中强国”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武术进入学校并得到广泛普及,势在必得,只要各级有关领导,尤其是决策层,从思想到行动上真正把武术工作重视起来,加上各基层教育者的认真贯彻落实,那么,中华武术一定会在学校教育中显示出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真正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52-01

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培养勇敢顽强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在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传承中华文明等方面也有着其他运动项目不可替代的价值。学校是推广和普及武术的重要阵地,体育是武术推广的主渠道学科。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武术的必要性。

一、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教学的意义

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与精神都在武术的精神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武术同时对强身健体有着显著的功效,武术的道德也在不断的影响着当前的中学生,起到教人做人的作用。

1、武术可以自卫防身。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都是以攻防的动作为主要内容,可以起到一定的自卫防身效果。这同其他的体育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他的体育项目能做到的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效果,却不一定在自卫防身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2、武术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武术课程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武术基本技艺,而且能培养吃苦耐劳、果敢顽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长期以来中华武术都有重礼仪、讲武德的优良传统。通过习武,让正在成长的中学生可以学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礼仪守信、宽以待人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3、武术有助于形成健美的体魄和优美的姿态。武术是力与美结合的艺术。武术锻炼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灵敏度、协调性等,能使身体更加健美,形成优美的姿态和健康的体魄,举止言行流露出潇洒的风度。

二、目前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短浅。目前在初中生体育教学中,就体育与武术的集合教学来说,教育目标只是定位在基本运动技能技能的提高和发展上,忽视了终身体育教育这一最高目标。在实践中,教师在课上过分强调运动负荷的控制和技术教学的精雕细刻,而忽视了兴趣的培养。要实现终身体育锻炼就得培养学生成为终身爱好者。学生难以忍受这种只求精确操练,漠视个体价值和意义的武术课,进而大量的学生对武术和体育的兴趣大打折扣。

2、武术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在以往的教学中始终是以完成教学大纲目标为主,大多采用讲解―示范―领做―练习的传统教学手段。其教学方法单调,形式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中造成一种被动的学习态度,大大制约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力的发展。

3、教学内容不够完善,不能适应当前学生需要。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养成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重要条件。目前各中学武术与体育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简单的和套路上,这与各中学的教师素质、体育教学设备条件缺陷有关,没有符合初中生个性和兴趣的教学内容。

三、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策略

1、教学目标要促进中学生武术终身思想的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是现代社会对体育的客观要求,体育教学目标应当反映体育教学效益的长期性、延续性,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因此,在通过武术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同时,也要为学生步人社会后能自觉地科学锻炼武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要形式多样。教学内容的合理化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武术教学内容应符合中学生的兴趣来合理安排。武术教学的形式多样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开阔学生在武术领域的视野和知识面。武术教师的知识,技术水平是有限的,而武术是博大精深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武术协会或武术馆里参观、座谈、学习,了解武术的传统理论和思想,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专业队的训练和比赛,参加国外武术组织的访问表演等。同时还可以邀请有代表性的拳种流派继承人或专业队教练员等专业人士来介绍各方面的情况,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武术训练的方法。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武术有一个全面观,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3、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一旦学生对某项运动产生兴趣,就会在练习中投入更大的精力。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武术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刚开始学习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浓厚的,因此在刚开始教学时注意暂降低对基本功的要求,能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就达到了目的。教师在讲解示范时要体现武术的特点,并同时选择几个有难度的组合或分段表演给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要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武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也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和系统性,学习武术一般要从简到繁,从浅及深。学生的武术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上武术课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4、注重武德的培养。在武术与体育相结合的教学中,还应注重中学生武德的教育培养。就是要求习武者按照武术的道德原则和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苦乐观和道德观。

总之,在武术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全面提高教师业务和专业技术水平,优化武术教学内容,在初中体育中传播武术的精髓,并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技能不仅能满足学生运动兴趣,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与终身爱好的需要,也是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树立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华武术文化的魅力,更加积极地学习和传播中华武术文化。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篇12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C-0044-01

一、前言

中学体育教学是体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目前,各级学校都在提倡素质教育,然而,实施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是离不开体育教育的。因为快乐是体育之本,健康是体育的宗旨。学生素质的提高,无论是思想的还是身体方面的,都是体育课的最终目的。因此,一定要重视中学体育教学,让不同基础的学生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

二、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武术是源于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长期的演化与发展中,形成了集健身、防身、养生为一体的独特锻炼功效,是一项很好的健身和终身体育运动。武术也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形式满足了不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由于授课时数和教学内容的增加,使得武术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武术在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应加强武术教学。

(一)参与者的群众基础广

学生对武术特别钟爱,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就有学习武术的兴趣,对武术有崇拜与梦想,我们体育教师在武术课的教学上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能够实现体育的目的

武术是一项既有搏击运动又有套路运动的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和耐力等素质,培养学生勇猛、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它具有功防技击性、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于武术的学习门槛比较低,不会对身体素质有过高的要求,大多数学生能参与学习,同时在体育考试中便于教师的组织和考核,保证了体育课的有序性,与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完全吻合。

(三)对场地器械要求少,适合各级学校

“拳打卧牛之地”,习武占有的地方比较小,所以,武术教学一般不受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在教育经费不够充裕甚至缺乏的情况下,发展武术比发展球类、田径、游泳等体育项目更容易。

(四)师资力量已部分满足教学需要

根据原国家教委1992年的文件精神,体育学院和师范体育系,体育师范专科,武术课已成为必修课,这就意味着每个从师范体育系毕业的学生都具有一定武术基础。他们毕业后也能满足本校武术教学的需要。

(五)培养学生武术的道德观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无执无痕与无为无待,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的武术道德,这也是传统的武术道德的观念体系。它对于所有传统中国人特别是传统武术人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来自儒家的一种积极向上、宽厚待人的入世性质的道德观念,是练习武术的人做人做事的基本依据。自强不息,是中国历史上的仁人志士的基本共识。学习武术可以使我们对于做事情做到自主、有信心,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自己充满信心。厚德载物作为一种武术道德,是以载物为外在表现,强调的是一种包容。这种包容可以大致理解为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与中庸。

无执无痕与无为无待,是来自佛家和道家的一种平心静气、超凡脱俗的出世性质的道德观念,是习武调整形态的法宝。无执无痕,是对待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一种良好心态,是佛家的思想精华,这种入世和出世融于一体的理性意识也深深影响着诸多中国人。无为无待,是对待他人他物的一种良好的心态,是不对他人他物进行任何干涉。

(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

武术教学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优势体现越来越明显,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精神都在武术的精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武术的道德也在不断影响着现在的大学生。学武术,学做人,是中华武术精神的体现。

三、结论

武术是在中国土生土长起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学校具有场地、师资、环境、学生的聚集等多方面的优势,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对个人、社会、国家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传承、推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