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0 14:50:50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1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6-0044-03

1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生产既满足了国民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也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物质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食品工业稳定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大支柱产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形成了统一的食品生产标准体系。然而,大量化学品的使用、一些生物物种的变异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环境恶化,使得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接踵而至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国民的高度关注和担忧。近年来,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毒胶囊事件、毒馒头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地刺激了全国人民的神经,成为我们心中无法除去的伤痛,也成为我国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有力佐证。

2 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我国尚未形成良好的诚信体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个体受到利益的驱使,极易做出欺诈性的经营行为。而且现阶段我国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各项制度也不健全,使得社会个体的内外利益关系很容易出现失衡的状况。从公司内部来看,经营者与受雇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均衡,使得欺瞒经营者、剥削劳动者的不诚信行为频发。从公司外部来看,公司与国家之间、公司和公司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利益分配不合理,也滋生了侵占国家利益、损害其他企业或者消费者利益的不诚信行为。

(2)监管不力使得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一是食品监管涉及面广、涉及人员众多,而我国监管机构部门繁杂、职责不明确、监管经验匮乏,造成食品安全监管漏洞百出;二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三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完善、不合理,现阶段有多个部门共同承担食品安全管理的职责,可以说是多管齐下,不过却存在着“谁都能管、谁也不想管”等明显问题和缺陷,极易产生监管盲区、导致管理失灵。

(3)信息不对称、缺乏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滞后。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信息不对称会破坏市场交易者之间的利益均衡、造成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最终影响社会公正和公平。食品作为一种商品,出去商品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搜寻性、经验性、信用性三种特征。消费者通过亲身体验,可以感知食品的搜寻、经验特征,却难以全面了解到食品的信用特征情况,所以作为买方的消费者就处于了信息不对称的不利条件下。加之食品生产标准混乱、检测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滞后,“次品驱逐良品”的现象就会大量发生,最后使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运作,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4)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薄弱。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强弱于社会食品安全监督的效果直接相关,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越关注、辨别能力越高、防范意识越强,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效果就越好。然而目前,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力量还有待提高。首先,食品生产、检验、销售等过程涉及面广,想要理解这些程序需要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普通消费者虽然经常购买这些产品,但对其相关生产、质量等问题依然无法理解和充分认识。其次,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消费者面临着难鉴定、难举证、难调处、难投诉的四难境地,食品生产企业往往抓住这一点而变得肆无忌惮,对消费者的维权行为置之不理。所以,人们遭遇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因为找不到便捷的解决途径而自认倒霉,放弃维权。可见社会缺乏坚定的食品安全维权意识和有效的应对途径、消费者鉴别食品安全的能力低弱和食品安全维权态度不积极,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根源。

3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对策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实行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工程等,食品安全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我们需要加紧建立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与身心健康。今后,我们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抓紧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创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有的高度。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进而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公平合理的市场交易氛围,建立透明的信息交换机制。同时加强诚信教育、增强社会诚信意识,提高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管理者的不诚信成本。通过诚信意识调解人们的行为,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在调解社会人际关系过程中,让道德规范成为法律的有力补充。

(2)全面构筑食品信息监督体系。

一是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定期评估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停业整顿,消除相关隐患后再恢复生产。同时,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技术,不断提高信息搜索能力,给予企业准确、快速的评价。

二是各级各单位应抓紧成立食品安全相关检测和科研部门,大力支持有关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全面有效的监督食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做到食品安全万无一失,还消费者一个安心。

三是严格市场准入制度、重点把关审批环节。继续严格审批等相关制度,加强管理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许可证发放等环节,保证食品市场的稳定发展。

四是提高公民食品安全防范能力、加强社会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是联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有效发展的复杂系统性问题,需要全社会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因此也就需要我们每个人树立相关意识。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之外,还要大力培养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维权意识。提高媒体的参与度,加大社会监督力量。

(3)统一食品相关标准,完善食品安全体系

现阶段,我国食品标准杂乱、层次不明,急需我们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2010年上半年,农业部新组织制定和修订农兽药残留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20多项,同时指导各省级农业部门制定新的区域性、地方性配套生产质量控制规范和操作规程。今后,我们应不断积累食品安全方面的基础性数据,为制定有害物质残留限量、建立完整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残留标准体系打好基础;研究与制定种植产品、养殖产品和餐饮业食品的相关控制标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4)加大对食品安全相关技术的科研投入。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加大了相关技术的科研投入,《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专项课题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启动实施的。专项实施以来,我国食品相关安全技术力量得到显著提升,初步建立起食品安全标准支撑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全面提高了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提升了食品工业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国家已将食品安全问题列入《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科研力量。这些研究的重点将是:风险评估、溯源预警、高通量快速检测的开发和标准建设等方面。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方面,今后要在检测对象、方法和仪器设备方面实现新突破,重点是农药、兽药残留、食品、饲料添加剂检测技术以及生物毒素、共患病病原体和环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溯源设备领域。在整体上进一步全面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相关科学技术的水平。

4 结论

食品安全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性问题。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加强对食品市场产品安全性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食品安全环境。今后,还应继续加强食品安全相关技术的科研力度,不断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在现阶段我国具体国情下,想要切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充分调动个人、政府、企业的积极性、参与性,不断增强公民的诚信意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政府的服务监管力度,创造积极的食品安全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郝俊冉,郝晓冉,李彦彬,段相林.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发展策略[J].粮油加工,2009(10).

[2]罗松明,杨文钰,刘卫国,雍太文.四川豆制品加工业现状分析与展望[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0(03).

[3]李爱英.探析我国服装品牌折扣店的发展对策[J].消费导刊,2009(21).

[4]庄寿增.对我国木材干燥技术创新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J].林产工业,2008(02).

[5]王义深,舒德程.中小型纺织企业现行状况与发展前景[J].山东纺织经济,2009(05).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2

(一)存在着法律上的盲区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在食品方面我们也严重依赖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比如:饿了么、美团外卖以及各种代购等,但我国在网络销售食品、进口食品、保健食品等方面依然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二)监管手段有限,执法人员水平不齐 

目前,我国的监管手段依然沿袭之前的监管方法,监管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监管设备缺失,只能依靠群众举报来实施监督检查,效率低,成本高,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没有任何技术手段的支撑,仅靠平常积累的经验来作出大概的判断。 

(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 

新的《食品安全法》虽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把行政处罚的额度提高到了史上最高,但在实践中这成了执法人员遇到的一大难题,因为在一些偏远地区,落后地区的小商店、小餐馆存在不符合食品安全问题,如不依法处置,会留下很大隐患;但依法处置,容易引起社会矛盾。 

(四)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不高 

当下的食品安全公开情况不如人意,经有关资料调查显示:只有少数食品生产企业公开其信用信息,而部分政府网站长时间不公开食品安全信息。 

(五)缺少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食品检疫制度 

结合近几年中国屡屡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来分析,以及比照国外食品安全检疫系统,发现我国在食品检疫制度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现行的食品免疫资质在我国取得的太容易,许多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给广大消费者造成隐患。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应对措施 

(一)明确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各环的节监管职责 

要想根本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我们要重新架构起我国的多段监管模式,快速统一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多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把生产、流通、消费整合为一体,对这个整体实施统一的安全监督管理,不放过任何环节。 

(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虽然已经极大地提高我们在食品安全法中的缺陷,但因为我国《食品安全法》不能及时顺应社会的发展,仍然会出现不少问题,导致食品安全犯罪在我国犯罪成本低,通常是罚款、吊销营业执照。而这些手段却不足以打击任何一位犯罪人,我们通过对比日本的食品安全法,发现日本对其本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尤为重视,不管哪个企业发生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那这个企业基本已经没有翻身之地了。而我国也应借鉴这一点,加强和完善我国对食品安全法的打击力度,不能容忍任何一个犯罪人,把我国的食品安全提高到最严厉的状态。 

(三)加强食品安全社会治理 

食品安全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不能仅加强某一部分,而不管剩下的地方,要具备综合的社会管理观念,要全面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不仅要运用市场、法律、协会等的监管职能,还应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同时,在维权方面,我们也应建立代表诉讼制度,法律也应让消费者手握一定权力,这样的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有效的诉讼渠道,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能进一步提高。 

三、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安危,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给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挑战。通过对这些国家食品安全法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很多宝贵的经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通过我们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多方面努力,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会越来越完善,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的诸多亮点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打击的决心,也希望这部新法的实施,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3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曝光,我国民众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和认可度急剧下降,也影响到了部分公司的品牌效应和商品利润。近年来,两会最关注的民生问题还是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标准问题。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对于食品安全规定的标准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不但比较少,而且要求较低。在农产品方面,现国际一共公布了二千五百多种化学污染物质,而我国仅仅颁布了六十二项,各种化学物质随着我们平时吃的肉和菜类进入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的概率大大提升,源头就是有害的,就算其他的过程再规整,规章制度再全面也只是徒劳。

生产者问题。现在很多企业都把经济利润放在首位,完全不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当回事,诚信缺失非常严重,没有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利用各种各样的化学污染物来生产食品从而达到减少成本的目的,甚至一些已经变质,应该被丢掉的食物都可以通过再加工让其重新回到市场,进入食物链,实在可恶。

监管者方面。对于监管制度,现我国还制定的不够完善和严格,虽然一些相应的法律已经制定,如《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等,但是和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是不够看。有关食品安全的个个部门职能重叠,造成很多事情很多部门都想管,但是正所谓三个和尚没水喝,结果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人来进行监督和管理。加之对于企业生产的食品抽查力度很低,往往就是砀鲂问剑有个过场。就好像以前在半山腰打劫的山匪一样,悠闲散漫,好吃懒做,交钱不杀。

消费者方面。现在我国很多国民还可谓是民智未开,自我保护意识和对食品的辨认能力还有待提高,不会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国家出台的各种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法律鲜有人问津。另外,消费者群体大多是普通的百姓,无法从食品包装袋上的有关信息还判断食品是否有害,也不可能掌握太多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面对如此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只有抓住要害,对症下药,才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解决。

追溯根源。如果从根本上出了问题,那么做再多的事情也讲于事无补。所以,从根源上完善食品安全的标准,所有的食品都规定一个质量标准,根据制定的标准来进行生产,并且制定相应的考察技术,来考察进行食品生产的场所是否安全,生产出的农业产品是否优质可以供人们安全食用。

建立诚信体系。国家应该和国外一样制定一个专门与诚信有关的体系,就食品行业来说,一旦企业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就不可以再次在这个行业经营,也不允许被其他企业收购,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升企业的道德,让生产者都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生产及加工。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4

关键词: 食品安全;化学品;微生物;新技术与新资源

Key words: food safety;chemicals;microbe;new technologies and food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249-02

0引言

保持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而食品安全则是健康的基础。但不管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3月公布的信息表明,全球每年发生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达数十亿例,其中70%是由食品中的污染所致。疯牛病、禽流感、二嚷英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已经对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1]。

1食品安全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我国在食品供应数量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食品安全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食品安全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衡量食品安全状况的直接指标就是食源性疾病发病率。目前,由于监测网络体系不健全,我国尚无确切食源性疾病发病率的统计数据。但从世界卫生组织对世界各国总体情况的评估结果来看,即使在发达国家也至少有1/3的人患食源性疾病。由此推断,我国食源性疾病发生率也是比较高的。

食物中毒报告也是反映食品安全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卫生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两千到两千五,中毒人数3万到4.5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则为95%以上。以此推断,我国目前掌握的食物中毒数据仅为实际发生食源性疾病的“冰山一角”[1]。

2食品安全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食品安全对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巨大,不容忽视。首先,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会直接导致经济损失。英国发生疯牛病后,因宰杀疯牛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据比利时农业工会统计,1999年比利时二嚷英污染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55亿欧元,加上与此相关的食品加工业,损失超过10亿欧元。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关于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经济损失的具体数据,但从2006年公布的“多宝鱼”、“红心鸭蛋”以及2004年公布的“禽流感”事件的情况来看,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大的。如果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将会对我国食品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其次,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直接制约了我国食品出口,并成为制约我国食品行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食品一旦出现安全问题,食品国际贸易将受到严重影响,食品行业也会受到沉重打击。目前,我国蔬菜、水产品出口增长乏力。2008年1-2月,我国对日本出口蔬菜14.4万吨,同比下降17.7%,出口水产品4.5万吨,同比下降12.5%。农药和兽药残留超标是我国食品出口受限的主要因素。第三,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食品安全问题在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同时,也给民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惧,影响到对政府的信任,威胁社会稳定。从2004年禽流感事件来看,食品安全事件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对政府的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3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贯穿于食品生产至终端消费的全过程,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化学品(农药、兽药、化肥)污染、微生物污染以及食品新技术和新资源的应用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3.1 化学品污染是食品安全隐患的重要来源化学品的大量应用,对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和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化学品使用和管理不当,给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首先,滥用和不当使用农药是致使食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的主要来源。我国目前农药使用存在以下问题:①农药施用量大。据报道,我国农药总施用量达131.2万吨(成药),平均每亩施用931.39,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特别是蔬菜、水果更是大量使用农药,用量较粮食作物高出1-2倍;②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全世界农药市场的组成(以销售额计)为:杀虫剂占28%、杀菌剂占19%、除草剂占48%、其它占5%,而我国农药产品组成为:杀虫剂占72%、杀菌剂占H%、除草剂占巧%、其它占2%,其中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70%,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农药占70%。虽然我国从2004年开始分阶段实施剧毒、高毒有机磷农药禁用措施,但是由于该项任务艰巨且持续时间长,高毒农药真正从食品中消失尚需时日;③剂型不配套。我国生产的所有农药制剂中,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剂型占到60%以上,环保型剂型如水剂、水分散性粒剂仅占10%,这同样使得农药成为影响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其次,过量施用化肥是硝酸盐污染食品的源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全世界氮肥使用量为8000万吨,仅我国用量就达 1726万吨,占世界用量的 21.6%,大大超出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硝酸盐容易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能使细胞中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无携氧能力的高铁蛋白,从而造成组织缺氧,严重时有使人窒息死亡的危险[2]。更严重的是亚硝酸盐和二甲胺、三甲胺作用后会生成亚硝胺,在已发现的120种亚硝胺类化合物中,75%被确证有致癌性[3]。这种物质一旦进入蔬菜,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可怕的。第三,农业环境污染直接造成了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比较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包括汞、锡、铅、砷、铬等。许多重金属污染环境后,在食物链中进行生物富集,使食物中某些金属元素含量明显增高。人类食用后,有毒金属进人体内,在人体软组织中代谢和积累过程中产生毒性,这种毒性多表现为严重的慢性中毒。

由污染导致的食物急性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已对中国食品安全构成明显威胁,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屡有发生。虽然根据中国卫生部统计信息显示近几年我国因化学污染食品导致中毒的事件以及人数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是许多低浓度化学污染物的影响是慢性和长期的,可能长达数十年甚至数代人,所以化学物质污染依然不容忽视。

3.2 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胁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4],其中细菌性污染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问题最多。食品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环境污染、杀菌不彻底、贮运方法不当以及不注意卫生操作等是造成细菌和致病菌超标的主要原因。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肉毒梭菌、空肠弯曲菌、霍乱弧菌等[5],其中沙门氏菌是世界最常见、各国公认的食源性病原菌,广泛发生于家庭、学校、公共餐饮单位等。

除细菌性污染之外,真菌毒素(mycotoxin)也是食品污染的重要源头。目前已知的真菌毒素有200多种,据估算,全世界每年由于真菌毒素污染引起食品和工业原料的损失达数百亿美元。人或动物摄入被真菌毒素污染的农、畜产品可引发多种中毒症状,如致幻、催吐、出血症、中枢神经受损,甚至死亡[6]。目前国内对真菌毒素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较为深入的集中在十几种对人类危害大的真菌毒素,它们一般同时具有毒性强和污染频率高的特点,其中包括黄曲霉毒素、储曲霉毒素A、杂色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以及属于单端抱霉烯族化合物的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7]。

3.3 食品新技术和新资源的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现代生物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在丰富食品资源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安全和不确定的因素。尤其是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了世界的普遍关注。判断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必须以风险分析为基础[8]。目前,受管理、社会、学术诸多方面的限制,很难获得科学的统计数据,因此对转基因食品进行风险分析非常困难的,这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4展望

在分析我国超市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需要加强对我国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包括设置独立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加大生产基地的培育以及管理力度;制定详细的企业操作标准规范,规范供应链每一步实施的行为;建立超市内控与第三方检验相结合的检测体系;完善食品溯源体系;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媒体以及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的体系,最终形成完善合理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陈锡文,邓楠,韩俊等.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Nagasehisamitsu.HealthEffeetsofNitri-nitogen[J].AfinualProeeedingofGifu

PhartnaceutiealUniversity.1999,48:l-8.

[3]J.L.Hirondel.硝酸盐与人类健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Doores5.FoodSafety: :CurreniStatllsandFutureNeeds[M].W血shington,D C:American Society for MierobiologyPress,1999.

[5]谭龙飞,黄壮霞.食品安全与生活污染防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94-01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生存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近年来,我国媒体屡屡曝光各种食品不安全事件,一些原来从未出现过的问题层出不穷,如“地沟油”、“毒奶粉”等,不但影响了我国食品业的发展,更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对消费的信心。总而言之,在我国当今社会,是否能够购买到安全食品已经成为了消费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在这种情况下,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便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

1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食品原料来源不安全且缺乏严格的检查 农作物种植中,化肥农药使用不当,许多农民为了增产提高收益、避免虫害,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其严格超标。家禽饲养中,为了避免牲畜生病或者使其快速生长,而注射激素等药品,导致了食品不安全。用污染了的水浇灌农作物或者饲养牲畜,致使许多重金属残留在动植物体内。另一方面,食品来源的检查并不严格,从而导致这些不安全的原料流入到工厂中,进一步的加工,卖给消费者。

1.2 食品加工中滥用添加剂 在食品加工中,生产者为了保持食品美观、口感以及表面的质量,吸引消费者购买,从而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乃至相关化学物品,严重的超出了国家规定的适用范围,严重违背当今社会提倡的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的理念。有的生产者为了使食品存放的时间延长,大量使用对消费者身体有害的防腐剂,不仅使食品的质量有所下降,更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或者为了节省成本,从而不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生产,使用劣质原料或假冒原料,完全不顾食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等。

1.3 食品销售点卫生不达标 在许多的落后地区,食品销售点的设置不受重视,食品销售不规范,任意摆卖,随处设摊,有的甚至临近垃圾堆,卫生条件不达标,这都给食品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学校周围尤其严重,各种“三无”食品遍布,烧烤等不仅污染环境更有害健康,白色塑料、一次性餐具使用现象严重。许多超市对所卖的熟食并没有封闭式的销售,无防尘防虫措施,也没有进行及时的加热杀菌,导致了食物变质却仍继续出售等。

1.4 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无论从食物来源、加工还是销售环节,都存在着安全隐患,但相关部门对这些现象并没有严格的监管。且我国缺乏详细的规章制度或法律法规,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针对食品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没有相应的详细且严格的要求,这就使得许多生产者找到了法律漏洞,以损害消费者权益为代价,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同时,对于食品不安全的现象打击力度不够,也使得该种现象出现了“禁却不止”的局面。

2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的相关对策

2.1 规范食品来源,严格控制化学物品使用 对食品的来源要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食品的制作原料符合标准。可以建立“合作生产园区”,规范农民种植,控制化学药品的使用,并由相关的专家进行指点,利用共享先进的技术等优势,在保证增产的同时保障食品来源安全。国家要加大治理水污染的力度,同时要禁止在水污染严重地区种植农作物或饲养牲畜,禁止使用有害的饲料喂养牲畜。对激素等药品的检测要严格,对超标食品要坚决禁止,不能忽视此类现象的发生。

2.2 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由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过度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避免食品添加剂的滥用,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用量,才能更好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因此,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食品添加剂等化学物品的使用要严格监管,监督食品添加剂的购买与使用,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屡犯不改的企业,应该坚决地抵制,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对于使用劣质原料的企业,也应该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处罚,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防止该种现象的再次发生。

2.3 设立正规食品销售点,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各个地区都应该设立正规的食品销售点,规范食品的销售行为。并且对于食品销售点的卫生要严格控制,严格按照卫生标准进行整改。食品销售点的卫生状况严重的影响着食品的安全性。要鼓励小商小贩保证食品卫生,少使用或禁止使用白色塑料餐具和一次性餐具,规范其销售地点,全面监管商贩的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对于熟食等易变质食品,要做好防腐措施,加热杀菌,防尘防虫等,避免裸空销售。

2.4 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制订相应的法律制度 虽然我国已制定了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并没有涉及到食品生产的各个方面,同时,法律的制定时间较早,已经难以满足现代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因此,要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或相关制度所监管的范围扩大化,从食品的来源到食品的销售环境,都应全面覆盖。其次,加强各方面的监督力度,避免出现生产者为获取利益最大化而滥用化学肥料,肆意使用各种添加剂防腐剂现象的发生,增强食品安全检测力度,提高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及时有效的检测不安全食品,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再者,赋予消费者对于食品监督的相关权利,保证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最后,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的完善性。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结 言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各种食品问题,严重的打击了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心,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信任度。因此,相关企业和部门要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大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力度,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6

中图分类号:U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172-01

1. 我国家禽生产现状

我国的家禽生产有鲜明的主次层次之分,在我国,家禽产品主要是鸡,其次是水禽,之后还有一些其他特殊的补充性质的家禽,家禽的繁殖速度比较快。生长周期比较短,而且可以进行大面积的高密度的饲养,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以非常低的成本可以获得相对来说比较高的特点。

在我国,家禽的生产起步是比较晚的,正规的现代化的家禽食品的生产是由我国从城市郊区发展起来的机械化鸡场产生和发端的,这些大型的鸡场的存在对于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养殖技术的普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早期的机械化的养鸡场当中,人们通过反复的实践和检验对后来的大规模的多样化的养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在对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现代家禽生产是从城市郊区的机械化鸡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出于稳定市场方面的考虑,对于一些国营的大型的养殖场有各种各样形式的补贴,这些多多少少的补助对于一些养殖户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获得的利润也在不断增多,更多的资金倾到这一领域当中来,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竞争的局面,随着生产的规模化的加深,这种产业的发展在不断地壮大,在前期投入者的带动下,开始逐渐朝着一种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一些养殖比较集中的地方出现了所谓的养殖村或者是养殖大县,这种养殖布局方式在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以后的家禽食品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我国家禽食品生产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家禽食品虽然有过一段比较长的发展时间,但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初级的发展阶段,在安全方面的问题有非常多的隐患,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家禽养殖和生产问题现状所导致的。

2.1 我国的家禽饲养量巨大,但是生产效率不高

我国守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家禽生产大国,已经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我国的人均禽蛋的占有量已经达到了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水平,除此之外,我国的禽产品的消费水平有非常大的城乡差异,城市的消费水平普遍要比农村的水平高出不少,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还比较落后,受到消费能力的制约,农村的禽产品销售水平比较低,由于与我国的农村人口占比比较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改变农村人的消费格局,我国的禽产品的消费水平将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因 此,我国的禽产品的生产想在最近一些年中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还有非常长的路需要走。

由于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生产力的水平还比较低下,在家禽的生产和家禽产品的制作效率上还有比较大的缺陷,这也是导致我国的禽产品生产出现目前这样的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

2.2 我国的家禽产品的加工和生产质量的控制体系还非常不完善

以我国的蛋鸡行业为例,目前,我国的蛋鸡生产主要是由非常广泛的中小型的养殖专业户进行饲养的,这样一种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就形成了“小规模,大范围”的生产特点,但是这样一种方式也存在着非常致命的缺陷,这样一种分散经营,没有一定的品牌, ,进行交易的场所主要是一般农村的农贸市场,比较不正规,政府相关机构也比较难以监管,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对于产业化的经营的形成也非常不利,当前要尽快的建立鸡蛋的商品属性,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对于鸡蛋的生产时间和生产地点以及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要详细的注明,可以考虑引进国际标准进行生产,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鸡蛋。

近些年来,我国的水禽业发展非常迅速,这样的发展速度离不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与国民的消费水平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是几乎和蛋鸡行业一样,由于分散式的经营模式非常难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这样的发展尽管量非常大,但是却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打入到国家市场,也没有办法形成一个非常专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企业,这也是目前我国家禽产业的通病,这也是目前导致安全生产环节出现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3. 家禽生产的安全状况初探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由于政府管理的缺失和市场自发性的影响,目前的家禽食品还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对于家禽安全冲击最大的就是对于家禽疫病的防范与控制,虽然我国在这一方面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进行严格控制,但是目前整个产业还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我国的家禽养殖方式是一种比较粗放的养殖方式,生产工艺也比较落后,在管理上没有办法向发达国家那样做到面面俱到,在对于家禽养殖基地的选址上也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在防疫、检疫、诊疗方面的技术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生物的安全措施方面下的力度不大,这样使养殖生物安全措施不力,伴随着家禽养殖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饲料,生物制品的质量并不能达到一定的标准等等诸多原因,在我国许多禽场内家禽的死亡率高于15%,死淘率达20% 一25% 这已经远远超过国外8% ~12%的水平。足以说明我国的家禽养殖安全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根据国家农业部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养鸡业每年因为疾病所导致鸡死亡的超过三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约30亿元,而这一损失竟然占总产量的10%~20%。这样高的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足以说明我在对于疫情的防范方面还需要有非常大的文章需要做。

在对于产品的生产环节,除了相关制度目前还不够完善的原因外,我国市场的自发性也导致了家禽食品的质量令人堪忧,在最近几年里陆续发生过好几起家禽食品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热议和积极探讨,在市场自发性的感染下想,相关企业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利用一切手段来谋取利益,最终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反思,除了对市场失灵的反思之外,还有对于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的反思,家禽食品的安全关系着人民 的生活,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同时,还有必要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家禽食品的安全保障方面绝对不可以松懈。

参考文献

[1] 陈耀春.中国家禽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中国禽业导刊.2002(22)

[2] 杨宁.蛋鸡商业化育种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J].中国禽业导刊.2006(20).

[3] 张华.我国蛋鸡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禽业导刊.2005(10)

[4] 王喜明.我国家禽生产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J].中国禽业导刊.2005(20).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7

[项目基金] 1.辽宁省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检验能力研究,辽宁省食品安全委员会,2013年立项课题;

2.加强大连食品药品流通体系建设和安全监管研究,大连市社科联重点课题,项目编号为2011DLSK229。

【中图分类号】 F20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142-2

近十年我国频繁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如 “敌敌畏火腿”事件(2003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事件(2004年)、 “苏丹红”事件(2005年)、多宝鱼“孔雀石绿”事件(2006年)、三聚氰胺事件(2007年)、 “三鹿奶粉”事件(2008年)、农夫山泉和统一“砒霜门”事件(2009年)、 “地沟油”事件和“化学火锅”事件(2010年)、 “可燃面条”和“皮革奶”事件(2011年)、 “毒胶囊”、“速成鸡”和“塑化剂”事件(2012年),以及近期的“假羊肉”事件和剧毒农药种姜、“人造鱼翅”事件等。这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缺陷。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影响企业形象,降低其生产力,使其造成严重损失,同时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从食品安全监管的角度,探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面临的问题,以期为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

我国以往的食品安全监管形式大多为“运动式”监管,例如这段时间准备开某个重要的食品安全事件或问题整顿的工作会议,在会议开始之前就处理一些非法生产加工经营的问题,等到风声一过,原来的这些制假贩假企业又恢复生产,继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生产加工假冒伪劣危害食品安全的产品,带来食品安全风险。“运动式”监管不仅存在大范围的监管灰色地带及责任不清的问题,而且会使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机制难以实施。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是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药监总局等部门分段监管,它涉及到生产源头、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以及消费环节等,食品安全监管链条覆盖了从农场到工厂,再到餐桌整个过程,比如,农药残留问题、小作坊不规范问题、包装类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街头饮食摊点食品安全及质量等问题都需要进行监督管理,如果仅由一个部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可能会造成监管失灵。尽管分段监管可以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专业性,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形成合力,但各部委以及各省(市)之间彼此独立的监管,分段监管在实际运行中仍有“真空地带”。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提出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方案》主要解决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置不统一和监管体系混乱等问题,形成由管源头的农业部门、管生产流通和终端的食药部门、负责风险评估与标准制定的卫生部门三家组成的新架构,趋向于一体化的监管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有效遏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关键,也是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关键。

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职责交叉与监管空白并存。自2009年《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整个食品的生产方式、运输方式、交易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监管体系与框架已不能适应《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要求,2012年的“速成鸡” “洋快餐”和2013年的“毒姜”等事件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往的工商部门专门负责市场监管,其监管人员不具备监测的技术手段,监测能力有限,而质检部门负责企业生产,生产地与市场运营的监管部门相互分离,尚未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在监管过程中既有交叉也有空白,食品安全监管的各个部门对食品安全实施平行管理,上述事件的发生与监管部门不作为、各自相互推诿责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还弱化了监管部门的职能,从而使得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难以落到实处。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如何落实各个部门的职责、量化各部门工作很重要。

(二)法规政策与相关标准陈旧。我国最早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于十年之前,此后建立的食品安全标准基本上未进行修订,落后陈旧的食品安全标准难以保证食品质量。“酒鬼酒塑化剂风波”事件透露出食品安全标准的缺失,成为掣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原因之一,食品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已经无法满足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由于监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高,信息资源难以共享,高端的检测仪器设备大量依赖进口,然而食品安全检验人员能力欠缺,难以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截至2011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中共有与食品相关的标准1255个。2009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已制定了8000多项国际食品标准、3274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1005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标准。而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大致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标准总体数量多,标准之间有重复也有脱节,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差距。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除了依据《食品安全法》,还有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以及《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等,这一系列规章制度和《食品安全法》一样基本没有改变,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规章条例都是针对已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它只能解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就增加了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较少。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及相关信息宣传不足和媒体的炒作等原因都会对消费者产生影响。消费者受到的损害后果是由食品生产者或食品经营者的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思念水饺“病菌门”事件反映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消费者出于对食品安全有先入为主的抵触、不信任的情绪,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不信任,更不能充分行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不断变化的消费习惯弱化了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群体的维权意识。而作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一直以只求利润最大化为原则,它对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意识很淡薄,加之社会监督的氛围尚未形成,难以保证食品安全监管的效力,而消费者是接触食品的最后一环,从伦理上来讲,对于迥异的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都要给予消费者充分的尊重,如果不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对不安全食品无法识别,其自我保护能力就会降低,甚至可能给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三、相关建议

(一)明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助于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从而健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美国成立总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对各分管机构统一协调管理,明确规定各分管机构的职责,在监管过程中相互配合、明确职责,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并向按照食品品种划分监管进行过渡,实现更加精细化的监管。同时,促进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行为的规范化,努力提高监督执法的水平,树立良好的食品卫生监管执法形象,建立公平、公正、令消费者满意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科学展开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天津市滨海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整合走在了改革的前列,它建立并完善食品药品来源追溯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和消费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做到来源清楚、去向明确、过程连续,发现问题可及时追根溯源。实现了对食品安全进行全程监管,监测范围不仅扩大,监测重点突出、连贯性强,有效地遏制了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发生。充分借助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帮助监管人员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针对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制度。

(二)完善法规政策与相关标准。以“边清理,边完善”的工作原则,来组织开展对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重点解决重复交叉的标准、过时的标准,构建一个结构合理、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相配套的完善的标准体系。近来农夫山泉“标准门”风波持续发酵,国标和地标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在制定标准过程中,根据我国自身情况,适当的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结合,严格执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证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和准则,使食品安全监管框架体系合理化,健全对食品链的监管制度。对目前国内最新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进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以下简称HACCP)认证,对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地分析。在德国,政府部门支持建立了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该实验室对食物链中初级农产品的养殖、种植、以及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监测等问题进行独立、公开的监测,大大降低了食品安全发生的危险。

制定统一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离不开食品生产企业的积极配合。我国企业品牌的缺失使得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面临着难以跨越的困境,它们无法严格的遵循国家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为此大力普及食品安全标准知识,使相关企业提高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标准化意识,积极引导食品经营企业良性循环发展,督促企业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标准,充分运用HACCP体系,对其生产加工设备、厂房条件进行全面检查和严格把关,诚信经营。

(三)强化社会监督和道德诚信。应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发动群众投诉和举报危害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构建群防群治的食品安全综合治理环境,发动全社会共同监督食品安全工作。2013年,辽宁省为了让群众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启用了全省食品安全咨询投诉举报电话96151,消费者可以拨打电话进行投诉,最高可获得20万元奖励。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的看待食品安全问题,将食品安全纳入公益宣传的范畴,借助政府、企业、第三方组织以及各大大众传媒的力量,深入宣传并开展食品安全的科普活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性的看待食品安全事故,提高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维权意识。作为消费者,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社会道德约束力制约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经营。

参考文献:

[1]张守文.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基础和典型案例剖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3,13(2):1-4.

[2]ISO in figures.[EB/OL].(2011-11-31)[2013-04-10].http:///iso/iso-in-figures_2011.pdf.

[3]袁端端.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10年以上者占25%[N].南方周末,2011,05(05):C14.

[4]Verbeke W, Viaene J.Beliefs,attitude and behaviour towards fresh meat consumption in belgium: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 consumer survey[J].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2001,(10):437-445.

[5]祝彬.《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责任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0,31(2):55-57.

[6]陈晓阳,等.转基因食品安全隐忧与公众知情选择权[J].医学与哲学,2004,25(6):32-33.

[7]王子尧.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的反思[J].医学与哲学,2004,25(6):277.

[8]The EU and Candidate Countries: How to Cope With Food Safety Policies?[J].Food Control,2003,(14):89-93.

[9]Sebastian Kastrup. über die Sicherheit unserer Lebensmittel Aktuelle Berichte best?tigen die hohe Qualit?t der Lebensmittel aller Warengruppeninsbesondere von Sü?waren und Knabberartikeln[J].Moderne Ern?hrung Heute.2009,6(1):1-7.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8

【关键词】刑法;食品安全卫生;食品安全犯罪;刑法治理

一、我国食品安全卫生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屡见不鲜,对人们的生活安全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最先被发现的“苏丹红”、“三聚氰胺”,还有后来相继出现的 “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以及近来的“假羊肉”、“假牛肉”,无不让人们忧心忡忡。

(一)我国现今食品安全卫生的现状分析

现今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案件屡禁不止;食品生产源头和销售缺乏有利的司法和政府监管,并且监管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和过期食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原料、新的技术,特别是转基因食品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地影响[1];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心理和生活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现状日益担忧和不满。而我国食品安全卫生监管部门也对此问题密切关注,并且相继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我国刑法近来也对相关法规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

人们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是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多为缺乏;食品病院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污染、农药污染、环境污染等食品源头污染问题,成为食品安全卫生的极大地隐患;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落后;食品企业加工生产过程的监管不力或急功近利、唯利是图;食品安全质量检测体系不够完善;食品安全卫生监管部门缺乏有利管制,监管司法体系严重不足[2]。其中,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监管部门的软弱无力。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卫生管理权限分离,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监管不力,承担的责任和管理权限不匹配,特别是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无法形成协调高效的管理体系,并且相关食品安全卫生法制不完善不健全,导致执法人员监管不力、效率低下。所以,食品安全监管司法队伍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刑法治理

形成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食品监管部门的缺失和相关刑法法规的不完善,为了让我国现今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得到缓解,并且让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关系到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责和刑法制度的完善,对于这个问题的刑法治理,以下主要从司法行政机关的执法和刑法的相关治理和应对来讨论。

(一)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的“宽”与“严”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食品安全刑事政策的主要制约。最高人民法院曾通知表示:“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及相关职务犯罪务必依法严惩,特别是对影响恶劣、社会关注的重大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必须依法从重从快判处”。该通知体现了食品安全的刑事政策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的确,食品安全犯罪对社会和人民危害极大,对其从严处罚是广大受害人民群众的要求,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严”的精神。但“宽严相济”中,“宽”与“严”之间应该是相互统一、共同协作而实现“相济”[3]。因而,只强调“严”的食品安全刑事政策是违背“宽严相济”的重刑主义,对刑罚的最佳效果的发挥是不利的。我们不应忽视“宽”的精神。也就是说,对例如致多人死亡等罪行严重的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应该严格遵循刑法的适用原则;对于偶犯、初犯、未造成人员伤亡等危害不够严重的行为,应适用从宽处理,体现“宽”的精神。

(二)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连接

最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究其原因非常繁杂,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以罚代刑、有罪不究、行政监管缺失严重这几个因素。各级检察机关应当根据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以及食

品安全监管责任划分情况,与食品药品、工商、农业、质监、监管等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管权责的行政执法机关相协调,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连接建立起来,从工作机制上把食品安全案件的治理暴露在检察执法机关视野内,确保及时发现犯罪、追究犯罪、惩罚犯罪,从而加强刑法对食品安全卫生危害行为的威慑力。

(三)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依法准确打击犯罪

只是利用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进行刑罚以作为治理是不行的,司法机关必须正确衡量刑法食品安全犯罪的责任追究标准,做到能够遵循刑法打击犯罪,又能够避免无辜的人收到法律责任。首先,司法部门要注意理解食品安全犯罪的主观要件。我国刑法对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生产销售非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采取了故意危险犯罪的立法模式。虽然采取这种立法模式与当下食品安全犯罪形势相适应是困难的,刑法手段并不能治理所有的违法现象,一般是在行政等其他手段不能治理的时候,才能使用。其次,司法机关要注意理解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范围。食品安全危害行为包括安全管理行为、生产行为、和经营行为,只有销售行为和生产行为是刑法的打击对象。

(四)刑法中对于食品安全卫生犯罪行为要有严密的刑事法网

“严而不厉”是指刑事法网严密但是刑罚轻缓,这是对于危害食品安全行为最理想的刑法治理,所以要有严密的刑事法网。我国刑法中对于食品安全犯罪的内容主要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食品监管渎职罪、非法经营罪等。这些内容体现了我国刑法对于食品安全罪的刑事法网,但是仍有不严密之处,仍然遗漏某些危险性的危害食品安全行为,并且对某些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仍然滞后。

(五)司法机关要协助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司法机关要积极参与食品安全领域管理的创新,不断提高司法机关服务于人民的安全卫和经济发展大局。司法执法机关在查办食品安全渎职犯罪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食品安全行政监管机关执法制度的漏洞并向其提出,可促进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其管理水平;在食品安全危害行为的治理中,司法机关可以在执法办案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和观察,发现食品安全犯罪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并可以向食品安全行政监管部门提出相关建议,促进其改进执法方法手段,帮助其强化监管能力[4]。

(六)完善刑法中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

一方面,要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财产刑进行必要的完善。罚金刑的刑法力度应

应该加重,如果刑罚的罚金数额偏少,对食品安全犯罪产生威慑程度就不够大,这是与刑法要求的效果相悖的,会混乱刑法与一般部门法之间的关系。应该把刑罚数额与经营数额结合起来,以确定食品安全犯罪最终罚金,这会是是比较理想的标准。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危害社会情节严重的,应该增加处于终身禁止从业资格刑罚。犯罪行为人如果再次申请从事食品行业,刑法应规定不予登记许可,让犯罪行为人无法再次进入食品加工、生产、销售的领域,目的是为了防止犯罪人再犯。

参考文献

[1]孙晶晶,郑琳琳.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6):234.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9

食品制造使用劣质原料,假冒伪劣食品横行。许多不道德的商家为了减省成本,在制作食品意用劣质的原料来夺取利益,从不为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考虑。再就是很多小商家对销量不好的产品大做文章,依靠大品牌的名声,生产出和品牌相似的包装,使消费者误导来购买他们的产品,从而来摄取利益提高自己的销量。例如,市场上的“六个核桃”饮品妇孺皆知,而有些商家却生产出“七个核桃”、“八个核桃”等假冒伪劣产品来糊弄消费者。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和正品很相似,但价格却比正品低很多,让消费者一眼很难分辨出来。这种行为不但损害了正品商家的企业信誉,同时也欺骗了消费者,让消费者的安全没有了保证。

滥用食品添加剂。如今,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用量越来越大,食品添加剂可以避免食物变质,使食品的保质期延长。正常的使用量,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不会构成威胁,若超量使用,或使用不当时会产生毒性,然而那些不道德的商家却在人的食品中添加不能食用的食品添加剂,如苏丹红、瘦肉精等,这种违法的行为使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几年的新闻食品安全爆料总少不了添加剂的超标,食品添加在食品安全上已成为被重视的问题。

小型企业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人,现如今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也在渐渐的发展起来了,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终究还较短,随着不断地发展,它的自身缺陷也渐渐呈现出来了。中小企业在建立的历程中,不能和大企业相提并论,由于发起人对法律意识的淡薄,没有办法对企业进行充分的法律安排,没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就不能完全施行设立时的义务,使企业刚建立就存在着许多的法律问题。

中国食品安全的解决对策

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步是加强食品检测。食品安全问题上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食品检测工作没有做到位。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步就是加强食品检测。食品卫生指标在慢慢降低,因此检测技术水平要求要更高。面临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检测技术应逐步迈向社会化,设立科学的食品检测体系并加强我国的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步。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10

食品质量及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食品安全和民生健康也息息相关。在确保食品质量及安全性的基础上,才能够赢取民众的信任,进而为相关食品企业的发展奠定有效基础[1]。但从现状来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尚且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食品质量污染问题、食品工艺技术问题等。鉴于此,本文对“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特色建设”进行分析与探究意义重大。

1.我国食品质量现状分析

在洞察到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我国特别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特色展业建设工作的开展,在专业建设中其目的是培养具备食品质量安全方面高水平知识的人才,进而为食品质量安全等级的提升奠定基础。单从我国食品质量现状来看,便潜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一方面,食品质量污染问题严重,显然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很难获取民众的信任及放心食用。另一方面,食物性中毒情况偶有发生。这一现象也表明食品质量及安全问题突出,当出现食品中毒时,轻则影响中毒者健康,重则危及中毒者性命。此外,基于食品生产及加工期间,相关操作未按照流程及标准严格执行,进而引发质量层面的问题[2]。并且,还潜在食品质量检查机制不完善及具体实施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这些现象均会造成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总而言之,现状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饱受考验,导致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也诸多,包括:(1)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标准不统一,从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标准角度来看,分为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种标准,同时不同的地方也存在不同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标准,在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便会引发一系列食品质量安全问题。(2)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力。部分地区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薄弱,职责不明,存在职责交叉等现象,面对一些潜在食品质量问题及安全问题未能及时有效解决,进而使食品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

2.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特色建设策略探究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认识到现状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潜在问题诸多,且是由多因素造成的。为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便有必要加强相应的特色建设。具体特色建设策略如下:

2.1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及控制管理建设

由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不力易引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及控制管理建设工作。一方面,根据现状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不足,针对生产及加工采取有效完善措施,做好食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的监督强化工作以及管理强化工作,从而使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控制效果得到有效增强。另一方面,完善检测、预警系统,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认证制度,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加强工艺生产水平,以此确保食品生产工作得到顺利进行。此外,还有必要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及技术标准进行全过程监督,进一步使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提升。

2.2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对于食品来说,质量与安全是两大重要要素,其存在密不可分的特点。有些时候,需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够使食品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因此,便有必要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一方面,构建系统化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相关食品检测人员需掌握食品检测技术,重视食品检测工作,并认识到做好食品检测工作对民众的影响等,从而使食品检测人员能够在食品检测中发挥积极性,提高责任意识。与此同时,在实际检验过程中,需明确重点检测项目及内容,从而使食品检测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针对重点食品生产企业,需采取有效监控措施,严格控制食品生产的重点环节。以国家相关法律条款为依据,同时结合上级机构的要求,制定合理、科学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操作制度[3]。此外,需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检验知识及技巧,使食品检验工作人员能够完全胜任这份工作,进而为食品质量安全的提高奠定有效基础。

2.3加强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为了使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便会相应地构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而这一机制的实施要体现出相应的价值功效,便有必要在此之前对其实施风险方面的评估,即有必要加强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一方面,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人员来说,需做好市场经营食品的风险评估工作,深入掌握食品加工潜在风险,进而通过风险的程度对监管机制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从而使监管机制显得更加合理、有效[4]。另一方面,需针对处于加工生产过程中的食品进行风险评估,加强食品的质量及安全监测,对于不过关或潜在质量问题的食品杜绝流入市场。此外,对于加工生产好的食品,也需加强质量监测,进一步确保食品在进入市场前的质量及安全性。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现状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较多,如果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民众的消费权益,进一步使民众的健康受到影响。因此,从食品质量及安全角度考虑,需做好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特色建设工作。一方面,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及控制管理建设;另一方面,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此外,加强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特色建设工作将能够得到有效优化及完善,进一步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提高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艾祥.龚加顺.袁唯.食品质量与安全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06:48-50.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11

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定义是一种有效的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系统方法和手段,通过这一系统能对问题产品快速定位并准确隔离,最后实施快速召回,降低质量安全的风险,保护公众健康。本文从应用前景研究视角,探索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推广与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理论研究状

(一)国外理论研究状况

国外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较早,因此食品可追溯技术的理论也较为丰富,研究也较为全面。认知和支付意愿是影响该体系推广的重要原因,理论研究显示不同的消费者对食品可追溯体系的认知有概念的差异。社会最优供给的可追溯食品所额外增加的成本与生产者出于收益考虑所能够承担的额外成本间存在着差异。

(二)国内理论研究状况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也较少。国内很多学者也借鉴国外的研究方式,对国内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进行了研究。为了百姓饮食安全,国家积极鼓励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然而,我国食品可追溯开展较晚,普及面较窄,现在还处于初期摸索阶段,食品安全观念落后,生产规模小,技术兼容性差,操作成本高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限制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推广和建立。

二、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

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很多食品暴露出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一)食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

在食品市场上,很多食品企业法律意识淡薄、不注重食品安全、无视消费者的健康,致使消费者对有害食品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购买行为。部分生产单位申报安全证书时,一般能较好地执行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但是在获得证书后,在利益驱使下,往往会生产低质量的产品。信息不对称,使得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进而占领整个市场。

(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内容比较单薄,无法满足食品安全的新情况、新问题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较为笼统,不具体明确,责任主体也不明确,有些条款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也不能应对新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消费者食品安全可追溯的态度

(一)食品安全性是影响消费者的主要因素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的饮食不再仅仅关注温饱问题,而更多的是安全健康问题。食品的价格不再是影响人们消费的主要因素,食品是否安全则是人们首要考虑的。

(二)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支付意愿可以理解为消费者愿意为某种消费支付的资金,可追溯商品的价格会随着成本的上升而上涨,由此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食品可追溯系统为消费者提供生产地和加工流程等信息,监控食品生产过程与流向,成为食品供应链系统中各个主体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由此被认为是从根本上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工具之一。

四、企业战略选择

(一)食品安全问题对企业影响

食品企业的形象最主要的就是安全,一旦食品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会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很大的阴影,影响企业的销售量,品牌价值和股票的价格,甚至致使企业倒闭破产。

(二)食品企业建立追溯体系的理论依据

我们知道市场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信息不对称。在食品供应链中,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消费者之间由于客观的原因必然有着信息不对称,这严重损害消费者和生产高质量食品企业的利益。食品安全可追溯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实现企业的差异化战略和品牌战略。

(三)企业的长远利益分析

(1)实现企业差异化战略。食品是生活必需品,弹性小、替代品多。因此,食品企业要想在食品行业长远发展,不仅要满足消费者基本要求,还要有着创意,有着自己特色,争取有利的竞争优势地位。因此,企业应用新的科技实现差异化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较好途径。可追溯体系能成功传递消费者所需的各种信息,满足消费者安全需要,实现产品特性、实现差异化。(2)提高产品的安全性与质量控制能力。近年来,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安全也在发生改变,正由量到质的飞跃。因此,食品企业要长远发展,就必须注重食品的安全问题。而食品可追溯体系正好符合这个质量控制的总体思路,它可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食品万一发生安全问题时,能第一时间追溯到问题责任方,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和召回成本。(3)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食品可追溯体系为食品生产商、加工商、物流商和销售商等构建了一个信息平台,通过这个信息平台,各个企业能了解到各个环节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单为消费者提供,也为食品企业提供了了解产品的渠道,各个厂商不但能清楚了解本环节的信息,还能清楚了解供应链上其他环节的信息,他们能更有计划的安排生产,生产更有市场的产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产品库存,所以必能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五、对政府建议

第一,支持建立个民间的食品安全基金,这部分资金可以用于支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一旦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基金就减少该企业的基金收益,减少的部分用于奖励给安全性好的食品企业。第二,使用有安全等级的企业标识,各类食品企业名字后面必须加上等级标识,由权威机构对国内的食品企业做好食品安全等级评级,安全系数最高的企业定为A级,然后依次是B、C、D、E。该标识随着企业的安全性而改变,每年对食品企业做一次食品安全等级评估,若企业的产品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其安全等级会相应下降,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第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出现安全问题的企业严惩不贷。借鉴国外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制度、应急处理机制、信用制度和信息制度,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加大处罚力度,明确责任主体,依法从重从严惩罚。

六、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信息可追溯系统的建立和相关政策的推出,我国国内食品安全发展要求,顺应国际发展潮流,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有着较好的前景。我们企业要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也必须广泛的建立起信息可追溯体系。然后,随着智能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成本不断地下降,便宜且方便的追溯方式将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综合上述探讨,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能够为消费者、食品企业、国家带来很大效益,将会在食品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拥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为贵州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657038),部级,项目编号:贵大国创字(2013)002,项目负责人:裴伟康(1991―),男,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学。]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12

一、前言

中国有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近几年我国食品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随着各行各业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食品的质量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所暴光,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普遍关心的一大主题。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明白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各级有关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与时俱进,这在当前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的面粉、大米、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三聚氰胺事件等。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始终没有停止过, 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五大问题: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种植养殖方面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食品生产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从而导致了我国食品生产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均衡。

三、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

以上食品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一)从导致疾病和中毒产生方面分析食品安全隐患的成因

1.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

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条件,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我国发生的集体食物中毒大多由微生物引起。在我国,易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更容易发生。

2.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

由于多施和不按规定要求滥用农药,我国每年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特别是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中毒。再有我国每年大量、超量或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于农作物上,使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越来越重。

3.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属于化学污染的范畴。以镉污染较为严重,其次是汞、铅等。多数金属在体内有蓄积性,半衰期较长,能产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可能还会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潜在危害。目前,我国儿童铅污染较为严重。

(二)从食品安全监管状况和经营者素质方面去分析食品安全隐患存在的因素

尽管政府一贯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也做出了许多努力,但由于食品安全受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还存在着种种问题。

1.市场信息的不完全

不完全信息的存在导致败德行为的出现和市场混乱,造成市场失灵。由于食品安全质量特性,食品市场买卖双方同样面临着对食品安全信息了解的不完全性,在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拥有信息优势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会自觉不自觉地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提供虚假、遗漏、过时或误导的信息,甚至采取不道德的手段生产和将那些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给顾客。消费者在知情权和选择权等信息占有上总是处于劣势,对于所选食品的安全性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有可能导致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失灵,以致出现低质量的劣质食品驱逐高质量的优质食品的现象,最终导致食品市场秩序混乱。

2.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消费者在与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冲突中处于弱势,必然会有一些企业要不择手段地损害消费者利益。食品生产经营者为拥有强大经济力的组织体,而单个分散的经济力薄弱的消费者难以与之抗衡,再加上法律知识缺乏,当其利益受到损害后,往往选择忍气吞声,或者大多数消费者心存“免费搭车”的念头,最终结果可能谁也不去反映食品安全问题,保护自身权益。

四、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及时更改和修订过时的法律法规,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工作需要的地方性法规。面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以上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科学确定食品标准制定原则和依据,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逐步实现标准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三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各类认证的法律地位,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统一的食品认证认可体系,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社会信誉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食品认证机构;四是加强劣质产品召回制度,为查处和销毁不安全食品提供法律依据;五是加强食品安全应急机制。

(二)建立顺畅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建立良好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有助于解决食品质量的市场失灵。政府要提供公共信息和教育培训,及时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公布质量抽检结果,疫情和有毒有害物污染警报,提醒公众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并接受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督。建立各类食品营养信息数据库,对生产者和食品系统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与教育。

参考文献:

[1]郑华英,龙一兵.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2.05

[2]谢敏,于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