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鉴赏协会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3 11:05:25

艺术品鉴赏协会

艺术品鉴赏协会篇1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66-03

中国古玩艺术品是华夏文明的缩影,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它以数量广泛和自身独具的魅力诠释着粲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大地的各区域、各名族的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工艺品。这些作品制作技艺精湛,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其高超的艺术水平、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仁不让的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特别是一些国宝级的历史文物更是某些重要历史事件、文化事件、政治事件、军事事件、经济事件、重要人物事件的直接或者间接的见证物,价值连城。因此,无论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还是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而言,古玩艺术品鉴赏文化进大学校园,都是不可或缺而且是时不我待的。

一、古玩艺术品鉴赏进大学校园的积极意义

对古玩艺术品的鉴赏可以使人漫步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之中,充分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与民族自豪感。以古玩艺术品鉴赏为载体,让学生在对艺术品感受、鉴定和评判的过程中,把艺术品中那些最富美感,最具艺术熏陶力的亮点挖掘出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美、发现美,了解古代人类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发展,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产、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不仅对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培养艺术素养、陶冶艺术情操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一件优秀的古玩艺术作品还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通过对作品的鉴赏,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使人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任何一件艺术作品还反映了当时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信念,体现了作者的道德观念,并具有一定的道德价值,学生可以从中吸收进步的道德观念,逐步培养道德情操。

二、古玩艺术品鉴赏文化进大学校园的现状分析

现在国内很多知名大学都在开设古玩艺术品投资鉴赏高级研修班。盛世收藏、鉴古通今。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文化行业全面繁荣的今天,中国艺术品产业也迎来了新的春天,艺术品的投资与鉴赏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许多大学也及时抓住商机,携手文博机构、考古专业院校、权威鉴定机构、知名拍卖公司、古玩商会、收藏家协会等机构的专业行家,为国内外商界精英、政府相关人员、艺术产业英才,打造具备国际投资思维的中国高端艺术品投资鉴赏专业的学习盛宴和高端资源平台,形成高端人脉网络。从有限的文献资料来看,很多大学偏重于将古玩艺术品投资鉴赏引入了校园,显然,无论是准对的人群还是培训的目的都和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无关。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为核心内涵的艺术教育活动。从社会角度而言,强调公共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体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从个人角度而言,通过公共艺术教育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鉴赏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同时,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是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了解优秀的文化遗产,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水平,从而达到教育方针所要求的“美育”之目的。因此,把古玩艺术品鉴赏作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就是要把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人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密切关系,理解艺术品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上多下功夫,才是当前古玩艺术品鉴赏文化进大学校园的首要任务。

自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文件以来,许多高等院校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许多艺术鉴赏类课程,国内调查数据显示,把《中国历代名家书画鉴赏》作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列入教学的学校较多,也有个别大学已经在公共艺术课程里开设了《中国文物鉴赏》、《中国古瓷鉴赏》。但是,这样的鉴赏课大都没有系统性,只是停留在一般的艺术欣赏理论水平上,而事实上古玩艺术品鉴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特别要重视学生的直观性、参与性、体验性、感悟性,只有让学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中,才能开启学生审美的视野,愉悦身心,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三、古玩艺术品鉴赏进大学校园的实践探索

对古玩艺术品鉴赏进大学校园而言,首先一点就是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既要开设一定学分的必修课、选修课,还要有专家讲座、社团活动、参观博物馆、观看鉴宝节目等,以满足艺术爱好者与普通学生的不同需求,高校的古玩艺术品鉴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选择。从我们的问卷调查数据反映,普通学生一般对古书画、古陶瓷鉴赏比较有兴趣,而艺术类学生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各有偏爱:如学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的学生喜欢古典雕刻(玉雕、雕、牙雕、木雕)、古典家具等;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喜欢民族织绣服饰、金银玉器饰品等;学工业产品设计的学生喜欢青铜器、杂项等,因此,我们组织此类活动,一定要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为全体学生提供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套餐式”的古玩艺术品鉴赏系列教学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开展古玩艺术品鉴赏活动。

在这方面,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进行了颇有成效的实践活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在这些活动中,学院以艺术课程建设为载体、以艺术活动为补充,全面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开展古玩艺术品鉴赏教学,并及时科学的把这些活动渗透到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具体的做法是归结起来就是十二个字:以观练眼、以品知性、以悟入境。

第一步:以观练眼

观就是直接参观,零距离观摩赏析古玩艺术品之美。古人云:观千瓷而识器。古玩艺术品鉴赏最大的魅力在于现场的亲身体验,这是培养专业眼光,提高审美能力的关键一步,它需要有真实的物品,而不仅仅是在“纸上谈兵”。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地处横店影视城景区――横店明清古民居旅游景区对面,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横店古玩艺术品集散中心”就在这景区里,集散中心有古陶瓷、古铜器、古银器、古玉器、古木器、古书画等各种珍藏品20余万件,分别陈列在近20幢明清古建筑的100多个展厅里,展出总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有以展览、交流、研究、鉴定、拍卖为基础的古玩艺术品文化产业平台,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为我们学生学习古玩艺术品鉴赏提供了便利环境。学院为学生集体办理了旅游卡,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随时进景区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和重建意象,虽然学生对很多古玩艺术品艺术品的背景等方面的内容不清楚,但可以通过实物的简介作简单了解,凭着年轻学生的艺术敏感性去零距离感受艺术品的美,达到“练眼”的目的,通过看一看、走一走、比一比,来培养学习兴趣。这一阶段也是“外行看热闹”的初级阶段。

第二步:以品知性

所谓的品,就是让学生在专家、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是以影视艺术为特色的艺术类专业院校,不仅拥有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类专业专职教学团队,而且学生有一定的艺术审美基础和艺术学习需求。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在横店注册了三个协会(中国国际收藏家协会(香港)、浙江横店收藏家协会、中国横店收藏家协),成立了两家专业拍卖公司(中华文荣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浙江横店拍卖有限公司),还设立了艺术品专家鉴定委员会、艺术品科学仪器检测中心、艺术品技术鉴定培训中心等部门,在这些团体机构中云集了大批古玩艺术品收藏的专家,而古民居景区隶属横店影视城,是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单位,为我们开展古玩艺术品鉴赏提供了强大的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学院从教学方法改革的视角提出“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模式。“走出去”,依托横店集团古玩艺术品收藏文化产业,建立了中国・横店古玩艺术品集散中心的作为艺术教学实践基地,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场所。“请进来”,邀请国家、省、市各级资深专家作为艺术教学顾问走进课堂,不定期开展讲座,让学生聆听专家深度分析解读古玩艺术品,分享专家在古玩鉴赏方面的宝贵经验,帮助学生对作品的解读体味,让学生们品位古玩艺术的精神财富,培养学生的鉴赏实践能力。品的过程,是意象重建的核心过程,专家、教师们往往在强调欣鉴赏艺术作品时要“知人论世”,不是作品的简单介绍,更是对学生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过程。这一阶段是在专家、老师的引领下进入“内行看门道”的中级阶段。

第三步:以悟入境

悟,就是学生对艺术品的意象的品鉴渐入佳境以后,逐步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项目的鉴赏入门之后,就会情不自禁的在鉴赏一件艺术品的时候去思考这一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去领悟当时的感情、体验、情绪、感受,去思考蕴含在作品之中的思想哲理。通过研究思考,使这种情感逐渐转化为心理潜能,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共鸣,达到情感体验。学生在这个阶段往往就会自发地去关注、研究和古玩艺术品相关的一些书籍、信息,以求达到更深入的境界。横店集团报专门开辟了《收藏文化》专刊、横店收藏家协会印制了《中国横店收藏》画册,这些对普及古玩艺术品鉴赏知识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及时关注、了解古玩艺术品时代背景、作者信息和发展动态提供了参考;集团还经常举行各类古玩艺术品收藏文化论坛,汇集了各地从事古玩艺术品收藏、博物馆展示、文物保护、文化研究和拍卖行业的专家、业界精英前来交流互动,学生们常常自发组织去参观、旁听,形成了浓厚的古玩艺术品鉴赏学习交流的氛围。特别是学院开展学生素质拓展工程之后,学生组织了“博古社团”,学生完全出自于自身的兴趣爱好自愿报名,现该社团有学生人数120多人,每两星期举行一次活动,以参观、鉴赏心得交流、模拟拍卖等形式开展活动,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让社团成员获益良多,不仅给学生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交友感受,还激励了学生获取自我价值认同的信心,激发了学生渴求创新、锐意创造的潜能与动力,引导了校园社团文化健康发展。这一阶段是追求感性的终极,开始哲理思考的高级阶段。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把古玩艺术品鉴赏文化引进校园,让大学生们有了一个很好地亲近艺术、聆听专家、提升艺术素养、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古玩艺术品鉴赏使学生感受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美学内涵,开阔文化视野,丰富日常生活,形成崇真尚美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种把古玩艺术品鉴赏文化进大学校园作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不仅对促进学生的素质拓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传承中国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对接地方文化产业,扩大学院美誉度都起到了积极效果。

然而,从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公共艺术教育角度看,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课程体系、实施策略方面差异较大,。许多高校的艺术教育存在着普及面不够广,课程设置面不够宽,在如何充分发挥自身条件和区域优势,将公共艺术教育形式、内涵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贴近校园、贴近生活,注重艺术深层次价值理念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切实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何更合理设计公共艺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世纪赋予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把古玩艺术品鉴赏文化引入大学校园作为公共艺术教育的一个载体,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相信通过广大专家学者和师生同仁的共同努力,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更多的经验。

项目名称:2013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立项课题,GYY201338

参考文献:

[1]何新.以公共艺术教育促学生健康成长[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

艺术品鉴赏协会篇2

而海门市红木艺术家具商会本次组织的活动与以往不同,鉴赏活动完全打破了“同行不串店”的壁垒,并鼓励大家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来,解放思想,增加交流,共同提升。不论是技术、工艺、营销等各方面,都对会员毫不吝惜地全面开放,只要有问题,随时可以交流和探讨,遇到更加细节、深入的问题,还可以与工艺师傅们直接交流,这样的方式得到广大会员的认可,并纷纷希望能够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艺术品鉴赏协会篇3

仔细赏读这一部由五个部分、十三个章节、二百多篇作品组成的艺术专著,在欣赏这些艺术美文、艺术论点及画作,品读画家本人的同时,可以感受到席小平先生是用了大量的笔墨抒感,享受再创作的快乐的。这些文章和文字本身除了有丰富的内涵外,在语言方面还具有独到的“内美”,从而为枯燥平庸的现实生活带来了文明社会应有的风雅情趣;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学识的充实。通过文章、文字,可以以思想阅人、阅画,从而获得哲思和美感的享受,引发读者对历史和艺术的联想。

席小平先生通过他的《翰墨情缘》,带给读者以明净、跃动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让无可触摸的激情即艺术的内涵化为了通俗,抽象的理论释为了易感。他品画、读画、赏画、写画、抒情,以真诚、专业和艺术的独到视角与古道、古人、古画沟通、对话、交流,以真情实感与画家、赏家、理论家、读者交心、交谈、畅想,将文章描写与渲染得真切、理性、诗意、生动。那些名家画作在他的描述和品评中栩栩如生,折射出了席小平先生对艺术鉴赏的格调、境界、品味和他生命体验的烙印。他行文流畅,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情感真挚,纯真恬静,学术性强,意味深长。寥寥数笔,腕运情真,笔展心画,便能将一个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的场景在其作品中荡涤一新,从而给人留下一片清纯而非凡的意境,为人留下一个无比美好和想象的空间。可见,他的文章,既是写实的,也是写意的,既有丰富的内涵思想,语言和文字间又充满了空灵和诗意。

席小平先生以品画、读画来发掘其画家的内心世界,通过观察画家的人品来研究其画品。在他这部近五十万字的著作中,细致地阐述了书画与精神、书画与人品、书画与心源、书画与诗情、书画与自然、书画与收藏、书画与鉴赏、书画与经典、书画与古今、书画与名家、书画与情致等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丰富内容,涉及的深度和广度可谓无比丰富,可谓非同一般。其中有剖析、有鉴赏、有思辩、有建树、有描述、有抒情,加之作家将他的文学情愫和对生活的热情融入其中的散文作品,两者融会,相得益彰,从而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作家的学识修养、品位格调与艺术情操。

更为重要的是,席小平先生在研究古今名家书画的同时,更注重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鉴赏方法,注重艺术知识与普及和运用的关系。在这诸多方面,在其许多文章中,均倾注了他长期以来对绘画艺术的理解认识与经验积累,以及他的美学观点、艺术追求、艺术建树和生活态度。

阅读和鉴赏,对于作家和评论家来说,无疑既是一门功课,又是一种享受;无疑,这需要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力,美学专业知识,天才欣赏的体验,勤奋钻研,一丝不苟,无私为艺术献身的文化精神。席小平先生对他笔下的古今名家、名作,做了精心的点评――旁征博引、抚今追昔,得其神韵、汲其精髓,每每形象生动而富有哲理。从而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鉴赏理论和富有物色的鉴赏风格,也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诗一样美妙的鉴赏语言。这同时也体现了席小平先生的夙愿与追求。最近,他曾在写给笔者的信中这样说:“接近退休之时,有一个艺术总结和交待,或者叫一种新的开始或新的追求,是我创作出版《翰墨情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艺术而作,为朋友而作,为读者和广大书画艺术鉴赏者而作;为艺术而动情,为朋友而动情,为读者和鉴赏者动情;艺术是缘,翰墨是缘,朋友是缘;帮助朋友,为朋友的艺术,为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发扬光大而无私奉献,乃《翰墨情缘》的潜在主题精神,乃我为人、为艺的一生重要追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不同于一些作家、评论家、鉴赏艺术家的‘分水岭’。”

以我的理解,这也正是席小平先生在读人、品画、鉴赏,剖析、书写名家、名作时,对艺术规律的理解和见识:“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新的艺术形式、新的艺术流派也在不断涌现,这是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正是这些,形成了他本次创作的理论基础,而“能否在继承中反叛传统”,或许这也正是席小平先生未来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新的话题吧。

记得席小平先生在他的另一部美术评论专著《岁月如歌》“走近孔维克”的文章中曾经写到:“画家的笔墨就像一盏盏高悬的明灯,它不仅仅照亮了画家、艺术家艺术创作的道路,而且照亮和折射出画家、艺术家人生的经历和感悟,而就在这背后,则是画家艺术家的气质、品格和修养。”借用席小平先生自己的这一段话,我敢坦言,作为作家、评论艺术家,他不仅有良好的美术书画理论修养,美术书画鉴赏知识修养,美术书画鉴定知识,而且我知道,他很年轻时就是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重要领导,全国性的重要媒体的社长总编辑,中国收藏家协会的常务理事、顾问,具有正高职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人文大学的终生教授和美术学院的教授,他又写得一手非常优美的好散文。他的这些阅历和艺术实践,在作家圈里,特别是中高层官员中是较少的。这是他独有的文化精神财富,也是他今天能够成为鉴定家,能够为鉴赏书写专著的重要原因。

当然,从气质上说,席小平先生属于大气磅礴且又富有灵气的那一类,但他绝然和江南的那种杏花春雨的灵秀不同,在他的作品中往往会有一种凝重和遐思,有一种宏大和苍凉之美。或简练奔放的笔触,或精巧深刻的构思,或清新明快的文笔,即使是描写妙龄美女的形象,也没有那种浅薄的笑意,而每每是一种脱俗的矜持和优雅,从而体现出一种丰富内涵和雅逸的格调,透射出一种书卷气、文人气,这或许与他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文学素养有关吧。

《翰墨情缘》,显然是一部精美的兼文学和艺术、美术、书画欣赏和书画鉴赏、鉴定为一体的专业书、工具书、文学艺术的书,是一本可读的好书。作为师妹和文友,我为席小平先生这一新的建树和成就而高兴、而祝贺。

艺术品鉴赏协会篇4

公共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开设的、有别于专业艺术教育的通识教育,是涵盖了文学、艺术、民族文化、人文地理等在内的交叉学科,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结合高校所在地的地方文化,合理整合校内外的资源,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了解到当地物质及精神文化,在课外艺术实践过程中能感知地方文化。因此,建立合理的、合适地方高校的运行及管理模式,是顺利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保证。

 

一、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相关政策及要求

 

国家教育部针对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颁布实施以来,学校艺术教育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的现实状况,于2002年5月15日颁布并实施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教体艺(2002)6号),提出了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要在2005年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主要任务是要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文化艺术活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和保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002年7月25日颁布并实施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明确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内容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

 

为了落实教育部令第13号,教育部于2006年3月8日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作为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公共艺术课程、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的依据。其中,对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和任意性选修课程的设置有了明确的规定。

 

除了以上文件外,国家还出台了多个针对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文件,均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任务、方式及实施途径、领导和保障等方面作了相应的指导和要求,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本人选择性对三峡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内13所院校进行了网上远程调研,于2014年5月对四川省内的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的校团委、学生处等负责公共艺术教育的部门进行了现场走访。总体来讲,公共艺术课程开设相对丰富的院校往往是处在专业艺术资源丰富地方的211大学和985大学,或者是设置了艺术专业的高校、师范院校等,而地方高校又随地域内师资的不同课程名称和内容的设置差别较大。

 

以攀枝花学院为例,公共艺术限选课是按照《课程方案》要求开设的,而任选课随任课教师的不同每学期有较大变化,总体来说,是按照校内外的艺术师资整合情况开设的。

 

攀枝花学院地坐落在地处川西南、滇西北的攀枝花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处于四川凉山和云南楚雄两大彝区之间,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特色鲜明突出。

 

(一)公共艺术课程设置及师资情况

 

本文列举攀枝花学院三个学期的公共艺术课程设置,加以比较分析。

 

2013-2014学年度第2学期开设了《舞蹈鉴赏》、《音乐鉴赏》、《书法鉴赏》、《建筑美学》、《美术鉴赏》、《影视鉴赏》、《中国绘画艺术赏析》、《化妆造型》、《数码摄影》、《古代艺术品鉴赏》、《电子琴》、《古筝演奏与教学》;2014-2015学年度第1学期开设了《舞蹈鉴赏》、《音乐鉴赏》、《体育舞蹈》、《影视剧中的中国传统智慧》、《书法鉴赏》、《建筑美学》、《美术鉴赏》、《中国绘画艺术赏析》、《现代陶艺鉴赏》、《化妆造型》、《数码摄影》、《古代艺术品鉴赏》、《现代美学创意与生活》、《油画鉴赏》、《中国画赏析》、《动画赏析》、《古筝演奏与教学》、《电子琴训练》;2015-2016学年第1学期《书法鉴赏》、《美术鉴赏》、《舞蹈鉴赏》、《音乐鉴赏》、《中国绘画艺术解读》、《数码摄影》、《影视服装设计》、《中外美术作品解读》、《陶瓷设计》、《红色歌曲与史识教育》、《中国民族音乐》、《世界名画》、《合唱与指挥》、《舞蹈形体》、《欧洲音乐简史》、《欧美流行音乐与信息技术》。

 

以上三个学期的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情况,按时间发展来看,开设的门类越来越丰富,总体的趋势是向良性方向在发展。不难看出,艺术限选课课程相对固定,但仅限于《美术鉴赏》、《音乐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而艺术任选课课程开设比较随意。学校于2015年全面启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从学校自身的实际出发,构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科学技术与创业就业等4个类别的通识课程体系,使得公共艺术课程相对固定下来。

 

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教师情况,以2014-2015学年度第1学期为例,开课教师22人,其中,副教授9人,讲师9人,助教2人,其他2人。学校现有学生15000余人,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达到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规定的0.15%-0.2%的要求。

 

(二)艺术社团建设情况

 

2013-2014年度攀枝花学院学生社团共68个,其中艺术社团8个:双人舞协会、动漫COSPLAY协会、广告与摄影协会、书画协会、景观与装饰设计学会、塑美与模特协会、戏剧社、古韵社。2014-2015年度学生社团共71个,其中艺术社团8个:双人舞协会、动漫COSPLAY协会、广告与摄影协会、书画协会、景观与装饰设计学会、塑美与模特协会、戏剧社、古韵社。2015-2016年度学生社团共73个,其中艺术社团11个:双人舞协会、吉他社、辛德瑞拉音乐社、动漫COSPLAY协会、广告与摄影协会、书画协会、景观与装饰设计学会、塑美与模特协会、戏剧社、古韵社、微电影协会。

 

以上三个年度所反映出的数据是艺术社团相对稳定但所占比例小,2013-2014年度为11.76%,2014-2015年度为11.27%,2015-2016年度为15.07%。除以上艺术社团外,从2006年开始,攀枝花学院整合了校内外资源,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下设了管乐队、民乐队、葫芦丝队、舞蹈团、合唱团、民族艺术团、电声乐队、街舞队、曳步舞队、女子劲舞队、主持人队、话剧团等团队,常年团员达700余人。

 

三、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运行及管理模式探索

 

本文通过对多所高校的远程调研或现场走访,结合攀枝花学院的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运行及管理模式提出构想。

 

(一)公共艺术选修课

 

公共艺术选修课分为艺术限选课和任选课。

 

艺术限选课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一共为8门。涵盖了音乐、美术、影视、戏剧、舞蹈、书法、戏曲等方面内容,是针对广大非艺术专业学生设计的鉴赏课。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各有侧重,这些课程的开设基本能满足不同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不同需求,所以高校应该足量开齐这8门限选课。对于任选课,《课程方案》给出了指导性的方案,不同学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人文精神、校园文化建设等特点、学校所处地域或周边地域的地方特色文化等内容选择性地足量开设。通过对限选课的强制开设和任选课的选择性开设,让广大非艺术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和情趣,提高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对公共艺术选修课,应归口到教务部门进行管理,这样有利于对全校课程开设的统筹。攀枝花学院在这方面做法值得借鉴,在教务处设置通识教育学院,对全校的通识选修课包括公共艺术选修课进行归口管理,使得开课的课程设置和师资相对固定,并且在不断地挖掘培养适合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师资,探索课程内容的设置等,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二)艺术社团的建设

 

艺术社团是大学生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有生力量,而课外、校外艺术活动是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校内各种艺术活动,积极参与校外文化交流,是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

 

艺术社团的建设应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选择性原则,挖掘校内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资源,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在普及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指导,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艺术社团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组建的大学生艺术团,一类是有艺术爱好的学生群体组成的各种艺术社团。学生艺术社团主要承担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开展,品牌艺术活动的创建及创新等,艺术社团和其他社团一样,是校园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艺术社团应归到校团委管理,在评价学生对艺术技能的掌握和认知的水平,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领域的发展水平体系建设中,和大学生素质拓展相结合,实行素质拓展学分认证,建立起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艺术活动评价体系。以攀枝花学院为例,攀枝花学院于2004年9月成立由团委领导的公共艺术教研室,具体负责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经过多年的实践,在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和文化交流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活动。“木棉雅韵”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金话筒杯主持人大赛、“静明湖之声”歌手大赛、藏历年晚会、彝族年晚会、藏羌篝火晚会、毕业生晚会、元旦文艺晚会等品牌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很高的关注和认同。在校内外的艺术交流活动中,成功组织了2015“木棉雅韵”四川高校联盟跨年演唱会等高水平的交流会,积极参与了2014年在西南科技大学举办的“涪水含章”萨克斯演奏交流会等艺术活动,多次参与了社区文艺交流活动等,使各高校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社会之间能够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和相互学习。在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评价体系建设方面,攀枝花学院颁布了《攀枝花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与公共艺术选修课互为补充,共同建立起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艺术课程评价体系。

 

(三)场地建设、经费投入和设施配备

 

在公共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场地建设、经费投入和设施配备是重要保障。公共艺术选修课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及艺术教师计算机辅助教学水平,因此,需要建设满足公共艺术选修课开设的多媒体教室。而第二课堂开展则需要学生活动场地,场地内应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满足活动的开展。不论课堂教学还是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经费保障是必不可少的。攀枝花学院在每个教学楼都建设了足够的多媒体教室,完全能满足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并划拨专门的维持费用于日常的维护维修。在第二课堂开展保障方面,攀枝花学院也加大投入。现有学生会堂1个,学生活动中心1个,还建设了舞蹈房、民乐排练厅、音乐教室等场地。场地内配备灯光、音响、钢琴等设施设备。划拨了这专项资金,纳入学生活动费管理,以满足第二课堂开展和校内外文化交流的经费保障。

 

四、结语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学校对广大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建设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育教育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尽管在具体实施时,各校由于生源、师资、校园文化、地域内民族、地域艺术资源等的不同而不同,但总体是可以建立相对合理的公共艺术教育的运行及管理模式的。

 

艺术品鉴赏协会篇5

处于中学时代的学生,其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具有一定的潜力的。因为高中阶段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在教育教学中要对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行培养,然后在高中阶段进行巩固,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于文学的鉴赏能力。事实证明,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只有将这种鉴赏能力运用到语文的教学和学习中,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进其对文学的热情。

1 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其所表达的思想是较为抽象的,是作家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其展现的过程中,融入了较多的艺术性在其中。体现出一定的教育意义和生活内涵,因此,加强学生们对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使得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由于现如今学生们的压力较大,因此,对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总是被忽视。对于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来说,大大降低了其欣赏价值。一些语文的教育工作者将这些文学作品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分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但是这是对于文学作品的亵渎。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其他的文体,其在思想内容和创作手法等方面都是独树一帜的,需要对其进行耐心的品读和回味,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更能感受到作者的用意。因此,提高学生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质,更能够积累相关的知识。

对于好的文学作品来说,都是通过进行艺术性的描写来展现真实的现实世界。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状态,同时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可以使学生发散思维,感受作者的处境和心态。作者在对人物性格或者是景物等进行描写的时候,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法来塑造,这种手法可以得到学生们的借鉴,在以后的协作和鉴赏中得以运用。另外,通过鉴赏文学作品,可以是培养读者的个人情感,对于善于恶、是与非,对与错,都能够进行自我分辨,进而和作者产生共鸣,这就是对文学鉴赏的最高境界。

第二,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语文是我国的国学,其中包括诸多方面,其中有听说读写是最为基本的能力。学生们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可以对其中的人物和情节等进行分析,提高其鉴赏能力,在无形中对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另外还可以使得学生借鉴一些协作手法或者是协作能力。另外,好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称为艺术,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基础。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基础,其中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鉴赏能力。可见,对于文学的鉴赏能力和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鉴赏能力提高了,相应地提高了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各种语言构造的能力、理解作品各种表达方法的能力等,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阅读是中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中学生终究要离开老师的庇护,如果他们掌握了鉴赏方法,具备了鉴赏能力,也就具备了相应的阅读能力。由此看来,就增强学生自身能力而言,鉴赏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

2 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提高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很难说有什么捷径,它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又的确需要遵循一些规律。把对中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抓住文学作品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教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学生的鉴赏能力是可以提高的。文学鉴赏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内容的鉴赏、艺术技巧的鉴赏,还包括写作风格的鉴赏。高中学生一般具备了一定的识别能力,再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基本具备了思想内容的鉴别能力。

2.1 反复朗读,训练语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教学进行朗读训练,有助于提高语言感知能力,从而提高鉴赏能力。指导学生朗读小说和剧本,可以使他们在脑际铺开典型环境,展开矛盾斗争,浮现人物形象,从而体会作者运用准确语言进行各种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一部文学作品,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印象要深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朗读要达到这样的标准:第一步,语音准确,句读清晰,不错不漏。这是正确理解作品内容的基本要求。第二步,正确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真正读懂文学作品,必须具有语言的悟性。这种悟性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学习实践中逐渐获得的。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朗读正是获得这种悟性的最好方法。

2.2 引导学生深入作品,培养鉴赏作品的能力

2.2.1 仔细品味文学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

文学创作运用形象思维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这就形成文学语言的独特特点:形象、凝炼含蓄及新鲜多样。鉴赏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把握文学语言特点,领略作家语言的风格技巧,并通过语言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的形象和主题。设问、置疑,引导学生分析文学形象,提高艺术形象的鉴赏力文学作品以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因此培养中学生艺术形象的鉴赏力,可从作品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人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及刻画这样的形象有何意义等方面提出问题,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分析。分析过程中,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会受到强烈感染,体会到作品形式的完美,内容的深刻,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2.2.2 求真求实,提高鉴赏作品主题的能力

主题是全文的统帅,语言及其他写作技巧的鉴赏都离不开对主题的鉴赏。主题的形成,离不开作者的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又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和作家思想立场的影响。因此要准确把握作品主题,既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及写作背景,又要联系作品实际。

3 总结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必要的,应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高中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应从实际出发,训练语感,培养对文学作品语言、形象、主题的鉴赏能力,使高中生具备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艺术品鉴赏协会篇6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艺术鉴赏并非一般的欣赏活动,而是围绕艺术作品开展的感受、理解和评判等一系列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综合性和系统性,与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共同构成完整艺术体系。[1]对于学生来讲,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与自身的创造力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加强对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的欣赏和感知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拥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才能产生对各种艺术作品的感知力。高職院校在培养学生时,需要认识到学生将逐步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应当增加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促使学生积累经验和阅历,实现创造力的发挥。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学生艺术鉴赏教育,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美术、影视等各种艺术作品的强大感染力,加强艺术活动交流,在生活中获得丰富感受,保持活跃的思维,继而充分激发创造意识,成为创新型人才。

(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得到人文艺术的熏陶,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从而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开设音乐、美术等艺术鉴赏等相关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艺术享受、产生学习兴趣。在各种影视、音乐艺术活动中,学生可以丰富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实现情感升华。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得以获得更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可以借助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释放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在遭遇困难时保持良好心态和强大精神动力,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学生也能持续从音乐、美术等艺术欣赏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克服各种困难,取得可持续的发展与进步。

(三)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方面需要注重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组织、参与艺术活动能够使学生充分表现自我能力,展现较好的综合素质,顺利走上职业道路。职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完成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求学生具备职业素质。而职业素质由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各种素质组成,所以需要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2]开设艺术鉴赏课程,使学生掌握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知识可以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学会欣赏、鉴别和评价各种形式艺术作品,具备一定审美能力,学会思考和感受,从而健全人格。参与各种艺术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勇气,引导学生从事艺术创造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可以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高职院校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问题分析

(一)课程内容单一

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方面尽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是大多存在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为学生设置的艺术鉴赏课程主要包含《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和《舞蹈鉴赏》。由于课时有限,学生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进行学习。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各种形式艺术各有其特点,具有不同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在学生文化素养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同作用,不能简单地相互替代。对于学生来讲,单一进行某门课程学习容易引发审美疲劳,不利于审美再创造活动。从课程内容安排情况来看,教学的中心内容主要是近代经典中外艺术作品,着重进行作品体裁、历史背景和具体内涵等基本知识点的介绍。这些内容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手段落后

从高职院校艺术鉴赏课程教学情况来看,仍然延续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进行艺术作品的播放,然后侃侃而谈介绍作品相关知识。在该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知识。各种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更像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品,与学生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艺术作品欣赏活动中。有些教师将艺术鉴赏课程当成是专业课程,偏重于进行理论内容的讲解,使得课堂气氛相对严肃,无法接受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严重抑制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更倾向于收看网络上的各种综艺娱乐节目,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利用微信、QQ与同学、朋友讨论新闻八卦,却难以静下心来欣赏经典艺术作品。

(三)活动缺乏创新

从本质上来讲,艺术鉴赏作为审美再创造活动需要将艺术欣赏、艺术评判和艺术创造等活动组合在一起,通过开展丰富活动加强主体审美感受和理解,促使主体产生艺术创作需求。高职院校艺术鉴赏课程活动大都是简单的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观赏类活动,与生活联系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交流和个性化需求,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学生的艺术基础参差不齐,入学前较少真正接触各种艺术形式。一味要求学生凭借自身感受进行艺术欣赏较难调动学生积极性,也会导致学生将艺术鉴赏看成是听歌、看图等活动,难以集中注意力。在学生获得的艺术体验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深刻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无法产生艺术创作的欲望,更难以达到艺术鉴赏的培养要求。

三、高职院校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一)丰富艺术鉴赏课程内容

艺术作品不同于物质产品。不同艺术门类具有一定共性,即遵循美学规律,通过形象塑造反映生活,带有作者审美体会,并向欣赏者传递情感。[3]与此同时,不同门类艺术也具有各自的艺术特性。例如,音乐属于听觉艺术,包含音色、旋律、音符、节奏等基本要素,能够通过听觉感官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在审美方面带有音乐的协调性、不确定性,同时又具有时间上的统一性。[4]在情感传递方面,音乐需要借助乐器或嗓音进行情感表达。绘画则为空间艺术,以笔、纸、颜料等为载体,包含线条、色彩等基本要素,通过视觉感官给人带来造型上的审美感受,在审美方面具有可视性和直观性。在情感表达上,绘画作品需要借助构图、造型等进行情感氛围营造。在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进行培养时,还应使学生获得各种感官体会,掌握不同学科审美特征,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全方位培养。从这一角度来看,必须对高职院校艺术鉴赏课程内容进行丰富,即要完成音乐、美术、舞蹈、影视、戏曲等各种艺术门类鉴赏课程的开设,介绍不同艺术门类作品的不同表现方式和审美特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鉴赏方法进行艺术作品欣赏,促使学生对艺术魅力产生更深体会。

在实践教学中,考虑到课时有限,教师可以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围绕固定主题进行各种艺术作品的展示,促使学生加强对各种艺术门类的比较,加强对不同艺术形式审美特征的把握。例如,教师可以“莲花”为主题,通过播放舞剧《莲花》,指导学生在欣赏音乐、舞蹈的基础上了解敦煌彩塑的故事,欣赏敦煌壁画与彩塑。通过对音乐、美术、舞蹈等不同艺术门类塑造“莲花”纯洁形象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和熟悉不同艺术门类的技术知识和规律,加深对不同艺术语言的美学特点理解,进而从不同角度加深體会作品的深刻内涵。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影视作品同时展现多种艺术形式。例如电影作品就是以音响和画面为媒介,利用银幕在多维时空中完成视听形象塑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属于综合性艺术。[5]从电影作品的画面中,学生可以欣赏到美术艺术。从电影作品的插曲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电影作品的舞蹈表现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舞蹈的节奏和韵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对各种艺术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从中吸取精华,继而提升审美知觉力、敏锐感受力和艺术想象力等,为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二)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艺术鉴赏课程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营造的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艺术欣赏活动中。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在艺术鉴赏方面基础的不同以及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要实现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法帮助学生获得艺术感受,促使学生顺利理解相关艺术作品。例如,在对马奈创作的绘画作品《吹笛少年》进行欣赏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表现当时法国艺术氛围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体会作者透过作品传递出的自负感和才气。采取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入作品情境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欣赏作品。

其次,教师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作品魅力。针对各种舞蹈作品、绘画作品和音乐作品,教师都可以通过网络来收集相关资料,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例如,在欣赏“中国剪纸艺术”的专题活动中,教师可以搜集不同的剪纸作品,然后制作成PPT以加强作品的直观比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来欣赏作品,掌握不同剪纸作品的形象特点,感受民间艺术形式的魅力。通过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教师可以直观形式展现作品背后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历史故事等,因此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文化内涵的认识,促使学生逐步融入到作品营造的意境中,产生对艺术作品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强烈体会,继而得到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6]

此外,为强化艺术鉴赏教学的互动效果,满足学生的沟通交流需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开展教学。具体来讲,就是在专题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展现相同主题的不同艺术作品。不同小组的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作品,通过合作探究完成作品欣赏。采取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艺术欣赏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完成分工,通过团队合作了解作品历史背景等,加强对作品深刻内涵的挖掘,继而更好地欣赏作品的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同时也能实现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在艺术鉴赏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视野,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因此,它能够在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新艺术鉴赏活动形式

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审美经验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拓宽艺术眼光和获得丰富阅历,才能不断提高鉴赏能力。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具体艺术鉴赏活动中不断积累实战经验,创新高职院校艺术鉴赏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积极性,真正培养艺术欣赏能力。

首先,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课外活动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艺术社团,促使学生加深对各门艺术的了解。例如,在音乐艺术鉴赏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建立歌剧欣赏和民族音乐等各种社团,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不同形式的音乐。另外,组织歌手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实现自我价值,产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只有频繁接触音乐后,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才能达到一定水平,实现对音乐节拍、音高、调式等元素的辨别,敏锐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体味不同乐曲的情绪变化,领略音乐作品的深刻含义。

艺术品鉴赏协会篇7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其所表达的思想是较为抽象的,是作家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其展现的过程中,融入了较多的艺术性在其中。体现出一定的教育意义和生活内涵,因此,加强学生们对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使得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由于现如今学生们的压力较大,因此,对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总是被忽视。对于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来说,大大降低了其欣赏价值。一些语文的教育工作者将这些文学作品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分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但是这是对于文学作品的亵渎。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其他的文体,其在思想内容和创作手法等方面都是独树一帜的,需要对其进行耐心的品读和回味,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更能感受到作者的用意。因此,提高学生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质,更能够积累相关的知识。

对于好的文学作品来说,都是通过进行艺术性的描写来展现真实的现实世界。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状态,同时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可以使学生发散思维,感受作者的处境和心态。作者在对人物性格或者是景物等进行描写的时候,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法来塑造,这种手法可以得到学生们的借鉴,在以后的协作和鉴赏中得以运用。另外,通过鉴赏文学作品,可以是培养读者的个人情感,对于善于恶、是与非,对与错,都能够进行自我分辨,进而和作者产生共鸣,这就是对文学鉴赏的最高境界。

第二,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语文是我国的国学,其中包括诸多方面,其中有听说读写是最为基本的能力。学生们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可以对其中的人物和情节等进行分析,提高其鉴赏能力,在无形中对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另外还可以使得学生借鉴一些协作手法或者是协作能力。另外,好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称为艺术,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基础。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基础,其中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鉴赏能力。可见,对于文学的鉴赏能力和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鉴赏能力提高了,相应地提高了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各种语言构造的能力、理解作品各种表达方法的能力等,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阅读是中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中学生终究要离开老师的庇护,如果他们掌握了鉴赏方法,具备了鉴赏能力,也就具备了相应的阅读能力。由此看来,就增强学生自身能力而言,鉴赏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

2 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提高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很难说有什么捷径,它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又的确需要遵循一些规律。把对中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抓住文学作品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教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学生的鉴赏能力是可以提高的。文学鉴赏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内容的鉴赏、艺术技巧的鉴赏,还包括写作风格的鉴赏。高中学生一般具备了一定的识别能力,再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基本具备了思想内容的鉴别能力。

2.1 反复朗读,训练语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教学进行朗读训练,有助于提高语言感知能力,从而提高鉴赏能力。指导学生朗读小说和剧本,可以使他们在脑际铺开典型环境,展开矛盾斗争,浮现人物形象,从而体会作者运用准确语言进行各种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一部文学作品,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印象要深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朗读要达到这样的标准:第一步,语音准确,句读清晰,不错不漏。这是正确理解作品内容的基本要求。第二步,正确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真正读懂文学作品,必须具有语言的悟性。这种悟性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学习实践中逐渐获得的。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朗读正是获得这种悟性的最好方法。

2.2 引导学生深入作品,培养鉴赏作品的能力

2.2.1 仔细品味文学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

文学创作运用形象思维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这就形成文学语言的独特特点:形象、凝炼含蓄及新鲜多样。鉴赏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把握文学语言特点,领略作家语言的风格技巧,并通过语言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的形象和主题。设问、置疑,引导学生分析文学形象,提高艺术形象的鉴赏力文学作品以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因此培养中学生艺术形象的鉴赏力,可从作品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人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及刻画这样的形象有何意义等方面提出问题,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分析。分析过程中,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会受到强烈感染,体会到作品形式的完美,内容的深刻,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2.2.2 求真求实,提高鉴赏作品主题的能力

艺术品鉴赏协会篇8

在生活中,一个人有了良好的艺术素养,那他就会用美的视角去关注周围的事物,使自己的人生变的有意义,同时也会更加有见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更加深入地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如何培养一个人的艺术修养。

一、认识艺术之美

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是艺术的核心,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艺术美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我们通过以往对艺术美的研究,总结出艺术美的几个基本特征:一、艺术美的直观性。所谓直观性,就是具体生动性和直接可感性。有些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直观性表现得十分明显。它们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使我们经过联想或想象,在脑中产生出美的形象。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达•芬奇的优秀肖像画《蒙娜丽莎》。二、艺术美的协调性。所谓协调性,最根本的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以完全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真实的生活内容。三、艺术美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并寄寓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例如,解放初期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在解放后的新中国所过的那种和平幸福、欣欣向荣的新生活。在翠柳环绕的荷塘中,荷花仙子们身着粉红舞衣和淡绿舞裙,轻盈安详地婆娑起舞,创造出芙蓉出水的的恬静意境,深深激发着人们对大自然、对祖国、对和平的无限热爱的美好感情。

在任何一种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够领略到它的美。例如,散文中的诗情画意,绘画中的绚丽色彩和精巧构图,音乐中的优美旋律和欢快节奏,舞蹈中的轻盈洒脱和灵活飞动等等,都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所有这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都是艺术美。

二、学会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

艺术鉴赏以具有美的属性的艺术作品为对象,并伴随着复杂的情感运动,实际上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式。在艺术鉴赏中,鉴赏者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是能动、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艺术修养,通过联想、想象和理解,去补充和丰富艺术形象,从而对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对形象和作品的意义进行“再评价”。艺术鉴赏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大致上经历了感官的审美愉悦、情感的审美体验到理性的审美超越这三个层次。艺术鉴赏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因此对于艺术品看得越多的人她的审美能力也就越强,就越能看出艺术品的优劣。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大量的鉴赏古今中外的代表性美术作品势必能达到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它能培养人们的品德,提高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它能开发人们的智力,增加智慧,拓宽认识。如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我么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同的画家的个人坎坷生活经历,而他们的经历或许就是我们远远不能涉及的领域。如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的彩陶、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艺术和民间美术等等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漫步中国历史长河,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品,极大地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领域。它是一种积极的娱乐方式,能娱情怡神,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三、体验艺术创造

艺术创造通常指艺术创作,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品鉴赏协会篇9

        在生活中,一个人有了良好的艺术素养,那他就会用美的视角去关注周围的事物,使自己的人生变的有意义,同时也会更加有见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 更加深入地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如何培养一个人的艺术修养。 

        一  认识艺术之美 

        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是艺术的核心,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艺术美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我们通过以往对艺术美的研究,总结出艺术美的几个基本特征:一、艺术美的直观性。所谓直观性,就是具体生动性和直接可感性。有些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直观性表现得十分明显。它们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使我们经过联想或想象,在脑中产生出美的形象。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达•芬奇的优秀肖像画《蒙娜丽莎》。二、艺术美的协调性。所谓协调性,最根本的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以完全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真实的生活内容。三、艺术美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并寄寓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例如,解放初期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在解放后的新中国所过的那种和平幸福、欣欣向荣的新生活。在翠柳环绕的荷塘中,荷花仙子们身着粉红舞衣和淡绿舞裙,轻盈安详地婆娑起舞,创造出芙蓉出水的的恬静意境,深深激发着人们对大自然、对祖国、对和平的无限热爱的美好感情。

        在任何一种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够领略到它的美。例如,散文中的诗情画意,绘画中的绚丽色彩和精巧构图,音乐中的优美旋律和欢快节奏,舞蹈中的轻盈洒脱和灵活飞动等等,都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所有这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都是艺术美。

        二  学会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

        艺术鉴赏以具有美的属性的艺术作品为对象,并伴随着复杂的情感运动,实际上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式。在艺术鉴赏中,鉴赏者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是能动、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艺术修养,通过联想、想象和理解,去补充和丰富艺术形象,从而对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对形象和作品的意义进行“再评价”。艺术鉴赏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大致上经历了感官的审美愉悦、情感的审美体验到理性的审美超越这三个层次。艺术鉴赏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因此对于艺术品看得越多的人她的审美能力也就越强,就越能看出艺术品的优劣。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大量的鉴赏古今中外的代表性美术作品势必能达到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它能培养人们的品德,提高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它能开发人们的智力,增加智慧,拓宽认识。如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我么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同的画家的个人坎坷生活经历,而他们的经历或许就是我们远远不能涉及的领域。如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的彩陶、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艺术和民间美术等等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漫步中国历史长河,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品,极大地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领域。它是一种积极的娱乐方式,能娱情怡神,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三  体验艺术创造

&nbs

[1] [2] 

p;       艺术创造通常指艺术创作,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艺术创造要具有生产的材料,材料是艺术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巨匠和艺术大师,都是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的,比如屈原、司马迁、杜甫、李白、曹雪芹等人都有不平凡的生活际遇,为其创作储存了丰富的素材。

艺术品鉴赏协会篇10

在生活中,一个人有了良好的艺术素养,那他就会用美的视角去关注周围的事物,使自己的人生变的有意义,同时也会更加有见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更加深入地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如何培养一个人的艺术修养。

一、认识艺术之美

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是艺术的核心,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艺术美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我们通过以往对艺术美的研究,总结出艺术美的几个基本特征:一、艺术美的直观性。所谓直观性,就是具体生动性和直接可感性。有些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直观性表现得十分明显。它们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使我们经过联想或想象,在脑中产生出美的形象。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达•芬奇的优秀肖像画《蒙娜丽莎》。二、艺术美的协调性。所谓协调性,最根本的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以完全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真实的生活内容。三、艺术美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并寄寓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例如,解放初期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在解放后的新中国所过的那种和平幸福、欣欣向荣的新生活。在翠柳环绕的荷塘中,荷花仙子们身着粉红舞衣和淡绿舞裙,轻盈安详地婆娑起舞,创造出芙蓉出水的的恬静意境,深深激发着人们对大自然、对祖国、对和平的无限热爱的美好感情。

在任何一种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够领略到它的美。例如,散文中的诗情画意,绘画中的绚丽色彩和精巧构图,音乐中的优美旋律和欢快节奏,舞蹈中的轻盈洒脱和灵活飞动等等,都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所有这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都是艺术美。

二、学会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

艺术鉴赏以具有美的属性的艺术作品为对象,并伴随着复杂的情感运动,实际上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式。在艺术鉴赏中,鉴赏者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是能动、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艺术修养,通过联想、想象和理解,去补充和丰富艺术形象,从而对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对形象和作品的意义进行“再评价”。艺术鉴赏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大致上经历了感官的审美愉悦、情感的审美体验到理性的审美超越这三个层次。艺术鉴赏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因此对于艺术品看得越多的人她的审美能力也就越强,就越能看出艺术品的优劣。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大量的鉴赏古今中外的代表性美术作品势必能达到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它能培养人们的品德,提高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它能开发人们的智力,增加智慧,拓宽认识。如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我么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同的画家的个人坎坷生活经历,而他们的经历或许就是我们远远不能涉及的领域。如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的彩陶、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艺术和民间美术等等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漫步中国历史长河,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品,极大地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领域。它是一种积极的娱乐方式,能娱情怡神,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三、体验艺术创造

艺术创造通常指艺术创作,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品鉴赏协会篇11

在生活中,一个人有了良好的艺术素养,那他就会用美的视角去关注周围的事物,使自己的人生变的有意义,同时也会更加有见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更加深入地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如何培养一个人的艺术修养。

一认识艺术之美

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是艺术的核心,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艺术美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我们通过以往对艺术美的研究,总结出艺术美的几个基本特征:一、艺术美的直观性。所谓直观性,就是具体生动性和直接可感性。有些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直观性表现得十分明显。它们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使我们经过联想或想象,在脑中产生出美的形象。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达•芬奇的优秀肖像画《蒙娜丽莎》。二、艺术美的协调性。所谓协调性,最根本的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以完全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真实的生活内容。三、艺术美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并寄寓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例如,解放初期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在解放后的新中国所过的那种和平幸福、欣欣向荣的新生活。在翠柳环绕的荷塘中,荷花仙子们身着粉红舞衣和淡绿舞裙,轻盈安详地婆娑起舞,创造出芙蓉出水的的恬静意境,深深激发着人们对大自然、对祖国、对和平的无限热爱的美好感情。

在任何一种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够领略到它的美。例如,散文中的诗情画意,绘画中的绚丽色彩和精巧构图,音乐中的优美旋律和欢快节奏,舞蹈中的轻盈洒脱和灵活飞动等等,都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所有这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都是艺术美。

二学会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

艺术鉴赏以具有美的属性的艺术作品为对象,并伴随着复杂的情感运动,实际上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式。在艺术鉴赏中,鉴赏者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是能动、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艺术修养,通过联想、想象和理解,去补充和丰富艺术形象,从而对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对形象和作品的意义进行“再评价”。艺术鉴赏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大致上经历了感官的审美愉悦、情感的审美体验到理性的审美超越这三个层次。艺术鉴赏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因此对于艺术品看得越多的人她的审美能力也就越强,就越能看出艺术品的优劣。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大量的鉴赏古今中外的代表性美术作品势必能达到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它能培养人们的品德,提高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它能开发人们的智力,增加智慧,拓宽认识。如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我么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同的画家的个人坎坷生活经历,而他们的经历或许就是我们远远不能涉及的领域。如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的彩陶、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艺术和民间美术等等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漫步中国历史长河,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品,极大地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领域。它是一种积极的娱乐方式,能娱情怡神,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三体验艺术创造

艺术创造通常指艺术创作,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品鉴赏协会篇12

        在生活中,一个人有了良好的艺术素养,那他就会用美的视角去关注周围的事物,使自己的人生变的有意义,同时也会更加有见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 更加深入地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如何培养一个人的艺术修养。 

        一  认识艺术之美 

        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是艺术的核心,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艺术美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我们通过以往对艺术美的研究,总结出艺术美的几个基本特征:一、艺术美的直观性。所谓直观性,就是具体生动性和直接可感性。有些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直观性表现得十分明显。它们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使我们经过联想或想象,在脑中产生出美的形象。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达•芬奇的优秀肖像画《蒙娜丽莎》。二、艺术美的协调性。所谓协调性,最根本的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以完全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真实的生活内容。三、艺术美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并寄寓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例如,解放初期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在解放后的新中国所过的那种和平幸福、欣欣向荣的新生活。在翠柳环绕的荷塘中,荷花仙子们身着粉红舞衣和淡绿舞裙,轻盈安详地婆娑起舞,创造出芙蓉出水的的恬静意境,深深激发着人们对大自然、对祖国、对和平的无限热爱的美好感情。

        在任何一种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够领略到它的美。例如,散文中的诗情画意,绘画中的绚丽色彩和精巧构图,音乐中的优美旋律和欢快节奏,舞蹈中的轻盈洒脱和灵活飞动等等,都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所有这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都是艺术美。

        二  学会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

        艺术鉴赏以具有美的属性的艺术作品为对象,并伴随着复杂的情感运动,实际上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式。在艺术鉴赏中,鉴赏者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是能动、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艺术修养,通过联想、想象和理解,去补充和丰富艺术形象,从而对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对形象和作品的意义进行“再评价”。艺术鉴赏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大致上经历了感官的审美愉悦、情感的审美体验到理性的审美超越这三个层次。艺术鉴赏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因此对于艺术品看得越多的人她的审美能力也就越强,就越能看出艺术品的优劣。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大量的鉴赏古今中外的代表性美术作品势必能达到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它能培养人们的品德,提高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它能开发人们的智力,增加智慧,拓宽认识。如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我么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同的画家的个人坎坷生活经历,而他们的经历或许就是我们远远不能涉及的领域。如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的彩陶、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艺术和民间美术等等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漫步中国历史长河,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品,极大地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领域。它是一种积极的娱乐方式,能娱情怡神,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三  体验艺术创造

        艺术创造通常指艺术创作,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