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技术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3 11:07:27

治理技术论文

治理技术论文篇1

2实证检验与分析

2.1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1给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各变量的含义和基本统计量。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在统计年度内提出股权激励方案的比例为0.171,通过股权激励方案的比例为0.107,说明在高新技术产业内股权激励方案还是比较普遍的。通过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情况和审计质量也能看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审计质量也比较完善,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比例和审计质量标准无保留的比例分别为90%和91.5%。从两项成长性指标也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业公司的发展前景比较可观。

2.2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表2为高新技术产业2009~2012年面板数据模型(1)的回归估计结果,从结果可以看出,回归模型(1)的判定系数为0.428,在1%水平上统计显著,说明了模型(1)的拟合度可以接受。进一步对各个变量的系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拟合系数φ2、φ3、φ5均显著为负,且φ2的绝对值要大于φ3和φ5,说明尚未提出股权激励方案时,高新技术产业公司CEO股权和期权占总薪酬的比例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是提出或通过股权激励方案后,CEO股权和期权占总薪酬的比例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本文无法拒绝假设a和假设b。观察其他公司治理因素和公司层面因素,CEOboard的系数也显著为正,说明总经理与董事长两职兼任的情况将增加管理层盈余管理程度,Anditopion的系数则显著为负,说明审计质量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总体来说,对于高新技术产业而言,Lnboard、Auditcom、Bhlisting、ROA、ST、Growth1.Growth2的系数估计值均不显著,表明董事会规模、审计委员会情况、股票情况、资产收益、成长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大,主要受公司CEO兼职状况、审计意见、财务负债、公司资产及周转情况、风险水平等的影响。表3为高新技术产业CEO行权概率与盈余管理关系模型(2)的回归估计结果,回归模型(2)的判定系数为0.451,在10%水平上统计显著,说明了模型(2)的拟合度可以接受。从结果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系数估计值ω1显著为正,说明可操作应计利润的增加将加大CEO行权的概率,且CEO行权概率还与Lnboard、ROA、Lnsize呈负相关关系,与Risk呈正相关关系。表3为盈余管理、CEO行权与公司业绩的关系模型(3)的回归估计结果,回归模型(3)的判定系数为0.748,在1%水平上统计显著,说明了模型(3)的拟合度可以接受。从结果可以看出,DA和Exercise的系数估计值ξ1和ξ2均显著为负,说明本期可操作应计利润与CEO行权均与下一期资产收益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盈余管理和CEO行权将对公司业绩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本文无法拒绝假设c。

3稳健性分析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各年度公司财务状况、规模、治理情况等会存在较大差别,这一点从前文中风险和成长性指标均较大也可以看出。本文为了更好的说明上述回归结果趋势的正确性,还分别选取2009~2012年间各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表5给出了各年度模型(1)的回归估计结果。从表5可以看出年度间的回归结果存在微小差别,显著性水平也略微不同,但是都无法拒绝高新技术产业在提出股权激励方案之前,CEO股权和期权占总薪酬比率与盈余管理负相关,提出或通过股权激励方案后,负相关关系变弱的假设,进一步说明了前述实证结果的合理性。同样,通过进一步分析各年度间模型(2)和模型(3)的回归估计结果,结果都无法拒绝假设c。此外,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内生性,即高新技术产业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高时更可能于股改后提出或实施CEO股权激励计划,产生与假设a相反的结论。为此,本文选取2004~2005年间128家高新技术产业提出股权激励前后盈余管理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情况下盈余管理统计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别,说明了股权激励对高新技术产业盈余管理显著影响仅出现在股改之后。

治理技术论文篇2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同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又成为其中的亮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一、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000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目前,各校、各地区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的进程,探索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由此拉开帷幕。

2、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导师资源可以通过专门师资培训和能力应用培训实现,而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主导,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

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

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

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过程的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且,资源的共享和时空的超越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自由选择机会。

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3、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技术本身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信息的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二、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的探讨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整个明日的社会”。的确,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随时代步伐,着力教育改革,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另一方面,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已经续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继承型、“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实践型人才。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组织、单位、学习内容、形式、学习的周期、评价,教师与师生关系等教学元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向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与方法冲突,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思想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的过程。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

从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至今,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更是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课程的更新上。

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以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如下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

(1、)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粉丝、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在指导学生对研究专题(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着眼强化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网络技术教学尤其是泛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

(4、)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

(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本文以“加入WTO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对在网络技术教学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简单叙述。

[1]研究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入世”对我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络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着力解剖“入世”后,同学们身边的微妙变化和对未来形势的展望。

[2]研究课题的具体实施:

阶段一:准备和指导。专门安排一节课,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程序,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较晚的学校,可请校外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做一个专门讲座,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同学理解和增强实验信心。

阶段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与为“入世”条款做怎样的承诺。其次,了解本市的经济基本概况,尤其是对本市历年经济的发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效益如何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可参考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规方法进行),得出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阶段三:评价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

[3]研究课题的评价:

根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在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评价中,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根据可以依据课题的目的、研究过程的积极性、成果的价值与创新等指标来进行。

(正文字数:6300字)

【参考文献】

[1]张健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3]刘婉华罗朝猛,《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4]陆宏冯学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2000年1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年9月;

[7]黄秉刚,《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之探索》,《人民教育》,2002.4;

[8]郑晓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杂货内研究性学习》,《历史教学》,2002.2;

[9]李海北,《谈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开放教育研究》,2002.1;

[10]胡兴松,《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Z1;

治理技术论文篇3

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大豆虫食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年份达35%~40%。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6mm,翅展12~14mm,暗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浅,腹末较钝,雌蛾腹末较尖。卵长约0.5mm,卵椭圆形,稍扁平略带光泽,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桔黄色,孵化前呈橙褐色。老熟幼虫体长8~10mm,略呈圆筒形,鲜红色,非骨化部分淡黄或橙黄色。蛹体长约7mm,长纺锤形,红褐或黄褐色,羽化前呈黑褐色。

2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次年7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盛发期一般在8月中旬,8月下旬为产卵高峰期;9月初为幼虫蛀荚为害盛期,为害期20~30d;9月下旬以后,老熟幼虫由荚边缘穿孔脱荚入土越冬,待翌年再产卵孵化幼虫为害。

成虫飞翔力弱,一般晴天上午及中午隐蔽在豆棵下部,只有受到惊扰时才作短距离曲线飞行,午后3~4时开始活动,5~7时或日落前2h活动最盛,进入盛蛾期雌雄比近1:1,雌雄蛾常追逐飞行,在田间出现飞舞的蛾团,这时,也正是防治成虫适期。羽化成虫后5d即可交尾产卵,每头雌蛾产卵80~200粒。产卵期5d左右,卵主要散产于豆荚侧面的荚毛之间。一般每荚上产卵1粒,少数2粒,偶见3~4粒。成虫寿命8~10d,成虫产卵有一定的选择性,豆荚毛长而密的着卵量多,荚毛短而稀的着卵量少,豆棵上部的豆荚着卵量多,中部次之,下部很少。卵在日平均温度24℃、相对湿度80%左右,7~8d即可孵化成幼虫,从幼虫孵化到蛀入荚内有1~2d时间,这是防治幼虫的最佳时期。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等气候因素有密切关系,成虫产卵最适温度是20~25℃,相对湿度95%。高温干燥和低温、多雨,都不利于成虫产卵。卵的正常发育最适温度是20~30℃,相对湿度70%~100%,如相对湿度低于40%,则卵孵化受到抑制。降雨直接影响土壤湿度,进而利于化蛹和羽化。一般土壤含水量在10%~30%之间都能正常化蛹和羽化,低于10%有不良影响,如果7~9月份雨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化蛹和成虫出土,也有利于幼虫脱荚入土。少雨干旱则对其不利。若在成虫发生盛期连降大雨,则影响成虫活动,蛾量、卵量均减少。

3化学防治

3.1虫情测报

(1)蛾量调查。选择2块重茬豆田作为系统赶蛾调查田。在成虫发生期每天下午5时左右,每块田选100m2进行蛾量调查。查时用1m长的细棒轻拨豆株,目测点内起飞的蛾数。同时用捕虫网捕虫,记下成虫数量,捕到30~50头成虫时,统计雌雄蛾的数量。

(2)卵量调查。当蛾高峰日后的第4天(即产卵高峰日)在各试验田内逐块调查卵量。方法是5点取样,每点10株,每块田共查50株豆荚的全部卵量,再折算出每块试验田的当日百荚卵粒数。

3.2确定施药适期

防治适期确定应以虫情测报为根据。实践证明,只有抓住成虫盛期和幼虫蛀荚前进行施药,才能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药剂防治应抓住成虫盛发期和卵孵化盛期,把幼虫控制在蛀荚为害之前。

(1)根据豆田成虫羽化的高峰期来预测成虫发生盛期。从羽化高峰之日起往后推迟7d就是成虫发生盛期的开始,应该立即施药防治。

(2)当目测到豆田中成虫数量剧增后2~3d,也是成虫发生的高峰期,此时防治效果也很好。

(3)当目测到豆田中有成虫群聚交尾打团现象时,可以认定是施药适期。

(4)因为雄蛾比雌蛾羽化早,所以当雌、雄蛾比例接近1∶1时,也是施药防治成虫的最佳时期。

治理技术论文篇4

1.2室内空气净化人们为了美化自己的居住空间或是需要对新购置的房产进行装修,就难免会使用大量的涂料、油漆等富含甲醛、甲苯的化学用品来涂刷家具或墙壁,这就会使得装修房间内甲醛、甲苯等有害气体浓度大大提高,从而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不良的影响。而将光催化剂用于新装修的房屋内能够很好的对超标的甲醛、甲苯等有害物质进行降解和吸附,提高物内的空气清新度,使室内空气更加安全、无害。而纳米TiO2则是一款十分不错的光催化剂原料,对甲醛、甲苯等有害物质具有良好的吸附于降解作用。与此同时,纳米TiO2新材料还具有十分强大的杀菌与除臭作用,能够快速、高效的提高室内的卫生安全程度。由于纳米TiO2新材料具有这一优势,因此其在医院中的病房与手术室中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1.3对大气中硫氧化物的净化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与碳氧化物气体含量大幅增加,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长此以往,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而大气中这些有害气体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化工场各种化学燃料未能充分燃烧造成的。而将纳米材料制成的催化剂应用到燃料燃烧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促进化学能源的充分燃烧,从而降低一氧化碳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并且还能够使燃烧中产生的硫化物以固体的形式保存下来。而这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并且利用纳米材料作为燃烧的催化剂,还可以促进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提高,推动我国企业节能减排的发展。

2纳米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2.1处理无机污染废水重金属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资源,在我国的生产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在重金属开采与工业生产中人们没有做好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致使大量的重金属资源流失,其中一部分流失的重金属会进入水中,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污染。而受污染的水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环境与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与危害。而利用纳米技术中的纳米粒子对无机污染废水进行处理,能够对水中的重金属粒子进行还原,使其形成重金属结晶体。这样一来,就既有效的使水资源变得更加清洁健康,而且也在另一程度上实现了对重金属的回收,减少了资源浪费,可谓是一举两得。

2.2处理有机污染废水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作为光催化剂原料的TiO2能够有效的对被氧化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相关科研机构已经证实,纳米光催化剂能够对污染水中的八十多种有机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处理,通过光化学反应使这些有毒物质变为对环境和人力无危害的物质,从而有效的实现对环境中有机污染废水的净化。提高环境中水的健康清洁程度。

2.3对自来水进行净化处理新型纳米级净水剂的吸附能力和絮凝能力是普通净水剂AL2O3的十到二十倍。新型纳米净水剂通过对纳米磁性物质、纤维物质以及活性炭装置的利用,能够很好的实现对水中悬浮颗粒以及各种杂质的吸附,使水中的异味和铁锈等物质得以去除干净,从而实现对自来水的全面净化。在此基础上,人们还可以利用带有纳米孔径的处理膜和带有不同纳米孔径的陶瓷小球处理装置,来实现杀灭自来水中细菌、病毒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饮用纯净水的卫生安全质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水中的各种矿物质元素并不会被吸附掉,而是能够最终保存在水中,提高自来水的矿物活性成分含量。

3纳米技术在其它环保领域中的应用

3.1纳米技术在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方面的应用纳米技术在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利用纳米技术能够很好的实现对橡胶、塑料以及印刷电路板等固体废物的处理。人们通过利用纳米技术对这一类型的固体废物进行再加工,使其形成微粉颗粒,并将其中夹杂的各种杂物、异物去除,就能使这些由橡胶、塑料等制成的微粉颗粒原料得以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第二,利用纳米TiO2催化技术加速城市废物的降解速度,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垃圾量不断加大给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带来的压力。

3.2纳米技术在防止电磁波辐射方面的应用电子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电磁场、电磁波等在城市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而研究发现,电磁场发出的电磁波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而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的出现则有效缓解了电磁波问题带给人们的压力。人们通过在墙体中安装纳米材料的方式来提高建筑的抗辐射能力,从而保证生活在建筑内的人免受电磁波的干扰与辐射。

3.3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在噪声控制方面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中的人口聚集程度也越来越高。喧闹的人群、发达的工业生产、汽车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城市噪音的强度。科学家们已经通过相关的科学研究与实验证实,当噪声污染达到一定级别时很可能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重者甚至会造成人的死亡。一般来说,飞机、轮船、汽车以及工厂中的某些机械在启动状态下,其噪声可达到上百分贝,导致环境噪声污染的形成。而将纳米技术应用到这些机械设备中,能够有效降低机械设备之间的摩擦作用力,从而有效降低噪声的分贝,实现对噪声污染的有效控制。利用纳米科技研发出的剂应用到机械设备后,不仅能降低机械运行时的噪声,还可以促进机械运行寿命的延长。

治理技术论文篇5

2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实际应用于水污染治理

水资源污染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我国传统的水处理方法,采用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进行水污染治理可以有效改善我国水处理效率较低的情况,对我国纳米技术的发展与环境污染的治理起到了促进作用。无机污染废水是我国主要的水污染问题之一,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严重者会导致人体患上肝癌与局部肿瘤,属于重点防治问题。针对水中的重金属与无机离子,常规的治理方式往往无法保证污染处理的质量,对我国水污染治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纳米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光催化技术及氧化技术,将水中的金属离子及无机离子进行有效的转化与清除,实现无机污水治理的效用。全新的纳米技术更可以将污水中的贵重金属完全提炼出来,达到变废为宝的作用,对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机废水是我国污水治理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应用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对有机废水进行合理性的降解,使废水中的高浓度有机物得到净化,由于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相应高频光系统来维持运作,因此,在利用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大功率的苯灯电源,利用经济适用的太阳辐射电源来为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提供高频光能,以此保证有机废水得到有效地降解与净化,改善我国有机废水污染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纳米TiO2对农药污染进行源头处治理,利用纳米TiO2的光催化活性对农药废水进行永久性降解,解决农药废水的污染问题。

治理技术论文篇6

温纳的技术评价和控制思想同时也建立在对其他流派思想认真反思的基础上。在这一过程中,温纳事实上重申了技术自主性和技术政治性思想的立场,或者说,以此为思想基础而彰显了其思想的独特性。1.对“适当技术”(appropriatetechnology)观念的批判“适当技术”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工业批判、现代化批判思想,它主张通过技术改造使技术更适合人的维度。“‘适当技术’如何说服那些曾经致力于技术和经济实践传统形式的研究的人们的?回答是:给他们更优秀的产品。”[为此,“适当技术”思想提出了许多技术创新的标准,如软技术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能源必须是再生资源,技术应该与当地文化、民主政治相容等。“适当技术”和“软技术”虽然表明人们对技术后果的广泛关注,但温纳认为,“西方哲学或人类的任何经验都无法显示能用简单的列表来安排善恶”[3](72)。这不仅是因为有些标准是不可行的,而且那一系列作为善的技术标准之间也是相互矛盾的,人们最终对“什么是适当的”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同时,温纳通过技术自主性和内在地具有政治性的技术批判“适当技术”观念,他认为,“适当技术”即便在技术改造中考虑了政治因素,其考虑也是不彻底的,因为它没有注意到技术的隐形、内在的社会结构,忽略了有些技术是缺乏改造的灵活性问题。2.对“技术评估”思想的批判温纳揭示“技术风险评估”的保守性特性,他认为“它最终的结果是以维持免受社会限制的工业社会现状的方式,同时延误、复杂化或模糊当前面临的问题”[4](139)。“技术评估”忽略了文化、人性方面的价值,只关心技术对人的健康、安全、环境等的影响。而且其最根本的缺陷在于把技术的副作用看做是第二位的,并认为这些副作用并不一定与正在讨论的技术本身有必然的联系,且副作用可以被消除而技术本身可以完整保留。温纳特别指出这种方法只是处理了“症状而未涉及其根源”[5](11)。而由于技术自主性的特性,许多技术后果是技术本身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技术与生俱来的。3.对人文主义技术哲学家“新伦理”的批判人文主义哲学家总是提倡在意识领域内进行一次广泛的革命,进而在技术实践中采纳“新伦理”。温纳认为“新伦理”的致命缺陷在于“它们前进,好像整个工程是一个哲学工程———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但在阐明关于人、自然和存在的问题上,世界将不是一系列的难题,而是如果有区别的话,是一系列的疑问”[1](133)。人们对“新伦理”的价值原则本身很难形成共同的、确定的判断,从而最终也无法用“新伦理”来改造技术。在对“技术评估”、“适当技术”和人文主义技术哲学三者的批判中,温纳认为人文主义技术哲学比前两者更加深刻。“技术评估”、“适当技术”思想作为功利主义多元论的方法,主张人们需要一系列的规范、标准以及执行人员来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的有益影响,限制不良后果。政治也被认为是规定、执行这些规范的过程。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价值则基于对技术本身作为建立规则的力量而存在的认识上,从而与温纳的理论旨趣不谋而合。但与人文主义技术哲学有所不同的是,温纳力图克服关于人性、文化以及形而上学的种种假设,把技术认识、技术评价和控制建立在对技术现象进行直接的政治分析基础上。其结果是,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存在,不仅其政治性是技术评价的重要标准,而且技术本身也自然地进入政治所要引导和控制的领域。在一定意义上,对技术所做的政治控制也是对我们社会本身所做的政治引导。

从抽象向现实的回归:温纳关于技术评价和控制的主张

治理技术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41-02

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就形式而言,新媒体包括手机媒体、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博客、播客等。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获取和了解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传播的方法需要适应新媒体环境进行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环节,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必须重视的重要方面。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

(一)理论认识不足,缺乏长效培养机制。高校领导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新媒体存在理论认识不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媒体的载体形式人们都还没有了解和认识,新媒体对大学生和高等教育的影响就已经显现出来。但是,目前高校领导和教师对新媒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不能深刻地认识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很多人以为只要购买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就可以了,对配套的师资建设认识不足。这导致许多高校不注重新媒体环境下的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缺乏长效培养机制,从而影响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有些高校教师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较为保守,依然承袭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拓展思维,挣脱传统理念的束缚,认为新媒体技术过于复杂烦琐,抗拒接受新媒体、学习新技术,没有将新媒体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二)经费投入不足,缺乏激励机制。高校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也缺乏激励机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中使用的软硬件,也需要加大师资培养的经费投入。然而,许多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中用到的硬件设施,却因为教师无法很好使用而成为摆设。我国高校办学经费普遍比^紧张,由于理论认识不足,对新媒体环境下师资建设的总体投入就不足。而有限的经费投入又会容易偏向专业建设,而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息化师资建设。

高校对教师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奖惩机制也不完善,无法有效发挥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潜力,也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三)缺乏复合型人才,缺乏领军人物。新媒体环境下,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领军人物。教育信息化不仅需要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也需要懂教育的人才。同样,基于新媒体环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不仅需要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人才,还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人才。因此,新媒体环境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方面,不管是引进人才还是培训在职专任教师,或是相关技术的培训和更新等,都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熟练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但不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无法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仅经过简单的计算机培训可以出电子文档试卷、制作教学课件等这样简单的操作。而计算机方面的具备较高新媒体素养的教师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背景,在制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等方面无法很好胜任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其新媒体素质,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建设的领军人物。

二、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要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说明国家非常注重教育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当然也包括高校信息化建设。而提高高校信息化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培养高校教师的新媒体技术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下,高等教育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使用新媒体技术教书育人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媒体技术,并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二)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新媒体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落在教师身上,对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学术权威形成冲击。新媒体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科学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去优化教学体系,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激活教材体系,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现实实践。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出生在新媒体时代,从小就与手机、平板电脑、数码产品等为伴,对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笔者通过组织的手机依赖性调查发现,新媒体是“90后”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友的重要工具,他们喜欢发QQ、发邮件、发微信、传照片、看视频、玩游戏、网上购物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般采用讲授法开展教学,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教师需要学会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善于使用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冲击很大,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观念,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增强对新媒体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教学方式,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领地,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辨别和保持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有助于促进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对新媒体技术和教育的结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超高等教育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有助于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但是,单纯引进新媒体技术是无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媒体技术不能仅仅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辅助方法和手段,而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这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最佳途径。这种结合应该是顺势而为、合二为一的,并且应该在结合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而这种结合不是光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教师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具备较高新媒体素养的计算机方面的教师能完成的。只有具备新媒体技术素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寻找出最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融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一)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领军人物培养机制。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化教学领军人物是高水平、复合型的专门人才,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人物。高校可以通过各个级别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技术赛事、高层次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技术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课题立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评比等多种途径培养产生1名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规划、管理和执行能力,发挥其示范作用,辐射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带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

(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团队培养机制。一是通过邀请信息化教学名师、专家来学校做讲座、外派学习培训和集体备课等方式,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开展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程整合、教育技术、信息化素养等专题培训,完成每年不低于一定学时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员培训任务。二是加强学习交流。主动到先进省市的高校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一机制可以使教师适应新媒体教学环境、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信息化素养,有效驾驭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出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

(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专门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制度,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开展与新媒体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践和课程建设。每年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育教学比赛,要求所有专职教师参加,为专兼职教师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纳入教师考核、评优等,表彰在信息化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使信息化教学激励常态化、制度化,培养出一批能有效融合新媒体技术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能手。

【参考文献】

[1]江婕,卢晓勇.高等教育信息化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4(7)

[2]郭赓.高校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5)

治理技术论文篇8

本次交流会将重点围绕水泥企业关注的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污染物排放标准、清洁生产与污染预防,除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碳治理与减排等应用技术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现将会议征文及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的主要内容

(一)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1、国际先进的水泥工业污染物控制技术及在我国的示范和应用;

2、国产先进、成熟、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在国外的示范和应用;

3、水泥工业除尘、脱硫、脱氮、脱氟系统工程典型案例与分析;

4、水泥企业粉尘污染治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5、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开发与应用;

6、水泥厂袋收尘器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7、脱硫除尘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的最新研发与应用;

8、水泥工业高浓度煤粉的袋式捕集技术和设备;

9、大风量、长袋、低压脉冲除尘技术和设备;

10、水泥窑头、窑尾袋式除尘技术及高炉煤气袋式除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1、在水泥工业除尘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及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办法与解决措施;

12、水泥工厂加强除尘系统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提高设备运转率的经验和教训;

13、水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实现预防污染、节能减排的经验;14、水泥工厂贯彻ISO14000实现减排、提高环境绩效的经

验;

15、水泥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实现CO2减排的做法与经验。

(二)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与新趋势

1、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新技术展望;

2、水泥企业低品位石灰石资源利用新技术;

3、水泥企业用回转窑焚烧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的新技术;

4、水泥企业利用外行业尾矿、工业废渣、粉煤灰等综合利用的新技术;

5、水泥企业采用新型多通道燃烧器利用劣质燃料、二次燃料的新技术;

6、水泥企业采用低NOX生成分解炉的预分解新技术;

7、水泥企业采用低NOX生成的燃烧新技术;

8、水泥企业采用除尘、除有害气体一体化的收尘技术与设备;

9、水泥企业开放场合粉尘控制新技术;

10、全密闭电石炉尾气治理及综合利用;

11、水泥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留壳改仁”改造低效率收尘设备的经验;

12、水泥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措施预防与控制污染的新技术;

13、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提高型清洁生产审核技术与方法;

14、水泥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实现CO2减排新的做法;

15、水泥企业噪声治理新技术;

16、水泥企业工业废水治理新技术;

17、水泥企业治理污染物高浓度、高含湿量、腐蚀性、爆炸性、粘性废气的新技术;

18、低温余热发电、高效节能粉磨(立式磨、辊压机、高效选粉机等)、高效低压损预热器、高效熟料冷却器、散装水泥、高效密闭输送等节能减排型水泥成套技术装备创新及产业化发展。

希望各有关单位及相关人员,根据征文内容撰写论文。

二、论文征集

1.本次研讨会面向全国征集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报告、论文、调研成果,将择优选用并安排会议发言。

2.个人简介:会议演讲者需提供3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供会场主持人向参会代表进行介绍。

3.论文要求:①采用A4纸规格,5号宋体字,每页42行,每行45字。一般不超过5页。文责自负。论文摘要在500字左右;②题目下方为作者姓名,单位,邮编;③会议只接收论文的电子版(或软盘)。;④论文截至日期为2009年3月1日。凡被录用论文,将汇编到题为《2009年全国水泥工业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及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中,同时论文作者获论文证书,参会人员每人一册。

三、主旨报告

1.环境保护部有关领导介绍我国“十一五”环保规划及当前环保形势和任务,国家水泥工业污染治理规划情况及大型水泥工业项目国家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申请等内容;

2.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领导介绍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节能减排等环保相关管理规定。

四、特邀报告

1.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介绍水泥行业面临的环保形势任务及环保治理技术需求信息;

2.为了吸收与引进国内外的水泥污染控制方面的理念、技术与管理经验,特邀请国内外一批知名领导、专家参加会议,并做基调发言或重要学术报告;

3.专家就中国水泥工业的除尘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介绍已经推广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水泥清洁生产技术和综合的解决方案。

五、参会人员

1.管理部门:政府官员、行业协会、污染控制部门管理人员;

2.研究单位:水泥、环保、系统研究单位、设计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监测机构、环评单位等;

3.企业:水泥生产企业、水泥装备制造企业、环保工程公司、脱硫除尘治理公司,环保工程施工、安装单位,工业企业燃煤锅炉单位技术负责人、科技及管理人员等;

4.其他有意参加研讨交流的单位及人员。

六、会议安排

1.会议安排:会期3天,相关政策主题报告、专题报告、案例分析、分组交流2天,考察1天。

2.工作语言:会议期间主要用中文和英文交流,会场配备同声翻译。

3.有关会议议程、日程安排等事宜将于会前一个月准时通知报名参会人员。

七、会议联系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联系人:

治理技术论文篇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五年以来,广大教师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并开发了一批又一批的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是,多媒体教学的实践远未像理论上探究的那么理想,实施效果也没有理论上所期望得那么好。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问题。本文从教育技术学的视角,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一、被混淆的边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与多媒体课件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则是运用教学方法的一种手段。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为了增强教学方法的作用,在运用方法时常结合使用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为提高教学方法效果而采用的一切器具和设施,或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运用教学方法。从教育技术学视角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与两个因素直接相关—多媒体课件及其应用。前者可以称为“物”的因素,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后者则是“人”的因素,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物化形态的技术”要求多媒体课件必须兼具多媒体的特点和课件的特性。多媒体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交互性、集成性、控制性、非线性等;而课件是课程软件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软件,但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多媒体课件并未满足“物化形态的技术”要求,这就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智能形态的技术”,要求使用者必须具有熟练应用“物化形态的技术”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反映在对计算机(硬件)和多媒体课件(软件)的操控方面,即对多媒体课件的运行条件及其运行平台的掌控水平,有不少教师没有很好地掌握这方面的技能。还有一个因素也值得我们注意,有些教师把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对立起来。事实上,日常教学活动往往是组合了多种教学方法才得以开展的。如果教师仅以多媒体教学为惟一追求,排斤其他教学方法,而不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教学内容,通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结果是违背了教学的客观规律。

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多数采用的多媒体课件是PowerPoint文件,是由教师按教材的逻辑框架、思想理论脉络和课堂教学思路自行编制,能够独立地或完整地表述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这类课件具有制作技术要求不高、设计比较自由、结构相对简单、操作方法容易、制作成本较低等优点,既适应了教材体系逻辑框架下的教学方式,也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更新快(内容本身、案例有实效性)的特点及教师对技术掌握的要求。但是,这类课件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尤其是课件与学生之间缺乏交互,而且Powerpoint引用外部文件的能力也比较有限,并缺乏控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探索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如果接受过计算机应用的训练并能根据多媒体课件特征及考虑教学需要研制多媒体课件,那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今,如何进一步研制和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已成为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技术观的冲突:思想政治理论课“向技术学习”抑或“用技术学习”

在我们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边界被混淆的同时,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即计算机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技术的设计思想及其支撑理论是什么?从教育技术学的视角,美国著名心理与统计学家拉姆斯丹(Lumsdaine)提出了教育技术的两源论,以后美国教育技术学专家塞特勒(Saettler )在1968年的((教学技术史》中也加以强调。他们都认为存在两种意义上的教学技术:一种是物理科学意义上的教学技术,一种是行为科学概念的教学技术。前者是“媒体论”的教学技术,而后者是“过程论”的教学技术。考察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思想,与上述两种教学技术观密切相关,我们把它们称之为“向计算机学习”(或称“向技术学习”)的技术观。从计算机应用的对象来看,集中在三个方面:学习计算机(learn aboutcomputer),用计算机学习(learn with computer),向计算机学习(learn from computer)。“向技术学习”的技术观主要表现为教育工作者往往将技术视为给学生传递教学的手段。拉姆斯丹将这种观念称为I型技术( Technology Type I),所强调的是技术所起到的教学辅助作用。我们可以把基于计算机的教学归类为1l型技术,这种技术应用是以软件为基础的,软件的设计体现了科学性的原理。I型技术是强化教师所传授的信息,I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技术隐喻

治理技术论文篇10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01 文学院 45 501 中国语言文学 

(省级优势学科) 45 050101 文艺学 5 _01文艺社会学

_02文学阐释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中国古代文学 

④810文学理论 西方文论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 _01 汉语言文字应用

_02 对外汉语教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现代汉语 

④811古代汉语 语言学概论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5 _01现代汉语

_02古代汉语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现代汉语 

④811古代汉语 语言学概论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5 _01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

_02地域文献与文化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中国古代文学 

④811古代汉语 文献学基础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10 _0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_02唐宋文学

_03元明清文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中国古代文学 

④810文学理论 古代文学作品阅读与评析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10 _01现代文学

_02当代文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中国现当代文学 

④810文学理论 现当代文学评论写作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5 _01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_02中外文学比较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3外国文学 

④810文学理论 比较文学 02 生工学院 35 0710 生物学 35 071001 植物学

(省级优势学科) 7 _01植物资源学

_02植物生物技术

_03植物天然产物研究 

_04植物生态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0普通生物学 

④820细胞生物学 

或821生物化学 植物学 071002 动物学 5

_01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_02动物资源研究与管理 

_03动物生理生态学 

_04动物分子生态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0普通生物学 

④820细胞生物学 

或821生物化学 普通动物学 071005 微生物学 8 _01微生物资源保育与应用开发

_02微生物代谢产活性物质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0普通生物学 

④820细胞生物学 

或821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 071009 细胞生物学 5 _01维生素D类药物的研发

_02植物细胞逆境适应

_03细胞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0普通生物学 

④820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0 _01食品生物化学

_02功能基因组学

_03应用生物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0普通生物学 

④821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03 机械工程学院 20 0802 机械工程 20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5 _01机械装备的设计与制造研究

_02数字化制造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0机械设计 

或83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原理

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中选一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5 _01机电控制及其自动化

_02机械设备检测与诊断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0机械设计 

或83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原理

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中选一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省级重点学科)

5 _01机械强度分析及现代设计方法

_02新型机械传动的设计与研究

_03逆向工程与造型设计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0机械设计 

或83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原理

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中选一 080204 车辆工程 4 _01汽车节能与能量转换技术

_02制冷系统优化设计、节能控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0机械设计 

或83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原理

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中选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级优势学科) 10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10 _01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_02材料成型工艺过程及控制

_03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_04金属材料强韧化 

_05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40材料科学基础 

或841大学物理 

治理技术论文篇11

经络催眠术是由苏州大学马维祥主任医师在50年的临床实践基础上结合中医经络穴位和催眠技术而形成的真正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技术。经络催眠术是中医藏象、五行、经络学说与催眠术的创新性的结合。经络催眠治疗,是应用经络与气及暗示相结合的综合性催眠诱导技术导入催眠状态,施以藏象、五行和经络辨证论治的暗示治疗方[1],心理学家王效道老先生评价马维祥老师首创本土心理治疗技术——经络催眠术和首创“成长扭曲症”概念[2]。

当前,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凸显,人们的心理问题高发、频发。为顺应形势的需要,国内心理治疗界大量直接引进应用西方治疗方法,这些在西方文化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信度和可行性都有一定的地域限制[3],不能直接套用在中国人身上。正如加德纳·墨菲和约瑟夫·柯瓦奇在《近代心理学导刊》一书中所指:西方心理学的大多数问题只有在西方的历史、西方的地理的、经济的、军事的和科学的背景的范围内才是有意义的问题。[4]但是,心理行为问题是在一定文化土壤上形成的,心理与行为深受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影响来访者或病人的精神病理的临床表现、求救行为、治疗方式等[5][6]。离开了其产生、存在的文化土壤再好的方法都不会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甚至水土不服,事倍功半。

马维祥教授将中医经络学说与催眠术相结合形成的经络催眠术是在中国文化基础上结合国人特定的心理行为特征形成的理论与技术,具有本土性和强大生命力。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经络催眠术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为中国的心理卫生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应从教育培训、科学研究、临床实践、认证制度和组织宣传等方面广泛、深入展开,与时俱进,推动经络催眠术发展。

1.教育培训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许慎,说文解字)。教育是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7]经络催眠术作为中国本土的科学的心理治疗技术,应通过教育,让更多的心理学同仁分享其魅力,运用其帮助国人提高心理素质,解决心理问题。经络催眠术作为“心理治疗的一朵奇葩”(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日昌语)[1,绪言],我们应该大力推广,其最佳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培训,让更多同仁掌握。

1.1教学内容

目前,经络催眠师培训主要由马维祥教授和胡宝伟主任亲自教授。内容较全面,难易适中,紧扣临床应用,但是,随着培训师资的多学科化和学员的多样化复杂化,作者认为培训内容应更加要求严谨、规范,学时随之延长,夯实学员基础,让学员真正理解掌握并且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运用。

通过多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我总结出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师的知识结构应包含两个层次:核心层知识(必须具有),如心理卫生及心理治疗技术;次层次知识(应该具有),如人格心理、发展心理、教育学等和知识(最好具有),如相关人文社科知识。相应地,经络催眠师培训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两大部分,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中医诊断学(当然,这三门学科可以结合重点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精神病学(变态心理学);专业技能包括:心理治疗与咨询学、西方催眠术、经络催眠术、中国文化、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作为补充知识。

学员如果没有基础知识和基础专业知识,拥有再好的治疗技术可能也无法很好应用。我们具有了形神(心身)一体观、辨证观,经络循行路线及所属络脏腑,疾病在经络上的表现,经络循行上的穴位,穴位的治疗作用等中医基础知识,为临床应用做好铺垫。要了解人的心理行为,我们应该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如正常人的心理发展,各发展阶段的特点,正常发展受阻会产生什么后续影响,等等,人格心理学对于我们理解正常人的心理与行为、人格特征和发展是必需的知识。社会心理学主要是中国古代人的心理特征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心理变化,而不是作为学院派教学的死板无生气的社会心理学教材,这对于了解人们的心理与社会变化的相互影响,了解当下人们心理状况是必需的知识。精神病学知识或变态心理学知识是心理治疗师一定要掌握的基础专业知识,在临床中我们才能较准确筛选出自己的工作对象和理解来访者甚至病人的心理行为问题之所在。心理治疗与咨询学知识是任何从事心理咨询或治疗行业的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在经络催眠治疗及其他任何形式任何流派的治疗方法中都要用到心理治疗与咨询中的一些基本技术方法。这些基本技术与方法是把基础知识与专门治疗技术方法应用在临床中的基础与桥梁。西方催眠技术作为学习经络催眠术的过渡和比较,毕竟经络催眠术有很多地方与西方催眠术相同,如催眠的本质、治疗过程等。经络催眠术是在前述的各种基础知识和基础专业知识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心理治疗技术,通过前面的知识铺垫后理论依据充分,临床实践效果明显。

当然,由于目前经络催眠术还处在半官方半民间状态,没有作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发展,更不是在学院里作为专业课程开设,而是作为独特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来推广。所以,如果在相关心理专业学生中推广或在心理学院校传播就容易得多了;如果作为非医学、非心理学专业人员来学习,我们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和延长教学时间,学员们在课外多努力也完全能够弥补先天不足,同样可以掌握好这门对国人量体裁衣而创造的技术。

1.2教学时间

经络催眠术教学课时设计: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中医诊断学,小计16课时;心理学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小计24学时,精神病学(变态心理学)小计8学时;心理治疗与咨询学小计10学时,西方催眠术小计8学时,经络催眠术40学时;中国文化、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自学。

1.3教学方法

图为参与经络催眠术学习的学员大多数是成年人,学习自觉性较强,目的明确,但是时间紧,所以可以灵活安排。对于基础知识主要以课堂老师讲授为主,学员课后自学为辅,以PBL教学法,小组讨论等为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在短时间内教授大量知识。对于专业技能部分以老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学员课堂模拟练习为重要途径,课后严格要求操练为补充。

1.4临床实习

学员通过学习掌握了经络催眠术后,要在相关心理服务机构进行临床实习,在临床中运用、体会经络催眠术的精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自己的治疗技术,成长为合格优秀的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师。

1.5临床督导

督导是培训心理治疗师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贯穿于一个治疗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其主要的目的是教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学生尽可能好地完成治疗工作[8]。目前,西方心理咨询与治疗中要求咨询师或治疗师不断接受临床督导,为了行业的规范和帮助低年资治疗师的成长,我们也可以且应该效仿西方心理治疗师培养模式,引进督导环节。

2.科学研究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基础研究,虽然经络催眠术是一种本土的心理治疗技术,但是其治疗疗效机制是什么,效果如何,是否有副作用,临床应用中的禁忌问题是什么,与其他治疗技术相比有什么特点等问题我们都可以也应该展开科学研究,以便更好地为国人服务,发展该技术。通过科研,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论著与业内外人士交流探讨。

2.1论文撰写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期刊媒体刊载经络催眠论文,也许能够说明我们还没有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而任何学科、任何一种技术要发展,要获得世人的知晓和认同都需要有事实根基。我们要鼓励同仁做相关科学研究,并且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让经络催眠术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具有深厚学术思想基础;不仅成为一种技术被广泛应用,而且可以成为一门学科得到深入研究和发展。

2.2教材编写

从1980年代以来,关于经络催眠术的专著有马维祥编写由中国科普出版社于1989年5月出版发行的《催眠术》;2010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由马维祥教授编写的《中华经络催眠术》及由卜文智和吉红两位老师编写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心解催眠》(2011年)。在教材编写内容与形式上可以创新发展,增加最近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新成果。关于教材的内容多样化,如催眠师素质要求,督导要求,行业伦理规范,技术基本要求,等级达标要求,经络催眠术历史,等等。在形式上,可以文字与图案相结合编写教材,增加催眠操作图片,便于读者理解和操练,改变一味的文字描述形式,提高阅读兴趣。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我们可以编辑出版经络催眠术科普书籍和专业书籍。在层次上,编写入门书籍、高级经络催眠师用书、经络催眠师师资用书等。

2.3学术会议

迄今,中国大陆没有一个催眠师组织,大家都是通过媒体吹捧自己,甚至有的人还诋毁他种技术方法。这种现象既阻碍行业正常健康发展,又损害自己人格。我们呼吁国内外的催眠同仁团结起来,携手共进,为中国心理卫生事业献计献策共谋发展,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为人类心理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2年7月30至31日即将由经络催眠师推广中心携手国内外同仁在太原市召开中国首届催眠师大会。这是催眠界大事幸事,我们可以通过会议了解催眠当前在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加强学术交流,相互切磋技艺,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我们呼吁把召开部级催眠会议制度化常态化,使催眠治疗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减少业内误解,达成共识,促进中国心理治疗与咨询行业的发展。

3.临床实践

心理治疗在美国作为“医学必需(治疗必需)”,按照行为卫生服务机构(MBHOs)所说:“对于满足个体的健康需要而言,心理治疗是恰当且必需的,并与卫生服务的诊断和临床标准相符合。”[9]任何理论及学科如果不能服务社会和人民,迟早会遭到淘汰。经络催眠术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必须在临床中得到验证和发展。心理治疗强调临床疗效,疗效是生命。经络催眠师应把理论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中验证理论提升理论发展理论。

4.认证制度

催眠心理治疗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证的心理咨询师和卫生部负责的心理治疗师技能考核中都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催眠师在美国已经成为新职业[10],在中国大陆,经络催眠师职业技能培训认证是我国目前唯一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合法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在高级基础上可以申请经络催眠师师资资格。

这些年来,我们严格遵照培训时间,按照培训后方能参加考试申请资格证书模式。经过中心培训的学员都能在各自工作中得心应手地应用该技术。今后,我们要逐渐增加临床操练时间,不同等级的催眠师要求临床操作时长不同,严格把控申请高级催眠师的条件和资质,对于催眠师师资更是要严格把关,宁缺毋滥。经过经络催眠师推广中心多年不遗余力努力与上级管理部门沟通,加大宣传和无私奉献在全国各地培训,经络催眠术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学员越来越多,社会经济效率都比较明显。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经络催眠师培训认证项目于2007年8月23日正式启动,先后培训了大批心理教育医疗领域人才。现在,学员遍布全国各地,为了行业规范和提高学员的水平,我们应设置催眠督导师,主要负责学员后续教育,为学员解疑释惑,保障学员身心健康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5.组织机构

任何学科要想获得独立都需要有自己的组织机构。我们期盼成立全国性的催眠师组织机构,如经络催眠师协会,以便团结催眠界同仁,便利学术探讨与交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持有经络催眠师资格证书的同仁自然成为协会会员。协会负责起草行业发展规划,制定行业伦理规范,对外学术交流,组织学术大会,直接负责与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及汇报工作,争取国家对行业的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协会先试创办内部学术会刊(电子版和纸质版),然后正式创办学术期刊,以便学术交流和传播知识;协会创办专门网站,便于及时行业信息和宣传知识。设专门办公机构,专人负责管理日常事务,负责网站维护和运营,负责协会会刊。

经络催眠术经过马维祥教授、宋大涵主任等高贤的努力与无私奉献,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很有影响的本土心理治疗技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通过上述改进,一定能使经络催眠术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马维祥.中华经络催眠术[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48.

[2]杨艳.危机事件心理干预策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序言,8.

[3]李黎.试论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J].绍兴师专学报,1994:155.

[4]加德纳·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引导[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9.

[5]曾文星.华人的心理与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6-8.

[6]曾文星.文化与心理治疗[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11.

[7]章荣庆,吕福松主编.教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8.

治理技术论文篇12

一、技术时代的人

马尔库塞断言,“在每个个别个人的实存中,哲学的具体性,据不能委托给一个抽象的主体即‘单一’的东西,因为,这就意味着把决定性的责任委托给某种专断的普遍性。”[2]译序4因此,“在一个真正自由的文明中,‘整体的意志’也只有‘借个体的本性’才能实现。”[3]只有对活生生个体实存境况的关注、对“具体的人”和“人的具体”的关注才是对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关注。而他所关注的正是发达工业文明时代人的具体处境。在他看来,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人的处境并不像启蒙理性所允诺的那样――变得更好,而是相反,人的异化不断得到加剧和深化,以统治人、扼杀人性为特征的异化机制也从传统的政治和经济压迫转化为更加有效、更加“合理”的技术控制。这种新的控制方式通过整合现代技术理性与传统政治方式,使政治统治具有了技术性,也使技术具有了政治性,形成更具极权主义特征的技术理性统治。在这种技术理性的统治之下,人逐步丧失自己的“本真存在”,变成了失去超越维度和批判维度的“单向度的人”。

(一)人之“本真存在”的丧失

人之“本真存在”的概念,是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关于人之“此在”命运关切的直接承继,但不同的是:在海德格尔那里,“本真存在”是出于“对一个异化和分裂的工业文明时代的厌恶”而构想出的“一个人与大地、世界和谐相处的乌托邦”[4];而在马尔库塞那里,“本真存在”虽然也指前技术时代,或者摆脱技术统治时代的“异化和分裂”之后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但这种“本真存在”更具现实性,更具对现存秩序的批判性。因为海德格尔将“本真存在”视作整个人类的普遍命运,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而马尔库塞只将其看作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特定历史时期(“异化和分裂”)之后的一种状态。

出于对现达工业社会技术理性统治下人的“压抑性生存”的判断,马尔库塞用“非压抑性生存”来表述这种“本真存在”,即在“非压抑性生存”的环境中:人的“工作时间(即苦役)被降低到了最低限度,而自由时间也摆脱了统治利益强加于它的所有闲暇活动和被动状态”[5]序言1,工作转变为纯粹的消遣和表演,性欲升华为爱欲,人类秩序变成真正美的秩序。但是在技术理性的统治之下,人的处境并不是“非压抑性”的,而是“压抑性”的:在额外压抑和操作原则的支配下,人的身心变成了异化劳动的工具,人的工作时间被强制增加,自由时间被额外占有,人不能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安排;人的爱欲区急剧缩小,转变成单纯生殖器性欲的满足……人的“本真存在”丧失了。

(二)“单向度的人”的生成

“单向度的人”(One Dimensional Man),是马尔库塞用以表述技术理性统治下人的压抑性生存状况的特有概念。它与卢卡奇的“物化”、马克思的“异化”、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支配”概念一脉相承,但又突出了人在政治层面受技术理性统治的事实。所谓“单向度的人”,即是指丧失了作为一种自由的创造性的实践存在所应具有的超越维度和批判维度,而与现存秩序和体系保持高度一致的人,这样的人不仅丧失了追求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另一种生活的能力,甚至丧失了去想象这种生活的能力。

这是技术理性统治的结果。技术理性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料的基础上,也以“富足和自由的名义”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使现代社会在行使统治职能时较少运用暴力和强权手段,而更多地求助于消遣、娱乐等现代消费手段,从而使人心甘情愿地而不是被迫地被纳入到现存社会的体系之中。”[6]167这是一种新的异化形式,它不同于马克思意义上工人“自我折磨、自我牺牲”的异化活动,而是人自愿的、带有享乐性质的异化。正是这种技术理性统治之下的新式异化,导致了“单向度的人”的生成。所以,马尔库塞说:“在一个以异化劳动为基础的社会中,人的感性变得愚钝了:人们仅以事物在现存社会中所给予、造就和使用的形式及功用,去感知事物;并且他们只感知到由现存社会规定和限定在现存社会内的变化了可能性。”[2]132

二、技术时代的政治

在马尔库塞看来,发达工业文明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物质基础,而且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科学技术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律性,作为其本质精神的技术理性也已经渗透进了社会结构的各个领域,从而形成新的技术理性统治。人之“本真存在”的丧失,以及“单向度的人”的生成,就是这种技术理性统治的结果。在此意义上讲,社会的建构者再也不是人了,而是技术,是技术与现阶段的统治相结合,共同造就了这种极权主义统治力量,正如其所说:“如今,统治不仅通过技术而且作为技术来自我巩固和扩大;而作为技术就为扩展统治权力提供了足够的合法性。”[7]126并且“在这个领域内,技术也使人的不自由处处得到合理化。它证明,人要成为自主的人、要决定自己的生活,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不自由既不表现为不合理的,又不表现为政治的,而是表现为对扩大舒适生活、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装置的屈从。”[7]126-127

(一)技术的“中立性”

在马尔库塞的论域之中,科学技术本身是“价值中立的”(value-neutral),它无所谓好坏,因为它是无目的的,但之所以会在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转化成一种有效的统治力量,这又与其本身的“中立性”(neutrality)相关。他认为“在技术现实中,物质和科学都是‘中立的’;客观现实既无目的,又不是为了某些目的而构造的。不过,正是其中立特征把客观现实同特定历史主体联系起来,即同流行于社会中的意识联系起来,其中立性则是通过这个社会并为了这个社会而确立的。”[7]125因为,这一中立性实际上是一种肯定性,它为某种社会组织形式先验地设计出了能够在实践上顺应各种目的的纯形式,从而有利于社会组织。他进一步指出:“现代科学原则是以下述方式先验地建构的,即它们可以充当自我推进、有效控制的领域的概念工具;于是理论上的操作主义与实践上的操作主义渐趋一致。由此导致对自然进行愈加有效统治的科学方法,通过对自然的统治而逐步为愈加有效的人对人的统治提供纯概念和工具。保持纯粹性和中心性的理论理性已经开始参与实践理性的事业。它们的合并已经证明对二者都是有益的。”[7]126科学技术变成统治力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丧失其“中立性”的过程,但也正是这种“中立性”的丧失成全了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二)技术政治化

在1941年题为“现代技术的社会意义”的文章中,马尔库塞讲技术在现时代已经形成一种“组织和维持(或改变)社会关系的方式,体现着主导性思想和行为模式,是控制和统治的工具。”[8]面对发达工业社会的这种极权主义特征,技术“中立性”的传统观念已经失效,技术本身已不能独立于对它的使用,“技术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目的以外的东西的依赖”[2]90,技术被彻底政治化了,技术理性统治下的人也被彻底地整合进这种秩序当中,并与其一体化了。这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层面来完成。

1.生产力的制度化增长

以机械化和自动化为特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使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彻底改变了前技术文明阶段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的状况,使得“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漫游同样的游乐胜地”、“打字员打扮得同她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黑人也拥有凯迪拉克牌高级轿车”[7]8……但是,也正因为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状况的彻底解决,传统的社会结构和运行模式也彻底改变了,控制人的方式也从前技术时代为保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基本压抑”转换到了技术时代更加有效的“额外压抑”。正如哈贝马斯指出的,“伴随着科技进步而出现的生产力的制度化的增长,破坏了一切历史的比例关系。制度框架从生产力的制度化的增长中获得它的合法性机遇。那种认为生产关系可以用发展了的生产力的潜力来衡量的思想,由于现存的生产关系表现为合理化社会的技术上必要的一种组织形式而不能成立。”[9]因此,用生产力的发展来批判和反对生产关系的传统标准也彻底改变了,因为这种标准恰恰变成合法性的基础,这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技术理性统治之下人失去了反抗他所“赖身”的现存秩序的合法性。

2.对“基础之基础”的占有

马尔库塞“在分析弗洛伊德学说的基础上,期待着建立一个人的心理层面的解放理论。而人的心理层面的解放理论,实质上,就是找寻物质基础之下的那个基础――人的本能结构及其功能。”[2]译序7因为在他看来,技术理性对人的控制已不止局限于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层面,而且已经深入到了人之实存的本能层面和心理层面。发达工业社会的弊端,也已不在于它不能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而在于它不能实现人的本能需求――即普遍的人之自然本性的实现,反而以各种技术方式,压抑着人之本性的实现。这种压抑的目的在于使人的原初冲动与现存秩序保持一致,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通过把攻击性行为转化为技术工具,从而弱化了罪恶感,以便对攻击性进行社会操作;其二,通过控制反升华作用,以及造型艺术的产生,达到对性欲的社会操纵,它也导致了罪恶感的弱化,并因此促成了‘合法性’满足。”[2]121这种压抑通过“把性系统地引进商业、政治和宣传等领域”,“用减少和削弱爱欲能量的方式释放性欲”[5]序言2就是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例证。结果,个人在深层次上丧失了原有的超越性,进而同他所赖身于的社会达到直接的一体化。

3.技术意识形态的生成

个人与其社会的这种直接的一体化,集中体现在技术意识形态的生成上。马尔库塞指出:“技术这个概念本身可能是意识形态的。不仅是技术的应用,而且技术本身,就是(对自然和人的)统治――有计划的、科学的、可靠的、慎重的控制。统治的特殊目的和利益并不是‘随后’或外在地强加于技术的,它们进入了技术机构的建构本身。”[10]可以看出,在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成为第一生产力,为社会发展提供主要推动力,而且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为现存技术理性统治的合法性进行辩护。它同传统政治意识形态相比,“‘意识形态性较少’,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虚假意识’的某些成分,摆脱了由阶级利益制造的骗局、政治空想等,同时,它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更加难以抗拒。”[6]223又由于其有效地满足了人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成功地将社会需要转化成个人需要,并且消除了现存秩序的各种对立性因素,从而实现了人与现存秩序的绝对一体化。“这种意识形态的生成,使得技术理性统治在深度上达到了‘本能管理’,内化到了人的意识和无意识之中。”[1]186人在这种统治之下,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和愿望。

(三)核问题与政治

马尔库塞在其对发达工业社会技术理性统治的广泛批判与反思之中,并没有单独论述过“核问题”,即使谈到,也常常将其与“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这些概念放在一起讨论,或者干脆就是简单地让步式解说,并没有实质性的阐发。但这并不说明他对这一问题不够重视,在《单向度的人》的导言中第一句他就反问道:“能够毁灭人类的核灾难的威胁,不也能够保护使核灾难的危险永恒化的那些势力吗?防止这一灾难的种种努力掩盖了对它在当代工业社会中潜在原因的探究。”[7]导言1还比如在第二章中他讲:“不断提高的生产率同压制之间的链环有被打破的可能吗?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在假定发展相对正常、即不考虑爆发核战争的实际可能的条件下,来设想当代社会向未来发展的情况。”[7]29在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些让步式的解说才彰显出“核问题”的重要性,才暗示出“核”作为一种潜在的拥有巨大能量的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现存秩序的重大影响。自“核”在广岛与长崎显示了它的巨大威力以来,其实人类的所有政治假设都在以“核灾难”、“核战争”为前提,并且在其潜在威胁下展开,因为它可以改变人类现有的所有秩序与打算。在一定意义上讲,“核”作为人类科学技术的最高成果之一已经将人类推入了“核时代”。

三、技术时代的美学政治转向

在马尔库塞看来,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单向度的人”的生成,不仅仅是人所赖身于的外在自然的被摆置,更重要的是人的内在自然即人的本性的被压抑。因此,在技术理性统治之下,如果“不解放人的自然(感官与原始冲动),就不可能解放外在的自然(社会)。”[2]译序14但内在自然的解放本质上不是政治式的,或者至少不是以暴力革命为特征的传统政治式的,这就注定了他所选择的解放之路是不同于传统的解放之路。正如其所说,“鉴于发达的资本主义所实行的社会控制已达到空前的程度,即这种控制已深入到实存的本能层面和心理层面,所以,发展激进的、非顺从性的感受性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同时,反抗和造反也必须于这个层面展开和进行。”[2]124他所指的正是对人内在自然的解放,于是,他转向了美学政治――一种非传统的理性解放方式,或者更确切地讲,是诉诸审美来完成的艺术解放方式。他之所以选择以审美方式来实现人的解放,这与他对技术时代人的处境的判断,以及对审美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解放可能性的洞悉相关。但这一解放方式并非如其所愿,而是被广泛地误解了。

(一)美学政治转向的可能

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之后发达工业社会在统治方式和统治手段方面的转变,使马尔库塞认识到传统的革命方式和解放理论已经失效,在现存的体系内靠传统革命方式实现人的解放已经不可能。相反,社会主体及人的意识层面的变革却显示出解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传统解放的失效

“传统的解放理论(在马尔库塞眼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也属于传统解放理论)以工业文明为基础,通过最大化生产和最大效率的生产达到消灭贫困的目的。因而传统的解放理论不过是要消灭物质匮乏,把人的物质需要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1]203但是在以机械化和自动化为特征的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物质财富实现了不断增长,人类前技术文明阶段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的状况也得到了彻底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传统解放方式的合法性基础。除此外,技术理性统治有效地将传统解放理论所选择的解放主体(比如,马克思意义上的工人)纳入到现存秩序与体系之中,并且成功地将他们同化,他们不再是现存制度的反对者,而是支持者,这就彻底改变了传统解放方式。由此马尔库塞断言:“发达工业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而是技术所产生的强大的生产率和破坏率、富有和贫困、在不合理性统治下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之间的矛盾。”[1]188所以,在他看来,传统的解放方式在技术理性统治之下已经失效,必须寻找另一种解放的可能。

2.超越维度的保存

在反思和批判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人的处境的过程之中,“马尔库塞敏锐地发现了伴随着资本主义与物质发展而日益突出的人的精神危机与需求――感官功能的异化……同时,他还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现代艺术、文学以审美的方式对这种异化的‘单维人’命运的揭示与批判。”[2]译序10也即艺术所具有的政治潜能。艺术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政治潜能,在他看来恰恰在于艺术本身,或者说审美形式本身。因为艺术本身是“意识的最高产物”,保存着人原初的非理性的感性、感觉、本能、想象力,表达着人之自然本性中尚未被技术理性所控制的潜能,表达着人性的崭新层面,“艺术的审美形式揭示出现实中受到禁锢和压抑的维度:即解放的层面。”[2]204正如其所讲的,“艺术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只在于艺术保存了解放的形象;在一个社会中,在其总体上是对这种形象的否定,艺术能通过总体的否定保存它们,也就是说,它通过不屈从于不自由社会的规划来保存它们,既在艺术分类上,又在形式上,也在本质上。”[11]由此,他便找到了一条不同于传统解放方式的解放之路,即审美解放之路,开启了由社会物质生产方面的变革向心理观念方面变革的转向。

(二)美学政治转向的困境

马尔库塞依据技术理性对人的新的摆置而提出了不同于传统解放理论的新解放理论,即美学政治思想,但这种思想并未像其所预想的那样被广泛地接受和实践,相反,却被广泛的偏见和误解所包围,美学政治思想从一开始就陷入困境之中。这种偏见和误解既有来自理论方面的阐释,又有实践方面的证明。

1.理论上遭遇的偏见

总的来看,理论上对其美学政治思想的偏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认为审美解放就是要回到前技术文明阶段,回到按本能冲动生活的阶段;其二,认为审美解放直接可以转化成政治革命;其三,认为审美解放完全属于空想的乌托邦,没有实际意义。马尔库塞明确表示:“‘自然界的解放’并不意味着回到前工业技术时代,而是进而运用技术文明的成果,使人和自然界摆脱科学和技术为剥削服务的那种破坏性滥用。”[2]121认为审美解放就是要回到前技术文明阶段的观点,误解了马尔库塞对技术的判断,他并没有否定技术本身,他所否定的只是把技术用于特殊目的的那种秩序和制度。除此外,认为审美解放思想可以直接转化为政治革命的观点,严重夸大了该思想原有的理论力度,“艺术不能为革命越俎代庖,它只有通过把政治内容在艺术中变成元政治的东西,也就是说,让政治内容受制于作为艺术内在必然性的审美形式时,艺术才能表现出革命。”[2]163至于第三种观点,其实没有认识到美学政治思想的真正价值。美学政治思想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行动”或“实践”,而在于“防御”或“保存”,即为技术理性统治之下的人保存超越现存秩序的可能。

2.实践中遭遇的误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