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3 11:07:47

语文课堂总结

语文课堂总结篇1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总结

教学目标:

1.准备好演讲稿,做到材料合适,观点明确。

2.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3. 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力。

2.难点:(1)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

(2)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名人演讲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讲的视频。

2.学生交流体会或感悟。

3.导入口语交际——演讲。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演讲的题目。

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

2.请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怎样才能演讲更精彩呢?请大家交流观点。

3.学生交流,老师提炼观点。

(1)演讲的内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语言要真挚等。

(2)演讲的水平高超——态度要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

4.出示一段演讲稿,学生评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

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

5.学生交流演讲稿的特色之处。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让人感受到演讲稿的深刻内涵。

(3)观点明确,事例较多,有说服力!

三、准备演讲稿。

1.分小组进行。

2.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现场演讲。

1.每小组选取一人进行演讲。

2.设立评委打分。

3.评委点评演讲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公布演讲比赛的成绩。

五、教师总结。

1.生活中离不开演讲,演讲能够让陈述的观点更加明确,让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

2.演讲时的注意点。

(1)语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书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够让听众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4)服饰要整洁,不要五颜六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演讲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口语交际,因此要密切联系生活指导学生会写演讲稿,并学会一些演讲的技巧,做到学以致用。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方设法地从细节入手,给他们指明方向。

2.创设情境,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种形式。在这情境里,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担负不同的角色。其次,围绕“演讲”引导学生点评,让他们发现演讲的特点以及存在问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便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总结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皖”、“歼”等9个生字,理解“璀璨、千钧一发”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理解“灯光”的含义,并从课文中找到“灯光”相关的语句,并深入理解。

3.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以及“灯光”的联系与含义。

2.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关于灯光的一段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灯光的一段视频。

2.教师小结,导入。

这千万盏灯是和平的象征,让人们感到很安宁,很温馨。但这灯光的背后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故事——《灯光》

3.板书课题

8.灯光

4.介绍作者。

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曾担任《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中的一个编剧。

5.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围歼( jiān )豫皖苏(wǎn)电钮( niǔ)

千钧一发( jūn )璀璨( cuǐcàn )黑魆魆( xū)

(2)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豫皖苏:豫,河南省。皖,安徽省。苏,江苏省。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憧憬:向往。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4)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5)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生: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

生: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生:让我们知道: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5.在讨论中,大家明白了“灯光”的含义,接着思考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妙处呢?

生:让课文的内容相互联系,以一个线索贯穿。

生:让内容相互照应,联系更加紧凑。

生:起着点题的作用,让题目像珍珠一样闪亮!

四、复习写作方法。

1.课文中哪些内容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举例说明。

激烈的围歼战是“面”的描写,郝副营长的思考与点燃火光是“点”的描写。

2.学生讨论交流。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将描写灯光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写一段话。

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

板书设计

8.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生命换取

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总结篇2

一、成绩方面:

(1)参赛教师基本上都是新面孔,是在新课程实验中涌现出来的教学新秀,他们理念新,素质高,角色定位准确,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二年级这个学习的特殊阶段把握较好,注意了复习和教学新知相结合,注意了逐步由识字向读写的过渡,注意了习惯的连续培养。对同一内容的处理各有千秋,使人明显感到,课堂上离“教参”渐“远”,离学生更近,在组织中激发兴趣,在参与中因势利导,在评价中总结方法,学生学习环境更为宽松,主体性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自主体验,有效合作,探究创新在课堂上随处可见,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教育思想也得到较为充分的贯彻。

(2)这次活动的评委仍和过去一样,由教学骨干和教研员共同担任。23位评委大多数参加了去年的教学竞赛,是我市新课程实验的排头兵,他们用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看待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既是评判者,又是学习者。在当天最后一位教师教学完毕,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感受,总结得失,独立打分,并且都写出了文字总结,我们相信赛讲中教师的经验首先会很快在评委们所在的学校推广。

(3)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进行,我们的教学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只是二年级学生,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比过去更浓了,思维更活跃了,爱读书了,爱写字了,爱积累了,敢于发言,特别是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学习感受,能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甚至还能给老师出一点“难题”。教改着眼于学生,落脚于学生,由此我们对今后的实验更加充满了信心。

(4)教学竞赛不是只为了给参赛教师分出个名次,而是要通过活动推动和引导我们整个实验能有效的向纵深进行,这是主办者的意图,也是广大教师的愿望。从第一天开始,就有大批来自各乡镇及局直学校的老师踊跃听课,我们既为这种现象高兴,同时也为安置他们做了不少工作,好几天都是人满为患。听课秩序井然,他们认真的做记录,不但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还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有时也积极参与了教学互动。除了主办学校的老师上完课就赶来听课外,尹庄、焦村等地的老师积极性更高。在市一小赛点我们发现,有不少人是站着听课,还有人在连站都没有地方时,又匆匆赶往实验小学去听数学课。

(5)据我们了解的一些情况,很多单位都以非常积极的心态看待竞赛活动。有不少学校都是校长直接抓选拔和参赛,他们放大了教学的准备过程,做到了一人参赛,大家提高,可以说任何一节好课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节好课就是“研”出来的。试想,搞一次活动,我们的领导和教师在新课程的旗帜下更加凝聚,我们对课改的认识更趋统一,我们整体队伍的水平能更上一个层次,这不就是最大的收获吗?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要遵照语文教学的规律办事,不能随心所欲的搞教学“拼盘”。比较突出的表现是有的教师故意的混淆了课时的概念,取第一课时之头,用第二课时之尾,用意十分清楚,是想展示自己创设情境和拓展训练的水平,想给听者一个“亮点”,殊不知这样做违背了学习的规律,淡化了教学的主体,其实也不会收到多少效果。

(2)要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师的眼中,不能有死角。我听课坐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上,比较多的看到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被冷落后的表现。这些学生在教学初始,和其他人一样的兴致勃勃,也许是担心老师看不见,举手时还特意站了起来,有时还向老师发出了请求的声音,但在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只叫靠前面的学生发言时,他们就渐渐的不举手,继而伏在桌子上,甚至相互交谈别的事情,在那时,我才深深的觉得自己过去的如此做法对学生有多大的伤害,我要呼吁我的同行们,教学中要特别关注边、远、差的学生,给他们表现和进步的机会。

(3)提倡超越教材,但必须有正确理解教材、尊重教材做基础,不然只能偏离方向。我们这次选定的内容有两个,一是识字7和识字8,是识字的新的形式,二是课文教学,因为学生即将进入第二学段。有的教师对识字教学的处理方法还和一年级时大致一样,字还是一个一个的教,一节课只教学两、三个生字;对阅读课文还是如过去一样一步一步的引,忽视了默读的训练。其实编者已为我们做了暗示,课后生字只是对重点做了提示,在抓好朗读的同时,又提出了让学生学习默读,这都是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学习需要安排的,今后我们还加大教师自学的力度,既包括教学理论,也包括新教材。

语文课堂总结篇3

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课改之路上的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周,学校组织了一次专题讲座,内容是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听完之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同时也给我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帮助。

一、 正确理解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个基础也就是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个基本的语文素养,能够满足学生现在和将来的社会生活基本需要,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基本保障。听、说、读、写样样本领都少不了。

二、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事半功倍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外的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了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词,通过各种渠道自主理解词句意思,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得以逐步提高。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先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真是事半功倍。实践说明,预习的作用比我想象的还要多。通过这一学习环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运用平时老师教给的种种学习方法,并在预习的过程中不断熟练、深化,得出更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现在,我班中有一部分学生已经能独自阅读理解新的课文,课堂上对文本的解读,让作为教师的我也无限感叹。

语文课堂总结篇4

听评课是此次课堂教学调研的主要内容,旨在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探索促成课堂高效的道路。从听评课的结果来看老师们思想上都很重视,呈现出的课也可以说是节节优秀。一轮的听课下来,13个英语老师中有接近50%的老师上课的时候都有效地使用了媒体资源,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老师们都很重视这次调研活动,在这课上也是费了一番脑筋,下了一番功夫的,尤其是细柳完小的徐启红老师,她是我们英语教师队伍中最年长的一位老教师,为了能在这次讲课中把最好的课呈现出来,还专门学习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她的这种“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让人感动;还有官庄的葛锐老师,她是今年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曾多次主动同老教师们交流教学问题,她的这种积极进取、不耻下问的行为更是让人难忘。

需要我们全体英语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所有的教学活动要以有效为原则。

听课过程中发现,有很多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设计的教学活动,使用的课堂语言等等虽然都很精彩,但是都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面对这样的指令、情景、活动不知所措,一脸的茫然,这样的教学指令、情景就是无效的,它非但不能让我们的课上出“彩”,还会影响师生教与学的情绪,破坏教学效果。

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活动的目的性(要训练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其次是针对性(学生能不能接受),再有就是有效性(能不能很容易地达到目的),我认为三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点达不到,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再有就是我们要明确一点,任何方式的教学活动都是为知识的传授和习得服务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会用知识,不要让一些表面的东西冲淡了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2、把握好教材。

对于教材的把握,我们要做到准确、全面。我们不单单要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还要全面了解教材的地位,注意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以便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能做到系统化。

3、规范。

这点应该包括语言的规范和书写的规范。英语的课堂用语要尽量做到简捷、清晰、语音语调要准确;教师的板书也要规范标准,三、四年级的板书要尽量放到四线格中,而且应该避免连写的现象出现,五六年级的板书也要做到工整、美观。老师规范的语言和书写能在学生的口语和书写方面起到潜移默化式的影响作用。

二、书写和口语抽测。

语文课堂总结篇5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个班里的学困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重视学生能力的训练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在低年级“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

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教学生由词说到句,再由句说到段。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说”的欲望,勇敢地畅所欲言。在有话说的基础上,教给同学一些说的技巧,用不同的词语或语句表达一种意思,怎样有顺序地,不零乱的表达自己要说的话。同时,叫其他同学学会听,能够评议同学的发言。如:我教如何保护小动物时,首先就播放小鸟在林中自由的飞来飞去,让学生听鸟鸣声。接着播放大量野生动物被捕杀,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尽量照顾发言面的广,让全班同学都能得到锻炼。集体讨论同学提出的保护动物的方案行不行,为什么说出理由来。对同学们的发言合理的及时表扬,不好的给予指正,鼓励他的勇气,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对于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要求。平时发言很少的同学,能讲几句,就给予表扬,相反,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要求能用新学的词语,有顺序,有感情地表达。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语文课堂总结篇6

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扎扎实实地教,而且在教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加学生的识字数量和词汇量,初中要把常用汉字教学任务加以规划,落实到每个学期及每节课中,使学生会读、会写、会用。

文言字词学习,要进行古今词语的联系与区分。在教学中,要适当地运用和介绍一些中国文字知识(造字法及文字故事)和词汇知识(构词法及成语故事),增加学生文字和词汇知识,加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语法、修辞与语文常识、文学常识

不但要适时教授、积累,并且要在读与写中训练运用。语文教学要注重教授与培养语言学习与运用的基本方法与习惯,要扎扎实实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教学要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多读才能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多读才能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尽量多背诵一些名篇名段,多背诵才能终身受益。

二、阅读教学基准

语文教师一定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每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和怎样写的,一定要研究和明确每篇课文教给学生什么;一定要用最好的方法来教好每篇课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层次与模式如下所示:熟读课文—感受思考—品味语言—评价借鉴—质疑问难,即:读—感—品—评—疑。

每篇课文的学习一般应该有下列几个步骤:

1.用心读书

每篇课文教学至少要读3~5遍,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生字生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但要舍得用时间读课文,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而且要组织学生真正把书读进去,用心读书。

2.深入思考

在熟读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对课文的主旨意蕴、构思表达和语言运用,进行独自、深入的思考理解。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在笔记本上写出来,进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鼓励有个性化的看法与见解或做深层次的探讨。尽可能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课文。方法与层次为:写了什么(内容)—如何写的(表达)—为什么而写(主旨意蕴)—好不好?为什么?—怎样更好?

3.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就是对课文的语言运用、表达技巧等进行品味、理解、鉴赏。学习每篇文章都要对其语言运用进行品味、揣摩、探究:词语的具体含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各种表达方式与手法(对比、衬托、线索,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等)的运用与效果等。

语言品味、理解、鉴赏的方法与层次:①词语:本义—一般意思—课文中意义—用法及其效果—换一个词语如何?②修辞:种类—含义—表达效果—好不好?换一种修辞格怎么样?③手法:辨识—含义—作用—表达效果—换一种手法怎么样?自己仿写试试。

4.评价借鉴

阅读教学要对课文的内容(所表现的人、事、景、物、理)和思想情感,构思与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志趣,进行评价与借鉴。对课文进行评价,既是进一步的理解、鉴赏,又是学习和借鉴。

评价借鉴的方法与层次:①作者所写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写得好不好—怎么写更好?②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志趣是什么—你能接受吗—你有启发吗?③学习本文,你知道了什么?获得些什么(知识、方法、能力、思想、情感)?

5.质疑问难

在一节课或某个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些疑问和不同看法,那么教学就应该有这个过程:问难,有什么疑问或疑难;质疑,有什么不同看法——对文本、对作者、对教师、对他人(同学与学术界等)。

6.课后作业

原则与方法:巩固本文或本节课所学知识,如抄写、背诵与默写;运用本文或本节课所学知识、能力与方法,如造句、写短文、阅读理解课外读物;扩展本文或本节课所学知识,如扩展阅读、比较阅读等。

注:整个过程要贯穿着“读(用心读书)—思(思考领悟)—写(写出感受体会)—说(讨论交流)—疑(质疑解难)—评(评价借鉴)”的步骤,而且每个步骤都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

三、作文教学基准

语文课堂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86-01

趣味化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中来,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并结合相应的语文教学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需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趣味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趣味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小学生年龄特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趣味化教学,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美,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热爱语文学习;二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锻炼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并增强自信心;三是通过趣味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感受人文主义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目标与理想。

二、小学语文趣味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维护师生关系和谐是开展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学习内容,将教学大纲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让学生能够有效吸收知识。二是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等。三是增加语文的教学活动,多开展一些语文趣味活动,例如歇后语大赛、成语接龙等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投入,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2、发挥教师的教学优势。语文教师具有丰富的语文知识与历史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趣味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味地将语文知识讲授给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整个课堂环境沉闷而又枯燥,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倦的情绪。而趣味化教学要求教师突破原先的教学模式,跳出教材内容的限制,可以将教材相关的作者介绍、历史背景等通过小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发挥教师的教学优势,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

3教学方式多样化。

(1)巧妙设置疑问: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教师应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巧妙地设置问题,将学生引入课堂疑问中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比较积极,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在学习《“黑板”跑了》这篇文章时,学生乍一看标题,显然不能明白题目中的“黑板”怎么会自己跑掉呢,这个问题一下子就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课文阅读,在提高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

(2)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设备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文章内容中人物或者场景的画面,图片等多媒体形式相较于文字形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理解并产生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图片,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直观、深刻的了解与印象。小学课文中有一课是《九寨沟》,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将九寨沟的优美风景通过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受九寨沟的美,由体会图片的美延伸到体会文字的美,由对图片的喜爱延伸到对文字的喜爱,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3)增加课堂表演机会。小学生天性好动、爱玩游戏,但注意力比较分散,维持的时间不长。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吸引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比如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通过表演的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欢乐的表演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作为例子,教师可以选两位学生分别表演文章中的爸爸与儿子的角色,通过语言表达与肢体动作将文章大概内容表演出来,通过父子有感情的对话,让学生体会文章人物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创新,间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开展教学竞赛。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心,促进学生热爱学习。开展教学竞赛活动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在活动中还能让学生学会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活动的形式有很多,以成语大赛为例,将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活动中可以将小组作为单位,每个小组给出一个成语并以首尾相连的形式接下去,哪个小组说得越多,便获得冠军,以此让学生获取成功,体验成就感。在比赛过程中,小组成员会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学会团结;小组与小组之间则互相竞争,互相学习。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通过竞争意识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趣味化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让语文教学发展成为一门快乐的艺术。

参考文献:

语文课堂总结篇8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外语界也出现了对课堂话语的研究,较有影响的有李悦娥[1基于课堂话语结构、范安平[2]基于话语语料库,以及周星、周韵[3]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话语分析。尽管如此,对于课堂上的师生话语分析的“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拟对中外教师在中国学英语课堂交互活动中的话语进行描述与比较,分析教师话语与学生英语习得的关系以及不同话语特点产生的原因,从而帮助中教更加有效地调整课堂话语,为学生创造更多理解、交流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条件,使学生通过交际活动中的意义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增加语言输出机会,最终促进语言习得[3]。

1 课堂话语和教师话语理论

“课堂话语”(classroom discourse)分析是“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一个分支,起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的语言教育界对“听说法”和“语法翻译法”的实验研究表明,两种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效果基本一致,教学法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学者们迅速把研究兴趣转向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话语(teacher’s talk),师生交互分析(interaction analysis)及语篇分析的研究中[1]。

以Sinclair为首的伯明翰学派,在分析了英国小学课堂语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课堂话语结构的描述框架[4]。它包括五个阶层:课(lesson)、课段(transaction)、回合(exchange)、话步(move)、话目(act)。其中,“课” 是最高阶层,由“课段”组成;“课段”由若干个“回合”构成,以此类推,“回合”由若干个“话步”构成,一个或若干个“话目”组成“话步”。Sinclair和Coulthard [5]认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单位是“回合”。一个典型的课堂“回合”由三个“ 话步” 构成:启动步( initiating move)、应答步(responding move) 和反馈步(feedback move),这种回合模式称为IRF或TST。学生也可以启动话轮,如提问问题、主动发言等。展示性问题指提问者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而参考性问题指提问者并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本研究将采用这种话语分析的框架,对中学课堂中中外教师课上的话语进行初步的对比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应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外教师话语的特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揭示提问方式与教师话语量及学生话语量之间的关系。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自然调查与部分实验研究的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对上海某中学的一名中国教师和一名外籍教师英语课堂进行录音(每位教师二节课,每节课50分钟)和随堂做记录,然后将录音转写成书面文字,并对录音和文字材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录音过程中,在既不涉及教师话语也不涉及学生话语的地方(如学生写作、默读等)暂停。

3 结果与讨论

3.1 话语量

中学英语课堂中外教师话语对比分析

魏芬芬

(华东理工大学 研究生院,上海 200237)

摘 要:英语课堂上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交际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过程。本文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本族语教师与中国教师所执教的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提问类型、会话结构、反馈方式三方面分析了中外教师的英语课堂话语。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教师与外籍教师的英语课堂话语存在着以下异同:(1)双方教师的总话语量相似,但外籍教师课堂中教师话语量明显多于学生话语量。(2)中方教师的课堂提问总数是外籍教师提问总数的四倍多,且双方教师的问题类型也有差别。(3)双方教师的课堂会话结构相似。

关键词:英语课堂;中外教师;话语分析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外语界也出现了对课堂话语的研究,较有影响的有李悦娥[1基于课堂话语结构、范安平[2]基于话语语料库,以及周星、周韵[3]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话语分析。尽管如此,对于课堂上的师生话语分析的“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拟对中外教师在中国学英语课堂交互活动中的话语进行描述与比较,分析教师话语与学生英语习得的关系以及不同话语特点产生的原因,从而帮助中教更加有效地调整课堂话语,为学生创造更多理解、交流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条件,使学生通过交际活动中的意义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增加语言输出机会,最终促进语言习得[3]。

1 课堂话语和教师话语理论

“课堂话语”(classroom discourse)分析是“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一个分支,起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的语言教育界对“听说法”和“语法翻译法”的实验研究表明,两种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效果基本一致,教学法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学者们迅速把研究兴趣转向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话语(teacher’s talk),师生交互分析(interaction analysis)及语篇分析的研究中[1]。

以Sinclair为首的伯明翰学派,在分析了英国小学课堂语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课堂话语结构的描述框架[4]。它包括五个阶层:课(lesson)、课段(transaction)、回合(exchange)、话步(move)、话目(act)。其中,“课” 是最高阶层,由“课段”组成;“课段”由若干个“回合”构成,以此类推,“回合”由若干个“话步”构成,一个或若干个“话目”组成“话步”。Sinclair和Coulthard [5]认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单位是“回合”。一个典型的课堂“回合”由三个“ 话步” 构成:启动步( initiating move)、应答步(responding move) 和反馈步(feedback move),这种回合模式称为IRF或TST。学生也可以启动话轮,如提问问题、主动发言等。展示性问题指提问者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而参考性问题指提问者并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本研究将采用这种话语分析的框架,对中学课堂中中外教师课上的话语进行初步的对比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应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外教师话语的特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揭示提问方式与教师话语量及学生话语量之间的关系。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自然调查与部分实验研究的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对上海某中学的一名中国教师和一名外籍教师英语课堂进行录音(每位教师二节课,每节课50分钟)和随堂做记录,然后将录音转写成书面文字,并对录音和文字材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录音过程中,在既不涉及教师话语也不涉及学生话语的地方(如学生写作、默读等)暂停。

3 结果与讨论

3.1 话语量

中学英语课堂中外教师话语对比分析

魏芬芬

(华东理工大学 研究生院,上海 200237)

摘 要:英语课堂上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交际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过程。本文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本族语教师与中国教师所执教的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提问类型、会话结构、反馈方式三方面分析了中外教师的英语课堂话语。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教师与外籍教师的英语课堂话语存在着以下异同:(1)双方教师的总话语量相似,但外籍教师课堂中教师话语量明显多于学生话语量。(2)中方教师的课堂提问总数是外籍教师提问总数的四倍多,且双方教师的问题类型也有差别。(3)双方教师的课堂会话结构相似。

关键词:英语课堂;中外教师;话语分析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外语界也出现了对课堂话语的研究,较有影响的有李悦娥[1基于课堂话语结构、范安平[2]基于话语语料库,以及周星、周韵[3]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话语分析。尽管如此,对于课堂上的师生话语分析的“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拟对中外教师在中国学英语课堂交互活动中的话语进行描述与比较,分析教师话语与学生英语习得的关系以及不同话语特点产生的原因,从而帮助中教更加有效地调整课堂话语,为学生创造更多理解、交流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条件,使学生通过交际活动中的意义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增加语言输出机会,最终促进语言习得[3]。

1 课堂话语和教师话语理论

“课堂话语”(classroom discourse)分析是“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一个分支,起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的语言教育界对“听说法”和“语法翻译法”的实验研究表明,两种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效果基本一致,教学法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学者们迅速把研究兴趣转向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话语(teacher’s talk),师生交互分析(interaction analysis)及语篇分析的研究中[1]。

以Sinclair为首的伯明翰学派,在分析了英国小学课堂语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课堂话语结构的描述框架[4]。它包括五个阶层:课(lesson)、课段(transaction)、回合(exchange)、话步(move)、话目(act)。其中,“课” 是最高阶层,由“课段”组成;“课段”由若干个“回合”构成,以此类推,“回合”由若干个“话步”构成,一个或若干个“话目”组成“话步”。Sinclair和Coulthard [5]认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单位是“回合”。一个典型的课堂“回合”由三个“ 话步” 构成:启动步( initiating move)、应答步(responding move) 和反馈步(feedback move),这种回合模式称为IRF或TST。学生也可以启动话轮,如提问问题、主动发言等。展示性问题指提问者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而参考性问题指提问者并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本研究将采用这种话语分析的框架,对中学课堂中中外教师课上的话语进行初步的对比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应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外教师话语的特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揭示提问方式与教师话语量及学生话语量之间的关系。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自然调查与部分实验研究的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对上海某中学的一名中国教师和一名外籍教师英语课堂进行录音(每位教师二节课,每节课50分钟)和随堂做记录,然后将录音转写成书面文字,并对录音和文字材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录音过程中,在既不涉及教师话语也不涉及学生话语的地方(如学生写作、默读等)暂停。

3 结果与讨论

3.1 话语量

中学英语课堂中外教师话语对比分析

魏芬芬

(华东理工大学 研究生院,上海 200237)

摘 要:英语课堂上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交际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过程。本文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本族语教师与中国教师所执教的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提问类型、会话结构、反馈方式三方面分析了中外教师的英语课堂话语。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教师与外籍教师的英语课堂话语存在着以下异同:(1)双方教师的总话语量相似,但外籍教师课堂中教师话语量明显多于学生话语量。(2)中方教师的课堂提问总数是外籍教师提问总数的四倍多,且双方教师的问题类型也有差别。(3)双方教师的课堂会话结构相似。

关键词:英语课堂;中外教师;话语分析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外语界也出现了对课堂话语的研究,较有影响的有李悦娥[1基于课堂话语结构、范安平[2]基于话语语料库,以及周星、周韵[3]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话语分析。尽管如此,对于课堂上的师生话语分析的“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拟对中外教师在中国学英语课堂交互活动中的话语进行描述与比较,分析教师话语与学生英语习得的关系以及不同话语特点产生的原因,从而帮助中教更加有效地调整课堂话语,为学生创造更多理解、交流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条件,使学生通过交际活动中的意义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增加语言输出机会,最终促进语言习得[3]。

1 课堂话语和教师话语理论

“课堂话语”(classroom discourse)分析是“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一个分支,起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的语言教育界对“听说法”和“语法翻译法”的实验研究表明,两种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效果基本一致,教学法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学者们迅速把研究兴趣转向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话语(teacher’s talk),师生交互分析(interaction analysis)及语篇分析的研究中[1]。

以Sinclair为首的伯明翰学派,在分析了英国小学课堂语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课堂话语结构的描述框架[4]。它包括五个阶层:课(lesson)、课段(transaction)、回合(exchange)、话步(move)、话目(act)。其中,“课” 是最高阶层,由“课段”组成;“课段”由若干个“回合”构成,以此类推,“回合”由若干个“话步”构成,一个或若干个“话目”组成“话步”。Sinclair和Coulthard [5]认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单位是“回合”。一个典型的课堂“回合”由三个“ 话步” 构成:启动步( initiating move)、应答步(responding move) 和反馈步(feedback move),这种回合模式称为IRF或TST。学生也可以启动话轮,如提问问题、主动发言等。展示性问题指提问者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而参考性问题指提问者并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本研究将采用这种话语分析的框架,对中学课堂中中外教师课上的话语进行初步的对比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应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外教师话语的特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揭示提问方式与教师话语量及学生话语量之间的关系。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自然调查与部分实验研究的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对上海某中学的一名中国教师和一名外籍教师英语课堂进行录音(每位教师二节课,每节课50分钟)和随堂做记录,然后将录音转写成书面文字,并对录音和文字材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录音过程中,在既不涉及教师话语也不涉及学生话语的地方(如学生写作、默读等)暂停。

3 结果与讨论

3.1 话语量

表1中的数据表明在中国教师的课堂中,教师话语量占到了90.3%,这只能说明该课堂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虽然外籍教师的课堂不可能是语法或翻译教学法,但很明显该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课堂很难保证有一定意义的交际,更别说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

3.2 提问类型

表2中的数据表明,两位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无论是提问总数还是问题种类上都有很大差别。中方教师的提问总数是外籍教师提问总数的四倍多。从问题的性质来看,中方教师的参考性问题也明显高于外籍教师。课堂提问,尤其是参考性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对话具有交互性。

3.3 会话结构

统计数据表明中方教师与外籍教师的英语课堂的会话结构很相似。其中在双方的课堂中具有IRF 结构的会话的比例分别是70%和63.1%。这说明双方的英语课堂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仍控制着课堂内容和操作。教师通常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就某一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提供相关信息,然后学生回答,接着教师予以反馈与评价。

4 结语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在中学英语课堂中,中外教师英语课堂话语的主要异同点:(1)双方教师的总话语量相似,但外籍教师话语量与学生话语量的比例明显高于中方教师。(2)中方教师的课堂提问总数是外籍教师提问总数的四倍多,且中方教师的参考性问题也明显多于外籍教师。(3)双方教师的课堂会话结构相似。以上只是对中学课堂一个外籍教师和一个中方教师英语课上话语的对比分析,但是由于研究的对象是中方教师的个体,所以普遍的情况是否这样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 何安平.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教师话语分析[J].现代外语,2003(2):161170.

语文课堂总结篇9

课程改革指出,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教师也要有较好的教学语言的修养。本文总结了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以提高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调查发现,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将具有特色的语文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很好地结合起来,有时甚至连一般语文教师应具有的教学语言水平都无法达到。

1.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缺乏,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技能缺失严重,也有的总体良好,但存在部分缺失。

2.课堂教学语言的示范性不够强。初入课堂的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紧张情绪,尤其是出现意外情况时,会更加心惊胆战,手足无措。

3.课堂教学语言的个性不明显。很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仅以完成教学计划为目标,教学语言缺少自己的个性,使得课堂教学沉闷乏味、缺乏生动感。

4.课堂教学语言缺少文化内涵。这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在文化内涵的介绍方面,语文课欠缺严重。照本宣科,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和调动课堂气氛都会产生负面作用。

二、问题背后的原因

1.语文的学科地位不稳固。学生和学校不重视语文教学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现象了,由于理科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学校管理部门往往将理科作为教学重点,而作为文科的语文,由于教学效果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显现,所以,从提高考试成绩的角度出发,教学的天平倾向理科而轻文科也就不足为奇了。

2.教学理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无法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体现。当前体制下,大多数语文教师仍然普遍按照陈旧的教法和课堂教学语言授课。特别是在文化内涵的传授上更是薄弱,不能主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内容,也不容易提高语文教学语言的文化底蕴。

3.统一化、格式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抹杀了语文教师的个性。固定、统一的的管理要求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缺乏个性,而且教师的教学个性也同样受到压制,无法使教学语言更具有美感。

4.示范院校中文专业对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重视程度不足。虽然语文教材法在示范性院校中是一门必修课,但是没有专门针对教学语言的课程,语言学习只是语言学的附属品。

三、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提升策略

1.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素质。①语文教师要有职业道德,要有职业责任感,应当能够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的价值所在。②语文教师要注意自身修养。首先,语文教师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修养;其次,语文教师要加强人文修养;最后,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③语文教师要注重日常语言训练。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也一样,没有多年的三尺讲台来磨炼,一切的语言技巧都是空话。

2.加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培训的建议。①学校举办各类辅导讲座,有针对性地加强语文教师语言学习。这些讲座可以谈课堂教学语言的一般性原则或者一般经验。②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对语文教学语言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深入了解语文教学语言的特征,认真研究教学语言使用的技巧。笔者认为应当加入相应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交流内容。③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语文教师不断主动改善课堂教学语言。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策略。首先,教学计划的课前准备。教学计划是教师教学的行动指南,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确定所教课程的内容、应达到的目标和学生的水平及兴趣所在,并决定使用什么教学方法。其次,语文教师因具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过程上来的能力,能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及时改正教学策略。

最后,教学结束后的反思策略。教学结束后的反思策略指的是教师在完成一定阶段的教学计划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如果语文教师能重视这一环节,就能将语文教学不断完善。

四、小结

总之,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学科素质,展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情趣,能够传播丰富的文化信息,使语文课堂成为真正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地方。

语文课堂总结篇10

一、立足预习,提前布置任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预习,在翻转课堂模式中预习成为影响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为翻转课堂模式能否顺利开展,主要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而预习则是熟悉教学内容的唯一途径。因此,要顺利地开展翻转课堂模式就要立足预习,提前布置任务。例如,在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二第二单元The Olympic Games中的阅读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要为学生布置任务,使学生先对课文进行预习,以达到充分熟悉的程度。本篇阅读是对奥运会的介绍,教师通过布置相关的问题和任务,使学生通过查资料和预习课文的方式全方位地了解奥运会。只有当学生对奥运会的起源、奥运会的现代化、奥运会的举办模式等知识了解透彻后,教师才能在课堂中有效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二、重视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精妙的导入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来说,在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例如,在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二第二单元The Olympic Games中的阅读部分,在学生进行了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做到在课堂导入环节引起学生的共鸣。本单元的主题是奥运会,因此,教在课堂导入环节要主打奥运牌。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播放相关的奥运比赛视频、中国运动员夺冠瞬间的视频、相关的图片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很想要学习课文内容的动力和探索欲。因此,在课程导入阶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是顺利开展翻转课堂模式的保障。

三、抓住关键,提高课堂效率

翻转课堂模式的另一大特征就是抓住关键,在教学中对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精确讲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课文中的重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翻转课堂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学生已经在预习阶段完成了教学的一半任务,因此,在课上讲解的阶段,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课文中的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四、学生为主,发挥主体作用

翻转课堂模式就是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对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颠覆和创新。弱化教师的角色,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教师要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辩论、情景剧、交流会等形式,组织和开展阅读教学。例如,在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二第二单元The Olympic Games中的阅读部分,教师在对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讲解时,可以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派代表依次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发言。在这一过程中,本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团体的协作总结出来的,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到位和深刻。因此,在实施翻转课堂模式时,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有效总结,注重学生思考

翻转课堂模式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反思总结能力,因此在实施翻转课堂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重视课堂总结和反思。例如,在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二第二单元The Olympic Games中的阅读部分,在最后的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总结。例如,一个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解,让其指定教师或者是相关的同学进行解释和回答。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总结和反思。

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施翻转课堂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立足预习、重视导入、抓住关键、学生为主和有效总结的原则,从而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作用,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语文课堂总结篇11

教学是学校的命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承诺,我们语文组在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自己要严格备好每一堂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备出适合自己班级的课,通过教师的随堂听课来检查老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中要安排好每堂课的练习时间,可以是口头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要留有书面作业的时间。为了提高老师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语文组规定,每节语文课不得不许拖堂,语文课堂作业不得挤占其他课时间完成,教研组要经常商讨备课情况,及时探讨上课后情况,安排好每一单元的检测练习,并要做好每次检测的量化分析。课堂有效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牢固,老师腾出时间钻研教材的时间也就多了。

二、以课题为抓手,提升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是我们严店学区中心学校的课题,针对大课题研究的方向,教研组可以自主寻找研究的切入口,也可以老师针对教学的问题自己研究,但每次的教学要针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或者小问题进行思考,针对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我们要求语文老师反思一节课堂教学情况。反思的主题要围绕自己研究的主题进行,通过课堂教学的反思,找出以后教学改进的措施,或者比较好的做法年级组推广。每周的反思有指定的骨干教师评议和探讨,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老师们自己反思能力的提高,目前我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逐步增强了,老师从实践到理论的水平也提高了。

三、以发展为目标,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是为其他课程学习打下基础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小学里语文学习是最基本,最根本的素养培养,老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我们语文组开学初就针对每个年级制定了各学段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让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改变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观念。我们从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扩大阅读知识面等全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语文组进行了各个年级的语文素养考核,检测方法由老师自主检测和学校抽测相结合,集体检测和个别检测相结合,平时检测和期末检测相结合,检测内容朗读、写字、说话或习作,评改同年段交互流水批阅,每次检测教研组总结情况,反思问题,找出改进的措施。平时老师就特别注重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等比赛活动,开展“迎四体”等学生征文活动,参加了学区中心校组织的“写规范字”活动。

四、以常规为核心,周密安排好每次教研活动。

教学工作以做好常规为基本,在老师们做好每天的日常教学中,语文组定时定点安排好老师们的教研活动。开学初教研组根据年级课务的安排,自主安排好集体备课时间,商讨每周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中的困惑,每两周安排一次集中的学校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每次活动要求教研组集体备课,试教研讨课再到学校层面展示。语文组方少华老师代表学校参加了严店学区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教研组课堂教学研讨就帮助他为大赛做准备,其他老师参与听课和评课。从课堂教学到说课的磨练,老师们参与的热情较高,学习收获也多。在教研活动课堂教学研讨课中,老师们展示的课堂教学都比较精彩。本学期语文组开始探讨作文教学,从开始的尝试作前指导到现在语文组作文教学基本形成模式,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成长。学生们在教研活动中收获。

五、以阅读为根本,大力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是扩大阅读面。推进阅读,大力提倡阅读,成就书香校园一直我校的愿望。本学期我们依然启动好每班的小书架,定期定时更换图书,图书馆推介新书,学生自主借阅,同伴交互阅读,班级内好书漂流阅读,每班设计阅读墙报,开展阅读知识竞赛,评选阅读之星,读书节中根据每班阅读情况还评选了书香班级。通过读书,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在提倡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语文组也推荐语文老师去大量阅读。

追随着岁月的脚步,我们总会感叹时间的无情。我们语文组在本学期踏踏实实工作的基础上,相信以后的语文教学教育工作还会做得更细致,更成效。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严店学区郑岗小学的语文教学之路开创新的蓝天而不懈努力吧!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研组长课题研究组长开展校本教研

语文课堂总结篇12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基础

1.加强思想教育,鼓励创新

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树立自身对于新课标和语文高效课堂建立的认识,在思想层面重视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只有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才能在务实上有出色的表现。在把握新课标的目的和高效课堂构建的宗旨后,以二者为中心,进行合理的教学规划,调整旧授课模式,制订系统的教学方案。打破旧式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适当的创新,在创新意识的主导下,完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习的一大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自然能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改革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老师耐心地进行解答,在师生交流的同时又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在自我探寻中激发对学习的热情。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高效的备课方案

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备课方案则是引导者的所指方向,故要想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做的是制订科学、合理的备课方案,要求老师在回归课本的基础上,增添课外知识,结合高效的课堂目标制订高效的备课方案,帮助学生实现课堂的高效学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