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4 14:52:59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1

任务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呈现任务、独立解决与全班交流。(如下图所示)

呈现任务环节建议教师采用板书或PPT等静态方式。这样信息可以在屏幕或黑板上保持下来。因为一个挑战性任务的学习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10分钟左右),如果学生对起始任务不清楚,那接下来的学习交流就会处于游离状态,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呈现任务后,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任务”,着力培养学生解读“任务”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实理解水平,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

独立解决环节是学生自我挑战的必要过程。在挑战性任务教学时,要留给学生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静静地去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独立解决的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个体劳动量。如果个体完成任务有普遍难度,可以通过小组研讨相互启发,再集体完成任务或继续个体探索。通过努力,学生或是找到了多种解决任务的方法,或是找到了自认为正确的答案,或是百思不得其解,正是这种差异资源与开放心态为全班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班交流环节是挑战性任务教学的重要环节。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全班交流这一环节进行梳理,展现刚刚经历的思维过程,比较方法之间的差异,寻找不同方法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在方法与思维层面得到提升。

二、全班交流的组织策略

正如前文所述,全班交流是挑战性任务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智慧的挑战。教无定法,布置的任务不同、生成的资源不同、教师的理解不同,教学方法可以有多种选择。但面对不可完全预知的生成资源,教师需要有一般的方法、基本的程序,做到有章可循,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益。

(一)重视交流预设,提升应对能力

面对挑战性任务,教师往往难于预计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全部情况。于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会简略全班交流的环节,视课堂生成情况再随机处理。如此做法,课堂自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但也很容易出现悔之晚矣的遗憾。因此,教师在设计“全班交流”环节时,需要对课堂生成做充分的预设。

1.预设方法。

挑战性任务往往是开放的,或是有不同的答案,或有多种解决问题的路径。教师自己首先要去尝试解决任务,尽可能全面地去罗列存在的答案或路径,并将这些答案或路径进行归类。经历一个把问题做复杂,再理简单的过程。教师对任务越是清晰,对任务的答案、解决任务的路径考虑得越全面,对课堂生成信息的判断能力就越强。

2.预设状态。

课堂是动态的,我们需要不断假想可能的课堂情境。假想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或是很少有学生能完成任务;假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或是很单一;假想学生能清晰表达解决任务的过程,或是含糊不清……遇到不同的课堂情境,教师应采取怎样的反馈策略。假想的依据可以是教学经验,或是罗列理论上的所有可能,也可以进行必要的前测、访谈。教师在假想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目标预设教学路径。预设一方面为课堂教学的处理提供了多种预案,另一方面也为应对生成积累了更多默会知识。当教师对可能的结果有更多预想时,课堂的大多意外生成也就不那么“意外”了。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任务教学为例:

首先,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容易折出,之类可以通过对折再对折得到的分数。其次,教师可以请个别学生课前根据任务折一折,看看他们一般都会选什么分数,选分数的学生在操作中遇到困难时怎么办,通过访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再者,教师可以作大胆的理论推想:如果全班学生只选一个分数;如果上面的分数都有人选;如果学生多数选,没有人选;如果有学生选了分数但折不出来;如果有学生选了分数且能折出来……

教师要在课堂上处乱不惊,就需要在课堂外做足功夫。经常进行预设,可以增强教师应对课堂意外的应变能力。当然教师的预设能力也是有限的,学生的创造往往出乎教师意料之外,这也正是真实课堂的魅力所在。

(二)把握材料结构,确定反馈重点

通过独立解决问题,学生会形成个性的学习结果。这些学习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或是不完整的;可能教师一看就理解,也可能一下子不明白学生的想法;可能是所谓的“笨”办法,也可能是“妙解”;A与B两种结果之间可能存在显性差异,也可能似是而非……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面对丰富的资源,教师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全班交流呢?

1.教师要把握材料的结构。

学生解决任务的方法或路径,表面上看往往并不完全相同,给人杂乱的感觉。但从其数学本质而言,事实上很多方法是相同或类似的。教师需要分析这些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把材料进行归类。用“类”的思想看材料,可以化繁为简,有效增加反馈材料的代表性。

以“大数的认识”任务教学为例:一个杯子大约可以装10000粒米,十杯大约有多少粒?想办法把十杯米的粒数记录下来。

学生记录结果(部分)

当教师看到这些信息时,首先要把握其结构,将这些材料进行适当的归类。如:材料①④虽然形式略不同,但实质完全相同,都是一万、一万的累加,结果用“数”加计数单位“万”来表示;材料②抽象概括地表示了计数单位“万”与“十万”的关系;材料③⑦都是结合计数器来表示,只是一个直接用数,另一个用珠子代表数,相对而言⑦的表示更为直观;材料⑤用中文表示;材料⑥⑧用数表示,只是后者用乘法写出了10000与100000的关系。通过适度的归类,8份材料可以归为5类。

2.教师要确定反馈的重点。

在对材料进行简单分类以后,并不是每一类材料都要进行反馈。如果教师一个一个呈现学生作品,一种一种进行解读,不但教学耗时很长,过程拖沓,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集中,课堂沉闷,效率低下。要在学生有意注意的最佳时间里进行有效的交流,在归类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进一步选择确定反馈的重点。教师应选择怎样的材料进行全班重点交流?

一是有利于落实知识技能目标的材料。挑战性任务教学,依然要把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作为基本追求。教师要把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方法或是普遍存在的错误,作为全班交流的重点。通过全班交流与辨析,让学生清晰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方法。

二是有利于突破学生学习难点的材料。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就是能否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难点。生成性学习材料在突破学习难点上的价值是不均等的。以“大数认识”为例,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是难点。材料③⑦则是结合数位来表示100000,由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个数位上写一个数字的习惯,已经具备了“满十进一”的基本经验,所以当遇到万位上有十颗珠(或万位下面要写两个数字)的时候,就有了产生新的计数单位的需求。可见,计数器是引出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的好媒介,是新知与旧知的桥梁。因此③⑦就应该作为反馈的重点交流材料。

三是有利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材料。挑战性任务教学与一般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能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各自的学习过程、获得多样的体验。对于少数或个别学生出现的“奇思妙想”,教师除了肯定激励外,还需要根据群体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解读多数学生可以理解的材料来进行全班共享,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

挑战性任务生成的资源越是丰富,对教师把握学习目标的要求就越高。学习材料的选择过程,事实上就是不断思辨学习目标的过程。有了目标的指引,才有了教师对学习材料进行归类的标准。通过分类,变杂乱的素材为一组组有序的学习材料,再依据目标适度筛选,明确反馈重点,为有序、有效交流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明确反馈流程,提高交流实效

全班交流学习材料确定以后,教师需要考虑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反馈。同样的材料,不同的推进顺序,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课堂教学状态。一个好的反馈流程可以有效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充分展现不同学生的思维过程。合理的反馈顺序并不是唯一的,不同教师不同理解下的不同编排,同样可以演绎精彩。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预设相应的反馈流程。流程设计有以下两条基本路径。

一是先低水平层次材料,再高水平层次材料。从低水平层次材料入手,可以让群体学生都有参与的知识基础与情感倾向,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可以有效落实课时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在“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基础上,再追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上文“分数的初步认识”反馈时,一般从 入手,先是反馈同一图形的不同折法,再反馈不同图形,讨论“为什么都可以用表示”,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初步的感知。若先从入手,有过实践体验的学生较少,有过成功体验的学生更少,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能不能折出来,而不是可以怎么表示。对一部分学生而言,挑战性过大,会跟不上教学节奏。“先低水平层次,再高水平层次”的反馈顺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获得肯定的机会。

二是从核心问题切入,以点带面展开研讨。一个挑战性任务,往往是在研究一个问题。在反馈时,教师不是从某一学习材料展开,而是从要研究的这个问题切入。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呈现解读学习材料的过程,分析解释数学原理的过程,形成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从核心问题切入,使得交流主题更加集中,更有时效。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挑战性学习任务是“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在学生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教师不是逐个反馈学生不同的剪法,而是直接组织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就切中要害了。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2

阅读过程更多的是学生主体和文本材料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英语阅读不同于中文阅读,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基础上进行。故而要保证英语阅读的有效性,在高中英语阅读指导中,做好阅读前的知识准备就是基础。在推进阅读活动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材料是客体,而教师是联系学生和材料之间的桥梁。只有让学生这一主体充分地融入到材料中进行自主阅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感悟,如此,阅读才会是有效的。反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教师依然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就需结合教学实践而作出相应的改革。

1. 加强课前指导,准备阅读知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大多教师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中对语篇材料的讲解上,或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而引导学生对语篇材料进行交流活动,而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听讲或探究中却不能主动参与,原因何在?其实,阅读要经历前阅读阶段,即知识准备阶段,在阅读中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相应的背景知识,没有对语篇材料有初步了解,那么,无论是讨论还是交流,学生只能“人云亦云”。

故而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加强课前引导,引导学生准备好阅读所需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方面需要学生提前了解材料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则要让学生根据材料而了解相应的背景材料,积累相应的词汇、短语等,否则,学生在阅读课堂中只能听而不能主动融入,阅读效率自然不高。如“Advertising”的阅读教学中,如学生没有基本的广告常识,那么,对材料的理解也就容易遇到诸多困难。

在课前准备环节中,首先,基本词汇的学习是基础。很多教师喜欢将词汇教学放到课堂上进行,然后再进行语篇教学,其实这种做法效果不是很好,毕竟学生没有那么强的接受能力。故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提前教学词汇。如Module 3《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下列单词和短语,并写出他们的中文意思:forecast、once、fare、observe、rest、in sight、wish for、watch out for、come to one’s aid、in relief等,这样做的目的可让学生先了解并学习词汇,为阅读奠定基础。其次,要结合材料让学生了解背景资料。如Module 4 《Unit 2 Sporting events》的阅读前了解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知道一些常见的体育运动比赛规则等,这样,在语篇教学中学生合作交流时,也可拓展学生的话题,促进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提升阅读效率。

2. 结合阅读材料,创设情境激趣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也是一个关键点。教学实践中,为让学生快速地了解材料的基本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教师结合语篇材料和学生的实际而创设情境,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来看,在情境创设中,一方面是太关注情境本身而忽视了在情境中启发引导引导学生,而另一个极端则是忽视情境和教材内容的联系性,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而阅读材料而创设情境。如此,情境没有起到真正的启发作用,相反因情境而占用了课堂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语篇的内容而进行,要能起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有要能让学生对语篇材料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Module 2《Unit 1 Tales of the unexplained》的阅读教学为例,该材料是围绕男孩失踪而展开的,而其中又有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标题是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周围关于失踪的话题,然后围绕标题而展开提出问题,如:How/When/Where was the boy missing? Why are they puzzled? What are the police going to do about the boy’s disappearance and how? 如此,学生自然会对材料产生兴趣,在引导学生初读个概括文章内容,学生也会对材料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3. 加强引导探究,促进知识构建

在情境的指引下学生初读,对材料内容有大致理解,接下来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材料内容,掌握语法知识的关键环节,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这些更多是交由教师讲解完成的,学生较为被动。相反,在这个过程中,可提倡合作探究的方式,利用问题引导,促进学生合作,在探究中完成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掌握。以语法知识为例,当学生提到材料中所涉及的语法时,教师不宜直接讲解,而可提供类似的句子引导小组学生进行分析,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最后教师再精讲归纳。如由“carry”而引导出的carry out、carry on、carry away、carry off等短语,可提供如:The pla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mmediately. Despite all the noise, he carried on reading.等句子引导学生翻译,小组学生共同翻译后对比其不同,教师再指出不同并精讲。

在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探究时,学生初步后引导小组成员对内容进行概括, 然后再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交流活动。如Module 5 《Unit 2 The environment》的教学中,以问题Who are the three speakers? What side does Mr. Lin Shuiqing and Mr. Qian Liwei each represent? By how many times has the world’s population increased since 1800?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而初步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小组学生围绕材料内容而回答:What society does Lin Shuiqing belong to? What does Lin Shuiqing start his speech by talking about? What is happening to large amounts of fish? What does Lin Shuiqing think we should teach people about?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Why does Qian Liwei think production should not be cut back? What does Qian Liwei say we should produce more of? What does Qian Liwei say we need more of? What does Qian Liwei say many people are willing to do? 不断深入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材料的内容,教师在学生解答后给予指导,针对学生解答问题中的不足而给予点拨,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经历阅读过程,丰富其体验。

4. 关注学生体验,拓展应用巩固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为了出成绩,追求升学率,很多教师对学生的体验都较为忽视,尤其是阅读教学中,但凡材料讲解清楚了也就意味着教学任务完成了,而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有什么体验,有什么收获教师并不关心。在教学中广大教师更多将注意力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对文化的传承,行为的培养等并不是很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验,结合阅读内容而多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其在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中获得满足感,这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3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55-02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地位非凡,不过不少初中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往往采用固定的“阅读D分析D阅读”模式,极易导致学生产生疲倦感,而且教学过程机械沉闷,教学效果不佳。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一、创设特殊的教学情境

在数字化时代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特殊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置身于阅读材料中,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和体验阅读内容,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英语知识。在具体的初中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与阅读材料相似,或较为真实的特殊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并且激发他们参与英语知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英语知识中感到到学习的乐趣。另外,多媒体技术可以同步展示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信息,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同时,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在情境中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或者是一起合作探究与分析问题,从而进入到最佳的英语知识学习状态。

二、增加阅读教学的互动

在数字化时代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内容的丰富性、随地性以及交流的随时性,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互动型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和解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互动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英语知识的乐趣与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温暖,并且一起克服困难,共同学习。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主要优势在于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学习资源比较丰富,并且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针对英语阅读学习内容进行互动,以此提升学习效率。另外,互动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可以增加彼此间的了解,使英语学习氛围和谐平等、轻松愉悦,让学生放松心情学习英语知识。

三、开展合作型阅读教学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型阅读教学模式,根据班内学生的男女性别、性格特点、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等综合因素,把他们分为多个阅读学习小组,以网络环境为依托,把学生们的电子终端学习设备互联,使他们处在一个轻松融洽、和谐平等的英语知识学习氛围中。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利用网络渠道的优势以及提供的服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能力一般者和较差者,从而达到以强带弱的学习效果。针对英语阅读内容,学生一起营造一个共同分享、共同交流和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合作学习英语知识的优势。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英语阅读资料来说,学生独立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运用合作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让他合作探究学习,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构建一个合作学习平台,共同分析和探讨阅读材料,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英语课内阅读教学也需要课外阅读的辅助。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仅能够培养对英语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外语文化素养,拓展视野还能增加词汇量为课内阅读教学夯实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阅读教学提供助推力主要从两个方面下手。第一个方面,教师要积极的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课外阅读材料,或者英语阅读渠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订阅牛津译林版初中生英语报纸,还可以到学校图书馆借阅英语趣味杂志和童话故事。学生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渠道进行英语在线阅读等这些方式都让学生感兴趣,使得学生保持对英语阅读的兴趣,长期坚持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可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家长在家里督促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不能有所松懈。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4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整体计划:

本学期,为了更好的引领老师们领会编者意图,理解教材内容及课后练习的设置,更好的服务学生,学校开展了教材分析系列活动,每个年级组的每位老师选择一个单元进行详细解读,其他老师辅助进行整理,进行集体备课,为了更好的开展此项活动,也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将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

(一)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阅读各种书刊,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仔细阅读教学参考的具体要求;

(二)以学校的教材解析为契机,全面提高本组成员的教学水平,在平时的教研中,我们要努力做到这样几点:

1、认真阅读教材、教参,整体分析、把握教材内容,更好的理解编者意图,做到心中有数;

2、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这方面可以是在平时的练习中通过练习解决,还可以通过与年级段的教师的交流解决,这样既可以式教学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也可以很好的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3、对于每个单元的教材分析,要重视起来,督促每个人提前做好准备,(主备人提前出来教材分析,整体把握,教学设计,习题处理意见,要提前将材料打印成册,使其它参与人员可以更好的参与进来,根据自己情况加以改进)分析时要有针对性、有时效性、不走过场,要注意做好教研记录;

4、要注意积累材料,我们的解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教研时的有准备解析,这样我们要注意将交流情况和改动情况进行记录,以便以后更好的进行教学,第二种情况是随时的教研,这种教研也许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之下根据自己教学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所以一定要注意将这种无准备之仗变成有准备的,要注意材料的积累,使之不至于成为无用功;

(二)注意平时的反思,平时多交流,;力争做到课课有交流、章章有交流,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要坚持练习、作业的反馈情况的反思,努力做到在教学上没有遗留问题。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注意学生习惯的培养,狠抓上课倾听关、发言关,争取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个四十分钟都能取得预期效果,同时还要注意思维的开发与利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注意随笔的及时记录,要注意交流,互相督促,使得教育教学资源更好的积累、应用,为以后更好的教学类似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每月工作计划

二月份——三月份

1、制定教学进度;

2、整体分析教材,把握编者设计意图和教学目标;

3、进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四月份

1、进行第五单元教材解读;

2、进行教研活动,反思教学行为;

3、准备期中考试;并进行分析;

五月份

1、进行数学广角教材解读

六月份

1、教材解读经验交流;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5

在藏族地区的初中课程中,汉语文教学是藏族地区初中学生的第二语言教学。藏族是我国人口分布较广的一个少数民族,除青海、两省为藏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区外,在甘肃、云南等省也居住着一大批藏族人民。由于藏族地区地域广阔,使得藏族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加上学生在文化信仰等方面所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藏族地区的学生极少用汉语交流,因此加大对藏族地区初中学生的汉语文教学的重视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讨论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文教学的现状,具体分析目前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文教学的教学状况和教材状况,以期对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文教学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二、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文教学的背景与环境

藏族同胞居住的地区,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比较艰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使得藏族地区人民的教育水平尽管在解放后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我国其他地方相比,教育水平还是远远落后的。尤其是个别地区,甚至还有很多学生无法享受正常的教育。纵观整个藏族地区,大城市和城镇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条件要优于农牧区,农区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条件优于游牧区和纯牧区。藏族牧区人口稍多于农区人口。要发展农牧区的教育,既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更需要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藏族地区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西部大开发的逐渐深入,不仅为藏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与人才资源,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也对藏族地区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藏族地区的初中汉语教学,除了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制约外,某些软环境诸因素也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招收少数民族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采用少数民族文字讲课,小学高年级或中学开设汉语文课,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各民族有权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同时也应该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文,增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民族大团结。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既充分保障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功能互补,又提供了宽松明确的教育保障藏族同胞等少数民族的汉语言学习。

三、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文教学的现状

我国于1999年制定的《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草案)》中明确规定:“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培养民族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汉语课教学必须从民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切实加强学生读、听、说、写、译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这段话规定了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的学科性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实践也有指导作用。因此,藏族初中汉语文教学不是母语教学而是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由于藏族学生的母语并非是汉语,因而他们也一般不具备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教学应该以汉语是第二语言为出发点,遵循作为汉语第二语言的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主要培养藏族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言语技能。

四、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文教学的具体办法

由于师资条件和学习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别,现阶段藏族地区学生大都汉语言基础薄弱。我国藏族地区汉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归根到底是培养藏族学生的汉语言技能,要提高藏族学生的汉语言技能,就必须从汉语的语言、词汇、语法等基本的语言要素入手,通过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准确运用汉语言进行交际和写作。

1.创造学生使用汉语的环境

由于藏族地区学生以藏语为母语,汉语文基础大都比较薄弱,汉语言的运用能力也远远达不到日常交际的程度,因此,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说汉语,为学生创造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和氛围。让学生坚持尝试用汉语进行阅读和写作是增强他们的汉语文能力的基础和提高汉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老师作为藏族地区汉语文的教授者,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及校园环境为学生用汉语与老师及同学间的交流创造机会,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思考和回答问题时用汉语进行讲述。在校园中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沟通时,也可以让他们尽量使用汉语。通过坚持学生在日程生活中使用汉语来提高他们使用汉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他们的汉语言水平的提高。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汉语文阅读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应该抓住自习及写作课的良好机会,鼓励学生进行汉语文课外阅读。内容并不用局限于文学作品或者课堂上的教材,老师应该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广泛的阅读材料,如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优秀书籍等。不同学生的汉语文基础是各不一样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为学生选择难度适当的阅读材料。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应该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和技巧给学生讲解阅读方法等,提高阅读效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材料,结合平时语文考试的要求自己出题并做出回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做到一举两得。

3.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

老师要鼓励学生养成用汉语写作的良好习惯,积极培养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学生经过大量的汉语交际和汉语阅读,已经为汉语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汉语文写作能力,这不仅是汉语文考试的要求,更是学生汉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指标。汉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能够看懂一般的汉语文籍,还应该让学生能用汉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让中国人都听到自己的声音。藏族地区学生的口语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尽管较差,作为以培育学生为天职的语文教师,更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直面这种困难,积极寻找各种有效途径,提高藏族地区学生汉语文能力,促进藏族地区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贺能坤.农牧区教育调适研究\[D\].西南大学,2010.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6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我所担任的学科是《研究性学习指导》。因为这门学科是这几年新试行的课程,也没有参考书,所以在教学上感到很困难,但我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从刚开始的迷茫和厌烦逐步走入明朗和喜爱的境地,在教学中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现在我只是从自己实施资料调查活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困惑和如何克服的过程来谈一谈,简单写成如下几点体会:

1.对教材的理解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也要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开放性、过程性和探究性。在教材的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体验,做到在实践中学习,以学习、练习并逐步掌握研究方法为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使用这些研究方法,这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的。

教材中要学习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学科、人文学科、技术学科这三个领域中的研究方法。本教材围绕这三个领域不同的研究方法针对各步骤,给出实践活动的指导和样例,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研究方法。在体系上以研究方法的学习为主线,以活动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本书在体例上力图体现建构主义的思想特点,呈现出开放的、自主的、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在实施活动中综合是能力,实践是手段、活动是方法,研究是内容,学是是目的。这就是我对教材的理解,也是指导我课堂教学活动的思想。

2.活动前准备工作

 2.1 先认真分析教材

理解每一节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每课当中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学生在每一环节中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六年级下册《家乡的调查》这一课中,需要搜集关于内蒙古的资料,那么,学生就应具备正确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这一课的“活动拓展”这一环节,我又设计了以调查“我的家乡——鄂伦春旗”为课题的调查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因为他们熟悉家乡,也更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调查实践活动的能力。正确分析教材是课前活动关键的一步。

 2.2 师生确定研究主题和子课题,围绕问题布置活动任务,这一部分因没有太大难度,学生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

2.3 分小组、设计研究子课题的方案

以《家乡的调查》中拓展活动的实施为例,本调查活动中设立的子课题较多,有“嘎仙洞”、“相思谷”、“达尔滨湖”“库图尔其广场”、“民族工艺”、“森林资源”等较多的子课题,如果要进行实地考察,有的很困难,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针对实际情况设计方案时,各小组选择了“资料调查”的研究方法,这是很可行的。学生知道了如何进行方案的设计,在教师指导下知道了方案的设计要有可操作性。在搜集资料的形式上我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活动方式让各小组根据自己兴趣设定了图片组、绘画组、手抄报组、资料组、图表组、文字资料组等,这样提高了学生兴趣。我考虑到教材需要体现的内容远远大于课文中文字资料内容,如果要有视频影视资料和彩色图片的杂志、刊物来展示,效果一定会更好,更有激发学生去调查的热情。所以我到当地旅行社要了两张光碟,到桦皮工艺坊要了《鄂伦春旗旅游指南》和别人那借了《民族服饰》、《桦皮工艺》等杂志,这为下面的活动开展打下了基础。

3.实施资料调查活动

分好小组和设计好活动方案后,学生是否能主动去做呢?家长是否能支持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这一环节的完成很难。首先科任教师不受学生和家长的重视,说话没力度。其次家长普遍不够重视。如果仅靠我来强调,学生上交的资料没有多少。再者,学生家庭条件不一样,有一部分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有条件能打印资料的家庭只有少数。只有少数家长很支持孩子的调查活动,帮助搜集刊物、图片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请班主任协助我督促学生进行调查活动,帮我收集学生的调查资料。在此期间,我反复到班级检查验收资料,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家长重视了这项活动,这也和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最后,学生们终于完成了调查资料的活动。他们经历了,体验到了资料调查活动的苦与乐,有了初步的经验。虽然有少数学生无法搜集到图片,也找不到相应资料,但他们在同学和老师帮助下也找到了一些资料。

4.资料的整理分析

学生们搜集到丰富的大量的资料,可是究竟怎样对这些大量资料进行加工提炼呢?这个问题又摆在师生面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仔细阅读分析了研究性学习教材,其中对材料的整理分析方法有图和表格法。分析方法有比较、归纳、综合等。所以在统计分析有数据调查时,我让研究“鄂伦春人口”、“森林资源调查”、“野生动物数量调查”的小组采用表格和扇形图的方法来分析统计。学生有一定困难,但在经常训练后得到了提高。在三年级上册第五课的研究教材《近视离我有多远》这一课中,就采用表格填数,再用条形图来分析的方法。那么在分析综合文献资料时,开始,学生们不知如何提炼重点,不知怎样用简便语言来说出主要观点。我让学生用语文知识,利用阅读方法来提炼中心,画重点段方法,或用赏析图片和欣赏绘画说感受,并用简要语言来表达的方法提炼资料、加工资料。学生初次接触有困难,要想达到理想效果,是需要付出大量劳动和反复训练才能达到。这是学生在分析资料活动中的难点。

5.小组内小组间的交流

分析加工资料的方法大体解决后,又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究竟小组内成员怎样交流,小组间怎样交流的问题。起初学生在具体实施这一项活动中,不知怎样进行交流。我是这样设计的,让组长组织交流活动,记录员真实记录,每个组员将自己加工提炼好的资料简要汇报给小组。最后组长组织讨论:怎样再把各组员的资料较全面而突出主要思想客观地写成报告。当然这是高年级学生都有困难的问题。低年级要写简单的结论和认识就可以了。报告中或结论中让学生写出探究过程、方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成功的或失误的原因。高年级的学生看接受能力而定。低年级学生只写简单的结论。学生在这一环节其实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我所想象的效果,需要在平时的活动中不断的反复的训练。小组间的交流主要是汇报员汇报,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沟通互通有无,在短时间内共享共同的成果。如果小组内的交流活动做好了,那么小组间的交流活动就好做了。

6.评价活动的进行

在小组内和小组间进行汇报交流活动时,究竟如何评价,有的学生在此项活动中把握不好,教师需指导。那么怎样评价呢?评价的要求是:对提出问题的评价,制定方案的评价、活动过程的具体行为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评价。其次,评价学生态度、情感发展情况。在活动中评价主要方式有:活动作品鉴赏与分析、学生自我反思、小组评价、教师观察评价、评价表分析等。那么我在学生交流中先让学生学会怎样自我评价:①是否明确本次调查活动目的。②是否能上网或查书籍选择合适资料。③是否能筛选并分析提炼资料向伙伴汇报交流。④收集资料是否真实可信。⑤是否对资料能进行简单分析与概括。⑥是否能清晰向他人汇报探究过程与结果。⑦是否能对思考性或探究性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⑧是否能很好合作等方面来对自己做客观评价。学生在这一项的能力不够好,但如果经常这样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上就会正确客观地进行评价了。学生学会了从哪几方面评价自己,那么在评价他人时就会很容易了。例如:小组长向全班汇报本组森林资源调查情况,针对此汇报其他小组可根据问题是否有价值,材料是否真实可靠,调查方法是否合理规范、汇报是否清晰,是否有创新独到见解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是互评能力的培养。教师评价学生:在调查活动中获得了什么知识,活动中是否按方案正确规范实施,活动中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情感态度与坐标观方面是否有发展。正确评价使学生在活动中能清晰认识到自已在哪方面有进步,哪方面有欠缺,怎样改进完善自我,能正确规划自己、认识自己。所以,我重视了评价。这对活动的总结和对下一个活动的进行有促进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7

《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阅读的界定是“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阅读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作出了新的规定,新课程阅读教学理念突出表现在“对话上”,所谓“对话”,就是交流,不只是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的交流,更是学生、教师、阅读材料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因此,作为大班额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对学生的已有阅读能力,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和阅读教学的特点,选择与学生学习相适应的阅读教学方法,为大班额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要想使大班额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发展,仅仅有教学能力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拥有良好的师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大班额班级发生的各种突况,才能有进行自省自查的觉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找寻到最优的阅读教学方法。作为大班额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了解新课程标准,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了解当前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教学技巧,使自身教学能力和个人素质都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二、进行科学训练,使学生掌握实用的阅读方法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非但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还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倡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使阅读教学适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每个人看待同样的事物都会有不同的观点,阅读也不例外,不同学生对同一阅读材料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训练时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就阅读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同学有想法却羞于表达,或者害怕自己说不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阅读答案没有对错,只要是符合材料内容和题目要求的答案,都是值得肯定的。自主阅读的方式将会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极为有利的。新课程提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大班额班级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将学生按学习差异合理分配,开展小组合作阅读训练。小组合作探究有效的突破了大班额教学空间的限制,为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学习参与机会。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小组学习正好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训练时就自己产生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使学生相互交换思路,完善学习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针对大班额的实际情况,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以前的阅读教学模式,制定科学的阅读训练计划,使阅读训练有正确的计划引领,并且突出重点,科学合理的安排阅读练习的内容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训练中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8

在职业学校招生日益困难的形势下,中职资助政策强劲地推动了中职学校招生工作,各学校将此作为招生宣传的重点。每年3月初,中职春季招生工作全面启动,各中职学校招生教师奔赴全市各区县百余个乡镇中学进行招生宣传,初中学校配合招生,召集所有初三学生接受了一次直接的资助政策宣传。春招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感受了职业教育学习氛围,同时也了解到当时在校的高年级学生正在享受中职助学政策的资助,他们成了中职学校与初中学校之间的宣传桥梁。这种学生间的宣传具备随时性、持续性、真实性的特点。 

(二) 录取通知附有申办材料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申请指南》成了中职资助的宣传材料直接递送到学生和家长手中,家长对助学政策、认定标准、认定程序、监督管理等程序都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也可以督促子女合理使用助学金,切实发挥助学效果。 

(三) 新生入学开展资助宣传 

新生入学后,学校助学金管理中心将召集所有新生开展有关资助政策及申请程序的宣传,向学生发放《学生资助工作手册》,对照政策要求,明确资助对象、资助比例和申请条件,通报申请材料的收集、整理、审核、上报等工作,督促学生及时提交户籍证明、家庭困难证明、学生资助申请表等材料。 

(四) 申报审核公平公正公开 

学生准备资助申请材料时,需要带上户口簿原件,到辖区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要求能够体现户籍性质、户主信息及本人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经济困难家庭佐证材料以民政部门核发的证书优先,天灾人祸与疾病等原因也需出具相关证明,低收入家庭必须有乡镇以上出具的经济困难材料。材料准备期间,班级内部深入宣传,同学之间密切联系,互相监督,组织审议,形成统一意见,将有限的资助名额用到最需要资助的学生身上。受助学生信息在校内公示五天以后才能报出。 

(五) 资金发放直接严格规范 

教育系统的学生信息管理与财政系统的账户信息管理相互独立,各尽其责、各司其职,促进了中职资助资金的规范管理。 

(六) 结合学籍实行动态管理 

学生流失时间分布于整个学段内,第一学年流失现象尤其严重。资助政策力求达到应助尽助、助之有效,要求实行学生信息月报制度。各班级每个月末统计在校生人数,及时更新系统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二、效果与问题分析 

(一) 体现了政府主导,但申请管理工作成本大 

受助学生需要户籍信息、困难证明等材料,初中毕业生一般还未成年,需要家长来代办相关资料,大部分受助学生来自农村,交通不够便利,有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为材料收集工作增加了难度。许多家长的文化基础不高,材料准备时常常出现重复性、无效性的操作,这些都增加了资助申请工作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欠佳,素质不高,影响了助学材料收集的效率,大大增加了班主任在宣传解答、材料收集整理过程中的工作量。 

(二) 提升了社会效应,但资助标准亟待科学化 

助学金未能打破平均主义,助学标准单一,不能体现区域经济、家庭收入的差异;未能与学生的学习和表现相联系,存在重补助轻奖励的弊端。城市户口中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都较困难,他们都是城市居民的弱势群体,所占比例仅有十分之一,却不能享受免学费资助。 

(三) 整合了职教资源,但顶岗实习缺乏规范化 

第三学年的免学费资助中,未能考虑到专业特点。如医学类,学生在毕业前夕才能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否则不具备顶岗实习资格,因此学校学费无从收取;有些用工紧张企业在支付学生学费问题上态度积极,愿意合作,而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则对支付学费持消极态度。 

(四) 推动了招生工作,但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化 

近些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市中职学生三年学制内总流失率在20%左右。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近几年来,中职学校毕业生人数比招生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中职学生存在严重的流失现象。 

三、政策执行建议 

(一) 推进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 

将学生户籍信息与学生校籍信息相关联,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信息共享机制,打开部分信息连接通道,通过网络审核确定学生户籍信息,免去学生户籍资料的审核、整理等烦琐工作;将中职学籍信息与其他学籍信息、务工人员信息相关联,及时掌控学生流失现象,规范受助学生信息月报制度。 

(二) 健全资助标准动态管理机制 

将奖学金制度与助学金制度相结合,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技能,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回报社会的意识;将生均补助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差异动态调整补助标准,将资助等级与家庭经济状况相结合,结合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区别对待,充分体现资助政策的公平性与有效性。免学费逐步实现全员覆盖与全学段覆盖相结合,将为数很少的城市户籍学生纳入免学费补助对象中来,将第三学年纳入免学费学段中来。借鉴西方国家运作模式,企业有偿使用中职学生,直接上缴财政,由政府统筹,以统一发放的形式减免第三学年的学费。 

(三) 有效促进学生多维立体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9

一、诱发兴趣,培养听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初中阶段,学生处在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中,对于陌生的英语产生极大的好奇和兴趣,教师一开始就要积极地尽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英语语言环境,每当学生听完一个问题并且回答正确时要给予表扬,错误时同样鼓励他们。每节课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师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模仿电视短剧的交流等,以提高视听的有效性。课堂上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介绍与听力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趣闻等。这不仅可以诱发学生的听力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另外,教师可采取灵活多变的听力方式,如词汇录音、单句录音、对话录音、故事录音等,并配以录像、图画、动作等形象的教学手段。同时把竞争机制引入听力教学,在训练时可采用抢答方式,看谁反应迅速、回答准确,从而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调动他们的听力积极性,以便收到良好的听力效果。

二、增加背景知识和听力心理的训练

首先,语言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使用的,初中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听力的学习,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掌握大量的语言知识背景,包括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以及生活习惯的背景。如果学生的英语背景知识面过窄,那就无法正确理解材料的意义。如在关于“Greatpeople”的听力训练中,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伟大人物事迹和历史的讲解,学生对伟大的历史人物有初步的了解,那在听力中就可以很快地进入听力情境,掌握听力的内容。其次,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听力心理进行疏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以积极合理的心态进行听力的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10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1-057-01

在第一课时的课堂上首先运用多媒体画面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角度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各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的探究兴趣,确定探究主题,并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时对本小组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可以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最后对探究计划进行初步的实施。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实施探究计划时,各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时管理、观察、记录,最终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合作完成探究并撰写探究报告。根据这个实验的完成情况,及时安排第二课时,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过程,使探究过程具有连续性、完整性。

一、两分钟课前“热身”

利用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多媒体以新闻纪实方式展现一段有关“人类在改变地球面貌”的文字记载,然后呈现“只有一个地球”的警示语,并伴有音响效果。通过视、听的感官刺激,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 你说我说大家说。

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教师予以评价、鼓励。

2. 观察、思考、质疑。

(1)多媒体显示四幅画面(浓烟滚滚、江水混浊、喷洒农药、被腐蚀的佛像),学生观察、辨析,达成共识:环境污染有多种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们已经对生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2)利用被腐蚀的佛像放大与原型的比较拟人化的问题“伤害我的元凶是谁”,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兴趣。

三、确定探究主题、制定探究方案

各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的探究兴趣,确定探究主题,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时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对探究主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探究提示内容如下:

1. 你选用的材料用具有哪些?你为什么要这样选取?

2. 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材料和条件(如环境、管理、观察记录等)上有什么要求?

四、初步实施探究方案

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初步实施探究方案。教师以多媒体提示课后的管理、记录等工作,以保证探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1. 课上完成实验装置,对所选用的材料进行初步处理后送到本组的“实验基地”。这是整个实验的关键,也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2. 课后小组成员继续分工合作,做好管理、观察记录工作。

3. 还需做哪些工作才能完成此次探究的全过程呢?

五、探究过程的课外延续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实施探究计划。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时管理、观察、记录,最终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合作完成探究过程,对记录的数据和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撰写探究报告。

六、分析结果、表达交流、教师评价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交流力度逐渐增强,英语作为主要语言沟通工具,其教学地位得到迅猛提升。从目前我国英语教育水平来看,英语课程的系统教学始于初中,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同时,基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属于为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进行的社会活动。以此,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好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一、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从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水平来看,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为严重,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想象力与实践交流过程,尤其是部分教师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具体表现为:

1.教学方法单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课文从信息量及文章质量上,均存在明显变化,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英语教师却无法发挥其作用,特别是部分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环节中,仍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将文章进行分段式拆解,同时,细化至关键词完成讲解。此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于文章整体涵义的理解,还导致学生养成错误的阅读习惯,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2.忽视英语的素质化教育。从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性英语知识为主,以增强学生的英语水平为辅,保证分数不受影响。然而,部分初中英语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不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均衡发展,忽视英语的素质化教育。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学的方法

1.紧扣教材,渗透生命教育。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紧扣教材,营造出不同的预设对话情境,鼓励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练习口语,以此,便于教师进行渗透生命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心理调节,控制其情绪状态,增强其沟通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展现,学会尊重与包容。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牛津初中英语》为主要教材,要求初中英语教师,紧扣教材,引用英语教材内的名言:“I am happy,I am active,I am initiative”,指导学生科学安排课余时间,不断进行学习与交流,让自己过得充实;在进行阅读材料学习时,A Lucky Escape及A Brave Young Man,要求教师针对阅读材料,抛出议题:当遇见危险是,如何开展自救或他救行动,开展小组讨论,特别是受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部分学生存在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要求教师,及时进行疏导,做好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扭转学生的心理意识;在进行阅读材料学习时,Past and Present,要求教师针对阅读材料,抛出议题:对比我国过去与现代的变化,或对比学生家乡过去与现代的变化,树立学生的荣誉观念。

2.强化爱护生命的意识。结合相关资料发现,从生命教育的概念来看,分为狭义与广义,其中,狭义的生命教育指人类对生命价值的关注,主要包括自身生命与其关联的人类生命,再扩大至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属于广泛的全人类教育,主要包括关注生命价值,提高生命价值,培养生存能力的教育活动。以此,要求初中英语教师,以学生为教育主体,重视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强化爱护生命的意识,利用英语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牛津初中英语》为主要教材,要求初中英语教师,紧扣教材,进行阅读材料的讲解,Wild animals中详细介绍不同野生动物的成长环境,教师依靠互联网技术,下载不同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的资料,向学生直观介绍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及现存问题,抛出议题:思考人类应如何改变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开展小组讨论,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法:We shouldn’t Kill the animals;We shouldn’t cut down tree and forests;We should make giant panda reserves bigger。通过小组讨论,不仅有效强化学生爱护生命的意识,还练习了学生的口语,有利于形成爱护动物,爱护自然的理念;在进行阅读材料学习时,Birdwatchers,要求教师针对阅读材料,深入强化学生爱护生命的意识,利用英语教学手段,创造相应的对话环境,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属于当代学生应尽的责任。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做好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有利于教学双方的共同成长。以此,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保证沟通双方的地位平等,交流友好流畅,鼓励学生多表达、多沟通,有利于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显著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英语水平,进一步为推进我国初中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12

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着听力训练的效果。听力材料的选择要与班级大多数学生听力水平相符合:材料如果过于简单,就达不到提高的目的;如果材料过难,会使很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巨大的困难,甚至丧失学好英语的信心。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听力情况及时调整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每次训练结束后,我都要根据学生所反馈的情况对材料的长度、生词密度以及录音的速度进行反思和调整。再者,听力材料最好选择一些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让学生感受英语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对扩大知识面和快速提高听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适时渗透英美国家文化知识

中西文化差异也是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因此听力教学渗透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初中阶段对学生主要进行西方社会风俗和文明礼仪渗透,同时教师也要对听力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适当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提升听力理解能力。

三、精听与泛听要相互结合

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基本适应了听力课堂,对听力需求有所增长。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练习。所谓的精听,就是在学生把录音内容从头到尾听一遍后,再反复重听没有理解的地方。若有的地方实在听不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甚至允许学生查阅词典。弄懂之后又让学生从头至尾细听,直到可以听懂全部内容为止。通过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的听力训练,班上大多数学生辨音和听力理解能力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