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英语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7 18:11:21

网络英语论文

网络英语论文篇1

英语语言信息网络,又称英语语言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是基于学习者对英语语言信息经过长时间的感知和理解,累积语言信息量,植根于大脑语言中枢而形成的一种能自动无意识地处理英语语言信息的心理结构或机制。这种机制是学习者回忆已有的知识和获取新知识极为重要的能量或元素。

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学习者对母语的习得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能在大脑构建母语语言信息网络,然而,对外语语言的习得却并非如此。我国英语学习者无论是对英语语音、语法、词法、句法、章法还是对文化背景的认知,也无论是通过课堂学习还是课外习得,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获取英语语言信息,试图在大脑构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以便能自动无意识地使用英语语言。现实的问题是,许多学习者经过若干年的英语学习,仍然不能够自动无意识地使用英语语言,这与学习者对英语语言学习的期望和英语语言教学的初衷相违背。探讨影响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的因素则成了英语教学和学习的一个重要话题。

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的过程受制于许多因素,如社会环境(学校教育、英语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氛围等)、个体的认知水平(对英语语言信息的加工能力等)、生理(个体的大脑发育程度等)以及情感(动机、想象、移请、焦虑等)和想象等。社会环境提供了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所需要的信息量以及信息在大脑组合的社会规则,认知因素则使杂乱无章的信息在大脑系统化和程序化,情感因素则影响语言信息的输入和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加工程度,加强或者削弱语言信息在大脑的融合性,想象作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无疑也会对语言信息在大脑的加工过程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

一、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中的情感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对影响外语语言学习因素的认识偏向于两个:一是认知因素。如认知心理学就认为,语言习得要以认知为基础,输入到大脑的语言信息要经过大脑的加工。Anderson就此提出了语言信息在大脑发展的三阶段:认知阶段,联络阶段和自动无意识阶段,[1]BarryMcLaughlin提出了信息处理模型。[2]二是社会因素。语言习得研究领域里的行为主义认为,语言习得取决于外部语言环境。Krashen就认为,有足够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就可以从I达到I+1。[3]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则主张,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加工过程不是被动的摄入,而是主动的选择和接受的过程。控制这个过程的因素除了学习者的“思维操作系统”之外,还有“情感意志系统”。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并研究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4-8]截止目前,研究表明,学习者不同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如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affectfilterhypothesis)就认为,语言信息只有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从语言输入变成语言“摄入”,进入认知结构中。起过滤的积极情感如较高的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目,较强的自信心等会削弱情感过滤,使大量的语言输入畅通无阻地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中去。语言信息经过内化,再成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起过滤的消极情感因素如恐惧、焦虑、抑制等在大脑积聚过多,会形成一道屏障,阻止语言信息的输入,这样,学习者习得语言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语言习得机制”的构建就会发生困难。[3]BarbaraK.Given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大脑构建“自然学习系统”的过程,该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就是情感系统。她在《TeachingtotheBrain’sNaturalLearningSystems》一书中写到:学习依赖于情感,情感决定着我们注意力的指向和学习内容;消极情感干扰学习进程,弱化学习效果;积极情感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水平提高。[7]

二、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中的想象

不同的情感状态在影响语言学习的同时,想象也在发挥着作用。想象是基本的思维形式,是学习者在大脑形成影象的过程,影象的形成是大脑加工语言信息的初步结果,是语言信息网络构建不可缺少的环节。想象能帮助我们理解、组织进入大脑的信息,并使获得的信息持久化。

构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的基础材料是语言信息。语言信息通过视觉、听觉等渠道进入学习者大脑,大脑再对这些外界信息产生反应(externalresponses),通过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对比等过程,形成基本的信息影像(images),这就是思维。影象是语言心智图谱(mindmap)构建的基础。大脑不断地从外界摄入新信息,融合旧信息,继续对已有的影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影像,这就是想象。Stevick将影像看作是“acompositethatweperceive(moreorlessvividly)asaresultoftheinteractionbetweenwhatwehaveinstorageandwhat’sgoingonatthemoment”。[9]Paivio认为大脑加工信息而形成影象的过程是一种双重编码体系(dualencodingsystem)。该体系由语言文字密码和想象构成。学习者最初获得的英语语言信息是一连串的文字符号或声音表征(密码),这些信息进入大脑等待译码。译码是学习者大脑先前的知识或者已有的语言认知图式,社会体验再辅助于定形化的语言规则和新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想象。虽然学习者有时完全可以透过文字符号或声音表征理解语言信息所承载的意义,但仅仅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意义只是表层的或者低层次的。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的最终目标是学习者在大脑构建高层次、有意义的、能自动无意识地处理语言信息的语义网络。学习者要从低层次对文字符号或者声音表征的破译发展到高层次的对语义网络的有意义建构,需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神经生理学家Damasio认为,想象能帮助我们理解并组织进入大脑的信息,能给我们提供推理和决策的方法,能帮助我们选择适当的反应方式。我们大脑无论接受什么样的英语语言信息,以什么样的方式加工这些信息,想象一直参与其中,不受时间束缚,此时、彼时都有可能发生。[10]Damosio认为,知识的神经基础是依靠影像在大脑中形成的。想象似乎不是在大脑中某一个特定的位置产生的,而是在不同神经区域按照不同定位方式形成的。[10]所以,想象是比思维更加基本的活动要素,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类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对思维具有极强的影响力。想象丰富了语言心智图谱的内容。心智图谱的最基本条件反应就是展示这些影像,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这些影像组织起来,形成基础性的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所以,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是各种不同的影像以及语言心智图谱依照各种不同的范式的综合。

三、想象和情感的相互作用

想象与情感在语言信息网络构建中存在一种循环关系。情感的不同状态渗透到想象中,对影象的形成过程起起加速或者抑制的作用。想象作为一种催化剂又刺激情感状态的变化,促进积极情感的发展或抑制消极情感的滋生。

(一)想象和情感的相互促进

大脑通过思维和想象加工语言信息,形成了影象。影象的形成看起来似乎是思维和想象的结果,事实上,只有思维和想象是远远不够的。Rogers认为,由文字密码和想象构成的这种体系并不完整。因为我们所从事的一切与语言认知相关的活动,内在的(大脑加工语言信息)还是外在的(从外界摄入语言信息),似乎永远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影响。[11]Rogers曾指出:“我们时时有一种需要,那就是,把我们情感中的一些方面‘注射’到我们的思维中去,竭尽全力地去思考语言符号所隐藏的深层次含义”。[11]Hamilton也认为“情感是一种信息密码,会不同程度地编入认知记忆图式中,对认知结构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12]现代脑生理学研究也表明,大脑神经细胞处于一定的能量状态下,才可能进行思维活动。决定大脑能量状态的因素除了饮食结构等之外,还有情感因素。情感的不同状态会使大脑活性呈现出高低不平的状态。积极情感促使大脑中相应的语言神经细胞活性加强,语言神经纤维通道畅通无阻,学习者对语言信息摄入自如,信息量累积加速,对信息加工的程度也会相应的提高,这样有利于构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消极情感状态则使脑细胞处于休眠状态,阻止语言信息的输入。

英语语言信息网络的构建不仅涉及对语言信息的处理从“低层次”发展为“高层次”的过程,同时还涉及语言信息结构的重新构建。语言信息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形成与该阶段累积的信息量和学习者对语言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信息网络或者心智图谱。这种网络仍然处于一种不成熟的状态,随时还要不断地接受新信息,与已有的信息结构建立新联系。新旧信息的联系会打破已有信息结构的平衡,这样就会导致信息结构的内在组织发生变化,重新调整信息结构。如果重新调整的信息组织结构比较合理,会使信息处理发生质的变化,学习者使用时,这些信息单位就容易被激活,信息处理的效率就会提高,这有利于语言信息网络更加趋于成熟。而激发新旧信息之间的联系的纽带正是想象和情感在其中的相互作用。

想象与情感促进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的作用可以通过学习者对词汇的认知窥见一斑。英语学习者时时要处理一些词汇,这些词汇只是一连串的字母组合,每个字母本身并没有实际意义,也没有情感成分,这些词汇之所以能引起情感反应,是因为我们大脑中有与这些单词连在一起的影像。没有这些影像,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孤零零的字母组合。想象在单词和意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所以说,情感因素渗透到想象中,而想象又刺激情感状态的变化和发展。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积极情感参与学习过程时,学习得到加强,在情感与语言之间建立联系最容易的途径就是影像。所以,想象的充分利用有助于激发积极情感。

语言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的是语言意义,而非语言形式,虽然具有表征性的语言符号是构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的基础。Anderson在谈到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处理时认为,人们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络阶段和自动无意识阶段。[1]母语习得者对母语的习得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能达到自动无意识阶段,就是因为他们注重语言意义而非语言形式。然而,将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由于英语语言习得的自然环境缺损,学习关键期的错失,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化(仅仅破译语言文字符号),教学目标的应试化等,他们把英语学习看作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符号的简单地心理反应、解码和记忆,而非对现实语言意义的构建,在学习中不自然地过分关注了语言形式而非语言意义。他们在认知阶段和联络阶段所获得的都是一些事实性的符号信息以及由这些事实性符号信息所构成的信息组,这些信息还没有完全固化在语义网络中成为大脑自动化处理语言信息的机制。这样,他们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只能达到联络阶段。而决定英语语言信息网络在大脑构建成功的因素就是看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是否达到自动无意识阶段,也就是说,大脑是否具备了能自动无意识地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从联络阶段要发展到自动无意识阶段需要学习者调动自身的积极情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因为学习者通过想象,再借助于积极情感可以使更多的信息或者信息组形成一个个影像,众多影象的组合则是语义网络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想象对消极情感状态的抑制

学习者构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时,难免会受到来自于自身或者外界各种消极情感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缺失,焦虑,担心,害怕等,他们抑制英语语言信息网络的构建。想象作为一种催化剂可以通过抑制消极情感的滋生,如降低焦虑程度等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自尊心以及移情等。

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中的焦虑是最大的情感障碍。它一方面来自于构建者自身,如天生的竞争性,[12]与老师的关系,[13]对老师教学的期望值过高等。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因素,如各种考试压力,课堂教学沉闷的氛围和文化冲突[14]等。想象则有助于消除焦虑的负面影响。Seville大学对大学生听力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点。该实验分控制组和实验组,每组15人。研究人员要求两组被试者参加同样的听力测试。研究人员只对实验组考前实施“放松―想像”练习。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组。

自信心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念,它影响学习者选择学习任务、认知方式和学习状态,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的坚持性和情绪的调节,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想象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自信心。神经语言学研究显示,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往往就会成为你想象中的人。哈里•埃默森•福斯特博士指出:“在你身上树立一个你自己的影像,你就会向这个影像靠拢。假使你把自己惟妙惟肖的想象成一个失败者,单凭这一点,你就与成功无缘。你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胜利者,这将对你的成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什么我们大脑里一个积极的影像会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自信心?Maxwell博士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人们的精神系统不能区别想象的经历和实际的经历。无论什么情况,它都自动地给你的信息做出反应…它对你信以为真或想象为实的情况做出恰当的反应”。也有人认为有意的想象在脑子里能建立新的“记忆”,这些积极的记忆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情感状态,而情感状态对学习者的语言信息输入和加工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想象也有助于学习者移情(empathy)心理的培养。移情是语言交际中重要的情感因素。它指的是学习者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一种意识或行为。人们在社会中能够和平共处,移情起着重要作用。Miller指出:“用我们的想象和直觉,我们能够观察别人的感觉和思想,它在交流行为,尤其是语言涉及到文化学习时特别重要”。[15]

四、结语

想象和情感作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建构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英语语言信息网络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情感的不同状态渗透到想象中,对影象的形成过程起加速或抑制的作用;想象作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刺激了积极情感的活性,抑制了消极情感的滋生。

参考文献:

[1]ANDERSONJ.Thearchitectureofcognition[M].Mass:HarvardUniversity,1983.

[2]MCLAUGHLINB.Theoriesofsecondlanguagelearning[M].London:EdwardArnold,1987.

[3]KRASNENS.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Press,1982.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46.

[5]王初明.正确认识外语学习过程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J].来自首届中国外语教授沙龙的报告[A].上海:商务印书馆。2002:208-214.

[6]DULAYH.Languagetwo[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82:4-14.

[7]GIVENBK.Teachingtothebrain’snaturallearningsystems[M].Alexandria:AssociationforSupervisionandCurriculumDevelopment,2002:15.

[8]PERT,CBINTERVIEW.Thechemicalcommunicators.InB.Moyers(Ed),Healingandthemind[M].NewYork:WilliamMorrow,1993:177-193.

[9]STEVICK.Imagesandoptionsinthelanguage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UmiversityPress,1986.

[10]DAMASIOA.Descartes’error:emotion,reasonandthehumanbrain[M].NewYork:Avon,1994.

[11]ROGERS,TEMOTION,IMAGERY,etal.Acloselookatanincreasinglycomplexinteraction.InJ.Yuille(Ed.)Imaganery,MemoryandCognition[M].Hillsdale,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1983.

[12]HAMILTONV.Thecognitivestructuresandprocessesofhumanmotivationandpersonality[M].Chichester:JohnWileyandSons,1983:77.

网络英语论文篇2

英语教学大纲的前言中提到:“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使学生学好和运用好英语这一对外交流的工具,是摆在我们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还是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刺激——反应,教师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教学当中忽视了学生内在心理反应。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学生成了知识灌输对象。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统一式”授课也是弊端之一,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差异的要求,因而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量有限。九十年代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变化,但也脱离不了教师的“导”的作用,只是把“人”灌变成了“电”灌。而英语的信息化教学它是利用文本书籍、光盘软件、网上资料三大资源为基础,强调的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体,培养他们的存储能力、检索能力、多媒体表达能力、道德情感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感。例如:在学习weather这一单元的时候,我先要求学生:运用教学软件。例如:金山词霸,东方快车等,查出一些有关天气的单词进行读写背;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分工,到网上寻找有关天气的资料和国家城市的天气情况;对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时请老师或小组的同学讨论帮助解决并记录在个人文件夹上;把读到的和查到的东西通过小组合作制成网页。教师归纳总结存在的典型问题,集体评议每小组网页的质量和艺术性并布置下次学习内容。整合课要求以单科为主线,其余学科为发散点或支撑点共同组成综合性课件。并由学生们自己完成,学生们完成工作后,进行综合讨论评价,打通学习小组间知识的局限,让每一个工作小组在评价别的小组工作的过程中全面掌握资源库中的知识。评价时需要作评定记录。

这种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它在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核心思想。

二、学习模式

网络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模式。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这大大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限制了教师的知识空间。新的教学模式不但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也给教师在专业知识上、信息化素养上、知识范围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学生创造思维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从学生活跃的思维浪花中体会、学习到非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而促进教师知识的全面发展。

学生间的交流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学英语的常规教学,学生的知识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学生的学习交流一般都是在课后与放学这一段时间内,而且大多都是以本族语为主,而网络就为学生的英语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首先教会学生在一些网站如www.hongen.com\www.pen12.com等的BBS上留言,把自己的问题放到网上去,让同学或其它人为他解答问题。他也可以通过阅读,查资料等方法去解答其它人的一些问题。当他为别人成功地解答好一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就会充满欢乐和成就感。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平时见到老师都会脸红,更谈不上向老师提问了,而在网上,他们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了便于交流,我教会了学生上网用英语聊天,到一些著名的网站去和同学、网友用英语进行交谈,这样学生们既增强了运用英语的能力,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聊天中也使学生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这对于学生们的协作学习很有好处。另外,互联网技术也缩短了学生在放学后的距离,当学生在学校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时,可以存放在个人主页上很方便地进行相互交流。

三、教学方式

信息化是一种培养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网络信息化的教学特点:信息资源永远开放;传播媒介多向交流;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迎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宗旨。这也说明,一旦网络环境下英语课堂组织起来,必然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在不脱离学校模式、班级模式的课堂形式下,这种教学设计,的确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尝试。由于英语信息化教学是利用现代技术学习国家教委规定的课程,因而在要求学生学习好英语课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电脑技术水平。

网络英语论文篇3

2、网络对文化认同的影响

网络逐渐成为传播正能量的主要渠道,发挥着传播民族文化及教育和引导人民适应本国价值观的重要作用。通过网络,能获得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方面的信息,通过自我整合与消化,从观念上形成对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同感,此外,在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碰撞时,社会群体能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和理解本土文化的特质和基本属性,实现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基础。一方面,民族文化在通过网络广泛传播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汉文化在各民族中的认同感,也使少数民族有机会分享中华民族的丰硕文化成果。另一方面,一直以来,中华文化都积极主动地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并吸取外来文化中的精髓,尤其是在网络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今天,网络已然成为中外文化、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3、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认同现状

3.1缺乏文化认同意识

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学生对切新事物都允满好奇心。但是,山于认知水“I'-的限制,他们没有形成成熟的文化意识,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不良外来文化的影响。然而,在现阶段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认同感等重要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实施,相反,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应试学习,忽略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将民族文化融入进去的重要性。

3.2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

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是认同和接受的,但却很少将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融入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从而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这使得大部分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和接受的都是西方的文化内容和文化特色,而忽略了本土文化的学习,使得大部分大学生无法将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用英语系统地表达出来,也就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4、多元文化共存的大环境

4.1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共存

中华文化不等同于汉族文化,而是包含了蒙、满、壮、回等五十多种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历史上,封建统治者缺乏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甚至是排斥或摧毁少数民族文化。然而,在社会主义的环境下,中华文化弘扬的是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的文化政策,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的民族政策。在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边境地区,仅在地理位置上就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民族政策来支持少数民族的进步与发展。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化的大繁荣离不开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4.2中西方文化交融

共存近年来,随着国际间交流的频繁,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有着很大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西方文化侵蚀着我们的民族文化,但不能全盘否定它,毕竟其中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客观的态度,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宽容对待,在此基础上不断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无论是在物质生活,还是思想观念,都影响着国人。但这并不能证明西方文化能代替或覆盖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中西文化交汇,是相互交流、融合和学习的过程,文化是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渐渐进步与发展。

5、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认同教育的意义

(1)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认同教育是适应全球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的快速传播,经济和技术的深入交流,使得各民族文化打破了区域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彼此融合共同形成了地球文化。不同国家文化的共存,相互渗透,本土文化在与他国文化、异域文化的碰撞中逐渐成熟,达到理性认识与相互尊重,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文化观,以适应当前多元文化的并存与发展。作为当代青年学生,除了学习西方文化的精华之外,学习、发扬、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我们仍责无旁贷。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认同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认同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

青年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自主学习接触到的英文资料,强势的外来文化氛围已经开始淡薄学生的本土文化观念。然而,我国英语教学的初衷并不是让学生一味地崇拜西方文化,或者盲目地膜拜它,而是希望通过英语教学,更多地了解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进而促进本土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把英语学习和本民族的文化学习相结合,尽可能将中华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对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也有着积极作用。

(3)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认同教育有助于促进中西文化的有效交流与共同发展

有效掌握和学习好母语以及本土文化是学习好英语的重要前提。在学习好母语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再去学习他民族的文化能够更好地在二者之间转换角色,在二者的传播与交流中也能更好地扮演好“翻译”。如著名的翻译家钱钟书,他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家,所以他的翻译文本至今仍然是经典。青年知识分子无法超越他们也正是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本土文化底蕴。从人类的历史来看,是不同的文化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文化,也是其独特的性质创造了人类文化的灵魂,并使它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更应该坚持文化多样性,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而不是固守全盘西化或种族中心主义。在文化教育中,应考虑到双方的目标语言和母语文化,并克服民族自卑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两个极端。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中西方文化,可以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并在学习中自觉加以区分,既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又可减少由文化差异引起的冲突。熟悉多种文化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从而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减少冲突和分歧,共同展望和营造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6、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认同教育的策略

6.1重视不同文化的对比学习

对于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认同,我们应该把本土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分析比较。一方面,学生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地对待各类文化现象。不能片面地认为本民族的文化都是完美的,而应主动淘汰其中的落后内容。另一方面,不能过分痴迷西方文化,不能让学生失去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气息,相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本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的讲解。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分析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使其更深入地了解文化的本质。不同的语言、文化具有的不同属性,这也使得英语教学更加具体、更加丰富,同时要注意不能本末倒置,使英语课变成了语文课,充分发挥母语正迁移作用对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要。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做一些课外阅读,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6.2教材中增加本土文化元素

教学大纲是英语教学的指导,但目前的教学大纲只注重语言技能和英美文化,忽视了本土文化和它的英文表达,不能满足当前的国际交流和中国文化输出的需求。因此,有必要修改英语教学大纲,添加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尤其是关于如何正确介绍本土文化的英语,如一些优秀的能够反映中国文化的英语文章和中国文化的标准词汇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改变学生与外国人沟通时,无法将我们的文化特质用英语表达出来的窘境,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表达和传播能力。

6.3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

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英语知识水平的提高,还有计算机能力、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的与时俱进。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文化与语言知识的讲解外,还可适当选择时间对学生进行双语文化的一些小测试,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兴趣。如要求学生用英语解释“儒”的含义等等。课后,教师应介绍一些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获取有益的英语语言知识及文化信息。英语教师既要承担语言教学的责任,也要承担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6.4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

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拓宽视野,加深对外界的了解,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与此同时,它应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民族的本土文化。教师可通过对中西方节日、习俗的来龙去脉进行讲解,或者让学生去针对某些文化现象进行表演,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兴趣。同时积极开展好不同主题的“文化沙龙”活动,作为课堂文化讲解的补充或实践,增强学生对各类文化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兴趣。

网络英语论文篇4

(二)虚拟逼真场景,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交际教学法”倡导者欧莱特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把学习者投放到目的语交际的环境中。这说明了“目的语交际的环境”的重要性。多媒体网络技术通过良好的视听效果和逼真的画面,虚拟出涉外秘书工作中涉及的职业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口语操练,减少了枯燥感和紧张感的产生。

(三)通过人机对话,实现语言纠错和口语测试。传统的口语课堂是教师在口语操练中,发现学生的语音和语用错误,然后一一纠正。但这种纠错方式只能是小范围、一对一、逐个学生分别进行,所以常常出现教师“顾此失彼”、“照顾不周”的情况。但是基于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多媒体网络课堂,就可以通过学生与计算机的对话,实现计算机帮助纠错。这种纠错可以在大范围内同时进行,全面监控并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另外,多媒体网络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完成英语口语测试。教师可以将已设计好的文秘英语口语题通过互联网传输给考生,让考生面对计算机完成考试,然后再通过网络传回给教师评分。或者运用安装有名为PhonePassSpokenEnglishTest自动英语口语测试软件的电话与学生进行几分钟的口语交流,然后由电脑系统根据学生在交谈时使用的词句以及其中体现出的语速、流利程度及发音情况来自动打分。这种人机对话口语测试的方式不仅可以应用于平时的文秘英语口语小测验,还可以应用于今后即将展开的全国涉外秘书等级考试中口语部分的测试,它既节省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考试时的人力和时间,还有利于数据统计和教学研究。

(四)丰富课外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口语水平。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图文并茂的教学材料,整合编辑后以网络课堂的方式帮助学生课后口语练习。有趣的教学资料和新奇的教学方式,既提起了学生进行口语操练的兴趣,又解决了没有开设文秘英语口语课或课时量较少的问题。另外,教师通过网上交流的方式还可以就难点疑点给予学生解答,并且监督学生完成课后任务。多媒体网络课后教学可以进行大量的人机练习,而且时间灵活好把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文秘专业英语方面的薄弱环节自行多次操练,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此外,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文秘英语口语课堂,还能促使教师熟练掌握各种多媒体技术和与此相关的网络技术。要将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在文秘英语口语课堂上运用,课前教师应网络查询并下载与文秘英语相关的教学材料,然后在综合考虑口语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行性等多方面问题的情况下,整合资源,制订教学计划,最后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课堂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相关的教学软件,全面监控并帮助学生口语练习。课后,教师可考虑开设网络课堂或微课,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教学延伸到课外,这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电话、网络甚至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沟通。这实际上是对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提出的更高要求。同时,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及专业素质也关系着文秘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教师只有在自己精通掌握各种文秘知识的前提下,才能灵活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教师也要继续学习,做好自我充实和提高。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文秘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教学演示。这是多媒体技术在口语教学中最简单、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式。它是指利用ppt,flash等多媒体方式演示文稿,把文秘英语口语教学的内容、素材、范例等显示在屏幕上,以辅助教学计划的实施。视、听、说为一体的课件演示,可以罗列学生在口语操练时有可能运用到的高频词句,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还丰富了口语课堂,给学生直观、生动的教学体验。

(二)模仿跟读。把文秘英语口语中常用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法,按词句使用的场景、目的等分类,然后通过视频或有声课件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模仿跟读,同时可以安装语音学习软件,通过计算机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错。这种反复观看和跟读的方法可以加深印象,提高学生发音和用词的准确性。

(三)挑刺练习。教师先制作一段有关于涉外秘书工作的英文视频,该视频中的秘书在工作时出现了好几处差错;然后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文秘专业知识,用英语指出视频中秘书在语言上和行为上的失误并予以修正。

(四)故事转述。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于涉外秘书工作时的视频或听一段音频,然后要求学生转述出该视频或音频的大致内容。这种转述的好处在于,学生把所获得的语言信息和文秘专业知识相结合,经过思维加工、整理,变为通俗易懂的口语表达。转述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提示一些关键词或作出语言引导,也可以由全体学生共同努力,将视频或音频内容阐述清楚。当能够完成复述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重述,此时可以适当放低要求,表达出大概意思即可。

(五)视频配音。先让学生静音观看一段有关于涉外秘书工作时的视频,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中的人物动作、表情以及工作环境等发挥想象,按角色分组配音,任务完成后,教师指出学生在口语操练时出现的错误并予以修正。这种方法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口语操练的兴趣,不仅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还营造出了愉悦的学习环境。配音练习可以将学生的听力理解、艺术欣赏、口语训练以及才艺表演巧妙地结合起来,是较好的口语训练手段。

(六)视译练习。先让学生带声音观看一段有关于涉外秘书工作时的视频。看2到3遍后,教师将关闭原声,把英文字幕切换成中文字幕,然后让学生按照中文字幕翻译成英语。在忠实于原意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允许甚至鼓励学生用与原声不同的词句。视译是一种集口语与口译为一体的训练方式,显然它的难度要明显高于视屏配音,所以作为口语操练的较高阶段,它是在视频配音练习已无法满足学生需要时才采用的训练方式。这种新颖、颇具创意的口语操练方式融视、读、听为一体,通过三器刺激,增强了学生对语言知识学习、记忆和掌握的效果。同时强烈的参与感,也提高了学生口语操练的兴趣。

(七)自编对话。利用多媒体技术仿真模拟出涉外秘书工作时可能涉及的职业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根据当时的情境自行发挥、编造对话。这种教学方式超越了现实环境下的时空阻碍,模拟出动态、直观、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这是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做到的。

(八)网络课堂。由于涉外文秘专业设置的问题,文秘英语口语课时较少,学生的课外自我练习就尤为重要。这需要教师开设网络课堂帮助学生课后学习。网络课堂是基于互联网络的远程在线互动教学课堂。其核心就是教学资源共享、协同浏览。网络课堂可以分为课堂学习与课下作业两部分,就如同听教师讲课和完成作业一样。这种方便快捷、自由轻松的学习方式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满足个体化学习的需要。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E-mail,bbs,qq等多种网络交互渠道来答疑解难。如果安装有语音识别软件还可以开设人机对话,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纠错,减轻教师的负担。

(九)随时微课。它的传播与当前广泛应用的博客、微博、优酷、土豆等一样,通过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和微博讨论等进行。微课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它把教师的电子课件、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等资源“微小化”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微课学习。只是口语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一定要注意语言材料、教学信息与文秘专业知识的有效整合。

网络英语论文篇5

传统的英语校本教研方式主要以教学沙龙、教师讨论为主,受时间与空间等诸多因素制约,教研活动成本高、不方便。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把教研与教学空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方式灵活多样、资源实现共享、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实用性。例如:在评课活动中过去需要集中教师定时定地点交流,在网络条件下教师可以通过英语组的主题帖进行网上评课,在网页上建立《Unit1Makingadifference》等的课堂实录主题帖,让教师在后面跟帖进行评教,这样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一些没有到场听课的老师也可以参加评课,教者自己可以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

2.交互性。

交流是校本教研的核心。网络具有全面的互动功能,能够实现个别与个别、个别与群体之间的充分互动,通过论坛、互评等形式,实现多角度对话;由于网络的储存功能与开放特点,教师可以对别人的观点、教学资源等进行深度研究,加深对话的深度。例如:通过网络博客群,可以建立英语组博客群的互评交流平台。在集体教研活动中,还可以通过网络把网上存在的很多资料与观点展示出来,进行进一步的辩论等。同时,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学习软件如:单词发音、表达训练等,让教师在网上进行自我学习训练,提高教学技能与知识技能。

3.开放性。

英语教学对教学资料的要求比较多,一些生动的课件与案例、影像材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例如一些机构与学校建立的高中英语网站如“天津北辰高中英语教研网”等等,这些网站上的资料都是可以在活动中利用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教师不仅可以享用网络资源,还可以把观点与资源随时添加到网络空间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教师的观点是公开的,评论是公开的,资源是公开的,而且校园网络与互联网是对接的,所以具有极强的开放性。高中英语的校本教研经常会涉及到听、说、读、写等各种内容,有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的配合,教研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能够调动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浓烈的校园教研活动氛围。

二、高中英语网络化校本教研模式与方法

校本教研的方式非常多,各有特点。在网络技术条件下,高中英语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哪些可以采用的方式呢?下面对校本教研方式进行归类,对主要方式进行阐释。

1.构建教研管理平台

网络可以成为校本教研的管理平台。教学部门或英语教研组可以通过校园网站或网络办公平台,开通“英语教研之窗”,开展教研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建立每个英语教师的个人教学主页,让教师在自己的主页上自由撰写教学内容与反思;另一方面可以按照备课组为单位实现分类管理,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网络可以成为通知、进行发动、过程通报、结果展示的平台。通过网络可以对教师的课题、论坛、博客、资源、教案等进行集中管理,对好的观点与资料进行推荐,对教案与反思进行检查与通报等,这样可以逐步建成教研组的网络资源中心,成为教师教研资源与成果展示的平台。另外,网络还可以成为评价督查的平台。在开展教学沙龙、公开课活动、外出学习参观活动之后,在网络上设立专题,让教师把沙龙中的观点进一步澄清,把对课堂的评价与建议写出来,把外出学习反思心得写出来,既有利于教研管理,也有利于研讨活动打破时空的限制,使问题与思考得到延伸与深化。

2.促进资源交流

网络可以成为教学的资源库。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各种教学案例、各种试卷、教学背景素材、各种影像视频资料、教学课件等等,这些资料可以让所有教师从中下载,为备课工作打下基础。更为主要的是:教师在次基础上可以上传一些资料,共享资源。通过“网上主题帖”引发问题讨论。可以由英语教研组开展调查研究,教师共同收集本学科内所有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和真实问题,筛选后确定为活动主题。例如:在网站上开辟“如何让学生学会每天用零星时间记单词?”、“如何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主动性?”、“高中英语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问题?”等,让老师在帖子后面跟帖,进行讨论与辩论,可以让一些特级教师与教研员参与讨论当中,边讨论边学习。博客是教师校本教研的良好平台,能够培养教师系统思考、动笔反思的习惯。英语教研组可以构建自己的教师博客群,定期进行点击率、评价率评比,促进教师形成写反思的习惯,同时激发教师在博客群中互相留言、互相评价交流,让网络教研的交互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3.推进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教研的重要方式,但传统的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等人员,备课的成本高昂,反复修改的时候需要反复集中,效率低下。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让集体备课在网络中进行。

3.1把教案设计过程放到网络上。

通过一次性的集中集体讨论,由专人将集中了集体智慧的教学案整理出来,并上传到网站专门的教案目录中,同时提供一些教学课件、视频、案例等资料供教师下载。教师可以打开这个教案并进行进一步修改,在教案的一侧预留空格让教师进行个性化备课,以便将集体教案与个人风格相结合。同时,在教案的下方留下教学反思栏,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3.2把教学研讨与评议过程放到网络上。

网络英语论文篇6

一、教学新模式的出台

国家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指出,鉴于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和可利用教育资源的相对有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就我校现状而言,目前在校学生(含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成教生等)规模已达万人,各系部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都不可避免的要学学英语这门公共课。多年来,由于我校外语师资一直处在严重缺编、青黄不接的状态中,教学任务过重致使教师疲于奔命而无暇顾及自身业务技能的提高和进行相关的教研工作;而修读英语课程的学生班组,一半都超过了60人,有的班级甚至达到120-150人。英语教师在这样的大班上课根本无法把学生的水平差异控制在能够控制的范围内,所以也就只能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授课,无法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更无法顾及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这样的英语课程,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笔记加作业,更谈不上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学进度索性缺课,而水平较好的学生则嫌节奏太慢而上课干自己的事。基于这样的现状,我校也于2002年制定了外语教学改革方案,同时外语教研室也实行了一系列的具体改革措施,包括对本科生实行了小班授课的方式,但由于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原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外语课堂教学质量始终未能有太大的改善和提高。

通过何种途径解决在这种大环境下英语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呢?

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应扩充外语师资队伍,注重在岗教师的业务技能的再培训和再提高,同时开展与教学、教学对象、教材等相关的科研研究工作,找出并解决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则应实施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新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解决英语师资短缺、学生英语水平不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

二、教学新模式的意义

采用基于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一体化界面来加大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使得英语教学变得形象化、立体化和生动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提高其学习效率。这样的教学模式转变不仅仅只是采用多媒体技术而导致的教学理念的一场革命,它还将改变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且可以创建一种以学生为主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新模式不但对于发展和培养学生迫切需要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有着深远意义,而且还能极大地缓解高校英语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的状况。

三、教学新模式的特色

网络英语教学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知识传输和知识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根据本人对许多院校网络教学的研究发现,网络英语教学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利用最大化。各种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跨越空间距离的限制,使高校的英语教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

2.学习行为自主化。网络技术应用于英语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学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五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3.学习形式交互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和范围。并且通过计算机对学生提问类型、人数、次数等进行的统计分析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主要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4.教学形式个性化。网络英语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统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网络英语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

5.教学管理自动化。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具有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功能,被应用于网络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管理中。修读英语课程的学生的报名、选课、查询、学籍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都可以通过网络交互的方式完成。

四、教学新模式的应用

现代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校已投入大量资金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我们已拥有了自己的校园网络、英语教研网站以及相关的师生互动论坛。我们即将购置网络精品课程制作软件,创建我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人机之间多向交互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将实施的教学手段,包括网上课件点播、网络课程、网上BBS讨论、聊天室及电子信箱等等,同时还可提供适度的自测题则方便学生及时检查学习效率和自我调整学习进度。

实施基于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新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因为它是一种新生事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与教育模式的新的挑战,而且还因为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当局对教学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投入、项目组对平台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软件制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如何对待英语基础较差、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待加强的学生以及如何理顺教师面授、集中辅导、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这四者之间的互为补充、有机结合、交叉推进等关系。

看到如此众多的学校通过新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了外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越发感到当前形势喜人,形势逼人。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抓住当前机遇,勇敢地去迎接挑战,努力探索与实践,为构建和实施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新模式而不懈努力,为提高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网络英语论文篇7

二、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

建构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为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为此,本课题组分别在任教的江苏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选取了三个英语专业班级进行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建构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存在两种设计取向:一种是从教学现实出发,寻找并分析现有教学系统存在的问题,追溯问题的根源并着手改善教学系统,使之能够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另一种是从相关学习理论出发,建构理想的教学系统模型,并按照此模型设计实际的教学系统。笔者认为,应该综合两种设计取向,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比较中建构切实可行的英语教学模式。

三、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网络英语论文篇8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中学高级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指出: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听力教学服务的网站为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和通道。根据网络资源的优势和作用,下面我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借助网络资源提高英语听力教学。

(一)创设生动鲜活的语言情境,激发听力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在情感目标描述中提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英语教师应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出发点,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和保持他们的最佳情感态度。借助网络资源可为学生创设一个集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于一体的语言情境,能适时呈现教学内容,展示课堂语言实践材料;链接教学环节;补充相关的背景语料,将听力内容所涉及的事物、场景等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体会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场面,从而激发听力学习兴趣。

牛津高中英语同步听力中的Unit30WildThings中所呈现的内容较单一,学生听起来有点枯燥,因此我就借助网络资源把收集到的图像等素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观摩中渗透教学内容,同时进行提问,给学生创造自然的语言情境;这样学生的求知兴趣被激发了,且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英语课程的趣味性。

又如在人教版中第三册Unit10AmericanLiterature这一课时,我先借助网络资源把收集到的关于美国的一些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人文风俗等知识,如土著人、奴隶制、内战、牛仔时期等等各种材料制成小电影片断,并配上纯正的课文录音,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学生就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身临其境般地体验着美国的社会与文化。这样多重的感官刺激:视觉—看电影、图片和文字材料,听觉—听纯正的自然读音,心理反应—接受知识做出反馈,从而使学生的听力兴趣高涨,促进其听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扩大语言输入,加深听觉理解深度

听力理解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听力其实就是信息输入—吸收—理解—判断的过程。而纯粹的听力训练与测试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厌倦,反应冷漠,在这种训练当中学生为听力而听力,不去挖掘其内在的深度。对于缺乏自然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借助网络资源接收和吸收充分数量的语言材料,增加接触语言的机会,就能扩大语言输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首先是多听,借助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训练学生从听说中察觉出说话人在语音、语调上的变化特点,通过对方的口气、表情听出对方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而不是只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如All↗right?(表示征求对方意见)而Allright(表示厌烦或无可奈何的情绪)又如Hedoesn’tspeakEnglish(用降调表示“他不说英语”)而Hedoesn’tspeak↗English(用升调意思是“他真的不会说英语吗?)这种训练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很容易找到。多多训练此类练习还可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互动式的交替式的合作训练,学生的印象也会更深刻,从而深入了理解了所听内容。

其次是多读。听力材料是多方面的,囊括了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甚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在英美人眼中习以为常的事不能被我们接受,而这些差异可通过鼠标的点击和网络的链接,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窗口,推动了教育全球化的进程,而且如果听者对听力材料中所描述的事件十分了解,那么必然就容易听懂。如Almosteverycultureintheworldhasheldcelebrationsofthanksforaplentifulharvest……TheAmericanThanksgivingdaybegan……

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补充听力材料上所涉及到的资料,向学生推荐优秀英语阅读书目和迅捷的网上信息;搜索相关网站,让学生去读相关文字,了解相关习俗,了解“感恩节”,学生在听懂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轻松听懂这段话,否则很难听懂并记住关键信息。

(三)加强课后训练,提高自主听说的能力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应“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把“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基本理念之一。

英语作为一种人类交流的工具,它的掌握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它需要的是反复的使用,灵活的掌握。因此提高听力只靠每周几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英语教师要大力开展课后训练,但这种训练不应仅是课堂内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而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适当地组织,着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听说的能力。而丰富的网络资源可打破教育过程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解决了层次高低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我们熟知的SpecialEnglish和BBC广播网站,www.cncradio.com中的烟馆英语节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层次的不同,各取所需。这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再如英语直通车www.hongen.com其中幽默滑稽的动画可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同时也丰富了课后训练。又如通过访问网络中的轻松英语栏目和在线课堂,学生可以自学英语,还可欣赏英语歌曲与英语电影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素材,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学生还可利用相关英语网校的中高考试题进行自测。

总之,网络资源的利用使学生可以在课后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听力训练时间,加强训练强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自主浏览,自主听的能力。

(四)网络资源的劣势

当然,网络资源在丰富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时代性和先进性,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和缺陷。

网络英语论文篇9

二、利用网络资源在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中进行听说能力训练

在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已经成为众多高职英语教师的选择。网络资源的使用在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优势,能够极大的改变当前高职综合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的弊端。传统的高职综合英语听说能力训练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科学的。一方面,因为教学硬件设施的局限性,大多数教师只能够通过录音机或者口头表达来进行听说练习。更加具体地说,教师在听说训练中只能让学生跟着录音机进行听说训练,或者只能让学生跟着自己的发音进行听说训练。这种听说训练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发音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因为教师发音不标准的原因而直接导致学生受到不可磨灭的影响,使学生的英语口语不规范化。另一方面,这种听说训练的模式相对单一和机械化。这是因为教师能够给学生播放的听力材料较为单一,往往是课本教材中的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只能够按照特定的内容进行听说训练,只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重复相同的对话。这种训练方式不具有灵活性,也就无法真实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无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这种机械化的听说训练会让学生感到厌倦,甚至直接对高职英语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此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来填充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能力训练,进而丰富听说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在完成基础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

首先,在网络资源的支撑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改变机械化的听说训练模式,利用多样化的资源对听说训练进行有机填充。相比于课本中死板单一的听说训练对象,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就可以轻松的为学生准备更多的听力材料,也就能引导学生进行更多样化的口语表达情景。

其次,情景化教学是英语听说训练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也就是要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充分领悟西方的语言思维、了解西方独特的语言文化,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听说能力。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就可以利用英语视频、电影等多种形式达到目的。在刻意的搜索下,教师就可以收集不同的语言情景,并且以电影等生动的形式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此时,学生不但能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获得更加深刻的领悟和感知,教师还能够组织学生按照相应的剧情进行情景表演。通过情景表演,教师就真正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学生在情境中听英语、说英语,根据特定的情景来领悟语言思维和不同的语言文化,这种经历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良好的语言环境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西方学生进行实时的交流。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对希望的语言思维和语言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通过真实的交流,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也就能够获得更快的提升。

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另一方面,阅读教学始终是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不仅仅是因为阅读在考试中所占的巨大比例,更因为阅读能力是英语综合能力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搜集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传统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已经拥有完整的教学对策,并且能够取得出色的成绩,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还能够对阅读教学的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具体地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做好延展性阅读,即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网络资源能够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料,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安排下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网络英语论文篇10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网际交流合作写作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和计划。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他们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世界已成为一个地球村,网际交流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球信息的交流与传播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掌握网际交流的基本技能和英语的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力。面对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要求,现在的教学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利用新的资源,通过构建、协作、会话来完成,这正是建构主义关于认知与学习的理论观点。

二、网际交流与合作写作的内涵及其实践

(一)网际交流

网际交流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际交流以网络为媒介,用书面形式来表达,具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双重特征,因此被看作是一种可理解性输出的特殊形式。由于网际交流不可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地区或国家,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所以,一定的英语写作水平是进行有效交流的基础。关于英语写作,Raimes提出学生学习写作的目的主要有:巩固、练习、模仿、交际、学习。Nystrand指出:“书面交际的很明显特征不在文章本身,也不在读者与文章之间的交流,而在于作者与读者进行的交流。”然而,我国许多大学外语写作教学主要还是注重语法结构,而非内容,对作文的评判着眼于用词是否妥帖、语法是否正确等。这种现象目前表现得还是很突出,其弊端是:写作成为纯粹的语言作文的练习而不是一种交际活动,也不是一种社会行为。这种只重形式而忽略内容的英语写作教学,导致了中国大学生不擅长于交际写作。即时的网际交流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它更多地需要准确表达思想内容,还要对环境作出快速反应。

(二)合作写作

合作写作是在“合作构建”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是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一种应用。“合作构建”是斯皮维(Spivey)通过写作增强学生社会认知、人际交流的重要策略,她强调写作中的合作建构,意在使独立自主与协调互相形成必要的张力。合作是互动的平台和途径,它可以促进学习者更好地交流、传递信息与资源,营造集体的力量,实现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川苏州大学讲授计算机辅助写作课程的苏晓军教授认为,合作写作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英语文化交流和写作互助的学习模式,它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利用网上信息和网上交流技术增进英语写作能力。

笔者在本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写作实践活动,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行课程设计:学生们被要求通过E—mail、BBS、在线交谈、论坛等,同本班同学、其他学校的学生以及国际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主要训练其英语书面表达或口头表达能力。将学生进行分组,分配话题,让学生通过讨论、采访、写交流纲要、写文化感受、网上互改、互评等方式相互帮助,在网上实现合作学习。活动的后期,让学生进入专题聊天室,如在YahooChat中,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学生从事family&Home,Hobbies&Crafts,School&Education等专题打字或语音讨论,从而达到跨越时空的网络文化交流。然后,要求学生撰写“聊”后感,主要谈不同文化和时空的交流感受。之后,要求学生对“聊天”概要或“聊”后感进行网上互改、互评,最终将合作写作的成果发表在网上或博客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E—mail或面对面地交流,下达任务,提出写作要求并进行指导,评价学生的写作,提出问题和建议,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陈述他们的思想、建议,激励学生进一步写作。

在此知识建构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他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不断端正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就英语教材内容和国际、国内时事及价值观、金钱观、幸福观以及学习压力等进行交谈。为了使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在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和合作写作实践过程中,通过讨论与交流,引导其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去建构、去感受英语写作水平快速提高的快乐。

在此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建构意义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整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这也正是合作写作中的“合作”所在。

三、网际交流与合作写作的效果

(一)为学生营造学习必需的真实“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的,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最常用的技巧就是提供真实的语境和真实的交流者,网际交流中的英语合作写作为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营造了必需的真实“情境”。学生进入这种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会逐渐形成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网际交流和网上发表能帮助营造一个真实的交流环境,能使得写作成为一种交互的、有意义的任务。网际发表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读者,因此,他们有了用外语写作的理由。当他们用外语写作有了真实的目的和真实的读者后,他们的写作就是交流性的。Meloni说:“当写作活动是真实的、交际的,语言才是真实的。”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老师指导下的主题交流中,学生能在网络的“真实”情境中自主构建交流内容、享受真实交际的快乐,同时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最终达到“意义建构”的学习目标。

(二)增进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会话”与“合作”

“会话”与“合作”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另外两个重要的元素,是实现学习目的的必要途径和方法。现代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向的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应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各种信息的反馈中,循序渐进地锻炼和提高洞察力和分析力,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共享的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在合作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决定他们自己的学习节奏,诸如写什么,从什么角度去写,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他们还积极地参与到有意义写作建构的活动中,如信息搜集、同伴写作互改和网上发表等。学生每周都通过E—mail向老师呈示自己的习作,他们乐于以这种方式告诉老师更多的东西,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寻求更深刻的讨论。为了学生进一步地写作和思考,教师应当在他们的“作品”后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可在家里、宿舍里与同学进行网上交流,探讨问题、互相修改写作内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合作写作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调整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只有在情与情相融,心与心相碰,教与学相长,教与学互促的情境中,学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到意义建构中去。

网络英语论文篇11

(2)元认知及元认知策略自主和有意义的学习是随着元认知而进步的。元认知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创立者Flavel(l1960)提出。他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主体对自身活动的认知,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和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的认知,以及对二者相互作用的认知”(Flavell,1979)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对人类所有以认知为基础或者有认知参与的活动的认知过程进行计划、监督和调节,从而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元认知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能够使学习者重新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与元认知配套的行为训练可以为对具体科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光明前景。Hosenfeld(1977)提出元认知策略这一概念,即学习者利用认知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来确立学习目标与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及评估学习结果的方法与手段,包括有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及评估策略(Hosenfeld,1977)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用来检查目标是否已经实现。O’Malley和Chamo(t1990)将元认知策略与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列为学习策略三大类,其中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地位略高于其他两类策略。它是一种高级的执行,学习者利用认知处理的知识,通过对语言学习的规划、监控和评估等手段来调节语言学习,是成功学习的必要手段。

(3)元认知与网络自主学习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学生自主学习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学习者可以不拘于课堂教学的限制,自主地选择学习时间和空间,控制学习的节奏,安排时间;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可以在自主学习中心(self-accesscenter)里进行专项语言练习。肖武云(2011)指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主动地有主见地探索性地学习,其实质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肖武云.元认知与外语学习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6).]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是学习计划的制定者和学习过程的执行者。与课堂环境不同,网络环境下教师没有直接参与组织教学,没有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因此,需要学生来思考如何开展、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具备了元认知能力,掌握了元认知策略,才能监控自己的学习,根据不同的学习材料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确定学习的路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向学生讲解元认知策略,促使他们使用元认知策略,通过策略的使用使学生逐渐形成元认知意识,使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转化成自觉主动的行为。

二、研究实践背景

该研究从笔者所在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出发,在一年级新生进校学习一个月后在学生中随机抽取4个不同专业(文、管、理、工各一个)班级进行元认知策略使用和自主学习能力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方式进行,问卷的制定依据了O’Malley和Chamot的学习策略分类中对元认知策略的描述,从学习目标与计划、英语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过程监控和学习效果评价等五个方面制定相应的问题,采用5级变量评价。总计发出问卷137份,收回有效问卷126份。从这次调查中可以发现,在本校大一新生中有过半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大部分目标是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但是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内容大部分局限于课本,能够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完成教材上的自主学习内容,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非常小。观看电影和听英文歌占了一定比例,但在后面的访谈中发现学生很少注意英文台词或歌词,只是纯粹看电影(字幕)或听音乐。学生只有记单词时会用到少量技巧,听力、口语、写作、阅读等学习技巧掌握程度很低。很少学生能有意识地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很少。总之,大一新生在入学一个月学习后表现出元认知意识较差,元认知策略掌握不足,学习自主性差等现象。他们能够基本完成教师规定的考核范围内的自主学习任务,更多地依赖于教师课堂授课。

三、英语自主学习培养模式建构

要提高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效率,不能仅仅依赖教师,而需要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策略培养模式。针对本校大学英语的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建构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参照CALLA培训模式,将策略学习的过程分为宏观培养和具体策略培养两大模块,每模块具体分为传授、示范、训练、评价和运用五个阶段。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学习策略培养大体涉及词汇、听、说、读、写五个方面。我们参照MichaelPaige等的“英语学习策略表”、AndrewD.Cohen&JulieC.Chi的“学习策略应用调查表”,文秋芳的“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顾永琦的“中国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问卷”[以上问卷\调查表\策略表均来自《走向自主:英语学习策略研究》,施晓伟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和刘向红(2010:56-59)的词汇学习策略表、听力学习策略表、口语学习策略表、阅读学习策略表、写作学习策略表,制定了详细的培训的学习策略五表,结合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与上面提到的自主学习能力宏观培养构成一个全面立体的培养模式。下面以词汇学习策略为例来说明。

网络英语论文篇12

一、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传统刻板僵化的教学方式已经在发生变化,教师正在重新认识教学过程,改变外语教学模式。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各种教学资源将得以更有效的应用,有利于创设一个智能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与高度互动、个性化的智能学习环境适应,探索以自我教育为导向,以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的新的学习模式。

2.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环境

多媒体教学以其声、电、光、动画等独特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眼、耳等感觉器官,让每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从而丰富他们的求知情感。多媒体教学能够提供诸多与语言因素相关的内隐信息,这种全信息地表达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生动、形象、逼真的表现效果,摒弃了传统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兴趣培养的方法,即学生以听为主,处在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所接触的多为机械的带有重复性和程式化的练习,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的结合也体现了可理解性输入原则

一切信息输入都是由感官开始的,在英语教学中,信息的输入是由目的、有计划进行的。输入与输出是以中心的。有关研究表明:单凭听觉获取知识,即学生以听为主,处在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所接触的多为机械的带有重复性和程式化的练习,能记忆15%的内容;听觉视觉同时运用,能记忆65%的内容。而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听力与视觉同时接受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记忆效率。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旨在优化听、说、读、写等训练过程同时,提高语言训练的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英语教学目标。

4.多媒体技术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在传统教育模式里,课堂教学多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立场上拟定的。这样教师只能从形式上完成教学任务,留给学生的仅仅是一些肤浅的印象或干巴巴的知识,不久即会忘记,学生深感麻木。多媒体组合教学在开发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5.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了虚拟的环境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应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多媒体应用于英语教学时,以一定的目标和要求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一定的信息表现形式,有效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这是一种面向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我院于一年前建立的网络课堂,精品课程就实现了这种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媒介的学习方法,更有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二、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十分强调如何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1.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据

网络是人们可以利用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根据所要教授课程的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素材,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声音、动画和影视等资源给学生创建情景,以实现虚拟的体验学习。可理解性输入原则也为信息技术在听说教学课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生动和谐的语言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情景,大大增加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实验心理学家特端赤拉做过关于知识保持及记忆持久的实验。结果是:人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如果既能看到又能听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远远优于传统的教学效果。

(2)创造形象、逼真的英语运用环境,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学生们现在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英语

英语毕竟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了而不会使用,这是英语教学的失败。现在有很多大学生不能直接用英语与英国人对话,甚至有少数人见到老外后,连简单的日常用语也说不出来。他们大多是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已经拿到,词汇量至少也在3千以上,但是在运用英语表达自己这方面学习还远远不够。所以教师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给他们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多媒体教学能够把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通过多感官的刺激获取更多的信息量。例如:要让学生掌握SHOPPING的常用词,如果仅靠老师单调的讲,学生记住那些购物常用语,如"比较、挑选、还价、试穿"等,这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改用多媒体教学,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首先请学生在收集在平时购物时所运用的词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购物情景,通过录相,要点提示等把新知识呈现出来,两种教学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另外,在进行本堂课时,教师还设置四个不同的链接在屏幕上,代表四个不同的"商店"(文具店、水果店、服装店及饮食店)。学生选中不同的链接点击进入相应的购物场景,按屏幕上的要求进行练习,巩固新知识,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之后,通过练习,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眼、耳、口、手、脑充分调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轻而易举地掌握购物用语并灵活地投入到具体的运用中。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具体操作中难免会遇到些问题,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快捷性盲目地加大

课堂容量;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是草草地把纸质教材变成电子教材,致使设计出的画面无动感,教学没有生气,多媒体辅助教学名存实亡;有些课件缺乏从教学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多媒体运用的形式单一;有的教师过分追求动画效果,过分追求花哨的视听声像效果与动画效果,淡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反而导致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上,而使学生无法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涵的语言知识。单纯的为了制作课件,没有为教学服务,也就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没有意义了。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可克服的缺陷而否认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总之,在教师的主导作用控制下,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新型教学手段更好的优化教学过程,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能更有效地把抽象、静态的知识形象化,动态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为英语课程实施提供支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获得教学活动的成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