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护理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7 18:13:39

西医护理论文

西医护理论文篇1

1 中、西医护理学的特点

1.1 西医护理 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二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三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护理学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模式;护理操作技术更为科学、规范、实用,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科学。系统化整体护理成为现代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是把服务对象视为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去考虑人类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通过护理程序来解决这些问题,直接服务于整体的人。但西医护理,大多采用对症护理,即见效快,疗程短,但难免有副作用或不可避免的损伤;西医护理在康复、强身、健体等方面也应充实和发展。

1.2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理论和方法。

1.2.1 中医护理的原则 (1)扶正邪:护理的目标是增强人体的防御能力,去除致病因素。(2)标本缓急:急则护标,缓则护本。(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视临症表现施护症候相同,护理方法一样,症候不同,护理方法不同。(4)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预防为主,强调观察病情,防止发生并发症。这些理论与方法正是整体护理要纳入的重要内容。

1.2.2 中医护理的特点 (1)整体观:中医理论以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对待人体和疾病。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经络将人体各部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体现脏腑之间,脏腑与各组织之间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尤其是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天人合一论,表明人与所处的外部环境,又是一个整体。外界的各种变化,必然会影响人体生理与病理反应。因此,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自身的情绪变化都与健康有关。所以,中医护理以其“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自然观和“以病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与现代护理学“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不谋而合。(2)辨证施护:根据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的理论与方法,确定实施护理原则与方法。总之,中医护理在饮食、运动、睡眠、心理护理等健康养生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

但长期以来,大量的中医护理经验和方法,一直散在于各种中医古籍之中,虽然也出版了许多中医护理书籍,但是缺乏深层次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护理操作程序,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如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进一步规范化,在继承传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科学的、实用的内容来充实自身,不断完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1.3 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 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护理学,其特点是:它从人体与自然界的整体观、辨证施护与现代护理医学模式相结合,开展以人为中心的中西医结合系统化整体护理[1];在护理理论上,中西医汇通,有机结合,构建新的护理理论,丰富中国护理学的内涵;在护理实践上,西医的先进护理技术与中医的辨证施护相结合,实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面护理;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为服务对象解决恢复健康、维持健康、促进健康的实际需要。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是将现代的护理观与中医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观察方法,比较两者的不同点,进而相互学习,吸取两者之长,确定两者结合点,从而融会贯通,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它不同于中医护理现代化,更不同于传统中医护理。它是医学新理论的真正结合,在现代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转贴于

2 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教育的可行性

西医护理论文篇2

1.1 一般资料

经胃镜与病理活检确诊符合消化道肿瘤临床诊断标准的老年消化道肿瘤病患80例,以患者的意愿为分组依据将其分成甲组和乙组,各40例。甲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5岁,平均(68.43.2)岁;直肠癌者8例;胃癌者13例;食管癌者4例;结肠癌者11例;胰腺癌者4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6例;高血压者20例;冠心病者14例;糖尿病者5例。乙组男21例,女19例;年齡60~87岁,平均(68.93.5)岁;直肠癌者7例;胃癌者14例;食管癌者6例;结肠癌者11例;胰腺癌者2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5例;高血压者21例;冠心病者13例;糖尿病者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乙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方案:术前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改善病室环境,帮助患者缓解疼痛,若有必要可指导服用镇痛药;术中落实三查七对原则,协助取最佳的手术体位,确保输液管畅通,密切监测基础生命体征;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指征的变化情况,比如:血压、ECG、体温、SPO2、心率与PETCO2等。甲组在乙组的基础上增加如下中医护理措施:

(1)通过护士的姿态、语言和行为气质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与紧张等负性情绪,提高心态稳定性,增强面对疾病的信心。视患者的基本情况,比如:焦虑程度、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等,指导其做适量的行为训练,并予以针对性较高的心理疏导措施。于病室内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摆放患者喜欢的花卉盆栽,以为其营造一种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2)于营养科医师的指导下,同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其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确保每日摄入营养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叮嘱患者要适当食用易消化的高蛋白质食物,禁食生冷、辛辣以及油腻性的食物。此外,也可采取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帮助患者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3)于合适的时间指导患者用药,避免药物刺激胃肠道。针对有恶心呕吐等异常情况的病患,需予以其适量的生姜水。针对无法经口进食的病患,需采取静脉营养补充的方式,若有必要,可行完全胃肠外营养辅以

治疗。

(4)加强对患者基础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的力度,同时视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施以中药护理:白术、龙葵、党参、石见穿、当归和蟾酥等中药既具备健脾利胃和清热解毒之功效,又能起到如下几方面的作用:调节机体代谢功能;避免肿瘤复发;缓解疼痛。同时视患者的体质,指导其服用扶正祛邪之类的中药汤剂,比如:补中益气

汤等。

(5)每日定时采取针灸的方式,对患者的相关穴位进行规范化的针刺,以帮助其缓解癌痛。另外,也可采取中药熏蒸的治疗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中药可选择防风、络石藤、艾叶与鸡血藤等。针刺三阴交穴和足三里穴等,并留针10 min,能帮助患者调理脾胃,增加食欲。

1.3 观察指标

利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2],分别评价两组经不同方式护理干预之后的效果,其评价内容主要有:疾病认知、食欲、日常生活能力与疼痛情况,分值越高,提示护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甲组在疾病认知、食欲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上的评分均显著比乙组高(P0.05)。如表1。

西医护理论文篇3

笔者在西医院校从事中医药文化教育近30年,亲历了西医院校特别是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由盛而衰。作为中医药文化教育者,面对护理专业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反思我国有关中医争论及在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至关重要。本文试探讨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弘扬中医药文化诸问题,以期得到更多同仁的关注。

1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医药文化教育现状

1982年,卫生部颁《教学计划》中规定:中专护理专业开设《中医学基本知识与针灸学》课程,总课时为72节。很长一段时间内,西医院校中的护理专业作为必修课,都开设了中医药文化教育课程。

进入21世纪后,2001年,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实施“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时”,将医学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中医课程修订为“选修课”[1]。2004年,教育部、卫生部两部委联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和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将3年制护理专业、5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中医课程,全部列为“选修课”。所谓“选修”,实际上就是变相取消。因此,绝大部分西医类职业院校中的护理专业,或取消了中医药文化课程,或大量缩减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教学课时。

2011年,在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中,首次纳入了中医药文化内容,但由于总数270道题中,中医药文化试题仅有2道题,只占2分,部分西医类职业院校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少数医学职业院校依然取消了中医药文化教育课程。大部分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中医药文化课时仅有18节、30节、36节等。由于普遍存在中医药文化教育课时偏少,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学生动手机会较少等情况,使临床护士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缺少,尤其对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和中医药知识,了解甚少[2]。目前,我国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中医药文化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2 中医药文化在中国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3]。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传统。它不仅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以及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1 中医药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形成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与结晶。时至今日,父辈、同辈们在勉励、叮嘱后辈时的“用心读书”、“用心做作业”等话语,都渗透着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因为在中医药文化里,将具有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都归属于心。同样,凡与此有关的汉字结构,大多数字的偏旁均为“心”旁,如思、念、想等字。另外,人们练气功、拔火罐、喝凉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中医药文化息息相关。

2.2 护理工作中中医、西医碰撞不可避免 我国现行的卫生方针与政策是“中医、西医、中西医并重”。即在中国特色卫生事业中,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现阶段并存;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现阶段都属于我国的主流医学。而且,中医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的绝大部分护理人员,将来主要在国内从事护理工作;大多数护士,将来也要到基层从事护理工作。

中医、西医医疗的对象都是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和现代医学的碰撞的日益加剧。而工作于基层的护士,有意或无意间,都会遇到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的碰撞。这种碰撞,就要求我国西医类职业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对中医药文化要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这种碰撞,使工作于基层的护理人员,希望也能运用中医护理技能,对病患、伤残人员开展相关中医护理与疾病方面的中医健康指导。

3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继续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它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概括。仁,强调仁者爱人,生命至上;和,突出崇尚和谐;精,即医道精微;诚,指重视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4]。因此,在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就具有特殊的意义。

3.1 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论基础之上的。在古代哲学思想影响与古代自然科学的渗透下,中医重视从宏观辩证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把握人体生命活动[5]。相对以解剖实证为准则的现代医学,令护理专业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同时,她们对于那些耳熟能详的中医药文化内容,如用心读书,胆大、胆小、胆识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道他们已经在应用中医药文化语言。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才能使学生对中医药文化有所认识和了解,才能明白:在中医药文化里,胆在人的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正确地判断事物和作出决定的能力[6]。胆大、胆小、胆识,其实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以及作出决定的能力大小而言。并不是说谁的“胆囊”真的大或真的小。

3.2 有助于培养更多愿献身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护理专门人才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我国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几乎是学生的唯一一次中医理论初始文化正规教育,这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观点的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7]。通过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教育,才能真正使中医药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更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的观点得到认同;才能真正理解不少中医药话语都属于中医药文化的内容。只有更加了解中医药,喜爱中医药,才能激励更多护理专业的学生关心中医药,愿献身于我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专门人才。

4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内容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内容,根据专业的特点,学习的内容、课时数而有所不同。

4.1 高职护理专业的学习内容 高职护理专业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常用技术、中医养生与常见病证的护理与健康指导等内容。(1)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只有认真学好了中医药学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学习阴阳五行、藏象、病因、中医护理原则、中药方剂基本知识等内容。(2)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主要来自于中医传统的护理理论与方法,并汲取现代护理中有关的理念、模式而形成。主要学习中医病情观察、中医一般护理、辨证施护总纲等内容。(3)中医护理常用技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医护理形成了一套与现代护理不同的独特的护理技术。主要学习针灸、推拿、拔罐、拔罐、刮痧、耳针、熏洗法、贴药法、坐药法以及穴位注射等内容。(4)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健康长寿。中医数千年来形成的丰富的养生理论与方法,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学习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养生原则与常用的养生方法。(5)常见病证的护理与健康指导:通过常见病证的护理与健康指导的学习,使护理专业的学生能掌握指导病患、伤残人员的必要的保持或恢复健康的中医药学基本知识,消除、降低或避开危害他们健康的各种不利因素。促使他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助于他们早日康复或恢复。主要学习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护理方法与健康指导的内容。(6)学课时:学课时宜108节。其中实践课时应占30%。

4.2 中职护理专业的学习内容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常用技术及中医养生等内容。(1)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主要学习阴阳五行、藏象、病因、中药方剂基本知识等内容。(2)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主要学习中医病情观察、中医一般护理、八纲辨证施护等内容。(3)中医护理常用技术:主要学习针灸、推拿、拔罐等内容。(4)中医养生:主要学习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常用的养生方法等内容。(5)学课时:学课时宜72节。其中实践课时占40%。

5 小结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教育,是让年轻的护理人员了解、认识独特的中医药理论的最好课堂;是全民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重要一环。它能使中华文化、中医药文化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8.

[3]胡海燕,方虹,王彩春.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中医教学现状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8):16-17.

[4]张其成,刘理想.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及核心价值[J].中国中医药报,2007,10,27(3):1-3.

[5]李正安.中医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5.

西医护理论文篇4

专业建设起步晚。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护理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我国已经有十几家中医院校开设了护理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普遍脱胎于中医学专业,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偏重于医学、人文类课程较少等诸多问题。

课程设置缺乏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缺乏论证,脱离培养目标。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开设绝大多数在中医院校,受到传统中医药学的影响,课程设置仍沿用“三段式”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由中医基础医学、西医基础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三部分组成。不同院校课程设置基本一致,缺乏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特色,与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思想和观念不相适应。

2.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发展趋势

目前公认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内涵标准为“系统掌握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知识与技能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顺应社会的需求,并反映时代先进水平。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应具备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社区护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护理能力。将中医整体观、辨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护理程序有机结合。辨病护理、辨症护理、辨证护理有机结合。能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进行健康教育及咨询、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预防保健及家庭护理。

课程设置理念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夯实西医,融合中医,注重整体,辨证施护。课程设置改革原则课程改革在注重“三基”的同时,突出中医护理特色与优势,以整体护理为理念,重视现代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加强人文护理知识的学习。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适应综合性医院的需求,不断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加大西医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课程比重,注重中西医结合。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开设中医护理特色课程。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以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学引领和整合临床护理;选取中医护理特色明显的病种,以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理念,根据护理程序重组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使中西医护理措施有效融合。加快中西医结合社区护理课程内容改革步伐,以顺应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改革可采用系统论的观点,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整体优化原则、合理组合原则、环境m应原则、动态平衡原则。

构建中西医结合护理实践教学体系。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创新型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应研究并构建中西医结合护理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增加实践课比重,以护理程序为导向,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示教、模拟实训等多种先进的实践教学形式,实验与理论并进,开发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综合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实验、实习、网络资源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力,从而改变毕业生就业面窄,大多面向中医院的现象。

3.在临床护理理论教学中引入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点,辩证施护从整体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应用中医理论实施护理评估,辨病辨证,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护理[1]。将中西医护理优势进行有效的结合,是目前临床疾病护理的发展趋势。经历了数千年发展的中医,具有丰富的疾病诊治以及病人养护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护理工作。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点,除此之外中医还十分注重进行养生护理,强调对健康人进行预防护理。中医护理观念是现代护理理论的补充,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护理质量,因此在临床护理理论教学中融人辩证施护具有深远意义。

在护理专业中开设中医课程是医院教育中的一个亮点,是培养中西医结合型人才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课程时间相对较短,且教师大部分只注重讲解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知识,对怎样将基本知识在临床中进行运用讲解较少阎。本次研究结果表明,75%的学生对中医四诊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提升,这表明将辩证施护融人到临床护理理论教学中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相关研究表明,很多护理人员由于对中医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在中医四诊能力方面极度欠缺,因此不能正确的进行辩证施护,对护理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在临床护理理论教学中引人辩证施护的相关内容很有必要。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想要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对辩证施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临床护理理论教学中引人辩证施护的内容是不够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独自完成对病人危及情况的处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辩证施护教学内容能够对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进行培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加案例分析训练,提高学生辩证施护的能力。

传统的临床理论教学中,课程内容包含西医相关知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方法、诊断以及治疗与护理方法等,在进行上诉内容的讲解过程中适当的融人中医辩证施护的内容,主要有:异病同护、同病异护等。异病同护主要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因此可以选择相同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同病异护则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患者机体反应以及地区的不同,所变现的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护理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3]。其次还应进行辩证施膳,主要是根据药食同源的原则,食物的温热寒凉均可以对机体的阴阳平衡进行一定的调节,合理的饮食具有强身、防病、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西医护理论文篇5

【摘要】目的: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做出进一步探究和分析。方法: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并且病情变化比较快,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监护的患者,所以护理人员的责任非常重要,有着非常大的工作量,但是护理人员的数量并不多,属于护理风险控制当中的一项薄弱环节。本院在2018年之后,将排班模式进行了改变,持续质量改进,并实施全程监控结果:直到2019年,在1年的改进以及实施当中,患者的需求以及监护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压力,有益于持续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改进,减少了护理当中产生的差错,存在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灵魂,排班模式的更新,有益于护士长管理,更能更加合理的用人,避免对人才和劳动力方面出现浪费情况,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要所减轻,有效提升了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重症医学科;排班模式

【中图分类号】R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118-02

持续质量改进(CQI),为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下,逐步发展的。其中,对于管理以及环节的质量控制更加注重,为新质量管理理论,护理质量可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产生直接影响,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重症监护病房,为危重患者以及现今设备仪器集中的科室,利用相应的监护,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出来。所以,强化对ICU患者实施的安全管理,提升护理质量监管。因此,本文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共有24名护理人员,主管护师2名,护师共8名。其余人员为护士职称,专科护士一共为6名。平均工龄6.54年,其中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为10人。所以,护理人员的年轻化,工作方面存在不足,患者要求复杂以及多样化,需要经验十分丰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对其给予强化监督,对护理进行完善,以便患者和家属更加满意。如表一所示。

1.2方法

科室共有床位12张,为两组,2名专科护士担任护理组长,护士长以及护理组长,需要做好相应的监控护理质量[1]。第一组人员应用床位包干制度,一名护理人员对1-2名患者负责,这些患者的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工作、健康教育等都由该护理人员负责。其中,需要精准、完善的对护理记录进行书写,将专科特征进行体现,组长以及专科护士需要对年资低的护士给予指导,帮助其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等,并定期学习和反思。第二组应用统一管理制度,所有护理对全部病房进行管理,组长以及专科护士实施相应的健康监狱工作等护理内容,护士负责护理工作,记录护理过程等。持续质量改进涵盖了危病患者护理质量、环境监管、技术操作、患者安全以及舒适等。结合每一项护理环节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质量控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控制,并确定质控点,将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进行强化。利用有组织以及有目的考核,可对抢救措施的落实有效性给予保证。护理组长和相关专科护士,针对重危患者抢救工作、重症患者的临时处置,需要快速、正确、果断,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任务。

每日需要对两名激动护士进行安排,以便帮助两组护士,对相应的护理工作完成。夜间护理,需要高年资的护士带领两名低年资护士。年资低的忽视,分别管一组,高年资护士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系统的质量监控、将参与性、监督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等职能进行了发挥,使得低年资值班护士减轻了自身的工作压力以及心理压力,避免了有差错产生[2]。

针对有着疑难病例的患者,需要组织全科护士对其实施每月1次的护理病例查房,责任护士汇报护理患者的床号、基本情况等,其中要包括饮食要求、护理级别等。之后,科室人员给予补充和完善,最后护士长和护理责任组长提出问题,全员进行讨论,护士长最后给予相应的讲评。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有耐心以及爱心、理解等,关心患者。所以,要强化护理责任心,正确处理护患关系。

2结果

两组工作不同的小组,对于质量的提升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如表2所示。

3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措施,对于管理以及环节的质量控制更加注重,为新质量管理理论,护理质量可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产生直接影响。特征为组织性强、参与面广的不间断活动,护理效果质量非常高[3]。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对质量意识進行强化,坚持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监控,以便将质量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对于护理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以及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自身的能力提升。此外,护理人员要做到技术精湛、技术操作规范、创新求实。积极主动学习更多的新技术,对新的领域进行开拓。总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灵魂,排班模式的更新,有益于护士长管理,更能更加合理的用人,避免对人才和劳动力方面出现浪费情况,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要所减轻,有效提升了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医学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析中医内科护理医学的护理理念及其发展论文

摘要:中医内科护理作为现代医学中护理方面必不可少的一种护理方法,它在很多临床验证中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中医内科护理依然存在着非常多的现实问题。将分析中医内科护理发展的现状,其中包括人力方面的不足、科学研究能力的欠缺以及实际操作条件的匮乏等等,对中医内科护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对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医学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状;中医;内科;护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在各个医学研究中的经济投人,很多的新式医学研究开始不断涌现出来,而且现有的医学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就包括越来越现代化的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医内科护理学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是它的发展却一直在停滞,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入,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发展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1.中医内科护理概述

中医护理是我国自古就存在的,指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相关护理工作,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我国本土存在的护理中,古代中医师既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同时又扮演着中医的护理工作者。中医护理,尤其是中医内科护理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人,现代医学的护理行为和护理理念初入中国,使得中医护理进入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但近年的各种研究数据显示,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较大幅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点得到了医学界学者的普遍认可。

中医内科护理以整体护理和辨证实施护理行为为基本理论和基本特色,这也是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基本理论之上的,体现了中医内科护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临床护理离不开各种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内科护理的核心,包括针灸、拔罐、中医贴敷等等,其正逐渐得到医学界人士的广泛采用,也得到广大患者的充分肯定。

2.中医内科护理发展的现状

2.1中医内科护理专业人员匮乏

虽然我国现在的整个医学系统相对已经较为完善,而且从医人员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医学人员却非常之少,只占到所有医学人员比例的9%。现在的很多医学专业学校大部分都是以教授西方医学为主要内容,中医医学的教学内容非常少,所以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人员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内科护理人员。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很多大医院中的护理人员中的92%都是学习西方医学出身,对中医内科护理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手法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不足,对中医内科护理中常用的针灸、药透等等护理方法的运用很不熟练。因此,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匮乏是目前中医护理发展的一大阻碍,人员的匮乏直接导致了中医内科护理的地位始终不能提升,医学护理也会因此不完善,出现明显的短板。

2.2中医内科护理人员操作自由性不足

在现在的绝大部分医院之中,很多能够实施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过程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比如说经常用到的穴位按摩、中药敷贴以及拔罐等等,由于很多医院沿用了人为老式的护理制度,导致这些中医内科护理方法失去了被执的灵活性。总体来说,利用中医内科护理来恢复患者的过程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中医内科护理的实际运用不容乐观。

2.3中医内科护理创新匮乏、制度老化

现存的中医内科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潭死水,由于护理人员无法进行大量的中医内科护理,因此经验的缺乏使得他们没有方法去通过自身的认识以及护理过程的问题解决并去创新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即便是专业的中医内科护理创新研发人员,也是因为缺少临床的实际经验而事倍功半,而中医内科护理的制度固守也导致了这项技术不能将制度作为依托来发展,因此制度的老化也使得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发展缓慢。

3.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发展趋势

3.1人才培养模式

中西医结合护理事业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中西医结合机构已有200多家,至2009年,我国有三甲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18所”。在现代医疗服务正形成治疗、康复、预防、养生、保健的多元化形式背景下,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将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而高层次、高素质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在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依托中医药大学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中医护理人才优势,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科研攻坚能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为中西医护理的真正融合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加快西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中医护理课程改革力度,逐步实现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的基本融合,培养具有较强西医护理能力以及一定中医护理能力,能在临床护理、社区护理领域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基层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3.2培养目标

目前公认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内涵标准为“系统掌握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知识与技能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人才培養目标应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顺应社会的需求,并反映时代先进水平。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应具备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社区护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护理能力。将中医整体观、辩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护理程序有机结合。辨病护理、辨症护理、辨证护理有机结合。

3.3课程内容改革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以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学引领和整合临床护理;选取中医护理特色明显的病种,以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理念,根据护理程序重组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使中西医护理措施有效融合。加快中西医结合社区护理课程内容改革步伐,以顺应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改革可采用系统论的观点,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整体优化原则、合理组合原则、环境适应原则、动态平衡原则。

西医护理论文篇6

我院中医系专业为全省唯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学本科专业,以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国际交流等为主,使祖国传统医学特色与现代医学新知识新理论相结合,把中医学科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科学相融合,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拓展专业口径,优化培育计划。有较宽的学术领域和良好的科研基础,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呼吸。肾病。消化。心脑。血液。内分泌。脑瘤及中西医结合急诊等7个三级临床学科,其中呼吸。肾病。中西医结合急诊等三科室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中医内科学为江西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医专业是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

科研项目共194项,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8项,省级14项,厅级65项,院级83项。获得省卫生厅技术创新一、二、三等奖各1项,南昌市科技进步奖1项。

中医学(国际交流方向):

(五年制、文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公共英语,医学英语,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2、特色与优势:

中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为人类提供了健康的保障,具有独立的、科学的医疗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诊疗技术。该专业既继承保留了传统医学的理论方法,又教授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随着中医药学被世界各国所瞩目和接受,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西医理论的同时,着重加强对英语的学习。

3、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医药研究所、医药情报所从事医疗诊治及对外交流工作或在高、中等医药院校任教。

中医学: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2、该专业经历了4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独到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本专业教师60%。加入wto后,中医学已被世界各国所瞩目和接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具备扎实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及特殊的中医医疗方法,能够到医药卫生行业从事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舰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

中西医临床医学: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等。

2、特色与优势:

面向新世纪,该专业在传授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同时,加强了对西方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3、就业前景: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从事医药卫生行业的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舰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并且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量较大,可继续求学深造。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确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在广阔的医疗市场中可大有作为。

护理学:

(四年制、文理兼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理学、中医学概论(中基中诊)、中医护理学、护理学基储护理心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康复医学、营养与保舰健康评估、传染病护理学、医学美容学等。

2、特色与优势: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备常见并多发病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急、难、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技术及监护技能。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学习一门外语,借助辞典能够阅读本专业相关书刊。掌握扎实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护理实践技能等方面能力,能在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从事高级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及卫生保健工作。

部分知名校友

吕爱平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所长

吴浈江西省药监局局长

刘晓庄江西省药监局副局长

陈明人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左铮云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何玉信美国澳斯汀东方医学院教授(博士后毕业)

张跃荣美国纽约中医学院院长

管飞私营企业总裁(个人资产超亿元)

程昭擐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主任医师

针灸骨伤系

该系共有教师57人,其中正高4人,博导1人,副高28人,中级20人,初级4人。

针灸推拿专业以针灸为住,结合各项先进治疗技术在痛症。瘫症。功能障碍等方面形成了医。教。研整体模式特色,是江西省卫生厅领先专业。

中医骨伤学科是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学科。其理论和学术即继承了传统中医伤科的特色,又吸取了现代医学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及新的诊疗手段和方法,充实丰富了伤科学的内容,使之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学生毕业后既能担负临床医疗工作,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出事学科理论研究能力。目前,为全省骨伤病治疗中心组长单位。

针灸推拿专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专业,也是江西省高等学校的品牌专业。科研项目共54项,其中省级7项,厅级25项,院级21项,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中医学(骨伤方向):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正骨学,中医骨病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创伤学急救,现代医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2、特色和优势:

西医护理论文篇7

西医学与中医学分属不同医学理论体系,并且在治疗方法与医学思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过中、西医学所面对的对象与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恰当引入中医护理理论,将中西医优点相结合,可有效拓宽医学学生知识面,养成中西医相结合的逻辑思维,如胆结石、肠梗阻等病症的治疗措施讲解时,可在西医学病理讲解的前提下,引用中医里不通则痛,而通则不痛的医学理论进行解释。又如肿瘤治疗措施讲解中,可强调中医的治疗措施,同时结合西医中的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这样能有效减轻患者放化疗中的毒副作用,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2中西医优势结合,更利于患者护理

在现代护理学中,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是主要内容,外科护理教学中,将中医护理理论引入护理程序当中,让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更好地结合渗透,可为患者解除病痛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我国中医里的四诊合参,可融入现代护理的评估环节,运用健康评估方法获取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等资料,并运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全面获取患者资料,便于护理人员能及时发现病患问题。在护理方法上,可把大量简便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引入到外科护理教学当中,例如,乳痈可应用大剂量的炒麦芽水进行煎服,也可运用芒硝进行局部外敷,以终止患者乳汁的分泌。又如为了促进患者外科腹部术之后,恢复肠蠕动,除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外,还可用针刺患者的足三里穴位,以缓解患者的腹胀问题。

2中医护理理论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做好中医护理理论与外科护理相结合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当中,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具体的预先安排,教师只有充分认真准备,教学才会收到预期效果,在外科护理学的各章节教学中,应仔细剖析每章节内容,尤其是基本的概念及重难点等,将中医护理理论方面的知识有机融入其中,并尽量用最准确文字进行层次归纳整理,从生理解剖至健康教育、由浅入深、从理论至实践,逐层展开,让有关的中、西医理论点充分展示,并且条理清楚。

2.2中医护理理论知识的贯穿应用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评估是项连续系统的资料记录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将西医学中的交谈法、观察法与护理检查等和中医护理中的望闻问切四诊相结合,对外科护理学中的各章节进行护理评估,让护理资料收集更为客观全面。同时,可用中医学里的护理知识对外科护理进行内容补充,尤其是中医里的辨证护理及整体护理观念,可与现代护理观念相融合,便于护理诊断的确定。在护理计划当中,可把中医护理基本原则有效融入到护理计划中,其实中医西医的护理诊断排序原则大致相同,都是根据首中次优来设置先后顺序,把中医的急护其标,缓护其本,标本兼治等原则有效融入外科护理讲解中,对于患者现存生理心理及社会问题进行启发,采用中西医中的有效护理措施,并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对护理措施进行充实。同时,依据外科疾病特征,将中医特色和现代护理理论的优势进行结合,如饮食调护中,可突出辨证膳食护理,尽量做到药食相辅,病食相宜,以提升疗效。

2.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穿中医护理理论

在《外科护理学》的护理教学中,其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及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师对学生的护理认识起引导作用,教师可将中医里的整体观念与人本思想贯穿到外科护理工作中,将传统中医护理理念与外科护理理论进行结合,以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中的分析解决能力。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可运用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法,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护理知识,教学中,也可原文引用,激发学生对中医理论学习的兴趣,如说明饮食护理方面的重要性时,可引用中医著作《素问•热论》中的原句进行说明。又如讲解脑卒中的护理知识时,可运用典型病例的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具体的病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病例中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讨论当中,能使学生的总结、分析归纳及语言表达等能力达到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4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中医护理理论

外科护理学的见习与课堂教授大致是同步开展的,我校的见习医院师资力量是较为雄厚的,也是经国家相关教育部门进行过教学评估的,其临床实践也更为规范,在各科室当中,均有教学秘书、专职教师来带教,学校教师依据见习疾病特征与护理原则,对教学内容、目标与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要合理贯穿中医护理方面的理论,如乳痈疾病,学生对病患实施评估、健康教育及查体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指导,尤其是中医里的四诊八纲理论,教师要适当给予启发,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不同病情的辨证护理,把课堂理论知识应用至临床实践当中,以强化学生的护理知识,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给毕业生奠定良好基础。在学生毕业实习时,也强化中医护理方面的知识,为外科护理教学提供中医护理时间方面的可能,当学生在西医医院进行实习时,可侧重外科疾病手术前的准备与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并参与重症、急病患者的监测工作,积极参与腹腔引流管及胸腔闭引流管等管道护理工作。当在中医医院进行实践时,要突出中医方面的护理特点,如对于晚期的肿瘤患者,可用水针治疗法,这比镇痛剂注射效果好;对于肩周炎患者,可采取中药熏蒸的治疗法,让中医护理法在临床上充分发挥优势,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实践结束的时候,让学生用中医理论思维书写份外科护理病历,以巩固学生的护理知识。

西医护理论文篇8

2指导思想的差异。导致具体内容的差异

西医护理论文篇9

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日益在临床医疗中显示出其优势。作为综合性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科,我们承担着西医院校护理学生的中西医临床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临床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向临床一线输送的护理人才的质量,西医院校护理学生在中西医护理中的临床教学已引起高度重视。

1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1.1 将“辨证施护”融入“整体护理”,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

“整体护理”是当前我国护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将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保持人与内外环境的平衡。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与自然和社会相统一。这种将患者置于自然和社会的整体中通盘考虑的护理理念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进行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理念不谋而合[1]。而其中“辨证施护”又是中医护理的特色,其通过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患者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护理评估,进而辨病辨证,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措施。因此,“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为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近年来有人提出将辨证施护融入现代护理的新观点[2],认为中医“辨证施护”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有利于整体护理模式的发展,是现代护理理论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在继承祖国医学基本学术思想如整体观、辨证论治观等基础上,吸收现代护理理论及工作模式和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已在临床工作中逐渐成为防治疾病,解除病痛的重要护理手段。因此,对此加以发展巩固应用,对提高护理的价值和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1.2 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教学,使学生具有中西医护理双向技能

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但课程设置时间较短,往往只着重于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知识,如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学、针灸经络学等基本理论,对针灸学等在临床上更有实践意义的内容则浅尝辄止[3]。而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如穴位按摩、拔火罐、刮痧、熏洗疗法、敷脐疗法、捏脊等,至今在临床护理上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因此,西医护理的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将在中西医结合或中医科室的临床护理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进一步掌握中西医护理的双向技能,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相结合,从而提高护理实践的有效性。

2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教学方法

2.1 重视临床师资培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带教老师首先要懂得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目前临床教师都是西医护理或中医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缺乏中西医兼通的护理人才,中西医护理方法和手段也未能真正系统有效地结合,使得临床上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与技术并行,而且普遍存在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因此,作为临床护理教育者,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和教育观念,正确认识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科学性与必要性,认识各自优势和护理内涵的共同之处,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实践。为此,我们组织西医护理专业的带教教师系统地学习了中医护理理论,并组织所有带教教师进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集中培训,共同探讨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规范带教流程和方法,鼓励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科研。最后,经过层层筛选严格考核才授予带教资格,提高带教教师的中医护理操作水平与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将中西医护理操作紧密结合,为临床实习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2.2 探索有效教学方案,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在临床教学中,首先,建立科学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设立教学总带教,负责安排临床理论授课、护生的理论操作考核、及时听取带教教师及护生之间的相互反馈,进行经验总结,改进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到位。其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一带一”临床教学模式,安排一名带教老师带一位学生,分管4~8个病人,运用护理程序对所管辖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开展从入院至出院的全程护理,运用“望、闻、问、切”采集病史评估资料,采用辨证施护的方法确立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并完成健康指导、医护患的沟通、中西医结合护理病历的书写等工作。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一对一随师带教,并注意结合PBL教学法,带领学生到床边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实地讲解、手把手操作示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随时根据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指导及时整改。并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病例讨论及教学查房,提高和巩固临床所学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理论及技能。

2.3 结合中医护理基本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技能培训

通过改革带教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随时与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相联系。在相关项目的基础操作练习中增加中医操作方面的知识,如在注射练习中结合中医的穴位进行穴位注射,在大量不保留灌肠练习中结合示教中药保留灌肠,护理肿瘤化疗病人时采用药物止吐的同时配合穴位按摩、耳穴敷贴等方法,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由于中医的护理操作技能较多,而实习课时有限,并且有些项目在带教中也不能由护生直接在病人身上练习,对于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我们便通过开展强化训练完成,让学生和师生之间相互操作共同提高。操作训练时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医生查房、典型病例讨论等,着重培养其临床分析判断的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为以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把现代护理理念与传统中医护理方法相结合,创建出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护理模式,是中西医护理同仁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护理路径和临床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的优势进行互补,才能培养出适合新形势的中西医结合复合型护理人才[5]。

参考文献

1 黄君,毛喜莲,秦锋,等.临床护理教学中融入“辨证施护”的探讨.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11(5):85-87.

3 Tanner CA. Nursing education: current themes, puzzles and paradoxes .Community Nursing Research,2007,(40):3-14.

西医护理论文篇10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中西医护理虽起源不同,有着各自的特殊性,但是也有相似点,现就以下几点探讨。

1 中西医的起源和发展

1.1 早期的中医药学与护理学密不可分,医学与护理学合二为一,密不可分,"三分治,七分养",是我国古代对医学与护理学的关系所做出的高度概括。早在远古至春秋时期,为中医护理的萌芽阶段;中医护理初步形成为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系列医药典籍的相继问世,《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在形成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同时,也为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开创了先河;至唐宋、金元至明清时代,中医护理逐步充实。中医护理和中医同步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等阶段,然而由于中医治病医护不分家所以中医护理始终未能形成独立专业。

1.2 西医护理起源于远古时期,从远古时代的自我护理,古代的家庭护理,中世纪的宗教护理,19世纪中叶的近代护理和20世纪的现代护理。现代护理的发展主要是在西方各种护理学说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从19世纪佛罗伦斯・南丁格尔的环境护理理论到20世纪初奥瑞姆的自理模式,再到20世纪中期罗伊的适应模式,直到20世纪末纽曼的系统模式,每一次学说的形成都使护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而纽曼系统模式的出现对现代护理理论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

1.3 中西医护理的起源与发展走过了相似的阶段,同样经历过自我护理和家庭护理阶段,所不同的是西医护理学于19世纪中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而中医护理作为一种形式存在始终未能形成独立专业。

2中西医护理的理论基础

2.1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学理论,以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基础,采取形神兼顾的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的基础是辩证施护,就是按照中医的理论,应用四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方法分析病因。判断病位,辨别病性,根据不同的病情变化给予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施护等护理整体观。

2.2 西医护理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西方各种护理学说,他受到了西医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生物化学的指导,设计出西医护理中对于体温、脉搏、呼吸等测量的基础护理和一些专科护理诸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和自理能力提出一、二、三级护理和特护制度等等。

2.3 中医护理理论是在中医学的影响下形成的,是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各科疾病护理技术的一门独立学科。西医护理的建立也是受到西医的影响。两者虽然理论体系各不相同,但中医护理理论和西医护理理论是可以互通的。中医护理的切脉、按肌肤湿温和西医护理的脉搏、体温测量有异曲同工之妙。

3 中西医护理的过程

3.1 中医辨证施护的过程是认识疾病和护理疾病的过程,辨证是决定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证施护要求护士应用"四诊"及各种方法全面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应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等方法,首先确定其发病原因、部位、性质,进而找出通过护理手段和方法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临床实践,并根据效果随时修改补充。中医护理操作灵活多样包括推拿、针灸、拔罐、热熨、刮痧、熏洗和气功等等,其中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和创举,通过对人体体表的刺激,进行整体调节,疗效明显,适用范围广泛。这些技术操作具有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的优势。

3.2西医护理要求护士针对患者的身心需要,运用评估;诊断、确认结果;计划/实施;评价这种有计划的、系统的护理步骤来思考和解决患者的问题,是一种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的过程。

3.3中西医护理过程虽不同,但都具有决策、反馈、动态的功能。可见中西医护理程序基本相同。

4中西医护理对疾病的预防

4.1 养生,古代又称"摄生"、"养性"、"卫生"等,是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达到维护身体健康和延长寿命的行为过程[2]。中医护理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观、养生观。临床医疗护理实践中重视"三分治七分养"。在临床护理中,强调人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进行辨证施护[3]。中医护理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治未病中则更具优势。"上工治未病"的理念在中医护理工作中日益受到重视,这种理念在中医理论奠基之作的《黄帝内经》中最早形成,对中医及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护理影响深远。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防"即预防,①防止疾病的发生,②当疾病已发生,如何控制处理不使之严重[4,5],而护理工作恰好把这些工作细化并发扬光大。

4.2 西医护理的疾病预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进行卫生知识传播和行为干预。改变人们的不良习惯'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其目的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活动,改善、达到、维护、和促进个体及社会的健康状态。

4.3 中医和西医在疾病的预防所采取的的方式不同但对健康的认识是一致的,作为新一代的护理人员,不仅要让我们的国粹"中医"好好的传承。更要把传统中医护理及现代护理的精髓发扬光大,为人类创造更多生命的奇迹。

参考文献:

[1]潘孟昭 .护理学导论[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5.

[2]姚菊峰 .中医护理优势及前景[J] .护理杂志, 2005,22(5):47~48

西医护理论文篇11

主管单位:中华护理学会

主办单位: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6493

国内刊号:14-1272/R

邮发代号:22-13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西医护理论文篇12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膳食、保健、康复等措施,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残实施护理,以促进和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护理教育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任务,而中医护理是我国护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的结晶。随着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及现代护理学地不断发展,中医护理在医疗实践中也不断改革进步。中医护理要发展必须依靠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队伍。现代化的中医护理人才,不仅要求具备整体护理观念,还要有过硬的中医护理知识,才能将中医护理不断深化发展。本文在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着重对如何加强中医护理教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重视西医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已发展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模式,与中医护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自然观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导下,各地纷纷出台促进和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而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中医护理学的整体护理、辨证护理和在“治未病”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目前,医疗保健体制的改革,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健康保健需求的日益提高,都预示着未来是以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为主的社会,而这正是中医及中医护理的擅长之处。中医十分重视养生护理,中医护理具有养生保健上的优势,即养护统一。

中医的辨证施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体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常采取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护理方法;并注重饮食护理、精神护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如艾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熏洗等方法,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既适合在医院实施也适合在家庭护理及社区护理中操作。由于护理学科的特殊性,当前护理专业的主要实践场所仍是医院,不论是西医医院还是中医医院都离不开西医护理工作。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可能只强调中医护理,而不考虑西医护理的理论与技能的要求。将西医护理观念与中医护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实现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的和谐发展。

2重视中医护理实践教学

中医是一门理论抽象、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因此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三年制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现代护理学的课程体系相对完整,课时占据比例较大。而中医护理的理论体系及思维模式与现代护理差距很大,其内容不但包括了中医护理发展概况、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还包含了护理与养生、用药护理、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等教学内容。要在较少的课程设置中了完成教学内容,并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熟练掌握拔火罐、刮痧、艾灸、耳穴埋籽等基本操作,其难度可想而知。而职业教育的特色是,教学方式走“产教结合”道路,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教育过程突出实践环节。

2.1教师备课中要提高学生的中医护理实践能力,就必须重视教师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及相关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精心选定所需讲授内容,要求在掌握现代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突出提现中医护理特色。同时假期可参与中医护理临床工作中,增强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2.2授课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挂图、模型、视频等,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来丰富教学形式。同时,除向学生传授实用、够用的中医基本理论和护理技能外,更应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采用讲、学、练、做、考的教学方式,即小组制讲授操作理论、集中学习操作步骤、小组内部相互练习、单独展示操作纠正错误、建立实践能力考试制度。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充分利用模型及真人练习操作手法,熟练掌握基本的中医护理操作技能。

2.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利用第二课堂开放中医护理实训室,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强化中医护理操作,弥补课堂练习的不足。

2.4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学习能力

2.4.1转换传统教学模式小组制教学可采用PBL教学模式,具体案例由学生主动采集,教师选择使用。在采集案例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临床的治疗方法和中医护理技术,在后期授课中更会起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该知识点印象深刻。中医护理擅长治未病及中医养生,相应章节可鼓励学生采用自身亚健康案例进行讨论,如痛经、泄泻、感冒等。从自身出发,将极大激励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2.4.2开展技能大赛,提高动手能力定期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课的主动性,增加第二课堂的利用率,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2015年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医护理技能大赛中,我校代表队4名优秀选手荣获团体二等奖;个人全能一等奖一项;个人全能二等奖2项;个人全能三等奖1项;单项奖数项的好成绩。

2.4.3临床专家讲座邀请中医临床专家对学生进行临床讲座,提高学生对中医护理的认识和兴趣。用大量的临床案例和中医护理经验唤起学生们热爱中医、理解中医、学习中医的积极性。

2.5注重产教结合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临床工作的起点和基础,是将护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增加中医院或中医科室的轮转学习时间,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更充分得做到产教结合。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在临床实践基地拓展期间,中医院所占比例较高。我校在名校建设期间,积极协助各教学医院进行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带教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规范临床实践教学流程,制定科室出科考核制度。

3重视中医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中医护理在护理教育中起步较晚,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稳定、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培养优秀中医护理人才的关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的一线教师中,一是来自西医高等院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他们护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多数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并缺乏对中医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一是来自中医院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中西医护理专业知识,应该是发展中医护理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但队伍尚年轻力量较薄弱,缺乏学科带头人。中医护理的师资能力参差不齐,不能完全满足办学要求和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中医护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中医师资队伍的培养模式,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一支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现代护理学理论知识、十富的临床经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能力的中医护理师资队伍。

3.1引进人才中医护理教师除需具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外,还必须具备足够的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护理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招聘教学人才时,学校应做好引进计划,以保证中医护理教师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

3.2校内骨干教师培训针对在校教师队伍建设,可通过研究生教育、国内外进修、培训等途径,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拓展教师视野。加强国内中医药院校间的交流合作,加大中医护理科研力度,培养理论、实践与科研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一支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3.3加强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在实习环节,选择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巧、高度的责任心者作为带教老师。实施护理临床教学质量双向教学评价,即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技能水平、教学管理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保证临床带教水平的持续提高。

4小结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从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全局出发,明确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个方面的基本任务,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关键是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加强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将对我国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中医护理教育,培养出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护理人才,不断增强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攻,韩丽沙.中医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4.

[2]丁衍文,郑磊.西医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5):398-400.

[3]唐小岚.关于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2):134-135.

[4]姚万霞.高等护理教育应注重中医护理课程设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21):55.

[5]韩丽沙.对中医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7(5):16-18.

[6]郭红,李艳琳,韩丽沙.对我国中医高等护理教育的SWOT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2):87-8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