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师工作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5-25 00:47:48

综合实践教师工作总结

综合实践教师工作总结篇1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利用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教师工作总结篇2

(一)统筹规划,构建扎实的管理指导网络

两年来,学校一直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形成了“校长——教学主任——教研组长——班级指导教师”的分层管理网络。校长负责整体工作的布置;主管教学的主任具体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培训,对实验工作的总体规划,研究主题的评审,指导教师的培训,活动开展的督导检查,实验工作中有关问题的协调解决,结果的评估验收等;“教研组长”负责督促、检查、评估本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实施情况,具体指导本年级正常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负责制定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及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总结;“班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执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制定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负责活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经验总结。

(二)规范过程,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1.以监督制度确保活动的落实。学期初,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学期中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的对各班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个月,教导处都会组织综合实践的教师进行研究讨论,汇报一个月来各班活动的开展情况、教师与学生的收获、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等,大家共享成功经验,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指导下次活动的实施。

2.以激励制度促进活动的开展。学校每学期对教师上交的综合实践活动典型案例、小课题、论文等进行评奖;在工作量上,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适当减轻;评模选优、外出学习等优先考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外实践活动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3.注重培训,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培训。学校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教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知识,在学校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学校鼓励教师外出学习,提升理念,开阔视野。

二、挖掘课程资源,拓宽主题渠道

(一)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三名美术教师均为美术专业学校毕业,有很高的专业素养,擅长线描、水彩、油画,学校充分利用这一校内资源,开展了石头彩绘、剪纸、手工编织、手工粘贴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巧妙地将艺术节等校传统文化节日及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小实验等活动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有机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空间,搭建平台,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体验、发展的全过程。

(二)积极开发校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周边有消防队、家具城、工厂等,这些丰富的资源决定了我校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例如,我们借助一年一度的消防日到来之际,带领学生到消防大队参观和学习。

(三)依据地域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卢龙自北魏以来,素为郡、州、路、府、县治所,明清鼎盛时期有“京东第一府”之称。自孤竹国算起,迄今已有 3600 年的历史,民风淳朴厚重,有着灿烂的文明史,文化积淀深厚。我们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进行富有本地区、本校特色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本学期我校各个班级分别开展了“走进古城卢龙”“卢龙民间艺术”“我眼中的卢龙”“孤竹文化”“孤竹风情”“古今卢龙”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兴致盎然,热爱家乡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树立了长大以后建设家乡的美好理想。

(四)结合学校教育重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校门口临街,过往车辆很多,校门口马路两边又有很多摆摊卖菜、卖水果的现象,给学生上下学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针对这个现象,我校围绕“安全自护我能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有关教师和学校领导,寻找校内安全隐患,通过走访交通警察、实地考察等方式寻找校外安全隐患,又通过采访、讨论、交流,寻找安全隐患的解决办法。

(五)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这个学期,我校围绕市、县教研工作的重点,抓住建党90周年的教育契机,开展了“回顾党的历史,争做新时代的小主人”主题系列活动,围绕此主题,营造庆祝建党90周年的浓厚氛围,深情回顾党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党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

(六)与相关课程进行整合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意与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如将课程的实施面拓展到各个学科中进行学科延伸性的实践活动,如由语文引申的说话与写作的实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实践,用英语与人交流的实践……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参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的途径。

三、科学评价,关注发展,伴学生健康成长

(一)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在评价时,我们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

(二)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综合实践教师工作总结篇3

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应职应岗能力为目的的过程教学。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教学主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岗位任务进行顶岗实习,并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岗位中存在的问题,并最终形成毕业设计(论文),从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水平的一系列实践过程。

毕业综合实践教务管理是整个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行政工作,它不仅是维护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正常秩序的重要保证,也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务管理部门是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因此加强毕业综合实践教务管理对提高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总体质量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结合毕业综合实践教务管理的实践,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教务管理的体会。

一、理顺关系,明确管理职责和管理工作流程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制度,这就需要学校、学院的教务管理部门能够准确认识自身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学校教务处应是毕业综合实践各项管理活动的策划者、调控者,在管理过程中,校教务处要加强对学院教务管理活动的指导,并为二级学院在毕业综合实践教务管理中提供必要的帮助;而学院教务管理部门在前者的管理下开展各项工作,是毕业综合实践管理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不管是学校还是学院教务管理部门都应准确定位,明确和熟悉毕业综合实践教学工作的各项流程。

二、加强和规范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务管理

1、制定合适的毕业综合实践教学计划,及早动员。教务管理部门应根据学校的《毕业综合实践管理条例》及学院自身的情况,制作本院周密的毕业综合实践工作计划,组织指导教师及学生参加毕业综合实践的动员大会,对该项活动做出具体的部署和安排,在思想上得到导师和学生对该项教学活动的重视。同时,对一些新的指导教师或者指导能力欠缺的老师进行集中培训。

2、严把选题关。选取正确合适的毕业综合实践课题是开展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的前提。毕业综合实践课题必须切实符合企业现实岗位或者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必须紧密结合企业或者行业的规范要求,因此毕业综合实践的课题选择必须从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岗位存在的不足着手。在此,作为教务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好选题关。首先要根据计划,要求指导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指导,督促学生完成选题;其次按照系或者专业召开开题论证会议,严格控制选题过大、过泛或者偏离实际等现象;最后教务管理部门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进行论证,对提高选题质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避免未经过培训的教师担任毕业综合实践指导教师,避免每个导师指导学生过多,应尽量选择双师型的校内教师或者聘请校外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或者专家作为指导老师。

3、加强顶岗实习组织和管理。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根据职业岗位或者岗位群的应职应岗能力要求来确定,因此毕业综合实践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也是由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决定的。要使顶岗实习达到预期效果,除了学校需要多途径的提供学生实习的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岗前培训外,教务管理部门还需针对顶岗实习地点分散、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构建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在制度上保障外,还应该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参与到管理中来,从顶岗实习的指导到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等各环节,形成由校企共同组织管理实习的局面,这样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序、有效完成。

4、完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工作过程监控体系。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任务,收集相关资料后,将进入毕业综合实践成果文本的撰写环节,能否有效地进行质量监控,关系到学生能否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设计。首先校院毕业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应根据制定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行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工作一票否决制,强化指导教师的质量意识,严格实行责任认定制度。同时推行学生信息员制度,让学生及时反馈在设计指导工作中的表现,以督促指导教师重视设计指导工作,提高指导水平。规范答辩程序,严把论文答辩关、评审关,在答辩阶段严格按照答辩的流程操作。

三、建立和培养一支业务水平强、工作效率高的专职毕业综合实践管理人员队伍

毕业综合实践教学和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着重培养学生的应职应岗能力,要求学生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后,能够与岗位实现“零距离”而非后者主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因此在管理上有所不同,对教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不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人员对毕业综合实践的含义也是一知半解,以为只是简单的将以往的实习和论文合并在一起,其实并不然。因此加强对专职毕业综合实践教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

1、加强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首先应对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不仅需要学习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更要了解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熟悉教学活动各项流程。还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优秀高职院校的管理方法,在学习的基础上,及时总结,通过总结梳理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重视沟通和交流。加强交流和沟通也是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交流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纵向的,譬如和有经验的教务处领导、同事等,可以是横向的,譬如其他院校的教务管理人员,通过交流学人所长,知己之短。毕业综合实践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学生和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及教师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从而了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或需改进的地方,从而使该项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综合实践教师工作总结篇4

大家知道,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热点,但现在似乎“亮点不亮”,“热点成难点”,近来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综合实践课程沦为“三无”课程(无教材、无教师、无课程标准);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现象。据调查显示,87%的老师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好上”“难教”。因为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就与学生围绕“资源包”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化现象严重。

那么,在一定区域内如何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为学校和一线教师提供应有的支持与帮助?我们从“六个重视”来解决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样?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活动效果。

一、重视课程的落实,唤醒忧患意识

1.教育部门

一是出台相关文件通知,制度保证,规范办学行为。教育局层面关于印发《中小学贯彻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二是配备督学,进行随访,经常性下校督导综合实践课程的执行情况。三是制定评价标准。制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从办学思想、办学行为、教学常规、综合课程、学习习惯等方面制定标准。

2.教研部门

一是具体量化,如出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教研常规管理暂行规定(试行方案)》。具体规定到学校、教师每学期、每月、每天都应该做些什么。二是过程视导,进行教学视导,抓好常规工作。三是质量监控,在期中、期末举行教学质量抽测工作,做好诊断性评价。

3.学校层面

一是提高课程的执行力,安排好总功课表,确保开足、开齐每门课程。二是制定好课程整体规划和安排,要警惕这两种现象:一种是只看重语、数、英学科计划,忽略了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另一种是用少先队计划、德育工作计划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4.教师层面

拘牙鲜Φ挠腔家馐叮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示范性。一是因为综合实践的开设是顺应世界潮流,朝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综合化;二是因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常想起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人才?”。因为成人的过多包办,使得当今的学生“精神成长”和“动手能力”出现了严重问题,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球越打越小,步越跑越短,声越来越细,气越来越粗,手越来越瘦,人越来越胖。这些都迫切需要教师的引导、示范和解决。

二、重视资源的开发,丰富内容选择

1.现有资源

一是用资源包,主题示例――为老师提供了选择“教什么”的种种可能。二是地方校本,因地制宜――为老师提供了选择“教什么”的优先条件。

2.潜在资源

一是开展“三活动”:自主探究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师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依据。二是办学特色,名胜古迹――为师生探究过去的历史和学校生活提供了便利。三是时事新闻,热门话题――为师生认识当今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提供了素材。如:利用名胜古迹、办学特色、热门话题,重视资源的开发,必然丰富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好的内容才会有好的开始。

三、重视队伍的建设,促进专业发展

1.招考

招考综合实践的专职教师,如,近五年我们区域内共招聘了791位新老师,其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36位,占招聘总数的4.6%,有了专职教师,这一学科才会有中坚力量。

2.聘用

除专职综合教师外,聘用兼职教师,聘用校外能人。如,聘请校外的学者、民俗专家及其他专业人员参与,有法院的庭长、居委会主任、园林工程师、酒家的凉菜师傅、工厂的退休职工、本校食堂的厨师、保安等人都可聘为专业指导老师。

3.培养

教育改革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加大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如,请大学教授或市教科院的教研员等,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调研指导活动。也可以走出去学习,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北师大等地都是外派教师学习的好地方。同时,还可采用同伴互助、在岗学习等办法来培养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重视方法的指导,发展实践能力

1.以“两会”指导

这里的“两会”虽非比人大会、政协会这两会,却是区域内教育的盛会,即“教学教改经验交流会”和“聚焦课堂教学研讨会”。在“经验交流会”上,要有一场全校师生参与的才艺展示、一场校长论坛、一次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检阅、一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课。在“聚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都会有3-6节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研讨。教师在磨课、研课、看课、论课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2.以“课题”指导

以市、区级“十二五”规划课题为载体,开展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可归纳为“5543”模式:(1)来个“五点分析”,即分析教师科研方面的优点、缺点、潜在优点、潜在缺点和寻找发展的增长点。(2)给个“五层目标”,即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阶段性发展目标,合理形成“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杰出教师―特级教师”的五层发展目标。(3)力求“四个突破”:一是入职三年以内的教师突破初任教师关。二是入职五年的教师要突破胜任教师关。三是入职八年以上的中青年教师要突破骨干教师关。四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要突破指导关。(4)铺设“三子路径”:一是引路子:主要是以教学关注阶段论、教师职业生命周期论等理论为基础,聘请教育专家指导,专家及理论引领,促使骨干教师提高教育理论素养。二是搭台子:结合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开展系列竞技比拼,为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提供舞台。三是压担子:骨干教师确立实验课题,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实现教师由教书型向科研型转化。

3.以“合作”指导

一是团队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贵在“活动”,重在“综合”,只凭教师个人是难以胜任指导工作的,需要靠各学科老师之间密切合作,变“单打独斗”为“团队合作”。二是学科合作。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渗透于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讲究的是学科之间的密切合作。如,“负重远行”这项主题活动项目。活动前,德育处品社老师看到的是“诚信”教育;语文教师捕捉到的是“活动是写作源泉”;数学老师抓住了“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P系,学科合作效果好。

五、重视学生的体验,分享学习乐趣

1.研究问题,知多少

笔者在平时的下校观课看课过程中,常常会发现这种现象:一些老师在帮助学生确定活动主题时,往往先入为主,选择教师自己感兴趣的几个主题供学生选题,结果学生活动的兴趣索然,这是忽视学生主体性所致。那么,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呢?一是从课本资源包来,例如,资源包每册的《可爱家乡》,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再回归到实践中去检验。二是从兴趣中来,例如,《“低头族”,请抬起头来》《六年级女生阅读校园青春小说现状及思考研究报告》《中国梦,飞向月球》,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研究的问题。三是从生活中来,学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物等,例如,《买东西的学问》《探究校园的植物》。

2.学科整合,少不了

从各学科综合学习探究中提炼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从而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使学科教学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语文学科从“家乡的民俗文化”的综合性学习中提炼出《家乡的食文化》《家乡的茶文化》等活动主题。数学学科从“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的学习中提炼出《从数据谈节水》的活动主题;科学学科的综合学习中可提炼出《巧用废品学科学》等活动主题……学科整合少不了,它让本课程增色不少!

3.学生体验,最重要

荀子《儒效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学生做过了,体验了,这才是最重要的学习。

六、重视评价的跟进,做好经验总结

1.评选先进教研组,给他一份奖励

教研组是学科最前沿、最基层的战斗堡垒,发挥综合实践教研组的作用尤其重要,只可惜实际工作中,还有相当的学校没能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因此,可通过评选先进教研组来激励。

2.征集优秀论文,给他一份肯定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心得与思考,是教师教育思想的提炼与总结。教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总有自己的“得意之作”与“成功之法”,也总有自己的困惑与思考。适时地组织区域内综合实践优秀论文评选并汇编成册,这对老师是一种肯定。写好论文、做好经验总结,给他一份肯定。

3.举行竞赛活动,给他一次展示

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学、以赛促评,这是区域内教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可举办“教师教学案例征集比赛”和“小学生研究性学习小论文比赛”,通过比赛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师生提供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香蕉与芭蕉一样吗?》《孩子们眼里的“”―― 一次时事热点题材的学习尝试》。

4.研究一个课题,给他一个探索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综合实践的教师更应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来做研究,一个具有探索精神和探索实践的教师,才能适应儿童这一天生的探索者。

通过以上“六个重视”,克服综合实践课程沦为“三无”课程现象和课程学科化现象,还综合实践活动本来面目和别样的效果。

综合实践教师工作总结篇5

——访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线专家姜平本报记者张圣华  姜平,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教研员,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负责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心兼职研究员,湖南省课改领导小组省级课改专家组成员。   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经验先后被《人民教育》和中央教育电视台专门报道和介绍。编辑出版有《体验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与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学生用书系列)》等多本综合实践活动专著。在理论中的建树和在实践中的摸索,使姜平对于我国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问题和出路有着清醒的认识。记者日前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他。   记:目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情况怎样?您对这门课程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研究?   姜: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其理论需要我们探索者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与构建。自从2001年秋季,该课程在部级实验区实施以来,这门课程的理论研究可以说已经有了初步成效。首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讨论稿)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目标、价值、实施的基本原则以及管理评价的基本理念进行了阐述。通过在实践中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也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中就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设计与具体化、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方法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各阶段及教师的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区域性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综合实践活动公共关系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总结出了丰富的实施经验。   关于我个人对这门课程的研究情况,实际是运用行动研究的方式,不断发现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通过认真地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产生研究的主题。如,上述有关十几个专题的研究,都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后,开始研究的。   目前,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因为,我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指导教师对课程理念的把握欠准确,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窄化倾向,自然、社会、自我作为探究内容的三个向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自我”领域的主题,如,“理想自我”、“合作与竞争”、“生活经营”等更具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的内容被丢弃;课题选择过分社会化、成人化,与学生思维及知识水平不相适应;活动过程中预设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问题意识没有孕育的空间;过程的忽略,过程中教师自我思考与体念的忽略,教师说课的过程呈现有余,理性思考、自我反思不足;学生过程中情感体验的忽略,忽视学生探究过程和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背离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指导策略的缺失,如,行为指导不具体、欠规范,给予性过强、生成性不足,过程与方法的指引缺乏、目标的细化分解不够具体、缺乏对学生研究深度和实质性体验、感受的引领等。更具体的问题是,200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中考综合素质评价,如何进行?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研究解决。   记:我国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您认为要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姜: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国部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的领导和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认真探索。但是,作为一个亮点,其实也是实施难点,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其中有教育行政层面的、有教研部门的、有学校层面的、有教师层面的,也有社会、家长方面的问题,总之,是个系统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方面,全国大部分地区没有及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政策,如,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方式与程序,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基本标准等。教研部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研员不能及时转变职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扎扎实实地扎根学校进行基于具体问题解决的研究,缺乏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引领的能力。   学校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这几个方面,其一,有的学校没有及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保障制度,不能通过制度的重建,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其二,部分学校不能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规定课时安排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被学科课程挤占现象严重。   指导教师层面的问题更多,主要表现为,许多指导教师缺乏接受系统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指导学生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如,有的以学科课程的实施方式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的则放任自由,缺乏具体指导和行为规范,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流于形式,其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等方面的目标难以达成。   要真正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员,谈谈个人的看法。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相应政策的支持系统,尽快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职称评定的方式与程序,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计算标准,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及对学校的评价制度;作为教研部门的教研员,要及时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给学校、教师提供专业引领,同时,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培训;作为学校,要在认真落实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适应的保障制度,在学校建立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如,活动准备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提出问题,形成活动主题的指导、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行为、必要的活动资料与活动工具准备的指导等)、活动实施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进入活动情境的指导、方法实践的指导、搜集与处理资料的指导等)、活动终结与交流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活动结果总结的指导、活动过程总结的指导、活动体验总结的指导、表达与交流的指导等)。建立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指导行为常规,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促进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作为指导教师,要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在探索有效指导策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记: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一个统一的“教材”,现在全国各地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资源包”,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姜: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上讲,是不需要“学科化”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靠我们自己去开发,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实际的情况是,全国目前各地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类“资源包”或“学习手册”,据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郭元祥教授搜集和统计,此类“资源包”达27种之多。有的是由省地市教研部门组织编写的,有的是由研究机构或社会人员组织编写的,而且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就是把1992年以来编写的活动课的教材改头换面通过行政手段推向学校。我认为,教师需要的学习资源包,它应为教师提供方法指导、为学生提供背景资料、为学生活动提供方法引导。要避免教师与学生围绕这些“资源包”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状况。   总的说来,应把握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方面,要突出实践性。运用调查、采访、观察、实验等行为动词,避免课堂化的行为动词。如画一画、说一说、查一查、想一想;避免课堂化主题,学生不通过社会实践就可获得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能操作的主题。   另一方面,要体现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本身具有综合性。以融合的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要素,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要求。   此外,还要注重开放性。如对过程不要规定太死;要关注生成性:处理好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允许学生的研究偏离预设的轨道。要尊重自主性:提供拓展性主题,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要提倡合作性:要有小组合作方法的引领;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作系列化分解。确定主题,如,以问题发现能力的主题设计;以资料收集、信息处理为目标的主题设计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培训,研制具有操作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材料,给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方法的引领和案例示范。使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迅速地成长起来。   记: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们有什么建议?   姜:我想与全国广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说的是:尽管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中取得初步成效,然而,作为一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困难与问题,并且,随着课程研究的深入,许多新的问题又凸显出来,等待我们一个一个地去研究、解决。未来的路还那么漫长,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者,我们要不断地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到,这种课程文化的变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光靠个别人的努力远远不够,教师需要合作与沟通。因此,我建议我们广大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能通过多种方式交流与合作。一起分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个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在全国各地亮起来。   《中国教育报》     

综合实践教师工作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0―0140-03

2001年6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此次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亮点。它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要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 。而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同样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目的和内容,进而自我设计与实施学习活动,从自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与“设计教学法”的要求不谋而合,这种契合点也启发了笔者尝试运用设计教学法的步骤来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旨在为我国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设计教学法

1.设计教学法的内涵。“设计教学法”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克伯屈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他在《教学方法原理》一书中对“设计教学”的含义作了阐述。“设计教学法就是以有目的的方式对待儿童,以便激发儿童身上最好的东西,然后尽可能放手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由此可见,设计教学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目的性”,它主张让儿童自己确定学习的目的,设计实现目的的行动步骤,并自己去实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设计”是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课程形态的三位一体,了解“设计教学法”的内涵,不仅是理解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的基本维度,也是有效地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

2.设计教学法的特点。设计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设计是有目的的活动。在设计活动时学生对于所要设计的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而每一个有目的的活动都不是出自教师的头脑,而是出自学生的兴趣。

(2)设计是有计划的活动。一个设计的活动要由学生去思考、设计所进行的步骤,时间分配等,要由学生自己去策划,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指导,而且整个活动的开展都要按拟定的计划进行。

(3)设计是有评价的活动。在呈现活动结果时,学生要对实行的结果进行试验和评价。

3.设计教学法的步骤。克伯屈将设计教学法分为四个步骤,具体阐述如下:

(1)决定目的。在设计教学法中,克伯屈认为目的性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设计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目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去引起学生进行设计的兴趣,从而确定活动的目的。

(2)拟定计划。拟定计划是整个设计教学工作中最难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拟定计划的工作应由学生承担,教师不应该包办代替,否则就不能从中培养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

(3)实行。把计划付诸实行是设计教学过程中最丰富多彩的一步,学生总是喜欢参加实际的工作活动,因而他们会热情洋溢、兴趣盎然地去实行计划。学生在实行的过程中必须是自己进行,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克服困难,将设计活动进行到底。

(4)评定结果。克伯屈在设计教学法中,将评定的工作分为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看整个过程是否照原计划进行了;二是预定的目的是否实现了;三是从设计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四是计划和实行办法有什么缺点。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出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必修课,是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中,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与传统的学科课程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

一是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

二是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三是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评价标准都具有开放性;

四是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也不断生成;

五是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的呈现方式。

三、设计教学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运用

课程属性决定教学方式,在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上,选择同样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设计教学法”,来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这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及推动课程的综合化都极具意义。下面是笔者采用“设计教学法”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具体步骤:

1.结合学生兴趣,启发学生设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研究的前提,但由于长期受被动接受学习习惯的影响,很多学生都面临一下子提不出问题的情况。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实施各种有效教学策略的前提,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启发学生设计活动主题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就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意识。

如某小学的一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去桂花村参观的过程中,当学生对眼前的桂花兴致勃勃地议论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这位教师就抓住时机,顺势引导以“桂花树的来历及经济价值”为主题开展了一次较为出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对主题感兴趣的前提下,组成了不同的探究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积极探索实践与交流,最终学生将桂花从栽培到采摘制作罗列得清清楚楚。

因此,于教师而言,首先要激发学生发现、探索问题和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把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其次,当学生发现和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教师必须敏锐地捕捉那些贴近他们生活且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课题,从而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2.根据教学目的,拟定活动计划。克伯屈认为,在设计教学法中,计划的项目包括材料问题,工作分配问题,实施的步骤和方法问题等,教师应辅导学生详细、全面地拟订计划。

当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之后,教师和学生集体设计活动的实施计划,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活动分几个步骤进行、活动人员及职责的分配、活动步骤开展的时间、活动资料的收集及汇编、活动方式及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拟定活动计划是影响后期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步骤,是师生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从自然、社会、自我发展以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常用的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但具体的细节则需要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造。

3.按照设计内容,落实活动计划。在“设计教学法”实施这一步骤中,克伯屈指出在实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忘记原有的目的,因此教师应随时提醒他们,还要通过暗示、建议、鼓励等方法,使他们备足材料,采用正确的方法克服困难,把设计活动进行到底。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落实活动计划主要包括活动的展开和总结两个步骤。具体来说,在活动展开的阶段,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具体展开活动过程、学会自我保护和注意活动的安全,争取家长和社区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而在活动的总结阶段,则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筛选、整理并形成结论,开展表达交流、汇报展示活动,反思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撰写活动总结报告等。

4.采用多维评价,优化教学成果。课程评价问题一直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话题,它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质量、推进速度、深入程度。克伯屈在“设计教学法”的最后一个步骤中指出,对于评定结果应该是教师提出评定的标准和方法,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那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评价也应该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和发展性的。笔者尝试采用多维评价的方法,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与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特别要强调一点,就是尊重学生的评价,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来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自主性较大,灵活性较强,而且常常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对学习者充分了解的是学生自己和小组里的合作伙伴,因而采用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切合实际,对于改善教学效果也就更具针对性了。

总之,在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要提高指导的有效性,这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尊重儿童,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地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在汲取“设计教学法”优点的基础上,运用其教学步骤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以期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的教学帮助。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威廉.H.克伯屈著.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M].王建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张华.论“设计本位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2006,(12):1-8.

[4]吕洪燕.设计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5):61-63.

[5]张彩云.克伯屈与近现代中国教育[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3:34-35.

[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5).

[8]刘新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习协同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1).

[9]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0]伞家学.例谈学生确定实践活动主题[J].教学与管理,2011,(6):25-27.

[11]吴建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教师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18).

综合实践教师工作总结篇7

一、综台实践周的实践教学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综合实践周的实践教学是最近几年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随着媒介市场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上手快、灵活性强、有专业技能、能迅速适应媒介环境并且有一定媒介与社会经验”的人才更能适应市场需求,因此近几年来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将综合实践周的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作为传统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综合实践周的实践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正常的在校学习期间,每学期安排一定时间(通常为一至两周)进行社会实践的一种活动,一般高校安排在期中考试之后,在此期间暂停课堂教学内容,待学生完成实践成果之后再恢复课堂教学。

目前综合实践周的实践教学是检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让学校成为训练专业技能和各项能力的虚拟战场和拟态环境,拟态环境是由美国的舆论学家李普曼提出来的。指的是人们和环境之间的插人物。是现实社会的微缩。为人们提供了相对简化的认知框架。学生参与综合实践周活动,通过在学校这一拟态环境接受简单的、初步的专业实践训练。感受到实践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高其训练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当学生进入社会这个复杂而变化迅速的现实环境时,能立刻适应新环境,轻松从容地应对遇到的各种压力和难题。因此,综合实践周的实践教学旨在将实践的思维融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实践为王”的理念。

二、当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综合实践周的教学实践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综合实践周的实践教学包括综合实践的综合管理、指导教师、实施过程以及实践基地(实践单位)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是构成综合实践必不可少的四大要素。也是关系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部分。本研究旨在考察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综合实践周的实施现状,探索适合新闻传播专业的具体的综合实践周实践教学模式,本研究对浙江某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本科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相关问卷209份,收回196份,回收率为93.8%,有效问卷192份,同时本研究辅以访谈形式,通过对参与综合实践周的20余名学生进行开放式交谈的方式来获得深度信息。

综合调查结果。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综合实践周的实践教学在综合管理、指导教师、实施过程以及实践基地(实践单位)等四个环节中都存在不足之处。

管理:综合实践周设置缺乏体系,没有形成适合长期发展的良好模式。管理学中提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综合实践周教学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教学方式,因此综合实践周的教学环节没有形成体系,缺乏能适应长期发展的模式,有些实施环节和评价标准没有形成规范:

(1)从实践时间安排看。学生希望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数据显示,学生希望综合实践周能提供更长久的实践机会。现在综合实践周通常只有一至两周,而大部分学生认为应一个月为宜:综合实践周通常从二年级开始进行,但有34.4%的学生认为在一年级就应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样能增加他们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机会,并能帮助自己迅速地脱离高中教育观念,形成初步的媒介素养。

(2)从实践方式看,每次实践方式各不相同,缺乏延续性。经过考察发现,“到新闻单位实习”、“制作新闻作品”和“访谈实践”是主要的实践方式,而“没有安排,由自己决定”的比例也不在少数。那么学生期望的是怎样的综合实践周方式呢?结果表明。“到新闻单位实习”、“制作新闻作品”和“访谈实践”、“社会调查和统计”比例较高,学生要求综合实践周能给予循序渐进的技能训练。而非短期任务式教学。

(3)从实践流程看,每次综合实践周的实施过程不统一。数据显示。学生认为本次综合实践周与上次综合实践步骤“完全不一样”的达46.7%,选择“比较一致”的才6.5%,访谈学生表示,综合实践周的流程安排不固定。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需要达到什么成果。因此每次在参与综合实践的时候都有点迷茫。这影响了最后的实践效果。

(4)从实践地点来看,基本在学校周边地区进行,地域范围偏窄。数据表明,91.2%的学生在学校及周边地区进行综合实践周活动。4.2%的学生在省内其他地区。4.7%的学生在省外进行实践。有27.6%的学生则认为综合实践周的范围应该更广一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和自由选择机会。

指导教师:专业教师在综合实践中角色和定位不明确。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高等教育活动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而其中最主要的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专业教师在综合实践周的教学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应从总体角度对实践开展的过程进行把握,而且还应从细处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一些专业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并不明确,没有充分认识综合实践周教学的重要性,指导意识和积极性淡薄,指导作用不强。根据笔者问卷调查表明,学生认为指导老师只在“动员和工作布置”、“实践成果评析”两个阶段发挥作用,而在“实践进行过程”阶段作用不大。而数据显示,有85.4%的学生希望在综合实践周中获得指导老师的帮助,因此,指导老师必须明确角色定位,树立职业责任感,要在综合实践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实施过程:考核机制不严谨,学生积极性不高。根据访谈我们了解到,综合实践周的实施过程控制不严,只要学生完成实践作品,写好总结,指导老师根据实践作品和总结进行考核就算完成任务,而对这个学生实施的态度、努力程度等无法进行细致考核。如果是团队合作的实践,还会出现有学生根本没参与,也能获得实践成绩的情况。这样的实施过程导致学生可能处于放羊状态。宽松的考核机制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效果可想而知。

实践基地:实践基地作用微弱,需要发挥MIE工程的作用。在学生综合实践周活动的反馈中笔者发现,实践基地(实践单位)缺乏教育责任心,往往以自己的利益和需求为最主要的考虑方面,因此接收学生的意愿不高,即便学生有机会在其中实习,也经常安排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学生无法真正深入到业务工作的前线,浪费了时间。收获却不多,不仅影响其综合实践的最终效果,还影响了学生对职业的忠诚度和对媒体的认可度。因此,实践基地必须发挥传媒的学校教育功能。媒体有教育功能,将传媒深入学校内部,让学生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传媒的影响,并使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实践教学之中,这种发挥报纸、杂志、广播、影视、网络等大众媒介教育功能的活动被称为MIE工程,即Mass Media in Education,即传媒教育工程,它能使学生在学校里也能真正感受到良好的媒介环境,并受到熏陶和感染,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实践型的传媒人才。

此外,对综合实践周的实践教学尚未进行效果研究方面的分析。目前综合实践周的教学虽然已经成为本科教学每个学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缺乏对综合实践周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也没有从宏观角度对如何提高实践周的教学效果作出探索和分析。

综上所述,为提高综合实践周的实践教学水平,必须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综合实践周的实践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提高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这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

三、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综合实践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任务之一,实践能力的高低甚至还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的数据表明,88%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践周的实践教学是必要的,主要表现在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对专业理论学习的帮助以及对将来就业的帮助等三个方面。90%以上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践对自己的专业理论学习有帮助,88%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践能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针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综合实践周的实践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需要探索更适合人才发展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广播电视新闻本科专业学生综合实践周学习的价值和效果。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综合实践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需从管理体系、实施过程、实践基地和效果分析等四个要素着手。

制定综合实践周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1)计划:确定综合实践周的实践教学计划,不仅要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相一致,也要与理论教学计划相辅相成。制定综合实践的具体实施步骤以及奖惩标准等相关细则。

(2)组织:在综合实践周未开始之前就必须进行宣传和动员工作,保证学生对综合实践内容有全面和综合的认识。

(3)领导:组成综合实践周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进行详细的人员分工,保证都能各司其职,制定对指导教师工作的相关激励机制,及时做好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工作。

(4)控制:做好实践周实施过程各个环节的控制。关注学生每个时期的实践进展情况,每个学生的分工情况以及具体的实施细节,以保证实践的顺利进行。

重视综合实践周的具体实施过程。

(1)完善综合实践周的选题制度。在确定综合实践周的实践选题时,既要结合广播电视新闻的专业学科特点。又要结合当前社会发生的值得关注的重要事件:既要确定一些常规性的选题,又要对时新性的选题有所涉及;既要关注那些具有一定深度性和思考性的选题,又要注重选题广度和多元发展。

(2)处理好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指导教师就在自己身边,在最需要帮助时能及时给予支持,明确指导教师作为管理者、观察者、协调者、参与者以及评价者的角色定位,同时对指导教师的实践业务能力和职业伦理教育给予定期培训,加强其作为实践指导老师的责任感。

(3)做好实践总结。敦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践任务,并形成实践成果。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践总结和感想,既要采用总结报告的大会形式,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彰并听取其心得报告,又要采用小范围的座谈会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经验和心得体会的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真正受益,并能促进其对理论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深刻思考。

(4)加大考核力度。对考核标准采用细分标准,不仅包括实践总结和实践作品,还包括出勤率、实践态度、总结发言及笔试等方面。这不仅能考察学生的实践水平,也能以考促学,增强学生参与综合实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综合实践教师工作总结篇8

初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的三年级老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引导本年级学生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课程。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近“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初县进校领导组织全体任课教师进行教材培训,接着到寨里听了两节研讨课,平时老师们认真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坚持讨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达到了预想目标,且趋于完善,我们全体师生会让这学科逐步向形成比较完整规范的校本课程努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社会的综合性问题。当我们在活动中,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时,深深明白了“一杯水、一桶水“都早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反思,不断地充实知识、研究方法才能适应新的课程。

在活动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吸引下,他们会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去查询信息,长期这样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仅可以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在思想上能够得到纯化,心灵得到升华。同时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比如在《过年啦》这个主题活动中,达到以下几个目标:通过了解过年的来历和故事、春节的习俗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比较各民族的新年习俗,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学习如何整理资料、利用资料;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年货情况,逐渐了解和掌握访谈、比较、观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参加除旧布新的打扫和布置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体会助人与互助的快乐,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问题和困惑

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我们来说还是全新的领域,由于我们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不足,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宣传舆论工作未做好,社会氛围未能形成。社会、家长不清楚、不理解、不支持,活动初期,觉得这学科不重要,有这些观念的家长人数不少。但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得到更多家长的支持,我们也会在舆论宣传方面做得更细致,更彻底。

2、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程是由数学老师兼任的,说实话,我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这门学科上,只能尽力而为。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综合课程,一个课题可能要涉及到各个学科各个门类的知识,有许多问题教师根本无法解决,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需一起努力,一起进步!

虽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诸多问题,但我们毕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相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必将驶入我校高速运行的快车道。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老师从讲台上下来了,学生头抬起来,手举起来了,话多起来了,身子站起来了,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教坛枝繁叶茂,风景这边独好。我们深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绿荫满地,前程似锦!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总结2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社会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并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社会综合实践、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解决问题等能力。它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这课程中,学生、教师仍是不可缺少的两大要素。我通过理论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对此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并作了一些尝试。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主体教育的思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为使“学生是主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坚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放手让学生参与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行动起来。

主题的确定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我坚持先由学生自主设计主题方案的做法。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能够做些什么,先决定学生应该学些什么,而是研究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等。如《玩出精彩世界》,针对学生特别喜欢玩溜溜球,放手让学生自主组合小组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并及时进行了交流、修改。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完善。结果全班自主分成了八个小组,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方案。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确立了活动的方案。各个小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个个兴致高涨,忙得不亦乐乎。

二、发扬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中,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如《奥运——冲冲冲》《绿色食品》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交流资料,对于活动的成功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注意了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人人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综合实践教师工作总结篇9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质量为动力,按照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打造新课堂的需要,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全面育人功能,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本学期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与研讨,力争在操作层面上探索新路子,为学生的发展,也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与研讨,使得每一个教师概念清,思路明。

要培养全面的学生首先要有全面的教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只有全面提高自己,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紧紧围绕“全面创建学习型教师”主题,以综合实践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为中心,鼓励教师多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书籍,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的层次和高度,争取在各级教育教学报刊上公开,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本期我们将从这里出发。

2、规范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加大教研力度,从内容入手,试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课时多、活动多,平时教师间交流的时间太少,外出学习的时间更少。充分用学校内的教师资源,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这将是我们这学期一个重要交流活动内容。

三、教研活动内容的安排

1、加强理论学习与研讨,强化课程意识

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必须澄清认识,提高每一个教师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自觉性。只有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才会重视该课程,使之“合法化”,才会在实施过程中一路绿灯,把活动真正落实。本学期在学好《纲要》的基础上,组织教师重新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不仅使教师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这一课程,而且知道怎么办,如何去做。让他们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门内汉”,成为学生活动真正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因此,理论学习的时间要保证,方式方法要改变。

实施新课程,师资培训当务之急。为了能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效能,体现它的价值,自本学期起,立足“以点促面”式校本培训。在条件许可下,尽可能多地让教师走出去学习观摩,然后发挥他们的辐射功能。此外,请专家或成功学校来校为教师作专题讲座。教师通过培训,明确了责职。这样,实施新课程的重担就不会只落在一个人身上或少数人身上,从而摆脱其他人有劲使不出的尴尬局面。

2、加大课题研究力度,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从份利用我们的优势,结合我们的地方优势开展好镇江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研究工作,并有针对性地研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探索解决办法。

其次,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提出问题,明确研究方向。

综观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现状,不难发现“学生自主进行活动”这一灵魂的缺失。这脱离了学生生活,缺乏学生自主的活动只能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趋甚远,有违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深入开展的根本性原因。为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让学生在活动中能真正动起来,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问题应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我们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相关的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课程资源。通过进行相关的研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宣传课程改革思想,培养一批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老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在理论上,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各学科的整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训,以及为课程改革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等提供经验和程式。

再次,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对于课题研究,往往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加上对结果的“果”没有正确的界定,使得造假之风兴起。平时不闻不问,到时加班加点,研究也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而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如今,面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从教师的理论学习、计划的制定、总结的撰写、学生活动的记录等等,我们要抱着严谨的态度,重视研究的过程,做到事无俱细。

3、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任何课程都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才能得以较好地实施。课程资源这是课程实施的条件,如时间和空间、人力、物力、管理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工作计划第2页

度等等。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实施保障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便需要超越教室、超越课堂、走出校园,走入自然和社会,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展开活动过程。因此,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优质的课程资源作后盾。如学生活动基地的确立,就必须是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协作产生,而不能把它推给教师或学生个人。对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要形成共识。

4、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衔接

校本课程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独立判断和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助于密切课程专家与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凸现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综合实践活动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应很好地结合校本课程。否则,综合实践活动有可能落入个别教师依靠自己狭隘的经验指导学生活动,其结果往往过于封闭、缺乏交流。所以,每一个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都必须了解校本课程。

四、活动安排

二月:1、理论学习,成立教研小组

2、课题方案、活动计划的制定

三月:1、前阶段活动小结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检查(校)

3、优秀论文、活动案例评比

四月:1、中心组活动(校)

2、现场观摩活动及评析(活动月:3~6年级)

五月:1、优秀活动设计及组织实施评比

2、学生活动成果交流

综合实践教师工作总结篇10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作为“运动加阅读”办学特色的一个支撑点,提出了“习惯比知识更重要”的办学理念。历史一贯沿袭的课堂讲台式教学模式和规定性教学内容,局限了教师们开放的教学思维,而学生们也沿袭了传统的室内课桌式受教模式,禁锢了孩子们调查、合作和获取广义信息的技术能力。基于此我校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就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实施的具体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开展情况)

(一)建章立制,研训结合

“教师能走多远,学校就能走多远。”学校要发展,建立一支既精于学科教学,又擅长课程开发,同时具备大胆的创新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是关键。在开设课程的初期,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形成了校长—教研员—指导教师的分层管理网络。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南乐县求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南乐县求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教师评选制度》等。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部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各项事宜。

1. 学习纲要扎牢根基。三月份接到创建任务以来,校委会就成立了学习专班,由校长任组长,为全校教师订购《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纲要》人手一本,开展集中学习培训,交流学习心得,为课程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2. 组建队伍投入实施。开学之初,教务处针对教师进行了两项摸底活动。一是在全体教师中征集具备研究价值、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二是组织教师就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所做的探索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阐述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目的在于了解教师课程实施的理念、经验、基本素质等情况。根据两项摸底活动的结果,我校确定了张根华、林琳、苗园园、薛贝贝等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骨干力量。无论是外出学习、听课,还是实践体验,学校尽量给他们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3. 引导教师端正思想。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会产生种种不利于课程实施的思想,如:接受任务之初的畏难;开始实施时的困惑;与传统教法冲突时的彷徨...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教参教案,没有具体的教法学法,甚至很难找到供参考的资料,因此,为上好一节实践课,教师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到生活中寻找素材,上网查阅资料,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是无法计算的。每一个实践主题的完成,要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请教专业人士等校外活动,其麻烦之多,难度之大,也是毋容置疑的。以上问题的出现,学校领导没有急于求成,埋怨责备,而是设身处地针对老师们的想法、疑虑作出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和教师一起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理念。

4. 帮助教师掌握方法。起初,我校教务处先制定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然后又牵头组织各年级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召开主题研讨会,确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部分主题,并与指导老师探讨拟订具体方案,指导各年级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跟踪听课、访问学生、检查资料等形式督促和指导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一年来,骨干教师逐渐在课程中成长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以点带面,小步推进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我们在实施过程采用以点带面,小步推进的方式逐步实施。起初,学校没有在全校大面积铺开实施,而是在二三四年级中确定一批骨干教师,确定几个班级,以小课题的形式,在小范围内实施。以这些班的经验和成果,逐步向前推进,带动全校教改。在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方面,也体现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断深入、拓展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行—知—行”的原则。在分阶段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撰写阶段总结和论文,并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充实。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收集、整理、核实材料、使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条理化、规律化的过程,也是对课程实施工作的回顾与检查。这样,课程改革得以稳妥推进,教师实施课题的自觉性更强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更浓了。

(三)科学选题,实效取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它的基本要求是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相互促进、相互推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参与实践。基于上述要求,我们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重实际、求实效,充分考察学校周边环境,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及其年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捕捉信息,便于收集资料的教学资源。紧紧围绕学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生活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科学的关系进行。如根据南乐县是字圣故乡、文化之乡,我们确定了《身边的汉字》、《走进家乡的传统文化——南乐》、《我们的传统节日》等主题;又结合我校劳动实践基地确定了《我和蔬菜交朋友》、《来之不易的粮食》等主题;结合学校附近的文化馆确立了《赏民俗文化,悟艺术魅力》研学旅行等主题活动。

1. 整合课程全学科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广义的概念指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进行的实践活动,我们由此将课程的实施面拓展到各个学科中,开展学科延伸性的实践活动,如由语文引申的《身边的汉字》等主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确立的《人民币的认识》、《年、月、日》等主题,让每一位老师都有参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的途径。

2. 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实践特长。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坚持教师“1+1”(上好一节优质课,带好一个学生社团)的发展思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并专门聘请校外优秀辅导教师,开设了器乐、语言、手工、科技、等六大类32个学生社团,按照一项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原则,精心制定社团活动计划,规范社团考核制度。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本学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并于2020年12月31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学生综合素质展演活动。

3. 利用身边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学生实践的空间除了家庭、学校以外,更广阔的是社会,为了使学生更亲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课题辅导教师互相商讨、共同完成活动。如:我们已进行的“我是校园志愿者”、“共享绿色新时代”等系列实践活动就是由课题组设计方案、政教处牵头组织、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进行的。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学校在家长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学生也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做人。

(四)加强管理,制度规范

1. 以实施细则规范活动的内容。首先,我们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小组,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其次制订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和总体规划。在广泛收集教师、学生、家长对活动的意见,认真审核他们所提出的活动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制订了分层次、分年级的实施计划,力求计划操作性强,活动内容科学规范。

2. 以监督制度确保活动的落实。每个月,教务处都会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进行研究讨论,汇报一月来各主题活动开展情况,教师与学生的收获,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等。大家共享成功的经验,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指导下次活动的实施。

3. 以激励制度促进活动的发展。每学期对老师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教育故事、教案、小课题、论文等进行评比、展示。

二、小荷虽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头(取得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以开放的课堂形式,丰富的信息容量,个性化的实践体验,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了亲密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从选取课题到构思方案,从查找资料到记录过程,从汇报活动情况到撰写总结报告......培养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当然,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固定教材、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周密的策划;为了应对活动过程中,来自学生或实际生活的每一个具体问题,教师必须广泛的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文化知识的储备;为了使活动更加吸引学生的参与,老师还要不断地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样也得到了提升。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培养学生、锻炼老师、推进课改、提升学校品格的作用。《相约传统节日》活动,学生学会了上查资料,建立自己的文件夹,领悟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零食与健康》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并在各项社会调查活动中,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小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和参与社会活动中,提高社会认识,丰富社会体验,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和创造美好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程展望)

综合实践教师工作总结篇11

2002年学校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培养"分课题的研究。并且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研究作为我校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以课题带动课程研究,以课程推动课改,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4年我校承担的"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顺利通过省、国家课题组的验收,圆满结题。并被国家总课题组授予"优秀实验学校",王景考老师被评为部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实验中先后有数十名教师的论文、优质课、案例在国家总课题组、省、市、区获奖。课题实验成果多次在各级研讨会上交流。

2007年我校凭借着这种扎实、强劲的科研实力,再次参与了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及河南省的课题研究工作,并被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确立为"实验学校"。

2009、2010年连续两年在分别被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评为全国课题研究"先进学校",优质课《我给闲置物品找新家》在全国研讨会上观摩,获部级一等奖,2人次被评为部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

2011年成功申报教育部 "综合实践活课程研究与实验"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三级课程" 的校级实施与研究》,学校先后有10个校本优秀资源选入河南省《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2011年9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走向常态与有效》结集出版。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与引领下,扎实工作,深入研究,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常态、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三级课程" 的校级实施与研究;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在区、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推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引领者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负责人,看到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我很欣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走过了一段充满艰辛与梦想的探索之路,现在我想和大家交流的就是作为一名校长,怎样做好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常态实施的坚强后盾。

一、落实《课程计划》,开足、开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贯彻落实《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意见》精神,以及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尽管开设了十余个年头,但是相对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来说,它还是一个新生学科,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落实课程计划的课时。结合上级要求,我校始终保证每周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无论课程如何调整,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被占用。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拓展课程计划内容,从一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其中一、二年级为校本手工课、活动课;三至六年级按要求开设常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落实教师,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开展

一门课程在学校常态开展,必须有一个优秀的课程团队,教师的选择和配备就是打造这个团队的首要因素,因此在教师配备上我始终坚持三个必须:

1、必须要有固定的专职教师。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兴的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需要对活动实施进行专业指导和研究,因此学校要想把课程推向常态,必须有教师进行课程实施与研究,这就需要专职教师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我校根据这一工作思路,在教师配备上设有两名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一名为主抓综合实践活动的王景考老师;一名为有手工制作特长的董中捷老师,同时根据工作安排配备1-2名兼职教师。事实证明这也是我校课程常态发展的关键所在。

2、必须要有能力强的指导教师团队。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过程的生成性;空间的广阔性;和时间的连续性。需要大量的教师和其他人员参与,所以我校近几年来一直是秉承三级指导教师团队。一是有两名专职指导教师,是综合实践师资队伍的核心;二是结合学校活动由大队辅导员做兼职指导教师;三是校外指导教师,学校聘请法制辅导员和社区辅导员做校外指导。

3、必须要不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业务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开放性课程,面向的是学生的完整生活领域,教师除了具备课程的热情,还要具备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在综合实践教师培训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参加各种研讨会、培训学习,人均培训费居学校前列,只要有综合实践活动会议就让老师参加。近几年来,先后20余人次参加了国家、省市区级培训,这也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的保障之一。

三、落实课程资源,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开展

1、有效利用已有资源做常态推进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或者称作资源包,它的使用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但是从学校开设课程方面来讲,的确需要教材作为课程定位的基础。学校也一直坚持每年征订海燕出版社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每学期课本征订中详细计划,保证学生用书人手一本。在教材使用问题上,把省编教材定位在"抓手"位置,即作为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帮手和媒介,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不把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定位于"缰绳",牵着师生走。特别是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兼职教师、新教师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这些"教材"为从没有接触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一定的"教学范例",使他们在课程教学中有了起码的"方向感",不至于陷入"三无"课程(即无教材、无教师、无课程标准)的迷茫状态。

2、积极开发校本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课程,学校所承担的职责还有校本 "课程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换言之,即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的规划和开发,因为"教材"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时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根据我校教师和学校实际情况,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1)一、二年级校本活动资源开发。根据规定,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校在实施过程中利用教师优势一、二年级开设了手工课程、活动课程。我校专职教师董中捷老师一直在手工制作上面有特长,于是就安排在一、二年级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手工课程、活动课程专职教学,老师自编校本教案、自编主题,精彩的手工课程、活动课程吸引了学生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活动兴趣。同时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之一就是劳动技术教育,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也为三至六年级开设常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2)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资源开发。在课程实施和课题实验中积极开发校本资源,并在活动开展中不断完善,去粗取精形成优秀的课程资源。与省编资源相比,校本资源更符合学校校情,更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时代特色、地域特色,是省编资源的有益补充。如校本资源《身边的唐三彩》就是极具洛阳地域特色的活动。

还有我小开发的校本资源《小换客易物节》,这是一个中短周期的活动,课程资源来源于学生的一次活动。周日,我校学生参加了洛阳日报社在亚世广场举行的一个易物活动,周一回学校后和老师交流了心得体会,家里很多闲置的物品在活动中不仅换到了一些自己心仪的物品,提升了闲置物品的使用价值,而且活动中还交了几个外校的朋友。学生描述的绘声绘色,教师听得全神贯注,这也给我们学校教师一个启发,学生的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对学生来说充满好奇,而且对学生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于是就开始着手设计《小换客易物节》这一活动,查找资料,调查学生,确定活动方案。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资料、体验易物的快乐,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易物的价值、原则、方法,经过几次活动实施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学校把这一活动推荐参加区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获得好评,逐级推荐参加高一级别展示。在河南省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做了展示,得到陈树杰教授的好评,称这是一节"基于实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范例,并被收录在省编教材中。2009年又在江苏扬州召开的全国研讨会上做了精彩展示,分获教育部一等奖和全国教师学会展示课一等奖。《洛阳晚报》"教育周刊"也做了详细报道。

再说一个正在进行的中长周期活动《校园小交警》,各位老师课间可以到教学楼看一看,在学校的每一层楼梯口都有学生在指挥 "交通",这就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中长周期活动《校园小交警》的实践活动。

学校新建教学楼,宽大的楼梯让学生不能适从,甚至成了他们的娱乐场地,大队部多次在班会上进行文明行走和安全教育,但是,教师的说教和强制手段对学生教育效果都不理想,学校德育处就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商量,是不是能开设校园文明交通行走方面的活动,结合教材中《交通与安全》这一类活动,以大队部为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团队为指导教师的《校园小交警》活动就确立下来,开始由学生和教师分别设计 "校园小交警招聘启事",学生积极参加,接下来学生查找文明交通资料、制订小交警守则、设计小交警报警台、巡逻岗等、最后分大队进行校园小交警实践活动。学校不再进行理性的校园安全、文明行走教育,而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实践,进行感性的体验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四、方法指导课分解进行,精心指导

根据海燕出版社省编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资料》和郭元祥教授《综合实践指导》要求,按学生年龄段特点,将3-6年级学生学年活动分别进行规划,对重点活动方法进行分解,结合具体活动内容,进行方法指导课专题教学。

方法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活动方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自主开展活动。因此,学校课题组将24个方法指导专题进一步分解,三-六年级每学期主要集中进行3个专题辅导,同时渗透其它方法指导活动。

通过一学年的实验,主要取得以下经验:

1、方法指导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计划、有层次;

综合实践教师工作总结篇12

综合实践活动数字化资源平台是基于校园网络平台之上,主要包括五大版块:理论导航、过程管理、实践研究、课程资源、专题研究。

理论导航:理论导航中包括三个栏目,一是课程理念,提供了一些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原则》等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理论性文章;二是理论探索,汇集一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文章,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策略》、《争取家长及社会支持的策略》;三是案例分享,主要收集了一些经典案例,供实践老师参考。

过程管理:包括计划总结、管理制度、教学评价三个栏目。每学期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总结,以及各年级活动计划和总结都将在此展现;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师教研制度、师资配备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评价。这三方面内容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有效实践提供了基本保障。

实践研究:包括论文案例、教学设计、总结反思、交流平台四个栏目。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及时总结、不断反思,撰写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可以分类上传,为后继研究提供参考。交流平台主要是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把自己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存在困惑或经典课例在论坛中进行讨论,创设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

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这里主要包括人本资源、素材资源、环境资源、网络资源以及研究的一些方法与策略。

专题研究:是本网站的核心部分。它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系列化数字资源。在每个专题中,又包括活动计划(活动方案、教学设计等)、学习资源(提供基本的学习资源,如方法指导、相关资料、可利用的资源等)、活动成果(活动体验、活动作品、活动照片视频课件及一些过程性资料)、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互动平台(利用论坛及时交流一些研究进展情况、研究的动态、教师点评、收集的资料等)。

二、注重体系建设,打造平台特色

1.形成了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资源体系。

上下五千年,纵横天地间,均存在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数字化资源平台上,整合各种人本资源、素材资源、环境资源、网络资源,形成了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资源体系。

学生、教师、家长、专家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珍贵的人本资源,平台上不但提供了优秀学生、特长学生的个人简介、成长故事,还可以通过成立导师团,把学校教师、部分家长及一些专家的信息公布在平台上。如,有些教师对花草树木有深入的了解,有些教师教师对当地的风俗习惯有清晰的认识,有些家长是企业主有曲折的创业历程,有些家长在特殊岗位上工作,等等。这些资源,在学生活动过程中,都能根据需要随时使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生活与经验为核心,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因此,其教学资源大量存在于个体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这当中,环境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平台上提供了大量的校内资源(学校图书馆、网络教室、一些设施设备、校内人文环境、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等)、社区资源(当地政府各部门的联系方式、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方式等,还有一些学生活动场所的信息如敬老院、老年活动室、活动广场、垃圾处理场、文化站等)、社会资源(主要是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如一些公园、动物园、广播电台、烈士陵园、规划馆、博物馆等)。

除了以上这些资源以外,平台还以主题的形式整合了部分素材资源和网络资源,如“家乡的风俗――十月半吃团子”这个主题,平台提供了十月半吃团子的由来、做团子的视频,以及一些有关风俗的专题网站,等等。

2.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主题研究系列化资源体系。

我们分析了学校的特色和传统优势,结合本地自然条件、人文资源、经济发展现状及本校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三个维度入手,围绕“家乡”这条主线开展研究,形成知我家乡、夸有家乡、爱我家乡、未来家乡四个专题。在每个研究专题下,确定了基本的参考选题,教师可以使用参考选题进行开展活动,也可以围绕专题,自行选择适合本年级学生特征的研究主题。

3.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数字化管理。

数字时代的来临,充分有效地利用数字化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除了把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图片、视频等数字化资源上传到平台上外,还把一些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非数字资源进行数字化,并把它上传到平台之上。

三、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的思考

1.合理定位,科学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程,应将其列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资源平台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按照科学的体系结构组织在海量多媒体教育资源和应用管理平台的结合。因此,在建设初期应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是平台在今后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石。

2.有效应用,体现价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