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1 17:15:40

高校档案论文

高校档案论文篇1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高校档案论文篇2

尽管如此,高校教学档案对学校的发展却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学档案在高校教育教学评估中发挥的基础和依据作用,它能帮助教学、科研人员利用知识成果,促进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状态的记载,其中记录着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反映着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成果,对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水平,适应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要求,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另外,教学档案还可供院校间相互学习和交流。

二、高校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

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重大,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包括教学管理活动和教学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材料,主要包括:上级机关下达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决定、规定、规章制度、校长有关教学工作的批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计划的报告及上级批复;全校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及有关材料;各专业教学计划,重点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简介;学年教学运行计划,任课教师名单及职称;实践教学计划、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践环节指导书;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教学考核、课程安排进度表、考试试题、试题分析、优秀教学设计与教案等;教师培训的计划、进修成绩单、鉴定表等;教务处会议记录:召开的重要会议记录、文件材料;有关教学管理工作的各种统计表;各种教学工作简报;有关专业设置、调整、撤销、合并、更改名称的报告及上级批复;教学评估和各类教学情况调查材料;学校承担高等学校统编教材规划、上报推荐教材情况材料、学校召开的教材编审、编写会议纪要;校级一等以上教学、教材优秀奖,教学改革、建设成果奖评审材料及名单等;各类市级以上组织的竞赛通知、规则、赛题及获奖奖杯、奖状等;对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拍摄的有价值的照片、录像带以及制作的光盘等。

三、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

从高校档案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高校教学档案工作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的问题日渐突出,给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消极影响。

1.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从目前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基层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

2.对教学档案的重视不够。随着高校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不少领导的兴奋点在发展上,而对发展的基础之一——教学档案的管理,不论在管理系统的设计、机构和专兼职人员的配置,还是现代化档案管理条件的完善,人员的培训,都较少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

3.教学档案缺少开放性。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式往往是建档入库,注重保藏而忽视其应用价值,缺少开放性。档案室门口“安全重地,严禁入内”的牌子让人望而却步,教学档案也被误认为是与其它的档案信息资源一样保密性极强,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4.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水平偏低。目前计算机教学档案管理还局限在目录检索上,利用率还较低。尽管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将长期共存互动,并不能完全替代原始手写档案和纸质文档,但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将大大改善其管理和利用的效率。

5.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队伍不稳定。目前许多高校都没有给这些部门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教学档案的管理基本是由各部门的教务、教学管理人员兼任,而且人员更换非常频繁。由于他们身兼多职,往往忽视档案管理工作,到年度归档立卷时敷衍了事,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很大不利。四、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要由学校分管的校长负责组织,由校档案室具体牵头草拟制订,以体现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主要的工作制度应当包括:档案的编目分类制度,档案的分级管理制度,档案的存储借阅制度,各级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奖励制度等。

2.提高全员档案意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使档案信息在高校各项工作和改革建设中发挥其作用。教学档案工作重点是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档案人员的劳动开发、挖掘,及时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高效能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应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学校其他人员应提高对档案尤其是教学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予以重视。

3.加强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建立高校电子教学档案数据库,通过将传统的纸制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完成“固化”档案资料到“活化”信息资料的转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教学中相关文件、数据库,及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网,使档案信息传递及时,通过网络向广大师生方便迅速地检查和查询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料,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

4.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在于档案人员的配备。为此,须加强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以拓展档案人员的思维、知识面,提高其业务素质,以掌握新的档案管理技能和方法。同时,应引进高层次计算机专业及档案专业的人才。

总之,在信息被普遍重视的今天,做好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和开发利用工作十分重要。搞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档案研究人员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更需要学校其它部门大力配合。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蓬勃发展,高校档案管理特别是教学档案的科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校教学档案的重要作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教学档案归档范围档案意识数字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强春晓.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及现代化管理对策.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7,(07).

[2]赵彦昌,刘柳.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与档案管理.学校档案,2007,(1).

[3]高校档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王玉华,中国高等教育网,2007,(03).

[4]王炯.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浅析.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9).

[5]赵黎英.高校教学档案作用及管理策略散议.2007,05.

高校档案论文篇3

党的十提出了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为深入贯彻十会议精神,我国掀起了一股文化建设的热潮。在我国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不断增多,高校档案工作任务势必更加繁重,高校档案工作者除了要加强档案的管理和编研以外,还应积极思考如何在档案建设中构建高校档案文化,以档案为载体,充分展示高校的人文、科技、办学理念、办学行色,传承校园文化等。因此,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是当前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1 高校档案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在我国现代高校中,高校档案文化是与档案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综合,是一种具有档案特质的文化,在高校中,档案文化反映了学校的建校历史、发展历史、学生动态、教师资源、教学、科研等重要信息,它具有真实权威性,在我国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做好我国当前高校档案文化对我国高校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2 高校档案文化构建的意义

在我国高效发展过程中,高校档案是高校发展的见证,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化内涵与品格,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高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反映了我国高校建设的水平与质量。档案文化是人类社会各种组织和社会成员,通过有意识的创造性劳动,逐步积累和保存下来的维系和促进人类历史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财富,在我国当前的高校档案工作中,高校档案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足迹、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发展历程、教师队伍的质量等等,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高校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重要依据就是档案工作,在档案工作中,构建档案文化,走特色之路是高校提升文化形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打造档案文化品牌,提升档案文化品位,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高校档案文化蕴涵的深厚魅力,以文化强校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从而促进高校的稳定发展。

3 我国高校档案文化构建现状及问题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档案构建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为了在稳定市场地位,我国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大力构建档案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有效的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招揽了更多的学生和优秀教师。档案文化建设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的普及,使得我国当前高校的办学质量越来越高,虽然档案文化建设在我国高校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在档案文化建设程度还不够高,档案文化构建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3.1 档案建设不平衡

在我国当前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中,由于人员编制不足、经费不够,档案管理设备不好等问题使得当前我国高校档案文化构建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高校各项档案工作运行正常,人员编制充足,有经费保障,档案文化构建工作走在前列,而有些高校领导不重视,对档案文化构建工作不予与资金支持,使得档案文化构建水平不高。

3.2 档案文化构建不全面

档案文化包括了高校的办学历程、发展过程、教师资源、学生的学习足迹等多方面,既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然而在我国当前高校的档案文化构建中,一些高校错误的把档案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片面的认为档案文化就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档案信息主要偏向于学生这一块,对于学校自身的文化以及教师的情况没有充分的考虑在内,使档案文化构建不全面,不充分。

3.3 高校档案文化与实际脱轨

高校档案文化作为高校从产生到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对高校发展历史最真实的反应,是高校文化的传承载体。然而在我国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学校为了招收到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资源,盲目的做档案文化工作,使得档案文化工作与实际脱轨,失去真实性,没有高校档案文化的繁荣与进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将难于持续,高校的口碑就得不到保障。

3.4 档案文化构建程度低,文化产品单一

高校档案文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高校档案工作者所处的工作环境很特殊,拥有得天独厚的科研环境。大量详实的档案材料在库房中保存着,而且它们都是很强的开发利用资源。然在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工作人员不能有效的利用学校的资源,不能保障档案文化建设的质量,工作人员对于档案文化认识的不足使得档案文化构建程度低,高校文化产品单一。

4 加强高校档案文化构建的措施

4.1 提高档案文化构建的认识,树立领导中心

档案文化是学校发展历史最真实的记录,在高校档案文化构建中,高校领导要加强档案文化构建的认识,高校领导要与档案文化构建者过沟通,让领导掌握档案文化建设的进度,从而方便领导进行决策,档案文化构建工作只有得到领导的认同与支持,才能有效的促进档案文化构建工作的发展,保障档案文化构建质量与水平。

4.2 构建全面的档案文化品牌

在建设校园文化当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4]。档案文化反映了学校学生、教师以及学校自身的各种情况,因此档案工作者在构建档案文化工作中,不仅要加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建设,同时还要加强行为文化的建设,构建全面的高校档案文化品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品牌。例如,某所高校在档案文化构建工作中,将该校的名人,校友的捐赠、学校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收集在档案工作中,利用计算机系统建立起完整的馆藏体系,建立起了坚实的档案文化基础,将档案信息以石碑的形式展现在校园显眼的地方,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

4.3 构建与校园文化同步的档案文化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国矛盾观点解决问题的本质,在我国高校档案文化构建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构建与校园文化同步的档案文化有着重大作用。档案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为此,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以校园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从而促进我国高校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奠定基础。

4.4 开发多元化高校档案文化产品

在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在档案库中摆放着大量的档案资料,而这些资料大多都是限制在这里无人问津,致使我国高校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档案文化构建工作程度就会降低,档案文化产品就会比较单一。为此我国高校应当开发多元化档案文化产品,加大档案资料的利用。例如,高校的档案馆可以与校史馆、校友会开展合作,将学校的档案资料进行整合出版,同时在网络上开办档案网站,制作高校档案专题片,将专题片放在网站首页,在别人点击的时候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该校的档案信息,通过专题片的播放,提高了校园档案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5 结语

在全国上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大背景下,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档案文化是高校历史发展的见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就必须认清局势,用发展的眼观看到问题,努力打造有特色品牌的高校档案文化,从而促进我国高校文化事业的发展。

高校档案论文篇4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已进入一个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新时代,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高科技突飞猛进并日益深入地影响到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档案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必迅速、有效地提供档案材料,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管理等项工作服务,充分发挥学校档案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因此,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已是势在必行。

一、高校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决定了服务创新的必然性

档案作为历史的记录、知识的载体之一,汇集着大量的信息,且是最原始、最可靠的信息,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发利用价值。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高校作为国家科研的重要基地、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实践中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并成为高校档案部门保存的数量最大、最丰富的馆藏档案。这些档案资源只有开发利用起来,才能体现它们应有的价值。

高校档案形成于高校各个时期、各个方面,是反映学校历史面貌和发展变化的真实记录。实践证明,高校档案对于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管理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学校权益、展示学校辉煌业绩等具有重要作用。档案工作是办好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高校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衡量一所高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建设的整体风貌。档案工作者的任务就是科学地管理档案,有的放矢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学校各类人员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然而,目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在高校仍占主导地位,各高校的档案利用率仍很低,多数珍贵的档案资料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掩埋在历史的灰尘之下。

高校档案作为一种客观实体,它的作用发挥并不是主动的,而是潜在的,需要通过人的劳动,通过一定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来管理、开发才能发挥出来。为此,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必须以新时期高度发展的电子科技为依托,实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从社会需要、学校需要的角度出发,以学校内外的利用者为服务对象,以库藏档案信息为服务内容,以多种服务方式为手段,为档案的开发利用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电子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是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档案的手工操作速度慢,不能适应人们的要求。当今时代,计算机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档案工作中,计算机的介入改变了档案工作完全靠手工操作的历史,大量简单、重复的手工劳动逐渐由计算机取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网络技术、复印技术、缩微技术、激光扫描技术也为档案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是新的电子载体(材料)的出现和应用。纸张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是档案工作唯一的载体,录音带、录像带只是凤毛麟角。20世纪80年代后,新型载体大量出现,如磁带、磁盘、激光视盘、电子文件以及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数据等。电子载体的应用使档案管理的手段从纸质走向电子媒介,过去的一些纸质资料被现代的计算机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所替代。充分发挥计算机存储量大、处理速度快、输出形式多样的强大功能,使档案信息服务更完善、更便捷。

三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高校的优势在于具有完善的校园网,校园网的产生使档案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改传统的手工操作为电子文件,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利用先进的设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和利用的效率。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相比,电子时代的高校档案工作者不再始终面对档案本身实施一系列管理活动,而是直接运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输,真正体现“信息数字化、传输网络化、馆藏超时空化、服务有线化”,利用者足不出户便可查阅有关的目录、索引和全文,既方便又快捷,实现了档案信息的共享。

三、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的对策与措施

服务内容创新,从档案数量要求向质量要求转变。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高校档案工作者不能只是将档案收集起来便万事大吉,而是要充分挖掘自身潜能,通过不断完善、丰富、创新工作内容,推动服务工作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的档案工作也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档案工作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方式向全面的档案信息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方向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档案的价值在于被利用,高校的档案资源就像一座宝库。高校档案工作者要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以利用为中心”的档案工作指导方针,加大档案编研的工作力度。档案编研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以服务方式的主动性、提供信息的系统性、编研成果的创造性等优势在经济建设中的很多领域发挥了突出作用。档案编研工作就是充分挖掘和发挥档案资源作用,适时把相关的信息转化成编研成果,直接为高校的中心工作服务,从而使编研成果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服务方式创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新时期高校档案部门应立足馆藏、面向未来,大胆改革现有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服务化、开放性上下大力气,建立管理科学、反应敏捷、运行灵活的管理体制,改变“重保管、轻利用”的做法,将重点放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努力实现服务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优质高效化。档案管理者要强化参与意识,在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的重大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学校发展动态,经常深入教学、科研第一线,熟悉教研业务工作的流程和具体内容,了解和掌握教职工对档案信息的利用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同时,在档案主管部门的协调下,加强高校档案馆和地方综合档案馆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广泛开展联机检索等业务,互通信息,促进交流,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优化档案信息资源配置,联合搞好信息资源开发,实现资源共享。

服务手段创新,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服务手段的创新是档案服务工作创新的载体,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加速融合发展,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是21世纪档案业务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必须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去,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人员要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对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统一进行处理、存储,实现同一事物的多种形式表现,从而改变传统的档案信息利用只能着眼于纸张文字材料的单一表现方式,将更加丰富多彩的编研形式呈现给读者。同时,加强档案馆信息网络建设,在因特网上建立档案信息主页,搞好网络化服务,让“死档案”变成“活资源”,为利用者提供丰富鲜活的档案信息;按照信息化标准建成的档案馆,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这种档案馆信息网络能把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存储管理和查询集成在一起,使这些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改变过去那种信息量少、传播速度慢、覆盖面窄、信息利用局限于资料发放围墙之内的不利状况。

参考文献:

[1]卢慧军.浅谈数字化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高校档案论文篇5

目前的档案工作者大多是年龄大、体弱多病的,他们所具有的教育程度也不高,档案专业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虽然大多档案工作人员熟练的掌握纸质档案管理和手工操作,但对计算机管理档案及信息化管理相对陌生,这样就对的档案工作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

有些学校领导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保存资料”,没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因此,在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方面重视不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的管理方式已由过去传统档案管理方式逐步向信息化管理过渡,工作的重点也由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变为编研、利用和创新。这就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政治觉悟要高、责任心强而且要具有创新意识,要具备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只有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工作,认识其对各项工作的依据作用和参考价值,才能把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安排到档案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三)档案工作人员流动性大

档案部门与其他部门相比,工作辛苦、待遇差、地位低,这成了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为此,必须对档案工作给予更多的投人,改善其工作环境及办公条件;一视同仁地对待档案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工作地位和福利待遇,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档案信息化建设当中。

二、高校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运用科学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统计、利用、编研等业务环节全过程进行管理。为保证档案工作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仅凭对档案工作的热情和细致的工作作风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科学的管理档案。所以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也应该从以传统的机要、保密角方面的政治素质为重点转向以培养业务素质为重点。目前,我国高校从事档案工作人员主要是具有普通学历且非档案专业的人员,由于多数人没有接受过档案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较难从事档案分类、鉴定、编研和制度修订等学术性较强的工作。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将逐步应用于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有丰富的档案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还要有档案数字化能力和电子档案鉴定能力等;不但会传统纸质文件的归档,还要具备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能力。因此,加强高校档案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尤为重要。

三、加强高校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的建议

(一)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

有计划地组织培训、进修,加大在职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力度,增强管理人员辨别、处理文档信息的能力。目前,档案队伍中有许多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知识偏少、不会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的档案工作者,档案主管部门要尽可能地为档案工作者多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全面提高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工作水平。

(二)继续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继续教育可采取授课、参观、交流、自学等多种形式,激发培训者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变被动参加为主动参加,授课内容上要专业理论和工作技能相结合,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能学以致用的,使尽可能多的档案工作者都能参加,让大家通过参加继续教育获取知识。

(三)建立内部培训体系

高校档案论文篇6

高校干部人事制度在经历了纵深改革之后,大多数学校担任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非档案管理专业出身、没有经过专门的岗前培训,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导致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不高。部分从业人员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态度不够严谨,完整收集材料的意识淡薄,不熟悉具体的工作流程。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投入的精力不足,这也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业务以及政治素质等方面都亟待提高。

1.2高校干部人事档案资料的收集、鉴别及归档不够完善

在干部人事档案资料收集中,缺乏指导,致使收集的资料不全面,而且在资料归档时的鉴别缺少深度和不仔细。此外,人事档案资料归档不及时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造成高校人事档案资料在整理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降低了干部人事管理档案的利用率。这种情况之下,高校干部人事档案资料也很难为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的建设提供高品质、高质量的服务。

2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增强领导对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

首先,应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给予重视,加强工作制度建设,重视对该工作的管理;其次,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要养成积极主动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的习惯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增加领导对管理工作的了解与认识,从而重视和支持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最后,还要不定期的与相关部门以及其他院校从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同志加强经验交流与沟通,发现自身工作的不足,并不断进行完善。

2.2不断健全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同时落实配套设施

在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应与高校发展情况以及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在此基础之上完善管理制度。改善繁琐复杂的管理工作,保证该工作能够有秩序的开展和实施。对人事档案资料的归档和转进严格把关,杜绝虚假资料的进档;严格规范借阅、查阅制度,履行审批手续落实责任到人;不断完善工作细则,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还要争取资金支持与鼓励,用于更新管理设备和改善档案存放环境,保证档案资料在保存过程中的安全,做好防火和防潮工作。配备铁质的档案柜与专用的档案密集架,节约与合理利用空间,实行定期检查。此外,高校干部人事档案要分别设置专用库房、借阅查看室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齐全的配套设施。

2.3提升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该工作作为政策性与专业性要求极高的工作,要求其集保密与服务于一体,所以加强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利于改善工作质量。可选择学习过档案管理专业的同志担任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更要加强对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业务拓展,让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新的知识与管理技术,特别是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整体综合素质。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作为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业务能力。

2.4改进和完善高校干部人事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对于任何形式的档案管理工作,收集相关材料都是前提。当前,高校干部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每年都会不断增添干部考察、年度考核、学历认证、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资料,这无疑也为高校干部人事档案资料的收集增加难度。工作人员要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并仔细的鉴别与整理,保证归档资料有凭有据。及时处理不符合归档的资料,手续不齐全的资料要退回原部门进行补办,保证资料具有连续性与完整性。干部人事档案资料在转出与转进时手续要完备,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职能,保证记录内容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适当的增加一些专业培训、科技创新及奖惩等的材料,为高校干部师资队伍管理与建设提供可靠准确的保证。

高校档案论文篇7

校园文化最为根本的功能就是育人教化功能,高等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就是让学生“身份文化”特殊化。身份是社会归属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校园文化把学校的价值观作为核心,通过举办一些生动有趣的校园文化活动,构造出特殊的教育教学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熏陶着学生,教育大学生始终把高校的精神和威望印刻在心里和身上。

1.2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则指的是高校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利用自身各种文化要素集中、一致的作用,引领高校大学生主动去接受一些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他们朝着当今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去发展。优良的校园文化通过将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挑选,将其转变为高校大学生所追求高尚品质和健全人格的潜在动力,引导大学生走到正确的方向上去。

1.3激励功能

这通常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功能,大学师生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广泛地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的表现,不仅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具体表现。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强烈欲望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激励作用,激发师生们内心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让每个人都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1.4陶冶功能

陶冶功能不难理解,指的就是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很好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高校在教育大学生时,不能强行将校园文化灌输给大学生,而是通过寓教于生动形象的情境中,通过有形的和无形的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应用,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感染人的情绪、美化人的心灵,从而达到最终塑造理想人格的目的。

2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高校档案凝聚的校园风气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

高校在自我发展中具有良好的校园文化风气,是将全校师生凝聚在一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集中地反映了高校全体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价值观在高校的档案中较为集中的体现,不仅是高校精神文明的重要产物,还是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支柱。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凝聚着高校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的发展过程,不论是教育学方面的档案,还是生活方面的档案,在各大高校的管理中,都能够很好地集中体现出高校精神文化内涵的所在。高校在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出校园档案在校园文化中的基础性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好师生建立合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应当与时俱进地建设校园现代精神文化,以此来为高校树立起良好的学校风气,为高校建立令人肃然起敬的公众社会形象。

2.2高校档案记录的光荣历史,是校园育人文化的重要典范

高校的档案始建于高校的组建,蕴含了诸多的历史文献,是记录高校历史的宝贵财富。诸如许多著名的政治学家、教育学家、书法家、科学家、艺术家为高校题词、访问的历史记录,还有高校在以往发展中所获得荣誉奖品和称号等等。这些历史痕迹全面真实地记录在了高校的档案之中,具有一定历史生动性、真实性、直观性的特点。高校在组建初期都是拿这些历史记录作为教育的范本,这些高校的档案为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有力的参考资料。这些资料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有效地推动高校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高校通常就近取材,把校园档案中的光荣历史和记录拿出来,作为重要的教育典范,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同时,还能够为全校师生员工建立浓厚的文化氛围提供有力的基础,这样还能够大大地加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2.3高校档案的研究成果是校园学术文化的指南

高校档案由教育和科学研究这两个重要部分组成。先就教育的角度而言,教育方面的档案记录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参考资料。而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而言,科学研究方面的档案也记录了历年师生在高校中进行科学研究的技术成果,这些成果包括师生所创造的优秀科研作品和在科研过程中的经验,当然,其中还有一些失败的例子和宝贵的经验。这些档案中记录的丰富科研资料和知识宝库为科研人员教学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起到了指导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另外,高校在构建或是举办校园学术文化活动的同时,为了培养良好的高校学术氛围,与高校档案中原有的参考成果密不可分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活动的兴趣,调动起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学研究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可以充分利用高校档案中的基础科学理论来指导科研活动,为成功完成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4高校档案丰富的管理经验是校园制度文化的财富

高校档案作为教育文化的有效支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所在,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还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高校会利用高校档案里的资料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和针对性的教育,里面记载了教师们严谨的教学作风,建立监督机制评判高校严明的工作作风,全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满足了高校教育育人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较为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制度性的规范和约束,由此形成科学又合理的教育教学和育人的管理体系,进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意识、情感、精神品质和性格,方便规范校园里的各种秩序,营造出和谐统一的校园文化生活。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推动高校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所高校,如果没有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和一定的文化氛围,将会很难立足于竞争激烈的高校之林。对照一下当代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应该静下心来冷静思考,采取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努力开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的局面。

3.1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轻松完成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一定的成效,就目前而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只是偏重于怎么去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少有学校会把此类文化活动纳入到高校长期的规划中去,这必然会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以及长远的眼光,这样就会削弱校园文化在高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所应起到的作用,而且也会使得校园文化不能够形成与学校特色相一致的特征。高校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对发展学校和培养人才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真正予以重视了,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总规划,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才能够把学校的建设搞好。

3.2提高认识,全员共建

长久以来,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总是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是校团委部门、学生会等行政机构和学生自己的事情,却很少有人会把教师或者其他部门联系在一起,这样就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生力军给忽略了。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必须建立校园文化的共建意识,充分调动起全校上下共同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表率作用,领导还应该起到带头的作用,这样才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家的认识,形成大家共建校园文化的局面。

3.3在物质文化中突出精神文化建设

建设的基础是物质和制度文化,同时,物质和制度文化也是精神建设的载体。但是精神文化建设却是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存在。正如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大师也,非大楼也”。所以说高校只能真正突出其精神文化建设,特别是大学精神的重塑,才能够在留住大师的前提下培养真正的大师。

3.4坦然面对多元文化,不断强化主流文化意识,注重借鉴非主流文化

多元化的文化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要。伴随着全球化推进的脚步,不同区域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必然会增多,同一时间出现诸多不同文化是人们必须要去面对的局面。但是,创建校园和谐文化、提倡和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共生的前提是社会主义主流核心文化的核心不能丢失。有了这一前提的情况下,还要注重借鉴西方文化中合理的成分,强调文化的兼容性建设。总的来说,校园文化建设要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和极为广阔的胸怀,并对世界上诸多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行认真探讨和积极借鉴。

3.5强化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校风

要想把校园文化建设做好,做踏实,就要学会大力倡导认真学习、勤奋学习的良好学习风气。通过加强和完善大学生的行为规范,狠抓学风考风和考试纪律,严格管教,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领大学生自觉地将学习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以及与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引导大学生努力形成勤勉学习、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此外,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和学术道德教育,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发挥到极致,引导广大教师建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大力倡导建设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

高校档案论文篇8

一、财务电子档案特点

财务电子档案是指存贮于磁盘、光盘等现代电子介质中的各种票据、凭证、账簿、报表等财务数据资料和系统开发运行中使用的各种基础语言程序及应用程序。这里主要指用于贮存财务数据和程序的各种电子介质。作为现代高新科技的产物财务电子档案,较之传统的财务档案,有了许多新的特点:

1、财务电子档案的存贮介质具有多种形式。可存贮于可读写的磁性介质中,还可直接刻录为不可擦写的光盘,也可打印输出存贮于纸质材料中。

2、财务电子档案易于修正、拷贝和重置,便于、携带和传递。

3、财务电子档案的体积小,容量大,占用存储空间小,但对存储条件要求较高。

4、财务电子档案大多不能直接视、读,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予以复现;但易于计算、分析,快捷获得所需结果。

5、财务电子档案的高科技信息含量大,要求较高素质水平的管理人员。

6、财务电子档案内涵广泛。不仅包括票据、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传统会计档案,还包括会计电算化中的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程序。

二、高等学校财务电子档案管理的状况

高等学校会计电算化生成了财务电子档案。对于新介质的档案,既没有前人的管理模式可参照,又没有当前的技术可查考。所以,早期的管理中往往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储存环境欠妥。早期电算化会计生成的是电子输出档案,即通过打印输出的纸质凭证、帐簿和报表。较早的针式打印机色带输出的纸质资料原本不够清晰,又受空间、经济条件限制,经日晒、风化,字迹极为模糊,有的甚至已消失。

2、早期软件、程序存留不利以及运行程序版本的更新,造成了原有数据资料的虚设。如在早期DOS系统环境下,生成的磁性数据资料,虽保存完好,但原有运行环境已不复存在,现今程序又不能兼容,多数数据已不能再现,形同虚设。

高校档案论文篇9

【论文关键词】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

高等学校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学校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材料,其内容非常丰富。高校的教学档案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它是反映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记录,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故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1系部教学档案的内容

(1)综合类:主要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文件;学院规划实施计划、教学要点、教学工作会议的记录、简报等材料;学院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规定、办法、条例以及教学工作的文件;教改项目的立项报告;教学工作的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每学期评教评学的相关材料及教学检查的记录、总结。

(2)教学管理类:教师教学有关规程、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有关材料;教师教学任务安排及开课有关资料、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教学质量检查、师资建设规划、实施情况,教师进修培训材料;学籍管理材料;学籍变更材料;课程安排表、学年校历。

(3)教学业务类:重点课程及一般课程建设的规划、实施方案、总结等有关材料;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志等有关资料;教材建设、教师自编或主编教材及使用教材的目录;教师制作的CAI课件等资料;优秀教师讲课的典型教案、教学模型、标本,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材料;教学实习有关材料;各种考试试卷及试卷分析材料;学生的毕业论文及评审意见;学生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有关资料,考研相关材料;教师业务档案;教学仪器设备材料等。

(4)教学研究类:各类教改项目及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书、实施计划、成果及总结以及获奖的申报材料和奖状;获院级以上的教学成果类的申报材料及奖状;教师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目录。

2教学档案的特点

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的客观反映和总结,故除具有一般档案的属性外它又有自己的特点:

(1)内容广泛:一方面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招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办学领域不断拓宽,新学科、新专业不断涌现,使得教学档案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另,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高校除了设置相应的德、智、体几方面的课程外,随着专业的增多,多学科互相渗透、交差不断加强,使的教学内容多学科性越来越明显,与之相适应,档案材料也越来越丰富。

(2)材料来源较分散:高校教学档案来源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两级教务教学活动,即有上级和学校下发的有关教育教学的有关文件,又有主管教学的教务部门形成的关于教学改革、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学科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的材料,同时还有系部在日常教学中形成的教学档案。

(3)归档时间不同:文书档案是按年度归档,而教学档案是按学年度进行归档的,归档时间从上一年的9月1日到当年的8月31日。

(4)高校的教学档案统一按国家教委办公厅的《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进行。

3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材料收集较困难:因部分教学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应该由自己来管理,担心材料会遗失,或担心档案部门立卷归档后自己利用不方便。故对上交档案材料有抵触情绪,使的收集起来,有一定困难。

(2)系一级的管理困难:由于系部无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故材料的收集、整理、移交都是由教学秘书兼着,由于有些教师不配合,就会造成资料的不完整和档案材料的不延续性。加上有些系部认为系部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对档案材料只要用时有就可以了,无须按什么规则整理归档,导致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使得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与关联性。

(3)资金紧缺:系部收集到的材料并不能马上移交,因经费不足有些系部连一个像样的档案柜都没有,故造成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后与移交前这一段时间无处可放,容易遗失而选成档案材料的遗失。

(4)人员紧缺:一般高校系部都无专职档案管理员,由教学秘书兼任,而教学秘书的主要精力在教学上,加上大部分没有受过档案专业培训,因而少有精力去将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完整,这样将造成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准确性,致使移交到档案馆的材料不规范,给今后的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4加强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1)从系部教学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各系部由于档案工作规范化程度低,管理不到位,系、教研室两级档案管理、存档部门职责不明,归档机制不健全,导致文件材料重复归档、不归档、漏归档现象较为普遍,亟需在科学划分系部档案类目的基础上,明确系、教研室档案的建档、存档和管理职责,加强对系、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与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档案工作的督查,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加速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2)档案材料应当随时收集、随时整理档案工作应当形成一种周期性的自查、自评、整改和自建的长效机制,以此为档案管理日常运作机制提供质量上的监控与保证,避免把问题都积压到一件中心工作来临前仓促解决。

(3)完善档案制度建设,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办法和分类体系,使档案分类走上统一化、标准化。

(4)归档要求:凡需归档的教学文件材料,必须遵循教学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归档材料之间的联系,据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进行系统整理;尽量采用原件,规格相对统一;一般用计算机打印,不能打印的则要求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书写,字迹要工整,图文清晰,并装订成册,以利长期保存;教学档案材料一般要求长期保存。教学日历、教学任务书、课程安排表、学生实习有关材料、教学检查座谈记录、听课记录、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各种考试试卷、实验报告等则要求保存五年以上;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于每学期期末对本单位的教学档案进行及时的清理与归档。立卷人应按文件材料自然形成的规律和便于利用的要求,进行系统整理、组卷、并编页号、卷号(盒号),填写卷内目录、备考表,拟定案卷标题,注明密级和保管期限,并于每学年度结束后对所有教学档案进行汇总,装订后,按学年度排列进柜管理存档。

(5)收集工作必须贯彻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遵循教学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按归档范围分类收集;必须保证归档教学文件材料收集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系统性;所收集的教学文件材料按各大类的分别积累,进行预立卷,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6)利用现代办公技术,实现教学档案现代化的管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不断增大,如果仍依靠长期沿袭的手工方式去处理日常教务工作和管理教学档案,就不可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故利用现代办公手段,实现教务档案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有利于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高校档案论文篇10

二、构建高校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电子档案安全评价方法有许多,但基于高校电子档案性质,其安全风险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法。信息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需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全面性、独立性、可操作性、动态稳定性等原则。

(一)评价指标的组成。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通常涉及档案学、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学、密码技术学、信息学等多个学科。同时其安全评价涉及的范围也是多层次的,包括硬件层、软件层、网络层等。因此其评价指标也是多元化、多学科交叉、多层次的。

(二)确定指标权重方法。结合高校电子档案信息特点,对于诸多安全评价指标,需确定与之对应的权重,对安全级别和要求进行分级,避免一概而论带来的资源浪费。通常权重确定的标准是依据档案信息量的大小、重要等级、敏感性等。对于高校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环比法等。其中最为常用且实际效果较符合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实际的是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

(三)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许多相关学者都对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高校电子档案安全的综合评价研究,总结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系统模拟与仿真评价、信息论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与灰色综合评价、智能化方法、可拓物元分析法、动态综合评价法、交互式多目标的综合评价法、交合分析法等。

高校档案论文篇11

2、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是基础

档案工作管理模式的更新,是实现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档案馆虽属机关部门,但大多属于非独立结构,一般情况下挂靠校办,或者是校办的一个科室,其职能主要是执行而非决策。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高校管理者逐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高校机构改革中,先后将档案管从校办或其他部门分离独立起来,升格为直属单位,变成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决策,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档案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条件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确保档案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档案工作创新的硬件基础。尤其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现出科学性、方便性、实用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要加强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将计算机作为方便管理的重要工具,进一步合理有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超越,呈现高校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景。[3档案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是关键

要打破档案管理思路呆板和管理模式陈旧的格局,重要的是要有管理机制的创新。长期以来,档案管理工作以经验管理居多,工作人员的选配往往也是以具有档案工作经验为先决条件,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流动,容易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更谈不上去创新。必须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创新的根本问题。积极推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真正做到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使每个人都有危机感,从而激发工作活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潜力,充分调动积极性,使档案工作呈现出充满竞争活力、开拓创新的新局面。要建立一些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如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将个人创新的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与劳动报酬、晋职挂钩,努力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的氛围和环境,促进档案工作的良性发展。还要加强馆员的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以保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充,防止其老化或停滞不前。

4运用档案管理的现代手段,科技兴档

信息化为档案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推进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档案部门应抓住机遇,加大投入,配齐硬件设备和档案管理软件。在管理手段上,档案馆要积极参与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提出档案管理方面的要求和建设。认真研究解决档案现代化管理与学校办公自动化的衔接问题,研究解决文档一体化问题。要努力实现装备技术现代化,解决手工操作运转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积极运用网络、数码等先进技术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和水平,使档案管理手段由旧变新。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地把档案工作重点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教学、科研服务,使高校档案管理

走上主导地位,实现管理手段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和优质高校化。

5人才资源的创新

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息理解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工作实、纪律严的专业人员。发挥馆员主观能动性,内凝外联,改革创新,整体推进。要强化校内宣传,取得学校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把学校档案工作推陈出新。要完善档案干部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档案培训质量,提升现职档案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程度,切实增强档案干部和馆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加大对优秀青年档案工作者的培养力度,鼓励馆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加强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人才。

总之,档案部门无论是在业务工作方面,还是在管理服务工作方面,都要努力做到不断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这样档案工作才能有高度、有特色,才具有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晴.高校档案的系统管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高校档案论文篇12

高等学校从历史的长河中一路走来,始终坚持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办教育传承文明,引新学泽被华夏,以崇高的理想追求、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品格,谱写了一部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办学史,形成了一批闪烁着兴学育人、爱国爱校丰富内涵的历史文化档案,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1.1 蕴含丰富的校史文化资源。高校大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筚路蓝缕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校史文化资源。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河南理工大学在辗转4省、迁址10次的办学历程中,虽历经岁月洗礼、风雨砥砺,但其档案馆仍完整保存着学校初创时的办学章程、记载学校对外交流的史料、学校办学成果的证书、师生员工教学科研的活动记录,以及反映学校悠久历史的福中总公司旧址、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指挥部旧址。这些翔实厚重的校史资料,记载着这所百年老校昨日的辉煌历程和当今的奋斗足迹,是学校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和鼓舞学生不断奋进的动力源泉。

1.2 蕴含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高校忧国忧民、勇立潮头,组织爱国团体,宣传爱国思想,掀起规模宏大的反帝爱国热潮,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火种播向神州大地,积淀了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在河南理工大学的校史档案中,至今还保存着陈独秀、等编辑的《新青年》、《新潮》等进步书刊,揭露英国福公司图谋掠夺河南铁矿资源的史料,声援“”、参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斗争史和大事记。这些史料凝聚着中华民族坚忍不屈的性格,映照出华夏儿女向往民主进步的追求,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爱校教育的极好教材。

1.3 蕴含丰富的名人文化资源。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闻名遐迩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他们艰苦奋斗、崇尚学术、追求真理、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和优秀品格,成为一代又一代学人的榜样。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地质学家翁文灏、工矿泰斗孙越崎先后担任学校名誉校董、常务校董,张伯声、丁观海、邓曰谟等一大批誉满华夏的硕学鸿儒也曾在学校担任教职。诸如此类的名人文化资源所产生的名人效应,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是培养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良好正面教材。

1.4 蕴含丰富的科教文化资源。高校在办学历程中,以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积累了数量浩瀚、灿若星辰的教学科研学术档案,既有科研准备、研究实验、总结鉴定、推广应用的大量动态过程记录,又有解决理论问题或技术问题的论文、论著,还有解决一线生产技术难题的操作指导。它们是高校科研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可以使学生洞察科学结论产生的轨迹,培养锻炼学生探索发现的科学态度和科研能力,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生动教材。

2 高校历史文化档案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

高校历史文化档案,是学校改革发展历程和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真实记录,是生动形象、翔实有效的历史资源,较之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报告会、研讨会等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法,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2.1 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历史文化档案与思想理论课不同,思想理论课主要是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长期存在趣味性不强、吸引力不够的问题。而高校的历史文化档案记录着学校的发展历程,蕴含着学校的校风学风,有着丰富的爱国荣校的内容可作为教育素材,具有原始性、直观性的特点,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择教育作用突出的专题档案史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档案史实加以艺术处理,配以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制作录像片、幻灯片供教学使用,或者建成档案馆供学生参观、制成画册供学生传阅,达到更为直观的效果,可以极大地增强吸引力,令人百看不厌。

2.2 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传统的德育方式是把学生放在被动聆听的位置,“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注重“理”的灌输,而忽视了“情”的感染,教育的主客体之间往往是貌合神离,学生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况,从而造成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较差。而利用生动翔实的历史文化档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档案所记载的真实事件、真实事迹、真实人物的正确思想观点、优良道德品质、拼搏进取精神,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的影响,就可以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功效,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

2.3 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说服力。档案不同于一般的德育教材,它具有历史性、真实性的特点,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可以给学生许多启迪。高校历史文化档案记载史料真实可靠,所提供的教育素材是本校曾经发生的真人真事,既看得见、摸得着,又客观真实、直观生动,利用它进行德育教育,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获得接受程度高。此外,高校历史文化档案中保存的荣誉档案、名人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直观形象,记载了本校发展史上一批值得自豪的专家学者和优秀学子的事迹,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用这样的实物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起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作用,无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 高校历史文化档案发挥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档案的生命在于利用,档案只有在提供利用服务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因此,高校历史文化档案必须充分利用其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发挥其具有的独特德育功能,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3.1 利用校史、革命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德育的基础和核心。在我国1000多所高等院校中,多数高校已有数十年的办学历史,有的甚至已是百年老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代代学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追求救国救民真理,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斗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谱写了一曲曲爱国爱校、追求进步的辉煌乐章,积累了大量的学校建设发展档案和革命文化史料。对这些档案史料进行梳理分类、整理汇总,充分利用这些档案史料,紧扣以史育人的主题,编撰校史校志、出版校史画册、充实校史馆室,通过举办校史展览、参观校史馆室、举行校史报告会等多种手段,将这些珍贵的史实介绍、展示给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之从中深切体会前辈们勤奋学习、立志报国、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在现实中品味历史、净化心灵,从而将爱国爱校的情感不断升华为爱国的情怀和行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