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培训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1 17:16:40

舞蹈培训论文

舞蹈培训论文篇1

群众舞蹈形象的情景交融及艺术特写与描绘,让群众在一个不受限制的环境中得到艺术想象的空间,进而不断增强审美感受,并不断洗涤灵魂。舞蹈讲究意境,意境强就更容易使观众接受,进而在很多场合大量地使用或演出。因此,作为文化馆的舞蹈老师,不仅要教会学员舞蹈的基本动作,还要为其注入生命力,让他们能够在一种享受的氛围之中不断前进。舞蹈一旦有了生命力,观众的视觉将更加强烈。在舞蹈艺术方面,其发展明显带有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必须要重视舞蹈艺术特别是舞蹈培训方面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舞蹈表演的水平,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文化馆舞蹈培训的意义

(1)提高审美能力。舞蹈课程在很多国家都是正常教学科目,他们认为舞蹈能提升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能力的前提是具有对美的认识,提高本身的美感,才能提高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而舞蹈就是增加美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舞蹈的美感是让人从情感上受到感染,从内心来体验,进而变成一种心理欲求。可以说,对学生的舞蹈培训能够唤起他们内心对美的向往。

(2)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俗语说,手舞足蹈,即是指通过舞蹈来表达一种心情状态,而这种状态一般是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闻一多先生和老一辈舞蹈家郭明达先生都赞成这种说法,舞蹈是一种语言,它能表达最单纯最强烈实质的感情,它能沟通心灵交流思想,能够展现自我,抒发感情。舞蹈是一种艺术,能够使肉体和精神的和美感合二为一,心灵进人美妙的境界,达到彻底的和谐。可以说,舞蹈有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

(3)促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舞蹈不仅能强身健体,带来精神享受,还能再现历史,反映真实的特定生活,以此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了解现实并以史为鉴。文化馆舞蹈教学的发展是需要多方面努力的,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大部分专职文化馆还有一些制约因素,比如专业老师短缺,舞蹈教学设施匮乏等。在舞蹈艺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文化馆艺术教育的发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当前文化馆艺术表演教育主要存在着重视不足、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尚未理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舞蹈艺术表演教育更是难以顺利进行。

二、现阶段文化馆舞蹈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文化馆舞蹈培训重视不足。我国传统的观念意识对民众一直以“文化”教育为主,所以体育文化特别是舞蹈艺术在我国己处于非主流文化,不被民众重视,这种艺术形态的忽视体现在文化观众对舞蹈艺术的不重视,这样就严重影响到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和演员舞蹈水平的发挥。

(2)文化馆舞蹈培训经费不足。由于文化馆属于事业型单位,其发展经费都是通过政府财政的支持,在现阶段,文化事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政府的足够重视和支持,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也在逐步扩大,然而,由于文化馆各项事务较为繁杂,费用支出也较为庞大,这样,应用到舞蹈方面的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制约了舞蹈培训的发展。

(3)文化馆舞蹈培训教师技能有待加强。制约舞蹈培训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排在所有制约因素的首位,舞蹈教师不仅要掌握和大量的体育舞蹈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熟练地体育舞蹈技术动作,更主要的是要会灵活的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所学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而不能简单的“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机械的去模仿教师的动作。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舞蹈培训的发展水平。

三、加强文化馆舞蹈培训的对策

(1)提高对舞蹈培训的重视。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舞蹈艺术进行大力的宣传,可以通过电视、报刊杂志进行关于舞蹈知识和文化的宣传,最直接有效的宣传,就是多举办舞蹈比赛和表演。通过这些手段的宣传,让群众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所在,展现舞蹈对人们的锻炼价值,让民众对体育舞蹈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提高体育舞蹈的社会化程度。

(2)加大对舞蹈培训的经费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舞蹈尤其是文化馆舞蹈的资金投入,应该给予其政策和经济上的补助,改善少儿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办学环境,改善教学设施,提高体育舞蹈教师待遇,并对优秀的舞蹈演员给予一定经济资助,或为其以后的发展开通更好的出路,上专业院校或像其他运动项目一样有运动等级的评定,达到一定的等级可以在以后的求学道路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在体育舞蹈事业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舞蹈的学习动力和舞蹈工作实效性,从而促进舞蹈的发展。

(3)增加舞蹈艺术的创作灵感。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源于生活,生活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就要求每一位创作干部应该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吸取生活中的营养,去创作更多、更好的艺术佳作。创作是为辅导而服务,人们常说:“学无止境”,只要我们每一位业务干部努力学习、辛勤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创作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总之,文化馆的舞蹈培训,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融合时代的、社会的、生活的营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更好的胜任本职,更好地完成文化馆的舞蹈培训工作,满足人民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审美需求。所以让更多群众参与到舞蹈艺术中来,让他们用肢体消除心中的烦躁和疲惫,用肢体语言营造和谐、快乐的社区氛围,作为一名群众舞蹈老师,要把自身的工作职责与社会职责统一起来,让舞蹈教学变成有益于社会、皆大欢喜的乐事。

参考文献:

[1]王海音.文化馆如何应对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J].群文天地,2012(2).

舞蹈培训论文篇2

0 前言

体育舞蹈是随着社会与艺术的发展而进步的,我国体育舞蹈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技术水平还是略显逊色。体育舞蹈起源于英国,自1986年传入我国之后,以它特有的魅力传遍全国,不少体育爱好者与艺术爱好者都被深深吸引。为了促进大理市体育舞蹈的开展,对大理市体育舞蹈的现状较全面的分析,从中找出影响该项目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与理论依据,为大理市的体育舞蹈发展做出贡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体育舞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排球教材、体育舞蹈专著、历年各体育院校博硕论文为主要参考文献,为文章的论述提供理论前提和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对体育舞蹈教练、专家学者、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体育舞蹈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的看法。

1.2.3 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的有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本文的论证支持。

1.2.4 问卷调查法

此问卷的整个发放是在大理市2个体育舞蹈培训机构和大理大学进行发放,共发放100份,回收问卷 100 份,有效问卷 100份,回收率 100%,有效问卷 100%。已符合了统计学要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体育舞蹈开展现状

体育舞蹈这几年来对社区体育文化开展一直是主角,研究者开始关注社区体育舞蹈的发展。袁晟慧在研究结论中表明:在社区的健身活动中,体育舞蹈已成为居民选择的主要项目之一。自北京舞蹈学院开设国标舞(体育舞蹈)专业至今,开设了体育舞蹈专业的高校已经超过 100 所,全国有超过半数的高校开设体育舞蹈的相关课程。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一些研究者从体育舞蹈在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也提出了一些见解。中的来说我国体育舞蹈在高校当中体育舞蹈已经开展的相当丰富了。

2.2 大理市体育舞蹈开展现状

2.2.1 大理市体育舞蹈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体育舞蹈教师的培训次数反映了,教师在该项目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更新程度。根据调查我们得知,参加过体育舞蹈培训班的体育舞蹈教师占总数的40%,并且其中一半都是高校教师;在攻读学位期间培训的教师占到15%。而从未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占到45%.可见,经过专业培训体育舞蹈教师大理市非常紧缺,呈现出大学教师居多。因此,建议除体育舞蹈协会培训机构开设培训班以为,大理市高校也开设培训班,这些培训班不仅对在校学生与教师进行培训,而且也对外培训,以便体育舞蹈的技术与教学内容得以快速更新与发展。

2.2.2 大理市体育舞蹈场地现状

体育舞蹈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硬件设施支撑,如:场地、音响等设备,硬件设施是开展体育舞蹈的物质基础。开展体育舞蹈的教学必须有形体房、标准场、音响设备等。通过调查我们得知,2所培训机构和1所高校,没有一块标准的形体房,都是受到场地设施的影响,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不得不经常改变教学地点,除场地外音响设备配备齐全,高校都是用多媒体与音响教学。由此可见大理市体育舞蹈开展的物质条件基本不能够满足,阻碍了体育舞蹈的发展。

2.2.3 大理市育舞蹈参与者参与动机

参与动机体现参与者对爱运动参与程度与理解程度。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强身健体是体育舞蹈参与者的主要动机,占70%排第一;塑造良好的体型,培养个人的气质排第二,占总2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舞蹈参与者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为主,但是对于真正的对体育舞蹈技术与训练并不了解,也影响了体育舞蹈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大体育舞蹈全面有深度的宣传是有必要的,从中提高体育舞蹈的参与人口。

2.3 当前大理市体育舞蹈发展面临的影响因素

首先,大理市参加过体育舞蹈培训班的体育舞蹈教师占总数的40%,并且其中一半都是高校教师;在攻读学位期间培训的教师占到15%。而从未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占到45%,可见,经过专业培训体育舞蹈教师大理市非常紧缺,呈现出大学教师居多。其次,目前大理市2所培训机构和1所高校,没有一块标准的形体房,都是受到场地设施的影响,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不得不经常改变教学地点。

2.4 促进大理市体育舞蹈的发展对策研究

2.4.1 提高体育舞蹈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

加快大理市体育舞蹈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首先对当地健身活动点的骨干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领导能力,做到持证上岗;其次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尤其是高校专业人才使用,同时利用专业教练员和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业余时间进行体育舞蹈健身活动指导,以此弥补体育舞蹈健身教练员和指导员的不足。

2.4.2 合理利用体育舞蹈场地与设施

健身场地是健身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其直接影响着健身人群活动的积极性和健身效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关注。政府部门加大体育舞蹈场地投资力度并且协调高校或者学校场地,利用当地资源,也就是学校的专业场地与学校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在当地体育舞蹈领域知名度也比较高,让体育舞蹈的场地与教师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更好的发展曲靖市少儿体育舞蹈。

3 结论

3.1 大理市经过专业培训体育舞蹈教师大理市非常紧缺,呈现出大学教师居多。

3.2 大理市体育舞蹈参与者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为主,但是对于真正的对体育舞蹈技术与训练并不了解。

3.3 大理市体育舞蹈2所培训机构和1所高校,没有一块标准的形体房,都是受到场地设施的影响,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不得不经常改变教学地点,除场地外音响设备配备齐全,高校都是用多媒体与音响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倩.我国高校舞蹈课程的推广与普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6.

舞蹈培训论文篇3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也带动了文化市场的发展,各种艺术类教育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江苏省人口基数大,经济发达,文化产业基础雄厚,为江苏省的舞蹈培训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江苏省庞大的舞蹈培训市场为我们的调研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基于此,我们对江苏省少儿舞蹈培训市场做了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江苏省少儿舞蹈培训行业的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另一方面,我们也从学生家长的反馈中发现了不少亟待改进与规范的问题。

一、江苏省少儿舞蹈培训呈现出飞速发展的繁荣局面

江苏省作为全国的经济文化强省,仅以当下论,舞蹈培训行业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发展势头迅猛。我们对江苏省内多所知名舞蹈培训机构进行了实地考察与问卷,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其飞速发展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求强烈,生源充足,师资丰富。

江苏省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为舞蹈培训行业提供了庞大的市场,我们在对江苏某小学三年级六个班的随机抽样采访中发现,平均每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习过或在学习舞蹈。强烈的需求,充足的生源,推动了少儿舞蹈培训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同时江苏省的高等学府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这些高校毕业生和在校生,数额庞大,为江苏的少儿舞蹈培训提供了丰富的师资。

(二)舞种丰富齐全

十几年前,少儿舞蹈培训舞种仅限于民族民间舞,中国舞。而近年来,北京、上海、南京等一线城市率先引进了街舞、体育舞蹈、肚皮舞等多种新兴舞蹈。如今的江苏,少儿培训的舞种十分丰富。爵士舞、拉丁舞、摩登舞、中国舞、现代舞、街舞、民间舞,种类繁多且齐全,培训舞种的可选择空间比较大,更能满足少儿的不同兴趣,大部分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出相应的选择。

(三)设施设备齐全

调查发现,多数培训机构能提供相应配套的舞蹈培训设备及设施,也拥有符合相关条例的教学场地。大型机构如南京知名的小银星等机构还给学生配备了隔音设备、独立更衣室、电脑等先进设备、拥有多间舞蹈教室,支持数百名同学的同时培训,称得上是设施齐全。

(四)收费合理

从调查问卷情况来看,虽说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培训机构中也存在“周末班”“寒暑假班”“集训班”等不同模式,总体来说,江苏省少儿舞蹈培训市场的收费方式还是以课时计费为主,每课时收费100元左右。所以从舞蹈培训学费这方面来说,江苏的收费标准相对比较公平合理。

4、舞蹈培训的成效卓著

通过问卷反馈来看,多数家长认为舞蹈培训实现了他们的初衷:孩子的身体素质好了,抵抗力增强了;经过舞蹈培训的孩子大都形体优美、气质优雅。一部分家长还反应,孩子的注意力、表现力、自信心、审美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各类各级的舞蹈比赛中,江苏省儿童获奖的人次也越来越多。不少知名品牌培训机构的学员们还出现在国内甚至国外艺术节的舞台上,为江苏省赢得了更多的国际荣誉。

二、现阶段江苏省少儿舞蹈培训行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国少儿舞蹈培训行业的兴起与发展,舞蹈培训行业的负面新闻也时有报道,2013年的北京舞蹈老师打骂学生事件,2015年河北女童学舞蹈致脊髓损伤事件,各地多起少儿舞蹈培训机构乱收费屡被曝光。受伤事件和乱收费现象在江苏也并没有完全杜绝,然而学界与媒体探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解决措施与社会援助方面,鲜有对根源问题的关注。

(一)培训过程中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体系方面,我们于项目初期与江苏省内的几所少儿舞蹈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了接触。通过了解发现,当下的少儿舞蹈培训行业内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教育体系,即是“技能”“体能”“身体素质(软度)”的高强度训练,追求“速成”的教育成果。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中国舞等级考试创建人孙光言老师在《谈中国舞等级考试课特征》一文中对软开度的训练有着完善且明确的规定:“4岁到7岁腿的训练是从勾绷脚开始,进而慢慢拓展一些简单地面动作,10岁时再至把杆上压腿,11岁时开始地面扳腿”1。而部分培训机构过早地进行体能强度、身体素质的训练,使得舞蹈学习的过程枯燥且繁重。此外,由于一些培训机构对少儿生长期的健康因素考虑不充分,因训练过度对少儿造成损伤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相关机构加强管理力度尽可能的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

在教材的选用方面,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培训机构不发放文本教材,极为少数的大型综合培训机构使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教材选用标准。若能在教授专业课的同时加入如舞蹈史,舞蹈鉴赏等课程,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体会舞蹈。学生在强健体魄的同时,艺术修养、文化素养、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相比于单纯的训练更加有效。真正做到早在建国之初提出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2。

在师资的选用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机构聘用在校大学生作为教师,其中大部分没有考取教师资格证。少儿阶段舞蹈的教育重点应侧重于少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才是教育的成效问题,这就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老师应尽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3。而没有受过相关技能培训的教师很容易在培训过程中出现意外。

最后,当下的舞蹈培训充满了“功利性”4,多数儿童学习舞蹈是出于父母的要求而非自愿。这是令人担忧的情况,家长应多考虑孩子的看法而非与人攀比,毕竟孩子自觉自愿的去进行培训的效果远高于被要求着进行培训。

(二)培训市场中的问题

前面也谈到,江苏少儿舞蹈培训的学费是相对公平合理的,但课时费之外,每月花费在舞蹈服装、用具、比赛考级的费用远超课时费。其中舞蹈用品多数情况下由舞蹈教师统一购买,也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这类开支在一些尚不规范的培训机构中,并不透明,个别教师便从中赚取差价。这种现象并不普遍,但也时有发生,对于培训市场来说,是亟待规范和整顿的。

调查还发现,部分小型少儿舞蹈培训机构中还存在着硬件设施不齐全,规范性差的问题。个别培训机构的场地是租赁的,硬件设施达不到办学要求。按照舞蹈教学场地相关标准要求,“一般场地面积应在120平方米以上”5。少部分培训机构办学不考虑条件,只考虑成本,硬件设施不规范,不仅不利于舞蹈教学,还会对少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相关部门应提高培训机构的开设门槛,加强监管力度,从重从严的处罚违规办学的机构。

三、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少儿舞蹈培训市场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

第一是舞蹈培训的“功利化”。当下的少儿接受舞蹈培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舞蹈考级、艺术考试、表演等目的,使得培训过程充满了功利性,家长及机构负责人要求教师出成绩,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就会急功近利,不顾孩子的身体极限和承受能力和身心协调发展。才造成了以“身体素质训练”为核心的教育模式。

第二是经济利益的驱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舞蹈培训行业空前繁荣,对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需求随之增大,而其中的高额利润使得“经济利益的驱使与教育价值的体现成为主要矛盾”6。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个别培训机构想办法降低成本,违规办学。而处罚机制的不完善助长了一部分培训机构愿意投机来获取更大的利润。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舞蹈培训的功利性目的以及更大利益的引诱才导致现如今的少儿舞蹈培训行业诸多问题的发生。

四、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江苏省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强烈需求,以及多所高等学府提供了师资人才造就了行业市场的繁荣景象。但目前的少儿舞蹈培训市场尚且不够成熟,相关部门没有完善的管理约束机制,导致现在的少儿舞蹈培训市场中存在文中所述问题亟待解决。我们期望人们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少儿舞蹈培训的发展现状,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无论如何,儿童舞蹈培训事业仍然是任重道远。

注释:

1孙光言.谈中国舞蹈等级考试课的特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1): 48-53

2徐鑫明.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J].体育学刊.1996.(2): 37-38

3姜丽艳.因人而异,因材施教[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3): 29-29

4庞小强.中国青少年舞蹈美育教材建设现状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79-84

5夏里.少儿舞蹈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分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8): 230-231

6庞小强.中国青少年舞蹈美育教材建设现状研究[D].2012.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79-84

参考文献:

[1]王辉.儿童舞蹈是教育还是艺术.[J].舞蹈.2008.

[2]王海燕.舞蹈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3]刘西媛.对少儿舞蹈教学的几点建议.[J].北京.舞蹈.2006.

[4]刘立.少儿舞蹈的教学及创新.[J].四川戏剧.2008.

[5]夏里.少儿舞蹈教育培训问题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2.

[6]任雅莉.试论少儿舞蹈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J].舞蹈.2000.

舞蹈培训论文篇4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国人的物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文化发展,这大大加快了我国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步伐,然而,在舞蹈艺术方面,其发展明显带有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必须要重视舞蹈艺术特别是舞蹈培训方面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舞蹈表演的水平,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1 现阶段文化馆舞蹈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文化馆舞蹈培训重视不足。我国传统的观念意识对民众一直以”文化”教育为主,所以体育文化特别是舞蹈艺术在我国己处于非主流文化,不被民众重视,这种艺术形态的忽视体现在文化观众对舞蹈艺术的不重视,这样就严重影响到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和演员舞蹈水平的发挥。

(二)文化馆舞蹈培训经费不足。由于文化馆属于事业型单位,其发展经费都是通过政府财政的支持,在现阶段,文化事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政府的足够重视和支持,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也在逐步扩大,然而,由于文化馆各项事务较为繁杂,费用支出也较为庞大,这样,应用到舞蹈方面的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制约了舞蹈培训的发展。

(三)文化馆舞蹈培训教师技能有待加强。制约舞蹈培训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排在所有制约因素的首位,舞蹈教师不仅要掌握和大量的体育舞蹈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熟练地体育舞蹈技术动作,更主要的是要会灵活的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所学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而不能简单的”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机械的去模仿教师的动作。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舞蹈培训的发展水平.

2 加强文化馆舞蹈培训的对策

(一)提高对舞蹈培训的重视。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舞蹈艺术进行大力的宣传,可以通过电视、报刊杂志进行关于舞蹈知识和文化的宣传,最直接有效的宣传,就是多举办舞蹈比赛和表演。通过这些手段的宣传,让群众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所在,展现舞蹈对人们的锻炼价值,让民众对体育舞蹈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提高体育舞蹈的社会化程度。

(二)加大对舞蹈培训的经费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舞蹈尤其是文化馆舞蹈的资金投入,应该给予其政策和经济上的补助,改善少儿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办学环境,改善教学设施,提高体育舞蹈教师待遇,并对优秀的舞蹈演员给予一定经济资助,或为其以后的发展开通更好的出路,上专业院校或像其他运动项目一样有运动等级的评定,达到一定的等级可以在以后的求学道路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在体育舞蹈事业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舞蹈的学习动力和舞蹈工作实效性,从而促进舞蹈的发展。

(三)增加舞蹈艺术的创作灵感。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源于生活,生活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就要求每一位创作干部应该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吸取生活中的营养,去创作更多、更好的艺术佳作。创作是为辅导而服务,人们常说:“学无止境”,只要我们每一位业务干部努力学习、辛勤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创作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四)提高对舞蹈培训教师的技能培训。提高舞蹈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首先需要政府组建定期体育舞蹈教师培训体系,加大交流,组织低收费或免费的教师培训班,以提高教师的学习进修的积极性,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各机构的教师可以交流教学经验,或邀请、指派专家对文化馆的舞蹈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以提高舞蹈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其次,舞蹈教师还应不断学习、积累和吸收其他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我所用,补充、更新、提高现有的业务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进一步完善自己。

3 加强文化馆舞蹈培训的意义

(一)提高审美能力。舞蹈课程在很多国家都是正常教学科目,他们认为舞蹈能提升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能力的前提是具有对美的认识,提高本身的美感,才能提高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而舞蹈就是增加美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舞蹈的美感是让人从情感上受到感染,从内心来体验,进而变成一种心理欲求。可以说,对学生的舞蹈培训能够唤起他们内心对美的向往。

(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俗语说,手舞足蹈,即是指通过舞蹈来表达一种心情状态,而这种状态一般是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闻一多先生和老一辈舞蹈家郭明达先生都赞成这种说法,舞蹈是一种语言,它能表达最单纯最强烈实质的感情,它能沟通心灵交流思想,能够展现自我,抒发感情。舞蹈是一种艺术,能够使肉体和精神的和美感合二为一,心灵进人美妙的境界,达到彻底的和谐。可以说,舞蹈有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

(三)促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舞蹈不仅能强身健体,带来精神享受,还能再现历史,反映真实的特定生活,以此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了解现实并以史为鉴。如舞剧《丝路花语》再现了盛唐时期的盛况,而且舞蹈保留了各民族人民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如满族的《莽势空齐》、傣族的《泼水节入高山族的《柞歌》等等,这些舞蹈是了解他们文化的重要工具,以此来了解社会,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4 小结

文化馆的舞蹈培训,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融合时代的、社会的、生活的营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更好的胜任本职,更好地完成文化馆的舞蹈培训工作,满足人民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海音.文化馆如何应对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J].群文天地,2012,(2).

舞蹈培训论文篇5

舞蹈培训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培训机构管理目前并不完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内容不多,大多只是一些描述性的框架和研究,本文以分析教学质量的角度做为切入点,对舞蹈培训机构教学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对我国舞蹈培训机构教学质量管理从而提高机构的教学质量,为舞蹈培训机构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条件,也对我国舞蹈培训机构教学管理理论做一个补充,用来更好的利于舞蹈培训机构的发展。

1.舞蹈培训机构教学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1.1 国家政策影响

国家在一些相关规定如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通过立法第一次完整地规定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教师资格条例》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培训的内容有熟悉《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及国家有关职业培训教师的政策法规、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的教学要点、实习操作的教学要点等,论文相关数据统计软件做出分析结果中知道,大多数培训机构同意依据国家对培训机构提出的相关规定进行教学管理,将舞蹈培训机构带入法律法规框架内,为舞蹈培训机构在以后出现问题时,可以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提供了条件。

1.2 教材的完善和管理的影响

目前我国舞蹈培训机构已达千家以上。虽然数目可观,但是目前的舞蹈培训行业仍处于一个量变的阶段,尚未达到质的飞跃。舞蹈培训机构内部完善的管理是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软件做出分析结果,在对于舞蹈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上,教室的使用不管大小标准,对教师教学的水平没有相对大的影响,但是在利用现代化的教具设施上认为重要的人居多,产生的影响可能相对大一些,大多数人的观点觉得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培训机构必备的东西。论文在数据分析中对教材完善管理的因素做了比重分析,正如在非学历教育和认证、相关考试教材认知以及自编教材的使用上,大多数都是表示同意的,也有部分的人是因为培训机构有完善的教材和吸引人的特色教材才选择在此培训中心学习并消费,而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机构创编自己的教材这一点在比较下相对重要,这对机构的教材管理及树立品牌有很大的帮助。教材的完善作为专业培训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巩固了所要学习的专业内容,又提升了教学成果的集中表现,而教材的质量对培训机构的教学效果起着相对性的影响,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应了培训机构教学水平的高与低,只是在教材的建立和管理中,自编教材这一因素相比别的因素来说可能更重要一些。

1.3 教师队伍的完善和培养影响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软件做出分析结果看由专业人士担任培训机构舞蹈教师一职的占37.2%,这部分的舞蹈教师拥有专业的知识和对专业发展的相关经验,工作水平较高的是从舞蹈学校的老师和一部分学生。还有48.8%的舞蹈教师是由于喜爱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将跳舞作为业余爱好,坚持常年练习学习,积累了的经验和知识的非专业人员担任,这一类的舞蹈教师占的比例比较大。最后一部分占比例14%的舞蹈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的培训,他们大多是自学或模仿,再自己创编,由于缺少最基础和系统的培训,对舞蹈的基础理论基本不了解。

舞蹈培训机构的产品服务最直观的反应,便是专业的舞蹈教师,可以说专业的舞蹈教师将是一个培训机构的形象。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所带来的影响不只是保持现有的学员人数,更重要的是他还会对潜在的消费者有一个吸引,因为一个在培训机构工作的舞蹈教师最主要的一部分收入是学员的课时费用。这就导致了管理者在选择舞蹈教师时,应当选择优秀的教师并能培训出忠于本培训机构的舞蹈教师队伍,这将是舞蹈培训机构盈利的关键所在。

数据中也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培训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因素之一,而舞蹈培训机构的服务产品是舞蹈培训,所以直接影响培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便是舞蹈老师的好坏。那么,培训机构就是要考虑其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和他其它的自身要求,因为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可能比一时的薪酬更能吸引一个优秀的人才,如果一个教练员看重在培训机构今后的发展,也许在面对高薪的诱惑时,都能选择继续留下,其看重的不是眼前的一点利益,而是对自身更长远的规划和发展。

培训机构对自身的发展跟教练员的发展应该紧密相联,使每一个优秀的舞蹈教员在培训机构中都能觉出成长的快乐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只有这样,才是长久留住人才的必要手段。舞蹈培训机构不同于其它类别的培训机构,舞蹈非常的直观,不论是内行还是外行对舞蹈的审美标准基本都是统一的,而教师在其中就是吸引消费的重点因素,不管是培训机构大小与否,只有能够拥有一支优秀的教练员队伍,培训机构就绝对会立于不败之地,应该说,这就是培训机构教师效应。

1.4 教学质量管理的影响

舞蹈培训机构这样的经营类型属于专项经营,面目前的市场竞争要求,舞蹈培训机构的管理者,应当懂舞蹈艺术、懂管理的复合性人才,这样才能担当舞蹈培训机构的管理者职位。任何管理其实归根到底都是对人的管理,所以很有必要建立相关的督导部门,相关管理部门的完善,是保证舞蹈培训机构正常运转,不断壮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规范的管理,才有可能有正确思路指导培训机构往正确和成熟的方向前行,对其不规范的运转情况给予及时的指正,对其没有考虑到的风险状况提前做出规范性防范,只有这样,才有让培训机构的效率和利润得到最大化,以有利于培训机构的健康长期的发展。

对于一个成熟的培训机构来讲,在建立相应的职能部门的同时,也应当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给出一个完整且有力的考评体系。这样不但可以使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中更有动力,且对于机构来讲更是好事,部门所在的各个教员能尽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对于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砝码。而最终受益的将是消费者,在培训机构有负责且业务水平很高的教练员,消费者会觉得在价有所值。所以建立一个完整且有效的教学业务水平考核与评估的体系是相当有必要的。

据统计数据说明,身兼数职的舞蹈教师占有很大的一部分比例64.3%,他们通常服务与多个舞蹈培训机构,身兼数职,这样精力和时间都被分割,在一所培训机构里投入的精力很少,一些非常必要的工作都无法正常开展。这一现状成了制约消费者在舞蹈培训效果的症结所在。一部分兼职人员认为一所培训机构所安排的课时少,无法满足自身需求。也有一部分人员不希望培训机构占有太多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他们希望他们拥有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继续学习和训练。更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在培训机构所得的薪酬太低,还在继续寻找适合自己的培训机构。而这样人员的动荡,就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精力和用心程度,在教学质量上就很难再往上提高。

舞蹈教师直接服务与学员,学员则会对舞蹈教师有依赖心理,通常情况下学员与教师接触到一定阶段会寄望与这一个特定的教师,舞蹈教师离职后同时带走大批会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教师报酬制度的创新应考虑在绩效评价制度中引入主观绩效评价机制。

舞蹈培训机构要为自己的机构建立一套完整,并且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奖励和薪酬机制。而且要在健康的竞争氛围中,保持培训机构的长久活力,要引导培训机构在一种健康的竞争机制中,发挥每个教练员自己的潜能,使其专业性,服务技巧和沟通能力,以及企业的忠诚度等都能得到锻炼和培养,使自己成为培训机构重要的一份子,这样的做,不仅会形成很好的激励机制,而且会让员工对企业有很高的忠诚度。

2.本论文就数据分析与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2.1建议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立和培养

舞蹈培训机构不同于其它类别的培训机构,舞蹈非常的直观,不论是内行还是外行对舞蹈的审美标准基本都是统一的,而教练在其中就是吸引消费的重点因素,不管是培训机构大小与否,只有能够拥有一支优秀的教练员队伍,培训机构就绝对会立于不败之地,应该说,这就是培训机构教练员效应,保有优秀教练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就是事业、感情和待遇。

2.2应当按照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规定,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

舞蹈培训机构这样的经营类型属于专项经营,就我国目前经营管理者,除了一小部分是舞蹈培训专业管理人才之个,大部分的管理者没有接受过舞蹈项目和管理培训,并且舞蹈培训机构也没有对非专业人员进行任何实质性的培训。面目前的市场竞争要求,舞蹈培训机构的管理者,应当懂舞蹈艺术、懂管理的复合性人才,这样才能担当舞蹈培训机构的管理者职位。

2.3注重培训机构的软件服务

在经营的过程中,应当将教学质量及服务质量放在首位。在一个经营机构里,它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其中最为重要的特征是质量,只有质量提升了,才能够满足客户心理逾期的总和。消费者所需要的不是这个经营机构本身,而是这个经营机构给他带来和能提供的效用。而作为舞蹈培训机构,这些消费者所需要的效用则是通过服务来提供和实现的。舞蹈培训行业消费者所感受到的服务,其实就是一种质量管理的体现。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和各个舞蹈培训在实际生活中的营运,为舞蹈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建议,及问题的解决途径。对我国舞蹈培训机构如何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条件有了借鉴意义。

3.结语

在近几年,很多专业的或非专业的舞蹈培训机构逐步开设,导致整个舞蹈培训市场以及机构管理混乱,各个培训机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需要逐渐的提高教学环境,达到对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效帮助。舞蹈培训机构教学管理及环境对其的影响是很大的。这样的调查能够帮助培训机构管理者更精确地看到机构的优势和不足,有的放矢地解决机构中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导入舞蹈培训机构的教学管理能够达到顾客满意、机构满意的最终目的,因此,导入舞蹈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管理在其机构的管理工作中非常必要。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我国的舞蹈培训机构来说,要想有高效的经营战略,就要注重其机构的教学质量,落实国家的政策法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的作用,而教学质量、教师队伍的建立和培养及国家政策法规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落实舞蹈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管理是提升其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0.

[2]冯永平、吕守华、刘生梅.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高等农业教育,2003,1.

[3]金艾裙.教师学历、职称、年龄因素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人类工效学,2001.4.

[4]刘颂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问题与对策探讨.教育与职业,2006,2.

舞蹈培训论文篇6

才民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应该以风格性与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将“练功”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

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果的考查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建议,供关心舞蹈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同行参考。

一、舞蹈学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舞蹈史论系在学院1996年的系、部调整中舞蹈史论系更名为舞蹈学系,下设舞蹈史论专业。经过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方案改革舞蹈学系舞蹈史论专业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正式更名为舞蹈学专业目前开设舞蹈史论专业方向。自85年学院开办舞蹈史论系至今已经培养出了85级、92级,95级、97级、99级等5届毕业生。

舞蹈学系在学院众多的院系中属于理论系舞蹈学专业本科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文化水准开设的舞蹈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舞蹈技术课课程设置具有广而浅的特点。因而.对招生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基础的要求.生源多为普通高中出来的舞蹈专业特长生个别者为舞蹈中专生。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多从事舞蹈史论、舞蹈教育、艺术传媒和艺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改革方案中,将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舞蹈发展的历史和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以及较强的文字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四级英语水平:系统地掌握中外艺术史论、美学、心理学人体运动科学等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强调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等等。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了更为广泛、全面的基础和素质。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必修课程为34门选修课20余门其中有5门必修的舞蹈技术课。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使学生具有了较宽的文化艺术视野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从而也就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口这些毕业生可以从事舞蹈研究、舞蹈教学、艺术管理、策划、编辑秘书等。到目前为止,走上教育岗位的毕业生也为数不少有一部分教育行业的用人单位,由于进人指标有限,希望进来一个人要一专多能既能担负舞蹈理论课教学又能教舞蹈技术课程所以目前舞蹈学专业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艺校或普通大学中不但从事舞蹈史论教学,同时还从事着舞蹈专业技术课教学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等。

二、舞蹈技术课的现状与问题

从最初的舞蹈史论专业到目前的舞蹈学专业在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除了开设大量的专业理论课之外同时开设了众多的专业技术课并且这些技术课程的选定呈现出一种全方位的布局突破了专业的局限,几乎涉及到各个舞蹈技术系的各门专业技术课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外国民间舞(近几届已取消)、现代舞课、编导课、实习剧目课等为学生广泛接触和掌握各种风格的舞蹈文化和舞蹈表演技能创造了条件。

但是长期以来该专业舞蹈技术课的课程建设却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目的和做法都不够明确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目前呈现出来的矛盾主要来自教材、课时和生源这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材方面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当初这些舞蹈技术课的开设属于“拿来主义”的“直接引进“型教材均源自于各舞蹈技术系表演专业的技术课经过逐渐调整和不断压缩而形成今天的结果口这期间虽经历任教师的不懈努力已经向舞蹈学专业的需要有所靠拢但一直未能脱胎换骨始终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未能彻底脱离舞蹈技术专业的特征未能真正与舞蹈理论专业的特殊需要相接轨其教学内容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未能实现由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向培养舞蹈理论人才的方向转换.出现了教材内容与教学需要两张皮的局面。

其次在课时方面,如果说在开办舞蹈史论专业之初,“引进“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还行得通那是因为与之相配套的课时量给予了时间上的保证。由于当时学院正处于由中专改制成大学的初期舞蹈史论专业的舞蹈技术课课时量和课程设置基本处于中专状态并开始逐步向大学状态靠拢那时的特点是课时总量多、相对于现在来讲舞蹈技术课比例大而理论课比例较小。以85年课表为例:中国古典舞课课时最多时曾达到432节(4节*18周*6个学期)而芭蕾舞课则为360节【(4节*18周*4个学期)+(2节*18周*2个学期)】在这样多课时量的情况下,学生们的确从这些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虽然学生所接触的教材与中国古典舞系表演专业相比较为有限但在好的班级中,学生们所掌握的教材也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在他们身上同样可以看见地道的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演和完整的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完成。这些对于他们充实所学的舞蹈理论知识增加对舞蹈的感性认识甚至对拓宽就业门路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自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方案改革以来根据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为了使舞蹈学人才培养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合理舞蹈学系在此后几年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了不断地调整使之进一步脱离中专状态而更加符合大学本科和舞蹈学专业的教学规律。这一过程表现为课时总量逐渐减少,理论课的比例逐渐上升,技术课的比例逐渐下降,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的课时都不断地被缩减,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其课时目前减到,44节(4节*18周*2学期),而芭蕾舞课则为180节【(6节*18周)+(4节*18周)】与85年相比中国古典舞课课时减少72/3(288节)芭蕾舞课课时减少了1/2(180节)。

在生源方面,由于该专业本身具有的理论专业的属性,决定了对教学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专业基础的要求。因而,其生源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普通高中理想一点的考生会有一点舞蹈特长和基础,而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或者说声称有舞蹈基础而实际上等于没有的考生也为数不少这一原因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在整体上水平不高,也使舞蹈技术课的训练必须从较低的起点开始。另外,有个别考生来自于舞蹈中等专业学校,经过考试文化课达到了分数线而被录取这一因素又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呈现出高低极不整齐的情况给以班级为建制的教学和训练带来难度。而由于课时的大量减少,又使由于生源问题造成的这两方面的困难进一步加剧。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呈现出来的困难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明显所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归纳起来在这些矛盾包括舞蹈技术课课程本身固有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专业理论性的矛盾、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包括由于课时不断减少而引发出来的教学形式和性质所需要的训练周期长与实际教学周期短的矛盾、教材容量大与课时少的矛盾;包括由生源问题而引发的课程难度高与学生基础条件差的矛盾、班级授课制与学生基础程度极不整齐的矛盾等等而其中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是一系列矛盾中根本性矛盾。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进行多方面改革有效地解决上述各种矛盾化不利为有利,使教学更加适应舞蹈学专业的特点与规律显得日益迫切。这就是本文撰写的目的,也是下一节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对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课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思考围绕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上什么内容、应该怎么上这几门课”的问题.在本节当中着重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舞蹈培训论文篇7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舞蹈教育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此状况下,我国大部分高师院校均开设了舞蹈教育学专业。由于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在我国开设时间相对较短,目前更多的高师院校在舞蹈教学中仍旧采用着传统的舞蹈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与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中小学舞蹈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探索高师舞蹈专业的教学方法,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培养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是从事高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重视理论课教学、技能教学要突出师范性、授课方式的转变等几个方面,对改革高师舞蹈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抛砖引玉,促进我国高师舞蹈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为了培养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高师院校的舞蹈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理论课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师舞蹈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将来从事舞蹈教学的中小学教师,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而且必须掌握舞蹈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教学方法。掌握舞蹈编创、中外舞蹈史、舞蹈欣赏、舞蹈教学法等理论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舞蹈教学、舞蹈编排中的基本问题。但由于高校扩招,艺术类专业重技能、轻理论等因素的影响,本来入学时文化课水平相对较差的舞蹈专业学生放弃了理论课的学习,导致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无法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由于舞蹈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比如基训软开度的训练、腰的训练、跳跃训练、重心感觉的训练等舞蹈中的重要元素,都只能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践得以把握,而作品内涵的分析、处理也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加强理论课的学习。在学分制培养方案下,应将艺术理论、舞蹈概论、舞蹈教学法、舞蹈美学、舞蹈编导理论等理论课程全部规定为必修课并加大学分,学位课程也应该确定为理论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师生对理论课的重视。

二、在舞蹈技能训练上应降低难度,以突出师范性特点

高师院校的舞蹈教学目标是培养满足基础教育对舞蹈教师的需求,这与专业院校培养舞蹈演员有着本质的区别。又由于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主要来源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专业程度参差不齐,给正常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同时,高师舞蹈专业师资普遍缺乏,一般都采取集体课授课的方式,所以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课堂教学就必须针对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身体发育已基本定型,而舞蹈训练时间相比专业院校授课课时又少很多的特点,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不能沿袭传统的舞蹈训练模式,可以将基本训练中的软开度的训练、控制能力的训练、跳转翻等技巧方面的难度要求降低,以避开学生生理条件的局限,突出师范性质,重点在课堂上讲解技能训练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具体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为了不降低教学要求,可以在基本训练中借鉴现代舞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尽可能使学生达到肢体灵活、动作协调的目的。这样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舞蹈的信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改变舞蹈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技术难度训练的教学思维模式,应该是当今高师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思路。

三、采取小组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高师院校的舞蹈课应把技能训练同理论指导活动结合起来,既要重视舞蹈技巧又要强化育人能力,培养学生既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同时又具备教学的能力,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集体课授课方式,以小组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上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的差异,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般每个小组由五六位同学组成,由一位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然后根据各小组的基础情况进行授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小组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并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将来的双人舞、三人舞等学习和教学打下基础。

在舞蹈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属于技巧性的内容,从理论上讲学生较容易接受,但在实践中由于学生专业水平差而不易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多样化的实践环境,以集体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练习了动作又看到了同学的动作,因而能够加深对舞蹈教学的理解和体验。安排集体课教学活动,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在实际教学中学习教学法的机会,通过对不同教师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手法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博采众长,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舞蹈课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四、以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高师舞蹈课程的教学,要改变以往长期以基础训练的技能技巧动作为主,以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为辅的状况,将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舞蹈教学的组合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训练性,二是表演性,尤其是表演性民族民间舞蹈组合是前人舞蹈艺术的成就,是我国舞蹈艺术的经典,极具欣赏性和实用性。舞蹈组合动作丰富,连贯性强,便于记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传授给学生,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舞蹈语汇,为舞蹈编创和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和对舞蹈美的感受。通过对舞蹈组合的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身各部位的灵活程度,加强四肢密切的配合,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提高学生在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高师舞蹈教师可以将院校所在地的民族、区域风格比较明显的地方舞蹈编创成舞蹈组合,并将之作为教学内容,既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民族艺术和区域艺术的保存和传播。

五、加强舞蹈编创能力的培养

舞蹈编创能力是中小学舞蹈教师必备的重要知识和能力。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中小学生对校园文艺活动的热情也日益高涨,这也就要求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创编能力。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舞蹈创编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第一,向学生系统讲授舞蹈创编的理论,使学生明确编舞的基本知识。第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编舞各个环节的练习。这阶段,除了注意对“形象捕捉、主题动作选择、队列变化”这些编舞技法的指导外,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在与姊妹艺术相连接与生活相连接中进行多维的创编。比如,在选材方面,可启发学生不仅从生活中选材,还可以从姊妹艺术中选材;在结构方面,可指导学生选择与音乐的曲式结构相对应的结构处理方式;在编舞寻找动作素材方面,可指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等;在舞蹈构图设计方面,可指导学生学习美术多维空间设计和在建筑大型群体空间组合的设计中进行创编等。第三,在以上基础上,由学生独立或分小组进行创编,由此一步步地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总之,高师舞蹈专业教学应该坚持科学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程度,改变传统的专业学院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高师舞蹈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培养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庞迪蓉.加强高师舞蹈教学的师范性[M].德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

[2]杨羽燕.谈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M].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3]刘静.高师舞蹈教学改革初探邢台学院学报[M].2008,(2).

舞蹈培训论文篇8

(一)舞蹈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追求美是人的正常的心理需求,集形体美、音乐美于一体的舞蹈可以使舞者在运动的同时产生各种审美的心理效应。在美的旋律中得到精神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从人的整体发展过程看,舞蹈对他们的姿态、动作和风度等进行专门的训练,可以改善和矫正身体不良姿态,塑造健美的形体。

(二)舞蹈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能够培养学生豪迈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抒情型舞蹈中,培养优美的情操,舞蹈是一个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舞蹈能够培养文明礼貌和社交能力,通过形体的训练能够促进身体与心灵的共同发展,和谐组合营造了优美的、具有节律感的生命状态,有利于学生对坚韧意志的培养和训练。在舞蹈训练中为学生坚强的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用动作理论开启学生在舞蹈教学中的实训体验

1.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舞蹈课程的设置应该以紧紧围绕培养适应性强的能力型人才为中心,教材中赋予学生新的审美、技艺、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强调全与精的关系。尽力让学生多接触受大量的舞蹈信息充分调动和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舞蹈教学通过语言引导的身体训练不能少,语言和训练必定要科学而又准确,尽量要避免伤痛产生的可能性。

2.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舞蹈专业课教学中,通过教师简洁的准确的动作理论提示,引导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感觉及用力方法的学习。 舞蹈教师在备课时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动作实践,有步骤地安排好教学目的。训练动作多以基础动作规格为主,在动作设计上掌握好用节奏、高度,要避免教学上的弯路,提高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用肢体动作实践舞蹈理论的习惯。教师要讲解动作的规格要求,并且明白动作的道理,建立起学生的舞蹈感觉意识。千百次的练习,必须达到动作意识的完全熟练,学生在了解舞蹈动作的原理之后,能完全配合思想意识的指导,教师要尽可能地用身体方位、形容词等比较准确和简洁的舞蹈专业术语和学生交流。使学生体会这些要求,直至他们完全掌握。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由于舞蹈专业的生源差异性较大、参差不齐,艺校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已进行过训练,技能技巧及身体的感觉韵律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校其间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体态、动态及少量技巧,造成学习舞蹈素质上的差异。所以,舞蹈的发展基础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把握音乐的风格及其描述的意境;使其通过独立的观察、分析与综合,对技术动作进行艺术处理舞蹈是用身体和节奏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舞蹈教师要有充沛的感情与热情,根据具体情况做局部动作示范,但局部示范应尽可能减少。

(三)重视规范化教学

规范化教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亲切感,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是实现规范化的重要手段,采用训练法、实习法,使得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相适应,防止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基础,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注重学生思维方式、注重创造性、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 提高艺术修养

舞蹈培训论文篇9

明朱载说:“有乐而无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说明音乐与舞蹈的不可分割关系。

舞蹈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戏剧、武术、体操等艺术因素,它对歌者来说作用巨大。

一、舞蹈训练歌者的优美形体

形体是指人的躯体线条结合人的情感和品质,通过形象、姿态诉诸于欣赏者眼前的一种美。形体美就是对自己或别人身体的审美感觉,形体美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了一个人积极向上,文明开朗的精神面貌。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歌者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及身体的柔韧性,改变“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在舞蹈的体形训练中,一般都是正反两方面都要进行,所以身体左右两侧发展均衡,体型越练越美。受过舞蹈训练的歌者,有仪表端正、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有助于提高他们表演的自信心,为日后的舞台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舞蹈修炼歌者的高雅气质

内在的气质通过外在形体表现出来,同时内在气质也支持外在形体表现更加完美。但是,气质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表现,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在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气质的消极方面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手段,克服先天的不足,发扬后天积极的因素。舞蹈男女角色定位不同,体现出不同的气质。受过舞蹈训练的歌者,容易获得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高雅的气质,。

三、舞蹈促进歌者的毅力培养

舞蹈也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学习舞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在持之以恒地进行基本功训练,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需要歌者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每天都要进行一些基本功训练,有时候一个动作可能要做上十几遍、二十几遍,必须不厌其烦地进行练习,每个动作都要反复进行训练,付出辛勤的劳动,培养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使其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四、舞蹈提高歌者的审美能力

舞蹈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舞蹈是用经过提炼的、规范化了的、有节律的人体动作,姿态造型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舞者在表演舞蹈作品时,音乐的内容、意境、情感表达与舞者的肢体动作与表情是完全融为一体的。舞者是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以培养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每学习一个舞蹈,舞者就能感受到它的节奏美、旋律美、造型美、服装美等,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因此,歌者在学习歌唱的同时又能学习舞蹈,其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与鉴赏能力都会大幅度提高。

五、舞蹈丰富歌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舞蹈,无论是自编还是模仿,都需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表现它。即使是对单纯舞蹈动作的领悟,也需要我们对舞蹈的理解和接受。如果着重学习舞蹈的某些动作和技巧,第一是不现实,第二是不能真正理解“舞之意”,不能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形态中产生更强力的影响。舞蹈表演是二度创作,它是内在心灵的体悟和外向反映的统一。舞蹈的成功,既在于技能技巧,又在于主体的精神灵气。例如舞蹈讲“份儿”,它是舞蹈“味”之所致,韵之所在。份儿的掌握并不在理性知识的学习,而在于内心对音乐的感悟,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才能身形合一,表情达意。因此,学习舞蹈对歌者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六、舞蹈培养歌者良好集体主义精神

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要求动作统一,队形整齐。如果有一个舞者不认真,动作不到位,不协调,不在节奏上,不但会影响甚至会破坏画面的美感,而且会影响其他舞者的训练,因此只要有一个舞者不好,就要再做一遍。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舞者就会养成一种自觉遵守纪律,并且能主动关心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一个舞蹈节目排练演出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得到的,这样可以增强集体向心力,以集体成功为荣。

总之,歌者的舞蹈教育,其宗旨并不是要把歌者培养成出色的舞蹈家,而是要培养歌者懂得美、追求美、享受美、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使其身、心、情在舞蹈中得到滋养,熏陶和锻炼。从而对其歌唱表演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隆荫培 徐尔冲 舞蹈艺术概论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2]蒋灵云 试论舞蹈对儿童素质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23期

舞蹈培训论文篇10

关键词: 舞蹈基训 应用转型 实践

我在“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舞蹈专业的基础训练课程思考”一文中,曾经指出:“过去舞蹈基础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是,在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取向上,过于寻求舞种风格,造成了‘薄基础、大风格’的局面。”[1]我认为,过去的高等艺术舞蹈教育在“基训”课程教学中,一是过于求大求全,未能从普通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二是在注重学生艺术人文素质培养的同时忽视舞蹈艺术的技术技能特性。这两个方面认识上的缺失,导致舞蹈学生职业培养的应用能力偏弱。作为地方高校艺术学科舞蹈专业“基训”课程教学的应用转型,在教学理念上既要立足于舞蹈的民族文化传统,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等人文素养,又要着重于舞蹈动作技术技能的刚性需求,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职业应用能力。据此,以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为蓝本,结合地方高校自身教学特点,拟定一套纵向性基础训练教学大纲与教材实现应用转型的教学目标是一个较合理的选择与途径。

首先,中国古典舞是在继承和发展戏曲舞蹈艺术基础上,吸收了一系列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借鉴芭蕾、杂技、体操等科学训练方法,并最终从民族传统审美思想出发整合创新舞蹈身法动作韵律所构建的一个优秀的当代中国舞蹈种类。其文化的成因,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建立舞蹈文化自信与自立,构建“具有‘古典化’内在精神与‘民族性’外部特征的一个国字号舞蹈雅文化种类”的硕果[2]。其次,“合理性”的文化思维传统贯穿中国古典舞价值认识始终,“阴阳互补”的宇宙观在中国古典舞的人体运动之道里,被视为身体“内外、上下、腹背、左右等一分为二的离合始反”之理。它既是一种相互对立的矛盾运动,又是统一在中国古典舞动态审美结构内的基本功训练技法。再次,中国古典舞“基训”强调“跳、转、翻、控”四个方面技术技能的发展,比如:“掖腿转8至10圈”、“大跳接前空翻或侧空翻”、“旋子接侧手翻接旋子360”等,这些对跳、转方面和控制方面的改进,使控制能力、弹跳能力和旋转能力达到较高水准。实际上,中国古典舞舞蹈艺术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舞蹈基础训练教材与教学方法,具备系统性、科学性、民族性等特点。这些民族独特的舞蹈技术技巧早已达到和超过世界水准,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种舞蹈形式相媲美。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确立大学以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为主体的“纵向性”教学大纲;围绕应用转型,重新梳理与认识“舞蹈基础训练”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块与教学目标;根据高校学生认识与理解能力较强的特点,本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思想,在高校舞蹈“基础训练”课程的实践上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教学尝试与改革。

一、科学规划教学大纲,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总纲要,科学、合理、系统地进行规划有利于“舞蹈基础训练”这门课的应用转型教学。所谓科学,对于“舞蹈基础训练”这门课程而言,就是用尽量少的训练动作,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系统地、全面地解决所有(尽量多)的基础训练教学问题。舞蹈表演艺术教育以舞蹈动作的技术技能训练与人文的审美风格训练为教学内容,大量舞蹈教学内容必须有的放矢地选择。“舞蹈基础训练”课程教学的问题是学生如何通过有效教学与训练,解决身体动作在“跳、转、翻、控”等方面的舞蹈基础能力的问题。

我们在大纲的总任务中明确提出学生要掌握“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艺术功能;掌握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的技术技法,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舞蹈风格、韵律、音乐感和艺术表现力。具体要求为:第一,加强跳、转、翻技巧所需的柔韧与力量的训练;第二,跳跃、旋转、翻身各类技巧达到比较熟练和准确的程度;第三,强调舞姿在技巧与组合中的准确性、稳定性及半脚尖的能力;第四,在组合中贯穿民族身法、韵律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条件因材施教。根据大纲的总任务与要求又制定了每个学期教学任务。如:第一学期,重点解决腰、腿的软开度与爆发力,同时,着重规整学生体态、基本舞姿,以及基本连接动作规格和正确的动作方法,并在期中后进行“跳、转、翻”技术技巧开法儿。第二学期,仍以基础练习为主,进一步加强本年级跳、转、翻技巧所需的柔韧与力量的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正确动作的方法,并加强“跳、转、翻、控”的单一练习。第三学期,进入以训练技巧为主的阶段。强化“跳、转、翻、控”单一技术技巧的训练,在速度与数量上有所要求,适当进行组合练习。第四学期,仍以技巧训练为主,打下较扎实的技巧基础。“跳、转、翻、控”技术技巧在速度与数量上有所突破,并在风格性组合中练习。第五学期,技巧训练进入巩固和提高阶段。“跳、转、翻、控”技术技巧相对成熟,进行表演性与综合性组合训练,并适当开展技术技巧复合练习。第六学期,技巧训练进入巩固、提高与编创阶段。“跳、转、翻、控”技术技巧比较熟练,学生开展综合性运用,并突出学生个体的特点与特色。

与此同时,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在人格自立、生活自律、知识自W等方面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在“舞蹈基础训练”这门专业技术性极强的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认识能力、理解能力的长处,积极开展“案例式”、“项目式”、“研究型”教学,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这样我们规划大纲时将“舞蹈基础训练理论与教学法”融入课程教学中,在大纲前四个学期中安排32节课时,分别讲授“中国古典舞基训概论”、“舞蹈课堂形式与结构”、“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形态”、“舞蹈的地面训练”、“中国古典舞的上肢动作”、“中国古典舞的腿部动作”、“中国古典舞的腰部动作”、“舞姿控制”、“旋转”、“跳跃”、“翻身”、“舞蹈术语”、“舞蹈基础训练大纲与教材”等理论内容。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实际上是改变了过去“舞蹈基础训练”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口传身授的较单一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理论引导,学生实训提问的“师生互动”复合式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舞蹈基础训练”课程的文化与理念,达到“知其所以然”后自觉自发地进行舞蹈基础训练学习的目的与效果。

二、注重应用教学理念,实行舞蹈技能与舞蹈表演相结合。

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就是高校和专业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实际上,地方高校转型是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以培养产生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3]。舞蹈艺术学科高层次应用人才的转型培养是在教学理念上将舞蹈艺术学科的高等教育转向职业人才培养,将舞蹈艺术与社会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相联系。那么,舞蹈作为表演艺术,其职业显像是表演。舞蹈艺术职业高等教育要与舞蹈艺术的职业特性“舞台表演”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建立课堂到舞台表演的通路,这一通路最合适的选择是剧目教学。以往的剧目教学是单独开设为一门实践课程,它与舞蹈基础课程和风格课程尽管有一定联系,但在逻辑上不甚清晰。现在,我们将它与“舞蹈基础训练”课程教学结合在一起,根据每个学期舞蹈基础训练课程的教学任务与进度,分别要求剧目表演的逻辑层序。如:在第一学期完成独舞规定曲目片段表演;第二学期独舞规定曲目表演;第三学期独舞自选曲目表演;第四学期双(三)人舞自选曲目表演;第五学期群舞规定曲目表演;第六学期群舞自选曲目表演。这样从表演片段至表演作品,从规定曲目至自选曲目,从单独的个体表演至群体的场面表演,既满足教师对规定技术技能教学要求,又侧重学生个性技术技能的表演潜质发挥,逐步过渡和发挥“舞蹈基础训练”课程的艺术职业教育功能。

三、培养应用型舞蹈艺术人才,执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应用型舞蹈人才的培养,最终是走向社会的职业化发展。在学校期间进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是必然的选项。这项内容主要是在剧目教学的基础上,主动向应用型教学实践转变。执行课堂走向社会,需要教师付出辛勤汗水与休息时间,需要教师对深化转型发展的高度认识。近几年,我校舞蹈专业作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学校与学院十分重视学生艺术培养与地方文化发展相结合,不断拓展校企合作模式,相继与省、市演艺集团和文化、经济投资公司等企业签订战略联盟。如“穿紫河风光带文艺表演”、“《古汉伊人》文化旅游舞剧表演”、“雅韵三湘高雅艺术巡回展演”等。同时,在舞蹈学科各门课程教学中强化艺术表演与创作的应用功能,开展“舞蹈十佳选拔”、舞蹈“三独”人才培养、“舞蹈技能课程考试”等教学的改革。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教育素养与能力。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舞蹈专业“基础训练”应用转型的实践,就是要抓住地方高校的教学特点,科学合理地规划大纲与教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变“教师为主”的单一方式为“师生互动”的复合方式,引导学生探求舞蹈基础训练的“所以然”,并将之运用到实践中,充分发挥大学生自立、自律、自学的主动性学习作用。同时,地方高校舞蹈专业“基础训练”应用转型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学科自身职业的特性,积极寻求课程教学与剧目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围绕应用转型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出符合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哟斡τ眯鸵帐跞瞬拧

参考文献:

[1]钱正喜.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舞蹈专业基训课程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6(13).

舞蹈培训论文篇11

1.改革教学方法

《走进新课程》教育理论突击培养富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尽早进入创编理论的讲授与实际创编能力的锻炼至关重要。在不同阶段以自学教材、素材编配到即兴舞蹈的独立创作,使动手动脑能力不断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成为学习美、感受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最佳学习场所。

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切实完成舞蹈教学从技能灌输向开发智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转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升华学用结合。

用“即兴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即兴舞能力,各类舞蹈的创编与试教相互配合、相互评论,通过看录像观摩学习优秀的舞蹈,提高学生赏析情趣、赏析能力与自主学习热情。

《中国舞考级教材》对人体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有较好的训练价值,对教育有循序渐进的作用。

2.关于民族民间舞的学习

民族民间舞可以全面锻炼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并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积累动作元素。在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特点的同时,为舞蹈的教学和创编做好了准备。根据舞蹈课课时短、任务重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抓住重点,在学习每个民族民间舞之前,先让学生对该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及该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有大概了解,然后进行单一的基本体态、动律、手位、脚位训练,在掌握最基础的体态动律后,将该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简单易掌握的动作元素提取出来,编成复合性组合进行训练,最后选取一些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片断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该民族民间舞的舞蹈语汇。同时,我们可以将舞蹈赏析课贯穿于民舞课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力和审美力。

3.教学安排

在课程实施中,我对教学内容主要做了这样的安排。首先从基本训练入手。通过基本训练的中间活动练习,使学生首先学会使动作做得自然、协调,并同音乐和谐一致。其次,在音乐伴奏下做各种练习,使学生身体得到较自然全面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动作姿态,力量的灵活和协调,以及初步欣赏音乐的能力。

在训练中,我让学生对照镜子反复练习表情,这样训练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像照相一样,怎样做最美,而是根据舞蹈情节的需要做出适合表达主题的表情、神态和动作。教师的讲解非常关键。教师要在整个辅导过程中不断示范,讲解动作表情要领。舞蹈教师和语文、数学教师一样,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发现。另外,训练时要严格要求。哪些学生的素质好,哪些学生的素质较差,好的要积极培养成领舞或独舞对象,差的要耐心辅导不歧视。

4.关于乐曲的选择

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训练都要在音乐中进行。音乐对于舞蹈教学不只是简单的节奏伴奏,也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好的伴奏,好的乐曲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音乐熏陶,而且对教学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

以基训课为例,传统的基训课教学无论是芭蕾基训还是古典基训,所用的音乐大多为规定的钢琴曲目,且反复使用,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降低音乐对学生的听觉刺激,使原本枯燥的基训课显得更乏味。尤其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对基训课重要性的认识不如专业院校的学生那样深刻,所以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上基训课,这就增加了舞蹈教学的难度。为此,教师需要常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经过与学生的交谈,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基训课的音乐太过陈旧,缺乏时代感。为此,我们在课外收集了不同类型且尽量靠近学生喜好的音乐,经过剪辑后用在基训课的组合中,结果发现学生无论从舞蹈状态和动作完成的质量来看,都较以前有所提高。同时,尝试不同的音乐对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也大有帮助。当然,我们对于乐曲的选择应符合情绪要求,应依据舞蹈教学中音乐方正结构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选择,这就要求舞蹈教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

5.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高级知觉形态,是一种积极的能力。扎哈罗夫训练舞蹈编导强调观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训练演员也强调观察。首先要有观察能力,要观察生活,观察各类舞蹈活动,而且在观察中善于以舞蹈家特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归纳。让学生学会分析、观察所得信息,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从而发挥意识对学生智慧的启迪作用。

舞蹈培训论文篇12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较集中的表现,是培养人们审美兴趣,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

一、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的关系

舞蹈理论是指能够指导舞蹈实践的有关的舞蹈理论知识,现代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和舞蹈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宽,舞蹈理论研究的层次和角度也随之深化和多样化。舞蹈实践就是将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运用到舞台表演上的一个过程,从而去展示人体动作的美。

科学理论与感性经验的区别就在于,科学理论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科技手段,透过事物的表面寻找出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具体现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对实践有着普遍的指导作用。舞蹈实践与理论知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舞蹈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只有提高舞蹈者的文化水平,自身修养才能随之提高,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所学得到更好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创造优秀的舞蹈作品。

二、舞蹈理论的重要性及指导作用

(一)舞蹈技巧训练的文化特征说明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舞蹈的表现形式是通过肢体的“手舞”与“足蹈”构成的,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是肉体但舞蹈更是精神的,然而舞蹈的最高境界是肉体与精神这两者的完美合一。

肉体训练就是一个舞蹈基本功和技术技巧的训练,舞蹈的技能训练是培养舞蹈艺术表现能力的开端,通过它可以使人的自然形体成为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体,进而通过精湛的艺术形体的表演,展现某个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艺术形体美和技巧是舞蹈艺术表演的基本条件,其重要性是无可厚非的,但学习专业知识,加强舞蹈基本功训练和提高舞蹈技巧能力是同等重要的一项学习。因此在舞蹈实践中忽略了同步掌握舞蹈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文化知识,则是舞蹈训练的大忌。著名舞蹈理论家吴晓邦强调:“无论是演员、教师、编导都应重视舞蹈理论学习和研究,舞蹈教育要培养学者型舞蹈人才,而不是身体的匠人,因此,舞蹈理论课是舞蹈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舞蹈更是精神的,精神的表现就需要我们去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去充实自己精神境界,从而能够很好的去指导实践,达到舞蹈的最高境界。

(二)舞蹈理论对“教”与“学”的重要性及指导作用

舞蹈是人民以劳动和生活为基础,按照美得规律创造的一种艺术式样,它包含着无穷的艺术之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舞蹈理论对实践中的“教”与“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及指导作用。例如舞蹈教师分析舞蹈音乐的旋律、节奏、性质、情绪、速度、力度以及动作风格,协调的重点、难点,以及反映舞蹈情绪的动作要点,研究教学的方法。

所有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舞蹈理论更是舞蹈实践的总结和概括,理论应时刻触及实践的脉搏,实践也应当常常保持理论的思考,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舞蹈理论对“用”的重要性及指导作用

著名编导舒巧认为:“要保证当前的舞蹈创作健康地向前发展,需要教学、理论、体制、市场等方面的不断健全。”舞蹈作为一种经生活形态提炼、美化了的艺术形式,与生活本身不尽相同,它以一种远离生活形态的、经过夸张变形和虚拟美化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正如我国美学家李泽厚所说:“舞蹈以身体之动作过程来展示心灵、表达情感,一方面源自日常生活中情感动作、体貌姿态的表情、语言的集中、发展;另一方面则又来自对培育身体力量和精神品质的操演锻炼动作的概括、提炼。这两者从不同方面都规定了舞蹈动作具有的高度概括、广泛的表现性质。”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编导、演员创作急功近利,过分追求形式美,注意观赏性以及在舞蹈创作中互相模仿甚至抄袭的倾向或随“大流”、追“时髦”等不良现象。就是由于一些从事舞蹈实践的艺术家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舞蹈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三、怎样学习和研究舞蹈理论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才能具有分辨正确和错误的基础和能力。其次,学习和研究舞蹈理论,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己所从事或学习的专业。如:

1.加强文化、艺术修养,学习哲学、美学、文艺学以及历史学等相关知识;

2.注重艺术实践,加强对舞蹈的观察与体验,努力把理论和舞蹈实践相结合;

3.对舞蹈的发展作历史的、竖线的研究,同时,对某一历史时期舞蹈的发展作横向的比较;

4.丰富对舞蹈艺术作品的欣赏,提高艺术鉴赏力。 舞蹈演员对舞蹈编导艺术构思的创造性舞台体现。

舞蹈训练是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重要步骤,形式上它虽然以技术的方式进行,但实质上是使受训练者掌握舞蹈文化的过程,是使舞蹈文化得以传承的一种方式,加强文化知识与舞蹈理论的学习势在必行。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文化知识与舞蹈理论的学习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叶宇.舞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9

资华钧.中国舞蹈.文化艺术出版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