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化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1 17:17:06

油田化学论文

油田化学论文篇1

锦州油田现生产区块主要有锦45块、锦7块、欢17块、锦25块、锦16块等,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油井出砂一直是制约油田正常生产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统计2000年出砂井数873口,2005年上升到1056口。论文这些区块呈现的特征是出砂的套变油井逐年增多,出砂粒径逐年变细,出砂量逐年增多。其中锦45块和锦7块由于成岩作用差,胶结疏松,油井出砂极为严重。机械防砂、压裂防砂、螺杆泵排砂等防排砂技术受井下工具的限制,均不适用于出细粉砂油井和套变油井防砂,而化学防砂具有其他防砂措施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具有固化强度高、有效期长、对地层伤害性小、施工简便的特点,所建立的人工井壁能有效地阻挡地层出砂,具有普遍性,能很好地解决各种油井防砂问题,是解决套变油井和出细粉砂油井防砂难题的有效方法。

1化学防砂技术的发展历程

锦州油田已开发15年,油井出砂一直是影响油田开发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毕业论文化学防砂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油田开发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2~2005年期间化学防砂技术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1992~1995年,在稀油和稠油区块分别使用以长效黏土稳定剂为主的FSH2901稀油固砂剂和以无机物为主的BG-1高温固砂剂。

(2)1996~1997年,稠油井化学防砂技术有了新突破,先后开发并研制了含有有机成分的三氧固砂剂、高温泡沫树脂和改性呋喃树脂溶液防砂剂。

(3)1998~2002年,以具有溶解和溶合作用的氟硼酸综合防砂技术代替长效黏土稳定剂成为稀油井化学防砂技术的主流,以含有水泥添加剂的有机硅固砂剂代替了三氧固砂剂。

(4)2003~2005年,改性呋喃树脂防砂技术由于有效率较高和有效期较长,医学论文成为化学防砂技术的主流,其余早期的化学防砂技术不再使用,同时LH-1高强度固砂剂防砂技术通过了现场试验。

2化学防砂技术的应用效果

2.1FSH-901稀油井固砂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FSH-901固砂剂主要成份为线性的高分子阳离子型聚合物N2胺甲基聚丙烯酰胺,这种聚合物中阳离子与黏土晶格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作用,中和黏土表面的静电荷,消除黏土片层间的排斥力,使黏土呈吸缩状态,阻止黏土膨胀引起砂粒运移。由于与黏土发生交换的阳离子是连接成链状的,可在黏土颗粒表面形成强大的吸附膜,包裹黏土颗粒,使黏土颗粒与泥砂颗粒牢固地黏结在一起,又可防止其他阳离子的侵入和交换,达到固砂和防止油层出砂的目的。

(2)应用效果1992~1997年,使用FSH-901稀油井固砂剂总计施工136井次,有效107井次,有效率78.7%。

2.2BG-1高温固砂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该高温固砂剂是以含钙的无机化合物为主体,加入有机硅化物及分散剂,经密闭表面喷涂工艺处理制得的白色粉末状固体颗粒。在快速搅拌下将该剂分散在水介质中,配制成微碱性的悬浮液,在注汽条件下挤入井内,其中的硅化物在井筒近井地带高温表面发生脱水反应,将地层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固砂的目的。

(2)应用效果1992~1995年,使用BG-1高温固砂剂总计施工79井次,有效63井次,有效率79.7%。

2.3三氧固砂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三氧固砂剂由粉状氢氧化钙、碳酸钙、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分散剂、助乳化剂及其他助剂组成。承载于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上的乙氧基硅烷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分解,乙氧基变为硅醇基,硅醇基与砂粒表面的氢氧基(—OH)之间和硅醇基相互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硅醇基与钙化合物之间也会发生某些反应,其结果是砂粒和钙化合物颗粒之间形成网状结构的有机硅大分子,使松散的砂粒胶结在一起。

(2)应用效果1996~1997年,使用三氧固砂剂总计施工98井次,有效81井次,有效率82.7%。

2.4高温泡沫树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当高温可发泡树脂液挤入地层后,一部分树脂液在砂粒之间吸附而形成胶结点,树脂固结后将地层砂固结;进入地层亏空处的另一部分树脂在发泡剂作用下发泡并形成固体泡沫挡砂层,起人工井壁的作用。这一技术是高温树脂固砂与固体泡沫人工井壁防砂的结合。

(2)应用效果1997年,使用高温泡沫树脂总计施工4井次,有效2井次,有效率50%。

.5改性呋喃树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改性呋喃树脂防砂剂由改性呋喃树脂、固化剂、催化剂及抗高温老化剂、吸附剂及后处理剂组成,在紊流状态下易分散于水中,职称论文不结团、不沉降。防砂剂在清水或污水携带下进入油井目的层段,分散并吸附在砂粒表面,在地层条件下固化,在套管外地层中形成不熔化不溶解的阻砂井壁,水则作为增孔剂使其具有一定的渗透率[1]。这种防砂剂形成的人工井壁,抗压强度为5~15MPa,可阻挡粒径>0106mm的砂粒通过。

(2)应用效果1997~2005年,使用改性呋喃树脂防砂剂总计施工99井次,有效94井次,有效率94.9%。

2.6氟硼酸综合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氟硼酸可水解产生HF[2],即BF4-+H2O=BF3OH-+HFBF3OH-阴离子可进一步依次水解成BF2(OH)2-、BF(OH)3-、H3BO3,同时产生HF。各级水解生成的HF与砂岩中的黏土和地层骨架矿物颗粒的反应为HF+Al2SiO16(OH)2H2SiF6+AlF3+H2O与此同时,羟基氟硼酸和硼酸亦与地层矿物颗粒如高岭石反应,生成硼硅酸盐和硼酸盐。硼硅酸盐可将小片黏土溶合在一起,阻止其分解和运移,使氢氟酸进一步与地层骨架矿物反应。在这些反应中,黏土中的铝生成取决于F-的某种氟铝酸盐络离子而溶解在溶液中。在矿物表面富集了硅和硼,在硅酸盐和硅细粒上则形成非晶质硅和硼硅玻璃的覆盖层,溶合成骨架,使颗粒运移受阻。

(2)应用效果1998~2002年,使用氟硼酸综合防砂技术总计施工130井次,有效106井次,有效率81.5%。

2.7YL971有机硅固砂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该固砂剂能改变黏土表面的电荷性质,其中的主体成份聚合物还能与地层中的硅氧结构矿物(包括黏土中的硅氧结构矿物和砂砾中的SiO2)反应,形成牢固的化学键;同时在油层条件下固砂剂分子之间相互交联,形成牢固的网状结构,既稳定了胶结物,又固结了疏松砂粒。

(2)应用效果1998~2002年,使用YL971有机硅固砂剂总计施工89井次,有效76井次,有效率85.4%。

2.8LH-1高强度固砂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在高温下该固砂剂中的有机硅化物经水解、表面脱水,以硅氧键与地层砂结合,并在各种添加剂的共同作用下将地层砂紧密连接在一起,留学生论文形成具有一定渗透率和高强度的立体蜂窝网状结构滤砂层,阻止地层砂流入井筒。

(2)应用效果2005年,使用LH21高强度固砂剂总计施工11井次,有效11井次,有效率100%。

3现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以上各种化学防砂技术在锦州油田开发的不同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保障了油田生产的正常运行。随着各个区块开发力度的加大及上产措施的实施,化学防砂主要面临以下几种状况。

3.1出砂套变井逐年增加

据统计,随着锦州油田各采油区块递减幅度的加大,出砂油井数每年递增,2000年共有873口,2005年已增加到1056口。其中出砂的套变油井数也逐年上升,2000年为163口,2005年底已上升到316口。出砂的套变油井如不及时采取防砂措施,套管变形将更加严重,甚至发生套管损坏、油井报废。虽然套管严重损坏的油井可以采取注灰、补层、侧钻等补救措施,但会大大增加采油成本。对于套变油井,最好在出砂初期便采用化学防砂法防治出砂。

3.2长井段油井化学防砂的难度加大

进入油田开发中后期,锦州油田在布井上采取了井网加密策略,在油层开发上采取了几套层系合采措施,油井开发层系增多,油层厚度加大,井段加长,也加大了化学防砂的难度。有些油井由于井段长,层间差别大,笼统的化学防砂方式已不再适用,只能根据不同油层的地质状况、出砂量及出砂粒径,设计不同浓度、不同组成、不同药剂用量的合理的分层防砂方案,并利用井下工具来完成分层化学防砂措施。该技术正在逐步完善之中。

3.3油井出砂粒径逐年变细

以锦45块为例,根据463个采集砂样的筛选分析结果,2000年砂样平均粒度中值为01243mm,2005年为01156mm,呈现逐年变细的趋势,出细粉砂油井逐渐增多。另外,在少数油井采集的砂样中,有大粒砂和近似泥浆的细粉砂,说明油层骨架已遭到破坏,如不及时采取防砂措施,将发生地层亏空严重、套管变形、破裂损坏的危险现象。

4开发中后期化学防砂技术发展方向

4.1开发新型常温固化、耐高温的化学防砂技术有一些出砂比较严重的套变的检泵油井,由于油层温度低,不能采用现有的化学防砂技术防砂。曾尝试使用常温环氧树脂防砂技术,由于固化强度低而被淘汰。目前锦州油田使用的改性呋喃树脂防砂技术和LH21高强度固砂剂防砂技术,所用药剂都是高温固化类型的,不适用于常温检泵油井,有待开发常温固化、耐高温的化学防砂技术。

4.2逐步完善配套分层防砂工艺

针对多层合采,井段加长的出砂油井,笼统防砂方法已不再适用,分层防砂是有效措施之一。目前的分层防砂技术应逐步完善各层系的设计方案、药剂的选用和施工方式方法,以适应这类油井防砂的需要。

油田化学论文篇2

在现阶段互联网环境秀爱,怎样才能使中原石油文化标志性语言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扎根人心,笔者结合第九社区管理中心的做法谈几点建议。

一是座谈渗透法。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干部员工以支部或班组为单位进行座谈。座谈之前,负责组织学习的领导干部要明确提出要求,座谈时,一要畅所欲言,不要怕说错,说错了也没关系,保证不揪小辫子。二要围绕学习的主题,与主题无关的话尽量不说,无关的人和事尽量不提。这样事先让员工彻底打消顾虑,同时防止说到正题都不吭,扯到外题乱哄哄的老毛病。座谈时要争取做到人人发言,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技能实际,工作实际谈体会;结合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以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讲认识,以此加深理解和记忆油田观念形态文化的核心内涵。对片面的认识、错误的认识领导干部要加以正确引导,确保统一认识,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第九社区管理中心利用座谈会的形式讨论油田标志性语言的深刻内涵时,安排文化水平高的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人员,精心准备,带头作典型发言,从不同角度,不同行业谈体会,讲认识,引领大家积极发言,避免了搞形式,走过场,取得了较好的收获。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员工的竞争进取意识、团结战斗意识、诚信服务意识和爱岗敬业意识。

二是理论研讨渗透法。围绕中原石油文化标志性语言的内涵,组织干部员工开展理论研讨活动,撰写心得体会等理论文章。在开展理论研讨活动时,单位党组织要先列出有针对性的研讨课题,提出具体要求,给予充足的时间,提示参考文章,引导大家做到独立思考和参考相结合,独立撰写和互相交流相结合,理论认识和油田的生产经营相结合,真正做到把理论研讨的过程变成学习提高的过程。对先进的研讨成果及时给予表彰,促进油田观念形态文化的内涵深入干部员工之心。还要利用单位宣传栏、简报、网站以及内部网络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促进干部员工深化学习。

三是演讲渗透法。定期组织干部员工开展学习和贯彻落实油田观念形态文化的演讲,演讲的内容要广泛,可以是专项的,即以学习和宣贯为专题;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即以强化内部管理、队伍建设、外闯市场、创新创效等为主题。无论是专项的或是综合性的演讲,均要和贯彻落实油田的标志性语言这个文化主题紧密联系,从而多侧面的向干部员工渗透油田文化理念内涵。演讲时要力求做到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通过实际事例来说明油田文化理念和理念的指导作用,变抽象为具体,化具体为理念,促进油田标志性语言内涵进一步入恼。第九社区管理中心先后开展了《安全生产演讲》、《学习邵均克,服务当尖兵》演讲等,寓油田企业文化理念于具体工作之中,深入浅出的解读了理念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较好的促进了学习和贯彻落实。

油田化学论文篇3

0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持续疲软,石油与天然气需求大幅度减少,主要产油国为支撑国内经济而维持或增加油气产量,特别是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使得国际油气价格持续走低,对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的经济甚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此外,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枯竭,非常规、复杂油气藏成为维持全球产能的主要接替资源,不断创新高新技术、实现勘探开发低成本成为世界各大石油公司面临的双重挑战。油气资源品位下降和新老资源接替不足已成为油气田企业面对的长期问题[1]。提高油气田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已成为油气田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必然选择。

经过不断的信息化建设和技术革新,数字油田体系已经日趋完善,当前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在数字油田系统基础之上,以油气田数据的深入挖掘和综合应用为突出特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形成智能油田[2]。“加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降低成本,提升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3]。”这是2015年4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论坛上,与会者达成的共识,标志着国内油田运营模式迈向智能油田建设和应用的步伐。

1 智能油田的概念及特征

国内外各大油田建设中,都对智能油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壳牌集团勘探开发执行官Malcolm Brinded将“智能油田”定义为:a Smart Field is an asset that we can continually optimize 24 hours a day,7 days a week。即智能油田是一周7天、一天24小时连续优化的资产[4]。新疆油田孙晓岗认为,智能油田就是在数字油田的基础上,借助业务模型和专家系统,全面感知油田动态,自动操控油田活动,持续优化油田管理,虚拟专家辅助油田决策,用计算机系统智能地管理油田[5]。大庆油田王洪福认为:智能油田=数字油田V2.0=DOF(数字油田)+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BD(Big Data,大数据)[6]。

上述定义从不同的认知视角对智能油田进行了形象描述,反映了当前智能油田的特征。从本质上讲,智能油田是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油气开采配套产业、油气田生产及决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多种业务智能化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智能油田的建设就是让计算机或智能设备逐步代替人工脑力劳动的过程。从应用角度来看,“数字油田”代替了人的重复性的统计工作,是应用知识的过程,“智能油田”代替的则是人的分析归纳工作,是创造知识和知识共享的过程。从目前来看,智能油田建设将是一项持久的工作,它会随着计算机技术中人工智能应用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当前,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正朝着“一体化、协同化、实时化、可视化、共享化”的方向发展,即业务应用一体化、决策部署协同化、生产管理实时化、综合研究可视化、信息资源共享化[7]。智能油田是一个面向应用和服务的油田,智能油田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新工具、新技术支持的涵盖油田生产、管理及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新油田生态系统。同时,通过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变革,实现跨地域、跨学科、跨部门的协同工作,提高油气田研究与决策的质量和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传统油田向新兴油田的跨越式发展。

2 智能油田的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际上智能油田研究情况对比来看,国内对智能油田的研究存在起步晚、研究范围小,对研究及应用模式创新力不强等不足。从研究趋势、关联研究、学科渗透、相关研究机构等方面出发,对国内智能油田的研究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2.1 研究趋势

在中国知网()上,以“智能油田”为主题词,截止2015年,共检索到85篇最相关的学术及学位论文,2005-2015年逐年发文量情况如图1所示。

在中国,智能油田研究的相关论著始于2005年[8]。从发文量及内容来看,智能油田在中国的研究正处于积极发展的趋势,且已出现局部的应用[9-11],对油田企业的提质增效逐渐发挥其重要作用。此外,长庆油田油气藏研究与决策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也是一种典型的智能油田的应用范例[12]。

2.2 关联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与智能油田相关的研究热点,形成了庞大的研究网络,表1中列举了与智能油田高相关的研究点。

从表1来看,数字油田作为智能油田的基础,其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已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已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这也表明研究趋势已由数字油田转向智能油田。与智能油田相关的物联网技术、智能化等信息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克拉玛依油田作为中国数字油田建设的典范,其智能油田的研究也已开展。

2.3 学科渗透

智能油田的跨学科研究发展迅猛,已深入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多个学科,并衍生出多个交叉学科主题[12-15],表2列举了多个渗透学科及对应的研究主题。

从表2可以看出,智能油田的研究及建设是一个涉及多种学科和多种应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人员、IT技术人员、仪器仪表工程师、经济学家、情报服务人员等多个学科专家的共同协作,具有典型的协同化、一体化、共享化的特征。

2.4 相关研究机构

油田化学论文篇4

【引言】随着我国油田改革的不断发展,油田干部职工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专业知识、理论水平比以前大幅提高。这些现象都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开展提出了许多挑战。本文将分析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加强油田党建思政工作的方法,增强油田建设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我国油田建设的科学有序发展。

1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坚持做好党建思想工作进油田对油田建设来说意义重大,就目前石化企业队而言,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各层次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增多、少数职工干部存在着现象,权钱交易等问题尤为突出,更重要的是,在油田建设中,普通存在着重视业务建设,轻视党建思想政治建设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也不利于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因此,油田建设必须强化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1.1 与时俱进,建立发展性的企业理念。 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可能完全一致,工作的态度行为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引导干部和群众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正确与谬误,形成统一的组织纪律性、服从性和执行力,对发展达成共识。党建思政工作进油田在油田是各项管理和运营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解放思想,破除各种陈规陋习,更好地统一员工的思想意识,协调员工的行动,从而使整个油田的管理井井有条,严谨有序。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整个油田员工中形成良性的企业发展理念。

1.2 围绕油田发展大局,谋划企业思政思路。油田各项建设的和谐有序,关系到油田的发展和各目标、任务的完成。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着为企业导航、保障的作用,提高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有利于更好谋划油田建设思路。

当前,油田的内外部建设都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胜利油田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深化改革,就要做到解放思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靠坚持人本理念,稳定队伍、凝心聚力,破除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进一步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以政工干部为骨干,党政齐抓共管的大政工格局以及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将思想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防止二者相互脱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发挥企业政工的职能、效能作用,谋划油田思政思路,为胜利油田永续辉煌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1.3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对油田建设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党性,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通过加强油田职工的思政素质,有利于提高职工对油田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共建和谐油田。

提高职工的思政素质,有利于解决好思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确定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具体方法,增加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协调处理单位、部门、人际之间的关系,善于化解矛盾、增强团结、调动积极性和凝聚力。面临紧急情况是,能构成卓应付,处变不惊,齐心共谋油田建设。

1.4 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要起到引导舆论和激励鼓励作用,坚持正确的导向作为第一使命,促进干部职工观念创新。思政工作不到位,会使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扩大化,影响企业稳定和谐的局面。坚强有力的思政工作,能够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为构建和谐油田提高强大的精神保障。

目前,油田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企业改革改制、结构调整、人员分流等,事关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必定对职工的思想产生影响,这些消极情绪化解不开,必然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加强党建思政建设,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协调关系作用,可以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组织保证。要使党员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先锋模范,时时处处事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和影响周围的职工,处理好复杂的利益关系,切实消除职工心理的忧虑,投身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实践活动,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为构建和谐企业,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组织保证。

2 如何促进油田思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1 提高思政工作者的素质。思政工作者是油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者,对油田的党建思政工作又极为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它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必须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只有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知识素质,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工作相结合,维护好油田的和谐局面。因此,思政工作者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方面,思政工作者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本领。另一方面,思政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知识层次,扩大知识领域,适应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原理、教育方法论和思想政治工作史等专业理论知识,更加有效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要懂得油田生产建设方面的知识和生产建设规律,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生产经营过程中去。

2.2 建立长期学习机制,提高职工自身思政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只是党群、政工干部的事,思政工作与油田的每一位职工都密切相关。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党政工团、各个部门、各个单位药齐心合力,相互配合。在正常工作中,无论是政工干部还是行政管理人员,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和完善长期学习机制,切实树立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参与、全员协作的观念。

3 总结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对油田建设的发展规划,稳定和谐,各项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新形式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国内外石油企业的新变化、新情况,看清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考验,创新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更好地为新时期的油田企业建设服务。

油田化学论文篇5

油田化学是研究油田勘探、采集、钻井和原油运输过程中相关化学问题的科学,也是石油科学中最早发展的一门学科,是由采油化学、钻井化学和集输化学三部分组成,由这些组成部分就组成了油田化学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勘探、钻井、采油和原油集输虽然是不同的过程,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油田化学的几个组成部分虽然都自己各自的发展方向,但是它们都是相互关联的。油田化学品在油田勘探、钻井、原油集输的过程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油田化学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更顺利地勘采石油,油田化学品的发展应是重中之重。

一、油田化学在各方面中的应用

1.钻井方面

在一般油田钻井的过程中钻进液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它是指在油田钻井过程中的以其能够满足钻井工作的需求的一切循环流体的总称。其中钻井液有携带和悬浮岩屑、冲洗井底(钻井液在钻头水眼处形成高速液流,可将钻井液与地层压力差压持在井底的岩屑冲起,起到快速清洗井底作用。)、稳定井壁、平衡地层压力(在钻进过程中通过不断调节钻井液密度,使液柱压力能够平衡地层压力,防止井塌和井喷等井下复杂情况发生。)、冷却和钻头、钻具、传递水动力(钻井液在钻头喷嘴处以极高流速冲击井底,提高了钻井速度和破岩效率。高压喷射钻井利用该原理,使高泵压主要分布在钻头处,提高射流对井底的冲击力和钻井速度。)、获取井下信息等这么一些功能。在整个应用过程中,对钻井液也有很多相关的要求,首先应与所钻遇油气层相配伍,满足保护油气层要求,有利于获取良好的岩样、岩芯和电测资料;其次钻井液应具有较好的抗温、抗盐、抗钙镁能力;接着钻井液应环保,减少对钻井人员及环境污染伤害;最后钻井液应具有良好的缓蚀防腐作用,减少对井下工具及地面装备的腐蚀。

2.采油方面

在采油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是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化合物、酸化及酸液添加剂,其中常用的几种表面活性剂烷基磺酸钠(as)(有磺氯酰化法和磺氧化法两种方法合成)、烷基苯磺酸钠(abs)、span和tween型活性剂、聚醚型活性剂—高分子活性剂、多乙烯多胺型活性剂—ae、ap型活性剂,这些活性剂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能在油田形成吸附界面膜,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更好更方便地采集石油。油田采集中的酸化是决定油好坏的最重要的一步,酸化是用酸或潜在酸处理油田层,以恢复或增加油田层渗透率,实现油田井增产和注水井增注的一种新技术。酸化的分类主要有酸化分类:按油气层类型可分为碳酸岩油气层酸化和砂岩油气层酸化;按酸化工艺可分为基质酸化和压裂酸化;

按酸液组成和性能可分为常规酸酸化和缓速酸酸化。基质酸化:是指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的条件下,将酸液注入油气层,使之沿径向渗入油气层,溶解孔隙及喉道中的堵塞物。压裂酸化:简称酸压,是在足以压开油气层形成裂缝或张开油气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油气层挤酸的一种工艺。常规酸化:是指直接使用盐酸处理碳酸盐岩油气层或碳酸盐胶结的砂岩油气层和直接使用氢氟酸或土酸处理泥质胶结的砂岩油气层。缓速酸酸化:是指用缓速酸处理的油气层的酸化。缓速酸是指为了延缓酸与油气层岩石的反应速度,增加酸的有效作用距离而配制的酸。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缓速酸主要有:自生酸、稠化酸、乳化酸、泡沫酸和化学缓速酸等。酸液添加剂主要有缓蚀剂 、铁离子稳定剂、表面活性剂、稠化剂。

3.原油的集输方面

原油在集输得过程中井壁结蜡会影响原油的产量,甚至会堵塞 油井,迫使油井停产。管线结蜡会使泵压升高,甚至使原油失去流动性,在管内冻结。决定原油流动性的因素为:粘度、粘度、屈服值(即在一定温度下,原油停输后,使原油重新流动所需要的最小压力(启动压力)。改善流动性可采取降粘、防蜡降凝及降低屈服值以及降阻的方法,而防蜡降凝又是改善流动性的关键。)

在地层的温度和压力下,蜡一般溶在原油中。随着油从井筒上升,系统的压力下降气体从原油中逸出,并发生膨胀,吸热,导致原油温度降低,同时由于气体会把原油中的轻组分带出一部分,使原油的溶蜡能力降低,石蜡结晶就从原油中析出,造成油管结蜡。原油与管壁间的温差造成输油管道中的结蜡。在现今油田化学技术中主要使用的是防蜡剂,利用防蜡剂的作用,改变石蜡的结晶形态。蜡晶改性剂的分子中要有与石蜡分子不同的链节,这种物质加入原油中可以改变石蜡结晶形态,使蜡不能聚集长大成网络结构,不易沉积,而易被油流带走。

4.水处理方面

油田污水主要是指从原油脱出的含油污水。处理油田污水目的污水一般都含油、盐、saa,且水温高,随便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一般采用污水回注。就目前看来,我国处理油田污水的化学方法主要是:除机杂方面是用凝聚或者加硫酸铝、聚合铝 、铁盐等加以沉聚。除油方面主要有自然重力除油(其原理是利用油水密度差,除油效果差,无法达到除油标准);斜板分离除油(斜板罐)增加分离设备工作表面积,缩短油粒上浮距离,提高分高效率“浅池理论”;凝聚与絮凝(混凝除油法)加凝聚剂、絮凝剂使油成絮团与水分离而除去。乳化油珠常常带负电,加入带正电的凝聚剂和絮凝剂,通过电中和作用使油珠变大,油珠上浮,达到除油的目的;

二、油田化学品的发展趋势

1.油田化学品的纳米材料的相关研究使得钻井液的胶体更加稳定,这种材料的研制也满足了油田开发所需的正电离子高和表面积很大的增粘剂的要求,现在的油田中所使用的化学品由纳米的材料制作的主要有:有机正电胶bps、正电mmh。

2.钻井液是油田化学的重要化学剂,最早的钻井液就是从天然的产物改良而来的,所以,现在对既廉价的既实用的改良的天然的聚合物钻井液的研制仍然显得非常重要,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很潜在的应用前景。

3.综合水溶性聚合物疏水性的研究。该聚合物就是在原来的水溶性聚合物大分子上插入很少的疏水链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当聚合物的相关浓度超过临界的结合浓度时,就可以形成结合为主要结构的超级大分子结构,这样的结构就让该聚合物能够形成很好的增粘效果。

三、总结

油田化学的主要功能主要是更好地保证油田中钻井、原油的采集、污水的处理等方面的运作。本文直接从油田化学的化学品方面对油田中相关的方面的主要作用和效果作了详细的论述,解释了一些油田化学剂在使用过程中的应用原理,最后简单的概述了现今油田化学品的发展趋势,相信本文对我国油田的发展有所裨益。

油田化学论文篇6

该课程自开设已有10年,在基本教学基本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每年都会不断增补新的内容,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在教学资源、教学手段、考核体系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积累。但是,为了进一步强化特殊油田开发方面人才培养效果,有必要进行深入思考,如何加强对该门课程的建设。下面就课程的情况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

1 目前课程的基本情况

1.1 教学目标明确

由于常规油田开发已经进入中后期,一些特殊油田的开发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其中低渗透油田、稠油油田和凝析气田尤其重要。根据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开设“特殊油田开发”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与低渗透油田、稠油油田和凝析气田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这些特殊油田的地质特征、储层特征、流体特征、渗流特征、开发方式和开发程序等的专业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完善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油田开发的专业水平,为他们的油田开发工作奠定专业基础。因此,本课程已形成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1.2 教学内容较充实,有针对性

“特殊油田开发”作为一门石油工程本科生专业课,将油层物理、渗流力学和油田开发知识与特殊油藏地质相结合,主要讲授低渗透油田、稠油油田和凝析气田等三种典型特殊油田的地质特征、储层特征、流体特征、渗流特征、开发方式、开发程序及开发规律等。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充实,有针对性,同时结合目前国内外各大油气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作为课堂内容的适当延伸,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针对课程内容,在基本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结合了大量的图片教学、多媒体动画演示、油田现场实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已具备一定规模。

1.3 考核体系已建立

目前,就该门课程,已经建立了对应的考核体系,即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测试和期末考试。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由平时出勤、平时测验和作业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出勤占30%,平时测验占20%,作业占50%。平时出勤、平时测验和作业均按百分制记录呈报,平时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考试。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试题分难、适中、容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成绩的25%、35%和40%。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或判断题、简答题、推导或论述等综合题。

1.4 教材建设还需加强

鉴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目前,还没有适宜的专门教材,授课教师根据石油工程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了《低渗透油田开采工艺技术》(夏惠芬等编著)、《热采稠油油藏开发模式》(刘文章编著)和《凝析气藏高效开发理论与实践》(袁士义等编著)等作为参考书。但是,学生上课没有教材,不便于学生的系统学习。

2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反馈

通过以上分析,授课团队的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并对近3届的听课学生进行了匿名调查,结合课堂授课的效果,认为目前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该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上课没有专门的教材,授课内容既有基础理论也有扩展内容,信息量大,学生听课时来不及记全笔记,学习效果受影响。

(2)该课程涉及到的均为非常规油气田,机理复杂,虽然在课堂上有大量图表及少量动画辅助理解,但是学生反映,希望课堂能够再增加一些动画演示,便于理解复杂机理且更形象。

(3)理论讲述内容多过油田矿场实际应用情况,虽然这也是大部分大学课程的特点,但是如果能够围绕油田现场实际进行技术讲解,学生会更感兴趣,授课效果应该也会更好,而且也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4)常规已知的内容可以精简一笔带过,多介绍一些如页岩油气、煤层气等新形势下的非常规能源,对未来世界资源的新趋势可以适当介绍。

(5)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增加互动,作业布置一些有深度的、甚至是内容有争议的文献调研,如果能够把考核方式也变成文献调研综述报告那就更好了,他们认为那会比死记硬背某些知识点更有用。

3 需要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与措施

3.1 教材建设

目前本课程没有一个专门的教材,所讲授的内容都是各个任课老师集体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并交流讨论之后定下的。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讲稿、教学日历和教学大纲等相关的教学文件,并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编写一本适合石油工程学院学生的《特殊油田开发》教材。

3.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配合,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比如稠油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实验,观察反凝析现象等。这样知识传授会变得更真实、更形象。而且,通过这些教学实践,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

3.3 注重特殊油田开发课程与先修课程的衔接

特殊油田本身就是相对于常规油田来说的,在学习特殊油田开发之前学生应该知道常规油田的相关知识,以便在讲解特殊油田过程中有一个很好的对比和认识。在与先修课程内容的衔接方面,注意将基础知识应用到专业教学中,例如我们在讲解稠油特点时,可以对比常规原油的特点;在讲解低渗透油藏时,可以对比常规油藏的渗透率情况等等。

3.4 讲授与自学、讨论有机结合

注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运用自学与讲座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每种特殊油田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带到课堂上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每一章节都布置作业,而且最好包括一定量的无标准答案的思考题。

3.5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并且对多媒体不断充实完善。在备课过程中多搜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或者动画等素材。这些图片、动画形象逼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基本原理,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多方位的信息、文字、图象、音频、视频,使人感觉新颖、愉快,增加了新鲜感,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的结论与认识。

油田化学论文篇7

在论文写作逻辑上,以发展为核心,以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为前提,按照思想渊源、理论基础和实证分析的脉络构建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体系。在材料的组织上,从理论、实践与创新等方面进行讨论,研究各要素与油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联系,并将理论研究与油田企业的实际相结合。

通过对我国油田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了我国油田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挑战及采取的应对措施;论述了国际竞争力理论产生的背景、形成过程、国际竞争力理论的概念、基本内容、基本原则等内容,总结了我国油田企业国际竞争力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提出了油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并提出了提高油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路,对油田企业产品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提升油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能力问题。

在对国际竞争力评价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油田企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明确了各指标间的结构关系,为油田企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提供了支持。

对油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国际竞争力指标权重确定的问题,确定了国际竞争力指标权重的方法,构建了油田企业国际竞争力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进行了网络训练及检验;运用现场数据对油田企业国际竞争力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油田企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定量依据。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油田企业进行了经营效率评价方面的研究,采用线性规划模型,将油田企业的产品结构优化过程分解为变量、目标和约束三要素,通过在目标和约束下对变量进行求解,获得了最优的产品结构。

论文最后从资源利用、成本管理、科技运用、人才开发、管理措施等几个方面总结了与国内外差距,提出了提升我国油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b—p神经网络,数据包络分析

创新点摘要

1.对国际竞争力理论、油田企业国际竞争力战略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我国油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明确了油田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目标、责任和义务,对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性描述,把国际竞争力强度分为很强、较强、一般和差四个等级。(见第2、3章)

2.建立了油田企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和各指标间的结构关系,并进行了指标的准确定义。将国际竞争力程度分解为整体规模、盈利能力、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市场、经营管理等二级子系统,以及19个三级指标,并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贡献率。(见第3章)

3.构建了油田企业国际竞争力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进行了网络训练及检验,实际评价了油田企业综合国际竞争能力。将不同量纲的指标按照效用函数归一成效益型指标,确定了学习速率和动量系数,采用了生成随机数的方法给网络赋予初始值,得到的网络评价输出值与实际评价值吻合,并对选取的国际公司进行了整体排序。(见第4章)

4.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对油田企业进行经营效率评价方面的研究,采用线性规划模型,将油田企业的产品结构优化过程分解为变量、目标和约束三要素,通过在目标和约束下对变量进行求解,获得了最优的产品结构。(见第4章)

第1章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竞争和国际竞争力问题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之一。现代国际竞争力研究出现在二战后,上世纪80年代初,新技术革命推波助澜,美国的gnp世界占有量下降趋势严重,美国成立了“工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1984年欧洲世界经济论坛开始关注竞争力问题。21世纪初,随着国际经济格局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成为各国研究的重心。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加入wto后对我国企业的挑战,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共识,也是当前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一些大公司、大集团已经把战略目标定位在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上,中国企业正面临以国际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转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该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从长远的、全局的观点来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将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我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油田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企业,其国际竞争力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油田化学论文篇8

数字化技术在日益提高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推动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数字化在油田企业的很多领域都获得了应用,并且取得的效果也是较为显著的。在油田企业中的很多方面,如通讯技术、项目管理和地质学等,通过数字化建设,都可以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整合,通过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使企业的经营效率显著提升。对于油田企业各个工作岗位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油田数字化建设使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更加科学化,在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有助于油田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油田数字化的概念

我国地大物博,具有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然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我国的石油资源逐渐面临着短缺的局面,石油资源的利用率普遍不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的经济也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在很多油田企业,数字化油田的开发和建设工作获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油田开采资源紧缺的问题得到缓解,油田开发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开发效率也明显提升。

数字化建设涵盖多个学科的内容,如管理学、石油工程、地质学、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数字化建设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应用方面也比较复杂。通过集成、共享和协调的方式处理相关信息,利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进行油田的生产和管理工作。目前,我国的油田开采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开采条件不佳、生产线长度长,以及采矿点的分布较为混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我国油田开采事业的发展,必然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制定科学、合理、具有战略性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

2 油田数字化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2.1 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油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求得发展,必须制定一个符合时展需要,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长期战略规划。纵观当前我国油田企业的发展,数字化建设必然成为其发展的大趋势。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影响到油田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目前,信息技术类人才还较为匮乏,对于数字化缺乏数字化的概念,企业的长期发展必然受到影响,企业工作效率不高。

油田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管理模式、薪酬制度、激励机制,以及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等。要想突破这些传统的理念,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人才队伍的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迫切需要组建一支优秀的信息人才队伍。然而很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对于油田数字化建设没有很高的热情,导致数字化建设的进度受到影响,数字化建设带来的效果也不明显。

2.2 电磁干扰问题

在工业生产中,数字技术提供了很多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其中,电磁干扰就是一个问题。不同类型的用电系统会应用到数字油田的建设中,用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很容易受到电源设备或敏感元件的影响。这就给数字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油田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

2.3 数据传输缺陷

电缆是进行油田数字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油田数字化建设,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因此对于宽带网络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实现可靠的信息采集、传输和记录,以及信息的交换。然而,目前油田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达到要求,阻碍了油田数字化建设的进程。数据传输存在的缺陷,导致信息损失的现象较为普遍,信息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

3 提高油田数字化建设的对策

3.1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为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的影响因素。油田数字化建设,需要大量优秀人才的努力,因此必须加强人才培养的工作,注重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也是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油田建设和生产的过程中,整合现有的资源,创新培训机制,通过传授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训,转变旧的观念,提高人才资源的稳定性,使企业员工的凝聚力获得提升,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3.2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在建设数字化油田的进程中,应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这有利于石油企业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是基础性的问题,同时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据的一系列相关操作,如采集、解释、加工和处理等,都需要统一的标准。并且统一数据标准的建立,还有助于信息的汇总,加快油田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3.3 重无线通信技术

油田在进行各项基础工作时,往往需要进行许多的准备工作,如电缆的铺设、通信点的设置等,工程较为复杂,且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消耗大量的资源,建筑物之间的施工难度也较大。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信息机技术的研究已经逐步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其应用也十分广泛。无线通信技术在互联网建设中的灵活运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4 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针对油田数字化建设的管理制度,应该摆脱固有的传统的一些旧的思想观念,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制度,加强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如电子巡逻系统,智能安防监控系统等,为油田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明确各部门责任,细化工作分配,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遇到问题不推诿,切实负起责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油田企业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方面应该充分发挥现有技术的优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现有的技术和管理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企业人才的培养和技能培训,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鼓励员工技术开发和研究,作为企业的领导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行动去影响员工,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为油田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冯亚军,齐涛.数字化建设在油田站场管理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1).

[2]彭敏,王明波,刘轩辰.网络技术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3(04).

[3]于春雨,张帆.基于卫星油田数字化后企业文化建设初探[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06).

油田化学论文篇9

大情字井油田是吉林油田首个超亿吨规模、整装开发、年产量最高的低渗—特低渗裂缝性复杂油藏,2000年试验性开发,到2008年上产达100×104t的高峰,经历了常规构造油藏、低幅度构造油藏、构造—岩性和岩性油藏的开发历程。建产主力区从油田中部到边部,回到中部边缘,再到边部扩边;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油田开发的主要矛盾分阶段、分区域地呈现,促进了油田认识和开发的发展,油田开发态势良好。

1油田基本情况

1.1地质概况

大情字井油田构造位置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凹陷中部,总体格局为北北东走向的长轴向斜,呈现“两坡一坳”的构造形态。向斜东西两翼不对称,西翼较陡,东翼较缓,轴部断裂发育。油田纵向上发育扶余组、高台子组、葡萄花组及黑帝庙组4套含油层系,主要含油层系为高台子油层。油层埋深1956~2245m。储层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2.3%,平均渗透率为3.5mD,属低孔、特低渗储层。根据长岭凹陷“满凹含油”理论,本区断层和岩性是油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向斜西翼发育断鼻和断鼻—岩性油藏;轴部发育大量复杂断鼻—岩性、低幅度构造—岩性和岩性油藏;东翼发育构造—岩性和砂岩上倾尖灭油藏。这些构造幅度低、圈闭面积小的富油单体叠置连片,形成了大情字井油田亿吨级规模的大型构造—岩性油藏群。

1.2开发简况

大情字井油田于1999年勘探发现,2000—2008年连续几年上产开发,产能建设取得较好效果,储量动用程度超过60%。油田共投入油水井1500多口,其中油井1250口,注水井近300口,累计建产能180×104t,最高日产原油3000t,年产原油100×104t,油田开发效果较好。历年有效的产能建设是油田实现年产百万吨的重要条件。

2油田开发的哲学思考回顾

大情字井油田开发历程及科研管理,其中包含众多哲学思想,体现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和行为。

2.1油田上产开发历程

根据油田早期储层认识和矿场实践特点,结合年产量增长情况,油田上产的开发历程分为以下4个阶段(图2)。

2.1.1开发试验阶段(2000—2001年)

在构造控制成藏理论指导下,选择构造认识程度较高,构造位置有利,试油、试采产量较高,储层发育好的黑46、黑47区块作为开发试验区,选择300m正方形反九点井网,井排与裂缝方向夹角为45°,投入开发井70多口,建产能16.46×104t。在此基础上,编制油田开发方案,选用600m×150m和480m×160m菱形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本阶段主要开发构造油藏。共投入油井142口,年产油14×104t,综合含水46%。

2.1.2构造油藏开发为主阶段(2002—2003年)

该阶段仍以开发构造油藏为主,兼顾岩性油藏。认识到油藏受岩性和构造综合控制,主要开发受岩性、物性控制的构造—岩性油藏和低幅度构造油藏。利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优化部署、逐步外推,同时进行区块注水技术政策的研究与技术配套。共部署井位约290口,建产能45×104t。

2.1.3构造油藏向岩性油藏过渡阶段(2004—2006年)

这一时期是整体认识油藏类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产能建设的重要时期。强化了本区岩性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进一步认识到油田“两坡”油藏类型不同,明确了西坡以构造油藏为主、东坡以岩性油藏为主的规律;明确了西坡和中央断裂带构造、微构造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明确了东坡沉积相、条带状渗透性砂体对成藏的控制作用。在低幅度构造油藏开发的基础上,按照“依构造打岩性”的部署原则,重点落实岩性油藏,兼顾多套含油层系。投入新井约520口,建产能55×104t。

2.1.4全面开发阶段(2007—2008年)

在之前开发基础上,充分运用油藏认识、产能建设等技术优势,深化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理念与做法,进一步提出微构造、小挠曲及小平台可以高产的认识;结合评价区及探明区新层位的突破,以勘探思路指导井位部署,以井带面,突破一块、开发一块、完善一块,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展开。两年间同步完成11个区块的产能建设工作,部署新井约600口,新建产能57×104t,保持产量上扬,为大情字井油田年产实现百万吨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和技术基础。开发15年来一直属于吉林油田产能建设的重点油田。

2.2油田开发的哲学思想大情字井油田开发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如下3点。

2.2.1油田开发主要矛盾确定及解决

大情字井油田开发的阶段性主要矛盾是油藏类型,其决定和制约油田开发决策及开发参数的确定。以构造油藏到构造—岩性油藏,再到岩性油藏的认识进步为基础,系统刻画油藏特点,配套适应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科学确定开发方式和开发参数,保障了油田产能建设及产量的可持续性。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油藏类型的确定就是油田开发的前提和制约因素,不同类型油藏开发方式和开发参数不同。因此,油藏类型的确定是油田开发的主要矛盾。在吉林油田开发史上,从扶余油田、红岗油田、木头油田到新立、新民油田,油藏类型都以中高渗构造油藏和中高渗—低渗断块油藏为主,形成了相应的构造圈闭、裂缝和断层识别与描述技术、注采井排与裂缝走向成角度的井网优化设计技术。油田开发中,构造、储层和流体是认识油藏的3项基础研究内容和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油田开发中存在的矛盾,不同的油藏类型这三者各不相同。但不同的区块及不同的开发阶段,这些矛盾所处位置不尽相同,需要确定何为主要矛盾。在面对大情字井油田低渗—特低渗、断裂发育、构造幅度低、砂泥薄互层等众多个性特征时,宏观上以低幅度构造描述为基础,有效砂体刻画为重点,低阻油层识别为关键,根据油藏宏观发育及认识程度,确定油田开发的阶段性主要矛盾。从向斜西坡到东坡,依次确定了低幅度构造油藏识别和描述、构造—岩性油藏开发、岩性油藏规模开发的主要矛盾,通过三维地震、沉积微相和低阻油层识别技术的攻关和应用,较好地解决了制约油田开发的重点问题,攻克油田开发的阶段性主要矛盾。在油田“满凹含油”理论认识指导下,确定油田开发初期的主要矛盾为低幅度构造油藏识别和描述。借助三维地震技术及构造精细解释等技术攻关和应用,有效识别描述并开发油田西坡的低幅度构造油藏,发现了一批微构造、小断块和小挠曲,奠定了油田早期上产的基础。随油田开发的继续,构造—岩性油藏的描述和开发这一重要矛盾为岩性油藏技术攻关拉开序幕,也为下一阶段解决岩性油藏开发这一主要矛盾奠定了基础,符合矛盾发展和认识深化的发展规律。在构造—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两个阶段中,围绕岩性油藏刻画这一主要矛盾,利用地震储层预测宏观描述有效储层的平面展布,利用沉积微相研究技术寻找和预测有效砂体的展布规律;结合钻井结果,立体描述和刻画有效砂体、有效储层。配合“低阻油层”识别技术的攻关,利用已有的测井、录井等资料研究和发展了以微差识图法、无侵线法、电阻率增大法为代表的几种流体识别方法,满足大情字井油田开发所需的流体识别解释要求;解决了高电阻层段产水、低电阻层段出油的异常现象,解决了阶段主要矛盾中的矛盾主要方面。正是在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众多矛盾中准确地抓住油藏类型这个决定开发方式、开发参数及开发效果的主要矛盾,并准确选择和攻关相应配套技术、合理制订注采井网、优选投产方式及开发参数,保证了大情字井油田产能建设的持续、开发区域的扩大、开采深度的强化和产量的连续增长。

2.2.2油藏认识与开发实践循环往复和相互促进

针对油田复杂储层及流体特征,解剖开发试验区,获得储层描述和开发参数的系统认识,据此设计和优化开发方案并付诸实践,再修正储层和流体认识,通过这种循环往复一次次深化认识,又一次次扩大开发规模、逐次逐块地增加实践成效。这是对“认识论”精髓充分理解与实践的体现,也是油田有序、有效和有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面对油田错综复杂的地质构造、储层展布和流体特征,选择了中部面积较大、厚度较大、物性较好的黑46、黑47区块主体部位作为开发先导试验区。开发试验具有实践属性,使反映自然的认识活动与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一起,是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和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试验区的主要功能是验证选择的注采井网适应性、跟踪分析与评估区块产能规模及稳产状况等,为后续技术推广与完善提供可靠依据。试验期间,主要采用300m×300m的正方形注采井网,黑46区块投入油井27口,单井日产油5.2t;黑47区块投入油井34口、单井日产油4.5t,综合含水44%。根据成功的试验结果,完成了大情字井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并付诸实施。方案系统考虑了油田的复杂情况和技术现状,确定整体考虑、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规划了年度产能建设区块及初步的工作量。从分析产能建设区块分布可以看出,年度开发区由油田中部到油田边部均有分布,既考虑了油田中部储层的认识与当时技术的相匹配,又提前涉及了边部以便超前研究、超前认识。中部区块的产能建设也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明确一块建设一块、认清一层开发一层。实现了从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回到认识,再指导实践的过程,体现了哲学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思想。

2.2.3油田开发中整体与个体关系

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个体间存在差别。大情字井油田的开发中充分考虑和遵循了这个客观、普遍联系的观点,不仅在储层认识、开发部署方面考虑了油田整体开发的规模效益,同时也注重单个区块、生产井的注采个性化设计,实现了区块和单井投产方式的统筹布局和实践。在勘探阶段,“通过开展系统的沉积微相与砂体分布规律研究,认识到三角洲前缘砂体与平缓构造斜坡背景配合,可以形成多层系、大面积叠合分布的岩性油藏”的成果认识反映出油藏整体联系的客观基础,这一基础在油田开发中得到较好的体现。首先,对油田开发方案的整体规划,即考虑了储层在地质沉积过程、砂体展布和油气运移充注中的连续性和联系性,明晰油田构造的相似性、储层的整体性和流体宏观的统一性。正是基于这个普遍联系性,才敢于对岩性油藏提出“沿河追砂寻找油”,利用沉积微相成果实施有效砂体的追踪和刻画,指导油田开发。其次,对注采井网的设计与部署也是基于物质联系的观点。注水井、采油井在储层发育上普遍联系,规则井网的设计与应用充分考虑了油水客观联系性,井网方式和井距的变化和调整也根据不同区块裂缝发育、储层物性等特征之间的联系而改变。另外,对油井投产方式的改变充分体现普遍联系的观点。油水间的普遍联系导致单个油井的压裂必然牵动和影响周围油井和水井,因此在确定油井投产压裂方式时,改变原有常规的单井压裂转向以井组为单元的整体压裂工艺。根据储层特点划分单位,以注水井为核心,实现人工裂缝方位与井排方向相匹配、裂缝长度与井距相匹配、水力裂缝导流能力与地层系数相匹配,追求油水井间的联系并有效加强这种联系,使注采关系更加有效。在黑56等储层物性较差、薄互层比例较大的区块中,该技术一次施工成功率为93.2%,油井投产3~4个月后生产能力稳定在6~8t/d之间,超出方案设计50%,效果明显。

3油田开发的启示

(1)抓住油田开发的主要矛盾及其阶段性特点,适时调整阶段性的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研究和选用适用的技术、方法、开发原则与开发参数。确定了主要矛盾,才能真正做到技术方法及各项工作有的放矢,才能在有限的资源中集中优势兵力、财力和物力加以解决。同时,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发展也是随认识的深入、对象的细化而变化,要认识到矛盾的发展也是硬道理。

(2)针对油藏的特殊性,坚持认识与实践相互验证与相互完善,在理论认识指导下进行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总结中深化理论认识,相互指导又相互补充,推动油藏认识与生产实践的健康发展,保障认识与实践的正确性、可实施性和有效性。在此指导下选择和攻关适应性技术及应用。

(3)正确认识和处理油田开发中整体与个体的分割与联系。向斜背景下的“满凹含油”理论是大情字井油田的整体认识,油田开发必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实施整体部署才能纵观全局、放眼长远,才能保证连续性岩性油藏的规模开发。但从向斜西坡到东坡、从构造油藏到岩性油藏,甚至同一个含油小区块的不同位置,构造、物性和流体都存在差异。认识到个体的个性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布井和开发。油田在布井、钻井和单井压裂投产等各方面,都要考虑以整体为基础再考虑个体特点,在顾及个体特性前提下又统筹整体发展。正确处理油田整体与单井个体的矛盾和联系,确保油藏复杂问题的“复杂处理”,有效规避风险,实现油田整体规划的平稳、区块个体开发的有效运行,产能建设实现长期连续性。

参考文献

[1]金毓荪,蒋其垲,赵世远.油田开发工程哲学初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170-171.

[2]李迎九.开发技术的进步是吉林油田发展的根本动力[J].石油科技论坛,2011,30(3):28-31.

[3]杨博文,谭祖学.自然辨证法新编———复杂性科学理论及其哲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4]阎国华,刘开淼.谈工程哲学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运用与发展[J].前沿,2010(9):52-56.

[5]李伯聪,对大庆油田发展历程的若干哲学反思[J].工程—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9,1(3):237-248.

[6]赵贤正,胡素云,董大忠,等.中国石油勘探持续有效发展的10年[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31-33.

[7]魏兆胜,刘运成,于孝玉,等.吉林大情字井油田复杂岩性油藏评价与预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239-263.

[8]白瑞宾.基于工程哲学视野浅析大庆油田开发建设[J].商情,2014(12):392.

[9]蔡乾和,尹文娟.资源工程哲学何以可能?[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1):22-25.

油田化学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163-02

近几年,国家对低渗透油田[1-4]、页岩油气田、稠油油田[5-7]以及凝析油气田[8]的开发越来越重视,对于能够从事这些类型油气田开采事业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9-10],为适应国家的重大需求,东北石油大学及时开设了“特殊油田开发”这门课程,其主旨就是向石油工程本科生讲授低渗透油田、页岩油气田、稠油油田以及凝析油气田开发的基础理论与实用技术,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专业能力。

该课程自开设已有10年,在基本教学基本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每年都会不断增补新的内容,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在教学资源、教学手段、考核体系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积累。但是,为了进一步强化特殊油田开发方面人才培养效果,有必要进行深入思考,如何加强对该门课程的建设。下面就课程的情况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

1 目前课程的基本情况

1.1 教学目标明确

由于常规油田开发已经进入中后期,一些特殊油田的开发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其中低渗透油田、稠油油田和凝析气田尤其重要。根据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开设“特殊油田开发”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与低渗透油田、稠油油田和凝析气田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这些特殊油田的地质特征、储层特征、流体特征、渗流特征、开发方式和开发程序等的专业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完善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油田开发的专业水平,为他们的油田开发工作奠定专业基础。因此,本课程已形成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1.2 教学内容较充实,有针对性

“特殊油田开发”作为一门石油工程本科生专业课,将油层物理、渗流力学和油田开发知识与特殊油藏地质相结合,主要讲授低渗透油田、稠油油田和凝析气田等三种典型特殊油田的地质特征、储层特征、流体特征、渗流特征、开发方式、开发程序及开发规律等。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充实,有针对性,同时结合目前国内外各大油气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作为课堂内容的适当延伸,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针对课程内容,在基本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结合了大量的图片教学、多媒体动画演示、油田现场实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已具备一定规模。

1.3 考核体系已建立

目前,就该门课程,已经建立了对应的考核体系,即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测试和期末考试。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由平时出勤、平时测验和作业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出勤占30%,平时测验占20%,作业占50%。平时出勤、平时测验和作业均按百分制记录呈报,平时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考试。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试题分难、适中、容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成绩的25%、35%和40%。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或判断题、简答题、推导或论述等综合题。

1.4 教材建设还需加强

鉴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目前,还没有适宜的专门教材,授课教师根据石油工程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了《低渗透油田开采工艺技术》(夏惠芬等编著)、《热采稠油油藏开发模式》(刘文章编著)和《凝析气藏高效开发理论与实践》(袁士义等编著)等作为参考书。但是,学生上课没有教材,不便于学生的系统学习。

2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反馈

通过以上分析,授课团队的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并对近3届的听课学生进行了匿名调查,结合课堂授课的效果,认为目前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该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上课没有专门的教材,授课内容既有基础理论也有扩展内容,信息量大,学生听课时来不及记全笔记,学习效果受影响。

(2)该课程涉及到的均为非常规油气田,机理复杂,虽然在课堂上有大量图表及少量动画辅助理解,但是学生反映,希望课堂能够再增加一些动画演示,便于理解复杂机理且更形象。

(3)理论讲述内容多过油田矿场实际应用情况,虽然这也是大部分大学课程的特点,但是如果能够围绕油田现场实际进行技术讲解,学生会更感兴趣,授课效果应该也会更好,而且也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4)常规已知的内容可以精简一笔带过,多介绍一些如页岩油气、煤层气等新形势下的非常规能源,对未来世界资源的新趋势可以适当介绍。

(5)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增加互动,作业布置一些有深度的、甚至是内容有争议的文献调研,如果能够把考核方式也变成文献调研综述报告那就更好了,他们认为那会比死记硬背某些知识点更有用。

3 需要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与措施

3.1 教材建设

目前本课程没有一个专门的教材,所讲授的内容都是各个任课老师集体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并交流讨论之后定下的。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讲稿、教学日历和教学大纲等相关的教学文件,并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编写一本适合石油工程学院学生的《特殊油田开发》教材。

3.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配合,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比如稠油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实验,观察反凝析现象等。这样知识传授会变得更真实、更形象。而且,通过这些教学实践,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

3.3 注重特殊油田开发课程与先修课程的衔接

特殊油田本身就是相对于常规油田来说的,在学习特殊油田开发之前学生应该知道常规油田的相关知识,以便在讲解特殊油田过程中有一个很好的对比和认识。在与先修课程内容的衔接方面,注意将基础知识应用到专业教学中,例如我们在讲解稠油特点时,可以对比常规原油的特点;在讲解低渗透油藏时,可以对比常规油藏的渗透率情况等等。

3.4 讲授与自学、讨论有机结合

注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运用自学与讲座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每种特殊油田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带到课堂上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每一章节都布置作业,而且最好包括一定量的无标准答案的思考题。

3.5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并且对多媒体不断充实完善。在备课过程中多搜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或者动画等素材。这些图片、动画形象逼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基本原理,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多方位的信息、文字、图象、音频、视频,使人感觉新颖、愉快,增加了新鲜感,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的结论与认识。

(1)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成败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本项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

(2)好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密不可分,教学形式的改革应以围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展开。

(3)最后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对多媒体不断充实完善过程中,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夏惠芬.低渗透油田开采工艺技术[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2] 李道品.低渗透油田开发概论[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7,16(3):33-37.

[3] 李道品,罗迪强.低渗透油田开发的特殊规律―低渗透油田开发系列论文之一[J].断块油气田,1994,1(4):30-35.

[4] 李道品,罗迪强.低渗透油田开发的特殊规律―低渗透油田开发系列论文之二[J].断块油气田,1994,1(5):12-20.

[5] 刘文章.热采稠油油藏开发模式[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6] 胡见义.稠油资源的巨大潜力[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8,25(1).

[7] 刘文章.稠油注蒸汽热采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油田化学论文篇11

在企业文化中,主要依据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面进行建设。这三个层面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缺一不可,也只有做好这三个层面,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庆油田在精神层面的建设上,很好的把握了自身的定位,很好的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时刻不忘奉献,时刻不忘铁人精神,每位员工在工作中,都保持着激昂的斗志。大庆油田作为国有企业,在精神层面建设上,很好的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不论是每位职工,还是企业整体,都在很好的诠释着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在价值观上,企业也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庆油田在文化层面的建设上,时刻坚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论是在规章制度的建立上,还是在各种行为规范上,都能够体现人性化的关怀。同时,大庆油田还坚持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时刻联系发展,联系职工需求,从而使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真正实现落地有声;大庆油田在物质层面的建设上,主要以抓好品牌形象为主。从员工个人抓起,培养员工的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完成企业LOGO、企业旗帜、企业歌等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实现企业自身价值,同时,在生产上也毫不懈怠,立足根本,实现整体跨越。不仅如此,大庆油田为了更好的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将其列入考核项目,建立了完善的奖励惩罚机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文化建设评价活动,从而使大庆油田的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实现科学化、人性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优良模式。

二、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准则

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上,主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1.工作导向原则;2.普遍使用原则;3.重点突出原则;4.便于操作原则。这四项原则相辅相成,既突出重点,又适用于整体;既达到整体目标,又不失个体特色;既科学规范,又能够灵活操作。在对企业文化建设上要设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组织保障;2.工作的指导与技术;3.测评机制与奖惩措施;4.员工的精神层面;5.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同时,还要对企业的文化建设效果进行评价,要检验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凝聚力、执行力,要检验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是否能够落实到位,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出现负面声音。当然,企业的根本在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符合企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三、大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

油田化学论文篇12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胜利油田基层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主要议题是通过学习推广供水公司河口净化站、孤东采油四矿等基层单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把“胜利文化建设深化年”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把胜利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到基层,推动胜利文化建设和基层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今年以来胜利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近年来,管理局党委十分重视油田企业文化建设,在继承过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了“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期胜利精神和有关企业理念以及“创业、创新、竞争、发展”的胜利文化核心内涵。从2001年开始,连续四年在局党委扩大会议上,都对加强胜利文化建设作出了安排部署。去年初油田制定实施了《20*—20*年胜利油田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并组织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年”主题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10月,胜利油田荣获中国企业文化大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扩大了胜利油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初,局党委将20*年确定为“胜利文化建设深化年”,在局党委扩大会议上印发了《胜利文化建设深化年实施意见》,随后又以胜油党发〔20*〕3号文件下发,明确了胜利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部署了20*年胜利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保证措施。油田各单位按照局党委的要求,以“胜利文化建设深化年”为载体,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地推进胜利文化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深化了胜利文化的教育宣传。胜利文化标志性语言确立以后,油田专门下发了《关于启用胜利文化标志性语言的通知》,对胜利文化标志性语言的规范使用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利用多种新闻媒体,采取撰写专题论述文章、开展征文活动、进行调研交流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了较强的宣传声势。在此基础上,今年又加大了对胜利文化的教育宣传力度。首先,油田领导大力倡导并带头宣讲。无论是在油田各种会议上,还是深入基层调研的过程中,曹局长、董书记等油田领导都大力宣传胜利文化,反复强调胜利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对于油田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油田主要媒体开辟专栏深入宣传胜利文化。胜利日报开辟了“深化胜利文化建设论坛”,刊发了系列述评文章和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的经验体会。电视台开辟了“加强胜利文化建设”专栏,局域网和胜利宣传网对“胜利文化”网页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及时动态地宣传各单位深化胜利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胜利文化》杂志以“宣传胜利文化、弘扬胜利精神、打造胜利品牌、提升胜利形象”为宗旨,增加栏目,丰富内容,并通过与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会刊《企业文化》联合办刊,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已经成为胜利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重要载体和重要窗口。第三,加强对外形象宣传,在全国逐步叫响胜利文化品牌。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世界石油工业》杂志等全国性媒体上,登载了全面宣传胜利文化专题文章。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在全国两会期间以及有关企业文化论坛上,通过散发材料、与各界人士交流座谈,传播胜利文化,扩大了社会各界对胜利文化的认知度。二是加强了对企业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培训是深化胜利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为全面提高油田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局党委决定今年以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等作为重要内容,把全油田的一千多名处级干部轮训一遍,共举办10期轮训班,目前已经举办了4期。每一期我们都聘请了全国著名的企业文化专家来作报告,特别是我们聘请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孟凡驰教授给油田领导、机关处室长和各二级单位的行政正职领导干部作了专题报告,并将报告制作成光盘下发到各单位进行学习,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请进来的同时,我们还走出去。在今年3月份和4月份,组织了部分二级单位的党委书记、经理和局机关有关处室的负责人,参加了“全国石油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海口峰会”和北京“新国资时代与管理变革”研讨会。企业文化处也组织部分二级单位的宣传科长参加了全省企业文化建设“济钢杯”论坛和首届全国企业文化量化管理培训班。在油田内部,各单位也加大了企业文化的学习培训力度,纷纷举办科级干部培训班和基层干部培训班,把企业文化作为重要内容,聘请专家讲课,进行学习交流。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深入学习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了解掌握胜利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途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特别是对企业文化的管理学属性,使一些行政领导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党群部门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行政管理的职责,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带头建设胜利文化、实践胜利文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大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基层文化是胜利文化的具体化。各单位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作为胜利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以“达标、创优、争强、夺牌”活动为载体,以创建学习型团队为突破口,以弘扬和培育团队精神为重要任务,从各自实际出发,总结提炼能够体现行业性质和基层单位特点的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并运用这些理念规范职工行为,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供水公司河口净化站,大力培育亲情文化,凝聚团队精神,把文化融入管理,深入到职工心中,让职工在快乐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职工自信地说:“我们虽然没有辉煌的过去,但我们一定会拥有灿烂的明天”;黄河钻井五公司大力实施“文化制胜”战略,总结提炼了以“选准目标,遵从规矩,攻坚啃硬,科学进取,不达目的不罢休”为主要内容的“钻头精神”,着力抓好“钻头”、“人头”、“床头”和“灶头”,用先进理念和科学理论凝聚人心,激励职工队伍,塑造出了一个拥有众多先进典型的英雄群体;河口采油四矿突出以人为本建设大北文化,运用柔性管理凝聚职工队伍;胜建集团租赁公司利用格言警句强化岗位意识,规范职工行为,推行“大家管理”新办法,激发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现河采油4队着力建设温馨精神家园,精心打造王岗“家文化”,使之成为管人育人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创效的内在动力。这些基层单位的实践说明,蕴藏在职工队伍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无穷的,基层是胜利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充分挖掘并发挥职工群众的智慧和潜能,胜利文化建设才能真正有活力,也才能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胜利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但是各单位的发展还不平衡。有些同志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不到位,还没有充分理解到企业文化建设对推动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有的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和方式方法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些单位在胜利文化建设的深化上动脑筋不够,措施不具体,责任不落实。这些问题和不足,要引起各单位的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这也是我们在深化胜利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环节和问题。二、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努力实现胜利文化建设工作的三个突破当今社会,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中国正在和平崛起。我们既面临着必须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必须认真应对的严峻挑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关于国企改革的总体设想有两个要点:一个是不属于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领域的国有企业的改制方向是非国有化,一个是属于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的改制方向是股份化,非国有化和股份化成为最主要的国企改革的主线,这也就标志着我们国有企业进入了“新国资时代”,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历史性的课题。从油田自身发展来看,当前油田油气生产平稳运行,开发工作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存续经济各业务板块工作扎实有效,产业结构调整、培植新的增效点和产品升级换代等工作齐头并进,外闯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展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以“改制分流、移交办社会、‘双压三减’和三大系统整合重组”为主要内容的四大改革举措已开始全面启动,预示着油田深化改革正在进入一个加快推进、全面展开的高潮期。近日,胜利油田利丰工贸有限公司和山东胜利通海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胜利油田改制分流工作已经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攻坚破难,一些深层次矛盾日渐显露出来,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多,稳定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深化胜利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胜利文化对于推进油田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作用。根据油田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需要,今年胜利文化建设的深化工作,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在观念形态文化研究上要有新突破。观念形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建设企业文化必须要抓住这个关键的灵魂。胜利观念形态文化的研究,一定要紧紧围绕油田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的大局,以及到20*年“油气当量重上三千万吨”这个大目标,坚持理论创新,着眼于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力争实现创新研究的新突破。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保证我们的价值理念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正确方向。一方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脉。只有传承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使我们的企业文化真正具有中国风骨和中国气派。另一方面,要学习借鉴一切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包括国内一些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和国外一些大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增加胜利文化的养料,使之不断发展壮大。其次,要深化胜利子系统文化的创新研究。油田去年成立了胜利勘探、开发、科技等八个子系统文化课题研究组,已形成初步成果,最近要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今年由相关部门牵头成立了新的课题组,对“胜利廉政文化”、“胜利青年文化”、“胜利群众文化”等子系统文化进行研究创新。对胜利子系统文化的研究,主要是对油田各行业部门的行业价值观、生产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技术创新和服务理念等内容进行总结提炼,逐步形成具有行业特点和系统个性的品牌文化,对内指导本行业工作,对外树立本系统形象。第三,要深化胜利子文化的创新研究。各单位的特色文化,特别是基层团队精神,是胜利文化的具体化,是新时期胜利精神的具体体现。要以二级单位为主体,重点是总结提炼具有行业性质和单位特点的价值观和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形成各具特点的单位品牌文化,展示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在观念形态文化创新研究的过程中,要坚持“道简易行”的原则,坚持简单不要繁琐。贾春峰教授认为,企业文化设计的境界,是“不故弄玄虚,不故作深奥,不照搬照套;化繁为简,一听就明白,一看就懂;好识好记好用”。无论是子系统文化还是子文化,其标志性语言一定要简明、精炼,核心内涵也就是一两句,宜少不宜多,关键是要管用。只有把复杂的东西凝聚成简明的理念,才便于掌握、应用和传播。二是在把价值理念“物化”为制度行为上要有新突破。企业文化要在企业发展中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要在企业的制度行为上体现出来。制度无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我们胜利油田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建立了一整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具有鲜明胜利特色的职工行为规范,并在改革发展中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创新完善。在国有企业进入“新国资时代”,胜利油田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和外闯市场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油田内部持续重组、改制分流的新形势下,以新时期的胜利精神及其理念指导油田的制度建设,规范企业和职工行为,既是胜利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油田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需要。在价值理念的“物化”上,我们首先要让先进的价值理念在全体职工中达成共识,成为职工意识形态的主流,成为职工信奉遵循的行为准则。要把“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期胜利精神和“创业、创新、竞争、发展”等价值理念,贯彻到我们油田的各项管理制度中,贯彻到油田抓管理、抓生产、闯市场的各个环节之中。其次,各单位要以79次岗检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我们胜利油田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正在日益经受市场的考验。我们的管理必须与国际接轨,才能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国际通行的标准化建设。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HSE健康、安全、环保体系。现在,欧美等国家对企业又推出了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它规定了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承担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管理正在从全面质量管理、人身安全、环境管理走向社会责任管理。我们要按照有关国际标准规范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认真研究油田行业特点和各单位工作规律,探索创新我们的制度行为文化。第三,加强胜利特色制度文化研究和建设。油田已经成立了特色制度文化研究小组,主要是对在油田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党群工作及其它各项工作中具有独创性、切实有效并发挥重要作用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研究和创新。胜利油田在生产、经营管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等多个领域都有很多独创性的制度规范和管理模式,如不断完善的经营承包机制,基层建设工作机制,安全生产运行机制,党风廉政责任制,干部交流(挂职锻炼)制度、稳定工作机制等,都体现了油田独特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工作方式,体现了油田价值理念的本质内涵。最近,油田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上报曾获过奖或介绍过经验的特色制度和典型做法,进行汇总研究,各单位各部门要抓紧完成这项工作。三是在基层文化建设实践上要有新突破。企业文化重在实践,贵在落实基层。各单位要把基层文化建设作为着力点,认真学习和积极推广今天六个基层文化建设典型的先进经验,学习他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首创精神,学习他们善于把文化理念与生产经营管理融为一体的创新做法,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总结提炼和大力培育具有个性特点的团队精神,使之成为新时期胜利精神的具体体现;总结和归纳体现岗位工作特点和职工自身价值追求的格言警句,使之成为激励职工岗位成才、敬业奉献的价值支撑。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不仅要使油田的价值理念和基层团队精神“内化于心”,使干部职工在高度认同中形成共识,在共识中真诚信奉,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把价值理念和格言警句“外化于行”,在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实践中转化为干好岗位工作的实际行动。要象河口净化站那样,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作为基层管理的最高境界,作为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最有效的办法。采取岗位格言、职工心里话、建立愿景等图文并茂的多种形式,把文化落实到班组,建设到岗位,让职工在工作中置身于浓厚的文化氛围,感悟到工作的快乐意义,从而达到文化的激励目的。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不能搞空洞的说教,要注重把理念故事化,把抽象的理念变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感人故事,充分反映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及其英雄事迹,让职工身边的典型感染和教育职工,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企业文化处在今年初已经下发了征集“胜利故事”的启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对体现油田价值理念和基层团队精神的人和事进行选编,有些单位已经编辑出版了一些故事书籍,要在此基础上精选上报。油田将成立“胜利故事”编写组,进行汇总、整理和编写,作为胜利文化丛书之一,编辑成册,正式出版。三、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四个结合,推动胜利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企业文化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伴随着企业诞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所以企业文化建设要按照一般性规律程序规范运作。在这个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高度重视,要发挥主导作用。如果领导不重视,工作思路不对路,不仅会影响到这个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而且会影响到具体工作部门干部职工的士气,甚至会严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这也就是文化力影响领导力,领导力决定执行力。领导力是一种能够激发职工热情和想象力的能力,也是领导者通过对自身良好综合素质和行为的体现,建立领导威信,从情感上影响职工,使职工团结在自己周围的一种人格魅力。这种魅力既是一种凝聚力,也是一种形象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就是旗帜,领导就是方向。要在各级党委统一而强有力的领导下,建立完善工作运行机制,配备专人负责,党政工团各部门齐抓共管,发挥各自职能和优势,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并认真搞好“四个结合”,推动胜利文化建设深化年的深入开展。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深化胜利文化建设,就必须要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和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牢牢把握企业文化的管理学属性,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纵观古今中外企业管理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1769年,英国诞生了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成为人类走向工业社会的标志。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与这种小规模家族式企业相伴随的则是幼稚的市场和科学技术的低水平,这使管理者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不但可以完全满足对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然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经验管理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并且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1911年,美国人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问世,使企业管理由漫长的经验管理阶段迈进了划时代的科学管理阶段。科学管理理论认为,工人无非是为了高工资,企业业主就是追求高利润,因而主张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实施管理,过分强调生产和管理中的科学性、纪律性和精密性,把人看作是机器的附属品,忽视了人的感情因素。这种重物轻人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其消极的一面,于是人们开始探索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人从日本二战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奥秘中发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文化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始席卷全球,成为当今世界企业发展中最新一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在美欧日等国,越来越多的管理工作者发现,在经营最成功的公司里,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或利润指标,更不是计算机或任何一种管理工具、方法、手段,甚至也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企业文化或公司文化。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理念、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制度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文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趋势。要把文化融入到管理中,从制度管理逐步走向文化管理。文化是制度的灵魂,制度是文化的载体。制度要反映文化理念,要与文化理念保持一致。文化理念所鼓励、提倡的,制度要给予奖励激励;文化理念不鼓励、不提倡的,制度要进行规范惩罚。也就是说,制度管理主要是通过奖惩措施来直接规范职工的行为,是对职工进行强制性的外部规范;文化管理则主要是通过影响职工的思想,尤其是价值观念,进而使职工自觉自愿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说制度管理是一种硬管理,是管理的初级阶段,那么文化管理则是一种“软管理”,是管理的高层次、高境界。通过文化管理,把硬性的制度加以软化,使刚性的制度富有弹性,让强制和外在约束变成自觉和自主管理,变防范、惩戒为充分信赖和不断激励。这就是我们强调的价值理念在制度行为的物化上要取得突破所带来的实际效果。二是学习培训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抓好各个层次领导干部的企业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是今年油田深化胜利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我们在组织外出学习和聘请专家作报告的基础上,还注重加强了学习材料的编辑出版。目前,油田组织编写的《构筑胜利文化体系》和《胜利文化手册》这两本书已经出版,各级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构筑胜利文化体系》是胜利文化丛书之一,反映了近年来胜利文化研究和建设的一些主要成果。《胜利文化手册》主要包括胜利油田简介、历史沿革、发展远景,胜利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胜利文化建设奋斗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胜利观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等内容。《胜利文化手册》既是胜利文化研究和建设的重要成果,更是我们每一位干部职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工具。希望大家都要把《手册》学习好、应用好,把胜利文化的新内涵作为自己的工作指南和行为规范,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干好工作。为配合培训学习,油田组织部分专家还编写了《胜利文化建设读本》,现在已形成初稿,出版后将作为胜利文化建设的基本教材,供各级领导干部学习使用。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培训,要不断灌输,持续强化,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实践应用。“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要做到知行合一,把学习成果体现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变成胜利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和步骤。企业文化实践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广大干部职工把文化理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或价值观,自觉地、规范地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和行为中去。胜利文化建设要深入实践,操作到位,关键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水平,提高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力。执行是一整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坚持不懈的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执行力的大小强弱,决定着工作水平的高低优劣。中层管理者,包括基层干部,是企业执行力的枢纽和中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职工是最大的实践群体,对他们的教育引导,是企业主要领导、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干部的共同职责。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层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基层干部的实际工作水平和执行力。为考核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衡量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能力,我们要组织对全油田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量化管理和测评,通过测评,不断完善丰富内容,进一步调整方法步骤。企业文化处要组织人员,抓紧研究制定胜利文化建设检查考评细则,今年年底组织评选胜利文化建设理论成果奖、建设实践奖、设计案例奖、组织推动奖、个人贡献奖和年度企业文化创新奖,进行表彰奖励,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胜利文化建设工作的蓬勃开展。三是胜利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胜利油田作为特大型企业,门类齐全,行为复杂,在胜利文化建设上必须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要把握和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胜利文化与中石化企业文化的关系。胜利文化是中石化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与中石化集团公司体制上的隶属关系和上中下游文化上的相互融合,决定了胜利文化建设必然要以中石化企业文化为指导,体现集团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在总体上与集团公司保持一致。但胜利油田作为石油企业,在企业传统、生产经营、市场环境等方面与石化企业有很多的不同,这就必须要正确把握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胜利油田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构建体现“石油”和“胜利”特色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是胜利文化与子系统文化和子文化的关系。胜利油田作为一个整体,油田的干部职工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需要有统一的企业精神和价值理念,这就是“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期胜利精神和有关经营理念及“创业、创新、竞争、发展”的胜利文化核心内涵。但由于胜利油田行业众多,门类齐全,各行业各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胜利文化具有多层次和多样性的特点。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对胜利子系统文化和胜利子文化的研究和建设,逐步形成有行业特点和单位个性的胜利品牌文化。对于胜利子系统文化和子文化的研究,各行业部门和二、三级单位不要都搞一整套完整的理念体系,要以胜利文化的价值理念为指导,以新时期胜利精神为油田统一的企业精神。各二级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和单位工作性质,总结提炼具体的经营管理、技术服务和各项工作理念,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哲学”、“企业信条”或“企业作风”。按照企业文化建设的共性要求,企业都要导入自己的识别系统。因此,我们聘请专业公司编辑出版了《胜利油田视觉形象识别规范手册》。各单位要按照管理局和有限公司《关于印发胜利油田视觉形象识别规范手册的通知》(胜油局发〔20*〕80号文件)要求,严格执行,规范使用,不要自行其是,原则上各单位不要再设计编辑自己的形象识别手册。在这之前已经印制完成的,在使用过程中也一定要体现出胜利文化的核心内涵。有些基层单位编印的文化手册,也一定要反映胜利文化的价值理念,体现和弘扬新时期胜利精神。只有保持理念一致,形象统一,才能打造和形成我们的胜利品牌。为加强和推进胜利品牌建设,最近要在全油田范围内组织评选“胜利十大技术品牌”、“胜利十佳服务品牌”、“胜利十大名优产品”以及“胜利油田最佳企业形象单位”,通过开展评选活动,形成胜利品牌集群,提升胜利油田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四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创建学习型组织相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追求。衡量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搞得好不好,不仅要看企业的文化力高不高,而且还要看企业的学习力强不强。就是要看这个企业能否最终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因此,要把胜利文化建设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胜利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突破口。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个系统工程,并不只是企业中某一个层面上的事情。油田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因为在基层便于试点和操作,也比较容易见到效果。油田提出在基层开展创建学习型团队活动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许多基层单位都探索创新了很多效果明显的经验做法。如孤东采油厂采油四矿提出的“采油先采知识”、“开发油田先耕耘心田”、“提高效益先提高素质”的新理念,就是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比较好的诠释和实践探索。目前理论界对“学习型组织”还没有确切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以学习塑造组织的变革能力,以学习力创出具有个性化和自主创造能力的团队,是大家公认的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五项修炼主要是解决学习能力的问题,学习能力不仅是惟一可以无限再生的资源,而且是其他任何组织无法购买、复制和模仿的。彼得·圣吉认为:“我们认为未来企业的惟一竞争优势,就是它的管理者比其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因此,基层队在创建基层文化氛围,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中,要紧紧抓住创建学习型团队这个载体,增强学习力,熔铸文化力,提升竞争力。基层队在创建学习型团队活动中,要重点抓好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是进行愿景教育。要把基层团队精神具体化为美好的愿景,把团队的目标描绘成一幅生动清晰的图像,形成很强的感召力,使职工自觉地把自己的理想和职业生涯与团队愿景结合起来,使个人价值体现团队精神,对未来的愿景刻骨铭心,一想到它就充满激情,就能激发创造的活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完成单位生产经营任务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油田的改革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其次要开展“改善心智模式”的修炼,通过换位思考、岗位交流、拓展训练等方法,引导职工充分认识工作中的生命意义,深刻理解变革,接受时代的挑战,融入到基层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转变过去被动学习、被动工作的旧观念,让职工在快乐中生活和工作。再次要开展“系统思考”的修炼,要运用知识氧吧、网络共享、今天我来当老师等多种形式搭建新型的学习平台,组织职工进行“深度汇谈”,“互动学习”,使个人的学习融入团队学习,使团队的智商大于个人智商,进而提高团队的整体学习能力。学习力转化为创新力,从而推动基层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高。胜利文化建设是关系到油田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工程,基层文化建设是胜利文化大厦的基石。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今年要通过“胜利文化建设深化年”这一载体,通过这次基层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不断深化认识,深化研究,深入实践,争取见到明显成效,推动胜利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为胜利油田的改革发展稳定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