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护理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1 17:17:17

中华护理论文

中华护理论文篇1

1 做法

自2001年至今,对《护理管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国疗养医学》等核心及部级期刊做到每期必读,对其他类杂志选择性的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把认为适合自己科室管理的方法尝试性的应用,并根据使用后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改、补充完善。

2 讨论

2.1 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借鉴护理管理文献中的理论和经验方法,是掌握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的捷径。例如阅读顾海波等[1-4]的论文,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适合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实践经验理论,用这些理论加强自身人品、人格、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领导艺术的培养。运用权变理论充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按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阅读张凤花等[5-7]的文章,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护理人才,比如定期组织护士对个案病例进行学习、分析、讨论,总结因护理原因导致误诊的直接因素或间接因素,以此为借鉴,避免工作中的差错发生;针对康复病人的特点,培养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能力、心电图临床诊断能力、卒中护理单元的管理能力、护士骨干的组织管理能力等。阅读刘军等[8-10]的论文,改进了技术训练的方法:技术上提高一针见血率、心理上训练护士参加技术比武的适应性,训练项目依照季节和病人的病情特点而定。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使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科学安排,把握重点,康复护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2 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护士长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保证临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离不开护士的大力支持,如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文献中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李凤等[11-12]的论文,笔者意识到开展护士群体同事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护士长的任务,并在管理时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民主管理,摒除家长式作风,解决护士的实际困难。比如对年轻护士尤其是独生子女护士经常与其谈心,了解思想状况;对孩子小的护士,遇到孩子生病、家庭生活出现问题时,在排班、工作时间上给予照顾;护士过生日时送上一句“生日快乐”、节日时发送一条祝福短信。另外注重宽容待人、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使用精神鼓励法、奖罚激励法等,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加主动性,使护士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相互补台,形成了一种讲正气、讲奉献的良好局面。

2.3 加强了对护理风险的管理

目前,风险管理已是护理管理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姜旖菲等[13-14]对风险管理从不同的角度作了阐述。阅读这些文献后,笔者加强了对护理文书的管理力度,专门建立了错误护理文书登记本,把不合格护理记录收集、整理、装订后作为护士的学习资料;建立了“护理留言簿”;月质量分析会上分析不安全因素;设立警示牌,张贴警示语;严格毒麻药品的专人专管制度;为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开展了《康复护理实践中风险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带领全体护士在 科研中培养风险意识,在学习中强化风险意识。

2.4 开展了特色化护理服务

现代护理观念、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借鉴护理文献中的观念和方法,对临床护理措施考虑的更加科学、细致、周到。从席淑华等[15-17]的管理模式中受到启发:注重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服务培训,把护理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护理服务中注重细节,开展了需求服务护理,应用关怀照护行为,创建和谐环境。如为病人提供针线,为在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送上生日贺卡和一句祝福,为新入院病人送上第一壶开水等。对临床护理路径以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不知道如何使用,阅读盛华丽等[18-20]的论文后,根据康复科工作特点,制定了脑卒中康复病人护理路径,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在卒中护理单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5 提高了撰写护理管理论文的水平

要学会撰写护理管理文章,必须先阅读有关护理管理文献。通过阅读笔者受到了很大启发,知晓了各类杂志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笔者把学到的管理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完成护理管理论文5篇,均已发表在核心医学期刊上。

总之,护理管理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等均是军队和国家最高层次的医学期刊,观点新颖,联系实际密切,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较强。笔者正是通过学习护理管理中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工作中,从而改进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带领全科护士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为康复病人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更优质的护理,有效地避免了各类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顾海波,杜美芳,邹月珍.怎样做好新时期的护士长[J].护理管理杂志,2007,7(4):56-57.

[2] 李海兰,吕娟.新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6-767.

[3] 康琳,宿桂霞.新任护士长工作方法与领导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5-766.

[4] 刘万芳,张利岩,龙彬,等.权变理论在救援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18-919.

[5] 张凤花,李跃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7(8):4140.

[6] 姜永飞,刘学文.青年脑卒中脑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567-6569.

[7] 贾美英.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管病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687-6688.

[8] 刘军,林志芳,寻丽彬,等.在动态微光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训练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45-47.

[9] 刘晓联,靳晓玉,毕越英,等.静脉穿刺训练量化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7-928.

[10] 陈风桂,李玉芳,肖高尚.静脉穿刺操作技术训练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66.

[11] 李凤.军队疗养院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19-20.

[12] 颜艳萍.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实施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5,5(8):53-54.

[13] 姜旖菲,张瑶,刘慧珠,等.我院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54-55.

[14] 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920.

[15] 席淑华,周立,张晓萍,等.开展礼仪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9-931.

[16] 韩英.突出以人为本管理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1-2.

[17] 李美华,谭惠仪,李书琴,等.细节管理对护理服务流程再造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 826-827.

中华护理论文篇2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2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91-02

笔者通过《护理学导论》[1]了解到:吉恩・华森出生于1940年,获得护理学士学位、精神心理卫生护理硕士学位、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她曾做过护士、临床咨询者、护士教师以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人类的关怀与失落。

华森的理论以人本主义价值体系为基础,以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导引出的关怀因素为核心。华森理论于1979年首先在“护理学”上发表,题目是《照顾的哲学与科学》,而后在1985年出版了其理论专着《人文科学与人类的照顾》。

华森认为,关怀是一种道德法则,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的体验。人际关怀是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与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精神体验,这种体验使关怀的双方都能进入彼此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关怀者与被关怀者都能从人格上得到升华,并以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护理关怀是一种道德法则及义务,以保护和捍卫服务对象的人格及尊严。就是对护理服务的一种主观世界及人格的认可和尊重,从而使护理服务对象的思想及行为向积极的方向转变,而这种转变同时也可以从护士思想及人格的升华中体现出来。

华森关怀理论模式以十个照顾性因素为框架,①人性-利他主义价值体系的形成。②激发信念与希望。③培养对自己及对他人的敏感性。④帮助与信任关系的建立。⑤情感的表达。⑥运用科学的方法决策。⑦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学习。⑧提供良好的环境。⑨帮助满足需求。⑩承认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力量的存在。

华森关怀理论提出之后,对临床护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台湾、香港等地区广泛应用该理论,并在护理本科学生中开设照护课程,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此理论,使护理专业学生和临床护理人员都可能成为照护自己和别人的专家[2]。

其理论被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如多伦多的Baycrest中心根据华森关怀理论模式发展一个老人照护的计划。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人性照护中心根据华森关怀理论模式启用“丹佛人性关怀护理计划”。这些对患者作出很大的贡献[3]。随着中外护理理念的不断交融,她的护理模式被引入国内并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广泛应用,如对患者不再号,而是尊称姓名或职务;以个人命名的护理组出现;手术患者迎候制度的出现;等级护理公示制度的出现;早晨问好制度的出现等。并把华森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为人性化护理[4]。

应用华森关怀理论照顾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笔者应用此理论照顾过晚期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骨肉瘤并全身多脏器转移等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1)人性-利他主义价值体系的形成: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患者,要耐心聆听患者的主诉,让其感觉自己被了解。患者反过来也会尊重我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2)激发信念与希望: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激发其信念与希望能够鼓励患者更有勇气去面对疾病和死亡。当然希望的目标并不是疾病的痊愈,因为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但希望的目标或许是多活一年,期盼与家庭修复关系,参加儿女的婚礼等,这些希望都会成为患者活着的动力。

(3)培养对自己及对他人的敏感性:我们与患者沟通时,表达我们的同感心,简单来说即是感同身受,不只是对患者的疾病或主诉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能体会到他的感受,体察他的思想和情绪的变化,同感是对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准确,以至有如亲身体验的了解。

(4)帮助与信任关系的建立:我们应真挚地对待患者,让其感受我们是一个真实的人;通过帮助患者解决其困难,建立信任的关系。患者才会与我们表达他更多的感受。

(5)情感的表达:鼓励患者表达其情感,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从而我们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想法。

(6)运用科学的方法决策:当然我们的解决办法必须是科学的。最好有循证的依据。

(7)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学习:对待患者不正确的想法或行为时,我们应该加以纠正,指导和协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同时,我们也在患者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

(8)提供良好的环境:在现行的医疗环境中,我们尽力的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如舒服、干净、安全的环境等。

(9)帮助满足需求:满足患者低层次和高层次的需要,如大小便的处理,或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10)承认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力量的存在: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了解患者的宗教或文化背景,可协助他完成他想做的事。有些患者相信死亡只是身体的腐朽,但灵性的生命将永存于天上,相信离世后会到天上,他日更能与家人相遇。我们如能针对患者的信仰需要而给予适当的转介,将会对患者更有帮助。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学要适应“人与病”,而传统医学模式注重的是“病”而非“人”。因此护理人员要树立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从尊重、理解、关怀、体贴患者出发,用良好的人文关怀,充满“人情味”的为患者服务。癌症患者不仅生理上遭受到巨大的痛苦,心理上、精神上、情绪上也存在着悲伤绝望等。因此护理人员在为癌症患者服务时,不仅要注意患者的生理需求,更要注意患者的特殊心理及社会需求。

大部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已经不能根治,正接受纾缓性治疗和护理。治愈性治疗与纾缓性治疗的区别,治愈性治疗的焦点在于清除疾病,目标在于延长生命。纾缓治疗的焦点在于使患者舒适,目标是患者与家属的生活质量。这些患者的护理应该要“关心人胜于关心疾病”,以患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不以治疗疾病为主,而以支持患者,理解患者、体贴患者、控制症状,姑息治疗与全面照护为主。应该更加注重患者的尊严与价值,不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主,而以提高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为宗旨,使患者至死保持人的尊严,不要“人为的生命”,活着的质量与价值比生存时间的长短更为重要。

因此,笔者认为此理论模式比其他护理理论模式更适合护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主编,护理学导论[M],2006,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华护理论文篇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4152

国内刊号:42-1154/R

邮发代号:38-34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护理学杂志》(半月刊)创刊于1986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护理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湖北省优秀科技期刊、华中科技大学权威期刊。

办刊宗旨

中华护理论文篇4

皮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间艺术语言。“一张牛皮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皮影自汉唐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情趣。世界影戏源于中国,中国影戏源于陕西,而陕西的影戏则源于华县。华县皮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民俗民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的活化石。对华县皮影生存现状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挖掘、保护和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华县皮影同各种现代文明横向交流,从而使其得以创新发展。

一、华县皮影的现状

华县皮影为陕西东路皮影的代表,以细腻悠扬的“碗碗腔”闻名于世,在中国傀儡戏剧中独树一帜。华县皮影老艺人经常前往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华县皮影演出带动了皮影雕刻业的发展,现在华县从事皮影雕刻艺术的艺人近2000人,年产皮影10万余件,产品畅销到德、意、日、英、美、法、加拿大等十余个国家,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2006年6月,华县皮影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3月“华县皮影制作工艺”又被列入《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华县皮影的现状却日渐衰微。

(一)薪火不继

据笔者走访调查,目前华县皮影的表演艺人均年事已高,年龄最大的艺人已80多岁,年龄最小的艺人也已年近半百,毫无疑问他们很快就将结束表演生涯。而培养一个皮影艺人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学时漫长、收入微薄,这使得心态浮躁、功利心强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外出打工、经商,几乎无人学习皮影戏。华县皮影的传承因此面临着薪火不继的尴尬局面。

(二)皮存影亡

近年来,以汪天喜、薛宏权为领军人物的工艺皮影雕刻产业在华县异军突起。皮影工艺品造型精美、刀工细致,赢得了群众的青睐,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今,皮影工艺品已走进旅游市场的发展,逐渐脱离表演影戏需要的原态,走出了自己的市场化道路。皮影工艺品热销的同时皮影表演却愈加凋敝。伴随着现代传媒的繁荣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增多,传统影戏的观众数量及质量都迅速滑坡,华县皮影的演出活动已寥寥可数。

1.自身缺陷

华县皮影自身的缺陷决定了其生存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华县皮影的唱腔碗碗腔虽细腻悦耳,但旋律毕竟单调;剧目创新较少,且故事情节冗长,节奏进展缓慢,难以迎合现代的快节奏生活;台词多以陕西地方话和文言文,较为晦涩难懂。此外,缺乏政策支持、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也制约着华县皮影的生存与发展。

2.华县皮影的价值

华县皮影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文化价值和市场经济开发价值

(1)研究价值

华县皮影的历史源远流长,向上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华县皮影以华县、华阴地区皮影为核心向各方传播,影响了晋西南、甘肃东西、川北、青海、和新疆等地区的皮影文化。华县皮影蕴含浓厚的黄土高原民俗风情,其造型、雕刻、着色,不但异于东北系皮影、湖南湖北之大皮影、山西、河北及四川皮影,而且与陕西西路皮影也情趣各异,在众多流派中一枝独秀。无论从艺术方面,还是从历史、文化和民俗方面,华县皮影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2)艺术和文化价值

华县皮影集美术、音乐、文学于一体,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艺术角度来看,华县皮影的人物造型特征各异,雕刻工艺精巧;碗碗腔细腻优雅,演唱风格独特。抢救、挖掘、保护华县皮影,将对我国民间美术和民族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实用性。从文化角度来看,华县皮影得以保存的剧目达二三百部之多,题材广泛,道白唱词文学色彩浓厚,人物形象描写生动逼真,为今天的戏剧理论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历史依据。

(3)经济价值

皮影不仅以演唱形式为群众喜闻乐见,而且是一种极具装饰、收藏价值的工艺品。上世纪90年代,华县依托旅游业兴起了皮影雕刻业。如今,华县已出现不少“皮影雕刻专业村”,全县从事皮影雕刻的艺人已有千人以上,产品行销至国内外市场,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获得了经济效益。皮影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华县皮影保护与发展工作的理论框架

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了AGIL功能模型,强调一个功能整体只有满足了四个需求,才能发挥其功能进而维持其秩序和稳定,即对环境的适应(A)、从环境中获取目标的取向(G)、将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I),以及对功能模式的维持(L)。依据帕森斯的AGIL功能模型,笔者认为社会力量(A)、政府行为(G)、法律政策(I)与机构保护(L)是华县皮影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四个主要因素。这四个因素分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每个系统的功能与作用亦不同,四个系统又共同推动华县皮影保护与发展工作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首先,社会力量指华县皮影保护发展工作密切相关的社会群众,尤其是华县的皮影艺人们。他们是华县皮影的传承者与弘扬者,为华县皮影的保护发展提供适应的功能,只有他们适应了华县皮影的变化才能使华县皮影得以创新与发展。因此,社会力量承载的任务是通过人们的生习俗和社会舆活论来促使人们自觉保护华县皮影,承担着保障华县皮影保护发展的和谐氛围的建构和维护功能。其次,政府是华县皮影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决策者与实施者,其职责是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华县皮影保护发展工作中的不合理行为,并调动和引导其他主体投入到华县皮影的保护发展工作。同时,政府的财政投入也是皮影保护发展工作的重要基础。再次,法律政策是保障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的基础,也是华县皮影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制度保障,维护其他主体对华县皮影的保护发展行为,并促进各种社会力量的整合。最后,保护机构承担了华县皮影的研究、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的任务。

四、华县皮影保护与发展工作的畅想

从华县皮影保护发展工作的AGIL功能模型来看,只有社会力量、政府行为、法律政策与保护机构四个系统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保证华县皮影得以传承和发展。然而现实生活中华县皮影的保护发展却存在着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政府职能失调、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保护机构作用不突出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华县皮影的保护与发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社会力量(A)

首先,应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华县皮影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中。保护皮影文化不是某些专业人士的任务,而是全中华民族的责任,因此必须发动全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鼓励群众参与保护发展华县皮影的工作,构建全社会传承和保护华县皮影的和谐氛围。其次,要重视学生群体的力量,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皮影文化教育,鼓励、提倡学校开展关于皮影文化的课程和活动。

(二)政府行为(G)

政府承担的职责主要包括制定具体的法律法规、经费投入以及举办皮影文化活动等。从政策法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依然没有出台保护皮影文化的具体政策法规,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法制建设,为华县皮影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系统的政治保证和思想指导。从经费投入角度来看,政府应实行完善文化部门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健全皮影文化保护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大财政资金对华县皮影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投入,用于理论研究、开发创新、收藏保护、人才培训、媒体宣传、创作创编、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扶持。从举办皮影文化活动的角度来看,政府应举办各种形式的皮影文化活动宣传和弘扬皮影文化,使群众了解华县皮影的价值及重要性,提高其社会认知度。

(三)法律政策(I)

我国应注意整理他国立法实践经验,探求保护与发展皮影文化的法律制度,明确我国皮影文化保护的法律地位,确立皮影文化的保护内容及其规范体系。笔者认为,相应于皮影文化的特性与价值,保护皮影文化的政策目标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承认价值与增进尊重、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创新。首先,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皮影文化保护措施,设立科学合理的传承制度,鼓励和引导大量年轻人从事皮影文化保护行业,引进有相关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复合性人才从事皮影保护工作。其次,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建立和推行皮影文化的惠益分享机制,平衡皮影文化创造者、传播者与使用者三方的利益。制定和实施皮影文化知识产权战略,推行皮影文化振兴战略,保护皮影文化源头。

(四)机构保护(L)

建立专业的研究队伍与保护机构,实现专兼结合的保护模式。一方面,专业研究人员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皮影文化研究成果,发挥学术机构中学者的作用,并组织一部分具备皮影专业知识的人员深入基层进行实践研究,为保护机构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保护机构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成为雕刻演出培训、展览馆藏、研究策划、设计装帧、艺术展演、展示营销、艺术评估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保护基地。

保护和发展华县皮影,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是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深刻分析华县皮影在时展中的传承作用,采取合理措施,才能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得以保护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洁,李伯川.华县皮影制作特色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中华护理论文篇5

1 “知识”层面的课程:形成护理思维

1.1 理论和实际内容

1.1.1 生物科学课程

理大只有5门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开课时间基本相同都在1年级,学时数共171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6.67%。教学活动中实验课明显不足只有微生物有实验课。北华的生物科学课程门类较多,共11门课程648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20.89%,且每门课程均有实验课,强调重基础。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多14.22个百分点。

1.1.2 人文科学课程

理大开设应用心理学和卫生社会学两门课程都在第1学年开设,共84学时,占总学时3.28%。北华开设护理心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选修科,集中在第2学年,共126学时,占总学时4.06%。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多0.78个百分点。

1.1.3 护理学课程

两校的课程名称和课程模式有明显不同,但所涉及的知识点基本相同。理大护理学课程主要以护理治疗学为主,其中包括临床内、外科、中医、神经疾病、皮肤、五官科等专科疾病的护理内容。同时也开设产科和家庭护理、儿童和青少年护理、精神健康护理、社区健康护理等课程。开课时间从第2学年到第4学年都有开课,每门基本在42到45学时,总学时476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18.57%。而北华的护理课程主要按照临床各护理学科细化课程,主要集中在第3学年授课,总学时592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19.08%。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多0.51个百分点。

1.2 认知训练课程

两校课程有明显不同,讲授的内容、理念、护理思维训练等差异较大。理大开设5门课程,即健康和护理基础概念、护理研究、护理中的领导角色和管理功能、关怀概念、临床推理和优秀学生提升计划。开设学年贯穿在第1到4学年中,每门课程42学时,共252学时,占总学时9.83%。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进行专业基本概念、专业思维、专业理念及领导和管理能力的训练,尤其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在第4年开设专业认知的强化训练课程,让学生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文献回顾的研究拓展学生临床调查,运用评判性思维学习以概念框架为基础的质性和量性研究,掌握基本的护理科研 方法,并能够写出一定的研究项目计划,并使学生能够清晰自信地表达出研究分析和结果。相比之下,北华的认知训练课程明显不足,且专业性不强。除护理学导论、护理研究、护理教育学和护理管理学内容与理大课程所涉及知识点部分相同外,其它如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和流行病学则专业性不强。主要集中在2、3学年,总学时198,占总学时6.38%,少54学时,显示专业认知训练明显不足。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少3.45个百分点。

2 “技能”层面的课程

两校均注重专业技能和专业理念的结合训练。理大的技能为基础的课程主要有护理基础治疗学(I、II)和临床学习(I、II、III、IV、V)共6门课程。从第1学年开始贯穿整个4年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一入学开始就进行专业技能的初步培训,共1538学时,占总学时60.0%。北华主要有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人际沟通、急救护理和护理英语五门课程以及毕业实习,主要从第2学年开始,共1436学时,占总学时46.29%。第1学年学生对于专业的概念是空白的,而第4学年主要是毕业实习,缺少专业理论再上升训练。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少17.11个百分点。

3 “道德和伦理”层面的课程

理大开设“医疗卫生的伦理和法律局势”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批评性地评价医疗卫生行业中复杂的伦理要求、表达他们的看法,在专业实践中认识伦理和法律的责任。第3学年开设,共42学时,占总学时1.64%。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和个人的发展”的个别辅导。北华的“道德和伦理”课程相对就比较丰富,有护理礼仪、护理论理学、卫生法学、护理与法和针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就业指导”,主要在第2、3学年开设,总学时102学时,占总学时3.29%。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多1.65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通过护理专业相关课程的学时比率可以看出,香港理工大学的护理本科课程在“认知训练”和“技能”两方面分别比北华大学多出3.45和17.11个百分比,尤其是技能训练方面远远超过北华大学的课程。而在“理论和实际内容”及“道德和伦理”的课程方面,北华大学均比理工大学高,“知识”层面的课程高出12.42个百分点,“道德和伦理”方面高出1.65个百分点。可见,两校对于培养本科护理专业人才所注重的层面有所不同,香港理工大学较注重“技能”层面的培养,而北华大学较注重“知识”层面的学习。

虽然我们的研究刚刚开始只做了这两个院校课程的初步比较,但这两个院校在某种程度上分别代表了我国先进的护理教育课程和普通的护理教育课程。 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伦理道德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如何调整我们的课程结构,使其更具专业特点,适应我国当前医疗卫生保健大环境的需要,使护理专业学生能够更确切地为人的健康服务,充分体现护理的专业性,是值得护理教育者思考的。经过近十年的护理教育改革,在课程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如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在课程改革中创立了新的“人体功能和基本需要模式”[4]、第二军医大学开展了护理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5],均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这些成果在全国范围的推广上还缺乏力度,不少院校的护理课程尚未进行实质性改革[3]。课程教学的改革应围绕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核心,从注重知识灌输向注重独立学习、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6]。希望能带给大家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叶自雯.深化护理教育改革 培养新世纪护理人才[J].当代护士,2001,4:18-20.

[2] 沈宁.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3.

[3] 朱玲玲,姜安丽.浅析护理本科教育课程改革[J].护理杂志,2005,11:52-53.

[4] 沈宁,何仲,梁涛,等.统一思想 创立新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学改革介绍之一[J].中华护理杂志,2004,35(10):613-615.

中华护理论文篇6

陕西省林业厅2007年10月12日对外公布--陕西省镇坪县村民周正龙于10月3日拍摄到了野生华南虎照片。随着媒体的报道,这一消息很快被传播开来。数天之后,相继有网友和专家对照片提出质疑,认为周正龙在作假。就这一事件引起了"挺虎派"和"打虎派"双方的热议。

一、"华南虎"事件的影响

"虎照"的出现,引起了政府官员、动植物研究专家学者、媒体记者、摄影师等社会各界人士乃至社会大众的关注,至今仍未平息。这一事件对社会、对当地政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 消极影响

首先,"华南虎"事件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为了鉴定"虎照"的真伪,政府部门、国家林业局、国家摄影展协会、动植物学等各路专家都参与了这一过程,不仅对照片进行了鉴定,甚至进行实地考察。在此期间,很多媒体对周正龙和其他相关人士的采访以及对"虎照"事件的大肆报道等,这些过程产生了极大的成本。如果华南虎确实存在,那么这些工作和所付出的成本是有价值意义的,但如果最后是以闹剧收场的话,这将会是一种浪费。

其次,"华南虎"事件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当前,华南虎照片事件已经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重创了政府部门的公信,损害了国家形象,更重要的是严重动摇了公众对建设诚信社会的信心。例如,许多网民做了如下评论:"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连一张照片都看不出真假了!";"一张照片鉴定一年,一桥塌陷鉴定一天,这就是现在的中国"。这些评论表明华南虎事件已演变成一个引起国际媒体关注、全国无数网民持续追问的"丑闻",严重影响了社会道德与法治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政府的公信力降低的话,将会弱化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和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 积极影响

无论"虎照"是否为真,这一事件对周正龙本人和当地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对周正龙本人,"虎照"使他由一个普通的农民变成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虎照"一方面让他获得了由陕西省发的两万块钱奖励,另一方面是各媒体对他的采访、报道提升了他的知名度。

其次,"虎照"事件同样使镇坪县倍受关注。据了解,镇坪县地处秦巴腹地,当地人认为此处位于中国的鸡心位置,因此在与重庆和湖北交界的地方,一座山岭被命名为"鸡心岭",而镇坪正好依托此岭开发"自然国心"。2007年5月,镇坪县召开"自然国心"旅游开发研讨会,对"自然国心"进行大力宣传。7月6日《陕西华南虎调查报告》出台后,"闻华南虎啸"已经成为当地旅游广告卖点之一。如果证明镇坪县确实有华南虎存在,必然会在这一地区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而国家必会拨款予以支持,那么它将会得到可观的建设资金,并有利于该地区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产业等,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而华南虎的出现将会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最响亮的名片。

二、"华南虎"事件的多源流分析

(一) "华南虎"事件的问题流分析

"华南虎"事件的发生,存在着几个先决条件:第一是华南虎栖息地减少、食物不足、近亲繁殖、圈养模式不合理以及"孤岛状"分割制约种群增长等原因使华南虎濒临灭绝。而华南虎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起源以及分布区的变迁过程在研究虎的起源和演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第二是镇坪县曾是华南虎的重要分布区之一。它所处的地理环境适合华南虎等大型猫科动物生存。而多年的生态恢复也使斑羚、毛冠鹿等食草动物数量增加,有利于华南虎的繁衍。2006年陕西省林业部门组织的专业调查说明华南虎在当地有频繁活动。第三是"虎照"的拍摄者周正龙原本是个猎人,2006年他担任过华南虎调查队的向导。相对而言,他比其他人更容易遇到华南虎。第四是媒体的大肆宣传报道,使得更多的人获悉了这一件事。第五是社会的进步和公民意识的提高,使得他们都很关注这件事。第六是"经济人"假设使政府的行政行为陷入一定的困境。就"华南虎"事件而言,其背后存在着相关利益链,如果华南虎被证实存在的话,对周正龙本人,对陕西镇坪县,甚至对国家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我认为在这件事中,政府陷入了政府追求利益最大化与维护公共利益的矛盾冲突的困境。为了招商引资,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政府希望通过华南虎这张响亮的名片来吸引社会大众的眼球。如果要建立野生华南虎自然保护区的话,那么它将可以作为一项政绩工程来开展,不仅会得到国家物资上的奖励,在另一层面上说明当地的环境保护到位,必然会有其他地方的政府到当地去参观、考察。但是从代表公共意志、公共利益的权力层面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品质来说,又要求政府具有行政行为准则所要求的行为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责任能力,最大化地代表公共意志、维护公共利益。

(二) "华南虎"事件的政策流分析

在公布了"虎照"之后不久,陕西省林业厅立即表示他们已经制定出紧急保护和长期保护两套方案,全方位的保护华南虎的栖息地。2007年10月14日在镇坪县林业局正式成立了野生华南虎保护办公室,12月9日国家林业局要求陕西省林业厅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和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对周正龙所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等原始材料依法进行鉴定,如实公布鉴定结果。为此在陕西镇坪县和周边的平利县的部分区域确定20万公顷的调查范围。2008年2月4日,陕西省林业厅就"草率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发出《向社会公众的致歉信》。

围绕"华南虎"事件的发展以及它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建议,这些建议就形成了政策源流,亦称方案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成福认为:透过虎照事件使我们看到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治理存在着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信任问题。有学者认为他们之间的互不信任,会带来很高的社会成本。但强调信任问题并不否认质疑的价值,因为质疑是达到理性信任的途径。从网友和舆论的反应来看,老百姓最不满意的主要是政府反应不够积极,甚至有些消极。因此作为整个事件的当事方和老百姓期待的权威机构,政府有义务对老百姓的合理期待作出积极回应,对民众的质疑持更积极态度。

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专家夏学銮认为,政府应当积极保护和处理好民众的"知情权"。徐源远认为:对公众关注的事件,政府有责任及时真实的信息,坦诚面对问题,面对公众质疑的态度,建立成熟的应急机制,以及足够透明的制度公开相关信息。何祚庥院士认为,应用"科学执政观"审视"华南虎事件"。国内知名物证鉴定专家张玉镶认为,应通过第三方鉴定机构即司法鉴定来鉴定"华南虎"照的真伪。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牛立文认为:应注重网络的影响,积极探索网络管理模式,加强正面引导,及时化解问题。

(三) "华南虎"事件的政治流分析

政治源流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于问题流和政策流存在,主要包括国民情绪、压力集团之间的竞争、选举结果、政党或意识形态在国会中的分布状况以及政府的变更等因素。而国民情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通常以公众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随着具体环境变化而变化。

通过汇集门户网站、个人博客、论坛等信息来源,使全民传播成为现实。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众多网民是浏览者,也是传播者。舆论的力量使"华南虎"事件具有极高的附和力,由单纯的"社会事件"上升为"政治事件",由"个人事件"变为"公共事件"。"华南虎"事件使得政府诚信遭到怀疑,同时也使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上来。由此可见,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可怕的。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及时、切实地回应民意的根本尺度。而在"华南虎"事件上,当地政府并没有积极回应这一标准。争论几个月,当地政府至今没有拿出令人足够信服的证据,尽管陕西省林业厅表示态度不会变,但其内部已经开始分化。

(四) 结合三流开启政策之窗

"华南虎"事件发生后,由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随后引发专家、学者、公众等的关注。而新闻媒体和这些专家、学者等在这一事件中扮演了政策企业家的角色。新闻媒体的报道活动将贯穿"华南虎"事件的整个过程。正是因为有了媒体的报道和互联网上的传播、争论,"华南虎"事件才会掀起如此大的风波。所以希望政府在媒体和学术界以及公众舆论的推动下,开启政策之窗,尽快制定出相关政策,以终止"华南虎"事件的负面影响,并对现有的华南虎及其他动物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

三、"华南虎"事件的启示

通过用多元流理论对"华南虎"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应以科学与法律的标准来审视华南虎风波。

由于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矛盾和意识观念、价值文化的差异,使得争论的出现成为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从"华南虎"照片引发的科学争论中,我们应该尊重那些为探寻科学真理锲而不舍的社会科技人士,肯定和颂扬那些为百姓致富、保护环境、社会发展无私奉献的人们。但任何争论都不能偏离探讨、解决问题的目的,不能偏离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共建和谐文明的主线,更不能以主观意志为出发点,靠猜想、假设、社会八卦等人为地把问题扩大化,外延化。

第二,"华南虎"事件影响的持续和加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首先,我国的言论日益自由。虎照刚公布,立即引起国民的广泛关注,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焦点从照片上的华南虎是否为真,到科学研究态度,再到社会诚信,又深及政府管理。阵营有打虎派和挺虎派,层面涉及自然、技术和社会,媒体有中央、地方的报纸、电视台和网络,参与者有政府官员、科学家到镇坪的农民。由此可见,在当前中国社会,言论更加自由。如果没有这种自由,"华南虎照事件"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其次,民众参与社会治理意识不断增强。在"虎照事件"中,老百姓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从个人鉴定技术到权威专家专题论证,从年画虎追踪到网友评论,无一没有民众的参与。"虎照事件"引起极大关注,既反映了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社会共识的达成,也反映了老百姓当家作主发挥主人翁作用意识的增强。私以为,政府部门应对此予以恰当引导和保护,让他们保持这种热情,有序参与社会治理,从而促进国家和谐发展与社会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丽霞. 公共政策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12.

[2] 戴维.L.韦默, 等. 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10.

[3] 胡宁生. 现代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的整体透视,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07.

中华护理论文篇7

主管单位:中华护理学会

主办单位: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6493

国内刊号:14-1272/R

邮发代号:22-13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中华护理论文篇8

[1]李建华,金锦华。我国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实践技能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3(18)

[2]万洁,夏绿芳,史卫星,张萍,管建粉。九江地区三级医院循证护理的现状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3(25)

[3]曾铁英,赵梅珍,毛秋婷。护理人员循证实践水平的聚类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15)

[4]叶赟,张兰凤。外科护士术后疼痛管理循证实践先决因素与实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12)

[5]黎娟,彭燕丽。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16)

[6]颜志妤。探讨普外科病房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

[7]高宛红,刘琴。循证护理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3(13)

[8]万海霞。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

[9]高爱梅,卢慧兰,李红,余小东,徐云梅,方菊林。循证护理在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行为干预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02)

[10]张玲。循证护理应用于109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3(02)

[11]李春燕,黄丽华。我国循证护理实践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现状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09)

[12]徐建鸣。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2(04)

[13]赵梦遐,王慧连。我国循证护理实践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障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01)

[14]贾守梅。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2(02)

[15]乔昌秀。我国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素质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2(01)

[16]张琪,曾铁英。国外循证实践组织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11(08)

[17]颜廷丽。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08)

[18]王文文,李春芳。循证护理与评判性思维[J].全科护理。2011(04)

[19]杜子平,李成宏,雷凤仙,贾倩。循证护理概况及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J].全科护理。2011(02)

[20]胡红仙。循证护理实践的难点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0(12)

[21]刘晓华,张晋昕,成守珍,张振路。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基本素质现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0(09)

[22]胡雁。循证护理应用中常见问题及误区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08)

[23]庄黛娜,余银。临床护理人员循证认知现状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0)

[24]曾国艳,杨青,梁金清,李家莲,王艳霞。临床护理人员循证认知和实践状况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0)

[25]朱叶卉,刘晓华。循证护理实践障碍因素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08)

[26]齐炜炜,刘晓华。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基本素质构成及研究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2009(08)

[27]张小燕,吴婉玲,苏永静,肖燕,黄天雯,邓石凤。循证护理方法在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9(04)

[28]姬淑芸。我国循证护理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思考[J].护理研究。2009(05)

[29]马丽,马健。循证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6)

[30]张会芝,苏承馥,孙宏玉。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认知、态度及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7(12)

[31]胡雁。对"循证护理"认识上的误区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06(29)

[32]胡雁。正确认识循证护理推动护理实践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09)

[33]肖丽佳,李亚洁。我国临床循证护理现状与展望[J].南方护理学报。2005(06)

[34]周思。循证护理与临床应用[J].现代护理。2004(06)

临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汪勤。舒适护理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33)

[2]孙月红。音乐疗法在手术室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0)

[3]张勤英。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03)

[4]赵香银。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07)

[5]叶媛媛,杨琼,徐敏,王蓉蓉。手术覆盖单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07)

[6]王爱琴,钟世良,贾赛雄,王丽英,农春花。舒适护理在急诊骨折手法复位看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04)

[7]葛建芳。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体现[J].护理与康复。2009(02)

[8]周艳,刘晓丹,李勤,梁娜。舒适护理的人文底蕴[J].护理研究。2008(34)

[9]张颖。预防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8(16)

[10]杨建芳。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05)

[11]杨建芳。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05)

[12]许平。老年患者晕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23)

[13]刘小芬,赵施竹。手术病人焦虑评估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08)

[14]郑小春,吴蓓茸,李松莲,吴秀东,寿红艳。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腹部手术患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7(06)

[15]陈蓓敏,陈清。护理模式的实施现状与分析[J].护理研究。2007(12)

[16]龚梅,王玥珏,徐悦。新生儿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02)

[17]陈霞。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护理模式发展的影响[J].医学信息。2007(01)

[18]赵霞,黄旭强,马生秀。肌内注射时晕厥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07)

[19]刘晓红,任从才,范紫香。心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5(05)

[20]谢玉兰。舒适护理在化疗病房的实施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05(20)

[21]初秋英,古娜依。浅谈舒适护理[J].新疆中医药。2005(04)

[22]魏天星。临床实施舒适护理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5(01)

[23]罗珊,马凤婵。舒适护理在肾移植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5(03)

[24]岳晓香,吕慧君。神经外科舒适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5(04)

[25]苏冬梅,胡晓英,杨琼,孙媛,姜爱荣,刘新华。护理管理在创建舒适护理模式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4(15)

[26]张美媛。晕厥的急诊诊断思路[J].中国全科医学。2004(09)

[27]李琳。化疗呕吐病人的舒适护理[J].现代护理。2003(10)

[28]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01)

[29]周锦云,张晓娜,李静岩。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及体位疗法[J].铁道医学。2000(06)

[30]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07)

临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宋琳琳,王东信。肾移植手术麻醉的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01)

[2]鲁迪,江金财,徐骁。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会议纪要[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2(04)

[3]刘志洪,卢一平。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效果[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2(03)

[4]史艳萍,郑蔚,张利霞,陈晓娟。护理人员疼痛知识培训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15)

[5]郑儒君,符琰,段迎,闫锴,李俊英。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疼痛管理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2(22)

[6]郭利利,李漓。外科护士多元化疼痛管理短期课程培训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2(12)

[7]傅艳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14)

[8]曾军,罗远国,李洪,眭维国,张旭,王东,胡春林,马艳。不同镇痛方式对肾移植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肾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32)

[9]冯琳云,王欣然,许亚红,王思。普外科ICU病人入室后舒适状况与基础护理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30)

[10]韦凤琴,韦凤美,白凤霞。美国护士协会认可的护理语言[J].中国护理管理。2011(10)

[11]席惠君,周潘宇,王立芬,闫红丽,许开云,张俊英,赵继军。疼痛管理教育培训对急诊护士创伤性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29)

[12]解丹,郑瑾,苏兰若。两种膀胱冲洗液温度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出血和膀胱痉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04)

[13]黄亚青,张红。对二级医院外科护士自控镇痛知识的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10)

[14]范澍田。熵原理在标准化中的应用研究[J].标准科学。2010(07)

[15]汪晖,徐蓉,黄海珊。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相关知识及态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11)

中华护理论文篇9

一、加强组织工作,规范学会管理

(一)年内召开常务理事会5次,并安排布置各时期工作计划和重点,年底向常务理事通报本年度财务收支和各地、州、市学会及常务理事单位交纳会费情况。

(二)由学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参加了在山西太原召开的中华护理学会组织的第二十四届第五次全国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并将会议主要精神和内容及时传达到各位常务理事。

(三)组织召开各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总结年度工作,制定*7年工作计划和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安排,并对本年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四)为表彰和鼓励我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所做的突出成绩,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报学会办和厅领导批准,于*6年9月上旬派学会理事长参加由自治区民间组织促进会组织的学会干部赴欧洲考察活动,并于11月中旬组织14名常务理事到新马泰考察、学习。

二、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资金,为*护理人员创造和提供免费培训、学习的机会。

(一)年初,在我会积极争取下,在中华护理学会领导的关心下,由中华护理学会提供全部培训资金、由我会具体组织承办的“HIV/AIDS预防与控制”护理人员免费培训班,在买买提明·牙生厅长的重视和卫生厅疾控处、学会办及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于*6年3月2日---7日在乌鲁木齐市举办,为期4天,参加人数为50人,学员免收一切费用,并发放由中华护理学会申请的部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8分,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角色转换等方式互动讲学,学员认真听讲,详细记笔记,重点内容还利用业余时间强化复习,每天按时签到,是历年来办班参加人数最少、纪律最好、学习效率最高的一次,学员通过互动的方式交流、加深理解,全部学员分成6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将讨论情况向学员做了反馈和汇报,培训结束进行了结业考试,并认真填写了学习前评估表和学习后反馈表,使学员了解了此次学习班的严格要求,对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防护知识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此次培训按照中华护理学会的要求圆满完成了任务,得到中华护理学会及与会学员的一致好评。

(二)经我会理事长和秘书长积极努力和多次交涉,在中华护理学会的协助下,争取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护理处和美国马瑞诺基金会提供的全球艾滋病防治护理培训项目培训资金20余万元,并由我会具体承办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临床护理人员免费培训班”于*6年7月3日-7日在乌鲁木齐隆重召开。

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疆15个地、州、市145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县级医疗机构85个)共计250名临床护理人员,学员免交所有费用(包括来回交通费)。

此次培训项目的引进和实施得到了卫生厅厅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医学会会长)买买提明·牙生同志和卫生厅副厅长(*医师协会会长)朱新安同志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得到中华护理学会、卫生厅办公室、疾控处、艾防办、学会办的支持和帮助,中华护理学会张惠霞秘书长参加开幕式并讲话,朱新安副厅长代表卫生厅亲自莅会做重要讲话,和专程前来授课的美国马瑞诺基金会主席、美国伊利诺伊护理学院的3名国际教授、中华护理学会张惠霞秘书长及西安交大护理系李小妹主任等6名国内知名护理专家交流、座谈,确定了今后4年的长期培训项目,并决定以后在伊犁、阿克苏、喀什等艾滋病重灾区举办免费培训班,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培训更多的临床专业护理人员。

在4天半的紧张学习中,国内外9名专家、教授认真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模具现场演示、寓教于乐的游戏和分组讨论、互动、角色扮演等形式授课,外籍教授授课声情并茂,专业翻译准确、幽默,课堂气氛格外热烈、活跃,学员们听课认真、投入,学习热情很高,课程内容系统全面,从*艾滋病流调学情况、艾滋病的社会问题、艾滋病基础知识与护理角色、艾滋病的预防与全面防护、机会性感染及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咨询技能与临终关怀、社区护理及居家护理等方面由浅入深,详尽、全面讲授,学员普遍表示受益匪浅、感受很深。学员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工作,并培训更多的护理人员以及社区、学校和农村的相关人员,担负起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应有的责任,唤起对感染者的理解和关爱。

培训班在热烈的提问、解答、讨论中圆满落下帷幕,培训结束后顺利通过了外籍教授的评估并得到专家教授的高度赞扬,认为此次在*举办的培训班是在我国已举办培训班的5个省区中参加人数最多、培训效果最好且费用最少的一期。培训结束每位学员授予了由世界卫生组织发放的艾滋病防治培训合格证,并赋中华护理学会申报的部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8分。

三、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主题,强化继续教育工作,繁荣护理学术。

(一)我会紧紧围绕医院管理年活动主题,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内容上下工夫,将最新、最有价值的学术信息、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及时传授给广大的护理人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针对目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先后在阿克苏、博州、克拉玛依、巴州举办了“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学习班”四期,重点讲解了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新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要求;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如何防范护理纠纷;医院文化、礼仪与沟通等方面的内容,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认同和赞扬,认为课程内容体现四新,课题合理,切合实际,紧扣医院管理年活动主题,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授课老师讲解精彩、生动,课堂爆满、座无虚席,得到当地卫生局及医疗机构领导和护理人员的高度赞扬。四期培训班共培训学员1400余人次。

(二)充分发挥各专科委员会的学术带头作用,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由我会内科(儿科)专科委员会、管理(教育)专科委员会、外科(妇产科)专科委员会、手术室(供应室)专科委员会共举办专科培训班四期,从目前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各专科护理新进展、专科重症病人护理及护理科研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讲授,从专科的角度,将本学科的新技术、新业务信息及时传达并传授给更多的护理人员,为提高我区护理人员的科研及专科护理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每期参会人数均在*人以上,四期学习班共有1300余人次参加培训。

(三)*护理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在库尔勒市隆重召开。

在卫生厅学会办、巴州卫生局和巴州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会于*6年8月29日-9月3日在库尔勒市召开*护理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从256篇投选文章中选出175篇论文参加了学术交流,其中30篇以多媒体形式在大会进行学术报告,145篇文章进行小会交流。来自全疆各地地方、兵团、部队、厂矿企业、民营医疗机构等110多个单位的340名护理人员参加了会议。

(四)由学会秘书长带队,选派12名护理人员参加了*6年9月13日-18日在青海西宁市召开的西北五省第十二届护理学术年会,并制作论文汇编一册。

四、出版发行了《*医学》*6年增刊一期。

因*无护理专业杂志,为解决《*医学》杂志护理稿件积压、影响护理学术交流和护理人员职称晋升等问题,经《*医学》编辑部和学会办领导同意并报*新闻出版局同意,出版发行了《*医学》*6年增刊一期,开拓了*护理人员学术交流渠道,为护理人员晋升职称等工作提供了方便,得到大家的好评。

五、积极完成其它工作任务

(一)组织7名专家从推选上报的10余篇科研论文中评选出7篇文章推荐参加自治区科协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

(二)积极参加自治区科协、自治区团委、自治区机关工委、自治区教育厅共同发起的“捐书惠农”活动,号召我会常务理事单位为农村中小学校捐赠图书451册,由22名常务理事捐款共计1100元。

(三)我会秘书长主管*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本年度共受理委托60余例,已完成鉴定28例,组织全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强化培训班”五期,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学会办领导、专家和医患双方的认可和表扬。

*7年工作计划

*护理学会将坚持体现学会工作群众性、社会化的特点,按照*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总体部署和要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不断创新,进一步规范学会管理,强化培训要求,充分发挥群众组织与党和政府联系的纽带作用,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增进社会和谐做出贡献,努力实现振兴护理事业的宗旨。现制定*7年工作计划如下:

1、在“5·12”护士节期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护理行业中的先进事迹;《护士管理条例》即将出台,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针对护理人员的法规,我会将在全疆范围内大力宣传有关内容,增强护理人员的维权意识,让全社会更加了解护士、理解护士、尊重护士,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2、积极发展会员,团结广大护理工作者,更好地为全疆广大患者服务。

3、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带头作用,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针对目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外(妇)科、管理(教育)、门(急)诊专科委员会在乌市举办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专科学习班四期。

4、召开*护理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并进行第九届理事会和8个专科委员会换届暨优秀学会及优秀学会工作者表彰大会。届时在乌市举办部级继续教育项目“护理质量与安全培训班”一期。

中华护理论文篇10

[1]文江平.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8):2711-2713.

[2]王娇,张如意,罗金花,等.中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现状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7):606-609.

[3]师正坤.郭佳.中国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0):2368-2372.

[4]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5]王德志.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诊断及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74-75.

[6]毛佳丽,叶山东,洪海鸥.Hb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切点探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0):728-731.

[7]苏伟,王莉,尚有全.空腹血浆葡萄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糖代谢异常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2):154-156.

[8]陆玲钦.糖尿病联络在非糖尿病病区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3(03):118-119.

[9]步红兵,刘艳艳,尹卫.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模式及效果[J].护理研究,2011(35):3293-3294.

[10]陆晔,谢雯俊,刘彦.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2(19):3-5.

关于糖尿病的论文参考文献:

[1]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3,25(7):1095-1097.

[2]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7-29.

[3]黄庆娟,韦翠英,王菊廷,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方法和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8):1096-1097.

[4]张亚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1):231-232.

[5]李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2):143-143,145.

[6]李霞.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95-96.

[7]白羊,章永垒,黄奋飞,等.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6):105-108.

[8]薛艳艳.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0):6798-6799.

[9]朱丽.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5):48.

[10]程俊玲,陈俊瑜.糖尿病护理小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17):3482-3483.

[11]李德霞,赵淑坤,吕英华,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74-976.

关于糖尿病的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丽,赵洪霞.当议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06(06):174-176.

[2]郑媛媛,马秋芳,任艳芳,等.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中句版),2014,8(6):282.

[3]吴国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究[J].现代养生,2014,30(7):203-203.

[4]黄淑华,阳爱芳,张翠娟,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04(04):1895-1898.

中华护理论文篇11

[1]杨京楠,姬春,刘新萍,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比较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11):82-84.

[2]温绍君,张蓓.高血压的正确诊断及恰当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4):337-33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黄雪颜,李美婷,何咏欣,等.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信息平台在社区老年性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3):100-103.

[5]袁华,李文涛,彭歆,等.我国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评价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5(35):4190-4193.

[6]梁小华,顾东风,张欢,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药物治疗和直接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8):732-736.

[7]李淑霞,汤嘉敏.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觉健康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3-14.

[8]胡晓林,游桂英.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3,42(11):1263-1265.

[9]李顺珍.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老年高血压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58-2259.

[10]侯鲜桃,马晓红,张艳辉,等.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2):73-75.

[11]王安龙,李玲玲.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7):1074-1076.

[12]梁颖,鲍勇.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88-191.

高血压论文参考文献:

[1]刘国树.白领高血压特点及处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1):15.

[2]WitztumJL,SteinbergD.Roleof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inatherosclerosis[J].JClinInvest,1991,88(6):1785-1792.

[3]RietzschelER,LangloisM,MarcL,etal.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isassociatedwithdecreasesincardiacfunctionindependentofvascularalterations[J].Hypertension,2008,52(3):535-541.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4,12(4):483-486.

[5]宦红梅,白小明.糖尿病社区联动管理新模式实践与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12,9(29):1736-1740.

[6]董元丽,刘振东,赵颖馨,等.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与冷加压试验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9-33.

[7]魏永平,阙伟东,叶定村,等.家庭动力学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2):69-71.

[8]庄润森,向月应,韩铁光,等.深圳市社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7):587-591.

[9]孟建勋,欧立华,徐磊,等.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遵医嘱服药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8):31-33.

[10]常永智,王少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98-100.

[11]魏威,熊巨洋,童雪涛,等.贵阳市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4,27(1):11-13.

[12]赵雅荣.试析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5):125-126.

[13]李芳,郭燕,王亮,等.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5):100-102.

[14]徐小玲,唐新华,黄歆然,等.浙江省城市社区高血压管理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8(6):459-462.

[15]卢海霞,宋艳,许彬,等.探讨家庭固定伴侣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知信行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6):471-474.

高血压论文参考文献:

[1]张筠婷,范书英,王勇.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107-108.

[2]林仲秋,张金霞,冯国飞等.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降压治疗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01):49-51.

[3]陆名婷,林仲秋,张金霞.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22-24.

[4]吴闻慧,汪海娅,方宁远.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3,19(04):206.

中华护理论文篇12

笔者在西医院校从事中医药文化教育近30年,亲历了西医院校特别是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由盛而衰。作为中医药文化教育者,面对护理专业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反思我国有关中医争论及在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至关重要。本文试探讨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弘扬中医药文化诸问题,以期得到更多同仁的关注。

1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医药文化教育现状

1982年,卫生部颁《教学计划》中规定:中专护理专业开设《中医学基本知识与针灸学》课程,总课时为72节。很长一段时间内,西医院校中的护理专业作为必修课,都开设了中医药文化教育课程。

进入21世纪后,2001年,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实施“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时”,将医学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中医课程修订为“选修课”[1]。2004年,教育部、卫生部两部委联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和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将3年制护理专业、5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中医课程,全部列为“选修课”。所谓“选修”,实际上就是变相取消。因此,绝大部分西医类职业院校中的护理专业,或取消了中医药文化课程,或大量缩减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教学课时。

2011年,在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中,首次纳入了中医药文化内容,但由于总数270道题中,中医药文化试题仅有2道题,只占2分,部分西医类职业院校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少数医学职业院校依然取消了中医药文化教育课程。大部分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中医药文化课时仅有18节、30节、36节等。由于普遍存在中医药文化教育课时偏少,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学生动手机会较少等情况,使临床护士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缺少,尤其对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和中医药知识,了解甚少[2]。目前,我国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中医药文化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2 中医药文化在中国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3]。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传统。它不仅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以及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1 中医药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形成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与结晶。时至今日,父辈、同辈们在勉励、叮嘱后辈时的“用心读书”、“用心做作业”等话语,都渗透着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因为在中医药文化里,将具有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都归属于心。同样,凡与此有关的汉字结构,大多数字的偏旁均为“心”旁,如思、念、想等字。另外,人们练气功、拔火罐、喝凉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中医药文化息息相关。

2.2 护理工作中中医、西医碰撞不可避免 我国现行的卫生方针与政策是“中医、西医、中西医并重”。即在中国特色卫生事业中,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现阶段并存;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现阶段都属于我国的主流医学。而且,中医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的绝大部分护理人员,将来主要在国内从事护理工作;大多数护士,将来也要到基层从事护理工作。

中医、西医医疗的对象都是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和现代医学的碰撞的日益加剧。而工作于基层的护士,有意或无意间,都会遇到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的碰撞。这种碰撞,就要求我国西医类职业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对中医药文化要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这种碰撞,使工作于基层的护理人员,希望也能运用中医护理技能,对病患、伤残人员开展相关中医护理与疾病方面的中医健康指导。

3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继续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它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概括。仁,强调仁者爱人,生命至上;和,突出崇尚和谐;精,即医道精微;诚,指重视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4]。因此,在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就具有特殊的意义。

3.1 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论基础之上的。在古代哲学思想影响与古代自然科学的渗透下,中医重视从宏观辩证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把握人体生命活动[5]。相对以解剖实证为准则的现代医学,令护理专业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同时,她们对于那些耳熟能详的中医药文化内容,如用心读书,胆大、胆小、胆识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道他们已经在应用中医药文化语言。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才能使学生对中医药文化有所认识和了解,才能明白:在中医药文化里,胆在人的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正确地判断事物和作出决定的能力[6]。胆大、胆小、胆识,其实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以及作出决定的能力大小而言。并不是说谁的“胆囊”真的大或真的小。

3.2 有助于培养更多愿献身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护理专门人才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我国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几乎是学生的唯一一次中医理论初始文化正规教育,这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观点的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7]。通过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教育,才能真正使中医药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更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的观点得到认同;才能真正理解不少中医药话语都属于中医药文化的内容。只有更加了解中医药,喜爱中医药,才能激励更多护理专业的学生关心中医药,愿献身于我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专门人才。

4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内容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内容,根据专业的特点,学习的内容、课时数而有所不同。

4.1 高职护理专业的学习内容 高职护理专业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常用技术、中医养生与常见病证的护理与健康指导等内容。(1)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只有认真学好了中医药学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学习阴阳五行、藏象、病因、中医护理原则、中药方剂基本知识等内容。(2)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主要来自于中医传统的护理理论与方法,并汲取现代护理中有关的理念、模式而形成。主要学习中医病情观察、中医一般护理、辨证施护总纲等内容。(3)中医护理常用技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医护理形成了一套与现代护理不同的独特的护理技术。主要学习针灸、推拿、拔罐、拔罐、刮痧、耳针、熏洗法、贴药法、坐药法以及穴位注射等内容。(4)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健康长寿。中医数千年来形成的丰富的养生理论与方法,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学习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养生原则与常用的养生方法。(5)常见病证的护理与健康指导:通过常见病证的护理与健康指导的学习,使护理专业的学生能掌握指导病患、伤残人员的必要的保持或恢复健康的中医药学基本知识,消除、降低或避开危害他们健康的各种不利因素。促使他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助于他们早日康复或恢复。主要学习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护理方法与健康指导的内容。(6)学课时:学课时宜108节。其中实践课时应占30%。

4.2 中职护理专业的学习内容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常用技术及中医养生等内容。(1)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主要学习阴阳五行、藏象、病因、中药方剂基本知识等内容。(2)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主要学习中医病情观察、中医一般护理、八纲辨证施护等内容。(3)中医护理常用技术:主要学习针灸、推拿、拔罐等内容。(4)中医养生:主要学习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常用的养生方法等内容。(5)学课时:学课时宜72节。其中实践课时占40%。

5 小结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教育,是让年轻的护理人员了解、认识独特的中医药理论的最好课堂;是全民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重要一环。它能使中华文化、中医药文化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8.

[3]胡海燕,方虹,王彩春.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中医教学现状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8):16-17.

[4]张其成,刘理想.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及核心价值[J].中国中医药报,2007,10,27(3):1-3.

[5]李正安.中医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