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管理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2 17:47:11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1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不平衡

受办学目标以及教学发展理念的影响,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专业课教学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重实践轻教学,在这一理念的导向下许多教师公然在高职院校内主张“知识无用论”,“唯有实践出人才”的教学理念,这种错误的方针理念造成了高职院校错误的教学观。在高职院校中许多专业课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铺垫,就很难在开展实践活动,即便实践活动已经开始学生往往也是不知所云,不能对实践有一个很好的领悟。

(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学科化较为严重,即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一味地遵从高职专业课设置的系统性,而这样往往忽略了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即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这种课程设置体系没有针对社会所需的岗位进行特定的课程设置,受学科化禁锢,好多专业课在进行课程设置以及教材选择时缺乏并没有将社会所需的专业内容涵盖在专业课课程设置中,导致了学生实践内容与理论学习内容的脱节,同时,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方式还会使学生的学习不知所云,对于未来的就业方向倍感迷茫。

(三)教师专业教学技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高职专业教师教其他高校教师而言不仅强调教师要有一定的理论教学经验,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学科实践经验,能够在专业课堂中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但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在这两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首先是教学能力的欠缺,主要表现在随着高职院校扩招,青年教师比例扩大,许多青年教师刚毕业就走上讲台,导致他们的教学能力较弱,此外,高职院校内还有许多专业教师缺乏先进教学设备的使用能力,从而导致教学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就是高职院校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当前高校内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以教学为主,很少有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师,同时,青年教师中也极少有具备一定企业工作经验或自助创业经验的教师,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以干枯的案例为主,不能用亲身的经验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

(四)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科研意识较弱

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的教学指导方针与办学宗旨就是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实践型人才为主,因此,在教学中高职院校的领导与教师都着重强调学生实践学习的重要性,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忽略了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科研意识淡薄,许多教师认为在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是第一位的,脑海中缺乏对实践教学与科研能力提高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导致他们自动忽略科研素质水平的提高;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压力下无暇顾及科研。诸如此类的原因使得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缺乏一定的科研意识。

(五)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还存在许多旧有的教学观念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理念中根深蒂固:首先,是“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其次,是许多教师对于多媒体以及新兴的教学方式应用能力不足,或者对新兴的教育方式在头脑中没有一定的应用理念;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这并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而是片面强调书本知识,不做课外延伸。

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

(一)课堂热情

高职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专注力低、学习兴趣不大,有的学生甚至有厌学倾向,还有许多学生到课堂中学习纯粹是受学校制度的约束,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就更要怀有一颗热情的心与激昂的精神投入到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用热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热情的感召下,不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怀抱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兴趣进行有关专业课的学习。

(二)讲课能力

教师的必备技能就是课堂讲课能力,但课堂授课能力的高低还是会因师而异。打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高职专业课课堂对专业课教师的教课能力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最基本的台风,还要求他们的语言清晰、流畅、富有感染力,能够将学生带入到相关的教学情境中去,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传递给学生。尤其是刚刚毕业就走上专业教师岗位的教师尤其是要注意这些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讲课能力。

(三)多媒体演示技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依托互联网、计算机以及大数据库资源的教学设备开始逐渐兴起,多媒体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就日渐普及,多媒体所内含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要求以及幻灯片制作等技能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也提出了不小的要求。此外,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展示时,也要通过不同的变换形式以及讲解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充分挖掘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有效的服务于高职的专业课教学。

(四)与学生互动能力

教学是以一个双向互动的形式开展的,在高职专业课课堂更是如此,在上文中提到过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中进行互动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只有通过与学生交流,才能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中有一种参与感,否则,依高职学生的的学习特点,很可能自行其事,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为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养成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教学能力。

(五)延伸课堂知识能力

延伸课堂知识的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外知识能力,在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教授外,还要通过专业课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帮助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知识延伸,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专业课知识。

(六)启迪学生的能力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做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学习,还要能够做他们的心灵导师,人生路上的指明灯。这就要求高职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总拥有启迪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不能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还要交给他们知识学习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三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教学路径研究

(一)课程体系的创新设定

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要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课程设置理念,要使课程体系的设定更加灵活、具有针对性,在制定的过程中要以不用专业的社会发展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衡量标准,在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以社会人才发展所需的应用能力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对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教材进行重新构建,同时在进行课程体系设定时要有一定的岗位针对性,使学生们能够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

(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设计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也同样重要,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高职专业课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设计成为可能,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模式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一是案例教学法,其在专业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就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导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第三是抛砖引玉式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入教学,进而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例如,微课教学法;第四,是现实模拟实践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实践型人才,因此,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也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定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引导,还要有一定的科研意识,要注重从方面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水平,同时,高职院校也要通过多种方式鼓励教师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以及科研能力。尤其是随着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库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要求更为迫切,为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重视科研对于教学的理论引导作用。

(四)在专业教学中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能只注重教授学生书本中的知识,而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课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使高职院校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重视书本的显性知识,还要注意教授所隐含的知识内容。

作者:江红霞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2

由于生源层次、文化素质、学习心态、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的高等教育不同,相对传统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课堂管理方面的问题更为普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较为严重,高职院校教学课堂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迟到:学生时间观念不强,迟到五到十分钟的学生居多,有些学生起床晚,来不及吃早餐,或者直接带早餐到教室。玩手机:手机上网、发短信、QQ微信聊天,听音乐。逃课:每个班都有几名经常逃课旷课的学生,及时去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课。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的学生只有不到50%能做到认真听讲,老师提问不知道提问的内容,或者知道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睡觉:由于晚上睡觉太晚,导致早晨起不来,或者上课精神萎靡不振,出现打瞌睡等现象。

(二)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

引起上述高职课堂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出现上述表现,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和教师的问题,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学生的懈怠心理

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一种懈怠心理,对于大学课堂学习重视不够。面对许多只要考前突击几天就能“过关”的课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逃课。对于他们而言,进入大学就意味着不再需要像高中那样辛苦奋斗就能轻松通过考试。而现在中国大学严进松出的制度也使得高校的考试变得越来越容易,60分万岁的心理便很容易被大学生接受。教育中面临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很无奈迷茫,学了能不能很快有用,是不是可以就业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心理浮躁,甚至厌学的情况。

2、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缺乏主动性

在教学实践中,即使教师采取各种教学策略,别出心裁地设计问题或互动环节,学生仍然只是作为观众,不愿意参与互动环节,或者被动的配合。传统的学生依赖于教师的长期导向的思维的形成,并延伸到大学课堂,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部分高职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启发性的问题比较少,加之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思维空间,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开小差,玩手机等现象。

3、教师教学理念和手段的制约

大多数高职教师缺乏课堂管理意识,教师更多地在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弱化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有些教师上课就来,下课就走,课间很少与学生互动,认为讲课是教师的事情,听课是学生的事情,对学生的提问不详细回答,敷衍了事,长期以往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不融洽。有些教师缺乏管理意识放任到课听课状态,虽然看到种种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因管理无方而无可奈何。

4、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和体系缺乏科学性

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受教学条件或者专业的的限制课程设计更注重知识的传授,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良差的唯一标准,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脱离了社会的需要。教师应积极采用发展性评价标准,确定学生个人的发展目标,持续不断地搜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二、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

加强班级管理,学校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定时召开班会,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在创造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凝聚力。班主任要认真负责,对逃课旷课或者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个别谈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班主任加强与任课老师的沟通,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到课率和上课情况。加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积极作用,协作完成课堂教学管理。

(二)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观念

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观念,全校教师统一口径,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自觉增强教师的历史责任感,做一个负责的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管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把课堂教学管理当作分内的事情,把它提升到和传授知识同等重要的高度,用优质的课堂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教师的上课质量

如果教师能把课讲得层次分明、绘声绘色,一定可以树立威信,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每一堂课,通过上好课来吸引学生,而不是靠点名留住学生。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通过技能培训、教学观摩、讲课比赛等形式提高教学水平,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尽量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例如现在的翻转课堂和微课。

(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现在大学生与以往的不同,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不能总以老眼光来看待新学生,要与时俱进,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的朋友与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课堂管理,但要注意把握度,有些教师和学生太过亲密,在学生中树立不了威信,同样不利于课堂管理。

(五)加强课效研究

“有效课堂”,并不意味着教师是否完成要教的内容或教得不认真。主要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获得了怎么样的进步或发展,要以“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教学有效性指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必须确立学生的意识,关注学生的成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3

1概述

“第二课堂”的概念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国正式提出,1983年,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书中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新词语大词典”中解释到:第二课堂,亦称第二渠道,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学生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所进行的旨在加深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开阔视野,发展科技、文体、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培养独立工作和创造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一切教育活动。而通识教育本身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而在我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80年代中期,中文“通识教育”一词由台湾学者根据generaleducation,liberaleducation的思想翻译转换而来。翻译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通”和“识”的解释。目前,美国、台湾、香港及我国国内很多高校已将“通识教育理念”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而以上通识教育所阐述的教育目标仅仅通过目前高校的专业教育是无法全面实现的,而很多学科的知识能力往往蕴含在“第二课堂”的实践中,因此通识教育改革必须大力依托“第二课堂”。

2研究意义及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外高校对于通识教育的改革与运用大部分只限于课堂的理论课,很多高校虽然目前在通识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也进行了创新改革,一是将“翻转课堂”带进高校通识教育课堂,二是借助高校“双院制”体制,在书院中也加大了第二课堂的活动特色化。但是“通识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那么要全面实现此目标,高校不仅仅是将通识教育限定在课堂上,而应该真正的完善第二课堂的规范性。目前医学院校的第二课堂建设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对第二课堂的价值认识存在偏差。部分高校没有从人才素质的全面性角度来认识第二堂的重要价值,在强调第一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认为第二课堂是“不务正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且使得书院没有充分发挥其在第二课堂育人中通识教育的主导作用。

2.2对第二课堂的建设缺少资金投入。主要是在人员配备、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导致第二课堂处于“边缘化”境地。

2.3最主要的是对第二课堂建设的体系不够规范完整。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课程化管理体制与理论体系,没有深入探索和构建第二课堂的框架体系,使得医学院校第二课堂教学与第一课堂教学严重脱节,导致第二课堂没有充分的发挥为通识教育理论课程补充完善的重要作用,致使第二课堂处于低效状态,使得医学院校的通识教育呈现偏重理论,忽视了通识教育综合素质的培养目的。

3解决途径

3.1完善学院通识教育理论课程体系,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第二课堂。围绕医学院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形成系列化的、正规化的、课程化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学培养计划与相关标准。首先,规范化管理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按照活动的开展形式,设计医学院校活动的划分标准,明确各类活动的形式与开展范围。其次,结合医学院校学科层次,按照不同学年的学情特点,活动的适用性,挑选出能够实现学年培养目标实现的活动,将校级活动与书院级或院系活动进行性质的划分,明确育人目标,归并同类项,将基础性活动划分成必选层次,结合正规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管理与实施,使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具备规律性、层次性、专业性、实效性、科学性及合理性,而不再是随意性的、无规律性的,并实现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全面引导,切实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现第二课堂的育人实效性。

3.2完善第二课堂建设的“教师教学、考核管理”评定体系。主要包含两块内容,一块是第二课堂的师资建设,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第二课堂的部分活动导师可由辅导员来承担,另外可聘请校内专业老师,将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的通识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另一块是活动导师制度及相关考核评定,可结合高校通识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求活动导师针对各项活动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可设定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相结合的大纲模式,按照课程的标准学时制定各项活动的教学学时,教师的课酬可按照指导活动实际工作量,结合学校专职教师的课酬认定,并形成一套正规的活动导师教学、考核评定体系,保障第二课堂的有效运行。

3.3设计通识教育改革中第二课堂建设的“学生活动考核、学分认定”保障体系。学生的活动考核认定及学分管理,将第二课堂学分纳入到人才培养总学分,以“课程化”、“学分化”为抓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规定的第二课堂学分方可毕业,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中锻炼、拓展与本专业有关的实践能力。活动的“学分化”就是要在“课程化”的基础上根据第二课堂的活动分类,保障学生参与活动的实效性。综上所述,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对医学院校通识教育改革起到了很大的创新意义,使学生不仅在高校“通识教育”中丰富其理论知识,还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通识教育中的优越性,通过第二课堂教育的自主性、创新性、内容丰富性等特点,使医学院校学生的通识教育延伸到拓宽视野、沟通文理、增强技能、健全人格等方面,最终,进一步的做好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系统衔接,将第二课堂的各类“活动”管理转向“课程化”管理,使“活动”逐步形成正规的课程,对于医学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徐涛.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8(5):120.

[3]郝明.关于高校第二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8):32.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思政课的建设。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2005年和教育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调研,并于2005年2月7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新一轮思政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分析目前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并积极寻找有效对策,对建设好思政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思政课大班教学的现状

目前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

根据思政课建设标准,各高校都按照思政课专任教师不低于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置。这就决定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都是实行较大规模的班级授课制。一个授课班级人数一般都是在百人以上,有些更大规模的班级,人数甚至达到了两三百人。这样编排班级授课,虽然有利于集中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但是却面临课堂教学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如何管理好较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成为摆在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大任务。

二、高校思政课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规模大、人数多,给课堂管理带来不便

首先是课堂考勤不便。一个班级人数这么多,如果教师每堂课都去点名的话,每节课至少要七八分钟或者更长,这样就浪费了很多课堂教学时间。其次是师生彼此了解少。很多情况下,老师都要上好几个大班,每个大班都有好几十甚至上百人,而且是各个不同学院的学生,所以即使教师上一个学期的课,也认不到班上几个同学,更别说叫出学生名字。有时师生在校园里或大街上相遇,也不会知道是自己教过的学生。

(二)课堂教学理论多,实践少,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就是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加上老师在教学时更多从理论上对课本知识进行再现和解释,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明显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在老师一味地纯理论灌输下,学生容易课堂疲惫,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有些教师教学中会举很多关于热点社会问题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充实课堂内容,但是由于缺乏走出课堂的机会,动手少,接触社会少,学生学习的纯理论知识难以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

(三)教师疲于上课,纪律管理松懈

高校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很重的科研任务。所以很多教师在上课之余,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写文章、发表论著等占去了教师大部分时间。所以教师疲于上课,甚至认为只要按时去上课,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学校就不会追究教师的责任。课堂教学的好坏,无法具体衡量和评价,因此教师也不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比较松懈。

三、高校思政课大班教学课堂管理策略

(一)转变课堂管理理念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效课堂管理应该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道,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价值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管理的核心是人,通过管理主体的人,达到既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的目的。所以,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坚持民主平等的管理理念。教师是课堂管理的重要角色,但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不能武断独裁,而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发扬民主,及时正确地处理各种课堂问题行为。最后,要树立管理即教育的管理理念。管理本身就是教育的过程,在管理中进行教育,在教育中提高管理质量。

(二)创建良好课堂情境

当代课堂管理策略包括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和合作,以及建立便于学习的环境所做的所有事情。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多种外部条件的综合。课堂教学情境既能影响教学活动过程,也影响教学活动结果。其一,适当地控制班级教学规模。班级规模是教学环境的重要因素。在规模较小的班级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充分,会表现更加愉快和更活跃,较小规模的班级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不同的需要,教师也能够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教师和学生可以有较多的时间用于课堂信息的交流。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班级,要合理地进行更小地细化,争取控制在60人以内。其二,明确课堂常规。课堂教学常规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管理的制度和规范。课堂教学常规也是教学环境的重要方面,完善的课堂常规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常规使教师和学生对于自己的课堂行为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作为思政课教师,给新任课的班级上第一堂课,就要明确基本的课堂教学常规。其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兴趣,也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效率。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一般来说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还是比较融洽,但要注意把握适度原则。要充分施展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让学生真正的敬畏老师,从而增加师生关系的融洽度。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5

前言

当前市场环境下,服务行业发展比较快。酒店行业对管理人才的专业要求比较高。高院校应依据酒店行业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该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三课堂一体化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该专业教学中极具适用性。学校应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思路,对该人才培养方式加以尝试和应用,为星级酒店输送高素质人才。

1 “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第一课堂为学校课堂,学生通常在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上课。主要实施方法是教授学生酒店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帮助其进行素质拓展,教学内容非常丰富;第二课堂即除却第一课堂之外的所有教学活动。例如,社团活动、班级活动、专业技能大赛等,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课堂是指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安排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在工作过程中,了解酒店管理方面相关知识,以该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能力。

第三课堂旨在以实习形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技能,以免专业教学受师资力量、技术、场地等方面的局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借助社会力量进行人才培养,缩小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差距。三个课堂之间互为关联。第一课堂虽倾向于理论教学,但兼顾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第二课堂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为重点,推动其全面发展。同时,以多种形式,对第一课堂教学效果予以评估。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有助于为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奠定良好基础,使其能够有序开展;第三课堂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多引导学生进行实操训练。第三课堂的作用还在与检验和巩固第一课堂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实训中得到不断提升[1]。

三课堂一体化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基本教学追求,其在人才培养中,强调专业理论教育、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三项内容,真正实现学生理论、素质、技能的全面提升。该模式与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特性相吻合,有助于校企共赢。

2 酒店管理专业“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探究

2.1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及职业素质渗透

近年来,酒店行业朝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管理人员既要具备专业性,又要注重管理过程中的精细化。学校应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使第一课堂课程体系更加完整,分别从公共、专业和拓展三个方面,对该专业进行细化,确保各教学模块的完整性和适用性。公共平台倾向于职业道德培养,专业平台则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拓展平台旨在对学生职业发展素质予以培养。同时,依据实际人才培养目标,对相关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和设置。

第一课堂作为理论知识教学主阵地,为第三课堂提供理论基础。依据酒店管理工作要求,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职业资格的对接,使课堂更具开放性,并突出该专业的职业特征。同时,对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同步应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度。教师应在实训环节予以创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工作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的同时,定期开展各类讲座,并兼顾网络教学。

第一课堂不仅进行基础理论教学,也应注重职业素质理论教育,确保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兼备。结合该专业课程标准和目标,从多个方面对职业素质教育进行渗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2.2 实现校企文化融合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在第二课堂完成。结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将常态化职业素质养成训练工作落实到位,为学生制定一套职业标准,使其自觉参与到日常学习及实践过程中。

首先,将酒店管理机制应用到班级管理中,营造良好的酒店服务及管理氛围。以酒店人事编制方式,对班级成员进行管理,并定期召开班级会议,及时发表意见和看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依据酒店管理工作规范和星级酒店管理标准,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定期进行评估。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参照酒店管理工作标准,进行优秀员工评定,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其次,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礼仪培训,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为学生提供礼仪培训,安排他们进行实训演练,使其具备良好的礼仪规范,提升他们的服务技能。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要注重仪态和着装,严格要求自己[2]。

2.3 兼顾职业技能培养,促进学生发展

第三课堂是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综合。该环节以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为主。学生以实习的形式,参与到酒店管理工作中,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兼顾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学校也应依据专业特点,建设实训教学基地,构建完整的三级实践教学平台,将认知实习、现场教学和顶岗实习三项工作内容落实到位,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对接。同时,企业也要参与到专业教学中,与学校共同制订岗位实践培训计划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及时对学生日常实习情况予以评估,以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教师也应指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学生加以改进,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及胜任能力。这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及发展极为有利。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对高职院校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思维及观念的制约,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教师应对“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具备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及职业素质渗透,并实现校企文化融合,兼顾职业技能培养,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确保他们的岗位胜任力,为其提供良好就业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肖静,邓君,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6):36-37.

[2]闫秦勤,彭宜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38-41.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6

1翻转课堂概述以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简介

1.1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这一概念以及教学模式最早从国外发展起来,近年才逐渐引进国内。

1.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进我国的时间不长,对于此种教学方法及模式在我国教育行业应用方面的研究也不太多,笔者在查找文献的时候发现近五年来有关翻转课堂在我国应用方面研究的文章不足30篇,而在高等教育应用研究方面的文章更少。在刚引入我国之时,最早开始试行的是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而专家们最初对翻转式课堂教学的研究重点也集中在中小学教育领域方面。比如韩丽珍、尹达等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育方面应用的瓶颈以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我国目前中小学年级应试教育制度的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近几年部分专家也逐渐开始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学生自主能力更强的高等教育领域,王玥、卜彩丽、马颖莹等在他们的文章中对高等教育领域的翻转课堂模式进行了研究,张春梅更是以《西方经济学课程》课程为例对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专家们对翻转课堂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还未成型,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均较少,对于高校酒店管理专科专业方面的应用研究更少。本文将结合酒店管理专科专业学生的特点,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方面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在条件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同以往教学方法相比较,主要差别在于课前、课中教师及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课前将课程主要知识备课,在课程中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课堂上回答学生部分问题,课程结束之后给学生布置作业以及安排学生复习和简要预习新章节。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前需要将课程中主要知识先制成视频,通过互联网等其他方式传给学生,需要学生在课前将课程主要内容融会贯通,并提前将作业布置给学生,用以检验学生自我学习的效果。在课程中,学生主要针对自我学习中存在的疑问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向老师寻求解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的理念,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的发挥。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不难得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实施所需要的内在条件:

2.1课前环节

2.1.1教师的任务及要求

在课前,教师需要对教学知识进行提炼,并将其制成易于、可被学生传播、学习的视频资料,并在视频中留部分问题与作业以供学生自我检验。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多媒体技术水平以及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多的备课时间及内容。

2.1.2学生的任务及要求

学生在此环节中任务量较大,需要提前对课程知识进行了解,并对教学视频中的重点知识进行重点学习,对教师提前布置的作业与问题进行自我检验,并对课程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观点。在此环节中,学生同样需要具有手提电脑、平板电脑等能够用于观看视频的终端设备,并需要比传统教学更长的预习时间来学习。

2.1.3学校硬件及网络的支撑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提前从网络或其他渠道获取教师微课视频,因此需要学校能够提供便捷的网络,以及为部分同学提供公共的多媒体终端设备,以供学生使用。

2.2课堂环节

2.2.1教师环节

在课程中,教师将由传统的讲授者变为解惑者,重点是为解答学生的疑问,或根据需要提问学生查看学生自我学习的效果,因此授课教师需要具有对课程全方位的了解甚至是相关课外知识的更多、更深入积累,并将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引导者。

2.2.2学生环节

在课堂上,学生由传统的接受教师讲授变为主动提问,以获得自我学习时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讲解或学生自我更感兴趣的知识,因此需要学生对课程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对重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3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3.1课程气氛非常活跃

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性格大都外向、活泼、好发言,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明显比其他专业要好,师生交流机会较多,课堂氛围经常处于活跃状态,案例讨论时发言十分踊跃。

3.2学生对于实践实验或案例方面的兴趣较高

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或实验课程方面的学习机会较多,对学生实践实验学习方面的要求也较高,而学生对于这些方面的兴趣也较浓厚。

3.3学生的电脑及其他多媒体设备普及率较高

目前,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拥有的电脑及多媒体设备的普及率非常高,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部,而电脑方面的终端设备的普及率也非常高。

3.4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不强

虽然是高校学生,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该专业学生虽然课堂活跃,但在上课之前对于课程的预习很少,甚至很多学生不去预习课程知识,仅到上课时才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学习与讨论。

3.5学生本身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学生在校期间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进班上课需要教师及学校甚至家长方面的压力及配合,部分学生的出勤率很低,很难保证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

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酒店管理专科专业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方法在高校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所在的学校也是近年才开始对教师进行此方面的培训及改革。笔者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在条件及要求,根据酒店管理专科专业学生特点,提出以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酒店管理专科专业方面的几点可行性分析。

4.1教师方面

4.1.1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教师来说,实现从传统教学到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从技术方面来说难度不大。作为高校教授酒店类课程的教师,本身在授课期间均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因此在制作微课视频方面的难度不太大,笔者所在的学校也不断加强对教师进行视频制作、翻转课堂模式方面的专项培训。

4.1.2时间的可行性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教师来说改变比较大的是增加了课前备课环节的工作量,备课时间几乎是成倍的增长。教师除了正常备课之外,还相当于将授课内容在正式上课之前就讲授一次,虽然微课视频时间只有仅仅十几分钟,但是加上制作、更改、的时间,使得教师备课时间大大增加。高校教师在学校期间除了有代课的任务和压力外,同样也有科研上的压力,高校里教师所讲授课程往往数门,有的教师在学校里是属于双肩挑老师,因此从时间上来说会对大多数教师造成非常大的压力。笔者在院系中也曾询问过其他老师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看法,很多老师对于课下备课时间的增长抱有意见,甚至有的老师提出多出来的备课时间需要另计算工作酬金等问题,因此从时间上来考虑的话,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方法需要想方设法减轻老师们的压力,或通过提高教师工作酬金等方法来辅助实施。

4.1.3内容的可行性分析

从授课知识内容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中虽然教师将授课主要内容压缩集中到十几分钟的微视频中,课堂上大都需要为学生解惑答疑,但实际上教师们在备课时尤其是在准备回答学生提问时需要准备更多的内容。从以前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感兴趣的很多是课堂教学理论之外的实践或实际操作的内容,而这些都需要老师们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往往不会集中,因此也需要教师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准备。

4.2学生方面

4.2.1从自我管理角度出发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势必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自我学习,提前对老师们的微课视频进行反复学习,通过教师提前设置的问题进行效果自我评价,并且准备好在课堂上的发言与提问。但学生进行视频学习的地点大都是在寝室或其他非教室等学生自由学习生活空间,这样学生的学习行为非常依赖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而根据笔者授课经验及通过其他渠道了解的情况来看,酒店管理专科专业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不太令人满意。另外,现在大多数的酒店管理专科专业的学生实施的教学培养方案是三年制教学,其中两年在校学习,一年校外实习,学生在校四个学期期间,平均每学期的课程均在六七门左右,而每门课至少是54学时,甚至有的达到70个学时,如果学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教室之外的空间对六七门课的微课视频进行自主选择学习,就成为摆在众多老师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对于学校来说需要解决的是为学生创造能够集体进行视频学习的空间以及加强对学生课下学习的考核力度,或建议老师将学生课下学习与期终成绩相互联系。

4.2.2从整体班级管理角度来分析

酒店管理专科专业的学生虽然性格活泼,课堂发言踊跃积极,但实际上学生在校期间在遵守纪律、制度方面的表现经常不令人满意,如出现学生大面积旷课、无故不出勤、迟到等现象,另外课堂之上不注意听讲、低头玩手机的现象屡禁不止。实施翻转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来说会增加发言机会,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但同时需要的是学生课下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完美结合。需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深入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加强纪律、制度方面的制约,以促进学生能够保持课下学习与课堂学习的结合。

5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毕竟刚刚开始实施,在高校里完全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老师并不多。要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学校方面需要解决的是多媒体技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教师方面需要对备课时间、内容、技术方面进行多方面论证,学生方面需要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整体学习能力的管理,只有将课下教师备课、学生自学与课堂之上学生提问、教师解惑完美结合,才有可能实现翻转课堂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春梅.翻转课堂优化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探析——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学术研究,2013,(12):23-24.

[2]卜彩丽,马颖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软件导刊,2013,12(7):9-11.

[3]韩丽珍.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2):41-44.

[4]刘健智,.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2):68-71.

[5]袁琼.论苏北地区饭店专业课程现状及其对策——以宿迁职业学校为例[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11.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7

注重自身教学理论的学习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经常见诸于报端,践行于学校。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现代教育的学习观、人才观、成才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作为一名校长,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密切关注发展动态,加强学习,不断猎取新知识,促进学校管理工作与新形势相适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抓好教师的教学研究理论学习,作为校长的笔者把自己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定为每天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重点精读钱梦龙先生的“三主四式”语文教学研究理论,学习了邱学华先生的数学尝试教学法理论、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法研究理论以及教学模式理论,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我的阅读观》,研读了燕国材教授的“学生主体论”“素质教育论”“心理教育论”等教育理,并做摘记,使自己的教育研究管理不断由感性思考跃升为理性思考。

带领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 近年来,新疆博乐市第五小学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重点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的理论。通过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理论学习并结合学习“情境教学模式”“导读法教学模式”“尝试教学模式”“三主四式”等教学模式,让教师充分认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思想。要求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尝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促进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有经验的校长和教师都知道,一个好的课题可以带动学校工作多个方面的良性循环,让广大教师参与进来,营造学习、合作、探究和变革的氛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热情,催生出新的研究成果。因此课题研究作用本身就在研究过程中提升自己,这本来就是一个大收获。

因此,学校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论文的学习,提高了教师对优化课堂教学研究理论的认识,激发了教师参与优化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同时鼓励教师按各自选定的教学研究课题深入学习该课题的有关教学理论,使各自的教学研究具有厚实的理论背景,以保证课题研究成功完成。

深入研究,形成教学研究氛围

发挥学科优势,深入课堂教学 校长如能善于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参与和引导教师进行学科课题研究,则有利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

2012年笔者带领学校语文组教师做了《博乐市第五小学“三主五步”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课题,通过2012年12月―2013年2月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总结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语文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和教学模式研究活动带动了各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这种良性循环对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深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开展教学评比,鼓励教师有所作为 为了激励教师投入研究,学校给教师创造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表现的条件,如组织“素养大赛”活动,使教师们研究的成果在“素养大赛”活动中通过上课、说课、课件展示、素养问答、教学论文等形式展示出来。活动促进了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了教师在教学研究上有所作为。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8

[DOI]10.13939/ki.zgsc.2017.02.230

1 研究意义

校企融合、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共同经验和必由之路。高职院校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就必须与企业紧密融合,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和用人需求,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应。目前关于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童桂等,2016;都昌兵等,2016;易新河等,2014;洪贞银,2013;王宁,2012;伍海琳、彭蝶飞,2011)。同时,对校企深度融合下如何建立企业课堂、校企一体化办学进行了研究(张朝登等,2016;曹永浩,2015;谢璐,2015;赵燕,2013)。而校企融合、工学结合中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则从理论上加强了该培养模式的科学性(邓英、高家颜,2015;李晓冬,2013)。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融合、工学结合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如下问题。

1.1 学校和企业的目标不同

学校希望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重视的是社会利益;而企业更重视自身的短期利益,在融合过程中不愿承担太多责任,导致在校企融合过程中“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汪建云、王其红,2014;叶鉴铭,2011)。

1.2 我国目前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政府缺位、行业协会力量薄弱,没有有效的第三方协调机构的推动,使得我国校企融合只能停留在浅层合作阶段,很难向深层融合发展。

1.3 社会观念方面

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尽管政府、学校以及企业都对校企融合表示出支持的热情,但仅限于舆论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甚至阻力重重,很难落实。

1.4 教学效果层面

对于“厂中校”、“校中厂”或“生产性实训室”此类模式,又会造成对学生的重使用、轻教学,校方老师和企业老师的脱节教学,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而企业课堂作为校企融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的具体体现形式。学生在企业课堂中可以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工学交替,理论联系实际,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课堂有效地规避了校企融合、工学结合中的种种问题,在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改革的背景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深入研究国内外酒店行业发展现状,参考其他院校的办学经验并经过长时间的企业调研,对该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培养定位。即具有宽阔胸怀、求真务实、专注执着、团队合作等思想品质;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胜任现代酒店餐饮、客房、前厅等核心部门的技术技能型初、中级管理人才。

基于上述人才定位,该校酒店管理专业决定充分利用碧桂园集团办学的有利条件(包括硬件设施、体制和机制优势),依托碧桂园酒店管理公司旗下56家高星级酒店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校与酒店的优势,通过设置“校园课堂”和“酒店课堂”双课堂来培养人才。“校园课堂”注重基础教育与通识教育,“酒店课堂”进行专业技能课、提升课等实务性培养。依托碧桂园旗下酒店国际化、专业化的培训师团队和优越的酒店设备设施等条件进行的专业教学,将真正实现“企业课堂”的作用。

通过“校园课堂”和“酒店课堂”双课堂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熟练岗位技能、人际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适应酒店业发展的初中级管理人员。

3 具体实施方案

针对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14级67名学生、2015级65名同学进行课程改革。

3.1 课程分类

将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分为四类:第一,专业平台课:酒店基础知识、酒店职业素养与礼仪、酒店专业英语等;第二,专业技能课:客房服务技能、餐饮服务技能、前厅服务技能等;第三,专业提升课:酒水、茶艺、插花、文化专题讲座、酒店收益管理等;第四,通识课:大思政、计算机应用、MOOC等。

3.2 学时安排

从第2学期开始,按每学期18周教学周计算,施行9周校园课堂+9周酒店课堂;企业课堂采用每周4∶2∶1的模式(即4天在岗实操学习、2天理论授课学习、1天休息)。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宴会策划等实务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直接在酒店并由酒店资深讲师主讲,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掌握技能,培养其符合企业及行业要求的实操能力与相关酒店素养,营销能力、外语能力、沟通能力与企业文化。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酒店专业实行双课堂教学三年不断线。一年中基本保持学生有一半时间在酒店课堂中学习专业技能课,另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公共课、通识课、专业平台课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3.3 “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针对“双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尝试,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校园课堂”教学采用情景化、角色扮演法、⒅羌としā⑷挝袂动法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引进了MOOC、尔雅、智慧树等在线公开课进行通识课的学习,要求学生选课特别重视礼仪类、文化类、沟通技巧类、英语口语类、领导力、职业素养类等人文教育类课程的灌输,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酒店课堂”教学采用了实战演练、师傅带徒弟、小组PK、技能比赛、自主学习等特色化的教学手段。在“寓教于乐”中教会了学生技能,锻炼了团结协作的能力,也让学生了解了企业文化。本专业立足碧桂园凤凰国际60家高档酒店,学生在真实的客房、餐厅进行专业的实训。酒店的实践教学以“理实结合”不仅培养专业技能而且培养了具有良好沟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初中级管理者。

4 改革效果分析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自2015年1月,正式启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截至目前已经组织了132名同学进行了两轮的酒店课堂学习。分别在广州凤凰城酒店(成立13年的挂牌白金五星)、惠州十里银滩酒店、江门鹤山碧桂园酒店、佛山高明碧桂园酒店这四家五星级酒店进行了为期 6个月的“交替式”酒店课堂学习,且学习效果显著。

经过两轮的学习,学生普遍感到客房和餐饮是两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在酒店真实工作环境中(酒店课堂)学习,容易学,也学得好。“学中做,做中学”,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提高很快。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实践中总结了“一进、二撤、三铺、四洗、五补、六抹、七吸、八检查”的“八步做房法”,很生动,易学易记易掌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技能,学管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管理的理念,收获的不仅仅是技术技能,还有意志、耐力、能力、心理的锻炼。

“酒店课堂”教学基地的资源优势明显:四个“酒店课堂”均设有配套的固定教室、自习室、阅览室、室内体育馆等教学场所,相关图书和学习辅助资料也较齐全;企业老师和学校老师共同设计教学大纲、共同备课授课,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交替,学院领导和酒店上级全程跟进整个教学过程,并适时监控反馈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达到“教中学”、“学中做”,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专业技能并提高综合素养。

5 延展讨论

校企融合、工学结合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思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种种问题。而“企业课堂”作为校企融合的一种深度表现形式,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里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本文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现状,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作用、企业教师与校内老师协同作用,平衡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优化上课模式,创新考核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对“做中学,学中做”这些命题进行研究,旨在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需求、让社会满意的高质量综合型人才。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酒店课堂”在运行初期,由于缺乏经验也经历各种各样问题;如学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在教学组织上与企业老师对接出现困难,教学管理人手少,学生有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另外,酒店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初期没形成一套成熟的运行机制。企业经营繁忙时容易冲击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重使用、轻培养的感觉。从企业教师个体而言,也是水平不一,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局限性,上课只能凭着感觉走。因此,需要学校与企业老师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备课。

目前,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改革已进行了两年。现将改革经验总结如下。

5.1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目前本专业已经制订了青年教师三年培养计划,制定了培养目标。针对 “双课堂”专业教师队伍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案。“学校课堂”教师重点培养实践能力、英语口语能力,并在每年暑假组织教师轮流下企业顶岗实践和挂职锻炼。“酒店课堂”教师加强理论学习。

5.2 严格企业课堂管理,加强过程监控

加强教学检查督导,健全做好企业课堂教学日志制度,及时跟踪反馈授课质量和学习效果。

5.3 加强企业与学校的沟通对接

为此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专门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定期施行酒店和学校骨干教师互派,定期举行酒店和高校对接洽谈会,加强信息及时反馈和沟通交流。

5.4 增强对学生未来岗位晋升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跟进

经过三个学期共1.5年的企业课堂实践锻炼,使学生能够较熟练掌握酒店三大一线运营部门(前厅、客房、餐饮)的服务岗工作,第三学年(5、6学期)一定要做好学生往管理岗位晋升的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童桂,郑忻.基于校企融合的自动化专业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9):48-50.

[2]张朝登,许碧琴. 基于校企融合视域下的高职书院制校园文化建设[J].现代国企研究,2016(5): 282-283.

[3]都昌兵,赵迎春. 校企融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研究[J].职教通讯,2016(11): 62-63.

[4]赵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3,4(262):61-62.

[5]邓英,高家颜.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模式探索,2015(5): 50-52.

[6]李涛,丁鸿. 工学结合模式下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就业质量的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0):175-177.

[7]李晓冬.建立在学校和企业双方联动基础之上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2013(2):157-159.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0-0048-03

【作者简介】颜梓,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128)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随着21世纪的来临,我国工业化飞速发展,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上升,职业教育在此期间承担技能型人才输出的大任。职业学校通过改革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新制度,要求创新教学模式,以满足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需要。“企业课堂”是在此特殊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它是一种在全新的高职教育机制下运行的教学模式,是将课堂搬到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教学活动,将专业必需的理论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资源和设备资源,科学设计和组织专业课程学习的教学模式。[1]学生在实习期间,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得到学校和企业双方导师的指导,完成学习任务。

一、现代职业院校“企业课堂”模式诉求

(一)利益共同体

通过调研发现:学校需要企业,企业也需要学校,但利益点有偏差。学校希望企业提供实习场地和实习环境,还希望企业全程参与实习期间的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而实际情况是,学与用脱节,用人单位抱怨学生动手能力差、服务意识差、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学生的“三差”评价导致企业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只希望学校提供具有一定素质和熟练技能的学生顶岗实习,与校方的合作愿景大相径庭。于是,怎样调动企业积极全面地参与校企合作成了问题的关键。

(二)资源共同体

在校企合作难以获得新的突破的情况下,企业课堂顺势而生。企业课堂成为校企合作获得突破的载体,通过企业课堂,校企双方围绕共同培养实用性人才开展全方位合作。在建设校企利益共享机制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在综合考虑彼此发展愿景、成长性、规模、资源、能力等要素的基础上,达成深度合作的共识。建设企业课堂,有利于校企双方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以利益共享、互利双赢为合作目标,深化合作层次,在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员工培训、实践基地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层面开展全面合作。

(三)愿景共同体

应运而生的企业课堂承载着校企双方的美好愿景,双方共建“四个平台”:1.学习平台:通过企业课堂,发挥专业示范作用,培养企业实用型人才。2.培训平台:企业课堂是第三年实习教学基地、企业员工培训基地、教师下企业理论培训基地,是学生、企业员工、教师相互学习的基地。3.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设立企业课堂,是企业生产性实习资源与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平台,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4.新课程研发平台:在校企师资整合的前提下,通过企业课堂这一平台,发挥双方人才优势,结合行业需要,对于反复滚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岗位新任务,研发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案等都有重要意义。

二、现代职业院校“企业课堂”模式内容

(一)共研实施方案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2]依据这一意见,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出台本专业校企共建企业课堂方案,提交学校成立的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讨论。领导小组在征求各专业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各专业部的方案,拟定学校企业课堂建设总体方案,报校长会议讨论,最后由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决定方案的实施。根据建设方案,以校企合作理事会和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为首选对象,确定各专业企业课堂教学点。校企双方签订共建企业课堂协议,根据协议,企业课堂设在企业的工作区内,面积不得少于45m2,学校按照教学要求配置相关教学设施,所有的教学设施、设备均由学校提供。

(二)共拟课程体系

校企双方根据协议,拟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培养方案,构建企业课堂课程体系,尤其注重把校企文化互动列入教学内容。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参照岗位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规范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保持同步。[3]在企业课堂完成的课程一般为专业技能课和专业理论课,只有少量的文化基础课。在企业课堂完成的课程,是针对岗位需要设定的教材及教学内容。

(三)共建师资队伍

企业课堂需要的专业理论教师和文化导师由学校专业部派出,企业一线实践指导师由企业派出,教学过程体现“双教”过程。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除了引进企业中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专家、技术骨干之外,还鼓励理论课教师不定期到对口企业参加顶岗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的岗位要求、工作流程等,多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从而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成为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4]企业派出的师资要全程参与所担任技能课程的教研教改,学校派出的师资要下企业顶岗锻炼,实现师资互通,资源共享。

(四)共定保障制度

目前学校酒店专业的企业课堂设在南沙大酒店和白云湖畔酒店,导游专业设在岭南印象园,外语专业设在白云宾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设在松园宾馆。校企双方成立共管小组,专业部派出专人直接参与企业课堂的管理,制订《企业课堂教学管理章程》,该章程包括专业建设管理、教学行政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教学设施管理、企业课堂班主任工作职责、企业课堂教师工作职责。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为规范教学奠定了基础。企业也派出专人直接参与管理,协助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现代职业院校“企业课堂”模式反思

自2013年以来,学校通过企业课堂启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按照“课程开发理论学习(在学校由专家指导完成)―企业生产实践(在企业由师傅引导完成)―课程开发实施(师傅与教师合作完成)”的实施流程,四个专业部先期启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来带动全校其他专业课程的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引人深思。

(一)现代职业院校“企业课堂”模式在空间发展上,由课堂延伸到企业

一花引来百花香,南沙大酒店企业课堂的建立,引来很多企业领导观摩学习,企业课堂作为校企联姻的新产物得到业内人士的青睐和肯定。目前,除南沙大酒店企业课堂外,还有白云湖畔酒店、岭南印象园、张家界大峡谷、白云宾馆、云莱斯堡酒店、松园宾馆、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等纷纷主动加入,与学校四专业部签订协议,建立企业课堂。

企业课堂是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的内容之一,师生参与整个课堂的管理。南沙大酒店和白云湖畔、白云宾馆等企业课堂,基本实现了学生自主管理,上课时间的安排、学生的联络、课堂信息的等事项,都是学生自主参与的。这种把课堂直接搬到企业的做法,在企业影响广泛,尤其是企业员工可以到课堂观摩,为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理论知识开辟了阵地。

(二)现代职业院校“企业课堂”模式在能力发展上,锻炼了校企双方的师资

学校对于企业兼职教师吸引力差,原因大多为缺乏利益结合点,兼职教师无法获得校企合作带来的成果和好处。为解决这个问题,在聘任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的工作中,通过企业课堂等个人发展诱导机制,满足了企业一线专家发展的需要。有学者指出,“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外,还应有特殊的素养要求,如行业职业道德、行业职业素养、市场经济素养。[5]企业课堂根据相关要求,要求企业资深人员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学校紧紧抓住这一机会,与企业签订了教师互聘合作协议,同时,学校安排了30名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有效促进了“校企互通、双向流动”。校企双方发力共建个人发展的诱导机制,极大地促进了校企双方师资相互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双方师资的综合能力。通过教学课时的获利,增强了教学工作对企业专家的吸引力,形成了兼职教师的培养机制。同时,企业专家也向学校教师学到了教研教改的路径和过程,提高了企业专家的专业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这种校企师资高度融合后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和在企业受训的员工。

(三)现代职业院校“企业课堂”模式在规范发展上,校企合作编写了“专业教学标准”

南沙大酒店企业课堂“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团队,深入企业、学校,采用问卷、访谈和实地调查的方法,一方面调查企业对酒店专业和旅游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学校调研,了解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规划、教学质量和师资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归纳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企业的要求和专业建设的问题,学校数易其稿拟订了《全国中职教育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全国中职教育旅游外语专业教学标准》,通过教育部审核并推广。

(四)现代职业院校“企业课堂”模式在信息发展上,校企合作开发了“工作岗位培训资源库”

学校与南沙大酒店企业课堂的任课教师合作开发了酒店工作岗位培训要点信息资源库。此前,南沙大酒店针对各个岗位能力出台了培训要点,在此基础上,学校派出专业教师常驻酒店,协助开发酒店专业岗位知识要点库。该要点库成为酒店专业实训信息资源,在旅游职教年会上得到推广。2014年6月7日,“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汇报展示会暨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培训基地授牌仪式”在南沙大酒店召开,此次会议把南沙大酒店岗位知识要点库作为全国酒店专业职业教育实习教学标准进行推广。南沙大酒店杨结总经理,就实习教学、岗位实训要点的研究形成做了专题报告,来自全国的近百名嘉宾参观了学校和南沙大酒店合作建设的企业课堂,国家旅游局魏洪涛司长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认为此次会议很好地贯彻落实了国家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其成果值得好好总结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J].职业技术,2008(11):4-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普遍存在职业态度不端正、职业技能不过硬、职业知识不扎实等问题。高职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不能适应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问题的根源。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对提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知识,满足酒店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概念解析

(1)三个课堂的概念。“三个课堂整合”即“第一课堂”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第二课堂”的专业活动、“第三课堂”的专业实践质互补、合作、协同。国内高校关于第一、二、三课堂整合的理念也提出一段时间了,重点强调“三个课堂”互补、合作、协同教育的功能。本文提出三个课堂整合的理念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的运用就是指坚持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主体,发挥“三个课堂”的联动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充足的干劲、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实践各种活动。坚持贴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成长成才实际需求,通过“三个课堂”的整合训练开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高端能力。其中,基础能力训练与开发的重点是应用写作能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能力的重点是专业技能,高端能力的重点是创新创业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2)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培养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酒店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够全面掌握现代酒店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掌握酒店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基层管理人员。(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借助特定的训练为主要形式,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培养一定的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并为目的的教学。

2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在第一课堂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重点发挥第二三课堂的作用,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2.1构建专业活动平台

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拓展”的原则,重点搭建讲座、竞赛、培训和专业品牌活动四大平台。(1)讲座平台。按训练与开发重点,对讲座的内容及实施进行整体设计和分类规划,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精英来校讲学。讲座要有一定的“干货”,不能是简单的理论灌输,而是应该把酒店管理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热点问题和学生分享,在形式上要做到生动有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2)竞赛平台。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各类竞赛运作模式,形成“班、级、院、校”四级校内竞赛格局,与全省、全国的竞赛平台对接。竞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专业知识的竞赛,不断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二是专业技能的竞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三是管理技能的竞赛,如演讲、专业形象竞赛。(3)培训平台。利用校内资源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实现学生培训不断线。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引进知名酒店品牌来校培训学生,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前沿的技能和知识。(4)专业品牌活动平台。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操作能力为目的,结合专业特点,打造1~2个特色鲜明、覆盖面广、受益面宽的学习型、专业型活动品牌,形成示范带动、相互促进的格局。如酒店技能大赛、职业形象大赛。

2.2构建实战平台

专业能力的提升源于实战。酒店管理专业实践平台要坚持“立足校内、挖掘资源、讲求实效”的原则,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和拓展各种社会资源,搭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大平台。(1)校内实践平台。每年举办专业创新创业项目遴选,公布学生研究项目和创业项目指南,组织学生广泛参与,重点组队推进,力争每年产出一批质量好、档次高的成果。(2)校外实践平台。实现“学校—合作单位”模式向“学校—行业协会—整个行业”模式的转变,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学生能力训练与开发服务。如安排学生参与酒店顶岗实习,把课堂搬到酒店,让学生更多体验酒店的实操。

2.3构建网络虚拟平台

依托校园网和现代教育技术,重点搭建网络资源和虚拟活动两大平台,形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课堂整合新优势。(1)网络资源平台。基于Blackboard平台,开发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基本信息库,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研究项目信息库,应用写作、英语学习、创新创业等专题资源库,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方便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体系。(2)虚拟活动平台。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网络虚拟活动软硬件支撑平台,开设网络互动社区,组织网络主题讨论、网络专题调查、网络专业竞技等网络虚拟活动,使二、三课堂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得到进一步拓展。

2.4构建团队机制

(1)教师团队建设。加大二、三课堂活动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力度,打造一支相对稳定、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勇于创新、专兼职结合的二、三课堂指导教师队伍。鼓励更多优秀教师和社会人士参与到二、三课堂指导教师队伍中来,壮大指导教师队伍,优化指导教师结构。(2)学生团队建设以“重点建设、严格管理、加强指导”为原则,加强学生团队建设。以学生社团和竞赛项目为依托,重点建设学生研究团队、创新团队和创业团队。建立健全学生团队管理制度,实现学生团队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并从活动经费、活动场地以及仪器设备等方面为学生团队提供良好的运作条件。

3“三个课堂”联动促进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大学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三个课堂从不同侧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因此三课堂应该“大会师”,才能打好素质教育“攻坚战”。

3.1第一课堂注重专业知识理论教学

首先强化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按照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架构了课程设置结构,促使学生系统、扎实、灵活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第二、三课堂的实践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第一课堂是教授专业知识的主阵地,要根据酒店行业特点来设置课程,将行业最前沿的知识安排进教学计划。同时,要根据酒店行业的特点,要将职业道德、管理知识等内容安排进教学计划。职业道德知识课程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在科学设置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灵活运用互动式、体验式教学,还要运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2第二课堂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

提升第二课堂活动的层次和质量,结合专业来设计活动。进一步科学规范学生活动的场地申请和宣传管理工作,规范了学生活动的场所,缩减了学生活动的数量,促进了学生活动宣传品的有序、规范摆放和张贴,进一步优化了校区学生活动的质量,提高了学生活动宣传的水平,净化了校园,推动“美丽校园、活力校园、文化校园、秩序校园”建设。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特点开展职业素质养成训练,在班级管理中引入酒店管理机制,如学生宿舍管理可借鉴酒店管理的方法。每年举办专业创新创业项目遴选,公布学生研究项目和创业项目指南,组织学生广泛参与,重点组队推进,力争每年产出一批质量好、档次高的成果。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内涵发展,按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围绕“在快乐阅读中成长、在创新实践中成长、在能力拓展中成长、在文艺熏陶中成长”的理念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生自我形象设计大赛”、“舞蹈大赛”、“创业大赛”“演讲大赛”等十大精品活动;注重学生素质、才艺、兴趣的培养,分别举办英语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节、艺术团成果展、院际篮球赛比赛等活动;开展了新生自我形象设计大赛、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中文演讲大赛、司仪大赛、辩论赛、艺术团文艺表演、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服务基层”社会调研等精品活动,引领校园文化活动朝着精品化、示范化方向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强素质、长才干。

3.3第三课堂注重职业技能培养

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教学,通过校园网平台、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和丰富的文化产品,牢牢把握引导社会观察、开展教育活动的主动权,形成网络文化育人大平台。第三课堂”是将第一课堂的知识和第二课堂的素质训练提升的载体,通过第三课堂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构建“学校—合作单位”模式向“学校—行业协会—整个行业”模式的转变,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学生能力训练与开发服务。如安排学生参与酒店顶岗实习,把课堂搬到酒店,让学生更多体验酒店的实操。组织学生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通过“点面结合”,全面拓宽暑期“三下乡”活动的普及面;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开展了爱心义卖、“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雷锋活动月、雷锋月小品赛、志愿服务月等。

作者:杨晓陶 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2013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三个课堂”整合理念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Y2013024)

参考文献

[1]刘洁灵.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市场,2008(4):99-100.

[2]林红梅,梁悦,胡爱清,蔡龙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4):188-190.

[3]刘伟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企业导报,2009(2):176-177.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微时代是科技创新的产物,它以数字传媒技术为基础,以迅捷丰富的信息传播为主要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1]手机媒体正影响和改变着当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2]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老师屡禁不止

笔者近几年都从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上课忍不住会玩手机,有时几经提醒都不改。无论是坐后排的还是坐中间的,总会有一部分学生时不时低头玩手机,有的放在课桌抽屉里,有的则明目张胆放在桌面上,“低头族”已属高校思想政治课常见课堂现象之一。微课教学是一种碎片化教学,针对具体知识点设计的微视频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碎片时间在电脑、手机、ipad 上观看学习。但这种教学方式需要老师合理掌握课堂教学。

2.部分老师教学方式落伍,学生不感兴趣

作为“数字土著”的教育主体,当代大学生正在逐渐“抛弃”黑板、投影,乃至交互式电子白板,“手机+平板”的微时代日益临近,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真正成为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通吃通用”的“高手”。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应与时俱进,学会掌握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时至今日,仍有部分老师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甚至还停留在最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时代,学生明显不满足于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表现出对课堂不感兴趣,出现打瞌睡、做其他课程的作业、玩手机、睡觉,缺旷课等现象。

3.由于学生自主学习性提高,老师课堂管理地位弱化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体。然而,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很难将一门课从头到尾都讲解得具有深刻性和新颖性。[3]

由于微课将知识点碎片化了,所以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教师针对性地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条理性强,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此时,教师由课堂教学唯一的主宰者变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课堂管理地位变得弱化。

二、微时代高校思政课课堂管理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易沉迷于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十八九岁,自制力差,加上网络世界里信息量大,游戏资源丰富,很容易沉迷网络,导致虚拟和现实不分。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手游更是迎合了很多年轻人娱乐的需求。现在很多学生上课都无法自制地拿出手机来玩,因此,有高校为制止这种现象,在教室准备布袋以供学生存放手机。

2.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基础计算机技能跟不上微时代教学要求

微课教学,从设计到制作再到使用微课需要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具备一定的基础计算机技能。但是诸如简单动画制作、图片修饰、视频编辑和音频编辑等多媒体制作技术,很多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都不具备这些基本技能,因此,跟不上微时代教学要求。目前贵州理工学院绝大多数思想政治课老师都会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PPT、图片、影音播放,但属于“电脑+白板”,离“手机+平板”的微时代还有很大差距。

3.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未理顺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人格塑造方面发挥作用。“以教师为主导”是前提,“以学生为主体”是关键。微时代教师课堂地位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要“让出”课堂,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主导者。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学会理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三、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管理策略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管理已不同于以前,“低头族”无疑会削弱教师授课的积极性、破坏教室课堂纪律的严肃性。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针对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课堂管理已迫在眉睫。

1.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手机+平板”的微时代电子课本,它们可以在文字旁边添加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在可视化的教材中学习,更可以通过和电子课本地互动来实现知识的学习,这些都已经成为现实。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方法。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打破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打破标准答案考试,打破60分及格的观念。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不仅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避免“假大空”的说教方式,还要掌握扎实的计算机技能,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

2.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

贵州理工学院是一所理工科院校,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好专业知识就行了,思想政治课是他们眼中的副课。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不光是上课的时候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流互动,更重要的是走到学生心里面去。无论课堂上人数有多少,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用真诚和关爱之心开展课堂管理。当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情感认同,他们就会正确地对待老师的夸赞或惩罚,才能自觉自发地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可以主动利用自媒体和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善于和学生交往,尊重学生、欣赏学生,以提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认同度。

3.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管理要有学校的重视与支持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管理要有所成效,不仅要依托先进的教育技术,全体教职工与时俱进的创新魄力,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合理借鉴外来经验,创造属于自己的“微课”,还有赖于学校的重视与支持。学校应加大软硬件的投入,增加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施,给老师更多的培训机会。贵州理工学院参照《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每学年至少安排1/4的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每人每4年至少1次进行脱产或半脱产进修。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培训只有“大踏步”走出去,才能做好“大规模”引进来。

参考文献: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12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2-0133-02

由于大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关乎到高等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因此,大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许多学者也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研究工具对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尤其是近几年,有学者从博弈论的角度对高校教学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罗明忠[1]利用重复博弈分析方法对高校教学实践基地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周传生[2]在博弈思想的指导下,探讨了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及制度改进的必要性。尽管众多学者基于常规非合作博弈论方法研究了高校的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并获得了一些富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但几乎见不到在演化博弈的环境下,有关高校课堂教学管理问题的研究成果。受上述研究成果的启发,本文拟在高校教师、高校以及高校学生均具有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基于一个多方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对高校教师、高校以及高校学生的演化稳定策略进行分类讨论,找出激励群体类型比例变化的复制动态关系,从深层次上揭示影响高校课堂教学的相关影响因素和微观作用机理。

一、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本质上讲,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高校、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这三方相互博弈,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涉及上述三方的策略行为选择机制以及其后的效用函数的确定机制。无论是高校教师与和高校之间进行的互动博弈,还是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之间进行的互动博弈,必然会引发高校和高校教师之间以及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冲突,并会在这种竞争和冲突的过程中导致出现许多高校课堂教学问题。现将在此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列出如下。

(一)高校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高校一直比较关注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但对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视度不是很高。一些高校往往在考核评价一个高校教师的能力时,只看其科研成果,而对其课堂教学水平的考察只是流于形式,当然这是有客观原因的,那就是科研能够给高校和高校教师带来名和利。由于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主客观因素较多,教学的评价机制相对比较难以制定,要想做到对高校课堂教学的科学量化非常难。另外,很多高校都用同一个评价标准对不同性质的课程进行评价,这样对高校教师有失公正和公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二)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前备课不充分。包括对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方法、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以及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不了解。二是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缺乏对课堂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具体表现为:教学思路不清,教学的技术路线不合理,把握不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忽视了育人的重要性,没有加强对问题学生的监督和管理。三是在课后,高校教师缺乏跟学生的有效交流与沟通,不去了解课堂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去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也不想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2]。

(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迷失了道德方向,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学习。二是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具体表现为:经常旷课、迟到、早退,上课神情恍惚,打瞌睡甚至睡觉,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雷同。三是缺乏问题意识。主要表现为缺乏以问题为导向型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态度。

二、高校课堂教学问题的演化博弈分析

(一)高校教师课堂教学问题的演化博弈分析

在高校和高校教师这两者相互博弈的过程中,假设高校有两种策略选择:一种是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激励政策以激发高校老师的课堂教学创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另一种是不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激励政策以降低激励的成本。高校教师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投入精力用以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另一种是在课堂教学方面不投入精力以降低自身成本。高校与高校教师进行博弈时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表1中的c1>0为高校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激励政策以激发高校老师的课堂教学创新而产生的成本,c2≥0为高校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激励政策而产生的声誉损失。r≥0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的奖励。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不投入精力的目的是为了节省成本,谋取私利,因此有a>0。

对于具有有限理性特征的高校和高校教师,如果假设在高校教师的群体中采用投入精力的比例为,在高校群体中采用不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激励政策的比例为,则高校教师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F(x)=■=x(π1T-π1)=x(1-x)(s-a-sy)

高校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G(y)=■=y(π2F-π2)=y(1-y)[c1-c2-r+(c2+r)x]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若y=(s-a)/s(s≥a),则F(x)=0,这就表示所有x对于复制动态而言都是稳定的;如果y≠(s-a)/s,则x*1=0和x*2=1是两个稳定状态,且当y>(s-a)/s,时,x*1=0是演化稳定策略,当y9/10,x*1=0仍是演化稳定策略,在长期进化演变的过程中,高校教师仍倾向于采用不投入精力的策略。这就表明如果对不投入精力的高校教师处罚力度不够,或者虽然对不投入精力的高校教师处罚力度很重但高校由于种种原因而对高校教师是否在课堂教学方面投入精力进行严格监测的概率很小,那么经过反复的长期博弈,高校教师仍倾向于采用不投入精力的策略。因此,要杜绝或减少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偷懒行为,在加大对在课堂教学方面不投入精力的高校教师进行严惩的同时,还必须加强高校自身的建设从而提高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投入精力被发现的概率。

(二)学生课堂教学问题的演化博弈分析

在高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多对利益主体,除了高校和高校教师之间的博弈关系外,高校教师和学生间的博弈也是最为明显的一对。在这两者相互博弈的过程中,学生有两种策略选择:一种是采取认真的学习态度;另一种是采取不认真的学习态度。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对学生加强有效监督管理以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另一种是对学生进行一般监督管理。高校与高校教师进行博弈时的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

对于具有有限理性特征的学生和高校教师门。假设在高校教师群体中采用加强监管策略的比例为x,在学生群体中采用认真学习态度策略的比例为y。因此,采用加强监管策略的高校教师的期望收益、采用一般监管的高校教师的期望收益以及群体平均收益分别为[3]。

π1J=y×(-C)+(1-y)×(-C-L1)

π1NJ=-(1-y)×L2

π1=(L2-C-L1)x+L2y+xy(L1-L2)-L2

高校教师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同理可得学生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如果y=(L2-C-L1)/(L2-L1)(L2≥C+L1)成立,则F(x)始终为0,这意味着所有都是稳定状态;如果y≠(L2-C-L1)/(L2-L1),则x*1=0和x*2=1是两个稳定状态,且当y>(L2-C-L1)/(L2-L1),x*1=0是演化稳定策略,当y(L2-C-L1)/(L2-L1)成立,从而可知演化博弈的结果为高校教师趋向于选择一般监管策略[4]。对于学生来讲,当I1>I2时,显然,I1-I2+(I+I2)x>0,因此,y*2=1是演化稳定状态,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学生均趋向于认真学习的策略;当I1=I2时,y*2=1是否为演化稳定状态,关键要看高校教师是否对企业实施有效监督,如果高校教师没有对学生实施有效监督,那么所有都是稳定状态,如果高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有效监督,则y*2=1是演化稳定状态,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学生均趋向于选择认真学习的策略;当I1(I2-I1)/(I+I2),y*2=1是演化稳定状态,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学生均趋向于选择认真学习的策略;如果x

三、结语

高校课堂教学是涉及高校、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一门综合性艺术。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高校和高校教师间的博弈以及高校教师与学生间的博弈。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这两类博弈的演进方向和均衡结果。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对高校课堂教学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具有有限理性特征的多方参与的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高校、高校教师以及学生的演化稳定策略,找出了群体类型比例变化的复制动态关系,对影响高校课堂教学的微观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罗明忠.重复博弈视角下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机制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8,1(29):40-43.

[2]周传生.博弈论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4):587-59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