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创作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2 17:48:28

动画创作论文

动画创作论文篇1

关键词:独特快乐元素自然心源本色演绎团队之星<<老鼠嫁女>><<旱地行船>>

(一)绪论动画创作的过程本身是非常枯燥的,这就要求创作者去捕捉自己的快乐元素,只有寻找到合适的快乐源泉(即题材),才能够在创作中始终保持一种自如的心态,从而出色的完成影片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创作中享受快乐.独特,既动画创作者本身所具备的新颖特殊性(即本土化的创作).从艺术创作本身来看,每一位艺术家的特点都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动画师应当将自己的本色艺术特征,通过动画创作的形式展现出来.独特快乐元素是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创作思路,在具体的含义上并不只是对应人的心理思维.而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方法."独特快乐"元素将被引申到动画创作的具体实践当中去.独特快乐元素的具体内容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倡切身体验的原则,勤于积累,深入生活.在创作的过程中坚持本色演绎的原则,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学习,各尽所长.它简单的体现在创作过程中的三个方面:培养创作理念--自然心源选择创作题材--本色演绎完成创作过程--团队之星其中第一个方面是创作的基础,第二个方面是创作的具体内容,第三方面为完成创作的基本保障.我们知道有了好的题材和优秀的制作力量,而没有良好的团队凝聚力也是无济于事的.在学习和创作动画的过程中要培养在这三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首先还是先回到动画这一概念上来.动画师总是被比做上帝,这是经由动画师的手才能诞生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动画带给大家的是无比的快乐,而这份快乐是由无数人的辛勤劳动与汗水换来的.我们往往习惯看事物美好的一面,然而动画真正的魅力恰恰就是它漫长枯燥的制作过程.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相信就会找到始终鼓励我们克服困难的动力.如同马拉松比赛一样,一张张原画就是迈出的每一个步伐,在最后冲刺到终点的那一瞬间是无比美好的..这也是"独特快乐"元素在动画中的广泛含义.在这里将着重阐述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中独特快乐元素的重要意义.

(二)本论

独特快乐的自然心源创作的过程是艺术家解开心结的过程,艺术创作始终要坚持深入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切身体会.在我们准备创作之前,或者在考虑创作题材之前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积累生活当中的素材.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因为在学校我们更多的是在学习专业技术和专业方面的文化知识.这样下去的后果是逐渐使我们丧失观察生活的实际能力,而最终使自身的艺术洞察力渐渐退化.最多也只是成为匠人.所谓匠人,就是只有技法,而无思想,更谈不上创造性.这种人注定永远沿着别人的路走,或永远在某种外力的牵引下行动1.中国画论中有这样的古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创作时不仅描写对象的外貌特征,而且重视感情注入,心灵的引渡,把从对象所激发的感悟、思考和想象同时表现出来,这源于自然的心源或心象,才是艺术创作的依托.

2在这个章节要探讨的是如何从学习中创作,再从创作当中学习.学习到感悟再到实践三者之间的联系是环环相扣的关系.往往我们在学习时是被动的去接受一些思想或方法.这并不代表我们已经掌握灌输到大脑中的理论.动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科目,也就是说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动画理论中的原理.下乡写生、采风,积累素材是我们在创作之前必须打好的基础.要以它为依托从中受益.通过长期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完善,才能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在这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创作的一些独到思想也会应运而生.

当一位音乐家通过优美的旋律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时;当雕塑师挥舞着粗糙的手啄刻一位心灵的舞者时;当一位动画艺术家通过屏幕上翻动的一张张闪光画面来诠释人生哲理时,他们寻找到了艺术创作的依托轻人当中最可贵的是激情四射,然而最匮乏的却是对人生的阅读能力.

在具体的创作中我要求自己首先要先收集大量的资料与素材,在对所要创作的题材有较深入的了解之后才可以开始具体的设计与构思.如执导并参与创作的联合作业<<老鼠嫁女>>.起初是在美术家张德禄老师的画案上无意发现的一张民间木板年画.在被深深吸引后,开始寻找更多的关于木版年画的资料,以及相关的民间艺术素材.其中有关于<<老鼠娶亲>>的资料有很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如民间剪纸,纸塑,木版年画等等,就剪纸就有许多种美术风格.在之后我又有幸拜访了平阳木版年画的民间艺术家赵大勇老先生,也从中了解到许多关于木版年画的知识,从它的历史到具体的制作方法.包括民间艺术在木版年画中的渗透以及发展.之后也从浮山剪纸艺术家郑洪峨老先生那里了解到民间区域风格的炯异.看到了纸塑的<<老鼠嫁女>>虽然在许多方面自己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理解还有不到之处,但是在半年的准备和不断的学习中感到受益非浅.在假期当中也经常进行黄河流域的文化采风和学习.如在<<老鼠嫁女>>短片中的云的形象是在运城扁鹊庙的采风中,从栓马石的石雕上演变而来的.而风的造型是从汉代画像砖人物中汲取了营养.不是一味的借鉴,而是在有所保留同时也有所改变.而稷山青龙寺的壁画也为我提供了一些保贵的素材.还有许多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文化气息将会为以后的创作打好深厚的基础,学无止境,许多古人留传的珍贵文化艺术宝卷即便耗尽毕生精力也无法读完,读懂.

在接下来的毕业创作<<旱地行船>>中,实地采风显的更为重要.这部短片记录了一个发生在五十年前不为人普遍知晓的黄河船夫的事迹.她可以被认为是我心中的中华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就象拍摄记录片一样,先后三次前往坐落在深山峭谷的实景地,进行一步步的采集和更深一层的了解.我发现每一次采风完回去的路上都有不同于之前很大的变化,就像调整焦距一样,在不断的收集过程中物象逐渐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在起初查阅<<吉县志>>的资料时,关于<<旱地行船>>记载的文字少的可怜,只有一些水流量的数字统计,以及像传说一样的简短描述.就连地名也与其他资料有所出入.(有的地理名称也因为是方言的音译而不准确)在关于运输货物的黄河大船的记录也无法从资料上得知.另外在拖运木船的细节方面如船底部所垫的木头的形状,有的资料为滚木,而有的则为木板.而具体拉纤的过程就更找不到依据.通过三次实地的考察,这些问题都得到一一解决,同时还获得了更多更有价值的艺术素材.在采风时我结识了一位当地的老者,他向我讲述了从前拉船的故事,回忆并唱起当时的拉船号子.许多资料中的空白也随之被一一填补上.

在创作上我们须要坚持不懈的深入到生活里面去,在生活中去挖掘捕捉灵感,真诚的与所要捕捉的对象交流、对话.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从而更有力的投入到创作当中去.体会自然心源所带给你的独特快乐.

独特快乐的本色演绎

在这一节中主要阐述独特快乐元素在动画创作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从事艺术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创造和欣赏艺术,更好的掌握自己和认识自己,而不让无感情的技术和机器掌握自己.1而本色演绎的要求就是要追求原创,独特快乐在这里特指题材内容的新颖和差异.要求在构思和设计上敢于创新.如动画的表现形式,制作手法等等.

在已经完成的联合作业中也尝试了运用一些新的制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影片本身来讲有许多方面还并不成熟,但就一些大胆的实验还是值得去保留.<<老鼠嫁女>>在前期的设计过程中摸索了几种制作手法,在经过不断的实验筛选后选择了工序比较复杂但很出效果的一种.

在中期的制作过程中原动画依然按照传统的方法用铅笔在动画纸上绘制.为了使动作更加准确,动画人物的边缘线也要求完全闭合.而动作的时间掌握要与分镜头设计稿和摄影表上的完全一致.加动画的环节也比较严格,从而使动作更为流畅,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原动画的制作完成之后同样进行动作检查,将不到位的画进行修改.达到要求的原动画将要进行描线的艺术加工.真正的绘制工作从这里开始.为了达到一定的美术效果,描线和上色都将在宣纸上完成.首先将宣纸打好定位孔.然后进行描线拷贝.这时的线条就是影片中大家看到的边缘线,它不是完全闭合的.这样就加强了画面的绘画感.描线完成后将进行手工上色,,每一张色稿都由手工绘制完成,这个环节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每一张画稿的颜色偏差不能过大,要保持视觉的流畅性.到这里中期的制作基本就完成了.中期的制作过程相对于普遍的手绘制作手法有很大的区别,完全由手工独立完成,电脑上色的方法被排除,这也是由影片的风格所决定的.不同类型题材的影片也应当选择适合它的制作流程.

后期的工作量就相对来说大了一些,将手工制作的画面扫描进电脑进行合成.在这个环节主要工作是抠象.为了尽量不破坏画面的表现力,所有的电子图片也由手动抠象来完成.最终将合成好的图象与音乐相对接.

除了在画面的创作上有所突破,在音乐上也极力与之配合,在学生的短片作业中往往将创作仅仅局限在视频的制作上,对音乐的要求却是非常随意.配乐的重要性在短片创作中是不容忽视的..在这部民间题材的短片当中,音乐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选用地方特色的民乐,配器也以唢呐为主,包括笙,鼓,镲,锣等.作曲家根据短片的情节创作音乐,同时也借鉴和容入了一些民间音乐的一些特色韵律.如民间的迎亲音乐,还有新绛花鼓中的<<滚核桃>>等.在音效方面运用唢呐的音色特点模仿老鼠的声音,用吊镲来模拟风的声音,小鼓和小锣模拟云的声音.其中最具创造性的是老鼠凿墙时的音效,是由鼓槌滑动鼓边的效果来完成的.在录音方面都是有演奏家在录音棚根据画面配合来完成的.

目前正在制作当中的<<旱地行船>>也力图追求原创,在题材的选择上独树一帜,在创意上争取有新的突破.这是一部较写实的动画短片在对基本功的要求上会更加严格,从而在制作上也带来很大的难度.之所以考虑做这样类型的作品,主要也是由影片本身的类型决定.在人物设计上尽量追求写实,场景设计也应当与人物风格相统一,目前已经基本敲定了影片的美术风格.在制作手法上会适当的采用二维与三维相结合的方法.当然这些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让影片的每一个镜头更加紧凑的联系在一起,使叙事的能力更为突出.

短片中的音乐将选择地方特色的鼓乐,将"威风锣鼓"这一种鼓乐种类作为影片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采风中收集到的拉船号子重新进行创作,录制,为影片锦上天花.争取在视听效果上有更新的突破.

本色演绎动画的独特快乐是一个需要不断追求和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是要一味的宣扬个性,而是要结合更多的时代气息,更要考虑到影片的观众群体.做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固然很好,若能够使作品得到广大群体的认同和共鸣才是最终的目的.毕竟从事艺术创作的义务就是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而本色演绎在选材上也不仅仅局限在民族特色这个范围之内,现实主义,童话故事和其他各种形式都可以去探索挖掘.

在学习与创作中坚持本色演绎的思路,并不是摈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范例.模仿是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是要讲究方法.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动画风格在我个人看来是应该被大力赞扬的,中国有句古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不断的学习和借鉴中有利于我们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动画创作中的不断探索.就象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中国动画片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模仿痕迹.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就是从模仿美国动画开始的.不过从那时起,中国动画的创作者就一直在吸收借鉴其他国家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努力走探索民族化的道路.1

独特快乐的创作思路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更明确创作的目的性,将那些盲目崇拜和被动情绪剔除掉,带着轻松的心态和蓬勃的生机加入到影片的创作当中去.为不断的探索和不断的创新打造一个生机盎然的新空间.

独特快乐的团队之星

一提到团队之星,热爱足球的人们都很熟悉,它是2006年世界杯专用球的名字.独特快乐元素的第三个方面也是它最为关键的含义就是在团队中寻找快乐.确切的来说是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培养树立"团队精神".团队合作将是决定动画创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序论中将这部分内容定义为动画创作的基本保障.从工作内容来看应当划分为动画创作中的策划与管理方面.

将动画创作的过程比作为足球比赛是最恰当不过了,动画创作本身也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在普遍情况下)一部耗资巨大的动画片需要成百乃至上千的动画工作者共同来完成,我们在这里不就美国或日本的商业片做详细研究,而只是从规模很小的学生短片创作来做分析.也是从具体的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和想法.谈及到这个方面的问题也是一个创作中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对于这方面因素的探讨直接关系到作为动画创作人的最基本的专业道德修养.

在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许多人习惯了在孤独的环境中生活,这是有特定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相对其他国家的同龄人较差.加强团队意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人们所高度重视,它也在其他行业中被受关注.

将合作精神贯穿在创作的始终是应当一直被大家尝试和训练的.从二年级开始的专业设计课程中,就应当有意识的将作业作为实验的对象.比如从简单的小品式的创作,要人为的将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如最粗略的分为视频和音频两大方面,例如自己制作的第一部完整的实验小品<<小羊的故事>>到后来的<<一个和四个>>都是与录音系的同学一起完成.由于制作周期和相对要求不是很高.在制作中参与的人员数量也很少.但是通过这样的训练,除了制作方面外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对于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度的培养也需要相当的一段时间来进行磨合.在不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创作管理方面的经验.也为之后的联合创作顺利完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之后的<<老鼠嫁女>>剧组中,也将之前学习的组织经验加以更多的实际操作.从前期到中期再到后期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积极的调动和合理的规划.

在前期阶段主要组织主创人员对选择的题材进行讨论,内容包括剧本,分镜头,以及具体的创作手法.在得出初步的结论后进行简短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初步了解每一个组员的特点,也可以作为起初的磨合期.为之后的合理分配奠定了基础.

在中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在考察创作成员的制作能力和工作素养.繁重的绘制工作会影响到一些意志力不坚定的人.在这时应当及时发现并想尽办法调整心态.如在原画的绘制中马马乎乎,不求准确.在学生作业的完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的习惯如果在以后的工作中被显露出来后果是很严重的.

在短片<<老鼠嫁女>>的制作中就是由于合作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影片本身.在片中有一段风的画面,人物造型和前面的镜头都有明显的区别.这是由于在造型统一的方面出现了失误.完全可以发现是由两个人绘制的痕迹.还有墙的造型,绘制时忘记画其中的一个耳环,然而在中期的审查时也没有发现.最终只能在后期进行补救.幸运的是修改的比较完善,观众也没有发现穿帮的地方.类似这样的错误联合创作中往往是可以避免的.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创作者之间的良好沟通会使制作影片的失误率大大降低.在相对成功的一方面,制作人员的合理分工是值得今后创作中继续保持的.与其他类型的作品不同,<<老鼠嫁女>>在制作流程上的分工较为烦琐,在上色这个环节的把握就比较领人满意.上色组由三人组成,在协调和统一方面比较到位.颜色指定的要求也基本落实到每个组员.

在足球比赛中讲究传接配合,讲究整体如一.在动画创作上也要遵循这个原理,只有大大提高团队的合作协调能力,树立团队荣誉感才能将真正有才华的每一个创作个体融入成一支生力军.只有在高度凝聚力的前提下才能各尽所长,优劣互补.团队合作才发挥其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动画创作论文篇2

二、以形象塑造和叙事为目标的角色设计其实始于故事创作

尽管角色设计一般被用作动漫术语,但是角色以及角色设计(或说人物设定)可不是动漫专用。明确的角色概念源于戏剧,并事实上更早地存在于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创作和社会生活,最典型莫过于小说创作。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形象,经由故事情节而凸显;特定的社会自然环境对人物性格有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人物性格对故事情节发展又具备推动作用。因此,人物与特定环境下的故事,本来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二者不可缺一。对于动画,故事始终是主要元素,不管这个动画是真人饰演还是手工绘制又或是数字加工的。好的故事才会诞生成功的角色。一个成功的角色,必有其鲜明的性格形象魅力;一个能够深入人心的角色,更必有其灵魂、精神、感染力。同样这些角色的性格形象必然是通过其经历故事而显现。林冲、鲁智深、武松……这一系列角色,可以用小说、戏剧、影视、动漫、游戏等各种艺术形式,来完成形象塑造和叙事目的。故事是一样的,区别的只是说故事的语言媒介不同,以及因此而带来的艺术魅力不同。也就是说,真正的角色设计从故事创作开始的那一刻就随之开始了。从美日动漫文化来看,漫画和小说为影视动画提供了强大的故事来源。根据日本出版界数据统计,他们2013年播出的动画,源自漫画的有91部(40.4%)、轻小说的有33部(14、6%)、其他(小说、图书、玩具等)有34部(15.1%)。漫画可以被看作是应用了蒙太奇手段的绘本小说形式,好的漫画师是与小说家一样的说故事能手。几米的绘本作品风靡,美、法、德、希腊、韩、日、泰国等皆有译本,许多作品被改编成音乐剧、电影、电视剧。读者着迷于几米的画,着迷于几米画中的故事,那些成人的寓言和童话。在世界动漫界独树一帜的宫崎骏,原先是漫画师出身。类似宫崎骏这样兼有作家、编剧或漫画师背景的大导演很多。徐克甚至说:导演是他的兼职,漫画师才是他的主业。的确,导演按照自己的总体构思绘制的结合人物设定和故事情节的影视分镜手稿,何尝不是浓缩的故事漫画绘本?沃卓斯基姐弟(《黑客帝国》、《云图》)、黑泽明(《影子武士》、《乱》)、克里斯托弗•诺兰(《盗梦空间》)、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号》、《终结者》、《阿凡达》)、希区柯克(《精神病患者》),这些著名导演,无一不是分镜大师,无一不是说故事的能手。有了故事以后,角色形象也已然存在。至于视觉上的美术造型只是从胸中之竹到笔下之竹的终端呈现。这就是希区柯克经常说的:他的电影还在没拍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从故事创作到最终的视觉呈现过程,才是完整的角色设计。倘使这个过程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身兼作家、脚本、导演甚至制片人),故事的原始意念自然可以被完整保留;如果这个过程是由团队协作完成,那么负责视觉造型输出的角色设计工作,同样必须从最初的故事切入,深刻解读,食其味、取其髓,方能成功化其形。一个称职的能够“深刻解读”他人故事的视觉造型师,其本身具备的文化素养,绝不会低;对于不会画画的导演来说,他的视觉造型师应当能如同他的手脚一般把他的想法变成画面构图。莎士比亚曾说过,“即使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服饰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貌若表面审美造型的角色设计,若是不能让画笔下的角色表情、眼神、发式代替创作者说故事,那就只能是笔尖上的浪费。

三、好的故事:真实、自信而让人信服;自信的文化价值观源于对世界、历史、人生、艺术的观察、理解、坚持

并非所有的故事都动人。好的故事,必然是当下的真实。真实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让人信服。可以神游、可以穿越,但不论是神游到银河系外还是穿越到过去未来,故事的眼界、情感、思维、价值观,都必然系于当下。经典的故事都是生于当下而得以存于永恒。《功夫熊猫》以古代东方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却依然是“美国人黄皮肤白内容,依然梦工厂原厂路数设定,小人物大块头挫胖子转HERO标准节奏”。有些中国观众“憎恶这种故事类型,好吃懒做者轻易就可本领高强,不作准备恰恰会大获成功;而勤学苦练者都是呆子、都会失败,只能作为陪衬主角红花形象的绿叶存在。这种价值观是不可取的、有害的”,这是站在国人“天道酬勤”的角度去理解,殊不知对于教育这件大事,老美真诚地不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做学霸的潜质,而是向来迷信天分,等待时机成熟。几米用敏锐细腻的心去感受周围的人与事,以情感、思绪为墨,藉画笔传达他对大千世界的真实看法。几米的故事引领着每一位欣赏他作品的人看到并相信世界上的美与善,同时也反应了现代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故事找到一个映照和寄托。几米的作品不只是图片配上简短的文字,而是呈现了完整的价值观、想法及人生态度。宫崎骏动画作品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从《风之谷》、《天空之城》,到后来的《龙猫》、《萤火虫之墓》、《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他的思想是一以贯之且辩证发展着的,他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艺术观都有着明晰坚定的脉络,最终成就其在全球动画界无可替代的地位。好的故事,不管是通过什么形式呈现,必然直接或间接地阐述创作者的面对人生的想法和态度,并籍此而取得其存在的意义。成功的角色,不论是令人爱的,还是令人恨的,又或是令人又爱又恨的,总有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坚持己见”之处。

动画创作论文篇3

(一)绪论动画创作的过程本身是非常枯燥的,这就要求创作者去捕捉自己的快乐元素,只有寻找到合适的快乐源泉(即题材),才能够在创作中始终保持一种自如的心态,从而出色的完成影片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创作中享受快乐.独特,既动画创作者本身所具备的新颖特殊性(即本土化的创作).从艺术创作本身来看,每一位艺术家的特点都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动画师应当将自己的本色艺术特征,通过动画创作的形式展现出来.独特快乐元素是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创作思路,在具体的含义上并不只是对应人的心理思维.而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方法."独特快乐"元素将被引申到动画创作的具体实践当中去.独特快乐元素的具体内容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倡切身体验的原则,勤于积累,深入生活.在创作的过程中坚持本色演绎的原则,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学习,各尽所长.它简单的体现在创作过程中的三个方面:培养创作理念--自然心源选择创作题材--本色演绎完成创作过程--团队之星其中第一个方面是创作的基础,第二个方面是创作的具体内容,第三方面为完成创作的基本保障.我们知道有了好的题材和优秀的制作力量,而没有良好的团队凝聚力也是无济于事的.在学习和创作动画的过程中要培养在这三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首先还是先回到动画这一概念上来.动画师总是被比做上帝,这是经由动画师的手才能诞生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动画带给大家的是无比的快乐,而这份快乐是由无数人的辛勤劳动与汗水换来的.我们往往习惯看事物美好的一面,然而动画真正的魅力恰恰就是它漫长枯燥的制作过程.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相信就会找到始终鼓励我们克服困难的动力.如同马拉松比赛一样,一张张原画就是迈出的每一个步伐,在最后冲刺到终点的那一瞬间是无比美好的..这也是"独特快乐"元素在动画中的广泛含义.在这里将着重阐述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中独特快乐元素的重要意义.

(二)本论

独特快乐的自然心源创作的过程是艺术家解开心结的过程,艺术创作始终要坚持深入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切身体会.在我们准备创作之前,或者在考虑创作题材之前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积累生活当中的素材.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因为在学校我们更多的是在学习专业技术和专业方面的文化知识.这样下去的后果是逐渐使我们丧失观察生活的实际能力,而最终使自身的艺术洞察力渐渐退化.最多也只是成为匠人.所谓匠人,就是只有技法,而无思想,更谈不上创造性.这种人注定永远沿着别人的路走,或永远在某种外力的牵引下行动1.中国画论中有这样的古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创作时不仅描写对象的外貌特征,而且重视感情注入,心灵的引渡,把从对象所激发的感悟、思考和想象同时表现出来,这源于自然的心源或心象,才是艺术创作的依托.

2在这个章节要探讨的是如何从学习中创作,再从创作当中学习.学习到感悟再到实践三者之间的联系是环环相扣的关系.往往我们在学习时是被动的去接受一些思想或方法.这并不代表我们已经掌握灌输到大脑中的理论.动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科目,也就是说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动画理论中的原理.下乡写生、采风,积累素材是我们在创作之前必须打好的基础.要以它为依托从中受益.通过长期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完善,才能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在这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创作的一些独到思想也会应运而生.

当一位音乐家通过优美的旋律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时;当雕塑师挥舞着粗糙的手啄刻一位心灵的舞者时;当一位动画艺术家通过屏幕上翻动的一张张闪光画面来诠释人生哲理时,他们寻找到了艺术创作的依托轻人当中最可贵的是激情四射,然而最匮乏的却是对人生的阅读能力.

在具体的创作中我要求自己首先要先收集大量的资料与素材,在对所要创作的题材有较深入的了解之后才可以开始具体的设计与构思.如执导并参与创作的联合作业<<老鼠嫁女>>.起初是在美术家张德禄老师的画案上无意发现的一张民间木板年画.在被深深吸引后,开始寻找更多的关于木版年画的资料,以及相关的民间艺术素材.其中有关于<<老鼠娶亲>>的资料有很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如民间剪纸,纸塑,木版年画等等,就剪纸就有许多种美术风格.在之后我又有幸拜访了平阳木版年画的民间艺术家赵大勇老先生,也从中了解到许多关于木版年画的知识,从它的历史到具体的制作方法.包括民间艺术在木版年画中的渗透以及发展.之后也从浮山剪纸艺术家郑洪峨老先生那里了解到民间区域风格的炯异.看到了纸塑的<<老鼠嫁女>>虽然在许多方面自己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理解还有不到之处,但是在半年的准备和不断的学习中感到受益非浅.在假期当中也经常进行黄河流域的文化采风和学习.如在<<老鼠嫁女>>短片中的云的形象是在运城扁鹊庙的采风中,从栓马石的石雕上演变而来的.而风的造型是从汉代画像砖人物中汲取了营养.不是一味的借鉴,而是在有所保留同时也有所改变.而稷山青龙寺的壁画也为我提供了一些保贵的素材.还有许多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文化气息将会为以后的创作打好深厚的基础,学无止境,许多古人留传的珍贵文化艺术宝卷即便耗尽毕生精力也无法读完,读懂.

在接下来的毕业创作<<旱地行船>>中,实地采风显的更为重要.这部短片记录了一个发生在五十年前不为人普遍知晓的黄河船夫的事迹.她可以被认为是我心中的中华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就象拍摄记录片一样,先后三次前往坐落在深山峭谷的实景地,进行一步步的采集和更深一层的了解.我发现每一次采风完回去的路上都有不同于之前很大的变化,就像调整焦距一样,在不断的收集过程中物象逐渐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在起初查阅<<吉县志>>的资料时,关于<<旱地行船>>记载的文字少的可怜,只有一些水流量的数字统计,以及像传说一样的简短描述.就连地名也与其他资料有所出入.(有的地理名称也因为是方言的音译而不准确)在关于运输货物的黄河大船的记录也无法从资料上得知.另外在拖运木船的细节方面如船底部所垫的木头的形状,有的资料为滚木,而有的则为木板.而具体拉纤的过程就更找不到依据.通过三次实地的考察,这些问题都得到一一解决,同时还获得了更多更有价值的艺术素材.在采风时我结识了一位当地的老者,他向我讲述了从前拉船的故事,回忆并唱起当时的拉船号子.许多资料中的空白也随之被一一填补上.

在创作上我们须要坚持不懈的深入到生活里面去,在生活中去挖掘捕捉灵感,真诚的与所要捕捉的对象交流、对话.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从而更有力的投入到创作当中去.体会自然心源所带给你的独特快乐.

独特快乐的本色演绎

在这一节中主要阐述独特快乐元素在动画创作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从事艺术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创造和欣赏艺术,更好的掌握自己和认识自己,而不让无感情的技术和机器掌握自己.1而本色演绎的要求就是要追求原创,独特快乐在这里特指题材内容的新颖和差异.要求在构思和设计上敢于创新.如动画的表现形式,制作手法等等.

在已经完成的联合作业中也尝试了运用一些新的制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影片本身来讲有许多方面还并不成熟,但就一些大胆的实验还是值得去保留.<<老鼠嫁女>>在前期的设计过程中摸索了几种制作手法,在经过不断的实验筛选后选择了工序比较复杂但很出效果的一种.

在中期的制作过程中原动画依然按照传统的方法用铅笔在动画纸上绘制.为了使动作更加准确,动画人物的边缘线也要求完全闭合.而动作的时间掌握要与分镜头设计稿和摄影表上的完全一致.加动画的环节也比较严格,从而使动作更为流畅,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原动画的制作完成之后同样进行动作检查,将不到位的画进行修改.达到要求的原动画将要进行描线的艺术加工.真正的绘制工作从这里开始.为了达到一定的美术效果,描线和上色都将在宣纸上完成.首先将宣纸打好定位孔.然后进行描线拷贝.这时的线条就是影片中大家看到的边缘线,它不是完全闭合的.这样就加强了画面的绘画感.描线完成后将进行手工上色,,每一张色稿都由手工绘制完成,这个环节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每一张画稿的颜色偏差不能过大,要保持视觉的流畅性.到这里中期的制作基本就完成了.中期的制作过程相对于普遍的手绘制作手法有很大的区别,完全由手工独立完成,电脑上色的方法被排除,这也是由影片的风格所决定的.不同类型题材的影片也应当选择适合它的制作流程.

后期的工作量就相对来说大了一些,将手工制作的画面扫描进电脑进行合成.在这个环节主要工作是抠象.为了尽量不破坏画面的表现力,所有的电子图片也由手动抠象来完成.最终将合成好的图象与音乐相对接.

除了在画面的创作上有所突破,在音乐上也极力与之配合,在学生的短片作业中往往将创作仅仅局限在视频的制作上,对音乐的要求却是非常随意.配乐的重要性在短片创作中是不容忽视的..在这部民间题材的短片当中,音乐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选用地方特色的民乐,配器也以唢呐为主,包括笙,鼓,镲,锣等.作曲家根据短片的情节创作音乐,同时也借鉴和容入了一些民间音乐的一些特色韵律.如民间的迎亲音乐,还有新绛花鼓中的<<滚核桃>>等.在音效方面运用唢呐的音色特点模仿老鼠的声音,用吊镲来模拟风的声音,小鼓和小锣模拟云的声音.其中最具创造性的是老鼠凿墙时的音效,是由鼓槌滑动鼓边的效果来完成的.在录音方面都是有演奏家在录音棚根据画面配合来完成的.

目前正在制作当中的<<旱地行船>>也力图追求原创,在题材的选择上独树一帜,在创意上争取有新的突破.这是一部较写实的动画短片在对基本功的要求上会更加严格,从而在制作上也带来很大的难度.之所以考虑做这样类型的作品,主要也是由影片本身的类型决定.在人物设计上尽量追求写实,场景设计也应当与人物风格相统一,目前已经基本敲定了影片的美术风格.在制作手法上会适当的采用二维与三维相结合的方法.当然这些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让影片的每一个镜头更加紧凑的联系在一起,使叙事的能力更为突出.

短片中的音乐将选择地方特色的鼓乐,将"威风锣鼓"这一种鼓乐种类作为影片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采风中收集到的拉船号子重新进行创作,录制,为影片锦上天花.争取在视听效果上有更新的突破.

本色演绎动画的独特快乐是一个需要不断追求和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是要一味的宣扬个性,而是要结合更多的时代气息,更要考虑到影片的观众群体.做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固然很好,若能够使作品得到广大群体的认同和共鸣才是最终的目的.毕竟从事艺术创作的义务就是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而本色演绎在选材上也不仅仅局限在民族特色这个范围之内,现实主义,童话故事和其他各种形式都可以去探索挖掘.

在学习与创作中坚持本色演绎的思路,并不是摈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范例.模仿是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是要讲究方法.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动画风格在我个人看来是应该被大力赞扬的,中国有句古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不断的学习和借鉴中有利于我们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动画创作中的不断探索.就象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中国动画片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模仿痕迹.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就是从模仿美国动画开始的.不过从那时起,中国动画的创作者就一直在吸收借鉴其他国家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努力走探索民族化的道路.1

独特快乐的创作思路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更明确创作的目的性,将那些盲目崇拜和被动情绪剔除掉,带着轻松的心态和蓬勃的生机加入到影片的创作当中去.为不断的探索和不断的创新打造一个生机盎然的新空间.

独特快乐的团队之星

一提到团队之星,热爱足球的人们都很熟悉,它是2006年世界杯专用球的名字.独特快乐元素的第三个方面也是它最为关键的含义就是在团队中寻找快乐.确切的来说是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培养树立"团队精神".团队合作将是决定动画创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序论中将这部分内容定义为动画创作的基本保障.从工作内容来看应当划分为动画创作中的策划与管理方面.

将动画创作的过程比作为足球比赛是最恰当不过了,动画创作本身也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在普遍情况下)一部耗资巨大的动画片需要成百乃至上千的动画工作者共同来完成,我们在这里不就美国或日本的商业片做详细研究,而只是从规模很小的学生短片创作来做分析.也是从具体的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和想法.谈及到这个方面的问题也是一个创作中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对于这方面因素的探讨直接关系到作为动画创作人的最基本的专业道德修养.

在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许多人习惯了在孤独的环境中生活,这是有特定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相对其他国家的同龄人较差.加强团队意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人们所高度重视,它也在其他行业中被受关注.

将合作精神贯穿在创作的始终是应当一直被大家尝试和训练的.从二年级开始的专业设计课程中,就应当有意识的将作业作为实验的对象.比如从简单的小品式的创作,要人为的将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如最粗略的分为视频和音频两大方面,例如自己制作的第一部完整的实验小品<<小羊的故事>>到后来的<<一个和四个>>都是与录音系的同学一起完成.由于制作周期和相对要求不是很高.在制作中参与的人员数量也很少.但是通过这样的训练,除了制作方面外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对于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度的培养也需要相当的一段时间来进行磨合.在不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创作管理方面的经验.也为之后的联合创作顺利完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之后的<<老鼠嫁女>>剧组中,也将之前学习的组织经验加以更多的实际操作.从前期到中期再到后期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积极的调动和合理的规划.

在前期阶段主要组织主创人员对选择的题材进行讨论,内容包括剧本,分镜头,以及具体的创作手法.在得出初步的结论后进行简短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初步了解每一个组员的特点,也可以作为起初的磨合期.为之后的合理分配奠定了基础.

在中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在考察创作成员的制作能力和工作素养.繁重的绘制工作会影响到一些意志力不坚定的人.在这时应当及时发现并想尽办法调整心态.如在原画的绘制中马马乎乎,不求准确.在学生作业的完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的习惯如果在以后的工作中被显露出来后果是很严重的.

在短片<<老鼠嫁女>>的制作中就是由于合作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影片本身.在片中有一段风的画面,人物造型和前面的镜头都有明显的区别.这是由于在造型统一的方面出现了失误.完全可以发现是由两个人绘制的痕迹.还有墙的造型,绘制时忘记画其中的一个耳环,然而在中期的审查时也没有发现.最终只能在后期进行补救.幸运的是修改的比较完善,观众也没有发现穿帮的地方.类似这样的错误联合创作中往往是可以避免的.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创作者之间的良好沟通会使制作影片的失误率大大降低.在相对成功的一方面,制作人员的合理分工是值得今后创作中继续保持的.与其他类型的作品不同,<<老鼠嫁女>>在制作流程上的分工较为烦琐,在上色这个环节的把握就比较领人满意.上色组由三人组成,在协调和统一方面比较到位.颜色指定的要求也基本落实到每个组员.

在足球比赛中讲究传接配合,讲究整体如一.在动画创作上也要遵循这个原理,只有大大提高团队的合作协调能力,树立团队荣誉感才能将真正有才华的每一个创作个体融入成一支生力军.只有在高度凝聚力的前提下才能各尽所长,优劣互补.团队合作才发挥其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动画创作论文篇4

动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已有一百年历史,它是一种活动的、被赋予生命的图画,又称美术片和“卡通”。按制作方式,可分为传统动画和计算机动画;按题材设定,可分为艺术动画和科教动画;按表现风格,可分为写实动画、写意动画和抽象动画;按播放渠道和传播媒体,可分为影院动画、电视动画和网络动画等。

电视动画是更接近大众的文化传播形式,本文主要以广电总局推荐播出百部优秀国产动画片为讨论对象,研究中国电视动画的文献品质与未成年人群体接受之关系。

一、国家广电总局推荐播出的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目

20世纪80代后期,电视文化就已成普及之势,五十集乃至百余集的外国电视动画片涌入我国。平心而论,这些国外动画片对启蒙和引导少年儿童的心智和情操,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但其唯乐至上的搞笑倾向以及暴力等某些不健康情节,同时会给缺乏判断力的少年儿童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的创作和播出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动画片。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尤其是动漫业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电视动画片产量猛增,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多的精神食粮。2004年12月,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厅),中央电视台,总政治部艺术局,中直有关单位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实行优秀国产动画片推荐播出办法的通知》。从2005年第一季度起,至2008年第一季度止,分13批推荐了117部电视动画片。

国产动画片的竞争力与日俱增,如三辰卡通集团制作的《蓝猫淘气三千问》五个系列节目的电视播出、音像制品和图书出版版权、衍生产品授权已分别输出到科威特、韩国、以色列、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36个国家与地区,成交额为1136万美元,仅2006年成交额就突破660万美元。

二、百部优秀国产电视系列动画片举要

电视动画往往以系列片的形式分集播出,系列动画片一般以分集的形式叙述一个长长的故事,或由情节连贯又分别独立的小故事组成。限于篇幅,这里仅举18部电视系列动画剧本提要如下。

《小小律师》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征、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等,宣传法律、寓教于乐;《围棋少年》以明末围棋神童江流儿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弘扬了中华围棋的文化精神和中国棋手的爱国情结;《东东》通过26个小故事讲述了初二男孩东东的成长经历,内容健康向上、语言幽默时尚;《小虎还乡》展现了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种种变化和冲突,是一部兼具感彩和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梦里人》是国内少有的一部面对青少年观众、表现高中生现实生活题材的动画系列片;《环保剑》则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讲述了一系列人类与污染恶魔作斗争的故事;《精灵世纪》在带领小朋友走进神奇的魔幻世界的同时,又将诚信的重要、亲情的温暖、友谊的可贵、团结的力量等成长的道理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小观众。

《蓝猫淘气3000问—平安出行》以宣传安全行车为主题,讲述了大明星蓝猫、喜欢飚车的兔耳狼和向往城市生活的QQ熊、安安一家等人物在搬家前往太阳城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有趣故事;《消防大本营》讲述了活跃在城市中的消防官兵和一支以蓝猫为首的少年“119小分队”,积极宣传和普及消防知识、助人为乐的故事;《福娃奥运漫游记》是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精心策划推出的大型系列动画片,通过讲述奥运故事,传播奥运理念,弘扬奥运精神;《戏曲动画集粹》将动画艺术与戏曲艺术相结合,用动画的形式再现了《白蛇》、《贵妃醉酒》、《武松打虎》、《智取威虎山》、《对花》、《惊梦》等精彩戏曲唱段,画面精致唯美,能够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视听享受;《星际飚车王》成功塑造了拥有天才潜质、正直善良的赛车手阿雷的形象,并通过阿雷和他的朋友们参加赛车的故事,体现出正义、勇敢和团队的强大力量;《三毛从军记》既忠于原著,又不拘泥于原著,充分展现了三毛乐观、豁达、幽默、机智的品格;《乌兰其其格》以我国内蒙古草原牧民秋冬季游牧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乌兰、其其格姐妹俩在游牧迁徙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探险与猎奇、迷失与拯救的故事,作品画面优美,节奏流畅,富有浓厚的草原风情,展现了纯朴豪放的民族个性;《吉娃娃和他的伙伴们》以中国传统文化十二生肖为主题,讲述了小狗吉娃娃和其他十一个好朋友的有趣故事,适合低幼儿童欣赏。

《少年狄仁杰》通过少年狄仁杰成长路程的刻画和描写,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塑造了主人公热切追求公平和正义的优秀品格,有益于培养观众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大梦王小书包》以精心设计的故事内容、生动活泼的动画形象、风趣幽默的人物对话再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草船借箭》、《狼牙山五壮士》、《丑小鸭》等优秀小学课文内容;《中国古代科学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精致优美的场景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展示古代科学家们虚心学习、勇于实践、不畏困难、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不同年龄层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喜爱不同的节目内容并呈现不同的收视规律,科特勒将人群分为儿童(6岁以下)、少儿(6-11岁)、青少年(12-19岁)、青年(20-34岁)、中年(35-49岁)、中老年(50-64岁)、老人(65岁以上),对本文的研究颇有启发,前三类即属于“未成年人”范畴。

三、中国电视动画文献品质与中小学生群体接受论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对中国少年儿童电影的范围是这样限定的:第一,少年儿童应该是影片中的主角(当然也包括动物以及神话中的牛郎织女、童话中的王子公主或者灰姑娘这样的人物);第二,影片的内容应该是少年儿童参与的生活或者是以儿童视角观察的生活(如果没有这一条,成人的价值判断、审美标准就会强加给少年儿童);第三,影片的内容必须是少年儿童适合观看的。这虽然界定的是少儿电影的基本品质,但对电视动画尤其优秀国产动画推荐片目来说,也是比较适合的。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主体。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中小学在读学生达2.32亿人(包括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其中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348.83万人,在校残疾儿童41.93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10564万人,初中阶段在校生5736.19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4527.49万人。这个规模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也对中国电视动画创作的数量与品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不断扩大,尤其是电视和网络文化的普及,少儿越来越成人化,个体差异也愈发明显,这些都是中国电视动画创作者应考虑的因素。为繁荣国产动画片艺术创作,切实推进国产动画片精品工程,自2005年1月1日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实行优秀国产动画片推荐播出办法,各级少儿频道、动画频道与日俱增。另外,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挑战,促使有识之士站在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研究电视动画片的选题、创意和管理。2008年2月14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动画频道、少儿频道、青少频道、儿童频道和其它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频道要继续扩大国产动画片的播出规模,上星频道要着力创新思路,积极创造条件,切实开办国产动画栏目,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更多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国产动画片,为国产动画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自2008年5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不得播出的境外动画片、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以及展示境外动画片的栏目的时段(17:00-21:00)再延长1小时。中外合拍动画片在这一时段播出,需报广电总局批准。各少儿频道、青少频道、儿童频道和其它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频道在这一时段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自制的少儿节目,不得播出境内外影视剧。各动画频道在每天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国产动画栏目,严格执行每天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动画片播出比例不低于7比3的规定。各级电视台引进境外动画木偶剧、动画人偶剧需报广电总局批准。所有国产动画片必须获得国产动画片发行许可证方可播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关心未成年人、发展民族品牌和倡导民族文化。wWw.gWyoO.

毋庸讳言,尽管国产电视动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一流电视动画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诚如著名儿童文学家张之路评价中国儿童电影时所言:“在表现生活上,国外儿童片的本质力度更大、艺术表现力更强;在还原少年儿童的生存环境上,国外儿童片更加深刻、似乎从来不回避什么,忌讳什么;在成人与孩子们的关系上,外国儿童片侧重于“成长”下的磨练,中国侧重于在“爱”的名义下的呵护;同时,国外儿童片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诗性与情趣也别开生面、非常清新,常常小中见大、见微知著,给人以较大的想象空间。”为使少年儿童更喜欢国产动画片,应在动画思维、动画稿本、动画造型、动画场景、动画色彩、动画声音以及电视播出、音像制品、图书出版和衍生产品等方面,精心塑造中国电视动画的优秀品质: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文化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刘小林,钱博宏.动画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任频捷.动画片对中国儿童暴力性倾向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2,(4).

[3]孙永超.人口细分在电视节目策划中的应用[C].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动画创作论文篇5

油画起源于西方国家,它是由西方国家引入我国的。油画本身的魅力是不可言喻的,每幅油画都有必然产生的因素。我们要努力探索油画创作的必然因素,才能对油画创作本身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随着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也加速油画本身技术的革新。从文艺复兴到现在油画仍有很强的生命力。既然油画有如此大的生命力,它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的呢?油画的原动力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往往被忽视。油画创作的原动力对油画创作有巨大的影响力。我们通过讨论和研究后,必定会对油画创作的原动力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研究它对我们从事油画创作更有帮助,由此探讨油画创作的原动力,就显得有必要。

1对油画创作的热爱

每—位油画家对油画创作都有执着的热爱,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文艺复兴三杰中,米开朗基罗就是一位从小酷爱美术的人。他是大家公认的天才人物和多面手.15世纪末,他在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基尔兰达约的作坊中学习.在这里他受到当时其他人都受过的同样训练,如怎样画肖像画,怎样安排人物和进行构图,湿壁画的技术等等.一年后,他进入圣马可修道院美迪奇家族附设的艺术学校学习。133229.Com在那里,他苦心孤诣知难而进,直到能够轻而易举地画出各种动态的人体。米开朗基罗自身特有的性格和对美术的热爱,才驱使他走向了艺术的辉煌-米开朗基罗一人独自完成了西斯廷教堂顶500多平方米的巨大绘画。为了画好巨幅绘画,它整整在这里画了四年.“他对艺术的虔诚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人深为感动,人们简直难以想象,绘制工程如此浩大而艰巨的巨幅壁画,不知要耗费多少精力和智慧”。

2对大自然的热爱

油画创作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是对生活高度的提炼。油画家对自然的描绘是因为大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大自然为油画家提供了数不尽的创作题材。不管油画家表现的是宁静纯朴的田园风光还是暴风雨的景象都是油画家对大自然热爱的一种体现。由于大自然的美深深地吸引了画家,所以画家不由自主地投入到风景创作当中。“色彩自身规律构成了绘画”。我们细心观看印象主义画家描绘大自然的作品时也会有同样的感受。画家们以极饱和且十分简洁的大色块构成来体现一种空间幻觉。由于平面具有对层次压缩的功能,由此使得整个画面的色彩浓度进一步加强。这些都是为了增强画面效果。通过画可以看出画家对大自然是多么的热爱。

3对国家、民族、人民的热爱

每个时代都有其那个时代的精神特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与其它社会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有着明确、紧密的互为因果的关系。每当社会向前发展一步,社会意识、形态就要做出敏感的反映。这种敏感体现在画家的作品中决非就是简单地表现一些生活现象和新闻趣事,而是将这种敏感性渗透或融化到画家的创作意图的作品中,通过艺术的内涵准确地揭示出时代的基本特征和精神实质,表现出人类对新文明和未来的渴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油画家以领袖和工农兵形象为主题,创作了一批具有历史画风的肖像作品,如高虹的《决战前夕》,候一民的《刘少奇的官源矿工》,林岗的《王若飞在狱中》,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他的这幅画表现的是中国革命时期的一段场景,中国人是不会忘记这段历史的。正是他把强烈的民族感情融入到作品之中所以产生了这幅伟大的作品。他运用雕塑感的语言,创造了这组气壮山河的抗日英雄人物形象,内容与形式自然完美的结合。

4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无论是油画创作,还是其它文化都会有对传统文化继承文化传统的继承油画才能得以流传下来传统的油画技法,创造出独特的表现语言,使作品更具民族和地方风采。

我觉得油画创作的原动力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油画家应该强调的是对人类、民族,自身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说作为艺术家不应该排斥画以外的东西如哲学、美学、科学等等其它门类。同时,艺术家的个人修养一定要加强和提高.画不能是思想图解,艺术家的思想应该自然而然地外化于作品中,一个艺术家要持有艺术的真诚,还要有时代、历史感,进而关心画面以外的东西,如哲学、美学、科学等等其它门类。传统文化对油画家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5结论

油画其实是一种语言,它是画家与观众沟通的语言.画家希望他的油画作品得到观众更多的理解,取得更广泛的社会效应,当这个愿望与画家的艺术追求矛盾时,画家便面临抉择.这个矛盾的解决是画家与观众较长时间的了解适应、选择、和亲近的过程。我们探讨油画创作的原动力时,本身就具有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怎样搞好油画创作,怎样为中国的美术事业尽一份力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都应该认真思考。只有这样才会使中国油画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了解油画创作的原动力将对我们以后的油画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动画创作论文篇6

"Kung Fu Panda" two film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spiration of foreign animation to China's animation from mining and creation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动画;中国元素;挖掘;创作视角

Key words: animation;China elements;mining;creation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309-02

0 引言

在国外动画中有许多角色、场景和故事采用的是中国元素,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势,较为典型的如《花木兰》、《功夫熊猫》,这些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大片,从剧本、人物构造到视觉效果处处弥漫着东方气息,形成一股别具一格的“中国风”。本文通过对两部影片创作当中中国元素比较,分析国外动画对于中国文化的挖掘与创作特点,同时阐述给我国动画的启示。

1 《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对中国文化的挖掘

《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都出自美国好莱坞,但都取材于中国文化,并用动画的形式演绎着生动的故事,但两者对中国文化的挖掘深度是不同的,抛开从二维动画到三维动画的技术上表现差异的演变之外,我们发现对中国文化的内涵理解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1.1 由外到内 《花木兰》可以说是一部激动人心、有趣、惊险且饱含幽默和真情的影片。它的背后蕴涵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及文化全球化的鲜明特点,但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表现集中在外在的表面,它弘扬更多的还是美国精神、西方的价值理念。原著中,木兰被动地替父从军,但是在剧本中却变成了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行为主动替父从军,她这样说:“也许我入伍不是为了父亲,也许这是为了我自己,希望在里面看到一个巾帼英雄……”可见,影片的主题已经从一个“忠孝两全”中国的孝女故事,成为了一个充满现代意识的少女追寻自我价值的传奇经历。在人物性格设定上,花木兰早已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忍辱负重的女英雄形象,而是被塑造得像一个活泼独立的现代邻家女孩。

相反,我们看到在《功夫熊猫》中对中国元素的处理却体现出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的新变化,它在形式的表达试图深入到对传统文化、思想、精神的把握。有涉及中国哲学思想的片段,如画现之一就是乌龟仙人与浣熊师傅诀别,乌龟仙子悠然地伴着漫天飞舞的桃花“羽化而逝”,画面所呈现的乌龟的生死与美丽花朵的凋零完美融合,在风中一起消散,表现了道家哲学中最富诗意的人生至高境界――天人合一。

1.2 由局部到整体 影片《花木兰》从水墨开始,叠化成长城之后,逐步展开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的传奇故事,作为一部美国动画,在中国元素使用上充分体现了“中为西用”的特点。在造型上有中国的服饰,铠甲等方面,而在场景上有长城、宫殿、街景、桂林、军营、雪山、烟花等方面,但在中国元素的使用上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一方面,中国元素的使用是在情节的建置和发展过程中插入的,主要呈现的是以一个个具体的局部性的点,集中体现在木兰家、军营、阵地以及皇家等设计方面。而木兰等造型虽然采用的是中国元素,但从整体上来看明显带有强烈的美国风格。

在《功夫熊猫》当中,中国元素的使用可以说已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主创者能够将涉及面如此广、类别如此庞大的中国元素通过自然生动、恰到好处的方式呈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主创显得特别的尽心尽力,才能达到如此水到渠成的效果。与《花木兰》相比,呈现出从局部到整体的根本性进步。

1.3 由浅入深 《花木兰》是一部优秀的迪士尼动画,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性善良、机敏好动、勇敢又活泼的女英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影片塑造的木兰与迪士尼传统中的女性一脉相承。创作上突出了迪士尼全球化的视野,更加注重迪士尼传统,中国元素只是一个美丽的外壳,创作者对中国元素的挖掘相对较少,主要是以此来吸引观众。《功夫熊猫》并不满足于借用中国元素的壳,而是对中国功夫文化有着深入的挖掘,中国武侠元素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局限在华人范围当中,但在影片中却出现了气功和点穴功夫,因为在崇尚力量、速度的好莱坞的功夫电影中,我们很少看到气功和点穴这样比较“玄学”的功夫,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其对中国功夫文化包容之广、挖掘之深。

2 好莱坞动画的创作特色

无论是迪士尼动画,还是梦工厂动画,都一样是扎根于美国电影文化这块土壤而茁壮成长起来的。美国动画在传承优秀传统上的优势可以说一直有着极其深厚的基础,就像迪士尼动画从诞生到发展的历程中,每一次革新和进步都是在充分继承原有传统的基础上展开的。

2.1 创作的全球化视角 动画作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样成为非常国际化的媒介产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与重要地位也已经被人们所公认。从历史上看,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好莱坞电影很早就具有国际视野。美国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多元化特点,这也是美国文化的生命力所在。迪士尼动画最初从改编《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开始就与当时作为娱乐调剂功能的动画划清了界限,确立了迪士尼动画长片的传统,表现具有商业性的国际视野。随后的一部接一部取材于世界各国文化的动画影片更是将迪士尼动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带有东方神秘气息中国题材的《花木兰》只是其中一部,影片用迪士尼动画的制作传统包装东方故事的内核,并通过迪士尼动画电影媒介推向国际。

2.2 创作的平民化视角 美国电影和动画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着英雄,弘扬个人英雄主义。不过在美国动漫当中,英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天赋神力的超级英雄,比如“超人”、“蜘蛛侠”、“钢铁侠”等具备着特殊超能力,无时无刻不在保卫地球的超级英雄;另一种则是“灰姑娘”式的平民英雄,讲述平凡小人物最终成长为英雄的故事。在《花木兰》、《功夫熊猫》动画片中展现的角色都是平民英雄。而平民化的视角也与影片的功夫喜剧风格一脉相承、浑然

天成。

2.3 创作注重娱乐性 动画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它又是商业,动画电影是当代一种文化、艺术与商业奇妙组合的载体,它既传承着文化和传统,又满足着观众最大众化的娱乐消费需求。作为全世界最好商品的美国动画,其商业机制下的动画创作强调的是作品的商业属性,而商业属性被展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就是其对娱乐性的注重,在美国动画当中,都被毫无例外地添加了娱乐性,或是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或满足观众的寻求刺激、感动等消费心里。《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当中,创作者对于娱乐性重要性的理解毋庸置疑,他们恰如其分地把握着观众在观赏娱乐性强、故事性强、动作性强的影片时产生的快乐。

2.4 传统影片创作模式 在美国动画电影的创作传统中,关于人物成长、英雄冒险等故事有着特别清晰的模式。《花木兰》的剧情以替父从军为线索,但是在改编中强调了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在情节模式上则侧重于木兰如何成为一个巾帼英雄;《功夫熊猫》的剧情可以简单的总结为香港传统功夫片新翻版:一个误打误撞却有无限潜力的新徒弟在师傅的培养下,战胜一个背叛师门走向邪路的忤逆之徒。从情节上来讲,主人公临危受命、学艺成长、决战强敌几个段落简单清晰可见,而英雄的成长则强调在学艺、结交朋友、惊奇冒险的故事轨迹上,最终完成了灰姑娘变成公主,傻小子变成神奇大侠、丑小鸭变成金凤凰的华丽

转身。

3 给中国动画的启示

好莱坞动画大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对于中国动画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反思中国动作的创作,感受它们给我们的启示。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拥用着无数深厚的艺术瑰宝资源,但中国动画创作难得有影响力的大作来挖掘这个传统文化宝库。面对传统文化,泱泱五千年的文化,我们总在提继承中国的悠久文化,可是自己却深陷其中,既缺乏真正的辨别,也缺乏真正的理解。很多中国动画所展现的中国元素也大量存在着一知半解,甚至误解和曲解,暴露出的是中国动画创作的视野狭窄,缺乏发现力、创造力、想象力,而究其实质则是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用古人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形容我们这种堪忧的现状,可以说再贴切不过。

中国动画不能真正挖掘中国文化传统,把握中国动画的内在核心,无法形成自己的体系。于是我们走了很多弯路,无法继承和传承优秀传统,而在朝令夕改、邯郸学步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己对创作、判断以及文化创新的信心。因此,我需要反思,只有反思我们才能进步,才能开创中国动画的明天,这就是好莱坞动画大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动画创作论文篇7

二、导演创作与语言创新

动画表现是基于视觉暂留现象,而且最初的动画电影也仅仅是通过图像的集成表现的,当时没有有声的语言,因此,动画里视觉语言的表现是决定该部动画电影表达效果好坏的关键。动画的创作融合了绘画的艺术美和漫画的通俗特性,区别一般的电影创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画电影的视觉语言也在不断的突破和发展。例如,二维和三维技术相结合,聚集二者的优势和特色创作出的动画电影使人们在是视觉上更有所享受,动画电影《Krapooyo》即采用3MAX和Flash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创作的,使得整部影片制作出来的效果惟妙惟肖。另外,多层制作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动画电影的创作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台阶,不同的制作技术应用于不同的阶段,整部影片演绎下来运用了几十种的应用程式,最后的表达效果可见一斑。视觉语言是动画表现的主要媒介,动画视觉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产物,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站在拇指大的小人的视角,展示了我们眼中所见的世界的另一角度的美,从阿莉埃蒂的角度看,一切我们认为很小的东西,通过电影的展示呈现出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不仅是这一部电影,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都借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他独有的审美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令人身心愉悦。除此之外,动画电影制作还采用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和颠覆传统观看方式等形式进行着创新。然而,动画电影的语言创新之路还很长远,需要电影制作者不断的开拓,从而在设计制作中赋予动画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动画的艺术表现力很是强大,动画电影发展的起步时期,制约它向前的发展是技术问题,如今动画制作运用的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制约动画发展的却是导演的主观创作,导演及其创作团队对动画电影的制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创作中应该传递真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动画制作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动画创作论文篇8

(一)“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思想的形成

在我国传统社会早期,绘画与文字往往呈现出一种混沌的融合状态。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以具象表现为主的绘画不可避免地成了文字的替代品,发挥着事件记录与信息传达的功能。象形文字这种延伸自绘画的文字形式,以似画非画、似字非字的方式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演变,才成为笔画简单的汉字。而长期以来,传统的绘画创作仍然没有脱离具象的创作技法或者表现方式,比如从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一些壁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其这一特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文字为主的文学创作和绘画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两种相互独立而又关系紧密的艺术门类。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随着社会的急剧动荡,尤其是连年的战争使无数的文人雅士开始不断地思考人生价值,在文学、绘画中寻求身心与思想上的解脱,其中当时的归隐思想、佛教盛行与玄学的极大发展便是当时文人阶层思想观念最鲜明的写照;另一方面,随着域外文化的大规模流入以及与本土文化进行的碰撞与融合,从而将文学作品和绘画创作两种艺术形式推向了巅峰时期。其中,当时谢赫创作了我国艺术史上最早的以绘画为主的文学评论作品“六法”,对当时传统绘画创作风格特征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作品在吸取当时文学创作思想观念、风格特征、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提出绘画创作也应当坚持“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的风格样式和创作理念。这与当时其他诸多文论对绘画艺术的创作追求是相通的,并且鲜明地透露出我国传统文艺的一个重要特征,即轻再现而重表现。在此种思想的影响下,当时诸多知名画家的作品都体现出“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的风格特征。

(二)“烘云托月,避实就虚”风格的形成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社会的人们具有含蓄、间接的性格特征,因此,反映到传统文学创作中,也就是历来重视抽象化、意象化甚至是间接的文学创作与描写方式,也即是通过“言此而意彼”的方法来拓展文学作品的想象空间,一方面提升整个作品的艺术内涵,另一方面也能极大地彰显作家的文学水平。我国传统文学创作的这一思维方式与风格特征不仅出现在诸多文论作品中,而且部分文论作品也由此提出了绘画创作的“烘云托月,避实就虚”的风格追求和表现方式,从而对当时的绘画创作也带来了直接的影响。比如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金圣叹在《西厢记》评论中明确地提出:“‘烘云托月,避实就虚’是我国历代文学创作潜意识中追求的共同表现方式,同时也是所有文学作品共同的风格特征,反映了历代文人雅士的思维方式与审美追求,因此,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贯彻之一思想,即欲画月也,月不可画,因而画云;画云者,意不在云也,意固在月也。”此外,明代大思想家王夫之与刘熙载也曾对文学创作“烘云托月,避实就虚”的风格特征经过分析和论述,并引申至绘画创作过程中去,由此对后世的绘画表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指导意义。事实上,也正是这种“烘云托月,避实就虚”的创作方式与风格特征,使我国传统的中国画一直坚守并张扬着自身独特的艺术个性:以笔墨为主,略施淡彩,落墨草草,便能显示出一种天趣和洒脱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品位。正如沈雄先生在《古今词话•词品》中所说的:“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妍,独景则滞。”比如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在画马的过程中,融西洋画的造型与我国传统绘画的写意为一体,综合应用染、烘、积、泼等诸多墨法,使整个画面中的物象产生细腻的色质变化,由此产生特殊的情感韵味和情景氛围。

(三)“移物言志”创作思想的产生

《尚书•舜典》中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另外,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曾这样写道:“诗以言志,赋以敷陈,箴铭诔颂,咸各有伦。”简而言之,文学作品是要用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和决心的。然而,正如上文所说,我国古代社会中的诸多文学家习惯于含蓄、间接的创作方式,尤其倾向于采用“移物言志”的方式进行诗歌等文学作品的创作。当主体的思想情感难以进行准确而直接的描述时,“意”的表达就需要借助于自然万物,即“移情于物”,通过物性来观照或者是反映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由此进行准确而流畅的思想表达。这种“移情于物”的思想是我国传统诗歌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

(四)以诗充画,诗画结合创作方式的形成

古希腊诗人曾说,画是无声的诗,而诗是有声的画。虽然诗和画两者的本质并不相同,但诗与绘画都是人类借以表达情感的媒介,有着相通的艺术效果。“如诗如画”“诗情画意”就是中国人对诗画相通和美妙之处的最好表达。中国诗歌与绘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彼此吸收对方的长处,发挥自身的艺术优势,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现传《杜工部集》中有题画诗18首,包括画山水、画松、画佛等题诗,把画面的视角形象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极富诗情画意。在画中题诗是为了补充画面笔墨未尽之意,但也要顾及画面艺术形式的变化和完美,诗与画的结合要融洽,使读者获得丰满的思想感受和审美乐趣。

动画创作论文篇9

 

数字插画(也称CG插画)是近十年出现的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广泛运用于影视动画概念设计、游戏美术、插画设计等领域。大众在消费杂志和欣赏商业影视作品的同时,间接或直接欣赏插图就成为一种必然行为。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数字绘画作品营造的唯美、绚丽、奇幻的艺术氛围通过游戏、电影、动漫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观念。然而,作为新兴画种,数字插画自诞生之日起即被定位为商业美术,其艺术价值也未得到学者的足够关注,这在当今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1 国内的研究情况

 

在国内,对于数字插画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软硬件技术、商业应用、教学研究,或者关联领域研究,如王选遥《论电影画面的灵魂——概念艺术》、赵小林《数码绘画与设计艺术专业基础教学》等;从美学角度探索数字绘画艺术理论的论文,在“中国知网”以变换关键词组合的方式进行搜索,可见数篇,包括赵忠波《浅析超现实主义绘画对现代数字绘画的影响》、许超《后现代视野下CG插画设计的美学特征探微》。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国内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研究现状,总体而言研究的成果有待进一步丰富和系统化。

 

1.2 欧美等国的研究情况

 

在美国,以出版物为服务对象现代插画的发展已经超过百年,形成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土壤。繁荣的出版业造就了一大批技法成熟、风格多元的插画大师。近20年来,作为数字技术革命的策源地,美国的数字娱乐产业异常繁荣,很多从事传统插画创作的画家成功转型为概念设计师,使用数码绘图工具,为电影、游戏和动漫业服务,数字插画由此应运而生。不过数字插画师的成就也一直不为主流艺术承认,其原因同样源自艺术界对商业美术的某种长期的“歧视”。在西方的数字艺术行业内,有关数字绘画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视觉特效软硬件开发使用、表现技法、商业应用等实用性、技术性领域,鲜见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的研究成果。这一点,从历年的“ACM SIGGRAPH”会议所发表论文的主题与会议日程安排可见一斑。

 

2 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研究的意义

 

2.1 为国内新媒体艺术理论研究拓展新的视角

 

目前,有关新媒体艺术美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多集中在新媒体自身特性带来的审美异化,如虚拟性、交互性、技术性等,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媒体与创作者的关系、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新媒体对创作观念的变革等一系列问题。例如,刘自力《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刘佳《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带来的美学思考》等等。这些研究,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新媒体艺术审美在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乃至哲学层面的意义。这样的视角,固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新媒体艺术的基本特征,但是限于一些研究者的专业背景,仍缺少对新媒体艺术中某些具体领域的研究。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媒体艺术这个大的范畴中,实验艺术、装置艺术这类的当代“纯”艺术活动与游戏动漫设计、电影美术等商业艺术仍然是有本质性的区别的,所以,针对数字插画美学理论展开研究,对于充实国内数字媒体艺术研究的美学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数字插画创作需要艺术理论指导

 

由于数字插画是商业美术,一直以来被视为流行文化,其价值得不到主流艺术界的认同。以网络相册为平台,优秀的插画作品甚至可以赢得千万次的点击率,却很难进入到画廊、艺术馆中与传统画种获得并列展出的机会。数字绘画在主流美术界的“空缺”,使其缺乏专业而系统的评价体系、科学而规范的教育方法以及艺术投资人。这些都制约着中国数字绘画艺术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展开数字插画的艺术理论研究,挖掘其文化价值、厘清风格流派、完善评论体系,将数字插画研究学术化、正规化,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数字插画在主流美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都能更好地激励数字插画从业者的创作热情,对于提高数字绘画的整体创作水平、挖掘艺术价值是非常必要的。

 

3 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3.1 利于构建更加科学的数字插画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国内大专院校的数字插画教育大多处于初创阶段,师资力量和教材建设均比较薄弱。当前人才的培养主要由企业和社会机构承担,但在培养方式上往往注重技巧训练、追求画面的外在效果,较为忽视绘画创作的文化艺术性,不利于数字插画人才的良性发展。事实上,在欧美等国,数字插画师(概念设计师)基本出自艺术设计类院校的相关专业,需要系统学习解剖、架上绘画、艺术史、数字图形图像学等课程,企业培训只是培养实践经验的手段,学院教育才是主流。构建科学的数字插画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相关的艺术理论研究成果为依托,完善教材建设、丰富理论教学内容。

 

3.2 利于促进动漫游戏产业的原创力提升

 

自从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的创意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动漫、游戏产业的原创能力不断得以加强。很多项目开始借鉴国外同行业经验,更加注重前期的概念设计的投入力度,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游戏作品。例如,腾讯游戏开发的网络游戏《斗战神》。该作的前期概念设定由国内一线的游戏美术师合力完成,人物造型夸张玄奇却不失中国神话人物的特征,场景华丽宏大,且充满东方色彩,充分展现出数字插画的视觉创造力和奇幻文化的魅力。然而,对于中国创意产业整体而言,高质量的作品和优秀的概念设计师仍然数量稀少,数字插画师的绘画水平良莠不齐。拙劣的模仿和照抄,贫弱的造型与滥俗画风依旧充斥着中国的动漫游戏市场。建立数字插画艺术理论体系,特别是文化研究和批评研究,有助于指导插画师的创作,推动当前数字绘画创作者对艺术品质的自发追求,转变成自觉的要求。

 

4 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研究的内容

 

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数字插画艺术性,因而笔者认为可参照传统绘画研究的方式构建数字插画的理论研究框架,内容包括: (1)数字插画史论、人物及作品研究。 (2)数字插画文化研究。 (3)传统绘画与数字插画比较研究。 (4)数字插画批评研究。 (5)数字插画创作研究。

 

5 总结

 

动画创作论文篇10

动画创作与设计已经越来越成体系,成系统,研究动画不能就事论事,要把动画的发展置于当时的时代和背景,动画与影视作品一样都是用来表达时代人文精神与时代特征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动画研究更多展现的是动画的外在,当然我们说动画的内在同样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动画技术,电子绘图等等。当动画具有了一定的艺术精神支持和指引的前提后,艺术的魅力就会逐渐地展现在动画的整个发展当中,成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动画理论。

1 中国动画创作与设计的成就与经验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动画,具有特定的地域设置那就是我国动画,我国的动画离不开我国的特殊,这些特殊包括文化精神、艺术环境,思想表达和内容构思,从大的方面来说,按照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来说,当前我国的动画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拥有的了一定的成就与经验。尽管我们说动画的发展不能拿来与其他国家相比,但是我国的动画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20世纪动画发展以来,我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仅仅是落后于欧美,但是却领先于亚洲。比如《铁扇公主》作为我国动画发展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动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实践性,对我国的动画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从1957年开始,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的说法来讲,探索民族风格是我们中国动画人的首要使命和任务。长期的中国式发展,早已经使得中国动画事业刻上了坚实的烙印。我们的发展思路似乎就是沿着历史文化这条发展道路开始铺设,利用本土资源和现有条件,制作出大家喜闻乐见的动画内容和动画方式,让动画发展有的放矢,有所依仗。继《铁扇公主》后,还出现了《大闹天宫》,这些都取自于四大名著或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为动画的创作打好了基础,做好了铺垫,创作和形成了中国动画事业发展到特色之路。新世纪,我国动画开始了与世界接轨和看起的过程,中国动画开始更加注重动画内在发展和产业化发展,即将技术和市场的力量整合到动画发展当中,动画专业研究和教育的产业化不断地推动了动画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动画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新一代崛起的动画家们开始不断地为动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我们的动画开始尝试着走向了电影院,走向了国际化的轨道当中,虽然我们的动画也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的动画具有强大的文化背景和人文资源,使得动画发展的题材一直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动画人们不断的努力和尝试,终于使得我国的动画形成了一个整体,用整体的力量推动了动画产业化的不断地进步。《魔比斯环》、《勇士》、《风云决》、《真功夫》等,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学习到宝贵的成功经验。

2 中国动画创作与设计的传统继承与文化阐释

日本动画作为世界上最为发达和领先的国家,我们从中能够得到很多的借鉴和启发,我们也曾经在其强大的出口过程中受到一系列的影响,尽管时至今日,日本动画的发展也是世界上最为值得称道的国家,我国甚至在日本动画的引进上都有了一定的芥蒂。动画的力量非同小可,它是占据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记忆环节,如果我国自身不能够在动画事业发展上提供强大的吸引力,这就意味的我国的下一代将在日本动画片中成长起来,受到的是潜移默化的西方思想或者说是变异的东方思想,这让我们很难接受在动画影响上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的困扰。所以,中国的动画创作和设计必须不断地壮大和发展,而这种壮大和发展能力就在于我们需要更加强大的动力来源,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更加依靠我们的文化和传统,需要对文化传统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用动画这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来完善我们的教育。但是从新世纪我国发展出来的各种动画内容来看,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比如《魔比斯环》虽然体现出了足够的原创精神和原创内容,但是其粗糙的技术和缺陷还是阻碍了其有更好的发展和作用。技术是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表达内涵和意境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表现思维,并让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重要方式和基础,如果盲目地学习西方或者日本动画的技术应用,我们则很难保持自身原创的技术先进性,更不能够很好地展现出我们的发展潜力和特色,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发传统与文化的丰富遗产。《勇士》相比于其他的动画成品来看,其成功之处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继续发扬和借鉴的,首先就是中国特色的充分体现,不论是从故事情节、背景音乐还是从色彩的构成以及文化内涵的展现,都独树一帜,都具有很强烈的中国色彩,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定位和追求的内容。

3 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画创作与设计的细节

动画的传统和文化内容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或者文化的主题借鉴过来就算成功,实际上动画展现的中国风是一个十分具体和注重细节的方面。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内容并不仅仅就是四大名著和那些光怪陆离的传说或者神秘莫测的故事,反而是要真正的整体进行塑造,将中国文化的要素嵌入到动画创作与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构建纯粹的动画和纯粹的艺术,比如中国的舞蹈、中国国画、中国诗歌、中国建筑和雕塑等等。更细一点,我们还要涉及文字的结构,我们的情怀和我们的思念。总之,这些要素和内容都是中国的,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到亲切,让置身事外的感到惊奇,朴实在外界看来就是特色,真实在内容表达上就是夸张。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和设计中毫无疑问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动画事业发展的活的灵魂,是一切动画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我们所希望和追求的真正结局。中国的动画事业实际上是刚刚起步,想要取得更加长足的进步需要不断的发展和设计,需要对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出其作用,用中国的特色来形成中国的动画。

参考文献:

[1] 冯文,孙立军.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动画创作论文篇11

注:文章系保山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编号:16BY014

1 中国画创作意境与滇西赶摆的宗教特点

中国画创作首要解决的是意境问题,而中国画创作中最高层次是禅境。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以后,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被灿烂地发挥的一种哲学境界和艺术境界,是一种以韵味为上的阴柔之美。对滇西傣族赶摆民俗活动的宗教特点进行研究,正是滇西赶摆民俗题材创作要积极探索和表现的本质与意境。人类早期的节庆活动是和原始宗教活动合二为一的。傣族信仰佛教,关于“摆”的活动都带有比较浓厚的宗教色彩。赶摆是佛事活动的一种,意为敬佛或是对佛有所供献。但凡笃信佛教的傣族,都认为赶摆是供佛的最大功德,带有祭献和忏悔的意思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有借此通向佛国天堂之意。运用中国画的创作方式对赶摆这种佛事活动进行描绘,表现傣族人民对佛的敬仰,对佛事活动的重视,折射出傣族人民的人文精神、风俗习惯和信仰。在中国画创作时,表现傣族人民的这种心情和期盼,把傣族赶摆这一活动寄托的美好愿望用具体的形象创作出来,把中国绘画的东方韵味与滇西傣族民俗活动相结合,表现出赶摆民俗活动所包含的本质与内涵,创作出具有宗教色彩美情趣的中国画作品。

2 中国画创作的内容与滇西赶摆的区域特点

滇西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所谓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滇西赶摆作为最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有着其鲜明的区域特点、地方性特征,这种特征是通过它的反映出来的。滇西傣族节日名目繁多,大都叫做“摆”,如、广母赛、晃露盛会、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等,有各自的特点和意义。广母赛,滇西傣族寨子里的男女老幼都要到河边搬运沙子,然后由老年妇女在佛寺院里精心堆沙塔,人们用竹子编制一些祭物,制作彩纸塔帽,人们以此祈求丰收,过上甜美的日子。开门节,也叫摆干朵,此时正是秋收季节,农忙已过,解除“关门节”以来的禁忌,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举行婚礼。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也随之结束,这期间善男信女们身穿民族盛装,敲锣打鼓,为此举行盛大的集会。各个寨子的男女老少手持各类贡品,如:彩马、彩象、佛伞、佛幡、钱树、鲜花、食物等,随着锣鼓声涌向友邻村寨的寺院参拜礼佛,以此对斋戒期间心存的一些杂念、过错和不端的行为进行反省、忏悔、总结,以崭新的姿态面对未来。赶摆活动的发生、发展、演变正是在这样的地域空间下进行的,它是傣族佛事活动的一种,受傣族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的影响,显示出浓烈的区域性特点。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不只是从赶摆的形式上,如傣族人民的穿着打扮、贡品、赶摆细节等方面考虑,更要从滇西赶摆的区域文化所包含的内涵出发,使构建具有区域性、民族性的主题创作带动中国画创作的新模式得以实现。

3 中国画创作和滇西赶摆的民俗文化特点

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语言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民族共同创造和遵守的行为规则。滇西赶摆这个题材有它自己的民俗文化特点。钟敬文先生说过:“中国社会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民俗文化的特色。”①这种特色是通过民俗文化的稳定性体现出来的。云南地处边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再加上山高水远,交通不便。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因此许多极为原始的,极为古朴的民族文化资源,得以在各个民族中保留。滇西赶摆这种民俗文化活动正是经过长期的发展传承下来的,无论哪种形式的赶摆都带有比较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些民俗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民俗文化特点,并通过它的稳定性表现出来,传承至今。滇西赶摆这种民俗活动在傣族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面貌,所以它具有民俗文化中的多元性特征和复合性特征。它是由单一到复杂的过程,它不断地发展,把每个阶段的特色结合在一起,才呈现出今天这样的面貌。

滇西赶摆创作是把赶摆这一佛事活动引入高校中国画创作课堂,通过对赶摆一系列活动进行取舍、重组和再创造展现出来。它不仅是傣族民俗文化活动的原始再现,还是经过用心提炼,注入情感后创作得来的。以民俗题材为主题的民俗绘画艺术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之所以选择中国工笔画的方式来表现这个题材,是因为中国社会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自己的民俗文化和绘画艺术的特征,是一脉相承的,二者的结合无疑会呈现一种新的面貌,这正是高校中国画民俗题材创作要追求的,这种特征则是通过民俗文化和中国画的稳定性体现出来。中国画理论的传承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古代画家绘画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传统绘画思想的集中体现。经历了无数次的改朝换代和社会变革,却始终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承至今。如顾恺之的“传神论”奠定了绘画美学的基础。谢赫的“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的美学原则。宗炳的“畅神论”, 在创作思想上,要求画家要体现自然内在的精神运动,而不是自然影物的机械摹似。诸如此类画论在当时已经定型,并一直传承下来,这正说明中国画传承上的稳定性特征。这些理论在滇西赶摆创作中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不同画家有着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现当代高校中国画教学与创作正是借鉴和吸取了这些作品的精华,才展现出今天特有的面貌。正因为中国绘画与民俗文化有着如此相近的特点,这就使把中国绘画的东方韵味与中国特色民俗艺术相结合的想法成为了可能。把这些综合因素利用起来,才能丰富中国画的教学与创作实践。

总之,滇西赶摆民俗题材创作是中国民俗文化艺术与中国画艺术碰撞的产物。把滇西赶摆这种民俗活动引入高校中国画教学和创作实践中,即满足区域民俗文化的传承,又丰富了中国画创作题材,满足美术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为中国画创作提供了有意义的条件。

注释

①引用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2009年9月第1版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ISBN 978-7-5321-3495-3 P17

参考文献

动画创作论文篇12

To readjust curriculum content continuously based on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mand. Unearthing one’s own potential and making qualified Intellectual

------the experience of educational reform of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Ma Li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needs to readjust curriculum content continuously according to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mand, the accurate supply-demand relation, unearthing one’s own potential, reorganizing various aspects of resources and making qualified Intellectual.

【Keywords】DemandAdjustmentConformityExcavation

1.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挖掘校内资源,调整课程内容。我校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从1998年争取到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儿童文学是其中的一个专业方向。这个方向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是1998年制定的,即培养社会需要的儿童文学理论人才。其根据是全国专门搞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人才奇缺。比如我省是儿童文学大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辽宁儿童文学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成绩斐然,不仅在创作数量上创历史新高,而且获奖种类与数量亦是盛况空前。从1987年起至今,辽宁省儿童文学奖共有五种,获奖人数达160人次以上;覆盖了部级奖项十一种,获奖44项,获奖人数99人次;获国际儿童文学奖四项,7人次。辽宁小虎队堪称是辽宁儿童文学的一块品牌,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有相当的影响。小虎队的作家队伍不断扩大,但是全省搞理论研究的人才少之又少,只有几个,远远不能适应及时进行批评,发挥指导创作的作用。其他省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甚至不如辽宁。为了补充儿童文学批评的理论人才,一些高校开始培养儿童文学硕士生,浙江师范大学还成立儿童文学系,培养儿童文学本科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师大不仅招收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还招收儿童文学博士生。在这种形势下,应该说我校设置儿童文学方向,培养儿童文学的理论人才,正是应时代之需。

从1998年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年时间。在这十年中,中国儿童文学和世界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文学学科的发展都很快。从创作上看,动画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儿童文学创作一个抢眼的亮点。现在打开电视,儿童最喜欢看的就是动画,中央电视台有动画部,无论是中央一套的“大篷车”节目,还是各省的电视台都在黄金时段播动画,西方和日本的动画遮天盖地涌向我国。我国也成立了几个动画基地,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把动画当成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来做,有越走路越宽的趋势。现在意大利要和中国合作,他们看好了中国的市场,韩国利用2006年4月在杭州举办国际动画界和高峰论坛的机会,公开招兵买马,充实他们的创作班底,以便加入国际动画的竞争。我们国家的动画要搞上去,除了要有好的创作队伍之外,还要有好的评论队伍。可是现在我们极缺这样的人才。中国与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向儿童文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我们今天培养的儿童文学理论人才必须具有欣赏与批评动画的能力,以便发挥批评指导创作的作用,来促进我国动画的发展。动画批评包括动画剧本和制作两方面的批评,以前我们所开的课大都是侧重文学文本批评的课程,比如中外儿童文学理论课、世界儿童文学史课、中国儿童文学史课、中外儿童文学作品选读课等。而关于动画方面的课没有专门开过,在动画制作的评论上涉及美术方面的知识,这是我们搞文学的人所缺乏的。再加上2005年开始,我开始主持2005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儿童电影的文化内涵与传播研究”,其中涉及到动画的研究,为了适应当前儿童文学批评的需要,为了完成好教育部课题,我们开始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动画欣赏课。

具体做法是,在美术与设计学院董院长和任课教师张君的支持下,从06年11月11日开始,我和学生一起听美术与设计学院张君老师开设的动画欣赏课。请张君老师给我们开阅读书目,我们边自学、边听课,很快弥补了我们这方面知识的不足。以后学生可以通过跨学科选课的方式修学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对校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儿童文学人才的培养。经过学习,研究生赵岩承担了教育部课题的动画研究部分的子课题,并以这个子课题作为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经过她的刻苦努力,于2008年6月已经完成子课题的研究任务,完成硕士论文《论新时期国产水墨、剪纸、木偶动画电影艺术的民族特色》的撰写,通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除此,她还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关于儿童电影以及动画评论的论文《儿童电影的新探索》(《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民间艺术和传统艺术对中国动画片风格的影响》(吉林艺术学院学报《艺术设计》,2007年第6期)。时间表明,我们根据现实的需要和科研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培养社会上需要的有用人才的做法是正确的。

2.根据社会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增设新的教学内容。近10年儿童文学创作发展最快的除了动画以外,还有图画书。自从电脑和电视发展起来以后,世界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现在波隆纳国际儿童文学创作博览会上最成气候的文种就是图画书。西方的图画书最早始于英国,比如碧丽克斯•波特女士的图画书《兔子彼得》就是较早闻名于世的图画书。到了20世纪,图画书已经成为西方一种流行的儿童文学文种。这里所说的图画书不是前一阵子中学生手里传看的日本漫画之类的,而是无论就文字文本还是图画而言都已十分成熟的精良艺术品,为儿童喜闻乐见。我国台湾的图画书也比较发达。从21世纪初开始,北京与上海的儿童出版社开始运作图画书的出版,而其余各省的少儿社以及有关单位大都出版小学生画报、中学生画报之类的刊物,比如广西少儿社、武汉的一个图书集团都有不同类型的少儿画报,辽宁也有《小学生画报》。这些刊物因需求量大,发行量就大,经济效益好,红红火火。有的儿童文学理论家据此预言,说21世纪图画书将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