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医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2 17:48:33

航空医学论文

航空医学论文篇1

1.1集中优势,补弱固强

在教学过程中,每学年开学前,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组长,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集中优势教学资源、汇聚精干力量,选定任课教员。并安排年轻教员试讲,全体教学组对年轻教员的试讲提意见、挑“毛病”,确保教学水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找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理论课上以案例分析为主线讲解内容;实习课上以理论回顾为主线体验实践,并适时调整实习课的教学内容及其与理论课的衔接过程,确保教学工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1.2全面学习,强化自身

自身素质的提高应引起全体教员的高度重视。要求年轻教员,尤其是以前未接触过航空航天医学知识的非现役教员、带教实习课的研究生,进教研室当年不参加大课和小课教学,只作为辅讲教员随堂跟听每一位教员的授课。同时要求不仅学习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系统学习航空航天医学专业的各门课程。对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员,在平时的授课中要充分准备,并在教案中体现教员本人对本次教学内容最新进展的掌握情况,在提高教员专业水平的同时,确保提高教学质量。

2努力提高“师资储备”能力,确保丰富教学形式

基于专业课教学“练为战、学为用”的特点,教学方向问题尤为突出。教员必须始终把好转变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提高学员任职能力的方向。然而由于编制体制调整,教研室教员数量太少,同时部分同志出国留学、不在岗,造成主讲教员人数偏少,且有职称断层现象。只有提高师资力量的储备能力,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2.1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

各教研室每学年开学前,会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外请本学科专家前来做专题讲座。如教学对象为本科学员,对航卫保障工作一片空白,则外请专家多为常年工作于航空兵部队的航空军医、卫生队长和场战医院院长等。如教学对象为进修生,他们大多来自一线航卫保障岗位,则外请专家多为专业研究人员或空军医学研究所的同行专家。这一举措弥补了“内”部人员不足的矛盾。

2.2处理好“专”与“兼”的关系

军事航空医学需要研究高性能战斗机飞行人员的卫勤保障问题。近年来,教研室从实际出发,与对口航空兵部队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相结合的协作关系。选取工作正规、制度健全、业务建设较好、卫生工作基础好、卫生人员素质较高的航空兵部队具有相应的航卫保障专业知识和组织指挥能力的卫勤领导和能够担负教学任务的航空卫生保障工作的相关人员担任教研室的兼职教员,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一定学时的教学任务。由于他们有较丰富的航卫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组织能力,并具有相应的学历和资历,对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学员们反映良好。通过“专”业教员与“兼”职教员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2.3处理好“教”与“研”的关系

在教学布局上,教研室着眼于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板块和专题,在教学中注重将创新理论、本专业研究进展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增强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按照研究生工作安排和科研进展,有目的地选择对本课程感兴趣又学有余力的学员组成课外科研小组,由教研室内学校评定的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导师指导,进行文献查阅、撰写综述和课外科研实验等活动;参加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汇报和论文答辩,扩大教学内容。由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可利用学员的新颖思路和创新思维推动本学科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

3努力创造“良好氛围”能力,确保促进教学工作

3.1发挥工作动员优势

航空航天医学系在每学年的教学正式开始前都会组织开课动员,提高教员的教学热情和学员的学习热情。教研室也会因时因地进行教学动员,备课、集体讨论。并通过先进教学个人、优秀教案等评比,激励教员人人争先进,个个当标兵。

3.2运用先进教研室成功经验

学习先进典型,是激励教员的强大动力。教研室通过定期组织教员跟听其他先进教研室优秀教员的课堂听课,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和特点,并在教研室内部建立必要的会议制度,进行学习体会交流,进一步制定符合本门课程教学的工作计划和方案,使教研室自身的课程教学有所突破,保证课程质量稳步上升。

4努力提高“教学保障”能力,确保教学任务的需求

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要求各级教学相关部门树立“以学员为本”理念,建设高效的保障机制,全面保障任务需求。对于教研室和教学组而言应该从以下做起。

4.1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多年来,我教研室积累了大量航空兵场站航卫保障工作的录像片,为学员理论知识联系工作实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视频教材。使学员掌握航空航天医学各相关学科的知识结构,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通过理论学习与视频教学相结合,提高学员的知识运用能力,并可满足航空兵部队第一任职的需要。

4.2探索从工作实际出发的途径

航空航天医学专业课是在学员即将进行实习,来年步入工作岗位的时机开展的,其学习目的是为了将来在航卫保障中能够发挥作用。因此,教学工作应该从适应航卫保障工作的角度去完善。实习课为学员提供动手操作、贴近实际工作的机会,教研室教员渊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会使学员们受到极大鼓舞。外请专家、兼职教员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对航卫工作的敬业精神,使学员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提高了学员对基层航空卫生保障工作的热情。

航空医学论文篇2

一、寄信人地址、日期。二、收信人及其地址。

三、尊称:Dear X X X。

四、正文:发出邀请,要真诚而渴望。说明邀请的目的及有关信息,有相关的资料随信寄出。

学术会议邀请函格式范文五、落款。

学术会议邀请函适用范围

这是对知名的学者、教授发出的邀请其前来参加学术会议的信函。信中一定要写明邀请参加学术会议的时间、会议内容,需要与会者做的工作,以便对方有备而来。另外,参加学术会议期间的食宿、交通等费用问题如何解决也应交待清楚,一般都会有专门的参会指南,不要忘记附上。

学术会议邀请函惯用例句

(1)The Academic Contbrence on British a nd American Literature sponsor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on 2nd July 2001.

我们定于2001年7月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英美文学学术会议。

(2)I am writing today to invite you to our university next summer between May to June to take part in a meeting.

我写信正式邀请您在明年5、6月间来我校参加一次会晤。

(3)If you have any paper or.toples on which you would like to give talks,please inform us as soon as possible for the program is being finalized soon.

如果您有要宣读的论文或发言的论题,请尽早来函告知,因为会务准备工作不久将结束。

(4)We will pay your hotel accommodation a nd meals,but you will be responsable for your airfare.

会议免费安排食宿,往返机票自理。

学术会议邀请函范文

由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暨空军飞行人员健康鉴定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首届飞行人员健康鉴定学术会议暨空军飞行人员健康鉴定研讨会定于2003年10月16日至18日在贵阳市召开。会议期间,将举办全国飞行人员健康鉴定研讨班(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03-16-01 012)。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委员会和《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工作会议也将同期举行。来自总后勤部、总装备部、陆海空三军、民航总局及各航空公司的科研院所、大学、医院、基层航医室的从事飞行人员/航天员选拔体检与健康鉴定的航空航天临床医学工作者和医学管理者的代表将参加这次全国性的临床航空航天医学界的学术盛会。会议特邀 作为协办单位参会。会议的主办单位将向与会的单位和代表推介国内外有关医药企业,促进科技学术界与企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发展我国载人航天和航空事业贡献力量。本次会议诚征医药企业参会交流并作为协办单位提供资助经费,将为企业提品推介宣传合作项目如下:

一、合作项目

1. 为挂名协办企业代表提供开幕式或闭幕式10分钟发言。

2. 会议宾馆门前或宴会厅悬挂祝贺布标。

3. 会议优秀论文及专题报告奖1项冠名。

4. 会议论文摘要集刊登企业及相关产品宣传资料(宣传资料印刷成本费由企业承担)。

5. 企业派1名代表免费参会(会议提供食宿费)。

6. 本次会议将向资助企业颁发资助证书。

二、资助经费额度及相应项目

1. 资助3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可获得合作项目1~6的推介宣传商机。

2. 资助1.5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可获得合作项目3~6的推介宣传商机。

航空医学论文篇3

1. 为挂名协办企业代表提供开幕式或闭幕式10分钟发言。

2. 会议宾馆门前或宴会厅悬挂祝贺布标。

3. 会议优秀论文及专题报告奖1项冠名。

4. 会议论文摘要集刊登企业及相关产品宣传资料(宣传资料印刷成本费由企业承担)。

5. 企业派1名代表免费参会(会议提供食宿费)。

6. 本次会议将向资助企业颁发资助证书。

二、资助经费额度及相应项目

1. 资助3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可获得合作项目1~6的推介宣传商机。

2. 资助1.5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可获得合作项目3~6的推介宣传商机。

航空医学论文篇4

参训人员的名单是疗科经管医师、航训科医师和航医共同确定的。但疗科医师和航训科医师不能掌握每名飞行人员的具体参训时间,尤其是体检本更换后没有及时填写前一次的训练时间和项目,这部分人员的真实信息只能靠航医提供,需要航医本着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每一名飞行人员生命健康负责的精神去工作。

2把好参训者身体关

因一些飞行人员对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想参训,虽符合训练适应证,但在训练时会找一些理由,如:腰肌劳损、腿部肌腱拉伤、颈椎病等拒绝训练,这时疗科除认真进行体检外,航医的意见非常重要,因为他对每一名飞行人员的真实情况更为了解,由他们会同疗科医师和航训科医师所确定的参训人员名单,更加准确,符合实际情况。

3把好训练前准备关

训练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可以决定次日的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训练前一天航训科人员发放航训通知单,交待训练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但航训科人员不能掌握和约束参训人员前一天的具体活动安排,如聚餐饮酒、休息过晚等一些不良习惯只能靠疗科医护人员和航医进行监督和检查,而航医是最直接的管理人员。

4把好训练前组织关

每天航空生理训练时间是安排在疗科医师查房后,而这个时候召集也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尤其是集体进行的心理测试和心理训练,想把不同部队的三四十人在同一时间内集中起来,只靠航训科人员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航医在开训前的召集工作就很重要。

5把好思想教育关

有一些飞行部队的带队领导和某些飞行人员对航训重视不够,而航医与他们并无隶属关系,要想顺利开展工作,需要正确及时与带队领导沟通,需要航医掌握全面、大量的普通医学、航空医学知识和掌握前沿的军事理论知识,还要把握相关的法规文件和规章制度,把这些综合起来,用理论和制度做宣传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把好现场监测关

训练现场监测是航医所应把握的重点环节之一。有一些航医没有见过或操作过航训仪器,通过现场监测可以让他们学习一些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生理指标、指导意义和对一些航训记录的判读,从而使他们进一步掌握航训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对其自身素质也是一个提高。同时航医参与训练可以通过一些生理指标更直观的了解每名飞行员的身体状况,了解部队的整体情况,对个别同志的具体问题、弱项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锻炼,对促进飞行部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随着高性能战斗机装备部队对航空卫生保障工作的要求提高了,航医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也有了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在疗养期间配合航训科做好训练工作也应是航医工作模式转变的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航空医学论文篇5

【关键词】 航空医学; 鉴定训练; 模式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44

航空医学鉴定训练工作一直是航卫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高性能战斗机的广泛使用并在局部战争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对飞行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军一直沿用的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目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需求,因此,探索与构建新的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模式已成为空军战略转型建设的新趋势和新任务。

1 高性能战斗机“三高”特点对航空医学训练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1.1 高性能战斗机对飞行员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中高载荷,且持续时间长,反复出现,载荷增长快,对飞行员的心血管贮备能力和反射与适应状态提出了严峻挑战[1]。高角加速度,特别是与持续高过载联合作用,对飞行员前庭功能、空间定向能力和植物神经功能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4%~10%的军事飞行作业失误是由空间定向障碍所致。高度复杂的座舱仪表信息、夜间及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对飞行员的特殊视觉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全”(全天候、全天时、全方位)和“两长”(续航时间长、作战半径长)的飞行特点对飞行员的飞行耐力和体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2 高性能战斗机对飞行员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性能战机所具有的高认知负荷对飞行员心理、智能和人格特征提出了较高要求;高强度和高耐力的飞行任务对飞行员的情绪管理、放松训练和表象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飞行中的应激状态更是对飞行员的心身状况和调节提出了更高要求。

2 飞行员医学训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军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和装备高性能战机以来,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积累了较好的航空医学训练经验和方法,形成了以离心机训练为主体的航空医学训练体系,建立了场站、联勤医院空勤科和疗养院、航空医学研究所的三级训练模式[2],初步制定了航空医学训练的方法和标准,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飞行员及各级医训人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 与空勤医疗和疗养相比,飞行员及各级医训人员对航空医学训练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思想上仍停留在只要身体健康无病患就可以飞行的基础上,重“医”轻“训”和重“养”轻“训”的状况仍存在,没有充分认识到航空医学训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2 缺乏统一的航空医学训练教程及标准 目前的航空医学训练仍是依托各地的现有条件,自行组织航空医学训练,缺乏统一的训练方法,这就使得各地训练效果参差不齐。且目前仍没有制定出规范的训练教程,也没有确定量化的训练标准,以致对训练结果无法做出精确判断,使得航空医学训练工作不能完全适应高性能战机对飞行员的要求。

2.3 航空医学训练设备相对陈旧落后 目前的航空医学训练设备仍比较落后,缺乏大量仿真设备,特别是缺乏针对高性能战机的专项航空医学训练设备,医训人员难以采集真实情况下的各项数据。同时,难以进行场景再现和回顾,从而使得医训工作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不能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论证。

2.4 医学训练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航空医学训练工作与普通的空勤医疗工作不同,是一个在健康飞行员中“优中选优、优中创优”的工作,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工作,需要有较强的航空医学知识背景,因此,对从事航空医学训练工作的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无论从场站还是到鉴定训练中心,这样的专业医训人员尚比较缺乏。

3 对策及建议

3.1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航空医学训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面对新时期高科技战争的需要以及高性能战机不断的列装和其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航空医学训练,要把航空医学训练工作提高到和空勤医疗及疗养相同等的地位,纳入飞行员的日常工作中,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各级航卫保障部门和飞行部队要进行科学组织和管理,定期评估和审核,充分认识航空医学鉴定训练工作在提高航卫综合保障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

3.2 注重实际,积极制定有效实用的航空医学训练教程和标准 要立足现有,特别是针对高性能战机的特点,科学合理运用医学知识,根据不同的机种和不同飞行任务做出不同的医学训练要求,除目前开展的体能训练和离心机训练外,要特别注重加强飞行员的其他专项航空医学训练。尤其是在空中黑视、错觉、晕厥、特技飞行呼吸不适、加速度性肺不张、抗缺氧、抗负荷、前庭功能稳定性、应激状况下保持良好的心身状态等方面,要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航空医学训练教程和标准,为医学训练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3.3 转变模式,着力构建新型的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体系 2009年空军收回5家疗养院并改制为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形成了场站、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航空医学研究所三级鉴定训练体系,这是航卫保障体系模式的新突破,对完善航卫保障体系,深化联勤制度改革,提高航卫保障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可以将体能训练和一般仪器训练安排在场站完成,鉴定训练中心定期完成较复杂仪器训练、相关心理训练等基层保障力量无法完成的航空医学训练科目,航空医学研究所完成离心机医学训练工作并对基层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带,形成系统化、科学化、多层次、多水平的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模式,充分发挥这一新型航卫保障模式在改善飞行安全、提高部队战斗力等方面具有的重大作用。

3.4 加强投入,大力抓好专业人才培养及专项设备研发 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研用结合的工作,可以依托航空医学研究所和第四军医大学等单位,加强解决航空医学训练中实际问题的攻关科研能力[3],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人员,为科学开展鉴定训练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此外,一方面需要在航校、场站、鉴定训练中心等单位普及一般医学训练设备,同时要根据高性能战机的特点,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引进和研发先进的专项航空医学鉴定训练设备,为做好新形势下鉴定训练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

参 考 文 献

[1] 武留信.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专项医学选拔与训练[J].航空军医,2002,30(1):36-39.

航空医学论文篇6

ICAO所提出的要求将指导国际民航组织所有成员国中的飞行执照颁发当局“对那些需要进行医学评估的飞行执照持者进行适当的航空健康教育,从而降低威胁飞行安全的医学风险。”

在德国之翼空难中,机上的150人全部遇难。尽管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处尚未完成调查,但初步报告显示,该飞机的副驾驶将机长锁在驾驶舱外,擅自更改A320飞机的飞行路径,使之撞向地面。新闻报道援引德国航空当局的消息,称该副驾驶在获得飞行执照前曾长期治疗抑郁症,此外还有自杀倾向。在商业运输内的航空事故和事件中,很少有直接界定为飞行员心理健康而导致的事故。在某些情况下,事故调查人员一直无法就飞行员的精神状态与事故的发生有何联系而达成一致。然而,近年来,航空医学相关机构修订了指导方针,希望能提高辨别飞行员心理问题方面的能力。 对心理健康的筛查仍待改进

在德国之翼空难发生之前,国际民航组织的上述提议就已经提交并开始接受审定。早在2012年,国际民航组织的“民用航空医学手册”就提出了要特别注意飞行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提议。 “尤其是持有飞行执照的年轻人”,该“指南”写道,“飞行员存在的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特定疾病(主要是精神问题和行为问题)与用来检查飞行员的手段(传统的身体检查)明显不匹配。”

航空航天医学会有关心理健康的提议是在2012年3月27日的空难发生后提出的。在那次空难中,美国捷蓝航空的机长关闭了正在驾驶的空客A320客机的无线电装置,并告知副驾驶他已更改原定的目的地,然后开始咒骂耶稣和。

航空航天医学会(AsMA)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德国之翼空难后该协会网站上了一些评论,在评论中,航空航天医学会主席小菲利普・J.斯卡帕(Philip J. Scarpa Jr.)表示,“招聘过程中进行初步筛选后,大多数航空公司不再对飞行员进行任何定期心理健康评估。航空业在飞行员心理健康筛查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斯卡帕指出,要预测出突然出现的问题虽然很难,但也“不要为常规测试进行辩护”,抑郁、焦虑、躁狂和其他问题的诊断相对比较容易,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筛查势在必行。航空航天医学会支持在例行航空医学检查中对飞行员进行“尽量不作更改的、易于操作的有效的心理测试”。除了筛选以外,航空公司也应该教育飞行员和他们的家庭如何辨认和上报精神病的迹象。

斯卡帕表示,此外,航空公司还应为飞行员提供可以报告一切问题的“安全地带”,这对于鼓励飞行员主动上报自身存在的问题十分重要。比如飞行员工会等机构,能够增加飞行员报告心理健康问题和机构向飞行员提供心理援助的概率。

斯卡帕称,这些提议号召对飞行员进行测试。对航空体格检查人员而言,在飞行员已有的定期航空体格检查中操作这些测试非常简单。

航空航天医学会称“不建议将全面的精神病评估纳入飞行员的常规航空医学评估中”,而是“在总体上让航空医学检查人员和航空界更加关注飞行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关注那些可检查出来的、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生活中会影响飞行员和飞行性能的压力源。我们鼓励这么做,方法是提高教育力度,并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对航空业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认识。”

这些指南也建议这些测试可以以向飞行员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的方式有助于营造一种不具威胁性的环境,并有助于医生与飞行员建立融洽关系,从而可以了解飞行员的工作、家庭情况。 飞行员更倾向于“扬长避短”

罗恩・弗雷(Ron Frey)称,航空航天医学会提出了使用“快速有效”的方法来发现飞行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该提议并没有继续深入。弗雷是一名组织心理学家,还是加拿大渥太华人为因素和事故调查所的资深合伙人。他称国际民航组织和国家监管机构需要“一个更加现代化和完整的方法来评估飞行员的心理健康。”

“航空业存在的问题错综复杂,”弗雷称。他在包括航空业在内的几个行业进行工作心理评估工作。多年来,全面的心理测试在许多行业内的实践效果都很好,且应该将心理健康测试纳入到常规的航空医学检查内,传统上常规检查主要用于检查身体。他表示,如果操作和审查恰当,这些测试就能够辨别出飞行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即便受测者试图隐藏自身的问题。

弗雷称,飞行员选择不上报自己的工作压力、劳累、抑郁和焦虑的症状这种情况在航空业内非常普遍。飞行员不上报抑郁和焦虑的症状以及潜在相关的问题,使得评估这些精神健康问题变得很难。据相关研究统计,在普通人群中,10%~15%的人有过精神抑郁的经历,这些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比一般人高出20倍。

航空医学论文篇7

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两个研究室:航天员选拔训练研究室,负责制定航天员训练大纲、训练方案和编写训练教材,对航天员进行训练指导和飞行操作指导;航天员医学监督和保障研究室,负责航天员从训练、生活到航天飞行期间全过程的健康维护、检查、鉴定和治疗。

培训航天员,对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来说是严峻的挑战。载人航天工程的其它六大系统,工作都有一定的继承性,而航天员的培训,犹如在平地上盖楼,在白纸上绘画,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制定航天员训练大纲、训练方案和编写航天员训练教材,是培训航天员的基础性工作。而对他们来说,却又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他们查找国外资料,借鉴外国经验,创造性地制定出航天员训练大纲,内容详尽而充实;他们制定的航天员训练方案,针对性强,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甚至还包括了航天员的文学和艺术修养。

航天员的训练项目和内容很多,包括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心理训练、航天环境耐力和适应性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等七大项目,每一大项里面又包括多项甚至几十项具体项目的训练。对这些训练的指导,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他(她)们一边探索,一边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特别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各大系统的工作是同步进行的,这给航天员的训练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比如,航天员作为飞船飞行过程的管理者、驾驶者、监控者,必须对飞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飞船的研制和航天员的培训处于同步过程。教员们只能在飞船的研制过程中,同步进行飞船操作手册的编写,指导航天员熟悉、掌握和操作飞船。

航天员的医学监督和保障,是航天员培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无论是日常训练、工作和生活,还是执行飞行试验任务,医学人员都对航天员的健康状况实施严格的医学监督和保障,确保航天员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完成训练和飞行任务。在5年时间里,首批14名航天员没有一人因为健康原因而被淘汰。

(三)

航天员的训练是艰苦的。要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需要经过千锤百炼。

5年来,航天员大队叫响了“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的口号,还制定了“团结,自律,勤奋,奉献”八个字的队训。

航天员们的基础理论训练共有13门课程: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医学生理学基础、地理气象、星空识别、高等数学、力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自动控制理论、CNC制导导航基础、电工电子学、政治理论及文学艺术修养。14名航天员虽然都有大专以上学历,但经历长期的飞行员生活,重新坐下来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加之许多课程非常陌生,困难可想而知。航天员白天上课,晚上做作业,课余时间也抓紧学习,就是外出疗养也不忘背英语单词。就这样,基础理论学习结束,14名航天员门门课程都达到良好以上。

体质训练是长期的。飞行员的身体素质都很过硬,但航天员对体重、耐力、速度、灵活性、柔韧性、肌力等方面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他们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坚持每周3次、每次2小时的体质训练从不间断。为了控制体重,不少航天员坚持每天跑5000米。在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运动会上,中长跑项目的第一、二名都是航天员。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实际上是向人的生理极限挑战。比如,超重耐力训练,要求飞行员在5倍重力加速度的条件下,持续2至3秒,而航天员却要在8倍重力加速度的条件下,持续40秒;低压缺氧训练,按照相当于每秒15米的速度,迅速提升到5000米的高空,在氧气稀薄的情况下持续30分钟;前庭功能训练,训练中,要求航天员自旋转、振动或坐在离心机中,用4倍重力加速度转动并突然停止,还要求闭上眼睛转动脑袋。此外,还有失重飞机飞行训练、跳伞训练、航空飞行训练、飞船着陆冲击体验等。

我国航天员的失重飞行训练是在俄罗斯航天员训练中心进行的。有时一个架次飞了12个抛物线,我们的航天员一个都没有吐。俄方人员敬佩地说:中国的航天员素质真好!

航天员的工作充满风险,面临的又是陌生的太空,容易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为此,必须进行一系列心理训练。其中,隔绝训练对航天员是艰难的考验。他们每人都要单独在一个绝音室里生活一段时间。没有音乐,没有人交谈,没有来自外部世界的任何干优。这种孤独、异常的考验,常人是难以忍受的,而航天员们却不能有丝毫的烦躁,否则就过不了关。

专业技术训练、野外生存和救生训练、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这些项目要反反复复进行,确保真正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时“万无一失”。

航空医学论文篇8

1.1 一般情况。59例均为男性飞行员。年龄20~40岁,35岁以下者36名,飞行时间30~3800h,1500h以下者34名。飞行机种包括运输机3人,轰炸机7人,歼击机49人。均述在飞行中出现鼻窦区疼痛。飞行下降或俯冲过程中出现者47例,飞行上升时出现者9例,飞行上升和下降时均出现者3例。轻者为一过性钝痛,重者为刀割样剧痛,有的伴有鼻分泌物增多、流泪及不适。疼痛位于额窦区者35例,上颌窦区者21例,筛窦区者3例。专科检查:鼻腔以慢性炎症改变为体征者51例,中鼻甲和/或下鼻甲肥大者36例,筛泡肥大者1例,鼻中隔偏曲者14例,鼻息肉者2例。X线影像学检查:呈额窦炎者34例,上颌窦炎者19例,筛窦炎者3例;11例可见单侧、单发、大小不等的鼻窦囊肿,额窦囊肿4例,上颌窦囊肿7例。

1.2 医疗保健及鉴定原则。疗养期间采用对因性预防治疗。根据不同病情体征分别酌情予以中药鼻腔薰喷、药物鼻甲注射、鼻甲电熨、鼻窦置换、鼻部理疗,以及抗生素、血管收缩剂、免疫类药物等局部协同治疗。同时进行航空性气压损伤防护知识宣教、方法指导及心理护理。经疗期疗程医疗保健,原有的鼻腔和鼻窦炎症全部呈静止状态,鼻甲肥大治愈33例,好转3例,治疗后低压舱检查,55例鼻窦气压功能正常,4例鼻窦气压功能欠佳。医疗鉴定鼻窦气压功能正常中有2例患有上颌窦囊肿,囊肿直径>1.5cm,歼击机飞行员,考虑如让其继续飞行,当飞行处于低气压时可能会引起囊肿压迫症状,出现头痛,影响注意力分配而致飞行操纵失能;亦可使囊肿破裂,鼻流囊液对戴面罩飞行不利,结论飞行暂不合格送院治疗后结论。4例鼻窦气压功能欠佳者(包括鼻息肉并筛窦炎l例,鼻中隔偏曲并鼻甲肥大、额窦筛窦炎1例,上颌窦囊肿并上颌窦筛窦炎l例,额窦筛窦炎并额窦囊肿1例)结论飞行暂不合格,送院治疗后结论。凡经疗养医疗保健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和气压功能正常者,均结论飞行合格,体检本中作详细记录,以利协助航医健康保健。

1.3疗效结论随访。通过疗养医疗保健及心理治疗,飞行员归队飞行训练普遍正确应用了抗御航空性气压损伤的有效自我保健方法。1例额窦囊肿保守治疗的飞行员,1年后再次出现航空性额窦气压损伤,影响飞行送院治疗后飞行合格。2例鼻中隔中高位偏曲,1例上颌窦囊肿,1例额窦囊肿保守治疗的飞行员1年中先后2次以上出现航空性鼻窦气压损伤表现,送院治疗后飞行合格。l例鼻息肉2年后出现鼻窦气压损伤送院手术后飞行合格。其他经医疗保健治疗结论飞行合格的飞行员,归队飞行训练提高了耐力,未再发生航空性鼻窦气压损伤现象。

2 讨论

航空医学论文篇9

当越来越多的“天行者”与太空亲密接触,承载着人类神圣使命的时候,他们的太空失重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失重期间肌肉质量和体积明显减小,同时发生肌肉力量降低,易疲劳和肌电发放对肌力的比例增大等功能性变化。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忧虑、厌倦、抑郁、思念亲人和人际关系紧张等。为了减少航天员由于失重而引起的生理变化,维持像在地球那样的健康状态,航天员们不得不每天运动8小时来维持肌肉强度。所以要根据每个航天员的具体情况制订运动计划,希望航天员在执行这些计划后,能够维持其有氧运动能力、骨密度和肌肉质量。

1.航天运动管理

1.1多功能自行车功量计

主要用它进行手和腿的训练。飞行前,航天员在自行车功量计上进行最大耗氧量的运动实验,确定他们各自的最大运动负荷。信息由电脑分析,制订出每名航天员的运动程序。飞行中,所有航天员每个月都要在自行车功量计上进行一次检测,了解他们身体的情况。运动时的负荷量取决于航天员飞行前测量出的最大运动负荷。自行车功量计检测时的运动程序是:安静休息5分钟,以最大运动负荷25%的负荷运动5分钟,以最大运动负荷50%的负荷运动5分钟,以最大运动负荷75%的负荷运动5分钟,然后在低负荷的情况下恢复5分钟。

1.2多功能跑台

通过增加跑台的运动速度和对航天员身体加负荷的方法来进行训练。在跑台的两边有两条弹力束带,与航天员腰部的挽具相连,将航天员固定在跑台上。可以通过调整加在航天员身上的橡皮带的弹力,使加在航天员身上的力相当于他体重的66%~100%。通常用的力是相当于航天员在地球时体重的75%。

跑台有多种功能,航天员在上面不仅可以进行连续、有节奏的20~30分钟的运动,也可以进行类似地球上的步行和跑步,在运动时还可以提供不同的阻力。这将有助于维持骨密度和肌肉

质量。

1.3间歇性阻力运动装置(IRED)

IRED主要由两个圆筒组成,每个圆筒内有13个磁碟片或橡皮带束。橡皮带束通过一串橡皮带与中心轴相连。航天员在使用时可以调整橡皮带束的数目,然后拉系在轴上的绳索。橡皮带束产生阻力。它的数目越多,阻力越大,直到每个圆筒产生135牛的阻力。这种装置也可以用于其他运动,如果与一个肩带挽具系统相连,可以进行深弯曲运动,称之为下蹲运动;用它也可以进行背部和脚后跟抬起运动。进行这些运动时,小腿、大腿、臀部和背部的抗重力肌用力。

虽然这三种运动装置是维持太空中人体健康比较好的运动设施,但具体需要有多大的运动强度来维持骨和肌肉的健康状态,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航天饮食管理

2.1航天食品的概念及要求

航天食品是专供宇航员在太空执行任务和返回着陆等待救援期间食用的食品及饮料。与地面食品不同,它必须满足特殊

要求。

2.1.1要确保卫生安全,不能发生任何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2.1.2要营养丰富,能量含量高,易消化吸收。宇航员每次都承担着一系列的任务和试验,要在空间站或飞行器中待上一段时间,营养补充问题异常重要。因为在失重初期,宇航员往往出现恶心感,以及“空间运动病”引起的食欲不振、冷漠、胃不适、呕吐头痛等,导致他们体重减轻,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在太空中航天员的日卡路里摄入量比他们的推荐量少20%(原因不明)。另一方面,在失重环境下工作,宇航员也是很花费力气的,造成了能量的额外消耗。所以航天食品应以高蛋白质为主,能提供高热量满足宇航员的需要,帮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控制体重下降。2006年7月17日,中国科研人员的研究表明,蚕蛋白质含量很高,有望成为长期生活在空间基地的宇航员的高营养食品。

2.1.3食品包装必须便于在太空环境中食用,要经得起高温

高压的考验,还要抗冲击、抗挤压、重量轻、体积小。而且食物保鲜也是重要环节,目前大多采用复水食品,即食品制成真空脱水状态。宇航员食用是通过注水,蒸煮时加入水分使食品复原为平时的食用状态,一般要求水温在21度左右,10分钟内复原。另外,食物大小应以一口为宜,无残渣,以免失重状态下,食物残渣四处飞溅,污染及破坏仪器,仪表等设备。

2.1.4食品要科学合理,富于变化。以便保持宇航员良好的心理状态。在神舟六号上天之前,航天医学专家们就为两名宇航员制定了详细的太空食谱。这份食谱中共包括50多种各类食品,包括米饭、八宝饭、牛肉丸子、墨鱼、香菇菜心、素什锦等,在吃饭的同时,宇航员还可以喝上咖啡、绿茶、橙汁以及奶油浓汤等饮料。

2.1.5航天医学家们针对飞行中宇航员体内的钾、钙、钠、氨基酸等的丧失,在食品中补充了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以保持体液电解质平衡和防止一些生理功能失调。

2.2防辐射食品

太空辐射是一种包含伽玛射线,高能质子和宇宙射线的特殊混合体。它对宇航员的视网膜产生危害,易引发白内障。它还能损害人类的DNA,使细胞变异,甚至癌变。宇航员在宇宙空间中的时间越长,他们的机体受损的程度越大。在地球上,每人每年平均接受的辐射量约为350毫雷姆,而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的宇航员在9天的任务中受到了1140毫雷姆的辐射,相当于地球上一个人3年中接受辐射量的总和。而且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宇宙射线中可破坏神经元,直接损害记忆,影响思维过程。

美国太空辐射实验室的专家们研究证明,食用草莓能帮助宇航员减轻宇宙射线的危害。他们模拟了一个太空辐射环境,在持续8周的实验中,给98%的小白鼠吃普通食品,给2%的小白鼠吃加了冻草莓的食品。实验初期,两组都因受到辐射而出现不良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人员发现食用普通食品的小白鼠越来越弱,而食用草莓的小白鼠却变得更活跃。

每100克草莓中含有50~100毫克的维生素C,比苹果、葡萄等水果高10倍以上。同时它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多酚类抗氧化物质。而这些营养物质都可以抵御高强度的辐射,减缓紫外线辐射对皮肤造成的损伤。而对于DNA的问题,专家们发现叶酸可以帮助修复机体DNA,而且宇航员能够直接吸收叶酸,所以可以借助叶酸补充剂来提高机体叶酸水平,达到加速修复的目的。

2.3中药补剂

在航天失重环境中长时间停留可引起机体多个系统发生适应性改变和一些病理生理性质的变化,其中又以失重对心血管、肌肉、骨等系统的不良影响对宇航员健康和安全关系最大,故也最受重视。我国航天医学工作者根据失重对不同生理系统的影响,以中医辩证的理论为基础,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进行了中药防护措施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他们认为失重期间的血液循环障碍与中医中的“血瘀证”相似,这就使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改变建立了相关性联系。由此类推,还可验证航天中长期飞行中出现的脾气虑证、肾阴虑证、阴虑阳亢证与西医病理变化的相关性,建立特异性、重现性的客观指标,所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型与分期共参,是中药抗失重的独到之处。而且一旦进入失重状态,脊柱立即延长,身高可增加4~5厘米,宇航员下身承重骨,特别是骨盆、腰椎、股骨颈、下肢骨的骨密度显著降低,骨矿质丢失率为每月1%~2%,但上身骨并无明显变化,颅骨骨密度反而还有些升高。在失重期间血钙升高,小肠钙吸收减少,经大小便排出的钙量增加,从而出现负的钙平衡。还会出现血流缓慢、血栓形成、血脂增高、红细胞压积增高等现象。经研究得出结论,航天中长期飞行中血液循环障碍是机体各生理系统在失重状态下共同的生理病理基础。

目前根据中医药理论,对抗失重生理适应的复方主要有丹黄合剂、参川熟合剂、丹黄刺合剂、人身复方及强骨抗痿方等。在复方的研究中,由于失重状态出现明显的“血瘀证”表现,所以在选药组方中多选用活血化瘀类中药,由丹参、黄芪组成的丹黄合剂的研究频率最高。丹参药理广泛,除改善血液循环外,还可增强免疫功能,调节组织修复和再生,对骨骼肌肉系统也有一定作用;而黄芪则对循环、免疫系统均有作用。

3.航天心理管理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时长期处在与世隔绝的太空中,密闭狭小的座舱、静寂无声的太空环境、规定好的交际方式、与地面有限的联系及失重所造成的不适感等都会使航天员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这些心理反应如不克服,将会影响到航天员的健康和工作。所以在对航天员进行严格的心理素质选拔和心理培训的同时,要成立地面心理支持小组,防止和解除航天员在飞行中的心理障碍。要求所有空间站的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填写一份标准格式的调查表。在轨道飞行时,这次调查问卷的软件将装载和运行在空间站上的人体研究装置工作站的笔记本电脑中。数据将被保存在硬盘上,并备份到一个专门用于实验的储存卡中。航天员将拿到电子版的调查向卷,并将他们的数据保存在一个加密的文件中。这个软件中包括一个关于心情的问卷调查,一个关于团队和工作环境的问卷调查和一个危急事故记录。每次飞行前后,航天员将参加每周20分钟的调查问卷会。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航天员在每周三将接受20分钟的调查问卷会。地面控制人员也进行与航天员一样的调查。这可以及时跟踪调查航天员的心理变化,把握其心理动态,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沈羡云.21世纪失重生理学研究的展望[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12):573~576.

[3]沈羡云.试论中国的养生之道与航天防护措施[J].中国航天.2004(6):34~36.

[4]沈羡云.影响航天员健康的环境和心理因素[J].中国航天.2006(3):29~31.

[5]沈羡云.太空中,失重有什么危害?[J].科技视野.2004(5):23~24.

[6]沈羡云,唐承革.航天员的心理健康[J].百科知识.2004(10):44~45.

[7]沈羡云,唐承革.美国宇航局航天医学家的一些研究(上)[J].中国航天.2006(9):38~43.

[8]沈羡云,唐承革.美国宇航局航天医学家的一些研究(下)[J].中国航天.2006(10):38~43.

[9]孟庆军.失重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对抗措施[J].生物学通报.2002(6):17~18.

[10]张林,谢鸣.失重生理适应的中医药研究思路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5(4):616~617.

航空医学论文篇10

后来,我真的走进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离“医生”和“博士”两个梦想都非常接近。多少次梦见大学城秀美的校园,真正走进协和。却感受到了大学的另一种内涵。协和医学院的校园很小,几乎位于北京市中心,在东单三条,距王府井非常近。在这样的闹市当中,协和医学院却算是个非常安静的地方。在这片不大的校园里,处处可以看见学生夹着书本匆匆走过的身影。我喜欢走在宁谧的校园里,看着大家奋斗的身影。

协和医学院有悠久的历史,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创办,是我国最早设置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教育的重点医学院校。同时,她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为学校提供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条件。此外,协和还与清华保持着紧密的联合办学关系,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会盖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一清华大学医学部”两个公章。

回首近百年校史。多位医学大家从协和走出,成为各个专科领域的栋梁。黄家驷、吴阶平、巴德年、林巧稚……一个个辉煌的名字书写着协和的历史,而年轻的我们,将带上青春的热忱与医者的责任,在医学史上写下新的一笔。

中国地质大学 屈霜琳

中国地质大学为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强势专业,是一所理、工、文、管、经、法多学科共同发展的“211工程”重点大学。

仍然清晰地记得接到地大通知书的那天,喜悦之外,还感到了一种压力。地质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时普遍被认为将从事比较艰苦,常年外出的工作。作为女生,我的压力尤其大。好在,后来几年的大学生活改变了我原有的想法。

其实,在地大像我这样的女生并不少,有些在文科院系,当然也有典型的工科女。而我们,并没有太多地去想将要面对怎样的艰难旅程,更多是抓住现在的梦想。我在大二的时候决定了要考研,并希望将来能从事矿物学的科研工作。而每年,也都有很多毕业生去到国内外各大科研机构和高校,在地质科研领域走得更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立于建国后的1952年,现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两个独立的办学实体。地大(北京)有博士生导师13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7名,俄罗斯外籍院士4名。他们作为学科带头人,为地质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使得各个实验室的实力日益雄厚。目前,学校拥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实验室。两个部级专业实验室――矿物岩石材料开发与应用实验、地质超深钻探技术实验室,以及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四个国土资源部开放实验室等,这些并不仅仅是荣誉的光环,更体现了学校雄厚的科研实力。

转眼,我在地大已经度过了四年的时光,未来的三年,我仍然会在地大延续我的梦想。作为地道的地大人,总理提出的“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将时刻鞭策我们,走向更远的未来,更努力地去追求我的梦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陈卓

喜欢在初夏温暖的早晨,拿上一本外语书,在晨读园的一个角落里读课文,阳光洒在身上,那一刻,我是幸福的。喜欢和同学坐在湖边,谈谈现在,还有未来,看着眼前秀美的校园,那一刻,你会觉得过去所有的努力都值得。喜欢一个人坐在篮球场边,看男孩们卖力地打球,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那些帅气的脸庞绽放出年轻的光彩,那一刻,恍若回到了中学时代。

在北航,帅气的男生是一道风景,从图书馆、教学楼到体育场、航空馆,处处都有他们的风采。作为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的最高学府,北航每年都是报考热门,承载着一代代年轻学子的梦想。

北航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高校。自1952年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为国家航空行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学校现有在校本科生1.3万人,共有26个学院,54个本科专业。1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教学质量居国内前列。为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以航空航天为特色的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吸引了无数学子的目光,分数线年年居高不下。

如果你有邀游蓝天的梦想,北航一定是你的最佳选择。1993年,北航飞行学院成立并第一届招生。飞行学院由北航与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办,旨在培养高素质民航飞机驾驶人才。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参加飞机构造、发动机、航空气象等专业理论课学习,还要赴澳大利亚南航西澳飞行学院进行为期12个月的实际飞行训练,在高年级返回北航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和理论执照考试,之后再到南方航空公司各分公司进行实习。

作为工科见长的大学,北航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毫不逊色。我们不仅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校现有一百余个学生社团,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奔波于各个社团之间。不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作为曾经的文学小青年。我加入了凌云文学社,在北航的校报上留下了自己的青春记忆。

这就是我的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这里,梦想起航。

北京化工大学 丁健东

仍然记得去年入学时的兴高采烈,是的,我终于来北京了。

走在北化的校园,第一次体会到了真实的成就感。这一年,我十九岁,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化工大学。听学长说,在北化的四年,我们要在两个校区生活,大一大二在北校区,位于昌平东关,离市里较远,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环境不错,交通也比较便利。清静的环境非常容易使刚刚进人大学的我们静下心,开始大学的专业基础学习。大三大四和研究生则住在东校区,处于东城区与朝阳区的交接处,校门口就有地铁,交通十分便利。

在北化这一年,我对北化人勤奋刻苦的精神有了越来越深的体会。从早上的晨读,到晚自习图书馆的奋笔疾书,校园里处处都有我们奋斗的身影。

北京化工大学建校于1958年,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大学。学校的工科实力十分突出,文、法、管、经济等人文学科也独具特色。学校设有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等11个学院,涵盖42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学和化工过程机械作为3部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处于国内一流,国际前列。

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人性化与多样化的特征。考生入学时按大类招生,方便后期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做好专业选择。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优秀生重点培养模式。优秀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并实习导师制,享受优秀生奖学金。

大学之大,还在于大师。北化现有博士学位教师484人,两院院士9人,他们中的多人从北化走出,如今又将汗水洒在这片热土。他们书写了北化的历史篇章,而未来,还需要我们这代年轻学子去拼搏。

北京印刷学院 李薇

如今。国内以传媒见长的大学并不少,而将印刷作为特色的高校,北京印刷学院则是唯一一家。这正是我选择她的原因――地处北京这个文化中心,专业设置独树一帜。

航空医学论文篇11

“我长大一定要当一位飞行员,飞上天空对宇宙进行探密!”相信不少人在年幼时曾许下“长大后当一名航天员”的愿望。在中国航天事业阔步向前的背景下,中国孩子到底要经过怎样的历程才能成长为一名航天员呢?

过硬的身体素质

要成为航天员,首先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航天员在进入太空或返回地面的过程中,要克服航天器飞行时的力学环境、太空的物理环境和航天器的狭小空间环境等特殊环境下的重重困难,适应这种环境的考验,航天员的身体和综合素质十分重要。因此,有幸成为航天员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载人航天活动对于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均有严格的要求。航天医学专家根据航天任务及其对各类航天员不同的要求,制定相应的选拔项目、内容和标准化。一般包括基本资格审查、临床医学检查、生理机能选拔、心理选拔、特殊环境因素耐力和适应性选拔等。航天员的选择标准和条件在各个国家基本相同,特别是身体素质的要求是一样的。

现代航天员的训练

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现代航天员训练和准备越来越科学和规范,能够“有的放矢”。

航天员培训的内容,除了航天理论和基础知识培训,也要进行增强体质的体育锻炼、航天特殊技能训练,并进行适应特殊环境的训练和飞行模拟。

由于航天员在执行任务中要经受巨大的噪声、振动、冲击、超重和失重等各种恶劣环境,并且还要在这些恶劣环境中保持头脑清醒进行工作,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首先要进行增强体质的训练。训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前庭器官平衡机能的稳定性、心脏和心血管系统的舒缩机能、人体对低压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这些体育锻炼强度可是非同小可,比如美国为训练“阿波罗”计划中登月航天员的月面行走能力,让他们穿着几十公斤重的登月航天服每天在沙漠中步行20~30千米;而苏联为准备“苏美对接”飞行,让航天员在一年半中越野跑步200多千米、骑自行车1000多千米、滑雪3000多千米。当然,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不能忽视,航天员不仅要进行心理适应训练,还要共同训练培养协同性。

要成为航天员,还需要学习许多科学知识。具体包括空气动力学、飞行动力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和宇宙航行学,甚至还有心理学等基础理论;针对具体的飞行任务,还要学习所执行的计划任务书,掌握每项任务的细节,并掌握执行特殊任务时的知识和技术,如舱外行走、航天器的会合和对接、登月相关知识等;此外,为了应付一般的太空疾病,他们还要学习一些医学和航天医学知识以及简单的太空医疗技术。

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此次发射的神舟十一号,是我国第六次进行载人航天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表示,神舟十一号航天员33天的天上生活“丰富多彩、很有看头”,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那么,航天员们是如何在太空工作?每天吃什么?遇到疾病又是如何解决呢?武平表示,任务中,航天员将实行每周六天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制,并且他们在天上是与我们地面执行一样的作息时间。也就是白天八小时工作,晚上要进行休息。

航空医学论文篇12

中图分类号:R228;R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5-0967-03

Discus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idicine Pathogenesisof Weightlessness Induced Bone Lose

ZHOU Peng,HU Shumin,GAO Xuemin,ZHANG Jianjun,TONG Haiying,FU Qian,YANG Jia

(Preclinic Medical College,Beijing Univ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Weightlessness induced bone lose,a serious problem in spaceflight,is dangerous to astronauts, as well as the mission progression. In this paper, the pathogenesis of bone lose induced by weightlessness exposure is discussed in the sight of itraditional Chinese midicine theory of correspondence between human and universe, and inhibition and generation between five elements. This work is wished to be a base of further study of TCM therapy in weightlessness induced bone lose.

Keywords:weightlessness;bone lose;traditional Chinese midicine;pathogenesis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也对医学界提出更高要求。由于长久的进化使得人类已经适应地球表面1G重力环境,当航天员暴露在微重力的太空环境中,机体将出现多系统功能失调。其中,失重导致的骨质流失是最严重的变化之一。目前,其机制尚未清楚,同时尚无效果理想的干预措施。面对失重骨质丢失,如何挖掘祖国医学理论,深入分析其病机特点,做出合理有效的辨治,进而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提供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保障,中医药界责任重大。本文拟从中医学的天人相应观、五行生克制化论等角度展开思考,结合中医学对骨生理病理的论述,探讨失重骨质丢失的中医学病机演变,并借此抛砖引玉,请各位同道指正。

1失重状态

载人飞船在太空中环绕轨道飞行时,地球对飞船的引力被高速飞行的惯性离心力所抵消,飞船内的一切物体只表现质量,不表现重量,即失去了重量,航天员会感到飘飘然。此时,载人飞船中的一切物体包括航天员都处在失重状态。

2失重骨质丢失的表现

生命在长久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地球表面相对恒定的重力场作用产生适应,机体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生发育都与此重力环境密切相关。当人体突然进入到失重环境中,由于感觉传入冲动发生改变,流体静压消失,血液头向分布,重力肌和承重骨作用降低,导致机体出现种种功能紊乱。骨质的进行性流失,及其继发的骨折和异位钙化危险性增大是影响航天员生命安全与飞行任务顺利执行的最严重的改变之一。

目前尚不可能得到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直接的望闻问切四诊资料,现有的客观资料多反映失重状况下航天员身体的共性变化[1-2]。发病人群:航天员(多为健康中青年男性)及未来的太空旅行者。发病原因:失重。疾病表现:骨钙和有机质进行性流失,骨密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大。伴有食欲不振,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肌肉萎缩性改变;血液头向转移,头胀、头晕、甚至昏厥;水和电解质大量丢失,血液黏度增大;心功能下降,血管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性激素水平下降;情志不畅,出现孤独、恐惧、烦燥、厌倦等不良情绪。

3失重骨质丢失的中医学病机探讨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通常属于中医学“骨痿”、“骨痹”、“骨枯”、“髓溢”、“腰背痛”等疾病的范畴。失重骨质丢失亦可参考中医学对这些疾病的论治,但更具有其特殊性。这体现在失重骨质丢失不是由于增龄或绝经引起,而是由天地骤变,重力缺失所致,其骨丢失较增龄或绝经来的更快,程度更重。此病前所未有,且看似无证可辨,但穷究经典[3-5],细加揣摩,谨守病机,则能够豁然开朗。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至和平”。

综合考虑中医学天人相应观、阴阳五行生克制化论、气血论,参考中医学对骨的相关论述,对失重骨质丢失的病机分析如下。

3.1 骨所处周身环境――阴阳逆乱气血失和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又曰“法天则地,随应而动”,《灵枢•岁露》言“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素问•天元纪大论》言“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这些论述指出了人是自然界发展演化的产物,并与自然界遵循共通的规律,人体能够对外界的变化做出一定反应。失重时,时空阴阳发生巨大改变,相应地人体对此变化要做出应答。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3.1.1 空间阴阳骤变

人类世代久居地面,其身体阴阳气血皆已适应地球表面环境的天地阴阳状况,形成一定的体内阴阳稳态。乍入太空,天高地远,天气骤盛,地气骤衰,阳气暴涨,人身难以适应,以致气翻血涌,并走于上,出现血液头向转移,更出现水和电解质大量排出,承重骨骨质进行性流失等不藏的现象,一派阳亢于上、阴脱于下的表现。《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又指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今所见失重之人体阳气虚亢、流失,正是“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之候,乃人体感太空阴阳之变而做出的自身阴阳调整。然太空阴阳环境与人体平素阴阳状态相去甚远,人于地面千百万年进化所达到的阴阳状态难以短时适应孤高之上的阴阳环境,故体内种种紊乱相应而生。

3.1.2 时间阴阳错乱

在地面上,人体阴阳开阖有序,应正常的昼夜晨昏节律而消长变化,维持人体正常的生、长、化、收、藏之生命运动。如《灵枢•营卫生会》所言“卫气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则起,至阴而止……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又《素问•阴阳离合论》有“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指出阴阳演化而分三,应六气,合五行,配时空,开阖有序,人体气机方能正常升降出入。然而在太空中,飞行器的绕地运行打破了正常的昼夜节律,长期飞行更打破了季节规律,一时昼夜突变,季节不分,阴阳错乱,人身应之,体内阴阳开阖失常,消长无序,动态平衡被打乱,阴不平而阳难秘,进而身体紊乱丛生。

3.1.3 时空阴阳逆乱 人身气血失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张志聪注曰“阴阳之道,在人则为男为女,在体则为气为血”。由于太空环境之时空阴阳运动与人体平素之阴阳稳态反差巨大,人体阴阳感应此种阴阳变化不能骤然适应,出现一定程度的阴阳逆乱,开阖失司。阴阳改变,气血应之。气随阳亢,浮越于上;阴脱血少,燥滞于中。阴阳失序,气机紊乱,始则乱,继则郁,郁而后虚;血随气动,循行不利,瘀滞脉络。最终导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从而身体各生理系统出现种种功能紊乱。失重之初,航天员感到气血上冲,头胀头晕,并逐渐出现心血管功能失调,血循环状态紊乱等情况,正是身体气血失和的结果。

3.2骨――土不制水肾精流失

根据中医理论,肾主骨,脾主四肢,故骨与肾脾关系最为密切。现先将肾脾二者之间及骨的关系略作阐述。其一,后天养先天,脾助肾养骨荣髓。《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明确指出骨由肾所主,有赖肾中所藏精气的充养。又《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进一步指出肾中所藏之精除了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外,还有赖于五脏六腑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实。而脏腑后天之精充盛与否则直接依赖于后天之本脾土的功能。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言“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指明了脾在五脏中的特殊地位,即土为万物化生之本,脾为脏腑后天之本。故只有后天之本脾气健运,化生充足,才能使“五藏盛”,“泻”精于肾而藏之,使肾精也不断得到充实,从而肾主骨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和不断巩固。其二,脾为肾之主,监制肾主骨生髓。五行之中,承制生化,如环无端,维持着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肾脾之间的关系,如《素问•五藏生成》所言“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主”,化生之主,制之而后生化,故制己者乃己化生之主。生理情况下,脾土制约肾水,使肾水守位,助肾精封藏,恰如堤固流平;制非独制,制后随之以生,由生而化,又资助肾水。在这里,制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对立统一,无过与不及,保持着相对的稳态。如此,在脾主的有力承制下,肾水方能按照正常的规则运动并发挥作用,使得骨健髓满。倘若中土不振,失于监制,肾水无所畏忌,不守常位,泛溢于外,即相应地表现为骨质的大量溶出和流失。 航天员多是健康中青年男性,肾中先天之精充盛,何以在失重环境下,逐渐出现骨质疏松,性激素水平下降等肾虚衰老性改变,今对其发展演变的机制分析如下。

3.2.1 起初――土气骤虚不能制水

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为气血生化之源,为气机升降之枢,在长期的进化中,脾胃已适应地面的乾坤阴阳环境,健运不息,布散精微,灌溉四旁,上焦之阳赖之以下济,下焦之阴赖之以上承,如是阴阳交泰,身体安和。太空之中,阴阳剧变,上下不分,中枢不利,脾气壅滞;且孤高之上,天气盛,地气衰,土气骤虚,虚而且滞,既失于充养肾精,又不能制约肾水,以致水寡于畏,泛溢于外,出现体液和骨质的大量流失。脾土在失重骨丢失中的始动作用应之现代医学,在某种意义上或者可以如此理解:人进入失重环境中后,首先是重力肌失去作用,不需要对抗重力维持,导致承重骨所受肌肉牵张力减低,应力下降,故而骨质出现失用性流失。骨为肾之合,肉为脾之合,中西医学在此问题上竟是所见略同。

3.2.2 随之――肾精泛溢自虚本位

《素问•五运行大论》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张介宾注“五行之气,各有所制,畏其所制,乃能守位,寡于畏则肆无忌惮,而势极必衰,所以反受其邪”。进入太空飞行的航天员多是身体健康的中青年男性,先天充足,本不存在肾之精气亏虚的问题,然而到太空中却很快出现包括骨质流失在内的诸多衰老性改变,正是因为失重导致上述脾土虚滞的证候,肾水“轻而侮之”,不守本位,发生肾精骨质大量外溢,以致“侮反受邪”,肾之本位自虚。

3.2.3 进而――肾气既虚不能帅水

盖水之所主肾也,在体合骨。骨质乃肾水之精,正常情况下,脾能制水,肾能帅水,肾精骨质方能固守于内。《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今封藏之本当藏不藏,其气自虚,不能自帅其精,进一步加重了骨质外溢。长期飞行所见的航天员骨质随失重暴露时间延续而进行性流失已远不止是起始脾土不制肾水的问题,而更大程度上是肾气渐虚,帅水无力的表现。航天中所见的人体诸多衰老性改变正是肾气亏虚的征象,失重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女子七七,男子八八”的生命规律,使得人体迈向衰老的进程有所加快。

3.2.4 结果――肾脾俱虚骨销肢痿

可见,失重导致骨丢失的病机演化起于土虚不能制水,进而肾水泛溢,虚其本位,最后出现肾气自虚,不能帅水。其结果是脾肾俱虚,先后天不相资助,以致肾不能正常主骨,脾不能正常主四肢,从而骨销髓减、肉痿肢弱,进行性加重。同时失重时体内大环境阴阳气血失调,与脾肾脏腑功能不利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除了导致全身各生理系统功能紊乱外,也在骨质的进行性流失中起了很大作用。

4结 语

对失重骨丢失的研究是航天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失重导致骨丢失的现代医学机制尚未清楚,同时尚无效果理想的干预措施。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和坚实的临床基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为炎黄子孙的生生不息,华夏文明承传延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蓬勃开展的今天,我们应当努力挖掘中医学理论,积极开展实践,使中医药学在开创有中国特色航天医学的进程中大放异彩,为增强国力,也为人类不断探索太空提供健康支持。

参考文献

[1] 沈羡云.失重生理学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航天,2001(9):30-35.

[2] 袁明,姜世忠.中国航天医学进展[J].空间科学学报,2005,25(4):27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