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控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3 15:25:04

安全管控论文

安全管控论文篇1

一、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相关知识

(一)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理论知识1、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建设,通过闭环管理,逐渐完善提高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以海因里希法则和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辨识、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进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管理缺陷),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管住“冰山”下面的违章和未遂事件,切断事故因果的链条,防范事故发生,进而实现生产安全的。2、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价标准。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价标准由15个单元组成,包括总要求、安全生产方针、风险预控体系策划、体系文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不安全行为控制、建设项目、生产系统运行控制、综合要素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隐患和事件、安全信息、承包商、安全检查与评价、持续改进。15个单元再细分为66个管理要素,各单元管理要素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表1)3、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级准则。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级由三步骤组成。第一步:统计硬性指标完成情况,即安全指标、生产指标、环境指标完成情况;第二步:按照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价标准,评审专家对被查评单位的15个评价单元、66个管理元素的开展情况逐项进行检查评分;第三步:根据第一步、第二步查评结果,对照表2,两步得分同时满足某一级别时,说明被查单位本次检查结果达到了这一级别。(表2)(二)PDCA循环原理。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不断循环下去的科学程序。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循环运转结束,质量水平就会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理阶段。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阶段。该阶段的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没有标准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循环转动向前。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经济成效。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本文采用PDCA循环原理为火电厂构建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二、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流程

按照PDCA循环理论,火电厂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构建可按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阶段逐一进行分析设计。(一)计划阶段。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计划阶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和主体,计划的生成、控制和管理是实现工作目标的基础。它关系到体系建设工作能否成功地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计划阶段工作任务主要有明确目标和定位,成立体系建设管理机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1、确定体系建设目标。第一步:聘请专家,按照体系评价标准,对火电厂安全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全面了解其安全生产基础情况;第二步:对照评级标准表,确定火电厂当前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水平处于XX级别;第三步:按照持续改进提升的原则,制定火电厂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详见表3。火电厂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总体要求:结合电厂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编制体系文件,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控工作,按照体系评价标准要求,全面展开生产、安全、技术、管理等各项工作,促使各项工作不断完善、规范、标准,通过不断循环最终达到体系建设一级单位标准,逐渐趋于本质安全。2、建立体系建设管理机构。火电厂应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为组长的工作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和具体分工,并以公司正式文件形式印发至全厂。3、体系建设项目启动期间的培训学习。体系建设项目启动期间的培训学习主要由两方面内容组成。一是公司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学习体系建设有关理论知识、评价标准,培训方式采取聘请专家讲课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到已开展体系建设经验比较丰富的单位进行考察、交流学习,重点学习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各阶段工作如何展开。4、制订活动实施方案。(1)工作目标和组织机构确定后,制定体系建设工作任务计划,明确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和计划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要达到的目标以及重点要求;(2)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公司体系建设工作内部考评标准,成立内部评审小组;(3)制定体系建设工作奖惩细则,加强体系建设过程管控;(4)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流程图,让员工对体系建设过程有更加直观的感觉,有助于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5)制定体系建设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及计划完成时间。(二)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是根据已制定体系建设活动实施方案进行的。执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体系宣贯和培训,编制体系文件,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规范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运行管理、设备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1、开展体系知识宣贯和培训。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牵头分层级组织开展体系知识的宣贯培训,使风险预控管理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将公司的体系建设工作尽快开展起来。(1)第一个层级的宣贯培训:由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对各部门管理人员、班组长以及专兼职安全员进行培训;(2)第二个层级的宣贯培训:各部门组织对本部门管理人员、各班组班组长以上员工进行培训;(3)第三个层级的宣贯培训:各班组班长组织对本班组员工进行培训。2、制定体系文件。第一步:根据各部门职责,按照体系建设要求,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对体系文件编写任务进行分工,制定体系文件编写进度计划;第二步: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对编写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使受训对象掌握体系文件编写方法、格式等要求;第三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体系文件、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标准等文件;第四步:对于制定完成的体系文件,组织会签征求意见,经公司总经理签发后,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体系文件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被全面执行和落实;第五步:针对体系文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各部门要及时向体系文件编制部门反馈,体系文件编制部门根据需要及时修订完善体系文件。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第一步:制定年度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工作计划;第二步:对全体生产岗位员工进行风险预控相关知识培训;第三步:对生产系统固有风险、人员行为风险从人、机、环三个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第四步: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对危险源从设备故障风险评估、区域风险评估和工作任务风险评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第五步:风险评估工作结束后,由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汇总、审核并形成风险评估表,编制全厂风险概述;第六步:制定风险控制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第七步: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对风险进行预控,消除或减弱人、机、环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有效控制危险物质能量,从而实现安全生产。4、按照体系评价标准,进行安全管理。从不安全行为控制、建设项目、生产系统运行控制、综合要素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隐患和事件、安全信息、承包商、安全检查与评价九个方面规范安全管理,每一个要素的管理都是按照PDCA循环原理和“五定”原则进行闭环管理。(三)检查阶段。检查阶段需要完成完善生产现场设备设施、企业自查、内部评审,整改提高后,做好迎接定级评审有关工作。1、企业定期检查。为促进体系建设,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各责任部门应根据年度体系建设工作计划,制定体系建设月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对各部门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各班组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及时协调解决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推进公司体系建设。2、企业自查阶段。体系文件实施和风险评估成果运行一段时间后,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应按照体系评价标准,逐条进行检查,对查出问题及时组织整改,形成闭环管理。3、内审阶段。自查整改完成后,应按照体系评价标准要求,梳理各单元、各管理要素检查内容,整理资料,迎接公司组织内部评审。对内部评审查出问题,按照五定原则,落实整改。4、评审验收阶段。在这个阶段,火电厂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成立迎检小组,召开迎检准备会议,准备迎检资料,开展一次自查评活动,撰写迎检汇报材料,做好各评审员工作期间劳动防护用品、食、宿等安排。在评审验收工作过程中,评审员按照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级准则对各项指标及管理要素进行考评,并出具评审报告。(四)改进阶段。持续改进阶段的主要工作,根据年度评审结果,一是继承和发扬好的经验、做法;二是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做好整改提高工作;三是制定下一年度体系建设提升工作计划。

三、推动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水平是企业基础工作的综合反映,是生产建设过程中诸多要素的最佳集合。火电厂要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关键是要结合企业实际,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其他单位。下面结合火电厂实际,为推动体系建设,提供几点建议:(一)强化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总经理要高度重视体系建设工作,为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物质保障和资源保障。安全监察部要科学组织,认真谋划,各部门、各班组要层层落实,确保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体系建设到位。(二)广泛宣传发动,确保全员参与。安全监察部牵头,各级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层层组织全面学习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知识,深刻领会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内涵,大力宣传贯彻体系的理念和机制,积极组织和动员全体员工投入到体系建设工作中。要加大风险预控管理理念和有效做法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方法和途径,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开展宣贯培训,努力营造建设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良好氛围。(三)强化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知识培训。开展体系知识培训,让员工了解建设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和体系建设工作流程,熟悉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知识,知道如何开展体系建设工作。(四)强化体系建设过程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要对各部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及时对体系建设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保证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虽然考核不是万能的,但是安全管理是离不开严厉的考核的,火电厂应合理地使用规则来调动员工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以人为本”的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以实现企业安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五)创建企业安全文化。“意识决定行为,行为体现素质,素质决定命运”。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数是因为人的因素造成的,要实现安全生产就要根治人的不安全行为,让员工形成自觉遵守安全规则的意识。安全文化强调“将安全监督管理与员工自主安全管理相结合”,有效调动员工实施安全行为和参与安全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软实力”,形成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利用安全文化的教育功能、规范功能、凝聚作用、导向功能宣传普及安全文化,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石。(六)注重闭环管理。安全生产是动态的和发展的,而不是孤立的和静止的。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开展的各项工作都要按照PDCA循环原理,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改进的闭环管理,确保在经历了各个环节以后,各项工作有所提高。

作者:田芳 单位:山西鲁能河曲发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安全管控论文篇2

随着国家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高压工程建设速度越来越快,电网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对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实际线路施工过程中,受到地形、自然、线路的影响,施工人员要进行高空作业,大大增加施工安全隐患和风险。对电气施工而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具体包括地基施工、地质测量、杆塔架设等,很容易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单位要分析潜在的安全隐患,控制好安全风险管理,并对安全风险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下面首先分析输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电气施工安全风险

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很多内容,对施工安全管理要求比较高,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增加了安全隐患。下面就针对电气施工安全风险展开论述。1.1工程安全基础存在问题。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虽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了安全管理标准,努力提升安全施工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认真落实安全施工责任机制,对安全风险认识不到位,尤其在进行爆破、开挖、登高以及杆塔工程施工过程中,危险性比较高,安全风险不断增加,影响了电气工程安全施工管理。1.2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对电力工程线路安全管理人员而言,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施工一线,对潜在的安全隐患无法正确识别,无法真正掌握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安全风险。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失察的情况,无法真正把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影响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1.3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在实际安全施工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严格制定施工安全管理的规程,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出现逐级减弱的情况,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制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现场安全管理的作用。另外,还有的施工单位不重视施工技术安全管理,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方案,存在套用的情况,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1.4安全投入不到位。在进行电气施工过程中,就要不断增加安全投入,为电力工程施工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但是实际过程中,随着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企业为了满足实际施工需要,就聘用大量的施工人员,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安全培训,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缺乏必要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经验,增加了安全施工管理难度和安全管理风险。另外,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忽视了安全投入,无法帮助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影响施工安全的机械、设备、工具没有进行有效检验。

2.电气施工安全管理风险规避措施

2.1控制线路工程施工流程。在进行电气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施工标准,做好基础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选择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施工人员。在进行土方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地质勘查工作,考虑地下水位,避免出现坍塌的情况,保护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进爆破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科学合理分析爆破范围,明确爆破标准,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施工单位要结合实际施工特点和性质,建立完善的施工组织计划,控制好整体的施工流程,建立完善安全施工管理体系,对施工人员进行具体的指导,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有效的规避安全风险。2.2控制施工质量管理。对电气工程施工而言,施工存在质量问题,会增加了施工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进行电气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计划,不断解决遇到技术难题。因为对电气工程施工而言,需要采用先进的检查方法对存在的质量问题,不断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比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暴雨、冰雹或者大风等天气,会对线路施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线路出现断裂的情况,需要施工人员在极端天气过去以后,进行抢修,保证施工质量。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架设工程,施工距离很长,增加了各个联系点的难度,因此,在进行高空作业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为施工人员提供可靠稳定的安全防护设备,保护施工人员和人身安全。作为施工人员要充分了解线路布局,加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制定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计划,明确施工人员的责任,严格按照施工安全标准进行施工。2.3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在电气工程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要结合施工人员特点,对他们进行严格技能培训,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施工技术,不断积累相应的安全技术经验。另外,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三级安全网安全协议,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对施工人员实际施工进行安全方面的指导,提升安全管理的针对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实际培训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求施工人员认真观看电气安全事故视频,通过实际的教训,提升施工人员人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坚决避免违规操作施工,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意识,善于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提高自我风险防范意识,有效规避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保证施工能够安全顺利进行。

作者:魏岚

安全管控论文篇3

建设单位应当收集工程施工许可证复印件贴在表A1《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粘贴单》上;在施工前填写表A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备案表》,并到当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办理备案手续;在施工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周边和地下管线资料,填写表A3《地上、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等相关资料移交单》;应按国家相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向施工单位拨付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填写表A4《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拨价情况及拨付凭证》;需夜间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向环保部门申请,填表A5《夜间施工审批手续粘贴单》;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由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后将专项方案报建设单位,填写表A6《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工程基本完工,建设单位要组织参建单位填写A7《建筑工程安全评价表》上报当地主管机构。

监理单位安全资料(B类)

监理单位首先要制定工程的安全监理规划和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在工程开工前应与建设单位签订《委托监理合同》;将监理人员名单、总监理工程师注册执业资格证,总监理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安全培训合格证明报建设单位和项目资料建档;应当由公司到项目层层签订《监理工程师安全责任书》;应当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列入《安全监理规划》和《安全监理实施细则》,针对工程特点,周边环境和施工工艺等制定安全监理工作流程、方法和措施;应当定期召开安全专题会议做好记录;应当编写《监理安全日志》;应当收集有关监管部门下发的《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及回复单。主要使用的表格有B2.1《安全基本条件报审表》、B2.2《安全保证体系报审表》、B2.3《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报告表》、B2.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报审表》、B2.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B2.8《建筑超重机械和自升式架设设施验收申请表》、B2.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监理巡视检查表》、B2.11《日常监理安全检查记录》、B2.12《一般隐患监理通知单》、B2.14《重大隐患暂停施工令》、B2.15《重大隐患监理报告书》、B2.17《拒不整改/停工监理报告书》等。

施工单位安全资料(C类)

安全管控论文篇4

二、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防控技术

当前主要的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包括特征指令查杀技术、启发式扫描技术以及主动防御技术三类,由于当前主流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防护软件在检测方法方面都建立在特征指令识别的基础之上,所以可以说以上三种方法是对特征指令识别的发展与改进。

(一)特征指令查杀技术

在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防控中,特征指令技术指的是以对恶意软件做出判断为目的,对软件中典型的指令代码做出提取,所提出的特征指令一般较小。这种技术需要建立恶意软件数据库的基础之上,因此,特征指令查杀技术的形成也经历了较长时间并做出不断的完善,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大量恶意软件进行收集并对其行为特征做出分析,从而对软件中存在的恶意行为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形成恶意行为的代码做出分析,并总结出典型的指令片段来形成特征质量。在误报率的降低以及准确度的提高方面,特征指令查杀技术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并具有单一特征指令查杀、符合特征指令查杀以及隐藏特征指令查杀三类。在特征指令查杀技术中,对标示符的分析可以判定软件是否为恶意软件,而检测特征指令则同时也是检测恶意软件。虽然这种技术具有较低的误报率与较高的准确性,但是在特征码的收集与分析方面却需要进行较高的投入,并且如果恶意软件没有得到收集,也就不会被检测出来并被查杀。近年来,云引擎检测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这种检测技术同样基于特征指令查杀技术,在这种技术中,对恶意软件做出的检测可以形成报告并栓创于服务器,服务器则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传达给本地。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本地段具有着更加轻松的任务,因此不会给用户的计算机造成太大的工作压力,同时这种技术也具有着较高的精确性。

(二)启发式扫描技术

相对于只能够对已经收集到的特征指令做出准确判断的特征指令查杀技术而言,启发式扫描技术显然更加先进,因为这种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防控技术可以发现新型的具有威胁性的软件。在启发式扫描技术中,首先会对软件的某些行为做出规定,并对这些行为设置具有差异性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计算机管理系统检测工作可以构建检测指标体系,并能够依照检测指标来对程序或者软件做出检测,当程序的权重之和大于所设定的值域时,就可以将其判定为恶意程序。在使用启发式扫描技术对程序做出检测的过程中,可能会在发现某一个恶意行为时就进行报警,也可能在发现多个恶意行为时才会产生报警。而为了让检测工作具有更加合理的判断逻辑和更高的可信性,需要在进行程序检测的过程中使用不同规则来计算权值,其中可以当做权重指标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PE区段特殊属性、出现异常跳转的可执行代码、捆绑式PE文件以及自定义区段名等。虽然这种技术建立在特征指令检测的基础之上,但是这种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并不需要对特殊指令数据库的更新和升级产生依赖,因此,这种可以对未知恶意软件进行检测的方法具有更加智能的特征。

安全管控论文篇5

转运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安全管控论文篇6

树立‘行为主因素’理念,推动民工安全教育深入开展

如果企业和项目部能够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必要持续的安全教育,加强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管理,这对提高整体安全防范水平是十分有效的。由于私营企业主和承包制项目部的趋利性,对民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很不到位或者形同虚设。目前工地上的施工管理者和作业民工以及进入工地的其他人员仍属于安全素养不高的群体。实现安全教育的有效性还需期待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笔者倡导,应该在强调实现“本质安全化工地”建设的前提下,逐步有效推进民工动态安全教育,重视班组班前教育活动,杜绝“三违”现象(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这是针对当前许多企业和项目部在安全教育上玩花样,搞虚假应付、自欺欺人的过渡期做法。这样就可以使施工安全管理既有实实在在的基础保障,又有明确有效的提升手段和方向。

树立‘动态可控性’理念,推动安全检查持续定期进行

质量管理的结果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生产结束时实现低伤亡率。工程竣工交付了,安全管理也就宣告结束。安全管理工作只是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工作。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安全管理也必定是过程动态地实行。根据施工的进展,正常情况下一般一周左右时间工地的施工进度就会有明显变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在一周时间内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目前,大家谈起安全管理往往觉得信心不足、力不从心、有劲无处使或者工作难推进等。但我们应该坚信,办法肯定要比问题多。在安全管理中,杜绝所有事故(或者零死亡)与控制事故发生在合理范围内,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不切合实际,后者则符合事故发生规律。在“利润合法化”、“本质安全化”、“行为主因素”理念的指引下,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有效落实和人员教育不放松,实现安全生产状态动态可控是完全能够做到的。通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企业、项目部、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等通力合作,不间断地持续推进检查、督查、巡查,严厉地闭合监管,实现安全施工的低伤亡率完全可能。

树立‘强制必要性’理念,推动各方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履行

安全管控论文篇7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时间就是金钱,工期就是生命。”的观念深入人心,很多施工组织单位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在施工中对于安全的物资和人力投入较少,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等都是施工单位决策层相关领导思想上对施工安全不够重视造成的。这种侥幸心理往往会给施工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1.2监督者对安全的忽视

施工现场的质检员和安检员是对工程安全的第一道考核,也是最直接全面的考核,对施工过程的检查监督是发现安全隐患的主要方式。一些安检人员没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于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职业性的敏感使得事故隐患不能被及时的发现处理,也会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

1.3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往往需要大量人员,而人员来源的不一使得其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而施工人员是工程能否按时、高效、高质完成的基础与关键所在,只有施工人员对自身及工程安全高度重视,工程施工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然而,由于项目分包等多种原因,大部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对于安全保护用品的使用不够重视;对施工环境的安检不够到位;加之机械设备操作的不规范都是造成个体工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增强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控制管理的措施

只有增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控制管理,在施工时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预防与及时的控制,使危险因素被消灭在萌芽阶段才能真正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因此,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发挥其在工程施工中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对施工环境和设备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实力水电工程的施工安全。

2.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

制度是管理的依据,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要树立“安全为天”的理念,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领导,各单位负责人参与的安全管理小组,制定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奖惩规定,并严格执行,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规范化管理。在施工中加大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的巡查力度,对现场存在的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要及时解决,做到安全隐患的早发现、早处理。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增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执行性。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形成安全生产的氛围,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分解,实现责任到人的人人参与的安全管理体制,对于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人员和单位要有一定的考核标准,对于安全生产贯彻良好的单位个人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让所有工程作业人员心中都有一道安全防线。

2.2增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施工单位要不断的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采用视频教学、现场操作等多种方式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和专业的岗位技能培训,并进行相关总结和考试,考试不合格的作业人员严禁上岗作业。确保施工作业人员将安全生产真正“铭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确保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及其专业技能的达标,使得无论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是普通施工者都能发现施工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在施工中,还有对发生的工程事故进行分析总结,用身边的具体事例来教育和惊醒施工者,确保在今后工作中相应安全问题的不再发生。

2.3消除施工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自然条件恶劣的客观存在我们不能改变,但是我们有必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加强灾害预警管理工作,找出环境中对安全施工影响较大的方面,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于危险作业地段要有明显的预警提示和预防措施。比如对容易滑坡的地段进行围岩加固,对高空作业的危险作业场所要有安全绳和防砸顶棚等防护装置。同时,加强对周边自然环境情况的巡视,最大程度上避免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施工安全带来的影响;施工环境方面,我们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化要求,规范施工,对于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以及施工物料的码放进行规范化管理,避免大型施工设备和施工建材对施工人员的伤害。

安全管控论文篇8

加强对从业人员施工安全教育是增强其安全意识的必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健全劳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安全生产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客观需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全是人大基本的需要之一。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的人身伤亡,不仅使本人受到伤害、家庭蒙受不幸、企业带来损失,而且给社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可以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使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关规章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随着建筑施工技术含量的不断增加、施工设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从而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特别是劳动用工壁垒的打破,外地施工人员占从业比重也不断增加,由于其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操作技能较低,由此造成的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并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严把施工组织设计安全关

坚持工程项目开工前安全条件审查,严格施工组织设计检查是从源头进行安全控制的有效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是否包括了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制订措施的内容是否符合各专业工种、各施工部位,尤其是应检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切实可行。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完善,从第一责任人到其他责任人到各班组的安全责任制是否分解落实,有没有一个安全管理监督网络。检查建筑施工的安全器材劳动保护是否完善齐备,对悬崖陡坡、深坑的可能塌方或滑坡进行检查,并经常性的开展防火安全、季节性的雨季防洪、冬施防冻、炎热防暑、防台等检查。如对检查中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地方进行处罚,要限期整改补救,并给予通报批评。

安全管控论文篇9

二、永锦公司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措施

1.开辟体系建设“试验田”永锦公司在推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初期,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各级“一把手”的重视程度。成立了由董事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其他单位也成立了推广实施领导小组,由各矿矿长总负责。而云煤二矿作为永锦公司的排头兵、领头羊,自然而然的承担了这一试验、推广重任。在接到体系建设的任务后,矿井立即召开研讨会议,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文件、书籍等媒体,搜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资料,加强组织贯彻,边学习、边研究、边推进。

2.成立组织机构,确立主攻方向矿井首先制定下了《云盖山煤矿二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云煤二矿安〔2013〕90号),明确管理目标和主攻方向,建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体系建设管理委员会,设置了风险预控管理组和体系文件编制委员会两个组织机构,下设体系建设办公室和危险源预控管理组、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组、体系运行保障管理组、本质安全文化管理组、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组、综合管理组、考核评审组七个管理小组,明确分工,夯实责任,确定任务和目标,分五步进行,逐步推进。

3.启动体系运行“直通车”,建立推进模式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体系落地生根过程中,矿井坚持体系“落地讲方法,生根凭制度,改进靠创新”,实施“两培、三法、五点、两落实、一考核”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推进模式。即坚持每周三组织管理人员学习体系管理专题培训和全员职工业务风险预控管理培训两种培训方式;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事故机理分析法、岗位摸排法三种方法;把握辨识要点,找准流程节点,突出管控重点,强抓落实难点,消除系统盲点五项要点;坚持每天深入各单位落实检查每天体系建设文件编制情况和深入职工检查询问体系建设贯彻学习情况;体系办每天在调度会通报各单位、各小组体系建设推进情况和对存在问题考核情况,对没有按时间节点、质量要求完成建立落实台账,从而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辨识、全方位推进的风险预控管理格局。

4.坚持两种推进方式,抓住体系推进“牛鼻子”矿井把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和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做为体系建设文件编制的核心工作,在体系文件编制工作中首先进行了专题培训,让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了解什么是风险预控管理,掌握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知识内容,了解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就是立足于事前管理,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研究分析人机环管在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可能产生的危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加以辨识和评估,从知道危险源到做到采取什么措施,完善什么标准,在哪道环节哪些元素进行控制,使广大干部职工掌握基本框架和内容,矿井在每周三进行专题授课,讲解风险控制管理内容,各单位自行组织职工培训。为了避免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出现两张皮现象,分两步进行体系建设推进工作,一是从基层开始推进,各单位对本单位各工种岗位进行梳理,排出所有岗位,每个岗位及全队全面工作任务,对每项工作任务排出工作流程,矿井进行统一汇总审核后下发各单位,各单位从本单位各岗位职工工作任务流程入手,由各岗位根据工种流程自己查找危险源,由各单位进行统一收集加工整理,根据矿井原有的各项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措施,明确每道工序流程危险源管理责任人,直接管理人和监管人员,自己制定自己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根据风险矩阵图对每项危险源进行评估,完成各单位危险源辨识初稿,然后由各单位会审修改整理,系统科室把关,主管矿长审核,完成风险管理手册的编制基础工作。

三、永锦公司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成效

在永锦公司机关部室及云煤二矿的共同努力下,永煤公司风险预控体系建立试点单位云煤二矿参与《风险管理手册》编制的各单位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法、直接询问法、事故机理分析法对全矿井492项工作任务1872道作业工序风险进行分级分类和排序,其中排查出重大风险任务46项、中等风险任务305项、一般风险任务127项,低等风险14项,并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共排查出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共有3432个,其中排查出可能出现的人员方面的危险源有3009个(87.67%),机器设备方面的危险源有263个(7.66%),环境方面的危险源有54个(1.57%),管理方面的危险源有106个(3.09%)。制定了54个管理程序,70项管理制度,对263个管理对象定出2914种不安全行为和行为规范标准,完善了5大部分,26个系统,173个元素,784个考核指标的考核评分标准,为实现矿井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全管控论文篇10

(1)利用传感器信息装置将检测到的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可以依据运行情况对其进行诊断,当出现问题时会及时的对其进行预报且显示问题所在原因。

(2)电信号必须通过显示设备将其作业状况完整的显示出来,然后转化为可控的传输信号,对其实时掌握。

(3)通过预先设置好的接收方式对信号进行接收,通常情况下,采取分站接收然后复用信息将其传输在主站上加以显示。对于分站来讲,它必须将接收到的信息加以整合、分类,对简单数据进行校验,防止不准确信息被利用,这样不仅仅会造成一定损失,且会增加发生事故的概率,所以在进行传输主站前,必须对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

(4)电源箱是确保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交流电源,它能确保在临时停电的基础上让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的运行,维持正常的基本用电量且供电量大于二小时的蓄电量。

(5)主站在接收信号的同时,要对其信号进行及时的处理。传输接口在确保接收信号后,要再次将主站整理好的信息传输至相应分站。从某种角度上而言,传输接收器具备了分站与总站相互传输信号及自动检验、调节等功能,所以使用过程中不容忽视。

(6)主体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要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掌控,主机的主要作用是联网、控制输出打印、控制输出、人机的对话、声光的报警、显示、磁盘的存储、统计数据、判别报警、校正、接收检测的信号等。

1.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作用

第一,通风及瓦斯监控,也就是监测局部的通风机停开(特别重要)、风筒的状态、风门的状态、馈电的状态、风压、风速以及甲烷的浓度等。一旦局部的通风机掘进巷道出现停风状况或出现停止运行现象时或瓦斯出现超限时,相应的煤矿其安全监控的系统就会自动切断各自区域电源,同时闭锁与报警,这一措施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规避与降低了因电气设备违章作业或失爆、或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的危险温度或电火花导致瓦斯爆炸的发生率;

(2)规避与降低了运、掘、采等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因危险温度或摩擦碰撞出火花而导致的瓦斯爆炸的发生率;

(3)可以起到提醒作用,督促生产的调度员、领导及时把工作人员安置到安全位置;

(4)督促生产的调度员、领导及时处理好事故的安全隐患,提前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第二,瓦斯抽放系统的监控。

(1)监测抽放管路里阀门开度、温度、压力、流量、甲烷的浓度以及一氧化碳浓度等各管道的参数;

(2)对瓦斯抽放泵站室里甲烷的浓度以及井下临时的抽放瓦斯泵站其下风侧的栅栏外的甲烷浓度环境参数进行监测;

(3)对抽放泵轴温、抽放泵的真空度以及电机温度等进行监测;

(4)监测冷却水池的水位、水温以及水压与水量等供水的参数;

(5)监测功率因素、电压、电流等供电的参数;

(6)对供气管道其供气阀的开度、流量、甲烷的浓度、温度、正压等供气的参数进行监测;

(7)监测密封的水温、密封的水位、罐内其甲烷的浓度、罐压和罐高等储气罐的参数;

(8)对瓦斯抽放供水、阀门、泵等状态进行监测;

(9)对瓦斯抽放纯瓦斯量和混合量进行监测;

(10)对瓦斯抽放阀门与泵进行控制。第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的对火灾进行实时监控,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及火灾过程中烟雾、二氧化碳的浓度及温差变化,这样就能有效的控制火情,降低风险的蔓延、扩大。第四,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的对瓦斯做出预警报警信息,从而将瓦斯所处的地质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防治风险发生的预警能力。第五,针对往期事故的发生要对其进行调研,依据事故发生原因进行经验总结,这样不仅仅能够为其提供参考依据,更能为日后同类事故的发生提供预防预警的作用,所以针对每次煤矿事故的发生都要进行系统检测。

安全管控论文篇11

送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中推行危险点辨识的可行性分析

与厂矿和其他施工项目相比,送电线路工程具有施工点多,流动分散,作业面广的特点,因此其管理难度大。通常发生的送电线路的安全事故若从事故的类型进行划分有物体打击、中毒、坍塌、机械伤害、高空坠落和触电等;若从事故的责任角度进行划分有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两种。目前送电线路的施工工艺和方法都已基本成熟,且其按工程项目分部施工的相似性和施工工艺的单一性,相关机械设备的专用性都使得危险点辨识具有较好的切入点,因此配合着这些工艺和方法,危险点辨识在送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1)送电线路施工的相似性:一般送电线路工程的施工都是按照土石方接地组立杆塔紧线安装附件的流程进行的,因此危险点的辨识就具有可比性,即对现行的施工项目可参照以往施工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辨识和预测,进而找到危险点并进行预防控制。2)送电线路施工工具的系统性:进行送电线路施工的工具通常有组立杆塔、张力放线等施工设备,这些机械设备只能用于送电线路的施工,因此危险点辨识就具有了较强的切入点,即可将准备器具和编制施工安全措施同时进行,辨识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危害的工序和作业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危险点辨识在某高压送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

安全管控论文篇12

安全行为科学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与安全的问题,揭示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规律,从安全角度分析、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传统安全管理侧重追究人的责任,而行为科学在安全管理领域的运用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把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发展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对传统安全管理的一种改革,一种创新。本文选取当前安全管理领域中的前沿视角——安全行为科学,为部队安全管理提供控制人失误、消除人不安全行为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管理者对本组织及其成员的预防、引导和控制能力,以便有效实现部队安全目标。

一、导入行为科学理论,覆盖部队安全管理盲点

部队转型中,影响安全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理论上的不清晰。把行为科学理论导入安全管理,覆盖了新形势下安全管理盲点,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和预测官兵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控制不安全行为,激励安全行为,进而实现安全目标。在安全管理领域中运用行为科学关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和组织行为的理论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对激励安全行为,控制和避免不安全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个体行为理论与安全行为。个体行为理论是对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主观因素(心理因素)和客观因素(社会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分析,在试验和观察的基础上,把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上升为理论,其理论的核心就是激励。

2.群体行为理论与安全行为。群体对个人、对组织、对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群体规范、群体目标、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等因素,严重影响甚至决定了包括安全行为在内的各种个人的行为。部队安全发展、安全建设、安全工作是群众性很强的工作,与全体官兵密切相关,必须全员参与。应当挖掘部队群体内部的巨大潜力,从内因去充分调动部队广大官兵的安全行为积极性,还应规范群体目标与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目标的一致性,信息沟通的畅通是安全管理决策有效的保障。

3.领导理论与安全领导工作。领导者本身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领导安全工作行为和作风直接影响每个下属的官兵的安全行为,对部队安全管理效能、安全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从领导机关上探究原因,应实行“三个转变”。一是要摆脱“运动”的惯性,向“经常”上转变。摆脱把部队安全防事故工作搞成名目繁多的“运动”活动,只有轰轰烈烈没有扎扎实实的倾向,应采取依靠“经常”打基础,依靠“运动”促经常的安全管理理念。二是走出“消防”的阴影,向预防上转变。摆脱出了事故只注重事后处理的“消防”状态,应向预防状态过度。三是跳出“主管”的误区,向整体上转变。摆脱将不对安全管理工作狭义的归责于军务部门,片面强调“主管”部门的作用,应重点围绕“全、深、细”三个字的落实。

4.组织行为理论与安全管理。部队建设进入转型期,为了保证组织安全活动的有效性,实现组织安全目标,获得更好的安全工作绩效,必须进行安全组织设计和安全工作设计。依据安全工作组织设计的特性和原则,架构合理的安全组织结构;遵循安全工作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实施安全组织的控制与管理及其效能的评估;协调组织设计中部队安全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并制定适合安全训练需要的组织变革与发展构想。

二、控制安全行为过程,精深部队安全管理内核

安全行为科学研究人的行为失误问题,主要是对人失误控制理论和控制对策的研究。人失误的情况极为复杂,而它又是造成大部分事故的原因,人失误的确定是非常困难的,由于人的生理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训练程度的不同,他们的感觉、判断和行为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刻或不同的情况下,他的行为也未必完全相同,安全行为控制管理简言之就是“约其行”、“束其心”、“塑其身”、“铸其魂”,就是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部队安全管理者应从官兵的需要、动机、激励因素、安全态度、人际关系、群体行为、个性及个人社会生活背景这些因素对人失误的影响进行研究;对不同年龄阶段军人的行为、习惯、倾向与规律做出特定分析,对失误的群体和个人进行分类,针对各种失误类型,研究控制人为过失的各种行为管理理论和具体控制对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人的因素造成的事故率。

三、释放安全行为文化,延展部队安全管理视域

胡锦涛主席特别强调,加大安全工作的力度,要“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是人们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统称。体现为个人、单位、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为方式;包含了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部队安全文化建设可归纳为:内化“安全第一”的精神文化,固化“人人为安全负责”的法治文化,外化“人人讲安全”的行为文化,强化“科技促安全”的物质文化。

部队的安全管理工作固然要注重“法治”的“强制力”,但也绝不能忽视了“文治”的“软实力”。加强部队安全文化建设,首要的是不断增强军人的安全文化意识,形成一个部队安全文化建设和管理体系。目前,我军安全文化的“软实力”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要使部队的安全法规、安全知识、安全责任真正做到入脑、入耳、入心,发挥持久的效应,确保安全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增强部队思想文化的生机和活力。创新部队安全文化理念,活跃部队安全文化形成,拓展部队安全教育内容。通过安全观念的树立,安全知识的普及,安全行为的养成,使广大官兵形成强烈的安全意识,对安全工作上升到自觉认识的高度警觉,拥有安全忧患意识和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提高部队安全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