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合集12篇

时间:2023-08-21 09:26:31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篇1

2017年1月4日,河南省登封市兴裕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导致12人死亡;2017年2月14日,湖南省涟源市斗笠山祖保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2017年3月9日,龙煤集团双鸭山矿业公司东荣二矿副井发生电缆起火,罐笼坠落事故,造成17人死亡。这些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格外重视,同时也暴露出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突出。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等出台的文件中[1],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性。因为构建煤矿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就是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中“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是“基于风险”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主要安全生产职责要求之一。由此可见,作为高危行业,如何做好煤炭行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摸清企业安全风险底数,把握风险管控重点。全面普查企业各区域的风险,确定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并对企业的重大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真正做到安全风险“底数清”,解决“认不清”和“想不到”的问题。二是,有利于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责任体系。通过风险辨识与评估,落实企业在风险管控上的职责,划清界限,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的“责任明”。三是,有利于构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规划布局、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强管控;从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提出防范措施,构建完善的预防控制体系,做到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力”,解决“管不到”的问题。四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可视化等信息化手段绘制安全风险图,实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动态监管的长效机制。

1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内容及目标

1.1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工作内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要涵盖以下内容:①识别企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源;②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③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2]。1.2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工作目标。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要实现以下工作目标:①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②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③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④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⑤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⑥绘制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3]。

2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不是“另起炉灶”,是基于风险,对企业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特别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完善与补充,是安全管理制度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提升过程。所以,明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程序(图1)尤为关键,是逐步推进及深化煤矿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必要手段。2.1筹划准备阶段。煤矿企业应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负责人)为组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图1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流程和任务分工,应在风险辨识及评估开展前搜集资料、实地调研和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对全体员工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风险评估办法、防控措施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风险评估的相关知识,增强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做到全员参与。2.2风险辨识。企业应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作业环境、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任务等方面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分析“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依据生产经营单位职工伤亡事故风险的分类(参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参见《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企业要对整个生产系统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和作业活动方式划分辨识单元,单元划分应该分层次逐级进行,一般可以将整个生产系统依次划分成主单元、分单元、子单元、岗位(设备、作业)单元。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模型。煤矿事故类型具体分为8类,即: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机电事故、放炮事故、水灾事故、火灾事故、运输事故及其他事故[4]。2.3风险评估。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依据统一标准对本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分级。为使企业风险分级工作相对统一,便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掌握辖区内重大风险分布,对存在重大风险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切实落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目标任务,按照重点关注事故后果的基本工作思路,推荐采用风险判定矩阵(表1)确定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级。风险判定矩阵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两个维度,其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为5个等级(表2),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表3)。需要指出的是,判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需要选择适用的定性或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科学判定。如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采用事故统计分析方法、事件树分析方法等来判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可采用事故统计分析和事故后果定量模拟计算等方法来判定。鉴于企业类型千差万别,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各不相同,特别是对于一些风险较低的企业,虽然按照统一标准没有构成重大风险,但仍需要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影响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研究确定本企业可接受的风险程度。2.险管控。1)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之后,应建立风险清单。风险清单应至少包括风险名称、风险位置、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主体、管控措施等内容。2)企业应遵循“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的方法,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开展。要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原则和责任主体,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风险管控清单,分类别、分专业明确部门、车间、班组、岗位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3)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风险的公告,一般实行公司(厂)、车间(班组)、岗位三级公告,公告内容应及时更新和建档。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集中对重大以上风险实施公司(厂)级公示,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告内容包括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后果、影响范围、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理方式、措施落实责任人、有效期、报告电话等。2.5绘制安全风险图。企业在确定安全风险清单,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之后,应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至少绘制两张企业安全风险图。1)安全风险4色分布图。企业应使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2)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部分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关键任务,例如井下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由于其风险等级难以在平面布置图、地理坐标图中标示,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不同作业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实现对重点环节的重点管控[5]。2.6持续改进。企业应利用大数据、可视化等信息化技术,建立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电子化的安全风险图,真正实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的动态更新,对于一些危险源发生本质改变或发生事故要重新进行辨识与评估,形成煤矿企业安全风险动态化、可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3结语

本文通过对煤矿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必要性、内容、目标、程序及方法的论述,阐明了煤矿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文件要求,也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必然途径和构建双预防机制的有效组成部分,更是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强化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形成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运行机制,确保风险可控、隐患可查,从源头上避免和消除事故隐患,切实落实治理主体和责任,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洋杰 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J].林业劳动安全,2016,29(4):23-26.

[2]钟岸.重大工业事故后果预测在安全规划与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5.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篇2

前言

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实现安全发展,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力公司的必然要求,也是电力企业重大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近年来,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反违章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强化应急机制建设,有效保障了人身、电网安全和可靠供电。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以工程、系统、企业等为对象,分别实施风险危险源的辨识、分析、评估、控制,从而达到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风险管理的应用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并从50年代开始,发展了分析和控制的相关理论,到现在历经70多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目前,以安全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风险管理已在机械、化工、石化、冶金、电力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企业安全生产中总是客观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暴露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风险,一旦风险失控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电力系统推进风险管理,要充分借鉴以往安全性评价、风险分析与控制等工作经验,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机制,注重识别各种风险因素,采取切合实际的控制措施和方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二、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作业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三、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

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丰富和完善了安全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从侧重对物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整改,到侧重对人员和管理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控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实现了对不同管理对象的风险辨识和预控;

二是在安全风险管理统一框架下,各专业部门紧密协作互动,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地开展工作,通过自上而下组织推进和自下而上实践反馈,全员参与,上下联动,促使各级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辨识防范能力普遍提高,生产环境和安全防护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显著加强;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篇3

一、前言

风险管理是电力安全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管理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管理的水平。

二、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对其实施安全管理的措施,是对一系列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控制不安全因素,消除风险的过程。

电力生产管理,是在电力生产过程对整体的设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的管理,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后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遏制在摇篮中。电力生产管理特别强调事前的预防工作,合理运用风险控制方法,使电力行业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高效的发展。

三、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风险控制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动态性特点,对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整合和评价,及时发现事故并进行修复处理,对电力生产活动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对整个电力生产进行有效的安全保护,降低了生产过程的危险系数。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对事故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能够及时的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风险管理指导着电力生产的整个流程,同时能够更好的满足电力生产部门的需要,促进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电力部门制定详细的计划列表,并委派总负责人,总负责人可以委任下级部署,经过层层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提高了电力生产的效率。电力部门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也可以建立风险控制的平台,这样电力生产的可靠性可以大大的改善,也保障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四、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施工作业进行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五、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

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

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

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

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的方式,使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

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六、电力系统中引入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

在电力系统生产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要遵守一定的流程,要对相关的电力系统知识进行培训,这样在操作的时候才能避免出现更多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能够在思想和认识方面保持一致。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对其风险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培训,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在电力系统风险识别方面,进行识别的目的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同时在进行控制前要对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掌握,这样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时候,对风险事故出现的种类也进行必要分析,对可能会发生的风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这样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风险衡量也非常必要,而且,在进行风险衡量的时候,对可能出现的概率以及损失大小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同时也可以依靠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判断。

在对电力系统风险控制方面,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出现的风险,因此,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的时候,风险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要点引入风险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案,将可预期的风险进行控制,将风险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七、结束语

在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事业更好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耀财.如何建立供电企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J].广东科技,2010,5(03):55-56.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篇4

中图分类号:TE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070-01

21世纪的今天,绿色、环保、安全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而天然气有着绿色环保、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等多种的优点,并且成为今天人们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清洁能源。受经济平稳增长影响,中国能源需求稳定增长,环境保护的压力将推动更多地区利用天然气代替煤炭用于城市取暖、交通运输和工业燃料等领域。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使用天然气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供不应求,造成天然气的开采工作很有压力。但是目前天然气的开采技术并不是完美的,开采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危险有害因素。这些危险有害因素不仅会影响天然气的开采,也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作为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视这些问题,辨识天然气开采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做好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保障天然气开采工作的安全。

一、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天然气也同原油一样埋藏在地下封闭的地质结构中,有些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有些单独存在。天然气的开采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有着一定的技术难度,而天然气在没有经过加工处理有多种气体,其中有毒的,有易燃易爆的,所以开采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我们通过对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实际天然气开采过程中有着各种突发状况和安全隐患,并且有一些危险因素没有相应预防措施。所以为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及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应该对天然气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做好辨识工作准备。

(1)科学辨识

天然气开采是一项高技术工作,在开采过程中需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相关工作人员在专业素质上应有所保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和考察,在开展工作中做好专业技术的应用。开采所需的机械设备一定要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定时做好维护保养。相关技术人员要在保证当前技术应用无差错的前提,继续研究新技术,并把握好整个开采流程,做好每一个细节之处。在实际开采应用过程中应避免经验主义,辨识开采流程中每个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其做好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依靠专业知识,科学地进行开采。

(2)分析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每一次事故的背后除了粗心大意之外,还有忽略了一些不起眼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让我们悔不当初,损失惨重。因此在辨识天然气危险有害因素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既要对大体的开采过程进行分析,也要对每一步骤再细分的小步骤进行分析,所有衔接环节的细节更不能有所遗漏。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操作规程、安全操作守则,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同一部门之间的协调,各个班组之间的交接都要精准无差错,避免交接不当或是交接不清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应制定好相应的工作操作规程,并放在醒目位置,可以时刻提醒工作人员。尽量避免人员操作不当或失误而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以保障天然气开采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

(3)危险有害因素预测

危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其具有隐藏性。意外总是发生在人们意料不到的时候,所以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不仅对天然气开采造成影响,还时刻威胁着天然气开采一线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果不对天然气开采进行深入辨析,根本不能发现那些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而造成安全隐患的存在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相关部门一定要在天然气开采前做好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工作,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知识普及,安全逃生演练培训,还应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关方面的急救措施培训。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预测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进行科学建模实验。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预测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而实验所得的数据更能说明因素的危险有害程度,对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有利依据。二是,总结工作经验,归纳出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规律,并做好工作记录,为之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天然气开采风险评估

天然气风险评估与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息息相关。做好天然气开采风险评估工作可以提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水平,同时也将为风险评估的完善打好基础。天然气开采风险评估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进行对财务方面的风险评估。

第一步,对财务引发的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影响进行量化计算,包括预算、改良、精确、频数等。第二步,分析以往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并整合数据信息。第三步,通过相应的公式计算,就会得出可能造成的具体的损失风险值。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可以保障资金的有效投入,降低投入成本,避免因财务问题引发的危险有害因素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更好的开展天然气开采工作。

(2)危险有害因素应进行分级评估和管理。

不同的危险有害因素对天然气开采工作带来的影响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中,要对不同的因素进行分级评估和管理,采用相应不同的方法处理。所以在天然气开采风险评估过程中,为了提升对危险有害因素的把控,需要分析天然气开采工作的各步骤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展开分析。然后通过评估方式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等级划分。最后对划分好的不同等级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以求天然气开采降低至最小风险。

具体来说,风险评估中对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普通、较大、重大、特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会依据划分的等级,用专业科学的应对方法处理危险有害因素造成的突发事件。在具体风险评估过程中应注意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使得等级划分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操作。从众多案例中分析,取其真实数据信息作为评估参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天然气开采是一项存在很大风险的工作。通过辨识开采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使得工作人员生命有所保障,企业有所盈利,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如此,天然气是清洁型环保能源,但同时也是不可持续发展能源,所以,必须做好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工作及风险评估管理,进行更有效的天然气开采工作,防止天然气在开采过程中泄漏,让天然气开采工作更顺利,以满足广大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篇5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针对供电企业生产设备、劳动作业和作业环境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三个方面可能引发的危险因素,以防止人身事故、特大和重大设备(电网)事故及频发事故为重点,采用危险评估的方法进行查评诊断。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从安全风险管理应用对象和方法来说,安全性评价更多地针对电网结构、输变电设备、二次系统等“物的不安全状态”实施评估分析和控制,而安全风险管理是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重点,实施评估分析和控制。

安全事故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所致,这些因素的存在就是安全风险、就是事故隐患。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分析、辨识和控制这些隐患和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失控导致事故发生。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控机制,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事故风险、提升企业安全工作水平的根本途径。

2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应做好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通过培训使各级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弄懂学会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解风险管理的意义、作用、内容和流程,提高自身安全风险分析和识别能力。

应开展作业风险辨识。以防控人身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误操作等典型事故风险为重点,组织开展输电、变电、配电和调度等专业领域典型作业项目的危险因素边式,通过建立静态风险数据库、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和编制标准化监督检查表,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静态风险识别是指设备及工具材料、工况环境方面的危险因素,一般变动不太频繁,相对于人的作业行为而言是静态的,可以进行系统的辨识,并建立风险库进行动态维护,此风险库的建立,为具体作业前辨识作业环境、机具与防护存在的风险提供基础资料。

态风险库”框架。输配电检修、运行按每条线路建立“设备与环境风险库”;变电检修、运行按照每座变电站、每个设备间隔分专业建立;工器机具、防护设施按照保管单位建立。

识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辨识范本是反映各专业某项作业涵盖作业准备及作业过程可能存在的所有危险因素及其对应典型控制措施的文本,采用表格形式。作业风险辨识项目和辨识内容分公共部分和作业部分,公共部分主要辨识人员素质、作业组织、工期因素、气象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危害因素,制订典型控制措施;作业部分以作业流程为主线,辨识作业中各流程存在的危害因素,制订典型控制措施。

编制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主要针对现场作业管理、防止各种事故发生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作业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的运用,为管理人员开展作业现场标准化的安全监督检查提供基础资料,减小不同人员检查效果的差异。

应开展风险评估、预警及干预,改进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评估”是对企业整体、局部的风险程度做定量或者定性的估测,评价风险等级,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等级标准,为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3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在作业现场中的运用年,奎屯电业局按照新疆电力公司的工作思路,成立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组织,制定了安全风险管理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将作业控制作为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的切入点,以作业现场为核心,针对作业过程中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风险,深入开展作业安全风险辨识和防范工作。以防控人身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误操作等典型事故风险为重点,使风险控制工作与已执行的“两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安全、施工方案等各种风险控制手段有机结合,按照“突出现场作业、强化班组应用”的原则,在变电检修、变电运行、输电检修、输电运行、配电检修、配电运行个专业开展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

稳步推进风险管理工作。奎屯电业局通过召开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推进会及次风险管理系统培训,各单位、工区利于安全日活动或召开安全风险专题会,组织本工区、班组员工对辨识手册进行培训,通过各级培训,使各级员工正确处理好风险管理与现有危险点分析、标准化作业、安全性评价等之间的关系,结合日常安全工作,学会自觉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达到发现危害、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个专业建立了静态风险库、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和标准化监督检查表库。每次工作选取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中典型控制措施,调用相应的静态风险数据库控制措施,对措施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控制时段,形成作业风险分析表。对风险数据库未形成或某项静态风险存在尚不清楚时,通过补充现场勘察等手段进行辨识,采取控制措施进行补充。根据“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表”中的控制时段要求,各责任人在开工前一天落实完成准备阶段的控制措施;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与现场作业息息相关,按照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作业现场到岗到位管理规定的要求,针对到位监督的作业项目,到位人员对照“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进行监督检查,并记录监督情况。通过对每个作业项目不断积累经验,动态维护,推动安全监督工作。

整合常规安全管理工作。风险管理是在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预控基础上的拓展、改进和整合。奎屯电业局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同时,结合“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反违章斗争、隐患排查及安全大检查活动,把具体要求融入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中,通过自查、专项检查,不断总结持续改进;将风险管理和标准化体系管理结合起来,结合该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不断细化风险管理规范,学结风险管理先进经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p#分页标题#e#

开展风险管理必须结合生产一线实际。只有与生产实际、一线实际相结合,将安全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经验教训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取得实效。在编制辨识范本和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采纳一线管理者和生产者的意见、建议,吸取以往事故案例的宝贵经验教训,注重作业现场和过程管理与作业方式、事故类型等实际情况相结合。

开展风险管理必须注重实用、简便、高效。复杂繁琐的过程和方法,不但不会有助于安全工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走向形式主义的极端。在开展风险管理试点工作中,把设备自身健康交由生产保证体系完成,安全监督体系则集中精力做好人身安全防范;提供参考标准,避免由于工作负责人业务水平不高、现场经验不足或工作疏忽而造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遗漏、控制措施不到位;开发运用系统软件取代传统的现场书面化勾打分,始终强调作业前风险评估的结果,即重要危险点的控制措施落到实处并加以监控。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篇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5-0166-03

随着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的不断提高,以往企业主要以经验、制度管理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这就迫切需要一套思想理念先进、技术要求领先、应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风险预控理论体系就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风险预控理论体系是一种过程管理,通过对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所有隐患辨识,并根据隐患产生风险大小,对隐患进行分类和确定相应预控措施和信息监测方法,依据隐患信息的评价确定隐患产生风险动态预警和预控方法,最后确立隐患治理措施,杜绝事故发生。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是在设计、建设、生产、改扩建等安全生命周期中,特别是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对煤矿生产系统中的事故隐患进行预先辨识和评价分析,继而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控制安全风险,并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使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的最佳匹配,达到一定的安全保障水平。

准能公司从2007年以黑岱沟露天煤矿、设备维修中心为试点单位开展了本安体系建设工作,随后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开展本安体系建设,电力板块、铁路板块、煤化工板块等单位在学习借鉴黑岱沟露天煤矿和设备维修中心本安体系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各自行业特点逐步推进,2011年实现了各单位本安体系建设、运行及考核的全覆盖。积极组织开展本安体系知识专项安全培训,组织公司管理人员干部参加本安体系知识学习和考试,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对本安体系重要性的认识。每年安监局都要集中组织开展危险源再辨识、再评估、再管控工作,根据危险源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标准和措施。对梳理出的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管理,落实各级监管责任,明确监管措施,进行重点管控。

1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1.1 预控目标

通过设立风险管理部门,明确部门的职责与权限,配备合理的工作人员,收集相关信息,确定煤矿、电厂、铁路等单位的风险预控管理目标,实现风险预控的组织与策划。各单位一把手、管理人员、岗位工人对风险预控理论体系的参与程度,决定着风险预控理论体系能否得到员工的认同,能否在现场得到落实,能否真正起到安全管理作用。经过多年的贯标培训,邀请国内知名教授的讲解,风险预控理论体系已经在生产一线、各级管理人员心中生根发芽。通过基层人员对本岗位危险危害因素收集整理,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评估、赋值,然后上升到车间、段、队,经过综合评估,完成对各类因素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辨识、评估等活动,明确厂公司级、厂矿级管理重点。

1.2 预控要素

通过日常监测,确定各工种安全危险因素,这是风险预控管理的基础,只有开展了危险源辨识之后,才能进行风险评估,才能实现安全风险日常监测与识别。危险源辨识是风险预控的基础,风险预控是风险预控理论体系的核心,因此,危险源辨识是风险预控理论体系落地的根本。

2013年年初,公司对危险源辨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了解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安监局于6月底、8月初开展了两次专题调研,采取座谈交流、查阅记录、现场询问、问卷调查的形式,与各单位厂矿级领导、车间段队负责人、工班长和一线职工深入交流。为了鼓励职工多参与,各单位实施了很多办法。哈尔乌素露天矿矿领导多次组织专题会,由各队队长亲自逐条讲述危险源辨识结果,并将评审后的危险源和管控措施发到职工手中,鼓励职工学习、提建议,对被采纳和未被采纳的建议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反复对辨识结果进行补充、完善。

1.3 预控方法

危险因素辨识之后,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评估风险等级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确定危害的严重性或优先控制顺序,为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和所需投入成本等提供依据,实现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在危险源辨识方法的选用上,大部分单位采取工作任务分析法,但是工作任务法对系统性危险源的辨识有遗漏,对相关联的危险源相互之间如何影响的辨识存在缺失。基于这种情况,部分单位已经开始使用其他方法辨识、补充原有的危险源数据库。设备维修中心采用工作场所分析法分析潜在危险源,通过划分小区、工作场所,确定辨识单元,再查找人、机、环三个方面的危险源:人的方面,梳理该场所涉及的工作任务进行辨识,机和环两方面存在的危险源,只要辨识出来就直接采取措施进行消除、转移、隔离、防护。这样,即使职工在某一个区域停留,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也要从人、机、环三个方面辨识危险源,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这种方法为培养职工养成危险源动态辨识的行为习惯打下了基础。有的单位提出了“能量意外释放树”辨识方法,从危险源基本概念出发,基于事故树辨识方法,通过能量载体和造成能量意外释放的可能事件查找危险源,便于职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4 预控方案

根据以上安全风险分析和评结果,按照企业可承受的风险程度,建立不同等级的预控方案,明确各自方案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流程,确保安全预控管理措施到位,达到安全风险处理与控制的目的。风险预控管理遵循PDCA(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基本模式,运用PDCA持续改进管理方法,循序渐进地完善生产系统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

公司原来采取的风险矩阵法评估,是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在可能性的衡量上,最高频率是“一年内能发生10次或以上”,但在职工的日常工作中有些情况可能一个月就发生10次以上,有的可能是一周,甚至一天就发生10次以上,越是这些发生频率高的事件对我们安全生产的影响越大,是我们安全管控的重点。现在已经有三个单位开始使用三维评估法进行风险评估,如D=LEC法,增加了对职工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因素的考虑,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另外,评估结果受职工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水平制约,评估值定量还不是很准确,不过从升降级调整后的危险源来看,还都维持着原有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所以目前对危险源管控的影响不是很大。

2013年,通过危险源辨识工作,各单位总计新增危险源1052条,删除90条,升降级及标准措施修改941条。职工的风险预控意识进一步增强,风险可防可控的意识已经形成。每班进行危险源辨识,每次作业前进行危险源辨识,已经成为职工工作前的必经程序,安全管理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

1.5 危险源监测与预警

在生产过程中要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是否管住了、管到位了,有没有失控变成隐患,这也是动态排查隐患的过程。对于监测中发现危险源失控变成隐患的情况,及时分级预警,促进现场迅速落实整改和控制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危险源的超前有效管控,切断危险源到隐患的因果链,真正使安全管控的关口从隐患排查为主的“事中管理”前移到危险源管控为主的“事前管理”。

2010年公司自主研发了信息系统,为风险预控理论体系上线运行提供了平台,各单位紧紧依靠该平台,实现了厂(矿)对车间,车间对班组,班组对个人的三级考核,考核指标全部量化,保证了考核的公平性。厂(矿)对车间的考核内容包括风险预控管理、组织保障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外委单位管理、辅助管理六项考核内容,从现场、指标、内业和文明生产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兑现分单位和个人两项。其中对单位的考核实行百分制,按考核得分每月兑现单位安全结构工资(工资总额的40%)。得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为本安一级达标单位,全部提取安全结构工资;低于90分的,每降低1分扣减单位安全结构工资的1%。

现场考核中检查出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同时作为对个人的安全考核,个人不安全行为全年基础总分为12分。根据不安全行为的风险等级进行相应预警、处罚、培训和考核兑现安全生产奖。

2 风险预控理论体系建立的关键步骤

2.1 领导重视是体系建设的关键

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的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公司及厂矿领导亲自参与和组织体系建设和实施工作,领导带头学体系,悟理念,亲自授课抓宣贯,并形成分管领导抓业务、车间段队领导抓班组、班组长抓岗位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贯落实责任体系。

2.2 积极开展相关培训

积极开展覆盖全员的体系贯标、危险源辨识方法和风险控制标准培训。对管理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成为体系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对区队长、班组长、技术员进行座谈和现场指导,使其成为体系的传播者和推行者;对一线员工进行个人辅导,使其成为体系的应用者和管控者。

2.3 注重日常安全检查

将风险预控理论体系与日常安全检查紧密结合,明确检查机构、职责和检查频次。制定详细的检查方案,从检查准备、现场执行、集中讲评、汇总分析、打分排名、整改反馈、结果复查、结果兑现8个环节提高安全现场检查质量。

3 对下一步工作的一些思考

3.1 坚持做好危险源辨识和应用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集成多种先进管理理念的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是神华集团多年安全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公司全体职工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危险源辨识和应用工作,态度上不能有怀疑,执行上不能打折扣。

3.2 丰富体系培训方式

一是要聘请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专家,为公司管理层系统讲授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危险源辨识及成果应用等知识,助推本安体系建设;二是要组织现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借鉴其他企业好的经验和做法,使公司的体系运行实现新的突破;三是要通过简单化、直观化的培训,提高岗位员工的自主保安能力,充分利用设备构造及原理、操作规程演示、危险源及防控知识、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的安全培训片或电视教程,引导职工养成正确的操作程序,使职工轻松掌握危险源辨识防控知识。

3.3 选择适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工作任务分析法是一种简单易行,并且适用于各类活动和工作任务的方法,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以选择其他辨识方法作为补充,如针对复杂的工艺系统,可以选用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法(HAZOP);针对设施,可以选用安全检查表法、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法(FMEA);针对易燃易爆物质,可以选用火灾爆炸数学模型计算等。

3.4 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在确定风险评估值之前,要大量地参考事故发生可能性和造成损失程度的统计分析结果。这就需要全范围对生产活动中设备、环境、作业人员可能发生事故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尤其是分析未遂事故,在搞好事故预防,提高对各类伤害的防范能力方面与分析事故是同等重要的。我们要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其规律性,提高风险评估值的准确性,掌握预防事故的主动权。

3.5 建立安全检查表数据库

为了使各个环节的管控有针对性,下一步就是要根据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便于操作的安全检查表,如果安全检查表能包含所有的危险源和主要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用于我们的各类专项安全监察和安全生产动态检查,对于全面查找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是非常有利的。安全检查表的制订、使用、修改、完善的过程,将是对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

3.6 抓好责任落实工作,推进体系落地

按照体系标准要求,将体系要素按照领导层、业务部门、基层单位和班组逐层分解,落实责任到部门、科室、分管领导和主管人员,达到体系要素有归口部门,有落实人员。同时,按照体系要求,明确系统性危险源、重大安全隐患、人员不安全行为治理等重点管控工作的分管领导、责任部门、监督部门和人员,确保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3.7 加强本质安全文化建设

要积极培育安全文化,坚持不懈地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宣传员,处处都是安全宣传站”的良好氛围;要引导员工深入理解安全理念,逐步应用并体现到员工的具体行动中,进而固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要强调充满亲情的引导感化,也要严格执行细致的安全规定,同时积极开展关乎生命的事故防范教育;要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广泛传播安全文化,将公司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贯穿在所有管理活动中,影响和提升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自觉性,以文化的力量保障公司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

总之,风险预控理论体系建设和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公司做好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在建设和应用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才能使其发挥作用,见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郝贵.煤矿安全风险预控[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篇7

引言

国家积极提倡煤矿安全工作,煤矿企业自身也要注重煤矿安全工作,并且切实地落实好安全工作。煤矿企业安全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过程,始终贯穿着煤矿的整个生产环节。本文对煤矿井下进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研究,从而实现减少煤矿企业安全隐患,并形成一个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风险预控理论框架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涉及煤矿内部安全环境、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煤矿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和沟通、监控管理等五个方面。1)煤矿内部安全环境。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内控环境,内控环境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有决定性的作用。内控环境主要涉及的是矿井自然地质、基础建设和设备等的条件。2)煤矿安全风险评估。首先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进行认识和辨别,包括危险源的认识和辨别。在认识和辨别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划分出危险的等级。3)煤矿安全风险控制。根据风险等级来制定安全隐患控制措施,提前把安全隐患清除。4)信息和沟通。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和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风险控制等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通过企业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进行传递,方便企业内部员工更好地履行其自身的职责,形成企业内更加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5)监控管理。使用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对煤矿危险源等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信息及时传递等,实现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使之更有效性地对该系统进行评估,最终实现该系统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2危险源辨识

煤矿企业危险源辨别和认识过程不仅仅要考虑人、机、环、管几个方面,还要考虑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等。除此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危险源的潜在性。1)普通、常见危险源的辨识。煤矿企业选择成立专项安全管理组,专员做为领导者负责组织企业内职工通过危险源辨识建议卡、会议谈话、讨论等多种形式,指导汇总分析普通、常见的危险源;指导职工正确填写危险源辨识表以及正确填写危险源评价表等。2)煤矿现场特殊工作区域危险源的辨识。煤矿企业区队选择一名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险源辨识工作。对煤矿工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动静态危险进行正确辨识,安全管理人员按照正确的方式对此进行详细地记录,例如工种、工序、岗位等。

3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

煤矿企业隐患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风险评价,煤矿企业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定量分析就是静态风险评价。风险矩阵法是煤矿企业比较常用的静态风险评价方法。此评价法可以确定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确定风险可能带来损失的范围和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只有建立准确的采集煤矿危险源动态信息的煤矿危险源,动态风险评价才有效。动态风险评价方法和相应的评价对象密切相关,具体可以从人、机、环、管几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动态风险评价[1]。

4信息沟通交流———动态风险预警体系

构建动态的煤矿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采集煤矿存在的危险源的动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企业的固有传递方式传递到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把危险源动态信息录入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最后动态风险预警系统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之后,确定风险预警等级。例如可以使用红、橙、黄、绿四级预警颜色对应[2]。

5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

为使得煤矿各项制度和各项措施都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例如诊断或者排除一些偶发、突发、重大的或未知规律的风险,还可以构建闭环式安全监控管理运行体系和闭环式监督激励机制,主要是为了对煤矿进行有效安全监控管理[3]。监督激励机制可以及时地发现和制止煤矿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岗位责任人失职的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构建一个薪酬分配制度,即团队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的制度。通过构建这样的分配制度,激发煤矿职工对安全风险内部控制的积极性。2)增强煤矿职工集体团队意识,构建职工危险源价格体系。对危险源治理实现闭环式管理[4]。煤矿企业可以通过安全危险源价格体系来不断激发职工对危险源排查治理的积极性。

6结语

通过构建危险源辨识体系、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风险预警体系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风险预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立和实施,要做好风险预控体系的相关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安全风险预控认识的良好心态,以及务实的工作作风。只有把思想和实践都结合运用并且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各要素得到真正地落实,最终使得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郎拉弟.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四川水泥,2015(1):60+84.

[2]闫海龙.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J].山西煤炭,2015,35(2):67-69+81.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篇8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电力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关键是作业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为有效控制作业安全风险,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必须在作业过程管理中严格执行作业安全风险管控“三部曲”,从作业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预警控制及改进等方面开展安全风险的管控。

1作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一般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两部分。作业安全风险管控至关重要的是要认清风险,找准危险点。风险辨识主要针对设备、环境、人员素质和作业项目进行如下辨识与评估。

1.1LED法进行静态风险辨识评估。

静态风险是指电网、设备、环境和管理中存在的可能造成人身、电网、设备事故的固有隐患、缺陷或问题。在运行的变电所内检修、技改等工作过程中,不同的停役方式、不同的作业项目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作业安全风险,有显性的带电危险、登高危险,也有二次作业过程中可能造成保护装置误动的隐性风险,依LED法开展作业项目的设备、环境、工器具的静态风险辨识。D=LEC,式中D为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2PR法进行动态风险辨识评估。

动态风险是指现场作业活动和管理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用P值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即在风险已经存在的前提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按照事故的发生率将P值分为四个等级。R值代表后果严重性,即在此风险导致事故发生之后,造成对人身、电网或设备的危害程度。根据国网公司事故调查规程的分类,将R值分为特大、重大、一般、轻微四个级别。不同的作业安排会有不同的安全风险,作业前的现场勘察摸底是动态风险分析到位的前提,只有根据作业任务、现场状况、工期情况、人员安全承载能力等进行分析,才能充分认识作业的动态安全风险程度。

2作业安全风险预警与控制

项目开工前,由项目负责人召集各专业工作负责人进行现场摸底,根据项目工作特点、所处地理环境和施工方法等制定规范的施工计划及“三措”方案。根据作业静态风险、动态风险辨识评估,对一般及以上风险等级的作业项目编制“作业项目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卡”并与“三措”方案一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2.1作业安全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指对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和由人员责任的电网和设备事故的作业安全风险,对被评估为较大及以上风险等级的作业项目实行安全预警。风险预警的关键是找准风险点,明确风险控制措施,制订切实有效的施工步骤,使项目实施过程安全在控、可控、能控。

2.2作业安全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采取预防措施或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限度。在作业现场,安全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实行动态管理。

2.2.1注重人机安全模式的建设

各专业班组强化工器具的管理及规范使用,确保人、机安全。特别是对安全工器具、电动机具、起重用具及劳动防护用品的检查,做到标明测试结果、检测(自查)时间、检测(自查)有效期的卡片式管理,并做到电动机具的接地专用线及操作说明书一应俱全,确保带进变电所的工器具安全可用,且专业人员安全正确使用。

2.2.2充分发挥班前会、班后会的作用

班前会的实效性是作业安全风险控制的有效保证,班后会的实效性是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水平提高的有力支撑。项目实施时必须做到作业前“四清楚”:清楚作业任务、危险点、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项目实施完成后,必须对现场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点评,细化风险控制过程管理,以坚固的安全基础,确保作业安全。

2.2.3贯彻落实现场安全措施

作业安全的保证,要有科学严谨的“三措”方案来规范专业人员的作业步骤和程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更须对现场安全措施的贯彻落实。作业人员是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现场执行人,现场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和工作许可、监护制度,做到作业现场“四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执行到位和监督到位。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切实履行风险预警、控制措施,避免人身伤害和人员责任事故的发生。

3作业安全风险控制状况检查与改进

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质是要规避风险,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形成“流程规范、措施明确、责任落实、可控在控”的安全风险管控机制。

3.1强化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的闭环管理。

消除、控制风险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须对项目实施过程的风险管控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分析及总结。作业安全风险管控从项目实施的前期摸底、“三措”方案编制、现场风险控制措施制定、贯彻落实及检查评估,从不同角度对风险进行评估一整改一改进一再评估的要求实施PDCA的闭环管理,固化作业流程,优化作业环节,提升作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3.2充分发挥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

安全保证体系在确保作业现场严格执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要求,积极进行风险管控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发挥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对作业项目负责人及班组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控制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的管理和监督,及时纠正不安全的行为,把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道安全关卡,提高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风险管控能力。

作业安全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措施得力,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只要人们在思想上重视它,则人们应是有能力掌握它、防范它的。所以,安全生产要常抓不懈,安全管理要严、细、实,打基础、重过程、强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各项作业安全风险,才能确保作业安全。

【参考文献】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篇9

0 引言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是我国煤矿行业安全管理的新型模式,也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就是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全面辨识煤矿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杜绝一级非伤亡事故,实现事故为零”的风险管理目标。

1 风险预控管理术语定义

危险源:直接的或间接的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和状态。

根源危险源:指能够引发危险、事故的载体,比如本单位所有的岗位、机器设备、环境、管理。

状态危险源:指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状态危险源总是依附于根源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风险预控: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事故树:指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一层一层地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并分析这些原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用逻辑图把这些原因及其逻辑关系表示出来的树形图。

2 体系结构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五个部分:保障管理、风险预控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

2.1 文件、记录要求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安全文化建设手册》、《考核评分标准》、《风险管理手册》、《岗位风险提示卡》、《岗位风险手册》。

2.2 风险预控管理

辨识煤矿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分类、制定并落实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并对危险源监测预警,实现危险源的闭环管理,进而消除或控制煤矿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发生。

2.3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通过对人员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机理分析,制定、落实相关的控制程序与制度,从而减少矿井各类人因事故的发生。

2.4 保障管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明晰的机构职责、严格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同时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形成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实现员工安全的自我管理和团队互助,达到人―机―环―管协调统一。

2.5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对各生产系统要素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制定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与制度,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使各生产要素时刻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障安全生产。

2.6 综合管理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篇10

0.引言

工程项目风险主要是由于不确定性事件造成的,而很多不确定性事件又由于信息的不完备性造成的,这是造成工程项目风险的根本原因。按照工程项目参与者分类可分为业主风险和承包商风险,下面主要从业主的角度结合工程施工谈谈工程的风险管理和防范。

1.工程建设项目风险概述

在工程建设中任何风险损失大小的衡量均要以货币的形式来体现,而业主是建设资金的支付方,因此业主是风险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其常见的风险有:

(1)决策风险。可行性研究,由于信息不完备,往往会导致建设项目的收益损失,形成决策失误。

(2)财务风险。例如建设资金不到位,外汇部分因汇率部分发生不合理的变化而造成的损失。

(3)技术风险。该风险包括建设项目所选用的工艺,设备在项目建成时已过时,或者由于设计、监理、造价咨询、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水平不高,造成对项目费用估算不准,工程项目出现质量缺陷或事故等。

(4)经济风险。项目建成后遇到强有力的竞争或由于居民购买力有限而导致工程项目滞销,汇率和利率浮动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工程造价上涨或政策法规的变化导致担保、保险、税费等额外费用的增加。

(5)不可抗力风险。例如台风、洪水、地震等由此而蒙受的投资损失。

(6)管理失误风险。例如由于缺乏经验和常识,与承包商签订的合同不严密,至使施工现场协调和督导不利而出现管理混乱、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风险。

(7)政治法律风险。政府产业政策或环保政策的变化导致项目多缴纳税款或追加投资。

(8)组织风险。项目业主若是联营体,则可能由于各合伙人对应尽的义务和应享有的权利等的理解或态度的不同而造成项目进展缓慢,即使在项目执行组织内部,项目管理班子也会因同各职能部门配合不利而导致不能对各部门实施有效的管理。

工程风险管理是依据工程风险环境和设定的目标,对工程风险分析和处理进行决策的过程。从工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角度来看,工程风险管理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工程风险辨识、工程风险估计、工程风险评价和工程风险处理,而工程风险辨识是首要的和基本的环节。

2.工程风险辨识是指通过风险调查和分析,查找出工程项目的风险源,并且找出风险因素向风险事故转化的条件

在工程风险辨识过程中,找出风险因素向风险事故转化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弄清楚转化条件,在转化的链条中间加以干预,控制风险的转化,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几率和损失程度,这是进行所有的工程风险管理工作的主旨所在。

工程风险源的辨识是工程风险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结果直接影响着后面的风险分析和处理。因此工程风险管理者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好工程风险辨识工作,工程风险辨识的方法很多,各种方法之间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取几种配合使用,如时间角度、空间角度和施工工艺角度等。从时间角度来看,工程风险辨识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程施工准备中的风险辨识;第二阶段是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辨识;第三阶段是工程竣工试运行的风险辨识。工程风险的时间角度是指从不同的标段、不同的分部工程或者分项工程识别工程风险。在工程风险辨识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工程风险辨识对象的各种因素权衡,选择适合的风险辨识方法,这些因素包括施工特点、风险环境、项目进展阶段和现有风险管理资源等。比如在某一分项工程正式施工之前辨识风险,由于此时还没开工,施工环境还未形成,很多风险因素还未出现,此时比较适合采用资料法、专家调查法等查找风险。

3.工程风险估计

在辨识出标的工程存在的主要风险后,接下来需要进行风险工程的风险估计,主要掌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一旦发生可能造成损害程度等,也就是衡量风险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及其对标的工程总体目标的影响。在衡量工程风险时,可采用模糊评估方法,根据工程风险属性将其定级,以不同的风险级别区分风险的大小及其风险管理目标。但是仅仅将工程风险分级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具体估计。对风险的评估需要从四个方面考虑:(1)每一工程风险因素最终转化为致损事故的概率和损失分布;(2)单一工程风险的损失程度;(3)若干关联的工程风险导致同一风险单位损失的概率和损失程度;(4)所有风险单位的损失期望值和标准差。一方面是衡量每次事故造成的最大可能损失和最大可信损失。最大可能损失是指在没有采取风险管理措施的情况下,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程度。最大可信损失则是指在现有的风险管理条件下,最可能的损失程度。最大可能损失通常要大于最大可信损失。另一方面是估计每次风险事件发生可能的损失程度和损失频率。工程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程度是指可用货币衡量的风险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金额,其他的损失如精神损失、社会效益下降等损失不计算在内。

在估计工程风险事件对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失程度时,需要采取适当的工程风险估计方法。损失频率也是常用的一种估计方法,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风险事件发生的次数。衡量损失频率也就是估计某一风险单位可能遭受各种风险因素影响而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4.工程风险评价

所谓工程风险评价是指在工程风险辨识和工程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属性、风险管理的目标和风险主体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工程风险和风险处置措施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工程风险评价分为定性风险评价和定量风险评价。

定性风险评价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借助经验判断进行评价的方法。定性风险评价不需要大量的统计资料和估算,只是选择适当的角度和评价准则,定性地判断风险的危害以及风险系统的管理控制情况等方面。定性风险评价主要适用于不是很重要的或者预期风险影响程度不是很大的风险子系统的评价中。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很多主要有;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法、AHP法等。

定量工程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可靠风险评价法,它以过去损失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评价的方法。可靠性风险评价法的基本步骤是先算出风险率,然后与安全指标比较。若风险率大于安全指标,则系统处于危险状态,两者相差越大,则越危险。若风险率小于安全指标,则系统是安全的。风险率是衡量风险大小的尺度,可以按照下面公式定义:风险率=风险发生的频率×一次事故的平均损失额这里的一次事故的平均损失额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这些损失可折算成货币计量。安全指标是指经过多年的积累,并考虑行业的平均水平,为多数风险承担主体所接受的最低风险水平。

5.工程风险处理

工程风险与一般风险不同,它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多样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综合表现为工程风险的复杂性,在处理工程风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应综合分析某类风险在总体风险系统以及风险载体中的重要程度及关联性,对于比较重要的和关联性大的风险,应采取有效的风险处理措施来分散风险;由于风险的多样性如果所有风险不分轻重地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案,则将降低风险管理的效率,增加风险管理成本,因而风险处理方案的选择安排应有所侧重,根据风险分析的结论,安排和处置哪些具有重要影响的风险。

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具体的工程风险处置方法很多。按照各种方法处置工程风险的方式不同,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财务策略的工程风险安排措施;另一类是财务策略的工程风险安排措施。非财务策略的工程风险安排措施可以进一步分为工程风险回避、工程风险自留、损失管理和工程风险转移。财务策略的工程风险安排措施包括工程风险的财务转移和建立风险准备金。

(1)风险回避是指中断风险源,揭制风险事件发生,主要通过主动放弃和终止承担某一项目任务,从而避免承担风险。但在某些情况下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处理方法。

(2)工程风险自留是指工程风险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通过采取内部控制措施来化解风险或者对这些保留下来的工程风险不采取任何措施。主要用于经估算确认风险程度较小,对工程总体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项目。

(3)损失管理是指减少风险发生的机会或降低风险的严重性,设法使风险最小化,通常有两种途径:风险预防和减少风险。

(4)非保险工程风险转移是指风险承担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将风险转嫁其他承担者。转移的途径是设置保护性合同条款、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广泛使用的非保险风险转移方式有:一是在招投标阶段通过设定保护性合同条款将风险转移给合同对方;二是业主投保与工程项目有关的险种,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三是通过保证担保,将风险转移给担保人。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篇11

有这样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小故事能够折射出大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1元的事前预防=5元的事后投资,这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告诉我们: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大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也应加强风险排查、管理,而不是等风险发展成事故了才去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补救。

1电力安全风险的类型

根据诱发事故原因的不同,电力安全风险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人的不安全行为。如现场工作不戴安全帽,挂接地线前不验电,登高作业不系安全带,带接地线合隔离开,作业人员擅自穿、跨越安全围栏或超越安全警戒线,不按规定使用操作票进行倒闸操作,不按规定使用工作票,进行工作工作票、操作票、作业卡不按规定签名等。 2)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设备超期服役、带病运行(如开关卡涩、线路过负荷等)、变压器有渗漏现象,电气设备外壳无接地等。 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如电缆沟盖板不全,危险场所缺少安全标志,高低压线路对地、对建筑物等安全距离不够,线路接地电阻不合格或架空地线未对地导通等。 4)管理失控。如对违章不制止、不考核;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未制定整改计划或未落实整改治理措施;未按要求进行现场勘察或勘察不认真、无勘察记录;违章指挥或干预值班调度、运行人员操作;安排或默许无票作业、无票操作;大型施工或危险性较大作业期间管理人员未到岗到位等。

其中第一种和第四种都与人的行为、思想意识有关,属于电网的“动态风险”,第二种和第三种属于电网的“静态风险”。

2安全风险管理

俗话说“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意味着不危险,不安全就是危险。安全的对立面是风险。电力安全生产应关口前移,号召企业全体员工及时的发现电网中潜在风险,排查一切不安全的隐患,而不是等隐患发展成了严重的电网事故后如何去处理。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一切意外,控制一切风险。对于电网中存在的不同类型风险,电力企业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的步骤包括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效果评估五个环节。其中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技术是核心内容。

2.1风险培训

风险培训主要是对电力企业员工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风险排查中来。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安全思想教育。是安全教育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安全教育。 (2)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基本安全技术知识;岗位安全技术知识。 (3)事故案例教育。与经验相对的是教训,教训往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而它的教育意义也就十分深刻。 (4)安全法制教育。对于做好生产工作、合理规避法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5)新入厂工人三级安全教育。 (6)变换工种时进行安全教育。

2.2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第二步,它是指对企业家庭或个人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对风险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也就是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系统地连续地进行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故的原因。风险辨识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方面内容。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风险辨识阶段应解决的问题。

2.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就是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因素、管理失控这四大要素着手,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风险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措施,以寻求最低事故、最小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风险评价有仅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且使风险分析定量化,可以为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选择最佳管理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风险评价的基本程序包括企业自评价和专家评价两个方面。

2.险管理技术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是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风险管理技术分为控制型和财务型两类。前者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缩小损失范围,重点在于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后者的目的是以提供基金的方式,对无法控制的风险做财务上的安排。

2.5风险管理效果评估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篇12

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危险源)。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那些是可能发生事故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的评估分级

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确认后,就应对其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分级。

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分级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按《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进行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

2、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计算,预测极端情况下事故的影响范围、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概率,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

3、收集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所需的地理信息资料,绘制符合《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及应急救援信息系统》要求的地理信息图。

4、根据企业的应争救援预案绘制符合《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及应急救援信息系统》要求的应急救援信息分布图。

5、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等级,提出重大危险源监控及应急救援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根据安全评估的结果,重大危险源按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分为四级:

①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②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

③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④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企业应对工厂的安全生产负责。应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和事故风险控制体系是依附在企业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监管体系基础上,应用企业安全管理功能和监督机制进行操作,在安全生产六大保障系统的支撑下,将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安全生产预防、事故预警体系、全民防范体系、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等统一在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系统中来。

危险和危害因素绝不是静止不变的,捕捉其现状信息发展及分析其发展趋势是预防突发事故的关键。重大危险源管理和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职能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这个管理控制流程分为五个阶段:

1、对生产经营单位和公共场所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包括动态辨识和动态快速评估)。

2、发现高风险危险源。

3、预预警信号、进行事故风险运行控制。

4、按照预警反响计划,进行行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