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基金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3 15:26:05

财富基金论文

财富基金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6) 03-0027-07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deepen perceptions, the traditional of fortune view based in material can ‘t figure out the conception of “fortune”, which will be not good for building of correct public opinion and hi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paper proposes “generalized fortune ” and the conception of “fortune” will be extended to include it. By expounding the rela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virtual fortune and material fortune, this paper want more people to understanding what is “generalized fortune ” .Based on the deeper knowing, Calculating formula of “generalized fortune ” will be put forward, which can satisfy physiological demands and psychological demands. This conception can change old fortune view, lead correct fortune view which addresses balance of physiological demands and psychological demands.

Keywords: material fortune, virtual fortune, generalized fortune

一、问题提出

当今社会,财富是一个热门话题。各种不断推出的财富榜,成为了公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对财富的各种看法,构成了财富观。财富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看待事物的眼光和他们的实际行为。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无论是对于国家社会,还是家庭个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2]。在传统文化中,中国人习惯以形象思维作为自己的思考方式。中国人非常看重有形的东西,如房屋、土地、现金、设备以及汽车等等。对于许多无形的东西,往往容易忽略。有形的东西可以切实地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或物质需求。毫无疑问,它是个人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在物质匮乏时期,这种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经济地不断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飞越。人们开始逐渐弱化对物质[3]的需求,重视起精神层面的发展。个体的主观感受,心理被满足程度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新时期,财富的特征逐渐泛化,形态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各种基于人的价值物被赋予了新的维度,财富观的改变势在必行。改变社会的财富观是一件紧迫的事情。人们的需求没有被引导到精神层面的虚拟财富追求中,那么人们的需求就会集中走向对奢侈物质地极致追求[4]。到了那个时候,人们会为了追求极致的物质享受而变得不折手段,社会风气会不断的恶化,物质主义的甚嚣尘上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本文以实物财富和虚拟财富作为基础,提出“广义财富”的概念,建立了完整的测算模型,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来达到促进传统财富观加快转变的目的,引导大众树立科学的财富观,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文献综述

(一) 目前关于财富内涵的研究成果

1. 财富观

财富观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历史上众多经济流派都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古典主义经济学诞生以前,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就是财富,他们后来被称为重商主义者[5]。也有些人认为农产品才是财富,工商业根本不进行生产,他们后来被称为重农学派[6]。这些观点构成了人们最早期对财富观的探讨。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财富的来源是人们的劳动,劳动数量与质量地提升是增进财富的关键。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反对将金银、农产品与财富混为一谈,提出社会生产的所有用于交换与消费的商品都是真正的财富[7]。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继承了部分边际学派的观点,重视主观效用。马歇尔以均衡理论作为基础,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财富就是满足人类欲望效用之和的观点[8]。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已经将讨论重点从“什么是财富”转移到“什么推动了财富增长”。他们还进一步地将“财富增长”与“经济增长”等同看待。

2. 虚拟经济

虚拟资本是虚拟经济一词的前身。它最早出现于英国银行家里瑟姆的著作《关于通货问题的通信》一书中,其含义基本等同于汇票。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对虚拟资本进行了详实分析,认为虚拟资本是在银行信用制度和借贷资本的基础上诞生的,但它本身并不存在任何价值[9]。在这以后,国内国外都鲜有此方面研究。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震撼全球[10],这促使我国学者开始重新思考虚拟经济的价值。刘骏民(2000)认为虚拟经济是一个与实物经济相对的概念,以服务实物经济作为其最终目的[11]。在21世纪,自然资源、资金以及知识都已高度资本化,虚拟经济的内涵大大突破了原有含义。因此,研究虚拟经济对于走出金融危机,探明经济运行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林左鸣(2005)进一步拓宽了虚拟经济的概念,将信用、人力资本等也纳入到了虚拟经济的范畴,认为能满足人们心理需求或生理需求的一切经济之和都可以称为虚拟经济[12]。

3. 虚拟财富

虚拟财富是虚拟经济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来自于虚拟经济,与实物财富不同的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一种虚化的价值,并不依托任何的物质载体。张家喜(2008)认为虚拟财富就是有助于增加实物财富价值的各类关系在所有权权证上集中地表现[13]。目前,实物财富已越来越依靠虚拟财富,虚拟财富的导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林左鸣(2011)拓宽了虚拟经济的内涵,也拓宽了虚拟财富的内涵,将声望、人力资本等非权证关系也纳入到了虚拟财富的范畴[14]。马拥军(2014)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重新阐述了虚拟财富的存在性与价值性,巩固了虚拟财富观的理论基础[15]。

(二) 要素理论与收入分配

1. 要素理论

威廉・配第最早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将土地和劳动看成了推动财富增长的最重要的两个要素[16]。其后,亚当・斯密把资本也视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形成了三元生产要素理论。近代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组织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有学者认为企业家才能同样对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组织以及劳动是学术界公认地最重要的五个生产要素[17]。

2. 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政策与要素理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要素是推动财富增长的源泉,财富增长又是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基础,因而财富观与收入分配政策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1959年,马斯格雷夫在《财政学原理》中提出了政府有包含收入分配在内的三大职能。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学术一直没有收入分配的概念。中共十四大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收入分配开始逐渐被我国学者认同,相关研究开始不断出现。总体上而言,收入分配的研究一直是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保证经济既能迅速增长,又不会出现较大的收入差距,引发社会动荡。

三、“广义财富”的构成

长期以来,人们只将可见的商品看作财富,即实物财富与财富是多词一义。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资产的作用日益重要。因为金融资产是一种无物质内容的凭证,所以金融资产被称为虚拟财富。财富开始被认为是实物财富与虚拟财富之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将信用、人力资本以及声望也纳入到虚拟财富的范畴,这种新内涵被称为广义虚拟财富。这里提出的“广义财富”概念,将前人的各项观点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概念范畴,方便进行后一步的研究。

(一) “广义财富”概念提出

“广义财富”是本文提出的新概念,由虚拟财富和实物财富构成。广义财富是指能够满足人类心理需求或物质需求,引起正效用流入的一切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18]。广义财富往往可以给人们带来心理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双重满足,但是心理层面的引导作用往往要大于物质层面的引导作用。“广义财富”不仅仅强调心理导向作用在这种财富观中的地位,更强调财富的特征是多元化的。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是否存在物质内容,它都可以被称为是一种财富,打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虚拟财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狭义虚拟财富和广义虚拟财富。狭义虚拟财富就是各种金融资产的总和,广义虚拟财富特指林左鸣提出的应纳入到虚拟财富范畴的新增内涵,如人力资本、信用以及声望等等,具体划分如图1所示。

(二) “广义财富”的界定

界定“广义财富”的关键是对实物财富和虚拟财富进行有效界定。目前,关于实物财富的界定是比较明确,狭义虚拟财富的界定也比较明确 [19],广义虚拟财富的界定则存在较大争议,其包含了许多无法在市场上得到公开报价的项目。实物财富的内涵包括房屋、固定资产以及高值耐耗品等,狭义虚拟财富的内涵包括现金、股票、债券、保险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等,广义虚拟财富的内涵包括声望、信用以及人力资本等。狭义虚拟财富主要指的是各种金融资产,它们往往还存在物质载体凭证,广义虚拟财富是各种不可见财富,它们往往没有任何的物质载体凭证,这两种财富构成了虚拟财富的内涵,这些的总和则构成了“广义财富”的全部内涵。“广义财富”的内涵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充的,不会只局限于这些概念。

(三) 实物财富与虚拟财富区别、联系与相互转化

虚拟财富是一种潜在的财富,它的增加有利于在未来加快实物财富的流入,对财富预期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实物财富是虚拟财富某种程度上的反映,体现出现阶段虚拟财富的存量[20]。当然,这种反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实物财富和虚拟财富在特征和效用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实物财富有着十分显著的物质内容,而虚拟财富则并不存在物质内容。虚拟财富的存在基础并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而是各种权利义务关系或是某种社会经济联系。基于权利义务关系的狭义虚拟财富可能还存在纸质版或电子版的凭证,而基于某种社会经济联系的广义虚拟财富则根本不存在任何凭证,它的独立性远强于前者,与实物财富联系非常弱,有着自己独特的运动规律[21]。在效用对象上,实物财富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虚拟财富主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有些时候同一事物可能会存在双重的满足效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以其主要效果作为划分依据。在一定条件下,实物财富可与虚拟财富进行相互转化[22]。实物财富具有较差的流动性和变现力,而虚拟财富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变现力,甚至可以直接获得现金的流入。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依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非转换时期,两者之间也存在激励效应,刺激双方共同增长,推动财富总量的增加。

四、“广义财富”测算方法的探索

(一) 虚拟财富的测算方法

虚拟财富由广义虚拟财富和狭义虚拟财富构成。

财富基金论文篇2

《大众理财顾问》创刊的2004年,被业内习称为中国的理财元年。经过8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金融消费者从文化、理念以及技术层面都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中国理财市场业已形成包括股市、债市、楼市、金市、汇市、藏市6大投资市场和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保险及信托4大财富管理媒介市场在内的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初步呈现出万木竞春的可喜局面。

经过8年的跟踪,我们深刻认识到,虽然我国的理财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距离成熟标准还尚显不足。

首先,我国民众对理财于家庭生活的意义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虽然我们不倡导唯财富论,但一定要强调财富基础论。只要拥有体面生活的良好愿望,只要肩负家庭生活的责任,理财就是必修课。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不只有如何获取财富的问题,更有管理财富的课题。古语所云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今时代,应该表述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亦应理之有道。第一个道,是指道义,劝诫我们对财富的获取应该合理合法;第二个道,是指门道,强调财富管理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如今,理财规划师已成为一个职业。对非专业人士而言,我们不需要对理财原理的专业把握,但基本的应用知识还是需要的。就像我们不是专业的机动车驾驶员,但现在也需要驾驶私家车一样,不了解机动车的构造细节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不知道如何驾驶就会有大麻烦。

第二,投资市场是波动的,而理财是永恒的。对具体投资市场你可以选择进入与否,但理财是必须付诸实施的,因为理财的目标就是为了规避财富价值波动带来的风险。特别强调,金融学中的财富配置理论对我们的理财实践尤其重要。专业观点将理财规划分为8个部分,包括现金规划、消费规划、保险规划、税务规划、教育规划、投资规划、退休养老规划、资产传承规划等。作为非专业人士而言,我们杂志倾向于简单一点的模型,即“理财三分法”,包括消费、保障和投资。消费是对为了体现理财目标在当下的意义,保障是为了未来的财务安全,投资是为了实现广义上的财富自由。

财富基金论文篇3

 

一、构建财务管理学理论体系的理论依据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既涉及经济学,又涉及管理学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的任务,一是要阐明财务管理的种种规定性,即财务管理是什么;二是要揭示财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即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前者属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后者属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 

一般来说,基础理论性学科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即从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逻辑范畴出发,通过将形成该范畴时所舍象掉的其他因素逐步地包含进来,再现研究对象丰富的规定性,从而使人们获得对研究对象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复杂而不是简单的,生动的而不是僵死的认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遵循上述规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不等同于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其体系的构建方法不同,遵循的不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而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思维规律。既然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要从一个最抽象、最简单的范畴出发,那么,科学地确定这一范畴便成为合理地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关键。 

与基础理论的任务不同,应用理论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怎样去做事情,因而,应用理论无疑应具备鲜明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既然二者的任务与性质不同,其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的依据也就不同。基础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应用性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规律。 

 

二、财务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现存问题 

 

为了构建起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有必要对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研究中现存的问题作一剖析。 

1.有关财务管理学的内容构成。我国的财务管理学,迄今为止,其内容构成基本与西方国家的财务管理学相同,大致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论,阐述财务管理的概念、内容、职能、目标、环境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介绍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与财务风险的测算等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介绍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政策、营运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实务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其中第一部分为财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第二、三部分则为财务管理学的应用理论部分。财务管理学内容体系存在某些不科学、不完善之处。 

2.有关财务管理理论起点的确定。对财务管理学起点范畴的确定, 笔者认为,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将复杂的范畴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一些复杂的范畴,比如“财务管理”,被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勿庸置疑,“财务管理”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综合性极强的范畴。它既是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用和收益分配种种财务活动的总和,也是财务预测与决策、财务控制与监督、财务成果评价与考核种种财务管理职能的总和。有赖于其他一系列范畴才能予以说明的综合性如此之强的一个范畴是无法充当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起点的。 

(2)从财务管理学体系以外寻找起点。比如,将“环境”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因而不是外因。只有在明了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揭示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这就意味着环境不可能处于起点的位置。 

(3)将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起点。任何科学研究都有一个假设问题。这是因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自存的,都会与其他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而使研究对象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之中。为了使研究得以进行,便需要首先对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条件加以限定,这种限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假设。然而,如前所述,理论体系的起点并不等同于理论研究的起点,该种观点的不妥之处就在于将理论体系的起点与理论研究的起点混为一谈。 

(4)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的起点混同。如前所述,财务管理理论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两大部分,二者的性质与功能作用不同,其起点也必然有所不同。

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1.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逻辑起点问题。作为财务管理的对象,有人认为是财产,有人认为是价值,有人认为是资金,也有人认为是本金。而在笔者看来,财产、价值、资金、本金,均是财富的不同社会形式,都可以抽象为财富。 

(1)财富及其社会形式。财富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作用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物质或精神的成果。任何财富的生产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特定的生产关系赋予财富特定的社会形式或属性。撇开社会属性、社会形式等社会规定性,财富是人类所创造的劳动产品或使用价值。在自然经济社会,财富直接体现为使用价值,在商品经济社会,财富的存在形式由直接的使用价值形式转化为间接的价值形式。股利、利息、工资、税金等既是财富的分配形式,也是不同经济利益关系的载体。 

(2)财富运动及其管理活动的多样性。在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财富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如数量的增减、形态的转化、产权的变动等等。人们必须把握这一过程,自觉地实施对财富及其运动过程的管理。对为国家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政;对为企事业、行政单位等多种经济组织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务。广义的财务管理,既包括国家的财政管理,也包括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 

(3)财务管理目的的二重性。财富不断地被消费,又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财富的生产总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财富的生产过程,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也是生产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与此相应,进行财富管理必然具有双重目的:一是追求经济效益,用既定的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二是维护经济利益关系,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各自的经济权益。 

(4)财务管理职能二重性。财务管理的目的不同,其管理的职能也就不同。为追求经济效益,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进行规划、调控、评价的职能;为维护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实施规范、监督的职能。随着财富生产、流通规模的扩大及其社会化、国际化的推进,人们对财务活动中经济利益关系的维护与协调,不再限于经济组织自身,而是突破单个经济组织的边界,逐渐成为国家乃至国际性经济组织的行为。 

2.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因为财务管理应用理论是对企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亦即微观财务管理活动规律性的描述,所以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实际上也就是企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1)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目前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一般是按照财务管理活动的环节,即投资—筹资—权益分配来构建的。笔者认为,这一体系应该遵循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构建,而不应该按照财务活动的环节来构建。也就是说,要把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该理论体系的起点,并按照财务规划、财务调控、财务考核与评价三大基本职能顺序展开该理论体系的内容。 

(2)与维护经济利益关系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追求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利益相关者得到各自的经济利益。如果在经济利益关系的处理上出现偏颇与失衡,就会使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阻碍,甚至难以为继。笔者认为,该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应遵循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进行。该理论体系由管理目标设定的理论与方法、管理职能实施的理论与方法、管理实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三部分组成,其要点为:企业对经济利益关系管理的目标,一是为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二是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由此财务管理被赋予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与监督企业理财活动两大职能。为了行使两大职能,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依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与协调;发挥财务会计及内、外部审计的作用,进行事中、事后的财务监督;采取会计核算、财产清查、牵制等方法,保护经济组织和利益相关者的财产安全与完整,等等。 

 

参考文献: 

财富基金论文篇4

短期理财原本就是营销噱头

事实上,从基金公司一度热衷的短期理财产品设计来看,原本就是为了迎合市场营销噱头而出现的。相对于货币基金而言,无论是流动性还是收益率,都没有任何优势,甚至出现了很多短期理财年化收益率低于货币基金的情形。但在银行理财产品热销和投资者教育滞后的背景下,短期理财基金一度热销。《股市动态分析》曾在2012年11月发表“基金业的困惑”一文,指出,“短期理财产品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销售成绩呢?一则是短期理财产品在某种意义上迎合了销售渠道的需要,满足了商业银行的需求,因此在银行渠道被热推,另一方面,基金投资者教育工作依然不够,投资者对于货币基金的优势缺乏认识。对于基金业而言,与其将精力放在短期理财产品的创新上,倒不如加强投资者教育。因为总有一天,投资者会知道真相。”

本刊的预言终于得到验证,曾经喧嚣的短期理财产品,终于沉寂下去。

汇添富基金是最早开发短期理财产品的基金公司之一,产品包括60天、30天、28天、21天、14天、7天等,曾经帮助汇添富基金迅速膨胀规模。如今,这些基金规模普遍大幅缩水,特别是14天、21天、28天三只产品,规模分别仅有1.17、0.83、1.34亿元。此次,汇添富选择性清盘规模相对较大的28天产品,可能与其和30天产品雷同有关。但未来,14天、21天产品同样不具备生命力,恐怕也难逃清盘命运。

汇添富旗下僵尸基金众多凸显产品设计缺陷

事实上,汇添富基金旗下规模偏低的“僵尸基金”数量众多,并非仅仅上述几只短期理财产品。汇添富旗下多只ETF产品(中证主要消费ETF、中证医药卫生ETF、中证能源ETF、中证金融地产ETF、汇添富深证300ETF)规模均在1-2.4亿之间。汇添富旗下一批债券基金如汇添富信用债、汇添富新收益、汇添富双利、汇添富可转债、汇添富高息债、汇添富安心中国等,规模均在几千万到2.5亿之间。此外,汇添富旗下几只QDII产品(汇添富黄金及贵金属、汇添富恒生指数、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规模也都低于2亿元。

如此多的僵尸基金产品足以让汇添富基金堪当“僵尸基金”专业户的称号。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凸显出汇添富基金在产品设计方面的缺陷。尽管公司依赖场内、互联网等新渠道成功推出收益快线、现金宝、全额宝等产品,掩盖了产品设计方面的不足,但可以看出,除了货币基金外,公司在其他产品设计领域鲜有成功案例。

财富基金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F1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7(04)-0051-06

一、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文献回顾

资产的财富效应以1990年为分界点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与传统的财富效应研究相比,1990年后财富效应的研究更加深化。一是财富效应的检验技术进一步完善。例如面板协整技术的应用(Dreger等,2006)[1]。二是对各种资产的财富效应进行分类研究。三是不仅研究单个国家的财富效应,还进行财富效应的国别比较。四是不仅分析资产价值变化对消费的影响,还分析资产价值变化对住房贷款需求、货币流通速度和资产自我保险等因素的影响。其中,1990年后不仅研究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还研究不动产的财富效应。这是财富效应研究深化的重要特点。

从理论上说,资产的财富效应要受到系列因素的制约。例如,资产流动性的强弱,资产回报率期望值的高低,消费者的收入分布和收入状况,与资产相关的税收政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心理账户和消费计划等。由于这些差异,导致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出现差异,从资产流动性的角度看,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主要是住房)是有区别的。总体上看,住房资产的流动性要弱于金融资产特别是股票资产。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就要弱于金融资产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出现了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较小。Levin(1998)[2]的分析发现,住房资产对消费基本没有影响。Tracy(1999)[3]等人认为,虽然住房价格的变动带来的财富变化可能比股价变动带来的财富变动要大,但是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可能要小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对于计划长期居住房屋的消费者来说,住房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有利的财富效应可能被使用住房的成本上升所抵消。Poterba(2000)[4]认为,由于自己居住而不能兑现的房地产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因为自住性的房产通常被看作是一种长期资产。Campbell和 Cocco(2005)[5]认为,年纪大的自有住房者对住房价格的变化比较敏感,而年轻租房者的消费对住房价格的变化不敏感。

然而,更多的观点似乎支持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要大于金融资产财富效应的观点。Case(2001)[6]等人发现,住房价格上涨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大于股市的财富效应。Bayoumi和Edison(2002)[7]得到的一个主要结论是,住房财富对消费的影响要大于股市对消费的影响。Benjamin等(2004)[8]以美国1952年第一季度到2001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为样本,其研究发现,不动产增长1美元使消费增加8美分,而金融资产增加1美元只能使消费增加2美分。持有不动产能够平滑消费并减少消费的波动性。

从国内看,中国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财富效应的研究。但是,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股市财富效应的研究上,对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理论研究很少见,对其实证分析则更少。例如,卢嘉瑞等(2006)[9]分析了股市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并检验其财富效应。段进等(2005)[10]、骆祚炎(2004)[11]和李振明(2001)[12]对股市财富效应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贺菊煌等(2000)[13]和臧旭恒(1995)[14]分别分析1996年和1995年以前金融资产对消费的影响。对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研究的典型文献是,刘建江等(2005)[15]对房地产财富效应作用机制的分析。他们运用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持续上涨的房地产市场,促进消费和经济的增长。该论文没有进行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

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对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有待加强。本文主要基于资产流动性的角度,运用VAR和VEC协整等技术,以中国城镇居民1985―2004年的数据为样本,对住房资产财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居民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寻求通过住房资产财富效应促进消费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对策。

二、基于流动性的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理论分析模型

Muellbauer(1994)[16]认为,基于流动性和资产所有权不同而引起的资产差异,会引起不同种类资

产的边际消费倾向。根据Benjamin(2004)[8]的理论,家庭从金融资产St和实物资产Ht(主要是住房资产)取得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被分为转移性收入Gt和工资薪金Yt。转移性收入Gt包括社会保障金、失业补偿金、食品供应票等。这样不包括财产性收入在内的可支配收入为Zt=Yt+Gt。一些因素将这两种收入转化为资产的价值。假设这些转化因素用bY和bG代表,则不可观测的人力资本和转移财富分别为转移性收入bYYt和bGGt。转移资产被看作是一项可以从社会保障等项目中获得收入的权利。工资薪金所得和转移性收入均用现金支付,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它们形成的资产也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家庭从金融资产上获得的收入缺乏流动性,这是因为金融资产是一些受限制的养老金和保险金账户,从金融资产上获得的利息、红利和资本利得不会轻易被用来消费。住房资产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这样,假定金融资产相对于住房资产的流动性为λs,则按照流动性加总得到的总财富,包括人力资本、转移资产、经过流动性调整后的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即:

(三)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方差分解分析

各因素对消费影响程度还可以使用方差分解分析。方差分解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用方差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

击的相对重要性。从表2可以看出,未来第一期至未来第七期,住房资产对消费的影响都要弱于金融资产,也要弱于转移收入的影响。对消费影响最大的因素仍然是消费自身,由此可见消费习惯的重要性。但是从第八期开始,住房资产对消费的影响开始超过金融资产的影响,这说明住房资产有一种预期的财富效应(见表2)。

五、住房资产财富效应低的原因探讨

从实证分析结果看,住房资产存在微弱的财富效应。这与中国的经济状况和住房市场的发育特征有关。

(一)住房价格上涨速度过快,抑制消费的增长

目前住房价格过高,涨幅过大。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发达国家的房价收入比一般在1.8-5.5倍之间,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我国目前全国的房价收入比已超过7.8倍,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房价收入之比则更高。上海80平方米的住宅价格相当于每户一年可支配收入的27.5倍[17]。住房支出占居民消费的比重从1990年的4.77%增加到2004年的10.22%。骆祚炎(2007)[18]通过VAR模型分析认为,支出增长预期对未来消费变化的影响仅次于可支配收入因素,但要强于预防性动机对消费的影响。住房、教育和医疗保健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加剧了居民的储蓄心理。

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Engelhardt(1996)[19]发现住宅资产的财富效应具有不对称性。住宅资产的价格上升对消费几乎没有影响,但是住宅资产的价格下降1美元却可能使消费下降30美分。中国近年来的情况表现为住房价格的上升。全国2001年―2004年房屋销售价格环比增长指数分别为2.2%、3.7%、4.8%、9.7%①。住房价格的这种上升趋势引发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性发挥,抑制消费的增长。

(二)住房资产较低的流动性限制财富效应的发挥

Benjamin(2004)[8]认为,美国金融资产具有相对较低的财富效应。这与本文的结论相反。他认为金融资产财富效应低。这是因为居民金融资产集中在受到限制的几个账户如养老金和保险上,这些账户大约占到居民金融资产的75%,居民不能轻易地从这些账户中提走资金,也不能在无抵押的情况下获得借款。但是上述情况在中国恰好相反。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主要体现在储蓄资产上,该资产的流动性相对住房资产来说要显著地高。其他金融资产诸如股票和债券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当然居民的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等资产则同样是受到限制的。相比之下,住房资产的交易成本则要高得多,交易过程也较长,尤其是二手房的交易。加之住房交易对于初始投资的要求较高,其流动性受到进一步的限制。流动性的不足限制住房资产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三)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制约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

流动性约束理论是针对信贷市场不完善而提出的假说。总体来看,流动性约束降低了消费水平。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的两端分化趋势有所加强,居民整体的收入水平和财富水平不高,增强了居民的流动性约束。住房价格的上升,一方面导致一个相对于其他资产来说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由于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却使居民无法获得这种投资回报率。杜海韬等(2005)[20]认为,19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走低的收入增长率直接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仍然偏紧的流动性约束和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增大了预防性储蓄动机,也制约了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发挥。

六、发挥住房资产财富效应,促进消费增长

住房建设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住房资产理应发挥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全球经济失衡的情况下,发展消费的意义尤为重要。为此,应该采取措施,发挥住房资产促进消费的作用。

(一)抑制住房价格的过快增长

住房价格的过快增长,减弱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骆祚炎(2007)[18]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入,人们产生大额刚性支出的预期,迫使居民减少当前消费而增加储蓄,住房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加剧了居民的这种储蓄心理,抑制住房等支出的过快增长是当前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持续上涨的房地产市场,能扩大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并促进消费。但是要注意的是,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发挥,是以住房价格不能过快增长为前提的,而且收入的增长不能明显落后于住房支出的增长。从当前看,最迫切的任务是控制房价的过快增长,并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和需要。

(二)适当增强住房资产的流动性

提高住房资产的流动性,能够改善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在完善住房一级市场的基础上,要逐渐完善住房二级市场。住房二级市场目前存在交易法规不健全、对中介机构和交易主体的监管落后等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近段时期来,住房市场的投机气氛较浓厚,使住房价格涨幅过大,住房价格过高。政府采取的措施有效遏制了这种发展势头。今后一段时期,应该筹划住房市场发展的长期政策,促进住房市场的正常交易,保证住房资产的适当流动性。

(三)保持对住房市场的平稳调控

2005年3月开始的住房市场综合调控措施取得显著成效。是否继续实行这种较猛的宏观调控措施,学术界存在一些争议。谢百三(2006)[21]认为,如果继续实行过猛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对房地产市场、金融稳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形势造成不利影响,政策的重心应该转向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等方向上来。笔者认为,从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来看,住房资产的平稳增长有利于对消费的促进。解决当前居民住房难的问题,一方面要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要显著提高居民收入(例如可以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在民生问题和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上,政府要进行综合评判,取得一个相对均衡的政策。

参考文献:

[1]Dreger C, Reimers H. Consumption and disposable income in the EU countries: the role of wealth effects[J]. Empirica, 2006,33:245-254.

[2]Laurence L. Are assets fungible? testing the behavioral theory of Life-Cycle savings[J]. Journal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Behavior, 1998,36:59-83.

[3]Tracy J, Schnedder H, Chan S. Are stock overtaking real estate in household portfolio[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Current Issu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1999,(5):1-5.

[4]Poterba J. Stock market wealth and consump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2000,14:99-198.

[5]John C, Cocco J. How do house prices affect consumption? evidence from micro-data[R]. NBER Working Paper, NO.11534.2005.

[6]Case K E,QuigleyJ M, Shiller R J. Comparing wealth effects-the stock market versus the housing market[R]. NBER Working Paper,2001.

[7]Bayoumi T, Edison H. Is wealth increasingly driving consumption?[R]. IMF Working Paper, October. 2002.

[8]Benjamin John D, Chinloy P. and Donald Jud G. real estate versus financial wealth in consumption[J].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4,(3):341-354.

[9]卢嘉瑞,朱亚杰.股市财富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经济评论,2006,(6):36-44.

[10]段进,曾令华,朱静平.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影响的协整分析[J].消费经济,2005,(2):86-88.

[11]骆祚炎.近年来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4,(7):10-13.

[12]李振明.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1,(3):58-61.

[13]贺菊煌.消费函数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53-55.

[14]臧旭恒.中国消费函数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1995.239-246.

[15]刘建江,杨玉娟,袁冬梅.从消费函数理论看房地产财富效应的作用机制[J].消费经济,2005,(2):93-96.

[16]Muellbauer J. The assessment: consumer expenditure[J].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1994,(10):1-41.

[17]赵晓:我们见证中国房价历史性下跌[EB/OL].news.wuhan.省略/466560.htm,2005-07-21.

[18]骆祚炎.教育、医保和住房支出压力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VAR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1):58-62.

[19]Engelhardt G V. House prices and home owner saving behavior[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1996,(26):313-336.

财富基金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74-03

所谓财商教育就是指转变人们的理财观念,普及理财投资知识,提高人们理财智慧和能力的教育。它不是一般的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而是从观念到行为贯穿在日常生活许多领域之中的全方位的教育。财商教育是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和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商教育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本文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就近年来国内外财商教育研究作一简要述评。

一、国外的财商教育研究进展

财商是由美国日裔学者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最先提出的,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财富以及财富增长规律的能力(即价值观);二是正确应用财富及财富增长规律的能力。财商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构成:一是财务知识,即阅读理解数字的能力;二是投资知识,也就是钱生钱的科学;三是市场知识,即有关供给与需求的科学;四是法律知识,即有关会计、法律及税收之类的规定。他认为财商实际上是才能和技巧的结合,财商可以要求人们不要为金钱工作,而要让金钱为你工作,要求人们必须真正了解金钱及其内在的规律。

西方理财教育萌芽于上世纪经济大萧条时期,由于人们经历过经济的衰退,因而格外关注自己手头财富的保值。自50年代以来,美国绝大多数州政府就已经先行一步,先后在中学和大学开始经济学、管理学相关课程的改革,让学生获取最基本的理财知识。

20世纪70年代,美国理财教育进入初步形成期。美国学者尼尔・古德费雷在《钱不是长在树上的》中明确提出了少年儿童理财教育的目的:8岁懂得要挣钱必须要靠劳动,并且学会存钱;9岁学会简单制定用钱计划,买东西能够货比三家;10岁时懂得节省,以备不时之需;12岁时能够制定并执行稍长时间的开支计划,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这些内容最初只是本书作者个人的指导性建议,但后来被广泛运用于美国各所学校的理财教育中,并且带动了教学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理财教育进入了成熟深化期。20世纪80年代初,罗伯特・清崎在其《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正式提出了财商的概念,从人的基本素质的角度进一步解释了理财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一方面促进了理财教育的发展,也为理财教育提供了正式的理论依据。同时期,美国学者安德森也系统地论述了理财教育概念。他认为理财教育就是能够让更多的人学会设立理财目标,认识收入的作用,制订、应用并不断调整理财计划的一系列环节。简而言之,理财教育就是教人们更大限度地积累财富、更加合理地使用财富,这为美国乃至国际理财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理财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成熟,进入了多样化发展时期,形成了以学校理财教育为主导,理财机构、社区、家庭为辅助,四者全方位结合的教育模式。而专家学者也从未停止研究,1997年,美国经济学教育国家委员会的专家道格拉斯和加内特就美国中小学理财教育对孩子成年后理财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儿时的理财教育对于他们日后更好地积累财富、更有计划地使用财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001年,美国立法把理财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内容。美国教育部资助发起了一个“为美国而储蓄”的计划,全国34个州的3000所中小学也参加了这项计划,普及财商教育。2002年2月,时任美联储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在国会发表讲话时,谈到需要给学校的孩子进行财务知识的教育,他说:“为了我们国家的发展进步,财商教育是世界第一的国家保持自己实力的关键。”

二、我国的财商教育研究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外理财教育思想的传播,理财教育日益为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所关注,理财教育从理念走进了学校实践。我国自推行素质教育以来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将理财教育渗透到中小学课本中。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中有一个《花钱的学问》的专题,重点介绍钱是怎样得来的,如何花钱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在消费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问题,让学生掌握理财中的最基本知识,培养最基本的素质。作为国际金融城市的上海,在青少年理财教育方面也已经领先发展,在当地中小学教材中分别设有储蓄、保险、消费、理财等内容,一些学校还通过实践教学开展理财教育。另外,一些电视台、广播台、报社和网站也相继开设了青少年理财教育专栏响应理财教育。可以说,在我国作为国家或地方教育政府层面,理财教育也已经从一个教育领域逐渐渗透到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之中了,下一步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其中一些零散的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以更好地发挥它们的效用。

近几年来,随着《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在我国的畅销,国内学者也开始了对于财商教育的研究,总体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商的概念

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没有关于财商的统一定义,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观点是最为流行的,认为财商是一个人认识财富和驾驭金钱的能力,主要指个人在财富管理方面的智力和能力,是打理钱财的智慧。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财商是评价一个人财经素质的指标,是对个体的经济知识和经济能力在同龄人中相对位置的度量。

王志纲在其书《财智时代:王志纲的观点》中提出了“财智时代”的观点。他认为,我们现今所处的时代,被西方人称为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则处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并存时期,它有个更加贴切的说法――财智时代。它不同于纯粹的知识经济时代,也不同于以往以财为主、以智为辅的财富时代,而是一个“财智平等、以财求智、以智生财、财智相融的特别时期”。熊开辉在其《FQ财商:如何提高驾驳金钱的能力》中将财商观念的内容分为金钱观、价值观、学习观、职业观、风险观、未来观、成功观等。《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的刘俊彦社长认为财商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对金钱的认识、如何发现并把握商机,或者说是如何创造财富、日常理财能力及消费素质等。中国财商教育的先行者――汤小明,也是《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在中国的推行者,他解释道,财商即财富智商,是指一个人认识和驾驭金钱运动规律的能力,它包括观念、知识、行为三个层次的东西……财商将决定一个人一生受金钱左右的程度和他的富裕程度。

(二)财商教育的内容

刘俊彦指出,一个人财商开发的关键是具有健康的财富观。主要包括合理合法地获得财富,有节制地利用财富和建设性地创造财富。林永乐在《试论财商》一文中提出了财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并比较了财商和智商的联系和区别。汤小明认为,在财商教育当中,对金钱与人生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课。何芳则从哲学角度提出了青少年财商培养的全新方法,她认为一个人财商开发的关键是具有健康和谐的财富观。她的题中应有之意是:指导青少年遵循对立统一原则,正确科学地认识财富;坚持实践的观点,合理合法地创造财富;把握“适度”原则,有节有制地支配财富。

(三)财商教育的目标

目前关于财商教育目标的研究在不断深入。有学者认为,财商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财务知识,理财原理、方法、技巧等财商方面的知识,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理财观和社会责任感。也有学者提出,财商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孩子正确对待金钱、运用金钱,具备一定的价值判断力,培养自立能力和责任感,促进其个性的良好发展。这两种观点尽管在表述上有一定的差别,但其实质内容仍有共同之处,即都强调财商教育要培养个体关于财富的知识、态度和能力,形成正确的财富观,最终让现代社会中的人能够健康发展,具有解决与财富相关问题的能力。

(四)财商教育的意义

已有研究对财商教育意义的探讨大多是针对学生群体展开的。有学者提出,对大学生实施财商教育,是适应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并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理性消费、科学消费。也有学者分析了财商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指出真正意义上的青少年财商教育,是从观念到行为贯穿在日常生活许多领域之中的全方位的教育――即不仅仅是教人如何挣钱、赚钱、攒钱,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们如何花钱、用钱,还要让他们懂得如何与人分享钱,并从中得到快乐和幸福。但针对一般社会公众讨论财商教育意义的成果还非常少见。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认为,财商教育应该是一种全员教育,财商教育的客体应该是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既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也包括尚未进入学校教育系统的学龄前儿童,以及已经离开学校教育系统的社会成员。从短期效果看,财商教育可使人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看,财商教育将有利于人们及早形成独立的生存能力,使其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这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社会的长远发展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五)财商教育的途径

学者们关于财商教育的途径探索,成果比较丰富,但是在实施财商教育的途径方面却殊途同归。归纳之后我们发现,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财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通力合作,其中又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实施财商教育的途径不断拓展为编写财商教育教材、开设财商教育课程、开展财商教育实践活动、建设校园财商文化等。也有学者强调,家庭教育在儿童理财教育中具有特别突出的作用。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理财教育就是要改变儿童的经济生活方式,而儿童的经济生活是由家长主导的。因此,学校的理财教育观念首先必须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必须通过家长的财富观念、理财观念的改变来实现家庭经济生活方式的变化。”虽然大家一般都是从社会、学校及受教育者自身出发去谈实施财商教育的具体策略和途径,然而研究者提出的见解大多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和具体可操作性。

三、展望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关于“财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它们主要建立在各自宏观层次的立论,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研究体系。首先,财商教育的概念、目标、内容等尚未取得共识。其次,对财商教育的地位和价值认识不足,关于财商教育的影响因素、实施原则等缺乏理论分析。再次,关于中小学生财商教育的专门研究薄弱,特别是分阶段的特色研究明显欠缺。此外,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而开展的实证研究,以及关于国内外财商教育的比较研究明显不足。今后的研究应该注重强化理论研究,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商教育理论体系,充实实证研究,为理论体系的建构寻找有力的现实支撑。同时注重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社会公众,就他们的财商及其财商教育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专项研究,为有效地开展财商教育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众所周知,财商教育的出现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素质培养需要息息相关的,它的基本理念与课程开发需要与中国孩子的财富状况相联系。当然,还要加强比较研究,从国外先进的财商教育理念和实践中汲取对我国财商教育的有益参考和借鉴。

总之,当今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人们越来越需要更多的财富智慧和理性的经济行为,这就更加突显出财商教育以及相关研究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财商教育问题,从国家层面上整体制定规划非常有必要。为此,家庭、社会、政府和学校应一起努力,共同打造出一个青少年理财的整体框架,让财商教育的推进更加容易进行。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清崎,莎伦化・莱希特. 富爸爸,穷爸爸[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

[2]〔美〕尼尔・古德弗雷. 钱不是长在树上的[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3]B. Douglas & Bermheim Daniel M. Garrett. Education and Saving.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School Financial Curriculum Mandates[M].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Grant Number SBR 94-009043 and SBR 98-11321.

[4]王卫东,信力建. 中小学理财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J].教育研究,2010,(7).

[5]洪明. 当前儿童理财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几个误区[J].教育探索,2011,(5).

[6]王志纲. 财智时代[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7]熊开辉. FQ财商:如何提高驾驭金钱的能力[M].海口: 海南出版社,2002.

[8]双齐.汤小明: 用财商衡量成功[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7).

[9]刘俊彦. 青年财商开发“意义说”[J].中国青年研究,2003,(5).

[10]何芳. 青少年“财商”培育的哲学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11]林永乐. 试论财商[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12]童敏. 社会工作事务基础[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3]孙宏艳. 中国少年儿童是奶奶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1.

财富基金论文篇7

2009年,怀揣“为广大理财师搭建一个开放、包容、竞争、学习的平台,为促进中国本土理财行业发展而助力”的朴素理想,作为公募基金老十家之一的富国基金携手全球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中文版)率先在中国内地推出了“福布斯・富国中国优选理财师”评选这一品牌活动(以下简称优选理财师评选)。评选参与对象包括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及第三方理财等机构的理财专业人才,旨在选拔国内顶尖金融理财师,为促进中国本土理财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2016年12月9日,第八届“福布斯・富国中国优选理财师评选”总决赛在北京圆满落幕。来自招商银行的田惠子脱颖而出,最终摘得“年度财富管家”的金奖;来自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易梅、许新发分别获得银奖;来自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平安银行的张智怡、邓治华和丁扬获得铜奖。至此,历时近4个月、辗转四大赛区的第八届优选理财师评选完美收官。

在连续8年的评选中,评委会恪守专业、勤勉、真诚、严谨的准则,从国内第一财师参评,到2016年评选落幕,共吸引全国30多家机构的2万余名理财师报名,近400余名精英理财师登上领奖的舞台。本届比赛更是吸引了8000余名选手报名,创历史最高。

独特的平台运行机制

以本届比赛为例,经过最初的资格评定与网络答题环节,遴选出200余位优胜理财师,进行4个分赛区决赛。经过激烈的区域角逐后,又评选出全国TOP60,并有14位选手脱颖而出,参加最终金、银、铜奖争夺。可以说,品牌活动打造至今,优选理财师评选已在理财师业内形成较为深刻及广泛的影响力。

同时,秉承着“为中国金融理财行业的健康发展助力”的初衷,中国优选理财师评选每一届比赛的结束并不代表一切的终点,而是另一段精彩的新起点。

主办方通过精心打造承前启后的精英社群,并邀请每届获奖选手入社,为优秀的理财师提供线上、线下学习、交流、切磋、成长的活动平台。在主办方的持续推动下,平台已经容纳了近500位精英获奖人士,平台建设已臻于完善。另外,本届评选还特别邀请往届优秀选手作为观察员莅临比赛现场,给予比赛选手专业的赛前指导,以及比赛过程的发问、点评,让卓尔不群的理财师精神薪火相传。

分赛区亮点不断

本届比赛无论在比赛形式、辩论主题还是奖项设置上都亮点十足。

开放式比赛

本届评选打破以往的封闭式比赛机制,首次进驻全国知名高等学府并对高校学子开放观摩,邀请同学们聆听最前沿的市场解析,感受精英理财师的风采。截至目前,已与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山大学展开合作,成功举办华东、华北、中西部和华南区域决赛。传播更全面、更专业的财富管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明晰职业方向的宗旨,也受到了师生们的热切欢迎。

不仅如此,本届评选还隆重邀请各大高校学术领军人物担任评委,从金融综合理论上给予选手专业点评,旨在提高参赛选手实践和理论双重领域的金融理财专业素养。

主题型辩论赛

优选理财师评选一向以专业和深度著称,基于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的视角下,本届评选根据各赛区地域热点,明确区分四大赛区的辩论主题,营造主题突出、内容充实的辩论氛围。

华东赛区辩论赛的主题为“十字路口的房价”。该主题针对当前中国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未来中国房价将何去何从。

华北赛区辩论赛的主题为“有形之手”。该主题围绕近年来政府出台的政策对股市、楼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等的影响展开。

中西部赛区辩论赛的主题为“当下理财工具的选择”。该主题选取市面上最火热的理财产品,围绕银行理财、香港保险、FOF、美元资产及P2P产品展开。

华南赛区辩论赛的主题为“细分领域投资价值”。该主题覆盖当前市场上的热点话题,针对专业技能提升的重要性、价值投资、香港保障型保险、智能投顾技术及婚前财产协议等展开。

在激烈唇枪舌剑之中,也充分展现了理财师们对时事热点的掌握程度,以及逻辑应变、沟通表达及团队协作能力,方方面面无不是理财师们的日常写照。

最佳人气奖

为提高赛事的互动性,本次分赛区决赛还首次开通了现场投票系统,评选“最佳人气奖”。观众在观看比赛同时,组成大众评审团投票选出5名当日最佳人气选手,比赛结束后当场公布,最佳人气选手将获得由组委会精心准备的礼品。

总决赛精彩纷呈

总决赛环节的竞争更是尤为激烈,不少选手的精彩表现让人眼前一亮。

群雄逐鹿,问鼎之战

本次总决赛辩题针对最近一段时间险资举牌事件进行延展和讨论,辩题紧贴资本市场热点,充分考察选手的专业基础、思辨性和现场表达能力。此次问鼎之战现场,14位分赛区佼佼者你来我往,群雄舌战,对辩题的理解深度与广度并存,智者之争让我们看到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未来。

大咖云集,顶级圆桌

值得一提的是,优选理财师评选一向以专业和深度著称,本次总决赛邀请三大业内专家就“新格局下的资产配置”进行圆桌论坛,深度探讨目前人民币汇率、全球资产配置等民生热议话题,提供最具前沿性的市场分析。

群英再会,职场心声

总决赛还特别新增理财师职业发展探讨的分论坛,邀请往届优秀选手分享职业发展故事。7位嘉宾来自不同金融机构,经过优选理财师平台的晋升和自我不断努力,在工作中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优选理财师评选在时间的积淀中而历久弥新,也离不开各大参赛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为表彰各参赛机构所培养的优秀人才,本届评选还向3家机构颁发了奖章――中国农业银行获得“最佳组织奖”、中银行获得“卓越机构奖”、招商银行获得“杰出团队奖”。

燃情八年,感恩同行

财富基金论文篇8

一、财务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

从已接触到的中外财务文献看,西方财务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操作性”财务领域,尤其是股份公司在金融市场的财务运作问题(汤谷良,1997)。比较而言,国内财务理论研究内容要丰富得多,诸如财务的基本概念、公司内部的财务运作机制和财务控制等,改革开放以来,这些一直是国内财务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不过,财务理论的体系结构以及未来财务理论研究得发展方向,至今仍不甚明朗。诸如财务环境在财务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财务环境的具体结构及其对财务运作的具体影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财务治理结构、财务治理权的有效配置、财务治理模式及其选择、股权结构和文化等环境因素对财务治理模式的影响等问题,还很少研究。甚至于财务理论的重心究竟在哪里,笔者以为也需要重新把握。尽管财务学研究十分关注方法论问题,如财务决策的方法、财务控制的方法、财务评价的方法等,但从现实看,影响公司财务资源培育与配置效率的关键因素似乎并不是财务方法而是财务机制和财务战略,尤其是财务治理权在公司内部的配置与运作。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还需要对财务学的理论结构作进一步的探讨。完整的公司财务学理论体系应当由财务环境理论、财务基础理论、财务战略理论和财务运作理论四个层次组成,其中财务运作理论又分为财务治理权配置理论和财务管理方法理论两大部分。

(一)财务环境理论

应该说,没有任何一个财务学家否认过环境对财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在中外财务文献中,财务环境也都占有一定的篇幅。问题是,财务环境在财务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财务环境的具体构成及其对财务理论与实务的具体影响等问题,在研究上还不能说已经到位。时至今日,人们还是把环境视为财务理论界域以外的东西,还没有把环境作为财务理论体系的内生性要素来看待。这样做,将不能体现财务环境应有的理论地位,实践中也带来一些问题。从历史和现实看,财务环境对财务目标及根据逻辑导出的财务战略、财务策略、财务机制和方法都有着全面的和直接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应当把财务环境理论作为财务理论体系的内生性要素,甚至应作为财务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来理解。

其次,尽管人们已经对财务环境的构成内容进行过多种归纳,但“重硬环境轻软环境、重经济环境轻文化环境、重股份制企业环境轻非股份制企业环境、重一般环境轻特殊环境、重一般描述轻具体分析”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对于财务环境要素,笔者认为,应当用多维度的立体论方法归纳,概括为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科学、技术、人口、历史和地理十个维度,并按对财务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影响方式和发生频率等多种方法进行归类分析。

最后,对财务环境的研究还应克服和消除目前存在的“环境与财务板块结合”的状态,从纵横结合的“时空差异”上深入分析和把握各个维度的环境因素对财务理论、财务战略、财务机制和财务方法的具体影响。国际间的财务行为总是存在差别的,而差别的形成基础是环境差异。财务学的研究,必须能够有效地把握国际财务差异及其形成机理,并侧重从中国特殊的财务环境出发,研究适合这个特殊环境的财务理论与方法。只有按照这个思路和方法,才能构建对中国企业具有实际的和直接的指导意义的财务理论体系。

(二)财务基础理论

这是财务本体理论最基础的部分,讨论财务的具有“实质性”的问题。近年来这部分的研究较为活跃,已经出现了不少创新的成果。但是,财务基础理论究竟由哪些内容或要素构成,学术界的观点仍不尽一致。笔者认为,如果把财务理解为“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则财务理论的基础部分就应当从特定的财务环境出发,研究这种行为的主体与范围、本质与职能、动机与目的、前提与条件、原则与规则、方式与方法、过程与结果等行为要素。也就是说,财务基础理论的构成内容应当包括财务主体(包括法人主体与自然人主体)、财务活动范围、财务基础性和基本假设、财务本质与职能、财务基本目标、财务一般过程或环节、财务基本原则、财务一般规则(包括制度性规则、技术性规则和道德性规则)、财务基本方法、财务效果评价十个部分。即使是“一般”或“基本”概念,也必须密切结合特定的财务环境,全盘照搬西方财务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三)财务战略理论和财务治理权配置理论

这两个都是全新的财务学研究领域,尤其是财务治理权配置理论。关于财务战略,国内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有代表性的是陆正飞教授的《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和刘志远教授的《企业财务战略》,他们在这一全新的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极富创新与成效的探索。至于财务治理权的配置,目前还难以发现专门的、较为具体的研究文献。对于公司财务治理权,笔者认为,它是公司法人财产权的核心,人们常说的法人财产权,其主要内容就是法人财务治理权,包括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控权,《公司法》的规定就是较好的体现。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部分,财务治理权配置又是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运行机制的核心内容,从目前情况看,配置的合理与否还是影响财务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如此重要的问题,至今却未能引起理论界的重视,不能不说是财务学研究的一大缺憾。围绕财务治理权的配置,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如财务治理权的内容与结构、财务治理机构的设置与运作、财务治理权的配置范围与层次、配置模式与结构、运作机制与方式、企业集团财务治理权配置的特殊性、财务治理权配置模式的国际比较、文化差异与财务治理模式的选择、政治制度对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影响、股权结构等经济因素差异与财务治理模式选择等,这些问题甚至可以作为财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研究。期望这个最具现实意义、也最能体现国别特色的研究,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财务基础理论的若干基本要素

(一)财务本质

财务本质理论的讨论由来已久,主要有货币收支活动论、货币关系论、分配关系论、价值运动论、资金活动论、现金流转论、本金投入和收益论、财权论、资本要素配置论等几种观点,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财务的某些特性,也推进了财务理论的建设和发展。不过,这些观点是难以将财务学与会计学和政治经济学相区别的。如货币关系或分配关系,原本就属于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的范畴。而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会计学上则一直把它作为会计的对象来看待。在把握现代财务的本质与职能(本质的具体化)问题时,传统的静态分析法和就财务论财务的狭隘主义观点必须调整,而郭道扬教授(1998)在分析会计本质与职能时所采用的动态分析法和环境联系法值得借鉴。实际上,财务的本质与会计的本质一样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解释为“分配关系”尚可理解,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再将财务的本质与职能仅仅理解为某种关系或某种资金或现金的活动,就显得有点过于狭隘了。现代财务作为公司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最本质的职能就是有效培育与配置财务资源。处理分配关系、或组织现金流转、或安排资金或资本、或财权合理配置等,不过是“有效培育与配置财务资源”系统的一个侧面或一个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财务资源,在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中,应当既包括“硬财务资源”如资金和自然资源等,也包括“软财务资源”如市场资源、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和组织管理资源等。所谓财务,其实质就是通过合理的财务制度安排、财务战略的设计和财务策略的运作,有效培育和配置财务硬资源和财务软资源,以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和协调化,维持理财主体的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财务假设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一些,诸如财务主体、货币时间价值等几乎一致被作为财务基本假设来看待。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领域,假设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假设体系。然而问题是,财务学假设的客观基础是什么?有无必要将财务学假设作为一个体系来看待并进行层次划分P财务主体、货币时间、价值等假设是否就是财务学的基础性假设?笔者认为,第一,任何假设的客观基础都是环境不确定性。比如会计上的持续经营假设,就是源于会计主体的生存寿命的不确定性。第二,不确定的财务环境因素是一个体系,有些财务环境因素如财务资源是否稀缺、理财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等,对财务行为和财务学体系的构建具有全局性和重大性影响:而有些财务环境如产品寿命周期、物价变动、税率调整等,只对财务行为具有局部性的影响。据此,可以把财务学的假设体系分为基础性假设、基本假设和技术性假定三个层次。第三,财务学的基础性假设对财务行为具有全局性影响,构成财务学的基础性理论,主要包括财务资源稀缺性假设、理性理财人假设、理财者为经济人假设、理财信息完备性和对称性假设、财务利益最大化假设等。第四,财务学的基本假设对财务行为具有重大性和直接性的影响,构成财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财务主体、货币时间价值、现金流转、风险与报酬对等假设等。第四,财务学的技术性假定对具体的财务行为具有局部性和直接性的影响,构成财务学的操作方法论部分。如在投资决策中,不考虑通货膨胀或紧缩时的币值不变假设,或考虑通货膨胀或紧缩时的币值有规则变动假设等。财务学的技术性假定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每一种财务方法都有一个或几个假定前提。

(三)财务目标

这是财务学领域中研究较为热烈的一个问题,王化成教授(1998)曾归纳有14种观点,目前较为流行的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关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笔者认为,将其作为现代财务的目标是不合适的(李心合,2000)。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假设具有不合理性。英国学者帕克(RPike)等人对英国公司的目标定位情况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管理人员对企业盈利能力比对创造财富更有兴趣,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仅排在第4位,而且只有不到18%的被调查者认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许多美国企业的调查研究也支持这一发现(刘志远,1999)。

财富基金论文篇9

国民经济的城市化不仅是经济趋势,从财富增长的角度看,人类社会应划分为三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都市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有其主流财富:农业文明依赖土地,所以人们追求良田千顷;工业文明依赖劳动,所以人们崇尚天道酬勤;当今世界已有50%以上的人口进入了城市,都市文明的主流财富既非土地也非劳动,而是货币化的虚拟财富。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时代,人们接受了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名言:“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但在虚拟财富上升为社会主流财富的都市文明阶段,如果人们依然相信威廉?配第的箴言,那为什么还会有城市化呢?

一个时代的真理,却可能成为传诵千年的谎言。人们都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却又在抱怨交通拥堵、雾霾围城和食品安全。真实的情况是:城市让生活更风险,金融化风险为财富。是发自内心的财富欲望驱使人们涌入城市,铤而走险,所以说都市文明是风险财富的温床。财富的货币化把虚拟经济带进了城市生活,在各种纸醉金迷的交易中,每一个参与者都被卷入了非合作博弈的游戏,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主动或被动挑战风险。在这里,每个人都是金钱游戏的投机者,有人在实体经济的创新中锦上添花,有人在虚拟经济的交易中争奇斗艳。撕开那些道貌岸然的面纱,抛弃那些似是而非的谎言,人们才能真正发现都市文明的财富密码:“风险是财富之母,思想是财富之父!”

财富基金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2014602

随着国内外会计丑闻的频频爆发,会计教育界已经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美国管理商学院联合会(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简称AACSB)倡议在商学院的每一门课程中都增加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纵观主流的财务管理教科书,大部分教科书在介绍财务管理目标的时候,会介绍委托理论,默认为委托理论提出的解决冲突的激励方法和约束方法可以解决职业道德的所有问题,所以对财务管理中的职业道德问题避而不谈。有的教科书在讨论财务管理目标的时候,会简要提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其主要内容包括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就业培训、保证员工工作安全、支付员工公平合理的工薪、保护环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等;强调企业不仅是一个追求盈利的经济实体,同时还是一种社会存在,是社会价值的承担者,企业不能忽视其社会责任。笔者认为,委托理论不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的理论基础,不能涵盖职业道德的所有方面,不能用委托理论来解决职业道德的所有问题。专辟章节来简要讨论企业的社会责任,这种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太过简略、缺乏操作性,不能凸现职业道德的全局性。由此可见,当前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所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亟待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上的完善。

财务管理是一门关于资金和资本运作管理的学科,其中涉及大量的财务决策,如何在财务决策过程中基于职业道德的视角去思考去评价理财活动,这才是财务管理教学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应该采用的方法。本文首先分析职业道德理论基础,然后就财务教学中如何嵌入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探讨,以期扩充学生的决策视野,培养职业道德意识。

1财务管理职业道德的理论基础

财务管理职业道德的理论基础在于财务管理目标。为谁理财和如何理财是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关于财务管理目标,当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二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保护出资者的利益,目标都是在资本保全的前提下为出资者谋求财富的增值。其不同点是,前者谋求权益出资者的财富增值,后者谋求权益出资者和债权出资者的财富共同增值。由于股东是企业的第一出资人,且是最后的权益求偿人,股东承担了企业的最大风险,另外,股东财富最大化在数学上等同于经济增加值(EVA)的最大化,可以用数学公式予以计量,还有,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上,股东财富可以用股票价格来体现,易于观测,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在理论上比较完美,成为财务管理的首选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包括债权价值和股权价值,债权价值主要受市场利率的影响,而市场利率虽然跟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企业很难对之实施控制,因此,企业很难对债权价值进行管理。在假定债权价值一定的情况下,企业价值最大化实际上等同于股东财富最大化。基于上述分析,财务管理目标的主流观点是股东财富最大化。

但是,企业天然地是多种生产要素的集合体,权益资本虽然是其中的重要要素,但不是唯一的要素,除股东以外,企业天然地还有其他利益相关者——债权人、劳动力、供应商、客户、税务局、社区等。让我们回顾一下著名的安然(Enron)公司会计造假案。为了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公司给予高管许多激励性的期权,公司高管为了期权的顺利行权,进行了长期的会计报表造假,刺激了股价的不断攀升,在短期内谋取了包括高管在内的当前股东的财富最大化,但最终纸包不住火,公司的倒闭不仅使得数以万计的员工失业,还使得购买了自己公司股票作为养老计划的无数员工丧失了养老保障,公司股东也遭受了740亿美元的损失。安然的倒闭不仅造成了社会的动荡,而且严重地动摇了证券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通过大量会计舞弊案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片面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而置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于不顾的行为,是一种可耻的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有必要对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进行适当的限定和修改。能够成为财务管理职业道德的理论基础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当是——在保证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通过财务管理活动,使得股东财富最大化。

2财务教学中嵌入职业道德教育

财务管理教学包括许多知识模块的讲授,涉及许多财务决策,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嵌入到模块教学之中。

2.1财务报表分析模块

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都会讲授财务报表及其各种分析技巧,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最终会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在这个模块中会涉及到一些职业道德问题。(1)税收问题。许多跨国企业利用转移定价或者兼并一些亏损企业等方式来调节利润,许多中小企业利用会计的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等会计手法来调节利润,以期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这些行为道德吗?(2)多元化。很多有自由现金流的企业盲目进行并购,实施多元化经营,这些并购到底是在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还是在谋求管理层的社会声望和职业安全?这种多元化行为道德吗?(3)外包和对外直接投资。很多跨国公司为了充分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把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发展中国家,或者直接在东道国办厂经营,然后以低于国内生产成本的价格在东道国进行倾销来获取市场份额,这种支付廉价工资进行倾销以攫取超额利润的行为道德吗?还有许多跨国公司在进行外包和对外直接投资时,会污染东道国、破坏东道国的生态环境、影响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行为道德吗?

2.2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模块

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是财务管理的两块基石,货币的时间价值广泛应用于资产评估。很多企业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去贷款都需要提供抵押品,如何利用货币时间价值原理去对抵押物(比如房地产)进行价值评估呢?企业用高估的资产去抵押贷款这种行为道德吗?

风险与报酬理论要求在证券投资时进行多元化的组合投资。现代的投资基金正在快速成长,使得中小投资人也可以享有多元化投资带来的好处。但有一些实证研究表明,投资基金在进行交易时,有滥用交易的问题,在投资对象和投资时机的选取上存在不少问题,投资基金的管理存在道德风险。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合乎道德规范,其在资本市场会被投资人认为是高风险品种,投资人要求的报酬上升,股票价格下跌,企业的违规活动直接会给投资人带来损失。

2.3资本预算和兼并模块

资本预算或项目投资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有一些实证研究发现,有些破产企业坚持进行一些早期就有迹象显示NPV值为负的项目。这种偏离理财基本原理的坚持是道德的吗?还有一些实证研究表明,有些企业在编制资本预算时,如果预算的结果不理想,可能采取缩短项目预算期、降低项目贴现率、增加项目现金流等方式来美化项目结果,这种人为的美化调整可能带来项目实施以后的灾难性后果,这种粉饰行为道德吗?还有一些企业在评价涉及到环境影响的项目时,忽略环境因素,要么采用单一资本成本折现,要么对现金流不做调整,这种漠视环境影响的评价方式道德吗?

兼并是企业快速成长、快速进入市场的一种方式,旨在获取兼并所产生的协同效应。然而,兼并的风险并不由各生产要素平等地承担,而主要由企业的员工承担,有时由管理层承担,企业的所有者和投资人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少。为什么员工要为投资人、所有者和管理层的失误买单?

2.4营运资本管理模块

营运资本管理主要涉及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通常会使用营业周期和现金周期等评价指标来测算所需要的营运资本。财务教科书通常提倡现金为王,收钱要快、付钱要慢,这种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追求尽可能短的现金周期,如果现金周期为负数,企业可以无偿地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来周转,这种“借鸡生蛋”的经营方式无疑可以给股东赚取了超额利润。有一些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就是这种负现金周期模式,这种上市公司充分利用其渠道优势,首先从供应商那里赊购商品,待商品售出现金回笼一段时间以后,再偿还供应商的货款,这些公司恶意拖欠占用供应商的资金,做着无本买卖,常常引起供应商的强烈不满,这种行为道德吗?

3结语

职业道德教育在当前财务管理教学中几近确失,本文在探讨了财务管理职业道德的理论基础之后,就财务管理教学模块中如何嵌入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了探讨,希望在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同时,引起同行对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财富基金论文篇11

    中国理财文化的成熟则以《史记》中《货殖列传》的问世为标志。

    不少中国古代思想家都认为勤和俭是致富的根本条件,而司马迁认为,单纯依靠勤俭,只可免贫,而不足以致富,能者可以积累财富,无能者已有的财富也会散失,即“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在《货殖列传》中,司马迁介绍了一些堪称为“奇”的经营之术。可以说,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始终不乏经典的理财思想和理财精英,这种朴素的理财思想更是在清朝山西票号和浙江钱庄的实践中达到巅峰。尽管如此,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依然是勤俭和储蓄,对于合理运用财富实现资产增值重视不够。同时,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使得老百姓往往羞于谈论财富。由于上述原因,中国早期的卓越的理财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和发扬。伴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诞生和快速发展,老百姓的致富愿望被充分激发起来,真正意义上的现财业务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逐步在中国兴起。尤其是证券投资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业务的推出,标志着现财制度正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可,为中国老百姓带来了全新的理财之道。

财富基金论文篇12

“亚洲财富论坛”是亚洲财富论坛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机构。“亚洲财富论坛”以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为主。举办高端论坛峰会、研讨会、座谈会和讲座,讨论贸易、投资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大问题。

《亚洲财富论坛》杂志是由亚洲国际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管,亚洲财富论坛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主要以经济、文化以及时事为主题的全新财经杂志,内容聚焦资本市场、投资领域,对热点行业和宏观经济进行客观深入的报道和分析,对经济新闻与经济事件独树一帜的穿透式挖掘及前瞻性的案例剖析,在引起业界高度关注的同时,真正成为管理者的智囊。

亚洲财富俱乐部旨在宣传国家方针政策,通过国际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商务服务,竭诚为企业领袖、经济学人、媒体精英等提供一个投资、技术、管理交流以及娱乐商务的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亚洲财富俱乐部与您共聚人脉,共享商机,共创未来。

慈善公益事业部。为了更好地搭建优质、透明化的慈善公益平台,慈善公益事业部始终坚持“慈善互助、行善无忧”的理念,努力加强与外界慈善组织的友好合作,开展多种慈善互助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并处理好与地方政府、媒体、公众的关系,倡导社会各界一心向善,为慈善事业而努力奋斗,希望您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国慈善事业。

姓名 周铁农

单位 全国人大常委会

职务 副委员长

演讲题目 致开幕词

姓名 李家祥

单位 国家民航局

职务 局长

演讲题目 应对金融危机,民航责无旁贷

姓名 维韦克・阿罗拉

单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职务 驻中国首代

演讲题目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形势

姓名 李稻葵

单位 清华大学

职务 金融系主任

演讲题目 金融危机下宏观政策与企业战略调整

姓名 张伯旭

单位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职务 管委会主任

演讲题目 世界金融危机对开发区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

姓名 陈瑜

单位 世界新经济研究院

职务 院长

演讲题目 创新经济模式,挑战世界金融危机

姓名 叶灼新

单位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职务 研究员

演讲题目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姓名 王连洲

单位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职务 基金法起草工作组组长

演讲题目 重视保障投资人合法权益是基金立法的核心主题

姓名 卢进勇

单位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直接投资研究中心

职务 主任

演讲题目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与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

――金融危机对中国海外投资的影响

姓名 许宁宁

单位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

职务 常务副秘书长

演讲题目 全球金融危机下,如何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战略合作

姓名 乌・巴特尔

单位 美中经济贸易促进会

职务 执行主席

演讲题目 财富与社会责任

姓名 张政权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