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4 15:24:30

电工电子技术论文

电工电子技术论文篇1

电工电子技术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进步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但是科学的发展永远不缺少障碍,电工电子技术的障碍就是理论说明少于实践经验。我国的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势头虽然让人欢喜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使用电工电子技术的时候没有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效用。怎样利用电工电子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是促进我国电工电子技术进步的最大动力。

1.2电工电子技术运用存在的问题

电工电子技术的显著的特点就是提供生产率,因此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对本企业内部进行技术改革全面运用电工电子技术,但是正是因为电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现在的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型号优劣不同的电工电子设备,因此怎么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设备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有的企业因为效益的原因选择价钱低廉的电工电子设备但是这样又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有的企业虽然高额购进电工电子设备但是企业自身的生产作业线不能满足电工电子的设备的要求,其实就是生产线较为落后没有能力发挥最大的效用。

二、电工电子技术的多领域的运用

2.1在电气领域的运用

在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大背景下,怎样增加企业的利益是各个企业的的当务之急,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电气设备是有效措施之一。但是电气设备因其型号的不同、价钱的不同、质量的不同、使用方式和使用环境的不同都会对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维修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加大对电气设备的管理成本,并且要时刻对电气设备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这样做不仅能有效的避免电气设备出现问题的机会还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并且在为企业效益方面有显著提升。

2.2在通讯领域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讯领域也在飞速发展,其中最大的助力就是电工电子技术。如今的通讯已经普遍使用3G网络同时还实现了无线通讯。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通讯领域的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有存在着电工电子技术的踪迹。电工电子技术的是通技术的基础,没有电工电子技术的奠基通讯领域的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成就。

2.3在电力领域的运用

电工电子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在高压直流输电和柔流输电两方面: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电工电子可以使设备结构简化并且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换流站的占地面积,利用电工电子技术的时候可以保证在输出电流的时候维持输出系统的稳定不会中断;至于柔流输电系统中可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4在紧急供电中的运用

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就是USP紧急供电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紧急供电也是维持计算机、通讯系统以及不能中断供电的企业所具备和必需的一种质量高、性能好、可靠性强的电源。

三、电工电子技术的新技术预测

3.1新型太阳能技术

科学家们预测在不不久的将来塑料也可以成为太阳能电池的一种。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和每个国家的大肆开掘,资源情况是每况愈下因此为了解决资源的问题科学家们发现只要将二氧化钛和一种能够吸收阳光的染料涂抹覆盖在塑料薄膜的表面,当接收到光源的时候染料吸收到的光可以刺激激发二氧化钛中的电子从而发电。而这种新技术主要将运用在例如:手机、笔记本等便携小巧的电子设备方面和电动车的车身以及安装在居民的屋顶以供日常生活的正常使用。

3.2无线漫游技术

无线漫游技术主要是致力于解决无线领域混乱的情况。在无线领域中,手机通信、军用和民用无线通讯、局域无线通讯是各自在出厂时就设定好的频段里进行使用,所以各国的手机在本国内是可以畅通无阻的使用但是出了国就是不可以使用的了。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用软件替换硬件来达到国国通讯无障碍的目的。

电工电子技术论文篇2

仿真技术能够实现较多的教学工作,从现有的教学来看,通过较好的运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方针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试验场所、设备不足的问题,更好的创新课程。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较为真实的效果。首先,学生不必经常下车间进行体验,而是在课堂中就可以很好的应用和学习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即便是在课下,也可以通过系统来反复的练习,提高了技术的熟练度。以电子工作平台EWB为例,提供了方便的操作界面,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原理图的输入。单击鼠标,可以方便地完成元件的选择;拖动鼠标,就可将元件放在原理图上。EWB具有自动排列连线的功能,同时也允许用户调整电路连线和元件的位置。第二,在实际的实习中,可以将遇到的问题和学习到的解决方法,利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反复的钻研和学习,配合其他的案例分析,增加技术上的经验,对于毕业后的工作,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掌握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并不是理论上的技术,通过运用该技术,能够在很多方面完成对人才的较强培养,并且在理论学习、技能操作、个人方法建立等方面,均实现了较大的进步。本文认为,通过利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完全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自身的操作能力。首先,通过在教学中运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能够更好的完成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促使学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培养更多的“一专多能”人才。其次,在运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的过程中,可实现拓展课程的全新优化。可以通过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的帮助,学生可以对课题提出更多的猜想和假设,自己去证明和解答,与教师共同讨论,这对人才培养来讲,才是最需要的。

电工电子技术论文篇3

1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2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第三,实行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在基础实践环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组和组之间比赛,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哪个组就有额外加分,并把名次写在黑板上。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意识和动力。在产品制作实践环节,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给成绩优异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4结语

在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本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炼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和电气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求知欲望,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生产实践

1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2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电工电子技术论文篇5

物理学在高职教育理工类专业,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物理课的学习不仅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可是,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教学改革的深入,物理课在教学中占的比重却越来越轻。众多高职院校甚至已将物理课请出了教学舞台,对高职理工类专业学生来说,撤消物理课,不仅使学生缺失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所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更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理论功底,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基础[2]。高职撤消物理课,而目前高职生的物理基础状况又如何?理科进校生,物理课是他们中学学习中的一块“短板”,物理基础普遍十分薄弱。文科进校生基础甚至不如初中毕业生。物理课遗留的问题,无疑为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留下了疑难。接受能力本来就不强的高职生,物理基础又十分欠缺,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当然是十分费劲与吃力。1.2 解决课程“断桥”的根本出路高职撤消物理课,使学生缺失必需、够用的物理基础知识,造成电工电子技术与物理学课程间“断桥”。高职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势必困难重重,部分同学遇到困难会一蹶不振,丧失学习的信心与动力。要从根本上解决专业基础课与基础课脱节的问题,首先要恢复高职物理教学,高职专业课必需、必用的物理内容,例如力学、电学部分应开设适当课时;其次,要加大物理教学改革力度,转变唯传授知识而教的传统观念,树立扩大视野、突出物理知识在科技领域中具体应用的教学理念,创新物理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为更高层次专业课的学习夯实牢固的物理基础。

2为物理学的应用而教体现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2.1树立前瞻性教学理念、不唯传授知识而教

受应试教育的桎梏,多年来,物理教学比较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教学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堆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及枯燥乏味的物理公式。这种仅基于应试,甚至功利目的的教学,失去了知识的内涵与魅力。造成学生对物理学习毫无兴趣,不想学,甚至厌学。脱离知识的具体应用的教学,培养出的不过是“有知识无文化的人”[3]。物理教师要着眼于未来,从知识应用的视角,树立前瞻性的教学理念。熟练地把握每个物理知识点在其它课程或学科领域里的应用,增强所授知识应用的针对性,减少学生学习的迷茫。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明确物理课在其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又让学生感悟学与用的针对性,避免单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感,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

2.2着眼于实际应用、诠释知识教学的真谛

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一个物理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新奇、有趣、疑惑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物理学知识与物理学应用的新天地。为此,首先,物理教材要体现物理学知识在后续专业课程和有关技术领域的应用。要结合物理内容介绍物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如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航空航天技术及研究发展情况,超导体的获得及应用,激光技术及应用等,使物理课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走进教材,仿佛步入物理科学与技术应用的殿堂,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其次,物理教法要与时俱进。在理论教学中,不仅局限于讲授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以及推导一堆物理公式,而是要将物理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物理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物理理论实践化和具体化;如电学中向学生讲解工厂供电设备情况,介绍有关电力网的知识,日常家用电路的改进设计等。通过物理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了解物理学的具体应用。将物理教学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技术应用,才能真正诠释物理知识教学的真谛。

3凸现物理学的基础作用化解教学难度

3.1注重发掘拓展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中物理知识“府首即拾”。教学时要悉心发掘,决不能视而不见。图2中从概念、量、公式、性质到规律进行整理归纳,这都是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客观存在的物理内容[4]。教学时,首先是发掘,与教学章节相关的知识点,课前事先稍作复习回顾,将其从即将学的新内容中凸现出来,以已学内容的“身份”出现,可减轻学生接受新知信息的负担。其次是恰当运用,让其铺垫旧知,实现与新内容间的无缝对接,利于学生接受新知。再次是复习旧知,迁移思路,探究新知,让新知在旧知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学生容易弄清知识结构,让所学知识在脑海中不是杂乱无章,孤零零地存放,而是形成一定的结构体系。由此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脉络与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3.2学科渗透提升理解

电工电子技术论文篇6

(1)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要向双师型转化,在实验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

(2)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增加实验经费,保证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满足开放实验的要求。要有有效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可通过计算机或校园网使实验管理的工作简化。应适当提高担任实验教学的教师待遇。

(3)学生要有学习的自觉性,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实验,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电工电子技术论文篇7

2、考试过程中轻过程,重结果。以分数高低作为判断的唯一标准,造成有些学生一味追求考试分数,而忽视全面素质的提高,造成高分低能,甚至有些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平时不注意认真听讲,到考试前几周开始突击复习,学习前松后紧,这样也许可以通过考试,但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考试方式缺乏多元化、全面性,形式比较单一。以闭卷考试为主,题型多为填空、选择、判断、计算等,难以体现课程的特点,只能简单的考核学生的记忆知识和简单推理的基本技能,无法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客观题较多,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不利于培养创新素质。

4、考试时间安排的不合理。考试大多安排在期末,致使学生平时懒于学习,考试前突击学习,养成投机心理;只考核学生成绩,不能及时反馈、促进教学;考试后信息反馈不足,难以准确评价教学效果。

二、改革考试方式,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1、革新考试内容,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内容。《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考试时,题型应该尽量减少客观题比例,避免过于侧重知识的机械记忆,考试内容应转移到对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考核上。

2、加强过程管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和监测。不再“一考定终身”,而是把考试当作一个贯穿教学的过程来对待。要求在教学进程中进行连续的、不定期的考核,考核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以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和督促。平时的考核可以采用作业、课堂提问、讨论、报告、阶段性测验等多种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真正的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仅为了应付考试,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动态的调节后续教学内容。考核时要注意两种不良倾向:只注重平时成绩的积累;平时不学习,期末突击复习。

3、增加小设计、小制作、小论文等实践性环节,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实践、创新。《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课题,如从简单电路的声控灯、门铃、防盗报警、双联灯到空气断路器、电气布线等,鼓励学生由浅到深,开展以求知为目的的开放型自主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并把该环节的内容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电工电子技术论文篇8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调查

为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问题,我们从2011年开始深入洛阳市及周边县市机电类企业、工厂和各类职业学校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行业、企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人才教育和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情况。调查发现,中职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对中职课程评价不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致不是很高,对课程的认识模糊,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是很明确,30%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只是一般重要。二是工学结合的要求不是很强烈,从学校方面讲,学校开展工学结合的程度还不是很高,方式方法也比较单一,从学生的认识上来看,学生对工学结合的要求不高,35.9%的学生选择假期顶岗实习,36.7%的学生选择某一学期半工半读。三是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始终是以教育界为主,与企业和职业比较,注重的是学科的系统化,单单是校内实践课程满足不了学生对生产实践的需要。四是学习方法重讲授,轻操作,许多校内实训是“电脑+网络”的机房不符合当前生产实际,同时,校外实习基地还未完全建立,提供实践的机会并不多。五是课程评价重分数轻能力,40%的学生认为书面考试最能反映个人能力,32%的学生认为实际工作过程是最能反映个人能力,整体上讲课程评价体系单一重分数轻能力。六是课程建设没有实质性突破,在调查的几所学校里,课程设置上基本采用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构成的“三段论”式课程模式。七是课程内容更新较慢,课程改革的内容仅限于增加专业课课时,压缩文化课课时比例,定向班的课程与普通班的课程没有什么差别。八是企业参与课程建设不热心,他们认为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事,如果需要企业合作,企业可以从行业的角度提出意见。九是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看法是中看不中用,很多企业认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只能说明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中看不中用,职业技能只能在工作过程中才能掌握。十是校企双方合作的意向比较强烈,但双方的沟通不是很顺畅,还存在一些障碍。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分析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社会原因

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和不认同是职业教育多年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传统观念上中职教育就是考不上高中,文化程度较低、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后就业,所以说职业教育是一种弱势教育,我国的教育一直以来是重知识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以单一标准单一模式培养单一型人才。2.政府原因国家对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和原则,但缺乏配套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工学结合是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类职业学校,还涉及到行业、企业及相关主管部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的参与及作用的发挥对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目前,各方参与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构建。

3.企业原因

首先,企业对学校工学结合的需求不强。工学结合需要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岗位。而现在劳动力市场出现构性过剩,企业的很多岗位被没有经过职业学校培训,不具备职业技能的低素质劳动者所占据,就业岗位相对紧缺。目前,人力资源市场的总体状况上供大于求,用人单位获得适用人才相对容易。其次,企业一般要求工作岗位上人员相对稳定,企业担心参与工学结合的学生频繁轮换,刚刚成为熟练工的学生换成生手,还需重新培训实习,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再次,企业担心工学结合会影响企业的利润。企业参与工学结合,需要抽调专门的技术人员参与工学结合管理,工学结合实习学生所占机器设备,企业支付学生的劳务报酬等都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的利润。

四、创新构建中职教育课程体系

1.确定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以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在电子整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与维修人员,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2.召开企业能工巧匠、职教专家座

谈会,研究建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企业能工巧匠、行业专家、职教专家和骨干教师一起研究分析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子设备装配调试中级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并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结构,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同时,经过反复的研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一步确定完成每个任务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然后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课程,得到26门专业课程,其中,8门为专业基础课程,5门为专业核心课程,4门素质拓展课程。重构后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的组合,建构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教理念的课程模式,注重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专业核心课程。

3.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组织、设计课程内容

学习领域课程,是以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它是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教学原则,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内在逻辑。学习领域课程的特点:第一,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第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注重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潜力的培养;第三,学习内容的基础是来源于典型工作任务;第四,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生在接近工作实景的过程中思考和学习。

电工电子技术论文篇9

传统教学中,课前教师和学生准备的内容很少,尤其是学生,只能根据教材进行知识预习,单调乏味的知识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然而,项目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课前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根据学校实习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准备器材、项目任务书、网络学习平台等学习资源,提出课堂预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资源库中寻找答案,让学生乐学。

2.课堂实施

学生和教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后,开始项目的实施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有价值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在电工电子实训室,每组学生发一块MF—47型万用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前所学进行电压、电流的简单测量,对万用表形成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创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拆卸万用表,观察表的内部结构,让学生利用仿真软件、教学视频等多元化教学资源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对表的组成元件和电路结构从感官认识到原理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培养实践能力。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后,以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实施任务。首先,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制订学习计划。该阶段是学生分组自主协作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各小组实施情况,并加以指导。然后,学生根据计划进行万用表组装与调试。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与到项目中,和学生交流、探讨,言传身教。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积极搭建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先思考后交流,协商解决各种难题,共享学习资源,培养实践能力。

(3)汇报点评,增强学习信心。学生完成作品后,首先由小组内部自我评价和组内成员相互评价。然后各小组组长进行成果的汇报展示,小组间进行互评,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摒弃传统的一考定成败的评价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但也不可忽略教师的指导、监控作用。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效果

以往,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感到枯燥乏味,即使较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也不会动手实践。在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后,此种情况大为改善,学生能正确理解课程的学习方向。通过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中融入知识点,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引入维修服务单、维修工作票等企业元素,综合运用仿真软件、考试系统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形象丰富,解决了评价不及时、反馈难统计等问题。项目教学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分析应变、交流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论文篇10

2加强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工电子课程整合的措施

2.1建设高质量的信息技术体系,为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提供坚实的后盾要想信息技术在中职电工电子课程中有效的发挥作用,首先需要的便是为信息技术建设坚实的后盾,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还有的便是资源方面的。首先,中职学校需要的便是为电工电子专业配备专业的设备,为他们上课做好物资上的准备。同时还要加强老师的培训工作,虽然偶我们一再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但是老师仍然是这堂课的引导者,所以老师对于多媒体等一些信息技术的使用的熟练程度也还是会影响到整堂课的效果的。再好的设备,老师整体素质跟不上也是对于资源的一种浪费。

2.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于电工电子课程的兴趣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那么电工电子的课程老师便是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主动地思考问题。特别是电工电子课程有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具有一定的难度,仅仅是依靠老师语言上的讲解,必然会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而这些都是不利于整个课程的继续的。所以说,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于电工电子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从而保证电工电子课程的进一步深入。

2.3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整合,确保信息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任何一门课程都是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的,而在电工电子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也便不是任何时候都是适合的,这也是需要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的。如果,在不恰当的时候使用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作用很难有效的发挥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有可能整堂课的效果都是大打折扣的。所以说,对于电工电子课程的内容,老师一定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确保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都能够以最为正确、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实现新知识的再构建,确保每一堂课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更加的生动。

电工电子技术论文篇11

西方国家经过二次工业革命后,标志其进入工业时代,生产效率也随着机械设备的使用而显著提高。然而同一时期我国仍是自然经济状态,西方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起来,而我国的经济却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生产效率极低,逐渐拉大了同西方国家的差距。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力发展工业,并积极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同时购进了大批的先进设备,我国的经济也获得了发展。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了工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工业的生产效率虽然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我国的工业水平提升的程度却并不明显,很多设备并不完全适合于国内的工业生产,先进的技术在引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本地化的问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先进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对于设备停留在仅仅会操作的层次,一旦设备出现问题,既找不出故障的原因,更加无法进行修复,只能聘请国外技术人员,使设备维修成本提高。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的成果显著,我国的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现代化的工业水平也获得稳步提升,伴随着工业控制自动化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工业控制发展前景更加的广阔。机械设备被电子设备所取代,提高生产精度的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资源的占用,生产力显著提高。

1.2我国工业控制的情况

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被机械设备所取代,在一段时期内的确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对于经济水平较低的工业发展初期,尚可满足生产的需求。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工业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精度,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单纯的机械设备生产以及人工操作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电子技术的应用则解决了这一难题,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单片机,并将所需的控制程序写入,完全能够满足工业控制的要求。同时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仅需较少的技术人员进行看护。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应用于工业生产,设备在程序的控制下,可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较为简单的问题。然而,虽然近年来电子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电子技术水平总体来说仍然不高,与国外的电子技术公司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利于我国工业控制的发展,我国的电子技术行业面临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

1.3自动化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工业领域,广义的讲是指对于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的一种特殊生产方式,并以人力资源占用的最小化为宗旨。在工业生产中,其生产的目标和目的经由各种参数来得以表达,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无需人工管理,即所谓的自动化。当前,自动化技术的管理理念已经颇具系统性和综合性,这种先进的生产体系和生产方式也逐渐获得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资源被投入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去。实践已经证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繁荣,而工业则是推动经济繁荣的基础性产业,发展现代化的工业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发展工业的进程中,自动化技术是重要的基础,是确保工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工业正向着系统化、综合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而自动化则为其创造了发展的核心环境。工业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自动化的管理亦是如此。因此,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理念,从而推动我国的自动化管理体系的发展,推动工业控制领域的进步。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主要体现在对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简单的说是一种管理的控制流程,以自动化技术为基础,实现工业生产中监测、调度、管理的自动化。从近年来应用自动化技术的成果来看,自动化技术对于工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提升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的减少生产的能源消耗,这对于当前能源消耗较大、能源不足、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现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电子技术的作用

21世纪,传统工业对于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已经不十分显著,而新兴的电子技术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活力。电子技术是实现生产自动化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工业控制领域,电子技术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衡量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有多种因素,而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则是其中较为关键的因素。当前,我国无论在经济水平还是在技术水平方面,较之以前都有了重大的进步,取得的成果也是十分显著的。然而,却并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看到,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技术水平还有待完善和提高,尤其是高科技的尖端电子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当前的任务则是逐渐摆脱从国外引进产品的现状,加强电子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开发出我国自己的尖端电子产品。

3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3.1提高生产效率

电子芯片是实现电子技术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自动化生产的主要媒介。通过将设定好的程序写入电子芯片,再由电子芯片执行程序,对机械设备进行控制。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准确地控制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工控制被写入特定程序的电子芯片所取代,避免了人工误操作带来的不利因素,无需休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因此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相应的,工作人员的数量和工作的强度都得以降低,进而减少人员成本。对传统的工业控制进行改造,将电子技术融入其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资金,尤其是在改建初期,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然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对于企业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其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2提高加工的精度

当前,在工业生产中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传统的机械设备生产方式下,由人来对机械进行操作和掌握加工精度,这种方式下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其精度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要求。电子技术的应用则使加工精度产生了质的飞跃,仅需根据加工需要,编写合适的控制程序,就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并获得所需的加工精度。

电工电子技术论文篇12

将电子电工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不仅能够有效维护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也能实现电能、各大系统资源的科学利用与分配,从而维护整个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转。

1.2机电一体化发展

新时期,各类现代科技持续发展,在新技术支持下,新型产业发展起来,为了提高对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加工与处理,从而确保网络支持下的电力系统运行更为安全稳定。

1.3电子电工技术智能化发展

电子电工技术正在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电工技术协调一致发展,这样才能支持并带动电力系统的全新发展。

2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现代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从发电系统到输电环节再到节能环节,都体现出了电子电工技术的优势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发电过程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在发电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发电设备,将电子电工技术进行科学运用,能够有效提高这些设备的性能。具体如下:

(1)规模型发电机的静止励磁技术

静止励磁依托于晶闸管整流自并励模式发挥控制作用,体现出构造基础、安全度高、成本低廉等优势,已经被整个国际范围内电力系统所引入并推广,因为静止励磁控制技术功能的发挥无需励磁机的介入,不仅能够提高调节速度,而且也有利于各种科学的控制规律功能与作用的发挥,能够带来积极的控制成效。

(2)变频调速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被运用在发电厂风机水泵中,通常发电厂所需用电率大概在8%,然而,风机水泵的电能消耗量较大,达到火电设备电耗量的60%以上,属于一种高耗能设备,通过引入变频器,对风机水泵进行变频调速,能够发挥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目前低压变频技术的发展已经日趋完善,被应用在发电厂风机水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阶段高压变频器正在成为研究的重点。

2.2输电环节的应用

输电环节是整个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电子电工技术被广泛运用其中,从某种意义上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全新发展,维护了电网的稳定和安全。在输电过程中,电子电工技术具体的使用模式体现在以下方面:

(1)直流输电技术

直流输电技术得到了人们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无论是送电侧还是受电侧都依托于晶闸变流设备,这样就有效克服了长途、大规模送电所产生的无功损耗问题,而且这一技术体现出一定的安全性、稳定性、易操作、易变通等优势特征,能够适应各种地理环境,特别适合用于远距离输电。

(2)交流输电技术

交流输电技术主要体现为柔流输电,这一技术得到了深入的推广与应用,能够有效控制发电、输电系统电压与相位。柔流输电技术的核心相当于弹性补偿技术,是对旧式交流电力系统的优化与升级,它不仅能够科学地控制输电损耗,而且能够从整体上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2.3配电环节的应用

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确保供电的安全、稳定与可靠,控制电能质量极其重要。当前,电子电工技术的引入就实现了这一目标,它不仅能够确保电能质量,而且能够达到电压、谐波等方面的要求,也能够有效抵御各类瞬间波动,维护了供电安全。以往的配电设备主要为工频配电系统变压器,其自身的功能直接影响着供电系统电能供应质量,常常会因为其自身性能不佳而影响正常供电,而且这种变压器体积大、笨重、易产生污染等等,由于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电子电工变压器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被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克服了工频配电系统变压器的缺点和不足,因为它是依托于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来实现能量转化与利用的,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电能质量,有效维护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它还能够对谐波进行实时监控,全面提升配电水平。

2.4节能降损环节的应用

(1)变负荷电动机调速运行

为了确保电动机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就需要科学使用变负荷电动机调速技术,打造出节能降耗的电动机。现阶段,调速控制技术在一些变负荷设备中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在风、水流量的控制方面获得了积极成效,而且调速效率和精度更高,范围也更加广泛,能够达到持续无级调速的效果,同时,在调速时转差损耗也相对较少,能减少定子的铜损耗率,节省30%以上的电量。然而,其投入较大、容易污染电力系统,但是这一技术依然有深入研究与推广的潜力和价值。

(2)控制无功损耗,提升功率因数

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电动机都是消耗较大的电气设备,它们共同支持电能的供应,维护供电质量,为了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就需要确保其维持无功平衡,通常可以通过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提升电气设备功率因数来实现。

3各种新型电子电工技术

(1)电子控速技术

电子控速技术实现了对电动工具的串激电机的优化改造,使其额定负载转速同空载转速达到一致,使电动工具能够在恶劣条件下持续工作,一方面确保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又控制了噪音与振动,确保电动工具可以长期使用。

(2)微机控制技术

受微机控制的电动工具,不仅结构简单、成本小,而且拥有良好的自动控制功能与操作选择功能,电动工具的运行也是凭借控制屏中的按钮来自动调控的,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与运行质量,提高了工作精度,减少了能量损耗。

(3)电子绕组温度监控技术

电子绕组温度监控技术能够发挥对电动设备的安全保护功能,在电机绕组中配置一个温度传感器,以此来监督绕组的实时温度,确保其在规定温度值范围内,当临近所规定的最大温度极限时,就会自动断开实施保护,有效维护了电气设备的安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