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技术合集12篇

时间:2022-09-17 10:31:10

项目管理技术

项目管理技术篇1

主管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4313

国内刊号:11-5007/T

邮发代号:82-24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项目管理技术篇2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项目施工层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责任的不断健全、明晰,也导致了更多的工程项目参与方以“洁身自好,自扫门前雪“的心态来处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技术有效性反映在施工层面上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 不论设计图纸是否有问题,照图施工。这种现象主要与施工技术人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按图施工,出了问题有设计单位及相关单位负责”的心态有关,正是这种现象埋没了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的技术知识有效性的发挥和利用。一旦设计图纸失误必将导致返工现象的发生和社会资源的损失。

2) 歪曲技术的应用,打技术球,获取私利。这种现象目前在施工现场多有出现,从简单的场地抄平放线来看,将用水准仪测量的前视、后视读数进行调大和调小,从而增加土方运输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增加技术可靠性为由“建议”业主方购买与项目不相匹配的高档设备、无故增加可简单处理但却复杂化实施的单项工程,从而达到自身牟利的目的。

2 项目管理层面

本文所指的项目管理层面是指仅对项目进行把控性管理的管理方,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指业主方,其中包含一般性的房地产公司中的项目管理。这类项目管理由于其不参与项目实施的细节,仅从质量、安全、技术、成本等重大事件上进行宏观把控,因此,可以更好的使得技术有效性得以实现。然而,在现实工程实践中,项目管理层面技术有效性把控效果并不理想。有资料显示,无论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大型的上市房地产企业,真正能把技术有效性运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的企业几乎很少,在追求高速扩张的利益驱使下,技术有效性由于受到项目计划时间、管理人员对技术重视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技术无法在工程项目中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利用,从而大大的浪费了社会资源。

此外,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业务工作量的不断加大,更多的企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这种细化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加强了项目管理各层面的管理力度,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综合把控机构或把控全局的高层管理人员缺少综合知识能力( 其中更多的是指专业技术力) ,往往可能会导致技术边缘化或技术的有效性无法得到实现。由于项目管理层面包含设计管理和施工管理,因此,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求参与该项目的设计方其所完成的设计成果必须以国家设计规范为依据,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对设计技术进行多次优化有效性把控; 其次,可通过奖励等多种方法鼓励参与项目的施工方充分发挥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动性,为项目成本节约、质量、安全保障献言献策,使得所有参与方技术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以下着重对项目管理层面有效的把控技术进行探讨。

2.1 工程计划管理层面

工程计划管理在多数企业内属于核心工作,起把控全局的作用,其不仅关注项目的前期开发、后期的运营管理,也对项目实施过程有着严格的控制。这种把控性需要全面综合知识的有力体现,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而言,技术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旦项目确定开发大思路后,必须依靠场地地勘作为技术支撑,确定项目所在地是否能够满足开发思路的要求,尤其对于一些特殊区域,一旦技术失误,引起后续项目成本的增大是不可挽救的,更有甚者可能会导致项目亏损。将技术有效的运用到项目计划管理中对工程项目成败起重要作用。

2.2 工程技术管理层面

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中主要负责的工程技术管理层面,技术有效性以及有效技术性把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是否合理的安排技术管理时间节点,为技术有效性的实施提供足够的时间。这种现象在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尤其是带有行政指令的国有开发企业表现的最为突出。这些企业往往由于过于追求开发速度、满足既定时间的投资额需求,将技术时间无理的进行压缩,一方面导致技术无法完全体现,所完成的技术成果错误百出,后期改动过大、返工频出; 另一方面,技术无法进行有效性提高或改进,往往采用保守或过于保守的做法完成任务,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2) 是否愿意推崇技术有效性的发展。目前有好多企业,往往存在决策者明知技术进行有效性处理后能够节约成本,但往往出于对技术的“恐怖”,不愿意过多进行技术有效性的把控,将更多的信任和责任推向相关方,但正是这种是否愿意进行技术有效性的控制对项目成本控制起一定的作用。曾有一项目对结构墙体厚度进行过有效性的估算,设计单位为了保守以及为了简化图纸设计工作量,最初设计时对该项目的高层住宅从底层一直到顶层采用统一的200 mm 墙厚,后经业主要求,在满足设计规范的情况下,将上部非加强层区域墙体厚度调整为180 mm,结构计算依然满足规范要求,对于设计单位而言,无非多出几张图纸,但对于这个开发面积达几十万的小区而言,仅混凝土节约资金达上千万,同时钢筋数量也相应节约,整个楼体的抗震性能也有所改善。

3) 相关人员无法有效的把控技术。这一现象原因主要在于项目管理分工过细,负责设计技术的管理人员不直接参与现场工程直接管理,负责现场管理人员不太懂设计技术的真实意图。往往导致“懂技术的人不管技术实施”的现象出现,当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在于项目管理缺乏既懂设计技术又懂现场管理技术的复合人才。例如,在土钉基坑支护施工中,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往往对支护现场仅按图进行对照检查,根本不知道土钉支护每个关键点该如何把控以及为什么对这些关键点进行把控,把控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从而无法在现场质量检查中提出实质性意见。例如,对土钉钻孔后是否需要清孔模棱两可,不知道清理好还是不清理好以及为什么要清孔,其主要原因就是不清楚土钉支护的设计原理,不清楚土钉破坏发生的区域可能性。而正是这种无法有效的把控技术导致相关方钻质量和技术的空子,从而导致可能的质量事故发生。

2.3 工程成本管理层面

工程成本管理是决定一个工程项目最终效益的关键工作,它不仅仅是依靠简单的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更主要的是必须依靠技术有效性的把控进行成本节约。如3. 2 中讨论的墙体厚度问题。这种技术有效性导致的成本节约也越来越受到各开发企业的重视,在一些大型企业内专门成立设计研发部,其主要职责在于进行技术合理化控制,从而有效节约项目成本。这种前期的技术有效性对成本管理固然重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控制依然需要技术的支撑,其最主要的是将技术问题提前解决,使得技术有效性提前化,尽量减少返工、窝工现象的发生。

2.4 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层面

项目管理技术篇3

1.1软件项目组织管理缺乏统一规范

每一个软件开发项目组都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多人组成的团队,一个大的软件项目需要多个开发项目组共同完成,在一个项目的开发期间有许多熟悉的人与不熟悉的人参与其中,然而每一个项目组都有各自的管理规范,所以当多个项目组一起协同工作时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这样会导致软件项目编写不统一、规范不一致,这样势必会影响开发进度和软件的质量。而且在刚刚接到软件项目时,开发人员比较懒散,总以为时间很充沛,在开发前期会很放松,后期的工作量会很大,这就说明了软件项目管理缺乏合理的管理规范。

1.2缺乏明确的软件项目开发计划

软件项目开发计划是实施软件项目管理的基础,也是软件进行开发的指标,但是当今的软件项目管理缺乏明确的软件项目开发计划,不但没有详细的进度规范,而且分工不明确,导致一些从业人员任务过重不能如期完成任务,然而有一些人很任务过轻,在进度安排初期就完成了任务,甚至会导致一些功能、模块无人负责设计与实现。而且在每一个进度安排阶段的开发计划设计不尽合理,要求提交的结果不明确,导致在项目开发的初期任务较轻,在开发中期的时候不能准时的继续开发,依然在完善初期的工作,然而在后期堆积的大量的任务,最后项目无法按时完成。

1.3软件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有限

软件项目的管理人员一般都是具有大量的开发经验的人员,但是从事管理岗位后,缺乏自我提升的意识,软件项目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能满足现代的开发要求,譬如,管理人员仅仅依靠自己掌握的技术和传统的工具进行管理,然而当今软件项目开发要求使用最新的开发技术和最新版本的开发工具,这样才能提高开发的效率和质量。软件项目的管理者没有及时的了解项目的进度,因此,不能合理的设计下一个进度的安排与任务。进一步造成了人员散漫,不能按照一定的规范与制度完成工作任务,拖延软件项目的开发周期。

2软件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软件项目管理不仅要对软项目的进度、软件项目的质量、软件的配置、软件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对软件项目开发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以及对软件项目的开发成本、开发周期进行评估。

2.1软件项目的进度与质量管理

软件项目进度的管理是将整个软件项目进行阶段划分,并确保每个阶段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每个阶段中任务要具体分配到个人,如果各个阶段的任务未能如期完成,管理者可以知道是哪个人的责任,是谁拖延了开发进度,管理者要实时的掌握开发人员的真实进度,以便于对以下阶段进行安排。质量管理要严格的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相应规定来进行管理,保证软件项目各个环节的开发质量都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这有这样软件项目的质量才会更高,才能通过验收。

2.2软件项目的开发人员管理

开发人员是软件开发中最重要的资源,可想而知,对开发人员进行管理在软件项目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需要对开发人员分成几个不同的项目小组,如果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或者个人意愿,可以考虑对各个项目小组的人员进行合理的调换和变更。对开发人员的管理要从软件开发工作开始到项目验收结束,在整个过程中合理的分配人员、调动人员,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开发人员的个人能力与经验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尽量利用最少的资源、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开发出令客户满意的软件。

2.3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

软件项目最高的目标是以预算范围内的成本,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发出预期设计的项目,但是软件项目的开发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时,管理人员就需要对软件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在项目开发前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对风险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合理的分配资源,以最小化的降低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确保项目顺利的进行。

项目管理技术篇4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现代化的建设也要不断深入发展,所以建筑业就成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建筑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提高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

一、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具备一套好的管理模式,是一个优秀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仅凭物质基础与技术实力,而管理工作上不去,企业早晚要在竞争中被淘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加强改进是创新管理模式和提高管理效率的重大举措之一,更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对全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有重大作用。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运用管理职能及科学方法,来促进技术工作的有效开展,督促施工工程严格按国家的相关技术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和决定,把工程各项技术工作科学的组织起来。建立起良好的技术秩序,以保证工程施工过程符合技术规范与规程,符合技术规律要求,从而高质量的完成施工工程任务。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结合工程实际施工条件及工程特点,来选用适用技术工种及合理有效施工方法,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这必将有利于用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实际运用,有利于对工程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培养,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技术能力及技术管理素质。从更进一步来讲,降低生产成本,将有利于施工方案优化及施工资源合理的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不断的总结工程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科学技术方法。

二、做好各个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

(一)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实施

施工组织设计指的是根据工程需要编制的指导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技术经济性文件,其内容包括工程概述、各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及施工程序、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关键性主体工程部位的施工措施,施工场地的布置,施工的总平面的布置,工程的合理化建议等等。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实施,能科学合理规划工程的人力、材料、机械、施工方法、资金、时间及空间等。实际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使施工有组织、有计划,并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及资源供应条件下,有秩序的进行。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1)对施工图纸、地质勘查报告以及施工合同等十分熟悉,并及时了解顾客对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在工程中的运用。(2)合理科学的施工组织计划,可使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工期,并达到消耗小与成本低的良好效果。在针对重点项目时,要合理部署,统筹规划,并编制工程施工方案。(3)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存的周转性材料以及工程设备等,降低工程施工成本。而且用网络图绘制工程进度计划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能力以及承包合同的工期要求,给建筑工程施工留有一定的余地。

(二)首先要做好施工图纸的审查

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管理的重点就是对设计意图的理解。施工项目中标以后,作为施工单位来说,就要认真的为施工做好准备,最重要的就是与施工单位所委托的设计和监理的单位一起对施工的图纸进行审查。对设计单位的设计意图和对施工的要求进行了解。施工单位也可以对图纸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并且可以提出修改的要求,通过相互之间的协商,在保证工程主体的质量以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积极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施工项目的地质勘察资料进行了解,检查图纸的说明是不是齐全,总体的面积是不是与施工图上面的标高、平面位置、几何尺寸一致。建筑的结构是否与图片的本身存在差别,建筑图和结构图是不是在尺寸和标高上是一致的,是不是已经表示清楚了,预埋件是不是也表示清楚了,电器管道线以及工艺管道是不是合理。

(三)要明确施工技术管理的负责人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负责人对整个项目施工的质量负主要的责任,负责人的职责就是对施工现场出现的或者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解决和提出,必须充分地对业主的设计思路理解,在此基础上,要把图纸上的内容准确地反映到实际施工的现场。与此同时还要复核测量计算的数据,必须参与到每个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中来,要对进场的材料以及半成品的质量进行全程的控制等。总起来就是说,技术管理的负责人要对所有的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技术问题以及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都是相应的技术人员应该管理和控制的范围。

(四)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1、技术交底要及时

对于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就是技术交底,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以及各个分项目的施工都要进行相关的技术交底,而且要求必须及时准确。对于特殊的以及比较隐蔽的工程项目来说更应该要进行技术交底。对于比较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以及对于成品的保护,还有基础施工的技术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以及所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所提出的的要求等等都应该着重强调。施工单位的总负责人要对下一级的施工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以此类推,上级都对下级进行层层的技术交底,经过技术交底就可以使施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对于施工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意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都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使用户满意。

2、对于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的管理

工程的完成质量是按照一定的合同以及文件上相关的质量条款为依据的,工程的质量主要是表现在施工的工艺、维护保养、材料的材质上等。,需要注意的就是在运用新工艺以及新的技术手段的时候要成立专门的技术小组,对施工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及时解决,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对于一些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以及原材料要在进场的时候就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于在施工的过程中工程质量由于管理的疏忽而产生问题的,无论问题大小,是否严重,都应该正确认真对待,制定好方案处理。对于工程的进度和成本的管理,要根据工程的目标设定相应的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随时注意到施工设备、材料供应、施工能力情况。同时,在符合工程的质量要求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工程的成本。

结束语:

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对于建筑企业整体的运营管理以及企业整体的信誉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抓好技术管理。施工技术管理是企业的质量以及其赖以生存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孙叶秋.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8)

项目管理技术篇5

帕克西河道整治工程系帕克西大桥项目的一个分部工程,工程内容主要是两岸边跨桥梁下的河道整治与防护。整治与防护的长度约为600米/侧,其平面布置情况是梁中心线上游约为200米,下游约为400米,另外尚有DAMUKDIA和SARA两处防护施工任务以及引桥道路基填筑等几项工程。

帕克西大桥项目合同总标价为1.269亿美元,其中河道治理工程总造价为3364万美元(其中外汇部分为60%)。合同工期为1095天,维修期为365天。工程师开工令日期为2000年8月17日,工程施工期限从签约之日开始计算,工程完工日期为2003年8月16日。

河道治理工程主要工作内容有:疏浚与吹填302万立方米;土工布以及土工布沉排铺设243,000平方米;护坡与护坦抛石51.05万立方米;混凝土预制块铺砌1.75万立方米;陆上土方填筑70万立方米;另外还有植草、植树等工作内容。

项目的资金来源是日本海外经济合作基金(OECF)。项目咨询为美国PARSONSBRINCKERHOFF国际咨询公司和新西兰WORLEY国际咨询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组成的联营体。项目业主为孟加拉国交通部公路管理局。

二、合用管理

合同是各方开展工作的依据,对于超出原合同之外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承包人和业主采取的首要步骤就是将其变成合同的一部分。即通过变更指令明确合同各方在该项任务上的责任与义务。合同管理工作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同范围不清会产生权利、义务模糊,这种模糊有可能导致项目管理过程中多做了额外的工作,而得不到应有的付款。

在本项目的实施中,我们严格合同管理,除了常规性的合同规定做到熟记于心外,对于影响金额较大,以及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大的,通过熟读合同,从合同中寻找依据,进而使施工和付款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1.西岸护坦底高程的变更

西岸护坦的底高程在不同的投标图纸中,标示各不相同,一为-15米,一为-10米。这个问题在投标过程中没有人进行澄清。工程中标后,我们进一步研究合同,发现合同中除了施工图纸外还有多处描述,而且规定也是矛盾的,为此,我们和咨询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争论,甚至不惜下决心进行重大的计划调整,最后在对我们有理有利的情况下,咨询将其修改成了-10米,该设计高程的修改并不影响设计功能的发挥,但却极大地方便了施工,增加了边坡稳定的安全系数,为我们在一个枯水季节完成该项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否则,我们不但要投入更大的费用购置深水清淤的专用设备,而且很难确保在一个枯水季节完成该处的施工任务。

2.西岸水下填方施工中水下围堪的取消使用

技术规范在西岸水下填方的规定中明确了进行施工的具体施工方法,但在语言描述中增加了定语,摘录为“承包人必须采用水下围堰施工,以保证填筑的材料形成设计的几何尺寸,关于围堪的尺寸将由承包人自行决定,但承包人将对围堪以及围堪内填土后的边坡稳定负责等等”。

考虑到西岸的工作量较大,如果采用水下围堪施工的方法,在一个枯水季节完成西岸的施工任务是根本不可能的。为此,项目部同咨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了工程的利益他们同意我们不采用水下围堪而直接进行水下吹填施工。为了验证水下直接吹填能形成设计的几何尺寸,在施工之前,我们联合进行了水下填筑的实验获得了可行的施工方法,并且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在汛期之后我们按照这个方法投入了施工,通过联合测量资料看出我们采用该方法成功地获得了设计断面,但同时观察到边坡发生大面积滑坡的现象。

随后咨询要求我们采用水下围堰进行修复滑坡区域,理由是水下围堰将有利于边坡稳定,为此我们双方展开了深人的讨论。此时,支持我们观点的依据是,水下围堰的作用是为了获得设计断面,而不是为了增加边坡稳定的安全系数,现在我们能在不使用围堰的情况下获得设计断面,就没有必要采用水下围堰施工,同时我们指出了我们对滑坡的看法,就是设计坡比的安全系数太小。经过多次的讨论,最后双方均做出了让步,即:他们对设计进行了部分修改,而我们也在投入不大的情况下做了一级围堰,以期增加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并以此保证防护施工能在汛期涨水前完成。

该项工作的取消,为我们顺利完成西岸的施工赢得了时间,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成本。

3.SARA增加的维护工程

由于设计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整个SARA的施工被迫跨年度进行施工,具体情况是:2002年2月至2002年6月,首先完成了0+400~O+930区间的施工任务,2002年12月至2003年3月完成了0+000~O+400之间的施工任务。

在2002年6月完成了第一期的防护施工任务后,由于PADMA河汛期将至,事实上已经完成的第一期工程将被迫面临渡汛,造成了业主提前占用该部分已经完成的工作事实,为此根据FDIC条款我们提出了分期交工的要求,但是由于咨询强调合同条款中的特殊条款没有分期交工的规定而不给签发分期交工证书。

2003年10月,上述一期防护工程在经历了两个汛期之后,0+680~O+750之间出现了问题,石料护坦部分混凝土块坍塌损坏。工程师代表来函要求我们进行修复,而对谁应负责的问题避而不谈,只是说将来根据合同条款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此认真研究工程师代表的权利范围,认为他没有权利就该项维护工作发出指令,并且该项工作超出了原合同范围,所以应该首先将其变成合同的一部分,为此,我们向工程师本人发出信函并索取变更指令,但是由于孟加拉的办事效率低下等原因,变更指令没有签发。但是工程师给予了复函,为此我们至少可以将该复函作为一种指令,从合同角度我们有了完善的资料,否则仅仅凭工程师代表的一封信函就实施工作,将来在合同角度以及付款方面易引起争议。

4.SARA设计变更项目的单价确定

由于在投标阶段该处没有施工图纸,在施工图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及时跟踪设计过程,并从保障设计功能与安全,以及方便施工角度提出了对设计的有关建议,这些建议被采纳的同时,也带来了设计变更的机会,即:在原合同价号之外又增加了两个价号,即:老石料开挖和老石料开挖后的再利用,另外混凝土块预制与铺砌的规格也发生了变化,进而单价需要重新确定,为此带来了重新报价的机会。

在和咨询以及业主确定单价的过程中,项目部认真研究合同条款,利用合同中的规定积极争取采用现行的市场价格作为这几项单价的确定基础,并通过一年半的谈判,最终获得成功,为项目带来的效益十分显著。如果我们没有认真研究合同特殊条款,而根据合同一般条款的规定采用标书现有的类似价号作为参考,将失去创造效益的良好机遇。

三、技术管理与设计变更

技术管理和合同管理以及商务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要搞好项目施工,必须有足够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做依托,比如施工方案的制订与优化等。在本项目的实施中,方案制订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技术问题,尽管设计变更在国外项目的实行中比较困难,我们在遇到这些技术问题的时候,还是尽最大可能通过设计变更的方式解决。

1.单块石料重量优化

本项目共计需要石料81万吨,而合同规定100公斤/块以上的石料占总计数量的50%。根据我们对石料采购途径进行的调查,孟加拉国没有石料,所有石料均需要自孟加拉的周边国家进口,最终我们选择了印度。但是印度和孟加拉的国情是石料全部采用人工装卸,运输车辆也全部是普通的卡车,根据询价的情况,100公斤/块的石料采购价格很高,而且供应商均对提供大块石料不感兴趣,只愿意提供100公斤/块以下的石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广泛收集该河道的水文资料,然后根据设计原理就原施工图的石料的规格部分进行了设计校核,通过校核发现,原设计石料规格的安全系数太大,我们把计算结果提交给了咨询,并从孟加拉的现实状况以及工程实施的角度向咨询提出建议,结果石料优化取得成功。该石料规格的变化,一方面降低了大量的工程成本,另外一方面避免了大石料不易采购,工程无法进行的局面发生。

2.西岸设计护坦底高程修改

西岸防护工程是本项目的主体工程之一,位于主河道西侧,施工段全长600多米,工程造价约为1075万美元。按原投标图纸,水下土方开挖的护坦底高程是-15米,坡比1:3.5。在进行施工方案编制的时候发现,投入水下开挖设备3800德盛号挖泥船最大挖深只能挖到-12米高程,根本挖不到设计底高程。这就意味着按此设计,目前的设备根本无法进行西岸的防护施工,进行方案比较时发现投资新购用于深水清淤的专用设备成本太大,若对3800挖泥船进行挖深改造则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难题,同时从边坡稳定以及水文条件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即使上述方案能得到顺利实施,我们面临的工程工期也非常紧张,为此,我们只有做到技术上有足够的把握,保证土方施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使其成功率100%,才可以保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提高边坡稳定的安全系数,同时提高水下土方设备的生产率,尽量缩短土方施工时间,给下道工序留出一定的时间。根据对国际上现有深水清淤设备的了解,我们确定了走设计更改这条路。进行设计变更历时达1年多的时间,此期间我们把合同管理、商务管理和这项技术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长时间的讨论,咨询最终于2002年11月24日将西岸的护坦底高程自原来的-15米抬高到-10米,该项合理化建议的运做,不仅使我们扫除了影响施工的一个重大障碍,达到了我们所期望的不进行挖泥船改造和购置深水清淤设备的目的,降低了工程投入,同时也改善了边坡稳定的条件,减少了施工过程中边坡坍塌带来的风险,降低了施工难度,保证了我方可以在一个旱季内全面完成西岸防护工程。

3.东西岸边坡坡比修改

该项工作开展的时间跨度为2001年6月至2003年1月。原标书图纸规定的东西两岸的边坡均为1:35,而且标书规定承包人对边坡稳定负有完全的责任。

在2001年度实验段的施工中,由于施工期间的永久边坡和临时边坡的滑坡,导致我们的施工进度滞后,不仅如此,我们还投入了约8万美元进行永久边坡滑坡后的处理,在之后的一年半中,我们一直督促业主就该部分工作付款,在经过无数次的会谈后,业主和咨询都说,实验段期间的费用,也就是上述费用应该支付给我们(但到如今也没有拿到付款),但在实验段完成后的永久工程施工中的滑坡后的处理费用将由承包人承担。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就边坡开挖的方法进行了修订(修改技术规范),将原来的挖泥船修坡方法改为台阶开挖方法形成边坡,另外还采取了诸如快挖快跑,进桩提绞刀,宁欠勿超等措施,但是在随后的施工中,仍然发生了多次滑坡,本项目施工期间土方共计发生滑坡20次之多,其中东岸15次,西岸4次,DAMUKDIA一次,SARA的局部滑坡不算。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并举的方法,督促咨询和业主将东西两岸的边坡自原来的1:35修改为1:5,使得边坡稳定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防止和减少了以后施工中的滑坡,其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既可以保证工程按期完工,也减少了施工期间滑坡后进行修复的费用损失。

4.DAMUKDIA以及SARA设计的导向

在投标阶段,这两项工作是暂定工程,投标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施工图纸,从工程量清单来看,该处的施工内容主要为水下抛石和水上混凝土块。工作内容和东西导堤一样。工程中标后,业主决定实施这两项工作,施工图设计在施工期间进行,因为其直接关系到施工,所以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积极跟踪设计进度,并主动帮助咨询画图,及时了解设计者的意图,将我们对设计的看法反馈给他们,设计过程中我们的多项建议被采纳,其结果使得我们在SARA的施工中,省掉了“船抛”这一工序,在DAMUKDIA的施工中避免了在软基上修建导堤,从而消除了风险,为顺利完成该处的防护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保障了工程工期。

5.技术应用

按照本项目技术规范的规定,我们为挖泥船配备了当时我局第一台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本项目挖泥船的疏浚长度为300~500米之间,疏泼深度达23米,合同规定,为了边坡的稳定需要进行分层开挖,每层的开挖厚度为2米,受到以上影响,挖泥船需要频繁移动船位并在新的开挖位置定位,该项工作经常受到黑夜/大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及时进行,导致非工作时间的延长,另外施工放样同样受到黑夜/天气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挖泥船的出勤率。在配备了GPS后,使得挖泥船的施工不再受黑夜与天气的影响,出勤率得到了保证,另外实现了挖泥船施工的可视化操作,提高了开挖精度。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利用GPS实现了上述功能的同时,又进一步研究并将这套GPS的功能扩展到了水下地形测量,进而通过技术攻关掌握了数据采集处理等工作的计算机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成果的应用,特别是需要频繁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极大地方便了施工,节省了挖泥船等待施工人员看完图纸再安排施工的时间。可以说这项成果的使用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否则,受到河道洪水的影响,我们将面临施工工期不足的局面。

6.理论联系实践

在SARA的防护施工中,我们碰到了渗透动水压力带来的局部边坡破坏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项目召开了技术研讨会,最后确定了齿槽法换土方案,以期达到:

*延长渗径并减少渗透动水压力。

*利用齿槽将部分水平方向的渗透动水压力改为扬压力。

*利用齿槽外部的原状土来加大抗剪强度。

*利用齿槽部位土体来加大抗滑动的阻力。

该方法使用后,效果非常明显,即防止了渗水影响施工的,又保障了边坡稳定,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计量方式的变更

本项目标书补遗规定,石料的计量采用图纸标示的石料厚度和其平面尺寸来计算结算工程量,也就是说将采用设计方量来结算。但是为了确认施工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技术规范又规定了采用抛石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来确定抛石的厚度,另外技术规范规定图纸标示的厚度为最小的需求厚度,实际施工后不允许有一处的厚度小于该厚度。

考虑到抛石过程中以及抛石施工后石料将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若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施工,则我们必须采用一定数量的“超抛”才能达到设计要求,但“超抛”的石料我们将得不到应有的付款,况且水下的地质条件差别很大,从施工后的测、量结果来看个别部位的沉降达3米以上,普遍的沉降均在1~15米之间。

项目管理技术篇6

项目施工管理是以工程投标,施工准备阶段生产要素的组织和施工条件准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生产要素的动态管理以及交工验收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施工全过程的管理。而技术管理作为项目施工管理的一个分支,与合约、工期、质量、成本、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管理框架。技术管理工作直接参与到工程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管理工作之中,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必然要求。技术作用的发挥,除决定于技术本身的水平外,极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没有完善的技术管理,先进的技术是难以发挥作用的。

1 项目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技术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技术管理作为专有词汇也是在该时期出现的。技术管理是一门边缘科学,比技术有更广一层的含义,即使技术贯穿于整个组织体系,使过去仅表现在车间及设备等方面的技术也可应用到财务、市场份额和其他事务中,将技术的竞争优势因素转为可靠的竞争能力,搞好技术管理是企业家或经营者的职责。

各工程项目均为典型项目,在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技术管理部门和人员。同时,可在很多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期刊、文章中找到关于项目技术管理重要性的论述。技术管理在施工项目管理中是施工项目管理实施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是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措施、是施工项目管理进度控制的有效途径。应说技术管理与项目各项主要目标都强相关。

2 项目技术管理的作用

分析项目技术管理的作用,离不开项目目标实现,技术管理的作用包括保证、服务及纠偏作用。利用科学手段方法,制订合理可行的技术路线,起到项目目标实现保证作用;以项目目标为技术管理目标,其所有工作内容均围绕目标并服务于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依靠检测手段,出现偏差时要通过技术措施纠正偏差。

技术管理在项目中的作用大小会因项目不同而不同,举例比较,建造一栋单层的房屋建筑,与建造一栋20层的高层建筑,两个项目中的技术管理作用肯定是后者要大。如果建造100层的超高层建筑,技术管理将起决定项目成败的作用。作用大小不同,但作用性质相同。技术管理作用是以科学手段,提供保证项目各项目标实现的方法,是其他管理无法替代的。

3 项目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从项目技术管理时间性看,项目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后阶段);从内容看,技术管理内容与项目其他方面管理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为工程项目管理顺利实施而服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管理、技术文件管理、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计量器具管理、试验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及科研开发管理共7项内容。这些工作内容与项目目标均相关,只是相关度不同。对于质量、安全、成本及工期目标应属于强相关。

4 项目技术管理的划分

以上论述从项目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作用、内容出发,证明了项目技术管理的存在。前文已提到,在项目管理理论中,包括时间管理、范围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管理、质量管理及成本管理9项内容。可发现这些管理有的是项目目标,如质量管理、时间管理。有的是工作内容,如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按此分析,可把项目中管理划分为目标型和内容型,目标型管理与内容型管理不是并列关系,两种类型管理相互交叉,可用经纬线形式表示,纬线方向表示目标型管理内容,经线方向表示内容型管理内容,绘制成平面图如图1所示。

以采购管理为例,作为内容型管理中的一项,要包括供方的资质审核、合同签订、进场检验以及合同结算等,该工作内容目的和原则均为实现项目的质量、成本及时间等目标。内容型管理与各项目标均相关。而目标型管理,以质量管理为例,要从范围管理开始,覆盖人力资源、采购及沟通等所有内容型管理,才能构成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将质量管理进行放大分析,其中包括策划、执行、检查及改进,通过PDCA循环,以实现目标。如图2所示的质量目标实现,技术管理存在策划环节。

由以上分析可发现,内容型管理还缺少如技术管理、检查监测管理。对于工程项目,还有更多的项目管理目标和实际存在的内容型管理,将其补充完善后,可得到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符的项目管理经纬图(图3)。

在工程项目中,技术管理作为内容型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项。其为项目目标管理的开始,是内容型管理的基础,策划技术路线决定了人力资源、材料设备、风险防范及检验手段等系列管理内容。越复杂、科技含量越高的项目,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体现的越充分,如在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大型桥梁市政工程项目中,技术管理将起决定性作用。技术管理主要应包括为完成各项目标而进行技术路线策划、方法选择和改进等内容。

5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监控

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放在施工项目部,对于企业总体技术管理来说,项目部是反映技术管理水平的窗口,所以对项目部技术管理实施情况的监控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实施对项目部施工过程技术管理监控的主要内容如下:

5.1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组织和职责监控

对项目部技术管理岗位设置、人员配置及执业资格、岗位职责和工作分工等进行监

督,确保项目部技术管理体系健全,技术管理职责全面,人员分工明确清晰,标准规范齐全。

5.2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水平和有效性监控

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施工管理的大纲,科学、经济、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部有效实现各种管理目标的良好保证。

5.3 项目现场施工技术执行情况的监控

人们常说:“上有千条线,下有一根针”。无论是国家标准规范、企业管理目标、施工组织设计等都是为项目现场组织施工服务的;反过来说施工过程中也要执行国家标准规范、施工组织设计,以实现管理目标。

5.4 施工项目部涉外技术管理情况监控

项目部在开展技术管理活动中除进行项目部围绕工程施工的技术工作之外,还有一些技术工作要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例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政府技术质量主管(监督)部门等等。项目部的涉外单位在对工程进行监管时,所涉及到的一些专业技术性内容。

6 定位技术管理的意义

项目经理与部门经理对项目技术管理的认识存在差别,产生原因主要源于岗位环境,项目经理看重结果,部门经理考虑流程、制度的作用。但可肯定彼此均一致认同技术管理对应工程项目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准确定位工程项目中的技术管理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1)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在项目中的作用将会得到普遍认可,有效消除对技术管理人员的不公平待遇,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不断提高改进技术管理工作绩效,培养技术管理人才。

(2)将形成工程项目管理结构变革,以工作内容命名职能部门,使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及工作内容更清晰,并增加各职能部门间的合作配合默契程度,为共同的项目目标而努力。

(3)为推行合理的绩效考核打下基础,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公司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培养、留住各方面人才起良好的促进作用,推动公司健康发展。

7 结语

综上所述,将项目施工管理理论与工程项目实际相结合,在完善项目施工管理内容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技术管理,健全合理的项目组织结构,明确技术管理与项目各项目标的对应关系,明确技术管理人员的职责,以促进与项目其他管理人员共同发挥作用,对实现工程项目的各项目标,提升项目施工管理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项目管理技术篇7

中图分类号:TB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项目管理是通过应用和综合诸如启动、规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项目管理过程来进行的。项目管理本身的基本内容包括项目整体规划和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等等。但不包含技术管理,在诸多的项目管理书籍中,也无技术管理的内容。

2项目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技术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可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提高竞争能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施工竞争日异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有的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而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境地。这足以说明技术管理在企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3项目技术管理的作用

分析项目技术管理的作用,离不开项目目标实现,技术管理的作用包括保证、服务及纠偏作用。利用科学手段方法,制订合理可行的技术路线,起到项目目标实现保证作用;以项目目标为技术管理目标,其所有工作内容均围绕目标并服务于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依靠检测手段,出现偏差时要通过技术措施纠正偏差。

技术管理在项目中的作用大小会因项目不同而不同,举例比较,建造一栋单层的房屋建筑与建筑一栋20层的高层建筑,两个项目中的技术管理作用肯定是后者要大。如果建造100层的超高层建筑,技术管理将起决定项目成败的作用。作用大小不同,但作用性质相同。技术管理作用是以科学手段,提供保证项目各项目标实现的方法,是其他管理无法替代的。

4项目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从项目技术管理时间看,项目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后阶段);从内容看,技术管理内容与项目其他方面管理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为工程项目管理顺利实施而服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管理、技术文件管理、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计量器具管理、试验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及科研开发管理共7项内容。这些工作内容与项目目标均相关,只是相关度不同。对于质量、安全、成本及工期目标应属于强相关。

5项目技术管理的划分

以上论述从项目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作用、内容出发,证明了项目技术管理的存在。前文已提到,在项目管理理论中,包括项目整体规划和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9项内容。可发现这些管理有的是项目目标,如质量管理、时间管理。有的是工作内容,如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按此分析,可把项目管理划分为目标型和内容型,目标型管理与内容型管理不是并列关系,两种类型管理相与交叉。

在工程项目中,技术管理作为内容型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其为项目目标管理的开始,是内容型管理的基础,策划技术路线决定了人力资源、材料设备、风险防范及检验手段等系列管理内容。越复杂、科技含量越高的项目,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体现的越充分,如在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大型桥梁市政工程项目中,技术管理将起决定性作用。技术管理主要应包括为完成各项目标而进行技术路线策划、方法选择和改进等内容。

6项目技术管理的对应关系

技术管理与所有项目目标都有对应关系,只不过在各目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对应质量目标,技术管理所占权重作用不同。对应质量目标 ,技术管理所占权重较大,而对应工期、安全等其他目标,权重各不相同。经对本公司的项目经理和部门经理进行问卷调查,技术管理有面积1万平方以上、高度在100米以下的工程项目中,对应各项目标的权重如下表所示。

技术管理目标型绩效指标加权调研结果

7定位技术管理的意义

经理与部门经理对项目技术管理的认识存在差别,产生原因主要源于岗位环境,项目经理看重结果,部门经理考虑流程、制度的作用。但肯定智能彼此均一致认同技术管理对应工程项目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7.1 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在项目中的作用将会得到普遍认可,有效消除对技术管理人员的不公平待遇,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不断提高改进技术管理工作绩效,培养技术管理人才。

7.2 将形成工程项目管理结构变革,以工作内容命名职能部门,使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及工作内容更清晰,并增加各职能部门的合作配合默契程度,为共同的项目目标而努力。

项目管理技术篇8

日前对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一部分,这种研究侧重于对企业与外部创新网络,如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介机构(包括风险投资、孵化器等)、政府等的内外协同问题的研究:一种是单独地提出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概念和结构等等,这种研究侧重于对企业内部研发、营销、生产等部门间的相互协同问题的研究。当然这两种研究方式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有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研究都认为系统内外各种因素的相互协同作用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但这些分析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探讨,对系统具体运行还缺乏深入的研究。

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项目管理的建立和运作,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具有最大限度的柔性,符合组织发展战略、流程、结构激励、理念以及文化的整体性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其运作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为组织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项目管理正成为一种管理变化与不确定性的有效管理模式。

二、项目管理的定义

项目管理最旱的概念:对项日进行管理就是项目管理,而美国项目管理协会2000年版网中的定义:项目管理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應用于项目之中,以满足项目的要求。项目管理是通过如下过程进行的:如启动、规划、执行、控制和结尾。项目班子管理项目的工作,项目的这些工作必须满足需求和期望不同的利害关系者在项目的范围、时间、费用、风险和质量等各方面提出此的互相冲突的明确的要求。

三、项目管理的特点

项目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它的特点是它所管理对象的项目的特性和它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作用或位置所决定的。

从水平上划分,企业管理系统可分为营销、生产、人力资源、财务、研发、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通过完成各自的职能为企业系统整体的有效运行和实现企业管理系统的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职能作用上讲,项目管理子系统和营销、生产等子系统一样,但由于它所管理的对象“项目”的特殊性,使它与企业系统的其它子系统有明显的不同,表现在:一、其它职能部门管理的对象是作业,只是企业某一业务流程的一部分,而项目管理的管理对象是项目的整体,是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一个项目是其它任何一个子系统所不能单独完成的,需要这些部门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因为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不对整个项目负责,因此需要有一个人或组织为整个项目负责,从项目的整体或系统性出发,对项目进行管理。二、由于项目的一次性和临时性,不可能存在长期的固定的组织,成立这样的组织也是不经济的,为了完成项目它需要企业系统其它子系统为它提供人、财、物等资源,即项目管理具有资源的依赖性,它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要依赖于其它子系统的支持。

具体的讲,项目管理主要特征是:

l、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或被当作项目来处理的运作。

2、项目管理的哲学和方法论基础是系统理论,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它把项目看作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或任务组成的动态系统,依据系统论的“整体——分解——综合”的原理,将项目分解为许多的工作包或责任中心,由责任者分别按要求完成目标,然后综合成最终的成果;同时把项目看成是一个有完整生命周期的过程,把过程和结构统一起来,从系统整体把握整个项目。

3、项目管理采用基于团队管理的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的组织形式,其中有三层意思:一是与职能部门相比,项目管理有了“组织”的概念,需要围绕项目来组织资源;二是项目管理采用的是团队的组织形式,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做出决定、共同负责、共同享有回报和荣誉;三是与一般的团队相比,突出了项目经理的作用,项目经理独立地掌握垂直的命令链,这是由项目系统管理的要求决定的。

4、项目管理的组织是临时性的,这是由项目的一次性和临时性决定的。项目组织的临时性决定了项目管理具有的依赖性,即项目所需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和资源都由它的外部组织提供的,需要不同职能部门或外部机构的协同工作。这两个特点使项目管理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冲突。

5、项目管理的组织是柔性的,项目组织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建制的组织形式,而是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适时地调整组织的配置。

6、项目管理是对过程的动态管理,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工作的性质明显的不同,因而管理的重点也不同,需要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在项目管理的动态的管理过程中,特别强调其协调和控制的功能。由于冲突和不断的变化是项目管理的固有的特点,处理各种冲突和意外事件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

四、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分析

和其它项目管理一样,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本质上是一个“办事”的过程,从创新概念产生到完成创新成果。要经历几个明显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完成不同的活动,企业内外各种影响技术创新系统因素之间复杂的非线性作用也只有在这个过程当中才能体现出来,这个过程本封也是一个系统,准确的说是一个事理系统,本文把它定义为“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系统”。

技术创新项目的主体或承载者是以企业系统为中心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企业内的研究与开发、产上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研究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和企业外部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供应商、销售商、中介机构、政府部门等等,在本文中把所有这些对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系统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组织和机构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定义为“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系统”和“环境系统”。

五、总结

本文在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上,在系统理论,特别是事理系统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技术创新项目及其管理的特性,提出了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及其信息系统建设的框架。本文的主要结论和观点是:

项目管理技术篇9

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既是一个老生常谈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易解决好的问题。因为工程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到竣工的各个阶段,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活动和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那么在施工企业中又当如何做好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呢?

1 完善技术管理体制,强化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指挥系统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为一体, 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科学技术。这就要求采取果断决策,确定企业的科技长远规划和近期的技术引进、改造。总工程师既是科技工作的指挥者, 又是实践者。应当把总工放在企业技术进步的突出位置,让总工直接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总工的意见和建议,应被企业领导决策层高度重视, 并得到尊重。在原则、决策确定之后,就放手让总工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不干涉其正常的业务活动。

1.1 要明确总工程师的职权范围 总工程师是施工企业领导成员,全面负责施工技术,并协理行政主管领导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从现代管理角度考虑,总工程师必须具备参谋职权、职能职权和直接职权,并在管理职能上三种职权为一整体。

1.2 明确总工程师办公室的任务 总工程师办公室的重要任务是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发展研究,也是组织研究审定全局性施工方案、科技宏观决策的工作机构;并且是组织实施长期、近期技术发展规划, 技术供应、年度计划、技术改造、科研项目,推行标准化,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和科技成果鉴定的综合管理机构; 又是预测技术、科技发展、技术经济等情报研究的咨询参谋机构。

2 明确工程项目部主任工程师的主要职责

2.1 开工前的工作 首先是熟悉施工图纸及设计文件;核对图纸在内容上是否一致;施工图纸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无矛盾;总体图及与其相关的结构图在尺寸、座标、高程方面是否一致; 主要单元工程量及主要材料数量、规格是否正确; 注意专用图纸与通用图纸在衔接方面有无矛盾及缺陷; 了解图纸中采用的新标准、新工艺、新技术内容; 并查阅有关技术资料, 召开研讨会,制定出技术措施方案; 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监理部门汇报研究, 求得合理解决。主任工程师还应及时将图纸、设计文件等及时向现场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同时制定出本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要求实施细则。

2.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概述, 各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 专项( 如基础处理、水下混凝土等) 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 施工总进度计划, 关键性主体工程部位的施工措施, 施工场地( 如机械、供水、供风、供电、通讯及场内交通等) 布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 工程合理化建议等。同时, 现场施工组织设计报告不同于投标文件, 它要求更具体、详尽, 而且还要经过甲方的讨论和审议认可后方能实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工程承包合同, 施工图纸, 招投标书, 工程项目年度计划, 工程地质勘测报告及地形测量控制网, 国家行业规范、标准, 业主及设计部门的工程文件, 有关新技术新工艺的资料及类似工程的经验资料等。施工组织设计应密切结合本企业的实际, 充分利用现存周转性材料、设备, 降低工程成本; 用网络图绘制的工程进度计划, 要结合实际能力及承包合同工期要求, 并留一定余地, 注意交叉安排施工, 协调劳动程序和强度; 主要工作要制定出几套施工方案, 以便选择利用。施组设计, 初稿要组织有关领导、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论证, 提出修改意见, 最后补充完善。施组设计应报工程局总工程师办公室和工程技术处审批或备案, 争取上一级技术领导、技术管理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2.3 认真组织好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主任工程师作为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施工中应注意抓好工程质量、进度、成本3 方面的管理,技术工作必须密切围绕生产任务和经济效益这个课题来进行。

2.3.1 关于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与管理 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管理是以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为准则的。当工程质量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 主任工程师有责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二者不能协调, 应服从于“质量第一”的原则。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 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 都应认真对待, 制定好处理方案。同时, 及时邀请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等部门检查指导工程质量, 并参加阶段性验收。 转贴于

2.3.2 关于工程进度管理 主任工程师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目标, 全面执行施工进度计划。针对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 及时调整好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 随时注意单元工程形象进度以及施工能力、设备、材料供应情况。对有分包的工程项目, 应注意协调双方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 不能影响整体工期目标。遇有不可抗拒灾害, 应将所造成的损失情况及补求措施报送监理工程师, 并按工程索赔程序合理索赔。

2.3.3 关于工程成本的管理 工程项目要在质量上符合规范要求、工期上达到合同文件要求的前提下, 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工程成本。主任工程师要经常注意材料检查, 工程上各道工序自检, 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情况, 以及对工程成本有影响的技术管理。

2.3.4 竣工资料整理及技术资料的归档 工程竣工验收, 是在合同履行结束时由乙方向甲方提出竣工验收报告, 对完成的工程全面进行鉴定,并决定是否具备工程移交条件的验收。其验收内容比阶段验收更广泛, 它包括合同文件的所有条件, 所提供的竣工资料也更全面具体。如竣工图及工程清单、竣工照片、录相记录、施工过程资料、施工总结、大事记、施工原始记录、开仓证、实施进度及措施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证书、材料设备质量检查、试验资料、质量事故及处理记录、原型观测设备仪器及埋设、调试、观测记录及成果分析、竣工决算、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三材决算资料和修改设计通知等。甲方在乙方提出竣工报告后进行逐项审核, 并定期办完验收手续,最后签署工程验收证书, 并确定实际竣工日期, 力争做到“工程完、资料齐、结算清、不留尾巴”。

3 关于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 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施工全过程中的进度控制、工程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是施工中各项管理的龙头。

3.1 重视人的作用 加强工程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工程技术管理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活动, 尽快实现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的转变,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的迫切需要, 也是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 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真正做到知人善任, 尊贤重士。同时充分了解和认识技术活动的内在规律, 按技术规律和客观规律办事, 才能达到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 优质、高效、低耗地进行工程建设。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 做到一专多能, 既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 又要能掌握几种技能, 做到动手( 做内业) 和动口( 现场协调管理) 能力并重。企业要致力于培养和建设一支既懂技术, 又懂经济, 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且具有奉献精神的工程技术管理队伍, 形成集体优势,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 以适应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2 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手段 在建筑工程实行业主负责、招标承包的新体制下, 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 对工程技术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 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在工程技术管理中不断吸取他人的经验, 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在实际工作中, 广泛推行网络计划技术、成本控制与分析技术、进展报告技术、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等现代管理工具。引进和

开发先进的软件, 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建立工程技术管理信息系统, 促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发展, 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3. 3 切实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技术储备 对于一个大中型的建筑施工企业, 施工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技术储备,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施工技术资料积累的内容, 大体上可以归纳为

( 1) 工程建设承包合同、协议及补充意见;( 2) 施工物象凭证( 如设计图、说明书、修改设计通知、图纸会审纪要等);( 3) 施工质量保证资料;(4) 竣工资料;( 5) 实现合同标的手段、措施和方法。

4 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一项贯穿于整个工程的、需要企业长期坚持的工作,其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施工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人才的培养为工程质量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宏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建筑资讯,2008,2.

项目管理技术篇10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既是一个老生常谈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易解决好的问题。因为工程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到竣工的各个阶段,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活动和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那么在施工企业中又当如何做好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呢?

1 完善技术管理体制,强化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指挥系统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为一体, 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科学技术。这就要求采取果断决策,确定企业的科技长远规划和近期的技术引进、改造。总工程师既是科技工作的指挥者, 又是实践者。应当把总工放在企业技术进步的突出位置,让总工直接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总工的意见和建议,应被企业领导决策层高度重视, 并得到尊重。在原则、决策确定之后,就放手让总工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不干涉其正常的业务活动。

1.1 要明确总工程师的职权范围 总工程师是施工企业领导成员,全面负责施工技术,并协理行政主管领导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从现代管理角度考虑,总工程师必须具备参谋职权、职能职权和直接职权,并在管理职能上三种职权为一整体。

1.2 明确总工程师办公室的任务 总工程师办公室的重要任务是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发展研究,也是组织研究审定全局性施工方案、科技宏观决策的工作机构;并且是组织实施长期、近期技术发展规划, 技术供应、年度计划、技术改造、科研项目,推行标准化,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和科技成果鉴定的综合管理机构; 又是预测技术、科技发展、技术经济等情报研究

的咨询参谋机构。

2 明确工程项目部主任工程师的主要职责

2.1 开工前的工作 首先是熟悉施工图纸及设计文件;核对图纸在内容上是否一致;施工图纸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无矛盾;总体图及与其相关的结构图在尺寸、座标、高程方面是否一致; 主要单元工程量及主要材料数量、规格是否正确; 注意专用图纸与通用图纸在衔接方面有无矛盾及缺陷; 了解图纸中采用的新标准、新工艺、新技术内容; 并查阅有关技术资料, 召开研讨会,制定出技术措施方案; 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监理部门汇报研究, 求得合理解决。主任工程师还应及时将图纸、设计文件等及时向现场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同时制定出本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要求实施细则。

2.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概述, 各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 专项( 如基础处理、水下混凝土等) 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 施工总进度计划, 关键性主体工程部位的施工措施, 施工场地( 如机械、供水、供风、供电、通讯及场内交通等) 布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 工程合理化建议等。同时, 现场施工组织设计报告不同于投标文件, 它要求更具体、详尽, 而且还要经过甲方的讨论和审议认可后方能实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工程承包合同, 施工图纸, 招投标书, 工程项目年度计划, 工程地质勘测报告及地形测量控制网, 国家行业规范、标准, 业主及设计部门的工程文件, 有关新技术新工艺的资料及类似工程的经验资料等。施工组织设计应密切结合本企业的实际, 充分利用现存周转性材料、设备, 降低工程成本; 用网络图绘制的工程进度计划, 要结合实际能力及承包合同工期要求, 并留一定余地, 注意交叉安排施工, 协调劳动程序和强度; 主要工作要制定出几套施工方案, 以便选择利用。施组设计, 初稿要组织有关领导、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论证, 提出修改意见, 最后补充完善。施组设计应报工程局总工程师办公室和工程技术处审批或备案, 争取上一级技术领导、技术管理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2.3 认真组织好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主任工程师作为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施工中应注意抓好工程质量、进度、成本3 方面的管理,技术工作必须密切围绕生产任务和经济效益这个课题来进行。

2.3.1 关于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与管理 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管理是以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为准则的。当工程质量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 主任工程师有责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二者不能协调, 应服从于“质量第一”的原则。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 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 都应认真对待, 制定好处理方案。同时, 及时邀请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等部门检查指导工程质量, 并参加阶段性验收。

2.3.2 关于工程进度管理 主任工程师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目标, 全面执行施工进度计划。针对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 及时调整好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 随时注意单元工程形象进度以及施工能力、设备、材料供应情况。对有分包的工程项目, 应注意协调双方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 不能影响整体工期目标。遇有不可抗拒灾害, 应将所造成的损失情况及补求措施报送监理工程师, 并按工程索赔程序合理索赔。

2.3.3 关于工程成本的管理 工程项目要在质量上符合规范要求、工期上达到合同文件要求的前提下, 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工程成本。主任工程师要经常注意材料检查, 工程上各道工序自检, 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情况, 以及对工程成本有影响的技术管理。

2.3.4 竣工资料整理及技术资料的归档 工程竣工验收, 是在合同履行结束时由乙方向甲方提出竣工验收报告, 对完成的工程全面进行鉴定,并决定是否具备工程移交条件的验收。其验收内容比阶段验收更广泛, 它包括合同文件的所有条件, 所提供的竣工资料也更全面具体。如竣工图及工程清单、竣工照片、录相记录、施工过程资料、施工总结、大事记、施工原始记录、开仓证、实施进度及措施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证书、材料设备质量检查、试验资料、质量事故及处理记录、原型观测设备仪器及埋设、调试、观测记录及成果分析、竣工决算、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三材决算资料和修改设计通知等。甲方在乙方提出竣工报告后进行逐项审核, 并定期办完验收手续,最后签署工程验收证书, 并确定实际竣工日期, 力争做到“工程完、资料齐、结算清、不留尾巴”。

3 关于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 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施工全过程中的进度控制、工程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是施工中各项管理的龙头。

3.1 重视人的作用 加强工程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工程技术管理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活动, 尽快实现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的转变,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的迫切需要, 也是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 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真正做到知人善任, 尊贤重士。同时充分了解和认识技术活动的内在规律, 按技术规律和客观规律办事, 才能达到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 优质、高效、低耗地进行工程建设。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 做到一专多能, 既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 又要能掌握几种技能, 做到动手( 做内业) 和动口( 现场协调管理) 能力并重。企业要致力于培养和建设一支既懂技术, 又懂经济, 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且具有奉献精神的工程技术管理队伍, 形成集体优势,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 以适应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2 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手段 在建筑工程实行业主负责、招标承包的新体制下, 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 对工程技术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 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在工程技术管理中不断吸取他人的经验, 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在实际工作中, 广泛推行网络计划技术、成本控制与分析技术、进展报告技术、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等现代管理工具。引进和

开发先进的软件, 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建立工程技术管理信息系统, 促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发展, 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3. 3 切实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技术储备 对于一个大中型的建筑施工企业, 施工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技术储备,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施工技术资料积累的内容, 大体上可以归纳为

( 1) 工程建设承包合同、协议及补充意见;( 2) 施工物象凭证( 如设计图、说明书、修改设计通知、图纸会审纪要等);( 3) 施工质量保证资料;(4) 竣工资料;( 5) 实现合同标的手段、措施和方法。

4 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一项贯穿于整个工程的、需要企业长期坚持的工作,其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施工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人才的培养为工程质量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宏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建筑资讯,2008,2.

项目管理技术篇11

一、项目管理中技术资料的内容和特点

工程建设通常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各个方面,需要多种一起工作,共同完成。而技术资料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记录文件,是由纸质资料及多媒体资料组成的记录整个施工过程的鉴证。由于项目工程属于掩盖型隐蔽工程,因此技术资料能够全面反映和还原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状态,考证不同的施工阶段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技术资料也工程验收过程中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的主要依据,因此整理一套齐全完整的技术资料尤为重要。

1、技术资料的真实性

技术资料必须真实地反映工程实体的质量状况,不能因为任何原因而做假数据。技术资料不仅是评定验收工程质量的依据, 也是建设和管理工程的依据, 尤其是建筑使用阶段进行维修、管理、改建和扩建的依据。一旦技术资料丧失了真实性, 就变的一文不值。而且虚假的技术资料不仅会带来错误的质量评价结论,也会给工程的改建和扩建带来麻烦, 甚至会造成不可预估的严重后果。

2、技术资料的规范性

技术资料在填写、整理施工技术资料时必须保证规范性,规范性是指应遵照工程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法规要求,文件成果应达到相应的信息点。技术资料负责人或者资料员应认真根据国家、行业的技术规范,认真负责地整理、填写技术资料,及时存档,使施工技术资料标准化、规范化。

3、技术资料的信息化

技术资料在建筑施工单位经整理编排后,要及时送到城市建设档案部门归档并对应存放在档案中。技术资料形成于城市基本建设和设施管理的过程中,真实记录和实际反映建筑单位的建设,是对工程进行建设、维护、管理、规划的可靠依据,是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

二、影响当前技术资料管理的主要因素

1、企业领导重视度不够,没有完善健全的资料管理制度

项目部领导对资料管理意识薄弱,存在着只重视工程建设、轻视资料管理的现象。

2、资料管理人员非专业化现象普遍

项目资料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且兼职现象多,有的是在施工当地聘请的,专业知识不足,精力有限。

3、作业层人员素质低

项目部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差,是造成工程建设中资料编制不规范、资料整理质量不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4、资料验收签证不齐全,收集不及时

项目部为了赶进度,盲目满足工程施工进度的需要,工程验收后,没有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规定要求办理书面签字,以致验收小组解散后找不到当事人签字而出现代签现象。对资料管理重视不够,缺乏有效控制资料编制质量的具体措施。

三、技术资料中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试验资料管理方面的问题

1)原材料试验取样缺乏代表性和连续性。在我国现行的标准与试验规程中,对原材料试验的取样方法、取样代表数量、取样频率等均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为试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或施工单位为了整理资料方便,或施工单位为了经济利益的考虑,使得试验中取样缺乏代表性,取样次数不符材料进场频率,代表数量不确切的现象频繁出现。所以试验结果不能较全面的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2)试验报告规范性差。试验报告检验结论不明确,试验报告的使用部位不具体,试验批次、批量不准确,如钢材在检验时没有注明使用部位、层数,只简单的填写到基础或主体。还有在检验时出现不符合报告,没有出具加倍取样报告,也没有查找为什么没有加倍取样的具体原因。试验报告的规范性差,直接影响了资料整理的规范性。

2、资料管理方面的问题

1)资料管理和施工进度不同步。资料是工程建设中过程控制的重要体现,所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应该和现场施工进度同步。可是,当前一些项目总是爱写“回忆录”,存在进度超前,资料收集滞后现象;还就是过程资料已经收集齐全,但由于项目资料员责任心不强,没有及时整理,造成资料混乱,导致资料的管理工作总和施工进度不同步。

2)资料缺乏完整性。不完整的资料不能系统、全面的反映单位工程施工过程的控制情况和工程的质量状况。例如高层建筑沉降观测一般一个月或每升高一层为一个观测周期,如果遇到雨季或者出现沉降不均匀时,要增加观测次数,有的项目测量人员懈怠,不愿复测,有的项目已经进行复测,但是不愿填写复测记录,这就造成资料的不完整现象。

3、资料规范性方面的问题

1)工程质量验收签证资料不齐全。随着项目进展的需要,为了急于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建设“四方”现场验收后,没有按国家行业标准规定要求办理书面签字仪式。由于施工管理不严格,造成原始文件丢失等等。

2)竣工图文件编制不够规范。一些分部工程不同程度存在着代用图,而在竣工中又要求竣工图以分部工程组卷,图纸缺量较大,有的竣工图尽然用的就是原设计图纸,没有根据实际施工进行修改。

四、建筑施工资料管理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资料管理制度

1)工程项目部工程管理部门,在工程项目建设初期就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程项目资料管理办法,明确项目技术人员及资料员等在工程资料形成过程中各自应负的责任。只有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资料的有序进行,才能保证资料及图纸内容的准确、齐全、规范,才能保证资料记录齐全、完整、规范,资料填写才不会出现前后矛盾现象。

2)建设、施工及监理单位各级管理人员要责任到人,各工种工作人员相互积极配合,真正认识资料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就不难杜绝资料和进度不相适应,资料滞后于进度的问题,确保资料收集、整理的及时性与完整性。

2、确保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确保资料的真实性

内容真实、详细、准确的资料对于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故此,在对施工资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将确保资料的真实性作为重点,尽最大的可能杜绝虚假情况的发生。如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混凝土,应进行相应的检测,同时要保证抽检的真实性,切不可应付抽样对混凝土进行处理。

2)保证内业资料的完整性

如果施工资料的完整性不足,则无法全面、系统地了解单位工程的质量状况,所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是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应当定期对施工资料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业务方面的培训,借此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水平,这样能够为施工单位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的资料管理队伍;另一方面应当逐步完善奖惩制度,根据资料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即通过对资料完整性、准确性等方面的综合评定,确定员工的薪酬福利。

3、加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训

作为建筑施工的企业单位,也应该做到拥有足够的专业技能,才能够提高一个企业的办事效率,才能够在整体上提高施工队伍的办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很好的发展下去,就要很重视施工队伍的培养,包括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只有施工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在施工过程中才能做到有足够的韧性,以防止不确定的事情的发生。而且,在当前项目管理中再培训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手段,尤其是对建筑企业,高素质队伍、高水平的管理在市场竞争中才可以站稳脚跟。

五、结语

综上所述,资料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各个专业的一项复合型工作,要保证资料收集的完整、准确、系统、规范,能真实地记录和反映施工及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就必须将资料的管理工作从工程项目开工抓起,并在工程建设中加强监督管理及自检工作,积极学习新规范、新标准,并严格把握竣工验收关,以确保资料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项目管理技术篇12

中图分类号:TU7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在现在高效生产的旗帜下水处理的用处与日俱增。各大水处理公司对于水处理项目的管理也尤为重视。各大企业对于项目的质量,所用的成本,工期的长短也尤为重视,恰恰这些正是项目委托方所看重的。只有短时间、低成本、高质量的完成项目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可以说各大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体现了总体实力和对外面貌,所以它们都将项目管理作为重点加强对象。由于各大企业业务规模的不断加速和扩大,对项目的实时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大部分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还是采用传统人工方式,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最新的项目进行情况,往往都会造成项目管理的人为延误,为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同时项目参与人员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缺少一种高效的沟通方式。虽然很多企业虽然使用了项目管理软件来管理自己的项目,但是使用的仍为单机系统的应用形式,协同较差,后期反馈修改大,与设计要求不相符,缺少和其它项目管理软件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从而大大降低了水处理项目管理的准确性。项目管理并不是一个独立部门能够完成的,所以所涉及的部门与人员的协同工作才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结合水处理项目管理的特点,本文讲述了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水处理项目管理系统的理论和实现方法。

1 除盐水处理工程项目

除盐水处理是工业水处理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水处理分支,尤其是在各个钢厂中的应用尤为重要。除盐水处理指利用各种水处理工艺,除去悬浮物、胶体和无机的阳离子、阴离子等水中杂质后,所得到的成品水。除盐水并不意味着水中盐类被全部去除干净,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以及制水成本上的考虑,根据不同用途,允许除盐水含有微量杂质。除盐水中杂质越少,水纯度越高。除盐水处理的一般工艺都是用多介质过滤器、超滤、反渗透等设备组成的,实现对水的净化。

除盐水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多介质过滤器、超滤、反渗透等设备的安装于调试。尤其在现在自动化、计算机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中,水处理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操作,其中涉及到设备安装、plc安装、接线与调试等步骤。因此要完成一个高度自动化的除盐水处理项目设备安装流程图1所示:

2 工作流模型

工作流技术是业务过程的部分或整体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使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的规则传递文档、信息或任务的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某个预期的业务目标,或者促使此目标的实现。

除盐水处理项目如果把每一个流程的传输放到计算机与互联网上进行,不仅方便省时,而且使流程固定,更加规范,提高项目的效率,减少错误的发生,基于工作流技术的项目管理系统就是按照一系列过程规则,使文档、信息或者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极大的提升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协同性、准确性,使公司可以把重点工作放到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人员,最小的成本完成质量最优的项目。

因此,在此对上述除盐水安装调试流程进行建模。工作流中主要有案例、任务、路由等要素,每一个要素的运用都使工作流更加明确更加形象。

案例:工作流系统的基本目的就是处理案例,水处理项目本身就是一个案例。每一个案例的生命周期都是固有的。项目本身也是有一个生命周期的,从项目开始立项就是生命周期的开始,项目竣工时就是生命周期的结束,其中在这个生命周期中可以划分成若干个任务。

任务:任务是工作流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泛指一个工作单元。只有确定了任务,才可以构建工作流。可以说任务是一个工作的逻辑单元,必须是完整执行的。但是任务的整体性又依赖于它所存在的环境。上述流程中安装超滤设备如果外包给了别家公司,对于甲方来看任务是一个整体,但是对于乙方来看他可以把任务再分割,再定任务负责人。

路由:沿着特定分支的路由决定哪些任务需要执行,一般情况下共有四种基本路由结构。顺序路由就是最简单的一个接一个的执行;并行路由(AND-split――AND-join)是两个以上的任务同时被执行,并且互不影响;选择路由(OR-split――OR-join)是两个或者多个任务之间存在选择;循环路由是指多次执行同一个任务[1]。

本文中工作流是用Petri网进行建模的。如图2就是图1所示流程用Petri网络定义的工作流案例。

3 关系数据库工作流引擎

对于工作流来讲,工作流引擎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的核心,是工作流的动力。有了引擎的驱动,工作流才能按照我们设置的流程进行。现在有很多公司开发了各种各样的工作流引擎,但是关系数据库作为驱动的引擎是实现比较容易的。采用数据库驱动的方式实现工作流引擎,以低成本实现了工作流的核心功能,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强等特点。本文中数据库采用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 2008。在工作流引擎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于工作流的过程模型的描述。

过程模型是工作流引擎控制信息来源,工作流系统提供了串行、并行、选择及循环4种基本路由的方式,水处理项目管理的实际业务流程都可以用上述的基本路由及其组合来描述。

具体实现方案:流程定义表与任务定义表用来描述流程和任务的信息。为了防止对任务的重复定义,任务与流程都是相对独立的,对任务的定义不依赖于特定的流程,这是因为同一流程的不同步骤可能要用到相同的任务。类型字段是用于标识任务的类型,在系统中将任务的类型作了如下划分:人工任务,指由操作人员直接控制执行的任务;自动任务,指不需要人员参与,直接由工作流引擎激发相关程序来执行的任务;循环任务,连接一个循环过程并控制其运行的任务;路由任务,不执行实际的工作,而是为实现复杂的路由关系而定义的任务。对于每一种任务,系统在数据库中为其自动生成相应的相关数据表,用以定义与该任务相关的数据信息及控制信息。任务编号、流程实例编号为系统的默认字段,其余信息字段在任务定义时由管理员指定。流程组织表是描述各流程的运作规则。系统中用流程编号字段区别不同的流程,位置字段是用来表示任务在流程中的执行顺序,首项任务的位置数为1,依次向下排列。每一个位置上都可以有多个任务,相同位置上不同任务间的关系用迁移方式来标识。迁移方式分为串行、与分支、与汇总、或分支、或汇总,对应在这四种迁移方式在上节中的Petri网已经有所体现[2]。

系统中心数据库实现的方案如图3所示。

4 结束语

文中是对采用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水处理项目管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水处理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通过实践的一个简单实力,设计了一个适合于水处理项目管理的工作流模型,并且利用关系数据库建立的工作流引擎的模型。在实现的过程中,使用了关系数据库作为工作流的引擎,实现了低成本、高功效。对数据库各个表之间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最后实现了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水处理项目管理系统。文中论证了工作流技术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它可以使项目管理的繁琐过程在计算机上得以实现,是项目管理系统的一个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荷兰)Wil can der Aalst&Kees van Hee.工作流管理――模型、方法和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