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处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6:50: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故障处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故障处理论文

篇1

进给传动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篇2

2.安全气道、储油柜故障

2.1安全气道、储油柜的故障现象

我厂1号、2号主变,其型号为SFPSL1-63000/110,1973年投入运行。原储油柜油面上部空气通过存放氯化钙等干燥剂的吸湿器与外界自由流通,虽然减少了油面与空气的接触面,降低了油的氧化速度,减少了侵入变压器油中的水分,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油的氧化和微水超标。3号~7号主变原橡胶隔膜式和橡胶囊式储油柜渗油、漏油、假油位也不时发生。储油柜玻璃管式油位计位置高,易污染、逆光不易观察。原钢管式安全气道上部装有一块一定厚度的玻璃,当变压器内部发生故障而产生大量气体时,若油箱压力表读数达到50kpa,油流和气体将冲破玻璃向外喷出(实际动作值的分散性较大),以保护变压器。但其动作后由于油流惯性在变压器异常时会产生虹吸现象,造成大量变压器油流出。

2.2处理措施

1998年初变压器大修时,在1号、2号主变新储油柜端面上部油与空气之间增加了一个耐油橡皮胶囊,既可保证变压器油的呼吸,又可避免油与空气的接触,有效地避免了油的氧化及水分的侵入。但几年来运行结果表明,产品时常发生气囊漏气、假油位现象。为此,我们进一步采取了处理措施,其措施如下:(1)将3号-7号主变、高压厂变储油柜全部更换为BC系列的波纹管式储油柜。波纹管式储油柜不仅有老式设备的优点,而且彻底解决了橡胶补偿元件易破损、渗漏、堵塞、假油位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不用吸湿器,消除了吸湿器更换硅胶期间,重瓦斯保护退出、主变主保护只剩一套差动主保护运行的风险。(2)把玻璃管式油位计更换为指针式油位表,指示油位。油位表设置油位上、下控制限,分别在油箱满油位和油位低时,带有电接点动作,向中央控制室发出信号。(3)将1号、2号、6号、7号主变的安全气道更换为YSF1-1304)型压力释放阀,油箱压力达到整定值即可动作,释放压力,压力回落后阀门关闭,变压器得以保护。3号主变钟罩顶部两端各安装一只YSF-55/130型压力释放阀。(4)3号-7号主变水冷改风冷,改进后高温报警及高温跳闸值做了相应调整。改造后,这几台变压器运行正常,且每次检修时,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3.分接开关油流继电器、引线过度板、部分故障

3.1分接开关、引线过度板故障及处理

3号高压厂变型号为SFL-16000/10,试验时发现高压侧直流电阻相差为1.4%,超出了直流电阻差不应大于1%的规定:。经吊罩检查发现分接开关有轻微氧化且接触不良,打磨处理再测相差为0.6%<1%,满足试验规程的规定,可投入安全运行。7号主变型号为SPF7—240000/220,1997年大修时试验其直流电阻不合格,吊罩检查时发现低压侧B相引出线有过热现象,经仔细检查发现过热点是B相电源侧的铜铝复合过渡板(与铝排联接面)铝面过热烧损1/3。该过渡板为南京某厂生产的,厚度为1mm,过渡电阻比较大,易发热。于是,我们自行配置了一块2mm厚的紫铜板与原过渡板一同装在B相可减少过渡电阻,并对低压侧C相接线板的一道裂纹进行了焊补。检修后,我们再次进行热稳定及直流电阻测量试验,合格后投入运行。1996年1号主变35KV侧A相分接开关的第2档接触面烧损,于1998年2月检修时把1号主变分接开关短接,短接后测量直流电阻合格,于是投入运行。1998年初1号主变大修时,将A相开关第2档原柱面与柱面接触(接触面相对较小)的35KV侧分接头开关更换为平面与柱面接触,动触头水平截面为梯形(该开关为DWX型,只能顺时针调)分接开关。直流电阻试验合格后,1号主变投入运行。超级秘书网

3.2油流继电器故障及处理

1号、2号主变压器原配置的潜油泵油流继电器挡板过大与新更换的潜油泵不配套、经常出现卡死,油流继电器不能复位的现象,一年就发生了3次油流继电器档板断掉。在大修时我们对其进行了更换,并对潜油泵加装了放气阀。投入运行后,一直运行较稳定。

篇3

一.机油报警灯亮,机油压力过低

1.机油油面过低。需要添加机油,并检查是否有密封不严造成机油泄漏;

2.机油限压阀弹簧失效,必须清除阀门上的杂质,清洗机油泵,更换弹簧;

3.机油泵转速过慢或间隙过大,不能提供足够的油。可以先减档以提高发动机转速,再检查机油泵;

4.机油过热,粘度过稀。需要检查是否使用了合适粘度的油,同时水温过热对此影响也很大,尤其是夏季高温下长时间怠速或爬坡,此时因车速较慢,冷却效果差,发动机温度容易过高。

5.轴瓦磨损。轴瓦磨损造成了机油通过间隙被泄压,造成机油压力低。常见于刚大修完或较旧的车辆;

6.燃油稀释了油。一般由于燃烧室内可燃气通过活塞组与缸壁的间隙进入曲轴箱造成,部分车辆用柴油或煤油清洗过发动机,也易造成该故障。可通过检测油样的闪点和粘度检测出;

7.只是怠速时压力才低,一给油就正常了。这一般不是故障,因为在车辆启动时,需要有足够的油快速流入需要的零部件,正常行驶时表现出的油压更准确;

8.机油压力传感器损坏。多数车辆有高低压2个油压传感器,分别探测高、低转速的机油压力。如有损坏,需更换;

9.有异物阻塞油路。需要清洗油路。

维修实例

1.一辆桑塔纳轿车低速行驶时一切正常;当速度超过60km/h,机油压力警告灯闪亮,蜂鸣器也响起,停车重新启动,一切恢复正常,但车速一高,上述现象又会出现,经检查,是高压开关损坏。更换新开关后故障消除。

2.东北地区一客户的6辆金龙大客车(使用康明斯柴油发动机)普遍发生怠速时机油压力略低于限值的现象,后发现,客户为节省燃油,将怠速调低了,低于车辆要求的怠速转速。由于机油泵是由曲轴带动的,发动机转速降低,必然造成机油泵泵送能力下降,使得机油压力低于规定值。后将怠速调至正常水平,怠速时机油压力恢复正常。

二.车辆机油消耗过大(或烧机油)

1.发动机各密封面和油封损坏,将造成油的渗漏。一旦渗漏发生,在发动机外部就可以观察到。如排气管冒兰烟,则是油进入燃烧室被烧掉。油可以通过三个途径进入燃烧室:(1)导管与气门杆之间--二者之间发生磨损,间隙过大,在进气行程时,气门罩中的油滴就会沿间隙进入燃烧室;如发生这一故障或扩大了气门导管孔径,应选配大一号气门气门杆的进气门。(2)气门挡油圈失效,不能有效组织机油通过气门进入燃烧室。(3)活塞环与气缸壁磨损过大,油环刮油作用减弱,使机油进入燃烧室。

2.曲轴箱通风阀发生粘结而不能移动,失去控制通风量的作用,曲轴箱中过多的油蒸气便通过曲轴箱通风管进入进气管。

3.发动机漏机油,尤其需注意曲轴前后油封泄露。

4.添加了过多的机油或使用了伪劣机油滤清器。

维修实例

1.丰田(TOYOTA)3Y型发动机多处机油渗漏

一辆丰田汽车行驶10万公里,发现排气管冒兰烟,虽经多此更换曲轴密封也无济于事。经解体检查废气循环系统发现,气门摇臂罩盖内壁的进气孔和两个排气孔完全堵塞,怠速单向阀机油胶结卡死。因此引发曲轴箱内废气压力过高,高压使机油从各接合部位向外渗漏,造成机油消耗。后经疏通清洗废气循环系统并重新装配,故障根本消除。现代汽车,无论哪种型号的发动机都有完善的废气循环系统。在使用和维修时务必注意定期检查和清洗;否则,一旦堵塞,就会引起费机油,窜气等故障。

2.东北用户捷达车发动机烧机油

篇4

引言

运作中的电动机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质量标准进行检查以确保电动机的正常使用,运作的电动机与被拖动的设备位置要恰当,保证运行的稳定性,不能有晃动,保证通风性能良好。有些电动机因为各种原因需要经常的挪动,搬运等,对于这种电动机要加强日常的维护和检查,保证电动机运转的稳定性。

一、电动机电气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

1.1电动机接通电源起动,电动机不转但有嗡嗡声音可能原因:①由于电源的接通问题,造成单相运转;②电动机的运载量超载;③被拖动机械卡住;④绕线式电动机转子回路开路成断线;⑤定子内部首端位置接错,或有断线、短路。处理方法:第一种情况需检查电源线,主要检查电动机的接线与熔断器,是否有线路损坏现象;第二种情况将电机卸载后空载或半载起动;第三种情况估计是由于被拖动器械的故障,卸载被拖动器械,从被拖动器械上找故障;第四种情况检查电刷,滑环和起动电阻各个接触器的接合情况;第五种情况需重新判定三相的首尾端,并检查三相绕组是否有断线和短路。

1.2电动机启动后发热超过温升标准或冒烟可能原因:①电源电压达不到标准,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升温过快;②电动机运转环境的影响,如湿度高等原因;③电动机过载或单相运行;④电动机启动故障,正反转过多。处理方法:第一种情况调整电动机电网电压;第二种情况检查风扇运行情况,加强对环境的检查,保证环境的适宜;第三种情况检查电动机启动电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四种情况减少电动机正反转的次数,及时更换适应正反转的电动机。

1.3绝缘电阻低可能原因:①电动机内部进水,受潮;②绕组上有杂物,粉尘影响;③电动机内部绕组老化。处理方法:第一种情况电动机内部烘干处理;第二种情况处理电动机内部杂物;第三种情况需检查并恢复引出线绝缘或更换接线盒绝缘线板;第四种情况及时检查绕组老化情况,及时更换绕组。

1.4电动机外壳带电可能原因:①电动机引出线的绝缘或接线盒绝缘线板;②绕组端盖接触电动机机壳;③电动机接地问题。处理方法:第一种情况恢复电动机引出线的绝缘或更换接线盒绝缘板;第二种情况如卸下端盖后接地现象即消失,可在绕组端部加绝缘后再装端盖;第四种情况按规定重新接地。

1.5电动机运行时声音不正常可能原因:①电动机内部连接错误,造成接地或短路,电流不稳引起噪音;②电动机内部抽成年久失修,或内部有杂物。处理方法:第一种情况需打开进行全面检查;第二种情况可以处理抽成杂物或更换为轴承室的1/2-1/3。

1.6电动机振动可能原因:①电动机安装的地面不平;②电动机内部转子不稳定;③皮带轮或联轴器不平衡;④内部转头的弯曲;⑤电动机风扇问题。处理方法:第一种需将电动机安装平稳底座,保证平衡性;第二种情况需校对转子平衡;第三种情况需进行皮带轮或联轴器校平衡;第四种情况需校直转轴,将皮带轮找正后镶套重车;第五种情况对风扇校静。

二、电动机机械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

2.1定、转子铁芯故障检修定、转子都是由相互绝缘的硅钢片叠成,是电动机的磁路部分。定、转子铁芯的故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轴承使用时间久,过度的磨损,造成定、转子相擦,使铁芯表面损伤,进而造成硅钢片间短路,电动机铁损增加,使电动机温升过高,这时应用细锉等工具去除毛刺,消除硅钢片短接,清除干净后涂上绝缘漆,并加热烘干。②拆除旧绕组时用力过大,使倒槽歪斜向外张开。此时应用小嘴钳、木榔头等工具予以修整,使齿槽复位,并在不好复位的有缝隙的硅钢片间加入青壳纸、胶木板等硬质绝缘材料。③因受潮等原因造成铁芯表面锈蚀,此时需用砂纸打磨干净,清理后涂上绝缘漆。④因绕组接地产生高热烧毁铁芯或齿部。可用凿子或刮刀等工具将熔积物剔除干净,涂上绝缘溱烘干。⑤铁芯与机座之间的固定松动,可重新固定。如果定位螺钉不能再用,就重新进行定位,旋紧定位螺钉。

2.2电机轴承故障检修转轴通过轴承支撑转动,是负载最重的部分,又是容易磨损的部件。

2.2.1故障检查运行中检查:滚动轴承少油时,可根据经验判断声音是否正常,如果声音不正常可能是轴承断裂的原因。如果轴承中存在了沙子等杂物,就会出现杂音的现象。拆卸后检查:检查轴承是否有磨损的痕迹,然后用手捏住轴承内圈,并使轴承摆平,另一只手用力推外钢圈,如果轴承良好,外钢圈应转动平稳,转动中无振动和明显的卡滞现象,在轴承停转后没有倒退的现象,表明轴承已经报废了,需要及时的更换。左手卡住外圈,右手捏住内钢圈,然后推动轴承,如果很轻松就能转动,就是磨损严重。

2.2.2故障修理轴承表面的锈斑用砂布进行处理,然后可以用汽油涂抹;或轴承出现裂痕或者出现过度的磨损的时候,要及时更换新的轴承。更换新轴承时,要确保新的轴承型号符合要求。

2.3转轴故障检修

2.3.1轴弯曲如果弯曲的程度不大,可以采用打磨的办法进行修整;若弯曲超过0.2mm,可以借用压力机进行修整,修正后将表面磨光,恢复原样即可;如果弯曲度过大,无法修整时,要及时更换。

2.3.2轴颈磨损轴颈磨损不大时,可在轴颈上镀一层铬,然后打磨到需要尺寸;磨损较严重时,可以先采用堆焊,然后再用车窗修整到标准尺寸;当轴颈磨损达到无法修整的地步,则要考虑更换。

2.3.3轴裂纹或断裂轴的横向裂纹深度不超过轴直径的10%~15%,纵向裂纹不超过轴长的10%时,可以先进行堆焊,再进行修整,达到标准。如果断裂和裂纹过于严重,就考虑更换。

2.4机壳和端盖的检修机壳和端盖间的缝隙过大可通过堆焊然后修整的方法,如轴承端盖配合过松,可以使用冲子进行修整,然后将轴承打入端盖,针对大功率的电动机,可以使用电镀等方式进行修整。日常维护对减少和避免电机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是相当重要的,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加强巡回检查和及时排除任何不正常现象的引发根源。出现事故后认真进行事故分析,采取对策,则是减少事故次数降低检修工作量,提高电机运行效率必不可少的技术工作。

近年来,电动机在工矿企业中被广泛的应用,各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也开始认识到电动机的维护和保养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电动机的日常维修和保养才能够经济,安全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篇5

机械密封在旋转设备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机械密封的密封效果将直接影响整机的运行,严重的还将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从机械密封的内外部条件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密封效果的几种因素和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一、机械密封的原理及要求

机械密封又叫端面密封,它是一种旋转机械的轴封装置,指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的端面在液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或磁力)的作用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它的主要功用将易泄漏的轴向密封改变为较难泄漏的端面密封。它广泛应用于泵、釜、压缩机及其他类似设备的旋转轴的密封。

机械密封通常由动环、静环、压紧元件和密封元件组成。其中动环随泵轴一起旋转,动环和静环紧密贴合组成密封面,以防止介质泄漏。动环靠密封室中液体的压力使其端面压紧在静环端面上,并在两环端面上产生适当的比压和保持一层极薄的液体膜而达到密封的目的。压紧元件产生压力,可使泵在不运转状态下,也保持端面贴合,保证密封介质不外漏,并防止杂质进入密封端面。密封元件起密封动环与轴的间隙、静环与压盖的间隙的作用,同时弹性元件对泵的振动、冲击起缓冲作用。机械密封在实际运行中是与泵的其它零部件一起组合起来运行的,机械密封的正常运行与它的自身性能、外部条件都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们要首先保证自身的零件性能、辅助密封装置和安装的技术要求,使机械密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机械密封的故障表现及原因

2.1机械密封的零件的故障旋转设备在运行当中,密封端面经常会出现磨损、热裂、变形、破损等情况,弹簧用久了也会松弛、断裂和腐蚀。辅助密封圈也会出现裂口、扭曲和变形、破裂等情况。

2.2机械密封振动、发热故障原因

设备旋转过程中,会使动静环贴合端面粗糙,动静环与密封腔的间隙太小,由于振摆引起碰撞从而引起振动。有时由于密封端面耐腐蚀和耐温性能不良,或是冷却不足或端面在安装时夹有颗粒杂质,也会引起机械密封的振动和发热。

2.3机械密封介质泄漏的故障原因

(1)静压试验时泄漏。机械密封在安装时由于不细心,往往会使密封端面被碰伤、变形、损坏,清理不净、夹有颗粒状杂质,或是由于定位螺钉松动、压盖没有压紧,机器、设备精度不够,使密封面没有完全贴合,都会造成介质泄漏。如果是轴套漏,则是轴套密封圈装配时未被压紧或压缩量不够或损坏。(2)周期性或阵发性泄漏。机械密封的转子组件周期性振动、轴向窜动量太大,都会造成泄漏。机械密封的密封面要有一定的比压,这样才能起到密封作用,这就要求机械密封的弹簧要有一定的压缩量,给密封端面一个推力,旋转起来使密封面产生密封所要求的比压。为了保证这一个比压,机械密封要求泵轴不能有太大的窜量,一般要保证在0.25mm以内。但在实际设计当中,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往往泵轴产生很大的窜量,对机械密封的使用是非常不利的。(3)机械密封的经常性泄漏。机械密封经常性泄漏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第一方面,由于密封端面缺陷引起的经常性泄漏。第二方面,是辅助密封圈引起的经常性泄漏。第三方面,是弹簧缺陷引起的泄漏。其他方面,还包括转子振动引起的泄漏,传动、紧定和止推零件质量不好或松动引起泄漏,机械密封辅助机构引起的泄漏,由于介质的问题引起的经常性泄漏等。(4)机械密封振动偏大。机械密封振动偏大,最终导致失去密封效果。但机械密封振动偏大的原因往往不仅仅是机械密封本身的原因,泵的其它零部件也是产生振动的根源,如泵轴设计不合理、加工的原因、轴承精度不够、联轴器的平行度差、径向力大等原因。

三、处理故障采取的措施

如果机械密封的零件出现故障,就需要更换零件或是提高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提高机械密封本身的加工精度和泵体其他部件的加工精度对机械密封的效果非常有利。为了提高密封效果,对动静环的摩擦面的光洁度和不平度要求较高。动静环的摩擦面的宽度不大,一般在2~7毫米之间。

3.1机械密封振动、发热的处理

如果是动静环与密封腔的间隙太小,就要增大密封腔内径或减小转动外径,至少保证0.75mm的间隙。如果是摩擦副配对不当,就要更改动静环材料,使其耐温,耐腐蚀。这样就会减少机械密封的振动和发热。

3.2机械密封泄漏的处理

机械密封的泄漏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泄漏量,安装机械密封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装配,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装配要干净光洁。机械密封的零部件、工器具、油、揩拭材料要十分干净。动静环的密封端面要用柔软的纱布揩拭。(2)修整倒角倒圆。轴、密封端盖等倒角要修整光滑,轴和端盖的有关圆角要砂光擦亮。(3)装配辅助密封圈时,橡胶辅助密封圈不能用汽油、煤油浸泡洗涤,以免胀大变形,过早老化。动静环组装完后,用手按动补偿环,检查是否到位,是否灵活;弹性开口环是否定位可靠。动环安装后,必须保证它在轴上轴向移动灵活。

3.3泵轴窜量大的处理

合理地设计轴向力的平衡装置,消除轴向窜量。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对于多级离心泵,设计方案是:平衡盘加轴向止推轴承,由平衡盘平衡轴向力,由轴向止推轴承对泵轴进行轴向限位。

3.4增加辅助冲洗系统

密封腔中密封介质含有颗粒、杂质,必须进行冲洗,否则会因结晶的析出,颗粒、杂质的沉积,使机械密封的弹簧失灵,如果颗粒进入摩擦副,会导致机械密封的迅速破坏。因此机械密封的辅助冲洗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保护密封面,起到冷却、、冲走杂物等作用。

篇6

中图分类号:TM63;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143-01

跳闸、噪音、套管严重裂纹等都是变电运行中的常见故障,要保障变电运行的通畅与安全必须对这些故障进行处理。由于变电运行的特殊性质,因此在变电运行故障的处理过程中容易受到诸多的干扰和影响,变电运行故障处理需要特殊的处理办法。

一、变电运行常见故障分析

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将电压升高将其输送到更远的地方,而后在电力进入用户家中之前再将电压降低,保障用电安全,各类开关、变压器是变电运行的主要设备,常见的变电运行故障也就出现在这些设备当中。在变电运行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故障有PT保险遭遇高温熔断、接地系统出现故障等,变电运行一般拥有保障系统,其运行原理是将小电流接地系统母线辅助线圈开口三角处与电压继电器并联,上述故障发生时会出现漏电,然后引起故障系统报警,一般以发出发光字牌或者报文为警报信号。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如若出现下列情况则是为电力设备出现故障,应当立即停运:

1、发声异常,声音质地杂乱、无规律,分贝过大。

2、套管出现较为密集或者缝隙较大的裂纹,存在破损,出现发电现象。

3、变压器中的油位指示计异常,防爆筒与释压装置动作,油位低于油位指示计最低位置,出现漏油、喷油现象。

4、变压器出现异味、冒烟、燃烧。

5、变压器自动保护装置无法在变压器故障发生时发出警报。

6、变压器周边设备异常、出现异味、冒烟或燃烧、爆炸。

7、冷却操作正常情况下变压器持续升温,无法冷却,温度出现异常。

二、变电运行故障排除与处理办法分析

下文笔者将介绍几点变电运行常见故障的排除处理办法,解决变电运行故障排除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变电运行故障处理的效率,提升故障排除效果。

(一)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故障处理分析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故障的排除通常是通过检查保护掉牌和一次设备来实现。其中二次回路和变压器内故障一般表现为保护掉牌或一次设备出现瓦斯保护动作,只要通过检查设备压力与变电器是否正常、有无喷油即可,而后对二次回路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方向是查看其是否有接地、短路,主要检查方式则是观察变压器外观有无发生异常改变、燃烧等现象;如果出现的是差动保护动作,则应该对一次设备主变压三侧差动区以及变压器进行检查。由于线圈内部的间距、匝间短路等问题都可以在差动保护中反映出来,因此,出现以上故障则着重对主变油料的位置、色泽以及套管、瓦斯继电器进行检查,如瓦斯继电器中出现气体,则还需要对出现气体进行见检查,查看气体的颜色、可燃性,并以此判断故障类型。

(二)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故障处理分析

判断主变低压侧开关是否跳闸的首要参考条件应当是主变低压侧出现过电流保护动作,当出现此情况是则说明主变低压开关可能已经跳闸,此时需要对相关设备以及保护动作进行查看。查看的内容主要有:主变保护和线路保护。首先对线路故障开关拒动和开关误动这两个故障进行检查排除,其依据为:除过电流保护动作外,主变未出现其它异常。第二步则是对熔断现象进行检查排除,其检查的主要对象为二次设备,检查内容主要是线路开关执行直流保险动作时有无熔断。最后则是对一次设备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主变低压侧的过流保护区是否异常。

判断主变低压侧线路故障的主要依据为变低压侧不仅出现过流保护同时还伴随线路保护动作,其原因为:线路既没有开关又没有跳闸。针对该问题,工人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应该重点对线路以及主变低压侧CT线路到出口位置。在确定两个位置都未发生上述问题时,就可以定性为开关拒动故障,处理开关拒动故障的主要步骤为:

1、将故障位置隔离出来,单独处理,避免影响其它设备或出现安全问题。

2、拉开故障开关两侧的闸刀,断开电流。

3、复位其它正常设备的运行,保障电力运输,对故障位置进行处理。

对保护系统的故障排除主要是观察在主变低压开关跳闸情况下是否出现保护掉牌情况,如果保护掉牌动作则无需进行其它检查,如果未出现保护掉牌,则需要对其它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检索故障出现的原因。如果已经出现保护动作,只是报警装置未发出故障信号,则可以定性为线路保护拒动故障。当主变出现低压过流保护动作时,需要迅速的离开主变低压母线所有的出线开关,再想办法将主变低压开关送出,而后按顺序拉合线路开关。

三、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策略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策略同样是解决以及防止变电运行出线故障的重要方式。对变电运行实施安全管理与保护能够有效的降低故障发生频率,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与保护过程中首先应当提升变电运行工以及管理人员的故障处理技术,加强安全以及危机意识建设,强化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加人员对设备的了解;然后制定全面科学的变电站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与保护力度,将变电站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上,做好变电站运行的信息记录;建设自动化、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也是加强变电站管理力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变电站应当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对变电站运作实施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监控,变电运行故障排除能力,减少变电运行故障检查对人工的依赖程度,建设信息化的变电站设备管理模式。

对变电站实施统筹控制制度,完善内部的管理制度,加强人才引进,可以对变电站的设备引进实施招标制度,通过商家对比选择最为优质的变电设备,明确设备运行中的安全保护与故障排除责任,向设备供应商分担比部分设备故障检修任务,变电站应该享有自己应该拥有的消费保护与服务权利。

结束语

变电运行故障排除与处理事关千万家庭的用电安全与品质,变电站应该对变电运行故障排除与处理引起重视,从制度确立入手,建设人才队伍,明确各种故障排除与处理的方法,加强安全巡查,保障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篇7

 

0 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对发电厂、变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要求越来越高。另外,因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发电厂、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微机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也成为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的重要保障。

1 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在20世纪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和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免费论文,维护。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且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

2继电保护的维护管理

2.1 微机保护装置要采取电磁干扰防护措施

变电站改造中,电磁型保护更换成微机型保护时,必须采取防电磁干扰的技术措施,即严格执行微机保护装置的安装条件,安装带有屏蔽层的电缆,而且两端的屏蔽层必须接地。防止由于线路较长,一端接地时,另一端会由于电磁干扰产生电压、电流,造成微机保护的拒动或误动。为减少保护装置故障和错误出现的几率,微机保护装置必须优化设计、合理制造工艺以及元、器件的高质量。同时还要采用屏蔽和隔离等技术来保证装置的可靠性,从而提高抗干扰的能力。

2.2 微机保护装置的接地要严格按规定执行

微机保护装置内部是电子电路,容易受到强电场、强磁场的十扰,外壳的接地屏蔽有利于改善微机保护装置的运行环境;微机保护提高可靠性,应以抑制干扰源、阻塞耦合通道、提高敏感回路抗干扰能力入手,并运用自动检测技术及容错设计来保证微机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容错即容忍错误,即使出现局部错误也不会导致保护装置的误动或拒动。免费论文,维护。容错设计则是利用冗余的设备在线运行,以保证保护装置的不间断运行。采用容错技术设计是为了换取常规设计所不能得到的高可靠性,确保微机保护装置的可靠运行。

2.3 防误措施

微机保护的一些定值设定以及重要参数修改在硬件设计上设置操作锁,操作时必须正确输入操作员的密码和监护人的密码时,方可进行正常操作,并将操作人和监护人的姓名等信息予以记录和保存。

2.4 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维护

(1)当班运行人员定时对继电保护装里进行巡视和检查,对运行情况要做好运行记录。

(2)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人人有岗,每岗有人。

(3)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清扫工作。清扫工作必须由两人进行,防止误碰运行设备,注惫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人身触电和造成二次回路短路、接地事故。

(4)对微机保护的电流、电压采样值每周记录一次。

(5)每月对微机保护的打印机进行检查并打印。免费论文,维护。

3 继电保护故障处理要点

继电保护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果只想学会对设备的调试并不难,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按照调试大纲依次进行就可实现。而一旦出现异常现象,想处理它并非易事。它要求工作人员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解决处理故障的有效方法。一个合适的方法,在工作中能帮你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可以说继电保护技术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故障处理的能力上。因此,如何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去处理故障,体现技术水平,成为广大继电保护工作者所共同要探讨的课题。下面是常用的几种故障处理方法。

3.1 直观法

处理一些无法用仪器逐点测试,或某一插件故障一时无备品更换,而又想将故障排除的情况。比如10KV开关柜分或拒合故障处理。在操作命令下发后,观察到合闸接触器或跳闸线圈能动作,说明电气回路正常,故障存在机构内部。到现场如直接观察到继电器内部明显发黄,或哪个元器件发出浓烈的焦味等便可快速确认故障所在,更换损坏的元件即可。

3.2 掉换法

用好的或认为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怀疑的或认为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的好坏,可快速地缩小查找故障范围。免费论文,维护。这是处理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内部故障最常用方法。当一些微机保护故障,或一些内部回路复杂的单元继电器,可用附近备用或暂时处于检修的插件、继电器取代它。如故障消失,说明故障在换下来的元件内,否则还得继续在其它地方查故障。

如一条110 kV旁路L FP-941A微机保护运行指示灯忽闪忽灭,并不打印任何故障报告,很难判断为何故障。正好附近有备用间隔,取各插件相应对换,查出故障在CPU插件上。用此项方法,要特别注意插件内的跳线、程序及定值芯片是否一样,确认无误方可掉换,并根据情况模拟传动。

3.3 逐项拆除法

将并联在一起的二次回路顺序脱开,然后再依次放回,一旦故障出现,就表明故障存在哪路。再在这一路内用同样方法查找更小的分支路,直至找到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查直流接地,交流电源熔丝放不上等故障。如直流接地故障。先通过拉路法,根据负荷的重要性,分别短时拉开直流屏所供直流负荷各回路,切断时间不得超过3秒,当切除某一回路故障消失,则说明故障就在该回路之内,再进一步运用拉路法,确定故障所在支路。再将接地支路的电源端端子分别拆开,直至查到故障点。如电压互感器二次熔丝熔断,回路存在短路故障,或二次交流电压互串等,可从电压互感器二次短路相的总引出处将端子分离,此时故障消除。免费论文,维护。然后逐个恢复,直至故障出现,再分支路依次排查。如整套装置的保护熔丝熔断或电源空气开关合不上,则可通过各块插件的拔插排查,并结合观察熔丝熔断情况变化来缩小故障范围。免费论文,维护。

4 结语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继电保护技术日益呈现出向微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罗钰玲.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篇8

石油装备的发展日新月异,也带动了固井领域的技术改革,数据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技术,可以提高整个固井工程的技术水平。井筒设计的复杂性和地质条件的多变性决定了前期的固井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需要根据固井施工过程中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优化调整固井施工的细节,但是由于钻井队一般地处偏远地区,因此数据实时采集与远程技术的运用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我们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突破这一难题,实现降低成本与风险,增强从下套管施工到整个固井过程的控制能力。

1 数据实时采集与远程传输技术概述

1.1 ORACLE数据库软件系统

ORACLE数据库软件是美国ORACEL公司研发的一款数据库产品,该产品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数据管理软件,它具有最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关系库,实现分布式处理功能。该系统储存容量可以根据数据的增加和系统的改进对其进行扩充变化,增加系统的储存空间。触发器是该系统特殊的储存路径,触发器的运用,加强数据的处理功能,实现更为复杂的数据处理程序,除此之外还增加数据管理的安全性,增加数据管理的权限,加强对数据的全程控制等,实现多方面的功能,建立更为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

1.2 CSCW系统

CSCW系统是远程传输的主要技术之一,该系统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不同空间、时间和领域专家之间的协同工作,是美国首先提出研发的计算机协同工作软件。该技术支持固井工程的相关数据的远程传输与控制,总公司根据工程施工过程的数据变化,依靠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其作业过程进行改进完善,在前线指挥部与总公司之间建立的协同工作的良好的环境,大大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并在专业的指导下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促使工程顺利竣工。

2 数据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系统设计与应用

2.1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采用国标WITSML标准,并兼容Schlumberger公司Seabed数据库,根据固井施工过程中数据采集的需要,设计相匹配的传输方案,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的功能,从而使前线指挥部与总公司实时掌握工程施工进度与相关数据细节;同时将数据实时采集的信息根据需要进行整合,将数据信息表格或图形化,便于接收者分析处理相关数据;建立固井工程的历史数据库,同类型,同地区等相关信息进行不分类规划,便于系统对其信息的归纳总结;建立事故数据表,收集固井工程事故的前因后果,便于系统对数据信息的事故判别和处理;还要注意兼容性,扩大系统运用范围,保证钻井队、录井、电测等施工单位同样能够良好运用该系统等,有利于数据系统库在整个钻井过程中的一贯性。

2.2 数据采集设计

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分为自动采集与人工采集两大模块。自动采集系统是利用质量流量计、压力传感器、重量传感器以及电磁阀状态信息等和设定的相关程序,对采集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处理,增加系统的智能化。该系统设计时将数据信息进行分类,例如地层基本数据、水泥浆数据、车辆发动机数据、水泥药品使用数据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不同传感器收集的信息,对其数据信息进行解码,输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分到不同的传输渠道进行传输。部分数据信息需要人工采集的传输渠道,专业员工对施工实时数据进行及时的录入,对突发状况进行有力的控制。两大采集模块相互促进补充,实现工程实时数据信息快、准、稳的特性。

2.3 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

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且增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能,同时根据其数据信息设计方案。数据信息利用触发器,自动生成表名、主键、缩引等程序,建立传输系统有序、高效的传输渠道;设置自动循环周期的检查传输渠道的正常运转,及时发现漏洞和木马,并对其进行修复和清理,保证传输渠道的正常运转;建立选择性的传输系统,设置优先、重点和紧急传输对象,及时出现故障时,也保证部分数据的正常传输,增加数据传输的传递效率的同时,也降低系统故障对工作的影响力度。

2.4 故障处理系统设计

从前期的下套管施工到固井作业的过程中,各种设备的故障发生概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故障处理系统对于该工程而言十分重要。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先利用局域网,根据每个地区的故障经验,对其故障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处理,当指挥部、分公司的技术人员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远程系统向总公司获取帮助,得到最先进、最全面的故障排除专家的诊断与维修。在此同时也为故障处理系统提供故障数据库,补充故障数据的遗漏数据,提升故障处理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

故障处理系统的具体运用时是在故障发生以后,监测中心系统以最快的速度将事故数据信息发送给当地诊断中心,先局部进行诊断与维修,诊断时根据传输的数据信息查找相关的数据模型、理论知识、解决方案等,若是局部数据库中没有解决方案,可以将数据信息传递给总部的诊断中心,远程诊断中心接收到相关事故数据,总公司安排权威专家诊断和当地事故中心协同工作,集合各个领域的专家的分析处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井作业的技术更新主要从数据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技术两方面着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最为科学合理的系统软件,提高下套管作业和固井作业过程中的作业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和事故概率,提高了整个固井施工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志,樊洪海等.基于随钻测井资料的地层孔隙压力监测方法及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14(02).

[2]任立新.数据远程传输软件在钻井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

[3]周桂梅.钻井数据实时采集与远程传输系统设计[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2).

篇9

中图分类号:S1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提高继电保护运行的可靠性的相关措施将会大大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并且减少电网运行的风险性。提高继电保护的技术水平和采取先进的继电保护措施将会使继电保护的日常验收、日常的管理以及其他各项相关工作都更加地快捷和高效。提高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技术和措施有其重要意义。

二.提高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1.要把好继电保护的验收关

交接验收对于一个即将投入运行的发电厂或变电所是一次全面的“体检”,因此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安全运行,继电保护交接更是如此。保护交接验收必须严格遵循如下工序:在继电保护调试完毕后,要严格自检、专业验收,然后提交验收单由工区组织的检修、运行、保护3个班组进行保护整组试验、断路器合跳试验合格。并确认拆动的接线、元件、标志、压板已恢复正常,现场文明卫生清洁干净之后,在验收单上签字。保护定值或二次回路变更时,进行整定值或保护回路与有关注意事项的核对,并在更改簿上记录保护装置变动内容、时间、更改负责人和运行班负责人签名。保护主设备的改造还必须进行试运行或试运行试验,如差动保护更换TA后,应作六角图试验,合格后方可投运。

2.搞好保护动作行为分析

保护动作跳闸后,严禁随即将掉牌信号复归,而是检查动作情况并判明原因,做好记录,在恢复送电前,才将所有掉牌信号全部复归,并尽快恢复电气设备运行,事后做好保护动作分析记录及运行分析记录。内容包括:岗位分析、专业分析及评价、结论等,凡属不正确动作的保护装置,及时组织现场检查和分析处理,找出原因,提出防患措施,避免重复性事故的发生。

3.提高继电运行的微机化和信息化水平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微机保护在各个方面的科技含量也大大增加。目前,最新出现的工控机功能、速度以及存储容量等方面都大大优于原来的小型机。并且现在所使用的工控机的体积很小,仅仅类似于微机保护装置大小。所以,用成套的工控机做继电保护在技术上已经有了可操作性。这种情况下,继电保护在运行过程中的不可靠性将会显著降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继电保护运行的方法和状态,由于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是很单一的,主要是用来切除故障元件,但是它在保护电力系统的运行上还存在一定欠缺。为了保证每个保护单元都可以共享运行的数据和故障信息,以进一步提高保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将整个电力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连接起来。要想实现这种连接应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帮助,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和共享化。

4.加强继电保护运行的智能化程度

提高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智能化,同时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人工智能化应用的领域已经越来越广泛,行业也不断得到拓展。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也已经开始在电力系统中出现。诸如神经网络、进化规划、遗传算法、模糊逻辑等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正在进行并不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引进具有强大的优势。人工智能将会从很大程度上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稳定性能,并且还可以对继电保护装置原有的工作隐蔽性以及连续性等不可靠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人工智能的显著优势是可以进行快速处理,并且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表明,人工智能在在线评估中所发挥的作用是重要的,其明显优势是不可忽略的,并且具有一定的主导地位。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尤其是在继电保护工作中的普及和应用将会给继电保护运行的可靠性带来极高的效率。

5.广泛使用性能极其优良的数字控制器件

性能优良的数字控制器件的使用将会大大提高继电保护的质量。CPLD和FPGA等器件在继电保护领域被广泛使用。CPLD是一种复杂可编程序逻辑器件,FPGA是一种现场可编程序门阵列,这两种器件在继电保护中都具有极其强大的优势,因为,CPLD和FPGA作为现代可编程序专用集成电路(ASCI),具有功能高度集成的特点,并且他们还会把多个微机系统的功能集中在同一块芯片上。这一类性能优良的数字控制器件的使用将会给电子系统设计带来极大变革,并且会展示出强大生命力。因为保护系统的高度集成、快速响应以及较高的可靠性的实现都离不开这一类控制器件。同时,这一类器件有效缩短了保护装置的研发周期,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继电保护运行的可靠性。

6. 要把好继电保护运行准确操作关

运行人员在学习了保护原理及二次图纸后,应核对并熟悉现场二次回路端子、继电器、信号掉牌及压板情况;严格“两票”的执行,并履行保护安全措施票;每次保护投入、退出,要严格按设备调度范围的划分,征得调度同意。为保证每套保护投入退出的准确性,在变电站运行规程中应编入各套保护的名称、压板、时限、保护所跳断路器及压板使用说明。由于规定明确,执行严格,简化了运行值班人员保护查图时间,避免运行操作出差错。

三、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处理的常用方法

1.替换法

用运行良好的或者当前运行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怀疑的或认为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们的好坏,可以快速地缩小故障查找范围。这是处理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内部故障最常用的方法,当一些微机保护故障,或者一些内部回路复杂的单元继电器,可以用附近备用或者暂时处于检修的插件、继电器而取代它。

2.短接法

将电路回路的某一段或者某一部分用短接线进行人为短接,借此来判断故障是否存在于短接线范围之内,如果不在,可以同样方法进行排查,不断缩小排查范围,以此来缩小故障范围。此方法主要在电磁锁失灵、电流回路开路、切换继电器不动作时使用,借此判断控制等转换开关的接点是否良好。

3. 直观法

处理一些无法用仪器进行逐点测试,或者某一插件在故障时没有备品进行更换,而又想及时将故障排除的情况下使用。10kV开关拒分或者拒合的故障处理,在操作命令下达后,观察到合闸接触器或者跳闸线圈能够动作,说明电气回路运转正常,故障存在于断路器操作机构内部。

4.逐项拆除法

将并联在一起的二次回路顺序解开,之后再按照线路顺序依次接回,一旦有故障出现,就表明故障存在于哪一路。再在这一回路内用同样的方法查找出更小的分支回路,直至找到电路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排查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熔断器投入即熔断等电路故障。

对于直流接线故障,可以先通过拉路法,根据负荷的重要性,分别短时拉开直流屏所供直流负荷各回路,切断时间不得超过3秒钟,当切除某一回路故障消失,则说明故障就在该回路之内,再进一步运用拉路法,确定故障所在的支路。再将接地支路的电源端端分别拆开,直到排查到故障点。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各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并且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崭新的发展前景。同时,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与发展也对继电保护的运行可靠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继电保护是电网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担负的职责是极其重大的,相关单位应该及时提高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相关措施和技术,以保证电网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胡安娜 继电保护运行的技术探讨 [期刊论文] 《科学与财富》 -2012年4期

[2]周晓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的可靠性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3期

[3]张坚俊 浅谈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运行 [期刊论文] 《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 -2011年2期

[4]王振平 提高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期刊论文] 《科技创业家》 -2012年13期

篇10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118-01

随着电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厂内部热工系统也逐渐扩大,热工设备的规模越来越大,对于热工设备的管理要求也逐渐提高。热工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对于整个电厂生产的安全将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如何保证热工设备在运行中安全稳定可靠的工作,成为了目前火力电厂企业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

1 热工设备故障诊断现状分析

现代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真正利用人工智能对电厂热工设备的故障进行自动诊断是在80年代中期。经过多年的努力,故障诊断技术已经在电力行业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就目前的技术应用现状而言,故障诊断在电力热工设备中的应用尚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大多数诊断系统只使用单一的诊断方法,这和故障原因的多样化不相符合,这主要是因为热工设备往往结构复杂,其发生故障并不是有某一单一因素导致的,因此传统的单一故障诊断技术并不实用于复杂的热工设备。(2)现已开发出来的大多数诊断系统,诊断功能比较单一,或者只是面向专用设备开发的故障诊断软件,并不具备通用性,而且诊断对象局限于火电厂中的某一设备或某一子系统,如:各受热面设备、锅炉“四管”爆破诊断系统等等。面向多种多样的热工设备的,这样的故障诊断系统往往无能为力。(3)目前已开发出来的故障诊断系统,大多数是在人工参与下的辅助诊断系统,其诊断过程需要人员的参与和管理,因此,这样的诊断系统是半自主的;而这样的半自主诊断的结果,对于复杂控制的热工设备来说往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热工设备的故障一旦发生,不仅人无法介入,而且会引发连锁反应,因此目前的故障诊断技术对于热工设备的故障诊断具有不可避免的先天性缺陷。

2 故障诊断技术在热工设备中的应用探讨

2.1 故障诊断技术在热工设备中的应用

对于热工设备进行故障诊断,一般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分析诊断,从而对设备的故障作出客观评估有以下几点。

(1)分析故障表象:热工设备发生故障,不管是哪个结构部件发生故障,都会有一定的故障表象,比如发热、异响、冒烟等等,通过对故障表象的分析,初步判定故障的类型与级别。(2)提取故障特征:从故障表象中提取相关故障特征,并对故障特征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从而将热工设备的故障特征准确的提取,并自动和特征库做对比。(3)查询故障特征库并作出故障诊断:根据模型故障特征与模型库中的特征集进行对比,对热工设备的故障作出故障结论,并对故障等级作出评估。(4)给出相应的故障处理措施或建议:根据故障类型和故障等级,给出相应的故障处理措施或建议,并执行相应报警程序,从而完成故障诊断。

下面结合具体的电厂热工设备—— 锅炉进行故障诊断的应用分析。锅炉在运行时,汽水平衡是很重要的一个运行指标。近年来,随着锅炉容量和压力的不断升级,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精度要求也逐渐提高,汽包水位的控制由过去单纯的控制水位一个指标发展到不仅仅要控制水位,还要控制汽水分离率、汽水循环率等a多指标控制,因此汽包水位控制的难度也逐渐加大。这也导致锅炉汽包水位相关零部件极容易发生故障,因此有必要对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相关零部件进行故障诊断应用。

例如,当锅炉汽包水位发生明显变化时,相应的调气阀门应尽快开启,否则容易导致故障。可是由于调气阀门发生故障,锅炉汽包水位发生明显变化,气压失衡,不断冒白烟,这个时候就要进行故障诊断,根据冒白烟这个故障表象和故障特点,就应该判定时调气阀门故障,这是因为锅炉汽包水位采用定速水泵供给水量,一旦锅炉汽包水位发生明显变化时,定速水泵调节供给水量的速度跟不上汽包水位发生变化,必须要开启调气阀门,因此一旦锅炉汽包水位冒白烟,应该判定时调气阀门发生故障,如果不及时维修,则十分容易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隐患。

2.2 电厂热工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任何设备都离不开维护保养,火力电厂的热工设备同样也不例外,其可靠性需要平常的维护保养来保证。对于热工设备的故障诊断维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施。

(1)制定定期维护和状态检修机制:由于热工设备体积一般较大,结构都较为复杂,控制程度非常高,也非常复杂,定期对热工设备进行维护,例如清扫灰尘,清洗散热片,电磁检测等等,根据定期维护的检测结果对设备的状态进行诊断,当一些关键指标出现变异时即可认为设备性能下降的,对设备进行状态检修,从而可以将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中,提高热工设备运行的可靠性。(2)定期进行性能测试:正如上文分析的那样,可以定期对热工设备进行性能测试,选取几个合理的性能指标,通过观测和记录性能指标来对热工设备进行性能诊断,从而为故障诊断提供基础性数据和决策依据。定期的性能测试记录结果能够对热工设备的可靠性及其潜在的故障作出客观的评估,从而有利于故障诊断技术在热工设备中的具体应用。(3)落实责任制:对于热工设备的维护,以及相关配件设备的维护,可以落实责任制,将相应的设备维护责任到人,从而提高相关热工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并能够有效的提升热工设备的状态性能和服役时间。落实责任制的另一个优势还在于能够激发责任人对相应热工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创新应用,因为最熟悉该热工设备的人就是责任人,因此,借助于一定的激励措施能够提高故障诊断技术在热工设备中的应用可靠性。

3 结语

热工设备在电厂的众多设备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热工设备对于电厂稳定可靠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本论文重点从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角度论述了热工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应用,对于进一步提高电厂热工设备的故障管理和维修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当然,更多的故障诊断技术有待于广大热工设备的管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热工设备的有效故障管理。

参考文献

篇11

1 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规模和应用的快速增长,互联网已经融入了我们日常生活,成为最大的管理信息系统,但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网络安全问题,如网络病毒、恶意攻击、垃圾邮件等,导致网络用户对网络的可信度下降。网络正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和服务质量保证等重大挑战,保障网络可信成为下一代网络正常发展的重要保证。“高可信网络”已被正式写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可信网络的发展确定了发展目标[1]。

目前可信网络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服务提供者的可信,网络信息传输的可信,终端用户的可信[2]。而可信网络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立网络和用户的可信模型,二是可信网络的体系结构,三是网络服务的可生存性,四是网络的可管理性[3]。为整个系统建立可行的身份可信和行为可信评估模型,解决了传统的网络安全检测只能针对局部进行检测的局限。由于单个网络技术或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都有其局限性,以及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由被动检测向主动防御方向发展,需要重新设计一种可信的网络体系,整合多种技术并在多个平面上进行融合。网络服务的可生存性是可信网络研究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网络基本服务可用性的保障,通常采用容错、容侵、面向恢复的计算等方式来保障网络基本服务,同时也可以将网络服务可生存性理解对冗余资源的调度问题,即为某服务关联的冗余资源设计合理的调度策略,借助实时监测机制,调控这些资源对服务请求做出响应。

可信网络中网络可用、可生存性是一个包含服务可用和资源可用的多方面的综合要求,不同的用户群体对网络可能提出不同的要求,关注不同的重点。网络用户和服务提供商主要关注网络服务的可用性,网络运营商更关注物理链路和IP网络的可用性。

2 保证网络可用的研究方面

网络可生存性指对网络系统基本服务可用性的保障,即在系统发生故障或者遭受恶意攻击时仍按照要求及时完成任务的能力,或者重新配置基本服务的能力。网络可用、可生存性是可信网络的基础。

2.1 网络服务可生存性

网络服务是下一代互联网的中心,造成网络服务失效的原因可归纳为软硬件故障或网络攻击破坏用户行为。网络服务可用、可生存性主要指在软件系统的设计,使用和评估过程中,保证提供服务的安全可靠性和可用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p2p网络可生存性,Ad hoc网络可生存性,网络态势分析中服务可用性这几个方面,研究的热点在AD hoc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可生存性评估。

2.2 网络链路可生存性

网络链路可生存性主要包括对故障的抵抗能力,故障发生后业务的恢复能力,引入了路由机制,可用性评估机制来增强网络生存性,提高网络可用性。

传统的生存机制只考虑一种网络中发生单一故障的情况,并多采用某种单一的技术实现帮故障链路的重新选路,文献[4]等人针对传统子网路由法存在的问题,在子网路由法中考虑了对共享分享链路组的恢复问题,并引入了选路原则,提出了具有多重故障恢复能力的光网络生存性机制,提高了网络的恢复效率同时解决了二次故障的生存性问题[4]。

为了公正的评估网络生存性,文献[5,6]定义网络可用性概念为可用性与阻塞率的平衡点对应的可用性值,设计了动态业务下的网络可用性算法DNAA来得到网络可用性值,并定义了网络的运行性能等于网络的业务接受率乘以业务要求的可用性,算法在保证网络具有最好的运行性能下获得最高的网络可用性[5-6]。

为了能够使网络在出现流量变化和链路故障时有效避免链路拥塞,增强网络的生存性,文献[7]提出了一种通过优化链路权值来增强网络生存性的方案。该方案在选择链路权值时考虑了所有可能的链路故障情景和网络流量的变化,通过引入费用函数对过载链路赋以高费用的方法来避免链路过载,并利用遗传算法在所有可能的链路权值组合中寻找使链路费用之和最小的组合[7]。

2.3 IP网络可生存性

IP网络中IP路由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可以在复杂的网络故障场景中提供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机制,IP网络的生存性是网络生存性研究的一个子集,常用的方法为多路径路由和快速重路由等方式。

随着交互式应用和各种实时业务的增长对网络生存性要求的提高,IP网络的生存性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献[8]对IP网络生存性进行了总结,首先对IP网络生存性面临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作了概括,并且对目前有关纯IP网络生存性、MPLS网络生存性、IP网络与底层的生存性协调研究作了归纳总结,尤其对纯IP网络的生存性研究现状从多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最后指出IP网络的快速重路由机制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潜力,保护恢复能力和服务质量在MPLS网络中的结合、动态多层保护则是未来IP骨干网生存性维护的发展方向[8]。 转贴于

多路径路由机制也是提高IP网络效率、保障网络安全的主要方式,也是安全路由机制的重要手段。多路径策略能够在局部节点或链路因失效而不能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形下,使用备用路径保证通信的可靠性。针对现有的针对多路径路由机制的研究大多数是基于实验观察和仿真研究,且大多是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而提出的启发式算法,缺乏普遍意义。文献[9]从理论上分析多路径策略与网络性能及生存性之间的关系,从点到点网络入手提出了多路径机制下的网络干扰影响模型,对干扰环境下网络性能的上限进行了探讨[9]。

同时为了解决极端环境下的故障处理、故障处理中的负载均衡、关联故障的处理,文献[9]定义网络的可生存性为,系统在受到攻击、故障、意外事件等情况的影响时能够及时完成任务的能力,建立了一种基于性能的网络生存性评估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偏转路由的故障处理技术,以实现对节点故障以及链故障的快速处理,并研究故障处理过程中对负载均衡以及对服务质量的支的问题。提出了两种极端环境下的故障处理技术,分别针对节点可靠、链路不可靠和节点、链路均不可靠的情况。提出了基于连通支配集合的重路由技术,应用于节点可靠而链路不可靠的情况。

2.4 网络可用带宽测量

网络测量可用于评估网络的可用性,是重要的网络性能参数之一,可用带宽测量在路由选择,服务质量,流量工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类是基于探测间隔模型PGM,另一类是基于探测速率模型PRM。

为了对网络可用带宽进行探测,文献[10]在参考BFind和PathLoad的基础上, 针对端到端的网络、基于包排队方式的双向双步长网络路径可用带宽的探测方法[10]。该探测方法由时延监视和UDP发送两个进程组成,基于包的排队时延来获取路径的可用带宽,并通过采用双向双步长的方法来递增或递减UDP包的发送速率。和PathLoad相比实现更加简单,可以缩短探测次数和运行时间,和BFind相比降低了探测带来的开销。

3 总结

可信网络已经成为下一代网络研究的新趋势,可信网络中如何保证网络可用、可生存是可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可信网络的研究内容及网络可生存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介,进一步发现了网络可用、可生存性是一个综合管理信息。通过对网络服务可用性、链路生存性、IP网络生存性及网络带宽测量的分析,可以得出对于网络可用、可生存性的研究一方面需要从可信网络的体系结构中归纳相应的模型,对网络可用进行定量测量,同时需要从网络源端进行保证和完善可信网络中网络可生存性的目标。网络可生存性的研究还可以从资源调度角度出发,为同某服务关联的冗余资源设计合理的调度策略,调控这些资源对服务需求做出的响应。

参考文献:

[1] 林闯,田立勤,王元卓.可信网络中用户行为可信的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12):2033-2043.

[2] 林闯,彭雪海.可信网络研究[J].计算机学报,2005(5).

[3] 林闯,任丰原.可控可信可扩展的新一代互联网[J].软件学报,2004(12):1815-1821.

[4] 曲桦,李增智.具有多重故障恢复能力的光网络生存性机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S1).

[5] 林蓉平,王晟,李乐民.一种考虑阻塞率的WDM网络可用性算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1).

[6] 林蓉平,王晟,李乐民.一种基于运行性能的网络可用性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11).

[7] 于涛,陈山枝,李昕. 一种通过优化链路权值来增强网络生存性的方案[J].高技术通讯,2008(7).

篇12

1 联锁功能概述

卡斯柯联锁系统规定的联锁条件和规定的时序下对进路、信号机和道岔实行控制,确保进路上轨道区段、道岔、信号机等信号元素之间的安全联锁。联锁设备能与次级列车检测设备、道岔转辙机、LED光源的信号机以及安全继电器接口,实现对道岔、信号机的安全可靠的控制。

联锁可以通过操作HMI上的按钮设置列车自动通过进路,列车通过后,进路不解锁,条件满足时信号重新自动开放。

2 系统原理分析

2.1 保护区段触发区段计算原理

2.1.1 CBTC

当保护区段的触发区段占用,保护区段将会建立。在保护区段未建立前,我们需要考虑列车在最差的制动率情况下,不能越过未锁闭的道岔点。

触发区段的计算如下:D_触发区段=D1+D2+D3+D4

D1,D2,D3,D4在理论计算时,需按照线路上最差的一个情况考虑。

各距离需考虑以下的时间:

D4:

T1:联锁区段占用延时(需考虑跨联锁等最坏情况)

T2:联锁的处理周期

T3:道岔的动作时间,含继电器的动作延时(比如原来在反位,保护区段需要建立在定位,需把道岔操作到定位)

- T4:联锁检测道岔在正确位置的时间

- T5:联锁把保护区段发送给ZC的延时

D3:

- T6:ZC发送保护区段给CC的延时

- T7:CC的处理周期

- T8:把制动命令下发到给车辆,车辆开始实施制动等的延时。

D2:

- T9:列车以当前速度减速到0的正常制动时间(在设计的计算时,需考虑最坏制动率情况的制动

2.1.2 BM

BM下保护区段触发与CBTC下保护区段触发区别在于,CBTC可以实时获取,BM只能通过后备有源信标获取,故BM下的保护区段触发区段还与后备有源信标布置有关。有源信标布置原t如下:

只有S2的保护区段建立,S3才能开放,而S3信息需传递给B2,故为了列车能正常通过B2,S2的保护区段需在列车通过B2前建立。由于保护区段的触发为联锁系统功能,联锁系统的最小单位为计轴区段。故保护区段的触发是通过判断计轴区段是否占用来触发。最终的触发区段应该取Max(CBTC触发长度,BM触发长度)

2.2 进路触发区段计算原理(CBTC)

进路触发区段是用来触发进路,并且告知列车进路已准备好,防止列车由于进路没排列而减速。

进路建立到执行的过程:ATS下发命令-》CBI执行进路建立及信号开放-》CBI告诉ZC进路建立及信号情况-》ZC告诉CC进路建立及信号情况-》CC告诉车辆要制动

3 结束语

论文结合现场情况,针对卡斯柯联锁进路触发的时机和系统原理进行研究,便于维护人员的维护及故障处理。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