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管理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7 16:51:46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篇1

学校文化建设是目前基础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少学校近年来大张旗鼓地开展“文化建设运动”,有的还不惜重金聘请大学教授为其“策划”“包装”;也有一些学校“处乱不惊”,默默地追寻着教育的文化真谛,深耕细作,把校园经营得“沉香四溢”“景深意远”。毋庸讳言,中小学校追求“文化建设”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的一些校长对教育的认识开始嬗变,渴望品尝教育的“味道”,我们的基础教育正在向着“真质”的方向发展,实乃大幸!然而,我们也需要在这“热火朝天”的追逐中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当前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近期进行了一些针对性调研,提出以下粗浅认识和建议。

一、认识不足,意识不强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多数中小学对建设学校文化的认识不足,意识不强。这种状况在农村中小学比较普遍。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理念和方式大多停留在20世纪70~80年代的水平,以经验型管理为主,主要是应付日常性工作,或按照上面的要求上传下达,重形式,轻内涵,缺少独立思考和个性创新。此外,近几年中小学布局调整,新建中小学数量较多,特别是城镇新建中小学数量较多。新建学校的“硬件”建设堪称一流,但“软件”建设特别是学校文化建设十分薄弱。中小学校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笔者在调研中常常向部分“重视”文化建设的学校校长提出这一问题。多数回答是“为使学校更有特色,更有影响,办成名校”,回答“一些有名的学校在搞,我们觉得很好,学着搞”的也不在少数。可见,多数中小学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缺少深刻和全面的理解,有的甚至人云亦云,没有从深层次上树立起自觉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识。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对建设学校文化不能停留在一般性认识上,更不能停留在追求形式上的“花拳绣腿”上,而是要提高到丰富学校教育内涵、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措施的高度来认识,提高到是为了追求教育真谛的高度来认识。

二、概念模糊,理解片面

关于学校文化,目前在理论上还没有十分确定的界定。所以,一些中小学校长对其概念的理解更是模糊的、混乱的,也不乏极端片面的理解。很多学校把学校文化等同于校园文化、墙壁文化,强调的是学校环境文化设施的呈现,在这方面舍得花巨资,有些甚至把学校搞得像公园、文化广场或者图画展览馆。学校文化建设在表面上大做文章。我们很难严谨地描述文化的真正内涵,但可以作出这样的理解:文化既是过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文明,又是正不断创造和不断积累着的文明。文化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造”出来的。教育是传承人类文化的主要渠道。同时,教育也是创造新文化,推动人类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校自从人类历史上出现就逐步发展为教育的主要形态,学校文化随之产生并发展。在传承与创造的共同作用下,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具有其特有的属性——传承和创新。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学校文化也必然不断积累、发展,并不断创新、进步。我们需要明确:学校文化不能等同于校园文化,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校文化是上位概念,校园文化仅仅是学校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下位概念。学校文化是深层次内涵和特质的全部概括,校园文化仅仅是浅表层次的部分描述。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我们把学校文化等同于校园文化,那就差之千里也失之千里了。

我们从文化是物质和精神的总和的内涵来理解,学校文化可分为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建筑设施、师生服饰、标牌展板等;精神文化——以精神形态存在的文化因素,包括教育理念、核心价值、管理方式、课程内容、师生行为、人际关系等。从发展的角度,学校文化还是尊重和敬畏历史、继承、吐纳、扬弃、发展、创新,是理性、科学、规律、规范、秉持、个性,等等。

三、功利驱动,注重形式

我们不能否认有不少的学校领导是源自于对事业的崇高追求和高度的责任感,来进行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地方的学校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以行政手段来提拔、任用、考核教育干部和学校校长,这些教育干部和学校校长也同样用行政手段来管理教育和学校。一些教育干部和学校为了获得上级的“青睐”而不遗余力地搞一些“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以尽快出“政绩”,获得提拔重用的资本,也就不足为怪了。在学校文化建设上,不为少数的学校是出自于功利主义,为了“粉饰门面”。所以,求大、求奇、求怪、求轰轰烈烈的重形式、轻内涵的现象十分普遍。

学校文化建设的真正目的是建设有丰富内涵的教育机体,培养有教养的学生。真正意义的学校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学校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物质外壳,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我们评价学校文化水平的高低,不应是以校园是否开阔、绿化美化是否豪华、建筑是否漂亮、标语是否响亮等为标准,而是要以学校建设是否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条件、学校发展是否符合教育发展需要、建筑设施是否安全和经济实用、绿化美化是否整洁与和谐等为标准;不应以制度严厉与文本健全、师生行为整齐划一、学生考试分数名列前茅等为标准,而是要以教育理念是否科学、核心价值是否正确、管理方式是否民主、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师生精神是否愉悦、课程建设是否合理、学校氛围是否宽松和谐、教育质量是否全面等为标准。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时也要端正态度,消除功利心理,本着对事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点滴积累,精雕细刻,扎扎实实地锤炼学校文化。四、缺少规划,不能持续

做事没有规划或虽有“规划”但形同虚设,是目前学校文化建设的一大问题。很多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缺少整体设计、长远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工作策略。不少学校是今天从哪儿看到些东西感觉挺好,搬过来折腾一番;明天又从哪儿看到些东西感觉挺好,再搬过来折腾一番;今天这位校长是一种规划,明天换了校长就换一种规划。如:来了“国学热”就一窝蜂地搞“国学”,来了“诵读热”就一窝蜂地搞“诵读”,来了“校园舞热”就一窝蜂地搞“校园舞”,等等。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学校要深耕本土,广学博取,汲取精华。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要立足于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立足于优秀的本土地域传统文化,立足于本校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学校要从本校实际出发,花费一些力气,很好地进行研究和论证,确定本校的特色、发展优势和远景目标,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行动规划,然后坚持不懈地分步实施。学校要精选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让老师和学生去学习、去受熏陶。传统文化并不都是优秀的,也有糟粕。本土地域是人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有爱这片热土的情感,才有爱国的情感。学校要使孩子懂得家乡的历史、熟悉家乡的今天。老学校应该好好整理自己的历史,感悟沧桑变化,体会那些永恒不变的精神;新建学校要重视自身教育精神的凝聚和锤炼、文献资料的积累和丰富,学习优秀学校的文化,不断积淀自己的文化。此外,学校还要重视学习国外优秀的文化,汲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五、研究不足,引领不力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篇2

据新华网北京5月17日报道,我国已成为全球信息通信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1.44亿,其中宽带上网用户9700万户。由此可见,互联网在我国各地、各领域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发展,各门学科争相占据这一互动交往平台。网络所涉及的内容除了科学技术外,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也逐步地丰富了起来,蕴涵于其中的价值思想也是多种多样。网络内容呈现出多样复杂性特征,对于普通的网络使用者来说,由于时间和地理的跨度,以及内容的信息符号化,网络交往的确是具有虚拟隐蔽性。而从网络使用者的年龄分布来看,18岁以下的用户2000年1月仅占2.4%,到2002年7月就达到了16.3%,到2006年学生用户已经达到了40%,这体现了互联网生力军年轻化的国际性趋势。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们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而形成的特殊性格、心理往往使他们脱离集体,自我封闭,这使得他们更加愿意通过网络来倾诉自己的烦恼,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网络成为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最好渠道。但是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理性分辨是非的能力差,而信息量巨大,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网络使得特教学校对学生德育管理的难度与日俱增。特别是多样复杂的内容,多元的价值,虚拟隐蔽的交往将使特教学校的德育在网络时代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网络化时代,特教学校德育管理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网络时代的德育管理者必须对网络影响德育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不是一味简单地拒绝、抵制,而是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网络进行充分地开发利用。我们特教学校德育管理者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按照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适时地调整学校德育方法手段,发挥学校德育管理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应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一致的前提下,遵循导、督、防、诲四项原则。

一、因势利导原则

由于特教学校学生理性思维发展不成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较差,思想免疫力不强,学生主体行为容易失范。因此,要求教师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发挥德育管理的主导功能,优化网络环境利用网络开展多样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实现自我教育和管理。而引导的关键所在是,使学生进行目的性学习、娱乐活动,提供有益的网络活动场所。为此,学校应给学生介绍一些有益学习的网站,并自觉建设形式灵活多样、轻松活泼的校园网站,满足学生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因势利导”,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放纵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流向非法网页或沉迷于游戏等,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思想品德。也不是一味的禁止,导致学生的逆反,或落后于时展的步伐。

为此,网络时代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基础。首先要有网络德育意识。在网络时代,增强教师网络德育意识是搞好德育管理的关键。在网络多元文化的价值冲突中,我们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技术对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桥梁纽带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按照党和国家既定的教育方针政策进行德育管理,保证德育管理的方向的可靠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其次,是网络主体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互联网得以完整体现。为此,教师必须改变工作作风,认识到学生自主性对德育管理的意义,以“人本”关怀学生方能适应网络背景下的德育。第三,教师应有一定的网络资源意识。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只要能主动获得信息和利用信息,就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选择信息提供指导。

二、勤查严督原则

目前,学生的网络技术水平普遍比较高,教师除了过硬的思想素质外,同时,还必须具有娴熟的现代教育技术,因此,提高广大教师计算机技术和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已是当务之急。熟练地操纵网络、驾御网络能及时地处理网络中所产生的问题,比如说,制作网页,设置防火墙,服务器等等。不仅保证了德育的方向性,还使德育工作更加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也只有在教师熟练地掌握了网络的技能和技巧后,教师才能真正在网络时代起到德育管理过程中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随意性,互联网有使学生个体的独立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的一面,但是,残疾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往往会形成与健全孩子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他们把握道德认知能力较差、政治方向的能力和思想抵御能力不强,因此,在积极引导,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勤查严督。经常性地检查浏览历史记录,对于合理的予以鼓励;对于非法地行为应及时地教育、制止。学校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使用网络的主动性也较强,易于操控。较难的是,社会中的“网吧”和家庭网络的使用控制。因此除了学校外,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对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负起责任来,加强德育网络的有机联系。这样才能对学生网络使用真正的“勤查严督”。

三、防微杜渐原则

“防微杜渐”原则,不是禁止学生使用互联网,而是针对学生个体多样性、差异性的客观存在而作出必要且适当的反应。在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情形下,构建相关的监控机制,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控制,或运用行政、法律、技术等手段控制信息源也是必要的。

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这要更多地依赖于社会网络技术。特教学校德育工作者的网络技术是比较有限,而目前的特教学校学生的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有时也是有心无力,对学生的说教如“过耳之风”难见成效。有人说,新时代的文盲是不识电脑网络者。因此,不仅学校教师要普及网络应用知识,家长们也要对此问题加于重视。如今,不少家长还是“电脑盲”,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管理乏力。

就如此情况而言,有关技术部门应承担起在思想价值等方面保护特教学校生的义务和责任。通过编写一定的程序限制学生登录不良网站浏览不良的信息,并为他们引入科学、健康的信息软件,搭建健康有益的网络信息平台。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借助行政手段加强对社会上网吧的监控和管理,取缔非法网吧。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黑、黄、赌、毒等信息垃圾的传播。贯彻“防微杜渐”原则,真正做到德育内容上纯洁性,增强学校德育效果。

四、谆谆教诲原则

一些学生“道听途说”,或使用搜索引擎时获得的某些网站极具蛊惑性和诱惑性的信息,只要思想上稍微懈怠就容易误入歧途。为了特教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贯彻“谆谆教诲”原则。正如孔子所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1]在这里,贯彻“谆谆教诲”原则,应以鼓励先进为主,批评教育为辅,树立榜样模范积极引导,逐步规范网络德育。

首先,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积极抵制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吸收网络文化,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道德判断能力,这也确实是网络德育的任务之一。并且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杜绝不文明的网上行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自觉规范网上行为,杜绝网上破坏的发生。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通过网络取得的成绩予与鼓励和表彰,以模范榜样典型促进学生健康使用网络。其次,学校也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咨询,及时地对非正常心理行为进行疏导、纠偏,以解决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隐患。长时间的上网,对学生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很容易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建立网络心理咨询站,借助网络的匿名性,隐蔽性,在自身努力及老师的帮助下,可以使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求得心理平衡,达到医治心理疾病的效果。最后,还应提及的是,对学生的监督教育也绝不是学校一方的事情,也要求家长和社会共同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要给特教学校德育营建一个良好的小环境,而且还要给特教学校德育营建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篇3

本论文首先阐述了学校教育成本的基本构成情况,强调了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在此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完善的对策。管理学论文是论文频道的重点推荐的论文栏目页,望大家前来参考。 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 一、学校教育成本的基本构成 学校教育成本是指提供某种类教育所需要的相应教育服务时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其可分为学校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学校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教学成本(如教职员工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为教学直接服务的教务管理成本(如公务费、业务费、助学金、奖学金等)、必要的教学设备运转与维修成本(如教学设施购置费、维修费、水电费等)。这些费用与提供教育服务直接相关,没有这些学校将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 学校间接成本包括为教学直接服务的教务管理成本之外的行政管理费、公用设备、公务用房(如教学楼、教学设施、图书馆、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基建费、购置费、折旧费以及购买和租赁耐用资产的支出。这些花费与培养学生的关系是间接相关的,没有这些耗费,学校不能提供有效率的教学服务。 二、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成本不单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而且是一个社会概念,涉及到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加强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投资事实上被当作是国家无偿给予教育单位的福利,教育单位既不存在或很少有自有资金投入,也不承担任何投资风险,更不存在任何意义的亏损或破产的威胁。因此,他们往往不考虑怎样合理使用教育资源,也无须进行成本核算,因而,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人力资源浪费严重、无偿占用学校资源、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配置不合理等不良现象。鉴于此,学校教育应该实行成本核算,打破学校只计支出不计成本的核算方法,正确归集和控制培养合格人才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使各部门都具有成本意识,真正做到勤俭办学,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使学校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为社会其他资本进入学校创造条件。 (二)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和政府拨款 现行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成本逐年增加,政府的财政支持相对紧缩,学生缴费收入在学校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学生学费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学校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投入应与学生适当交费并举。政府采取的政策和措施首先应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而不应将政府的财政负担转嫁给学生和家庭。因此,学校的学费标准应考虑学校教育成本和学生及家庭的支付能力两方面的因素。教育收费的标准主要是由教育成本和教育的社会需求来决定的,因此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确定正确的生均培养成本对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意义重大。 本论文首先阐述了学校教育成本的基本构成情况,强调了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在此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完善的对策。管理学论文是论文频道的重点推荐的论文栏目页,望大家前来参考。 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 一、学校教育成本的基本构成 学校教育成本是指提供某种类教育所需要的相应教育服务时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其可分为学校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学校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教学成本(如教职员工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为教学直接服务的教务管理成本(如公务费、业务费、助学金、奖学金等)、必要的教学设备运转与维修成本(如教学设施购置费、维修费、水电费等)。这些费用与提供教育服务直接相关,没有这些学校将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 学校间接成本包括为教学直接服务的教务管理成本之外的行政管理费、公用设备、公务用房(如教学楼、教学设施、图书馆、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基建费、购置费、折旧费以及购买和租赁耐用资产的支出。这些花费与培养学生的关系是间接相关的,没有这些耗费,学校不能提供有效率的教学服务。 二、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成本不单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而且是一个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篇4

本论文首先阐述了学校教育成本的基本构成情况,强调了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在此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完善的对策。管理学论文是论文频道的重点推荐的论文栏目页,望大家前来参考。 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 一、学校教育成本的基本构成 学校教育成本是指提供某种类教育所需要的相应教育服务时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其可分为学校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学校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教学成本(如教职员工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为教学直接服务的教务管理成本(如公务费、业务费、助学金、奖学金等)、必要的教学设备运转与维修成本(如教学设施购置费、维修费、水电费等)。这些费用与提供教育服务直接相关,没有这些学校将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 学校间接成本包括为教学直接服务的教务管理成本之外的行政管理费、公用设备、公务用房(如教学楼、教学设施、图书馆、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基建费、购置费、折旧费以及购买和租赁耐用资产的支出。这些花费与培养学生的关系是间接相关的,没有这些耗费,学校不能提供有效率的教学服务。 二、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成本不单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而且是一个社会概念,涉及到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加强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投资事实上被当作是国家无偿给予教育单位的福利,教育单位既不存在或很少有自有资金投入,也不承担任何投资风险,更不存在任何意义的亏损或破产的威胁。因此,他们往往不考虑怎样合理使用教育资源,也无须进行成本核算,因而,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人力资源浪费严重、无偿占用学校资源、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配置不合理等不良现象。鉴于此,学校教育应该实行成本核算,打破学校只计支出不计成本的核算方法,正确归集和控制培养合格人才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使各部门都具有成本意识,真正做到勤俭办学,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使学校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为社会其他资本进入学校创造条件。 (二)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和政府拨款 现行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成本逐年增加,政府的财政支持相对紧缩,学生缴费收入在学校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学生学费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学校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投入应与学生适当交费并举。政府采取的政策和措施首先应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而不应将政府的财政负担转嫁给学生和家庭。因此,学校的学费标准应考虑学校教育成本和学生及家庭的支付能力两方面的因素。教育收费的标准主要是由教育成本和教育的社会需求来决定的,因此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确定正确的生均培养成本对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意义重大。 本论文首先阐述了学校教育成本的基本构成情况,强调了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在此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完善的对策。管理学论文是论文频道的重点推荐的论文栏目页,望大家前来参考。 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 一、学校教育成本的基本构成 学校教育成本是指提供某种类教育所需要的相应教育服务时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其可分为学校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学校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教学成本(如教职员工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为教学直接服务的教务管理成本(如公务费、业务费、助学金、奖学金等)、必要的教学设备运转与维修成本(如教学设施购置费、维修费、水电费等)。这些费用与提供教育服务直接相关,没有这些学校将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 学校间接成本包括为教学直接服务的教务管理成本之外的行政管理费、公用设备、公务用房(如教学楼、教学设施、图书馆、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基建费、购置费、折旧费以及购买和租赁耐用资产的支出。这些花费与培养学生的关系是间接相关的,没有这些耗费,学校不能提供有效率的教学服务。 二、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成本不单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而且是一个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篇5

2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具体措施

要想从根本上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就需要从实践教学管理、实训教材建设、教学体系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四个方面做起。

2.1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来讲,实践教学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和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尽可能去完善这一管理体制,进而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在教育界稳定立足并发扬光大。由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只有能充分适应社会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才能在教育专业改革中经久不衰。就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有计划的实践教学安排,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和毕业实习等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灵活结合,在坚实的实践教学体系强有力的支撑下,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实用型酒店管理人才。

2.2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对综合知识理论的传授,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专业实训。专业实训能力的优劣,直接关乎着学生在日后酒店管理工作中的能力。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要想让学生切实掌握酒店管理方面的技能,必须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并得到锻炼的有效方式,促进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实践技能的高低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酒店管理行业需要的是在工作中可以凭借扎实的技能,出色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实干型人才,这些能力在专业实训教材中都会得到体现。学生只有充分重视专业实训,才能让自己的实干能力得到提升,为日后做好胜任工作、打好基础能力的准备。

2.3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在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行业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是社会酒店管理行业衡量高职院校输出人才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在当今社会,高学历已经不再是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代表,社会更需要的是实干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对人才的培养定位时尤其应该注重这一点。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创设并完善教学实践条件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对实干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确保满足酒店管理行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2.4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社会对优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的优质人才不仅仅只局限于高学历或高技能,各方面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才是最受欢迎的优质人才。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注重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出于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促进学生快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符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发展日益壮大的酒店管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5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酒店管理行业的闪光点,更深刻地认识到从事酒店管理行业的意义所在,以加强学生对酒店管理行业的职业意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一个真正具有强烈职业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地更加出色,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也是影响酒店管理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推动环节。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篇6

二

学生自主时间的增多,活动空间的扩大,确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学科兴趣小组或课外技能兴趣小组的活动,发掘了自身的潜力,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了自身素质,初步实现了素质教育。然而,由于教育的滞后和不力,疏于管理或管理工作的漏洞等原因,有那么一些同学都在这些空档时间里,在校内,外却干起了违法乱纪、损害学校形象的行为。其主要表现:

第一、一些同学利用空档时间,到电子游戏机室打机,为了讨机币钱,他们干起了盗窃、抢夺、勒索、变相勒索、诈骗等非法侵占公、私财物的行为。例如:近年来,在一些中小学校里,由于一些学生利用空档时间经常到机室打机,迷上了电子游戏机,他们为了讨机币钱而诱发了盗窃、销脏自行车,勒索和变相勒索同学财物、甚至抢夺同学的财物等违法乱纪的行为。这类案件占学生在空档时间违法乱纪案件总数的26.9%(下简称为“这类案件约占百分之几”)。这类案件往往发生在寒暑假期间及寒假后的新学期,受害者通常敢怒不敢言,因而容易被学校忽视。

第二、一些同学在空档时间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经受不了刺激而诱发流氓行为。例如:某中学初二有位校足球兴趣小组的成员,在多个星期六晚上分别伙同不同的队友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由于受影响较深,除了回校后把“”上的关于的种种招法一一画在作业本里传给本班的其他队友和同学看外,还在课室走廊或在女同学必经的通道故意设置路障,趁机占女同学的“便宜”的流氓行为。这类案件约占21.7%。

第三、一些同学由于受不良影视作品的影响,受个体书摊销售的不健康和黄色书报的腐蚀,他们十分羡慕和欣赏作品中的主人翁谈情说爱的浪漫情调,诱发早恋,甚至由早恋发展到“私奔”。例如:某中学有两位美术兴趣小组的男、女同学,由于经常出入录像室和个体书摊摊,看了台湾某作家的恋爱小说和《龙虎炮》等不健康和黄色书刊,开始他俩相互暗恋,后来发展到早恋,当他俩的行为被老师和父母发现后,她竟经常以美术小组外出活动为由,欺骗班主任,躲开父母的监视,最后,他俩竟“私奔”近一周,同食同居。这类案件约占14.8%。

第四、有些兴趣小组的同学,经常先以兴趣小组活动为由向班主任请假,后又对兴趣小组辅导教师谎称班主任不同意其参加兴趣小组活动,长期游离于班集体和学校之中,伺机干侵占师生和学校财物和损害同学友情的违法乱纪行为。例如:某中学初一有位舞蹈队的同学,他经常以舞蹈队排练为由向班主任请假后,又以班主任不同意其参加舞蹈队为借口,欺骗班主任和舞蹈队辅导老师,钻空子,先以借同学自行车偷配锁匙为手段变卖同学的自行车,后发展到明目张胆以借同学的自行车直接变卖和拧学校的水龙头、偷捡学校的教学设备去卖的地步,既违法违纪,又损害了学校、同学利益,破坏了同学之间的友情。这类案件约占7.6%。

第五、有些同学由于空档时间多,精力过剩,好奇心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胡思乱想,在不正当的好奇心驱驶下,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竟干起了“恶作剧”。例如:某学生为了满足其亲眼看到消防队叔叔怎样救火的好奇心,竟然两次纵火烧摩托车。这类案件约占3.8%。

此外,学生中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还诱发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群殴,、变相等违法乱纪行为。

三

常言道:蚁穴虽小,足以毁千里之堤。那一些同学在空档时间里的所作所为,其负面影响也是较深刻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值得我们深思。针对学生在空档时间里的所作所为,我们应如何改革德育的教育内容,加强学生空档时间的管理,把问题降至最低点。依我之见:

一、改革德育教育内容,从培养学生的明是非观念、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着眼,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恰当的教学内容,才能使人留得住,听得进,才能引起人们的思索和共鸣。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教育内容给人一种“空而大”的感觉,可望而不可及,缺乏针对性,严重地影响了教育效果。学生空档时间的所作所为是在教师和同学的直接监督和约束力减弱,甚至消失的情况下,由学生面对现实被动地或主动地作出抉择的。为此,我们应从培养学生的明是非观念,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着眼,对他们施以如下的教育内容:

第一、公民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并与《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权利和义务、纪律和自由、道德、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和人生观等具体内容的教育,以使学生明确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应该做,哪些行为一定要做,哪些行为不能做,培养学生的明是非能力。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公德心和公民的责任心,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第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教育的永恒主题,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知我中华,培养爱国之情;爱我中华,树立报国之志;建我中华,实践效国之愿。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英雄人民事迹教育,祖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教育,学校、家乡的历史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的热情,建起他们为班争光、为校争光的精神支柱,达到为了学校、班级的荣誉和利益,而努力遵纪守法,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目的。

第三、心理素质教育

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挫折感、困惑感、失落感等教育,预防他们的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对他们进行生理知识和青春期心理知识教育及性知识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性等,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道理心理品质及道德评价能力,克服或减少逆反和对抗心理,增强他们抵制不良思想影响和侵蚀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增强自控能力。

第四、科学的学习态度教育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随着“普九”的实现和“普高”(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的大步迈进,学生的起点素质势必呈下降趋势,如何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进呢?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名人名家的成功史,身边优秀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和学习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精神。只有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和决心读书,才能把他们过剩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得到满足;只要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正确的引导,得到合理的满足,才能有效地预防他们“搞恶作剧”。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使教学内容更有效地施行,我们必须坚持动态和静态教育有机结合的形式,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地开展德育教育。

1.说理性教育方式。可以通过校会、班会、演讲会、辩论会、团队生活会、法制讲座等主渠道,采用灌输性教育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渗透性教育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小组的活动,校园文化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开启和诱导,让他们懂得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3.养成性教育方式。学校可以把《守则》、《规范》的要求,作为德育量化管理的内容,通过实施班级德育量化管理,运用奖惩和德育考核加扣分的杠杆,调节学生的行为,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榜样性教育方式。教师通过经常性采用讲名人名家故事,组织踏名人名家成长的轨迹活动,召开身边先进人物经验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励他们进取和拼搏。

二、改革和完善德育管理机制,强化管理,增强德育工作效应,以适应素质教育需要。

素质教育条件下,我们应坚持和发挥过去德育管理机制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学生在空档时间因管理而出现的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强化学生的管理。

第一、针对课外活动小组辅导教师与班主任在管理上的不够协调,学校应建立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这个小组应由政教的副校长为组长,教导处负责课外活动小组管理工作的副主任和校团委书记为副组长;课外活动辅导教师代表和班主任代表为组员。负责研究学生在空档时间,尤其在课外活动中的思想新动向,协调各方关系,及时制订和实施教育和防范措施,强化各个课外活动小组的管理(例如可采用“四有”措施,即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检查记录、有活动汇报和总结)。明确辅导教师的管理和育人责任,通过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考勤和严明的奖惩制度等,尽最大限度地堵塞管理漏洞。

第二、建立一支流动的校风监察队。从管理的角度看,一些学生在空档时间的所作所为源于教师和同学的直接监督和约束力减弱,甚至消失。其所作所为又没及时被教师和同学发现诱发了饶幸心理,认为自己犯案手段高明,神不知鬼不觉,进而放纵自己。为此,学校务必要建立一支流动的校风监察队。这支队应由教师和学生联合组成,即学校在教师中挑选一些热心学校德育工作,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责任感的教师加入这支队伍;学校还应在各班、各层次学生中挑选一批教师信得过的学生组成这支队伍。这支队伍应采用分合无常、定点与不定点、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完成两种职责:1.及时发现、反映学生在校内、校外活动的新动向,报告学生的违法乱纪行为;2.及时制止和处理学生中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多年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证明,这支队伍在遏制学生在校外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发挥了很大作用。

第三、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社会文化管理,堵塞污染源。当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场所主要有:1.电子游戏机室;2.录像和投影室;3.卡拉OK营业性舞厅;4.桌球室;5.个体书报摊。为此,学校必须:

第一、要研究掌握有关政策法规,运用政策法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例如:多年的学校德育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电子游戏机室已是毒化学生身心,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诱发青少年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场所。省教厅已明文规定:学校200米范围内不得开电子游戏机室。若我们研究掌握了这个《规定》,我们就会心中有数,才能运用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篇7

二

学生自主时间的增多,活动空间的扩大,确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学科兴趣小组或课外技能兴趣小组的活动,发掘了自身的潜力,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了自身素质,初步实现了素质教育。然而,由于教育的滞后和不力,疏于管理或管理工作的漏洞等原因,有那么一些同学都在这些空档时间里,在校内,外却干起了违法乱纪、损害学校形象的行为。其主要表现:

第一、一些同学利用空档时间,到电子游戏机室打机,为了讨机币钱,他们干起了盗窃、抢夺、勒索、变相勒索、诈骗等非法侵占公、私财物的行为。例如:近年来,在一些中小学校里,由于一些学生利用空档时间经常到机室打机,迷上了电子游戏机,他们为了讨机币钱而诱发了盗窃、销脏自行车,勒索和变相勒索同学财物、甚至抢夺同学的财物等违法乱纪的行为。这类案件占学生在空档时间违法乱纪案件总数的26.9%(下简称为“这类案件约占百分之几”)。这类案件往往发生在寒暑假期间及寒假后的新学期,受害者通常敢怒不敢言,因而容易被学校忽视。

第二、一些同学在空档时间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经受不了刺激而诱发流氓行为。例如:某中学初二有位校足球兴趣小组的成员,在多个星期六晚上分别伙同不同的队友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由于受影响较深,除了回校后把“”上的关于的种种招法一一画在作业本里传给本班的其他队友和同学看外,还在课室走廊或在女同学必经的通道故意设置路障,趁机占女同学的“便宜”的流氓行为。这类案件约占21.7%。

第三、一些同学由于受不良影视作品的影响,受个体书摊销售的不健康和黄色书报的腐蚀,他们十分羡慕和欣赏作品中的主人翁谈情说爱的浪漫情调,诱发早恋,甚至由早恋发展到“私奔”。例如:某中学有两位美术兴趣小组的男、女同学,由于经常出入录像室和个体书摊摊,看了台湾某作家的恋爱小说和《龙虎炮》等不健康和黄色书刊,开始他俩相互暗恋,后来发展到早恋,当他俩的行为被老师和父母发现后,她竟经常以美术小组外出活动为由,欺骗班主任,躲开父母的监视,最后,他俩竟“私奔”近一周,同食同居。这类案件约占14.8%。

第四、有些兴趣小组的同学,经常先以兴趣小组活动为由向班主任请假,后又对兴趣小组辅导教师谎称班主任不同意其参加兴趣小组活动,长期游离于班集体和学校之中,伺机干侵占师生和学校财物和损害同学友情的违法乱纪行为。例如:某中学初一有位舞蹈队的同学,他经常以舞蹈队排练为由向班主任请假后,又以班主任不同意其参加舞蹈队为借口,欺骗班主任和舞蹈队辅导老师,钻空子,先以借同学自行车偷配锁匙为手段变卖同学的自行车,后发展到明目张胆以借同学的自行车直接变卖和拧学校的水龙头、偷捡学校的教学设备去卖的地步,既违法违纪,又损害了学校、同学利益,破坏了同学之间的友情。这类案件约占7.6%。

第五、有些同学由于空档时间多,精力过剩,好奇心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胡思乱想,在不正当的好奇心驱驶下,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竟干起了“恶作剧”。例如:某学生为了满足其亲眼看到消防队叔叔怎样救火的好奇心,竟然两次纵火烧摩托车。这类案件约占3.8%。

此外,学生中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还诱发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群殴,、变相等违法乱纪行为。

三

常言道:蚁穴虽小,足以毁千里之堤。那一些同学在空档时间里的所作所为,其负面影响也是较深刻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值得我们深思。针对学生在空档时间里的所作所为,我们应如何改革德育的教育内容,加强学生空档时间的管理,把问题降至最低点。依我之见:

一、改革德育教育内容,从培养学生的明是非观念、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着眼,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恰当的教学内容,才能使人留得住,听得进,才能引起人们的思索和共鸣。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教育内容给人一种“空而大”的感觉,可望而不可及,缺乏针对性,严重地影响了教育效果。学生空档时间的所作所为是在教师和同学的直接监督和约束力减弱,甚至消失的情况下,由学生面对现实被动地或主动地作出抉择的。为此,我们应从培养学生的明是非观念,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着眼,对他们施以如下的教育内容:

第一、公民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并与《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权利和义务、纪律和自由、道德、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和人生观等具体内容的教育,以使学生明确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应该做,哪些行为一定要做,哪些行为不能做,培养学生的明是非能力。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公德心和公民的责任心,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第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教育的永恒主题,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知我中华,培养爱国之情;爱我中华,树立报国之志;建我中华,实践效国之愿。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英雄人民事迹教育,祖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教育,学校、家乡的历史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的热情,建起他们为班争光、为校争光的精神支柱,达到为了学校、班级的荣誉和利益,而努力遵纪守法,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目的。

第三、心理素质教育

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挫折感、困惑感、失落感等教育,预防他们的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对他们进行生理知识和青春期心理知识教育及性知识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性等,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道理心理品质及道德评价能力,克服或减少逆反和对抗心理,增强他们抵制不良思想影响和侵蚀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增强自控能力。

第四、科学的学习态度教育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随着“普九”的实现和“普高”(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的大步迈进,学生的起点素质势必呈下降趋势,如何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进呢?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名人名家的成功史,身边优秀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和学习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精神。只有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和决心读书,才能把他们过剩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得到满足;只要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正确的引导,得到合理的满足,才能有效地预防他们“搞恶作剧”。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使教学内容更有效地施行,我们必须坚持动态和静态教育有机结合的形式,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地开展德育教育。

1.说理性教育方式。可以通过校会、班会、演讲会、辩论会、团队生活会、法制讲座等主渠道,采用灌输性教育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渗透性教育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小组的活动,校园文化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开启和诱导,让他们懂得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3.养成性教育方式。学校可以把《守则》、《规范》的要求,作为德育量化管理的内容,通过实施班级德育量化管理,运用奖惩和德育考核加扣分的杠杆,调节学生的行为,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榜样性教育方式。教师通过经常性采用讲名人名家故事,组织踏名人名家成长的轨迹活动,召开身边先进人物经验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励他们进取和拼搏。

二、改革和完善德育管理机制,强化管理,增强德育工作效应,以适应素质教育需要。

素质教育条件下,我们应坚持和发挥过去德育管理机制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学生在空档时间因管理而出现的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强化学生的管理。

第一、针对课外活动小组辅导教师与班主任在管理上的不够协调,学校应建立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这个小组应由政教的副校长为组长,教导处负责课外活动小组管理工作的副主任和校团委书记为副组长;课外活动辅导教师代表和班主任代表为组员。负责研究学生在空档时间,尤其在课外活动中的思想新动向,协调各方关系,及时制订和实施教育和防范措施,强化各个课外活动小组的管理(例如可采用“四有”措施,即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检查记录、有活动汇报和总结)。明确辅导教师的管理和育人责任,通过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考勤和严明的奖惩制度等,尽最大限度地堵塞管理漏洞。

第二、建立一支流动的校风监察队。从管理的角度看,一些学生在空档时间的所作所为源于教师和同学的直接监督和约束力减弱,甚至消失。其所作所为又没及时被教师和同学发现诱发了饶幸心理,认为自己犯案手段高明,神不知鬼不觉,进而放纵自己。为此,学校务必要建立一支流动的校风监察队。这支队应由教师和学生联合组成,即学校在教师中挑选一些热心学校德育工作,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责任感的教师加入这支队伍;学校还应在各班、各层次学生中挑选一批教师信得过的学生组成这支队伍。这支队伍应采用分合无常、定点与不定点、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完成两种职责:1.及时发现、反映学生在校内、校外活动的新动向,报告学生的违法乱纪行为;2.及时制止和处理学生中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多年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证明,这支队伍在遏制学生在校外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发挥了很大作用。

第三、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社会文化管理,堵塞污染源。当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场所主要有:1.电子游戏机室;2.录像和投影室;3.卡拉OK营业性舞厅;4.桌球室;5.个体书报摊。为此,学校必须:

第一、要研究掌握有关政策法规,运用政策法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例如:多年的学校德育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电子游戏机室已是毒化学生身心,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诱发青少年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场所。省教厅已明文规定:学校200米范围内不得开电子游戏机室。若我们研究掌握了这个《规定》,我们就会心中有数,才能运用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篇8

二、高校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

实践教育不仅是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环节,也是验证学生理论掌握情况及其实现自我定位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也应看到,当今的教育不再是以往那种自我封闭、自成一体的发展个体,教育主体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主体,它具备与汽车、旅游等制造业和服务业所具备的产业发展特征,其中教育产业链的形成,要求学校从价值链的整体考虑学校教育的整体性安排和管理体制。高等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阶段,其培养诉求更要求高等学校与产业链中的其他主体协同发展,谋求实现最大目标。在高等学校教育产业链的发展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纽带是学生,而在三者之间,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等诸多方面也都关注并影响着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因此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分析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实习实践的效果及高校的实践教育体系设置和改革。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出现于1708年的《牛津词典》,其本意是指人们在某一项活动或某企业中“下注”(Haveastake),在活动进行或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抽头或赔本。后来利益相关者逐渐开始被经济学者运用于企业与战略管理等相关领域。著名的战略管理专家安索夫是最早正式使用“利益相关者”一词的经济学家,他认为“要制定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顾客”。此后弗里曼等管理学家相继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扩展和发扬,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被企业目标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都可以被归结为利益相关者。当然利益相关者的应用领域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管理领域,伴随其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不断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在高等教育领域利益相关者理论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有关高校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国内外研究日益丰满,诸多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学家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发展。认为学校成长的关键是必要的内外部合作,高校须转变以往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建立“以他方为中心”的参与模式,大学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共生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学校教育推动了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产生更多的用人需求。

三、管理类专业实践教育利益相关者构成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政府与学校的联系与协调,围绕学生与学校组织存在的教师、家庭、企业、公共部门、传媒、社区等个人与组织也积极参与到了高校的发展和建设中。尤其是高校的实践教育中更离不开与组织内外相关者的联系与沟通。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美国学者Mitchell和Wood从3个属性方面利用多维分析法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层次分析,按照其合法性、权利性和紧急性由高到低进行赋值评分,分值最高的利益相关者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也是最权威、最重要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其同时具备上述三个属性特征;其次是预期型利益相关者也称重要相关者;最后是潜在利益相关者也称边缘相关者。按照此分法在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活动中,其利益相关者可分为:核心相关者,包括学校管理部门、实习指导老师、学生、企业(用人单位);预期相关者,包括学生家长、行业组织、政府部门;潜在相关者,包括高等学校、社会、媒体等。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篇9

所谓的中国管理哲学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背景而形成的管理模式。它既包括对他人的管理,更包括管理者自我的塑造。日本管理学家廉田胜先指出:“企业成功与否,经营管理占80%的作用,尤其是管理思想、思维方式又是重中之重。”可见,管理者自身思想境界的高低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参照中国管理哲学的这一准则,我们可以很好地反思一下我国高校教育模式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但在叙述这些内容之前,我们必须从中国管理哲学的特点说起。

一中国管理哲学的特点

西方定义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中国定义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所以西方管理重法制,即以法制人。中国管理用道德,即以德服人。因而,中国管理哲学的特点是鲜明的,即重视管理者的个人修养。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提出中国的“九流十家”,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农家、纵横家和杂家。“九流”在加上属于文学范畴的小说家,合称为“十家”。中国管理哲学对这些流派的思想大多有所涉及。其原因在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凝聚了诸多“何以为人”的精华。也就是说,中国管理哲学极为重视人格的塑造和自我的完善。又由于我国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显然这一特点是值得我国高等教育借鉴的。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高校就培养大学生“如何作人”这点来讲却是差强人意。

二、我国高校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远胜于精神。这种表象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以至于我国高等教育也会因此而“随波逐流”。就目前的状况看,高校课程设置已经出现“重经济实用”而轻“内在修养”的倾向。关于这一状况美学大师朱光潜早有洞察,他就曾指出:“教育必须以发展全人为宗旨,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群育五项应同时注重。就目前实际状况说,德育在一般学校等于具文,师生的精力都集中于上课,专图授受知识,对以做人的道理垒不讲究。”结合现在来说就是,高校教育过于重视应用学科的传授(如经济学、计算机、艺术设计等),而对人文学科(哲学、美学、伦理学、中国传统文化)却置若罔闻。

对于上述状况加以分析,我们认为原因有二。第一,在今日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们更加看重经济。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考生更青睐选择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专业。第二,由于考生的此种需求,各个高校也相继迎合考生的“品味”,将经济,营销、管理等专业视为学校招生的王牌,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生源。这一现状在我国的民办高校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例如,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各个民办高校的招生简章列举经济、管理、财会、市场营销、计算机、艺术设计等实用性较强的专业。但通过我们的调查,似乎国内还没有一家民办高校开设哲学(或中国传统文化)专业。我想这种情形的原因不证白明。由于哲学是经济实用性不强的专业(但哲学是一个生活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从这一学科中很难看到直接的经济利益,为此遭到多方排斥。

其实,从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现状来看,专业对口的就业几率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乐观。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将从事与本专业不相关或是间接相关的工作。这样一来也就造成了大学(特别是本科阶段)的专业无用武之地。然而,我们现在也不能否认,很多学科在大学中的学习效率要远低于社会。以市场营销为例,毋庸置疑,四年的大学生涯对本专业的帮助要远远低于四年的社会实践所带来的专业感悟。所以,高校教育的重点不应该过于偏向(注意这里说的是不要过于偏向)专业本身的教学,而应付诸于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建立。也就是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切皆以传道为先。因为,个人自身修养的完善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根本。高校学子毕业后,也许会放弃自己的专业(无论是专科、本科、硕士或是博士),但他们不会丢掉自身的作人原则。所以从持久性上看,对学生“如何作人”的培养益处也更为长久,甚至一生。鉴于此种情况,下面规划一下我国高校教育的未来发展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高校教育的未来发展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篇10

(2)科学化执行管理制度。首先,在健全常态的与普通中小学基本一致的制度基础上,建立诸如《社区教育目标管理制度》《社区教育分片包干责任制》等具备社区教育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着力形成制度文化。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与教师的心声相融合,邀请教师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来,将原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需求与学校的需求相整合,完善修订形成新的、更切合学校事业发展的制度,为精细管理的推进提供基础。其次,要打破“大锅饭”,激发“内驱力”,注重制度“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辩证统一,切实理顺各类管理的精细化脉络。

二、根植认识,深刻理解要领,挖掘精细内涵

(1)要加强精细管理内涵的诠释。精细化管理,简而言之,精为“精致”,细为“细微”,它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理念。它是规范化管理走向个性化管理的必然阶段。具体而言,社区教育基层学校应精细化地确立办学目标,并在目标的引领下,精密构建组织架构、精细解决存在问题、精致落实人员分工、精心建设校园文化,同时更要留足对应的精细管理中的过程痕迹,做到件件落实,事事可查。

(2)要着力理清精细管理的思路。首先,应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第一资源”,按照业务学习与阶段考核相结合,各类培训与能力竞技相结合,科研课题与论文撰写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师资队伍的精细化管理与建设。其次,要切实加强精细管理基础能力建设。一方面要在硬件设施上舍得投入,用于改造场地、路面、建立实训室、盘活土地等闲置资产;另一方面要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按照培训内容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的要求,本着对教师与学员宣传、引领、激励性的原则,营造切准本校培训特点,满足校本发展需求的校园文化,力争环境整洁,赏心悦目,设计合理,富有品位。

三、回归服务,强化常态管理,凸显过程痕迹

社会教育基层学校要确立“管理即服务,精细化管理即全方位服务”的理念,在管理过程中注重精细管理的常态化,注重过程管理的痕迹化,不断体现“服务提质量,服务创品牌,服务彰信誉”的要求。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篇11

2医学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可行性

医学院校的师资条件以及教育管理工作内容的统一性与逻辑性为其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从师资条件上来讲,我国各大高校作为教学科研地,普遍具备丰富的网络资源,而且有很多专业人士掌握着较高的计算机技术,完全有能力创建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从工作内容的统一性与逻辑性角度上讲,各大医学院校虽然从教学内容以及管理模式上存在诸多差异,但其管理工作的内核却具有一致性,具体而言,一个管理周期即指招生、学籍管理、学生培养以及授予学位等最为基本的环节,而且每个环节都在内容和目标上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链条。按照以往的经验,不同的管理模式都面临数据分布时所存在的分散性与层次性问题。但“信息化”却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使数据的收集、传播、使用更加规范合理。故而,利用先进网络技术加强医学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乃是提高医院院校管理水平的必行之路。当然,若想加强医学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比方说,管理平台的构建一定要规范合理,这就要求各大功能模块既分工明确,又要统一互动,而且要兼顾管理系统的包容性与继承性,并要与当前的管理模式相结合,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应该最大限度地开发师生互动功能,让师生通过信息通道进行良性沟通,从而更加方便于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具体而言,可以设置师生交流的窗口或留言板,使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老师,答疑解惑。另外,还应该注意网络安全问题,防范黑客盗走数据,这就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技术人员按期对网络安全进行维护,并且随时准备应对突况。最后,还要注意对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可以按期对其进行培训,以便使这些管理人员不断接收新的管理知识,从而防止知识老化;除此之外,为了能够不断应对新出现的问题,医院院校在管理软件的开发上还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唯有如此,才能防患于未然,更好地发挥管理优势。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篇12

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要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教育模式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要能够积极创新教育管理模式,能够以学生生活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力图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以此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观,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一,思想政治管理可以实现从课堂教育到生活化教育的转移,教师认真研究书本教育内容,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融入到生活活动中去,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知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这些教育内容,发展学生的思想认识。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成为知识点被动接受者,而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就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够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明白善恶,辨别真假,培养学生的高尚的人格,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比如,现在很多学生都是享乐主义者,要引导学生摒弃这种观念,就要使学生参与社会劳动,学校可以多为学生联系一些假期或业余时间的短期工,使学生能够通过辛勤工作,体验到父母的不易,感受到享乐主义是可耻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实现,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进行设计,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不是为了加大对学生思想的钳制,相反,是为了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由探索,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发展自己的认识。这种教育模式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要突出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内容要强调理解和包容,只有真正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要积极构建民主参与的开放式管理模式

民主参与开放式的管理模式的成功构建,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的主动性,作为教师,要精心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同时要有吸引力、感染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者和被教育着在这种开放式的教育过程中,地位是平等的,只有他们共同参与其中,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管理中,选择教育内容,相互之间共同决策,共同制定好的教育措施;相互交流,不断沟通,才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这种教育模式要能够改变传统的校、系、班三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立足开放性和服务性,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积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促进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其成功实施,都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也不例外,需要建立一支以思想政治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为主体的专兼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与学生进行密切接触,更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队伍,需要有过高的政治素养,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具有优秀的领导才华,作为学校,要对这部分教师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业务素养,更要通过有效的策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