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8 15:08:18

物理课程论文

物理课程论文篇1

文科物理的授课对象是文科学生。文科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永远不会遇到“相对论”或者是“量子力学”的问题,他们不学大学物理,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再不能把大学教育简单地看作是“岗位培训”,再不能把大学物理仅定位成为工科专业后继课程服务的基础课程,学生也不是“知识的容器”,文科生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

那么,给文科生开设文科物理课程的意义何在?如何给文科学生讲授大学物理课程?笔者在这方面做了初步的教学探索。

一、文科生开设物理课的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科学直接地、并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的性质——它作用于心灵。”给文科生开设大学物理课程主要是想用科学对人类事物的第二种影响方式来影响他们。所以在这里关于开设文科物理课的意义我想强调两点:1、知识的积累;2、素质教育。

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曾经说过:“物理学是最基本的、包罗万象的一门学科,它对整个科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换句话说,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很难用一个范围、一句话去定义。力、热、电磁、光、原子、基本粒子、凝聚态、材料、信息、超导等等,大到天体,小到基本粒子,从宏观到微观,从低速到高速,都是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物理学都是各类学科的带头学科和基础学科,甚至为其它学科的建立提供了最基本的原理(支持保障等)。所以我给文科生提出来的学学物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来积累知识,从而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界中一些最基本的规律和现象,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我给文科生提出来的第二个目标是,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建立正确的方法论。现代教育观点是:一个人接受终生教育,而大学所提供的教育是以基础的、素质的、方法的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是一个阶段性的教育。大学教育把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物理学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它所涉及的思维方式、哲学思考、美学原则、科学方法,使其成为进行素质教育、方法教育的不可替代的学科。因此,开设大学物理课不仅仅是出于为某专业服务的考虑,更因为这是进行素质教育、方法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综上可见,开设文科物理课有两种作用,一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自然运行的规律;另一个是思维方法的教学、科学精神的熏陶、创新素质的培养,即科学文化的教学。这是一门软硬结合的课程,从某种程度上讲,科学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不亚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开设文科物理课的目的就是培养文科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客观认识世界的方法,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除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文科生开设大学物理有其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伴随着文艺复兴,欧洲走出了中世纪,科学发展起来了,人类文化中便分出了科学文化,这种文化逐渐区别于早已形成的人文文化。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为改变我国科技落后的面貌政策导向,我们曾倡导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虽然在当时曾受到批判,却在实际上鼓励了无数青年发奋地学习科学技术。然而,两种文化的分裂也以一种中国特色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被誉为“德国教育之父”的洪堡提出:教育是个人状况全面和谐的发展,是人的个性、特性的一种整体发展,教育是一个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结束的过程,教育是人自身目的,也是人的最高价值体现。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活动,要改善我们的社会,就必须改善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当致力于培养德、智、体、能、美等诸方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而要做到这一点,正如已故著名女科学家吴健雄所指出,应该把人类文化已经长期分裂而造成隔阂的两种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校园里重新加以弥合,这是为了避免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出现危机而必须解决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21世纪科学需要文理相通,这是给文科生开设物理课的根本意义所在。

二、文科物理的课程体系——立足于理,建瓴于文

经多方比较,选用倪光炯先生的《文科物理——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作为教材。编者首先强调了一个重要理念,物理学既是科学也是文化。在人类的人文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两大文化中,后者的重要部分就是物理文化。物理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传递物理文化。因此,物理教育不应仅是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而且要突出物理教育中的文化特征,重视对学生探索、求实精神及科学审美观等的培养。一句话,就是要重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与教育。

按照上述理念,《文科物理——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以物理学史的发展为主线,以物理学发展史和物理学研究方法论作为其主要内容,从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高度把有关的内容组织起来。编者在该书的编写中,充分体现了文理渗透的精神,注意加强物理学的人文色彩,并注意突出物理学的思想性和哲理性,立足于理,建瓴于文。

文科物理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两种文化的历史演变。通过简介中国傲人过去,引出李约瑟难题;在分析李约瑟难题过程中分析东西方哲学的差异;正是因为东西方哲学的不同开局导致了两种文化的分裂;最后指出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对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21世纪的科学需要文理相同,再次强调文科生学习物理的必要性。第二章,经典力学的建立。从哥白尼、地谷到开普勒,从伽利略到牛顿,简单介绍了经典力学的发展与成熟,简短的篇幅里面有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第三章,从静电现象到电磁现象。包含了电磁学的整个完整体系,介绍思路也是顺延物理学的发展过程。第四章,光的本性是什么。简单的阐述了光的本质和有关光的最基本的物理现象。第五章,打开微观世界研究大门的三大发现。介绍了通向近代物理之门的三把钥匙X射线、放射性、电子的发现过程,在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能学到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领略到科学家的大师风范。第六章,物质观的革命——量子论。属于近代物理的范畴,带学生们走入微观世界,了解神秘的量子理论。第七章,统计规律,混沌,熵与信息。属经典热学范畴,研究了生活中遇到的热现象的微观实质。第八章,时空观的革命——相对论。属于近代物理范畴,它将带学生们走进高速的研究领域,在这里大家根深蒂固的时空观将被。第九章天体物理学的新发展将给学生们简单介绍天空中各种星体的运行。演化和研究手段。第十章物理亦文化再次给大家展示物理学的魅力所在。

物理学在研究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方法、理论与实践、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类比联想和假设试探、理想化方法与模型化方法等都是培养和提高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最有效的方法。文科物理中不仅蕴含着先进的生产力,同时也蕴含着先进文化,对人类的未来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文科物理课程的授课方法及其可行性分析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时期,在教学中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追求全方位的精彩。讲出物理学中的科学之美,简捷与统一之美,深邃与含蓄的内在之美,奇异与对称的和谐之美。让学生在浩繁的物理概念和推理下感受物理大师们赋予自然科学的真善美。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文科物理教学过程一定要优化教学方法。

物理课程论文篇2

我校是机电类中职学校,开设有数控、机制、电子、模具、机械等专业,在各专业中开设中职物理这门基础课,目的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运动学、力学、几何光学、热学、电磁学及原子能等相关知识,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使之有效地服务于机电各专业成为课程改革的的关键,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立足岗位,面向专业,优化课程结构

物理是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必须立足于机电类岗位,服务于机电类专业课程。机电类中职培养机电技术及应用方面的操作维护使用及管理技能型人才,面向制造业各岗位。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国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先进的手段和装配,其技术装备是数控机床(CNC)、柔性制造单元(FMC)和柔性生产线,这些装备的操作使用、维护管理要求高,需求复合型人才,并且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机电产品生产工艺及装备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对机电设备操作使用维护要求也提高,制造类各岗位如机械制造、数控加工编程、汽车维修、模具加工与修理、电子产品装配、机电维修、机电产品质量检验、机电设备营销等等都需要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强调基础及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以后的扩展能力。中职生在短短三年间掌握机电类某一岗位群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掌握该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只有夯实基础,拓宽基础,才能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岗位服务的,而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打基础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物理是机电类专业基础的基础,其内容与结构必须满足专业与岗位的需求。

考虑到机电类各专业后继课的特点,将物理分为I、II两类:I类包括知识模块有: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冲量与动量,功与能,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分子运动论、理想气体,热量与功,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几何光学,光的本性,原子和原子核。II类是将I类中的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内容合并到电工基础中。II类是面向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对物理、电工、电子等课程的要求相对较高。在第一学期开设《物理》,而第二学期起就依次开设《电工基础》、《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三门课程。I类是面向机械、机械制造、模具等专业。另外,增加选修模块,如自制物理实验、创新制作内容。各个不同专业学时数亦不相同。

二、做学合一,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课教学中的学主要是指理论知识学习;做是做实验、做习题和课外活动,主要是实践过程,无论是学还是做,都是为了理解基本概念与定律,分析物理现象与自然规律,掌握物理科学方法与知识。由于各种原因,中职生入学的实际情况是基础差、底子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但其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并不低。按照职业教育观点[1],他们只是智力类型的不同,而非智力水平的高低。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注重实际应用与操作。鉴于上述情况,中职物理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发掘其能力与潜力;其次加强技能培养。为此采取如下措施:(1)在学的方面,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淡化理论推导,突出物理概念的理解,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并将部分概念与定律内容实验化,转化为可以做的内容,加大课堂演示内容及份量;同时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投影、幻灯、录象、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注重形的视觉作用,加深对物理概念与定律的理解。对于每个章节,明确目标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进入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专业实际,联系学生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2)做的方面,充分利用习题、实验与课外活动。这样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学合一,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在理论课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提问,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入课题;指导学生发现,启发学生思考、交流、探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注重挖掘物理教材中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在习题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在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计划和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做法,进行一些创新改进,或自己另外设计不同的方案或者自己提出实验研究课题,设计开放性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4)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举办“异想天开”发明创造“金点子”方案竞赛;举办发明创造讲座、科普知识讲座、发明创造作品展览;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科学小论文”等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创造能力。

三、对教师的要求

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情景设计、学生情况分析、创新能力培养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娴熟的实践技能,而且要具有灵活的教(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5页)学方法、较强教学情景设计能力和现场调控能力和创新教学能力。为此,教师必须经常收集资料、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及时掌握科技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岗位所需技能;钻研教学艺术,深入学生调查研究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如教学过程设计中每个章节找出恰当的切入点,“万有引力定律”以“人造卫星、黑洞例子”切入;“机械波”以“地震、超声波和次声波”切入;“能量守恒”以“长江三峡”切入;“电场中的导体”以“静电的防止和利用”切入;“电阻定律”以“超导”切入;“磁场”以“磁悬浮列车”切入;“原子核”以“核武器”切入等。引入这些例子,不仅可以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崇尚。

物理课程论文篇3

一、运用积件思想,寻求高层次整合方法

目前,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这个领域中,市场上已有一定数量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真正适合教学的却不多,加上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是很高,很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因而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想应运而生。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软件系统,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师生可以根据教与学的情境和教学平台,选用、增删、修改已有的软件,或方便地制作新软件,为教与学服务。例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联合从国外引进的数学几何教学平台《几何画板》,它不仅为教学几何教学提供了方便,而且也非常适用于物理中的力学、光学课程教学。又如《CSC电子备课系统》、《天翼全景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等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版都是面向师生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科教学平台,它们集众多教命令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办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手段,它们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充分体现积件思想,很受师生的欢迎。

在素材资料库的建设方面,中学理科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先行者。目前许多教师在Internet网络上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把自己制作的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同时还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链接功能融合到自己的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这样其它教师和学生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课件,克服了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学科资料库。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网络终端通过Internet网络来访问这些网站,进行教学的探讨和巩固性学习。

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高层次整合的有效手段。因此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和教学软件,从中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与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

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分离的局面,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内或课外的运用朝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一更广阔、更深层的方向发展。

二、构建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功能

1.信息技术与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均是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理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理、化、生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

例如,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现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如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与中学理利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与常现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获得新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

2.运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实验室,发挥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的理科实验室,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许多实验中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了诸多限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有些实验材料的选用和实验产物的排出,有悖现代环保意识。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传统实验室的弊端。

网络虚拟实验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件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学生可通过鼠标的点击及拖动操作,进行虚拟实验。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与理科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自主模拟实验,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下进行多媒体虚拟实验操作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人机对话,一边操作,一边网上畅游,或与其它同学交流、讨论、获取新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观察。进行虚拟实验,从而掌握学习方法。

三、构建探索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探索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依托由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环境,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地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生物教学中的《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课题,克隆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是与高中生物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克隆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社会生活各方向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问时也存在着过度和滥用的问题,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一些负而的社会影响。这一研究性课题旨在提高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未来的思想意识,并在学中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四、利用网络资源,增进课堂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养。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了我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为提高课堂教学正效果服务。

例如,在物理中《浮力》的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可通过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物理课件库下载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是传统教学难以做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正效果的目的。

五、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了解学科发展形势,及时把握教学动态。理科学科发展较快,通过Internet网络小的权威网站查看有关学科发展动态,可以做到紧跟形势,在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的调整。对于理科学科,必要的习题也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这一信息资源,从权威网站或重点中学网站上的试题库中下载最新试卷,用来给学生作测试题和平时练习。这些题目往往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2.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网络的交互性给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E-mail。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一系列教育网站的教育论坛。如在中国名师教育网上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学科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在中国园丁网的教育论坛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学科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于理科教学,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理科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通过整合激发学生对理科学科学习的兴趣,课堂内外参与意识会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会加深,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信息技术与理科课堂教学的整合也能鞭策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鸠洲,浅析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性建设研究[J]中同电化教育,2002,(8)

[2]李友兴,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1,(3)

[3]秦力,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02.(6)

物理课程论文篇4

一、“课件”向“积件”思路发展,探讨物理学科整合新方法

在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这个领域里面,市场上已有相当数量的物理教学软件可供购买,但能够真正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却不多,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高,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在此阶段上,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路应运而生。其指导思想是:“课件”向“积件”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教师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的运用它们来按自己的意愿制作课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为课堂教学所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例如在物理学科平台方面:《CSC电子备课系统》初中物理版、天翼全景多媒体教学软件高中物理版都是面向教师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集众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教学手段;又如《青鸟师友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是一个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集声音、图形、图像、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再如几何教学平台的“几何画板”不仅适用于几何教学,而且也适用于物理教学中的力学课程,它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因此这样的软件很受老师的欢迎。以上四个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平台,就很好的体现了“积件”思想。

在多媒体资源处理方面,物理作为一门信息技术邻近学科,物理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如今许多物理教师都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专门的网站,并把以网页浏览的形式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同时还可以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Internet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反之,其它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CAI课件,克服了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物理学科资料库,形成网上物理学科联盟,实行资源共享。此外,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通过Internet网络来访问这些网站,进行物理教学的探讨和巩固性学习。

因此,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割裂的局面,使CAI在课堂上的运用走出低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二、电脑模拟,发挥物理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的功能

1、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如本人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我改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由此可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

2、在网络技术环境支持下,发挥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物理实验室,一方面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有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学生诸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

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以自主模拟实验为基础进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如笔者在上传统电学实验课时,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很多实验不允许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有些学生自主意识很强,常常会进行一些“地下操作”,最终损坏了仪器。然而,须知这些“破坏性”强的学生实际上也是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既可保护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现。如本人曾在网络环境下采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虚拟电学实验室软件(在线版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进行多媒体实验操作,通过网上人机对话,学生可以一边操作一边在网上畅游,获取新知识,或与其他同学交流。如果学生在网络虚拟实验室遇到问题,就可以通过网络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取相关信息,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自主观察模拟实验,从而掌握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

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在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并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并促使他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进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网上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质。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教育资源库物理学科、广东教育资源网()资源中心物理学科、中国物理教育网()等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下载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来。

本人在进行初二第十二章第一节浮力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我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和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所以我通过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物理学科课件库网站下载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同时超级链接浮力大小的推导公式录相。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很轻易就攻破这一难点,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做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与物理学科整合,不但深化了物理学科教学、加大了学科信息容量,而且提高了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四、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学水平

1、了解物理学科发展时事形势、把握教学动态:

我们通过Internet在官方权威网站上查看有关物理发展动态,可以做到在时事政策上紧跟形势,在物理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调整。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大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这对于学生习题更新、掌握中考的习题形势是不利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络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的物理试题中心、中国园丁网()试题集锦栏目和其他一些重点中学网站试题库上下载最新的试卷、搜集物理相关试题,用来给学生作为测试题和平时练习。实际情况证明:这些题目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2、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网络的交互性给物理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电子邮件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参与一系列教育门户网站的教育论坛,如在中国名师教育网()我们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物理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在中国园丁网()、中国物理教育网()的教育论坛我们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物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物理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我们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参与意识很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能鞭策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教学整合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领域将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但我们确信信息技术在和学科教学中整合中将大有作为。

物理课程论文篇5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教育家又对物理科学了解甚少,往往不愿意直接深入到学科教育的研究中,所以物理学在教育人方面的潜在功能一直没有被充分认识和挖掘.一切科学作用都离不开人的行为,物理学的基础作用,很重要的方面也是通过受过物理教育的人发挥其作用的.这场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改革促使人们从科学教育本质上去认识物理教育的社会功能,为挖掘物理教育的育人功能,发挥其在科学素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提供了历史机遇和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教育是科学教育,它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动手动脑相结合的科学活动.上个世纪50年代,在我国流传着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口号曾鼓励多少人去刻苦钻研,攻克难关.对于我国的科研进步和教育发展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但是也使有些人长期陷入科学教育等于知识教育的误区。

改革开放后,发现我国物理教育相对于先进国家存在明显差距: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重习题、轻动手技能,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科学情感教育等倾向相当严重.这种状况表明我们的物理教育在科学教育理念方面还停留在科学等于知识的时代。科学是由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构成的一个整体。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教学目标”全面地反映了科学教育的性质和功能.科学教育仅仅停留在科学知识教育层面上是一个历史时期在认识上的局限性.那种教育,是与科学技术十年、几十年基本不变,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够用一辈子的传统社会相适应的.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科学技术的划时代变化,因而,把科学当作知识的时代已经过时了.回顾20世纪,由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人们曾一次次地欢呼进入“电气化时代”、“原子能时代、”、“半导体时代”、“激光时代”、“计算机时代”,“超导时代”、“纳米时代”、“生命科学时代”等等.面对如此日新月异的世界,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创新的思想、创新能力和探索未知的本领.这就是提出这场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三维教学目标的背景。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是我国科学教育工作者对社会发展、科学教育本质和青少年心理特性的综合研究的成果,是科学教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其基本点是把中学物理课程从片面地传授知识转变到以为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强调经历过程与方法,把动手动脑的科学活动作为物理教育的基本形式。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发挥各级政府的领导作用,用行政力量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但是行政命令,并不能代替科学教育理念的力量。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普及科学教育的理念,要使每个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和方方面面都接受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首先全体教师要迅速转变理念,要他们相信学习物理归根结底要通过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活动才能学会.要宣传江苏省启东中学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多年来在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连续“摘金夺银”的成功经验.要让人们相信科学在改变世界中具有强大力量那样,相信科学教育在培养教育人中也具有比传统教育方式更强大的力量,要使科学教育的理念变成一种社会文化,我们的中学物理教育才会彻底抛弃“背概念、套公式、做习题”的传统教育理念,才会使大家认识到“题海战术”是扼杀青少年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桎梏,应该彻底予以解脱。

经历了多年的传统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对任何人都是个新问题.我们对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三维教学目标曾经历了几年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在长期的教材改革研究和实践中才逐渐体会到为什么要按照科学教育的目的、性质去理解这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什么要把科学活动作为科学教育基本途径和方式的理念去改革中学物理教材和教学.我们经过了几年的研究,才摸索到一套将知识结构与科学活动结构有机结合的教材编写思想和教材体系。

物理课程论文篇6

2精选教学内容

针对数学物理方程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和难度大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精选,把握住教学内容的框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适当取舍及必要的补充.选取经典内容,重点突出分离变量法、积分变换法、行波法和格林函数法等,让学生掌握每种方法所解决的不同类型定解问题.如分离变量法用于求解有界区域内的波动方程、热传导方程和稳定场方程的定解问题;积分变换法适用于无界区域或半无界区域内的定解问题;行波法适用于无界区域内的波动方程定解问题等.同时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即数学物理方程是将动态的模型转化为数学等式,通过数学知识来解释这个动态过程,让学生掌握每种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如分离变量法就可以看成是一种利用叠加原理,将复杂的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求解转化为一些常微分方程求解,其中渗透着“由难变易”、“由复杂变简单”的转化思想.

3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3.1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数学物理方程课程很繁琐,形成了畏难心理,缺乏学习信心,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改变以往单一的黑板教学,采取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以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在计算、求解和推导处使用传统的板演,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思路跟上整个推导,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整个推导的过程和解题的思路.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内容的小结和背景知识等采用多媒体,这样翻页方便,在需要时可以立刻调用,节约了时间.在讲物理背景时采用多媒体,在课件中适当地穿插图片、动画和声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定解问题结果的表达式往往很复杂,使学生感到困惑,教师可以将问题的结果用图形或动画表现出来,形象地展现出问题的物理意义,也可以给学生留些作业,让他们利用数学软件Matlab来求解,并将结果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而且学生对数学软件Matlab强大的计算和作图功能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在建立细弦的振动方程时,将细弦的振动动态过程用多媒体呈现出来,这样看起来更直观形象,便于后面的分析.

物理课程论文篇7

事实上,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再加上现在的中职学校培养学生侧重的是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也导致了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只能从事操作性的工作,而对于分析统计、综合管理等任务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这也无疑为学生的未来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学生想要从事其他工作,那么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其理论分析与方案设计的能力明显要高于中职学生,因此其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上,就拥有比高职生有利的条件。开展科学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涯和拓宽道路方向。

1.2根据行业特点,有必要开展衔接课程

就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基本情况而言,因物流管理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对于年龄尚小的中职生来说,难以适应这种高难度的工作。由此,很多中职学生在选择物流管理专业后,毕业后并没有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也使得物流管理专业人员流失率大。因此,开展必要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积极鼓励中职学生继续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心理和生理上吃苦耐劳的能力。

2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一个相对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因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不强,甚至几乎为空白。对于同一个班级中拥有较强的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中职学生来说,太过简单的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可能会使他们逐渐失去兴趣,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难以有效掌握相关专业技能;而对于一开始就进行大跨度的物流专业知识讲解,会使得没有基础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产生“畏难情绪”,打击学生的信心最终可能导致学生放弃专业学习。原因就是因中高职专业衔接课程缺乏合理的衔接培养方案。

2.2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不合理

就目前很多中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来讲,很多学校开设的关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相似度很高,这也足以说明高职的课程不能完全满足中职学生继续求学的真正需求。而前面说到,因缺乏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培养方案,生源的基础实力参差不齐,这也给中高职专业衔接课程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没有考虑到高职教学各类生源的素质差异,中高职衔接课程也存在很大的而艰巨性与复杂性,生源结构过于复杂,其起点不同,素质不适应,最终导致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叠、断档且不适应。

2.3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展存在滞后性

近几十年来,我国中职教育的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其教学内容并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的框架,课程改革的脚步还是相对滞后,且存在很大的不完善性。然而,对于中高职课程的建设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中职教育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弹性较大,这无疑为衔接课程的设置带来了不确定性,很多中高职衔接课程为避免这样的情况,依然开展老旧的教学模式和内容。

3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研究

3.1基于工作过程的衔接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衔接应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以具体的范例性工作任务为内容,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进行学习,以获得可迁移的知识。因此在开设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衔接时,应充分根据市场的变化,将工作是为教学的一部分,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创新的人才。

3.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性的课程实践

充分分析市场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基于工作过程原理开发出具有系统性的实践衔接课程。按照物流企业的工作设置环节,将工作过程引入衔接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清楚每一个环节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实践引入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对于基本知识的运用,更能促进学生多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良好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操作和管理能力以及一定的商务谈判和营销能力。

3.3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为实现有效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就应针对衔接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的表现、学生的反馈等因素进行充分分析,以掌握衔接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挖掘课程设置存在的不合理性和不完善之处,因而进一步对中高职衔接课程进行调整分析。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是衡量课程开展效率、效果以及真正作用的最佳途径。因此,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全面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开展。

物理课程论文篇8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课程自,这是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挑战。课程能力在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体现教师教学质量、满足新课程改革需求、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能力。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进行改进,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课程能力的内涵

从词义上理解,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以人的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的。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适于多种活动要求,如各种认识和实践活动;特殊能力适于某种专业活动要求。物理教师课程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教师个体在物理课程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并体现出来的,直接影响物理课程活动及其成效的个性心理特征与生理特征的总和。

顺利完成任何活动都需要构成能力的诸要素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亦不例外,它也具有自身的一个能力结构,这里尝试将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结构细化为学科特质、能力类型、能力层次与时间维度。

1.学科特质

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多采用学科分类,物理就是其中的一门学科课程。课程能力结构中的学科特质,是指因学科不同导致教师课程能力的差异性。一方面,物理学不仅以其概念、规律和事实的知识揭示了自然界基本运动形式的诸多真理,还以在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所凝结和升华提炼出的科学思想方法来推动科学的持续进步。与此同时,它的成就对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都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它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是人类思想、观念的变更和进步的伟大阶梯。也就是说,物理科学本身就是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科学文化的和谐统一。但是,物理学并不等于学校内的物理课程,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改造,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教育的规律,将物理科学的灵魂,即知识、过程和文化统一改造为一门物理课程,而并不是简单地将科学过程、文化“异化”为另一种“知识”灌输给学生。物理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与物理课程相适应的一些课程能力,以便教师将时代规划的理想课程真正转化为学生经验到的课程。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对中学物理教育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物理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内容标准、课程实施、评价方式等方面均体现了现代物理教育的理念。物理新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实验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就要求物理学科的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具备出色的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同时,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创造快乐气氛,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合作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能力类型

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类型主要包括课程理解能力、决策能力、设计能力、转换能力、实施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等。各能力类型之间不是绝对分离、完全对立的,而是交叉融合、相互影响的。只有各种能力类型都得到重视、培养和发展,物理教师课程能力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能力层次与时间维度

能力层次与时间维度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能力层次体现了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阶段性,时间维度标明了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倡导的一种理论,无论是生活实践、科学技术抑或是学生培养均提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物理教师自身的成长、发展来看,教师的课程能力也体现出了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阶段和变化过程。在具体的物理课程实践活动中,随着教师任教时间的增长,物理知识占有量、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沟通、交流、协作等能力的增强,教师的课程能力也会逐级发展提高。我们将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划分为适应、重塑和创生三个层次。

二、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现状分析

1.教师对课程能力的理解程度

研究发现,一些教师不知道“课程能力”这个词,多数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能力”,会用“教学能力”“教师素质”“素养”“综合能力”等词语替换“课程能力”。

2.教师对课程的开发能力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制定的课程培养目标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课程活动中,我们应力行之。然而,某些教师“不太清楚”课程理念,有的教师认为目前的教学活动“基本不能”实现《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教育文件进行深加工以便应用于教学活动的能力比较差;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但却有半数之多的教师认为这方面的能力欠缺,可见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之不足。

3.教师对课程的实施情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程的一个学科特色。新课程改革提倡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教学,强调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均需要物理教师具有很强的监控、引导、动手实验等课程实施能力。但一线教师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些教师不能有效地开展STS教学和科学探究教学。

4.教师对课程的评价与反思能力

课程评价与反思是对课程实施的过程、质量和水平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对课程实施和教学操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物理教师课程评价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课程功能的转向和落实。目前,多数教师认为有必要对所教课程进行评价、质疑、建议和修正,但还有部分教师不具备良好的课程评价与反思能力。

三、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现状归因

1.自身因素

物理教师对课程能力认识的清晰程度、自身对提升课程能力的动机水平,以及物理教师的心智品质,都是影响教师课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与选择能力不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习惯于过去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把教科书看成最权威的东西,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感觉难度很大,多数教师都在尽心尽力地“教教材”,而并不是“用教材教”。这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明确哪部分重要,哪部分次要。

2.考试制度

受“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有许多是在“应试教育”的旧体制和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已经习惯于讲授式教学、搞题海战术,物理教师几乎变成了能力欠缺的“知识传授型”教师。考试制度制约了新课程实施、教师课程能力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亟待调整目前的考试、教师评价制度。

3.学校文化

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仅缘自外力推动和自身反思,那种寓于文化之中的、由良好的文化氛围所产生的隐性知识,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近些年,教育理论界对“学校文化”的关注逐渐增多,包括校园文化和环境的营造及建设,教师之间良性的、团结合作的组织文化的构建,等等。其研究初衷可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体性和主体性的发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殊不知,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地,是教师提升个人能力的主要场所,由于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影响的潜在性和重要性,营造一种团结合作的教师文化、宽松民主的学校文化,对教师课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4.教育体制

教育管理部门往往只是把已定的教学材料提供给教师,没有留给教师一定的空间去思考和讨论,即使在形式上倡导发展教师课程能力,实际中也并没有在政策和条件上引导教师发展课程能力。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教师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不受重视,教师的课程能力也就很难得到发展。同时,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制度与方法也存在问题,许多地方和学校往往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统考、课程进度的检查和抽查等,完全控制了教师的课程研究与实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课程能力的唯一依据,教师成为课程的“附庸”,不利于教师形成和发展自身的课程能力。

5.社会氛围

在传统以升学为导向、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下,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多数人注重的都是中考、高考的成绩,以分数高低评价一个教师、一所学校。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影响下,一些教师更多的是考虑经济效益和个人实惠,这种教育的经济主义倾向扭曲了教育的本质与价值,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课程能力。

6.教师培训

目前大部分教师对“教师课程能力”方面的培训不满意。可见,新课程虽然在如火如荼地实施,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实际上对教师进行的培训收效却不大,教师的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策略

1.转变教师观念一培养教师课程能力的思想基础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只有教师转变自己的观念,对提高自己的课程能力有主观上的愿望和要求,才能更有利于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提供政策支持——培养教师课程能力的制度保证

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时出台一些政策,如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对教师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应加大推进力度;切实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全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化,积极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从源头上淡化择校和竞争;加大薄弱学校改革力度,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等等。

3.改革教师教育体制——培养教师课程能力的关键环节

首先,调整师范生的课程结构和培养模式,对在校师范生进行教育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抓好他们在课程教学方面的能力培养,引领师范生参与课程和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课程和教学能力;其次,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教育行政部门有组织地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开展方便有效的教师进修活动,及时更新在职教师的教育理论,提升他们的课程能力。

4.构建良好校园文化——培养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环境

学校是教师生存发展的主要场所,在进行教师课程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冲破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为教师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在充满尊重、理解和信任的人文关怀中,心情舒畅地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进行教学探索。创设出“对教师课程能力有较高需求”的良好学校文化氛围,比任何教师教育培训更能推进教师主动发展自身的课程能力。

5.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培养教师课程能力的动力源泉

物理课程论文篇9

2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对象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是物理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实验课程,所以学好大学物理实验对后续其它实验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在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现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教学计划学时数少.受新教学计划和新教学大纲的影响,大学物理实验的学时数减少,实验理论课堂讲授的时间更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很难进行,启发性和探究性教学难以实施[3].(2)学生物理实验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来自城市优质学校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基本上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而来自边远农村地区或城市部分面上中学的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由于这些学校的实验设备不足,学校无法开展物理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这些学生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有些同学连最基本的测量仪表如电压表、电流表都没见过.(3)实验教学效果差,学生做完实验就忘记.由于受实验时间的限制,教师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先集中简要介绍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仪器操作规程、原始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与分析,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记录.教师讲授完这些教学内容后,留给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时间少,学生怕无法按时完成,产生紧张情绪,对老师的启发性提问不屑一顾,对一些实验现象缺乏思考.虽然按要求完成了实验数据的记录,也只是对老师的实验演示的重现,对实验理解不透彻,做完实验就把操作忘记.等到期末操作考试时,面对曾经做过的实验束手无策.(4)学生实验报告书写潦草,不规范,提交不及时.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多,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实验报告无法及时批改,堆积如山.(5)考核制度落后,有待改革.目前的考核方式是根据不同专业采用纸质笔试或操作考试.有了网络课程的试题库后,就可以采用网上抽题网上笔试和网上抽题现场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3基于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Moodle(ModularObject-OrientedDevelopmentLearningEnvironment)是一套公开源代码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Moodle翻译成中文就是“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开发动态学习环境”.Moodle是以建构主义为教学依据,采用与我国新课程类似的模块教学,它的基本模块有:站点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作业模块、论坛模块、资源模块、测试模块等.Moodle作为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以下几点优势[4-5]:(1)界面设计简单、高效、安全,绝大部分教学内容、资源等可即时添加、即时显现.(2)支持多种课程形式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例如Booking、ForumNG、Journal、Technical、wiki、协作程序教学等.教师能够随时选择合适的标准进行教学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生成新的课程目标.(3)教师可以查看成员日志,统计每个学生的活动细节如最后访问时间、阅读次数,汇编每个学生的详细报告.一般访问次数多的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学习成绩也比较好.(4)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平台可以自动记录学生上传作业的时间,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作业,并在平台上进行评定,了解教学效果.平台即时把评判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能及时修改并再次提交.(5)支持教师的混合式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帮助教师与学生在协助的在线环境中交流.有多种类型的论坛如聊天室、课程新闻讨论区、教学讨论区等供选择,促进了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学员与课程之间的交互.(6)支持多种格式文件资源的上传,如Word、Powerpoint、Flash、视频和声音等电子文档.

4《大学物理实验》网络课程的设计

基于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特点和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设计的大学物理实验网络教学课程,可以弥补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该网络课程的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网络课程主界面截图如图2所示,各主要功能模块介绍如下:(1)用户管理.用户成员包括管理员、课程创建者、教师、无编辑权教师、学生、访客等.教师可以手动添加学生名单,也可以设置“选课密码”让学生自己选课成为该课程学员.(2)课程设置.教师可以对课程名称、课程简介、课程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课程格式、外观、命名角色进行设置.(3)实验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基本信息、实验项目、实验讲义下载、实验教学视频、虚拟仿真实••105验、基于Excel的数据处理系统、实验仪器介绍、优秀学生实验报告展示等.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介绍、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考试大纲、教师队伍介绍、互联网上的其它教学资源链接.实验项目:根据学校开展的实验项目力热、电磁、光学等实验,分别进行独一介绍,介绍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及处理.实验讲义下载:教师每学期都会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修改,提供最新电子版的实验讲义和其它网络上的优秀教材供学生参考.实验教学视频: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实验操作视频等通过采集录制、剪辑、字幕后期处理,或针对具体某一实验操作流程、实验现象的观察等制作成微视频、微课上传到该模块,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支持多种视频格式如MP4、FLV等,但为了保证视频能兼容各类终端(如PC、安卓、苹果)系统的各种浏览器,实现视频的在线播放,教师在上传视频之前,应先将视频转换成MP4格式(采用AVC720p或者AVC480p),视频上传后将视频文件名称改为英文名称.虚拟仿真实验:该模块添加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研发的霍尔效应、双臂电桥测电阻、热敏电阻温度特性等部分物理仿真实验和由学校师生自行开发的基于LabVIEW的虚拟示波器、虚拟信号发生器等虚拟仪器.利用虚拟实验或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可以打破传统实验教学的束缚,有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讨论和解释实验结果、反思实验过程,同时也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减少实验设备与空间,节约资金,改善实验条件[6].实验数据处理系统:利用Excel、Origin等软件制作实验数据处理模板,输入原始数据后,便能直接计算出实验结果.该功能应用于实验室,提供给学生检查实验数据是否正确,能减少实验数据处理的时间.实验仪器介绍:该部分包含实验仪器图片和仪器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先了解和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减少实验时间,提高实验质量.优秀学生实验报告展示: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优秀的学生实验报告进行展示、表扬,起到示范作用.一些典型错误的学生实验报告,也可以经教师批改指正后展示,防止学生重复错误.教学课件下载:提供教师的课件及教学资料,方便学生自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重新学习掌握基本知识,而优等生则能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7].(4)实验室开放预约:该功能有利于开放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方便想补做实验或提高实验的同学预约实验时间.(5)网上考试系统:教师可以对每个实验项目直接添加小测验,也可以利用MQE试题编辑软件制作试题库后,再添加到该模块中.小测验用于课程的正式考试、每一实验项目的测验、使用以往旧题目做练习性测验、提供学生表现立即反馈、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期末考试方式,采用网上随机抽题,网上笔试和实验室现场操作考试,省去了人工纸质抽题的麻烦.(6)实验教学活动.该模块包括实验报告提交、教学讨论区和教学信息.实验报告提交模块:对于部分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通过作业提交功能提交,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终端网络设备进行批改和评价.教学讨论区模块:该讨论区的类型有博客形式的标准讨论区、单个简单话题、单个人发表一个话题、问题及解答讨论区和一般问题的标准讨论区.教师提出一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探究.随着学生应用手机微信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的群聊功能,在微信中建立群聊,将“群二维码名片”到网络课程中,学生通过微信“扫一扫”就能加入群聊,进而开展基于微信的教学互动.教学信息模块:利用新闻讨论区普通新闻与通告,把学生实验安排表、实验分组情况表,考勤统计表、成绩统计表等到网络课程上,方便学生及时掌握课程教学信息.还可以本学科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活动、学科最新研究动态、物理实验设计大赛和学生获奖新闻等信息.(7)实验教学评价.评价的类型有反馈、互动评价和投票.反馈可建立自定义的问卷调查;互动评价允许收集、查看以及评价学生的工作;在投票模块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给出多个应答选项,由学生在线投票.

5结束语

利用基于Moodle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实验教学之不足,能够充分运用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有利于加快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提高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

作者:黄贤群 石燕飞 刘秋武 单位:韩山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文亚芹.大学物理实验[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5.

[2]教育部科技司.2016年12月教育信息化工作日报[EB/OL].[2017-02-06]./xxh/focus/201702/t20170206_1486426.shtml

[3]肖立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教学改革的探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5,6(28):114-116.

[4]谢幼如,柯清超.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08-211.

物理课程论文篇10

2.问题导入式的教学方法

物理光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抽象性强、枯燥乏味等特点。同时,物理光学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该学科的创建均来源于对实际光学问题的解释。在介绍一个知识点之前,为了理论联系实际,我们首先要有目的地设置问题。通过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与思路,进而解决问题。例如,我们讲授光波的衍射时,首先从白光通过指缝的衍射现象出发,提出产生衍射的条件。如果采用单色光源,指缝转变为圆孔、矩形孔或不规则孔,衍射条纹如何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采用多缝或透射光栅,衍射条纹又将如何变化?从而引出影响衍射现象的因素和采用数学模型描述衍射现象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以实际问题为先导的模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许多方面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具有直观性强、图文声像并茂、信息量大、生动活泼等特点。但运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为了弥补两方面的不足,我们采用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光学课程中,采用PPT课件形式与FLASH动画结合,生动描述光波的传播现象与规律。多媒体课件重点介绍物理概念及方法,而大量的公式推导可在课后参考教材或其他课本。制作这种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给教师留下充足的时间来强调重点、难点和核心内容。

4.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之余,训练学生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处理物理光学相关问题。利用现代计算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对光学现象的理解,发现学习中的盲区和误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将抽象难懂的光学规律和概念形象直观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光学仿真设计软件有很多种,MATLAB、TracePro、Zemax、Fred、OptiSystem,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光学领域。MATLAB是Mathworks公司于1982年推出的一套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软件,具有数值分析、矩阵运算、信号处理和图形显示等功能,是工程界最流行的软件工具,在大学理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亦渐成热点。目前,已有众多文献采用MATLAB软件模拟光波发生干涉、衍射现象后光强度的分布。MATLAB软件中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UserInterfaces,GUI),可以实现交互式模拟。采用交互式滚动条动态地展现各物理量对衍射结果的影响,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认识。TracePro是一款基于蒙特卡罗法的非序列光线追迹软件,为美国LambdaResearch公司开发。

TracePro以实体对象来构建光路系统,通过计算反射、折射、散热、吸收和衍射等行为来模拟光线与实体表面的作用,对真实场景进行计算和显示。TracePro图形使用界面简单,且具有强大的仿真功能,能对光学镜头、背光板、照明灯具、投影显示器、医疗仪器等进行光学模拟及分析。目前,在校学生已采用TracePro仿真软件成功对偏振棱镜、衍射光栅进行了模拟仿真,采用光线追迹方法形象直观地展现光波传播过程及特性的变化,加深对光波传播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当然,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只是物理光学教学的辅助,不能代替理论教学。学生应该在认真掌握基本物理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才能达到促进学习的效果。计算机虚拟仿真的实际操作,培养了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检验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为下一阶段的课程教学提供了指导方向。

物理课程论文篇11

二、巧用生活课程资源引入新课,通过物理现象刺激学生求知欲,提高教学实效性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实效性。我们知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物理教学时,生动趣味的导入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实验室有很多器材可供我们选用,作为教学导入用具。但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进行新课导入,更能使物理教学贴近人心,贴近生活实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物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教学实效性。比如,在进行“电现象”的教学时,教师和学生都从家里带来了梳子,上课伊始,大家用梳子梳理头发时,发现头发会被梳子带走,头发会很蓬松。师生发现同样的问题,那是什么原因能让梳子带走头发呢?为什么用梳子梳理过的头发会很蓬松呢?基本所有学生都没有往“电现象”上考虑,教师一语道破这是“电现象”的原因。学生很好奇,电现象竟然有如此威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很快就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收到很好的教学实效。

三、巧用生活课程资源进行实验探究,通过亲身体验感悟物理知识的本质,综合提高物理实验技能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也是物理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新课程理念倡导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进行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体验物理实验过程,从中感知物理知识,提高实践技能。这也是体现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原则。通常我们说的“坛坛罐罐做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利用生活课程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既方便了取材和操作,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比如,在进行“乐音的三个特征”的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自制学具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材料是多条橡皮筋,有长短相同但粗细不同的,有粗细相同但长度不同的,固定支架一个,将橡皮筋固定在支架上,使橡皮筋的两端和支架的高度相同。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探究相同长度、拨力,不同粗细的橡皮筋发声特点,探究相同粗细、拨力,不同长度的橡皮筋的发声特点,探究相同长度和粗细的橡皮筋在不同拨力的作用下的发声特点。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进行研究性学习,边探究边讨论,探究得特别火热,很快得出科学结论。这种教学方式,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了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控制变量法,大大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物理课程论文篇12

中学物理教育是科学教育,它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动手动脑相结合的科学活动.上个世纪50年代,在我国流传着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口号曾鼓励多少人去刻苦钻研,攻克难关.对于我国的科研进步和教育发展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但是也使有些人长期陷入科学教育等于知识教育的误区.

改革开放后,发现我国物理教育相对于先进国家存在明显差距: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重习题、轻动手技能,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科学情感教育等倾向相当严重.这种状况表明我们的物理教育在科学教育理念方面还停留在科学等于知识的时代.科学是由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构成的一个整体.《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教学目标”全面地反映了科学教育的性质和功能.科学教育仅仅停留在科学知识教育层面上是一个历史时期在认识上的局限性.那种教育,是与科学技术十年、几十年基本不变,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够用一辈子的传统社会相适应的.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科学技术的划时代变化,因而,把科学当作知识的时代已经过时了.回顾20世纪,由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人们曾一次次地欢呼进入“电气化时代”、“原子能时代、”、“半导体时代”、“激光时代”、“计算机时代”,“超导时代”、“纳米时代”、“生命科学时代”等等.面对如此日新月异的世界,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创新的思想、创新能力和探索未知的本领.这就是提出这场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三维教学目标的背景.《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是我国科学教育工作者对社会发展、科学教育本质和青少年心理特性的综合研究的成果,是科学教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其基本点是把中学物理课程从片面地传授知识转变到以为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强调经历过程与方法,把动手动脑的科学活动作为物理教育的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