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物保护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01 10:33:43

基层文物保护论文

基层文物保护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 G26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299-02

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省市一级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等一系列新情况、新任务的不断出现,如何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是基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面临的崭新课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将对基层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做简要的分析,并结合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身份提出几点对策。

一 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1.文物保护意识淡薄

对文物的保护,部分基层干部以及大部分农牧民对文物的保护认识不到位,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与己无关,甚至毫不顾忌地占有出土文物,随意破坏文保单位周边环境面貌。还广泛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物保护”的思想,只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社会效益,视文物保护为包袱,缺乏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意识。少数基层干部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与当地政府无关,缺乏“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不能与文物保护部门形成合力。

2.文物保护经费缺乏

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主要经费来源还是政府财政预算。这一点在《文物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也是国务院要求的“五纳入”内容之一,然而在现实中很难落实。以我县为例,多伦诺尔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城区内存在着大量有待维修保护的古建筑,但文物部门获得的财政预算只能对濒临损毁文物进行抢救性维修,我们也承认,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钱,就目前地方经济的现状也不可能拿出很多钱来满足各项事业发展。但文物保护事业有其自身特点,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目前不对文物保护进行最低限度的经费投入,那么即使今后经济发达了,文物的损失也无法挽回,将愧对子孙后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3.法律法规抵触

从当前的操作过程来看,与文物保护政策相抵触的是《土地管理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凡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必须依法划定相应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而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要求,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建新房必须拆有价值老屋。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中也陆续有所发现,如果不及时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将会难逃被拆除的厄运;如果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又缺乏足够的经费保护,致使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

4.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由于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实际能力有限,对区域内文物家底不清,基础数据不准的情况很难从根本上转变;由于编制的限制以及经费的缺乏,文物宣传展示工作很难深入开展;没有正规的博物馆,文物的存放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在管理方面缺乏科学规范,在服务方面缺乏主动意识;文管队伍的自身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匮乏,职工队伍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 解决基层文物保护工作问题的对策

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任务繁重而又艰巨,全面推进文物事业的发展,根本在于更新观念,强化领导,关键在于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的文物工作“五纳入(即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的要求狠抓落实,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保护好文物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事业,是体现城市文明程度以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全社会必须关注这项事业。以我县为例,多伦县多伦淖尔镇作为自治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城区内存在着汇宗寺、善因寺、山西会馆、清真寺、碧霞宫等大量的文物保护单位,按照自治区文化大区建设目标,县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认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的责任感,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如编印一些宣传文物保护方面的小册子分发给有关部门、学校、社区等;举办学习培训;召开纪念会、学习座谈会、学术研讨会等;建立一座条件完备的现代化博物馆,通过开办特色展览,在陈列内容、主题、环境氛围方面创造渲染,充分利用文物最直观、最生动、最真实、最可信的特点,使文物教育功能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加大宣传,强化和提高市民和保护地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保护好文物的自觉性。

2.建立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

文物保护,都存在着资金缺乏的问题,但即使经费缺乏,也应保护。县政府应把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建议解放思想,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出台一些为保护文物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协会、宗教和个人等参与、捐助文物保护事业;借鉴兄弟旗县的成功经验,在坚持文物保护法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各方参与保护开发,并让他们从中受益。以多伦县为例,县委政府在引进企业的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对汇宗寺、山西会馆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几年来,汇宗寺、山西会馆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通过旅游开发手段,每年吸引大批游客游访,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还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种做法还可以应用的其他文物保护单位中来。

3.要进一步规范动土管理

在生产建设领域落实文物前置审批程序是文物得到有效保护的重要保证。要继续坚持“先申报审批后动土”的原则,凡是在文物保护地段动土,一律按程序逐级申报,规划、土地、城建等部门要大力支持和配合,实行动土申报许可制度,严格履行报批程序。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依法履行动土申报手续;文物部门要规范动土管理制度,加强违规动土的巡查监管。以确保勘探发掘工作的有效衔接,避免因生产建设导致破坏文物的事件发生。对违反规定擅自动土施工的,要严格依法查处。

4.健全文物行政管理机构,提高管理队伍的人员素质

县级文物保护部门作为基层文物单位,存在着人员编制不够、体制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现象。因此要做好文管体制改革,配齐相应编制和专业人员。要引进高素质的文物保护专业人才,把引进文物保护人才像引进科技、教育等方面人才一样,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引进人才,迅速提高文物保护队伍的素质,同时,应该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举办各种专题性的短期训练班,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素质。切实提高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待遇,注重对后备人员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基层文物保护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389-01

中华文明历史底蕴深厚,聪明的先民们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不计其数的历史辉煌。岁月更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那些颇具时代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文物,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这些文物都承载着它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所具备的科技、文化、民俗、资源、生产力等各类信息,是不可再生的人类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建立专门的文物保护部门,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文物保护的管理水平,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珍贵的遗产。但是我国的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还不到位,还存很多问题,因此,增强我国的基层文物管理工作,提高我国文物保护水平,是社会所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目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

1.缺少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队伍

目前,从事基层文物工作的人员,结构成分复杂,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而文物保护又是一个特殊工作,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深的理论功底,许多人很难适应文物保护岗位素质要求,要想更好的促进文物保护工作,这就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更专业的文物保护队伍。加之长期缺乏必要的文物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和深造,缺乏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自觉性,造成目前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新形势。

2.人们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保护的观念

中国地域广泛,文物遗址分散,加上不同地区人文的差异和思想价值的异同,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们对文物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在认识上不尽相同。另外,整个社会对文物的保护宣传力度不大,采取的措施力度不强,导致社会上出现一些干扰、破坏文物保护工作的现象,甚至有的人铤而走险,不惜违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另外,社会上许多人对文物的理论与知识的缺乏,尤其思想观念上漠视或淡化,这部分人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商家企业,平民百姓,他们大多看中的是地方经济效益、眼前利益、区域发展,而对文物保护所产生的更深层次的隐形的价值熟视无睹,从而导致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3.不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国家为了对文物进行保护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文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法律法规不能对文物保护工作者起到约束的作用,给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有的部门根本不依照文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办事,这就使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导致我国的文物遭到破坏。

4.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失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农业生产建设以及旅游开发用地占地在逐年增加,人们对于经济利益变得越来越重视。一些地区古墓葬古遗址和田野不可移动文物,面临人为的破坏。当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出现矛盾时,人们往往追求的是如何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人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经济发展,文物保护为开发和经济建设让道,文物法规难以有效实施,文物保护难以有效落实,管理工作造成失控。这就给我国文物保护带来了消极影响,给文物留下了不可恢复的损害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新课题。

二、提高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文物人才队伍建设搞好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应切实抓住重点,循序渐进抓好落实

一要加强专业培训。将从事文博管理的专职人员送上级文物管理部门或大专院校进行定期培训或脱产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使他们真正成为基层文博管理的骨干和专业人才。二加大基层从事文物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文物调查、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三是结合业务工作的需要培训。围绕文物普查,非遗保护等工作进行专题培训,学以致用,厚积薄发。在加强专业培训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挖掘人才资源,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使他们成为基层文物保护的领军人物。要积极组建文物保护队伍。文保部门、文保单位、文化市场、公安、消防等单位,齐抓共管,联合工作,形成文物保护有机整体。以此支持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2.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公众参与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基础?,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创造者,使用者和守护者,是文化遗产保护推进的源头活水和真正动力。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支持和积极参与,是决定文化遗产保护成败的重要因素。只有公众倾心地、持久地?自觉守护,才能实现文化遗产的真正保护,只有公众积更应该寻找二者协调的结合点,更多的尊重历史,保护历史,不让历史长河沉淀的宝贵财富付诸东海,要极投入维护历史文化的努力之中,让祖先遗留的文物光芒四射。同时,我们积极地在社会营造历史文物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自觉接受公众监督,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渠道,充分发挥公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3.严格立法,遵守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文物立法是文物保护、执法之本。文物的法律法规是有效实施文物保护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文物工作者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力武器。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法规体系,对于加强文物保护法制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极大的推动作用。要严格的约束文物保护各部门的工作,严格的遵守相关管理规定,以减少我国文物的破坏和丢失的数量,保证我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护好我国的现有文物。

4.整体协调,统筹规划,科学发展

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在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同样起着不可替代和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在基本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对文物的保护,促成二者之间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正确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文物资源的利用必须是在保护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将保护和利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人类瑰宝”文物遗产得到永恒的持久的传承,泽被今人,惠及后人。

总之,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对文物相关社会现象的观察、完善文物保护法规和建立起优秀的文物保护管理队伍,是促使文物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可靠途径造,是福子孙后代的益民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心玉.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8).

[2]聂一虹.浅谈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1(10).

[3]钱惠江.浅论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创新机制[J].文学界(理论

基层文物保护论文篇3

作为一个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1968年出生的李宏松正值风华正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已经主持负责多项部级文物保护工作。

1999年,年仅31岁的李宏松就已经负责完成了“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技术规范研究”项目、湖南省澧县城头山遗址抢险保护工程设计工作。

他曾作为实施现场技术负责人主持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地保护规划和本体保护项目,因其个人在此处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优秀表现,他获得了2004年“中联重科杯”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04年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二等奖,后因该处文物的重要价值和保护成绩,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他还负责完成集安市丸都山城了望台及西南门址保护工程设计项目,获得了2004年度国家文物局优秀工程设计奖;负责完成了三峡库区近七十余项地面文物保护工程设计项目,如三峡库区重庆段38处地面石质文物原地保护工程,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壁摩崖题刻保护工程设计,后者还被评为2002年重庆三峡库区文物保护优质工程等,他还还曾参与了轰动全球的长江三峡白鹤梁保护工程。

白鹤梁题刻被誉为“长江古代水文站”,它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梁脊标高为138米,只比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3米,但低于最高洪水位却达30米,所以几乎常年淹没于水下。天长日久,梁体受到水体的冲刷,侵蚀严重。在三峡工程蓄水后,题刻区珍贵的资料也将永久沉没于水底。虽然目前已经采取水下博物馆方案对部分重要题刻实施了保护,但是尚有大量的题刻将可能被永久淹没于滔滔江水之下,必须采取切实的保护手段才能保证题刻在水环境下的长期留存。李宏松在接到任务后,提出采用注射粘结、点滴渗透增强和小锚钉加固相结合的工艺措施加固题刻岩体表层,并采用表层、长锚杆支护、凹槽砌筑支护和裂隙灌浆相结合的方式加固梁体。对于表面防冲蚀工程,他还提出了双面层方案:下层采用柔性保护层,保护题刻不被损伤,上层采用刚性防冲蚀保护层,面层以锚固方式与岩体连结,以确保题刻表层和面层自身的整体稳定。在他的组织下,又一次全面留取了白鹤梁题刻的文字资料,并翻制了题刻的实物资料,圆满完成了保护白鹤梁的任务。他在三峡文物保护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2001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其重庆市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

他还曾独立完成了柬埔寨吴哥遗址周萨神庙建筑材料工程性能的研究工作,独立完成了重庆巫山县大昌古镇拟选搬迁地址综合评估工作。

而这些,只是他工作成绩的一小部分。

仰身瞻望仍将上下而求索

2005年至2010年他负责完成了国家文物局2005年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碳酸盐石质文物劣化定量分析与评价系统研究项目》,本课题是对以洛阳龙门石窟为代表的河南地区石灰岩石质文物、以西黄寺内石质文物为代表的北京地区大理岩石质文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选择的50余处南北朝至近代有明确纪年的碳酸盐岩石质文物单体开展检测和实验。根据病害所表现出来的劣化现象,确定了碳酸盐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的典型病害类型及等级;根据调查结果,通过绘制病害分布图的形式,确定了碳酸盐石质文物表层劣化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数;根据实验和测试分析,探讨了碳酸盐石质材料劣化的定量分析和评价方法;通过材料物理、力学、化学、矿物成分分析和无损、微损检测结果全面、系统地了解和分析了各类评价指数与物化性质变化过程的相关性及分析方法;通过材料劣化过程的深度分析定量评价了劣化的全过程,并分析了材料劣化全程中的工程性能、内部组分、内部结构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材料微观结构变异与工程性能劣化间的相关性;探讨了劣化表象和岩石内部矿物成分、微观结构变化间的本质关系;建立了碳酸盐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等级的划分原则及方法;探讨了时间序列与碳酸盐岩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的关系。目前,在该课题资助下已发表《岩石材料工程性能的研究-石质文物保护科技的基础性研究方向》、《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及其附属石质文物表面剥落劣化机理初探》、《文物劣化定量分析与评价软件系统》、《两种岩石材料表面剥落特征及形成机制差异性的研究》4篇论文;同时在AUTOCAD2002平台上自主研发了石质文物劣化定量分析与评价软件系统。

2008年至2010年他负责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环境因素控制下的砂岩类文物材料性能失效分析研究》,该课题是文物系统首个申报成功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课题主要是开展对环境因素控制下的砂岩石类文物材料性能劣化和失效机理等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是石质文物保护领域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方向。它的研究体系和结构本身具有创新性,以文物材料为契合点将环境和材料科学界两大基础问题的研究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其研究成果将为中国科学界开展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也必将为失效分析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截止2010年11月中旬,项目试验工作已全部完成,并已完成研究报告两份;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另一名项目资助博士研究生也已完成论文,将于明年上半年答辩毕业。

如今,年仅42岁的李宏松已经是文物保护工作战场上身经百战的主将,他已经负责和主持完成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勘察和设计项目多达20余项,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学术会议等独著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多达24篇,并获得多项国家和省市级奖项。

基层文物保护论文篇4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遗物以及遗迹。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们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形成的社会关系、具有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利用生产工具改造自然的程度与状况,可以说一个历史时期的文物集中展现了当时人们智慧的结晶。文物的存在离不开文物保护工作。基层博物馆是我国文博机构的基础单位,处于文物保护工作的最前沿,为保护祖国文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管理体制滞后,基层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如:基层博物馆的展陈和库房条件落后,一些珍贵文物得不到妥善保护;文物保护人才缺乏,专业基础知识缺乏;以及文物保护任务重等,这些都使得我国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发展艰难。

一、现阶段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1.地方领导重视不够,文物保护意识不强

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不重视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对博物馆文物保护本身所潜在的价值认识肤浅,轻视文物保护工作。一些地方领导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喜欢搞“面子”工程,宁愿花钱建漂亮的展厅,也不愿意支持建设文物保护库房,或者引进文物保护先进技术。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对基层博物馆每年的例行检查,也仅仅是关注防火、防盗等安防工作,对馆藏文物自然损坏的情形不大关注,对基层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所面临的具体困难帮助不多。“重考古发现,轻文物保护”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2.文物保护经费不足

尽管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投入经费也逐年增加,一大批珍贵文物得到抢救和保护,然而由于历年欠帐太多,加之我国各地文博机构收藏文物众多,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仍有相当多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资金得不到落实,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经费仅够维持人员工资和基本办公支出,根本无力承当文物保护费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市、县政府对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几乎为零。不少珍贵文物由于缺少保护资金,在简陋的库房里损坏过程加快,令人叹息。

《文物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加而增加。”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只是为基层博物馆提供人员基本工资,对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经费很少兑现,有些承诺也很难到位。在一些基层地区(县级单位),文化主管部门仍然掌握基层博物馆的财务支配权,基层博物馆没有专项经费的使用权,即使是上级拨付下来的少量经费,往往也是需要经过多道程序申请才能拨付下来。甚至有些专用经费被上级单位挪用克扣,拨付下来的经费所剩无几。

3.文物保护条件差

目前我国文物保护形势还较严峻,文物保护条件还不太理想。2002年至2005年,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组织开展了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经专家组调研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全国共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造成馆藏文物腐蚀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文物库房条件不达标、文物保存环境控制设施设备匮乏、科研和运行经费严重不足、保护修复科技人才短缺等问题。

博物馆的建筑是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载体,博物馆文物库房是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必要条件,是专门用来存放文物的场所,与一般性的库房存在很大差别,是一种特殊用途的建筑。文物库房不仅要具有防盗、防火、抗洪水、防止雷击以及抗震等抵御自然灾害的作用,还应该具备防止因空气污染、光线辐射、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造成馆藏文物损害的功能。据统计,除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外,我国绝大多数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仍然还是落后的库房管理人员加简陋的库房模式,完全不能适应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文物保护工作没有相应的科学保护措施,造成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困难重重,不少文物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

4.基层博物馆体制不健全,文物保护任务重

基层博物馆是地方文物保护的主体力量,但是这些基层博物馆人员往往任务繁重,需要身兼多职,如文物保护管理所、文管办、基层博物馆,往往是“一套人马,多块牌子”。有时还要承担上级布置的其它工作任务,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人员就显得紧张短缺,事情繁多;同时又因缺少足够的经费投入,使得文物保护工作大打折扣,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5.缺少一支高素质、专业技能强的文物保护队伍

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专业人才普遍较少,文物保护方面的专门人才缺乏。目前,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博物馆只是安排人员兼职负责馆藏文物库房的管理,而这些兼职管理人员很少具备专业的文物管理知识,他们中有的连基本的文物保护知识都不懂,仅仅是担当文物库房钥匙的保管员。形成此落后状态,一方面是由于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以及缺乏文物保护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因素,是因为基层博物馆的管理体制仍然沿用改革开放前的老一套,没有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博物馆没有用人权,人事任免由上面负责委派,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加上工作人员待遇低,优秀人才引不进来,懂业务的人员留不住,长期依赖就形成了“有人干不了事,有事没人能干”的两难局面。

二、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有效进行的对策

保护好馆藏文物是基层博物馆的重要职责,馆藏文物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博物馆赖以存在的基础。就目前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改进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状况。

1.地方政府应切实重视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

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能仅仅是口头强调,应该践行我国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而不是采取敷衍的态度,更不能因为短期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忽视对珍贵文物的保护。文物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代表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光辉的过去。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忽视文物保护工作,是对过去文明成就的漠视。地方政府和广大民众应该对文物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自觉承担起保护文物遗产的崇高历史责任。

2.多渠道争取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经费

经费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目前大部分基层博物馆经费缺乏,难以正常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地方财政拨款是基层博物馆经费的主要来源,然而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得许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仅仅依靠地方的财政拨款用于馆藏文物保护不现实。要使文物保护经费得到保障,需要多渠道争取文物保护经费。首先,要充分利用《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政策,争取将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到本级财政预算,同时努力增加每年的预算;其次,基层博物馆可以通过举办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陈列展览,以此来扩大对外影响,引起社会和各级领导的关注重视;再次,基层博物馆应该设法争取企业资金的援助,从而吸收社会资金的援助,以形成博物馆与企业互惠互利的局面;最后,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发挥基层博物馆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增加经费投入。

3.必须认识到文物库房建设的重要性

基层博物馆应该将文物库房的建设与展厅建设等同看待,重视文物库房的建设。现实生活中,部分基层博物馆只重视展厅建设,而忽视了馆藏文物的保护。例如有的博物馆展厅设计很气派;但是去参观博物馆的库房,则会发现,库房一团乱,文物堆放无章,不同质地文物杂处一室,有的连最起码的温湿度计都没有,更别谈恒温恒湿系统,这些都不利于馆藏文物的保护。对博物馆而言,只有做好馆藏文物保护,才能实现馆藏文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基层博物馆在建设初期就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比例来设计文物库房区和文物展示区,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符合文物存放标准的文物库房。

4.建立区域内文物中心库房

为了有效保护国有珍贵文物,可考虑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建立由省、市两级政府投资建立的区域性文物中心库房和文物保护工作室,中心库房负责对辖区内基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进行技术保护。对不具备文物保护条件的博物馆,可考虑暂实行文物代管制,实行文物所有权和保管权的分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整合区域内博物馆的文物资源,实现区域性文物资源共享,又可以集中有限资金来解决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的后顾之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防止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因资金缺乏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5.加强管理,强化管理职能

一方面,各基层博物馆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以《文物保护法》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树立《文物保护法》的权威性,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另一方面,基层博物馆要加强业务管理,加大监管力度,认真履行保护职责及有关管理措施,将基层博物馆纳入科学、正规的管理体系,使业务管理、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

文物保护人才无疑是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我国目前文物保护人才匮乏,这严重阻碍了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建议高校开设文物保护相关专业

文物保护需要人才的培养和支撑,而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地方,但目前,我国开设文物保护专业的高校还很少,导致人才队伍更不上时代要求。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文物保护专业是热门专业,根据美国高等教育指南,美国开设历史保护专业的院校有14所,遗产保护专业的院校院校有25所。[1]因此笔者建议高校应该顺应时代要求,加快开设文物保护相关专业,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2.对在岗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在岗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是进行文物保护的主力军,其专业技能素质关系到文物保护工作的好坏。拥有更加全面、先进的文物保护专业技能可以在文物保护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实中存在一些因为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技术不够,而导致文物受损的现象,这无疑是不应该存在的损失。因此,各基层博物馆需要定期对馆内人员进行培训,无论是在机构内还是派往其他地方接受培训。

3.重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文物保护人员需要具备现代科学技术,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挖掘和保护文物。目前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状况较差,因为修复技术不过关,很多文物得不到良好的保护和修复。许多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还是运用陈旧的文物保护方法,不会结合计算机、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等综合专业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因此,在文物保护中,需要从业人员跟上时代步伐,掌握现代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文物保护工作。

4.有梯队地培养文物保护科技人才队伍

人才的培养要有前瞻性,同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合理安排,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形成有层次,有梯队地培养文物保护科技人才队伍,这是我们文物保护事业的基本保障。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决定了未来的文物保护科技人员的构成,更决定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是否能顺利、有序、高效、持续地向前发展。[2]

基层文物保护论文篇5

法论指导原则。以“系统论与还原论”为基础,提出了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观念以及在保护过程中建立“复合层次性保护结构”的方法。

    “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一刻也离不开方法”。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各种方法之后,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方法论思想。但是把这些方法论研究的成果摆在一起相互校正,我们常常发现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难以避免地会提出内容或形式恰好相反(互斥)的方法论思想或体系。在逐渐认识到这一 规律 后,哲学界提出了“互补方法论”研究。其主要思想就是“在宏观和多重视角下,在原来相互排斥的方法论之间发现彼此观点上的互补性,通过比较和澄明使各种方法论之间保持恰当的,必要的张力,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更加全面完整的解决之道”。它的提出是人类社会 发展 到相当高度的产物,只有当人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把握现实的能力比较发达时,才能产生对不同的方法,对它们的应用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哲学反思的必要和可能。也就是说,它并不是提出某种方法论的问题,而是解决了我们对于各类看起来都“言之有理”的方法论的认识态度和认识方法的问题,它的思想使我们的研究工作避免了方法论上的“先天缺陷”,其运用将是广泛的。

    “系统观和还原论”就是一对互补的方法论思想。在人类的认识史上,“以分析为主的思维方式和以综合为主的思维方式”交替出现。近代 科学 的进步,是依靠经验的和机械论的思维方式达到的,分析还原论是主要手段。而 现代 科学的发展,却将系统观指导下的“以综合为主的整体”思维方式作为重要的方法论基础。“互补方法论”原理,认为系统论和还原论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它提出,“真正的系统观应该是与还原论互补的,它不排斥并且还借助谨严精细的分析手段,还原论是研究的基础。在充分利用还原论的基础上,促使系统观上升为主导思想。”

    我国历史遗产保护过程中面临一些认识上的问题。根本上来说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客观全面评价历史遗产的价值,协调绝对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认识矛盾。通过“互补方法论”的运用,可以获得认识与方法上的跃进。

1系统整体性与历史遗产“整体保护”观念的形成

    目前我国的遗产概念在对一些重要环节和内容的理解上,由于价值认识的不完整,而出现了概念的脱节,使保护体系存在明显的缺失。最主要的就是对建筑遗产中“ 艺术 价值与历史信息真实性价值,社会主流历史价值与平民、大众历史价值”的理解。可以说,我国到目前为止,获得官方认同的仍然是“文物古迹的艺术、 教育 的价值以及精 英文 化价值”。这种认识基本忽略历史遗产中作为建筑物质实体而存在的特征,割裂了它们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把它们当做古董冷藏起来。这种人为的割裂和分解导致我们的保护观念滞后,进而造成保护方法和政策措施的片面。以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应该建立“整体保护”的意识。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完整的认识历史遗产综合价值。1987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起草了《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在第二章保护原则第二条价值中详细列出了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构成(见表1)

    2)从保护的硬件来看,参照国外历史文化遗产概念的形成,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应该包含:有形遗产保护和无形遗产保护两大类。有形遗产包括:历史文化遗产与 自然 遗产。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建筑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名城保以及它们中的精华“世界遗产”四大层次。建筑遗产包括: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

    在我国就建筑遗产而言,除了《文物保护法》中规定的保护内容(文物建筑)之外,还应该包括一般性历史遗存,即建立“历史建筑”保护概念。其实早在1999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 )已经通过《保护民间建筑的国际宪章》明确了对一般传统历史建筑的保护。适时的将“文物古迹”保护概念拓展为“建筑遗产”保护概念,有助于完善遗产的系统。

    3)从软件来看,由于许多历史古迹、文化遗产是与它的环境同时存在的。从文化信息来说,保护历史遗迹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历史信息。单体文物建筑所传承的历史信息是有限的,许多信息则承载于古迹周围的环境、区域的街区形态和结构,甚至包括在城市的景观风貌中。所以,我们必须以整体保护的观念看待历史环境保护。张松先生在《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中谈到,“历史环境保护,是从文物保护出发,保护与此有关的建筑、建筑群、街巷、广场和历史街区,……历史环境保护不是要绝对地保护某些特定的建筑,而是要从整体上保护城镇特色”。

    4)从保护脉络上看,保护遗产从保护建筑艺术珍品,如宫殿、教堂、官邸、寺庙等建筑艺术精品,发展到保护反映普通人生活的一般历史建筑,如祠庙、会馆、民居、作坊等;从保护单体的文物建筑,到保护建筑物周围的历史环境,再发展到保护成片的历史街区,直至保护完整的古城,这也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发展脉络。

2系统的层次性与保护结构的建设

    富于生命力的系统都一必须建立“复合等级结构”的体系,因为组织性的维持和发展,有赖于一个连续的等级结构。我国历史遗产的保护在层次化建设方面也有待加强。

    1)在遗产保护学科建设上,“遗产保护学”已形成一门专门的综合性强,跨“文、理、工、管”的新兴交叉学科。早在1973年印尼著名的婆罗浮屠(千佛坛)维修工程中,在修复设计之前,进行筹备工作涉及的学科就包括:航摄照片分析,考古学,建筑学,化学,保护技术,工程地震学,基础工程学,工艺学,园林规划,微生物学,气象学,岩相学,物 理学 ,土壤力学,测量学,地球摄影测量学;而修复过程中还涉及到修复材料学、修复技术工艺学、修复 经济 学及修复施工管理学等一系列相关学科。

    21世纪,各国遗产保护学发展迅速,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具有“学科交叉性进一步突出,向着跨学科综合性的模式发展;基础保护科学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以及实用技术与科学理论交融发展”三大特点。

    在基础理论层面,保护活动的复杂性使得一系列文化精神的再领悟成为可能。21世纪的修复活动进人哲学高度思维的阶段,特别是“建筑的地域性受到重视,使保护学与地域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社会科技条件等相关学科关联”。(摘自o.n普鲁金《21世纪文物建筑修复》)

    在保护方法上,比如说:新的建筑修复方法将不断在新材料、新技术的帮助下得以完善;历史建筑再利用设计方法研究已明显脱离了单纯的文物修复范畴,设计手法日趋多样化,丰富了当代建筑创作的语言,成为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分支。

    在实用技术方面:拓展对文物建筑损坏机理、过程、产物、结构、缓蚀机理、作用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专门理论体系。根据保护领域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拓展文物保护的材料、方法及技术。

    在相关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方面:“从对纪念性建筑的关注开始,朝着关注城市和城市生活的方向发展,挖掘历史建筑本身深层的与城市发展脉络相通的生活结构问题”,是现代城市规划和历史遗产保护理论双方面都要着重研究的课题。

    在遗产管理方面:从遗产保护中 法律 建设、管理机制的完善到以城市发展角度进行“城市策划以及城市特色区域开发更新”等城市课题都将深人遗产保护研究。

    2)管理机制的“多层次,多途径”。既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设;有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体系化管

理;又有社会专家社团以及市民良好的公众参与途径;还要有宣传机构的舆论监督等。

    在西方保护遗产已经从“很大程度上依靠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保护体系转变成一套由行政管理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监督体系、公众参与的社会化体系组成的综合保护体系”。

在法国,当巴黎的民居面临毁灭的厄难时,巴黎人挺身而出,在报上写文章,办展览,成立街区的保护组织(如 历史 住宅协会、老房子协会等等),宣传他们的观点。巴黎人认为,正是这些老屋、老街,构成了”历史文化空间”。在城市修复古迹的活动中,年轻人的历史文化敏感度提高了,保护古迹的意识增强了。这是一种文化熏陶,也是公民 教育 的一环。

    3)保护与再利用方式的分级化。就历史建筑本身,就包括多个层次(见表2)

3“还原论”方法论对历史建筑保护方法研究的指导

    我们认识事物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还在于应用于社会的操作性研究,“前者致力于对社会活动及其产物的理解,探究其中的意义;后者着重为社会活动提供预测,评价和方案。”历史遗产保护具体到实际的操作层面,我们就要借助于还原论方法。

    通过对保护历史遗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分别思考,我认为如果将这些问题纳人一个大系统中间的子系统来看,可以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原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文物建筑综合价值量化评估登录方法的探讨;保护资金多渠道方法的探讨;历史遗产保护 法律 法规建设;公共参与和民主决策以及建筑设计与技术层面的有关古建筑修复技术研究;新老建筑相结合的设计方法论研究等多个层面。这中间通过周密的调查,掌握大量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可以获得多种更具适应性的方法。

    比如,针对我国传统历史遗产保护理论中有关文物建筑保护分级管理原则在指导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综合价值评估体系的基本构想”。

    该构想指出,制定综合评价标准,将“决定和影响历史性建筑综合价值的大量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复杂因素层次化,条理化,并能够区分它们各自对评价目标影响的重要程度,并对评价的因素进行恰当的,方便的量化处理”,将得出我们在保护和再利用不同历史建筑的时候有完整的价值判断标准,它不仅可以决定历史建筑的保护级别,还可以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不同的开发经营模式。发挥社会上各种可利用的资金和人员力量让全社会参与历史建筑的保护。

    具体评估内容基本包括以下部分:

    1)历史遗产内在价值评估,包括:按“历史价值,建筑美学, 艺术 价值, 科学 修复价值”的高低进行分档打分,归人一定的等级。对以上价值的认定通过固定的专家团评定。

    2)历史遗产社会价值评估,包括:按本身所处地区,是“中心城市,一般乡镇,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或者 农村 ”等地理位置条件打分;按该文物在城市历史中所处对比历史价值,保存文物现状和多少打分;按文物在现在城市规划布局中是否纳人“重点历史保护规划区及建筑设计相关的历史城市规划因素”打分等。对以上价值的认定通过固定的专家团和市民代表共同评定。

基层文物保护论文篇6

馆藏文物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财富,它反映了社会发展、变革、进步的全过程。馆藏文物安全是文博单位生命线,作为基层文管所馆藏文物的管理人员,有责任加强藏品的安全及管理工作,根据工作实际就基层馆藏文物安全重要性、现状、存在问题、主要对策等几个方面做如下阐述:

一、馆藏文物安全的重要性

馆藏文物指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具有文化价值的物品、物件等。馆藏文物是基层文博单位存在的基础,是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根本保证。它是自然、人类发展的历史见证,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做好这些藏品的保护和管理,是当前基层文博单位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未来兴建博物馆的重要基石。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部分犯罪分子在倒卖文物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必然会将做作案目标投向文物集中、防护相对薄弱的基层文博单位。涉及基层文博单位的案件往往案情重大、社会关注度高,有的还可能引发炒作,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做好馆藏文物安全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对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层馆藏文物安全现状

县级文管所或博物馆在法制规章、发展规划、管理机构、标准化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限于资金、技术、人员等诸多问题,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问题。在基础研究、实用技术、管理机制、规范标准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基层文博单位馆藏文物安全形势更是不容乐观,由于库房简陋、人员少等现实原因,难以对藏品实施有效的保护。做好馆藏文物安全工作,需要我们基层藏品管理员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精力。

1、基层库房安全工作有待加强。我们建立了馆藏文物档案,制定完善了库房安全管理制度、文物库房24小时值班制度、消防安全制度等制度。文物库房配备了防盗门窗、消防、电子监控设备,并与110联网。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库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已基本形成了物防、技防、人防三位一体,实现了安全工作以制度管理人、规范人,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馆藏文物的安全。不过,国内某些省市馆藏文物被盗、被毁案件的发生使馆藏文物安全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和吸取各类事件的教训,牢固树立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生命线的思想,紧绷馆藏文物安全这根弦,不麻痹大意,时刻警钟长鸣,关口前移,防范在先,不断强化安全措施。

2、基层文物数据安全建设水平有待提升。以前基层馆藏文物的数据化建设主要依赖文物调查项目数据采集软件(即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展开,通过对我县在级馆藏文物进行了规范的采集、数据录入,科学登记,通过数字化的影像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的基础工程让馆藏文物实现了数字化动态管理,初步建立起一个长效、动态、可持续的馆藏文物登录、管理和利用平台,极大的提高了馆藏文物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此软件平台虽然可以对数据进行录入、并进行数字化建设,但软件管理操作复杂且安全性、稳定性还有改进的空间,因此,通过对数据库进行多次备份等手段以防止数据库损坏、丢失,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同时由于办公网络的防护薄弱等原因数据被窃取的危险性增大。

尽管根据馆藏文物现状,优化了保管条件,但由于文物库房条件简陋、保管经费不足等原因,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和状况不容乐观。

三、存在的问题

1、库房面积狭小。据了解县级库房面积普遍偏小,且有一室多用现象,所以难以按照《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的规定,依文物藏品的质地分类管理。据2005年《北京地区馆藏文物腐蚀调查报告》显示:门头沟区文物管理所藏乾隆年间纸制品因长时间叠压在一起,稍移动就剥脱损落,而梅兰芳纪念馆等博物馆甚至没有专用库房。很多县区文博单位由于库房面积的限制,体量较大的石刻只能放在室外保存,虽然制作了防雨棚,但是长期暴露在室外,风吹日晒在所难免,导致部分石刻有不同程度的风化。

2、设备简陋。库房条件差导致部分铜器、铁器、字画等文物容易发生腐蚀。2002年至2005年,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组织开展了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经专家组调研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全国共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这些问题在基层文博单位尤为突出。

3、专业人员短缺。馆藏文物保护需要精通文物业务工作的人才,但文管所人员配备少,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使馆藏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难以很好地进行。

四、主要对策

1、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尽快建设启用博物馆及配套设施,同时解决人员编制、引进专业人才、文物保护地方法规建设等重大问题,为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人才、政策保障。

2、馆藏文物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文物的保管、展示、修复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应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同时努力探索多渠道投入的路子。

3、馆藏文物保护是一项标准高、要求严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人员培训、交流上多倾斜、多投入,以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为馆藏文物保护工作长期有效开展构建坚实人才保障。今年7月四川博物院为促进与省内兄弟博物馆间的交流、合作,宜宾博物院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到四川博物院交流、学习。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业务人员在思想上把文物安全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剖析,认清了现阶段文物安全形势,从文物征集、库房安全、运输安全、展览安全、修复安全等角度,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文物安全工作是博物馆的生命线,是立足之本”,此次交流活动获得了良好效果,对于馆藏文物安全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基层文物保护论文篇7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引言

文物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发展各个阶段智慧的结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现代博物馆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现代博物馆在对文物的保护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代博物馆在对文物保护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进而开辟文物保护、管理的新途径。

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步减少,如传统的民间习俗、手工艺以及游戏等,丰富的民间文化蕴含着民族文化,是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见证。有效的保护文物资源,就必须提高人民对文物的认识和了解,使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提高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文物,是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之重点。

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缺乏具有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文物保护及管理队伍。由于基层文物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相对复杂,文化程度各不相同,业务素质也存在着差异,因此造成文物工作人员对文物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及判断的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其次,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文物管理专业知识及相关培训,造成目前不能满足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发展。所以,要尽可能地将文物管理及保护工作中的不规范性、不科学性及不完善性等问题加以改善,在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学习的同时,还应对其专业知识及技术进行灌输。

(二)工作环境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基层文物管理机构的办公条件简陋,没有必要的经费保证,没有畅通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甚至没有相对安全的库藏条件和安全预防设施。文物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排除,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管理体制及制度不够健全。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及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基层文物管理机构所承担的任务较为繁多。例如文物保护管理所、考古所、研究室、钻探公司、博物馆的职能及任务等全部在基层文物机构的工作范围之内。导致基层文物管理机构不仅要负责行政管理,还要负责业务工作,人员的安排上显得过于紧张,使文物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四)经费短缺。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基层文物管理工作的经费一般由地方政府财政投入,而在注重抓经济建设的形势下,许多地方政府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尽如人意,文物保护经费仅仅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工资,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甚至连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基层文物工作的一大难题。由于经费短缺,许多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保护措施不能落实,有的只能任其损坏,甚至遗失;许多建立起来的业余保护组织人员经费难以落实,挫伤了业余保护人员的积极性,业余保护组织形同虚设,不利于文物的有效保护;许多民间流散的文物不能及时回收,许多有价值的文物不能及时调查上报或保护,造成文物的流失。这是基层文物工作者最痛心、最无奈的事情。

(五)开发与保护工作失调。对于文物保护单位而言,开发利用作为文物价值的重要内容,对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在日常文物的管理工作中,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经济建设目标的影响,造成文物开发与经济建设产生矛盾,文物法规很难得以实施。文物保护工作也很难得以落实。

三、现代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趋势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犯罪的手段也越来越具有隐蔽性与技术性,如何做好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需要政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借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效率。

(一)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博物馆的文物都是极其珍贵的具有一定历史性和不可再生的物品,保护难度大,必须加大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因而,国家应从政策上支持文物保护工作,提供财力支持。由于文物保护的对促进地方经济收益效果不明显,地方政府对文物的历史性、文化性以及艺术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文物保护资金困难。而实际上文物保护的作用,对社会的贡献意义重大,一方面能有效的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文物保护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带动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因此,现阶段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二)加强文物保护制度建设。在博物馆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文物管理保护制度,尤其是文物的提取与交接制度,文物的提取必须根据文物管理相关制度进行,签订正式文物出库依据,凳记清楚名称、编号、文物的年代、完整度以及归还日期等各个细节,并且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博物馆领导签字审批文件作为提取依据。交接双方必须当面清点,检查作好交接管理、保护工作,确保文物万无一失。

(三)文物保护管理向智能化、全民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加强了对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也正向人性化、全民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首先,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要以人为本,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在依赖于科技的同时,还离不开大量技术人员的支持,因此,文物保护不可忽视技术员的重要作用,是文物保护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次,文物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要注重博物馆的公众形象,文物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众,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参与保护社会氛围,充分体现社会力量,使现代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管理呈全民化的方向发展。最后,科学的进步与高科技的使用,博物馆文物管理与保护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博物馆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实现文物保护的全面监控,提高文物管理与保护标准。

参考文献:

基层文物保护论文篇8

一、整改落实项目

文物保护事业是一项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文物资源大省,文物保护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面对科学发展观要求,仍然有不少突出问题需要下决心予以解决。

(一)活动期间可以解决的:

1、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物保护事业的意识还不够强,思想认识有待提高。科学发展观对文物保护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正确处理文物保护的各种关系,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实践,必须以科学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2、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不够。局机关全体人员定期集体学习制度的落实不太到位,对下组织学习培训充分,对内开展全员培训不足。学习中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够。思想观念更多地还停留在传统层面上。

3、局机关整体上的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细致,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不够,行政效能距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差距。重审批、轻监管,重行政手段、轻法律手段,重经费分配、轻工作指导,重文件会议形式、轻深入基层一线,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缺乏科学有效评估机制。

(二)近期能够解决的:

1、局领导班子建设有待加强。一方面班子成员配备不足,另一方面班子自身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团结协作精神、整体功能的发挥需要加强。

2、继续推进“全省名人故居、古民居抢救保护工程”。

3、继续推进全省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

4、继续推进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

(三)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

1、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特别是城市改造、城镇化建设的矛盾比较突出,有的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区面临损毁、消失的危险。

2、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文物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机制有待建立,文物保护经费政府投入不足、民间资本进入面临法律障碍的问题普遍存在。

3、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文物保护专业拔尖人才、领军人才不多,文物保护事业后继乏力。

4、文物行政执法机构、执法队伍建设远不能适应文物保护事业发展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文物保护的法治环境亟待强化。

二、整改落实措施

(一)活动期间及近期可以解决的问题:

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创建学习型机关。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局机关理论学习制度,确保每月局机关全体人员集体学习一次以上,结合“五五”普法宣传,在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学习目的等方面提前做好安排。

2、切实落实“4·7省政府全体会议”和罗志军省长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积极改进工作方法,落实政务公开,减少发文和会议数量,尽量少开会、开短会,不发文、发短文,多深入基层一线,做好指导、服务工作。

3、认真落实省财政厅、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加强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使用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做好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对苏北、苏中地区的倾斜扶持,推动全省文物保护工作整体发展。

4、加强文物保护人才培训工作,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适当增加每年各类培训班的数量,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面向基层组织的业务培训,适当安排局机关有关人员参加。确保培训时间、人员、内容、效果的落实。

5、落实《**省文物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各类保护规划的制定,对现有规划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6、抓紧推进“全省名人故居、古民居抢救保护工程”。该工程自20xx年启动以来,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完成无锡阿炳故居等5个维修项目,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0xx年确保完成常州管干贞故居、泰州梅兰芳纪念馆、高淳吴氏宗祠和东台鲍氏大楼4个维修项目,并向社会免费开放。

7、推进全省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目前全省文化(文物)系统已有82家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省文物局正在对前一阶段免费开放工作进行调研总结,争取年底前全省文化(文物)系统符合免费开放条件的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8、不折不扣地完成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第二阶段工作 自20xx年9月30日全面展开,并列入省政府20xx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目前进展并不平衡,少数市县滞后,数据质量不完全符合要求。省普查办将按照省政府要求,加大督查指导力度,确保年底前高标准提前完成野外实地调查任务和普查数据的采集登录工作。

9、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工作。9月底完成全省范围内的文物行政执法大检查;10月底完成全省文物行政执法案卷评比;对常州等地文化综合行政执法试点经验及时总结,适时推广。

10、加大文物保护宣传。择机召开全省文物宣传工作会议,建立健全全省文博宣传通讯员网络,落实文物信息宣传考核评估制度。加强与各类媒体机构的密切联系,积极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和重大文博节庆活动,营造文物保护浓烈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有困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

1、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完善专家论证制度,积极创新文物保护科学发展机制。

2、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同时探索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文物保护。

3、加强文物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一支专业全面、学科完备、较为稳定的文博队伍。

4、推进文物保护体制改革,整合文物资源,理清产权关系,加强行业管理。

三、整改落实责任(详见附表)

我局按照“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的总要求,围绕影响和制约**文物保护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制定整改落实方案的基础上,建立起由副局长负总责、局机关各处处长各负其责、相关人员具体负责的责任制,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措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一)省文物局各处室整改落实责任项目(分管领导均为副局长刘谨胜):

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局党支部/刘谨胜)。

2、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综合处/苏同林)。

3、加强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与管理(局机关各处/各处处长)。

4、加强文博人才培训(局机关各处/各处处长)。

5、推进“全省名人故居、古民居抢救保护工程”(文保处/束有春)。

6、推进全省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博物馆处/李民昌)。

7、完成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任务(普查办/束有春)。

8、做好文物保护事业规划(局机关各处/各处处长)。

9、加强文物行政执法(法规处/张农)。

10、加强文博宣传工作(法规处、综合处/张农、苏同林)。

(二)涉及部门较多、时间较长的整改落实责任项目:

1、推动文物保护机制创新(文物局/刘谨胜,省有关部门)。

2、增加文物保护经费投入(文物局/刘谨胜,省有关部门)。

3、加强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文物局/刘谨胜,省有关部门)。

4、深化文物保护体制改革(文物局/刘谨胜,省有关部门)。

四、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1、加强思想建设。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强化改革创新的意识。

2、加强组织建设,落实科学发展内在要求。进一步落实民主集中制和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制,坚持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事项必须经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不能决定的提交全体党员会议讨论决定;提高分工负责的透明度,增强每个领导班子成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思想交流,形成整体合力。

基层文物保护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一、加强基层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博物馆肩负着对藏品按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等标准予以分类的任务,承担着为公众提供知识介绍、学术教育和艺术欣赏的使命。基层博物馆置身于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的最前沿, 在整个博物馆事业中,基层博物馆占有比重最大,具有举足轻重的社会影响与文化效应的辐射力度。基层博物馆作为基础和主体,重任在肩。

二、基层博物馆的定位

基层博物馆的定位不应追求场馆的面积、展品的精美、装饰的豪华。相反,基层博物馆更需要的是一种抹去浮华的返璞归真。基层博物馆应该扎根于基层,踏踏实实,满足广大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其建设成为展示历史文明,反应地域特征的文化建设场所。 功能设置要”量力而为” 。从功能上来说,展示、宣传、教育、服务、保护修复、研究等功能必不可少。但其主要资金和精力应该投入到保陈列,保运行上。由于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基层群众,相对来说,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对文物认识较单一,陈列布展时就必须从实际出发,考虑这些因素,加入普及型的元素,建设一座亲民型的博物馆。 以龙门县博物馆为例,2005年9月26日落成开馆,免费为社会大众开放。龙门县博物馆在定位上,致力于反映龙门县的乡土历史,彰显地方鲜明文化特色。为实现这一目标,博物馆设置了一个文物陈列厅,以及两个机动展厅。

三、基层博物馆的现状

(一)管理体制落后。受体制方面的影响,没有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和创新意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比较落后,影响了基层博物馆的发展。大多基层博物馆对社会教育服务功能缺乏认识,不能正确摆正博物馆和社会的关系,不能将服务社会、展览展示的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使博物馆工作不能被广大群众和社会认可。

(二)经费短缺。基层文物管理工作的经费一般由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对经济建设的过度关注,造成许多地方政府对文物工作不甚重视。由于经费短缺问题,许多文物保护单位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保护措施不能落实、宣传活动也不能有效开展。缺少维护经费,有的文物也只能任其损坏。

(三)基层博物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科研能力得不到加强。基层的文物工作人员所学专业往往不对口,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差较大,一般仅具有基本的文物保管知识。这些知识也主要来自省内举办的库房培训班、老师传教和书本自学。长期缺乏文物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新来的人员只能通过本地离退休人员口传身教慢慢磨合,造成现在基层博物馆难以更好地持续开展工作。

(四)事务繁忙、职责不明确,分工模糊。由于各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不同、领导重视度不够,致使基层的文物管理机构所肩负的任务繁多,新闻媒体、文字报道、宣传册设计和印制、展品摆放与陈列、活动策划与组织等等系列工作往往只有十多个人员完成,部门分类不细致,导致基层的工作繁乱、缺少秩序,人员也显得更为紧张和忙碌。

(五)缺乏交流合作。基层博物馆大多闭门造车,缺乏交流合作。一些博物馆馆藏较为丰富,但是缺乏展览场所,发挥不了文物自身的真正作用和价值。另一些博物馆空有规模,偌大的展厅也没有藏品可以展示。博物馆之间缺乏交流合作这种状况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四、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新时期的博物馆不再是保管文物的库房,不再是研究藏品的成果展示会,也不再是教化参观者的“象牙塔”,而是一个与参观者平等交流,让他们享受学习、探索发现、充满活力想象的地方。博物馆通过引导,让参观者自由讨论、研究展品,鼓励更多的实际操作,并引进虚拟博物馆,从而使之产生新的创意流感。博物馆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对其社会需求理解越来越深入,从表面的展厅环境、服务质量等基本方面,到深层次认识到博物馆到社会的抽象联系,在广阔的环境背景下,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利用、保护、展示藏品。

五、基层博物馆的发展思路

(一)加强基层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博物馆的工作,需要自身过硬的内部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群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是切实发动群众力量共同保护的基础。如果群众的文物保护知识淡薄,基层博物馆的工作便会磕磕绊绊。文物的征集就不会得到民间的相应,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就不会得到理解和支持。

(二)加强设施建设。应该制定科学有序的基层博物馆设施建设方案,分步进行基层博物馆设施的完善及巩固。加强基层博物馆的硬件例如库房、展厅及有关设施等方面,对博物馆的机构设置、人才结构、管理水平等软件也要加强。

(三)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基层博物馆除了争取财政支持外,还要积极扩大经费来源渠道,提升博物馆的使用效益。龙门县博物馆就多次利用企业赞助主办和协办书法、摄影等各种比赛,并将获奖作品整理后,在机动展厅进行对外免费展览,收到了不错的宣传效果,也提升了博物馆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与旅游相结合。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旅游业是两种不同的行业,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极为密切。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重要保护单位,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是旅游者的重要参观景点。旅游者每到一个城市,常常会把博物馆列在他们的目标中,通过参观博物馆,旅游者能够准确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所以,博物馆事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拓宽合作途径,合理分配旅游收益,将是一个双赢的合作方式。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不断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力量和扩充基层人员知识的储备。基层博物馆要强化与行业学会、协会及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研究。同时利用其加强人才资源整合,强化对自身人才队伍的培养,尽快提升基层博物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从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确保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与文物收藏爱好者的合作。基层博物馆无论从藏品数量还是种类上看,都有很多局限性。龙门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费十分紧缺,要想在一定期限内充实馆藏文物的数量和种类非常困难。因此,博物馆应积极主动地树立”横向联合,多方交流”的运作理念,走出馆门,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其他县区博物馆,也可以与教育、书法协会等各行业建立协作关系,相互合作举办陈列展览,可以更好地缓解博物馆经费不足的作用,再者是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设施优势,加强与民间收藏者的沟通与合作。

基层文物保护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深基坑支护之所以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高层建筑的稳固性,具体的作用就是通过为高层建筑的地底承担挡土、截水的任务从而保证坑底稳定,能够承担必要的施工荷载,保证地下结构工程的顺利全面施工。深基坑支护结构是为了保证施工顺利,所以在施工期间搭建的临时支挡结构,但是并不能因为它是临时结构而小瞧它,它的型号的选择、工程的计算和施工正确与否,对施工的安全、工期、经济效益有巨大的影响,是保证高层建筑施工顺利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基坑支护水平的好坏也决定着工程建设周围环境的好坏,包括地表建筑的安全性和地下管道和工程设施的安全。

二.深基坑工程的主要内容分析

1.测定坑底处的岩土,从而进行工程勘察与工程调查。具体来说就是确定坑底岩土的参数与地下水参数; 测定坑底周围的建筑物,周围地下埋设物的具体情况,了解建筑物周围道路等工程的建设和工作情况,并依据测定的信息对它们随着地层能够进行位移的限制做出估算分析,为建筑物的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消息。

2.支护结构设计。包括挡土墙围护结构(如连续墙、柱列式灌注桩挡墙)、支承体系(如内支撑、锚杆)以及土体加固等。支护结构的设计必须与基坑工程的施工方案紧密结合,需要考虑的主要依据有:当地经验,土体和地下水状况,台坝四周环境安全所允许的地层变形限值,可提供的施工设施与施工场地,工期与造价等。

3.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施工。包括土方工程、工程降水和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实施。

4.地层位移预测与周边工程保护。地层位移既取决于土体和支护结构的性能与地下水的变化,也取决于施工工序和施工过程。如预测的变形超过允许值,应修改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必要时对周边的重要工程设施采取专门的保护或加固措施。

5.施工现场量测与监控。根据监测的数据和信息,必要时进行反馈设计,用先进的信息化来指导下面的施工。

三.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土体物理力参数难以选择和确定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是受所能承受的土体压力大小影响的,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地质情况变化无穷,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使得要选择一个适宜的土体物理力参数来精确计算实际土体压力,以目前的技术来看还是一个大难题,尤其内摩擦角、含水率和粘聚力这三个重要参数在深基坑开挖后更是一个可变值,这样就提高了准确计算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难度。除此之外,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选择还受支护结构形式及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2.对基坑土体取样不够完全

设计前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是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必要步骤。由于地质情况变化无穷,随机取得的土层样本不可能准确地反映土层的真实情况。故支护结构的设计并不能完全符合基坑的实际地质情况。

3.基坑开挖后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够周密

大量的深基坑开挖实例表明:基坑的四周朝内侧发生水平位移,且常常是中间比两边大,这种情况使得深基坑边坡失稳,故深基坑开挖还存在一个空间的问题。

4.理论计算受力与实际受力不符

在很多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按极限平衡理论来确定安全系数及设计计算支护结构,这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这样会加大支护结构的建设成本,且不一定就完全适应工程;而有的工程虽然选择规范中较小的安全系数来设计支护结构,但却能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四.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与选择

一个基坑支护工程的能否成功,设计是很关键的。在深基坑所发生的事故中,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大约占了近一半的比例,由此可见设计的重要性了。具体要求如下。

1.主持设计的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支护设计的实际经验,对所要施工的地点的水文地质的特点要把握准确,对周边环境要熟悉。综合以上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支护施工方案。

2.在设计选用深基坑支护结构时,应优先选择与工程基础桩相同类型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若是本工程的基础桩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那么基坑支扩结构也要最好采用这种桩型,不过它的尺寸可适当选用较小一点的,目的是为了节约进场成本。

(一)如果基坑比较深而围护桩布置允许的情况下,就要使用两排支护桩,因为用这样的方式,它的力学性最好并使两排桩和桩顶部的圈梁组成钢架结构,而桩间的砂石也与支护桩一起受力,这样就可使基桩的配筋量有所减少,从而降低了成本。

(二)如果围护桩必须达到防渗的需要时,而基坑的深度又小于七米,且回填土中又多是较碎的砖瓦时,就不适合使用水泥搅拌桩,而应该选用水泥注浆。北方地区,如果基坑较深,又有粘土,则可使用钢筋混凝土桩加锚杆支护形式,而其他地区一般采用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顶加钢筋混凝土圈粱,转角处加斜支撑。

(三)如果建筑的地基土是淤泥,而基坑又比较深时,则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如果工程造价较高,则可选用大直径两排钢筋棍凝土灌桩,中间加水泥搅拌桩,这各支护方式可防渗,又具有很好的力学性。总之,在选用围护桩时应设计多种方案,结合现场实际,考虑施工条件和土质水文情况,来选择最切实际的支护方式。

3. 在对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开挖时要遵循以下原则: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先撑后挖以及严禁超挖,在此基础上也要确保施工的连续性,确保基坑支护的暴露时间最少

4.相关人员在平整场地、修整坡面或者清理坑底需要使用机械设备时,要保持处于机械的回转半径之外,如果是在其内,必须停止机械工作,待调整好确认安全之后再进行施工。施工时如果离电缆线的距离是1m 之内必须严禁土方机械设备的运作。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坚决不能对其检修,修整时,确保停机在最低位置,悬空的部位垫土。

5.挖掘机施工时,要在机械设备的性能的规定条件下工作,对开挖的深度以及高度都不能超过机械设备本身。

五.结束语

深基坑支护技术在中国的岩土工程中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领域,我国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基坑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契机,说是挑战,在面对这些复杂的地质环境时只有不断地想办法才有可能把工程建设成,说是契机,在这一次次的想法子中,我们的技术不断的得到了进步。未来,只要把握好了方向,找到了突破点,再结合我国岩土的特性,基坑支护技术在中国将会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就目前我国基坑支护技术发展的现状,再综合其未来发展的趋势,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相信在各界共同努力,不断追求的精神下,深基坑支护技术在未来一定会得到新的发展和质的突破。

参考文献:

[1]伍喜群 对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探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8期

[2]付国军 探讨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2年1期

[3]欧顺成 探讨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1期

[4]张伟 有关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9期

[5]钱中华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2期

基层文物保护论文篇11

在当前形势下,基层文化单位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遗产发现,是重中之重

华夏古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遗产璀璨夺目、蔚为壮观。像一颗又一颗光芒耀眼的珍珠,散落在历史长河中,散落在田野村落里。捡拾散落的文化遗珠,文化馆、文化站等基层单位必须要做,必须做好。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工作得以进行的前提。在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搜集,开始整理,进行归档,组织记录。在深入细致的前期工作前提下,组织人力,协调物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和再次“加工”。

基拥ノ坏墓ぷ髯龅煤貌缓茫单纯依靠由下而上的展示、汇报是不够的;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抽查、验收也远远不够。只有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人的积极性,唤醒人的参与意识和使命感。基层文化单位,是非遗保护工作的一支生力军;评价机制与奖惩机制,就是确保这支军队战斗力的法宝。在这支生力军的带动下,全民保护的氛围将会日渐浓厚。捡拾散落的文化遗珠,需要依靠一双又一双质朴而虔诚的手。只有努力作为,才会富有成效;只有全民参与,才会蔚然成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从基层文化单位做起,也需要从每个人做起。

二、活动开展,是活力源泉

如果非遗保护只是个人行为,工作成效和社会反响都将十分有限。通过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群众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活泼生动,影响深远,动力持久,成效卓著。文化室在农村,文化站在乡镇,文化馆在县城,不同单位面对不同受众,文化活动的规模和特色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艺术展览、展演,为群众提供近距离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因为了解,所以喜欢;因为了解,所以支持;因为了解,所以参与。非遗保护工作赢得了人们的认同,就是取得了成功。庙会、游园会,是重要的展示舞台,庙会上的传统文化节目,游园会上的传统艺术品,成为多少人心中最悠远醇厚的记忆。把活动开展与节日相结合,把活动开展与旅游相结合,把活动开展与文化交流相结合――非遗保护活动的开展,思路越开阔,成效越显著,影响越深远,活力越生生不息。

三、传承人工作,是关键节点

文化的传承,最终是人的传承。非遗保护工作的关键节点是传承人的相关工作。时代在飞速发展,文化日新月异,人群的审美取向日益多元,在这样的背景下,非遗传承人的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在生存与艺术面前,有的人选择了坚守,有的人选择了逃离。选择坚守的传承人,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挑战。作为基层文化单位,应该充分整合资源,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搭建桥梁,努力筹划解决。让传承人不再是孤独的坚守者,让众多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得以发现和解决,是摆在基层文化单位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对非遗工作越来越重视,推进的举措越来越有效,非遗传承人的境遇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基层文化单位需要在此基础上,把工作做得更实、做得更细、做得更富有成效。确定为非遗传承人,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让传承人手中的技艺,成为他们赢得尊重、得到认可、得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资源、最有利手段,是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共同课题。

四、人才培养,是队伍保障

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基层文化单位始终战斗在第一线。这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队伍,需要优秀的“战士”。人才培养,是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队伍保障。文化馆、文化站的工作者们,往往自身就是艺术工作者,他们有的擅长音乐,有的精通舞蹈,有的谙熟美术……从专业的角度发现美,用专业的手段保护美、宣扬美、传承美――这正是他们开展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在拥有过硬艺术素养的同时,基层文化单位的文化工作者们,还应该具备文化保护者、媒体宣传者、艺术研究者等多项能力和素养,确保在非遗保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一个有专业素养的人,意味着个人事业的顺利;一群有过硬素质的人,预示着整体事业的成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战斗。

由此可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基层文化单位位置不可替代。在政府部门文化政策的主导下,各级各类基层文化单位已经、正在、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文广新局、文化馆、艺术馆、文化站,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是文化遗产的发现,还是活动的组织开展;无论是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工作,还是自身的队伍建设,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基层文化单位的积极参与和保驾护航。

基层文物保护论文篇12

中图分类号:TM7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1-0022-02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电气设备,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差动保护作为电力变压器的主保护,在大多数情况下的动作还是令人满意的,但在实际的电流变压器保护中均使用单一的判据,采用定量的门槛区分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这就造成了在实际测量中的细微区别都可能造成保护误动。

本方案是在已有的保护判据基础上,通过综合多判据判定励磁涌流,容错性较好,避免了因为某一单一判据超过阈值造成保护误动或拒动的情况。同时,可以很好的实现新旧判据的结合和交换。

一、可拓学介绍

可拓学用形式化的工具,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去研究解决矛盾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其理论支柱是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理论,逻辑细胞是物元。本方案的判定方法,涉及了物元理论和关联函数的概念。

(一)物元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例发现,处理矛盾时,必须将事物、特征及相应的量值一起来考虑,才能更贴切地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过程,构思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把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形式化。为此可拓学理论引入了有事物、特征和相应量值构成的三元组――物元,作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素。以给定事物的名称N,特征c和关于特征的量值v组成有序三元组作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简称物元。

R=(N,c,v)

其中,v由N和c确定,记作:

v=c(N)

一个事物有多个特征,如果事物N以n个特征c1,c2,……,cn和相应的量值v1,v2,……,vn描述,则表示为:

(二)关联函数

建立关联函数是物元分析法中的重要内容。

关联函数把论域中的元素映射到实轴上,当关联函数大于零,表示该元素具有此性质;当关联函数小于零,表示该元素不具有该性质;当关联函数等于零,表示该元素既具有该性质,又不具有该性质,为零界元素。通过关联函数,可以定量地描述任意元素与正域和负域的相关程度,而且对同一域的元素,也可以通过关联函数的大小区分出不同的层次。

二、基于物元分析和AHP的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方法

本方案中,N0=(短路),N1=(励磁涌流);c1=(二次谐波含量),c2=(二次谐波分量衰减),c3=(波形不对称),c4=(低电压)。

(一)判据的选择及其可拓域

通过对各判据的原理分析,得到各判据的物元如下:

1.二次谐波含量判据。

经典域物元:

R0=[N0,c1,(0,0.15)]

R1=[N1,c1,(0.15,1)]

节域物元:

R=[N,c1,(0,1)]

2.二次谐波衰减判据。

经典域物元:

R0=[N0,c2,(0.1,1)]

R1=[N1,c2,(0,0.1)]

节域物元:

R=[N,c1,(0,1)]

3.波形不对称判据。

经典域物元:

R0=[N0,c3,(0,0.25)]

R1=[N1,c3,(0.25,1)]

节域物元:

R=[N,c4,(0,1)]

4.低电压判据。

经典域物元矩阵:

R0=N0,c1,(0,0.15) c2,(0.1,1) c3,(0,0.25) c4,(0,0.7)

R1=N1,c1,(0.15,1) c2,(0,0.1) c3,(0.25,1) c4,(0.7,1)

节域物元矩阵:

R=N,c1,(0,1)c2,(0,1)c3,(0,1)c4,(0,1)

(二)确定各判据的权重

在最终判定结果的计算中,需要用到各判据的权重矩阵W=[w1,w2,…wn],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本方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经过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以及一致性检验后,得权重向量为:

W=[0.4250.2120.1050.258]

(三)算例分析

设有变压器的仿真试验结果(采样频率1000Hz):

I2/I1=0.134;Δ(I2/I1)=0.07

有7个采样间隔的波形呈现不对称性质;电源侧电压保持额定。

经数值计算后得:

P=[-0.3380.249]

该向量中的因子代表了综合判定结果对不同判定结果的关联程度。取其中的最大值0.249所隶属结果为最终判定结果。可以得到最终综合判定结果为励磁涌流。

可以看出,如果使用单一判据,如二次谐波判据,在某些情况下将引起识别不出励磁涌流的情况,如本例中二次谐波含量为13.4,这对于定值为15的二次谐波制动的保护将引起误动,而使用本算法,经过多判据的综合判定,即可识别出励磁涌流。由于使用多判据,使保护有了更高的可靠性,多判据之间更容易做到优势互补。

三、结论

本文在参考相关论文和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物元分析采用多判据识别励磁涌流的新算法;同时,利用动模实验得到的数据,运用MATLAB语言对此励磁涌流识别原理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变压器空载合闸时保护能可靠闭锁;变压器处于故障时及空载合闸于故障时保护能够可靠不闭锁。

与传统的保护相比,本方案综合多判据,容错性较好,避免了因为某一单一判据超过阈值造成保护误动或拒动的情况。同时,可以很好的实现新旧判据的结合和交换。

基于模糊理论的励磁涌流识别技术,也是一种典型的综合多判据的识别方法,与之相比,本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现有的模糊识别原理对各个判据的权重的确定一直是一个难点。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作为一种能综合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模型的系统性、合理性,又能让决策人员充分运用其有价值的经验与判断能力,为权重的确定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思路。

2.模糊识别原理在各个判据的隶属度及其权重的基础上,得到一个综合权重,通过判断综合权重与门槛值的关系判断是否是励磁涌流,固定的门槛值很难适应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本方案采用比较关联函数K0与K1的关系的方法确定最终的判定结果,回避了门槛值的确定,使得判定结果能够更好的反映实际情况。

本文所做的工作只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仍有一些问题尚需解决,如优化判据的选择、物元经典域的调整,以及其他形式关联函数的尝试等。希望此研究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蔡文.物元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蔡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J].科学探索学报,198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