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建设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01 10:34:40

校风建设论文

校风建设论文篇1

2“三风”建设的方法

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随着我国高职院校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三风”建设对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重要意义。第一,“三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三风”对师生的行为和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拼搏进取的精神,提升校职工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继而去保证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三风”建设关系到老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良好的“三风”有利于老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增强、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与提高。第三,“三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良好的“三风”有利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创造力、积极性和凝聚力,使得他们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不断地提高学校法的科研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2.2练好内功、提高素质第一,领导要注意自身政策水平、管理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这个组织系统中,领导干部身处高位,影响着“三风“建设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指挥、协调着学校的科研、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等活动。第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承良好的职业操守,坚持服务学生的情怀,不断地强化在专业的领域的学术修养,修生养性,成为一个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立德修身的垂范,无论在学识上还是公德上都成为学生的典范。第三,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品德言行的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学风教育,鼓励学生在学识和技术上大胆专研,为他们学习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

2.3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三风”建设,组建“三风”建设小组,制定总纲领,校长任组长,负责整体的组织和指挥,而各部门、各院系制定的计划方案,经建设小组研究通过后,再进行具体的实施。其次,各部门、各院系在实施计划方案时,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同时,也要注意和其他部门的合作,根据“三风”建设的总纲领,积极主动地向其他部门学习、相互促进,既要完成自身的目标和任务,也要注意部门和院系之间的合作,使自己成为“三风”建设的拼图[2];最后,部门、院系之间工种的中心是其制定的计划方案能在师生间得到顺利的实施,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增强师生在建设“三风”时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成为“三风”的建设的主力军。

校风建设论文篇2

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党风廉政建设”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它便于反腐败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党的十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确定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奋斗目标,并用“致命伤害”“”来警示腐败问题的潜在危险。十八届一中全会以来,警示全党“打铁还需自身硬”,“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带头改进作风,号召狠刹奢侈浪费;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着重就严明纪律、改进作风、反对腐败作出了重要部署,都表明一个坚定的态度,这就是:从严治党,从转变党的作风入手,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

(二)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国大部分高校属于公立高校,是国家组建的高校,国家提供部分资金建设。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们党对高等学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是在高校开展的端正党风、端正政风的一系列活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主体是高校党委;高校行政领导具体负责对人事、教务、学务、后勤保障等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在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的领导下,担负着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检查工作。高校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承担着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也逐渐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和复杂。新的形势对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一种挑战。做好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就是要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特别是对重点工作和“易腐”环节的制度建设监督检查;落实责任主体,把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党支部、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具体业务经办人员的身上。

二、高校人事工作的特殊性分析

人事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其他工作,如教学、科研、思想政治教育、后勤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相比,其自身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规律。

(一)政策性

人事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原则性,这就要求人事干部要熟知国家关于人事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要熟悉人事工作程序。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要善于运用相关政策处理好问题,化解好矛盾,做到“对事不对人”,而不能曲解政策。在招聘、岗位聘任、辞职等环节上,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政策来处理问题。

(二)灵活性

人事工作头绪多、涉及面广,关系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人事干部要多动脑筋,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体现灵活性,把国家关于人事方面的方针政策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处理好相关问题。

(三)群众性

党的人事方针政策从群众中来,是群众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校人事工作贯彻执行的是党的人事工作方针和政策,解决的是在高校发展过程中高校与教职工、教职工之间的问题和矛盾,涉及到的是高校和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归根结底,高校人事工作,做的就是“人”的工作,要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服、解释工作,而说服、解释的对象就是一个个具体的“人”,高校人事工作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的特点,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取,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是做好高校人事工作的关键。

三、高校人事工作的“易腐”风险点研究

(一)人才招聘环节

1、“量身定制”的岗位。岗位设置是人才招聘的首要环节。高校的岗位设置要遵循原则性和合理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各用人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岗位。但是在一些高校的岗位设置环节中,由于人事工作干部受到了利益的诱惑,出现了“量身定制”的现象,岗位要求的学历学位、专业、年龄等条件都被人为地为某个个人设定好,仿佛岗位是为其“而生”。如此,将极大地影响引进人才的质量。2、“选择性”筛选的简历。筛选简历、资格审查,本是为高校选择出适合岗位条件的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然而,当岗位被“量身定制”之后,必然会出现“选择性”筛选简历的情况;再加上简历筛选工作人员的主观性,可能导致优秀的人才就此流失。因此,简历筛选工作人事干部的个人素质尤为重要。但是在部分高校,竟出现选用其他部门的人员,甚至是非本单位职工从事人员简历筛选工作的现象,说明简历筛选工作也是人事工作的一个“易腐”环节。3、阅卷评分标准不统一。在受到利益诱惑之后,为了让特定的人员顺利进入,首先就要让其在笔试、面试等环节脱颖而出,故出现了对不同应聘者才有不同的阅卷评分标准,特别是主观题型,评分的随意性更大。某些高校甚至闹出了人事干部要求阅卷教师区分对待“文理科生”的笑话,要对文理科生采用不同的阅卷评分标准。其实,在岗位设置时,岗位条件就对不同的岗位做出了相应的专业要求,在评分时,应该用统一的评分标准,才能选拔出真正适合岗位的专业人才。4、不够重视考评专家的意见。在面试环节,出现某些人事干部提前“培训”应聘者的现象,主要是根据以往参加面试的经验和对面试考官的了解,告诉应聘者在面试环节应注意的事项以及需重点准备的知识点。在专家的意见与其主观意见不一致时,甚至出现了完全忽略专家意见的现象,这对于人才选拔工作的质量也有极其严重的损害。

(二)职称评聘环节

职称评聘环节也是“易腐”风险环节之一。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重点与非重点专业在职称评聘时,论资排辈,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导向体现不明显,使得一些年轻工作人员的进取心受挫,工作激情下降。职称评聘的透明度不够,由于评审聘任与岗位设置相衔接,申报评审人数与评审通过指标有限及飞数量化标准评审等因素,滋长了不正之风。

(三)岗位设置环节

某些高校岗位设置不合理。没有根据高校的实际,设置科学的岗位数量和合理的比例,出现了管理岗位的设置值考虑到行政级别,没有考虑工作时间的长短,导致管理岗位人员晋升时间跨度太长,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过低,造成聘任人数与岗位空缺的不对等,为利用权力腐败创造了机会。

(四)薪资核算环节

薪资核算涉及到每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某些人事干部由于自身思想素质不过硬,加上薪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得薪资核算环节也成为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出现了利用监管和系统的漏洞,给自己或亲友增加薪级工资;利用自己职务上的便利,为某些人伪造考勤或者变相增加工资。

四、加强高校人事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

(一)深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具体要做到三个“结合”,第一是把责任主体的责任执行情况与人事干部的考核结合在一起,与工作目标、年度考核相结合;第二是把责任主体负总责的基本要求与具体工作任务相结合,做到既有总的责任考核要求,又要结合当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具体任务进行考核;第三是定量与定性要求相结合。严肃责任追究,是保障责任落地生根最有效的手段,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最后一道防线。高校实施责任制,严肃责任追究要坚持“三个原则”。三个原则:一是追究要有确定性,就必须完善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办法,对每一个问题都要分清责任,健全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二是追究要有严厉性,出了问题,就要追究责任,追责必须严格;三是追究要有及时性,对那些领导不力、不抓不管而导致不正之风长期滋长蔓延,或者屡屡出现腐败问题而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不管是谁,只要有责任,都要追究责任,决不允许出现问题成堆却麻木不仁等现象。

(二)以人为本,加强群众监督

由于人事工作具有的群众性特征,在人事工作应该贯彻群众路线。首先要按照人事政策和规章制度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其次要依靠党政集体领导,正确领会和积极贯彻领导的决定,提高工作时效性;第三要依靠其他部门,加强相互合作;第四要依靠群众,把党的政策和工作的目的、任务、具体要求告诉广大教职工,让教职工都能理解和接受。另外,建立权力清单和公示制度,将人事部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也是加强高校人事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人事部门应该制定完善人才招聘、职称评聘、岗位等级变动、评优评选、考勤管理、薪资核算的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并公开程序,在具体操作上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增加透明度,任何人情、关系等都无法运作。

(三)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建立科学选人用人机制

要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坚持公开选人用人。高校选人用人要根据各专业招生人数、专业发展预测,科学设置岗位,及时面向社会招聘计划。通过网站、媒体刊登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做到岗位公开、程序公开、要求公开、时间公开、方式公开,使得优秀的人才都能参与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中来。

(四)从己做起,提高人事干部廉政素质

高校领导干部有要正确的权力观和用人观,切实做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从事人事工作。对人事干部还要加强党性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讲授廉政党课、参观廉政基地、廉政图片展览、廉政案例剖析等形式,强化人事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促使人事干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养成自觉学习、自省自励的习惯,筑牢思想防线,提高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人事干部还要自觉加强人事政策法规和工作纪律的学习,增强依法依规用人、依法依规办事的自觉性。

作者:马朝辉 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迪.新时期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1-30.

[2]尹德才.关于干部人事工作领域腐败风险预警防控问题的研究报告[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1):69.

校风建设论文篇3

二、构建和谐干群关系

构建和谐干群关系对于和谐校园建设和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根据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完善。

1.管理制度要完善。高校办学取得成功必须要有章可循。正所谓不立规矩,难成方圆,首先要确立“用制度管好人,用好制度管人”的工作思路,不断用科学、合理的制度来规范和调配各种关系,制度出台要细致,要明确规定教职员工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事情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应对各项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规范化的要求,保证各个校内岗位职、责、权、利相统一,要做到人人职责明确,事事有人接管,克服人浮于事。要从师德建设、专业素质、常规教育教学工作量、常规教育教学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规范的教师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引领和激励功能,为广大教职员工搭建共谋发展的平台。

2.宣传执行要到位。高校中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教育的过程。要采用多种竞赛、问答等丰富的形式对制度进行广泛宣传,不留死角,让大家增强法制观念,深刻认识制度管理的必要性,规章制度是高校中最高的“法”,所以在执行时必须要高标准、高要求,切不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作风出现。领导干部带头是执行好、落实好制度的决定性因素。领导干部模范遵守,教职员工就会自觉接受校规校纪的约束。对那些与规章制度持对立情绪或无所谓态度的少数人,必须要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提高他们思想觉悟认识,在此基础上来实行制度,教育与领导相结合,监督与惩处相结合,以达到教育人、改造人的目的。3.情感管理要注意。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管理是领导与教师双方心灵的交流,生命的互动。高校领导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细节,创设情境,畅通沟通渠道,形成干群关系良性互动。一是要把开展好活动作为密切干群关系的纽带。二是用谈心作为密切干群关系的滋补剂。三是用关爱搭建干群关系和谐的桥梁。

校风建设论文篇4

党的十以来,在自治区纪委和自治区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高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区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的落实为主线,以区党委专项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为抓手,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以监督、执纪、问责为核心,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为重点,以规范权力运行机制为着眼点,以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着力纠正“”问题,深入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纪律保障,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坚持统筹领导,管党治党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各高校党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的意见?,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和学院、部门负责人各负其责,纪委协调督查”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党委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一岗双责”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明确提出每学年召开一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会,安排部署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从校党委书记到系、科室负责人,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洁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一级抓一级的“责任田”,做到了党风廉洁建设工作与学校全局工作同安排、同督促、同落实.

二、突出思想建党,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有效筑牢

各高校党委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每次学习都安排了党风廉政建设内容.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工作方案?,要求学校上下自觉在思想上拥戴核心,政治上信赖核心,组织上忠诚核心,行动上捍卫核心,准确把握?准则??条例?的精神实质.各高校党委主要领导逢会必讲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校党委成员也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和联系学院,自觉肩负起了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各学院党委、直属党支部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学校干部教师,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有效转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

三、保持政治定力,专项巡视的反馈意见全面整改

各高校党委把专项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整改方案,提出整改措施,细化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了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组织和动员全校力量,对涉及的每一个问题、每一项工作坚决予以整改.通过召开党委会、专题会、整改推进会的方式,研究巡视整改情况,及时向有关单位上报、汇报整改情况,重点整改了无依据乱发补助、以加班名义公款吃喝、加班餐费呈逐年增加趋势、公务接待不规范、违规销毁车辆油料费原始凭证等问题,同时对巡视组移交的问题线索进行了全面核查,确保条条必整改、件件有着落.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一线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

四、全力支持“三转”,学校纪委的主责主业不断突显

各高校党委明确提出校纪委的工作重心要向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聚焦,党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校纪委调研,围绕校纪委主责主业,指导和支持校纪委积极转变工作职能、理顺工作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把校纪委不该管的工作交还给相关部门.按照“有明确要求的予以保留、确需纪检监察机关牵头负责的予以保留、由其他机关牵头但与纪检监察职责直接相关的予以保留”的原则,该保留的才保留,不该保留的不保留、坚决退出,并调整相应的以前将办公室设在校纪委的议事协调机构,确保校纪委的“自留地”地位进一步凸显、“责任田”任务进一步明确.

五、坚持制度治校,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更加规范

各高校党委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在开展“党员干部廉政专题学习教育活动”“教师廉洁从教活动”的同时,出台了相关覆盖物资采购、招投标、招生、学生活动、科研立项、“三公”经费使用等领域的规章制度.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党政领导班子“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和?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做到了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重要干部任免、重大资金支出、重大项目实施、重大问题决策,构建起了更加符合学校实际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

六、坚持正确导向,选人用人的过程监督明显加强

各高校党委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出台和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县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办法?,强化了廉政审查,做到干部人事档案“凡动必查”、个人事项报告“凡动必核”、党风廉政情况“凡动必听”.近年来,均按照“20字好干部”标准及民族地区好干部“三个特别”的新要求,选拔任用县处级干部和科级干部,无低职高配及超职数问题,同时及时召开干部任前廉政谈话会议,对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相关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

七、持续转变作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

各高校党委紧紧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党委“约法十章”“九项要求”不放松,始终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教育广大教职工自觉遵守“五个严禁”,带头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坚持把解决师生身边的“”问题作为重点,广泛听取师生意见,每学期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座谈会、学生代表座谈会和老干部代表座谈会,进一步畅通了师生诉求渠道.紧盯重要节点和节假日,提前下发廉洁自律通知,加大督查力度,自觉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目前,各高校上下均已形成了禁止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的共识,构建起了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老觉得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就是“摆姿势”“做样子”“走过场”,没必要,没有真正形成制度约束.前些年,在高校发生了一些领导干部违反廉政纪律的案件,有的甚至性质甚为恶劣.之所以会发生这些违纪违法事件,最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个别领导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学习不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党性原则坚持不够好、党纪国法意识树得不够牢.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还存在死角和盲区.有些领导干部还在顶风作案、顶风违纪,变换手法、移花接木,不引起重视,尽管中央和区党委有明文规定不要大操大办,仍然有一些领导干部置若罔闻、不理不睬,借子女升学或是结婚之机,大操大办、大宴宾客,其行为让人咋舌.二是重视不到位.上级有关部门和一些同志老认为高校是“清水衙门”,是贪欲腐败的“低发地带”,是“世外桃源”“净土”,基本上没有发生贪污腐化的可能,因而忽视了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关注不到位.三是体制机制还不到位.目前,7所高校中,有些学校还没有内设的纪委(监察室),只是一个科室,也有些学校专职纪委书记还没配齐,专职纪检干部也是很少,大多数都是专职教师兼任.目前,高校纪委与自治区纪委、教育厅派驻纪检组之间的关系还没理顺,存在体制上的问题.

作者: 彭进军 扎西 李小娟

参考文献:

[1]2015年度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系列材料.

[2]十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编著.十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2.

校风建设论文篇5

二、明确学风建设工作总体目标

三本院校学风建设的总体目标应是继承传统、保持平稳、突出特色、促进发展,使学风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同步,即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抓手、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思路,注重教育、管理、服务过程的统一,在全院形成全员、全程、全时育人的合力。

(一)通过学风建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完成了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根本转变,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完善的学风监督评估体系。[3]

(二)培养和教育学生树立好学、肯学、会学的理念,使每个学生把主要时间全都投入到学习中去,都有自己的学习、发展目标,成为学习型个人,并将学生组织、班集体和寝室等建设为学习型组织。

(三)教育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良好习惯,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克服自身惰性,注重早晚自习和课余时间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在课堂上能够精力集中,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杜绝厌学、考试作弊、弃考等不良现象。

(四)细化到各班,要达到“十高四低一杜绝”的目标,“十高”即上课出勤率高、考试优秀率高、获奖比率高、外语计算机通过率高、人数与层次高、社会实践参与人数比例高、学生活动层次高、毕业率高、升学率高、高质量就业率高;“四低”即学生不及格率低、重修率低、学业警示率低、各项违纪率低;“一杜绝”即杜绝考试作弊等恶性事件发生。

三、学风建设的内容

(一)对学生个体的要求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要以培养学习型个人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把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果,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依照培养方案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二)对学生集体的要求

学生集体包含学生宿舍、学生班级、专业、党支部、社团等,每个学生都是集体的一部分,学生个体必须融入整个集体中,要以学习型集体为目标,充分调动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突出环境育人的功效,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集体成员积极向上,有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严于自律,认真学习,奋发成才。在学习上比学赶帮超,能够主动学习,会学习、擅实践、乐钻研,学习成绩优良;在各项学习检查评比中,整个集体成绩优异,获奖人数多,进步大;集体中的学生干部作风优良,有感召力,在学习上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集体成员违纪现象少。

(三)对辅导员的要求

1.辅导员老师要本着“重教育,严管理,高要求”的工作理念,具体落实学风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求,在全体学生中持久、深入、广泛、细致地开展工作,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4]真正理解到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从而自觉地支持并参与进来,营造良好的学风。根据特殊人才特殊培养、重点学生重点管理的原则,对全院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努力营造出学生健康成才的学习氛围。

2.在加强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学习过程的监管,有对策性地开展工作,狠抓学生早起、早读工作,始终坚持开好班会、学生干部大会、全系大会,抓好晨读与晚自习、课内学习与课外研读四个环节,通过严格管理,达到沟通信息、齐抓共管的目的,营造良好学风。

3.经常深入学生课堂、自修室和宿舍,多与任课老师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上课出勤情况,不定期抽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减少厌学、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每周至少深入学生课堂一次,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定期总结。

4.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加大对违纪学生的处罚力度,特别是对考试作弊、夜不归宿、旷课等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比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做好违纪学生的记录及跟踪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风范。

5.在班级管理中,要选一位好班长,建一个好班级,指一条好思路,立一套好制度,创一个好班风;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有效地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建立灵敏快捷的信息反馈系统,不断探索和改进学风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6.继续坚持“一帮一”制度,让成绩优秀者带动、监督成绩较差者,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励学生奋发成才。同时,还要建立起后进学生短期学习情况汇报制度,直接向主管领导汇报。对学习成绩进步的学生做跟踪调查,用多种方式奖励进步学生群体,总结成功经验。

7.抓好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经济困难学生等学生群体,分类别开展工作,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思想动态,注重心理疏导,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与学生真诚、平等地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拉近师生感情,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惑。

(四)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1.任课教师应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严格遵守教学纪律,结合三本学生的特点认真备课,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教学效果,加强课堂秩序管理,完善考核方式,多向老教师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以身作则,不断学习,用自己对科学知识的不断追求,潜移默化地感染身边的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进教学与学风建设的结合。

2.任课教师可以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生产实践、教育实习、毕业实习等与学生的特点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能力训练,引导学生适时进行反馈总结,找出存在的偏差,及时调整其目标和方向,选出更符合自己特长、性格和专业方面的发展之路。[5]

3.任课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注重对实际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训练。通过向学生介绍专业的性质、特点、内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及其发展的趋势,使他们了解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各项要求,如知识、技能、经验等;以拓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就业理念,引导学生成才,而且也可以有效地进行专业学科建设,与市场接轨。

(五)对学生组织的要求

大力发挥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标兵示范作用,培养一支成绩优良、工作能力强、值得同学信赖的学生干部队伍,充分调动各社团组织的积极性,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学术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风建设。

四、学风建设的措施

(一)抓好五个阵地

1.教学阵地。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堂制度,严抓考勤和纪律,对经常不遵守课堂管理和秩序的学生要做好相关教育、管理、帮扶工作,将课堂考核情况及时统计、公示,并把结果导入学生评价系统。任课教师要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结构,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增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公寓阵地。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要严格执行学校、学院学生宿舍管理条例,规范学生行为,维护学生在公寓内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秩序,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安全、贴心的学习生活环境。深入推进辅导员工作进公寓和党建、团建工作进公寓,把公寓建成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成为学习的重要场所。同时,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学习品牌活动,如举办公寓读书节、公寓学风建设月等活动,用积极向上的学风占领公寓阵地。

3.考场阵地。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考试管理,规范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从院长、系主任、年级组长、辅导员、学生个人,逐级签订考试承诺书,明确职责,落实到位,注重细节,做到有检查,有监督,有落实。强化考风考纪教育,把考风建设与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实行“零作弊”诚信签名,无监考考场等,使诚信考试的观念真正深入到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同学的心中。

4.网络阵地。利用网络加强学风建设就要做到教育与服务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融入思想性、知识性和服务性。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通过QQ、飞信、微博、贴吧等形式主动进入网络空间,将课堂延伸到网上,通过网络互动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利用网络阵地教育和引导学生。

5.实践阵地。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创建实践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见实效。通过实践,让学生提前深入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从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合理自身期望值,激发学习动力,取长补短,为将来走入社会、学习更多技能打下基础。

(二)建立学风监督体系

1.学院领导班子全面督导学院教学、管理等环节,辅导员不定时抽查课堂、公寓及考场,班级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每天检查学生上课、作息等情况,认真落实学生课堂考勤、日常管理、考试等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宣传学风建设工作,如设立网站专栏、学风公示橱窗等,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增强工作透明度,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

2.细化班级学习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将班级学生成绩、课堂纪律、公寓卫生、获奖情况、特色活动、违纪等内容进行量化考核,作为参评优秀班集体、团支部的重要指标。

3.突出家长的助力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定期举办见面会、座谈会,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征求家长对学院的管理意见,让家长参与和监督学生管理,为学院出谋划策,成为学风建设的参谋和后盾。

校风建设论文篇6

2.校园文化对优质学风的建设起到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校园文化在文化育人及办学特色中的作用是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既对学风建设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也为学风建设提供了抓手与保障。从某个角度来说,学风是一种特质化的文化,是在学习与教学中所形成的文化,因此也根植于校园,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的一部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学生学习成长为重任,而学风建设是培养人才的首要载体,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育人,必须通过服务于学风建设才能更好地彰显。也就是说优良的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通过开展一些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相反,消极的、不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抑制其发展。例如,一些高校把校园文化等同于娱乐文化,一味地开展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甚至为了搞活动耽误学生的学习,这样一来,很有可能会混淆学生的视线,让学生本末倒置,不务正业;还有一些高校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上,忽略精神文化的建设,从而使得整个学校处于一种浮躁的氛围中,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风建设。

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当前,在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生工作也不断取得新局面的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仅影响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和持久发展,还对学风建设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

1.过于看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高质量的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的集成体。物质文化作为第一层次的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环境条件、教学条件、实验装备等硬件设施方面的内容,反映了高校的综合实力。行为文化作为中层次的校园文化,是师生言行举止的归纳化所带有的共性特点,是师生思维与行动的体现。而精神文化则是最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它体现在学风、教风等软件方面,反映了高职院校师生的价值观、思想心理的主观能动性对实践的反映,是高校办学沉淀的体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合理存在和健康发展的意义,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当前,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却远离了这一宗旨,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有些高校虽然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但不追求质量,认为只要非物质的文化都是高雅的、有教育价值的,甚至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作为一种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手段,把娱乐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忽视高质量、富有内涵的精神文化的追求与引导。这种不良导向使得学生本末倒置,一味追求物质上的取乐和低俗的精神文化追求,忽视了高尚情操的提升。例如一些学生逃课参加一些教育意义不大的校园活动,对学习投放的精力较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因缺乏较好的精神引导而不断下降,学风建设的质量自然也不尽如人意。

2.过于看重校园文化单一性价值,忽视校园文化多层次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德、智、体全方位培养,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和综合能力,并通过他们把大学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等带到社会,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校园文化高层次的价值不用忽视。同时,校园文化由上而下,具有价值观塑造与纠正、高尚情操熏陶、健康心理与思想培育、行动指引、习惯养成等功能,具有多层次的育人功能。然而,当前很多高校过分强调校园文化的单一,用校园文化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突出校园文化的管理性,有些高校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责归属到学生管理部门,只重视对知识的提高,忽略了校园文化在推进立德树人的特有功效以及在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的作用。此外,一些高职院校错误地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认为一切的校园文化活动都是“第二课程”,这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沦为课堂教学的“附属品”,极大地扭曲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多种功能的有效发挥,不利于浓厚的学风建设氛围的营造。

三、加强学风建设、构建优质校园文化的主要举措

校风建设论文篇7

(二)学生党员具有优异的学业成绩大学生党员群体普遍具有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勤奋刻苦、学习成绩优秀的特点,这不仅使他们能够在学风建设中成为同学的楷模,而且让他们能够有精力和能力承担干部工作、帮助后进同学。以宁波教育学院为例,根据该院目前学生党员的状况的统计数据,89%的正式党员期末综合测评成绩排名居于班级前20%;72%的预备党员成绩排名居于前20%;81%的入党积极分子的成绩排名居班级前20%。宁波教育学院若能做到既加大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力度,树立学生党员的威信,又大力宣传学生党员中的学习标兵,学生党员就能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发挥示范性的作用。

(三)学生党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学生党员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和生活,与同学接触广泛、联系密切。他们能够详细地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思想动态、实际困难等,这使得他们有条件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而且学生党员作为学生,更了解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处理问题的合适的方式方法,他们在学风建设中开展工作更容易让同学们接受。宁波教育学院对2011级、2012级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民意测评,并对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互评活动。结果显示,100%入党积极分子的民意测评成绩超过2/3,其中72%的入党积极分子民意测验全票通过,百分之百受到同学认可;93%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测评总分都在90分以上。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的机制和举措

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党组织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将影响其他学生对党的认识、拥护和追求。吸收党员重质量、后续教育讲实效,是提高党员素质的两大重要保证。它的落实需要推荐制度、考核制度等制度保障,更需要开辟党团园地、党员联系寝室、党员帮困结对等活动载体。

(一)严格党员发展机制,牢固树立“以学为本”的学风建设地位

近年来,高校加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力度,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学生的入党热情很高。宁波教育学院近三届学生写入党申请书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7%、83%和92%。学生的入党愿望也很迫切,入党积极分子会因为没有被如期发展为预备党员而感到着急,主动寻找差距,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学院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对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使党建工作起到促进学风建设的作用。为此,学院党组织既要从横向上把党员标准具体到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也要从纵向上将学业作为党员培养每个环节的重要条件之一。

1.将学业成绩作为确立发展对象的重要条件之一。几年前,宁波教育学院学生党员发展机制尚不完善,确立发展对象时对学业成绩未作明确要求,主要看工作表现,这就导致综合素质高、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党员很少。党员标准的降低必然导致党员队伍素质的降低,而且,这样导向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党员本人专业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学院良好学风的形成。对发展预备党员的综合考察,既要考察其入党动机、思想素质,也要考察其学习成绩、平时表现、群众基础等。入党动机和思想素质是评判学生是否能入党的前提条件,但由于这两个条件很难通过量化的标准进行考察。宁波教育学院主要通过入党联系人的谈话和学生座谈会的意见进行判断。而对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和群众基础则采用量化形式考察。学院将所有考察期满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入党积极分子情况进行汇总,制成《发展对象确立情况表》,内容除了班级、姓名等基本信息外,主要包括近两次学业综合成绩、担任职务、获奖情况、民意票数等项目。这里的学业成绩是由学科成绩70%、德育20%、体育10%构成。各个项目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了党员发展的基本要求。其中民意票数原则上至少达到2/3,学业成绩班内排名原则上在前20%。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党员发展机制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学生要以学习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积极要求入党的学生高度重视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符合党员要求的学生越来越多,学院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班内排名50%到30%再到20%,这样的导向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学院的学风建设,也能保证学校向党组织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2.将学业成绩的指标贯穿于党员发展的各个环节。首先,开展始业教育让学生尽早明确党员发展各环节的学业成绩的要求。学生始业教育是引导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时期,是使高校形成良好学风的重要起步阶段,也是进行入党动员和引导的最佳时期。要以新生始业教育为契机,引导大学生早日端正入党动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激发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树立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自觉性。从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成为正式党员,一般要经历四个环节和五次身份变化:从入党申请人到党校学员到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到正式党员,各环节都要将优异的学业成绩作为必要条件,并把相关内容作为学生党员考察培养的具体要求加以制度化。宁波教育学院要求被推荐的党校学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业成绩在班内排名前40%,发展为预备党员或转为正式党员阶段的学业成绩在班内排名为20%。在新生始业教育时就对学生进行入党教育引导,让他们在踏入大学的第一天就能了解入党程序以及各环节在思想道德、政治理论、学业成绩、工作表现、生活作风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使他们尽早树立“以学为本”的学风建设的重要理念,这对带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其次,发展新生党员,发挥他们在新集体班风学风建设中的模范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就要在“早”字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培养、早发展。为此通过高年级正式党员给新生上党课方式,向学生宣传党的基本知识,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再通过查阅新生档案、团组织生活、短期军训、个别谈心等方式尽早了解新生情况,把基本素质好、入党积极性高的学生及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参加学校党校学习,为低年级培养和发展党员创造条件。同时,还要做好与中学培养的衔接,对于在中学已写了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要及时与中学党组织联系,及早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对于在中学已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可连续计算考察期,期间不间断地对其加强培养和考察,尽早在新生中发展党员,使党员在班集体学风建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加强党员后续教育,始终把党员的学习作为考核党员的重要指标

1.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人。工作中发现,中学时期入党的预备党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问题较多。他们的党员意识不强,除了政治理论修养较低以外,主要表现为思想不成熟,个别学生学习上要求不高、言行上比较随性、缺乏党员应有的谦虚的品质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不理解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经过深入了解,他们在高中时没有经过正规的党校培训,入党程序简单。他们尚未深刻理解党员不仅意味着荣誉更包含着责任的身份特点,面对高校党组织对党员的高要求,他们感受到巨大压力。对于这样的群体,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班干部等合力,耐心疏导、不断鼓励,使他们的思想日渐成熟,学习不断进步。

2.通过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引导人。历年来,宁波教育学院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成绩及班内名次、获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学生在积极分子考察期,表现比较突出,成绩名列前茅并获得奖学金的人数比例较高。最近的数据显示,学业成绩在班内排名40%以内的占87%,其中考察期满半年的入党积极分子表现尤为突出,占93%。而考察期超过一年甚至两年的入党积极分子相对来说,成绩的总体排名比较靠后,分析其原因,估计入党热情有所消退。预备党员在转正考察期内的成绩与发展之前相比,成绩有所下降。针对这一现象,学院需要分层次地专门召开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风建设讨论会,通报这一现象,表扬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对入党积极分子提出明确要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入党问题,增强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实践证明,这样的讨论会以后,有的党员主动说明情况,承认错误。这就说明,这样的教育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校风建设论文篇8

理工科大学生由于其专业特殊性,非常重视专业课程,包括教学计划内开设的专业课和实习、实验课程等,学好专业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它们在理工科大学生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公共课程主要是指国家规定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多理工科高校对该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此类课程可学可不学,理工科大学生自进入大学起便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轻视甚至歧视公共课程。

(二)重视科技知识,轻视人文知识

理工科的专业背景让他们对科技知识非常重视,甚至是崇拜,但对人文知识不屑一顾,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能实现国富民强,而人文知识大多是一些空洞的、索然无味的理论性东西,对生产力的发展几乎没有促进作用。许多理工科高校都开设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选修课,但是愿意去选修的学生寥寥无几。理工科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都会不自觉地关注一些科技方面的知识,扩展自己的专业素养,但是对人文社科类知识置之不理,其结果造就了一大批理工科大学生中的“人文知识文盲”。

(三)重视个人发展,轻视团队配合

理工类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刻苦学习,潜心钻研,使得他们养成了“独行侠”的行为个性,加之他们的实验多、课业负担较重,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也导致他们的团队配合意识较差。理工科大学生往往重视个人发展,对团队、集体的概念较为模糊,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膨胀,集体意识、团队意识淡薄,缺乏协作精神和利他精神,心高气傲,对团队、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四)重视物质生活,轻视精神生活

理工科大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强调应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专业学习造就专业思维,实用主义思想在理工科大学生思想中根深蒂固,具体表现为:重视物质生活,轻视精神生活。对物质生活的过分重视,使理工科大学生中“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现象泛滥,追求物质享受,追求物质攀比,精神生活空虚,心理比较脆弱,满足于感官上的刺激,忽视精神层次的提升,导致价值观念错位,生活品位低下。

(五)重视专业素养,轻视思想道德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相对于文科来讲较为容易,在他们的思想中,“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观念仍古上风。所以,他们非常重视专业素养,为将来找到好工作和实现个人良好发展打下基础。但是,在重视专业素养的同时,大多理工科大学生都忽视了思想道德修养,办事浮躁、急功近利、缺乏责任心、缺乏社会公德、举止不雅等问题层出不穷。重视专业素养,轻视思想道德,使许多理工科大学生在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层面严重脱节。

二、理工科院校学风建设面临的挑战

理工科院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学风建设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的产生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学校层面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理工科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思想道德滑坡

理工科大学生注重专业学习和科技知识,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育,导致一些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现象层出不穷,例如高傲自大,见到领导、老师,不是礼貌性地问好,而是视而不见;公共场合着装不宜,身着背心,脚穿拖鞋,站不直,坐不端;语言粗俗,举止庸俗;穿名牌、摆阔气、讲虚荣,不理解父母的艰辛;缺乏关爱之情、仁爱之心;违法、违纪频繁发生。理工科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严重阻碍着学风建设的有效推进。

(二)学习目标模糊

理工科大学生相对于文科大学生来讲,进入大学后更容易放松自己。大学舒服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丧失了奋斗的激情,学习目标模糊,浑浑噩噩度日,荒废学业,开始出现厌学、讨厌所学专业的现象。理工科大学生学习目标模糊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经调查,仅有5%的人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有10%的人有比较模糊的职业生涯规划,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根本没有想过职业生涯规划,一般都是随波逐流,按部就班地重复枯燥无味的单调生活。

(三)迟到旷课普遍

理工科大学生的拖拉、懒散、松懈的行为习性直接表现为上课迟到和旷课。理工科大学生中迟到、旷课现象普遍,形势不容乐观。迟到方面,经观察统计,基本上保持在迟到5-10分钟,特别是上午的第一节课,上课铃响过后,拖拖拉拉的“迟到队伍”仍慢悠悠地出现在教学楼内,年级越高,迟到现象越严重。旷课方面,出现“两头多、中间少”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开学初和期末旷课的少,学期中间旷课的多。旷课的学生基本上是在宿舍睡觉、在宿舍玩游戏、在校外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迟到和旷课严重影响着上课质量和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学风建设的重大阻碍。

(四)考试作弊严重

理工类学科是一个逻辑性、连贯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理工科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学习纪律散漫,治学态度不严谨,为考试及格,不惜铤而走险,考试作弊。部分学生平时就养成了抄袭的习惯,抄袭作业、抄袭实验报告、抄袭论文等,在考试时,考试违纪和作弊时有发生。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利用各种高科技产品进行考试作弊的行为也逐渐增多,呈现出考试作弊“组织化”、“科技化”的特点。考试作弊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律不强的主要表现。考试作弊性质恶劣,在学风建设中影响极坏,经统计,在某理工科高校中,因考试违纪和考试作弊受到学校处分的学生占受处分学生总数的一半之多。数字触目惊心,情况令人担忧。

(五)沉溺网络游戏

理工科大学生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沉迷网络游戏”。随着电脑的普及,理工科大学生由于学业需要基本上都配备了电脑,很多学生购买电脑时的目的是用来学习,但买回来后竟变成专业游戏机。“早上不起床,起床就上网,上网就游戏,游戏到天黑,天黑不睡觉”,这是许多理工科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有部分理工科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几乎“走火入魔”,结果是考试成绩几乎科科“红灯高挂”,只能是退学。

(六)校园文化匮乏

理工科院校有其自身的校园风格,处处透露着严谨、科学、求知的气息,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就稍欠火候。理工科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校园活动就是各种学科竞赛,例如挑战杯、科技立项等。受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理工科大学生也特别重视科技类的校园活动,轻视人文类的校园活动,或者举办的人文类校园活动讲形式、走过场,没有深入到理工科大学生的心坎,没有起到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理工科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新模式

(一)贯穿“一条主线”

构建理工科院校学风建设新模式,首先要围绕“立德树人”的主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十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二是积极引导理工科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中之重,将国家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和理工科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以理想教育促进学风建设。三是在理工科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四是将“育人”的工作理念内化到学生教育工作中,贴近理工科大学生的需要和实际,认真组织开展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二)强化“两个重点”

理工科院校学风建设要强化两个重点,即强化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这两个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抓好学风建设的关键,加强养成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助推器。一是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想理论体系的学习,切实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二是深入掌握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以思想引导为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三是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各种贴近学生实际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和树立新时期的优良学风。四是要注重养成教育,教育学生以刻苦学习为荣,以虚度光阴为耻;以求真务实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以诚信守纪为荣,以作弊违纪为耻。

(三)依托“三支队伍”

理工科院校学风建设要依托三支队伍,即团结和依靠教师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教师队伍主要指专业课教师,学生工作队伍主要指辅导员和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主要指党员、团员骨干以及学生干部。一是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根本任务,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技能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二是要提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综合素质,以身作则地引导学风建设。辅导员、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情况的掌控力度,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坚持堵疏结合,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力。三是利用好学生干部队伍,充分调动学生骨干在学风建设中的带动效应,用学生干部自身人格魅力去感染服务对象,要求全体学生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学风建设活动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四)突出“四个抓手”

理工科大学生学风建设要突出四个抓手,分别是抓教风考风、抓校风班风、抓第二课堂、抓服务质量。

1.抓教风考风。

广大教师要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为人师表,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教师要严格上课纪律,勤点名,对经常迟到、早退和旷课的学生要及时反馈,使学校管理人员及时掌控学生的课堂情况。上课前应认真备课,努力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按时布置和批改作业,按时答疑辅导,积极接受学生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见。同时,要紧抓考风,杜绝考试作弊。欲正学风,先正考风,考风是对学风最终的检验。教师、学生、工作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学校相关考试管理规定,对学生考试舞弊、抄袭作业、论文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学校要定期召开学生考风考纪教育大会和主题班会,结合学校考试违纪作弊学生处分和学籍处理典型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和警示学生严格自律,诚实守信。

2.抓校风班风。

学校要强化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进行端正学习动机的教育,努力营造勤奋向学、环境励学、多方助学的氛围。要大力推进以寝室、班级为基础,以典型为示范的学习型寝室、优良学风班的创建活动,营造刻苦学习、团结互助、争先创优的良好班风,形成“比、学、赶、帮、超”的风气。同时,要制定和完善学校、学院、班级的学风建设方案,严格请假制度、严肃课堂考勤,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和学生的入党、评奖评优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建立学校、学院、家庭联动机制,及时将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反馈给家长,请家长协助学校做好自己子女的教育引导工作。

3.抓第二课堂。

要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突出学风建设。要营造以传统文化和优良校风为积淀、学术科技文化为载体、文体艺术活动为重要形式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鼓励、支持学生科技学术创新和实践,大力开展学术报告和讲座等活动,在师生中广泛进行学术交流,组织开展“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作品展、学科竞赛、学习研讨等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接受教育、增长知识、锻炼才干,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加强校园文化宣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

校风建设论文篇9

一流的学校必定有一流的文化价值理念。西方一流大学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重视人的培养,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明确提出: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是“做人第一,修业第二”。高职院校虽然不是培养领袖的地方,但培养人的要求是一致的。培养善人,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技术知识的人的文化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学校的文化价值取向决定着学校的层次。高职院校整体师德师风既塑造院校的价值文化,又承载着院校的价值文化,师德师风对高职校园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一所大学的文化价值重要的在于其整体的师德师风。高职院校整体的师德师风是院校文化价值的整体呈现,影响甚至制约着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决定着高职高专学校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层次。

2.具有院校建设的渗透功能。

师德师风既大象无形,却又无所不在,渗透于学校建设的各个领域,渗透于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育评估等领域,渗透于学校的组织体系和个人行为中,甚至渗透于食堂和宿舍管理中。师德师风既是精神形态的,又是物质形态的,离不开精神载体的依托,也离不开物质载体的依托。好的师德师风引领能提升学校各方面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3.具有授体对象的传袭功能。

院校教师面对的授体对象是学生,几年的大学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在人生旅程中却十分关键,是学生人生观、道德观成型乃至定型的关键期。什么样的师德师风往往会塑造出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教师也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会接受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行为风格。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哈佛气质”、“北大风范”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师德师风的直接浸染中形成的。当学生承袭教师的特定品德风范,就会终身受其影响,并代代传袭下去。这样的传袭功能决定师者必须有历史责任感,必须对自身的德行风范有高度的自觉、自省、自律。

4.具有道德风尚的示范功能。

特定的师德师风是一种特定的德育范式,为人师表的影响力十分巨大。教师直接面对的可能只是小众,但其背后却是社会大众。尤其是在网络媒体、大众媒体时代,师德师风对社会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和官德官风一并处于顶层而对社会道德风尚起重大的牵引带动作用。

二、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特点、新问题

当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教书育人,坚守道德底线,维护师道尊严,精心育人,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辛勤耕耘着。然而,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社会的深层次变革与转型,我国传统文化价值遭受巨大冲击,高职院校师 德师风如同社会道德风气一样,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师德师风建设呈现出德风意识弱化、自我意识强化,工具理性热宠、道德理性趋冷,价值取向多元、利益诉求放大,制度机制缺失、建设手段乏力等特点。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政治意识淡薄,政治理念偏差。

少数教师忽视政治学习,片面认为只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就能做好课堂理论教学和对学生实践操作进行指导,就可以胜任高职教师这一岗位。同时,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对教师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导致一些教师对政治学习没有兴趣,放松政治理论的学习,政治意识淡薄,个别甚至出现一些脱离国情的政治诉求和不切实际的极端主张,在学生中乃至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2.价值取向功利,敬业精神弱化。

随着思想观念多元化、开放化,一些教师的人身观、价值观发生变化,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没有把教师工作看成是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神圣事业,仅仅将其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和工具,具体表现为:治学态度不严谨,不关心教学质量。有的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和一些商业活动,直接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在学生中造成负面影响。有的教师一切向钱看,把赚多少钱作为成功标准,极大地误导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3.文明形象不佳,示范作用不强。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使得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非常重要。但少数教师不注重自身形象,不注意言论的导向,以至于在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工作作风、言谈举止、仪表着装等方面难以在学生中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个别教师甚至丧失人格,丧失底线,搞学术交易,搞钱权交易,玷污高校这座教育殿堂。

4.重视授业解惑,忽视传道育人。

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更要教导他们学会做人,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当前,有的教师只重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有的教师只满足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不注意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从而加以引导,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归结为学工处、辅导员的职责,认为与己无关。

三、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从规范约束、环境改善、制度创新等方面予以加强,也需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道德的自审自律,真正成为学生尊敬的师长和社会风尚的楷模。

1.坚持核心引领,全面提升教师队伍道德素质。

党的十报告要求,“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要对教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教师队伍中开展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向和核心。坚持核心引领,重点突出道德建设,指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新时期,加强师德教育的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两个方面,必须通过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等各种相关的专题教育来实现。

2.坚持价值导向,完善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高职院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是高、能、雅型的人才,即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能,思想行为雅,这应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文化的价值取向。要以这样的文化价值为导向,根据国家教育法、教师法和其他相关法规,完善符合高职院校特征的教师职业规范。要以培养人才的价值需求和授体对象的群体特征为基础,提出对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个性化要求。比较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在应试教育中大多并不属于强者,其自信、自尊可能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伤害。

3.坚持示范,形成正面激励机制。

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水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虽然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却涌现出许多德才兼备的教师。他们不仅科研教学业务能力强,而且十分热爱教育事业,把教师当作一门事业来对待。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采取诸如“校园先进事迹报告团”的形式在学校内树立师德的典型形象,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从而推动师德建设。注意形成正面的激励机制,把个人修养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在科研实践、进修学习等方面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促使高职院校的教师主动加强个人职业能力,自觉提高师德水平。

4.坚持体制创新,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环境。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要求,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师德评价、考核机制。改革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在教师岗位职务考核和年度考核体系中加入师德评价考核内容及其比重,完善对教师的考核体系,把业务水平、学术能力与师德评价有机统一起来。教师师德出现问题,等同于发生教学事故或违反教学纪律,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或纪律处分。

校风建设论文篇10

1.2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学校各级干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中坚和骨干力量,其作风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改革发展事业和人才培养的兴衰成败。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各级干部的良好作风,本身就是凝聚人心、强基固本、促进和谐的巨大力量。只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干部的表率作用,以优良的作风促政风带校风;才能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关系,统筹安排好各方面工作,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全过程。

1.3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搞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坚实基础。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将一事无成。学校各级干部是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干部作风好,在师生员工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强,党群干群关系就密切,工作效率就会高。干部作风不好,势必脱离群众,党群干群关系就会紧张。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各级干部作风建设,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才能凝聚师生,提高工作效率。

1.4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促进各级干部廉洁从政的主要途径。良好的作风是抵御消极腐败现象和保持清正廉洁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是增强各级干部辨别是非、抗拒诱惑能力的迫切需要。只有加强各级干部作风建设,才能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观念的侵蚀,及早发现和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不良倾向,有效预防腐败变质。

2.以“三要三不要”为重点,着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2.1要解放思想,不要因循守旧。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前提。各级干部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把学校的发展放在首位,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紧贴学校实际,提高办学质量;要大胆改革创新,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的干事创业氛围,坚决纠正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凭主观意识办学的不良现象。坚决克服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接受新事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2.2要奋勇争先,不要甘居落后。面对高职院校生源减少和发展困境,各级干部要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牢牢把握机遇,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就坚持能快则快,在确保效益的前提下始终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要根据本校、本部门实际情况,完善政策措施,细化工作目标,找准符合学校、部门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努力使学校各项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3要积极向上,不要消极懈怠。学校各级干部要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清醒地认识、把握学校、部门工作在省内、校内的位次,自加压力,争先抢位,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不能有风险的不敢干,难度大的不愿干,无先例的不肯干。

3.以“三个坚持”为重点,着力加强学风建设

3.1坚持用特色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加强学风建设,防止学习不够、能力不足的倾向,要按照中央建立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十精神,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带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自觉学习现代高职教育、高校管理理念,从本职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知识储备。

3.2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各级干部要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风气,坚决反对空谈和形式主义,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坚持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简办事,大力精简会议、文件,缩减办事流程,提高工作实效,自觉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表率。要着眼于解决学校、部门发展的实际问题,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当前,尤其要以推进学校内涵建设为中心,努力掌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3.3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建立调查研究制度、积极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坚决消除高高在上、忙于应酬、脱离群众的现象。各级干部要紧紧围绕关系学校、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问题和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深入师生、基层,尤其是深入问题多、困难大、矛盾集中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要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和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通过“解剖麻雀”,既解决个别问题,又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开展。要善于集中民智,尊重师生的首创精神,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不断改进工作。

4.以“四个树立”为重点,着力改变工作作风

4.1树立公仆意识。各级干部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防止脱离群众、作风不实的倾向,做到思想上尊重师生、感情上贴近师生、行动上深入师生、工作上为了师生。积极畅通联系师生员工的渠道,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对师生关心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凡是有能力做到的,要落实责任,限期解决;暂时办不到的,也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要坚决整治“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作风。

4.2树立大局意识。各级干部要顾全大局,自觉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找准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切实提高落实党委决策部署的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严防各种损害基层和师生利益的行为发生,决不能有利的事争着管,无利的事无人管。既要自觉按照各自分工做好本部门工作,又要自觉加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坚决克服各自为政、互相掣肘的现象;遇到问题要主动沟通,及时协商,绝不允许推诿扯皮,甚至搁置、贻误工作。

4.3树立务实意识。要发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扎实工作,把抓落实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把是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标准。要爱惜人力、财力、物力,反对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坚决刹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追名逐利的歪风。要精简不必要的会议文件和事务性活动,规范办文办会办事程序,节省行政开支。

4.4树立效率意识。要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加快工作节奏,使各个环节环环紧扣、紧张有序。要提高工作效率,坚决杜绝慢运作、紧上报,把“易事”推成“难事”、把“简单事”搞成“繁杂事”的疲沓懒散作风。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切实把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对责任心不强、误时误事,并造成一定后果的,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5.以“三个严格”为重点,着力转变领导作风

5.1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防止党性不强、思想不纯的倾向,自觉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要增强党性观念,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克服本位主义,坚决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上级党委的工作部署得到认真的贯彻落实。对学校党委作出的决策,必须坚决服从、严格执行,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5.2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好党委作用,健全党委的决策程序。重大问题应提交党委会讨论决定。不断完善和推进党务、校务公开,落实教代会等民主制度,健全师生诉求表达和回应机制、师生参与决策机制,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完善领导、群众和专家相结合的决策机制,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党委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坚决反对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软弱涣散现象。

5.3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和“八项规定”,切实做到勤政、廉洁、为民、务实。坚持“一岗双责”,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抓住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加强对权力运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有效防范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管好自己,管好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形成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良好风气。

6.以“两个反对”为重点,着力改进生活作风

6.1反对铺张浪费。要增强节俭意识,严格执行中央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一系列规定,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办会、节约办事的风气。严格接待标准,禁止以考察、培训、研讨等各种名义游山玩水,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公车私用,进一步规范职务消费行为。把公务接待费支出情况纳入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加强管理和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坚决克服讲排场、大手大脚、奢侈享乐、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

6.2反对情趣低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生活追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要以身作则,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感染人,影响人,引导人;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作风的影响,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倡导者、实践者、示范者。

校风建设论文篇11

(二)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别强调从思想上建设党,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强调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反对脱离群众的。在“关于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的讲话”中谈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时指出:“很重要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由此可以看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始终保持同师生员工的血肉联系,体察师生师生员工诉求,听取民意,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

二、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路径

围绕目的实现将核心问题展开,我们发现,找到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水平和执行力的路径也就等于找到高校领导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路径。路径就是通过同师生员工保持血肉联系,在决策过程中充分汲取师生员工的智慧并得到师生员工的信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得到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进而克服发展中的各种困难,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具体做法就是以教育系统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真正建立健全集“教育”“监督”“奖惩”三者并重的作风建设机制。

(一)加强理论学习,建立健全教育机制。主要解决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问题,通过思想作风建设和学习风气建设来实现,也就是要把作风建设融入到思想建设上。通过理论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将高校领导干部头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起来,使得领导干部真正能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充分调查研究,摒弃部分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减少因循守旧、不尊重教育规律、凭主观意志办事的现象,解决学习流于形式、不求实效、做表面文章,理论不联系实际等问题,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在2013年3月1日《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各种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校风建设论文篇12

二、高职院校的四维学风建设

学生的培养质量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风建设的效果,学风建设应贯穿到高职三年学习生活中,与教学培养、学生素质培养等有机融合。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构建“学生-宿舍-班级-学院”四维高职学风建设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新生的就业教育工作,帮助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刚入校的新生大多对所学专业不甚了解,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就业方向十分迷茫,他们非常渴望了解专业的前景,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高职院校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尽快树立学习目标,明确就业方向,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学习实践中去。通过一系列的学风建设,潜移默化的改变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从强迫学慢慢变成愿意学;对于大二年级,可以通过第二课堂鼓励其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提高交际沟通能力,同时加强第一课堂学风建设,督促其巩固必修课程学习,加强职业能力的学习,掌握现代职业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大三时,开展学风建设应不仅仅局限于校园之中,督促做好学生的顶岗实践工作,保证学生真正的在相关行业进行专业实践,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优良学风的浸润与熏陶下,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实现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二)强调宿舍内部的相互影响对于高职院校,宿舍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宿舍成员学习的好坏,在毕业后就业过程中一个毕业生的就业也会受到宿舍其他成员的影响。因此,严抓宿舍学风建设,打造宿舍文化环境,营造宿舍学习氛围,通过宿舍这个第三课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对高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将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学风优良宿舍的评选,宿舍文化节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学院学风建设,创造良好学习环境,营造浓郁学习氛围,构建宿舍内部先进带动后进的局面,形成宿舍内部的良性竞争,使宿舍全体成员对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