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教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06 19:06:40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篇1

二、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内涵、要素与功能分析

1.内涵:从单一走向多元

有效学校研究的出现,教学领导力成为校长领域关注的热点,经历了兴起、削弱和再度回潮三个时期。在这样的发展历程中,教学领导力的内涵认识也在不断演变和深化。从专业领域来看,教学领导力的上位概念是教育领导力,而且教学领导力是教育领导力中学校领导力的核心。从学科领域来看,教学领导力的上位概念是领导力,是教育管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交叉领域。目前教学领导力的认识仅限于学校领导力的层面。理解教学领导力内涵,应清楚不同场域下的教学领导力层次。在中小学学校领导力场域下,教学领导力层次如图1所示;在高等院校场域下,教学领导力层次如图2所示。因此,大学场域下教学领导力更应从院系主任和教师这样的主体来探讨,这和中小学侧重校长教学领导力有着场域的差异性。从实施主体与场域看,教学领导力呈现层次多元化,内涵个性化和复杂化。其中,影响广泛的是美国学者菲利普·海林杰和贾思铂·墨菲提出的“三维度、十职能”模型,它从行为和职能两个线索上界定了教学领导力的内涵和成分,直接与非直接的教学领导行为都得到了体现,结构清晰,组织文化、干群关系、教师激励等情境性因素也得到了适度的关照。到20世纪末受建构主义影响,出现了质性研究方法对教学领导力内涵的实证分析。进入21世纪,教学领导力研究加强了以学习为中心取向。这种二维分析框架不仅关注校长教学领导力活动本身,而且强调将教学领导力行为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联系起来,体现了鲜明的结果导向和质量意识。国内对教学领导力界定分为两类:一类是领导者影响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有效协调课程与教学,以实现学校教学使命和愿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另一类是教学活动主体对教学活动施加影响以使教学活动有效运转进而取得预期目标的一种力量。前者是狭义的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后者是一种广义的教学领导力,体现了实施主体和实现场域的多元化。本文更倾向于广义的教学领导力,从教学领导力实施主体和实现场域的角度,进一步探索教学领导力的要素领域。

2.要素:从孤立走向整合

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要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测评指标体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这里仅从要素的宏观方面进行简略的阐述。教学领导力的内涵由于其层次的多元化决定了内涵的广泛性。任何教学领导力的内涵都应充分考虑实施主体和实现场域。所以,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是教师教学影响力、学生对教师愿景的追随力和课堂教学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它是学校领导力的微观表现,其内涵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实现场域和主体的规定性;二是教师教学领导力实现过程的系统性;三是体现了大学教学、学术师承与文化传承三大功能。通过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内涵界定,它的组成要素得以凸显。通过三个方面交互作用,实现教学活动任务,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通过领导力的视角,不仅注重三个环节对教学任务实现的影响,而且更加注重三个环节对教学任务提升的交互作用的机制原理,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要素的系统整合,实现高校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的整合。

3.过程:从学校走进课堂

校长教学领导力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理解,前者涉及所有影响学生学习的活动,如资源提供、教学资源、协调者和分析学校现状等四个方面;后者仅限于直接影响课程、教师教学、教师发展和指导行为。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目标是协调和激励学校中的员工和学生达到目的和创造一个有效的学校,最终是为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服务。这一目标通过校长教学领导力更多的是间接实现。因此,从高校课堂这一微观层面来看,教师教学领导力是直接影响学生成就的主体。教师教学领导力是要通过自我发展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并且形成积极的教学文化机制。教师教学领导力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衍生和发展,是学生发展的直接因素。但由于目前国内外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不足,更多地只能从校长教学领导力角度进行梳理,以期对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起到借鉴作用。从校长到教师这一实施主体的变化,其实质就是从中观走向微观、从学校走进课堂,也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1)实施主体维度的关注实施主体是指教学领导力的实施者,即领导力的实现者。目前,国外对教学领导力实施主体的关注多集中在中小学校长身上,认为校长教学领导力就是识别学校愿景和使命、规划和管理教育、员工发展、监督与评价教学过程以及创造和发展积极的学校氛围。它的作用一方面是优化学校结构,另一方面是领导力行为影响员工关系,从而促进员工对教学更加投入。校长基本职责表现为肩负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使命而实施有利于有效教和学的行为。另外,校长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要想实现教学领导力就必须授权。授权的途径是形成有力的领导力团队帮助识别和更好地服务教学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如父母期望、市场需求、高等教育要求和政府教育目标等。教学领导力起初被认为是学校校长众多角色中的一种。但有研究指出作为管理者的校长也应该具备作为一个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比如理解个体学习的需要、组织和社会环境及其交互作用、鼓励学习专业技术和合适的任务、激励个体改善自我和加强认可和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学习。这些行为的主要目标是组织学习环境和加强教—学的过程。教学领导力开始被理解为教和学过程中的能力。(2)实施客体维度的关注实施客体是指追随者的追随力。目前,在领导力理论中,追随力已经成为关注的对象,其核心是追随者的类型将影响领导者领导力的实现和发展。从教学领导力的研究情况来看,仍停留在领导者的角度,大部分校长教学领导力强调校长需要使用一定的技能,刺激和领导所有影响学生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校长通过改善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这种关系帮助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显然,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实现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实现起到间接的作用。当然,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实现还需要对教师这一重要追随群体进行关注,投入时间和精力以实现教师的信任。也有研究关注根据教师观点反映校长领导能力,校长教学领导力与学校类型和校长专业是否相关。(3)交互载体维度的关注交互载体是指领导力实施主、客体所处的情景,即领导力实现与发展的环境维度。目前研究发现,涉及改善教和学过程的特定教学领导力对学生学业成就是有效的。这也是狭义的教学领导力概念更能为人理解的缘故。这种教和学的过程就是教学领导力实现的环境要素。还有学者关注到学校社会经济地位与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和学生学业成就有关。研究还显示,教师对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的理解对学校学习氛围的改善与学生学业成就高相关,而校长自身对教学领导力的理解是没有显著作用的。学校情景在校长教学领导力和学生学业成就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微观上,学校使命和学校社会经济地位与阅读成绩具有高显著性。可以说,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是通过学校情景变量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校长教学领导能力的影响因素涉及学校类型和校长专业领域。研究结果表明,校长应该创造更加民主的氛围。这是指校长教学领导力实现的专业背景和学校地位。在教育管理领域,教育领导力研究备受关注,有关理论和模型的研究非常丰富,这主要是因为在学校管理中,人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种关注仅仅局限于教育领导力的现状研究,很少关注学校校长在过去历史时期的类型。究其原因,校长在其他领域与当今学校管理和社会历史有关的领导力和职业经历文献相对缺乏。(4)实施效果评价的关注实施效果评价是指教学领导力的实现与发展,这是目前教育领导力领域亟须深入探讨的方面。虽然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具有高相关性,但教育系统基于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的评价尚未进入政策视野。当然,是否关注特定的标准行为对学生发展有益尚未进一步证实。也就是说,校长教学领导力走向实践还需要教育领导者和政府给予更多的理解,不能忽视实践对教学领导力评价的重要方式,因为通过研究和阅历评价教学领导力强调的是教学领导力必须是可观察到的实践和校长能够实施的行为。

4.功能:从困境走向突破

(1)解构与延异:大课堂教学有效观教学领导力功能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学有效性的出现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我国有效教学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教育质量问题备受瞩目。于是,有效教学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无论从教育经济学、教育学还是教学的内部结构看,教学有效性都具有过程性和复杂性的内涵,并呈现出模糊性、发展性和多元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对教学有效性的界定陷入了困境;与此同时,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教学领导力又存在着发生场域的差异,使得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与模式。于是,要对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形成科学的理解与理性的认知,其前提必须要对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进行解构。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多是基于教师的角度,将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归结为教师的知识(学术水平)、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机智以及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时间投入)等方面[26]。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科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课堂发生场域的固定,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使延异现象发生,即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延缓到学生第二课堂中,把在课堂上精神对话后的愉悦和满足带到课外实践活动行为中,实现大课堂教学有效观,这就是教师教学影响力的持续性体现。(2)教师生命实现:教学能力的聚焦“本科教学工程”的实施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如今大学课堂陷入的困境无疑与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密切相关。可见,对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中小学,大学课堂场域因其更具复杂性而少有涉足,这也是高校课堂教学领导力尚未形成的直接原因。近十年来,我国“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经历了萌芽、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有关教学有效性成果无不提及教师的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对教师的指涉,其意在学生成长,而非是对教师教学生命成长的关照及对教师个体的伦理关怀。在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过程中,如果不能从教师教学生命成长历程来关注教师发展,不仅违背教学改革的逻辑环节,而且无法真正解决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问题。因此,教学有效性提升离不开教师教学生命的关照,抛却教师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片面的、有失偏颇的。同时,教师教学生命发展历程,与教学能力提升息息相关,教师教学生命发展影响着教学能力的形成。然而,现今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认识,还停留在共性化阶段,致使教师发展和教学评价陷入僵局。由此可见,这是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新生点,值得深入探讨。(3)教师的自我实现:超越知识的追随课堂教学有效性无不提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从教学领导力的角度看,就是形成领追型的师生关系。然而,对关系形成的途径却未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传统课堂教学有效性大都以知识传授为标尺,这是一元智力观的假设;而现代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则是以成功智力观为理论基础。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关键方面。这一理论体现了大课堂教学的有效观,充分彰显了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认识。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领追型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超越学科知识的追随。教师的学术信仰应该融入到课堂教学始终,使教师学术追求愿景和学术信仰与学生追随力类型相匹配,真正实现超越知识的学术愿景的追随,以此反馈给教师的是学术生命的满足和实现,进而最终延续到课堂内外,形成学术一脉相承的学术流派,实现师生领追关系。这是教师教学生命的卓越追求,更是经师与人师融合的体现。因此,在大课堂教学有效观的指导下,通过师生同益发展的课堂有效性的伦理关怀和学术信仰共同愉悦下的师生领追型关系的形成,从而形成积极的教学文化,产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共同体。这里的教学共同体涉及教学、学术和文化,并且使大学使命形成连续统一体,实现教学、学术和文化传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以集中体现,这也充分说明了教学改革的逻辑归宿应该回归课堂教学的观点。

三、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未来趋势

在对教育质量持续关注的影响下,丰富和发展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学理和实践意义。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场域下,在成功智力发展理论假设的前提下,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对大学课堂改进,直至实现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具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然而,关于教师教学领导力的研究领域尚未形成,国内外学界对其的关注也相对较少。因此,该领域在未来尚有巨大的研究空间可供涉足,未来研究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研究内容与视角

通过领导力的要素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需要对教师教学影响力、学生追随力和教学文化这三大因素进行系统性整合,才能建构起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随着研究视角的日益多元化,该研究领域也将愈发的丰富与成熟。也就是说,研究领域的丰富和发展依赖于研究视角的多样,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出现就源于多学科的交叉。当然,这也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多元视角审视同一问题,从而不断创新和丰富各个学科领域的需要。不管基于何种领导学理论,无论是共性的领导力研究,抑或是特殊的领导力探索,关于领导力的探究,已然从某一方面如对特质、行为、伦理、价值、道德和文化等的研究,发展到了对领导力概念视野下的实施主体(领导者)的领导力、实施客体(追随者)的追随力、实施环境要素以及三者交互作用实现的影响力程度即领导力效能。从领导力概念深化的认识上来看,无论是具体职位、团体、社团和组织,在追求卓越过程中,赋予实现其目标的影响力,而这种目标和影响都最终归结到个体人的因素上。也就是说,领导力已不再仅仅高居于领导职位,已经从神圣、绝对服从和命令的权力作用走向个体实现其卓越追求的平凡、合作和授权的权威影响力,领导力已成为每个人分内的事情。从领导力形成和开发的角度来看,领导力已经从经院式苦思冥想走向了在实践中提升的道路。正如美国学者萨乔万尼所言:“毕竟,领导力的实质是行动。”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篇2

2.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在进行监控的过程中,拥有自己的特征。①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是一项体制性的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需要渗透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只有这样,质量监控工作才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问题,才能够对相关的教学及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实施,需要全员参与。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是仅依靠授课教师,也不是只靠学校的管理人员。它需要学生、教师,以及其他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协作努力才可以实现。在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全员参与,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积极主动配合和努力来提高教学的综合质量。③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实施,要坚持全程性原则。在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时,或多或少会出现与标准相偏离的情况,这就需要质量监控工作人员及时地找出问题,做出分析,判断产生该问题的具体原因。这就需要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才能在处理问题时找准方法和策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施监控工作具体过程中需要坚持监控的全程性。即工作人员需要对教学工作的所有教学阶段进行监督和控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修正,确保教学工作不偏离教学重心,达到教学目标。如果缺乏全程性则导致监控结果分析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情况,从而影响对事件的正确判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现阶段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具体地讲,就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相对来说层次比较高,较为繁杂,教育对象的专业素质相差也比较大,相对而言,成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担负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往往是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和专家,很多时候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管理办法,从而导致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结合成人教育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成人教育的真正效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好。究其根源是没有一只专门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教学和研究的专业队伍。

2.教学管理工作跟不上时展的节奏。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但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工作则明显落后。它往往是简单地借鉴普通高等教育的管理办法和教学模式,不能切合成人学习的特点,不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开教学工作,与时代脱节。现在当务之急是对管理与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教育质量的监控工作。

三、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督

1.完善质量监督体系,重视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质量,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重视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要对师资队伍进行定期、不定期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作为管理人员,要创造机会,让所有工作人员接触、吸收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最新的教育技术。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要优先选聘那些对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熟悉,专业素质比较高的老师。要从理论的高度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完善理论。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够不断满足成人高等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学习的根本目的。

2.注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成人教育特征。在进行质量监控的过程中,成人高等教育首先要树立为成人教育服务的思想,要针对成人高等教育中教育对象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且个体差异很大的事实,掌握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科学的监控方式和方法。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方式以及具体教学管理过程中,有着一定程度的区别以及差异,不能照搬照用。这就需要负责教学的领导层和管理人员,正视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充分考虑到这个特点,采取有效的实施监控的方法。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篇3

大学的高等数学教学一般是开设在大一期间。但它相比较其它的学科来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从而也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很多学生都对高数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所以在大学刚开始期间就开设最难的学科,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面孔,这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培养数学素质的。大学的高等数学的最初是函数理论,是从函数的基本概念到基本初等函数,再到初等函数。这些其实在学生读高中期间就有所接触了,但如果因为这样就在讲授知识时一笔带过不进行详细讲解的话,将会导致高等数学与之前所学的初等函数脱节,因而学生的知识也会出现一段空白,不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要提升教学效率,起点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视的,而大学开设的高等数学应该要具体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着重重点、难点的讲解。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步步攀登而最终到达学习的顶峰状态。

2、大学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

大学生大多数都是成年人,有着自己的判断力与以及各自固定了的学习能力,针对这些特点,大学的高等数学则应该要采取一种以提出、讨论、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中国,较为传统的一种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通过书本上所给出的内容按定义、性质、相关理论、具体运算等步骤来的。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经历往往也较为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但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所掌握的知识都太过于书面化而缺乏与实践结合,同时容易使学生与教师都颠倒教学发现过程,抹掉知识本来所具有的前因后果关系,逻辑推理严格,传授知识是高效率的,可使学生少走弯路,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但这种思维模式,往往忽略甚至颠倒了数学发现过程,抹掉了知识本来的前因后果关系,掩盖了数学思维的本质特征。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教学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去发现、探索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接受者,同时还能够开发自己的思维,更加系统的掌握数学知识。

二、高阶思维能力及数学高阶思维能力

1、高阶思维能力

知识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渐偏向于高阶能力的培养。高阶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九个方面。这九个方面主要以高阶思维为核心,主要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这些能力在处理未来信息社会中的各类需求是十分必要的。拥有这些技能的人们将会成为信息时代的首领。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持久的、长期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超越目前较低的思维能力,获得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运用什么工具来培养。因此,探讨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设,是当代教学设计研究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2.数学高阶思维能力

我们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看,则可以理解数学高阶思维即是指发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的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并且它还具有严谨性、深刻性、定量性、批判性、独创性、灵活性等特点:数学高层次思维的这五个方面不是完全分离、互相独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统一体。其中深刻性是数学高层次思维的基础;灵活性和独创性在深刻性的基础上发展;批判性也以深刻性为基础;批判性又直接制约着独创性;敏捷性则以其他四个因素为前提。

三、大学数学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举措

1、教学内容要更为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引入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将数学的相关理论引用到实践中,在教学内容中则可以选择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问题作为例证,相对集中的选用一些章节的末尾中附有的实例进行讲解,因此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将生活与学习联系在一起,再提取数学结构的过程。

2、加强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模式有很多种,中国自古以看来所遵循的教学原则往往会忽视了与实践的结合。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在大学开设的高等数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从实际问题出发,把数学知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及数学软件的应用等多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而得到缓解。近三十年来,中国的许多高等院校纷纷组织了学生去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校内外科技活动,这些活动的设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综合分析与处理原始资料和数据的能力;使用技术手段求解数学模式的能力等等。总而言之,通过这些课内外的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篇4

2能力与考试

医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成人医学教育以更新知识,并最终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因为成人学生来自于实践还要回到医疗实践中去.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工作能力,是医学成人教育质量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所以医学成人教育应更注重实用性,应特别强调实践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训练.但目前成人医学教育中,灌输基本理论为主的课堂教学和基本理论为主的考试模式仍占主要地位.采取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大多重基础考查,看书面成绩的高低,而轻实践能力的考查,考试内容死题多活题少.学生为了顺利获得文凭,进行机械记忆,死背硬记,按老师的标准答案答题.而实际上成人学生多数年龄较大,机械记忆力减退,社会角色多,需要考虑的问题多,时间也比较紧,与现行的考试模式是不适应的.因此,导致大多数学员考前突击记忆效果比较差,甚至想方设法作弊,考完不用全忘记.虽然考试成绩合格,并获得一纸文凭,但学习期间应有的思考、创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没有得到培养与训练,不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改革这种教学和考试模式应该是成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应把教学和考试重点从基本理论的机械记忆转到培养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多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加强实验、见习、实习等环节,同时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学科的新内容、新技术,拓宽学员的知识面,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办出成人医学教育的特色.

3教材和课程

目前,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落后于医学科学发展步伐.教材与开设的课程,基本上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系统化、三段式的教育模式,设置的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公共课安排的课时多,基础课的内容与大中专所学的多数有重复,而专业的临床科目及内容较少.特别是因面授时间短而安排的学时数相对少,又缺少临床实践的安排,很难体现出医学成人教育特色,并且与成人知识结构也不相符合.成人医学教育教材,多数专业基本上使用的是国家普通高校统编的教材,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成人医学各专业的专用教材体系,其内容不适合已有大专或中专专业基础的成人学生使用.教学中究竟增、删什么,基本由任课教师根据课时数来决定,这样随机性很大,教学质量难以控制;也不能满足成人学员补基、补缺、补新的求学要求.因此,对目前课程设置及教材进行改革是十分重要的.应该按照成人教育的实际,优化课程设置,精选教学内容.必要时可以取消一些必修课,增设一些选修课,整理重复课,合理调整各学科的授课时数.选择内容的原则应该本着少而精,选择内容的方法应该是各学科教员充分讨论,协调一致,同步改革.这样,学校可利用节省出的时间,向临床、向新学科倾斜,为培养实用型的“全科医生”创造条件.教材的改革也应该同步进行,应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重新编定具有突出“成教”特点的教材,教材的内容不仅具有科学性、知识性,更重要的是实用性,特别是要加大临床实际操作技能的权重,以知识和能力为核心.最好有训练智能、技能、进行综合练习的复习题、思考题.以便于学员自学,又能有效地检验学习效果.为培养学以致用并能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医疗卫生人员提供学习工具,从而保证教学改革顺利进行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人医学教育发展总体态势是好的,存在以上问题在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成人教育家诺尔斯提出了成人教育的任务和使命是满足三类需要和目标:

(1)个人的需要和目标;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篇5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将声音、文字、图表、影像结合成教学课件,通过视觉和听觉享受,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寓学于乐,激发学习兴趣、克服畏惧心里。提出问题可来源于专业需求方面、生产实际当中、知识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或者历史故事。例如,以积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提出积分问题。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等数学中,许多重要知识点难点是非常抽象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概念、图形通过动画展示,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止为运动,可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例如:通过对极限双变过程的动画演示,讲授定积分的概念及几何意义。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创新教育

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可能出现的关键点,发挥现代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变连续点为间断点,观察面积变化,引导学生将可积条件由连续变为有限间断。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产生冲动、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有目标的自主积极的学习。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情境”:1)猜想式。教师对某一问题提出猜想,激发学生去思考和证明。教师提出的猜想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定积分的第二换元法”之后,提出“定积分的值只与被积函数和积分区间有关,而与积分变量用何字母表示无关”的猜想,让学生去研究。2)引导式。教师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定积分的第二换元法”之后,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题目,这些题目隐含着怎样巧妙地处理对称区间积分的问题。学生在作这些题目时必然会遇到这些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3)提问式,教师根据教授的内容,明确地提出问题,并提供资料资源,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教师在讲授完不定积分的凑微分法后,明确提出凑微分法有哪些常用的凑微分形式,让学生归纳总结。

(二)独立操作,自主探究

学生在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下,按照自己设想的探索途径去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以达到自定的学习目标,它当然涵盖教材的学习,一些优秀的教辅书籍,再有网上资料的查询等。例如,对前面提到的专题,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或自愿组成研究小组,通过一定的时间段,一步步达成自己的目标,继而完成自己的专题研究。

(三)交流合作,信息重构

给学生一个主题一个主页,让学生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例如在学校“QQ群”上建立“学生论坛”栏目,让学生把自己的专题研究报告出来,让大家评议和交流,学生也可以在“学生论坛”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求解答等。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

本文的“做”是指学生在数学实验室做数学实验。

(一)第一层次数学实验课

第一层次的数学实验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例如在讲授完定积分的计算之后,安排学生做“求定积分”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掌握Matlab及GeoCebra求定积分的方法。做完例题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可个人独立操作,也可以结成小组共同讨论。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篇6

2研究方法

2.1访谈法

针对宁夏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进行关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及基础教育体育教学中从在的问题,以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学生在基础教育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访谈记录.

2.2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宁夏基础体育教育体育教师结构能力的研究总结归纳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通过对宁夏高校体育教育专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找出与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能力需求相关的需求进行修改和提出建议.

2.3观察法

对宁夏中小学基础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具体的人才培养现状及执行情况.

3结果与分析

3.1宁夏基础体育教学改革与体育教师能力结构分析

3.1.1体育教学思想观念: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新课标下基础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要求要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深刻理解“健康第一”的思想,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身心得到良好全面的发展,体育教学是手段,指导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达到愉悦身心是目的,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从思想上有根本的转变认真深刻的理解新的课程标准.

3.1.2专业教学能力:新的基础教学改革强调体育教师要具备很高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规范的体育技能,体育教学使实践性较强的认知过程,扎实的专业素质以及熟练的专业技能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教育课程是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根本保障,从师技能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条件,在学习体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实践运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规范的技能,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的教学能力.

3.1.3教育科学知识:体育教学过程也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的教学过程,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明确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进一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的合理关系以及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恰当的处理好教师教育能力与体育教学特殊性的关系,掌握体育教师教学的专业从师技能,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体育教师教育学科知识.

3.1.4基础科学研究能力:新课标中指出课程及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根据三级管理体制.体育教教师要认真思考钻研地方特色、教学条件环境资源,开发、整合、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组织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力.在从事基础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善于总结、认真钻研体育教学诸要素的创新和科学研究,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对体育教学的推动作用和意义.

3.2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3.2.1体育教学思想观念任然没有转变;虽然“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已经确立,但相当一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内涵,他们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甚了解,竞技技能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没有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细致的理解,对现行的新课程标准缺乏钻研.作为培养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师和专业学生应该全面的了解教学一线的基本现状和要求.

3.2.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是为宁夏地区培养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师范类专业,对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得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性而是笼统的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课程体系庞杂,专业化程度较低.教师的专业化其实是对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专业化,而体育教师专业化也要求课程设置专业化.

3.2.2.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数太少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基本技术、技能、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够深层次的理解体育运动技能,实践课程较少不能很好的掌握体育技能,体育技能是体育运动的基本,专项选修课程开设时间少,没有培养学生的特长技能,尤其是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基础课程学时数太少,学生没有掌握运动基本技能,体育学科知识的欠缺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选修课的种类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3.2.2.2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是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支撑,体育教师的从师技能决定着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在组织教学、整理、挖掘体育教学资源等方面设置课程所占比重太小.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很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实践活动较少,导致了他们在教学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很差,无法很快适应基础教学,角色的转变也慢,与人合作的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与评价能力、写作、阅读及言语表达能力欠缺.这主要是因为学校轻实践,不注重教育实习.目前各国都是采用分散和集中,见习和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宁夏各高校则只有第七或第八学期的一次集中实习时间只有10周左右,况且也不重视与实习学校的沟通和指导,实习效果不好学生没有很好的进入教学角色.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目前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基础体育教学在教育观念上不统一.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只注重学生双基的学习和培养,缺乏新课标下对“健康第一”思想观念的理解.

4.1.2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基础体育教育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不重视.基础体育教育需要的体育教师具备更加专业化有实践能力的人,而宁夏高等院校培养的体育教师在专业结构上没有针对性.体育教师缺乏实践能力教师教育能力.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基础体育教育在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结构的培养不一致.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专业知识结构、教学实践能力等体育教师能力结构上没有很好的与基础体育教学衔接.

4.2建议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篇7

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教会学生某一道题目的计算不如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因此讲解题目时可以结合方法论:开始解一道题的时候我会告诉学生这就和解决任何一个实际问题一样,首先从要观察事物开始,把数学题目观察清楚;接下来就需要分析事物,搞清楚题目的特点、有什么样的函数性质、证明的条件和结论会有什么样的联系,根据计算情况准备相应的定理和公式;最后就是解决问题,结合掌握的计算和推理技巧完成题目的求解。通过这样的讲解,和必要的练习,学生完成的不再是一道道独立的数学题目,实现的是方法论的应用,也是更清晰的逻辑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是为了不教”,掌握解题方法,有自学能力,以后工作碰到实际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三、重视逻辑思维的训练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篇8

2创造性和仁爱精神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完整的人,而所谓“完整”,则不仅要培养出术业专攻的技艺之才,还要激励出勤学善思的进取之心,训诫出“仁、义、理、信”的精神信条。具体到高等药学教育领域,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以开阔药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药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倡导药学生树立“药者仁心”的职业观。目前,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薄弱是我国制药工业的最大缺陷,也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主要根源,医药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型药学复合人才。而丰富的知识结构是药学生创新能力诞生的土壤,博大的仁爱精神是滋养药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若一心只读专业书而缺乏对文学、历史、经济等人文社会学科的了解和掌握,只追求技能技艺进步而缺乏“尝百草、济苍生”的悲悯情怀,则难以实现多学科知识对接,建构起自己的专业知识网络,也无从提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等综合素质,更谈不上活跃和拓展思维空间了。试想,若只从实验室科研层面探讨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不考虑药物的规模化投产、企业的生产成本、患者服用的依从性等社会、环境因素,这样的药物,又如何能真正完成治病救人的使命呢?药学学科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为拯救生命而不断创新的历史,古今中外的药学研究者们,无一不是心怀仁爱,为发现、发明克制疾病的药物而奋斗。在药学专业教学中,可通过引述实例说明药学创新的巨大能量:如对比青霉素发现前人类面对细菌感染的束手无策和抗生素家族诞生后对生命的挽救;又如2003年春季非典爆发之时,大批药学人员以极大的热情和忘我的精神夜以继日研发非典疫苗,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3决断力与协作精神

“独生子女”一代是我国计划生育国策下的特有现象,有研究者认为: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前的一代相比,独生子女们的竞争力与信任感均显不足,他们存在较明显的消极处事倾向,责任意识相对淡薄,并且更加谨小慎微,交流与协商能力较差。基于此种现状,如何引导药学生摆脱对父母、师长的依赖心理,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决断、分工协作、相信团队的能力,是专业教学尤其是实验实践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例如在学生分小组进行药理学动物实验时,可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要求,结合自身情况,先进行小组实验分工:让眼手协调能力较好的同学主刀手术,让细心谨慎的同学负责器械准备、消毒,让观察能力较强的同学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将实验课作为一次团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优势互补、集思广益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重要性。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教师可根据情况给予建议,鼓励学生自己做出判断、进行处理,比如大鼠手术尚未完成而出现苏醒迹象时,请学生在“补充注射戊巴比妥钠”和“补充吸入乙醚”的操作中做出选择,并在实验结束后,请做出不同选择的学生陈述理由,并引导学生们展开讨论,结合教师的对比讲解,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思考、广纳良方、运用所学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4逆商教育与探索精神

美国职业培训大师保罗•斯托茨于1997年在其著作《逆商:变挫折为机会》中提出了“逆境商数(AdversityQuotient)”这一概念,近年来,AQ与IQ、EQ合称3Q,被看做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AQ的可培养性决定了它的教育价值和意义,研究表明,通过逆商的培养,可以明显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前辈们兢兢业业、点滴积累的成果,药学研究并非易事,在新药开发的漫漫长路上,遭遇失败、陷入逆境是常有之事,专业教学中可穿插讲述中外药学研究者的故事,如获得拉斯克奖的女药学家屠呦呦,从1969年接受中草药抗疟疾研究的重任后,与科研团队的同事们夜以继日地埋头试验,在历经190次失败之后,终于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最后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一成果是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得到了世卫组织和世界医药界的肯定和高度赞赏。通过这样的“故事”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掌握青蒿素的药理药效学知识,还引入了逆商教育的人文内涵,有意识地培养药学生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篇9

1.为继续教育提供更为广泛、丰富的教学资源

实施网络教学,其教学资源不仅仅来源于教室里的教学课件,更多的是来源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上信息源。不论地处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教育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大家都可以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迅速地跟世界教育信息连为一体,获取最新最强的教师和专家资讯。

2.为继续教育提供更为全面、先进的教学理念

当前运用先进的网络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有效远程教学模式,是网络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核心话题。网络教学中更应该注重“生活及教育”、“社会及学校”的教学理念,以有效进行个别化和大众化教学。同时,利用电子教案重复使用化的特性,帮助网络教育学生更全面地对所学知识进行高效复习和巩固,使教学方式达到了最优化。

3.为继续教育提供更为个性、人性的教学环境

在网络教学中,教学双方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教和学。网络教学因为没有时空限制而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另一方面,网络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在他们的时间安排上也是一次“革命”,因为他们可以充分利用晚上、节假日或其他空余的时间进行教学,对他们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4.为继续教育提供更为快捷、适用的教学信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材的编写和印刷周期比较长,而且一本教材常常使用多年,使得有些课本在授课时就已经是过时了的东西而不能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而网络教学中,教师能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随时补充和修改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知识、技能、教学信息、教学方法即时迅速地传到网络上,也可根据学生需求开设适应现实需要的最新课程或讲座,使学生能从网上及时获得最新及迫切需要的知识。

5.为继续教育提供更为低廉、高效的教学模式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免去了走到学校的路途奔波,可以节省下场地和交通的费用;同时,网络教学因教学过程的重复性和电子信息的复制性而可使学生成本得到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减轻。另一方面,挂在网上的电子课件与传统教材相比,可以节约学生用于购买书本的开支。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可以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放出来,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二、继续教育中网络教学的模式分析

现有的网络教学模式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根据听授课时间的一致性、教师授课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学环境和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些不同维度可以划分出十余种不同的网络教学模式,参考网络教学在会计学、医学、英语教学等广泛使用领域的运用模式,目前继续教育中应用得比较多的网络教学模式是远程教学模式、在线教学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和网上集中授课模式。

1.远程教学模式

继续教育中远程网络教学模式彻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网上教师放置的教学内容,包括电子教案、课程练习、教材重点难点等等。这样学生可根据各自的时间安排和情况进行有选择地学习,这种方式是继续教育中的一个主要的网络教学模式。

2.在线教学模式

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学习在线上,并且将五湖四海的学子集合到一个平台集训,且成本低廉。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应用时代的到来,大规模的、开放的、在线的、课程为主的大数据教育革命的在线教学模式深刻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为师生间和学生间建立起了真实而丰富的学习交流场所。

3.针对化教学模式

在继续教育中,教师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和个别化的教学和辅导。同时,教师把教学资料等材料放在互联网上供学生自由下载。此种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既经济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且可以跨平台运行一次性编制的教学资料,为成千上万的学习者提供时效性的材料。

4.网上集中授课模式

通过互联网,教师在电脑终端可进行实时的教学和指导,它突破了传统课堂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但因其缺乏真实的课堂氛围及不了解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而受到影响。这种模式可让学生在同一时间聆听教师授课,同时师生间也可以有一些简单的交互。其次,教师可根据在网上集中授课的教学页面中的反馈信息进行解释和应答学生的提问。

三、网络教学应用于继续教育中的问题分析

网络教学虽然有着时间扩展性、资源共享性、手段交互性、对象广泛性等许多传统继续教育模式所不具有的优势,但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学科和师生之间的差异性问题,可能影响教学质量

尽管在继续教育中采用网络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各学科之间、教师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接受习惯存在着差异,这一教学方式显然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所以,实践中各学科应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来决定是否采用网络教学或采用哪种模式的网络教学。此外,采用网络教学这一方式,还要考虑学生群体的差异性问题,诸如网络的有无与宽带速度的快慢问题,学生对电脑和网络的运用能力问题,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时的自控能力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开办继续教育的高校,也可以采用网络教学模式与课堂授课相结合的形式。

2.师生和同学之间的距离感问题,可能影响学习兴趣

网络教学过程中,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首先只能是一种单独进行的人机对话模式:即老师面对电脑进行课程和课件设计,学生面对电脑进行课件的学习。即使是老师和学生同时在线交流,给人的直观感觉,仍然是人机对话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使学习者因为难以与老师、同学之间进行良好沟通而产生情感和社交隔离的感觉。在师生交流方面,学员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等手段与老师进行交流、提出问题,但这些方式很难保证教师能够马上给出答案,学生获得的反馈的实效性差,可能影响到其学习效果和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方式和软件的单一性问题,可能影响教学效果

尽管电脑和网络技术早以普及,但在教与学之间,印刷品仍是人们所习惯的消化吸收知识的载体。网络教学打破了人们的这一传统习惯,如果没有根据学生接受习惯制作一些符合人们感官特性和学习规律的优质教学软件,难免影响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很多教学软件的制作者,没有注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优势,还是仅仅沿用课本的组织方式按单一顺序、单一的表达形式将内容堆积起来。这样的软件只是从印刷文字到屏幕文字的一个简单转化,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4.教学过程和学习环境缺乏监管,可能影响教学安全

目前,尽管各级网监网络正在完善,但从整体上来说,还存在很多漏洞和盲区,缺乏对网络信息的有效和及时管理,五花八门的网络信息,会使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员陷入网络泥坑,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因此,网络教学应用于继续教育时,网络信息的筛选和控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及时掌握教师的教学准备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是网络教学今后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四、实现优质网络教学的对策

基于网络教学的模式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需要认真研究实现优质网络教学的对策和措施,以切实发挥网络教学模式的先进性、适应性和开放性,使继续教育为满足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重大贡献。注入网络教学的情感,规范网络教学的过程,加强网络教学的监管,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从而实现优质网络教学的重要措施。

1.注入网络教学的情感,增强学习动力

由于是“人机对话”方式,网络学习容易使学习者产生孤独感,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要对症下药,在教学中注入情感因素。在网络教学初期,教师应对学生给予必要的关于课程内容和软件使用方面的指导,使学生一开始就有被关心、被关注的感觉。在学习过程中,教育管理机构要督促教师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讨论区等多种手段,加强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对学习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使学生有学习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要和学校教学一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表彰。形成学校教学的集体气氛,让学生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规范网络教学的过程,确保教学质量

质量始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教学质量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网络教学自然也不例外,选择经验丰富又熟悉网络教学技术的教师。在课件的开发中,要注意选取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采用实时双向传送方式和自学课件相结合的方式,以提升学生的接受兴趣。

3.加强网络教学的监督,提高管理水平

和学校教学的管理一样,网络教学的监管水平直接影响着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结合我国的教育特点,综合考虑网络技术、网络课程建设、教学效果评价等因素,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认为,以下几种监督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①加强学生登录次数与在线学习时间的统计管理。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篇10

第二,引进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通识教材及各专业的行业教材。

教材是课程之本。它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佳的语言样本,是有系统性、有针对性的语言实践活动的材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听说能力。因此,在教材引进和编写上,“要坚持语言有意义的信息输入,坚持输入内容在主题方面有机联系,互相映照,反复循环,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对同一主题的语言输入信息的多种形式的模仿、认知、交流和任务性语言实践活动的有意义展开,以此逐渐让学生形成以听说能力为基础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改革考试测评和教师考核机制。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篇11

一门理论科学在其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一般总要经历积累材料、整理材料和掌握材料这样三个阶段。没有材料的积累固然不能成为一门科学,但若对材料只是作简单的收集而不予以整理,并进而为我们所掌握,也还是不能为建设我们的理论科学服务。“掌握”一词的德文原意是在精神上“占有”、“据为己有”,按照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在思维中“扬弃了与对象之间的对立”,而“把这一内容变为我的”。所以,只有做到了这一步,我们所积累起来的材料才能为我所有;否则,就很难吸收到我们的思想体系中来,并对建设我们的理论科学真正有所帮助、有所补益。

按照这一认识来审视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的现状,我们认为基本上还只能说是处于材料积累的阶段。过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对于国外现代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和发展的现状所知甚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引进了许多当代西方高等教育学理论,而且对传统的西方高等教育学理论,也有了更加全面而完整的介绍,这对于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理论资源,从各个视角和层面来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和特点,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使人感到不满足的是,这个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引进和介绍上,初步的分析、评价、梳理、鉴别的工作还做得不多。所以,若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迅速完成整理材料和掌握材料的工作,妻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理论,恐怕也就无从谈起了。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恩格斯在谈到近代欧洲自然科学发展和演变历史时的一段话,对我们是很有启发意义和指导作用的。他指出:“虽然十八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高过了希腊古代,但是它在理论地掌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低于希腊古代。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混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在我们所考察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家看来,它却是某种僵化的东西、某种不变的东西,而在他们大多数人看来,则是一种一下子造成的东西。科学还深深地禁锢在神学之中。它到处寻找,并且找到了一种不能从自然界本身来说明的外来的动力作为最后的原因。在这个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家,而是一个哲学家。1755年出现了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关于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东西。”他认为.“在康德的发现中包含着一切继续前进的起点”.后来一系列的“进一步的发现使得它最后获得了胜利”。从此,“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正是这个崭新的自然观.推动着19世纪欧洲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段话对于我们的巨大的启发意义在于:它说明了正确的观点在整理和掌握材料、推动科学走向进步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我们认识到,目前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之所以处在材料积累的阶段而没有深入下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至今还没有形成和确立一个足以反映我们时代要求和高等教育精神、并有能力来整合和同化已经积累起来的一切有价值的理论资源的高等教育学观念。因此.尽管我们已积累了一定材料,却无法对其进行整理.更谈不到正确地予以掌握。

高等教育学观念是以感性的形式把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作为一个整体显示在人们面前的。这就决定了一切真正的高等教育学都必然具有以下这样一些特点:首先,它是以高等教育实际为对象的,它总是从现实的高等教育中寻求题材,从现实的高等教育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而发展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向着科学化、民主化的境界迈进。其次.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存在物.它必然同时又属于一定的民族。所以.在它的身上必然积淀着一定民族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高等教育.那么.当高等教育学把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高教研究者投入研究时也就必然会把这些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意识反映到研究成果上来.从而使高等教育成了一定民族教育的“文化的肖像”。这样.民族性也就成了一切高等教育学论著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作为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对于高等教育的一种概括的反映形式的高等教育学观念.也就不能不打上这种民族的文化精神的印记。再次.高等教育学面对的是整个的高等教育,所以它能够以感性的形式对之作出反映。这就决定了高等教育学活动不只是一个抽象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与想象的过程;不只是属于反映的活动.同时还包括着传达的工作。这就决定了我们对于高等教育学研究只有通过多学科、多层面、多视角.才能对它加以全面而完整的把握。以往的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虽然未能达到这一步.但也不能否认它们从某一层面、某一视角对高等教育学研究所作出的一定贡献。因此,这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无疑是我们高等教育学理论所要吸取的,高等教育学观念应该能对这些理论资源进行整合和同化;否则.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也将是不全面、不完整的。这就是我们主张我们的高等教育学观念必须具有反映我们时代的高等教育的要求、反映本国高等教育精神、能够用以整合和同化已经积累起来的一切理论资源这样三个条件的主要原因。若是我们不能尽快形成和确立这样一种高等教育学观念.并按照这样的观念去整理和掌握我们的理论资源,那么。积累的资料再多,也只是一堆各自独立存在、互不相干的集合体.而不能达到通过对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发现和揭示而使之转化为一个有机体。这样,对这些材料的利用也就不能发生质变,产生飞跃,最终为建设和发展我们的高等教育学理论所用。所以.正确的高等教育学观念的形成和确立.也就成了今天把我们的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推向前进的一个关键环节。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几乎一开始就是与对研究方法的探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先后被引进的有系统论的方法、结构主义的方法等等,但几乎都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都没有在研究中达到过预期的效果。其原因,都是与把方法和观点分割开来,离开了正确的观念的建构,孤立地就方法来谈论方法是分不开的。因为方法作为认识的工具和手段.按照黑格尔的说法是“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方面发生联系的中介”。因此,要使方法在研究中得到卓有成效的运用,首先我们就必须了解客体。而观念,就是反映在意识中人们对客体性质的一种认识。这样,就决定了方法与观念有着一种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性:它既是从一定的观念出发,按照一定观念来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思想途径.又通过这一思想途径.使这一观念所包含的内涵在意识中渐次获得全面而完整的展示,从而使人们达到全面认识这一事物的目的。正是由于以往我们不认识观念与方法之间的这种辩证的关系.所以在高等教育学研究中我们在运用“新方法”时难免有些生搬硬套.而不能使之与高等教育学自身的特点加以有机的结合。如系统论的方法.它是根据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思想.要求把事物看作是由诸多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从多种关系和联系中来对事物进行考察和认识的一种充满辩证精神的思维方法.对于我们全面而完整地理解高等教育学的整体特性,无疑是很有价值的。但由于现代系统论作为在生物学、控制论和通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在方法论意义上是属于一般科学的方法.所以,它对于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只具有借鉴意义.而很难简单地加以搬用。只有当它与我们所研究的具体对象高等教育(反映在意识中就是高等教育学观念)达到有机地结合之后,才能转化为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并对我们认识高等教育现象真正有所帮助。而高等教育学按照我们前面所说的就其性质来说既然是知识与价值的统一.那么不同的成分只有通过不同的方法才会对之作出有效的把握。高等教育学的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对于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也只有从科学的与人文的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中去探寻。而这种结合也就带有对系统论方法进行具体应用的性质。科学的方法与人文的方法作为在近代社会科学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两种相对独立的研究方法。它们对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视角和途径,所以.即使同一事物,经过这两种不同方法的研究.也会出现两种不同的风貌。这两种方法的差别自然可以从许多方面来谈。但在我看来,最主要的似乎有这样两点:第一.科学的方法所探寻的是知识,是不以主体的存在状态为转移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目的是服务于人的认识。高等教育学理论是以对高等教育的研究为基础的,从科学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学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在的反映,它与社会存在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对任何一部高等教育学论著的思想性质和思想倾向性都可以联系当时的高等教育现实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虽然高等教育学不可能像理性意识那样。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超越感性存在直接深入到社会关系的本质领域,而始终以感性的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但是它对高等教育所作的一种未经分解的整体性把握的特点.又使得被理性思维分解和排除了的生活现象唯有在高等教育学研究成果中才能获得丰富而生动的展现。再加上高等教育的历史是不会重复的。所以这些高等教育现象向人们所提供的认识价值也就永远不会因历史的发展而丧失。这就是一切优秀的高教研究论著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的客观原因和文本的依据。这是需要凭借科学的方法才能掌握的。而人文的方法所把握的是价值.价值是一种主体性的事实,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以及主体的生存条件和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的。

所以作为价值形态之一的高等教育学,我们又不能像对待自然科学那样完全按科学认识的方法去进行研究,同时还必须借助“理解”和“解释”才能对它作出判断。“理解”和“解释”按照当代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的意见就是“在过去中重新发现最好的东西”。它与认识的方法之不同就在于总是带有主体置人的特点.认为只有当对象与主体获得某种经验上的沟通.并“在主体语言中找到表达”之后,才有可能为主体所理解。所以就其性质来说是主客体之间所开展的一种“对话”,并通过这种对话.克服文本历史的疏远性.使得它变得仿佛是现实的、当下的.以致人们阅读这些论著时觉得都好像是特别为他而讲的。这决定了任何理解和解释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个人的思想印记。唯其这样,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优秀论著才会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这是优秀高等教育学论著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的主观原因和接受依据。而要说明这些,不通过人文的方法是难以完成的。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篇12

1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原则

1.1 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说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重点进行管理,实行预防为主,全体员工参与的管理过程。把改进管理过程和组织功能,提供最好的服务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作为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以人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主体,预防为主就是采用比较可行的办法把要出现的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全体人员参与指的是学校的所有教职工,以及学生的家长,还有整个社会的参与,这样才能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做到实处,确保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取得成效和成功。

1.2 和谐发展原则

和谐发展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从大教育的角度出发追求和谐的教育目标。教育教学管理要尊重教育本质及其规律,尊重人的本质及其成长规律,统筹规划,确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二是要追求教育整体功能的和谐发展。教育教学管理要统筹兼顾教育的所有功能,不能片面地追求教育的经济促进功能,同时要有教育全球化的意识。三是要追求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教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研究的目的才把二者分开的,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不会把教育与教学对立起来,把“德育”和“智育”对立起来。

1.3 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教育效益原则是指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必须坚持健康、正确、科学的办学方向,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获得最佳教育教学管理效益。教育效益原则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弘扬积极、健康和先进的文化;其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最后是要合理、有效地配置和使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2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高的高等院校,其教学效果就相应较好,学生的就业率会较高,学校的声誉较高。相反,教学质量越低,学校的生源就较差,得不到学生的报考。教学质量主要反映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之中,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管理过于形式化,不以学生获得专业技能为根本,而以各种眼花缭乱的教材或者无实际作用的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往往在毕业时难以满足企业的专业要求,逐渐在社会上受到“冷落”。

2.2 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近几年来,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无论是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上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教学管理就显得相对落后,管理手段上更无法与教学改革同日而语。如不重视对教学管理的提升和教学管理团队的建设,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不能落到实处。

2.3 教学评价过于形式

教学评价最根本的是为教学工作者改进工作提供依据,但是现在看来却有些本末倒置了,评价通常被视为工作、学习情况调查,而不是决策以及工作改进参考依据。老师对学生的考察,更多的只是停留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上,评价指标过于单一且得不到有效反馈。评价多定时定性,定量分析却得不到保障,评价结果落不到实处,过于形式化。

3 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

3.1 纳入“以人为本”的思想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使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同样如此。在教学管理中,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应该集中于教师和学生这两者上。对于教师,要在进行各项工作的基础之上,对他们的生活、起居等方面予以关注;对于学生,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他们的各项合法权利,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性。

3.2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高校想要与时俱进,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接轨,就必须不断学习,汲取先进教学理念,围绕着某个理念,逐步实行变革创新。管理思想的改变最终能够带动教育思想整个的一个改变,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是高校理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倘若关于理念过于传统,过于呆板,就会使教育教学工作盲目、僵死,缺乏生机,更不可能走在众多高校前列。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理念到设计,实施到反馈,从突出重点到全面推进,必须有机统一起来。先进的管理理念最根本的需要坚持两点:一是现代化,必须具备时代特征,不断创新内容、方法,保持先进性;二是可持续,创建公平、公正健康的环境,顺应形势调整机制,坚持可持续,始终把提高管理效能,存进高校质量提升作为重要目标。

3.3 改革教学管理方法,注重实际效果

教学管理方法的改革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不仅要合规规划教师职责,更重要的是整个学校的管理层都需要进行调动。第一,加强学生师资队伍的建设,保证教学效果。高校应吸引一些具有教学经验的人才,来从事教学工作,他们的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有效解决高校教学中形式化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学中学到知识,并应用于实际当中。第二,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强调教师的责任心。教学管理队伍应当同时具备学历和管理经验,既懂教育又懂管理,能够将两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3.4 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