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设计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08 11:50:12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篇1

2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的措施

现代建筑已经越来越向绿色、智能的发展趋势迈进,实现节能、节水和节材是建筑行业孜孜不断地追求。在此,笔者将从给排水设计的角度对如何实现建筑的节能减排进行研究,以推进建筑给排水的健康发展。

2.1选用优质的给排水管材常见的建筑给水管材的材质有金属、塑料盒复合管三类,如果使用金属管材的话,会因为生锈、腐蚀、结垢等问题导致给水质量下降,这是金属管的最大缺点,特别是给饮用水造成重大污染。按照国标GB50015-2003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规定,建筑给水应优选塑料管或柔性接口的铸铁管作为给排水管材。其中,塑料管更加美观便宜,但会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造成噪音,如果考虑功能的话,可以将塑料pvc排水管作为首选。对于建筑排水来说,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今天,采用柔性接口铸铁管能够解决建筑供排水的噪音干扰。

2.2利用市政水压实现建筑的给排水节能城市自来水范围十分广泛,为了保证供水安全和降低经济投入,城市中的供水管网压力一般保持在15m左右,可以直接直供建筑二层用水。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建筑的给水都是在楼内自行加压,显然忽视了市政水压的作用,也是对能量的一种直接浪费。因此,针对于此,在建筑给排水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市政水压的作用,加大市政水压直供范围。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智能供水系统,当给水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时,让增压泵不用工作,而当给水压力达不到所需压力时,可以根据自行计算压力差,这样除了能够明显改善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的效果之外,还具有自动排气、补气的功能,已经在一些地区的建筑给排水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2.3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增设中水设施中水回用不仅是治理污染的重要手段,现在也越来越多的被利用到绿色建筑当中。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下水、上水而言,它既不是干净的自来水,也不是污秽的脏水,是经过中水系统的处理后用于冲洗厕所等非饮用水之用。中水回收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一些对水资源需求较大的公共场所,比如高校、浴室等,这些地方的废水排放量大且时间集中,能够保证中水处理系统足够的水源供应。因此,在建筑给排水的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建筑的未来用途,依据用途来的不同选择性的为建筑设计上专门的杂用水道,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达到建筑节水的目的,缓解城市供用水的紧张问题。

2.4不能忽视建筑消防水池的节水能力消防水池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它存储的水主要是用于灭火,但是大部分消防水池利用率不高,并且还具有占用空间大、建造成本高等问题,使得消防水池应发挥的功用性不高。相对于生活用水来说,用于消防灭火的水要求并不高,因此,消防水池在设计时,首先考虑它的实用性,可以与建筑中水回用系统联系起来,也可以把生活用水中的循环冷却系统分离出来,使其有效地为消防水池进行及时储水,并很好的防止水质的变坏,导致消防水池必须要重新放水,这会增加建筑给排水的浪费情况;其次,在设计消防水池的时候,尽可能的在一个小区或同层建筑中共用一个水池,减少了建筑资金的投入,还要注意消防水池容量和日常维护等一系列工作,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建筑节水节能的目的。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篇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people strengthen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ll kinds of idea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to people already left a very deep impression, low carbon as the new concept of city life, als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people. Air conditioning as modern life is very widely used electrical appliances, it consumes resources and the amount of energy is very big, in this situation, to air conditioning for reasonable improvement and use, will to a certain extent, reduce our activities in the heating of the resourc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Therefore, the author will hvac design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made some brief introduction.

Key words: hvac,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暖通空调设计里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暖通工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其在资源与能源的使用与消耗上依旧存在许多不合理,这对节能减排的顺利实施是不利的,因此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逐一的阐述:

(一)在设计管理上不合理。一切工程的基础就是设计,当然暖通工程也不可能例外。如今我们国家设计的暖通工程还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反而还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糟糕,绝大部分的设计并没有真正的将低碳和节能作为一项设计理念,而只是对供暖设施在使用上的美观性和便利性予以重视,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加以克服和改进的地方。

(二)在实施设计环节上不合理。不正确的设计理念导致在具体设计环节上出现问题,但这些问题都还不是设计中最为严重的状况,有些暖通设计里面出现的违规操作,也就是为了达到设计的效果和目的,忽视国家相关规定,不遵守国家关于暖通设计相关指标的要求,这些情况的后果才是真正最为严重的,不止对住户的安全造成了威胁,还使得工程在质量上存在非常大的问题。

(三)对能源管理的要求予以忽视。我们国家的暖通工程设计师很多都不具备能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因此,他们能源管理素质上的缺乏,必定会导致暖通设计过程中细节问题被疏忽。

二、暖通空调节能减排的设计思路

暖通空调的节能减排设计需要按照一定的思路,遵行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暖通空调在进行节能减排设计的时候有据可循、有根可依。

(一)动态性原则

暖通工程作为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随着设计的不断改良与摸索也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因此,如果我们要想将这项工程做好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观测暖通工程的设计,并随时注意将之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工程的总方向变化,来对设计的方向和方案进行调整。

(二)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设计中最为基本的原则,他要求设计者能够明确暖通工程设计在整个的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以及所处的地位,也能够明确暖通设计对整个节能减排活动的意义,用一种整体的视野和角度去看待问题,只有这样设计者才能够平衡利弊,从而设计出最符合要求的方案。另外,要实现这个原则需要设计者对其他方面的知识有个全面的掌握,又或者有专人对其实行专门的培训和辅导。

(三)注重技术的发展

节能减排另一种有效的方案就是改良和改进空调系统,研发出可以将资源的利用最大化的方案,从而用最少的资源实现供暖的最高效,这也是系统改良的终极目标。自从空调产生之后,它的供暖系统就在进行着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接下来它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怎样做到低排放低能耗,这也是与未来电器总体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也满足人们对环保家电方面的需求。

三、暖通空调节能减排的设计方法

(一)使暖通空调系统合理性得到提升

暖通空调设计作为一项细致并且庞大的工程,细致就在于它的技术性要求非常强,庞大就在于它关系着万千人的居住环境。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使暖通空调合理性得到提升。设计者在进行设计之时,常常会对空调运行的最大负荷加以重点考虑,也就是一切依据最大负荷原则。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暖通空调的最大负荷很难达到,因为最大负荷达到之时的温度对人的日常活动是不利的,并且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对这种情况加以考虑,不要使系统设计只满足最大负荷的运转而对部分负荷的运转不适应。这样就会使得空调耗能增大,与节能原则不符。

(二)使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得到增强

空调设计里面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建筑的围护结构,要将室内的热量牢牢锁住就要求围护结构非常好,以此来达到降低人们对供暖的需求的目的。假如围护结构具有很好的保温性,就算空调系统负荷不是很高,也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空调系统负荷大小和墙体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关系密切,甚至于还能够在供暖需求低的地方将暖通工程直接替代。所以,国家在出台关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的时候,对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予以了重点强调。

(三)使系统控制水平得到提升

对空调的调节作用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它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整个空调系统的重要环节,因为它对空调系统的耗能和热量输出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因此,空调对碳的排放量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空调系统决定的。另外,一个良好的控制系统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使无用功减少,从而使耗能降低,因此不断提高控制系统的水平也能够起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四)推动新能源在暖通系统里的使用

事到如今,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已然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而资源和能源的紧缺也逐步体现出来,因此,想要将这种供需的关系解决掉,最好的方式就是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如今,全世界在新能源的开发使用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投入使用。

四、结语

总之,要真正达到低碳生活的目标,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建筑暖通空调的节能减排需要工程人员不断的优化施工技术,不停对施工设计进行改良,使资源能够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凌勋宇,孙圣星.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2,(11):34.

[2] 李晓玲,刘明.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设计[J].城市建设,2011,(13):355-356.

[3] 聂晓娟.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篇3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国家对高能耗企业加强了调控,对环境的污染加强了治理力度,目前随着改革政策的步步深入,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3]。而节能减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只有节能减排才能为国家带来长久发展的动力。“节能减排”就是指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减少污染,在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高校是资源占有和能源消耗的大户,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创建节能减排型校园势在必行,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条件[4]。随着我国对科研及教育投资的增加和高校的扩招,实验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增多[5]。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探索出新的实验教学内容,其中融入了节能减排的最新科研成果,使实验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和挑战性,在增强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同时,还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6-9]。

1实验内容和安排

实验内容着重强调节能减排观点,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来设计,使实验在灌输节能减排知识的基础上更具有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0-11]。实验选择“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固态发酵生产Bt生物农药”作为本科生大四的综合实验内容[12]。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具有无公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选择性强等优点,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微生物农药。但是生物农药受成本限制,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根据节能减排观点,从贴合学生生活的角度出发,将学校食堂的餐厨垃圾作为生产生物农药的廉价原料,既节约了生产生物农药的成本,又减少了餐厨垃圾。

1.1实验流程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以下几步:一是根据实验目标获取所需信息;二是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三是学校食堂餐厨垃圾的调研及取样;四是餐厨垃圾的成分分析;五是正交实验设计及固态发酵最佳物料配比研究、固态发酵过程中pH及芽孢数的测定;六是餐厨垃圾生产生物农药成本核算、应用及节能减排程度评价;七是综合整理所获得资料、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并将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相互讨论交流。全方位地让学生独立经历一遍科研基本素质训练、成本核算,让学生充分认识餐厨垃圾是一种高价值的生物物质资源和宝贵的可再生资源,但由于尚未引起高度重视,处置方法不当,它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潜在危险源。餐厨垃圾一方面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另一方面必须对其进行适当处理,才能得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类垃圾若不进行适当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实验主要针对化学、生物及环境专业大四学生,属于综合实验。每4个学生一组,相互商讨,共同协作完成实验内容。

1.2实验设计的实施

每组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验目的、内容的了解,搜集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在综合文献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拟订实验方案,最后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实验方案设计报告”。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实验教师沟通,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对餐厨垃圾的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其中包括总固体、总氮、总磷、还原糖、总碳、钾、钙、钠、镁、铝、铁等含量的测定,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习并掌握各个成分的测定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找到生物农药发酵过程中的最佳物料配比,要求学生能够使用SPSS软件设计出正交方案;发酵过程中pH、芽孢数的监测,要求学生学会平板计数法等。这就使得整个实验的综合性比较强,学生在巩固大学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学习到很多全新的,甚至跨学科的知识。除此之外,此实验还需要一系列大型仪器的使用才能完成,如餐厨垃圾中离子含量的测定用到了离子色谱、芽孢形态的确定用到了扫描电镜。我校的基础实验平台能够面向学生开放使用,并有专门的仪器负责教师进行指导,确保了实验的顺利实施。

2节能减排融入实验教学的特点

2.1改善高校食堂浪费情况

“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已是广为人知,粮食是人类生存极其重要的一种资源。从高校食堂这一小视角,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浪费现象屡见不鲜,而且浪费惊人。此次实验中,学生对餐厨垃圾进行调查,发现还没到就餐的高峰期,一个收餐盘区就积起了一整盆的剩饭剩菜,随着就餐高峰的来临,收餐盘区积累剩饭剩菜的速度也更快了,平均每层食堂每顿饭就有3~4桶剩饭菜被倒掉,浪费非常严重。站在垃圾桶边目睹这些浪费,学生意识到问题很严重,不仅从自身做起,还自发地向其他学生推进“光盘行动”,争取做到不浪费。虽然学生做的是一件小事,但对于改善食堂浪费情况、建设节约型校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2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当前大学生群体较少主动去了解各种节能减排的知识信息,缺乏节能减排的敏感度,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也缺乏对于节能减排的研究创新,较少参与节能减排活动。在校园中开展节能减排相关活动时,学生参与度比较低。把节能减排理念引入实验教学中,设计出一套贴近学生生活的节能减排实验,从实验中认识餐厨垃圾也是一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制成生物农药,不仅可以用于学校植被虫害的防治,还可以就地解决餐厨垃圾,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节能减排意识。

2.3强化理论基础及操作技术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以及后面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方面都用到了很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如微生物培养、成分分析测定方法、LC分析原理等,通过本实验,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在获得全面训练的学习过程中,巩固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已掌握的实验基本技能运用到实践中。

2.4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该节能减排实验的设计是在实验室的科研成果上进行转化的,把科研工作的新进展、国际上研究领域的最新内容及时补充到实验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得到补充和更新,具有前沿性、挑战性和新颖性。表1及图1—3是学生实验中做出的一些成果。学生看到实验题目就产生好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如何去做、去完成实验,并且各种先进大型设备令学生耳目一新。实验整体设计让学生感觉置身于科研工作者的地位去研究课题,使学生从中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结语

将节能减排理念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中,至今已经有3届本科生进行了实验,受到了学生广泛的好评和认可。通过实验,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大大增强。节能减排意识不仅仅是一个认知问题,更是对环境所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把节能当成非常酷的方式,把环保和节能减排当作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使它渗透到生活的每个方面。学生要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将其学有所用,创新提高,为节能减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顾炜莉,刘泽华,柳建祥.以节能减排意识培养为导向的工程热力学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64-67.

[2]中央部署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原则同意“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16):14-14.

[3]刘文学,梁军,贠志皓,等.考虑节能减排的多目标模糊机会约束动态经济调度[J].电工技术学报,2016,31(1):62-70.

[4]齐拥军,张东岭,牟村,等.论高校节能减排的重要性[J].技术与市场,2011,18(12):209.

[5]徐家林.高校节能减排的喜与忧:以淮安高教园区为例[J].高校招生(理论研究),2010(6):65-66.

[6]吴音,刘蓉翾,李亮亮.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性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8):162-164.

[7]田运生,刘维华,王景春,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26-129.

[8]吴新开,朱承志,钟义长,等.综合性实验的综合原则[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89-91.

[9]汪春蕾,李凡姝,张杰,等.利用综合性实验增强微生物学实习效果的体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750-3751.

[10]沈剑英,黄风立.依托科研项目开发综合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3):163-165.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篇4

通过前期充分酝酿、反复论证,不断修订完善审计方案,人民银行天水市中心支行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选择了业务量小、涉及面相对较窄的县支行进行审计试点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对某县支行能源实际消耗量、节能减排投入支出等相关数据进行了大量的采集、整理、分析与论证。统计表显示,2005—2010年,该县支行各项能源消耗量整体呈逐年递减趋势。其中,因纳入城镇集中供暖系统等因素,煤耗量下降幅度最高,达到99.1%,其他各类能源消耗下降率在20.72%~25.26%之间。总体上看,能源消耗5年期间递减20%,节能目标任务完成较好。节能减排标准化一级绝对指标考评得分在82.5~90分之间。其中,节能计划及能耗统计项得分最高,分值为90分;节能综合管理项得分相对较低,分值为82.5分。根据加权平均公式,测算得出该县支行节能减排标准化指标综合评价得分为85.6分。数据显示,该县支行各项资源消耗量2011年比201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基本实现了支行节能计划能源消耗逐年递减5%的目标。其主要原因是该县支行具有一定的降低经营成本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在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力度的同时,车辆使用与维修、办公日用品的购买及领用等成本开支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此外,受现有车辆不断老化和支行车辆百公里耗油量考核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还未实现车辆百公里油耗节能零的突破。该县支行节能工作管理标准、规范化程度较高,但节能计划健全率和节能制度健全率测评值相对较低,需引起足哆重视。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该县支行大力倡导节俭办行、低碳生活的文化理念,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让节能减排工作深入人心,使节约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合理有效配置各项资源、完善舒畅节能管理运行机制、强化能耗控制措施执行力度,使各项节能计划和任务得以出色完成。根据三项绝对指标综合测评结果86.5分,结合22项相对指标分值及各项工作成效,最后认定该县支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最终考评结果为“A”级,属于节能减排绿色优秀单位。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4.5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19-02

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强调,“十二五”是中国环保事业充满希望的五年,全国环保系统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把加强环境保护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一、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概况

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是环境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也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国内外针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所进行的研究较少,贯穿于环境审计研究之中,它是指对社会各部门和区域的环境状况和环境行为进行客观的取证、审计、评价并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建议和措施,以供有关部门参考和检查的过程,它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审计监督督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认真履行节能减排责任与义务,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二、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老的环境问题我们在解决,新的环境问题还产生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存,历史欠账与新增问题并存。具体表现在:自然资源破坏严重,大气污染严重,水资源缺乏且污染严重。根据“十二五”规划,虽然提高了约束指标的要求,但是任务还是很艰巨,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划和运营中的种种环境问题暴露无疑,对公众过度消费的误导,各种大型开发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的破坏及对动植物物种生存空间的挤压,进一步加剧了我们今日面临的环境挑战,环境重大污染事件包括紫金矿业污水泄漏导致福建汀江流域大面积污染、康菲企业开采石油泄露造成海域污染等,说明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意识和行为均存在很大的问题。目前我国节能减排任务相当艰巨,“十二五”国家拟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各企业集团的总量控制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具体减排任务和措施。加强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建设,统筹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及其动态更新数据。环境问题已是影响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这就需要从源头上提高能源使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需要通过节能减排来实现,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作用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各种污染也日益严重,因此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势在必行,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要充分发挥预防、揭露、抵御功能,及早感受风险,发出警报,对影响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各种“病害”起到抑制作用。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要以免疫系统功能理论为指导,促进审计作用的发挥,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理论为基础研究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将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实践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理论为指导,能够提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实践的层次和前瞻性,拓宽审计思路,创新审计理念与技术方法,增强对影响资源环境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敏感度,不仅能有效履行审计的监督职能,更能增强服务意识,有利于发挥审计工作的宏观性、建设性、开放性和科学性特点,能够较早地发现环境保护工作或政策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揭示资源环境安全和风险,健全相关制度;有利于提升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成果和作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环境审计调查过程中,综合运用成本有效性分析法、最大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比分析法、最低成本比较法等新方法,对资源环保项目相关业务数据和结果进行审计,评价政策、项目执行效果,深入分析预期目标没有实现的主要原因,如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对照国际标准和采用先进技术方法的产出率或能耗水平,分析判断现行的标准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环保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四、结论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是时展的要求,通过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能促进国家环保政策的贯彻实施,引导和监督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自觉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同时,有利于促进国家宏观及微观环境管理系统的健全和完善,提高环境管理系统运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使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随着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不断发展、各项政策的不断落实和完善,审计人员在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将会提高这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促进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越冬、江纹.论政府开展节能减排审计的责任和意义[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能源日益紧缺、大自然破坏严重的今天,节能减排显得尤为重要 ,钢铁企业是用水大户,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及钢铁企业发展的需要,切实的执行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钢铁企业关注的重点。笔者通过对某钢铁联合企业炼钢厂的设计 实例进行分析,提出钢铁厂水系统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

一、项目概况

某企业下设原料厂、烧结厂、炼铁厂 、炼钢厂、轧钢厂以及其他附属厂矿。其炼钢厂规划建设 100万吨钢生产线一条,其中炼钢厂包括900t混铁炉一座 、KR法铁水脱硫设施一套、65吨顶底复吹转炉一座、75吨 LF钢包精炼炉一座、6机 6流小方坯连铸机一台。

二、各循环水系统设计说明

通过炼钢厂对各用户对水质 、水压的要求以及回水是否有压等因素进行分析,全厂共分为 9个循环水系统。分别为:转炉氧枪净环水系统、转炉炉体净环水系统、转炉烟气净化浊环水系统、转炉钢渣处理浊环水系统、LF炉软水闭路循环水系统、连铸机结晶器软水闭路循环水系统 、连铸机二冷段及辊道净化浊环水系统、连铸机冲渣浊环水系统、连铸机液压站等净环水系统。

2.1各循环水系统的相关参数:

2.2各系统流程图如下:

2.2.1LF炉、连铸结晶器软水闭路循环水系统流程图:

2.2.2氧枪 、连铸液压站循环水系统流程图:

2.2.4转炉烟气净化循环水系统流程图:

2.2.5连铸机二冷段、辊道循环水系统及冲渣水系统流程图如下:

2.2.6钢渣处理循环水系统流程图:

三、各系统采用的节能减排措施

3.1由流程图可以看出,LF炉、连铸结晶器、氧枪、连铸液压站循环水系统均利用其回水压头,直接回冷却设备进行冷却,节省了提升泵的设备费用和运行费用;

3.2各系统均采用效率较高的水泵:增压循环泵大部分采用双吸式离心泵、连铸旋流井一级提升泵采用长轴泵替代常用的无密封自控自吸泵;在节省运行成本的同时,由于长轴泵采用淹没式吸水方式取代吸上式吸水方式,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3.3转炉炉体循环水系统、转炉烟气净化循环水系统 、连铸机二冷段及辊道循环水系统的热水提升泵均采用变频调速,冷 、热水池之间设连通管。气温较低时,热水提升泵采用低速运行,只有部分循环水上冷却塔进行冷却即可满足降温要求,其余部分水通过连通管直接由热水池进入冷水池以保证系统水量平衡;

3.4根据各系统水质情况,合理的进行排污水的再利用;

3.4.1各系统补水量及排水量计算见表 2(该地区夏季平均气温25.9~C,设计浓缩倍数为4,表中各水量均为夏季平均值,计算过程略)。

3.4.2系统分析 :

经分析,钢渣处理循环水系统为转炉渣提供冷却水,没有需要进行冷却的设备,用户对悬浮物、硬度等指标没有硬性要求,可以承纳其他系统排污水。将其他系统排污水简单处理(废水收集池沉淀)后,补入该系统。

系统总水量平衡图如下:

经平衡,厂区工业循环水系统实现零排放,新水总消耗量为 112.8m3/h,软水耗量 5m3/h,系统总循环率:96.6%。每年节水 15万余吨。

结束语

综上,提出钢铁厂给排水系统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 :

4.1各系统要充分利用用户回水压头 ,尽量少用二次提升冷却系统;

4.2采用效率较高的水泵;

4.3需要进行二次提升冷却的系统,提升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台并联运行或变频运行 ,气温较低时通过调整水泵运行台数或调整水泵转速,减少能耗;

4.4合理地进行排污水的再利用。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F8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6)03-0016-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6.03.03

一、引言

2006年初,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面临过度的能源消耗问题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节能减排”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中国提出,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主席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也提出了中国的新节能减排计划,在2020年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1]。“两高一剩”行业是指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的行业,主要包括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炼焦业和印染业等行业。目前,学者主要是基于节能减排问题对“两高一剩”行业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基于如何达到节能减排目标和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两方面。本文探讨的是信贷与财政政策对节能减排的影响,主要从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和信贷与财政政策协同效应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财政政策主要分为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税收政策方面,贾敬全(2010)论述我国运用财税政策节能减排的不足之处时,提到促进发展节能减排的相关税制设计存在缺陷,如资源税调节功能不合理、营业税阻碍了节能减排技术转让、消费税设计滞后于节能减排发展需要等问题[2]。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2015年4月24日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能源局《关于落实煤炭资源税优惠政策若干事项的公告》,资源税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对衰竭期煤矿开采的煤矿资源税减征30%,对充填开采置换出来的煤矿资源税减征50%。消费税制度设计从2015年开始对电池(铅蓄电池除外)征收消费税,其中对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节能环保电池免征消费税。我国正在从税制改革角度促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学者们也致力于相关税制研究。苏明(2010)等人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碳税政策设计与构想,其中涉及碳税目标、原则和税制要素的初步设计[3]。杨志勇(2011)等人认为与环境收费即“排污费”相比,环境税将更好地发挥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功能[4]。环境税具有“双重红利”,一方面,增加排污成本,从外部性理论来看,环境税是一种弥补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差值的“庇古税”;另一方面,环境税收入为节能减排财政支出提供资金支持,从公共产品理论来看,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企业不具有提供公共产品的动力,因而需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财政支出政策方面,雷明(2013)等人运用基于动态Malmquist-Luenberger -DEA方法,测算我国1998―2011年各省域经济的碳循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发现,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率低下[5]。彭月兰(2015)等人运用节能财政支出效率的DEA-Tobit研究方法测算2007―2012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发现,省级政府节能财政支出效率普遍不高[6]。申亮(2011)认为地方政府行为是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关键因素,运用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经济行为发现,地方政府节能减排投资力度不够[7]。黄国宾(2014)等人运用迪茨和罗莎提出的STIRPAT模型研究财政分权与节能减排的关系发现,地方政府没有节能减排的动力,财政分权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具有正向作用[8]。

我国企业主要融资渠道还是通过银行信贷,信贷政策对“两高一剩”企业节能减排有重要影响。黄海峰(2010)分析了绿色信贷的项目贷款运行模式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利益冲突问题以及监督问题[9]。陈柳钦(2010)总结了全球银行业绿色信贷产品情况,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商业建筑贷款、房屋净值贷款、汽车贷款、运输贷款、绿色信用卡和项目融资等,并介绍了国内外绿色信贷实践情况[10]。陈海若(2010)总结了国外一些机构构建的环境风险评价指标,如道琼斯可持续性群组指标体系(DJSGI),欧元区企业财务绩效指标体系(ASPI Index)、评估企业社会与环境方面表现指数(FTSE Domini 400 Social Index)和评估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指标体系[11]。

信贷与财政政策协同作用于“两高一剩”行业的节能减排过程中,帮助淘汰落后产能,进行技术、设备的升级改造。张国兴(2014)等人运用政策协同理论,讨论了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协同现状及效果评估、国外协同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最优协同方式探寻、国际协同模式和最佳协同程度分析、避免协同失败和负效应的途径探索、非节能减排政策与节能减排政策间协同分析、协同机制构建等内容[12]。张国兴(2014)等人还构建政策效力和政策协同度模型,利用1978―2013年间量化数据分析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演变过程发现,2003年以后节能减排政策数量增加,政策总效力增加,政策协同状况逐渐增强[13]。我国针对信贷与财政政策对“两高一剩”行业的节能减排问题研究不够充分,本文试图通过2006―2012年面板数据研究信贷与财政政策协同效应对“两高一剩”行业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解决企业负外部性问题,如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运用宏观调控政策,如信贷与财政政策影响特定产业的发展。

(一)信贷政策

政府针对“两高一剩”行业制定的信贷政策影响着该行业的发展。在以往的文献研究中,学者将“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政策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限制“两高一剩”行业从银行借贷的行为;二是支持“两高一剩”行业企业进行“节能减排”以及技术改造、设备升级的积极信贷政策。本文主要采用第二种解释。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信贷政策对于“两高一剩”行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预期将起到一定引导作用。

(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包含各种税收约束和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增值税的减免、返还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包括财政拨款和污染治理投资等方面。本文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指财政补贴以及各种税收优惠和税收补贴。2007年新修订的《企业所得税》规定企业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设备投资的10%可以从企业所得税额中扣除。政府污染治理投资状况也影响“两高一剩”行业发展。根据《2013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12年环境治理设施直接投资比上年增加20.3%,直接投资总额为3702.1亿元。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都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着“两高一剩”行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

(三)信贷与财政政策

在政府对“两高一剩”行业实施宏观调控时,有时信贷与财政政策相互协调配合,如财政贴息政策。财政贴息政策是一种比较隐蔽的补贴政策,其实质是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者全部贷款利息来给予企业补贴。政府财政贴息是一种兼具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的投融资政策,政府运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支付贷款利息,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升级投资。一方面,政府只承担利息,减轻了财务负担;另一方面,政府引导民间资金进入“两高一剩”行业来推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同时,企业向银行申请的贷款有利于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实证分析

(一)研究样本与变量选择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根据《201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我国六大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本文以我国2006―2012年这六大行业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数据非常不完整的公司后,共225家,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8家,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3家,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7家,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8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0家,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49家。公司能耗和排放方面数据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环保部网站以及证监会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年度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等。信贷、政府补助和其他变量的数据来自万得数据库以及公司年度报告中财务报表及附注。

2.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由于“两高一剩”行业存在严重的高能耗问题,本文选取能耗指标作为两个被解释变量中的一个。能耗指标是把企业所有的能耗按万吨标准煤进行折算再取自然对数。排放指标是以万吨为单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再取自然对数。这是因为六大高污染行业的减排目标主要是用二氧化硫排放量进行描述。

(2)信贷政策。信贷政策是用企业节能减排方面的银行信贷(即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自然对数来表示。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用政府补助(包含财政拨款和税收返还)的自然对数来衡量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

(4)交叉项。本文引入交叉项,用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额的自然对数和银行信贷额的自然对数的乘积来表示“两高一剩”行业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同效应。

在收集上述数据的基础上,为了减少异方差给回归结果带来的有偏影响,并便于观察变量之间的弹性大小,笔者将原始的政策变量数据取对数处理。取对数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二)模型构建

模型中信贷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信贷与财政政策的交互项取当期值和前一年的值,这是因为政策具有滞后性,需要先通过政策影响“两高一剩”行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然后才会有企业能耗和排放指标的改变。另外,由于前一期能耗和排放往往也会影响后一期的结果,因此在模型中增加前一期被解释变量作为解释变量。

(三)描述性统计

表1是样本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作为被解释变量的能耗指标和排放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较大,表明各家公司能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表2是被解释变量的分行业描述性统计,容易发现,能耗最高的行业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排放最高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因为严重的内生性问题会导致OLS估计结果产生有偏影响和非一致性。政府通过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影响企业的能耗和排放水平,同时企业的能耗和排放水平会影响下一步政策的制定。GMM模型估计方法有助于解决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并且两步估计量会更加有效,两步估计量的标准误差可能存在严重的向下偏倚,但这种偏倚按照Windmeijer(2005)的方法调整后会减小。故本文采用两步系统GMM模型估计回归,通过建立多模型的估计来比较信贷政策、财政政策和信贷与财政政策协同效应对企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采用的计量软件为STATA12.0,回归结果见表3。回归结果中的sargan统计量估计结果显示估计结果不存在变量的过度识别问题,工具变量是有效的。

在表3中看到,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对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在能耗模型的模型1、模型2和模型3中,能耗一阶滞后的自然对数的系数均趋向于1,表明企业过去一年的能耗对当年的能耗影响很大。类似的,根据排放模型的模型4、模型5和模型6,企业排放水平也与上一年的排放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在实际节能减排过程中,“两高一剩”行业企业往往缺乏降低能耗和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动力,因而更需要信贷与财政政策的引导。

在能耗模型和排放模型的单一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分析中,信贷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企业能耗和排放的单一政策效应影响更显著,并且当年信贷政策变量的系数分别为-0.1767和-0.0755,表明加大对用于节能减排的银行信贷政策支持能减少企业的能耗和排放,但上一年用于节能减排的银行信贷资金数量对企业能耗和排放具有正向引导作用。在能耗模型中,当年财政政策变量系数为负,具体为-0.0134,这表明财政支出政策与税收政策刚颁布实施之际,对企业进行技术升级、降低能源消费量具有促进作用。

在引入信贷与财政政策协同效应的分析中,信贷与财政政策的协同效应对企业节能减排有一定的影响。在能耗模型3和排放模型6中,当年协同效应变量的系数分别为-0.0095和-0.0144,也就是说信贷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能帮助减少企业能耗和排放,从而帮助实现政府节能减排目标。但在协同效应共同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时,当年财政政策变量系数为正,这表明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2006―2012年信贷与财政政策协同效应对“两高一剩”行业企业的影响,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一是政府制定、实施信贷与财政相关政策,降低企业能源消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需要一定的时间。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时间依赖于粗放型、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一直走着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只重GDP增长率、不考虑环境承载力的道路。经济新常态下,政府应更加注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二是信贷政策对“两高一剩”行业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实证分析结果中发现,当期信贷政策变量与能耗变量和排放变量负相关,滞后一期信贷政策变量与能耗变量和排放变量正相关,这可能是绿色信贷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绿色信贷评估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的赤道原则或者陈海若提到的其他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但在贷中对企业技术设备改造升级等节能减排项目可能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标准。

三是总的来说,财政政策节能减排效果不明显。实证结果与雷明、彭月兰等学者对财政政策节能减排效率研究结果一致。地方政府具有过度投资的冲动,财政分权也使得在地方政府补贴“两高一剩”行业企业行为上具有更大的自。总理认为地方政府腐败、行政审批繁杂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能过剩问题。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能更好地净化财政政策的实施环境。

四是信贷与财政政策对“两高一剩”企业节能减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政府对节能减排项目进行“隐性”担保或者财政贴息都体现了信贷与财政政策的协同效应。2014年6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提到财税政策和绿色融资支持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编制了“互联网+”智慧能源产业,主要包括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探索能源消费新模式和发展基于电网的通信设施和新型业务。未来“两高一剩”行业会更多地体现信贷与财政政策协同支持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诗一.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

9[J].经济研究,2010(3).

[2]贾敬全.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财税政策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0(6).

[3]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新形势下我国碳税政策设计与构想[J].地方财政研究,2010(1).

[4]杨志勇,何代欣.公共政策视角下的环境税[J].税务研究,2011(7).

[5]雷明,虞晓雯.地方财政支出、环境规制与我国低碳经济转型[J].经济科学,2013(5).

[6]彭月兰,迟美青.省级政府节能财政支出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8).

[7]申亮.实施节能减排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J].经济评论,2011(2).

[8]黄国宾,周业安.财政分权与节能减排――基于转移支付的视角[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6).

[9]黄海峰,任培.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现状研究[J].中国市场,2010(27).

[10]陈柳钦.国内外绿色信贷的实践路径[J].环境经济,2010(12).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篇8

一、我国建立能源会计的必要性

1.我国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呼唤能源会计

近几年,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日趋紧张的资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使得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机制, 以缓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而在全社会的能源消耗中,企业是大头,因而责无旁贷地成为节能减排的主体。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能是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因此,有必要将能源问题与会计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构建起关于能源会计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2.建立能源会计可以树立企业新形象,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

目前,一些企业能耗过高,大量排放污染物,不仅经济效益受到影响,而且漠视甚至逃避社会责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审核,履行节能减排社会责任不达标的企业将在国际市场中被淘汰。因此,企业应尽快建立能源会计,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努力控制能源成本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公众和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为今后实现更大的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3.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进一步接轨要求我国尽快建立能源会计

对能源会计问题的研究,在早期西方一些比较权威的会计理论书籍和会计学教科书中,就已经较多地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并且取得了部分成果。特别是在石油和天然气会计问题方面,美国可以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相比之下,我国1993年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后,尽管在许多方面已经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但有关能源会计方面的探讨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而且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外资企业纷纷到中国来投资,为了使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 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接轨,我国理应尽快建立和推行能源会计。

二、能源会计的基本理论

1.概念

能源会计是企业会计的新兴分支,它综合运用会计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节能减排目标为指导,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能源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以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2.核算内容

能源会计主要核算和计量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污染物的防治支出以及节能减排所产生的收益等。通过核算,促使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 高度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反映企业通过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投入以及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控制能源的耗用成本,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污染物的防治支出。反映企业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进行的防治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如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环境补偿费用以及环境发展费用等等。

(3)节能减排所产生的收益。反映企业通过加强对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加大对污染物的防治力度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核算目标

(1)基本目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资源环境及对能源的节约使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尽量提高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2)具体目标。在进行核算时,对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污染物的防治支出等进行确认和计量,为政府、环保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等提供企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有关信息,促使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最大化。

4.基本假设

能源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在继承传统会计假设的基础上,融入了新内容。

(1)会计主体假设。能源会计的主体假设应注重会计主体的行为特性,而非所有权特性。由该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如由于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而影响其他企业的正常经营,或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状况等等都应包含在核算对象之内。

(2)受托责任假设。能源会计的受托责任应不局限于“财产托付论”,而是适用“能源托付论”,即除了财产的保管和使用外,节约能源和治理环境污染也应成为会计中委托――受托责任关系的主要内容。能源会计中的受托是受整个社会之托,它具有双重性质,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责任和以体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两个方面。

(3)多元计量假设。能源会计核算内容既具有商品性而又不限于商品性,在计量上具有模糊性特征。因此,计量单位应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甚至是文字说明。

(4)持续经营假设。在能源会计中融入了节能减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比传统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5)会计分期假设。与传统会计的分期假设没有区别,目的是为了定期评价企业的经济效果和环境业绩并对外报告。

5.核算原则

(1)政策性原则。能源会计的核算要体现国家颁布的有关节能方针、政策和法律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和制度的要求。

(2)社会性原则。能源会计要求企业不仅要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考虑其业绩, 更要站在社会的角度对企业进行评价。

(3)预警性原则。能源会计核算体系要反映能源环境现状和变化的方向、程度, 达到预先发现能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并起到预警作用。

(4)灵活性原则。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时期,能源会计应确定不同的核算内容,同样在计价方法与计量单位的选择上也应较为灵活。

(5)真实性原则。能源会计反映的内容必须符合企业活动的本来面目, 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存在并且可供检验的。

(6)充分披露原则。能源会计在提供会计信息时, 应将一切有关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污染物的防治支出等情况报告给信息使用者。

(7)一致性原则。能源会计对程度等的选择应前后一致, 以便提供可比的会计信息;各企业之间对能源会计的内容、披露等也要保持一致, 也便于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8)多种计价基础并用的原则。能源会计可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现行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方法。

(9)最小差错原则。能源会计在计量上存在较大的模糊性,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但应遵循最小差错原则,做到相对准确。

(10)稳定性原则。能源会计核算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1)可比性原则。能源会计核算体系应尽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会计核算框架相一致, 这样便于今后各国能源状况进行比较。

6.基本要素

能源会计的基本要素与传统财务会计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能源性资产。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且能够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以及购入的节能设备等。

(2)能源负债。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的确认标准并且与节能减排相关的义务,如为购入节能设备而发生的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利息以及为治理环境而支付的应付环保费、应交环境资源税、应交燃油税、其他应交款等。

(3)能源权益。指企业所有者所拥有或投入的利益,主要有能源资本、节能基金和从损益账户转来的能源利润组成,如吸收投资者投入的煤、石油、天然气及投入的节能设备、设立的节能基金等。其中的“能源资本”可理解为国家因其对能源拥有所有权而形成的国家权益;“节能基金”可看作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需专款专用的资本,其性质与盈余公积相同。

(4)能源收入。反映会计主体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所得到的收益,包括节能减排业绩卓著奖励、节能减排项目借款获得的贴息、购置节能设备获得的政府价格补贴、环境损害补偿收入、环境污染罚款收入、节能减排错失机会收益等等。

(5)能源成本。指企业在其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能源消耗以及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而发生的支出,包括:①能源消耗成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能源的耗用或使用的成本;②能源管理成本:核算通过先进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节能而发生的费用;③环境支出成本:核算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环境补偿费用和环境发展费用等;④环境破坏成本:核算由于三废排放、重大事故、资源消耗失控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损失。

(6)能源利润。能源收入扣除能源成本和能源税金后的净额,它反映会计主体的能源绩效。

三、能源会计信息披露

能源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日常能源会计核算的进一步延伸,它既可在现行的财务报告中披露,也可单独编制能源信息报告加以披露。就我国目前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状况而言,应在现行的财务报告中单设项目披露。

首先, 在现行资产负债表中增设有关能源方面的披露项目。其中资产方增加能源性资产、能源折耗科目,在长期投资下增设“节能投资”明细科目, 反映企业截至期末所发生的节能投资额。在固定资产项目中增设“节能固定资产”明细科目, 反映企业用于节能的专项固定资产,在累计折旧项目下增加“节能固定资产折旧”明细科目,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下增加“节能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科目,应付环保费、应交环境资源税等则在负债方的流动负债项目下列示,所有者权益下增加能源资本项目,节能基金则列示在盈余公积项目下。

其次, 在资产负债表后再增加一份附表, 即能源资产负债明细表, 将能源性资产、节能固定资产、能源折耗以及应付环保费、应交燃油税、能源资本等分明细予以列示,以便完整地披露企业有关能源方面的信息。

另外, 以现行利润表为基础,在表中增设能源支出和能源收入项目。具体来说,在营业利润项目后,增设收益性能源支出项目,揭示包括能源性资产折旧和摊销费用等在内的当期能源成本费用和能源损失;增设能源收入项目,揭示节能、治污和保护环境获得的当期能源收入。同时, 在利润表后也增加一份附表,即能源损益明细表, 详细反映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因节能减排而产生的损益。

对客观存在或可能发生但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事项,企业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如部分能源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的节能减排绩效等。具体包括能源法规执行情况、能源消耗及利用情况、节能减排实施效果及未达标的原因;企业环境质量状况,如污染物排放指标达标率等;环境保护和污染物利用状况,如企业投入环保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及污染物回收利用率等相关指标。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立完整的能源会计理论体系,大力发展能源会计已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尝试与创新,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会计体系,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参考文献:

[1]肖 坚: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思考.新疆财经,2007年第5期

[2]李绍民 张 琛:节能减排措施初探.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7期

[3]张清林:提高能源审计质量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企业技术进步,2007年第8期

[4]许家林:资源会计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倪豪梅:节能减排须多措并举:调整结构 转变发展模式.中国民,2007年第8期

[6]王 茜:关于建立我国环境会计的探讨.经济师,2002年第1期

[7]余胜田:西部大开发与环境会计. 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第3期

[8]白英防:论环境会计的学科特点. 财会月刊(综合),2005年第8期

[9]肖维平: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研究. 财会月刊,1999年第5期

[10]胥朝阳:环境会计框架及涵义探析. 经济师,2001年第3期

[11]华曾侃 宋民生:关于环境会计的探讨.煤炭经济研究,2000年第10期

[12]杨贵珍 夏顺忠 曹 正:创建环境会计的几点思考.生态经济,1999年第5期

[13]朱学义:我国环境会计初探.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篇9

一、我国建立能源会计的必要性

1.我国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呼唤能源会计

近几年,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日趋紧张的资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使得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机制, 以缓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而在全社会的能源消耗中,企业是大头,因而责无旁贷地成为节能减排的主体。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能是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因此,有必要将能源问题与会计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构建起关于能源会计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2.建立能源会计可以树立企业新形象,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

目前,一些企业能耗过高,大量排放污染物,不仅经济效益受到影响,而且漠视甚至逃避社会责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审核,履行节能减排社会责任不达标的企业将在国际市场中被淘汰。因此,企业应尽快建立能源会计,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努力控制能源成本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公众和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为今后实现更大的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3.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进一步接轨要求我国尽快建立能源会计

对能源会计问题的研究,在早期西方一些比较权威的会计理论书籍和会计学教科书中,就已经较多地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并且取得了部分成果。特别是在石油和天然气会计问题方面,美国可以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相比之下,我国1993年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后,尽管在许多方面已经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但有关能源会计方面的探讨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而且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外资企业纷纷到中国来投资,为了使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 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接轨,我国理应尽快建立和推行能源会计。

二、能源会计的基本理论

1.概念

能源会计是企业会计的新兴分支,它综合运用会计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节能减排目标为指导,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能源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以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2.核算内容 

能源会计主要核算和计量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污染物的防治支出以及节能减排所产生的收益等。通过核算,促使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 高度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反映企业通过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投入以及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控制能源的耗用成本,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污染物的防治支出。反映企业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进行的防治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如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环境补偿费用以及环境发展费用等等。

(3)节能减排所产生的收益。反映企业通过加强对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加大对污染物的防治力度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核算目标 

(1)基本目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资源环境及对能源的节约使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尽量提高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2)具体目标。在进行核算时,对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污染物的防治支出等进行确认和计量,为政府、环保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等提供企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有关信息,促使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最大化。

4.基本假设

能源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在继承传统会计假设的基础上,融入了新内容。

(1)会计主体假设。能源会计的主体假设应注重会计主体的行为特性,而非所有权特性。由该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如由于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而影响其他企业的正常经营,或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状况等等都应包含在核算对象之内。

(2)受托责任假设。能源会计的受托责任应不局限于“财产托付论”,而是适用“能源托付论”,即除了财产的保管和使用外,节约能源和治理环境污染也应成为会计中委托——受托责任关系的主要内容。能源会计中的受托是受整个社会之托,它具有双重性质,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责任和以体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两个方面。

(3)多元计量假设。能源会计核算内容既具有商品性而又不限于商品性,在计量上具有模糊性特征。因此,计量单位应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甚至是文字说明。

(4)持续经营假设。在能源会计中融入了节能减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比传统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5)会计分期假设。与传统会计的分期假设没有区别,目的是为了定期评价企业的经济效果和环境业绩并对外报告。

5.核算原则

(1)政策性原则。能源会计的核算要体现国家颁布的有关节能方针、政策和法律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和制度的要求。 

(2)社会性原则。能源会计要求企业不仅要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考虑其业绩, 更要站在社会的角度对企业进行评价。

(3)预警性原则。能源会计核算体系要反映能源环境现状和变化的方向、程度, 达到预先发现能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并起到预警作用。

(4)灵活性原则。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时期,能源会计应确定不同的核算内容,同样在计价方法与计量单位的选择上也应较为灵活。

(5)真实性原则。能源会计反映的内容必须符合企业活动的本来面目, 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存在并且可供检验的。

(6)充分披露原则。能源会计在提供会计信息时, 应将一切有关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污染物的防治支出等情况报告给信息使用者。

(7)一致性原则。能源会计对程度等的选择应前后一致, 以便提供可比的会计信息;各企业之间对能源会计的内容、披露等也要保持一致, 也便于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8)多种计价基础并用的原则。能源会计可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现行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方法。

(9)最小差错原则。能源会计在计量上存在较大的模糊性,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但应遵循最小差错原则,做到相对准确。

(10)稳定性原则。能源会计核算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1)可比性原则。能源会计核算体系应尽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会计核算框架相一致, 这样便于今后各国能源状况进行比较。

6.基本要素 

能源会计的基本要素与传统财务会计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能源性资产。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且能够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以及购入的节能设备等。

(2)能源负债。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的确认标准并且与节能减排相关的义务,如为购入节能设备而发生的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利息以及为治理环境而支付的应付环保费、应交环境资源税、应交燃油税、其他应交款等。

(3)能源权益。指企业所有者所拥有或投入的利益,主要有能源资本、节能基金和从损益账户转来的能源利润组成,如吸收投资者投入的煤、石油、天然气及投入的节能设备、设立的节能基金等。其中的“能源资本”可理解为国家因其对能源拥有所有权而形成的国家权益;“节能基金”可看作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需专款专用的资本,其性质与盈余公积相同。

(4)能源收入。反映会计主体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所得到的收益,包括节能减排业绩卓著奖励、节能减排项目借款获得的贴息、购置节能设备获得的政府价格补贴、环境损害补偿收入、环境污染罚款收入、节能减排错失机会收益等等。

(5)能源成本。指企业在其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能源消耗以及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而发生的支出,包括:①能源消耗成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能源的耗用或使用的成本;②能源管理成本:核算通过先进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节能而发生的费用;③环境支出成本:核算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环境补偿费用和环境发展费用等;④环境破坏成本:核算由于三废排放、重大事故、资源消耗失控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损失。

(6)能源利润。能源收入扣除能源成本和能源税金后的净额,它反映会计主体的能源绩效。 

三、能源会计信息披露

能源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日常能源会计核算的进一步延伸,它既可在现行的财务报告中披露,也可单独编制能源信息报告加以披露。就我国目前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状况而言,应在现行的财务报告中单设项目披露。

首先, 在现行资产负债表中增设有关能源方面的披露项目。其中资产方增加能源性资产、能源折耗科目,在长期投资下增设“节能投资”明细科目, 反映企业截至期末所发生的节能投资额。在固定资产项目中增设“节能固定资产”明细科目, 反映企业用于节能的专项固定资产,在累计折旧项目下增加“节能固定资产折旧”明细科目,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下增加“节能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科目,应付环保费、应交环境资源税等则在负债方的流动负债项目下列示,所有者权益下增加能源资本项目,节能基金则列示在盈余公积项目下。

其次, 在资产负债表后再增加一份附表, 即能源资产负债明细表, 将能源性资产、节能固定资产、能源折耗以及应付环保费、应交燃油税、能源资本等分明细予以列示,以便完整地披露企业有关能源方面的信息。

另外, 以现行利润表为基础,在表中增设能源支出和能源收入项目。具体来说,在营业利润项目后,增设收益性能源支出项目,揭示包括能源性资产折旧和摊销费用等在内的当期能源成本费用和能源损失;增设能源收入项目,揭示节能、治污和保护环境获得的当期能源收入。同时, 在利润表后也增加一份附表,即能源损益明细表, 详细反映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因节能减排而产生的损益。

对客观存在或可能发生但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事项,企业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如部分能源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的节能减排绩效等。具体包括能源法规执行情况、能源消耗及利用情况、节能减排实施效果及未达标的原因;企业环境质量状况,如污染物排放指标达标率等;环境保护和污染物利用状况,如企业投入环保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及污染物回收利用率等相关指标。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立完整的能源会计理论体系,大力发展能源会计已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尝试与创新,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会计体系,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参考文献:

[1]肖 坚: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思考.新疆财经,2007年第5期

[2]李绍民 张 琛:节能减排措施初探.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7期

[3]张清林:提高能源审计质量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企业技术进步,2007年第8期

[4]许家林:资源会计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倪豪梅:节能减排须多措并举:调整结构 转变发展模式.中国军转民,2007年第8期

[6]王 茜:关于建立我国环境会计的探讨.经济师,2002年第1期

[7]余胜田:西部大开发与环境会计. 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第3期

[8]白英防:论环境会计的学科特点. 财会月刊(综合),2005年第8期

[9]肖维平: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研究. 财会月刊,1999年第5期

[10]胥朝阳:环境会计框架及涵义探析. 经济师,2001年第3期

[11]华曾侃 宋民生:关于环境会计的探讨.煤炭经济研究,2000年第10期

[12]杨贵珍 夏顺忠 曹 正:创建环境会计的几点思考.生态经济,1999年第5期

[13]朱学义:我国环境会计初探.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8-0019-04

“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的任务和挑战。企业节能减排是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力量,资金大、融资难是制约企业节能减排动力的主要因素。2010年2月9日,我国第一个排放权交易体系——天津能效交易市场正式设立,“碳金融”试点运作开启了用市场手段和金融创新方式治理环境污染的新篇章,为企业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提供了新的机会。

一、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利用排放权交易融资的可行性

(一)理论可行性

排放权交易市场设立之前,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项目所能够节省的能源费用,这种情况下,节能减排项目实施的效果只是体现在企业能源成本的降低上。此时,企业是利用节能减排项目所产生的能源费用的降低潜力和预期来为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利用项目期内的实际节省的能源费用来收回成本和实现可能的盈利。

以污染减排成为具有法律约束的义务为前提,排放权成为一种具有实际价值的商品。此时,随着排放权规范现货与期货交易市场的出现,排放权交易的参与范围从排放权使用方向外扩展,排放权的金融衍生交易也就陆续出现了。随着全球环境压力的进一步加大,一个基于排放权分配、交易的市场化全球减排体系正建立起来,企业也已经意识到自身的能源使用和排放将产生额外效益并为自身提供新的竞争优势。在排放权的减排、交易和投资三种需求中,履行减排义务的需求是最根本的,是所有排放权交易产生的基础,节能减排项目在降低能源费用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产生的减排效应就成为项目本身拥有的资产,项目通过运作使用减排效应进行融资或是产生效益就变得切实可行。

(二)环境、制度和市场保障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一方面推动节能减排项目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建立起一个透明、简洁、高效的市场管理体制,为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与此同时,我国已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省市设立排放权交易试点,正逐步建立国内排放权交易市场。这些排放权交易市场设立的目的在于探索发展适宜我国国情的排放权交易市场和交易体系,为国内排放权交易项目、交易业主提供便捷服务,为我国制定减排政策、完善交易体系提供前期经验积累。同时,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排放权交易场所,为企业基于排放权交易的节能减排融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体系保障。

二、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模式设计

“上限—交易”是排放权交易设置中对排放量规定一个上限,此限度为一定期限内排放权交易的参与方排放此种污染物的最大额度,然后在此限度之下确定额度并对该额度进行分配。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排放权交易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体系发展的一个趋势,目前我国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强制性碳减排体系还在试点过程中,但是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体系已在多地建立。本文中主要以这种减排交易体系作参考来展开讨论,研究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如何利用“上限—交易”减排机制减少的排放额度来进行融资。

(一)总量控制与配额减排体系下排放配额的产权分析

在进行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模式设计前,首先应该明确的一个前提:排放权是排放企业先于减排效果已然存在的“个人财产”。在总量控制与配额模式下的排放权交易体系中,排放权是排放企业已经存在的“产权”,因为排放配额是用于抵消企业因生产经营所排放的污染物质而由政府通过无偿授予、拍卖等方式分配给排放企业的。排放限定了企业可以排放的污染物的最大额度,同时规定了超额排放将遭受严厉制裁,所以排放权具备稀缺性、强制性、排他性、可交易性和可分割性五大属性。在这样的减排机制下,管辖范围内的排放权都是由政府授予的,排放配额总量固定,所有权归排放企业,用于交易的排放权是初始分配排放权的一部分。

在这一大前提下,排放权是强制性减排体系下企业可以产生利润的一种“财产”,企业的排放权是先于节能减排项目的减排效应存在的,排放企业是排放权的所有者、业主,并承担着超过排放权限度而引起的各种后果。

(二)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模式设计

未利用排放权融资的节能减排项目的融资模式与一般项目融资模式相同,见图1。这种模式下,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寻找金融机构融资,项目结束后享受节能减排收益。本文中以此模式为基础进行设计。

减排法规允许非排放企业拥有排放权并进行排放权交易,这是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企业节能减排项目融资的前提。当前,拥有排放权买卖资格的非排放企业在国际减排体系中极为常见,如专门从事排放权投资的中介机构等。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篇11

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建设投资和建设管理体制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给排水施工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给排水管道承载着整体城市的给排水传输的重要工作。但同时,在全球面临的问题就是缺水,能源损耗以及紧缺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相互制约,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威胁。市政给排水系统在能源损耗中的主要内容有:人们在从事环境绿化、游乐、生产、工艺等一系列活动时的回用水、热水、消防、排水、给水等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因此,市政给排水节能系统在经济工作中的分量是相当重要的。而市政给排水节能系统无论是在管理、材料、施工、设计上都应该按照严格的要求,同时也应该采取新的技术措施,这样才能将给排水系统的运行保持在一个良好的范围内。

一、市政给排水系统节能设计的原因

一般在市政施工中所要求的技术标准比较高,且给排水系统设施需要的用水量大,且用的人数也较多,如果遇到排水管道堵塞或者停水的情况,那么对与市政工程的影响也较大,并且市政给排水系统中所需的动力设备较多,且排水管道的竖向分区比较繁琐,容易发生火灾的隐患也较大。就目前来说,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消防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或者消防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在日常运行中的经济性。虽说现代市政给排水系统的整体设计、施工技术趋于成熟,但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设计应用和研究供水技术时应当运用相对经济、安全和可靠的运行管理方法;及时地应用与研制新型的稳压、减压设备;注意应用自动控制与消防技术;将系统过水能力在排水系统中进行优化,并利用一些技术措施去缓解排水系统的压力等等。为了能更好地推动和适应市政建设发展,我们应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二、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进行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主要将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耗能现状作为对象来进行阐述。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热水供应系统

在市政给排水系统中,热水供应系统应该是耗能最大的一个系统了。目前在我国,在很多市政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使得能源的消耗量一直得不到降低,主要表现在旧有的设备长期得不到改进以及不注重对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几个方面。可以说,热水供应系统的节能是市政给排水节能工程的关键。

2.2生活废水、粪便污水等的混合排放

一般来说,对生活废水和粪便污水进行分流排放可以有效的实现节水节能。不过,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生活废水和粪便污水进行混合排放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这一现象使得大量的水资源无法得到净化处理之后再进行循环利用,排放之后就已经浪费掉了,进一步造成我国水资源的紧张与短缺。

鉴于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进行节能减排的依据以及我国市政进行节能减排的现状,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有效的、比较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三、市政在给排水设计中进行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拟从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充分利用太阳能清洁能源以及其它节能减排措施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3.1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

一般来说,新型的节水设备在设计中更加注重节能的因素,节能效果也更好。具体来看,在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选用一些优质的管材与阀门。如果选用一些镀锌的钢管,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水质污染、漏水渗水等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像铜管、不锈钢管、钢塑复合管则能很好的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其次,在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到节水的因素。节水型器具的使用不仅能够节约一定的水量而且对环境保护也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对这些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出现了侧重和倾斜,越来越注重其节水节能的作用。

3.2充分利用太阳能清洁能源

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由于其资源丰富而且对降低消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近年来,其在我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技术也已相当成熟。对于市政给排水设计来说,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利用太阳能制备生活热水,这种将太阳能资源和给排水设计结合起来的做法,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传统的能源消耗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值得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当然,除了太阳能,还有很多清洁能源可以采用,比如地热、风能等,在这里只是重点对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进行一番比较详细的介绍而已。

3.3其它节能减排措施

对于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除了以上两种主要的措施之外,还有很多合理有效的措施可以采用,比如,建立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的系统、在热水管道的设计中应尽量使用塑料管材而不是金属管材等等。总之,在以后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必须充分体现节能减排的理念,只要是对节能减排有利,我们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以适应这一未来社会的趋势。

四、结束语:

节能减排理念是国家为适应时代潮流和应对当今社会现状所提出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在其大力倡导下,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而且在实践中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将这一理念与市政给排水设计相结合,同样也是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有效促进节能减排在市政行业的推广,而且可以使这一理念与各行各业的真正结合,为我国经济社会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从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进行节能减排的特点、必要性以及主要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大体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完整的解释,可以为以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不过,在论述的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加以解决,以更好的推进节能减排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金应. 市政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实现[J]. 价值工程,2010,2(23):46-69

[2]杨天峰,张旺. 低碳经济下市政给排水的节能问题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0(09)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篇12

1引言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日趋尖锐,为解决该矛盾和确保两者间的动态平衡,必须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技术创新,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节能减排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国家部门对各类企业进行的节能减排摸底调查,目的在于明确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根据调查结果开展节能减排研究,制订促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思路、目标及政策措施。第二,针对家庭和个人在生活方面的节能减排调查,能够有效提高公民节能意识,促进节能减排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第三,关于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调查,通过调查,能够及时了解企业节能、排污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并促进节能减排相关技术和措施的改进。

这一研究,不仅囊括了大部分以前与此相关的各种调查结果,也获得了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因素的原始资料和数据,补充当前针对企业节能减排意愿调查的空白。

同时,希望研究成果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能为政府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建议,并通过研究人员的努力,提高企业承担环保公共责任的主动性,发挥企业在环保低碳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2计划行为理论(TPB)

计划行为理论(TPB),是由美国学者Ajzen和Fishbein在理性行为理论(TR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社会学领域研究行为意愿方面广为认可的一种理论,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其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这些中间变量的引入,使得态度与行为之间的联系表现的更加明显,也同时增强了该理论对实际行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计划行为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主体行为的~般决策,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计划的结果,行为的意愿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行为意愿可以由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来预测,其中感知行为控制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行为。计划行为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观点:

(1)非完全意志控制的行为不仅受行为意愿的影响,还受个人能力、机会、资源等实际控制条件的制约,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愿直接决定行为;

(2)实际控制条件通过准确的感知行为反映,因此感知行为可作为实际控制条件的替代指标,直接预测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预测的准确性依赖于感知行为控制的真实程度;

(3)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的认知与情绪基础是信念,但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只有少量信念可以被获取;

(4)个人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经验、人格等)通过信念间接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从而最终影响行为意愿和行为。一般来讲,行为态度越积极,得到的重要支持越大,感知行为控制越强,行为的意愿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是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的战略性选择,而企业的战略性选择行为是企业管理者主体如CEO或由主体组成机构基于内外环境分析的理性决策行为;鉴于TPB理论对主体行为的良好解释力结合国内企业管理现状,本文力图将TPB理论引入影响企业的节能减排意愿因素的分析中,从计划行为理论出发,提出分析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并就相关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

TPB认为行为意愿(BI)即主体执行特定目标行为的意愿,反映了主体完成特定行为的意愿强度。就企业节能减排行为而言,节能减排意愿越强,就越有可能推行节能减排活动。

行为态度(AB)指主体对某种行为所存在的一般而稳定的倾向或立场。就企业节能减排行为态度而言,则是指企业对节能减排所持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一般地,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态度受主体拥有的大量有关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可能结果和对行为结果评估的信念影响,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战略作用认识越深刻、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越强,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结果预期收益越好,则态度越积极。具体包括以下可能素:经营目标、经济风险、消费需求、竞争水平等。

主观规范(SN)即是主体在决策是否执行某特定目标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如:政府,舆论媒体,股东对主体决策行为的影响。就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观规范而言,它受企业对重要他人或团队对其是否执行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意向和期望的信念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可能因素:政府压力、媒体压力、市场压力、内部阻力等。

知觉行为控制(PBC)是指主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程度,它反映的是主体对促进或阻碍行为因素及其影响强度的影响。就有关企业节能减排的知觉行为控制而言,它由企业对促进或阻碍行为因素及其影响强度感知的信念决定。具体包括以下可能因素:政策优惠、金融支持、节能技术、专业人才、自有资金、制度安排、管理水平、协作交流等。

课题选取了46个具有代表性的江西省内企业进行问卷和访谈调研,搜集原始资料和数据,可供深入研究各相关因素对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影响。

通过调查并结合TPB模型分析,归纳出各种影响因素,如图所示:

依据TPB的观点,在做出节能减排(行为)决策时,企业的管理者所拥有的大量相关信念,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只有少量能够突显,这些突显的信念通过影响企业管理者关于节能减排的行为态度、决策时感知的社会压力和对可能促进或阻碍节能减排执行的因素与强度的认知来影响企业最终的节能减排行为意愿和行为。

3企业节能减排的TPB分析

3.1企业节能减排中的行为态度

行为态度,指决策者对目标行为所持的积极或者消极的主观评价,即决策者认为该行为是有利或是不利的。在节能减排决策中,决策者对节能减排的主观评价更为积极,则越容易实施行为,反之则难以实施行为。节能减排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经营目标、经济风险、消费需求、竞争水平。在调查中,46.7%的企业认为本单位的节能减排措施对利润的贡献率低于5,其余企业则认为贡献率处于5%到10%之间。同时,74.8%的企业认为竞争对手愿意自主开展环保和节能降耗工作(其中34.8%的企业认为“非常愿意”)。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企业认为节能减排有利于企业满足消费需求、实现利润,节能减排行为的经济风险可控,并且能使企业在竞争力水平上有所提升。

这些因素整体产生的积极影响,能促使企业加强行为信念,对行为的实现将产生正面影响。

3.2企业节能减排中的主观规范

主观规范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该行为时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通常表现为对决策者最具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对该行为的影响作用大小。在企业节能减排中,这种社会压力反映为管制压力、舆论压力和市场压力三个方面。管制压力来自政府监督,舆论压力来自消费者和社会公众,而市场压力来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竞争者和消费者等。例如,2008年江西省相关监督部门对全省18家“千家节能行动企业”和百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节能目标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表扬超额完成任务企业,并通报批评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企业,勒令未完成目标企业在限定日期内报送整改专题报告,深刻分析未完成目标原因,并着手整改,管制压力可见一斑。此外,32.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其单位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上级部门要求在当前全世界呼吁“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社会大众,对于企业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正从期望向要求过度,同时,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都已不得不接受行业内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不可避免的向节能减排迈出步伐。企业的重要影响个人或团体中,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企业都承受着空前的节能减排压力。

3.3企业节能减排中的知觉行为控制

知觉行为控制指的是,决策者在实施行为时所意识到的促进和阻碍这一行为的因素,即当决策者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和机会越多,可能碰到的阻碍越少,则知觉行为控制越强,亦即是说越可能实施行为企业节能减排中,影响知觉行为控制的因素概括有,政策优惠、金融支持、节能技术、专业人才、自由资金、制度安排、管理水平、协作交流等几个方面。

本研究中,被调查企业所使用过的节能技术,技术所属企业中有93.5%的企业认为节能技术和产品能起到明显效果,只是效果大小存在差异。65.2%的企业设置了节能减排专职人员,在节能减排上的资金投入54.3%的企业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而投入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l8家(其中包含投入1000万以上的企业2家),占被调查企业的39.1%。企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建立方面,能源计量制度、能源消费统计与报告制度、节能减排考核制度,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四项制度中,对于其中任一制度而言,大约均有一半的企业已经建立,另外,有36.8%的企业制定了年度节能减排计划。以上包含了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在知觉行为控制中被促进的方面。

对于知觉行为控制中的阻碍因素方面,本项调查中54.3%的企业不知道实施清洁生产项目方面的申请补贴情况,这意味着监管方与企业关于政策优惠方面的信息并不对称。被调查企业中,认为节能降耗成本太高、严重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的企业占36.8%,认为企业还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资金条件的占43.5,认为环保、节能降耗的相关优惠政策太少的占56.5%,同时,19.6%的企业认为自己未能全面掌握有关环保及节能降耗标准方面的信息,50.0%的企业认为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无法准确及时的了解和选择节能降耗技术产品,41.3%的企业认为市场上的节能技术成熟度不高、无法真正让企业节能,13.0%的企业认为节能降耗投资较大,缺少银行贷款方面优惠。以上因素的阻碍作用,成为了抑制企业节能减排有效实施的关键。

3.4综述

根据TPB模型,在行为态度上,被调查企业认为节能减排对企业长远而言影响是积极的,并且在企业决策者的主观规范信念中,企业因受到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开展和进行节能减排。在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意向是导致行为的直接因素,而以上两个因素加强了企业节能减排的行为意向,然而,在影响行为意愿的第三因素——知觉行为控制中,企业虽已掌握一定可利用的资源和机会,如节能减排的政策优惠、信贷支持、节能制度建设等,但企业切实的节能减排行为仍受到较大的阻碍,如资金不足、缺少更加有效的技术、节能收益较低,综上而言,企业面临的问题是节能减排成本过高而所获得的支持和收益不足,由此得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机会和支持,破除阻碍节能减排行为的障碍。

4结论与展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