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规范心得体会合集12篇

时间:2022-07-12 09:34:30

行为规范心得体会

行为规范心得体会篇1

依法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工作中也暴露了一些不规范不文明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十分关注。我们要从省院反贪局做起,以推进反贪工作转型升级为引领,全面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

要切实转变司法理念。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等,并从思想深处和认识高度充分认识在反贪部门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极端必要性和极端紧迫性,努力为深入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要突出整改重点。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突出什么问题。突出抓好严格规范使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严格执行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严格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和辩护律师的执业权利、严格规范扣押、冻结、处理涉案物等重点规范的落实。要强化整改措施。省院反贪局将建立定人定市分片联系指导制度,切实加强对下督查督办。加强制度建设,从省检察院层面,抓紧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使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办案的意见等指导性、规范性文件,并适时在全省检察机关反贪部门组织开展若干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的,坚决及时监督纠正,该通报的通报,该点名批评的点名批评。要严明司法责任。深入开展专项教育,认真落实“两个责任”要求,坚决反对特权思想、衙门作风、霸道作风,坚决惩治粗暴执法、不文明执法行为,树立反贪部门良好形象。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规定,突出抓好《检察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禁令》,坚持以最严的标准、最严的措施,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反贪干警违法违纪问题。

规范司法行为心得体会(二)

各省、自治区检察院纷纷要求全体检察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会议精神,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最高检的部署上来,在抓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要深刻认识深化司法规范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高度重视并坚决纠正自身司法不规范的突出问题,真正把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抓紧抓好。

就全面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贵州省检察院检察长袁本朴提出,要严格行使法律监督权,推进严格司法;要进一步完善规范司法行为的制度机制,加强对执法办案的监督管理;要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确保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要以推进司法理念、司法能力、司法作风建设为着力点,按照“五个过硬”的要求,加强过硬检察队伍建设。云南省检察院检察长王田海强调,云南检察机关要坚持眼睛向内,正视自身存在的司法行为不规范问题,围绕重点部门和环节,从自身司法办案和履行监督责任两个方面查找问题,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哪个环节薄弱就重点强化哪个环节,扎扎实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眼下适值岁末年初,各项检察工作任务繁重,薛江武就此特别强调,全省各级检察机关要立即行动起来,决不能因为临近岁末年初而有缓一缓、拖一拖的思想,要根据最高检的总体方案,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分析司法规范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特别要牢牢把握动员部署、对照检查、整改落实、总结验收四个阶段,逐一细化实化目标任务、工作抓手和时间要求,规划好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热潮还在继续。各地检察机关正严格对照最高检确定的专项整治工作重点,逐一对照排查自身司法行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专项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决纠正司法不公正、不文明行为,全面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

规范司法行为心得体会(三)

这次专项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开展集中整治,牢固树立规范司法、公正司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纠正思想观念、司法行为、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的长效机制,使检察人员的司法理念进一步端正,司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司法作风进一步改进,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重点围绕我分管的侦查监督、公诉、民行检察部门,突出整治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案件当事人及其近亲属态度蛮横,对案件存在问题推脱逃避,不注重释法说理,不注重矛盾化解。

2.特权思想严重,执法言行强势,作风霸道强硬,压制和妨害诉讼参与人正当权利行使。

3.执法办案不讲策略效果,不注重维护发案单位正常经营管理秩序,不尊重当事人人格尊严。

4.对告状求助群众态度冷漠,置之不理,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5、落实未成年人特别程序的各项规定不到位,图简单,怕麻烦;不尊重涉案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公开或者传播涉案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6、不按规定程序办理案件,该请示汇报不请示汇报,擅自决定处理案件。办案制度执行不严格,丢失卷宗材料和证据。

7、出席法庭不按规定着检察制服,法庭用语不规范,不遵守法庭纪律,不尊重审判人员、被告人和辩护人,指派不具有检察员或者检察员身份的人员出庭,没有受检察长指派擅自出席法庭。

8、民行部门不经过检察委员会研究或不经检察长决定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和执行监督检察建议;滥用检察建议,对法院审判、执行活动的监督不规范、不严谨,一些通过口头或其他书面方式即可纠正的错误,不适当使用检察建议,一份检察建议多头发放,重复统计,影响检察建议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超期办案。

9、刑事诉讼中,不依法履行相关告知义务,侵犯律师和当事人依法应当享有的诉讼权利。

10、不依法听取或不注重听取律师和当事人意见,律师和当事人所提意见不按规定附卷或在相关文书中予以体现,对律师合法要求不能依法及时办理,造成律师、当事人和办案人员沟通交流不畅,有意见不能及时有效反映和表达。

11、办案数据造假,把有利于考评计分的数据多报,不利于考评计分的数据不报、少报或者迟报。在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各个环节,为争取多得考评计分弄虚作假、凑监督数量。在公诉等环节,职务犯罪共同犯罪案件人为分人分案起诉,虚报案件审结率,等等。

12、不认真履行流程监控职责,重办案期限监督,轻办案活动监督,发现和纠正浅层次问题多、重大问题少,在违法违规办案监督方面存在空白和“盲区”。

13、不认真履行案件质量评查职责,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质,对特定种类案件的评查不及时,导致案件质量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纠正,造成负面后果。执行不到位,监督的刚性不足,责任追究不落实,不敢担当、不敢较真碰硬,对扩大解释“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等违法违规办案情形疏于监督。

14、组织、监督案件信息公开不力,选择性公开、延迟性公开、不规范公开比较普遍,没有形成以公开倒逼规范司法行为的态势。

15、超越职权办案,插手经济纠纷。

16、利用职权,违法办案、徇私舞弊。

行为规范心得体会篇2

对全体员工进行《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学习,各条规范采用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并结合公司员工日常行为列举事例,形象生动的逐条分析讲解。阐述主良行为对公司和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对规范执行有力,严以律己的部门和员工进行表扬。在学习过程中,各位员工认真听讲,详细记录。学习结束,全体员工对徐总精彩生动的讲解爆以热烈的掌声。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对集团公司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刻认识到公司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其目的是为规范员工日常行为礼仪,待人接物,文明谦恭,积极营造企业文明、和谐的工作环境,也是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各种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培训学习,其核心是在落实。我们每一名员工都是公司的一面旗帜,每位员工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司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每一位员工从一进入公司,其首要职责是认真学习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深刻理解其内涵,让它作为每一名员工以后工作学习生活的指南,深刻牢记做人做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在行为规范的监督下,做一名优秀的员工,与公司一起成长壮大。同时个别员工自由散漫,不受规范约束,并置公司各种制度于不顾,不能严以律己,象这样的员工不能为我所用,定会危及公司和他人,必须进行必要的处罚。

我同时感到,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执行必须加大监督机制、强化公司各级管理、切实做到公司政令畅通、严格纪律、让各项规范、制度为集团公司健康发展而保驾护航。

学习员工行为规范心得体会范文2

近日,全行员工共同组织学习了《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行为守则》新版,《新守则》图文结合,通俗易懂,不仅分篇列出了守则主要内容,而且就其中一些重要条款绘了生动的漫画,大提高了知识性和趣性。通过学习,我对《员工守则》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下面我就说一说我学习《员工守则》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员工守则》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到保密知识,从勤勉尽职到依法合规,,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了详细而人性化的规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员工守则》,我们就有了行为的标准,有了努力的方向,企业的守则有助于农行发展。总行新下发的《员工守则》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是企业要求员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员工守则》把爱岗敬业放在首位,要求我们热爱企业,不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不做有损企业利益的事,与企业共同进退,不营私,积极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敬业是《员工守则》精神的集中体现。要我们热爱自己的岗位,在本职岗位工作中做到严、细、实、恒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忠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扬敬业精神,在平凡岗位中不忘刻苦学习,勇于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在企业提高效益的同时,自己也得到飞跃的发展。

企业职工只有遵章守纪才能保证企业健康良性发展,遵守社会公德有助于企业和谐发展,企业和谐有助于社会和谐,这样才能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行为规范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绳,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要严格遵守,首先要遵守企业的工作纪律和制度,保证企业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第二要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不做任何干扰和破坏工作秩序的行为;第三是要做讲文明、讲礼仪的新型员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第四要自觉遵守公司的保密要求,避免违规使用知识产权和泄密行为;第五致力于维护彼此信任、平等沟通、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员工关系,协作就是要有团队精神、有配合意识;团结协作、相互包容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所应具有的意愿和要求。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决心以《员工行为守则》作为做事的基本准则,从我做起,从本岗位做起,自觉践行守则的要求,做一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的农行人。一是树立职业自豪感,珍惜工作岗位,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忠于职守,争先创优,做一名爱岗敬业的农行人;二是恪守诚实信用原则,保持个人品行正直,严格遵守劳动合同规定的各项条款,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农行人;三是主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勤奋努力,严谨审慎,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做一名勤勉尽职的农行人;四是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银行内部规章,恪尽职守,合规操作,做一名依法合规的农行人。《员工守则》是企业整体协调运作的保障,也是维护我们员工自身利益的保障,让我们共同践行《员工守则》,为把我们农行发展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员工行为规范心得体会范文3

行为规范心得体会篇3

下面我们通过以下文章了解一下合格党员的标准。

党章第二条规定了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具体来说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第二,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第三,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了解了作为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之后,看一下以下文章了解一下合格党员的行为规范。

1、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2、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

3、维护党的尊严、保守党的秘密、宣传党的主张。

4、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5、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时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

6、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切实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

7、加强组织观念,积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8、始终保持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人生观,保持共产党人崇高的道德情操。

行为规范心得体会篇4

下面我们通过以下文章了解一下合格党员的标准。

党章第二条规定了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具体来说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第二,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第三,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了解了作为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之后,看一下以下文章了解一下合格党员的行为规范。

1、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2、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

3、维护党的尊严、保守党的秘密、宣传党的主张。

4、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5、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时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

6、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切实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

7、加强组织观念,积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8、始终保持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人生观,保持共产党人崇高的道德情操。

行为规范心得体会篇5

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教育水平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教师,我认为我们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文明理性,爱岗敬业,具有高涨的工作热情。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勤奋务实,敬业乐教。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

行为规范心得体会篇6

一是在执法大队中以军训+讨论方式开展,结合前期学习,在军训中展现精神风貌,在辛苦流汗中体会新时期共产党员要恪守思想行为规范。

二是在科室中以学习+讨论方式开展,每个人发表自己对学习的认识,查找自身差距,表达自己将要践行的思想行为规范。

此次活动,各党小组还在微信群中推送了党员观点和军训照片。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合格,党的组织才坚强有力。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全省广大党员一定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学好党规,学好系列重要讲话,严格党员标准,树立行为规范,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必须明确学习内容,严格党员标准。要逐字逐句通读,尊崇、遵守、维护,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要认真学习党规党纪,牢记优良传统、作风,养成纪律、规矩自觉,守住为人、做事底线。要着眼于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紧密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深入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入领会贯彻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注重融会贯通,做到学以致用。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全体党员必须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政治本色,把理想信念体现为行动的力量,积极投身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动实践。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既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又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要时时处处当表率、做模范,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困难、哪里最艰险,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要自觉践行严、实、忠、廉、担要求,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党员合格的标准是具体的、明确的。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坚持学与做结合、知与行结合,让党的每一个细胞都健康起来、每一个组织都坚强起来,更好地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让每一位党员牢记党员身份,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以取得实效为取向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切实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落实全省十三五时期131总体要求再立新功。

2016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心得体会

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使自己的党性得到增强和完善。加强党性修养,要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既干事,又干净,要干成事,干实事。在为人民服务的任何时候,应该认认真真,全心全意的付出,还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经常性的自我批评、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我要在不断地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水平,在提升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全心全意为锡惠公交驾驶员服务。但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高党性修养,除了在工作中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高自己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强理论修养,提高理论素质,关键是提高我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我们在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重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用党的基本理论的精神实质,指导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同时不能放松或忽视了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

共产党员的党性,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它的基本点是确定不变的;同时,它又是不断运动着的客观实在,随着客观环境及党自身认识及经验的积累,党性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其具体内容和重点又在不断变动、充实和提高。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共产党员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正确揭示和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必要条件,也是理解、掌握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必须的思维方式。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强化理论学习,增强对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自觉性。通过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共产党人辨别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及工作中的原则性和创造性。这也是党性修养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必需的条件。

二、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和世界眼光

每一个共产党人都肩负着历史重任,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和世界眼光,开阔的视野,学会敏锐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才能始终走在时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一定要重视对重大实际问题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研究,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三、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改造,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共产党员的思想改造,就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其目的是使共产党员逐步抛弃非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它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提高党性修养与时俱进的一条重要措施。我应该时刻用这种理想信念来激励自己,自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磨炼升华自己,用党性原则对照自己,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违法之事不干,做到清清白白从政、堂堂正正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经受住考验,抗得住侵蚀,守得住灵魂。

四、开拓创新,当好先锋

开拓创新,是与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完全一致的,是对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党性要因素。作为思想观念,开拓创新是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精神动力;作为行为方式,开拓创新是实现改革开放带来的必要环节。共产党员作为工人阶级乃至全社会的先进分子,应当在开拓创新方面走在社会的前列,要从党性的高度,切实担负起创新的倡导者、策划者、组织实施者的作用,即当好先锋,起领导作用。

五、坚持求真务实的实践原则

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践品格,换句话说,就是要在实践中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坚持实践原则,要注意对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最基本的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实,克服忙于应酬、工作精力不集中的浮躁心态和情况不明决心大的倾向;要注意日常工作和生活养成,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做起,遵守共产党人行为规范,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不断升华人生追求,使之习惯成自然要注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转化为抓落实的实践过程。做好转化工作,避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尤其是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言与行的关系。不要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干的是非马克思主义,对他人严格要求,对自己随心所欲,公开宣传和实际遵循的价值准则不一致。增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就必须在建设上做文章,少说多做,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上下一致,真正坚持求真务实的实践原则,以适应党性修养与时俱进符合时展的需要。

2016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的文化、科技、生产力等等,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一直是我党所追求的目标,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的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党员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动摇,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开拓创新,勤奋工作,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帮助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是《》中作出的明确规定,而且也是形势发展给我们党提出的新要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党员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远大理想,精神支柱不动摇,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和奋斗目标。因此,我们各级党组织、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要提高对搞好党员思想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大对党员思想教育的力度,做到常抓不懈,锲而不舍。

行为规范心得体会篇7

在总结发言中,唐厚晨提出,当前全党上下正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广大共产党员能否认真学习,掌握并遵守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争做一名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直接影响着学习教育的效果。他认为,广大党员必须在带头勤思善学强素质、带头爱岗敬业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争先进、带头遵纪守法作表率、带头弘扬正气促和谐等方面争创先进,践行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优秀性。下面是也渐渐毕业生整理的关于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党性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是党员自觉地主动地用党性来改造自己,使自己具备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及其一切优良品质和美德。党性修养又叫党性锻炼,是指党员和党的干部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去体现和实践党的性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以自身的业绩,为实现党的理想、党的使命而努力奋斗的过程。党性修养问题,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不仅关系到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历史使命的实现,而且也是共产党员永恒的主题,是共产党员力量的源泉,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进性,面临着新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广大党员的觉悟,加强党性修养与锻炼,是一个十分紧迫而现实的重要问题。这不仅仅关系到个人品德和素质问题,而且关系到党的整体形象和整体战斗力,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就变得重要且必要了,那么应怎样加强党性修养呢?我个人认为可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足文章。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共产党员必须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政治观点,站在党中央的高度分析和认识问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同各种错误思潮和行为、同种种反科学的异端邪说作坚决斗争。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各项工作,紧密联系实际,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到各项事业中去,落实到每个共产党员的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去。

二、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实现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最高体现。有了这种理想,人生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就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有了这种理想,就能激发人的意志和毅力,成为一个坚强的人;有了这种理想,对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就能忠贞不二,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在现阶段的行动纲领,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具体体现,认识到了这一点,就能正确把握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关系,找准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的结合点,立足现实,脚踏实地为实现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扎扎实实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三、树立牢固的宗旨观念。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人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体谅群众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不能只把为人民服务当作口号,而要变为切实的行动,切实做到办事要公、为政要廉、作风要实,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更不是三心二意。

四、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我们党历来重视党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新的历史时期,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更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加强作风修养,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应该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实干作风,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工作、学习中,敢想、敢说、敢干,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把坚持党性原则和提倡个性发挥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把党的方针政策与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帮助教育和广大党员同志的监督,慎独慎微,防微杜渐。

五、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是党内的各种规矩,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政治生活准则和言行规范。党的纪律,是我们党战无不胜的法宝。加强党的纪律修养,一是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站稳政治立场,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勇于同一切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作坚决的斗争,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反对伪科学。二是要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做到规定的四个服从,反对自由主义。三是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和廉洁勤政纪律,关心群众,依靠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念在心上,勤政廉洁,克己奉公,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党的纪律,关键在于从严治党,把从严治党的方针始终贯穿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对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去,廉洁自律,反腐倡廉。

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共产党员要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既要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又要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气节,在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上,为全社会做出表率。在思想品德上努力做到:坚守信念,富有理想,乐于奉献,自觉克服个人主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坚持原则,为人正派,办事公道,出于公心;工作第一,事业第,他人第,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生活待遇、名利地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团结同志;襟怀坦白,诚实守信,表里如一,绝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绝不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工作中不嫉贤妒能,不争功诿过;讲文明,讲礼貌,尊老敬贤,提携后进,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反对低级趣味、庸俗作风。党员干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人格力量,才能增强说服力、号召力、凝聚力,才能产生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卜桥社区红马甲义工队党支部召开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专题座谈会。会上,党员代表现身说法,用自身事例生动诠释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

2006年6月,退休在家的我看到文昌阁的卫生不太干净,于是就带领社区15位居民,穿着红马甲,带着大扫帚,来到文昌阁打扫卫生,我们当时只是单纯地想让扬州的形象更美一点,没想到我们这支红马甲队伍日益壮大,现在已经有3000多人,而且不断有人加入这支队伍,越来越多的人期盼着身边的环境更加美好!红马甲义工队党支部书记王培华一段纯朴的话,让座谈会的氛围一下子就轻松了起来。大家表示,实际的行动会带动人、感化人、改变人,红马甲义工队为什么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受欢迎,正是因为这支队伍拥有一股勇于奉献的热情、一颗纯真向善的心和一份不求回报的真诚。

我是红马甲艺术团舞蹈队的一名成员,在舞蹈队中,虽然我的舞姿、我的台容还算不错,但在舞蹈比赛中,我一个人是完成不了一个比赛的,需要队伍中的其他姐妹一起配合、一起努力。红马甲义工队舞蹈团成员祁海燕说,为什么红马甲义工队能拧成一股绳,不断取得突破,跟大家的团结是分不开的。我们就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维护彼此之间的团结。祁海燕接着说,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应当要以大局为重,要以群众的利益为重,时刻注意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凡是要求别人支持、配合自己工作,首先自己要主动地支持、配合别人工作。

我当初加入共产党,就是为了革命,我那个年代的共产党员都愿意为了社会主义奉献一切,在这么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中,做什么事之前我都想着自己是共产党员,是党员就要无私奉献。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应当认识到加强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和使命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努力,共产党人要明白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的道理,不断加强自我提升,发挥好先锋模范的作用。

在王培华、祁海燕的带动下,红马甲义工队党员代表纷纷站起身来,讲述自己作为新时期党员,如何规范思想行为的事例,座谈会上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卜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主任张明仔细聆听红马甲义工队党员代表的发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下老党员们的精彩语录。这次座谈会话语欢快而又让人深省,淳朴而又饱含深意,让人感动的同时又坚定了信念。张明总结道,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不断地提升自我,要以党规为镜,以重要系列讲话精神指导前行,不断激励自我,实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指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在生死面前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为的就是一个理想,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今天,我们处于和平建设时期,环境变了,面对的形势任务也不一样了,但不管怎么变化,理想信念不能变,关键是要坚定三个自信:一要坚定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辉煌成就,中国科学发展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道路自信的最强有力的现实支撑。二要坚定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实践中迸发出巨大能量和勃勃生机,展示了其无可置疑的科学性。三要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发展的伟大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理想信念从来都是具体的、现实的。把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要体现到为民务实清廉这个根本要求上。要自觉克服形式主义,讲实话、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自觉克服,想一切问题、做一切决断,都应站在群众立场上,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标准;自觉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

坚定理想信念,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有的人立志不可谓不高远,但就是不愿意为实现崇高的理想而付出自己的艰苦努力,不能把个人理想融入党的最高理想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之台,起于垒土。如果只在口头上讲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行动中却自私自利,不愿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点爱心;一心要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却不肯一点一滴地学习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本领;整日想着成为名扬天下的英雄,本职工作却做得一塌糊涂,那么,再远大、再崇高的理想也只能归之于想入非非的空谈妄想。

所以,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尽自己所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能职责,没有最好,但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行为规范心得体会篇8

党性修养就是按照党性的要求,通过学习、改进和锻炼,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共产党员的党性,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它的基本点是确定不变的;同时,它又是不断运动着的客观实在,随着客观环境及党自身认识及经验的积累,党性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其具体内容和重点又在不断变动、充实和提高。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共产党员的党性及进行党性修养要与时俱体现时代要求。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理论思维是人特有的一种素质,是能够透过现象揭示事业深层的全面本质及深层本质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可以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性(包括普遍规律),是一种从整体上、全局上、本质上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共产党员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正确揭示和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必要条件,也是理解、掌握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必须的思维方式。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强化理论学习,增强对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自觉性。尤其是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因为理论思维作为抽象层次较高的思维,它的主要代表是哲学思维,其中唯物辩证法的思维能力(包括唯物史观的思维能力)是其实质和核心,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哲学,是以往哲学历史发展的最高形态。

二、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和世界眼光

进入新世纪,各国都在思考、研究以什么样的姿态,采取什么样的举措,力求在经济、科技的激烈竞争中占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在新的世界格局中谋得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生产力飞跃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可以肯定,谁的战略思维能力强,谁有世界眼光,谁就能抓住时机,在经济和科技竞争中领先,就能在国际上占有足够的份量。作为执政党,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肩负着历史重任,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和世界眼光,开阔的视野,学会敏锐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才能始终走在时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历史上,不重视战略的思维,没有世界眼光,不看世界发展的大势,固步自封,作茧自缚,导致国家和民族衰亡的例子比比皆是。

三、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改造,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共产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最根本的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共产党员的思想改造,就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其目的是使共产党员逐步抛弃非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它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提高党性修养与时俱进的一条重要措施。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能否严格要求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能否自觉地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确立并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自己能否不断进步的关键,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能否真正实现党性修养体现时代要求的试金石。

四、开拓创新,当好先锋

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其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而开拓创新则是改革开放这一新时期鲜明特征的党性表现,也是改革开放时期对共产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提出的突出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的 20 多年中,党中央始终强调全党同志要以开拓创新精神,投身改革开放事业中,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已写进了 1992 年部分修改的总纲,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 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 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写入了党的十五大报告。开拓创新,是与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完全一致的,是对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是实现社会快速发展的基本因素。

五、坚持求真务实的实践原则

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践品格,换句话说,就是要在实践中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坚持实践原则,要注意对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最基本的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实,克服忙于应酬、工作精力不集中的浮躁心态和 情况不明决心大 的倾向;要注意日常工作和生活养成,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做起,遵守共产党人行为规范,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不断升华人生追求,使之 习惯成自然 要注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转化为抓落实的实践过程。

目前世界观建设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言行不一,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干的是非马克思主义,对他人严格要求,对自己随心所欲,公开宣传和实际遵循的价值准则不一致。因此,增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就必须在 建设 上做文章,少说多做,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上下一致,真正坚持求真务实的实践原则,以适应党性修养与时俱进符合时展的需要。

党员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心得体会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指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在生死面前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为的就是一个理想,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今天,我们处于和平建设时期,环境变了,面对的形势任务也不一样了,但不管怎么变化,理想信念不能变,关键是要坚定三个自信:一要坚定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辉煌成就,中国科学发展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道路自信的最强有力的现实支撑。二要坚定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实践中迸发出巨大能量和勃勃生机,展示了其无可置疑的科学性。三要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发展的伟大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行为规范心得体会篇9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司法的不公正,法治权威将无法维系,人权将难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就无从谈起,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承担着对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的责任。实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首先应当强化科学执法、民主执法、依法执法理念,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努力用公正执法,保障公平与正义;用严格执法,促进依法办案;用权威执法,增强人民群众的信赖。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不断增强执法透明度;坚持用法律、纪律和制度来规范检察权行使,防止执法随意性,要自觉树立“监督别人首要接受监督”的观念,从自身做起,认真解决执法不规范、执法不公正等问题,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必须以树立正确执法观和科学发展观为切入点。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和管理科学化建设,努力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检察权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的监督,必须满腔热忱地对待群众的诉求,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执法,本着对群众利益和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办案,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切实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打击、保护和服务职能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监督制约和配合的有机统一,以程序规范保证司法公正;坚持办案力度、质量和效果的有机统一,确保执法的质量和效率;坚持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的有机统一,增强法律监督的实效。

行为规范心得体会篇10

一是开展专项整改活动,是实践新时期检察工作的主题,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是高检院根据党的十六大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和宪法规定的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能所确定的,是检察工作总体思路的核心内容。检察机关要更好地肩负起法律监督职责,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一贯地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个主题的内容。在落实检察工作主题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并把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规范执法不仅是检察机关自身公正执法的保证,也是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途径。

二是开展专项整改活动是落实检察工作总体要求,推动检察工作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检院提出的检察工作总体要求是:“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检察工作中的具体化。检察工作能不能实现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关键在于这个总体要求能不能在日常工作中落到实处。如果业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加强了,人为因素就会大大减少,总体要求就有了保证。

行为规范心得体会篇11

交警部门是以行政执法为主,兼有部分刑事司法权的执法单位。交警最广泛的执法活动,属于行政执法范畴。而当前交警执法从总体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倾向。即:重行政权,轻公民权;重权力的施行,轻权力的制约;重实体法,轻程序法。具体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

1、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在一些事故案件的处理上以罚代刑,降格处理,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

2、少数民警办案中随心所欲,甚至办人情案。

3、事故案卷不规范,材料不全。

4、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依然存在。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客观因素外,内部执法机制不健全,执法监督检查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些问题不解决,公安机关交警部门的公信度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支持度将会打折扣。对此我个人认为,开展此项专项整改活动,正是适应当前交通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是一项适合民心、民意的长久工程。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端正执法思想加强交通管理工作和交警队伍建设的战略措施来抓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交警做为公安机关的一个警种,也是国家重要的执法机构。进一步完善执法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是实施以法治国方略的需要;也是改善公安交警执法形象,促进廉政建设,密切警民关系的需要。因此,交警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新形势下完善执法机制和规范执法的极端重要性,把它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

规范执法行为,要从以下两方面提高认识:一是交通管理职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执法活动来实现;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机制不健全,交通管理工作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规范执法是为了加强交通管理,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形势。我们要通过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实现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维护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执法不规范,执法不力,就谈不上保护人民;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就会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必须以树立正确执法观和科学发展观为切入点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和管理科学化建设,努力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交通管理执法权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并接受人民的监督,必须满腔热忱地对待群众的诉求,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执法,本着对群众利益和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办案,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切实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行为规范心得体会篇12

关于宪法权威的认识一般都认为包括三个层面上的权威:法律上的权威、道义上的权威和政治上的权威[1]。在法治国家的建设中,宪法权威是其他法律法规制定的根据,也是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不得凌驾于宪法之上。从传统的法理观念看来,宪法权威的形成是基于宪法自身的至上性和强制性的法律属性,法律规则的规范性基础来源于其强制性,然而宪法权威的形成不必然是基于法律的强制性或宪法自身赋予的至上性,公民内心对于宪法的认知和认同状态对于宪法权威的形成应当同样重要,并且是宪法权威形成的关键因素。

一、法律规范秩序的基础――默示的认同

在传统的法治理念和规范视野内,在法律规则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中,人们对于法律规范有着明确的认识,并确定应当遵守法律,法律规范作为构建社会秩序的根本依据和人们的行为准则,其正当性来源于法律的规范强制性,而由法律规则所构建的规范秩序则是立足于法律规范本身所具有的威慑力和强制心理效果,在分析法学的视野中法律的权威来自于制裁或者强权,法律的本质是靠强制制裁执行的主权者的命令[2]。法律的强制性是其成为社会基本规范的原因,社会秩序的建立必须以法律规范为基础,社会的其他事务和制度的建构应当以法律规范为参考并在法律的轨道内有序运行,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是被确认为最为优化的社会治理方案,支撑法治社会秩序存在和发展的是法律的形式和规范,并以国家对法律的保障和法律规则的强制性为基础。

法律规范的存在使得社会秩序的形成更具稳定性,在现代政治国家中,由美国所确立的宪政政体成为世界各国纷纷效仿的模式,宪法自此被认为是构建现代社会秩序最基本的法律,美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也使得宪政秩序成为理想的社会秩序蓝图。然而在宪政秩序的图式中必然有着对基本法律即宪法的形式强化,形式上的宪法规范影响着社会秩序的形成,法治意义上的社会秩序的基础就是法律规范,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法律规范因其得到国家的认可并以强制力保障其内容得以实现,而具备了成为维护和建立社会秩序的根本因素。在现代国家,由法律规范形成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宪法,因而社会秩序是建立在人们对于宪法的认知基础上的,基本法律规范秩序的基础则是来源于人们对宪法的认可。麦考密克在其Institutions of Law一书中所例举的“排队”例子说明了规范性秩序的产生基础,法律规范秩序的基础在于一种非正式的规范性实践,而这种非规范性实践进一步构成了正式的法律秩序的基础,麦考密克认为人们之所以自觉地排队,正是因为这些行动者具有了共同的信念,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做,并“相信”别人知道应该怎么做,于是一种依赖于共同信念的规范秩序得以形成[3]。

在麦考密克的制度法学理论看来,社会秩序的基础和规范性来源是基于社会成员之间不成文的?T例,一种对规范相互期待的信念,以此共同信念的实践就形成了一种默示的规范。与传统的社会秩序形成理念不同的是,制度法学理论认为法律规范秩序的基础不在于主权者的命令或法律规范的强制性,而是来自于社会成员对于规范相互期待的认同意识,支撑社会秩序得以存在的是一种默示的规范和对此的默示的认同[4]32,宪法作为法律规范的核心,其所欲形成的宪政秩序的基础应当是公民对于宪法规范的一种默示的认同。

二、立足于默示认同基础上的宪法权威

一般认为宪法权威是指一国宪法在法律上和实践中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5],还有人认为宪法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其内容包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等方面[6]。从此种观念看来,宪法权威应当通过其在实践中的切实运行予以体现,同时在具体的宪法实施中体现其最高的法律效力和地位,从而彰显其权威性。然而宪法权威之所以能获得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最重要的因素应当是公民对于宪法规范的默示的认同,这种默示的共同观念构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得以成立的基础,此与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有些许类似,但不同于社会契约的理论假设前提的自然状态的描述和公民让渡权利组成政府实现个体的联合[7]。立足于默示认同基础上的宪法权威是一种观念即公民共同接受“政府有权进行管理,公民应该服从政府和政府制定的法律”的共同观念,公民与政府共同的认同意识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默示的惯例,建立在默示认同基础上的惯例取得了对宪法和政府管理的承认,由此宪法才获得了其构建社会秩序、在社会的实践运行中取得最高的地位和法律效力。

法律规范所形成的社会秩序的基础是公民的默认认同意识,基于此,宪法作为法律规范体系的核心,其所确立的宪政秩序必然也是以公民对于宪法规范所具有的默示认同的心理,建立在默示的认同之上的惯例对宪法予以承认,宪法乃至整个法律体系都依赖于此种简单的认同观念:足够多的公民相信其他公民也会像自己一样认同宪法的观念。从这个方面来看,宪法权威应当是以公民对于宪法自觉形成的依附感,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根本准则,由此也成为整个社会秩序正常运转的基础。

默示的认同是一种内化于心的信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国家以强制力作为后盾而推行的法律规范,基于默示的认同而渐进式养成的惯例或规则在压迫式的服从方面的阻力是较小的,公民个体对于规则或是事物的认知与赞同的情况下,可以预见的是公民个体会自觉在规则的指引下进行行为,并不会逾越规则的限度,个体的自由意志是行为的前提,默示的认同将个体的自由意志统一在一个合理的范畴内,进而使得一个区域内的共同体有了较为合理的依靠和支撑。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法律规则,基于社会契约而形成的权力与义务规则对于一定区域内共同体的公民都是普遍适用的,而宪法的有效性适用则依赖于共同体内的公民对于该规范的认同,其权威性的基础应当是共同体内公民对其内化于心的默示的认同。

三、宪法权威得以形成的因素

制度法学理论认为,法律规范性的来源或是法律秩序得以确立的基础是不同于凯尔森的实证分析法学抽象假设――“规范性基础”,也不同于哈特的承认规则理论,而是一种社会成员相互之间的默示的认同,基于相互期待和如何行为的“规范”,默示的规范成为了法律秩序的最终来源[4]4749。宪法同样如此,立足于默示的认同的宪法权威是在公民对于其他公民默认同样会和自己一样行为的前提之下形成的,宪法权威的形成也意味着宪法所欲构建的法治社会的秩序的确立,然而以默示的认同为基础的宪法权威是不同于主流法学理论所设想的那样,而是通过把庞杂的法律规则内化来理解他人的行为,并在此之上构建法治秩序。因此宪法权威的形成必然是另外一种路径,宪法权威的形成应当是其内生因素的使然,包括时间上的累积和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性“遗忘”。

(一)时间的累积――内生因素

以规范为核心的法律理论看来,法治的形成和实现必须依靠民众对法律规范的了解和认知,并应当将法律作为一个整体而被信仰,国家的法律的核心地位是个体经过“理性的反思”而建立的,建立于法律之上的秩序因而具有个体理性建构的色彩[8]。宪法权威同样应当是以公民对宪法规范的认知和了解为前提,通过个体理性认知到规范秩序乃至法治秩序的形成,宪法权威在此过程中也自然得以形成。与此理性化的秩序假设不同的制度法学理论认为,秩序的形成包括宪法权威的形成以非理性为基础,但是同样要经过一个转化的过程,公民对于规范的认可并进而转化为个人行动,遵守宪法规范所确立的秩序,但是这一认识是非理性的,是公民自觉的过程。

无论是主流法学理论还是制度法学理论,其都认为法治秩序的形成包括宪法权威的形成且都需要经过一个过程,无论是主流法律理论认为的从对规范的认知到做出相应的行为的过程,还是制度法学理论认为的从规范到默示认同的惯例的转变,法治秩序的形成都依赖于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于法律和秩序的形成马克思也指出:“只要作为现状基础的关系的不断再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取得了有规则和有秩序的形式,这种情况就会发生。”[9]所以法律的形成或是秩序的构建无疑都是一个长时间的社会交往的产物,时间是法律的内生变量之一,同时也是宪法权威的内生因素。

因此宪法权威的形成必然需要时间的积累,时间的内生因素决定着宪法权威和宪法所欲确立的法治秩序的稳定性,法律在社会中被使用的时间越长,其被知晓的可能性就越大,个体的认知也就成为可能,无论是从社会风俗到法律规范或是直接的习惯,法律规范所具有的权威性都会获得社会成员的认可。

(二)社会性的实践――外生因素

制度法学理论认为规则并不是始终以规则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被公民个体所意识到,规则会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被不断使用,在此过程中有些会逐渐转化为个体的习惯,而规则在被使用的过程中必然会与社会性的实践相结合,与宪法权威形成的实践内生因素不同的是,这一社会性的实践是宪法权威形成的外生因素,其通过将规则外化为个体的习惯并形成稳定的内心认同感。

法律必须处于社会生活之中才会展现其规范性的一面,并使其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础因素更为明显,相对于时间的内生变量,社会性的实践是与现实密切联系的,通过社会生活将宪法规则在社会中的生命力彰显,以实现法律规则本身存在的目的,法律规则融入公民生活之中,融入公民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中,会使得社会个体对法律规则或法律制度更容易承认和接受,而离开了日常生活中公民的行为实践和态度的支撑,宪法权威将会是被架空和边缘化的概念而不具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4]7275。因此,作为宪法权威形成的外生因素,社会性的实践会使规则更加成为自然,成为公民的一种自觉的习惯,将宪法规则乃至法律规则嵌入公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习惯之中形成对于宪法的认同,宪法权威也就自然得以形成。

四、超越规则之治――从规则到习惯

(一)规则之上的习惯

从法的起源观念看来,法律最初的状态为习惯,其次则是社会风俗和惯例,主权者下达的一般性命令即俗称为法律[10],从成文法到不成文法,以习惯为基础的规则演变为法律,通过法律规则实现规则之治成为理想的社会治理模式。法律规则源自习惯,在法律取得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之后,遵守法律则是社会成员的基本义务,法律规则的权威性也因社会成员的认同而愈加巩固。

法律规则从习惯中衍生而来,此种习惯是社会成员个体或大多数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并被固定化而成为特定群体共同认可的行为模式,这时的习惯是规则之前的习惯,而在规则之后的习惯则是在规则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是公民对于规则熟悉的基础上,在面对现实实践时无意识或下意识而作出反应的行为,这是公民对规则经过内化之后形成的一种默示的认同习惯。所以在制度法?W理论看来,社会秩序乃至法治秩序的基础是非理性的,就是对规则内化之后的习惯,公民遵守法律不仅仅是因为了解法律规则,而是因为公民已经将法律规则内化为自身的习惯,出于个人的习惯性思维和意识而做出相应的行为。法律规则只是公民学会守法的工具,一旦公民学会了如何正常行为,就不会去思考是法律规则让他们如此行为,当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形时,他们就会进行无意识的处理,而不会再去考虑法律规则是如何规定的,规则在此时甚至被“遗忘”,最终依靠习惯形成了社会秩序,此时的习惯超越了法律规则,成为公民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

规则之上的习惯比规则之前的习惯更具有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宪法秩序或法治秩序因而更加稳固,而宪法权威也自然形成并获得公民对于宪法的尊重。

(二)个人习惯与宪法权威

人们对并非出于设计的规则和惯例的遵守,亦即对传统规则和习俗的遵循,乃是自由社会得以有效运行所不可或缺的条件[11]。惯例或习惯的确立使得社会成员的相互交往更为自由,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命令的结果,在规则之上的习惯为社会个体所习得并成为公民无意识的思维方式,个人习惯的确立和增长对于宪法的合法性的确立和法治秩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主流法学理论对于个体对规则理性认知的假设过于理想化,公民不可能认知全部的法律规则,也不会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法律规则。所以个人习惯的获得是公民对于宪法乃至法律规则体系的非理性认知过程,这一从规则到习惯的转变的前提就是公民已经认同了整个法律体系的合法性,由此法律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和对社会秩序的构建超越了“规则――行为――秩序”的简单模式,从规则到习惯的内化过程使得个人习惯成为公民行动的影响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而规则又具有了习惯的特征,习惯化了的规则构建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公民对于习惯化了的宪法或其他法律规则,不加思索地按照规则去行为,毫无疑问,这样的宪法秩序是非常坚固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