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发展建议合集12篇

时间:2023-05-16 10:28:47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1

一、社会实践的背景与形势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2016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主要任务,要加大力度化解产能过剩,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以上任务对能源化工行业的影响尤为显著,特别受产能过剩、需求疲软的影响,近几年煤化工企业的日子每况愈下。为了破解煤化工面临的困境,政府、企业从不同方面做了努力,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2015年11月召开煤炭清洁高效开发与利用技术研讨会,为煤化工发展寻求出路。陕西省作为能源大省,近年来,由于煤炭产能过剩,以及国家对环保的重视,致使煤炭行业处于低迷期,小型的化工企业面临倒闭,大型化工企业面临亏损和减产。为了从不同视角分析陕西能源化工企业的发展问题,化工专业的大学生组织调研团利用暑期走访陕西10余家能源化工企业,查找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对陕西能源化工企业的发展建议

通过对西安、延安、米脂、横山、神木等地10余家能源化工单位的走访调研,调研团队的成员利用化工专业知识和大学生的视角分析企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建议

(1)开展技术革新。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石油化工企业要提高竞争力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面对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石化企业要提前把控产品质量关,针对拥有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的石化企业需要通过调整工艺路线、引入先进设备和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利用航空煤油代替传统的汽柴油产品,一方面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得更高利润,另一方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降低企业赋税压力。为了获得更加可靠地先进技术而降低技术研发成本,企业可以依托陕西高校科研资源,联合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自有知识产权。(2)合理规划,节水减排。节水减排是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对炼油企业的必然要求。炼油企业污水、废水种类繁杂,节水减排技术纷繁复杂。炼油企业节水减排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整个企业中统筹安排,系统优化,实现废水回用量最大化、废水排放量最小化、治理费用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节水技术有:机泵直流冷却水改循环水、含硫污水汽提后回用、凝结水回收利用、含油污水回用与综合利用、提高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等。(3)整合资源、提高转化效率。针对陕北地区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特点,为了节省技术和运输成本,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了多所设计院并申请与铁道部门签署运输合同,这些举措将会大大节约成本。同时,延长石油同步启动以煤、天然气和渣油为原料,建设1.8Mt/a甲醇、600kt/a甲醇制烯烃、600kt/a聚丙烯、600kt/a聚乙烯、1.5Mt/a煤炭开采等项目,不同的项目将打通石油化工的全产业链,提高原料利用效率、减少排放、提高转化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4)加强管理。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可以采用一些较为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例如“定岗定员”政策。企业对员工所在的岗位进行明确的划分,一个岗位上是多少个人都是确定的,公司是多少人也是确定的,工厂注重个人的能力。这会压缩和节约人力成本,使每个人能各司其职,也让企业的管理变得更为精简。

2、对煤化工企业的发展建议

由于现代煤化工均处于大型工业化开发阶段,最核心要求首先是“打通流程,顺利拿到产品”,而对工艺要求上谈不上优化,从节水降耗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优化煤化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以下解决思路。(1)发展煤化工多联产技术。发展煤化工多联产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切实扭转煤化工项目生产单一产品的单纯煤化工发展模式,着力发展煤-电-化-热一体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能源转化效率,将煤炭液化、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大型煤化工装置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或超临界发电系统有机集成,实现煤化工与电力、热力联产和负荷的双向调节。(2)采用煤炭分质转化。煤炭分质转化是将煤中组分按照性质不同进行提质后分别加以转化利用的技术。根据煤炭分质转化利用的理念,对于产业产品链上的各类转化产物都可以进一步按照它们的组成、质量及理化性质,进行梯级分质转化利用,甚至于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铝粉煤灰与低铝粉煤灰这样的废弃物资源化分质再利用,直至整个转化路线中产生的各类物质被彻底吃干榨尽。目前分质转化具有借鉴经验的主要路线为:围绕着陕北低阶煤中的长焰煤展开,充分显示了陕北榆林煤、油、气、盐共存的资源特点;大连理工大学分质转化多联产路线,该路线主要是围绕着褐煤的分质利用展开,由多条行业特色鲜明的子路线集合而成,反映了高等院校进行科技转化、服务各行各业的实践活动;浙江大学分质转化多联产路线,充分发挥了其在热能领域研究开发的优势,是一条围绕着热电化多联产展开的路线;其它路径的分质转化多联产路线,因开发主体、区域资源、行业特点、下游需求、技术来源等因素不同,所形成的形形、各具特点的不同转化路线。(3)充分利用政策发展煤化工。近年来,针对我国过热的煤化工投资热情,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煤化工产业的调控政策、行业准入标准、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以及被愈发重视的能效标准,在限制煤化工产业无序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一批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的煤化工技术进行示范;“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对兰炭行业推行了“关小上大、等量置换”的产业政策,规定焦炉尾气不得随意排放,必须加以合理利用。这些对煤炭分质转化多联产路线的形成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国家对发展煤化工项目审批较为严格,但已建成的煤化工示范项目不仅要接着搞,而且还要集中精力搞好,但在政策上要把控好,避免产品同质化。因此,煤化工企业要瞄准这一政策,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形成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的煤化工全产业链。如神木县胜帮化工有限公司需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一方面回避兰炭市场的风险,一方面提高煤炭转化效率而增加企业效率。(4)利用高端技术提高煤化工效益。近年来,代表当今煤制油产业发展水平的煤间接液化、直接液化(煤油共炼)、煤焦油加氢、甲醇制汽油等4种典型煤制油工艺技术示范项目,均在陕西建成投产,使陕西成为我国煤化工技术的洼地和试验田。如陕西未来能源的国内首套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采用50项专利技术,核心的低温费托合成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氢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自主开发的煤油共炼(Y-CCO)工业化技术,以中低阶煤与重(劣)质油为原料,采用浆态床加氢裂化与固定床加氢裂化在线集成生产轻质油品,突破了煤化工行业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和石化行业重(劣)质油轻质化两个领域的技术难题,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氢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超大型输运床气化工业化试验装置(KSY),煤提取煤焦油及半焦油气化一体(CCSI)也为煤化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利用节水技术。制约煤化工发展的水资源问题在多方努力下,已经取得良好的成效,由最初单位产品耗水量20吨以上下降到10吨以下。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研发的“零排放”技术已经在陕北进行实际应用,为煤化工发展起到良好示范作用。有经济能力的企业可以针对不同工艺开发系统的节水技术,同时也可以利用陕西省科研实力共同研发节水技术,努力实现“零排放”的目标。(6)多措并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煤化工企业除了在技术上下功夫外,还应在管理上下功夫。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根据企业生产特点,提出“节能降耗,增产提效”的生产理念,一方面减少企业成本支出,降低能量消耗,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生产能力,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效率,尽可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对盐化工企业的发展建议

(1)以“两碱”为基础,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盐化工产品。“两碱”市场仍然是盐化工的发展基础,通过合理规划企业产业链,实现“卤盐两碱精细化工”全产业链,提高盐化工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发展高端化、精细化的产品。液氯作为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核心,发展氯化工是盐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2)走资源循环利用发展道路。由于受企业规划的限制,现有企业的发展比较单一,重点表现在资源利用不合理。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资源,盐化工企业可以进行重组,或者建设盐化工园区,将盐化工上下游企业联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3)开展节能减排。盐化工属于高耗能企业,特别是电解卤水耗能较大。相对于隔膜法,离子膜具有节能、环保、安全、产品质量高等优点,其烧碱吨产量的耗电量为2490千瓦时,同时利用电石法生产聚乙烯的吨耗电量高达8250千瓦时,因此利用乙烯法生产聚氯乙烯可有效降低生产能耗,同时降低汞污染。(4)建立稳定人才队伍,吸收高精尖技术人才。由于盐化工属于传统化工项目,其生产技术相对成熟,所以其一般技术人员比较饱和,但对于饱和的员工队伍需要建立稳定的工作秩序。例如北元化工就利用各项福利措施保障技术员工不流失,同时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端技术人才,特别是在新的技术工艺作用下,高尖技术人才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三、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我们走访企业均为正常生产企业,从企业生产状况来看,陕西地区能源化工行业虽受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但对大部分企业来讲目前仍通过各种途径保持正常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应从宏观调控和政策上给予相应支持。(1)建议政府从国家层面加强对已建示范项目的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发挥体制机制优势,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只有把现有示范项目建设好,真正出成果、有实效,才能重塑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形象,重振发展现代煤化工的信心。(2)降低企业税费,提高煤化工产业的竞争力。原油价格大跌对陕西省煤化工产业造成强大冲击,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应根据市场格局的变化,对煤化工产业相关收费政策做出调整,帮扶陕西省煤化工企业度过难关。减免企业有关税费,可以有效减少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对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减免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并对企业使用的天然气、电力、水等资源进行倾斜,适度下调单价,减少企业运营成本。(3)严格审批程序,重点考虑产业“一体化”发展。针对能源化工项目的审批要实行先论证、再审批、后建设的程序,并且要统筹考虑能源化工企业的合理布局,防止项目扎堆上马、产品同质化。对已建项目要进行整合,通过工业园区带动产业一体化。(4)政府牵头搭建企业技术革新平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开展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竞争力意义重大。政府部门要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为新技术找投资,为企业技术找出路,在科技研发、生产方式等多方面掀起革命。(5)借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促建西部地区能源化工经济区。西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合理布局能源工业园区,建设能源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各区域间加强合作需要政府推力。

四、结语

通过对陕西能源化工企业的调研,化工专业大学生从掌握的专业知识出发,以大学生的视角提出能源化工企业发展困境的解决思路和对政府部门的建议,希望能为现阶段的能源化工企业提供参考。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2

【关键词】天台县 企业 创新发展

一、天台县工业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

天台县一直把企业自主创新作为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来抓,并在营造创新氛围、搭建创新平台、引进培育创新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政策引领有力有效。天台县已出台了企业技改贴息、科技金融资金补助、专利奖励、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高层人才引进、创新券管理、鼓励众创空间发展等系列扶持奖励政策。

(2)创新主体不断增加。截至2015年,全县共有部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市级自主创新(项目)试点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9家。获得省级专利示范企业称号4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称号12家。创设企业研发机构52家,其中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5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3家。成功打造爱合伙・复客中国众创基地、魔方空间、天台众创空间和红石梁众筹众创平台。7个工业行业协会拟建公共服务平台40个,已建成19个。

二、当前制约工业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体来看,天台县企业自主创新对照产业发展的需要、对比先进地区创新步伐,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1)创新意识氛围不强。主要表现为企业家创新意识不强,调研发现,天台县企业家出生于50年代和60年代人员占60%以上,受客观条件限制,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加上全县高达83.4%的企业家没有参加过培训,经验型企业家占据多数,创新意识普遍不强。同时,由于企业在进行自主创新时存在成本高、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原因,导致大多数企业家对“创新”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创新创业的原始冲动。,加上天台区位较偏,各企业缺乏创新人才、信息、技术等现象普遍存在。

(2)体制机制尚需完善。调研发现,在扶持力度上,由于天台县财政“蛋糕”小,难以筹措更多的资金用于扶持企业创新发展,政府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奖励扶持资金额度偏小,效能不显著。2015年全县年度科技经费总投入5200万元,技改贴息资金近2000万,但与周边县市仍有较大差距。在产学研合作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的创新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研究的课题相关度较小,缺乏有效对接,没有形成产学研协同的技术开发“利益共同体”,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尚待进一步明确。

(3)自主创新投入不多。天台县企业中,小微企业占95%以上,自身实力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新投入力度,加上低端制造业微利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部分企业家更愿意将资金投向回报率高、回收周期短的行业,但证券、煤矿等市场的疲软、崩溃进一步导致了部分企业资金的紧张。经济新常态下,受大环境影响,部分企业效益下滑,科研投入不足、资金短缺的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产能过剩,同|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导致创新投入进一步缩水,而缺乏合作产生的重复投入又变相推高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本(如PVB、产业用布等行业)。

三、关于提升天台县工业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天台工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从追求数量、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要实现这一目标,迫切需要加快创新的步伐,以创新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为天台经济腾“插翅”。

(一)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力度

突出龙头主导,完善创新体系。积极开展各类创新项目申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的培育、建设工作,尤其要注重创建部级技术中心和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带动行业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链式创新”,引导龙头企业主攻中高端市场,抓好源头创新;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做细,做好生产制造环节的实用型创新工作,逐步形成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创新体系。

推进培训提升,打造创新队伍。建议县里建立企业家培训专项资金,并保证一定的资金总量,组织企业家参加形式多样、内容有效的培训活动(如EMBA培训、生产管理培训、财务管理培训、外出考察、政企“微茶楼”等),帮助企业家开阔发展思路,转变发展理念,形成企业家带动企业、企业带动行业的良性发展局面。

(二)加大企业创新发展载体打造力度

打造平台载体。引导企业抱团发展,由各工业行业协会牵头,梳理出产业链关键环节,整合行业内企业资源,新建高标准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做专做精做强,并通过一个个平台的建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逐步形成“服务全县、承接全市、辐射全省”的专业化、高端化制造业配套加工中心集群。

打造协会载体。强化行业协会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找准对本县产业创新发展帮助最大的高校院所,并为企业与之牵线搭桥,不断深化合作,增强实效性。探索建立行业企业“联合体”、缔结行业自律协议等方式,减少行业内恶性模仿、窃取创新成果的现象,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愿;引导企业参加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展会,了解市场需求和产业前沿动态,推动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活动。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3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9-0070-03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工业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企业户数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占全盟经济的比重逐年提高。工业中小企业已成为锡林郭勒盟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在迅速发展同时,工业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格外值得关注。

一、工业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一)工业中小企业户数不断增加

2010年末,全盟共有工业中小企业860户,占全盟各类中小企业的20%。在全盟重点培育的能源、化工、矿产冶金、建材和农畜产品加工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中,中小企业户数超百户的产业有4个,累计达685户。在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中,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占390户,占全部工业中小企业的94%,累计完成产值593亿元。

(二)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2010年底,全盟11个重点工业园区共入驻企业528户,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92户。完成工业总产值452亿元,占全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1%,实现税金27.6亿元,占全盟规模以上工业税金的71%。入驻企业50户以上的园区6个。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和多伦新型工业化化工区四个园区被列入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

(三)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全盟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扶持力度,2010年农牧业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10亿元,较年初增加49.5亿元,增长78%,高于全部贷款增速59.3个百分点。全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120户,中小企业担保贷款5.2亿元,累计担保贷款14.7亿元。其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咨询服务中心,从2002年起,累计为330户各类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突破6亿元,在促进银企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帮助企业进行授信评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加大

2003年以来,锡盟财政累计投入工业发展基金3100万元,投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95亿元,投入信用担保资金4860万元、节能减排等资金240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贴息、发展专项、自主知名品牌培育、节能技改、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补偿等扶持和奖励项目,获得扶持奖励资金超过1亿元。这些资金的取得,有效地缓解了工业园区建设资金、企业节能技改、经营周转资金的困难。

(五)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盟工业在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扩大总量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明显优化。2010年,煤炭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全盟有6户煤炭企业原煤产量超500万吨,生产原煤占66%;充分利用风能资源优势,风电得到较快发展,发电量占全盟发电总量的比重已超过20%,高于全国和全区水平;畜产品加工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能耗高、附加值低的工业品比重继续下降,电石、铁合金行业产值所占比重同比下降2.9%。全盟工业企业效益水平仍然向好,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2.5亿元,增长38.3%;实现利润总额38.8亿元,增长77.5%;税金总额36.5亿元,增长31.5%,工业企业从业人员5.02万人,增长10.1%;21户重点项目就业培训2349人,就业率接近90%,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目标,对拉动城乡就业产生积极作用。

二、工业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强

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初期大部分资金不充足,规模小,成长期较长。多数企业利用本地的自然环境和劳动力资源进行一些简单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制作,经营粗放,没有足够资金购买先进生产设备,产品结构表现为资源性粗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趋同产品多、优特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科技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缺少真正有发展潜力的名、优、特产品,缺乏竞争力,发展潜力有限。

(二)财务管理不规范,流动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一是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小,抵押物少,信誉度不高,难以从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或从金融机构获得间接融资。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状况不够透明,银企信息不对称。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不健全,存在多本帐簿、多头开户现象,报表数据失真,导致中小企业在寻求信贷支持时,银行会因信息不对称,难以掌握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及不能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从而逆向做出选择,使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增大。而中小企业为了能得到银行的支持,往往又千方百计地隐瞒与己不利的各种信息。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形成了银行信贷供给缺乏符合条件的需求者,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缺乏供给者,贷款供求错位,中小企业自然陷入了贷款难的境地。二是银行服务体制建设不完善,缺少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特殊性的服务银行。大多数银行追求低成本、效益最大化业务。加上银行系统实行了非常严格的贷款终身责任制等制约机制,银行管理人员和信贷员普遍存在不愿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心理。而中小企业实力微弱,往往资信度较差,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不足,对其投资放贷所承担的风险要比大企业大得多。商业银行出于对风险控制的需要,除发放小额抵押贷款外,很少采用其它贷款形式。同时国家金融政策调控,多次上调银行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严格控制信贷规模,银行资本供求状况比较紧张。另外,受国家投资导向政策的制约,能够获得国家信贷支持的产业有限也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三)管理方式相对落后,人才匮乏,发展缓慢

首先,工业中小企业在创业时期大多选择家族企业制度,多数处于人员封闭、财产封闭、经济运行状况封闭的“三封闭”管理状态,这种制度在创业时期与其他企业形式相比,资本筹集、管理效率和监督成本上都有明显的优势,更能适应中小企业初创时期的需要。但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这些优点将会逐渐转变为缺点,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部分中小企业老板管理能力较弱,缺乏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应有的文化素养与理性思维。事业心与责任感不强,缺乏规划企业发展蓝图的战略眼光,失去很多发展机遇。其次,人力资源管理严重滞后,整体素质偏低、技术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匮乏。许多中小企业没有专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的也只拥有少数的一两人,行使最为基本的人事管理职能,使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有的职能无法得到正常发挥。一方面现在仍有许多中小企业本着有钱就有人的传统观念,不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和塑造,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造成员工流动频繁,很难让员工形成心理归属感,人才大量流失。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所能提供的薪资待遇比较低,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造成企业招工困难,技术人才短缺和管理人才素质不高。全盟多数在建工业重点项目由盟外公司承建和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也基本来自外地,一些非资源型产业需要的普通技术工人都不能就地解决;随着生物制药、机械制造、煤化工、氟化工等项目的陆续投产,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尤其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比例偏低,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很难满足大规模生产的人才需求,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集聚效应未充分显现,产业集群需进一步培育

企业彼此之间内在联系较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部分企业都作为单独个体面对市场竞争,严重影响了企业竞争力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产生了低水平的过度竞争,造成交易费用的增加,阻碍了企业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规模经济效益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三、进一步促进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工业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设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加快建设会计、法律、资信评估、税务等各类公共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加强银企对接,协调金融机构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积极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用地。政府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统筹规划和建设,完善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对新上工业中小企业用地应按最低出让价保障供给,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推动中小企业向产业聚集区发展。

(二)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是建立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考评体系,对为锡盟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奖励。金融机构应建立中小企业专门信贷机构,确保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银行应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采取动产、应收帐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抵质押不足的矛盾。推进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体、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区域性和专业性中小银行和村镇银行试点工作。二是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采取财政注资、旗县市区参股、争取上级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扩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注入规模,加大政府对担保机构资本金投入的力度,尽快培育注册资本金超亿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三是为优势特色产业延伸配套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全盟金融机构和融资性信用担保机构,应对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延伸加工或配套服务项目的中小企业信贷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对实施此类项目成长性较好、信誉度较高的中小企业暂时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的,应采取有效措施,适当放宽还贷时间。

(三)进一步落实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4

一、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党性助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明确定位,创新工作思路。公司党组织认为,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国有企业独有的政治优势资源,党员队伍是有坚定信念和严密组织的先进人力资本,这一优势发挥得好,就会提升公司“软实力”,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党组织只有明确了“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党建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决策制度,企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生产经营等方面重大问题均由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解决了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途径和方式问题,使党组织更好地围绕中心发挥作用。同时,公司全面建立党政分设、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将行政决策与党组参与决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十二五”期间,公司全系统各级党组织按照网公司党组的统一部署,团结带领全体党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干事创业,促进公司生产经营等各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搭建思想平台,开展主题教育。突出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坚定干部职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突出抓好形势任务教育,让广大干部职工认清黑龙江省的省情、国网和黑龙江省电网的网情、国家电网公司、黑龙江省电网公司和所在单位的司情,清醒地认识到公司创建国际先进电网企业重大意义。突出抓好观念转变,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创先理念,从根本上转变“松、懒、散”的不良风气,树立起“严、勤、细、实、快”的优良作风。

二、要依靠科技手段推进党务公开,提高党组织建设管理水平。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党的信息化建设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信息建设推动了党的建设向知识化发展。供电企业应以党务公开为切入点,在党的组织建设信息管理上,一是把公司的全部党员纳入信息库管理,做到了对党员信息库勤调查、勤跟踪、勤维护,按要求及时填报、及时更新,对转出转入党员按规定做好接收工作并及时填报信息,确保了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充分利用公司内网站,及时党的理论知识、党内最新信息、党内活动动态、党员模范风采等等,较好地发挥了党的舆论导向作用。落实好党务公开制度,利用党务公开查询模块,及时向公司党员公布党内事务,落实好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党员群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切实加强了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的监督。三是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传媒手段,不断丰富内容,借助OA协同办公平台,将党的组织建设信息,以政工简报等形式及时。四是加强党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为党员及时订阅、发放党报党刊,定期举办党群知识讲座,举办培训班,提高了党群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管理能力、实践能力,促进了党务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要及时把党的理想信念与时代要求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发展力和领导力。

把党的纪律作风、思想作风通过企业规章制度、标准化考核以及职工行为规范准则转化为我局各项工作完善的执行力,全局从上到下全方位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职工的各项工作目标考核,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力、运转高效的制度运行机制,不断推动党委会、行政会、职代会、企业管理委员会之间在人员、职能、工作机制上的融合。完善党组织有效参与重大决策机制,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竞聘上岗组织机制,对所有高级业务主管以上岗位全部实行公开竞聘,党组织要建立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并且把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企业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党组织要做到调查研究,掌握主动权,取得话语权,积极参与,行使建议权,实施监督权,履行本职,提供精神动力、组织保证、智力支持的工作方式,使党政工作相互融洽、相互促进。

四、要抓好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不断加大党支部书记管理力度,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自身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一是加大党支部书记管理力度。严格控制党支部书记上岗资格,严肃审查工作,对不符合任职条件、不适应工作需要的党支部书记及时进行调整。二是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自身建设。在党支部书记中深入开展好“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和示范工程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在安全生产、促进和谐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合理设置党群机构,注重培养复合型党务人才,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组织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重点加强党务工作者的核心能力建设和综合素质培养。

五、总结

只有坚持加强和不断的做好企业基层的党建工作,党员干部才能整体的素质好,才能抬高起点、才能把握特点、掌握重点、才能善于研究,才能在各项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才能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队伍士气高昂,才能创新开展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来断的创新企业基层的党建工作才是长久保持企业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5

中图分类号:U41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监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内在问题和外在问题

1.1内在问题:

1.1.1监理企业的项目监理部人员调动过于频繁,影响企业形象

目前,监理企业普遍存在项目监理部人员流动性过大的现象,尤其是安装监理人员。新到项目监理部的企业员工熟悉工作环境需要一定时间,待员工融入到工作环境能够负责一项工作时,却因工作需要或其它原因要调动到另外的项目。同一个项目监理部,频繁的人员调动,使项目监理工作难以衔接、开展;而员工到另外的项目需要再适应新的环境,同时效率降低也员工工作。这样的结果,监理企业的监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也会造成业主的反感,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形象。

1.1.2监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监理工作被动

监理企业的监理人员是业主聘请的“专家”,在工作中应该是发现和解决业主不知道的施工弊端。然而在实际工程建设活动中,监理队伍趋于年轻,现场监理员多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工作经验相对欠缺,对某些施工程序和工艺知识甚至不甚了解。而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多数是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转职过来的,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这样就形成了业主对监理企业的现场监理人员极不信任,使监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比较被动,监理力度降低。

1.2 外在问题:

1.2.1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关系非同一般,监理力度受到限制

现实工程建设活动中,施工单位能够在工程投标中中标,除了自身的实力比较强,也反映了与建设单位的关系非同一般。很多项目上,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的关系胜过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的关系,就造成了监理工作非常被动,加上现场监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限,监理的力度受到限制。

1.2.2 业主、施工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对监理的地位及与各方的关系认识模糊,监理效果不够理想

目前业主、施工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对实行工程监理的意义及其重要性缺乏认识,对监理的地位及与各方的关系认识模糊,业主认为监理人员是自己的雇员,必须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按自己的要求办,业主干涉过多,使监理单位受限于施工单位的权力过小,监理工作难以客观、公正的执行下去。施工单位认为监理人员是业主利益的代表,是为业主服务与说话的,不把监理人员当作独立的第三方看待,质量监督机构又认为监理人员代替了自己的职能,因而忽视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管,由于以上的模糊认识,使工程建设各方在关系的协调上不顺畅,监理人员的决定不能实施,监理人员的意见不能落实,监理效果不够理想,工程质量监督出现漏洞,当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容易出现互相推委扯皮的现象。

2.对监理企业在队伍素质发展上的建议和想法

2.1建立定期培训机制,提高公司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监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服务性的工作,对监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监理人员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还要求监理人员具有一定实践经验、足够的管理知识,要掌握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要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方面的知识。对新进年轻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了解监理的职能、工作方法以及一些监理经验。建立监理人员学习与培训制度,定期对监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监理法规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使监理人员有与监理工作相应的知识理论水平,有较强的责任感,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有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气魄,要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教育监理人员热爱监理工作,维护监理单位的形象。

2.2 对员工进行梯队建设及后备人才梯队建设

监理企业要对员工进行梯队建设及后备人才梯队建设,这样既解决公司人才需求,又对公司长久稳定发展带来后劲,提高员工内心的优越感,这样才能使其工作更有效、更积极。同时通过竞争上岗机制推动内部市场化,为人才培养找到足够的晋升空间,做到“用人靠机制”,给新进员工发展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比如公司鼓励,引导年轻员工参加各方面的技术培训,参加国家、省内建筑行业组织的各种资格考试,提高年轻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硬件设施”。

2.3 建立奖罚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监理企业有的员工工作态度认真,工作能力强,待遇却与他们的付出不对等;有的员工工作不认真,浑水摸鱼,却比工作能力强、态度认真的员工待遇要高的多,这样容易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根据工作的辛苦程度适当的给予补助,同样为企业员工,有的项目工作轻松,有的项目却工作繁重,待遇水平却差不多,也会引起员工的心态不平衡,使员工工作消极。

3.对监理企业管理水平发展的建议和想法:

3.1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监理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培养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无形中就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全面培养机制,建立基于企业文化培养和岗位技能相结合的独特培训体系,做到“育人入模子”。三是引导企业实施文化管理,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和愿景,形成强有力的长短期结合的激励机制,做到“留人塑愿景”。

3.2建立和谐的企业领导与各级员工交流和沟通机制

监理企业应鼓励员工敢说真话、敢说实话,鼓励员工敢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企业要营造一个和睦的上下级关系,员工多理解领导,领导也要放下姿态,礼贤下士、体察民情。员工会怀着“感恩的心”报答企业给予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上,不让领导失望;同样,企业也应怀着“感恩的心”善待自己的“子民”,想员工之所想,谋员工之所求,不让员工心寒。爱是相互的,“爱人者人恒爱之”。

3.3通过企业兼并获得竞争力

企业兼并是企业快速提高其竞争能力,迅速扩大规模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服务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监理企业打造、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条捷径。尤其是在建设工程管理方式、业主需求等日益多样化、灵活化的今天,监理企业通过兼并其他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企业,如设计、招标、造价咨询等企业,从而达到快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并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3.4建立合理的作业机制,统一监理作业程序

监理企业要制定适合自己的监理作业机制,统一监理作业程序尤其是监理资料整理。据了解同一个监理企业不同项目监理部的资料整理都不一样。没有固定的资料整理人员和系统的资料整理培训,使项目部监理资料十分混乱,在上级建设主管部门的各项检查和交工资料归档时,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去进行突击整理。监理企业如果对每个项目部的资料管理员进行一定的业务培训,在平时就形成规范的资料档案,在检查中和交工归档时都能从容应对。因此,建立合理的作业机制,统一监理作业程序,既提高了监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公司形象。

3.5 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的顾客群

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监理服务本质是受建设项目业主委托,在业主授权范围内、代表业主对项目建设实施专业化的监督管理。因此,监理企业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即建设项目业主。虽然由于建设项目的特性,监理企业的顾客群同一般意义上产品生产型企业的顾客群不同,但本质确是相同的,亦即监理企业应从自身的服务质量、公关宣传、企业形象设计等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如果采用与集中企业的资源从事某些专业类别工程的建设管理服务相结合的方法,将会更容易取得成效。

4.结束语

加强监理企业的自身建设,通过监理企业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的提高,为业主提供高效、优质的监理服务,使社会更了解监理在工程建设中所担负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认可度,扭转整个业内对监理的看法和质疑。监理这个行业才能更健康的发展,监理企业才能从中不断壮大!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6

党的十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工作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常态,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施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与此同时,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施工企业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更加重大的责任、更加紧迫的任务。企业党组织是企业的政治核心,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深化改革中要充分发挥作用,确保改革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发挥政治保证作用,保证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为企业深化改革把关定向。沿着什么样的方向深化企业改革,决定着改革的最终成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企业党组织必须发挥好监督作用,为企业改革把关定向。

一是全力支持企业管理者推进改革。深化企业改革,是一场对企业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在很多领域没有现成的做法可借鉴,没有成功的经验可遵循。企业党组织要大力支持企业管理者大胆地试、勇敢地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深水区”,努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弊端和难题。对于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责的领导干部,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因工作经验、复杂环境等因素出现的失误,要客观分析,正确对待,不搞求全责备,着力营造包容失败、鼓励改革的有利氛围。

二是坚持底线思维,守住政策法规红线。深化企业改革,根本目的是为了提{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职工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企业党组织要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战略定力,把握好改革方向。首先,要坚决守住国有资产不受侵占、不被流失这个红线。企业党组织要积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如强对改革方案制定和改革措施推进的监督,严厉查处假借改革之名侵占国有资产、损害集体利益的不法行为。其次,要坚决守住不以牺牲广大职工群众利益为代价来推进改革这个底线。职工群众是企业改革的主体而不是改革的对象,深化企业改革为的是能更好地让职工群众分享企业发展成果,而不是让职工群众来承担改革成本。企业党组织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做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

二、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确保各项改革的有序推进

企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企业党组织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确保各项改革稳步有序推进。

一是统筹协调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企业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内部各层级、各部门、各群体之间很多因素和利益需要考虑和兼顾。企业党组织要积极参与改革方案的研究制订,加强对决策过程的组织监督,通过组织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职代会联席会议、印发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使改革方案决策能充分发扬民主,使改革方案最大限度地体现各方面的意志。避免改革举措在事关利益调整时顾此失彼、厚此薄彼,保证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合法利益得到充分维护。

二是统筹协调各项改革的有序推进。深化企业改革,要科学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做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对施工企业来说,盈利能力不强是制约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企业党组织在参与制订改革方案和改革举措时,要组织深入分析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这些关键环节的改革,引领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另外,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一些领域虽然有改革的要求,但各方面还没有形成共识,操作起来还没有太大的把握。为此,企业党组织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和客观条件,合理制定各项改革的时间表,确定各项改革的推进顺序,保证改革有步骤有计划协调推进,而不是齐头并进。

三是统筹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企业党组织要全面把握这一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研究制定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举措,要充分考虑职工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接受程度。对于大多数职工群众一时想不通、接受有难度的改革措施,要稳妥处理或暂缓推行。

三、发挥宣传引导作用,汇聚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职工群众是推进深化改革的根本力量。企业党组织要发挥宣传优势,做好思想引导和政策解读,协调处理好改革过程中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组织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一是加强改革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认识上的到位才会有行动上的自觉,企业党组织要运用各种宣传载体,通过各类学习形式,让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深化改革是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是提{企业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克服担心改革会触及自己既得利益的思想障碍,破除安于现状、求稳怕乱的模糊认识,增强改革意识,坚定改革信心,焕发改革热情。

二是做好改革举措的政策解读和释疑解惑。职工群众只有知晓了改革的具体举措、推进步骤和工作要求,才会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和奋斗方向。企业党组织要加强对各项改革方案和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把改革举措讲[楚,把改革要求讲透彻,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改革部署上来。

三是切实解决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企业深化改革,不仅仅是对传统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的冲击,同时也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一次调整,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一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波动。在改革过程中,企业党组织要畅通职工诉求反映渠道,加强职工队伍思想状况调查研究,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安排专人靠上去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化解矛盾、凝聚共识。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重点解决职工群众最不满意的突出问题,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利、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经济权利,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干部职工为企业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当好深化改革的先行者

创新企业党建工作、改进新形势下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优势的体制机制,是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企业党组织不能只当改革的监督者和旁观者,而是要带头加强自身改革,动员党员干部积极支持改革、引领改革。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7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施工总承包;发展建议

Key words: business tax;value-added tax;construction general contracts;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062-03

0 引言

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其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投资,加快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机构调整。税制的改革对我国建筑业各方均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施工总承包企业如何适应本次变革以期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企业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简称“营改增”),是国务院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做出的重要决策,也是财税体系进行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营业税和增值税在纳税人身份、计税依据等方面具有不同点,具体区别见表1。

因为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营改增的推行在某种程度可以使建筑企业长期重复征税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增值税实行的是专用发票抵扣制,作为传统行业的建筑业,在此背景下,面临着企业管理体制、发展模式、经营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压力。

1 营改增对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影响

1.1 经营模式及组织架构的影响

我国目前施工总包中,尤其国有企业多采用资质共享的业务模式,常有①二级单位借用股份公司资质;②二级单位之间借用资质;③三级单位借用二级单位资质;④三级单位之间借用资质;⑤与集团外单位共享资质。其具体业务开展模式如图1所示。为了防范虚开增值税发票,国税总局曾出台规范性文件要求“三流一致”,即收款方、开票方和货物销售方或劳务提供方必须是同一个法律主体,而且付款方、货物采购方或劳务接收方必须是同一个法律主体,如果三流不一致,将不能对税款进行抵扣[3]。建筑业“营改增”后,若按以往业务模式,合同主体与施工主体可能会产生不一致,从而造成增值税进销项不匹配,不仅加大了增值税管理风险,并且将直接影响项目盈利水平。

另“营改增”后,建筑业以往的“联营挂靠”、“以包代管”等经营模式不符合发展要求,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1.2 投标报价影响

“营改增”下进行投标报价,税金成为竞争性因素,实际成本可能大于计算报价,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计算更为复杂。以销项税费为例,若向业主收取100万元工程款,营业税下(3%税率),应纳3万税款;增值税下需缴纳9.9万税款,具体计算过程见表2。可见如果不能通过合理提高报价等方式实现税负转移,则现有收入约10%的部分转变为销项税,直接导致收入指标下降。

1.3 信息管理的影响

由于营业税下无需详细了解业主身份和类型[4],因此尚未建立业主信息档案、亦无法准确判断其适用税目、税率等事项。另一方面营业税下,企业一般会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但并不统计管理供商纳税人身份及其提供发票类型、适用税率等信息。如果企业未能提前掌握供应商相关信息,可能由于未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或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导致进项税无法抵扣,造成成本费用增加。

1.4 甲供材影响

甲供材对总承包方有以下影响:

①当甲供材料计入合同总价,供应商将发票直接开具给甲方,乙方无可抵扣税额,乙方税负将上升;供应商将专用发票直接开具给乙方,则甲、乙方与供应商、甲方与供应商不符合增值税“三流一致”的规定将产生风险。

业主方A与总承包方B签订工程合同安装铝合金门窗,所需铝合金门窗不含税价款为600万,劳务款为400万,劳务成本为300万元,无进项。双方提出两种方案:一是建设方甲自行购买铝合金;二是由建安企业乙公司购买。其中铝合金门窗的税率为17%,建安劳务的增值税税率为11%,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税率为12%。分别计算甲供材和乙自主购买两种情况下的乙公司的利润,具体过程见表3。

由表3可看出,两个方案相差的利润为4.32万元。正是甲供材600万的税率差导致的差异。

②当甲供材料不计入合同总价,施工企业为降低成本,可对甲供工程选择简易征收的税金支付方式,将同样面临增值税“三流不一致”的问题。

1.5 劳务分包管理方式影响

建筑业目前分为具有资质的劳务分包和不具有资质的劳务分包,具有建筑劳务资质的分包商提供的是建筑施工劳务,可按照“建筑业”开具发票。部分分包方属于营业税下的传统服务业,在建筑业营改增后,可能无法按“建筑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使总包方无法抵扣相应的分包进项税,造成总包方税负增加。对于无相关资质的分包,营改增后无法开具建筑业增值税专用发票[5];挂靠方式取得的分包发票,存在涉税风险[6]。

2 施工总承包企业营改增应对策略

营改增下,总包企业在生产技术水平发展较为成熟的情况下,企业想要提高自身利润率的关键在于销项管理和进项管理,同时还应注重企业经营架构等方面的调整与改进。

2.1 销项管理

2.1.1 投标报价金额的有效计算

税率由3%提高到11%的情况下,如果不能通过提价等方式实现税负转移,则现有收入约10%的部分将转变为销项税,直接导致收入指标下降。总包方若想维持不低于以往利润率,在新开项目投标报价时,除去以往的基本建设费用考虑外,税金的无法抵扣及高额税率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必须考虑到投标报价当中,在改革初期,新建项目的投标及报价均应以实现企业的不亏损为最低要求,不可盲目报价。

2.1.2 做好成本预算与结算管理

在进行成本预算编制时应首要把握“价税分离”原则,根据现行规范及经验补充预算管理内容,确定合理的计量口径。同时,在为分包商结算时,应坚持“先开票、后付款”的原则,并在整个项目运行准备过程中推广使用综合单价法,更符合改革要求,有利于整个项目的有效结算及运行。

2.2 进项管理

施工总承包方作为建筑业中游,从其上游业主、下游各分包方及供应商处取得有效抵扣凭证对降低其税负而提高企业利润率有显著作用。

2.2.1 注重项目实施过程中“三流合一”

增值税下,建筑业发票金额不准确、开票时间不符合要求的习惯需要更正,企业除做到“三流一致”之外需与合同凭证、会计凭证等相呼应,以避免虚开行为。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在采购建筑用料的过程中,材料供应商将材料直接发至建筑施工企业,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建筑施工企业。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因为资金缺乏而不能直接付款,便由发包方将材料款直接支付给材料供应商。该类行为属于典型的委托第三方付款的情形,容易导致材料采购中资金流不一致的情况,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针对上述情形,在实施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资金流的实质一致,比如签订委托付款协议等。

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供应商很多时候从经济角度出发,会选择从第三方直接发货,这就造成了材料采购中实物流不一致,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此类行为,供应商需要提供原材料采合同等资料以证明从第三方发货行为的正当性。

营改增的“三流一致”迫使施工企业经营模式、组织机构的改革。原有的挂靠经营,以分包名义经营的模式需转化为正规的总分包模式,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发展。

2.2.2 加强税票管理

增值税中进项税的抵扣基本原则为纳税人符合抵扣条件的进项税,凭合法有效的增值税抵扣凭证,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进行认证,即可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故①企业应改变原来在收款时才开具发票、缴纳税款,给企业带来税收风险的习惯;②企业应根据增值税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健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细则;③应及时调整材料设备采购制度,全面梳理下游供应商,提高信息管理的完整度;④修订企业配套合同管理制度,在合同签订过程当中,要明确约定提供什么类型发票、发票的提供时间及付款时间等。

2.2.3 加强分包业务管理

对于总承包方,有效的进项税抵扣需要分包方或供货商是可开出抵税发票一般纳税人,还需确保该分包方或供货商会开出进项发票。

①选择合适的下游供应方资质。

根据文件规定,在进行税金抵扣时只有当期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抵扣价值。又增值税纳税人可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通常增值税由一般纳税人在税务局代开或自己开具。故在项目进行招投标时应充分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下游分包或供应方资质。

②加强分包结算管理。

在利用分包方的发票进行税费抵扣时,除分包方应具备相应资质外,还需确保分包方或供货方在适当期限内提供有效正确的进项税发票。此时,采用价税分离的全费用综合单价法有利于控制发票的收回,从而增加项目的进项税。在项目进行结算时,总承包方可先给分包方结算不含税造价,只有当分包方提供有效的发票后,在下期结算或其他约定时间内,总包方可将税款打于分包方。

2.3 改进企业组织架构与经营模式

面对众多影响和挑战,企业应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调整,应充分考虑设计、建筑施工、研发、服务、物资购销等业务税率不同且差异较大的税制安排。建筑总承包可以成立专业化的子公司,这样能够在获取进项税额发票这一方面具有便利性;或建筑企业可开发机械租赁的业务,采取租金这一方式获得增值税的发票。经营模式仍需继续规范化,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各类非法转包、分包挂靠在税务方面更易实现监督,故应及时规范企业资质管理,同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适当压缩子公司个数,壮大子公司实力,优化现有项目经营组织模式。

3 结语

营改增下,面对老化的经营模式与组织架构,投标报价的趋于复杂,潜在合作对象信息的不透明,甲供材与国家政策的冲突,总承包企业应从经营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入手,对销项管理和进项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从而主动适应改革形势,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和管理模式,努力维持和提高企业利润率,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建筑业的生存和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小富,张晓兵.“营改增”对不同类型建筑项目税负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5(6):78-84.

[2]刘小勇.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财会月刊,2014(9):166-168.

[3]吴金光.营改增的影响效应研究――以上海市的改革试点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14(2):81-86.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8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103 ― 02

身处松嫩平原的黑龙江省一直有“中国粮仓”的美誉,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农产品产量始终居于国内前列。刚刚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国家总书记同志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的审议时还指出,黑龙江省要在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发展农业产业。

齐齐哈尔市作为黑龙江省农产品生产大市,应该借此机遇,乘势而上,积极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下力气、做文章。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齐齐哈尔市农业产业发展稳定,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势下,调整农产品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商品化,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已势在必行。这对调整齐齐哈尔市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大意义。

一、齐齐哈尔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区位简述

一个行业的区位条件包括很多的因素,如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等等,每个因素若扩展开来都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论题,因此,本文主要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出发点,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简要描述一下齐齐哈尔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区位条件。

(一)区位优势

自然环境方面。齐齐哈尔市背靠大小兴安岭,紧邻国内两个基本没有污染的河流之一――嫩江而建,自然植被保存较好,生态环境优越。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雨水丰沛,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高质量的农作物生长。

人文环境方面。齐齐哈尔市位于黑、吉、蒙三个省区交汇处,幅员4.2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辽阔,是国家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基地,曾先后荣获“中国绿色食品之都”、“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的美誉。市内交通条件便利,国道、省道、航空运输纵横交错,高速铁路已经建成通车。距离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等国家都很近,是亚欧大陆桥的中转站,在提出“中蒙俄经济走廊”倡议后,这一区位优势愈加凸显。

(二)制约其发展的问题简述

当然,每一个城市或地区都有其自身优越的区位优势,对应到具体的某个行业发展上,这些优势条件的作用发挥得是否完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环境的限制,齐齐哈尔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发展依旧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齐齐哈尔市农产品深加工企存在着技术水平仍然较低,设备落后;精深加工领域是短板,生产产品的附加值低;研发能力弱,创新理念不足,企业同质化严重;产业链条短,生产成本难以下降;企业规模呈现散、弱、小的特点,市场竞争力较差;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布局不合理,没有集群优势,联动效应不足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制约齐齐哈尔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的重要短板。

面对这些问题,齐齐哈尔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应该如何借政策东风、用优势条件,趋利避害、扬长克短,有针对性地推出解决措施,笔者试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自身的角度,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几点对策建议。

二、关于齐齐哈尔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重视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

一个企业想要保证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必由之路。齐齐哈尔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也是如此。要不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技术开发部门,开展新产品研发,提高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推动企业生产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紧跟市场需求,保证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跟的上消费者需求变化的速度,如食品深加工企业可以重点开发健康方便食品、营养保健食品、休闲食品等。研发投入是企业不能吝啬的成本投入,只有加大研发力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开发技术和创新优势,延长企业产品的产业链、增加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通过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除了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外,实施“引进来”战略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企业要坚持引进与吸收相结合的原则,留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来有针对性地引进先进技术,更新换代生产设备,以此借鉴优秀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并实现企业设备先进化,加快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打造知名品牌,提高知名度

市场经济环境下,产品与品牌效益两者相加能够为企业创造出远远大于二的经济效益,因此,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国企业早已远离了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的“三来贸易”,基本上国内所有良性循环发展的企业现在都十分重视打造自己的自有品牌,培育并扶持企业的知名品牌。齐齐哈尔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目前已经打造出许多品牌产品,有一部分在齐齐哈尔市内甚至在黑龙江省内的知名度还比较高,但是,从全国范围看,目前还没有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齐齐哈尔市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必须对此高度重视,明确企业发展定位,完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保证农产品在进行深加工的过程当中执行标准化生产,加快创建知名品牌的步伐。

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锁定企业发展定位这一步非常重要,所谓企业定位,就是指企业在综合分析了企业的业务范围、目标消费群体、发展方向、企业文化等一系列因素后最终确定下来的发展战略,是一个企业的纲领、精髓所在。如果企业定位模糊,其发展路线也会不稳定,甚至会出现跟风、追热、多头发展的问题,肆意铺大自己的摊子,不仅浪费了企业资源和时间,还会影响企业形象,影响经济效益。一个企业,只有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才能将所有的资源转化为优势条件,打造出品质高、竞争力强的优势品牌,迅速占有市场,获得良性发展。

当然,在打造新的知名品牌的同时,企业也不能忽视已有品牌,要建立品牌的长效发展机制,双管齐下。例如齐齐哈尔市的瑞盛食品公司、中粮生化公司、昆丰油脂公司、徽记食品公司、宏河米业公司等企业,其产品已经在一定范围内打开了市场,获得了知名度,一定不能降低对这些已有产品的重视程度,反而应该加大对它们的扶持力度,加大品牌发展力度,深度挖掘品牌的价值,也可以开发出同一品牌的不同系列产品,增加品牌的附加值。

(三)建立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

现在市场上的大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塑造口碑,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建立企业文化要从企业制度、企业产品、道德规范、员工素质等多方面入手。齐齐哈尔市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不能只顾产品质量,还要关注企业文化的建立。要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重视培训员工这项工作,因为齐齐哈尔市目前从事这一行业的一线员工大多数文化水平都较低,缺乏职业道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企业必须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日常工作中要适时组织岗位培训、制度培训,尤其是技术水平、设备操作、生产卫生、安全意识、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培训,要及时将企业的发展理念、规章制度、发展战略、以及新的生产技术和新设备的操作规范传授给一线生产员工,确保企业上层的优秀成果能够在成产线上实现高百分比的转化率。

另外,重视人才战略也是建立良好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企业内部挖掘并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为他们提供顺畅的发展环境和晋升机制,建立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在留住自有人才的同时提高消费者和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塑造企业在市场上的良好口碑。同样,聘用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能够迅速提升企业形象,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消费信心。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人才爆发时期,吸引到适合企业发展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已变得十分容易,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积极吸纳优秀人才,为企业的研发团队、管理团队、生产团队、营销团队提供后续保障。

(四)积极利用市场营销与媒介宣传的力量

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有了良好的技术、品牌和产品后,如何将其推到目标消费人群面前,迅速占有市场,笔者认为积极有效地利用市场营销与媒介宣传的力量是个捷径。企业必须舍出这方面的投入,才能得到相应的效益。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和自媒体十分发达的环境下,齐齐哈尔市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必须主动利用这些条件来经营自己的产品,跳出传统的宣传框子,走进创新营销战略。农产品深加工虽属农业领域,但生产企业也可以将工业的营销理念引入并利用。要将眼界扩展到全省、全国范围,组建专业的营销团队,从原料供应到市场需求积极开展调研,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行业趋势。积极参与相关的博览会、推介会、交易会、以及论坛等,以扩大知名度。另外,造概念、广告植入、赞助公益活动、主办活动、利用电商平台等方式都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营销和宣传策略,可以参考和借鉴。无数案例都证明过,一个成功的市场营销方案能够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齐齐哈尔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一定不能忽视这一途径。

〔参 考 文 献〕

〔1〕牛佳.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努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新台阶〔J〕.农技服务,2015,(10).

〔2〕李学兰,王俊.安徽省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3).

〔3〕吴名旺,刘加盛,赵沛峰.云和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9

1.唱响发展主旋律,探索发展规律,催发发展激情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开放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理所当然地包含着“发展”的理念。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是时代的要求,坚持走发展之路,做到更快更好地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在我国,只有坚持走发展之路,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开拓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是硬道理。

(1)要在思想政治工作当中,把“发展”教育当作重头戏演好、唱好。发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政治策略和主张。发展要靠人民的努力来实现。紧扣发展主题,对人民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义的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离开发展主题教育,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将失去根本的支撑。我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引导人民谋发展、求发展、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我们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下,“发展”教育已经拉开了绚丽的帷幕,但“发展”这是一出大戏,是一幕长期续演的大戏,所以还有待于我们用生动细致的妙笔去描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宣扬,以使“发展”的理念更深地扎入到亿万人民心中。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运用好各种方式和手段,缜密构思,精心编排,认真演出,把“发展”教育这出戏演得精彩纷呈,唱得浑宏响亮,引导鼓舞人民牢固树立起“发展”的观念,使亿万人民一心一意搞建设,同心同德求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把“发展”教育这出戏演好了,把人民的意志凝聚到发展上面来了,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有力践行。

(2)探索“发展”规律,主动做好对接工作。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艰苦创造的过程。它既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推进生产力的进步,做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过程是渐进的,又是快速的。因此“发展”本身有其客观规律,这个规律有待于我们更好地去探索,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要紧扣“发展”这个目标,一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有目的的去对“发展”经济规律进行探索,使经济运行发展规律适合我国的国情,做到按自然经济规律办事,达到经济的又快又好,持续发展;二是探索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规律,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上,精神文明得到发展,促进二者互动发展,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和发展人民的精神境界;三是积极探索新时期“德治”发展的规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现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扩大社会主义德治的内涵和方式、方法;四是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发展是永恒的、无止境的。特别是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一人的发展变化更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新的不同以往的特点。市场经济的扩展带来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精神发展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同的影响,给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难度,面对急速发展变化的人的思想状况,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各种情况,各类人群,更新理念,提升理念,丰富理念,探索新的规律性,用促进“发展”的方法去解决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主动地做好对接工作。

(3)思想政治工作要催发人民求发展,为发展而实干的激情。创业、发展是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把发展的美好愿望变成人民的实际行动,思想政治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它将凝聚起人民的力量,引导人民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掌握发展的规律,激发人民求发展的热情,鼓舞人民为发展而实干。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当中,使落实发展观的理论有了具体的工作对象,为人民求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使人民激情澎湃地为求发展而艰苦努力、发奋实干。

2.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理所当然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要坚持这个方针不动摇。创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目标,社会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以为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征的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它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塑造或改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判断是非,明辨善恶、美丑的能力,培养“四有”队伍,全面提升人的素质,使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离开了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背离以人为本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将失去存在的意义。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提升发展速度,追求效益,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富裕程度。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正是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人民群众的各种潜能,实现生产力水平的快速发展和提高。人是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做活了,人的积极性焕发出来,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就有了基础。

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和谐发展,离不开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认真研究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聪明才智,使建设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以人为轴心,真正构建和谐社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只有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把人放在首位,才会有根本的保证。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她是全民意志的体现,更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定性因素。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它要求人在获取物质利益向自然进行索取的同时,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好生态,保护和利用好每一项资源,做到利用与节约并重,做到人与自然界的均衡发展,不可盲目追求一时的利益,急功近利;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形成整体合力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协调倡导和睦的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形成共同的价值目标;要引导群众自觉地参与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单位的建设,形成以和为荣、以和为贵、以和为上、以和为美的社会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密切往来,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进步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要通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修养等途径,使群众超越自我,提升境界,创造和谐。总之,无论是人与自然相处,还是人与人相处,要达到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完整统一谐调,全民的共同参与都是重要环节。

3、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科学发展观不仅为企业生产经营更快更好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而且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把握以下几个着力点。

(1)理顺发展思路,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促进企业科学发展。要在理顺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思路的同时,理顺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紧密联系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联系员工群众的思想实际,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创新以党建为龙头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用创新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用新的理论来武装员工的思想,焕发员工积极性,提升生产力水平,提升企业发展速度,促进企业科学全面发展。党建工作的目标紧紧围绕生产经营指标来提出,党建工作的活动,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管理来落实,党建工作的效果紧紧围绕生产经营效果来实现的理念,工作思路明晰顺畅,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是科学发观在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的具体体现。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10

当前,我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初见成效,党员干部自觉遵循“知行合一”的民主管理基本逻辑,不仅从思想源头上入手强化认识,找准方向;而且在行动实践中真正做到“问计于民”,不断探索联系群众、促创新、谋发展的具体路径。对企业的民主管理而言,“知行合一”群众路线实践的落脚点就在于以依靠工人阶级为宗旨,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核心,引导并促进企业全员立足发展现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提出企业创新发展建议。基于此,企业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的开展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知行合一”的必然途径,是依靠群众推进企业发展的有效形式,是重新激发企业活力、提升企业效益的助力器。对企业而言,只有将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打造成企业民主管理与践行群众路线的“新常态”活动,才能在未来发展中不断汲取创新的动力源,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智慧源泉

实践证明,在“创新当道”的市场经济时代,有效的创新不仅能转化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为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发展内涵与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企业而言,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就是来源于群众实践运动的创新,是集合群众智慧的有益举措与活动。事实上,企业全体职工提出的创新发展建议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根植于企业职工在日复一日工作中的实践积累与深刻体会,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对企业职工而言,职工积极参与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在活动中认识到自身作为企业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同时,职工在感受开放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职工的奉献精神,从而形成了企业内部良性循环的工作进取精神与积极向上的企业工作环境,自主型职工队伍因此而得以构建。企业的发展依靠优秀的人才,具有极强自主性与主人翁意识的优秀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并保持竞争力的根本性决定因素。参与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大胆进谏的企业职工因此成为企业创新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源泉。

对企业自身而言,发动全体职工为企业发展提出各种建议与意见,探索企业群众性创新之路,是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效益水平的根本形式。来自于全体职工的合理建议是企业的创新基础,只有不断开拓企业发展视角,在深挖全体职工主人翁品质内涵的基础上,听取职工有关企业发展与竞争力提升的合理建议,以此加强企业对员工管理及员工培养。由此可见,离开全员创新这一基础,促使企业产生更具有竞争力的高水平创新成果就是镜花水月,无从谈起了。全体职工所提的创新发展建议经过认真思考、研发、推进后,必将为企业的技术革新与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是企业生存的必由之路,更是当之无愧的企业创新发展的智慧源泉。

二、全員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

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最终的落脚点在于“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甘当学生问计于民,使群众中蕴藏的无穷创造力竞相迸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就应深入企业职工中间,坚持倾听企业职工的心声,听取职工对企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在企业的发展与决策中体现职工的意愿。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开展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无疑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最佳载体。密切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必须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两个积极性,凝心聚力实现党的执政使命。通过开展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真正做到决策有职工参与、过程有职工监督、结果由职工评价。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企业能够见微知著,体会到全体职工对企业发展的意愿,促使企业在想问题、办事情的过程中,集纳民智、统一共识、凝聚民心,从而形成企业共同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企业只有深入到全体职工中去,加强与职工的深刻联系,才能真正了解职工的需求,企业要想获得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的良好效果,必须问需于职工,问计于职工,重视职工中蕴藏的创新潜力与创新需求,在激发职工工作活力的同时,将职工塑造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给职工提供能够发声的空间与平台,将职工是否满意、职工的真正需求作为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根本标准,才能切实将企业发展与企业管理向更高的方向与目标逐步推进。

三、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是职工民主权利的重要保障

保障职工民主权利是企业提升现代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如何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职工全身心投入参与到企业发展之中,也是企业着力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对企业职工而言,其所享有的企业治理等民主权利一直缺乏有效的实践途径,绝大多数职工都只能被动的完成本职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做一个旁观者。在“知行合一”群众路线的践行过程中,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为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行使自身的民主权利提供了新的途径与重要保障。一方面,企业的每位职工都享有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与义务,这既是企业职工享有言论自由的表现,更是职工参与企业或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从当前企业发展现实来看,职工针对企业发展提出建议与意见,如果这些建议与意见被企业采纳并转化为管理效益,那么职工依法形式自身民主权利、参与影响企业发展及利益决策就得到了现实体现。另一方面,通过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的开展,在广开言路的企业文化氛围下,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企业管理者与企业职工在意见与建议的提出过程中开展了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在这一职工民主权利行使的平台上,利益协商机制的建立保障了职工的权利与利益,推进了企业与职工之间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四、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是企业发现人才的重要途径

面对当前人才流动、流失比例较大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如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并能够留住人才已成为关乎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要课题。从这个角度而言,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是激发企业人才储备、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策划的有效途径,在企业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在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里,企业在收获大量有益建议的同时,也能够发现更多富有创造力与干劲的职工人才。事实上,企业职工全员参加的创新发展建议活动不仅为企业的智慧发展奠定基础,更是解决企业人才危机,激励企业职工知识创造与分享、促使企业人才踊跃出现的重要途径。对企业而言,创新的根源在于企业职工,创新坚决不是高学历科研工作者的专有权利,普通职工的创新作用也不容小觑。如果在企业工作的职工感受到自身价值得到认可,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尊重,不仅能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而且有利于解决企业人才储备不足、实现人才超前培養的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因此,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对企业人才最大的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激发普通职工的创造性,促使普通职工也能够在活动中闪耀出惊人的光芒,在全员创新局面的带动下,达到发现人才、发掘人才潜力的作用。但是,企业还应注意对提出创新发展建议的职工进行合理的激励,设置专门的可兑现的奖励基金,使得普通职工中源源不断的出现创新型人才。这说明,只有建立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基础上的提建议活动才能演化为可循环发展的企业文化新内涵,而不是变成时断时续的运动式活动。

五、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是形成企业发展合力的重要抓手

加强践行民主管理中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最终目标就是在“知行合一”思想指导下促使企业形成发展合力,而企业的发展正是由全体职工的建议凝结而成。以激发企业职工潜力为核心的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在凝聚人心、形成企业发展合力方面意义非凡。首先,企业围绕自身发展实际,开展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发动全体职工建言献策,引导职工在具体工作中深入思考、积极探索,鼓励职工在自身最擅长的工作岗位上立足实际进行创造性工作,因为实践证明,来自职工本职岗位的创新发展建议是最切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建议,更是促使职工成为企业发展合力构建的最坚固基础;其次,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必将带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解决企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瓶颈问题,促使不起眼的小建议变成具有创新创造力的大效益,这无疑是企业形成发展合力的重要途径。最后,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体现了企业对每一位职工的尊重与认可,是企业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全员经营和开放式管理的重要途径,鼓励职工全方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合理化建议,从而给企业职工提供一个关心企业发展,参与企业建设,与企业融为一体的渠道,不仅满足了职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企业凝聚力,又可以达到推动创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因此,来自工作一线的创新发展建议最终将成为企业发展合力构建的重要抓手。

综上所述,在企业未来的工作实践中,作为实现“知行合一”这一群众路线重要途径的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必须得到长期的坚持开展。国外某些知名企业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开展员工合理化建议的征集与采纳工作。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具体落实,只有坚持不懈的将这项活动作为群众路线践行的重点内容,克服诸多困难,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满意度,激发职工创新与创造精神,促其规范化、制度化,走全员决策的发展之路,才能最终推动企业自身的全面提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洪生.知行合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实现逻辑[N]文汇报2014年2月20日第012版.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11

企业民主管理,就是要职工当家作主管理企业。在股份制企业中,实行民主管理,切实保障职工当家的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股份制企业的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实行民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股份制企业开展民主管理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保证路线,它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过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三座大山,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是依靠人民群众,今天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党一向倡导依靠群众管理企业,并在长期实践中,健全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机构,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企业的具体体现。

(二)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

科学管理、民主管理都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社会主义企业的民主管理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它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管理。从二者的关系来看,企业管理民主化是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因为广大职工在生产第一线,对于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最了解、最有发言权,他们有搞好企业的愿望,也具有搞活企业的能力,科学管理需要职工的广泛参与。调动企业广大职工的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就能形成强大的生命力。如何充分培养、发挥广大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和当家作主的积极性,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在当前推行的经济体制中,把企业经营的好坏同职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广大职工很自然地要求行使管理企业的权力,搞好安全生产、办好企业。而扩大自、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依靠专业管理和民主管理相结合,使广大职工充分行使管理企业,当家作主的权力。

二、当前企业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尽管股份制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对职工民主管理作了积极的探索,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切实保障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利,依然受到种种困扰,对于职工民主管理在股份制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和形式的确立,亟待总结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1、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受到削弱。股份制企业虽然坚持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依据有关规定逐级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但是,职工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受到一定的限制。职工代表大会听取和审议的企业发展规划、企业财务会计报告、重大投资计划等相关议案,必须经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审议通过之后,才能对外公布。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打了折扣。第二,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上述有关议案,依据规定程序及时公告,一般不作修改,职工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已无实际意义。由此,造成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2、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范围缺乏规范。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民主管理制度对公司制企业界定了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范围,没有进一步明确民主评议确切人员。领导干部和职工代表就评议的范围产生争议,影响了评议领导干部的质量和效果。

3、职工代表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作用、力度尚显不够。职工的意志难以通过职工代表充分反映在企业管理层的决策中。致使职工履行民利受到约束,很难实现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

4、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方式亟待改进。职工与企业管理方就有关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职工权益事务互相协商、讨论、达成理解和合作,签订集体合同,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工资、福利、劳动保护、工作时间等职工最关心、最敏感的关键问题上,多数情况下企业行政方总是以各种理由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能充分听取职工方意见,只能是采取变通方式达成协议。职工民主参与的份量难以影响管理方的决策,职工方的意愿无法充分表达。

(二)对策和建议

虽然职工民主管理受到所有制形式的影响与制约,但是,不同所有制形式只能影响职工民主管理的形式和途径,职工主人翁地位和民主管理的根本原则不会变。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根本方针,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体现。组织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内在要求。

1、完善职工民主管理的参与机制。工会应规范调查收集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工作程序;指导职工代表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为职工代表履行职权撑腰,建立一套监督考核措施,严格奖惩。企业决策层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应事先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代表组(团)长联席会议、工会委员会以及其它形式,广泛调查收集职工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分析,归纳整理,由职工方代表(工会主席)在会上充分表达和反映,确保表决权的质量和份量,最大限度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

2、切实提高职工代表大会质量。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以后,尽管企业民主管理的渠道和实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但职代会的功能是其它任何制度所不能代替的。职工代表所反映的是职工的意愿和利益,审议和决定诸如劳动定额、工资分配、奖惩办法、劳保福利等与职工息息相关的问题。企业应确立职代会地位,在企业管理体制上明确其作用。同时,应坚持先参与后决策的原则,凡企业管理层需要决定、批准的重大事项,先交职代会充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管理层认真听取职代会意见后再做出决定。职工代表大会各项决议草案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让职工代表表达真实意愿。建立职工代表巡视制度,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后,监督代表提案和各项决议落实到位。加强职工代表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职工代表的政策水平、管理能力和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水平。

(三)充分发挥工会在职工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公司法》指出:“公司职工依法组织工会,开展工会活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劳动法》也明确规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这样就把工会代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地位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工会参与企业民主管理,除了履行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职责,及工会主要负责人进入决策层参与决策和监督外,还应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活动,代表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一是广泛开展经常性的民主管理活动。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并对好的职工建议给予奖励。确保职工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联合纪监、审计等部门深入开展“厂务公开”活动;建立“职工满意度”调查制度,畅通职工与管理层信息沟通,多方面拓宽民主管理渠道。二是完善平等协商制度。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谈判,聘请劳资、法律方面的专家担任职工方代表参加协商谈判,上级工会组织应派人参加协商谈判,营造协商谈判公平环境,提高协商谈判质量。由此,构建起一种制度平台。要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矛盾预警和疏导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作用。要善于借用“外脑”从企业外部聘请法律专家、劳动问题专家,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和援助,为工会维权工作出谋划策。四是开展劳动法律法规监督检查工作。工会组织应强化“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的理念,注重学习研究上市公司法规政策,加强与企业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认真落实工作执法检查职权,监督管理者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上级政策,在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有效实施职工民主管理。

三、我厂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和做法

几年来,纳雍发电总厂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形成了民主管理运行机制,为切实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推进企业的民主管理中,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有效机制。从企业内部建立约束机制,在制度上保证职工了解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建立和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职代会民主管理的质量也不断提高。

随着各项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如何使职代会成为职工关心企业的论坛,商讨企业发展大计的阵地,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平台,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的纽带,爱护监督关心干部、密切干群关系的桥梁。一是争取党委的领导与支持。职代会议案的出台、企业政策的制定均由党委会把关,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保证职代会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把好预审关。职代会召开前,将职代会文件发给职工代表,特别是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和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疑点、难点,提前与职工见面,广泛征求意见。三是把好提案落实关。职代会召开后,及时对提案进行梳理和归类,送相关部门落实。几年来,我厂坚持定期召开职代会,审议通过了安全劳动保护、生活福利、女职工等职代会专委会组成人员及《纳雍发电总厂职工行为规范》等多个议案。在职代会休会期间召开了二十次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纳雍发电总厂组织结构设置的说明》、《纳雍发电总厂中层干部年终效益工资考核分配办法》、《纳雍发电总厂职工年休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厂务公开主渠道作用,不断丰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内涵。实行厂务公开是推进企业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是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措施;也是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把推行厂务公开这项工作作为重点来抓,突出职工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突出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需要让职工清楚的问题;突出容易引发矛盾的问题;突出关系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体现民利,民主决策的问题。坚持以职代会为推进厂务公开的基本形式。企业重大决策、生产经营方针目标的确立必须公开。每次召开职代会之前,行政将要做的重大决策、改革方案、生产经营方针目标和任务,事先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在尊重职工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反复研究和多方论证后,再提交职代会讨论审议,待职代会通过后付诸实施。设置厂务公示栏。将职工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等内容进行公示。

(三)构筑多种民主管理平台,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机制建设中,还需构筑多种民主管理平台,推进民主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发展。职工由过去的单纯“参战”到现在的主动参与管理,出谋划策,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大量热点、难点问题,堵塞了管理上的一些漏洞,给企业注入活力。

1、以民主评议为平台,建立企业持续发展的人才竞争机制。建立人才公开竞争机制,使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是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厂在2002年通过内部公开竞争,所有岗位的职位均实行公开招聘,通过公开聘任岗位、聘任标准,广大职工可依据条件应聘,并进行任前公示,这种阳光操作,从根本上激活了用人机制。通过民主评议干部,使干部的选拔和任用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对干部实行民主评议,在评议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看业绩、重公论”。“看业绩”就是以工作成绩为标准;“重公论”就是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尺度。使干部既能重视职工评议,又能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监督。职工代表的客观公正评价又给了各级领导以鼓舞,增强了他们的工作激情,从而使企业涌现了一批带领职工拼搏、不断推进企业发展的干部队伍。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12

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是职工民主管理的形式之一,是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的重要途径。每年,各企业的工会组织都会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一些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但活动往往收效不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工会组织应该如何有效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呢?

一、找准位置、选准路径是工会组织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关键

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是旨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收入的有效举措,我国在1950年就颁发了《关于奖励有关生产发明、技术改进及合理化建议的决定》。30多年来,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企业法》的出台,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不仅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具有法律保证。工会作为企业合理化建议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能否开展好这项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键在于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找准位置、选准路径。具体来说,就是在活动中注意做到两个结合:

1.活动必须注意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

企业的生产主要包括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两方面,不同的企业在这两方面的工作重点是不同的,在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中主题也是不同的。如,施工企业应着重在提高工程进度、提升工程质量等方面开展活动;发电企业则要围绕如何降低煤耗、提高热能利用率、确保设备稳定运行等方面开展活动;供电企业则要把如何确保供电、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等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作为培训中心和学校,开展活动就要从如何为职工、为学生做好服务,提高培训教学工作质量等方面着手。如果不注意联系各自实际,活动就会事倍功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在开展活动中,组织者还应注重引导职工在自己最熟悉、最了解、最擅长的工作实践中去发现和挖掘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更大潜力地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

2.活动必须注意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合理化建议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是现代化大生产的产物,是推进技术进步、实行科学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有效举措,其实质是通过活动,调动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群策群力。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企业独特性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这种文化一旦得到全体职工的认可,并与企业管理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生联系后,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从而激发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这一点来说,二者有着本质的联系。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让职工在浓郁的企业文化中得到熏陶,才能更有效地激发职工投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热情。

二、适应形势,创新思路是工会组织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根本

1.做好宣传工作

工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广泛宣传征集合理化建议提供了有效途径。(1)工会组织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集团网、会议等形式,深入做好开展合理化建议的宣传动员工作,让职工充分认识到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调动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2)要宣传合理化建议的定义和范畴,让职工明白什么是合理化建议,知道合理化建议不仅仅是指出问题和不足,还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3)要让职工清楚了解合理化建议提交的渠道和程序,避免职工想参与但不知道怎么办的困惑。

2.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1)在工会组织中设立专门机构和工作人员,随时接收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并进行认真分析,筛选分类,及时传递到行政有关部门进行研究评估;对决定采纳的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组织实施,使职工的好建议能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2)开通多种提建议的渠道,如,邮件、局域网、建议箱等,方便职工提交,同时设立有效的反馈渠道,便于职工及时了解自己所提合理化建议的落实情况,增强自豪感和满意度,更好地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3.建立激励机制

合理化建议工作成效,取决于职工参与的情况,要激励全员参与,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常见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1)组织各方面技术专家对每年征集到的合理化建议进行评奖,对有价值的优秀合理化建议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进行公开表彰;(2)对其他参与这项活动的职工,即使所提建议并不合理、没有新意,也要安排相关部门在相应范围内及时给予回复,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鼓励;(3)对职工参与合理化活动的情况进行备案和存档,通过活动发现职工的潜力和特长,从而为以后的职工培训提供相关依据。

工会组织是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会员分布在单位内各层次,具有广泛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工会组织要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做好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宣传和发动工作,以合理化建议活动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金点子”激发出来,引导广大职工积极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献计献策,使职工在改革创新、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和构建和谐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得到充分的展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