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合集12篇

时间:2023-05-24 08:47:49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篇1

二、民办院校就业档案服务程序

1.开具证明。择业期内未落实就业单位并且档案还存放在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毕业生可以享受一下服务:凭就业报到证开具存放档案证明、开具未就业证明其他与档案相关的证明。

2.档案提取。择业期(2年)内就业手续办理完的毕业生,可以凭就业报到证、加盖公章的就业协议书,到各级人社局进行档案提取。择业期内没有就业毕业生不能进行档案的提取。

3.对于自谋职业、出国留学、择业期未满的毕业生档案和派遣期内自谋职业或自费出国留学以及择业期满后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可在各地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人事档案保管。

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籍档案”与“人事档案”的主要区别

民办高校毕业生学籍档案是指学生通过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被录取的学生档案,它以文字资料形式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家庭状况、高考成绩、在校期间表现、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等。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是由学籍档案转换的,毕业生毕业后将其学籍档案中放入该毕业生的报到证当中,然后由学校将档案转交毕业生就业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学籍档案也就正式成为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它需要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签订就业协议,取得报到证后才能得以实现。

四、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是毕业生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些用人单位本身具有人事管理权,他们可以直接接收毕业生档案。二是各类非公企事业单位与民营机构他们没有档案管理权。毕业生毕业后一定将档案交由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档案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方便又安全。三是毕业生在档案的转递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在不能完全搞清楚用人单位是否具备人事管理权之前,不能把档案转入该用人单位,应将档案转交给该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进行管理。

2.个别没有档案管理权的单位违规接收档案,导致档案丢失。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毕业生应首先询问用人单位的性质,在确定对方是否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后再决定将档案投向哪里。

3.档案的归属是有相关规程的,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要制定好档案调离时间,不要将档案来回调离,最好做到一步到位。

4.毕业生毕业后在异地找到工作单位,户口不落回本地的毕业生、考研的毕业生以及无法确定是否在用人单位长期就职的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可以将自己档案交由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进行托管。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篇2

1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999年,中国高考扩张拉开大幕。然而,国家这项举世瞩目的教育政策从大受欢迎到引起争议仅仅走过短短几年的时光。这其中,许多人不禁会问:是对?是错?也许至今还没有是非明确的答案。只是人们在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由地会思索其中的成败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

随着高考扩张大军的进驻,全国高校雨后春笋,大学毕业生从廖廖可数的天子骄子变成众多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大学毕业生人数空前高涨,这给全国的就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很多毕业的“附带”工作往往成为被忽视的对象,这其中就包括了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

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从高校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空前的就业压力面前,它常常“遇冷”。在全国范围内,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处在一片混乱与迷茫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 缺乏对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2008年,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这可以说为全国的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然而在实践中,这项工作还是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

(1)高校缺乏重视;

毕业生档案记录了一个学生从新生到毕业真实的学习生活历程,这其中就包括了该生个人的学业、品质、专长、健康状况等等。然而当前,高校管理混乱,

“大部分高校没有将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和有效措施建立起来”,①档案工作职责分工不明,有权管理毕业生档案的部门众多,如学生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档案馆等都可以管理毕业生档案,这种管理模式的结果必然导致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诸多推诿扯皮的现象,“谁都能管,谁都不想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沦为“归口部门的附属品”。②加之,现如今高校大都举债建校,财务债务累累,根本拿不出足够的经费来支持这项“边缘”工作,这也间接导致这项工作举步维艰。

(2)毕业生缺乏重视;

计划经济时代,统招统分,学生的工作有保障,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十分清淅而顺利。但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全国的就业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和工作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出现了自由灵活的“双向选择”。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也变得“僧多稀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前所未有。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往往迫于无奈会作出一些取舍。如当前一些能够最大限度的缓解就业压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和单位,它们自身本并不具备保存个人档案的资质,但毕业生为了尽快就业,不得不舍弃档案。也有些毕业生因为惧怕繁琐的档案调动手续而自动放弃档案。更有甚者,认为档案可有可无,将其弃之而不顾,待意识档案重要时,已后悔不及。

1.2 缺乏专业管理毕业生档案的统一机构

毕业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基础,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但现实是,随着毕业生大量涌入社会,国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管理毕业生档案。当前,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机构众多,如原毕业高校、地方人事机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地方人事部门,劳动部门等,并且多重管理之下问题诸多。比如:高校管理,这里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毕业生毕业时因暂时找不到接收档案的工作单位,主动把档案暂放于此,待再“择业”单位具备保存档案资质时再回原校调取;第二种是对自身档案完全无意识,被动地把档案“弃”之学校的;但不管是何种情况,由于高校对毕业生档案疏于管理,导致很多档案散失,最终无档可寻。在实践中,甚至还出现有个别高校把学生“遗弃”的档案直接打回原籍,毕业生过后更难查其源踪;再如:地方人事机构,作为国家人力资源的资质机构,承担起保管毕业生档案的重任。学生毕业后把档案存放于此,按年缴费,但由于毕业生自身档案意识不足,岁月无痕,有人忘记续费,加之少数地方人事机构片面地追逐经济利益,最后导致诸多档案归于死档,甚至被销毁。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众多,问题濒发,甚至还出现毕业生私自携带档案的违法情况。档案属于国家机密,且我国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众多,但全国范围内却缺乏一个专业的、统一的机构来管理毕业生档案,不能不说是目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缺乏学籍档案向人事档案转变的机制

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和人事档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毕业生的学籍档案是指学生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被录取后的档案,它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该生在校所有真实的表现,如学习情况、成绩优劣、家庭状况以及奖惩情况等,可以说是学生从入学到踏入社会前的学习编年史。学籍档案是人事档案的基础。人事档案是指学生毕业后,其学籍档案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手续转入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地方人事机构而成的档案。简单地说,学籍档案记录了学生的学习成才经历,而人事档案则记录的是他的工作成长表现。从学籍档案到人事档案,主体不变,客体生变,条件和中介必不可少。而这里的中介或条件即是学籍档案向人事档案转变的机制或程序。然而,在档案实践中,这种转变机制缺乏足够的条理和规范,不同的部门遵循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程序,而且转变过程繁琐,令毕业生不堪其苦。不可置否,缺乏明确清淅的转变机制也是目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软肋。

2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策略

如上所述,当前,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诸多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

2.1 加强对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在当前国家还未出台新的毕业生档案管理政策的前提下,加强对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还必须从以下方面予以考虑。首先要明确毕业生自身的档案意识。目前毕业生档案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认识不到位,毕业生还没有意识到档案对自身的价值。毕业生档案不仅是毕业生干部身份的证明,更是日后参加工作转正定级、职称申报、买房、保险办理甚至婚育等的各种凭证。如果轻易的轻档、弃档,把个人档案当成包袱,日后只能追悔莫急。其次高校要加强重视,除了要加强对毕业生档案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外,更多的是高校自身要重视起这项工作,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毕业了,就不属于自己学校的学生,自然档案也就不归学校管了。对于交于学校保管的毕业生档案,高校还是应该肩负责任,投入更多的经费和人力,确保毕业生档案万无一失,避免他人人生遗憾。最后,企业也要加强重视,虽然有些就业企业不具备保存毕业生档案的资质,但对毕业生档案仍不可小觑。毕业生档案反映了一个学生在校时各种真实的表现和能力,为企业的人才招聘和培养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充分发挥毕业生档案的价值,是企业提升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2.2 成立专门管理毕业生档案的机构

目前,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众多,高校、用人单位、人事机构、人才中心等,管理机构鱼龙混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一种设想,首先,清除高校暂管或代管毕业生档案的权限,毕业生离校后所有学生档案转移。其次,清除所有用人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非公有制企业等的人事档案保管权。用人单位只保有员工的人事关系,人事档案保管权限全部外交。最后,社会专业的人事机构、人才市场、人才交流中心或其它具有保管毕业生档案资质的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权限合并、集中到一个地方:即成立地方人事中心。今后,高校所有的学生毕业,所有档案由高校直接转至高校所在地方的唯一人事中心,高校不再保存毕业生档案,毕业生就业后,(由于所有用人单位也都不保管人事档案),毕业生档案就直接由高校所在的地方人事中心转至用人单位所在地方的人事中心。所有地方的人事中心形成全国性的人事档案网络,用于转档和进行查询。如此这样,全国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统一、权限集中、专业快捷、利国利民。建立全国统一的人事中心,国家层面还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其权利的唯一性和运作的公益性。档案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唯一性和公益性保证了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正确性、方向性和便利性。

2.3 形成学籍档案向人事档案转变的机制

“把档案管理机制作为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和任务的一种管理工具来建设,它为国家调整和发展人才培养,使用宏观战略和相关人才管理政策,提供可参考的人才信息保障。”目前,毕业生学籍档案要转变成人事档案,其机制复杂,程序十分繁琐,这给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有诸多不便。为了改观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形成一套由毕业生学籍档案向人事档案转变的成熟机制。当前,毕业生学籍档案要转成人事档案,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就是报到证。报到证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几乎是当前毕业生办理户口迁移、调转档案的唯一凭证。但笔者认为这由来已久的报到证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教育体制和自由灵活的就业制度,应该适时取消。首先,报到证的办理程序十分复杂,涉及部门诸多,如教育行政主管单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人事局,就业单位等,让毕业生为一纸证明不堪其负,严重增加了毕业生的毕业成本。其次,报到证有效期十分有限,一般为两年,如果没有及时报到或跳槽到其它单位就算毁约,这严重束缚了毕业生的就业自由。且补办手续又相当费时费力。最后,报到证在实践中并没有规定和理论上那么有效。如干部身份,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就是很好的证明,再如户口迁移,就业合同也有很强的法律效应。事实上,取消令人繁杂的报到证制度,并不会给我们毕业生的就业和生活带来事实意义上的困扰。所以笔者认为应该适时取消报到证制度。另外,笔者还认为应该建立高校、人事中心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人事档案网络体系,实现彼此之间信息的自由流通和共享。毕业生档案管理应该成为一项公共服务,以上三者之间密切配合,让广大毕业生在毕业时尽享这一服务,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中,免去奔波和劳苦,轻松上阵。

参考文献

[1]潘立勤:《大学生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高教高职研究 2009年9月号中旬刊;

[2]陈美琼:《浅论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8第19期;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篇3

毕业生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等方面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反映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也是大学生就业及其今后各级组织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以创新的思路认真做好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充分挖掘档案管理在促进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服务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推进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是十分重要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高职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毕业生档案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的规范管理,然而目前,就高职院校而言,档案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以我校为例,学校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种学制办学,学生来源不一,学制有三年,有五年,形成的学生档案材料也不一致,因此我们的毕业生档案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呈现出服务被动化、管理不规范、管理模式陈旧等管理现状。

服务被动化。学生档案的管理观念陈旧,还停留在只是汇集学生在校的政治表现和毕业阶段的终端学习成绩,仅供查阅等单纯的学籍资料归档作用上。对学生就业所需的推荐材料,也只是一些基本情况的介绍,与用人单位录用需要的信息要求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内容单调、缺乏个性,既不能反映市场对人才所需求的综合素质,也无法起到为用人单位提供完整准确的人才信息的载体作用。

档案管理不够规范。高职专院校在档案管理上还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实施细则和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够严格的现象,使档案管理流于形式,仅是充当了档案“保管员”的角色。

(1)档案材料片面、不完整。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档案来源的广泛性。有来源于教学管理部门的,有来自系部的,有来自学生本人的,还有来自校外相关部门的,这些材料数量庞大,单从人事或教学方面考虑学生档案的归属,很容易造成档案材料收集的片面或重复,不利于学生档案的完整和统一。二是档案形成时间具有阶段性。学生档案一般是有季节性的特点,有的材料是在学生进校时形成的,有的是按学期形成的。到了毕业生集中离校期间,时间紧,工作任务特别重,往往到了要即将转寄档案材料时匆忙安排几个学生帮忙整理,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经验缺乏,责任心不足,导致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2)档案材料用纸、书写不规范。从学生档案中发现,有的材料用纸是8k,有的材料用纸是32k,尤其是《学生学籍成绩单》,各个系基本不统一,影响档案的利用质量。还有一些档案书写随便,用圆珠笔书写,但是用圆珠笔书写的材料一般几年后就开始模糊,给档案保存带来很大的困难。

管理方式落后。我校仍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即以单一的纸质档案管理为主,导致学校档案占用空间大,查阅不方便,容易出现脱页或字迹不清晰等问题。作为用于服务大学生就业的高校学生档案,具有材料的丰富多样性,收集材料过程的系统集中性和档案材料服务就业的实用权威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成长成才的行为表现形成的档案材料要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才能为用人单位提供客观详尽反映毕业生整体情况的档案材料,其归档的信息量很大,工作量也很大,这样的工作要求靠现行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管理方式是无法承担的。

三、实行毕业生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对策思考

加强毕业生档案宣传与教育,提高毕业生档案意识。

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宣传不到位,使得学生档案意识严重缺乏。根据近期我校开展的一项抽样调查发现,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认为自己比较了解,而超过七成的学生表示自己对档案不了解,不知道档案有什么用甚至认为档案根本没什么作用,也不清楚毕业后档案到底该放到什么地方。对档案知识的匮乏使学生不关心自己档案的去向,对档案丢失也不理不睬。在这种情况下,就采取不要档案或者把档案存于学校的方式,导致大量的毕业生档案滞留学校,给本来就紧张的档案库房和匮乏的人力物力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教育。在新生入学上交档案时就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及时、完整地将档案上交。大学期间,在填写档案内容时要规范、准确、真实,不能弄虚作假。在学生毕业时,高校应把该项工作纳入毕业生教育工作之中,让毕业生知道毕业生档案的形成规律与作用,毕业生档案运转的一些过程等,让毕业生对自己的个人档案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毕业生档案的不可或缺性,是自己生命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更新服务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真正从服务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要求来实施管理,杜绝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全、信息失真、信息滞后等问题。

(1)工作中主动与毕业生档案来源地多联系与协调,及时收集、整理学生档案。力求毕业生档案来源内容与来源渠道的安全。学生档案的收集是保证档案完整性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入团、入党志愿书、申请书、转正报告、政审材料等,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到所形成材料的部门收集材料,及时进行鉴别整理。

(2)定期做好馆藏毕业生档案的管理情况统计,熟悉所藏的毕业生档案的所有情况,以便能及时提供利用。

加强高素质和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目前的档案管理主体多为兼职人员,专业素质不强,因此,首先要转变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提高毕业生档案服务于就业的意识,将档案管理纳入学校整体的规划之中;其次,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并定期考核,不仅包括业务知识的熟悉情况,还有掌握与时代相适应的电子信息管理技术;再次,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

有步骤、分重点推进毕业生档案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时代,对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原有的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时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因此毕业生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高校档案管理方式改革的必然。

(1)建立和完善毕业生档案数据管理系统。没有信息化的操作平台,谈论信息化建设只是空想。因此要对各类操作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加快对软件系统的升级更新,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管理系统。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篇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240—01

一、高校毕业生档案的内容与特点

1、学生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个人档案和学生整体档案。学生个人档案指面向学生个体设立的档案,内含学生本人简历和家庭主要成员及社会关系情况、毕业自我鉴定、学期成绩、学年评语(或思想品德考核表)、体育登记表、体检表、家庭情况调查表、入团志愿书、奖惩情况附件等。学生整体档案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包容学生个体的档案,指学籍册、招生花名册、学生名册,证书表册,毕业证书发放登记表,毕业去向登记表、学科和非学科获奖情况登记表,增减生名册,学籍变动系列名册,纪律、卫生、考勤和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登记表等。

2、学生档案材料形成的时间多阶段性。学生档案一般是有季节性或准季节性的。随着高校事业的发展,高校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种学制办学,学生来源不一,学制有长有短,形成的学生档案材料也不一致。

3、学生档案具有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特点。其目标非常明确,对内,便于加强对学生在校时学籍、业绩、思想政治、奖惩管理;对外,则服务于社会,为社会人才系统注入文字信息。

二、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生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毕业生就认为个人档案“没什么用了”,另一些就业于私营企业等没有人事主管权的非公有制单位的毕业生,更是“遗忘”了自己的档案,其不知将来政审、调资、出据证明、职称晋升中均要以档案材料为依据。

(二)档案管理不规范

档案管理部门只照搬规定办事,没有形成自己的实施细则和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不严格现象,收集、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另外,建档干事和辅导员在管理上流于形式,仅充当档案“保管员”的角色,导致了档案内容不全、管理混乱等问题。

(三)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还是手工操作,即使利用计算机管理,也仅限于将名字与档案号输入、输出与检索的管理,计算机现代化管理的潜力完全不能发挥出来,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手工操作运转慢、效率低的问题。

三、完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及对策

(一)提高对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毕业生对其个人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向毕业生宣传有关档案的管理知识,要让广大毕业生充分认识到,毕业生档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毕业生今后的就业、生活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是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建(管)档人员素质。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同时也给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档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利用好毕业生档案这一信息资源。

三是要有收藏家的心态,视档案材料为至宝,及时保管。

(二)加强对毕业生档案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一是要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对接收到的毕业生档案应重新整理,剔除无用的案卷资料,对所保留的案卷资料重新组卷。

二是要加强收集工作,完善档案内容。按照学院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全面收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材料,注意收集那些能体现毕业生实践能力、思想品德、政治素质等方面的材料。

三是要实行专门统一管理。建立专门的毕业生档案库,将所有毕业生的档案统一整理,分门别类,按照人员班级、系部、专业、姓名等统一编号,并建立多种检索方式,便于查找与利用,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三)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管理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篇5

[中图分类号]G275.9;G6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60-01

离校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根据报到意向,绝大多数被存放至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在对其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中发现,各地高校毕业生的学生档案材料并不齐备,且个别摆放顺序也存在杂乱无章的现象。高校档案作为我国档案的一个重要部分,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具体情况。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是依据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所进行的质量考核管理。

一、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问题

高校与学生都存在针对档案方面的一些问题,有以下三种情况:首先,留校“缓档”。这类情况,要么是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其档案“被留校”,要么是自愿要求存放档案于学校,用于近期读研。其实这是最没有实际效果的存放方式,一旦办理“缓档”,多数都意味着没有报到证。如果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等对干部身份有要求的部门,报到证就是一道门槛。错过了报到日期,就意味着要办理报到证或改派报到证。报到日期的延后,直接与转正定级密切相关,也即随之顺延。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学生档案在其毕业后应及时存放到人才服务机构托管。

其次,档案存放到高考生源地。这类情况,属于校方与学生本人已经沟通过要存放到生源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省内毕业的学生档案存放问题。个别高校将档案邮寄到当地教育局,而教育局又不得不将档案转递到人才服务机构,造成档案的二次投递,在费时费力的同时也影响了报到时间。第二,省外毕业的学生存档问题。针对省外毕业生的档案派遣方面多数高校都是将档案直接邮寄到所在省份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许多高校未尽到告知义务,致使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不知道档案邮寄到省会,而以为档案已经邮寄到生源地。一旦学生想到要用档案的时候,发现档案不在生源地,不得不从学校问询档案去向,不仅造成档案二次派遣,而且给学生在人力、物力、时间等多方面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建议高校及学生要及时了解档案的去向,做到有备无患。

再次,档案存放到高校毕业生就业所在地的人才服务机构。这一方式,在目前看来是对高校毕业生最为有利的投档方式。它将档案从高校转递至人才服务机构,做到了从学生档案到人事档案的有序衔接,为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基础性作用。人事档案是我国各级各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某人德才表现,以个人为单位组合起来,以备日后查考的文件材料。

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首先,一些教师对学籍管理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应为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对有关学籍管理的规章制度既不了解,也不重视,在具体工作中敷衍了事。

其次,毕业生由于对成绩、就业等方面关注度较高,对其自身档案认识不清,甚至个别学生将之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再次,入学教育缺失。一些高校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入学教育,但在对新生档案管理方面,缺乏及时有效的入学教育,致使学生对在校期间的现实表现、学习动力及动机没有足够认识。

第四,离校教育缺失。绝大多数高校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档案流向方面的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甚至是轻描淡写,致使学生在急于就业的形势下忽视了档案,在想起用档案的时候又不知道它身处何方。

三、提高档案管理综合水平

(一)规范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随着招生专业和人数的不断扩大,校际间的合作日益增多,人工管理无法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学籍管理,依靠校园网建立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将科学的信息管理技术引入学籍管理工作中。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信息汇集在一起,建立学生学籍管理档案库,可随时调用和统计分析,使各教学部门能互换信息,也便于各级领导和部门掌握情况。

(二)树立三个服务理念,强化五个一切思想

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搞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实践中,工作人员应树立三个服务理念,强化五个一切思想。即树立学生的诉求是工作的动力,学生的满意是工作的业绩,学生的认可是快乐和幸福的标尺。要坚持学生利益高于一切,实事求是贯穿一切,公平正义压倒一切,表率作用统率一切,快乐自己奉献一切的思想。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篇6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随着文登市不断着力打造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圈,产业集聚区招商企业纷纷落户,不断吸引着本地和外地高校毕业生前来就业。在高校毕业生落实就业的过程中,第一步要做好的就是毕业生的人事档案转移工作。大量的工作实践,让我们不断认识到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往往都容易忽视档案的重要性。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是单位选拔聘用、考核培养个人的重要依据,若不加以重视,会给毕业生的个人发展留下重大隐患。笔者结合本市在高校毕业生管理档案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做法,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高校毕业生档案的主要内容

高校毕业生档案是指已经完成国家教育部或者就读高校所规定的学分或者学时的学生的个人干部档案。一般来说,大学毕业生的档案,应该包括下列材料:就业通知书、高校毕业生登记表、高校学生成绩单、实习鉴定表、高校体检表、高中毕业生登记表等。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全面记载了一个人从高中阶段求学到高校毕业期间形成的所有材料,是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其他方面了解该同志的第一手原始材料和推荐材料。

二、现阶段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现状及原因

(一)从高校毕业生来看,重视程度亟待提高。本市企业多。为没有人事主管权的非公有制单位,单位没有权限为高校毕业生保管档案,毕业生的档案放在人事托管机构,档案与毕业生之间没有利益上的冲突,毕业生本人还需要为保管档案支付一定的费用,成为一种负担,因此高校毕业生往往会选择性“遗忘”自身档案。部分毕业生为了实现快速就业,有时候会通过实际的门路或者关系,除了毕业证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作用,往往会认为档案可有可无,没有认识到档案对他们长远发展的作用。还有部分毕业生会因为频繁调动工作厌烦调动档案时繁琐的手续,放弃个人档案或者直接将个人档案自我携带。这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势必会影响高校毕业生档案在人才资源开发中所起的作用,降低高校毕业生这一社会优质资源在劳动力优化配置中的地位,造成高校毕业生各方面待遇的降低,影响就业的积极性。

(二)从档案管理部门看,缺乏相应的管理细则和制度。主要表现在高校管理档案的过程中。一是高校大多没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学生的档案,也就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档案管理经常会出现放之任之的现象,收集、归档均不及时。二是个别高校由于经费不足会要求毕业生采取自带的形式,而高校毕业生无法得知相关流程,无奈之下只好仍把档案放在学校之中。三是个别高校没有管理档案的专职人员,对档案的完整性和档案的去向都没有进行整理和记录,导致有些档案无法接收或者是流失,影响毕业生的报道和就业。

(三)从档案管理的技术应用看,设施设备技术亟待更新。就以我市而言,我市的管理高校毕业生档案的档案室已经通过了省一级档案室的验收,管理档案的水平和质量均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在于高校毕业生档案的管理尚未实现电子化和信息化管理。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人手不足,另一方面经费不足,难以满足全面实现电子化和信息化的设备要求。纸质版的档案在保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纸张纰漏、残缺等现象、影响档案的作用,甚至会造成弃档,对这部分档案的管理也成为今后工作的难点。

三、新时期加强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思路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高校毕业生对自身档案的重视程度。1.在全社会当中开展毕业生档案的宣传教育工作。把毕业生档案问题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的头等大事来做,利用社会宣传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加强宣传,让全社会关注毕业生档案,让全社会重视毕业生档案,让全社会都知道毕业生档案是毕业生人生的另一种重要载体,它对毕业生是否能够全面溶入社会,知识能否转化为国家的发展动力关系重大,让社会不容忽视。2.抓住重点领域,在高校的教育当中贯穿档案的重要性。要让毕业生知道国家关于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一些规范性文件与措施。让毕业生参与到档案的制作当中,让毕业生知道毕业生档案的作用,并对自己的个体档案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毕业生档案的不可缺性,是自己学习和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提高高校管理档案人员自身管理水平。管档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档案对一名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开发、管理、利用好毕业生档案这一信息资源。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篇7

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所学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否制度化、规范化,不但事关高职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也衡量着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展工作的政策基础。与学校其它工作相比,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全区37所高职院校中,目前仅有3所学校制定了毕业生档案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其它学校在这方面基本处于空白。

2.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混乱。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高度重视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多将其作为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扫尾工作去做。由于仅将毕业生档案管理看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边缘化工作,在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的设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现在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多为就业工作部门和各系部两级管理;也有的是由就业工作部门或由系部单独管理;个别院校甚至没有固定管理部门,由校领导临时指定部门管理。由于政出多门,给毕业生档案规范化管理造成了障碍。

3.毕业生档案整理不规范。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非学校专职档案管理部门,又多缺乏完整的毕业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和专业档案管理人员,致使许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档案整理不规范,突出问题在毕业生档案资料归档方面。由于对档案管理业务不熟,缺乏统一的标准,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材料归档方面业务不熟悉,导致毕业生档案资料归档不完整。许多用人单位反映,同一院校的毕业生,其档案资料标准不一,相差甚远,给用人单位选用、任用毕业生造成了一定障碍。

4.毕业生档案保管不规范。毕业生档案保管是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却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一个弊端。由于学校每年都有未就业毕业生,也有一些用人单位不接收毕业生档案的情况,致使一部分毕业生档案留在了学校由学校保管。为解除未就业毕业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地继续寻找工作,教育部规定,未就业毕业生档案其学校应免费为其保管两年。这是学校为毕业生做好后继服务的重要举措,但这项便生措施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一些毕业生因多方面原因,没有如期来校办理自己档案的转递事宜,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的多头化,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许多毕业生档案成为“死档”,失去了档案应有的功能,甚至一些毕业生的档案由于年头较长,出现了档案丢失的情况。

二、规范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措施

1.制定毕业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高职院校必须将毕业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作为规范毕业生档案管理的首要问题去抓。要适应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需要,适时制定学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对诸如毕业生档案管理职能部门、档案资料归档、档案移交接收、档案转递、留校档案管理等问题在规章制度中予以明确规定,用制度去规范学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摒弃人为随意的落后档案管理模式。

2.加强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认真细致的工作,不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一定档案管理知识和工作经验,还必须熟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流程且认真负责,细致耐心。由于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设置档案馆,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如果将毕业生档案工作整体移交档案部门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立足现实,以学生管理人员及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为根基,通过校内外多种途径,加强他们的档案知识及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成为合格的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

3.积极探索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新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毕业生就业渠道呈现出多元化模式,这给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造成了新的问题,传统的毕业生档案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行的毕业生就业体制,亟待创新。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篇8

高等院校毕业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记录大学毕业生到目前为止的全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情况,是高等学校进一步教育、考查、培养更高层次人才的第一手资料,更是用人单位选拔聘用、考核培养人才的主要依据。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完善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学生档案工作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因此,深入探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对于准确、完整地提供人才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甚至于对完善国家人事档案管理都有着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的约束

近年来,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针对高等学校档案管理颁发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关于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1万人以上应当设立档案馆。(参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六条),由于没有相关的约束条文,各个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体制并不统一:有的高校将学生档案放在综合档案室实行综合管理;有的把学生档案和干部人事档案放在人事处一起管理;有的干脆把学生档案放在各个院系,由辅导员分散管理。就笔者所在学校目前在校生人数已达到11000人,而学校设立的档案室只安排不到两名的相关人员进行临时管理。毕业生档案是在毕业生离校前一个月由系部辅导员移交至学生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再由学生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安排一至两位老师采取晚上、周末加班等方式在极短时间里将毕业生档案进行整理、转递。因为学校没有为档案室分配明确的定员编制,也没有具体的办公经费及制订工作量考核标准,所以,造成一些部门和个人也不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行专项管理。于是,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就在这不规范的环境中勉强运行,其结果不言而喻。

2.学生档案管理缺乏规范化

高校学生在校阶段产生的档案材料,如果没有及时归入档案,就会出现问题。就以笔者所在院校在2009届毕业生档案整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例:(1)归档材料手续不符合要求。比如有的高校毕业生登记表没有学生本人签名;存在没有盖学校印章,用系部印章取而代之的登记表;辅导员因疏忽忘记将高校登记表放入到学生档案袋。(2)档案材料没有明确的排序要求,资料容易混乱。最常见材料有以下几种:论文评审意见书、学生成绩表、优秀学生(干部)登记表、奖学金申请表――如果同一类型材料(表格)多次出现,就会出现排序杂乱无章的问题。(3)书写用笔不规范。我在整理毕业生档案时,发现有一部分档案材料采用圆珠笔、纯蓝墨水笔书写的,按要求应该是纯黑色钢笔或水笔等。

3.档案管理模式老套,缺乏信息化

大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档案是其所有档案的一部分,它记录大学毕业生到目前为止的全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情况。由于档案袋的容量有限,加之一些档案材料需要保密特殊性,就目前纸质档案材料而言,还真是有点勉为其难,尽管各行各业迈向信息化发展,然而,我们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却有点“返祖还原”现象,从事过生源数据上报的同志都知道高中阶段都已经有电子录检表(以江苏省为例:上报数据至教育厅时,需事先在扩展项1里面查清楚该学生在录检表的哪一本哪一页哪一行),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档案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方法手段滞后于信息时代。

4.档案转递单位不明确,用人单位接受档案管理不规范

(1)随着就业政策改革,毕业生到中小型企业、外资企业、私营和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多,有些单位和学生不清楚档案的管理制度,以为就业协议书上的档案转递单位直接就是工作单位,但是这其中绝大多数单位没有机要接受权,导致档案不能正常转递甚至丢失。

(2)学校按要求转递档案,但是由于接受单位没有规范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而造成档案丢失的现象,例如研究生档案需要分两次寄出――学生收到调档通知函件要求寄出当时的档案政审,学生毕业时再寄出后面产生的档案材料,有的单位收到档案后没有把两次档案合并在一起或者没有及时地将没有被录取的学生档案退回,这也容易造成档案丢失。

二、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相关法规建设,确保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有效开展

近年来,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不久前颁布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法》,不过里面缺少具体对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具体工作细则的说明。这一空白,使得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法》的指导下,从工作的实际出发,尽快出台诸如《高等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细则条例》此类法规,明确具体的单位负责毕业生档案,确保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未就业比重快速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做实、做牢,确保档案准确无误转递。

2.及时收集、有效整理

毕业生档案记录的虽然是他们大学期间数年的成长历程,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笔者个人建议要从他们被录取进校那一天起就做好建档工作,入学后立即根据其系部、专业群体性特点,按照国家档案法规的要求,收齐有关材料。以后一经形成,尽快存入。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国家和地方的各种竞赛、技能、等级(计算机、英语)、职业资格落英缤纷,社会实践活动层出不穷,入党入团、评优获奖屡见不鲜,每一份材料、每一张证书都是大学生们能力与成长的记录。档案管理者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理念,定期地向有关职能部门索取、征集学生材料。尤其毕业之际是毕业生档案材料形成的最集中、最重要的时间段,这个时期是对毕业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总结和评价,形成的材料大致有:论文评审意见书、学生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体检表等。

3.尽可能多地把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

笔者所在院校通过毕业生上网直接输入学号和姓名查询派遣单位和档案转递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比没有用系统相比学生档案转递后查询量减少50%。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了信息管理的重复劳动,减轻档案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还大大提高了毕业生档案查询的效率。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毕业生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篇9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管理性、服务性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深深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与人类社会发展同步,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经济与科技发展、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人事聘用制度的日趋完善以及毕业生就业“取消统一分配、实行双向选择”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毕业后去向越来越复杂,相应的档案管理方式亦越来越多,形式各种各样,这对档案管理工作及管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现笔者就新时期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浅谈如下:

一、新时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狭义上的档案工作就是档案室和档案馆围绕档案所进行的一系列业务工作,是利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工作是高校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提高高职院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学校历史真实面貌和学生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档案是社会发展的保障

档案它以打印文字、亲笔手稿、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的形式保留着真切的历史痕迹。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实施,我国档案事业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各级档案部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档案的利用服务上来,档案事业的宏观管理得到全面加强,档案在为社会各方面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档案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查考的依据

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证,是第一手的参考材料,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客观地纪录了历史情况的最可靠的凭证。高职院校学生档案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德智体发展和受嘉奖或处罚情况等历史记录,它可以为学生就业、升学、参军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聘用人才提供备查的依据。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特点

1. 按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就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学生毕业离校后因各方面原因档案暂时没带走,可由学校负责管理两年,期满之前学生必须将档案转到工作单位或各城市人才中心进行有偿管理,否则后果自负。

2. 毕业生档案管理专业化程度低。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业的部门和人员管理,均由学生工作处或系部代为管理。档案管理人员不固定,管理意识不强;绝大多数管理员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业务能力差。

3. 学生档案管理多样化。自从国家实施大专院校学生毕业自谋出路政策后,毕业生档案管理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一是毕业生考上公务员或到事业单位工作档案随即调走的;二是参加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转走的;三是毕业后直接转到人才交流中心或户口所在政府部门管理的;四是在学校所在城市或其他城市企业工作暂时将档案放在学校,两年后转到工作单位或企业所在相应城市的人才中心托管的;五是即不转亦不带、在学校寄存满两年后也不来拿走的。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及招生制度的放开,各类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合并或其他形式升格为高职大专院校,且在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不足的情况下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由于人员不足或没有专业的部门和人员负责,以致造成毕业生档案工作被忽视,管理混乱,发生档案袋没封口、学习成绩由学生自己到教务处打印装袋、部门协调欠缺学生的部分资料没有装袋进档等问题。

二是学生档案材料质量差。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达,现代化办公设备已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办公用具。电脑、电传、复印机等已经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的普及使我们的社会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益和办公质量,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由这些现代化办公用具产生的文字材料耐久性差、易褪变。而学生档案大多为电脑打印输出、复印机复印的文件材料直接归于档案中,保存保质期短。

三、规范高职院校毕业学生档案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档案管理工作是各方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一个部门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单位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充分重视此项工作,采用科学管理的工作方法,才能顺应新时期文书档案管理发展的需要,继而利用档案材料和档案信息在日常工作的有效价值,指导和服务于管理工作,实现其工作的特有职能。

(一)领导重视,加强档案管理

学校要把毕业生的档案管理作为日常工作来抓,指派一名领导分管,成立专业部门,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切实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从以往的学生工作处或系部代管中脱离出来,实现档案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

(二)增大投入,加强档案馆库建设

档案馆库是档案工作最基础的保障,是实现档案服务功能的必要前提。档案馆库的地点、大小、结构、设施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档案馆服务功能能否充分发挥。本着“功能运行20年不落后”的基本原则,馆库要按学校应届毕业生数量最大规模进行建设,设备设施要按学生比例的120%进行配套。

(三)学习培训,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档案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必须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要加强培训学习,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学生管理工作知识,学习档案工作所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做到学以致用,理论指导实践,切实把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避免出现学生缺档、漏档以及档案材料丢失等情况发生。

(四)规范管理,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部门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学生所在系部、专业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毕业生档案的数字和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学生档案流动情况登记制度,做到随时可查、随要随调。对毕业后档案暂寄存在学校的学生,要明确专人对学生的毕业动向实施跟踪管理,并在两年寄存期满前通知本人到校转移档案,从而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整体推进。

(五)严把质量,实现档案标准化

为较好地解决现代化办公用具产生的字迹材料保存期限不长,易褪变的问题,确保学生档案的安全,利于毕业学生的就业、创业和再深造,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因此,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即时对学生档案所用纸张等材料作质量要求,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符合国家标准,注重公文字迹是否牢固清晰,耐保存。

总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使档案在为国家建设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搞好高职院校毕业学生档案管理,是保障学生自身利益的具体表现,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合理用人、用尽其才的借鉴与参考。因此,必须全力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档案服务。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篇10

人事档案是客观记录和反映个人经历、德能勤绩、工作表现,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记录。它是反映个人成长历史的凭证和依据,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使用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事档案作为传统人事体制的产物早已风光不再,尤其在高校毕业生中,涌现了大量的“弃档族”和“自揣族”,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生档案中存在着内容不完整、信息不准确等情况,这不仅给用人单位在人员的变动、工资调整等人事管理带来诸多的困难,更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考研、公招、公考、出国政审及职称评定、社会保险、退休手续的办理和各项证明的出具等方面。

高校毕业生为何对如此重要的档案轻易处置呢?纠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档案功能弱化。在我国人事体制建立初期,人事档案作为提拔和使用干部的依据,人事档案的功能在那个时期也最为强大。时代变迁,多年的人事制度改革,上至国家下至各单位都建立了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干部的现实的工作能力的考核标准取代了档案中个人成长的历史记录。只有在办理社保、退休、职称评定时发挥着人事服务功能。功能的弱化致使档案变得可有可无。

2、档案管理落后。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毕业后进入社会,都存在管理上的人员不足、手段落后、库房条件差等问题,使得档案从接收、储存、查找到转递的过程中都存在着遗漏、损毁、丢失和信息缺失及可信度差等风险。

3、转移手续繁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行政管理条块分割严重。各地区在档案转移和管理上要求不统一。严格的地区在办理手续上需要十个以上的程序,不严格的地区甚至存在现用现管的现象。对档案转移的要求不同,导致转移要求的口径不一致,具体到当事人,一次交接很大可能是办不了。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一个不重要的环节。档案转移手续的繁琐限制了一部分档案的跨地区交接转移。

4、多年积累后的档案管理费用高。各地人才交流中心收费标准不一定,以我区人才交流中心为例,学生转正定级后,每份档案每人每年240元,其它档案托管理期间的证明和情况介绍的开具需要另外付费,如果积累多年,也数目可观。有相当一部分人因档案存于人才交流中心,心存侥幸,有需要时再提档交管理费,不需要的话就不用交,省下一笔钱,反正有人管理不用理会。致使未按规定时间缴纳寄存费而变成“死档”。

5、档案管理意识不强。毕业生对于档案的认识不深,认识不到档案的功能、重要性和流转要求。有些毕业生认为,一证(毕业证)在手,走遍神州,档案根本没有用处,还有的毕业生认为把档案交到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不如留在自己手里安全和方便,有了新的学历、职称等相关材料还可以直接放进去,对档案的严肃性缺乏基本的了解。

那么,档案真的已经可有可无了吗?

目前,档案虽然在干部提拔或使用过程中不再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档案在当今中国人事体制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办理社会保险过程中,档案不可或缺。档案中对个人从业经历的相关资料以及解除劳动关系的材料将是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必要手续。档案中的招工材料和从业资料是计算和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最为重要的依据。2、在正规单位的招聘和任用中,档案的流转手续和材料的完备程度或将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3、档案材料的完备与否,决定着转正定级、职称评定、工龄计算等一系列与个人利益相关的因素。4、档案材料是干部身份认定的唯一依据。在现有退休制度下,档案的遗失可能会导致缩短工作时间。

针对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以下几个方向可以努力:

一、高校在就业指导环节需加强对档案重要性的讲解,提高毕业生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在教育部要求下,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更多的是灌输一些就业形势、面试技巧、就业协定等相关内容,对档案管理方面的重视和讲解不够。在校期间,应该让学生了解档案对个人发展和保障的重要性,以及档案材料的组成、作用、档案转递的流程和查询办法等内容,使学生对档案提起足够的重视,并在社会生活中对档案给予关注。

二、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大规范档案管理的力度。

由于对档案的重视度普遍降低,许多档案出现填写不规范,任意修改或添加等情况,致使档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大打折扣。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大档案管理的投入,在接收、管理和转递过程中制定严格的管理条例,建立人事档案的管理档案,责任明晰,规范档案管理。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高度的责任感。加强档案管理,就需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提高其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提高业务水平,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档案管理人员制定个性化的素质提升计划,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工作质量。

四、加快建设档案的信息化、网络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纸质档案和人工查阅已经远远的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成为必然的趋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可以提高档案信息的重复利用率,降低档案管理成本,便于信息的更新和档案转递手续的繁琐,同时便于纸质档案的保存。

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问题已经逐步的引起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为避免档案问题成为制约高校毕业生发展和未来保障的绊脚石,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加强档案管理水平和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迟耀林.浅谈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J].世纪桥,2011(11):151-152.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05-01

人事档案是个人经历和实践的历史记录,是个人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和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人事档案既能反映出人们经历、学历和技术职称,同时又能反映个人的社会关系和奖惩等情况。在为个人求职、单位求才提供动态、真实、有效的原始资料和数据方面,人事档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人事档案必须保管好。管好、用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对人力资源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1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1部分单位和部门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的情况由来已久。有些单位和部门总是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看成是简单的事务性保管工作,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他们看来,人事档案管理是附属性工作而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只要做到不丢失,不泄密,同时又能应付外调、查档就可以了。在这种错误意识影响下,相当一部分单位忽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体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档案工作没计划,档案工作没安排,与此同时还会出现在场所、经费、人员上没有保障的现象。

1.2部分单位在档案硬件设施上投入不足。档案室本来应是管理规范、环境良好的地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用人单位宁肯在其他工作中完善硬件设施,也不愿在档案室添置新设备,导致大部分档案室设备简陋,更有甚者,在个别单位还会出现没有专用档案室的现象,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不标准,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的事情时有发生,从而对档案利用产生了不利影响。

1.3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档案管理这项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上从不配备专职人员,而是采取人员兼职这种办法来应付,兼职管档人员工作变动频繁,业务不熟,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难以适应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在管理手段方面,就会体现管理手段较陈旧,由于不懂得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往往在调阅档案时都是采用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反复调用原件,这样做的后果就会导致纸张发黄变脆、字迹褪色等现象,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1.4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收集工作力度不够。要想管理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就要有一套完整的收集归档工作管理制度,然而部分单位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制度,从而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执行制度不严格,收集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的现象出现。体现在收集归档的材料方面,就会出现要么材料不全面,要么有些材料在内容和形式上是雷同的,如大部分单位搞的鉴定、考核和评价材料,套话多,费话多,不能准确反映每个人的真实情况,人事档案管理形同虚设。

1.5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得到了普遍应用,在现代化办公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体现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上,我们就会发现有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还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广泛运用,这些不利于人事管理效率的提高,并且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2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对策与思考

2.1收集材料是基础。干部制度的改革、考察、考核、学历、各种培训、聘任、专业技术晋升等需要入档的材料不断增多,给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带来了新的要求。人才交流中心管档人员必须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年度考核、学历变化、聘任、晋升等各种材料及时收集齐并及时归档。遇有聘任、晋升需要查档、调档时要及时将抽出的材料归回原位,并按档案工作有关规定,实行全国统一标准整理装订。

2.2加强档案工作的基础建设。要将档案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在档案工作中严格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去做,一方面要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置铁质的档案柜、库房面积每千卷需20至25平方米,另一方面还要在库房内应设置空调、去湿、防火等设备,库房设施要做到"六防",即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做到"三室分开",即库房、阅档室、办公室三室分开。

2.3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三十八条之规定,加强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建设,选择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共产党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关心他们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2-3年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组织培训,重点培训档案管理业务知识,通过系统培训,使他们了解管理档案的重要性,增强责任心。

2.4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信息系统,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在信息化建设的今天,要想真正搞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管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信息,全方位建立适合人才交流工作特点、统一开发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而实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电子化、科学化,与此同时还要在提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上下功夫,从而为人才交流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加快现有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

人才交流事业发展至今,各地都有着几十年的历史,这期间各地变化都很大,体现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尤为明显。一方面表现为人事变动大而且复杂,另一方面表现为现存的档案材料数量大、占据空间大,在管理和使用方面都很不便,这一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将其逐渐转化为数据加以整理和规范,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信息化建设将

对人事、组织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3.1有利于人事部门"选人用人"和位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信息化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让人事部门和领导方便快捷地了解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队伍的状况,迅速掌握他们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最新信息。

3.2 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侧重于档案实体管理,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理、管理、提供单位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人事档案数据库实现信息化后,档案管理更多地体现自动化、实时化和网络化,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就可以多次反复利用,在局域网内部进行数据共享,从而使库房查找变为网络即时检索查询,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有关人员聘任时,要用到个人相关时期的考核表及评审表,需要查找、撤出、复印,然后和其他相关材料装订成册。这无形之间都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如果实施了人事档案数据共享,人事部门只需调用实时数据,而无需再重复的复印、装订,对档案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3有利于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及时更新。人事档案信息化后,档案管理人员就会降低劳动强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会第一时间保证人事档案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另一方面会及时更新档案信息,方便领导调阅,为人事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信息。

3.4有利于档案管理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人事档案信息化后,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大量的手工工作时间,管理人员有充足的时间钻研业务,开拓创新,学习各种管理知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减少了管理人员在库房的逗留时间,有益于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4结束语

为转变人们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无用论观念和思想,我们应该在体制、政策、制度改革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机制,使之能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为新时期人才管理和使用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田阔主编.世纪潮[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 李凤鸣.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N].内蒙古日报,2009年10月5日.

[3]王占.新时期如何搞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J].前沿.2006.(07).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篇12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档案不断膨胀,传统的毕业生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学院对于毕业生离校时档案信息的汇总、处理、加工还没有一套统一的管理系统,学生的各种档案信息管理处于纯手工操作,费力、费时、效率低,工作繁琐,所以建立此系统能为本院提供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毕业生档案信息的汇总、处理、加工及信息资源管理的自动化,并且适应学院发展需要,开创通过校园局域网实现毕业生档案信息管理无纸办公协同工作的时代。

1系统架构与技术分析

1.1 系统架构

系统是基于web的应用系统,涉及到业务逻辑、数据处理等内容,采用流行的三层b/s(browser/server)结构进行设计和开发,使不同的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进行档案管理相关工作,能很好地实现数据共享。

1.2 技术分析

本课题开发的在线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在客户端运行浏览器,提供用户接口,负责产生用户的请求,并接受web服务器传递的web页面数据;web服务器接收请求,将其转换为数据库服务器能识别的sql语句,传递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执行后将结果返回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将结果生成浏览器识别的格式返回到客户端的浏览器上。由于采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b/s结构的系统开放性好,易维护、易扩展。客户端浏览器只跟web服务器交换数据,数据安全性比较高。

2系统需求分析

针对于日常的毕业生档案管理流程,该系统需满足以下需求:(1)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地查询自己的毕业档案去向等情况,不受地域和软件的限制。(2)学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能对毕业生档案的有关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包括档案存放、传递、接收等,能够对遗留学生的档案进行有效管理。(3)学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凭自己的权限在网上对该系统内毕业生档案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检索,打印以及管理者权限等操作。(4)系统稳定,实用,可靠,能够按要求备份数据库。

3系统功能设计

由于本系统是面向特定的对象,所以用户进入系统先应该进行身份验证。根据不同的用户,进入到不同的管理界面,完成相应的功能。

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如下:系统主要由用户登录、系统管理、档案管理三大模块构成。其中系统管理和档案管理是本系统的中心模块。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维护管理、日志管理、系统辅助管理等主要功能。档案管理包括:基本信息管理、毕业信息管理、档案转递管理、遗留学生信息管理、打印功能、检索功能等。

普通用户实现的功能包括两部分:毕业信息提交及档案去向查询功能。而系统用户实现的功能则包括以下几点。

(1)系统管理功能:①添加删除用户以及密码的设置与修改;②用户管理:系统支持多级权限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可对系统信息进行维护、编辑、检索、打印并对系统进行数据库管理;普通用户仅限于档案去向查询;③信息维护:毕业生生源数据库的维护—— 按年度,每年一个毕业生生源数据库,进行毕业生生源数据库的汇总与修改;打印方式的维护—— 根据机要档案交接的需要,按毕业生档案机要转递去向的不同,能够分别打印发往外省、市的,本市、区的,本地人才服务中心的等档案机要交接单;④日志管理:系统日常使用记录,包括:用户名、ip地址、使用时间及使用的相关记录;⑤系统备份功能:系统数据按要求进行备份。

(2)毕业生档案管理功能:信息管理功能:提供毕业生档案管理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进行相应的数据编辑,以及毕业信息的审核,编辑;检索功能:对于系统用户,能以多种方式对毕业生档案的各种信息情况进行数据检索;对于普通,能在客户端计算机浏览器上通过网络数据检索,对毕业生档案信息进行查询,检索出满足条件的记录。客户查询前提条件是知道姓名及学号;打印功能:将档案转递情况word文档表格的形式打印并予以留存。

4数据库设计及系统实现

4.1 数据库设计

根据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依托网络,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要处理的信息主要包括:(1)毕业生个人情况信息: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名称、民族、身份证号、生源所在地、入学时间、学制、培养方式等;毕业生就业信息;(2)就业单位、单位所在地址、派遣时间、毕业去向、派遣报到证号、就业状况;(3)档案转递信息:档案处理情况—— 含档案邮寄地址、档案接收单位及部门、档案投递时间—— 毕业生档案转出所在高校的时间、档案邮寄号码——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转递毕业生档案时的编号、档案机要编号—— 档案转递机要部门的邮寄编号、档案回执—— 由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随档案转出,用人单位或人事部门收到毕业生档案后寄还的档案接收单据,这是毕业生档案归属的凭据;(4)遗留学生档案信息:学号、姓名、遗留材料内容、遗留原因、其他相关说明。

由于涉及到的数据量不大,所以采用了access数据库,设计完成了用户表、档案转递信息表、学生信息表、遗留学生档案信息表、就业信息表。

4.2 系统实现

本系统基于平台开发,用2005作为开发环境, 界面设计采用了dreamweave,iis作为web服务器,数据存储采用access,通过编程实现了系统的功能,系统中涉及的关键技术有:数据库连接、条件查询、备份数据库等,由于代码较为冗长,在此不一一赘述。

5结语

本系统提高了我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方便了毕业生对档案情况的及时了解及其传递,加强了毕业生与我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的交流。通过以上对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创建的探索,理清了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路,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高效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