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项目建设流程合集12篇

时间:2023-05-28 08:18:18

工业项目建设流程

工业项目建设流程篇1

中图分类号:F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8-0034-02

1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工作分析

项目只是一次性的活动,并且每个项目都有其特殊目标,但项目经理的工作基本一致,即在完成项目目标和让客户满意的同时,把施工组织协调、预算时间和质量范围中各种相关活动有规律的组织起来,成功地把握资源优化配置。项目经理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上负责人的代表,作为公司最高管理者授权对负责施工工程项目全面的项目管理者,其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地位非常显著。具体来说,项目经理的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组建项目经理部、明确管理职责、配备技术人员。

2 项目经理绩效考核现状

2.1 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绩效考核的现状

施工项目经理绩效是指工程项目在一定时期内项目经营效益和项目管理者的成绩,即项目的结果绩效,以及该工程项目为取得这些效益和成绩的一切经营活动过程的效率,即项目的过程绩效。

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关于项目经理绩效的考核标准己设置绩效指标、评分权重等,十分简单易用,但实践中各企业在具体实施时是否科学合理,项目经理对其实施是否有看法和意见,还有什么地方应该值得改善,尚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对此,陈尚卿(2006)采用实地调研加上问卷的方式对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对象占到总数的65.2%,对绩效评估的现状持怀疑态度或者不认可态度,另一方面,目前的施工企业中在绩效评估方面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急需解决与改进。

2.2 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绩效考核的问题

综合一些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目前在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绩效考核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2.1 业绩占考核比例过高

我国实行项目法施工管理制度以来,众多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经理绩效考核时将上缴款(即向企业上缴的管理费用)作为最为核心的考核要素,并且都将上缴款作为主要的鼓励方式。一旦某个工程项目得标,公司将根据合同所定价格按同一比例确定上缴款项。多缴则代表该经理的业绩就更好,且所获的薪酬提成也更多,这种方式存在巨大缺陷,因为它没有对项目本身的复杂度、经费支持等客观因素加以综合考量。毫无疑问,这种以“业绩主导一切”的衡量标准会给企业带来内部过度竞争、员工唯利是图等负面影响。

2.2.2 考核标准相对不合理

绩效考核的评价标准是根据企业的历年经营数据和项目的历史绩效水平,进行综合平均得来,缺乏对项目复杂程度的进一步评定。众所周知,企业不同的项目所面临的环境是不同的,但现阶段对它们却要面临统一的考核标准、采取相同的绩效评价手段,显然这种方式不是站在公正和客观的基础上来考虑的。因此,可能造成被评价方不接受所得的评价结果。

2.2.3 绩效结果较难反映现实

在各个项目施工难易程度不同的背景之下,考核结果往往难以反映项目经理的实际能力。在现实情况下,有些初次担任管理层的项目经理既可能碰到非常容易的项目,也可能碰到异常复杂的项目,这些状况会使得考核结果与他们实际水平的偏差。有些项目经理会因此夸大其能力也会影响企业项目任务的分层分配。

2.2.4 绩效考核体系效果不佳

对项目经理的考核直接影响着绩效的好坏,目标考核和素质评价没有很好的相结合,直接影响结果性的目标考核,从而导致了客观评价项目经理工作行为。在绩效考核工作过程中领导和员工很少有机会沟通,往往变成形式化、走过场。

2.2.5 绩效考核目标单一性

绩效考核基本上与员工的工资和奖金挂钩,往往与员工的晋升、培训、个人发展等没有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对某项目的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经理的职业生涯发展。正如前文所述,我国实行项目法施工管理制度以来,大部分企业主要的绩效考核标准是向企业上缴的管理费用,以此作为激励方式会导致企业员工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无法将资金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配。

3 项目经理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设计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绩效考核目标要能满足企业日常运作的要求,杜绝目标的单一化、绝对化,以确保绩效考核中的评估结果为企业日常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本研究结合施工企业的特点,在综合考量项目组以及项目经理的情况下,设计出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绩效考核的具体流程图,如图2所示。

据以上流程图,可将绩效考核流程归纳为三个部分。

3.1 准备部分

绩效考核之前,应首先确定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并将企业宏观目标分解成微观的、项目组可执行的目标,由此项目组确定各自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组的绩效目标,结合自己的工作分析和胜任特征,建立自己的绩效目标。

3.2 主体部分

由图可知,绩效考核是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构成的一个循环过程。企业要达成绩效考核的目标,必须通过制定制度和计划保障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项目总监要即时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敦促项目经理的绩效在绩效考核循环体系下能力不断提高。

3.3 应用部分

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于五个方面:

①薪酬设计。主要是指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项目经理劳动报酬的部分依据,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手段。

②职务调整。根据考评结果了解项目经理的特长,将其调任到相应的岗位,做到知人善任。

③招聘甄选。在对项目经理进行综合考评之后,择优者进行岗位提升。

④培训开发。针对考评中反映出的问题,制定项目经理培训计划,从而提高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

⑤生涯管理。根据考评结果了解项目经理的特点、职业倾向,由人力资源部门为其制定职场生涯规划。

图2在传统的项目经理绩效考核流程上有所创新和扩展,即在传统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在前期增加了对项目组工作目标和岗位责任、项目经理工作分析和胜任特征等准备工作,在后期从五个方面有效应用绩效考核结果,使整个绩效管理的流程更加充实。

工业项目建设流程篇2

关键词:工程物流;公路建设;项目管理;Partnering模式

Key words: project logistics;road construction;project management;Partner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022-02

1工程物流的基本理论

工程物流是一种独特的一次性物流活动,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物流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全球化及市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的。根据工程物流的实践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程物流是指具有工程(项目)特性的一切物流活动。它研究的范围涉及建设、会展、搬迁、应急和战时物流等。狭义的工程物流专指建设物流,也就是围绕工程项目由物流企业提供某一环节或全过程的服务,目的是通过物流的专业技术服务,给予投资方最安全的保障和最大的便利,大幅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项目的建设速度。它包括工程项目所需的设备采购、拆卸、包装、移动、装箱、固定、运输、安装、调试、废弃、回收的全过程 [1]。目前,进军工程物流领域的相关企业赢得了较大的竞争力。

工程物流是伴随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物流活动,需要多种特殊设备、多种运输方式、多家不同企业协作完成的,因此其特性中涵盖了工程(项目)的特点:①短期性。实施的短期性是工程物流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工程物流与其它物流的主要区别。所谓短期性可能是一次性,也可能是短期少量的重复性。例如,某条高速公路,建设工期3年,工程物流由此展开,项目完成后,工程物流活动也随之结束。②独特性。由于工程项目的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的独特性,其物流方案的制定也应是独一无二的,需要的物流服务也是独特的。③复杂性。工程物流一般是一些非标准化作业,组织者需要有丰富的综合性知识,要动用各种专用的特殊设备,对物流环境有着特殊要求,技术含量相对较高。④综合性。综合性是工程物流的内在要求。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工程物流实施过程中工作关系的广泛性及操作的复杂性。因为建设项目环节多,需要协调的部门关系复杂,不仅涉及规划,还涉及运输、环境等部门,使得相应的物流活动也具有综合性特色 [2]。⑤风险性。工程项目往往都投资巨大,任何一个小的环节都对工程能否顺利完成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整个项目也蕴含着较大的风险。所以进行各种风险的预测、识别、评估与控制,是这类工程物流的关键内容。

2国内外传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2.1 国内外传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及特点工程项目存在各种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大致出现以下几种:“设计―招标―建造”(DBB)模式、设计建造(DB)与交钥匙(Turnkey)工程模式、BOT模式、BOO模式、CM模式以及在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设计管理模式(DM)等。DBB模式是我国传统的公路建设行业中最为通用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供应链上不同职能环节分割开来,由一系列划分为不同职能范围的合同所组成。

2.2 传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2.1 项目参与各方的相对独立性公路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涉及部门多、重复性少、以及知识技术交叉密集等特点。公路建设项目从策划到建成运营过程中有多方参与,如项目投资方,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承包商和材料供应商等,参建各方通常是具有不同目标、管理方式和运作程序的独立组织。由于参与各方的相对独立性,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信息缺乏交流,整体协调不畅,易于产生诸多问题。公路建设的这种碎片性质使得公路建设项目较其它行业的建设项目更难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严重影响项目绩效和生产能力。

2.2.2 缺乏预测和解决各方利益冲突的机制与方法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一般采用由业主通过招标选择设计、施工单位,在此设计―投标―建设(DBB)的合约方式下,参与各方是相对独立的,这种做法把他方视为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因此大量时间、精力用在研究他方的合同条款上,并尽量强化自身的谈判能力;或者把自己聚焦在一个狭窄的市场位置上,项目各方都在找寻短期利益,出现问题主要通过合同风险转移和法律诉讼加以解决,缺少预测问题和解决争论的机制和方法,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3]。

2.2.3 公路施工企业合作各方缺乏稳定、互利合作的关系工程实践证明,大部分的工程以低价中标。中标的承包商会因为额外的工作和某些变更而提出额外的价格要求,如果不能从质量方面降低成本,只有从材料中寻找机会收回项目的真实成本并且获得利润,这显然对业主的投资控制不利。因此业主和承包商的关系常常是对抗性的。由于工程项目的一次性,承包商与供应商之间大多也是不稳定的,其合作大多属于临时性或短期性的,往往竞争多于合作。在承包商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其选择过程类似于业主选择承包商 [4]。

3基于物流理念的Partnering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

我国已正式加入WTO,并且承诺遵守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各项条款规定,主动适应此变化,研究和应用先进的Partnering 模式对于健全公路建设市场,提升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水平,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5]。

3.1 Partnering模式的基本理论Partnering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变建设项目参与方之间的敌对关系为合作伙伴关系;由单纯追求项目任一方的目标转变为追求各方共同的目标。它与其他项目管理方法不同之处在于Partnering不是从敌对的角度去观察和解决问题,而是强调理解、合作和信任。Dr. James Barlow(英国)在1996年调查中总结出了Partnering模式较为重要的3个因素:沟通、理解和互信。并指出这3个因素互相影响,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会使Partnering模式不能运作良好。除沟通、理解和互信因素外,Partnering模式成功运行还必须有2个前提条件――承诺与共享。Partnering的“承诺”必须由参与各方的高层管理者做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实施,承诺形式表现为制订一个Partnering协议。Partnering协议是非合同性质的,是一种怎样执行、管理合同的方法,也是合同期间如何处理各方之间关系的对策,由此可见它决定了参与各方对待项目和合作方的态度;所谓“共享”首先是资源共享,参与各方只有共享信息资源才能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因此各方要公正、诚实并及时相互沟通,才能保证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等方面的信息能使其他方准时获取。除资源共享外,各参与方还必须要共担风险,共同解决矛盾,共享成果,最终满足各自的目标和利益。

3.2 Partnering模式的两种类型Partnering模式可以分为单项的和连续性的,也有人称为“基于特定项目的Partnering模式”和“长期的Partnering模式”。

3.2.1 单项的Partnering顾名思义是指在单独的一项特定建设项目中采用Partnering模式,从而各方形成Partnering工作关系。基于特定项目的Partnering模式要从决策层出发确定项目范围,它强调在业主、承包商、咨询监理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等主体间建立合作互信和双赢的关系,不仅要求满足基本的项目“铁三角”约束,还要通过价值工程、优良的后续服务等技术或手段增加业主的满意度。基于项目的Partnering模式适用于一般的大型项目。

3.2.2 长期的Partnering模式从公司决策层出发确定项目范围,它可以影响公司的长期目标。模式实施既要考虑特定项目的生命周期,也要考虑参与企业的自身发展。从参与企业的生命周期出发建立长期性的合作关系是为了使所有成员获得利益,除了要增加业主的满意度,还要使其它参与主体能够互相学习,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整体竞争能力。长期的Partnering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紧密相关,较适用于大型、超大型工程项目或有连续项目需求的情况。

4Partnering模式的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

由于公路路面工程施工本身具有的一次性和不可重复性等特点,在建立供应链模型过程中宜采用单项的Partnering模式。

4.1 基于单项Partnering模式的建设项目供应链基于单项Partnering模式的建设项目供应链是一种从全局观点出发,以项目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体现双赢的规则及相互信任的合作精神,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以项目时间、成本、质量、范围、采购等各种项目专项管理的协调与整合为主要内容,将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等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使项目参与各方能够获得成本最小化,资源效益最大化的目的[6]。强调在业主、承包商、咨询监理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等主体间建立合作互信和双赢的关系,通过价值工程、优良的后续服务等技术或手段增加业主的满意度。目前多以施工企业采购建筑材料设备为主,并由物流企业提供某一环节或全过程的服务,目的是通过物流的专业技术服务,给予投资方最安全的保障和最大的便利,为施工企业大幅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项目的建设速度,保证工程质量的合作关系将被确立。

4.2 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供应链成员关系在Partnering模式下,项目各参与方,本着设计―采购―施工的总承包模式,摒弃了片面追求自身利益、只注重眼前利益的旧有观念,转变为以项目利益为重,在项目进行中以团队精神为指导,在工作中形成一个整体,业主,设计、施工、供货方地位平等,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共享项目的收益,减少了企业间的相互交易费用、实现了资源的集中配置统一管理,从而大大增强了施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辛春安,崔英会,赵京军.工程物流探索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北京:中国水运,2007.

[2]赵俊芳.公路施工企业的建设物流管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

[3]马琳,陆惠民.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Partnering模式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

工业项目建设流程篇3

1、序言

电力企业在面对每年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的工程建设项目,若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但同时电力企业基建管理条线又面临着编制收紧、人力不足的局面,利用现有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要成为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机制、变革现有工作状况的客观要求。

1.1分散管理向专业化管理的变革

电力企业的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划分为基建类、更改类、用户类等,并由不同部门分条线进行管理。但各类项目建设过程,按专业均可归入土建、电气、线路等工程类型的施工,统一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的管理,可对同类型、同规模工程的施工工艺要求及过程管理标准进行统一,提升公司专业化、集约化管理水平。集中管理后,依据“管操分离”及“项目里程碑与项目群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思路,划分各层级的项目管理细度,均衡不同规模项目的管理投入,提升管理效率。

1.2部门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变革

全面优化工程建设项目的流程管理机制,可打破部门、上下级企业的概念,依据流程的流向实现工程前期部门与工程实施部门之间的协同,以流程为中心进行管理。借力信息系统,通过流程落实物资与工程建设进度的协同;工程计划与政策法规的协同。

2、管操分离,优化管理方式

管操分离,是指各层级管理人员根据其职能特点,实行不同细度、特点的业务管理工作。在对全过程业务流程进行诊断、分析,完成工作节点梳理后,业务人员按标准化流程进行业务的操作、配合、衔接,管理人员关注关键阶段的完成情况,本部决策层把控整体建设情况。通过实施管操分离的管理机制,规范了业务人员操作,杜绝疏漏,实现精益化管理;对于管理层,剔除冗余信息,有助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干预及追踪,优化管理方式。在管理机制先行的前提下,及时跟进信息化管理手段,以信息化助力工程管理标准化。

2.1本部决策层:整体建设情况汇总。系统向本部决策层获提供公司建设项目整体情况信息,可掌握当前整体工作高峰段,已完成可研批复项目的初设批复完成情况,当年开工计划完成率,当年竣工计划完成率,当年用款计划完成率。为平衡各部门工作,预控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2.2本部管理层:各建设管理单位建设情况汇总。本部管理层,可通过系统,直接获得各建设管理单位阶段工作完成情况信息,有针对性的挖掘已出现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完成情况跟踪,提高管理效率。

2.3建设管理单位管理层:该单位的建设情况汇总。建设单位管理层,通过系统获得本单位阶段工作完成情况,用以加强内控。

2.4建设管理单位业务人员:标准化的流程及工作节点。系统根据业务流程梳理结果,给予建设管理单位业务人员下步骤工作节点提示。业务人员也可通过标准化的工作界面记录工作结果信息。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精益化管理。

3、里程碑管理与项目群管理相结合,提升管理效率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工程建设规模,建设周期的长短、投入的人力物力有极大差异。若用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势必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而现有的人力资源也无法满足在同一管理细度下,对所有工程项目同步进行关注。为均衡不同规模项目的管理投入,可对规模较大的重点项目进行里程碑管理,对其它较小规模的项目进行项目群管理。

3.1里程碑管理

对于要求按里程碑模式管理的项目,需按项目类型对各里程碑建设阶段开始、结束时间进行汇总,并与计划时间分别进行比对分析,关注过程完成情况。按里程碑模式管理的项目,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对施工阶段可能涉及的里程碑管控点有:土建、电气、线路、排管/隧道、电缆、通信等专业各自的开工、施工、验收等工作,可以做到建设管理单位管理层对此类项目“精管”,本部管理层对此类项目“细管”。

3.2项目群管理

按项目群管理的项目,规模小、工期短,主要关注工程建设的开始、结束日期。按项目群管理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员通过开竣工计划的上报、核定,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的比对对此类项目进行管理。面对海量工程,管理人员也能看到、管到,切实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

3.3信息系统对管理效率提升的辅助作用

信息的及时、有效性,是实现里程碑管理或项目群管理的必要前提。在此前提下,系统提供了分别满足以上两种要求的管理报表,自动抽取相关业务数据,提升管理效率。

4、多方协同,提高业务流转效率

工程建设管理过程贯穿前期规划部门、实施管理部门、外部协作单位、直至后期运行管理部门,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及业务协作将直接影响业务流转的效率。为此,建议以业务流程为主线,横向贯通各方协作部门、纵向串联各级管理层级,实现以工程建设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共享与协同。

4.1多部门协同

前期管理部门与实施管理部门间的协同,确保工程前期业务信息能够畅通地传递,包括实时共享项目前期审批进度、项目批复文件以及计划内容等信息,为工程管理交接给实施管理部门提供足够的支撑和充分的准备,保证了业务交接的信息准确性,同时加快了业务交接周期。物资采购部门与实施管理部门间的协同,确保工程管理过程中物资的供需信息畅通,包括物资储备信息、物料申请、物料采购进程等信息的实时共享,为物资管理部门规范了的物资申请来源、预留了足够的准备时间,同时为实施管理部门提供了物资采购信息的跟踪平台,保证了部门间的业务效率。外部协作单位、运行管理单位与实施管理部门间的协同,确保工程资料的信息畅通,加快工程结算、转资时间。通过细化结算转资业务流程规范,明确各业务环节及交付品,加强各单位、部门协同,加强建设方、运行方、施工方协同,提高工程转资、资产卡片创建和财务值三者联动。

4.2多系统协同

各单位、部门间的协同,通过信息化手段在系统中落地,改变了以往信息分散在各个系统中的情况,以工程一体化管理系统作为工程管理主线,通过业务流形式串联各个单位、部门业务协同点,固化协同方式和业务效率。

5结论

电力企业将信息化管理工具全面引入工程建设项目,可以通过业务诊断、关键业务及关键路径梳理,制定标准化的工序流程及角色分工。面对繁重的工程管理任务,从分层、分类管理的理念出发,实行管操分离、里程碑管理与项目群管理方式相结合等多种手段,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管理的辅助作用,建立各部门间的工作网络,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有效性。

工业项目建设流程篇4

关键词:城建公司;流程再造;企业项目管理;企业项目管理决策层;管理层;实施层;执行层

Abstract:By the analysi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business process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which undertaken by urban construction companies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oint out that take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for the corporat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urban constru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in urban construction companies architecture to build a relatively flexible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o meet the evolving needs of the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bear by the urban construction companies.Key words: construction company; process reengineering;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layer; executive level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我国城建公司现阶段企业管理的问题根源

1、概述

城建公司是地方政府因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而成立的承担政府开发管理职能、受当地人民政府的委托进行征用土地、拆迁、安置的建设开发公司。

随着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加大,这必将给地方城建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总数不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范围越来越广,从最初单一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陆续扩展到房建、地铁,特别是地方城市不断出现的新城市建设、国家安居工程建设,以及城市轨道建设;二来,单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额越来越大,项目所综合专业工程越来越多,涵盖从市政道路、土建安装工程、通讯一体化等。另外,随着国家固定资产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些地方城建公司更成了地方政府投融资的平台,承担地方政府债务转化。

随着这些固定资产投资特性的转变,对承担着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者的城建公司来说,只有随着经济特性的发展,不断推动公司内部从企业文化到企业组织流程的变革,才能不断满足企业发展和地方政府投资的需要。

2、企业管理特点及所面临的问题

城建公司的总经理一般由地方政府指定,组织上一般率属于政府城建主管部门管辖,城建公司的管理模式及人员组织架构类似于事业单位的基本运作模式。同时,城建公司具有企业单位的特点,从前期的项目立项到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招投标、材料采购等,必须遵循市场规则,参与市场竞争。城建公司也承担着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保值增值的工作,城建公司的每项固定资产投资,还须经受住社会化和地方政府财务审计部门的审计。

城建公司企业组织架构一般以职能划分为主,实行直线职能式组织管理模式,这是一种金字塔型层级命令控制体系。职能管理的重要特点是重视职能管理和控制,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职能部门专业能力相对较强而部门间协调沟通机制较少,项目工作联系更多地通过职能部门经理上升到主管层面解决。职能部门内部还存在专业、岗位不同分工,根据不同的项目,安排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如下图1.

这种组织的工作程序和职责规范明确,便于工作控制。但是,职能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机制繁琐、信息流程耗时较长且效率低下,越来越不适应多项目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单个建设工程项目规模、投资额越来越大,专业类别越来越多,项目建设的成败越来越取决于建设项目的流程控制和专业精细化分工及专业间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

另外,随着城建公司所承担的地方政府基础建设项目类别不断增长的需要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精简机构政策导向,也对城建公司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不断变化中的市场环境,满足地方政府对城建公司企业自身建设的要求,城建公司的企业管理模式及其流程再造逐渐成为了城建公司企业管理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拟以项目管理为出发点,以理顺项目管理信息流程、加强项目协调沟通机制为目的,对城建公司的企业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再造,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城建公司企业管理方法的改进方法初探――企业流程再造

1、企业流程再造概念及方法简述

企业流程再造,是通过对流程的规划、设计、运转及控制等整个程序实行系统地、全过程管理,从而达到全面优化企业功能的目的。其实质是通过对业务流程、技术、人员进行业务信息流程重组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竞争力,进而提升整个组织的素质,达到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流程实行统一指挥、综合协调。流程再造的结果会直接体现在实现工作目标的路径和顺序的变更上。

流程再造必须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再造转换管理模式,使先进的信息技术真正发挥管理效益。对国有企业而言管理流程再造虽然不会像其它企业对原有管理流程具有颠覆性,但是从长远来看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原有无论是业务流程还是管理进行逐步变革和整合,是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城建公司企业流程再造初步探讨

鉴于国有企业在企业经营方式、管理模式上的特殊性,国有企业管理流程再造,主要是是利用信息手段为主,以项目为核心,对企业组织架构的管理进行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整合、重塑。具体到城建公司的企业管理流程重组,需要考虑企业流程再造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兼顾企业组织架构的弹性发展。为此,在不彻底打散企业组织原有基本架构的前提下,利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或从社会引入专业项目管理公司,根据不同的建设开发项目,组建相对松散的项目管理机构,对项目的开发建设进行综合协调管理。如下图2.

流程改造过程中,主要抓住业务信息沟通机制的几个方面:会议流程、沟通机制、汇报流程、会议内容、业务内容、基础数据建立;监督、检查;项目管理人员岗位再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职能管理人员的再培训是企业流程再造的基础,也是企业流程再造能否成功的关键。

改造后的企业管理流程特点主要有:

1)管理决策层面,仍维持简洁的直线式,由总经理、副总经理直接领导,这种信息流程设计使得所有的决策及决策支持信息反馈及时、真实,避免了信息多层传递时不及时、失真。

2)管理层面,组建以各职能部门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参与的松散的项目管理机构,该机构总协调人可根据项目特点的需要,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别负责。对于投资规模比较大、复杂的开发建设项目,引入专业项目管理公司承担项目的主要协调管理职能。保持管理层面的弹性,是本流程改造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主要是根据项目的特点及城建公司的发展,对项目的管理层进行弹性调度和管理,既要提高项目管理的实效性,又要使企业管理架构不致无形扩大增加企业管理负担。而保持项目管理层弹性的方法之一就是合理地利用行业专业管理资源,根据国家行业管理政策,积极利用专业项目管理公司,加强或充实项目管理力量。

3)执行层面,以外聘专业项目管理公司或专业职能管理人员为主,以配套的项目管理信息统计、跟踪、汇报机制为基础,打造企业项目综合信息平台,它是企业项目实施层信息的汇总,是沟通实施层与管理层、决策层的桥梁,是决策层项目决策管理的基础。

4)企业信息流程方面,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企业信息协调、沟通、决策机制。项目管理的各种会议,是企业在项目上信息协调沟通的主要场所和方法。

三、流程再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流程再造是对原有流程的打破,这必将引起新旧流程的冲突和反复。因此,详细制订和把握流程再造过程中的方法、方式,是企业流程再造能否成功的关键。

1、企业管理流程再造必将遇到人力、物力方面的阻碍,统一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对流程再造的认识,并加强流程再造的管理,是企业流程再造是否成功的前提。

2、根据新的业务流程,建立完善的企业项目信息机制,理顺项目信息在新的企业管理流程中的建立、流转、决策机制。包括项目信息统计报表,项目信息汇总、沟通,及项目信息化、精细化建设。新流程系统的建立,是流程再造是否成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3、建立成熟的企业员工培训机制。新流程的建立,必然带来项目岗位工作内容、信息流转、管理沟通机制的变更。通过管理培训,加强员工对新流程的了解和把握;通过培训,让员工跳出专业的范畴,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培训专业管理人员从原来的实施、执行角色向综合协调、管理角色的转变,培养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流程再造过程中的业务培训,有利于新业务流程的实施,确保流程再造后管理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工程项目管理》成虎高等教育出版社

2.《网络型公用事业PPP 模式运作的机制设计研究》刘丽 东南大学建筑系2011硕士论文

3.《建筑施工企业流程再造问题的研究》张静 东南大学建筑系2011硕士论文

4.《业务流程再造》J・佩帕德(JoePeppard) p・罗兰(PhilipRowland)著

工业项目建设流程篇5

城市轨道的建设工程属于多专业、多单位参与的综合性的工程项目,不同的专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从而构成了复杂的借口体系。要建立系统完善的技术接口形式,不仅是对子系统设计的完整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等的检测。同时也是确定各种设备功能以及工程项目规模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保持相应系统完整性和协调运作的一致性,有效发挥了工程项目的整体协和施工中的作用。

一、轨道工程接口管理

1、概述

轨道工程接口管理是由多家单位以及多专业所构成的系统工程项目。由此接口的管理涉及工程项目的各个单位,其建设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施工、设计、安装以及运营等过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接口的数量较多、影响较大,接口管理能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实现对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实现对工程项目变更的规范,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通过协调和统筹规划,建立了各方面的沟通和交流体系。

2、专业接口沟通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轨道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量较大,相应的建设技术也较为复杂,由此在实际的接口建设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多方面参与。然而参与的各方又代表了不同的经济利益实体,缺乏沟通,甚至相互敌视,由此容易在界面的设计上产生矛盾和争执,造成工期的延误,甚至导致质量问题,带来安全隐患。

建立接口管理和沟通模式和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轨道工程项目的内部以及外部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明确了不同参与方之间接口的质量控制和进度等等,同时也明确了不同参与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制定的管理措施和决策。由此,通过加强接口的交流和管理,明确项目参与方在信息、资源以及财务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解决不同专业在接口实施上的管理与协作等方面的矛盾,实现动态管理和控制,是项目管理成功的重要方面。

二、接口管理的内容

1、接口信息流的管理

轨道工程中接口的矛盾最终都将在信息流上得到反映。接口信息流是项目相关参与方在接口进度、技术、质量、财务、资源等多方面的信息交流。通过有效解决接口上的信息流,从而保证轨道工程接口的顺利实施。当前轨道工程中接口矛盾无法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不畅所导致的。项目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将穿插多种信息流。不同专业的承包商或者项目部仅仅关注与自身领域相关的信息,而不注重其他专业的信息;同时还将无意识地封闭自身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传递的阻碍。要实现轨道工程的接口管理,只有将信息流传递到参与工程项目的每一个专业以及流程当中,建立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开放与沟通模式,保证接口目标的协调。由此,在轨道工程接口施工中,要建立起信息流的沟通渠道,建立信息流程图以及信息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信息的专门收集、存储以及检索利用等等,建立接口的服务信息。然而接口管理渠道的建设应与接口的沟通规划以及接口信息平台结合起来。明确了信息流的沟通方向,而信息平台的建设则能保证信息流的传递。

2、建筑专业接口分析

与接口管理利益相关的则为接口的参与方。建设与各方面的积极沟通和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了轨道工程项目沿着既定的轨道进行,减少接口设计以及实施之间的矛盾和障碍。接口的分析实质上是确定不同利益者之间的不同需求,同时在接口的规划以及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以及满足到不同专业的需求,从而提高了不同参与方的协作精神,减少以及限制其由于利益不一致而导致的任何干扰因素。在实现了对建筑专业相关的接口识别以及需求分析之后,才能进行接口的沟通规划,为接口的利益相关人员确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就建筑专业为例,与其存在接口关系的轨道接口专业包括基础、轨道、供电、机电、电控、土建以及其他方面。而其中基础方面包括客流、车辆、线路、限界以及行车专业;轨道方面则为轨道专业;供电方面包括变电、接触网、动力照明以及通风空调专业;机电方面包括给排水、自动灭火、电/扶梯、防淹门、屏蔽门/安全门专业;电控方面包括信号、通信、BAS、FAS、ACS、AFC、ISCS专业;土建在在于车站专业,而其他专业包括环保、人防以及防灾专业等等。

3、建筑专业的接口管理规划

要明确不同专业之间对接口的要求,则应进行接口的管理规划,实现利益相关者对信心以及沟通的实际要求。通过建立接口管理的规划,在项目的前期就确定好各个参与方面对接口的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明确接口方的责任、工作范围;统一信息的格式、内容;信息的要求方面,也就是接口的相关专业所需要其他专业所提供的信息;要求的回复方;接口问题的处理程序;信息沟通的途径、轨道工程的信息平台;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上报等等。同时还应编制好轨道工程项目的沟通规划表格。

在项目实施之前,要进行好项目接口的沟通以及规划,处理好不同合同以及不同管理以及不同技术之间的接口,在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要保证不同专业的接口对接以及跟踪,同时根据实际的施工状况进行调整和协调,保证接口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造价控制。

三、结语

具体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接口管理至关重要,涉及到多个专业的参与,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有涉及。通过对项目接口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和体系,能在很大程度上上解决项目管理的相关问题。由此,在轨道工程建筑专业的接口管理和设计过程中,应在分析相关专业接口信息流的基础之上,建立全面协调的沟通和管理规划体系,完善相关信息的途径和平台,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的顺利实施,实现轨道工程涉及的各专业之间的顺利衔接以及具体实施。

参考文献:

[1] 孙济匡,朱峰.通风与空调系统支吊架预制及安装工艺[J]. 中国建设信息. 2011(09) .

[2] 袁大卫.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设备系统施工探讨[J]. 中国建设信息. 2011(21) .

工业项目建设流程篇6

关键词:

业主方监管;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监管;信息系统

工程项目既是“高危地”,也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非法挂靠转包、违规分包,材料以次充好、以少充多,资金被挪用,偷税漏税、拖欠工资等各种不规范现象,造成工程质量低劣、国有资产损失,对国家和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1,2]。因此无论是政府机构、施工单位,还是业主单位,都在积极研究探索工程项目的监管方法和对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完善监管制度的同时,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确保制度落实,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构建廉洁高效的建设环境,成为当前工程建设项目监管的一个重要趋势[3,4],但目前各类工程项目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主体主要为行政管理部门[5,6,7],业主单位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工程监管的实例较少,业主方信息化应用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方面。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中烟”)从2008年至今陆续有杭州卷烟厂“十一五”易地技改一期、二期,宁波卷烟厂“十二五”易地技改、本部经营业务用房改造等多个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建设,资金投入巨大,对公司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为努力减少和堵塞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漏洞,确保专款专用、降低资金风险,保障工程质量,浙江中烟自2008年起设计并实施了工程建设项目监管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应用于多个工程项目监管过程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行业重大工程项目监管提出的“五个关口”监管要求中的“设立履约保证金”、“开设工程项目专用账户”等行政、经济手段相结合[8],抓住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钱”与“物”,固化合同执行、强化痕迹管理,达到事前、事中控制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监管效果。

1设计理念

1.1固化合同执行工程项目中,施工合同是业主方和施工方之间互相权利与义务的法律依据与准则,更是业主进行项目全面管理、有效控制项目质量、进度和资金投入的主要依据[9,10]。浙江中烟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对是否允许分包、分包范围与内容,工程项目中使用的重要材料(设备)的品牌规格要求及数量金额,工程分包、劳务分包费用、重要材料(设备)费用占合同总价款的比例、履约保函等均做了明确约定。在系统中,施工合同的各项信息均录入系统,作为后续监管的前提和依据。在项目过程中,施工单位陆续与劳务分包方、工程分包方、材料供应方签订合同,这些合同是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依据。浙江中烟要求施工方将这些合同基本信息如分包方或供应商及账号、采购合同明细等录入系统,作为后续项目资金流动的唯一合法去向,实现项目资金的封闭集中管理。

1.2监控工程资金流向工程建设资金监管是工程项目监管的重中之重[11]。为确保工程建设款专款专用,预付施工单位资金的恶意转移,管好用好建设资金,降低资金风险,确保资金使用效率,浙江中烟在项目招标书中就明确提出项目过程将采用开设工程项目专用账户的管理手段,要求每个工程项目中500万元以上的建安施工合同都需由施工方在双方共同选定的银行开设工程项目专用账户。施工合同签订后,浙江中烟随即与承建商、银行共同签订三方共管协议,明确三方在资金监管中的地位、权力和义务以及资金监管的具体措施,明确从账户设立至工程结算完毕之日止,浙江中烟支付的所有工程款项都打入该专用账户,施工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所有资金支付都必须从专用账户支出,并通过系统监管资金支付,全程跟踪资金流向。通过统计报表,可以对各个项目及下属各工程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及时掌握工程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资金流动。监督现场小组中的财务人员定期导入银行提供的专户流水,采用自动或手工方式进行支付对账。

1.3抓住资金重点,分类控制工程建设资金是工程分包费用、重要材料(设备)采购费用占工程总额比重较大,劳务(分包)费涉及农民工工资,一旦发生问题易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这三块均是工程资金监管的重点。因此,系统将专用账户中的工程款项分为重要材料(设备)费、工程分包费、劳务分包费、其他费用,对不同的费用类型进行不同程度和方法的监管控制,抓大放小,分类控制,确保工程建设款专款专用。系统登记每一笔专户入账信息,并要求承建商所有支付均需要在系统中提交支付申请。根据之前在系统中备案的各类合同中的账号信息,四类不同性质资金支付只可通过选择合同来选择相应收款方及收款账号,而不可临时录入其他收款方账号信息,不同类别专户资金支付去向见图1。另外,支付申请时需根据不同费用性质提交相应的附件材料如发票、工资付款明细清单等,保留历史记录,为资金支付提供依据。根据资金类别的不同,还可以灵活设置支付监管规则,对重点大额资金,如该项目监管有要求,还需经由业主方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审核后,银行方可支付。

1.4多项目集中灵活监管浙江中烟多个工程建设项目自2008年以来陆续开始建设,不同项目由公司内部不同部门牵头组建技改指挥部及监督小组进行管理。项目按建设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标段,每标段为一工程,随着项目进度分别进行招标确定承建商并签订施工合同。另外,随着工程监管实践工作的不断推进,公司的监管思路和方法不断改进,对不同项目的监管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系统采用“合同树”作为业务基本管理结构,将不同阶段启动的不同项目纳入统一平台管理,对各类审核流程、校验逻辑、勾对逻辑、定时预警、附件要求等,均按项目分别设置,以满足对不同工程项目的不同管理需求,见图2。在扩展性上,也考虑到今后随着公司发展新增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要求。

1.5商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通过合同备案形成合同树、按照合同进行资金支付申请、以及按期汇总登记重要材料(设备)入场情况,系统将工程建设项目的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均纳入监管范围。资金支付时选择对应的分包或采购合同及收款方,实现资金流与商流的匹配,在1.3中已阐述。在每月初对上月重要材料(设备)费用的资金支付情况与重要材料(设备)入场登记情况进行自动或手工勾对,对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核实,实现资金流与物流的匹配。

2系统设计

2.1系统架构系统的使用者主要包括三方:业主方、承建商和专用账户开户银行,其中施工方分为专业工程师、技改指挥部、监督现场组、监察组、系统管理员等多个角色。考虑到最终用户角色比较多,涉及面广,用户数量随着工程项目进度推进而不断增加,且在地理位置上较为分散,系统采用B/S架构,界面设计遵循简洁友好易操作的原则,便于各类用户的快速掌握。系统开发基于J2EE平台,采用了MVC设计模式,确保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系统架构分为数据层、业务逻辑层、WEB表现层三层架构,见图3。

2.2流程设计根据设计,系统的业务主要有合同监管、资金监管、材料监管三大块。合同监管主要包括合同的录入、审批;资金监管主要包括资金申请、审批、银行核对、支付回单上传、其他费用预算申报及审批等;材料监管包括材料入场登记、使用登记、资金流物流勾对等,见图4。2.3系统功能根据业务需求,将系统分为项目管理、工程管理、收支管理、材料管理、统计报表、系统管理、基础数据、个人工作台等八个功能模块,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如图5所示。(1)项目管理:管理项目的立项、批复等信息,以及在系统业务操作各个环节所上传的各类附件。(2)工程管理:主要管理各类合同的提交、审批、变更等业务。承建商与浙江中烟签订施工合同,与工程分包商、劳务分包商、材料(设备)采购商签订合同后,将合同信息录入系统中进行备案,并上传合同、三方协议、重要材料清单、合同资金分类预算清单等附件。后续如有合同内容或附件的调整,进行合同变更与审批。分包合同视为施工合同。(3)收支管理:以银行专用账户为对象,对工程项目资金从入账、支付申请、支付审批、银行核对到支付回单上传的全过程管理。不同的资金类别在支付申请提交内容、附件和审批规则等方面根据监管要求有所不同,同时也考虑到预付款、垫付款等特殊业务情况。其他费用将除三大主要费用之外的其他零星费用打包管理,涵盖内容较多、复杂,需按月提报预算,提交支付明细,当月资金支付不得超预算。监管人员定期导入银行提供的流水,与已支付的单据进行对账。最后在工程竣工结算完毕后,通过专户余额结算,解除对专户的监管。(4)材料管理:承建商每月将重要材料(设备)汇总入场、领用信息按材料(设备)录入系统,监管人员定期对资金支付与材料入场信息自动或手工勾对。(5)统计报表:提供对项目、工程、合同、材料、资金入账、资金支付、材料等工程项目各个视角的统计分析报表。(6)个人工作台:管理各类合同、资金支付等审批流程中的个人任务,进行审批、驳回、查看等业务操作。(7)基础数据:管理单位、账户、材料类别、费用类别等各类基础数据,考虑到商业信息安全和操作简便,单位信息按项目进行管理,不同项目之间的单位与银行账户信息不可见。(8)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模块中,除了组织、权限、用户、日志等常规系统管理功能外,为了实现系统按项目灵活可扩展的配置,还提供了对工程项目及工程项目各项参数配置,实现对项目的各类审核流程、校验逻辑、勾对逻辑、定时预警、附件要求等的不同配置,以及对各类审批流程的配置、监控、异常处理等流程管理功能。此外由于系统用户尤其是承建商操作人员涉及面广、位置分散、人数随项目进度逐渐增加等特点,该模块还提供了公告管理、帮助文档管理功能,提高知识传递、工作交流的效率。

3系统应用

3.1应用效果浙江中烟自2008年底启动杭州卷烟厂“十一五”易地技改一期时就开始应用系统进行工程监管工作,在随后几年中,又陆续启动了杭州卷烟厂“十一五”易地技改二期,宁波卷烟厂“十二五”易地技改、本部经营业务用房改造等多个技改项目,至今有若干项目仍在建设中。根据公司监管制度的要求,这些项目均纳入了系统进行监管工作。系统经过6年多的深化应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在监察部门多年来的工程建设项目监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系统将现代化施工、计算机网络功能以及经济约束手段结合起来,通过Internet网络,项目管理人员、监察人员、施工放人员可跨越时间、地点协同工作,通过信息化平台使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和方便,解决分散作业与集中管理的矛盾,提高工作效率。(2)系统通过自动校验、自动对账、自动报警等功能,保证工程资金履约使用的额度和流向,将监管人员从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扩展了监督手段,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也增强了施工过程中各级人员的自律性,达到了监管目的。

3.2应用体会综合多年系统应用情况,为确保系统能够真正使用起来,发挥监管作用,在系统推广应用阶段,有两点值得注意:(1)制度保障是系统应用的前提:作为以监督管理为主要目的的应用系统,能否真正用到实处,制度保障是前提。浙江中烟的系统设计开发工作在公司第一个技改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就已开始,公司成立技改项目监督小组,出台《技改项目监管办法》和《银行专用账户管理办法》。在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和角色设计中,密切结合了技改监督小组的组织架构。在两个办法中,均明确将通过系统进行监管以及具体监管要求。在后续各个标段的招标文件中,两个办法作为招标文件一部分,使承建商认可系统的监管方式。(2)持续做好后期培训运维工作:浙江中烟工程建设项目分为多个标段,随着工程进度逐步招标确定供应商的工作特点,决定了系统的用户,尤其是承建商用户的数量是随着工程进度而逐渐增加,再加上施工单位人员流动性较强,新用户的培训工作伴随整个项目建设过程,时间跨度可达数年。同样,纳入系统监管的项目和过程也是在多年范围内逐渐新增的,每个新增的项目和工程,都需要在业务上研讨确定监管方案,在系统中进行初始化配置工作。另外,在历时多年的实际使用中,各类用户对系统也会不断提出新的调整优化要求。因此,作为业务主管的监察部门和作为技术支持的信息部门,在多年的系统推广使用过程中,需要共同完成系统上线后长期的培训及运行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东辉.加强对国有企业重大工程项目同步监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C]//.中南片2007年烟草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珠海,2007:501-507.

[2]陈礼高,李凌燕.如何加强烟草行业重大工程项目的监督[J].浙江烟草,2012,3:89-91.

[3]李怡,符智科.信息技术在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14,4:161-162.

[4]干以胜.干以胜在纪检监察系统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J].中国监察,2003,18:16.

[5]杜云峰.对于建立建设工程信息化监管平台的初步探索[J].中国政府采购,2011,8:73-75.

[6]韩新娜,郭汉丁,丘佳梅,焦江辉.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10:157-159.

[7]翁俊梅.建设工程检测信息监管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福建建材,2013,11:23-24.

[8]潘家华.国家局要求严把工程项目监管“五个关口”[J].中国烟草,2009,11.

[9]高瑞婕.浅谈合同管理在招投标及项目施工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1,12:161-162.

工业项目建设流程篇7

    论文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供应链;工程项目管理 

 

1 引言 

随着消费者的日趋理性及国外建筑企业的不断涌人,建筑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顾客(业主)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同类建筑产品的寿命周期缩短,更高强度的竞争及国内建筑市场的国际化等等。这些变化使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快速满足顾客的需求,单靠单个建筑企业自己的资源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随着全球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企业之间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由相关企业组成的及时响应顾客(业主)需求并组合生产最终建筑产品的链状组织之间的竞争,即建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提高竞争力,各个供应链上的建筑企业群体都致力于通过总体规划、重组、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提高自身及其所在供应链竞争力,达到多赢的目的。 

2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必要性分析 

传统的工程建造模式下,业主、咨询工程师、建造承包商和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被看作是临时性的或者短时性的合作,并且竞争多于合作。尽管相当部分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参与各方的通力协作,但由于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成员组织间抱怨和扯皮的事情很多,大量时间消耗在解决日常问题上,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长期的预测和计划工作,供给与需求之间缺乏信任合作的气氛为工程的进展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最终,处于整个生产建造链条中的各成员组织的经营目标是分散的,并且它们的利益相互抵触,都想从对立利益中分取较大的分额,却导致了工程总体建造成本的大幅度攀升或建造质量的下滑。解决上述矛盾的途径必须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两个方面进行,前者以合作伙伴模式、总承包模式为代表,后者则要求在工程管理中引入集成思维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3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3.1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及其管理的定义 

根据建筑业自身的产业特点和业务范围,合理的建筑供应链通常包括两个层次:企业层次和项目层次。本文主要研究后者。企业层次的建筑企业供应链主要是企业从战略层面出发,通过确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寻找与本企业优势互补的上下游合作伙伴而形成的一个能满足相关建筑产品和服务需求的链状企业网络,这种供应链是长期性的和相对稳定的。项目层次的项目供应链是指为了完成具体的工程项目而从建造运作的层面出发由核心企业组建的临时性的针对特点建筑产品的供需网络,项目供应链的成员往往从建筑企业供应链的众多成员中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挑选得到。 

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与传统供应链的概念,可定义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为: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以核心承包企业为组织者,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咨询公司、设计商、各设计分包商、材料供应商、工程分包商、劳务分包商和设备供应商以及业主连成一个整体的供需网络模型。建供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则是指是指以主承包商为核心,采取设计商、承包商、业主和供应商之间协作双赢的商务战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设计、施工等)中所涉及的所有活动和参与方进行集成化统一管理。既强调企业内部的跨部门集成化管理,也强调企业外部跨公司的集成化管理。通过建立企业间共同的战略目标,完善的信任与合作机制,协同的工作模式和信息共享机制,达到提高企业绩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2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目标是以核心承包企业为中心,整合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实现整个工程项目采购、建造、运营、物流系统的一体化、协调化、集成化和同步化。即从工程投标、设计、咨询,材料采购,设备租赁、购买,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移交业主,各个环节通过建设项目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高效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最优的工程建造运营体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建造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对业主的服务水平,满足业主的要求。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注重总的工程成本与业主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各个只能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也同制造业一样围绕三个回路展开,即作业回路(业主化需求一一集成化管理一一业务流程重组一一面向对象的过程控制),策略回路(业主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创造性团队)和性能评价(供应链建模——合作伙伴选择——过程协调控制——供应链绩效评价)回路,供应链正是围绕这三个回路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 

4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优势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整条建筑产品供应渠道的物流成本和建造成本,使建筑产品更具竞争力,提高对业主服务水平,创造价值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项目建设流程篇8

关键词:

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0013003

1 引言

物流工程是以工学学科为理论基础,涉及机械、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等学科,并融入经济学科和管理学思想,交叉边缘学科特征明显,具有突出的应用性、实践性、工程性等特点。因此,从事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工程应用技能。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项目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的理论、技术与经验。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将教育过程放到工程领域的具体情境中,通过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团队设计和创新实践训练,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职业道德高尚的新一代高水平人才。

2012年,我校应用CDIO理念,坚持“强化基础、保证主干、精简必需、突出实践”的原则,对物流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科学的规划,突出构建了培养物流工程创新能力技术人才所需的非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2 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能够把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和成就感,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专业教学的整体效果。但我校物流工程专业是新专业,设置时间不长,对实践教学体系一直在探索。目前实践教学主要存在的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高校本科教学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方法上,常常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虽然工科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但是在走上工作岗位时,通常还要经过1~2年的培训,才能够真正发挥工程师的作用,这样,很大程度会削弱本科应届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

(2)实践教学资源。

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物流工程专业是新兴专业,实验室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实验室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加上学校都集中力量抓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对新专业的投入相对不足,也造成了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

(3)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性。

物流工程是交叉学科,涵盖面非常广泛。在我国,物流工程专业在不同的高校办学背景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实践教学的体系和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别,缺少对口的实践教学指导。由于长期以来,高校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被放在了次要位置,造成教师对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研究,实践教学指导教材简单或匮乏,实践过程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达不到实践教学预期的效果。

(4)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

目前对于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主要通过实践报告以及遵守纪律情况等,考核形式单一,不能反映学生实践效果。对于指导老师的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考核不能真实反映老师的实际付出,造成老师对实践环节的教学热情不高,研究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以CDIO工程教育为理念,以现代社会大工程为背景,以贴近工程实际的实践训练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来构建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 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教育部物流教指委的指导意见和我校的实际情况,从提高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综合素质,增强其在社会上就业竞争力出发,我们制定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案设计、实践操作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新研究能力为实践教学目标。因此,从非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这两大方面来构建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1 非专业实践能力CDIO教学体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CDIO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崭新思路。结合我校面向中国东盟贸易区物流工程综合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增强本科生非专业素质教育,提升其就业竞争能力为出发点,从职业发展、创新创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构建物流工程非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

(1)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体系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德育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树立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在CDIO设计中,教师主体是C,学生主体是DIO。教师要科学构思学生职业发展的几条主线和职业发展的本质。然后,让学生按照规划的路线,了解到职业发展中要充分理解开设课程以及学习知识的真正意义所在。物流工程职业发展教育从行业认知见习开始,形成学生的初步技能和感性认识。在低年级学生入学教育阶段,通过实验室参观、专业介绍或项目展示等内容,让学生认识仓库、中转场站、港口等物流节点基础设施;认识物流货架、包装机械、包括叉车、牵引车等搬运装卸设备、包括托盘、集装袋、集装箱等集装化设备;认识现代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随着学习的深入,安排学生做一些物流方面专题性的市场调研,了解物流工程的逻辑和业务本质以及物流企业的业务来源等。学生入学后,以个性化辅导为核心,通过职业指导团队,引导、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确立人生发展目标,有效调动学生渴望成才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参与竞争的内在动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知识、能力、素质的储备。

(2)创新创业能力。

以提升就业能力为核心,把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内容。树立全方位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理念,以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设定创新实践学分,鼓励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等,为学生提供实战训练,加强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3)社会实践能力。

坚持以拓展职业能力为重心,寓能力提高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设立社会实践学分作为毕业的必修学分,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毕业就业工作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社会实践形式主要包括公益劳动、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物流工程技术人才的实习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和环境,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带动了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发展。

3.2 专业实践能力CDIO教学体系

作为地方性的211本科院校,我们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决策、管理、运营以及物流工程领域科研等工作的能力。充分汲取CDIO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注重让学生参与项目的构思、方案设计、项目制作与实施运行等全生命周期的运行。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对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关联,不断的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以CDIO项目作为实践课程体系的主线,通过项目制的方式,设置四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级项目设为毕业设计项目、二级项目设为专业科研实践情景化项目、三级项目设为课程设计项目、四级项目设为学期课程项目。每一级项目内容包括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创新层。各个级别之间通过项目的“设计-实施”,巩固、运用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突出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基于问题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以一级项目为综合训练,使学生的硬技能与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学期课程实验项目。

学期课程项目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根据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及相互间的衔接关系来确定学期项目的安排。在学期课程项目教学中,以学生文本,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操作,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学期项目设置了“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创新层”的层次化实践教学架构,基础层项目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程序设计、微机原理、控制工程技术、数据库等课程实验项目;提高层项目包括物流工程技术、机电传动控制、配送中心技术、物流运输技术、物流信息技术、仓储自动化设备等课程实验项目;综合创新层项目包括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物流实施、ERP应用、采购与库存实务等课程实验项目。目的是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加深学生对相应理论的理解。

(2)课程设计实践项目。

课程设计实践项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设计专业技能。从第四学期到第七学期,根据核心课程学习的逐步展开,结合理论课程学习内容,每一个课程设计项目针对某一个实际物流问题,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为期一周的课程项目设计实践。学生以设计具体任务为核心,分工合作,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计算和设计,得出项目的总体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导师组的答辩,提交合格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主要设计项目包括: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动态网络开发课程设计、物流工程技术课程设计、配送中心课程设计、运输调度课程设计、仓储自动化课程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行业物流供应链设计、生产企业物流系统仿真课程设计等。可以使学生在机械基础设计、物流设备选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应用软件开发、物流系统控制等方面得到较好的锻炼。课程设计实践项目旨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设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组织能力。

(3)科研实践项目。

科研实践项目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和综合专业技能。根据物流信息化、物流自动化、物流规划和物流经营与管理四个层面来创设问题学习情境,实行导师制来完成。在改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构思(Conceive)问题空间(如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一定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认知操作。在第五学期,通过项目的前期调研,以项目申报书的形式提交合理的项目构思报告;在第六学期,学生根据项目构思报告的要求,对项目进行方案设计(Design)、计算等,提交合理的设计和解决方案;第七学期,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工程项目内容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或者通过仿真来完成,形成项目实施报告,通过导师组的答辩通过后,提交项目实施报告,获得相应的毕业学分。学生在该环节的教与学中,从科研实践的要求实际参与了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真正发挥自己的所学知识及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感受获得成就的快乐。学生在每个典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时,按照完整科研工作过程进行训练,通过系统化项目的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和综合创新能力。

(4)毕业设计项目。

毕业设计是工科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根据学科的发展和物流工程的应用给出毕业设计题目,力求做到真题真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题目。在学生一人一题的原则下,以双向选择方式决定师生的指导关系。在毕业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根据课题给出具体的设计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撰写并提交开题报告,获得审核通过后,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开展毕业设计课题的研究,最后通过导师组的答辩,方可获得相应的毕业学分。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学生的硬技能与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具备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决策、管理、运营以及物流工程领域科研等工作的能力。

4 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措施

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既需要配备相应的硬件,又需要必要的软件支持,更需要不断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模式和实现措施。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内容。

加强非专业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及时跟踪和引进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成果,不断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从制度上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和效果。

(2)建立职业指导团队。

建立以职业咨询和专业教师为主的职业指导团队,引导、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有组织、有计划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非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3)完善考核制度,建立评价机制。

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规范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建立多角度学业评价机制。实践教学可以采用课题研究、实际操作、撰写论文、提交设计方案、现场答辩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形成多角度的学业评价机制。

(4)提高师资队伍培训。

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出台激励措施,使老师的实践教学工作量考核真实反映老师的实际付出,同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实践教学并加强实践教学的研究,保证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5 结语

作为培养物流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本科院校,必须紧跟技术发展和行业需求,更新教学理念,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才能有层次、有计划、目标明确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是保障实践教学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卫华,王成林.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物流技术,2009,28(3):4042.

[2]马乐,李楠,张莹莹,郑璐,陈玲.物流工程专业研究型教学体系建设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309311.

[3]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4]孙慧.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物流科技,2010,(1):141142.

工业项目建设流程篇9

  论文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供应链;工程项目管理 

 

1 引言 

随着消费者的日趋理性及国外建筑企业的不断涌人,建筑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顾客(业主)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同类建筑产品的寿命周期缩短,更高强度的竞争及国内建筑市场的国际化等等。这些变化使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快速满足顾客的需求,单靠单个建筑企业自己的资源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随着全球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企业之间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由相关企业组成的及时响应顾客(业主)需求并组合生产最终建筑产品的链状组织之间的竞争,即建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提高竞争力,各个供应链上的建筑企业群体都致力于通过总体规划、重组、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提高自身及其所在供应链竞争力,达到多赢的目的。 

2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必要性分析 

传统的工程建造模式下,业主、咨询工程师、建造承包商和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被看作是临时性的或者短时性的合作,并且竞争多于合作。尽管相当部分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参与各方的通力协作,但由于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成员组织间抱怨和扯皮的事情很多,大量时间消耗在解决日常问题上,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长期的预测和计划工作,供给与需求之间缺乏信任合作的气氛为工程的进展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最终,处于整个生产建造链条中的各成员组织的经营目标是分散的,并且它们的利益相互抵触,都想从对立利益中分取较大的分额,却导致了工程总体建造成本的大幅度攀升或建造质量的下滑。解决上述矛盾的途径必须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两个方面进行,前者以合作伙伴模式、总承包模式为代表,后者则要求在工程管理中引入集成思维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3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1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及其管理的定义 

根据建筑业自身的产业特点和业务范围,合理的建筑供应链通常包括两个层次:企业层次和项目层次。本文主要研究后者。企业层次的建筑企业供应链主要是企业从战略层面出发,通过确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寻找与本企业优势互补的上下游合作伙伴而形成的一个能满足相关建筑产品和服务需求的链状企业网络,这种供应链是长期性的和相对稳定的。项目层次的项目供应链是指为了完成具体的工程项目而从建造运作的层面出发由核心企业组建的临时性的针对特点建筑产品的供需网络,项目供应链的成员往往从建筑企业供应链的众多成员中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挑选得到。 

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与传统供应链的概念,可定义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为: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以核心承包企业为组织者,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咨询公司、设计商、各设计分包商、材料供应商、工程分包商、劳务分包商和设备供应商以及业主连成一个整体的供需网络模型。建供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则是指是指以主承包商为核心,采取设计商、承包商、业主和供应商之间协作双赢的商务战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设计、施工等)中所涉及的所有活动和参与方进行集成化统一管理。既强调企业内部的跨部门集成化管理,也强调企业外部跨公司的集成化管理。通过建立企业间共同的战略目标,完善的信任与合作机制,协同的工作模式和信息共享机制,达到提高企业绩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目标是以核心承包企业为中心,整合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实现整个工程项目采购、建造、运营、物流系统的一体化、协调化、集成化和同步化。即从工程投标、设计、咨询,材料采购,设备租赁、购买,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移交业主,各个环节通过建设项目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高效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最优的工程建造运营体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建造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对业主的服务水平,满足业主的要求。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注重总的工程成本与业主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各个只能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也同制造业一样围绕三个回路展开,即作业回路(业主化需求一一集成化管理一一业务流程重组一一面向对象的过程控制),策略回路(业主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创造性团队)和性能评价(供应链建模——合作伙伴选择——过程协调控制——供应链绩效评价)回路,供应链正是围绕这三个回路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 

4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优势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整条建筑产品供应渠道的物流成本和建造成本,使建筑产品更具竞争力,提高对业主服务水平,创造价值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项目建设流程篇10

论文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供应链;工程项目管理

1 引言

随着消费者的日趋理性及国外建筑企业的不断涌人,建筑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顾客(业主)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同类建筑产品的寿命周期缩短,更高强度的竞争及国内建筑市场的国际化等等。这些变化使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快速满足顾客的需求,单靠单个建筑企业自己的资源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随着全球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企业之间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由相关企业组成的及时响应顾客(业主)需求并组合生产最终建筑产品的链状组织之间的竞争,即建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提高竞争力,各个供应链上的建筑企业群体都致力于通过总体规划、重组、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提高自身及其所在供应链竞争力,达到多赢的目的。

2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必要性分析

传统的工程建造模式下,业主、咨询工程师、建造承包商和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被看作是临时性的或者短时性的合作,并且竞争多于合作。尽管相当部分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参与各方的通力协作,但由于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成员组织间抱怨和扯皮的事情很多,大量时间消耗在解决日常问题上,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长期的预测和计划工作,供给与需求之间缺乏信任合作的气氛为工程的进展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最终,处于整个生产建造链条中的各成员组织的经营目标是分散的,并且它们的利益相互抵触,都想从对立利益中分取较大的分额,却导致了工程总体建造成本的大幅度攀升或建造质量的下滑。解决上述矛盾的途径必须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两个方面进行,前者以合作伙伴模式、总承包模式为代表,后者则要求在工程管理中引入集成思维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3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3.1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及其管理的定义

根据建筑业自身的产业特点和业务范围,合理的建筑供应链通常包括两个层次:企业层次和项目层次。本文主要研究后者。企业层次的建筑企业供应链主要是企业从战略层面出发,通过确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寻找与本企业优势互补的上下游合作伙伴而形成的一个能满足相关建筑产品和服务需求的链状企业网络,这种供应链是长期性的和相对稳定的。项目层次的项目供应链是指为了完成具体的工程项目而从建造运作的层面出发由核心企业组建的临时性的针对特点建筑产品的供需网络,项目供应链的成员往往从建筑企业供应链的众多成员中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挑选得到。

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与传统供应链的概念,可定义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为: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以核心承包企业为组织者,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咨询公司、设计商、各设计分包商、材料供应商、工程分包商、劳务分包商和设备供应商以及业主连成一个整体的供需网络模型。建供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则是指是指以主承包商为核心,采取设计商、承包商、业主和供应商之间协作双赢的商务战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设计、施工等)中所涉及的所有活动和参与方进行集成化统一管理。既强调企业内部的跨部门集成化管理,也强调企业外部跨公司的集成化管理。通过建立企业间共同的战略目标,完善的信任与合作机制,协同的工作模式和信息共享机制,达到提高企业绩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2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目标是以核心承包企业为中心,整合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实现整个工程项目采购、建造、运营、物流系统的一体化、协调化、集成化和同步化。即从工程投标、设计、咨询,材料采购,设备租赁、购买,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移交业主,各个环节通过建设项目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高效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最优的工程建造运营体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建造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对业主的服务水平,满足业主的要求。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注重总的工程成本与业主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各个只能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也同制造业一样围绕三个回路展开,即作业回路(业主化需求一一集成化管理一一业务流程重组一一面向对象的过程控制),策略回路(业主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创造性团队)和性能评价(供应链建模——合作伙伴选择——过程协调控制——供应链绩效评价)回路,供应链正是围绕这三个回路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

4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优势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整条建筑产品供应渠道的物流成本和建造成本,使建筑产品更具竞争力,提高对业主服务水平,创造价值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项目建设流程篇11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供应链;工程项目管理 

 

1 引言 

随着消费者的日趋理性及国外建筑企业的不断涌人,建筑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顾客(业主)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同类建筑产品的寿命周期缩短,更高强度的竞争及国内建筑市场的国际化等等。这些变化使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快速满足顾客的需求,单靠单个建筑企业自己的资源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随着全球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企业之间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由相关企业组成的及时响应顾客(业主)需求并组合生产最终建筑产品的链状组织之间的竞争,即建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提高竞争力,各个供应链上的建筑企业群体都致力于通过总体规划、重组、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提高自身及其所在供应链竞争力,达到多赢的目的。 

2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必要性分析 

传统的工程建造模式下,业主、咨询工程师、建造承包商和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被看作是临时性的或者短时性的合作,并且竞争多于合作。尽管相当部分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参与各方的通力协作,但由于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成员组织间抱怨和扯皮的事情很多,大量时间消耗在解决日常问题上,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长期的预测和计划工作,供给与需求之间缺乏信任合作的气氛为工程的进展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最终,处于整个生产建造链条中的各成员组织的经营目标是分散的,并且它们的利益相互抵触,都想从对立利益中分取较大的分额,却导致了工程总体建造成本的大幅度攀升或建造质量的下滑。解决上述矛盾的途径必须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两个方面进行,前者以合作伙伴模式、总承包模式为代表,后者则要求在工程管理中引入集成思维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3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1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及其管理的定义 

根据建筑业自身的产业特点和业务范围,合理的建筑供应链通常包括两个层次:企业层次和项目层次。本文主要研究后者。企业层次的建筑企业供应链主要是企业从战略层面出发,通过确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寻找与本企业优势互补的上下游合作伙伴而形成的一个能满足相关建筑产品和服务需求的链状企业网络,这种供应链是长期性的和相对稳定的。项目层次的项目供应链是指为了完成具体的工程项目而从建造运作的层面出发由核心企业组建的临时性的针对特点建筑产品的供需网络,项目供应链的成员往往从建筑企业供应链的众多成员中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挑选得到。 

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与传统供应链的概念,可定义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为: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以核心承包企业为组织者,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咨询公司、设计商、各设计分包商、材料供应商、工程分包商、劳务分包商和设备供应商以及业主连成一个整体的供需网络模型。建供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则是指是指以主承包商为核心,采取设计商、承包商、业主和供应商之间协作双赢的商务战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设计、施工等)中所涉及的所有活动和参与方进行集成化统一管理。既强调企业内部的跨部门集成化管理,也强调企业外部跨公司的集成化管理。通过建立企业间共同的战略目标,完善的信任与合作机制,协同的工作模式和信息共享机制,达到提高企业绩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目标是以核心承包企业为中心,整合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实现整个工程项目采购、建造、运营、物流系统的一体化、协调化、集成化和同步化。即从工程投标、设计、咨询,材料采购,设备租赁、购买,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移交业主,各个环节通过建设项目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高效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最优的工程建造运营体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建造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对业主的服务水平,满足业主的要求。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注重总的工程成本与业主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各个只能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也同制造业一样围绕三个回路展开,即作业回路(业主化需求

一一集成化管理一一业务流程重组一一面向对象的过程控制),策略回路(业主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创造性团队)和性能评价(供应链建模——合作伙伴选择——过程协调控制——供应链绩效评价)回路,供应链正是围绕这三个回路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 

4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优势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整条建筑产品供应渠道的物流成本和建造成本,使建筑产品更具竞争力,提高对业主服务水平,创造价值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建设进度。现代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注重对客户响应时间和建造时间的竞争,建筑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后通过去掉某些重复环节和流程重组整合生产流程,同时实施多个并行工程,能大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和消耗,从而加快了建设进度。 

工业项目建设流程篇12

2构建建设项目供应链对于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的意义分析

2.1我国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客观上需要构建供应链按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中的定义,供应链(SupplyChain)就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组织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就是“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5]。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构建供应链并实施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应对空前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的重要选择[6]。英国著名的供应链专家克里斯托夫(Christopher)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曾深刻地指出:“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7]。对于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来说,按照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构建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供应链,客观上已经成为推进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和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工作。必须承认的是,目前国内外将智能建筑和供应链这两个新兴发展领域结合起来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还完全处于一片空白状态。对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进行深入而全面地研究,无论是对于促进智能建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还是促进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为现实的实践价值。

2.2构建供应链将是降低智能建筑建设成本的有益探索作为一种新型的、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的的管理创新方式,供应链管理已经在诸多方面显现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在这众多的价值中,降低生产成本或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的价值,可能是其中最鲜明的价值。国外定量的研究已经表明,构建供应链并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方法。加拿大著名供应链专家本迪纳(Bendiner,J)于1995-1997年间,通过对90家离散型制造企业(DiscreteManufacturingEnterprise)和75家流程型制造企业(Flow-BasedManufacturingEnterprise)的供应链管理效果所进行的为期两年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在使用供应链管理方法后,被调查企业的总成本下降了10%[8]。离散型和流程型这两个概念最初都是用于分析制造业企业的。离散型生产企业主要是指大类机械加工企业。它们的基本生产特征是机器(机床)对工件外形的加工,再将不同的工件组装成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由于机器和工件都是分立的,故称之为离散型生产方式。如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电子企业和服装企业等[9]。流程型生产企业是指被加工对象不间断地通过生产设备,如化工厂、炼油厂、水泥厂、发电厂等,这里基本的生产特征是通过一系列的加工装置使原材料进行规定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最终得到满意的产品。由于生产过程是24小时连续不断的,人们也称此类生产为过程型或连续型[10]。虽然本迪纳的研究只针对制造业企业,但从产品形成过程的类似性来看,建设项目完全可以看成是一种离散型制成品,因此,西方离散型制造企业构建供应链并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经验,完全可以应用到我国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供应链构建和管理过程中。如果通过构建供应链并实施供应链管理,能够达到本迪纳所调查制造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也就是使总成本降低10%,则必然极大增强我国智能建筑在建筑市场的竞争力,使智能建筑在整个国内建筑市场的份额显著扩大,并将有助于提升我国智能建筑在世界智能建筑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构建供应链并实施供应链管理,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我国智能建筑建设项目降低成本的有益探索。

2.3构建供应链是推进我国智能建筑各方加强合作的必然选择从完整供应链的角度看,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供应链必然包括如下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单位(开发商或政府指定的机构)、智能建筑的技术集成单位(通常是大型复合设计单位)、智能建筑常规建筑部分的设计单位、智能建筑智能部分的设计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常规建筑部分的总承包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常规建筑部分的分包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常规建筑部分的监理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智能部分的监理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常规建筑材料的供应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常规建筑设备的供应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智能设备的供应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常规建设施工机械的供应单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信息网络的运营单位等。可以看出,与常规建筑建设项目相比,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天然就复杂。这既是智能建筑供应链管理的直接劣势,也是智能建筑供应链管理的潜在优势。将直接劣势转化为优势的关键,就在于智能建筑建设项目能够构建有效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而国内学者(刘桦,赵雪勤)的研究也表明,制约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我国智能建筑行业未能形成合作开发机制。我国的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电信网络运营商和建设单位等往往各自为政,其产品的性能技术不成熟、技术标准不统一,甚至未形成标准,抑制了智能建筑企业的成长,也妨碍了行业的发展[11]。在那些已经构建供应链并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生产经营领域,相关研究已经表明,构建良好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必然能够给供应链上的各方带来实质的共赢关系,确保各方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1991年,斯科特(CharlesScott)和韦斯特布鲁克(RoyWestbrook)经过研究发现,构建供应链并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链管理,给制造过程带来如下四项好处:(1)能够节约相当多的工作准备时间;(2)能够实质提高面向过程的设计水平;(3)能够大幅度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4)能够加强供应链各方之间信息交换等[12]。1994年,斯图尔特(Stuart)和穆勒(Muller)经过研究发现,构建供应链并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使产品质量得到持续改善[13]。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一旦供应链上的各方建立了良好合作伙伴关系,产品的设计水平必将不断提高,而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必将得到持续改善。对于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来说,构建供应链并实施供应链管理,将是推进我国智能建筑各方加强合作的必然选择。

3可供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备选的供应链模式分析由于目前智能建筑仍然只是一种探索性的建筑模式,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供应链模式还处在探索过程中。

3.1智能建筑建设建设项目供应链模式选择的考虑因素由于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更可能是一种大型建设项目,因此,大型常规建设项目所构建的供应链,必然是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构建的备选模式。此外,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构建供应链还必须要体现智能建筑发展的特殊要求。这样,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的备选模式,就需要考虑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大型常规建设项目供应链的构建模式,二是体现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殊要求的供应链构建。

3.2常规大型项目的供应链构建模式常规大型建设项目供应链的构建模式,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刘玉明副教授曾进行了相关研究,他设想了常规大型建设项目的两种供应链备选模式,即“代建单位供应制+第3方物流”和“总承包商供应制+第3方物流”这两种供应链模式[14],如图1、图2所示。这两种供应链模式的特点是,无论是“代建单位供应制”还是“总承包商供应制”,本质上都是指由建设项目的相应机构(即实际上的总体负责机构)作为建设项目所需物资全过程供应的责任主体,然后由第3方物流机构负责具体的物流服务工作。对于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来说,这两种供应链模式必然是备选模式,其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大型建设项目供应链构建的基本要求。但是这两种大型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模式的缺点在于,无论是建设项目的代建单位,还是建设项目的总承包商,都并不具备对智能建筑的全面掌控能力。当然,要想使上述两种供应链模式发展成为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供应链模式,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简而言之,就是将一般的大型建设项目的机构或总承包商改造成为能够构建智能建筑供应链并实施有效管理的智能建筑的机构或总承包商。此外,一般的第三方物流机构也必须改造成为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专业物流公司。

3.3体现智能化发展功能要求的供应链模式构建对于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来说,除了上述两种供应链模式之外,还需要设计能够体现智能化发展功能要求的供应链模式。本文设想了“智能建筑技术集成机构全供应链主导+专业物流公司物流服务”的供应链模式。在“智能建筑技术集成机构全供应链主导+专业物流公司物流服务”这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供应链模式中,掌握了“智能化发展功能相关技术”的智能建筑技术集成机构作为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全供应链的主导者,负责全供应链的全面构建,而整个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物流工作,则交给专业物流服务机构负责。这种供应链的构成如图3所示。这种供应链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使集成智能建筑核心技术的机构发展成为整个供应链构建的主导力量。当然,这种供应链模式也有缺点,这就是没有全供应链管理经验和能力的技术集成机构,难以独自担负起构建并管理全供应链的重任。

4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的构建过程分析由于上述3种针对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所构建的供应链还都是设想中的供应链,因此,还需要研究上述3种供应链的构建过程。

4.1“智能建筑技术集成机构全供应链主导+专业物流公司全程物流服务”型建设项目供应链的构建过程构建这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模式的第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育“智能建筑技术集成机构”掌握大型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能力。对于智能建筑技术集成机构来说,应该积极介入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全面锻炼自己对于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项目管理能力。构建这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模式的第二个核心任务就是培育能够完成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全过程物流工作的专业物流公司。如果上述两个任务能够完成,“智能建筑技术集成机构全供应链主导+专业物流公司全程物流服务”型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就大体构建完成。

4.2“智能建筑项目代建机构全供应链主导+专业物流公司全程物流服务”型建设项目供应链的构建过程构建这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模式的第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育“智能建筑项目代建机构”掌握大型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能力。对于智能建筑项目代建机构来说,应该积极学习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技术,全面锻炼自己对于智能建筑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项目管理能力。构建这种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模式的第二个核心任务也是培育能够完成智能建筑建设项目全过程物流工作的专业物流公司。如果上述两个任务能够完成,“智能建筑项目代建机构全供应链主导+专业物流公司全程物流服务”型智能建筑建设项目供应链就大体构建完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