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常规教学反思合集12篇

时间:2023-05-28 08:18:18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1

公开课有很强的观摩性和展示性,可以展示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成果;可以展示教师的思想与理念、素质与水平;可以展示学生的优良学习状况。因此,教育管理者要花大力气精心打造公开课堂。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进行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就需要把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成广大教师平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优化常态课教学过程。公开课和优质课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养和教学水平,有着很大的引领作用。

二、教师要高度重视听评课,让听评课提升常态课

听评课活动是常规的教研方式,抓不好,往往会出现执教者“作秀”、评课者“忽悠”的现象。为把这项工作引向深入,教育管理者有必要采取“点面互补、跟踪深人”的方式。面就是“教师全员参与听评课,每人上好一堂课”;点就是跟踪一个教师或一个教研组进行系统性听评课。听评课后,要求教师写出教学反思,课堂案例分析。学校教研处要在常规听评课、公开课、优质课等系列听评课后,收集、研究、交流、评选、奖励教师的教学反思、随笔、案例分析等。在此基础上,学校不定期跟踪检查听评课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新变化。随着听评课的深入研究和督导,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会明显提升,常态课的效益和质量就会明显提高。

三、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让常态课更精彩

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常态课的教学效益:

1.加强常态课的管理。多年来,很多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偏重于依靠教师个人的素质和水平,而轻视对常态课的过程管理。要改变这种倾向,首先要以创新思维构建新的教学常规,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行为。对于各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测试、反思等校本教研工作实行细化管理,引导教师有效工作,指导学生制订自主学习和发展计划,并配合教师的课堂内外学习指导方案而进行有效学习。其次,教学常规管理既要量,更要质。管理细则上不能只看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量,还要对教学质量提出具体指标,否则,很容易助长教师浅尝辄止、不思进取的工作作风。再次,教学检查要深入。教学督导中我们常发现学校在检查教师教案时,很少顾及教案的规范、质量和原创性,更没有作出对教案的评价,而只是草草写上时间、盖章了事。这就造成教师只为应付检查而写教案,甚至是抄写教案、重复使用教案的现象。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入调查研究,研制出符合校情、学情和教情的教学常规管理和评价机制,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为常态课教学注入活力。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2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和具体的实施者,“勤于实践和反思”是不断提升专业品质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践和批判反思,而这种实践和反思又需要通过广泛学习获取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一)领导重视,形式多样。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思维成长课题研究小组,由校长领衔,下设研究成员,成员分别由副校长、教务处主任、科研处主任、教研组长担任。定期召开研究会议,制定课题激励制度等。学校每年根据经费预算和上级要求,采取“4+2”的学习模式,即校内个人自主学习、备课组学习、教研组学习、区级教研活动学习、市级学习、部级学习等学习形式,安排老师学习,提高自我专业思维水平。

(二)教师参与,内容丰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学习有两种:理论性学习与经验性学习。理论性学习不只限于温习曾经习得的教育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而主要是学习新理论与新知识。近年来,教育学和心理学发展很快,而新课改也整合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论与心理学理论,形成了一套新型的课程与教育理念。

当然,教学的基本技能(普通话、粉笔字、教学板书)不能丢,五课(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循环、教学设计艺术、教学提问艺术、导入艺术、教学语言艺术、计算机操作、PPT制作、教育案例的撰写、考试命题、班主任常规管理等。

学校的文化主题是诚,诚文化思想的认同内化,解读诚的思想,也是学习的内容之一。

笃行

教师在广泛学习之后,结合本校实际,耕耘在教学的第一线,用踏实的行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同时,为规范行动,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约束制度。教师思维,要靠行动来落实,专业技能思维、学术思维、人生的思考,无不需要笃行。

(一)校本研修。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分享别人的成长经验,需要借鉴集体的智慧,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采取四个层次的校本研修行动:

第一,以教师个人为主体的自主研究。加强教师的个人反思,及时追踪学生学习情况,记录教学中的闪光点和问题,深入进行理性思考。

第二,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课例研究。加强教师合作互动,认真对典型课例进行专项研究,集体完成教学设计,集体开展教学反思,交流得失。

第三,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主题研究。根据学科教学中普遍性的问题,按时组织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确定时间、地点和中心发言人,确保教研组活动的制度化,确保备课组活动的常规化。

第四,以学校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根据学校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题性的课题研究,举全校之力,解决问题,凝冻成果,深化研究。

(二)课题研究。我校倡导“做好一个课题,办好一所学校”,制定了“行政科研一体化”制度,结合本校诚文化主题实际,确立了本校统领性课题“至诚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在总课题的统领下,分门别类的研究学校各板块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特色课堂。在统领性课题“至诚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下,通过博学(学)、笃行(做)、善悟(思)“修诚”,目的是“尽性”,即充分发挥人的天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探索过程中,学校要求教师尝试着至诚尽性“135模式”,特别是青年教师掌握了这种课堂模式,就有章可循。通过“预习——展示——反思”等核心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参照全国主要教学流派、模式,思考各种课型模式,如何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师生的天性,关注师生的生命发展,情感的体验,个性的张扬,展现“尽性课堂”的活力。

“尽性课堂”是“至诚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的核心支撑,是以学校“诚尽其性”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秉承儒家“博学、笃行、善悟”的修诚之途。“尽性课堂”实施的具体措施是“135课堂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三维目标为主线,坚持“目标导学、目标导做、目标导思”的教学原则,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一根主线:三维目标

2.三个环节:

目标导学——准备学习——自学(让学生完成预习任务)

目标导做——说评议演——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目标导思——自评质疑——反思(让学生书面反思得失)

3.五步教学:

测——学——做——练——思。

核心环节:自学——展示——反思。

由此,通过“尽性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的贯穿始终,使得教学课堂实现高效化,使学生获取完备的知识结构、敏求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思想素养,逐步提高诚的境界,进而渐次的发挥师生天性、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特色课堂,必须依靠课堂管理制度来规范。课堂管理制度包括班级课堂管理系统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系统。班级课堂管理系统是课堂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内部保障措施。如:课堂活动制度、课堂学习评价制度等;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系统是促进课堂效率提高的外部保障措施。如:教学常规、教研常规、激励制度等。

公正、透明、科学的班级课堂管理系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根本任务是促进和睦有序、积极上进的学习团队精神的形成,是课堂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更是保证课堂效益最大化的基础和前提。

第一,建立课堂活动制度。我们知道,课堂行为的核心在“动”,这种“动”应该是有价值预设的、有一定规范的“动”,而不是盲“动”或乱“动”。因此,制定师生共同认可的课堂活动规则和相关制度是“动”的前提。比如:目标认定规则、自学规则、展示规则、反思规则、相关课堂纪律等。

第二,建立课堂学习评价制度。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评价的目的在于促“动”,在于在“动”中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精神的成长。因此,课堂学习评价是促“动”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在新课程理论和学校课堂理念指导下,把“学生课堂学习评价”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根据主体性、及时性、发展性、有效性、开放性评价原则,精心设计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的评价工具和流程,创造性地组织实施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最大限度的促进课堂氛围的营造,使特色课堂文化得以发展和繁荣。

善悟

善悟,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认识、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认为,思考,是教师专业的特质。善悟,是一个教师生活的常态。“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的是行动;但是,我们想不明白,就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去做。因此,教师专业思维成长的必经之路,善悟不可缺少。要从教育领域的一个技术工,转变成一个研发人员,最后成为一个引领教育领域的风云人物,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思维势在必行。

1.课前思: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让主阵地发挥高效的作用,教师课前的个人预设、集体预设就显得异常重要。教师首先自我备课,再和备课组一起集体备课,思考本节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式等,思考学生究竟需要什么。

2.课间思: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生命性的,体现出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种生命的意义预示着教学不是仅能预设的、模式化的,作为一个生命体,教学是在一个时空中由教师与学生交互作用而生成的。但生成不是随意的,而是以师生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为本位,因此,我们要思考在课堂中随时生成的问题,思考教学的生成发展性。生成的教学内容,通过交往互动,师生最终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3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

雷达图1和表2是某校八年级八班2013学年第二学期的各项数据,均来源于教研室2013学年第二学期质量监控,其中蓝色为区常模(区平均T分),绿色为该校平均T分,紫色为该班的平均T分。

从雷达图1可以看出,该校八年级语文、英语、科学和思品学科平均T分超出区常模,数学平均T分与区常模重合,社会学科平均T分低于区常模;八班语文和科学学科平均T分明显高于区常模,也高于校平均T分;该班的数学平均T分略低于区常模和校平均T分;该班社会学科平均T分最低,思品和英语学科平均T分次之,明显低于该班的综合平均T分,更是低于该校的平均T分。综上所述,该班综合平均T分明显低于该校的综合成绩,虽然语文和科学学科总体相对较好,可其他学科基础较弱,偏科现象严重。

从表2可以看出,该班语文、科学学科不仅平均T分明显高于其他学科,而且优秀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学科,而关注率明显低于其他学科。

从以上两个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该班学生偏科严重,学科教学和管理存在较大的偏差。

二、原因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访谈和听课,该班学生出现明显偏科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学科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有关。该班语文老师是班主任,是一位年长的女教师,她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管理上都非常细腻、耐心,善于从细处着眼,将教学目标细化成教学中可以逐步落实完成的、易操作的小目标,有的放矢,落到实处。科学老师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女教师,教学和管理手段多样,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注重学情分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优化学法指导,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注重学生的思维轨迹,深受学生喜爱。而社会、思品学科教师对学生爱有余而严不足,课堂驾驭能力稍显欠缺,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在课堂上比较随意,教学目标落不到实处。英语教师对学情关注不够,与学生关系不够和谐。数学教师不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语言平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三、对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不同视角的思考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全面提高八班的各科成绩,必须根据八班的现状,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深入研究学情,改善师生关系,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着手。

1.班主任充分发挥班集体主要管理者和班级教学主要协调者的作用

(1)班主任充分发挥班集体主要管理者的作用

班主任作榘嗉体的主要管理者,要明确教育的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在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制定精细化的班级量化管理细则和规范,如预习规范、上课规范、作业规范、自习规范、集队和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规范等,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成为班级的主人。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各项规范,选举一支很强执行力的规范执行者(班级领导核心),最基层的可以同桌之间相互监督,有四人小组长对小组成员的监督,班干部和团干部对小组长的监督,还有执委会对班干部和团干部的监督,形成层层监督机制,落实班级规范。另一方面,班级每周开展规范之星评选,当选者给予精神奖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树立学生榜样,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2)班主任充分发挥班级教学主要协调者的作用

由于各学科教师自身的原因,一个班级各学科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各不相同,各学科成绩会此消彼长,存在差异,学生对教师的认知态度也存在差异,对学科的学习兴趣程度也各不相同,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偏科问题。所以,班主任作为班级教学主要协调者,一方面,班主任在开学初就召开会议,由学生规范管理者和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强化规范意识和管理意识。另一方面,每学期要开展教师授课情况调研和学生座谈,注意听取学生对班级管理、对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的意见,及时分析调研情况,并将调研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科教师,以便各学科教师及时纠偏改进;班主任还要帮助学科教师解决好师生之间的矛盾或问题,不断清除师生之间的障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科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此外,班主任要运用每一次的质量监控数据,认真分析,撰写好班级教学质量数据诊断分析报告,并召集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科教师教学质量分析会,让各学科教师全面细致了解本班的具体情况,包括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各项指标,了解偏科学生和学困生等具体情况。然后,班主任要让各学科教师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如从上面的表2中可以看出,数学、英语和社会的优秀率都为0,这三个学科的教师就要把培优作为重要的任务,而社会、思品的关注率远远超出其他学科关注率,严重拖了班级的后腿,帮扶学困生成了社会和思品教师的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协调好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时间进行宏观分配管理,课余时间尽量多安排给薄弱学科,给薄弱学科提供时间保障;对一些特别需要帮助的学生(培优转困),班主任列出名单,学科教师实行包干制。

2.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主要管理者和主要指导者的作用

教研组(或备课组)是推动新课改的重要力量,它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是学校学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科教学的主要管理者和主要指导者。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应合理安排,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观察同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参与教学讨论以及共同评课等多种校本培训方式,创建“学习共同体”,指导学科教师转变观念,提高学科教师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1)组长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主要管理者的作用

①组长要把好薄弱教师的备课质量关

各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实行集体备课制,定期定时按年级备课集体备课,认真组织课程标准的学习,共同讨论教材重点,攻克难点,精选课堂教学材料,研究教法和学法,做好重点知识重点把握,练习(学案)设计有梯度和针对性。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帮助薄弱教师全力备好实用课。

②组长要组织好备课组试卷分析和学科数据分析

利用阶段性检测,及时做好检测试卷分析和检测数据分析。在备课会上,学科教师针对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问题,针对学生答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失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畅所欲言,达到方法与方法的互补,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思想与思想的沟通,最后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组长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主要指导者的作用

公开课是教师共同提高的形式之一。组长要定期安排薄弱教师公开课和不定期进行课堂调研,给薄弱教师多开课和学习的机会。对薄弱教师不定期开展课堂调研,通过听课、观察,及时反馈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薄弱教师改进和提高。如八班社会学科平均T分、优秀率明显低于其他学科,而关注率明显偏高,组长安排该班社会教师一学期多次上公开课,并带领备课组教师对该班社会教师随堂听课。通过课堂调研得知,八班社会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都比较好,每次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对学生的要求过低,课堂管理松懈,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目标落不到实处。针对这些问题,备课组利用评课的机会畅所欲言,帮助任课教师认识自己的不足,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

3.学科教师要成为学科教学的反思者和班级管理的合作者

(1)学科教师要成为学科教学的反思者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叶澜教授的这句话道出了反思的重要性。一个教师要提高课堂实效,必须从反思开始。

①学科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反思者

课堂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课前反思既是打好教学准备战的重要环节,又是激活教师头脑的好方式。首先,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准确。在集体备课会上制定的教学目标是针对全段学生,任课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情,做出适当的调整,所以,研究学情是教师教学的前提。其次,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恰当。再次,教师还要在课前反思情境是否适用,等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反思教学是否引l学生学习高潮和思维过程,透视学生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过程中正确和失误的轨迹,机智运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对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踊跃发言,认真落实课堂规范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科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采用哪些策略和手段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遵循学生认知心理规律;课件、教具的使用是否得当;有哪些学生是没有积极参与课堂,落实课堂规范的;为什么这些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今后上课该采取什么有效手段和方法让他们积极参与,等等。

②学科教师要成为阶段性检测和质量分析的反思者

学科教师应根据班主任提供的班级阶段性教学质量数据诊断分析报告反思:我所任教的学科与本班的其他学科相比有什么优势?差距在哪里?及时与本班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反思造成差距的原因,寻找突破的策略。

学科教师应根据备课组提供的试卷分析和学科数据分析进行反思:在学科备课组中我的差距在哪里?通过听备课组其他教师的课,观察和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2)学科教师要成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

①学科教师要成为班级规范落实的合作者

学科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要协助班主任和班级规范的执行者做好班级规范的落实,尤其是预习规范、上课规范、作业规范等,对认真落实课堂规范的学生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树立好榜样;对没有认真执行规范的学生,如上课不积极思考、作业未能按时认真完成的学生及时提醒和帮助,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惩罚,帮助学生强化规范意识,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思考、发言,认真高效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②学科教师要成为培优转困的合作者

学科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要根据班主任和备课组提供的阶段性检测报告和试卷分析,列出本学科培优的学生和学困生名单,与班主任和备课组教师共同“会诊”,及时交流、反馈学生情况和班级管理、教学经验,分工合作,做好培优转困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一个班级的教学质量需要班主任、学科教师和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从不同层面齐抓共管,才能有效提高,各科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忠主编.让教师爱上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4

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原因,还有这样一些教学行为导致小学体育教学低效。

一、重主体,轻主导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练得多,教师讲得少、示范得少,表面上看学生练得不亦乐乎,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在漫无目的地练、不知所措地练,这样一堂课学生即使有三十分钟练习,也是徒劳。因此,要提高认识,教师要再次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二、重形式,轻效果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模式的形式化;另一方面,游戏教学的形式化。体育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重形式,轻效果”的误区,主要是由于小学体育师资配备不齐和教师自身素质不够高所决定的,因此加强农村小学的体育师资配备和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三、重达标,轻教学

对于小学体育而言,达标成绩和运动会名次往往是评价其工作好坏的单纯标准。为了追逐这方面的名利,有些学校就把它们当作体育工作的中心,所有体育课都围绕着它们转,有的教师想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可是力不从心,结果教材的内容就被打入“冷宫”,体育教学被异化,摆在了次要的位置。因此,学校领导在观念上要树立全局体育观,重视体育教学,从多元化的角度评价体育工作,完善评价机制,切实处理好达标与教学(指体育教学和语数教学)的矛盾。

四、重技能,轻科学

教师注重的是纯粹的教学过程和其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而对于表现在练习密度、运动负荷等方面的科学性规律指标却较为轻视。这体现在备课时的“应付性”,教学中的“无视性”和课后的“冷漠性”三个方面,有的老师甚至在这方面从未考虑过。因此,教师要从宏观上把握科学性,从主观上重视科学性,使教学中的量化与质变统一协调,达到预计的教学目的就并非难事。

五、重上课,轻反思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5

观课前“心中有数”

不打无准备之仗。观课前一定要“备好课”。一是研读《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题(实验)》,熟悉国家对高中学生知识、身体、技能、健康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观课的目的性。同时,还要自觉主动地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二是了解教情与学情。向执教教师、学生了解教与学的基本情况,知道教师的平时教学情况,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熟悉学生的学习状况、所学教材、身体素质及基本技能。三是掌握观课要点。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其中一条是“体育课堂教学是否正确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精神主要看4点”。一看体育课符不符合体育课程的性质。《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些体育课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不以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如有的把围棋、象棋、吹肥皂泡等引入教材;有的用硬纸板制成预构件,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去组装房子、汽车;有的把尿素袋开发成“时装”,让学生在上课时学走时装步,等等。这些做法既学不到什么体育的知识、技能,也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背离了体育学科的性质。二看体育课是否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主要是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身体锻炼的规律、学习心理的规律及教与学的规律,体育课只有认真遵循上述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身心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有效地进行身体锻炼,而主要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与构建体育知识、技能。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体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标志。三看体育课是不是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改革应结合学校自己的场地器材、师资特点、学生水平等实际情况来进行。对外来的经验,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以借鉴,不能生搬硬套,警惕“追风”、做表面文章和搞形式主义的倾向。掌握了这些要点,就为我们观课提供了理论基础。四是制作观察量表。在确立了观察重点后,设计合适的观察量表,是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观察量表设计所选择的观察指标必须比较全面地揭示我们所要观察的内容;所选择的观察指标要简洁,便于速记、反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要深入思考各观察点最需要思量的问题、要素,力求特色,突出创新。

观课中“摆正位置”

观课议课是一种课例研讨活动,是教研组磨练课堂、打造课堂、实现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其根本目的就是以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心态去应对课堂教学改革,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引导团队的教育行为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文化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三点。一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观课。无论是哪种课型的课,执教教师必然都经过精心的准备,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亮点或是自己平时没有想到、注意到的事。因此,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客观真实地观察、记录课堂现象成为至关重要的细节行为。二是观课重点要突出。课堂上,体育教师应聚焦课堂问题、课堂病态、课堂细节,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走进课堂,研究教学。“以学定教”是观课议课的基本指导思想。教师要学会从学生“学”的角度去审视教师的“教”,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让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同时,还要学会简单易行的记录课堂现象的技巧,学会归纳、整理、分析课堂信息的方法,学会专业推断的技能,学会客观评价课堂教学的策略。三是切实做到看、听、记、思有机结合。在观课过程中,观课者要时刻观察教师、学生的活动,仔细听教师的语言引导,记录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如果自己是执教教师会怎么处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或突发事件。

议课时“直面问题”

观课议课最困难的地方就是直接面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执教教师要摆正心态,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也不能害怕别人对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往往就在大家的讨论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水平、综合素质得到很快的提高。如今年5月我们学校举行了观课议课活动,体育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刘老师执教课,教学内容是手球。刘老师不是学手球专业的,但是他却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不断挑战自己,课上得非常成功。课后会议上,刘老师重点说出了本节课获得成功的地方,目标的达成情况,存在的问题或困惑。观察者分别从自己承担的观察视角,依据搜集到的有价值课堂信息,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评议,结合记录的课堂现象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点评议论课堂亮点及存在的“课堂教学病态”,一方面提炼教学经验,另一方面针对“病态教学”开出“药方”,提出课堂改进建议,与执教教师及教研组成员进行平等对话;教研组各成员对每位观察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广泛地交流,探讨出了问题解决的办法,达成了共识。同时,通过对诸多课堂现象的定性定量分析,归纳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有本质性、普遍性的问题,并形成校本研究课题,进行共同探讨,合作攻关,最终解决课堂问题。

活动后“自我反思”

观课议课改变着教师日常化的教研方式,改变着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同事的态度以及种种教育教学的策略;教研组成员在不断地学习,交流、合作与竞争中,共同进步和发展,形成教师个人与教研组团队协调和谐发展的共生机制。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6

管理要得法首先就是要切合实际,要着眼于发现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及时发现常规教学管理中的优与劣呢?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常规管理者应该“迈开步,张开嘴”,注重多看多问。

“迈开步”就是要加强行政的常规巡视,从中发现问题。学校行政只有实行“移动式管理”,真正走进教室,走进教师和学生中,才能了解实际情况。学校行政应坚持按《教师教学常规要求》对课堂、早自习、午读、课后活动等时间进行不定期巡视,将情况及时反馈或现场纠正引导。

“张开嘴”就是要经常开展师生调查,从中发现问题。一是可以“问”学生。可以是问卷调查,也可以是口头了解,了解学生对课堂的喜恶,对学习的态度。二是可以“问”老师。在常规巡视或者在例行的检查教案、作业、听课笔记、教学反思等定期不定期的教学常规调研中,耐心地和老师交流,既“问”班主任,也“问”学科老师,从而了解教师们的想法,了解课堂的整体状况。

二、深入分析情况是关键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分析是常规教学的关键。只有深入分析实际情况,才能从中找出症结所在,找出方法所在,找出工作的目标所在。因此,学校行政要把质量分析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环节。质量分析可以采取书面和非书面的方式,采取阶段性和期末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1.阶段质量分析。学校可以建立班级管理档案,简洁明了地了解每个年级、班级、学科的基本情况,对学困生、某些老师的教学情况、个别班级的建设情况持续跟踪。要求教师每个期末进行教学总结思考,从“基本情况、教学总结、个人特色、经验体会和下学期努力方向”几大块进行反思。行政可以从教师对自己努力方向的总结中分析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期末质量分析。每个期末,学校都会组织统一检测,检测后的质量分析至关重要。学校管理部门应组织各学科教师分大组进行质量分析,内容应该涉及试卷、题型、学生测试情况。反思从中反映出的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老师平时教学情况,学会组工作存在的需要改进的问题,学生思想动态,学困生情况,学生家庭、身体等情况对学生课业成绩的影响等,分析后学校及时与教师交流改进的措施。同时引导老师、学生正确看待分数,更多地关注分数背后的原因,不唯分数而分析。然后,学校行政应综合这些情况对全校各班进行综合分析,按年级、分学科、分班进行全面、细致、多元分析,并提出教学管理建议。最后,学校管理者应对自己的教学管理进行反思性分析。

这样深入的分析能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深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年级差异、班级差异、老师差异、学生差异、学科差异。而摆在管理者面前的就是如何有针对性地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缩小差异,解决问题,改变某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学现状。

三、立足提升课堂是核心

所有的问题和差异,其核心在于课堂,解决的办法也只可能在课堂。学校行政的教学常规管理一定要重心前移,从课堂入手,深入教学一线,持续深入地开展研究与实践,开展切实有效的培训,引领、指导教师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能力。

一是加强教师培训。要提升课堂,功夫首先要在课前,而课前的培训无疑是首要任务。培训要行之有效,在每次培训前,一定要通过充分调研,立足发现的问题集思广益,充分准备,力求贴近逐步教师日常工作实际,着眼改变老师的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培训内容应多元化,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怎样集体备课、如何制订教学计划、作业布置与批改交流、如何进行小组建设、怎样激活学生生命状态、怎样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学、怎样利用好“教学资源”、综合学科检测效果分享等等。这样的培训才能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从“问题、案例、要求、对策”入手进行指导,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以正面导航。而这个培训可以是行政培训,也可以是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现身说法,还可以是教师的集体研讨。更重要的是,培训绝不止限于语数教师,而是要使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科树立正确、科学、全面的质量观。因此,每个学科都应该在在开学初由蹲点行政和组长主持,开展培训,制定、修改、完善、可操作的本学科检测方案,把课堂情况、平时作业、期末检测等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使所有学科的老师利用评价站稳自己的课堂,让学生能享受到综合课堂的快乐,使他们的体育素养、科学素养、音乐素养、品德修养、美术素养等和语文、数学一样得到发展。

二是落实行政听课。“课”中落实课堂管理的最佳办法是听课,伴随课堂成长。学校行政必须深入教学听课评课指导,做到听课必评,问题必纠、持续关注。行政通过推门听课、约课、点课、组内教研课等方式,对老师教育教学情况、班级管理、教学困惑、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全方位地深入了解和关注、指导、跟踪。

通过蹲点年级组、学科组,学校行政可以全方位地深入了解老师教育教学情况、老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困惑、学生素养、教学资源等,及时给予关注、跟踪和指导。对于重点年级,如起始年级、毕业年级,和“个体”班级更要深入持续关注。全面普听课,发现并诊断。对于“个体”老师单独点课,针对性地帮扶、引导。听课后,行政要集中汇总交流,将情况集中梳理、归纳、集中反馈。既为教师指点教学迷津,也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有效地落到了实处。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7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基本改变了以前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各个学校开始着力建设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侧重点就在于讲究课堂的有效性并努力追求课堂效率的高效。但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教学改革的显著变化多是出现在所谓的高考所要考察的学科上,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非高考学科的教学改革推进仍然十分缓慢。以体育课堂为例,虽然在课堂上有了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也趋于丰富多样,但体育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还是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我认为,要想做到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情调查常规化

有人认为,体育课不就是让学生随便运动运动吗?这样落后的教学思维仍然存在于一部分老师的头脑中,这是要不得的。无知者往往会对学科轻视多于建构、应付多于认真,这样的老师很难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里取得踏实的成绩。虽然,我们面对的是体育学科,但也要端正教学意识,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建构。放在第一位的就是对学情的认真了解,只要掌握了学情,教学设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了解学情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调查法、交谈法、问答法和检测法。在体育教学之处,我们应该有一份学生身体素质的详细档案,这样我们对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情况就有了清晰的了解。在得知多数同学需求的情况下,体育课堂教学自然更能获得同学们的认可。体育课所需要的活跃气氛自然而然也就随之而来了。学情调查的常规化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就是对一个老师责任心的考察。所以我们需要将之落在实处。

二、教学设计整体化

在一些人眼里,体育课几乎等同于球类运动,根本无需教案的设计与编排,只要将几个篮球和足球分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玩就行了。这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严重误解,其实,体育课堂也有自己的严格设计。首先,需要一个教学目标,以篮球为例,目标可以只是简单地要求这节课要学会运球就行了。紧接着则是具体课堂的实施部分,即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中,体育老师需要明确知道自己的示范和分布讲解要占据一节课的多少时间,班里有多少学生,在体育场上有几个篮球场地,分配给学生几个篮球合适,每个人有效练习的时间为多少,这些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有清晰地体现。只有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从容安排,不至于出现乱糟糟的情况,让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空谈。只有考虑到切实的教学环节,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用具、教学课时和教学方法当做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这节课才能上得紧凑、合理、有序。教学设计其实是一节课的灵魂,是课堂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建立其整体性思维,将各个部分有序连接,浑然如一。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我们完全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同学都是喜欢体育课的,因为体育课有别于狭小的教室上的是室内课,它在广阔的天地间进行,主要进行的是身体的训练,这可以让紧绷的脑神经得到暂时的放松。体育课并非是无约束的自由放任,而依然是在老师有组织的教学下进行的。由于体育课自身的这种开放性特征,这就更要求体育老师因地制宜地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多样化的教学可以分为个体活动和群体活动两大类。个体活动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兴趣安排进行。比如,有人喜欢篮球,有人喜欢乒乓球,在不是必须要求掌握完成的项目上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由。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为课堂教学的有效的。我们需要通过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老师课堂教学的重心所在,使整节课流程自然而又重心突出。我认为,一节课的主问题主要通过提问法才体现,就是整节课只涉及一个主问题,其它的小问题围绕着主问题进行,形成叶与枝的亲密关系。其它的小问题可分组探讨也可独自思索,不一而足,但都必须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比如我们可以有这样的设计,篮球运动中一方想要获胜需要的因素有哪些?这就是个主问题,同学们可能会回答,内线队员的高度、外线队员的投球准度、还有运球的速度、配合的默契度等等小问题。下面需要做的是把这些小问题一个个地细化,分组讨论,如何才能有限地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这样整节课就显得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学生也兴致盎然,不失为一节我们虽努力追求的高效课堂。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后反思;五有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03

1 反思 “有序”课堂

“有序”课堂应以有利于教与学的师生双边活动为目的,以有序的“教”和“学”为标准,以保障教与学有效性为评价依据的课堂。有序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其课后应重点反思有序的“教”、“学”和“管”。

1.1 “教”“学”需遵循“序”的规律

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中实施“教”与“学”的过程都应遵循序的规律。教师要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的一般和特殊规律有序地组织教学,开展师生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现有序地“教”和“学”。常态体育课顺序基本包括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个部分,这几个部分之间有一定的序的衔接,不能轻易的调换,否则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如高中耐久跑教学必须通过准备活动进行热身,预先动员学生身体机能;在基本部分中,身心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运动量逐渐加大,收获最大效益;最后通过整理活动放松身心,消除疲劳。课堂上,技能教学要遵循动作的泛化、分化和动力定型发展规律;人体机能遵循负荷、疲劳、恢复、提高的循环过程规律等。

1.2 课堂管理要有序

课堂管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贯穿教学始终,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管理的有序应该落实到学生有“序”地“学”上面。只有严格要求和严肃纪律保障的体育课,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保障教学中师生双边有效互动。如学生在耐久跑的走跑交替练习过程中讲话、推搡、打闹等,此种现象不仅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影响学练质量,也容易发生安全问题。课后必须要反思课堂管理的有序性。

2 反思 “有趣”课堂

有趣课堂包括学生学习之趣和教师教学之趣。要想学生能够对体育课堂产生兴趣,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心”,教学设计、学习方法必须要“走心”。 耐久跑是体育课堂教学重要的必学内容,其本身是枯燥的,不受学生喜欢,为了使耐久跑教学的课堂既实效又精彩,教学中必须在“趣”字上下功夫,如利用游戏法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通过定时或定距离分组比赛法激发学生竞争兴趣,通过帮教合作跑、朋友伴随跑等练习方法提高学生情意合作之趣。创设出趣的意境,设计趣的环节引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在趣的作用下积极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能力。

教师教学之趣是有趣课堂的“火车头”,但却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要想激发学生的趣,教师先要从运动项目中找到“趣点”,要对该项内容教学产生兴趣,然后带着趣的意识设计教学、将趣付诸实践。如将体育史引入课堂,以“史”引趣;利用体育赛事实现以“赛”促趣;设计趣味教法,以“法”调趣等。只有有心和有趣的教师才能导出有趣的课堂,才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乐趣,体验运动的快乐。

3 反思 “有声”课堂

声音是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因素,但却最容易被体育教师、学生、听课者忽略,体育课中的笑声、掌声、辩论声是学生学习状态的最直接体现。

笑声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体验运动负荷、享受运动乐趣和展现自信时的一种“恰到好处”的愉悦状态体现。体育课堂是运动的课堂,更是欢乐的课堂,一节没有笑声的体育课是失败的课,例如在经过反复演练的公开课上我们很难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笑声,很多时候学生都表现出一副死气沉沉的状态,整堂课都缺少活力。

掌声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赞扬和鼓励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课上学生学习状态和参与程度的主观反映。体育课中,教师的优美动作示范,学生漂亮的动作展示,游戏比赛中的同伴加油鼓劲等都会引发学生情不自禁的鼓掌。相反,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会有看到学生的“面子掌声”,如教师说:“同学们,看这位同学表现的这么好,我们是不是要给一些掌声啊!”学生听到这样的话,看看周围这么多听课的教师,勉为其难的“被”鼓掌了。

辩论声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用一定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取得最后的认识或共同意见的声音。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生之间因认知差异不同就会产生碰撞、疑问和争辩,也正是这种辩论促动了学生的思考、探究,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4 反思 “有汗”课堂

汗水是人体的代谢产物,是学生体育课堂承受生理负荷的间接反映,是学生练习时间、练习次数、运动强度等指标综合体现形式。合理的运动负荷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无汗的体育课其运动负荷显然是不达标的,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是无效的;反之,体育课堂运动负荷过大,会对学生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也是不适合的。反思体育课堂运动负荷应该让师生从了解运动负荷、体验运动负荷和掌控运动负荷着手。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明确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二者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验运动负荷需要学生通过变换练习次数、时间、距离、重量、速度、负重量、密度、难度等来完成;掌控运动负荷要求学生学会监测自身的体能和健康状况,明确运动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学会利用脉率测定法评估运动负荷的合适程度。

5 反思 “有效”课堂

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准。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是有效课堂的最直接体现形式。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9

在常规管理上,彰显“本”。我县在课堂常规的建构上,打破了传统的备、教、批、辅、考的环节细则和数量的要求,从钻研、探究和创新层面上,提出“备课、教课、听课、说课、议课、批改、帮差、培优、考试、实践”十个方面的常规要求,以课堂为本,突出主阵地作用。

在常规管理上,突出“人”。我县教育者提出了“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让教师变得越来越精明,让管理者变得越来越高明,让学校变得越来越光明”的管理理念。引领管理者走进课堂,和教师们共同探究课堂;教研员研究课堂,解读课堂现状。通过集约式的“百人百节”听课,解剖学校,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拉网式的教学巡查,督促常规教学的落实。

二、加强教学研究,激活课堂

我县教育凸显教研职能,整合教研力量,着力常态课堂的研究,围绕“人人学习有用的教研业务,人人掌握必需的教研业务,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获得不同的发展”的思想,搭建教学研究平台,激活课堂教学。

开展同课研究活动。组织同学科教师围绕同一课题,进行常态课堂研究,通过多人同上一课,同说一课,同议一课,同反思一课,让教师们在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中,获得常态课堂教学的创新灵感。

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细节,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活动过程,把身边的小事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案例记录和反思,从而不断地改进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

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每年各学科组织一次“打造、转化、辐射”的优质课竞赛活动,通过反复的研课、磨课活动,着力打造智慧课堂、智慧团队。同时,将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范例进行转化,指导常态课堂;将经典课堂教学案例,送课下乡,送课到校,使教学资源共享。

开展“手拉手教研同行”活动。通过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势学校与薄弱学校、大型学校与小型学校的相互结对,进行联片互动教研;组织骨干教师和教研员“送教下乡”,共同探究常态课堂,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三、开展课题实验,创新课堂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了“整体感知探究感悟独立探究、合作探究表达实践”的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出示问题示例,展开探究活动总结归纳,系统强化认知过程巩固、应用新知自主小结”的数学“问题解决式”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情境”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等学科教学模式。同时,总结出了由“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组成的高中“三课型”模式。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10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和教务处指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加大教研力度,提升教育水平,增进语文教学效益;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探索进步学科质量的途径策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扩大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有用的语文。

二、工作要点

1.常规教学:加强和完善教学常规检查,深进有效地开展教学常规工作,切实进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等环节的工作质量。

2.教研教改:学习新课程理念,更新教育观念,进步本组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围绕“高效课堂”这一主题进行教学研究,切实进步课堂教学实效。

3.学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师生同读书活动,号召组织班级优秀作业展览、讲故事、古诗文背诵,写规范字等各项活动,进步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积累成果。

三、工作措施

1.组内教师团结协作,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本组教师的聪明和热情,积极创设低段教研特色。本学期教研组要在以下三方面体现特色:

(1)集体备课(待集体备齐室完成)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讨;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格式工作计划写作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

(3)案例及教学反思的撰写。

2.加强学习,围绕“高效课堂”这个专题,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预设”、“课堂教学的实施”、“学生作业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开展讨论,同一思想,形成共叫。

3.落实各项语文常规工作,使低段语文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加强教师的备课本的检查制度,做到每月一检查并汇总上报。继续执行学校每学期一项“优秀教案”的推荐。规范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加强对后20%学生的辅导,要特别关爱他们,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让这些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从而切实进步教学质量。

4.要求一年级老师做好汉语拼音验收工作,争取人人过关。加强写字教学,争取本学期将举行优秀作业展览和二、三年级的写字比赛(根据学校的要求),不定期进行写字教学的督察。

5.教育科研方面,鼓励骨干教师申报课题。学习如何撰写教学反思,人人写教学反思。

6.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师生共读书,并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读书活动,利用语文阅读课及课外阅读,把读书与听、说、写相结合。

7.每位教师上好一堂教研课(或公开课、示范课),常规教研活动按听课、说课、评课的形式开展,加强评课、切磋环节,人人发言,进步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备课组内开展“同课异构”和“一课多上”的研讨模式。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新教师教学实践,全面进步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好教研组工作计划。

2、“如何写好教学反思”理论指导。

3、一年级拼音教学研讨课。(主题:拼音教学的有效性) 赵小分 王舒

十月份:

1、教学反思评选。

2、“高效课堂”专题之“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过程的预设”。

3、新教师上展示课。

4、二年级开展“同课异构”“一课多上”研讨课。(主题:低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秦丹 刘静

十一月份:

1、“高效课堂”专题之“课堂教学的实施”。

2、骨干教师上示范课。

3、三年级研讨课。(主题:有效资源的开发利用)舒麟英

4、一年级拼音验收。

十二月份

1、高效课堂”专题之“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过程的预设”。

2、学生进行学科竞赛(班级赛)。一年级:注音比赛二年级;积累大比拼;三年级:现场作文。

3、“高效课堂”专题之“学生作业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元月份: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11

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好坏、成功与失败,完全决定于校长是否能专心于学校的内部管理,是否致力于课改。

洋思中学的原任校长蔡林森就是专心致力于课改最成功案例的典型。他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 “高质轻负”的科学教学方法成为了全国课改的模式。

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的课堂教学改革,由最平凡的“教案”“学案”到形成“讲学稿”模式的成功课改,是陈康金校长带领全体教师花费近十年心血的结果。宜兴实验中学的“知识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的课改完全是校长王俊的杰作,是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准备效率的最平凡而又最成功的典范。王校长精通各科教材,对初中每科的知识系统了如指掌,每篇文章、每个章节都能编成知识系统树,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掌握。全校各个科目都推行“知识树”的课堂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使学校成为江苏的名校。

如此这些,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校长的决策是课改成功的前提,校长的参与引领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改革能否推行,能否适合本地本校,课改能否真正出成果,完全取决于学校的校长。

因此我们的校长时间和精力应放在学校内部管理上,更多的应放在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上。不能老是应酬,不能总是跑关系,更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但事实上我们现在有几个校长真正在致力于课改?真正在想方设法“减负增效”提高质量?反思过去,为什么教学质量很难提高,为什么学生总是厌学甚至辍学?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诟病是真正的症结所在。课堂上学生没有兴趣,时间上学生除了睡觉、吃饭就在教室里课堂上,学生负担的过重,课堂效率的低下,使得我们现在教育不正常,不规范,没有回归教育的本真。这值得我们校长仔细回味,认真反思。

要扎扎实实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校长应靠前指挥,深入一线,走进课堂,亲自实践。做到领导教学,发展老师,提高学生。

二、教师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主力军

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了,我的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课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教师说话语气方式的变化,这对课堂教学改革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如:

(1)课堂上重视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而忽视具体问题的解决。前不久我听的一堂“生本教育”课改语文研讨课,合作交流时间有十分钟,而讨论的三个问题都是很简单人人都能解决的,这样的小组合作交流什么意义也没有,只是浪费时间,完成了一个形式。

(2)课堂上有做作的迹象,好像堂堂课都要有那些流程,而没有实事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甚至老师都不明确,学生就更不用讲了。就在不久前,上级教研部门视导镇中学时,我看了两个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其中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都写成了教师在这堂课中要运用的教学方法。这就充分说明连教师对教学目标都还很糊涂,对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都不懂。

(4)教师教案设计不切实际,不切学情,抄写、复制别人的教案,没有将自己的理念和思想及实际学情融入教案中。

(5)课堂上的“假合作”“假探究”“假交流”,在教研课、展示课中随处可见。

(6)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没有妥善安排、恰到好处。

……

这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课堂新问题,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更新教师的观念,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探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是要引领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的理念。

“理念”“思想”和“观念”对教师来说是首要和核心问题,“理念”“思想”和“观念”要有优秀校长引领,所以校长时刻要向教师灌输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带领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技能。教师同样应做到“学无止境”。

第二是要告诉教师怎么做。

要使教师明白自己在课堂上的功能,即组织学习,指导学习,引导学习,不能当知识的传声筒和复制者,而是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个目标,让学生乐学、会学,知识和技能靠学生自己学会获得,不是靠教师灌输获得。

第三是课堂教学要回归本真。

课堂教学不能形式化、虚假化,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创新,要回到常识,体现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这一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要做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习”和“合作交流”为辅,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课改的主要追求就是要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自主的学习体系。所以自主学习要有时空的保证、方法的指导、学习环境氛围、教师的帮助、自我产生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基本形成。

第四是注重课堂常规、细节、过程的管理。

抓好常规管理是实现有效课堂的保证,教师的各项常规不落实就不会有“有效课堂”,更不可能去“创新”,去“课改”。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常规管理模式,教学准备、教学环节,学生主动参与、会学等都应作为常规管理的重点,只有落实常规,坚守常规,抓实过程,才有“高效课堂”的出现。

三、“总结反思,探讨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改革效果的后续力量

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课改的方式方法,调整课改的思路,探求课改的策略,才能进一步推进课改,提高课改的效益,实现课改的目标。

我欣赏蔡林森“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之教育信念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改革二十年的成功实践。有此信念的引领和“课改”成功的案例,能充分激发校长的用心管理、创新管理智慧,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和活力,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那么我们就没有办不好的学校。

我欣赏王俊的“知识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和陈康金的“教学合一的‘讲学稿’”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以及“让学生真性成长”之教育情怀。是他们持之以恒的探求、摸索、实践,成就了个人、教师、学校的成功。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12

一、实施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

“6654320”教学模式是指“六原六环”“五讲四不讲”“三性”原则和“20”分钟。

“六原” ①直观性原则②自觉性原则③量力性原则④系统性原则⑤巩固性原则⑥体验性原则;“六环” 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旧课③自主探究④讲授新课⑤巩固知识⑥布置作业;“五讲”①重点讲②书面讲③答案讲④个别讲⑤坐诊讲;“四不讲”①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坚决不讲②闲话废话坚决不讲③多数学生弄懂了的坚决不讲④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自己解决的坚决不讲;“三性”①自编导学案,加强针对性②精讲多练,加强有效性③以考代练,加强体验性;“20”重视学生体验过程,坚决杜绝满堂讲、满堂灌,坚持讲练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每节课教师讲课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

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学评教思想,以“积极推进6654320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高效课堂的目标与任务

1、以课堂为中心,形成“6654320”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2、着力磨练并推出一批高效的课堂教学典型。

3、组建并向上逐级申报“6654320”教学模式课题研究。

4、实现我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三、实施高效课堂的措施及要求

1、2月份拟订“积极推进6654320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杨校长进行专题讲座,并通过年级、学科在广大教师中宣传造势。

2、3月份开始进行岗位练兵活动,每位教师精心准备一节示范课,通过科长、组长前期磨课,教研活动时间讲课(同步录象并上传外网),然后推荐一人在全校范围内上典型示范课(每月安排一节)。

6654320教学模式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实现四个转变--变教师全堂灌为启迪思维、变学生被动应付为主动探究、变个体独舞为团队建构、变单纯知识学习为三维并重;摒弃四种无效的做法--无效的内容、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讨论、无效的训练。w w w . f w s i r . c o m 力求通过“6654320教学模式”教学研讨活动使老师的课堂教学达到“教得灵活、学得轻松、当堂训练、当堂落实”的目的。

3、构建科学的课堂评价系统。学校将以课堂巡查、推门听课等形式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和评价。各备课组根据“**一中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见备课本第二页)进行课前研究、听课、课后评课。评价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的方法是以教师自我诊断与教师互评互助为主的高效课堂发展性评价。

4、建立高效的教学反思机制。要求每个教师授课结束后写教学反思报告,重点记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以利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把写教学反思、记录反思问题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学期末各任课教师写出个人学期教学反思,各备课组初步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6654320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书面材料,以上教师个人反思和备课组总结教导处将印刷成册,全校交流。

5、强化高效课堂的保障措施。

(1)坚持抓好每月三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从有效集体备课入手,提高备课组整体备课水平。集体备课要认真落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备课组要把握集体备课的重心,重点要放到教法学法探讨和学生活动设计上来,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内容的讨论上。--范-文*先-生-网--二是既要集思广益,形成共性,又要发挥特长,形成个性。三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在备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坚持抓好每月一次的集体听课评课活动和每月的教师常规听课活动。干部、学科科长、备课组长应带头完成听课任务(每人每月4节);各备课组要组织并落实组内教师相互听课(40岁以上每人每月不少于2节,40岁以下每人每月不少于4节),听课时要详细记录,课后相互交流,认真评课。听课记录中要注明时间、授课人、学科、节次、课题及所听班级等。

(3)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坚持备、教、批、辅、考的教学常规月查制度,严格执行教务处人员每天三次课堂抽查制度并做好具体记载。

(4)坚持评教评学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听评课、月考、月查等形式了解掌握教情、学情,并通过年级教师会来通报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交流、整改。

6、以课题研究带动高效课堂的创建。确立“6654320教学模式” 的研究课题,由教科室向上级主管部门逐级进行课题申报,研究探讨优化课堂教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