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人事档案管理合集12篇

时间:2023-06-01 08:52:10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1

一、档案集约化管理的优越性

为了有效解决税务档案的粗放式管理,更加科学的服务税务工作,集约化管理是一条必经之路。对档案进行集约化管理,具有以下优越性:

(一)档案集约化管理有利于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档案集约化管理使税务各种档案门类更加齐全,运转更加有序,基本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税务档案在征收管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档案集约化管理是对税务档案工作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对于整合档案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有效推进税务档案工作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档案集约化管理有利于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修复。档案集中管理增加了档案资料的存储量和系统性,提高了档案资料的传递和交流速度,可以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和其他人员服务。档案进行集约化管理后,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对系统的征管资料信息进行严格筛选、综合、归纳和提炼,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对档案进行集中管理,还有利于用户方便及时地检索到完整准确的资料。

(三)档案集约化管理有利于各类档案密级的执行。只有由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专业人员实行统一管理、专业化管理,才能准确把握档案的密级,有效掌握档案机密递减规律,确保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四)档案集约化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实施信息管税。税务档案反映了税务部门征管工作的动态和工作成绩,是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根据信息论的观点,信息具有系统性、序列性和传递性,税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快速、准确的信息检索、提取、传输和显示,进而构建整个信息系统。对档案进行集约化管理,不但有利于档案工作的信息化,也有利于信息管税的实施。

(五)档案集约化管理有利于发挥档案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和管理作用。实行档案集中管理,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相对集中,便于档案主管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提升档案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六)档案集约化管理有利于实现档案的“六个统一”。“六个统一”即统一资源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管理系统、统一开发利用、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档案管理制度。

二、完善档案集约化管理的应对措施

档案管理是税务部门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必须克服局部观念、封闭观念,树立整体观念、开放观念,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为税收事业发展提供保障。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加强档案集约化管理:

(一)全面规划、整体控制。相对独立的档案管理中心成立以后,逐步将原来分散在各税务分局、稽查局的档案全部移交入档案管理中心。力求将档案管理中心成为档案的保管基地和利用中心,实行集约化管理,实现对档案的整体控制,促进税务各类档案从专业化管理到综合化管理的转变,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集约化。

(二)科学管理、制度规范。为了使税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档案管理中心成立以后,必须着手建立起一整套统一的规章制度,作为整个系统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标准。档案管理不仅应当执行上级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国家标准,还应依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本单位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标准及制度,包括档案室工作职责、档案人员工作守则、档案材料收集、管理制度等,从制度上保障税收档案的集中化管理,真正做到依法建档、依法治档、依法管档、依法用档。

(三)结合分类、集中保管。档案集中管理以后,可能会出现“貌合神离”的现象,即形式上集中,实质上仍然维持原来的档案管理板块,各自为政。要从整体优化的指导思想和便于利用的工作原则出发,把档案在实体上构成一个统一的、科学合理的类别体系。为此,需要采用一种既能反映单位税收征管活动、又能满足各方面利用需要的综合分类法,使档案资料构成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另外,在接收各税务分局、稽查局实体档案的同时,还要将分散在各单位的档案电子数据库统一集中到档案管理中心的档案管理系统中,对档案电子数据进行再整合,规范录入格式和档号规则,实现全系统档案信息资源的高度集中。同时,在集中全系统档案实体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实现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的高度集中,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档案信息资源推送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税务档案在征收管理、纳税信誉评估和税务稽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全面开发、信息共享。档案集中管理后,一方面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更有效地全面利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网络体系,并作为档案信息系统纳入单位信息系统予以管理,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服务税务事业发展。在具体工作中,一要搞好档案的编目和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完善检索体系,实现多渠道、多角度检索;二要探索档案信息资料开发利用的手段和形式;三要积极开展档案资料的编研工作。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2

一、常山县地税档案管理现状

近年来,常山县地税十分重视税收档案工作。共建立了县地税局综合档案室、县稽查局档案室、第一税务分局档案室、第二税务分局档案室等4个档案室,专职人员有4人,兼职15人。其中:省二级档案室3个、市一级档案室1个。文书档案、业务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声像档案等都按规定要求整理成册,基本达到了《浙江省地税系统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

二、档案在税收征管中发挥积极作用

常山县地税局十分注重发挥档案工作在指导税收征管、服务税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随着税收征管档案管理水平的逐年提高,也为税收征管工作高效运转提供了优质服务和信息保障。主要体现在:

一是通过档案整理提升水平。日常工作中,对纳税人认定事项准确与否,适用的税种税率有无错误,税额计算精确度如何,选案和税务检查是否认真,违章处理是否合理合法,税款的减免有无违反政策现象等,都以税收征管资料为主要依据。在税收档案收集整理、补充完善、科学归档过程中,做到资料收集齐全,分类合理,检索快捷,查阅方便的要求,从而促进内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是在税收检查中发挥作用。税务档案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执法依据,也是税务工作日益程序化、规范化的体现。过去由于档案管理不规范,在查阅以往年度征管资料时极为不便,有些户籍资料甚至不全,一些稽查案件因缺乏证据而无法定论。从地税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以来,档案工作纳入了正常管理程序,档案工作规范化不仅提高了税收征管水平,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在税收检查中,档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为征管考核提供了依据。税收档案能够直接体现一个地方税收征收管理情况,上级税务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税收征管质量考核很多是通过查阅税收档案,分析档案数据等手段进行定量或定性的。

四是为税务宣传积累资料。对涉及地税工作的重大活动,我们每月通过大事记形式记录,并注重各种图片资料、音响资料的收集。在每年的税收宣传月活动中,借取综合档案室的一些文档、声像资料制作形成图文并茂、生动翔实的宣传图片,通过这些资料图片宣传,让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税收工作。

三、常山县地税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过去由于多种原因,该局把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阶段性工作,每年安排一段时间集中整理,而平时档案工作很少顾及,缺乏经常性的档案管理和利用。从省地税局印发《浙江省地税系统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办法》以来,地税征管档案工作才逐步走上正规,但从目前各地税收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尚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征管资料收集不到位、不全面。具体表现在基层税务分局除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资料外,其他税收资料很难完整掌握,特别是通过网上申报之后,纸质资料越来越少,许多涉税资料不法收集到位。

二是征管资料分类不一致。对征管资料的管理,不仅仅是按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装订,更重要的是要把征管资料进行分类、归并,使其在内容上有完整性、统一性,能够准确反映征收管理的全过程,有利用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征管资料的功能和用途不同,可分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票证管理、税务稽查、其他法律文书类等。但各类文书资料的整理、收集、归档由各个不同的部门管理,同一纳税人当年形成的征管资料被分成二个或三个部分,增添了推行征管资料“一户式”管理的难度。各基层单位根据各自的经验和需要分类,往往存在分类不科学,内容不齐全,重形式,轻内容,重复归档,是分户管理还是分类管理,归档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致使资料归档、查阅很不方便。

三是征管资料管理流程不统一。没有统一、完善的税收征管资料管理流程,或即使有统一完善的税收征管资料管理流程,各征管单位对税收征管资料的采集、传递、接收、录入、归档管理仍各行其是。由于管理流程混乱,致使资料内容残缺不全,有的单位上年度的税收征管资料到下一年就丢失了,残缺的现象比较明显,影响了征管资料的系统性、真实性和连续性。

四是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较低。随着办公自动化、税收信息化为核心的的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地税征管档案明显滞后于税收工作的要求,信息不能共享,查阅不方便。绝大部分的征管资料都是人工归档,计算机在征管资料管理上的利用程度比较低,由于缺乏对档案资料及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指导和应用,难以达到档案利用的最佳效果,档案管理不能适应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四、完善征管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3

档案工作作为国税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必须适应现代税收管理和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需求,不断更新档案管理观念,转变税收征管资料收集观念,把运用和推广先进技术与税收征管改革相结合,把档案的实用效益与税收征管工作转变相结合,把简化工作流程与优化纳税服务、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相结合,全方位统筹考虑,减少纸质税收征管资料收集保存,注重电子数据档案的保存和运用。同时,档案人员应转变观念,由原来被动接收税收征管资料,变为主动深入到税收征管业务工作中,通过请教税收征管业务岗位人员,熟悉了解税收征管资料形成的各环节,真正懂得各类税收征管资料的形成过程、内涵关系和保存意义,使档案人员对各种税收征管资料做至“心中有数”。

转变思路,管理创新。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谋求档案管理新举措。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高度重视,将推行税收征管资料影像系统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与业务工作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检查。领导亲临办税现场,深入各部门、各岗位实地调查,多次组织召开税收征管资料收集归档专题调研会,研究分析推行网上税收申报、CA认证、影像信息系统等各项工作对档案工作管理的影响,确立信息部门为推行税收征管资料影像系统技术主管部门、档案室为操作指导部门、其他各部门协同配合的运行体制,确定税收征管资料收集归档转变方向,明确运用信息化管理工具管理税收征管档案,短期税收征管档案实行电子信息数据保存为主,永久税收征管档案实行电子信息数据和纸质档案双重保存,逐步实现无纸化办税,为推行税收征管资料影像系统提供保障。二是落实责任,确保档案管理改革全面实现。

实行影像与网上办税厅、CA认证相结合,逐步转变税收申报的电子数据和纸质税收申报资料的管理方式,从2010年开始,对纳税人的月度和季度税收申报的主表及年报表等纸质资料仍收集整理,保证持有纸质申报档案,取消附表申报资料收集归档。使用江苏国税网上办税服务厅信息软件后,2011年取消了月度和季度纸质主表申报资料收集整理保存。2011年岗位上直接产生的税收纸质资料直接由岗位进行影像扫描后装袋塑封后交档案部门。2011年已将建局以来的全部的纸质税务登记档案扫描存入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影像系统,岗位上新产生的税务登记资料先进行影像扫描,纸质资料按月交档案部门整理归档。此项工作,虽然增加影像扫描归档手续,工作量增加,但也体现对永久保存的税务登记档案高度重视,重点档案实行电子与纸质双重管理。另外,随着金税工程系统的推进,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费发票等全部纳入金税工程系统中,从2011年开始,取消对增值税抵扣凭证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

改革成效显著,推进税收事业发展

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影像系统的实施,给税收档案工作注入新的血液,推进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再跨新台阶,增强了档案事业发展生机和活力。档案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展现新局面。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影像系统运行,致使税收征管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等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简化了税收征管资料归档办法,省略了资料整理、装订时间。以往税收征管资料档案归案要经过收集、分类、整理、装订、写封面、加页码、归档号录入档案系统等多项工序,而影像系统则通过条码识别技术,资料只需要扫描一次,抽真空封存后即可完成传统档案管理的全部工作。2011年取消税收征管月度、季度申报资料和增值税抵扣凭证的收集,仅此两项资料,使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量减少了70%。二是压缩档案空间,档案保存时间更长。影像资料由于采用抽真空保存,将资料实物占据空间压缩到最小,并且档案与空气隔绝,档案损坏概率更小,对档案室的环境要求更低。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4

【关键词】

税务 档案管理 信息化 思考

中图分类号:K206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基层地税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一)岗位荣誉感不强。在基层地税机关中,作为综合档案室的管理员,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四十五岁以上的老同志。这部分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热情不是很高,普遍认为自己是因为年龄大而被安排在档案管理员这个岗位上,属于单位可有可无的人。同时,由于档案管理与生俱来的枯燥、不易出成绩等特点,导致档案管理员工作成就感不高,岗位荣誉感不强。

(二)队伍建设待优化。基层地税机关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专业出身的管理员可谓凤毛麟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占据档案管理员队伍绝大数的,都是半路出家的“杂牌军”。由于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导致税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在着“三性”:随意性、跟风性和错误性。

(三)库房面积过于小。受制于现有的办公条件和现行的基建管理制度,基层地税机关的综合档案室面积普遍不大,在税务档案越来越多的今天,已呈不够用态势。以高安市地税局为例,该局设有档案库房一间,面积小,藏件多,库房即爆满。

(四)档案管理未统一。就基层地税机关而言,税务档案收集管理普遍存在分散、各自为政现象,缺乏统一性。如税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各种文书、会计、基建、声像、基建等档案,一般是由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统一归档管理,而对于别的股室的资料则分别各自行收集、整理,归档保管,这使得税务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统一性。

二、当前税务部门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主观认识不够

对档案信息资源重“藏”轻“用”,对档案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缺乏广泛的宣传,对档案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在档案人员配备及软硬件配置上未做长期考虑。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归档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收集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不齐全;各种文件材料混装在一起,条理不清晰。很多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借阅、保密等制度不够健全,有的虽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却流于形式执行不严。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文件资料堆积如山,整理不及时;档案资料收集不全,丢失严重;借出的档案不履行借阅手续,有借无还时而有之,时间一长档案资料就不知去向;还有些人借机在档案资料上私自篡改,严重损害了税务部门档案的真实性和利用价值。

(三)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简陋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管理中广泛运用,管理手段不断进步。基础设施配备简陋,硬件跟不上。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部门较少,基本上还采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反映税收征管实际的税收征管档案资料只停留在纸质资料,不利于档案综合研究和应用。对反映税收征管实际的各种录音、录像、照片等形象化记录材料和技术档案保管上,未形成统一标准。

(四)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目前部分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不到位,没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基层业务知识欠缺,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普遍偏低,现代科学知识贫乏,部分档案管理员素质低,不能熟练掌握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无法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三、促进税务部门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加强税务档案工作,是税务部门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促进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提升队伍素质,推动税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针对当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应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档案管理认识,实现档案高效开发利用

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对促进税务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做好税务部门档案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明确档案工作是各级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税务部门档案管理工作,努力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建设法规制度完备,管理体制科学,基础设施健全,信息化技术普及,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税务档案管理体系。实现档案高效化开发利用。档案的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保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税务部门中心工作,立足税务档案工作实际,要不断进行加工、提炼,形成有效价值的编研资料等汇编材料,通过有效的开发和提供利用,更好地服务税务事业发展。

(二)规范税务档案管理机制,强化工作责任

建立科学的税务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关键,随着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手段的更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明确职能,将各个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统一管理,使档案管理与税务工作同步考核、同步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是开展税务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的关键和保证。建立和健全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如登记、统计、考核、评估、奖励制度;建立继续教育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约束和激励机制可以促使档案管理工作者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主动地参加定期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发挥计算机优势,实现税务档案管理现代化

利用现代化技术整理档案。加强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系统地完成档案的收录、登记、归类、检索、打印、汇集统计等工作,使纸质资料与电子目录相结合。建立电子管理档案后纸质资料应根据电子资料的分类要求进行整理归档,如果想进一步查看实际的纸质资料,可通过电子档案目录后面的档案类目号,直接查找原始档案,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基于电子数据保存风险较大,定期对数据进行异地备份,确保数据不丢失;同时,备有纸质档案备份,以确保有关数据的安全。

(四)实行档案专业化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基础知识教育及档案专业教育。建立“一户式”涉税信息传递和共享技术平台,加强档案室硬件配备,不仅要有专用档案密集架装具、灭火器、温湿度计等“常规武器”,计算机、刻录机、移动硬盘、空调、加湿器等也尽量一应俱全,还有防蛀、防潮、防霉等药剂,坚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编制档案检索工具,共编制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文号目录、人物卡片等工具索引。将收集到的档案信息重新组合,进行深加工,编制成全宗介绍、历年文件汇编、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人事任免、历年荣誉、基础数字、案例编研、利用效果等汇编资料,以确保利用档案的各种需要,使档案的潜在作用得到升华;运用计算机进行检索,确保调档迅速准确,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建立各类档案统计台账,如借阅登记簿、档案利用效果登记簿、档案移交登记簿、档案库房检查记录、档案数量统计台账、档案收进、移出登记表等,做到台账清晰规范。

【参考文献】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5

1、从税收档案资料管理的现状分析,税收征管档案一户式管理是减轻国税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强度,节约档案管理成本,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现行税收资料管理过程中,整理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资料查找难、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是工作效率低。从收集整理到装订,全是手工操作,费时费力,消耗资财。后期调阅也以手工为主,劳动强度大,手工检索速度慢,调阅效率低。二是综合利用程度低。现行税收资料的档案管理在查询分析核对和执法责任检查落实等综合利用方面效果不佳。三是共享程度低。由于存档的纸质资料移动性能差,不能直接为国税机关各岗位、各环节提供信息来源和执法依据。四是存贮成本高。纸质资料存贮成本高,占用空间大。五是管理不规范。税收资料多头受理、重复归档,是户管和还是类管资料,归档标准不统一。

2、从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角度考虑,税收征管档案一户式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税成本,方便纳税人的重大改革。为了加强税收管理,国税机关要求纳税人办理的各项证件和填报的涉税资料十分繁杂,同样的资料,在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时间要反复提供和查验,少一样都可能办不成事情,既增加了纳税人的办税成本,又影响了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税收征管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可以做到了一次采集归档,多环节、多层次的反复利用,可以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也减少了国税机关内部资料传递的麻烦。

3、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出发,税收征管档案一户式管理成为必然趋势。近几年的税收征管改革,在征管体制、征管机制、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税收资料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征管基础工作,还停留于手工操作的状态,其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随着税收信息化建步伐不断加快,征管软件不断应用升级,同时申报方式电子化以及办公自动化等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税收征管档案一户式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国税系统基层三化建设三年规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注重涉税信息的深度开发,提高档案信息利用价值,创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新举措。

4、从税源管理责任制落实的客观需要,税收征管档案一户式管理是强化税源监控和加强执法监督的重要手段。从长远看,税收整个操作过程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是税收征管改革真正的最终目标。通过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就可以将大量归档存查历史资料转化为税源监控分析的信息,从而实现对纳税人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认定、防伪税控认定、纳税申报情况、发票使用情况、涉税事项变更和注销等各项涉税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就能够做到不仅注重结果的监督,而且实现了过程的跟踪管理,税源监控重点和对象,一目了然。

二、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是实现税收征管档案一户式管理的基础

1、统一采集对象,资料种类规范到位。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纳税人需要向税务机关提供的以及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发出的资料文书品种繁多,全部列入电子档案资料的采集对象,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因此,我们必须从有利于“明确纳税人纳税义务和落实税源管理责任”为原则,可以确定户籍管理类、减免退税类、调查执行类、登记备案类、税收处罚类和统计备查类等基础资料,作为我们一户式管理采集归档的对象。

2、明确资料来源,文书格式规范到位。为了确保采集资料的真实可靠,应当明确资料采集的来源。当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纳税人在办理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和防伪税控企业认定时所提供的各类资料原件;二是上级国税机关对纳税人申请事项进行审批、资格确认时形成的各类资料原件;三是江苏国税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的各类调查执行和处罚资料原件;四是根据税务机关管理工作需要,按年度从江苏国税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导出的统计备查表格(如纳税申报情况明细表、发票发售分户明细帐等)。

3、落实岗位职责,收集责任规范到位。档案利用价值的大小在于资料是否齐全,而档案齐全的关健环节在收集。因此,基层主管国税机关要有专门的档案工作小组,负责检查各项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落实情况,明确各责任区主岗人员为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第一责任人,凡规定实行一户式管理归档的资料,除由档案管理员从现有存档资料库中直接调取归档外,其他一律由主岗人员负责收集并形成电子文档,上传档案管理员,凡收集不全的,列入个人岗位考核。

4、简化流转环节,资料传递规范到位。为了适应江苏省国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要求,在实现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打破思维定式,在简化合并现有征管资料的基础上,作出硬性规定,凡是作为电子化收集归档的原始资料在国税机关内部不再作为附报资料进行纸质流转,一律由各岗位进入系统进行实时查核。如上级规定必须附报的资料,由最终上报审批的业务科室统一打印上报。

5、及时采集资料,归档办法规范到位。为了保证税收征管资料信息在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中及时的发挥作用,主管国税机关应当对税收征管资料收集责任人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落实具体资料采集归档环节:要求纳税人提供的各类原始资料在调查环节由调查人负责在上报调查报告前采集归档;对上级税务机关审批核准的原始资料在主管国税机关登记分发前由档案管理岗直接采集归档;对纳税人涉税事项进行调查执行的原始资料在调查执行完毕后当日由执行人负责采集归档;对纳税人年度纳税情况明细表等统计备查表格由责任区主岗人员在年度终了后规定的时限内采集归档。

6、实行资源共享,档案利用规范到位。实行税收征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档案信息超越时空的限制,实现多岗位、多层次的资源共享。因此,我们应当利用现有国税系统统一的局域网为支持,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在国税系统的内部办公网的任何一台工作站上都可以实时查询到相关的档案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档案信息的增值利用成为现实。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推进税收征管档案一户式管理工作进程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6

多年来,靖江地税局为顺应税收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的新形势,本照“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 的档案管理指导思想,始终将档案工作作为推动地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努力开拓创新,将服务发展、地税文化、 资源要素和信息化等具有时代特色的理念有机融入档案工作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了现代档案管理文化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升档案意识,为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一直以来, 由于社会档案意识的淡薄, 档案部门被认为后勤服务部门, 档案工作的实际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档案工作长期被边缘化。但随着工作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时候意识到,档案工作是推动地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我局提出了“全员参与、全程覆盖”的“大档案观”,即所有领导都是档案分管领导,所有干部都是档案工作人员,所有工作中形成有价值资料都是档案。此外,我局在思想层面和行为层面上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 没有责任心干不了 档案工作, 没有主动性干不好档案工作,没有服务意识于不了档案工作,没有创新精神干不好档案工作;在心理层面上提出“找事干,有韧性,不服输”; 在心理预期或目标层面上提出了让全局地税干部知道有个档案室, 让全局地税干部有事找档案室,让全局地税干部永远离不开档案室。实践证明,不但没有给我们局工作增加负担,而且还规范了我局的各项工作,提高了我们局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从而提升了全员的档案意识。

二、提升治档理念,建立治档机制,为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提供技术保证

其一是赋予档案工作以服务发展理念。 坚持以服务地税事业、服务纳税人, 面向社会、 面向税收征管、 面向决策管理进行需求研究,关注局情民意、社会热点和业务难点,充分挖掘有价值的编研资料,真正实现档案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同步推进。 其二是赋予档案工作以地税文化理念。 以档案工作展示地税文化, 以地税文化丰富档案内容。用档案管理的手段将地税特色工作和斐然成绩进行归类和整理, 真正实现档案工作与地税文化的最佳融合。 其三是赋予档案工作以资源要素理念。 坚持将档案资源作为跨越发展的基础资源而加以重视。其四是赋予档案工作以信息化理念。为适应时代要求,提高管理质效, 我局坚持走信息化发展之路。 配置各类信息化设备,初步实现了 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三、 创新治档形式,强化治档实效,实现档案工作切实推动地税工作开展

为了确保机关文件材料收集齐全与完整, 充分反映本机关的主要职能活动和历史面貌, 更好地为机关各项工作服务,我局加大了对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有组织按计划地稳步开展档案管理升级工作,确立了 “收集是档案管理第一要务”的理念,“整理尽可能简化”的理念、“变档案保存为保护” 的理念, 使收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 整理工作由繁琐变为简化, 档案保存变为保护,推动了基础业务的创新发展。在档案业务建设方面,重点加强了各门类和载体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档案整理质量不断提高,使我们局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我局档案工作任重而道远。经过了近几年的改革和创建,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有些方面需要改进。

(一)要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法规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应当遵 循的基本原则、公文格式、行文规则、收文程序、公文管 理要求及公文归档工作均已作了明确规定。这是“全过程管理”的法律依据,全体从事档案工作人T和文秘人员应 该认真学习,熟练掌握,在精通的基础上贯彻执行。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7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税务档案作为一项宝贵的财富,已不再是简单的资料收集与保管,它已经成为推动税收事业前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税务系统档案综合管理如何与时俱进,怎样突破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模式,进而增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的前瞻性,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传统档案管理现状

档案,是指处理完毕并经过整理存档以备查用的各种文件和资料。档案既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也是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由各种信息零散地储存在众多的单堆档案中。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文书和技术资料等是档案的主要形式。文书档案包括文件材料、手稿、电报、书信、会议记录等一切书面材料,以及录音、录像、影片、唱片、照片、画片等形象化记录材料;技术档案主要是技术设计的图纸、数据、工艺流程、技术原理、设计方案和报告、技术说明书以及操作方法等。它们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服务性的特点。税收征管档案是指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与税收征管有关的和涉及所属纳税人的各种有利用和保存价值的文件、凭证、报表、帐册、文书、案卷、资料等不同形式或载体的历史记录。税收征管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税收征管档案采集、整理、移交、归档、移送、保管、调阅、销毁。

长期以来,档案工作并未被许多基层税务机关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对档案工作主观认识不够

个别单位领导对档案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在软硬件配置和档案人员的配备上未做长期考虑,有的单位档案员兼职过多,精力分散,不但档案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而且计算机专业知识也知之甚少。档案工作人员工作相对被动,缺乏对档案及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不积极主动地更新知识,对档案管理软件在认识性、操作规范性和应用上也很不到位,具体运行起来更是困难重重,使档案管理软件在其工作中不仅没有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反而成为他们工作的负担。档案管理已经实现升级的个别单位,在保持荣誉和发扬成绩方面止步不前,满足现状,缺少与当地档案管理部门沟通和交流的主动性、积极性。

1.2对档案和档案价值概念模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易造成不必要浪费

在档案及档案价值的理解和把握上趋于数量化、片面化,单纯地认为档案装订和归档应该多多益善,缺少对档案综合管理、利用的现实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高效能考虑,尤其是在档案价值的鉴定上表现为概念模糊,操作混乱。比如,双定户纳税申报表,在实行简易申报以后,完税证已经代替了申报表,但是有些单位为了应付归档任务,也将大量的申报表进行装订、归档,造成了人财力的大量浪费。

1.3档案结构单一,管理责任不明,重点不够突出,不利于档案综合分析和利用

许多机关档案室基本上是机关文书档案,反映税收征管实际的税收征管档案资料在质量、规模上有所欠缺。从总体上来说,现存的税收征管档案还不够完整,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实现档案利用者的多种需求。另外,对反映税收征管实际的各种录音、录像、照片等形象化记录材料和技术档案保管上相关工作也有所欠缺,未形成统一和规范标准,个别单位还停留在只是简单、散乱的封存状态。对于税收征管档案最终的归集和审定多环节、多部门职能交叉、责任不明、设置不科学也是影响档案综合分析和利用的重要因素,有的临时设在办税服务厅,有的暂设在税源管理环节,甚至有的还存放在税政部门。

2、对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议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现代化,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税务系统逐步实现档案现代化、信息化也是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加强税务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税务档案信息化是指运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税务档案信息资源;提高税务档案管理的实际效率和利用效益;开发、透析税收实务档案信息资源;为税收工作提供更快捷、更准确、更翔实、更丰富、更有价值的利用服务;充分实现税务档案信息资源的系统共享。

税务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现代化的设备和复合型、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及相关的社会环境等。因此,税务机关要实现对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思想上高度重视,增强对档案工作的主观能动意识

站在世纪前沿,我们都应深刻意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经济和社会最重要的"资本",成为各生产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元素。档案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在知识经济中无疑将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因此,在当前我区国税系统如何将现代管理理念与税收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喜忧参半中,把档案这项基础性工作逐渐提升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来无疑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

首先,各级税务部门应高度重视,尤其是各级领导要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防止工作流于形式。其次,规范档案工作程序,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对档案工作的目标考核力度,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的档案管理措施、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对各单位进行严格考评,把工作任务、责任量化、细化,分别交予相关单位领导、直接责任人。

2.2提升档案质量,增强价值意识

所有档案都有价值,但不能保存所有档案。因此,我们应该借用专家们提出的关于档案保存的"洋葱理论",把无价值的档案称为"洋葱皮",而需要保存的档案称为"洋葱心",即按照档案类别来确定其保存价值,对重复、无保存价值的资料进行清理、销毁,对有参考选用价值的档案文件进行收集、登记、归档,充分实现档案资源的保值增值。

2.3确保充分实现档案综合分析和利用职能,增强服务意识

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对档案工作的服务意识,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即:加强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参与档案工作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档案综合分析职能对税务工作的服务作用。

一是要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力度、宣教力度、奖惩力度是体现服务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硬件设施投入方面,建好、维护好档案室是保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性工程,要有效保障档案室及相关设备建设的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库房"八防"措施,尤其要使档案库房的温湿等指标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保证档案保存的质量。

2.4优化配置,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信息意识

优化人员结构,合理配置,是实现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因素。科技以人为本。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任何一项事业的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档案工作也不能例外。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基层税务机关对档案工作的投入较小,尤其是偏远地区熟悉税收业务、档案和计算机知识人员又极为短缺,在这种形势下,档案人才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因此,税务系统要建立一支有较高政治品质、良好职业道德、渊博学科知识、具有高科技能力的档案干部队伍,任务还十分艰巨。

首先,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是推进档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以现代化的技术要求为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针对档案工作者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有步骤、有计划地对档案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另一方面,要从工作岗位和个人基础条件出发,突出重点,尽快解决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老化问题,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档案人员对相关学科如经济、管理、科技等知识的扩展能力。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8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096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当前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魍车乃拔竦蛋腹芾硪丫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税务档案工作者必须探索出一套新型的档案管理方法,而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税务档案管理是今后税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然而税务部门间的程序缺乏联系,难以做到信息共享,这给税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带来了困难。

1 税务电子档案管理的特点及意义

电子档案管理是指利用数字信息化的形式进行电子文件的记录。它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来说,具有连续不断复制的特性。电子档案管理操作较为方便,电子文件在形成档案之前,可以被任意修改、增删,并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从而保证了档案页面始终保持良好的整洁度和标准性。电子档案是依托于计算机系统完成的,它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的多方位组合。电子档案克服了纸质文件需要分类整理的弊端,它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自由组合分类,并且突破了纸质档案的时空限制,检索查询也更加方便快捷。此外,电子档案占据的空间很少,解决了无限增长的纸质档案文件与有限空间之间的矛盾,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应用到税务档案管理工作中,有效减轻了税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促进了税务档案信息的流通与共享,使税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建档、服务一体化,同时也解决了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税务部门还能及时掌握税源动态,为税收计划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降低了国家税收流失和征纳成本,从而使税收档案资源充分发挥出了其应有的价值。

2 税务电子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电子档案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级税务机关之中,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具体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阻碍了电子档案在税务部门中的应用效率。因此,必须总结税务电子档案管理的经验教训,并进行认真分析、探讨,找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切实让税务档案在税收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1 税务电子档案管理设施尚不完善

税务机关要想有效管理电子档案就必须有过硬的硬件配置和良好的软件系统支持。但是由于经费和技术的限制,我国多数基层税务部门税务档案设施还比较落后。电子档案管理所需的相关设备和档案管理软件不足,现有的电脑、扫描仪等设备落后陈旧、功能不能满足目前电子档案管理的需求。这些都使税务档案数字化与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脱节,严重影响了税务档案管理的性能。

2.2 税务电子档案的安全措施不到位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做好网络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是第一位的。在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保证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和保密性,是提升税务电子档案管理有效性及科学性的重要保证。当前税务电子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还不够完善,网络安全措施还不到位。税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有被黑客攻击和病毒侵袭的隐患。我国许多税务部门电子档案的使用尚在初级阶段,电子档案的数据系统滞后,如果受到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档案信息和数据就会丢失,并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必须尽快完善电子档案网络系统,做好安全保密工作。

3 税务电子档案管理改进对策

3.1 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化技术研究

当前总局的“金税三期”工程已经在全国各级税务部门试点推行,这进一步完善了税收征管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助于对系统的流畅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改进、提升。此外,在对税务档案的六大系统模块管理、应用的基础上,要把每个模块功能加以细化,加强高拍仪采集、高速扫描、本地上传等功能建设,使纳税人的业务办理更加快捷方便。为了让电子档案的资源价值得以充分利用,税务部门还要拓展档案应用模块,把税务电子书、档案统计查询、电子文件展示等纳入档案应用模块中,做到档案资源共享,为需求者提供咨询、查阅服务。另外,税务部门要提高税务档案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努力使税务档案管理人员做到既懂计算机又精通税收知识,成为税务电子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税务部门还要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加强税收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从事计算机的开发管理工作。要加强对税收干部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强化信息数字化技术在税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要协同相关技术部门加强信息化技术的相关研究,解决税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存储与压缩以及保密性、长期保存等技术问题,切实做好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3.2 规范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建立有效的税务档案管理模式

国家税务总局应该制定出一套规范、统一、切实可行的办公自动化流程,并根据当前各税务部门的工作软件实际情况,开发出能够综合各项税务工作的应用程序,使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提高税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效率。税务部门要在规范和统一的征管流程下,依照数据一致、一次录入、平台统一、信息共享的原则,在保证行政管理信息和税收业务积累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在同一省内努力实现税务系统软件开发的规范性、系统性、兼容性与全面性。另外,税务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以及各省的税收征管及档案管理办法,构建税务部门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制定出适合税务部门自身实际情况的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此外,税务部门应该完善税务电子档案管理的考核制度,让税务电子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税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确立电子档案管理负责人,由其负责电子档案校验、监督工作,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要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的考核制度,结合税务系统的绩效考核模式,明确档案管理责任制,对电子档案的采集、整理、w档、开发有明确的奖惩考核指标,激励档案管理工作者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3 完善税务档案安全系统,重视电子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

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信息与载体是可以分开的,这就造成电子档案文件信息随时都可能被更改、盗取,甚至有被毁坏的危险。因此,保护电子档案资源信息的安全,是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当前能够保护电子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安全的主要是防火墙和病毒查杀系统。它采用了数据加密法和存取权限控制法,以及数字时间印章法、数字水印法等安全保障措施。其中数字水印法是利用特殊技术把作者自己设置的花纹、印鉴等标志隐藏到电子档案文件中,在档案数据被复制、拷贝时,这些标志无法复制,这就保证了文件信息的唯一性。数字加密法是按照一定的加密变换规律,对没有加密的文件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让它成为无法识别的难读数据,以此来保护电子档案不被窃取。数字时间印章保证了电子档案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不会受到破坏。如果已经归档的文件信息被删除或修改,该文件在网上登记或生成的时间不可改变。

然而一切安全保护措施都是相对而言的,当前的电子文件保密技术和解密技术都在不断地升级和发展。所以,电子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何时间都不能有半点松懈。另外,一些脱机方式保存的光盘对归档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条件要求较高。在保存光盘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防光盘氧化。

4 结 语

电子档案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提高了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然而,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着税务电子档案管理设施尚不完善,税务电子档案的安全措施不到位等问题,需要税务部门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规范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建立有效的税务档案管理模式,完善税务档案安全系统,从而使税务电子档案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亓海燕.浅谈税务档案电子化管理[J].档案与建设,2016(1).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9

长芦盐务档案按照“组织机构分类法”分为16个大类:即长芦盐务管理局;华北盐业公司;长芦盐区各管理机关及工程单位;长芦盐运使公署;长芦各官运分局及官运经理分处;长芦官运总局及经理处;长芦芦台盐场;长芦丰财盐场;长芦各滩坨局场;河北省硝磺总局(炼硝厂)各硝磺分处(派出所)汉沽硝卤税总局;长芦盐务稽核分所;丰芦盐务稽核支所;长芦盐务稽核所税警局;长芦盐警队、训练所;长芦全区缉务管理委员会、缉私营、缉私局;长芦各掣验局、验放处、监视处、秤放处。

档案主要内容:

1、组织人事

主要有人事变动、人员配备、招雇工人、员司考核、任免、升降调迁、派补辞退、定级,工资待遇、补加薪、犒劳、奖励、职员就职、任命书、复命书、退职书、履历表、盐夫名单等文件以及组织机构系统表、设立和裁撤盐务管理机构、官员就职启用关防及交接等文件。

2、盐产运储销

盐业生产计划、生产日报、采运贮盐日报表、制盐销盐许可证、盐田工事日报、盐田及工厂修建、年度产销计划、产销概况、扩充坨垣、滩产限额、产盐驳坨、滩坨灶纠纷、坨盐转移、驳运滩盐、调整运价、筑放盐斤、仓储运盐、官仓运盐、借运盐斤、押运出口、食盐囤积、撤销各官盐仓、仓储管理、清理官商盐斤、场产收放销、新盐入坨、存盐数量、官盐售价、调整仓价、添设盐店、越境侵销、硝盐价款、出口手续、输日精盐、盐价月报、生盐加价、批卖粗盐、盐店售盐短斤、官盐加价等有关文件。

3、盐务管理

组织规程及各项规章、盐务管理局职能、盐务稽核所职掌、盐务组织章程、改革盐政、整理盐务、滩坨局行政领导会议记录、管理滩坨规则、坨务场务办事细则、盐区盐场滩坨图、滩坨场报表等。

4、财务

年度预决算各种表册、年度春晒概算、会计报表、帐务处理、工程概算、收支帐目表、各种费用细目表、各种费用账目清册、薪饷名册、月收支清册、坨工工程决算、官有房产表、财地产统计表、盐款月报等文件。

5、盐务缉私

缉私制度规则章程、缉私条例、缉获私盐充赏规则、盐警成立改组、盐警章则法规、税警章程、清查黑盐办法、私盐报表、防务检查私盐办法、缉私会议、整饬缉务、盐警人员任免、官佐考绩、官警训练名册、缉私月报、盐警月报、防务配置、缉私概况、税警防务、税警编制、官警履历、缉私报告、税警年报、私盐查禁、私盐处罚章程、缉获私盐、请领械弹服装等文件。

6、税收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10

一、泰州地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泰州地税依托现有档案设施,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档案库房的建设,按照档案管理“八防”要求,逐年投入经费,完善基础设施,配备了计算机、光盘刻录机、复印机、扫描仪、防磁柜、温湿度记录仪等专用设备。同时,在工作中建立了档案分类方案,规定档案材料归档范围,明确各类档案保管期限,做到档案收集齐全,日常管理规范。我们于2013年11月开始推广“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纳税人的所有档案进行一户式电子化存储,录入方式分为大集中影印录入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录入两种,自动实现档案化编辑处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影印系统无缝对接,严格保持档案的原始属性,科学确定接口数据标准,合理转换,通过接口程序直接导入该资料信息,无需重复录入;其他涉税资料直接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扫描录入。运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业务档案查询”和“按户查询”模块,通过税务管理码和纳税人名称关键词检索,可查询到该纳税人的所有征管档案,为加强税收业务档案网络化利用提供保障。2016年我们又对1996年建局以来尚在保管期限内的所有历史业务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加工,累计投入经费30余万元,扫描各类档案180万页,形成超过3T的数据资源库,并将扫描后的图像文件、文件级目录与江苏省地税局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挂接,实现全文数字化。同时,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选拔、培养和锻炼,加快知识更新,掌握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及时跟踪、了解档案业务最新领域和前沿技能,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以档案收集为重点,以档案整理为关键,以服务保障为导向,不断创新档案管理建设的内容、途径、方式,使档案资源更加贴近地税工作的实际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保存历史、服务现实的功能。

二、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理念有待加强。地税机关信息化建设意识较强,近年来投入大量精力开发各类税收征管软件,应进一步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尤其在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时,应将档案管理纳入其中,使得档案管理真正介入信息化全面规划和系统实施中,建立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亟须改进。目前地税部门已全面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基本取消了手工操作,电子文件开始作为正式文件使用,纸质拷贝件仅作为辅文件。但是,基层部门在开展税收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涉税文书并未加盖电子印章,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受到置疑,致使很多重要的涉税文书依然只能以纸质而不能以电子文件形式进行传递并保存。

(三)档案信息化管理仍有安全隐患。采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对电子文件的归档考虑不周到,设计不够稳妥,措施不够严密,立卷目标不够便利。多数系统只设计了逻辑归档功能,只是把相关的目录信息归档并到档案部门使用的终端上,而没把这些电子文件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

三、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增配软、硬件设施。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而其核心是档案信息网络,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也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保障。所以应投入必要的财力,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确保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全国税务机关档案的科学管理,提高档案工作的水平,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更好地为税务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结合税务机关的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档案,是指全国税务系统各级机关在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全国税务机关档案工作,由国家档案局在宏观上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规划,建立制度,实施检查、监督、指导。省以下各级税务机关的档案工作由机关的办公室主管,在业务上接受上级税务机关和地方同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与指导。

第四条 各级税务机关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均应当集中到本机关的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不得分散保存。

第五条 各级税务机关都必须在办公厅(室)内建立档案室,配备必要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第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档案机构的基本职责是:

(一)建立健全本机关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监督、指导本机关各部门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和归档工作。

(三)集中统一管理本机关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积极提供利用,为机关各项工作服务。

(四)指导、监督本机关所属单位和下级税务机关的档案工作。

(五)按规定向同级国家档案馆移交应当进馆的档案。

(六)办理领导交办的其他档案业务工作。

第七条 档案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与法规。档案工作人员要遵纪守法,保守档案机密,热爱档案工作,精通档案业务,熟悉税收业务,努力把档案工作做好,为机关领导决策和各项税收工作服务。

第二章 文书的立卷和归档

第八条 各级税务机关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使用和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在办理完毕后,由各单位文书部门整理、立卷,并向本机关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归档。

第九条 立卷任务的划分:

(一)各单位负责自行承办文件的立卷。

(二)机关内部会办的文件,由主办单位立卷。

(三)本机关与外单位会办的文件,属本单位主办的,由本单位主办部门立卷;外单位主办的,本单位主办部门以副本立卷。本单位代上级机关草拟的文件及其定稿,由上级发文机关立卷,草稿和副本由本单位立卷。

第十条 归档范围按照本办法所附的《全国税务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执行。

第十一条 文书立卷应当遵循文件的自然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别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具体要求是:

(一)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齐全完整。

(二)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当按照问题、组织机构、作者、时间、文种和通讯者等特征立卷。

(三)在归档的文件材料中,应当将相应的正件与附件、正本与定稿、请示与批复、批转文件与原件、多种文字形成的同一文件放在一起立卷;文电应当合一立卷。

(四)不同年度的文件一般不得放在一起立卷,但跨年度的请示与批复放在复文年立卷,没有复文的放在请示年立卷;跨年度的计划放在针对的第一年立卷;跨年度的总结放在针对的最后一年立卷;如果计划、总结在同一文件中,应当视文件内容的主次确定归卷年度;跨年度的会议文件放在会议开幕年立卷;合同性文件放在签字年度立卷;各类案件材料放在结案年度立卷。

(五)卷内文件材料应当按照其内部联系、重要程度、问题或者时间顺序科学排列,正本在前,定稿在后;批复、批示在前,请示报告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批转文件在前,被批转文件在后;法规性文件和其他重要文件的定稿在前,历次修改稿在后;案件材料,结论性材料在前,依据性材料在后。再按照排列顺序,用铅笔认真编写页码。

(六)认真填写卷内文件目录。文件没有标题或者标题不明确的,要另拟标题;文件责任者、时间不清楚的,要查清楚后填入,并备注说明。

(七)案卷封皮应当按照规定逐项填写清楚。案卷题名要简明、准确地反映卷内文件材料的内容与成份(一般包括责任者、内容、名称等),体式一致,文字简练,使用简称应当通用易懂,并用毛笔或者钢笔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晰。

(八)有关卷内文件材料的情况说明应当逐项填写在备考表内;若无情况可说明,也应当将立卷人、检查人的姓名和时间填上以示负责。备考表应当置于卷尾。

(九)卷内文件材料要去掉金属物,破损的文件应当裱糊,字迹扩散的应当复制与原件一并立卷。

(十)传真文件以复印件立卷归档。

(十一)声像材料应当单独存放卷盒、相册中,并用文字标出摄像或者录音的对象、时间、地点、中心内容和责任者。

(十二)所立案卷要科学地划分保管期限。

第十二条 案卷立好后,应当按照机构、问题并结合重要程度和不同保管期限进行系统的排列和编号,并抄写案卷目录。

第十三条 各单位将立好的案卷连同案卷目录(一式三份)于文件形成后的次年上半年向本机关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并办理移交手续。

第三章 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第十四条 各级税务机关的档案应当按照其内容和载体的不同科学分类,一般按照年度——组织机构(或者问题)分类。分类应当保持前后一致具有稳定性。

第十五条 各级税务机关档案部门应当将归档案卷按照不同门类、载体和不同保管期限分别排列。案卷排列方法应当统一,前后保持一致不得任意改动。

第十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档案部门要科学地编写档号,一个机关的案卷目录号不能重复,一本案卷目录内的案卷号也不能重复。

第十七条 各级税务机关必须备有档案专用库房和阅览室。档案库房要坚固,并有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设施。库房内要基本达到温湿度适宜,清洁卫生,无虫霉滋生。档案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档案柜架、温湿度计、复印机、收录机、照相机、去湿机、吸尘器、空调和微机等设备。

第十八条 各级税务机关档案部门要对档案库房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主要检查库房设施和档案情况,保证帐物一致。如有破损或者字迹失真的档案,应当及时修复。发现其他问题,也应当及时解决或者报告领导。

第十九条 各级税务机关档案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的统计制度。对档案的收进、移出、库存、利用、销毁等情况进行登记和统计,并按照规定向上级税务机关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报送档案基本情况统计表。

第二十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全宗卷,以积累本机关的立卷说明、分类方案、交接凭证、鉴定报告、销毁清册、检查记录、全宗介绍等。

第二十一条 各级税务机关档案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当在离职前将本人保管的档案数量和状况交待清楚。

第二十二条 各级税务机关档案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本机关的历史和所藏档案情况,编制案卷目录、全引目录、文号目录、专题目录等检索工具和必要的参考资料。

第二十三条 档案的借阅和复制

(一)本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可以借阅库存档案。但是,如果借阅非本人主管业务的机密文件,必须经办公厅(室)负责人批准。外单位来人查阅本机关档案,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本机关办公厅(室)负责人批准。

(二)复制绝密文件必须经原发文机关批准,复制机密或者非本人主管业务的文件必须经办公厅(室)负责人批准,密码电报一律不得复制。

(三)档案借阅者必须遵循有关规定,履行必要的手续,不得涂损档案,不得转借他人,阅完及时归还。借阅绝密、机密档案,还负有保密的责任,违者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四)档案工作者必须热情服务,并认真地检查归还的档案有无遗失、涂损等现象。

第二十四条 各级税务机关档案部门要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设备,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第四章 档案的鉴定、销毁和移交

第二十五条 各级税务机关的档案部门会同有关业务单位,根据档案保管期限表,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核定保管期限,剔出无保存价值的档案。

第二十六条 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

(一)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其中:永久为50年以上,长期为16至50年(含50年),短期为15年以下(含15年)。

1、凡是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文件材料,对本机关、国家建设和历史研究有长远利用价值的,列为永久保管。主要包括:本机关制定的属于法规政策性的文件,处理重要问题形成的文件材料,召开各种会议的重要文件材料,重要的请示、报告、总结,综合统计报表,机构演变的文件材料;上级机关颁发的属于本机关主管业务并要贯彻执行的重要文件材料及对本机关领导人任免的文件材料。

2、凡是反映本机关一般工作活动,在较长时间内对本机关工作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列为长期保管。主要包括:本机关一般工作问题文件材料,一般会议的主要文件材料,人事管理工作形成的一般文件材料,直属上级机关颁发的属于本机关主管业务并需要贯彻执行的一般文件材料,下级机关报送的重要总结、报告和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

3、凡是在较短时间内对本机关有参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列为短期保管。主要包括:本机关一般事务性的文件材料,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颁发的非本机关主管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下级机关报送的一般工作总结、报告和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

具体划分档案保管期限时,按照《全国税务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执行。

(三)档案的保管期限,从档案所属年代的次年1月1日起计算,长期计划、协议、协定、合同等有关文件,按其有效期满后次1月1日起计算。

(四)各级税务机关可以参照《全国税务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结合本机关所形成文件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档案保管期限表。

第二十七条 各级税务机关档案部门销毁确无保存价值的档案时,应当写出销毁档案报告,说明销毁理由、原保管期限、数量和简要内容,连同编写的销毁清册一起送有关业务单位领导和办公厅(室)负责人审核,报机关领导批准后方可销毁,并在原案卷目录上注销。在销毁档案时,应当与机关保卫部门取得联系,指定两人以上监销,并由监销人员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第二十八条 省级税务机关应当将永久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20年后,省级以下税务机关应当将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10年后,连同案卷目录(一式三份)和有关的检索工具、参考资料,一并向同级国家档案馆移交。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各级税务机关书稿档案按照新闻出版署、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办法》管理。

第三十条 各级税务机关会计档案按照财政部、国家档案局颁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管理。

第三十一条 各级税务机关干部档案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管理。

第三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实行。

 

机关档案管理规定相关文章:

1.机关档案室管理制度范本

2.机关文书档案管理制度范本

3.干部档案管理规定

税务人事档案管理篇12

财政部修订收支分类科目

财政部日前《关于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预算法》和《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的规定,加快完善政府预算体系。

税总注税认定正式取消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文《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注册税务师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同时取消和下放9 项税务行政审批事项。

财政部注评资格认定取消

财政部《关于公布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通知》,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政策,注册评估师资格许可和认定取消。

财政部征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意见财政部近日公告关于征求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一是延长会计档案移交档案机构( 档案工作人员) 的期限;二是完善会计档案利用的有关要求;三是明确记账中涉及的会计档案管理问题; 四是根据会计档案的实际利用情况,将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由五类改为四类,删除了三年的定期保管期限类别,并相应调整了附表中的保管期限。

文化事业单位转制税收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共同《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优惠执行期限为2014 年1 月1 日至2018年12 月31 日。《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转制文化企业名单及认定问题的通知》自2014 年1 月1 日起停止执行。

中注协部署2014 年年报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近日《通知》,要求各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做好2014 年年报审计工作。通知要求,事务所要按照职业道德守则和相关问题解答的要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增强合伙人和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落实制度,明确责任,切实维护注册会计师职业形象。

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将提高

财政部近日通知规定,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加强一般公共预算各项资金的统筹使用。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将提高到30%。

2015 年我国调整进出口关税

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审议并报请国务院批准, 自2015 年1 月1日起,我国将对进出口关税进行调整。

中评协印发投标承接指导意见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资产评估机构以投标方式承接评估业务指导意见》,规定对于法定资产评估业务,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在政府指导下合理确定投标报价,报价不得低于按照评估准则的要求执行该项评估业务所花费成本,不得相互串通。

中证协修订证券从业人员执业准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