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基本情况合集12篇

时间:2023-06-02 09:01:27

实践基本情况

实践基本情况篇1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选择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在基地进行专业实践)的管理和带教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主要来自蒙自市、昆明市、广元市和北京市等相关教学实践单位。

1.2方法

根据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实践安排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平台调查、收集资料。

1.3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单位、性别、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工龄)、基地教师指导专业实践情况、基地教师对专业实践培养的满意情况、本科教学安排情况、专业实践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学生具备的能力。

1.4质量控制

问卷设计完成后通过预调查讨论完善调查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电话统一培训各单位调查负责人,课题组人员对收集到的调查资料进行完整性和合理性的评判。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星在线平台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描述指标主要为构成比。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来自蒙自市、昆明市、广元市和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实践单位的25名管理或带教教师,其中北京市朝阳区人数最多,为10人(40%);女性(52%)多于男性(48%);硕士研究生学历居多,为14人(56%);副主任及以上职称医师16人(64%);20~29年工龄的人数占比最高(40%),详见表1。

2.2指导专业实践情况

近3年基地教师指导101名本科生的专业实践,其中调查研究类实践85人,实验研究类实践12人,其他类实践4人。12名(48%)教师认为指导本科生专业实践过程中不存在困难,13名(52%)认为存在困难,其困难有指导时间不充足、与教师缺乏沟通、学生实践技能差等,详见表2。

2.3对专业实践培养满意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4%的教师认为指导的本科生专业实践质量符合预期结果,48%认为较符合,28%认为不符合,其中不符合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学生的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能力弱、毕业设计时间不充足和实践单位指导水平有限。教师对现行本科生专业实践地点(40%)、时长(32%)和效果(20%)满意度较低,详见表3。

2.4专业实践教学安排情况

36%的教师认为现行理论教学安排不能满足本科生专业实践培养,主要原因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89%)和内容安排欠合理(33%)。只有44%的教师认为现行实验教学安排能满足本科生专业实践培养,不满足的主要原因为实验内容设置欠合理等,详见表4。

2.5专业实践培养模式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48%的基地教师认为现行本科生专业实践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主要原因为实践时间不足、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和学生参与度不够等。80%的基地教师认为本科生最佳的专业实践培养模式是实践单位与学校相结合,这样可以实践与理论结合、工作经验与科研思维结合、工作资料与论文要求契合。20%的基地教师认为本科生最佳的专业实践培养模式是全程在实践单位,其原因为学生能全程跟踪一个现场调查,时间充沛,能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实习的内容多。56%的基地教师认为全程在实践单位实习的学生在实践单位和学校均可答辩。所有基地教师均认为本科毕业生去疾控中心实习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88%的基地教师认为本科毕业生去外省(发达地区)的实践单位实习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详见表5。

2.6专业实践能力要求情况

调查显示,带教教师认为在实践单位实习的学生应该掌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文件撰写等技能,同时学校也应该在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文件撰写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加强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80%的教师认为实践单位实习的学生需要配备校内指导教师,主要提供开题、数据分析和答辩等方面的指导,详见表6。

3讨论

3.1合理的专业实践安排是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重要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凸显我国复合型、应用型、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缺乏,需要把公共卫生教育纳入国家应急战略体系,拓展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和应急能力培养非常重要,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培养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的重要保障[1-2]。因此,本研究调查了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4个教学实践基地的25名管理或带教教师,有13名(52%)教师认为指导本科生专业实践过程中存在困难,其困难主要是指导时间不充足。随后调查结果也显示,只有32%的基地教师对现行本科生专业实践时长的安排满意。因此,合理安排基地教师带教学生数量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专业实践时长,对改进本科生专业实践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2在课程设置中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调查发现[3],专业实践过程中学生欠缺的能力主要为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能力、阅读外文文献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文章写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本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带教教师认为本科生专业实践质量不符合预期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学生的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能力弱、毕业设计时间不充足和实践单位指导水平有限。学生在实践单位实习阶段,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亲身参与疾病预防控制的实际工作,但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单位的实际工作存在脱节[4],导致专业实践效果不是很理想。本研究显示,只有20%的基地教师对现行本科生专业实践的效果满意。本研究结果提示带教教师认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安排不能满足本科生专业实践培养,主要原因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及内容安排欠合理。因此,在理论课程设置中需要及时将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的最新成果融入教材,体现公共卫生教育的时代性。在实验课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细化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程序和流程,培养学生应急技能和应急意识。

3.3实践单位与学校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仍然面临着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够的困难,以传授专业课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本科生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力的主要原因[5],院校教育与实践基地实践相融合已成为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主要教育方式[6]。本研究显示,80%的基地教师认为本科生最佳的专业实践培养模式是实践单位与学校相结合,此模式单位可以提供实践训练,学校提供理论知识帮助,使本科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更好地完成学生实践和毕业论文撰写。在实践单位实习的学生需要配备校内指导教师,主要提供开题、数据分析和答辩等方面的指导。因此,两者的结合对于充分发挥在校教师的理论指导和基地教师的实践指导,使学生通过专业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提升在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基地教师的理论水平,相互促进达到整体带教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是对学生专业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考核[7],本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基地教师认为全程在实践单位实习的学生在实践单位和学校均可答辩。

3.4基地建设和学生培训有利于提高实践效果

公共卫生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本科毕业生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受实践培训非常重要。本研究显示,所有基地教师均认为去疾控中心完成本科学生专业实践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88%的基地教师认为本科毕业生去外省(发达地区)的实践单位实习会更好。因此,高水平专业实践基地的拓展和教师带教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加强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坚实基础。本调查结果提示,基地指导教师认为部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稍差,活跃度不够,变通能力有待加强,需提升科研思路和社会交往等能力。但也存在基础好,综合素质较高,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较好,能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学习生活纪律好等优点。提示在以后学生专业实践教育过程中可进行强化优点和改善缺点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张馨月.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公共卫生教育政策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2):181-185.

[2]王茂清,王帆,杜晓燕.预防医学本科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2):1087-1089.

[3]何艳,聂继华,张永红.预防医学本科毕业论文实习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6):31-32.

[4]王佳.预防医学本科生毕业实习带教的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5(4):233-234.

[5]冯任南,李彦川,李国强,等.提高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问卷调查能力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3):215-217.

实践基本情况篇2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以教材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和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内容为中心,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加强和完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概论)课的实践教学。

二、目的意义

社会实践(调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成果大实践模式的尝试和具体应用。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关注民情、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使同学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实施过程

1、本学期理论课结束之前,16-18周,任课老师按要求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布置;讲清楚本次调查报告的格式和题目,组织形式和具体要求。

2、暑期老师对自己所代学生进行及时辅导、沟通和交流。

3、本次调查报告的收集:下学期开学后的第1-2周,各位老师收齐自己教学班的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批改并评定成绩。

四、组织形式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采用学校统一组织和个人自主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学可通过自主方式完成课程实践活动。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调查)有两种形式:

一是学校组织的校级学生实践团队。

二是各学院组织的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等社会实践小分队,由学院团委组织、专业教师带队指导。

以上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调查),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将概论课社会实践(调查)与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结合进行,并按要求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五、具体要求

1、全员参与。全校20XX级本科生必须人人参与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2、就近就地进行。除了学校和各院系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外,自主社会实践(调查)的同学,建议结合家乡所在的市县镇村相关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3、社会实践(调查)要眼睛向下,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利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议。

4、调查对象必须真实、具体。为了反映本次社会调查的真实性,要求将本次调查的对象(被调查的单位、个人及地点)用图片及相关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表现出来,调查报告须插入自己的实践图片,相关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请填写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学生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格式见附件一)里。

5、自主实践的同学应及时通过电子信箱、电话加强与指导教师的交流。指导教师选取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走访指导。

6、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时间一般1-3周,活动结束撰写报告,报告的撰写要明确一个主题,以事实为根据,尽量做到内容详实,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论述(报告题目可参考下面所提供的参考选题),篇幅3000字左右,下学期开学第12周提交指导教师(任课教师)。

7、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注意事项:

(1)封面、正文、封底使用相同格式,报告用WORD文档打印,可插入能够反映自己实践活动的照片,格式要规范。(封面、封底等格式见附件二)

(2)封面上需注明调查题目、个人信息、报告撰写日期等。

(3)除封面外,报告应包括内容摘要、正文、结语等。

(4)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材料详实、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据确凿、论证合理。

(5)严禁以各种方式抄袭或剽窃,一经发现该报告判零分,不给予补考机会。

8、对于未参加实践活动、未提交调查报告的学生,按旷考处理并参加下一届重修。

六、参考选题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主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参考选题如下:

1、科学发展观与我的家乡建设。

2、对你居住地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和认识情况的调查。

3、当地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4、对你居住地农村或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的调查。

5、对你居住地企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调查。

6、对你居住地企业以人为本理念贯彻情况的调查。

7、当地如何发展自身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8、当地如何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9、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0、当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11、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1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13、新形势下当地低收入群众生活保障问题的调研。

14、当地政府在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中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15、家电下乡情况调研。

16、当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哪些重大举措?

17、调查分析某个村镇(社区)构建和谐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18、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色变化。

19、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20、调查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21、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的调查。(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鉴赏水平、趋势等)

22、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过程和现状。

23、当地如何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

24、当地如何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

25、对你居住地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调查。

26、调查当地耕地保护情况(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

27、对当地农村的医疗合作制度调查。(参与方式、建立情况、运行情况)

28、对所在地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

29、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查。(金融服务机构服务类型、服务职能等)

30、农村产业化经营状况调查。(当地的主导产业、农产品基地、管理制度、龙头企业、利益机制等)

31、你所在的村镇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及带动效果调查。

32、记载本地致富带头人的发展历程。

3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农村道路、通讯、水电气、水利及基本农田改造、环境设施等现状与建设投资总量及结构,当地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等)

34、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及队伍情况调查。(机构的数量、经费来源、科技人才数量、结构、工资水平等)

35、当地农民被征地的补偿标准调查。

36、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调查。

37、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或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状况调查。(从事的产业、行业、职业和岗位、收入等情况)

38、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解决思路调查。

39、80后员工的职业特点及有效管理

40、80后农民工职业需求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41、当地就业服务机构发展状况调查。(中介机构、社会劳动就业保障局等)

42、当地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的措施及实施情况调查。

43、你所在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校舍、师资、经费保障、学杂费等)

44、当地适龄儿童入学率、失学率、辍学率情况调查。

45、当地中小学学生学习负担情况调查。(现状及改造)

46、当地农村师资水平及工资待遇情况调查。

47、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48、当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发展情况调查。

49、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发展情况调查。

50、对你所居住地的文化建设设施(社区或农村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现状以及发展状况(国家投资、规模等)的调查。

51、对你所居住地民间文化社团(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曲艺、文学、摄影、戏剧等)的调查。

52、对你所居住地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情况的调查(数量、服务内容、典型事例、群众反映等)。

53、对你所居住地居民健身情况(人数、频率、设施数量、群众反映等)的调查。

54、本村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特色民俗资源的开发现状及潜力评估。

55、农村环境污染类型和发展趋势及污染治理情况调查。

56、你所居住地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改善情况调查。

57、你所在居住地人口素质情况调查。

58、调查你家乡的公民对我国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情况。(比如:选举方式、对选举的态度、参加情况、当选人员情况等方面。)

59、你所在居住地居民的情况调查。(包括信仰哪些宗教、比例如何、信仰程度、信仰内容等)

60、调查你家乡乡镇机构改革情况(人员构成情况、工资发放情况、办事效率情况)

61、调查村民和村干部发生矛盾(比如,土地承包过程、宅基地发放、提留征收、教育经费、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解决的途径

62、调查当地公民权利保障情况(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

63、调查你所在地的厂务公开情况(哪些方面公开、落实情况、职工满意度、需要改进的方面)

64、调查当地村务公开情况(哪些方面公开、落实情况、老百姓满意度、需要改进的方面)

65、你所居住地的基层自治组织(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情况的调查。(产生、成员构成情况、有哪些职责、作用、重大事情的决定、是否定期召开代表大会?了解基层自治组织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

66、当地法院制度建设情况调查(公开审判、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巡回审判、简易程序使用等)

67、当地群众打官司诉讼费用情况调查(诉讼费用收取、支付律师费用、仲裁收费、诉讼费的减免等)

68、当地居民学法用法守法情况调查(最关注哪些方面的法律、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的途径、利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身边法律遵守情况)

69、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家庭收入有哪些、基本的收入、家庭成员中收入高和收入低的差距)

70、当地工资情况调查。(最低工资制度标准、当地收入高的职业、中等收入水平、农民增收减负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71、当地社会保障体系调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机构)

72、当地养老情况调查(养老方式、养老院建设、老年生活状况、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73、调查当地对困难群众救助情况(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

74、当地社会福利情况调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方面)

75、当地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情况调查。(涉及的范围、执行情况、改进方面)

76、当地城镇职工住房情况调查。(居住面积、购房的承受力、困难、希望和要求)

77、创新公民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服务设施调查。(服务型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

78、城乡为群众和基层提供快捷优质服务的方面的调查。(服务型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创新管理制度等)

79、在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等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何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方面的调查。

80、对你居住地(城镇)房价及销售情况的调查。

81、在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等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何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方面的调查。

82、关于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的调查。(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的建立、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应急预案体系的健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完善,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加强,公共参与自救能力的提高,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整体联动的实现程度等)

83、关于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责任制的调查。(关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宣传教育、关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健全和完善;关于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的责任制到位情况等)

84、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调查。(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整治社会治安、扫除黄、赌、毒;改革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加强对流浪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的关心教育,强化吸毒人员感化和管理,改进刑事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院等基层基础建设;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确保政法队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等)

85、家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

86、当地中小学生暑假学习及生活状况调查。

87、当地社会教育机构运行及管理情况调查。

88、调查当地如何运用邓小平科技教育思想为指导、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89、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村貌维护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90、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建设有哪些举措。

91、农民对科技致富的认识、态度和投入程度如何。

92、当地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

93、当地政府在带动农民科技致富方面的有哪些措施。

94、新农村建设中各项惠农政策(如种粮补贴、养猪补贴等)的落实情况调查。

95、当地企业发展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96、我看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97、企业员工的住房、工资待遇情况如何。

98、企业员工的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险状况如何。

99、对你居住地人们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调查。

实践基本情况篇3

2、到基层锻炼初任公务员要积极参加锻炼单位组织的政治与业务学习,了解民情民意,熟悉基层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调查研究、沟通协调和处理事务等方面能力;

3、坚持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学习计划的顺利完成;

4、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每一次学习,要认真做好笔记,坚持写好学习心得;

5、组织开展学习体会交流,在小组学习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每组推荐1-2人参加交流。

二、请假制度

1、到基层锻炼的初任公务员要严格执行组织人事部门和锻炼基地规定纪律,认真完成实践单位布置的各项任务,自觉维护好市级机关年轻公务员的良好形象。

2、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小组成员因病、因事请假的,要及时向组长报告;组长请假的,要及时向管理组长报告;管理组长请假的,要及时向组织人事部门报告;

3、在基层锻炼期间,原则上不得回原单位工作。原单位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回去帮忙的,请假时间在一天以内,在获得实践基地同意的同时,要向各组长汇报;请假时间在两天以内,各组长要向管理组长汇报;请假时间在两天以上,事先必须由原单位向组织人事部门履行请假手续,征得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后方可回去;

4、一年中累计病假、事假超过30天或与原单位工作交接完毕后,一年中回原单位工作累计超过30天的,延长基地锻炼时间3-6个月,期满后再行考核。

三、调研制度

1、每位到实践基地锻炼初任公务员在完成正常的学习工作任务外,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2、调查研究要结合锻炼基地的业务和工作特点,联系村镇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3、每位到实践基地锻炼初任公务员在锻炼期间至少完成两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四、岗位工作制度

1、遵守工作纪律,服从实践基地分工,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2、工作态度认真,能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3、坚持学习,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势头,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及地方的政策文件精神,撰写学习笔记、锻炼日记,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思考能力;

4、结合工作,深入了解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写出有质量的调研报告,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意见,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五、管理制度

1、实行管理组组长和小组组长负责制。管理组组长负责对管理组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并负责传达主管部门的指示,定期向主管部门汇报锻炼情况。小组组长负责对本小组成员进行管理,并定期向管理组组长汇报情况。

2、实行例会制度。管理组实行两周一次的例会制度,由组长负责召集,传达学习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精神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的有关要求,交流各组实践情况、锻炼体会,讨论各类实践、活动方案。小组实行每周一次的例会制度,由组长负责召集,组织交流小组锻炼情况。组长要加强与组员之间的联系,掌握每个组员的工作动态,了解组员对锻炼实践工作的建议意见,并及时向管理组组长反馈。

3、适时开展集体活动。大组原则上两个月一次集体活动,活动形式要简洁新颖,内容要有利于组员之间互相熟悉、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大组活动方案由管理组讨论决定后,向市组织人事部门汇报,并负责组织实施。

4、坚持自我考核制度,锻炼期满,实行自我考核制度。

①考核内容。对小组组员的考核内容(总分100分):完成扬组发[2005]57号文件以及遵守本管理制度的情况,具体包括:完成实践单位布置任务的情况(30分);锻炼笔记、读书笔记、调研报告以及《简报》投用稿情况(25分);遵守组织纪律情况(15分);完成组长布置任务情况(10分);为推动基层发展献计献策情况(10分);为基层办实事情况(10分)等。

对小组组长的考核内容(总分150分):除了对组员的考核内容外,还包括组织、带领和管理小组开展实践锻炼的情况(25分);完成管理组组长布置任务的情况(15分);本组成员完成锻炼任务的情况(15分)等。

对管理组组长的考核内容(总分200分):除了对小组成员、小组组长的考核内容外,还包括组织、带领和管理各小组开展实践锻炼的情况(20分);完成市组织人事部门布置任务的情况(15分);本组成员完成锻炼任务的情况(15分)等。

②考核办法。组员的考核,实行自我考核(40%)和组长考核(60%)相结合;小组组长的考核,实行自我考核(30%)、组员考核(20%)和管理组长考核(50%)相结合。

③组员的考核,由小组长负责签字;小组长的考核,由管理组长负责签字;管理组长的考核,由市组织人事部门负责。

④考核结果作为锻炼期满考核鉴定的重要依据。

六、组稿制度

实践基本情况篇4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实践性教学显得更为重要。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高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实践性教学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培养适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而非理论型、科研型、设计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但是,目前在会计教学中,尚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缺少规范性标准和要求。传统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与新时期要求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会计人才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如何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规范性,也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部分开设会计类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具体包括了河北、辽宁、内蒙、山东、浙江、吉林和江苏等省市的16所院校。

(二)调查方式

1. 问卷调查法

我们采用了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截止时间是2005年9月。这次问卷调查共设计问卷22份,发放调查问卷20份(其中2份空白问卷留档),收回问卷16份,回收率为80%。问卷涉及到7个省份的16所高职高专院校,调查基本反映了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调查表共设计了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实践性教学情况”指标,主要是为了从总体上了解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该项指标下,又分设了“实践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校实验室状况和校外实习基地”等项具体内容;第二部分为“任课教师情况”指标。目的在于了解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类专业教师的师资情况。我们分别从“年龄”、“学历”和“会计实践经历”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2. 询问法

我们对调查问卷填写不详的有关学校,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就此项调查进行了询问式的补充。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的内容有实践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校内实验室状况、校外实习基地和任课教师情况等。下面是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实践性教学内容”指标

本指标我们就“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其他专业”三个专业,分别对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及“校外实习”五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具体项目是:“随授课进行” 、“集中实习”、“所使用教材名称及出版社”。其中前两项又分为“课时量”和“实施形式”两部分内容。

所调查的16所院校,在被调查的三个专业五门课程的教学中100%安排了实践性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但所安排的课时量高低不等,最高的为36.4%,最低的是32.4%。其中有12所院校在“随授课进行” 和“集中实习” 两个环节都安排了实践性教学内容,占所调查院校的75%。而其余4所院校只对其中的某一环节安排了实践性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实习方面, 有93.75%的院校都安排了校内的实习,但在校外的实习中,仅有25%的院校进行了安排。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逐渐调整会计学的教学计划,逐步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比重。专业课要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安排适量的学时,加强学生对凭证、账簿、报表等的实务操作,其目的主要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体参见表1、表2、表3、表4。

表1实践性教学方式表

从选用的教材上来讲,版本不统一,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有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的、有上海立信出版社的、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有国际出版社的、有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还有自编的。其中选用教材相对集中的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系列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系列教材,分别占所调查院校的35.7%。

(二)“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指标

实践性教学要突出综合性和岗位的流动性,既要模拟会计核算过程,又要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明确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以及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本指标按“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两个方面分别对“分岗位模拟”、“综合实习”、“分角色模拟”及“所使用教材名称及出版社”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上分析,有多数的院校都“分岗位”、“综合”或“分角色”进行了模拟。具体来说:

1.有一半以上的院校在“手工会计”方面进行了“分岗位模拟”,当中:57.1%的学院设置了“出纳”岗位,50.0%的院校设置了“会计主管”岗位,35.7%的院校设置了“工资核算”岗位,50.0 %的院校设置了“成本核算”岗位,有57.1%的院校设置了“总账报表”岗位。

2.有近60%的院校在“电算化会计”方面进行了“分角色模拟”,当中:64.3%的学院设置了“出纳”岗位,57.1%的院校设置了“账套主管”岗位,64.3%的院校设置了“往来会计”岗位。

在考核标准上,设置了“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从调查结果上分析,多数院校采用了“百分制”的考核方式。

从实训的教学手段来看,采用手工实训的院校达到了100%。在此基础上,仅有31.2%的院校安排了多媒体实训。

表6 实训的教学手段统计表

在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最终又将何种方法进行考评,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既定培养目标和定位下,灵活的加以选择。

(三)“校内实验室状况”指标

本指标设计了如下两方面的调查内容,即:“手工实验室的配置”和“电算化实验室配置”。通过调查,我们得知,绝大多数院校都配置了实验室。其中配置了“手工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的院校各占了81.25%和85.7%。

表7实验室的配置情况表

(四)“校外实习基地”指标

校外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面广。

调查结果显示, 14所院校有数量不等的校外实习基地,占被调查院校的87.5%,基地共计40个,平均每个院校有2.5个。其中最多的有6个,最少的有0个。校外实习基地(单位)的规模也有大、中、小之分。其中:规模大的有11.1%,中等规模的有77.8%,规模小的11.1%。

我们还对院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的合作时间做了调查。可见表8:

(五)“任课教师情况”指标

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普通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外,根据其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特殊性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和操作演示能力等。因此,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在“任课教师情况”指标下,设计了“年龄”、“学历”和“会计实践经历”三方面的内容。

1.年龄方面

从调查结果上分析,老中青比例为1:3:1的,这说明,在我们的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中年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此结构基本上是合理的(最佳结构应为1:2:1)。统计数字见表9:

表9任课教师的年龄情况表

2..学历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大部分的教师为大学本科水平。统计数字可见表10:

表10 任课教师的学历情况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们所调查的这14所调查职业院校中,会计学专业的师资队伍中目前只有一名博士生,硕士生的比例也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折射出,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储备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是任重而道远的。

3.会计实践经历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任课教师都参加了形式不同的,时间长短不一的会计实践,但仍有12.5%的教师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会计实践活动。这对于日常的教学是极为不利的。(表11)

注: 在统计时,对调查表中部分院校所填写的人数一栏的资料,我们采用了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表12 “双师型”教师的情况表

实践基本情况篇5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学家(DanielLStufflebeam)等[2-5]在20世纪60-70年代提出CIPP评价模型。斯塔佛尔比姆提出,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nottoprovebuttoim-prove)。CIPP评价模型包括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投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1.1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评估问题、需求以及机会[6],本质上属于诊断性评价,研究者通过系统述评、调查、文献评阅与德尔菲法等被评价内容的背景状况,分析被评价内容现存问题和障碍,确定方案目标与方案实际之间的差距。1.2投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评估方案目标实现所需的条件、资源以及各种备选方案的优缺点,本质上属于可行性评价。为了识别不同方案的优劣,需要可能的人力、物力、成本资源进行统筹分析,同时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等。1.3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监督、检查和反馈,目的在于下一阶段的改进与调整,本质上属于形成性评价。研究者在过程评价的环节中应与具体参与人员交流反馈,了解方案实施现状及潜在问题,对修正方案提供有效信息。1.4成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评价方案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本质上属于终结性评价[7]。研究者可搜集与方案相关的人员对结果的评价,并依据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来判断实施方案的成果,决定是否继续沿用、修正或更改。值得一提的是,在CIPP评价模型中,背景评价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投入、过程、成果评价则是在背景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出现。CIPP评价模型属于方案评价,适用于高校课程评价[8]。

2构建《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评价模型

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9]。根据CIPP评价模型,首先确定《基础护理学技能》课程开设、实施的实际需要,以及4种评价环节在《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评价模型中的位置与意义。本课题组根据实践教学需求为前提,将实践教学资源作为保障,以课程实现程度和反思教学为核心,将实际教学成果作为关键,构建出《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评价模型的框架(图1)。在本研究中,CIPP评价模型贯穿始终,不仅对教学绩效结果进行考评,也客观分析了教学开展的背景、投入及教学环节,以“制订目标-组织决策-实施决策-重复(修改)决策”的模式[10,11]不断循环评价,提高《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的质量,保证课程开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构建《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评价模型的指标

《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见图2。3.1一级指标的实践教学背景评价在背景评价过程中分析了护理学“三基”学习要求,了解当前医疗护理环境下岗位胜任力的需求,评价实践教学需求,评判课程教学目标设定的合理性,是评价模型构建的前提。(1)宏观层面-岗位需求:以《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的终末目标—护理岗位需求作为教育实施的前提,暨将质量管理的“事后把关”转变为“事前预防、过程控制”。通过文献研究、师生访谈、用人单位反馈等方法来分析现存《基础护理学技能》课程开设及进展的优缺点,评价引入CIPP评价模式是否可以弥补和改进现存问题,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效果,同时保障本课程的开展与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契合。(2)微观层面-目标合理:客观分析《基础护理学技能》课程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设定,结合院校授课教师和临床护理专家的意见,综合评判课程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12]。基于背景评价的2个二级指标和5个三级指标,分别对三级指标进行打分、综合判断,形成阶段性评价结果。3.2一级指标的实践教学投入评价投入评价指标在评价模型发挥积极的保障作用。本研究在前期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基础护理学技能》课程所需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性评价。包括教学设备、网络教学资源、教学基地、师资力量、学生准备5个二级指标。(1)教学设备:评价实验实训中心现有设备及仪器使用及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情况;(2)网络教学资源:相对应的包括多媒体教室配比、教室网络覆盖程度、网络教育资源配置情况、网络课程平台开放情况、常用数据库开通情况、多媒体硬软件管理水平。(3)教学基地:通过访谈教学参与者同时结合临床护理专家意见评价校内外教学实(见)习基地情况,评价其是否可以提供充足且有效的实(见)习条件。(4)师资力量:了解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和师生比例情况,评价是否具有实现较好教学效果的可行性;通过教学管理人员(学院教学办、教研室、课程小组相关负责人等)的访谈明确《基础护理学技能》授课的教师应具备何种教学能力,如何评价等;通过教师访谈、教学实际走访,明确《基础护理学技能》授课教师的能力现状。(5)学生准备: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课程行为表现评价学生对《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的态度、对相关基础操作设备及仪器的熟悉程度、评价其是否具备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储备。3.3一级指标的实践教学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指标作为评价模型中的核心内容,评价《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目的在于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作为形成性评价,包括教学实现程度、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情况、教学反思情况5个二级指标。(1)教学实现程度:通过课程中走访、随即听课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实践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评价《基础护理学技能》教学实际运行情况,总结影响课程运行的环节。(2)教学形式:《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形式分为传统授课(教师演示-学生回示)、翻转课堂(学生自学后演示-师生点评)两种,评价师生双方对两种授课形式的接受及掌握程度。(3)教学方法:评价情景模拟教学、综合设计性试验、护理新进展讲座等教学方法是否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归属感等核心素养,同时培养教师的综合带教能力。(4)教学考核情况:评价课程考核的形式及内容,也包括师生双方在考核过程中的积极性及原因。(5)教学反思情况:评价课后反思是否紧扣实践教学本身,有无采取多样化的反思形式,教师有无综合了学生评价和教师互评的意见建议,同时评价师生在反思过程中的积极性及原因。3.4一级指标的实践教学成果评价成果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也是评价模型的关键环节。评价教学效果,过去,传统实践教学评价通常采取单项考核,存在评价形式单一、评价结果片面等问题,导致CIPP评价无法重复决策及推动实践教学改进。因此,本研究的成果评价中除关注学生实践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有无提升外,更强调师生双方在实践教学中的感受以及第三方评价,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满意度,评价教师的授课满意度、听取实(见)习单位带教老师意见。

实践基本情况篇6

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就是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不论对我们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发展,还是对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解放思想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

理论创新作为一种创造性、突破性的思维活动,要求创新主体应具有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观念。这其中,解放思想又是首要的问题。

解放思想具有如此大的作用,是由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反对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也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本质要求。中国之所以能实行改革开放并在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取得重大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以思想的解放为先行,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思想基础。20多年的改革发展实践中,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是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而是坚持从变化的实践出发,不断解放自己的主观思想,在变化的实践中形成发展的理论,又以不断丰富的理论去指导变化的实践,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国际形势更加变化多端,我国改革开放也进入关键阶段。时代在变化,国情在变化,我们也必须赋予解放思想以新的含义。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世界竞争,经济市场化的全面变革带来的是我国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这都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积极回应。只有在思想上冲破束缚、开拓进取,才能为理论创新奠定前提基础;也只有理论的不断创新,才能对不断变化的实践给以科学指导,使其不断发展。

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我们党所以把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作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的。只有把理论创新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才是现实的。脱离具体的实践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将失去创新的源泉。

在实践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应做到以下几方面的结合。

一是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紧密结合。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总是相互促进、交相辉映的,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0多年的改革开放,走过的就是一条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又以创新的理论指导、推进实践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无不是从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出发,吸取广大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又以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探索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是它的根本特征,它必然要求理论上的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从而对变化的实践做出回应,使变化的实践获得理论的科学指导。而这种发展的实践必然获得新经验、新启示,又能使理论探索获得新成果,开拓新境界。这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其结果是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获得了新发展。

二是坚持时代特征与实践特征的紧密结合。不同时代有不同主题,时代特征不同,其实践特征也必然不同。只有把时代特征与实践特征紧密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只有立足于时代特征,分析此时代条件下的社会现实,探索此时代条件下的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在时代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中推进理论创新。

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要坚持,没有这些基本原理为指导,原本封建落后的旧中国,不可能通过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必须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否则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睛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定要纠正脱离实际隋况的本本主义。”

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如何理解它和对待它的争论。其实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本身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答案。他们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是以僵化的观点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还是以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历来是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能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首要问题。历史已经证明,那种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某些具体情况做出的个别论断当成行动的纲领和指南,只能带来消极的影响,它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失去其应有的生机与生命力,还将使革命和建设遭遇重大的挫折。

历史同样证明,只有冲破对马克思主义教条理解、完全搬用的态度,以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革命与建设的胜利。列宁在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上找到了薄弱环节,使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俄国首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同样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明确阐述过的理论;邓小平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有关论述,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现实出发,重新思考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等一系列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使经历了严重曲折的中国社会主义又获得发展的机遇,取得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由此可见,以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才是对待马克恩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我们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不能偏离一个根本原则,那就是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本前提。我们强调的是对其基本原理坚持的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脱离这一根本前提的盲目“创新”,更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正如邓小平所指,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老祖宗不能丢”,二是要结合实际“搞清楚”、“讲新话”。这里的“老祖宗不能丢”,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丢,结合实际“搞清楚”、“讲新话”,指的是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从不断变化的实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四、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当代主题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是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一个根本问题。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曾出现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中国也经历了近20年“左”倾错误这样沉重的曲折。总结教训,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只是为社会发展提出了一般指导原则,没有也不可能为各国的具体建设道路提供现成的模式,况且他们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上建立的,而后来的实践却是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些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因此,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便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实践基本情况篇7

一、点评方式

点评对象为全局各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局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由局党委书记进行点评;各处、科室、中队中层领导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由分管局领导进行点评;其他党员干部由本单位党组织书记进行点评,各基层党组织可利用党员大会、工作例会、支部会议等形式对党员进行点评。

二、点评内容

点评要按照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主要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践诺情况等内容进行点评,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督促整改提高。

1、对基层党组织点评内容。主要包括创先争优活动组织推进情况;公开承诺事项兑现情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为民办实事好事情况;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等。

2、对党员领导干部点评内容。主要包括参加创先争优活动

情况;践行承诺的情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岗位工作和其它工作完成情况;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情况;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的情况;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等。

3、对普通党员点评内容。主要包括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践行承诺的情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岗位争优的情况;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情况;工作作风情况;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等。

三、点评步骤

1、自我小结。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照创先争优活动提出的要求,深入进行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前一段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践行公开承诺兑现的情况进行“回头看”,总结成绩,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设想和建议,形成情况小结。

2、领导点评。分管局领导对基层党组织进行点评,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对所属党员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今后工作的意见建议;被点评的党组织和党员要作好领导点评书面记录。认真填写《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表》或《党员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表》。

3、落实整改。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整改落实计划,扎实抓好问题的整改,能够及时整改的要及时整改,现阶段无法整改的,要明确整改目标、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并采取召开会议、媒体宣传和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公开领导点评情况和整改措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四、有关要求

实践基本情况篇8

实践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实践性教学显得更为重要。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高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实践性教学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培养适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而非理论型、科研型、设计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但是,目前在会计教学中,尚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缺少规范性标准和要求。传统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与新时期要求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会计人才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如何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规范性,也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部分开设会计类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具体包括了河北、辽宁、内蒙、山东、浙江、吉林和江苏等省市的16所院校。

(二)调查方式

1. 问卷调查法

我们采用了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截止时间是2005年9月。这次问卷调查共设计问卷22份,发放调查问卷20份(其中2份空白问卷留档),收回问卷16份,回收率为80%。问卷涉及到7个省份的16所高职高专院校,调查基本反映了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调查表共设计了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实践性教学情况”指标,主要是为了从总体上了解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该项指标下,又分设了“实践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校实验室状况和校外实习基地”等项具体内容;第二部分为“任课教师情况”指标。目的在于了解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类专业教师的师资情况。我们分别从“年龄”、“学历”和“会计实践经历”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2. 询问法

我们对调查问卷填写不详的有关学校,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就此项调查进行了询问式的补充。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的内容有实践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校内实验室状况、校外实习基地和任课教师情况等。下面是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实践性教学内容”指标

本指标我们就“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其他专业”三个专业,分别对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及“校外实习”五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具体项目是:“随授课进行” 、“集中实习”、“所使用教材名称及出版社”。其中前两项又分为“课时量”和“实施形式”两部分内容。

所调查的16所院校,在被调查的三个专业五门课程的教学中100%安排了实践性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但所安排的课时量高低不等,最高的为36.4%,最低的是32.4%。其中有12所院校在“随授课进行” 和“集中实习” 两个环节都安排了实践性教学内容,占所调查院校的75%。而其余4所院校只对其中的某一环节安排了实践性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实习方面, 有93.75%的院校都安排了校内的实习,但在校外的实习中,仅有25%的院校进行了安排。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逐渐调整会计学的教学计划,逐步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比重。专业课要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安排适量的学时,加强学生对凭证、账簿、报表等的实务操作,其目的主要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体参见表1、表2、表3、表4。

表1实践性教学方式表

从选用的教材上来讲,版本不统一,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有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的、有上海立信出版社的、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有国际出版社的、有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还有自编的。其中选用教材相对集中的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系列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系列教材,分别占所调查院校的35.7%。

(二)“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指标

实践性教学要突出综合性和岗位的流动性,既要模拟会计核算过程,又要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明确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以及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本指标按“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两个方面分别对“分岗位模拟”、“综合实习”、“分角色模拟”及“所使用教材名称及出版社”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上分析,有多数的院校都“分岗位”、“综合”或“分角色”进行了模拟。具体来说:

1.有一半以上的院校在“手工会计”方面进行了“分岗位模拟”,当中:57.1%的学院设置了“出纳”岗位,50.0%的院校设置了“会计主管”岗位,35.7%的院校设置了“工资核算”岗位,50.0 %的院校设置了“成本核算”岗位,有57.1%的院校设置了“总账报表”岗位。

2.有近60%的院校在“电算化会计”方面进行了“分角色模拟”,当中:64.3%的学院设置了“出纳”岗位,57.1%的院校设置了“账套主管”岗位,64.3%的院校设置了“往来会计”岗位。

在考核标准上,设置了“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从调查结果上分析,多数院校采用了“百分制”的考核方式。

从实训的教学手段来看,采用手工实训的院校达到了100%。在此基础上,仅有31.2%的院校安排了多媒体实训。

表6 实训的教学手段统计表

在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最终又将何种方法进行考评,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既定培养目标和定位下,灵活的加以选择。

(三)“校内实验室状况”指标

本指标设计了如下两方面的调查内容,即:“手工实验室的配置”和“电算化实验室配置”。通过调查,我们得知,绝大多数院校都配置了实验室。其中配置了“手工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的院校各占了81.25%和85.7%。

(四)“校外实习基地”指标

校外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面广。

调查结果显示, 14所院校有数量不等的校外实习基地,占被调查院校的87.5%,基地共计40个,平均每个院校有2.5个。其中最多的有6个,最少的有0个。校外实习基地(单位)的规模也有大、中、小之分。其中:规模大的有11.1%,中等规模的有77.8%,规模小的11.1%。

我们还对院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的合作时间做了调查。可见表8:

(五)“任课教师情况”指标

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普通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外,根据其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特殊性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和操作演示能力等。因此,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在“任课教师情况”指标下,设计了“年龄”、“学历”和“会计实践经历”三方面的内容。

1.年龄方面

从调查结果上分析,老中青比例为1:3:1的,这说明,在我们的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中年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此结构基本上是合理的(最佳结构应为1:2:1)。统计数字见表9:

2..学历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大部分的教师为大学本科水平。统计数字可见表10: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们所调查的这14所调查职业院校中,会计学专业的师资队伍中目前只有一名博士生,硕士生的比例也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折射出,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储备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是任重而道远的。

3.会计实践经历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任课教师都参加了形式不同的,时间长短不一的会计实践,但仍有12.5%的教师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会计实践活动。这对于日常的教学是极为不利的。(表11)

注: 在统计时,对调查表中部分院校所填写的人数一栏的资料,我们采用了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表12 “双师型”教师的情况表

实践基本情况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126-02

会计实践教学是本科会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完成整个会计教育目标服务。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模拟实务,更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不是开几门模拟实践课程就能实现的,应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形式,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手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安排内容不同、各具特色、富有实效的实践教学环节,使会计实践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

一、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与分析

1.会计实验教学的目标低、实验内容简单,对学生各种能力锻炼和培养不足。目前很多相关文献资料认为我国会计实验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会计,此目标较低,相应的实验内容、体系、方法等通常紧紧围绕学生操作能力来进行,这样的会计实验只能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而对会计分析、预测、决策和纳税筹划等较少涉及,实验内容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领会会计工作的真实价值和深远意义,也不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将固定的观点和做法灌输给学生,甚至公布固定答案,学生只是照搬照抄,对于“为什么”却不深入探究,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锻炼学生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内容,使实验变成理论知识的翻版。

2.实践教学课程、进程安排上缺乏整体考虑。实践教学是通过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会计实践活动来完成的。目前,一些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缺乏有机联系,对各实践环节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不明确,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从开设实践课程上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涉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等课程的实习项目还非常少。从实践方式上看,如课内实验,单独实训等诸多实践方式如何正确安排到学生各个课程和学习阶段去,如何做、如何控制、如何衔接、如何单项达到目的,并实现总体的完整和有效,这些都没有细致规划和运用。

3.很多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操作失效,效果不明显。例如一些校外实习基地的生产实习,基本是在授课老师带领下,到财务部门观看凭证填制或手工操作,完成课堂讲授知识的实践或观摩,这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或实践,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到毕业实习时,大部分学生自己寻找毕业实习单位,学校对学生的毕业实习失去了控制,从而导致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花费许多的时间寻找就业机会,如联系工作单位、参加面试,根本无心实习,使许多毕业学生实习流于形式,其实习报告也是想办法编出来的。

4.实践教学方法和硬件配备运用不到位。根据有关调查结果证明,目前大多数院校都配置了“手工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并且很多院校配备了“沙盘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已经对实践教学非常重视。但从实际情况上看,很多学生毕业后仍不能很好的胜任一个普通工作,说明实践教学虽引起重视,但实施情况和效果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好。这和实验室的利用情况、利用效率有直接关系。所以,好的硬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善加利用,不仅实验室配备完善合理,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利用相关规定都应详细制定并有效实施,才能使硬件设施不流于形式,发挥应有的作用。

5.实践各环节控制不到位。实践过程控制不严,没有按照进度完成;实践参与者参与积极性不高,迟到、早退、缺勤、抄袭现象严重;实践用教材及凭证账簿资料与实际存在差异,实用性不够强;实践结束对结果没有讲评,没有总结经验教训;实践计划安排不当,组织混乱,时间安排不合理等。

6.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的不够重视,使教师们也普遍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对实践技能掌握不牢,电算化软件操作不熟练,对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现实情况,也使教师无暇顾及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也少有机会到企事业单位真正的进行实践锻炼,从而使实践教学没有本质的质量保证。

二、对策建议

(一)实践课程和形式应合理安排

1.实践课程安排应重点突出、合理完善。对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要重点安排课内实训和单独实训,使学生牢固掌握最基本的会计工作能力,而对于其他课程应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情况合理安排实训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财务管理、审计、会计分析、纳税筹划等。

2.应运用多种实践形式互补配合。实践教学应采取多种形式,每种实践的方式不同,适用课程和情况也不同,实践目的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但只要安排得当合理,实施过程中严格、有效,注意各种方式的结合,会是非常完善的体系,起到非常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1)课内实训:理论教学中必须穿插课堂模拟实训,否则,初学者往往感到抽象和茫然,难以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如结合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中的章节设计单元实习项目,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单项操作技能,使学生及时验证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课程教学结束后,可再进行课程综合实习,安排课外单独实训,这样既扎扎实实突破每门课程的每个知识点,又有助于学生对课程体系的理解,从而建立起该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及科学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会计仿真实训是为了训练学生在未来的会计岗位上处理各种情况,因此,除了课堂模拟实验、阶段模拟实验以外,还必须安排综合的仿真实训,以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生产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有专门的实习教师带队到企业去亲自体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相关部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也有机会从最基础的事务做起,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接触的具体实务有机地融合。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工厂的各个岗位上体验真实工作的情形,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清楚地看到企业生产组织的各个环节,让学生积累最基本的实践经验,为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ERP实训: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会计的含义也逐渐被接受为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ERP的广泛应用也使得会计的ERP应用成为必然,因此,可以引入ERP综合实训项目,建立高质量的ERP综合实验室,从供应链、生产链、财务链等几大模块全面了解、分别模拟,并合理安排、高效应用,使学生受到综合、系统、全面的操作训练,将会对学生会计核算技能以外的其他技能的掌握和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5)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毕业生必须经过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全面考察和总结,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对毕业实习进行监控。指导教师应对实习生布置各阶段的任务,并检查其完成情况。实习结束,实习生应完成实习报告及上交实习鉴定表,并检查所收集的论文资料。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数量、质量及实习报告论文资料的完成情况,作为学生实习成绩评价的标准,学校根据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书信往来评价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毕业设计应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写作水平方面加以要求,作为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环节。

(二)应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控制和把握

实践教学的进行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性环节: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实践教学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而根本原因在于各个环节的不规范。

准备阶段: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资源配备,专业人员配备。首先,应制定合理完备的实践教学计划,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有统一标准,能准确把握进程和实践内容,这在前面已详细论述;另外,应给学生配备全面的实训工具,包括凭证、账页、报表、装订器等等;再有,要保证实践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能给予学生正确和规范的指导。

实施阶段:严格执行实践计划,这是最重要的,它直接决定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为保证实施阶段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加强。首先,对于作为会计实践主要参与者的学生存在的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态度不够端正、不严格执行实践纪律等问题,在实施前,有必要给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动员,让他们明白实践目的和计划、在整个专业学习环节中占的重要作用、要完成的任务和实践过程中要遵守的相关规定、考核方式,以增强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意识和积极主动性;其次,老师组织学生对账务处理流程和实践资料进行回忆、熟悉和了解,包括相关账册、有关原始资料、基本操作规定、基本处理方法等,使学生们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不仅能明白怎么做,还能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从而达到真正独立操作的目的;最后,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时刻监督,一方面指导老师要履行职责,工作到位,严格按计划和规范要求对学生给予充分的指导,但不是直接告诉怎么做,而是让学生每一步即动脑又动手,另一方面监督学生是否按实践进程安排、实践质量和纪律进行。总之,实施过程要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阶段:按计划回收实践资料,组织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成绩进行评定。教师应该按量化指标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出勤率、手工操作技能、电算操作技能、实验报告撰写等方面。对整个实践过程及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价,发现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提出解决方案,为下次实践教学提供依据。

(三)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和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般高校通常只注意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殊不知教师实践基地的建设也相当重要。而实际上,建立教师实践基地,让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是非常可行的,一方面教师实践基地的数量、规模不大,比较容易找;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向实践单位提供会计服务,实践单位乐于接受。所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对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从而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效果是非常关键的。

建立实验室管理和运用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的运用有计划中的高效运用,也有计划外的对外开放,让学生们自主实践。

参考文献:

1.梁丽萍.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实问题与改革构想[J].南平师专学报,2006(4)

2.刘红娟.针对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商业经济,2007(12)

3.洪荭,易风华.论基于ERP的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3)

4.秦少卿,黄兰,覃创建.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规范研究[J].会计之友,2006(4)

实践基本情况篇10

一、研究意义及步骤

由于生源减少,民办院校的处境艰难,一方面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进入对峙阶段,另一方面民办院校之间竞争也异常激烈。因为公办院校有历史沉淀,学术氛围浓厚,科研与品牌效应都比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具有较大优势。在此环境下民办院校应走出自己的特色,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应用”的核心就是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进而提高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相应素质。在此背景下探讨民办高校社会实践与学生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课题组对山东省三地九所实力比较雄厚的民办高校和开展实地调研和发放问卷,接受调研者包括烟台南山学院、山东协和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山东现代职业学院、青岛黄海学院、青岛工学院、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原山东产业文化学院、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蓬莱校区)、南山集团下属企业等。我们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472份,具体情况见表1。

二、山东省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社会实践与学生素质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中因子分析采用的是主成分算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和斜交旋(promax),选择荷重大于0.5且其特征值大于1(Eigen values over 1)的因子作为主要解释因子,实现变量的归类。同时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我们重新对三个专业社会实践生评价指标进行二级分类,构建出包含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三级指标的分层递阶的社会实践与学生素质指标体系。

对影响因素的各部分问项进行的KMO适当性检验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KMO值(社会实践)为0.802、KMO值(学生素质)为0.868,财会管理专业KMO值(社会实践)为0.908、KMO值(学生素质)为0.827,旅游专业KMO值(社会实践)为0.738、KMO值(学生素质)为0.791。Bartlett’s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值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均适合于因子分析。具体数据见表2。

注:根据通常的惯例,α≥0.5为可靠。

1、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因子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1)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本研究对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的47个问项和学生素质的12个问项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分别归为7个因子和3个因子,教学因素共解释76.232%的变异,学生素质因素共解68.089%的变异, 在本研究中,利用SPSS16.0软件包分别对这两大类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效度、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 α系数对整份问卷以及各个子部分做信度检验。在本研究中,各维度影响因素指标Cronbachα最小值0.565,最大值为0.968,而且量表总体Cronbachα值也分别达到0.967、0.866,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17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了学生毕业论文和学生实践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毕业论文和学生实践因子;F2由10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学生的专业实践和非专业实践比例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实践比例因子;F3由11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教师专业实践与非专业实践的比例情况、以及教师实践结果,因此命名为教师实践比例与实践成果因子;F4由5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的是学生实践结果对学生以后发展的影响,因此命名为学生实践成果因子;F5由1个项目组成,涉及到教师实践时间长短情况,因此命名为教师实践程度因子;F6由1个项目组成,论文答辩过程学校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命名为论文答辩过程学校控制的有效性因子;F7由1个项目组成,学生的产学研实习基地数比例,因此命名为学生的产学研实习基地数比例因子。 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学生毕业论文与学生实践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25.94),能解释影响社会实践因素的比率最大,F7学生的产学研实习基地数比例的方差贡献率最小(4.695),对影响社会实践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4个项目组成,包括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酒店业务能力等,是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应用因子;F2由3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自主创业、学生实践创新成果、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转化能力,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创新因子;F3由5个项目构成, 基本反映了学生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专业兴趣高低、学生专业学习动机、学生工资待遇水平、学生自信心表现、学生专业认可度,因此命名为学生非智力因子。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学生知识应用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23.474),能解释影响学生素质因素的比率最大,F3学生非智力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小(22.148),对影响学生素质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2)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根据以上因子分析结果,构建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

接上表

2. 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因子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1)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对影响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的47个问项和学生素质的12个问项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分别归为7个因素和3个因素,教学因素共解释72.49%的变异,学生素质因素共解释73.073%的变异。在本研究中,利用SPSS16.0软件包分别对这两大类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效度、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α系数对整份问卷以及各个子部分做信度检验。在本研究中,各维度影响因素指标Cronbachα最小值为0.61,最大值为0.934,而且量表总体Cronbach α值也分别达到0.951、0.919,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13个项目组成,与学生毕业论文和教师非专业实践有直接关系,因此命名为教师课余实践和学生毕业论文因子;F2由8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学生各种实践的影响,因此命名为学生实践水平因子;F3由4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教师与学生专业性实践,因此命名为师生专业实践因子;F4由4个项目组成,反映了教师实践时间长短和学生在论文写作中与导师见面次数,因此命名为师生实践程度因子;F5由4个项目组成,主要包括学生实践总结报告质量影响度、学生实践中爱岗敬业度、教师产研结合成果、教师挂职总结报告质量,基本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果情况,因此命名为师生实践成果因子;F6由6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的课余非专业性实践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非专业实践因子;F7由4个项目组成,包括教师对学生实践评价影响、学生实践单位评价重要性、教师的实践单位评价影响度等,主要反映了实践评价方面的内容,因此命名为师生实践评价因子。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教师课余实践与学生论文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20.69),能解释影响社会实践因素的比率最大,F7师生实践评价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小(4.695),对影响社会实践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4个项目组成,包括学生创新成果比例、学生理论、实践知识转化能力、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学生工资待遇水平,是所学知识的提升与创新,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创新因子;F2由4个项目组成,包括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机、学生专业认可、学生专业兴趣,主要反映的是学生非智力方面,即精神方面的因素,因此命名为学生非智力因子;F3由2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应用,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应用因子。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30.929),能解释影响学生素质因素的比率最大,F3学生知识应用因子方差贡献率最小(13.757),对影响学生素质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2)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根据以上因子分析结果,构建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4所示。

3. 财会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因子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1)财会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对影响财会专业社会实践的45个问项和学生素质的11个问项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分别归为6个因素和3个因素,教学因素共解释71.09%的变异,学生素质因素共解释70.623%的变异。在本研究中,利用SPSS16.0软件包分别对这两大类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效度、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 α系数对整份问卷以及各个子部分做信度检验。在本研究中,各维度影响因素指标Cronbach α最小值为0.77,最大值为0.965,而且量表总体Cronbach α值也分别达到0.971、0.876。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财会专业社会实践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14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毕业论文和师生专业性实践情况,因此命名为师生专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因子;F2由14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了科技、文化“下乡”学生实践数比率、支农支边学生实践数比率、支边支农实践教师比率等非专业性实践情况,因此命名为师生课余实践因子;F3由4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实习相关度、学生对答辩前准备程度、学生对论文答辩后整理情况等相关内容,因此命名学生毕业论文因子;F4由3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相关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德-体-技因子;F5由3个项目组成,反映了学生毕业实习时间、教师产研结合成果影响度、学生实践主动性程度的实践时间和成果,因此命名为实践程度因子;F6由3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实践评价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实践成果因子。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师生专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23.24),能解释影响社会实践工作因素的比率最大,F6学生实践成果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小(5.457),对影响社会实践工作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财会专业学生素质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5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爱好,包括学生专业学习动机、学生专业兴趣爱好、学生自信心表现、学生专业认可程度等,是学生的精神状态,因此命名为学生非能力因素因子; F2由3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了学生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职业道德素质高低、学生会计业务能力高低等,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因子;F3由3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学生创新成果比例、学生毕业后工资待遇情况,是知识转化运用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高低情况,是知识的提升,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创新因子。

(2)财会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以上因子分析结果,构建出财会管理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5所示。

三、三个专业社会实践与学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

3.1 三个专业社会实践因素因子比较分析

毕业论文在三个专业中的社会实践因素的方差贡献率最大。说明毕业论文对社会实践因素的影响最大。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重要指标。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就所学专业领域某一现象或理论简介或某一理论成果而所的文章。学校应该严抓学生论文,从选题、开题、中期考核、以及论文答辩都要严格控制,避免出现“论文不重要,不能因为论文答辩不过耽误学生毕业”这种宽进宽出的错误思想,应该树立论文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论文不合格大学学习就不合格的思想。严格把控论文应从以下方面做起:(1)提高全体教师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2)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3)制定规范的论文开题、答辩制度三专业因子分析中,相同因素还包括实践成果与实践程度因子以及专业实践与课余实践因子。

财会专业有与学生道德相关的因子,这与专业特点有关。会计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等。这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应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始终。

3.2 三个专业学生素质因素因子比较分析

学生素质因素三因子命名相同包括:学生知识应用因子、学生知识创新因子、学生非智力因素。三因子涵盖学生素质的70%多的信息。

三因子在三专业中顺序不同,学生知识应用因子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23.474%,在三专业中最大;学生知识应用因子对工商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13.757%,在三专业中最小;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因子对工商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30.929%,在三专业中最大;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因子对财会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22.138%,在三专业中最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因子对财会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25.36%,在三专业中最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因子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22.148%,在三专业中最小。

以上差别是由各专业的特点所决定的。财会专业学科特点略微偏理科,财会专业的主要特点是定量、精确、细致、微观,同时有比较枯燥和单调,所以对学生的兴趣要求较高,因此学生非智力因素因子对财会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在三专业中最大;工商管理专业比较宽泛,需要多方面的掌握知识,知识专业性不强,因此学生思维活跃,思维发散,因此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因子对工商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最大;旅游管理专业侧重于人的因素,突出实践的专业特色,因此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学生酒店业务能力影响因素最大。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一种实力派办学机构,在教学界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探索适用于民办高校的教育科研指标体系,推动其教育科研工作的进步,对其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梁镇,李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创新成长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7):166-171.

[2]梁镇.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成长评价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5);

[3]梁镇,陈立文,丁雷等.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成长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杨颖.浅析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年9月.

实践基本情况篇11

一、指导思想

将践行孝道文化情况引入党员发展工作,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规定,进一步深化“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的要求,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切实把好践行孝道情况关口,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

二、主要内容

将践行孝道文化情况纳入党员发展工作,就是看入党申请人是否做到“八个带头”。即是否带头孝敬父母,认真履行赡养义务;是否带头关心配偶,模范构建和谐家庭;是否带头爱护子女,悉心教育培育成才;是否带头和睦邻里,妥善处理各方关系;是否带头敬业奉献,急难面前勇挑重担;是否带头移风易俗,弘扬社会文明风尚;是否带头诚实守信,模范遵守党纪法规;是否带头忠党爱国,具有坚定理想信仰。

三、实施办法

将践行孝道文化情况贯穿党员发展工作始终,把好申请入党人的审查、培训、材料和公示四个关口。

1、围绕践行孝道情况,把好审查关。一是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审查。支委会对递交申请书的入党申请人进行研究审查时,要充分考虑其践行孝道情况,决定是否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二是确定发展对象时审查。党支部在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时,发放《入党积极分子践行孝道情况调查表》,决定是否列为发展对象。三是发展对象政审时审查。党支部在调查其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政治情况的同时,向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了解发展对象践行孝道情况。四是党委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时审查。基层党委研究审批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过程中,必须综合支部评审、组织员考察、群众座谈记录等方面意见,把拟审批对象践行孝道情况作为一项硬指标进行考虑。

2、突出践行孝道内容,把好培训关。基层党委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进行培训时,除《中国共产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邓小平理论等党的文件、法规、政策外,要把关于孝道文化方面知识作为必学内容,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富平县孝道文化手册》、富平县十佳孝星先进事迹等进行重点学习,要求做到践孝知识与党的知识同学习、同考核,切实增强申请入党人的践孝意识。未参加培训或考核达不到要求的,不得列为重点发展对象。

3、着眼践行孝道记载,把好材料关。一是党支部在审查入党积极分子自传时,内容必须反映其在孝敬父母、善待配偶、和睦邻里等践行孝道情况。二是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考察记录中,必须记录其践行孝道情况。三是入党申请人撰写思想工作汇报时,必须向党组织说明自己一个时期以来践行孝道情况。四是党组织召开群众座谈会原始记录中,必须注明党外群众对入党申请人践行孝道情况的意见。五是党组织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后形成综合性政审材料时,也要将其践行孝道文化情况一并进行综合评定,归入本人档案。

实践基本情况篇12

一、组织领导

县卫生局研究决定成立卫生系统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等组成,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职责

(一)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全面展开;

(二)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推进;

(三)发现典型、总结经验,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得到巩固。

三、工作安排

指导小组采取召开会议、听取汇报、查看资料、个别走访、实地调研等方式,不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一)学习调研阶段:主要检查基层医疗单位是否组建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机构,制定了具体活动方案;是否参加所在乡镇召开动员会,有针对性地搞好思想发动。广大党员干部是否认真学习了“学习读本”;是否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讨论;调研走访是否做到了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群众进行调研,广大党员干部是否广泛开展走访活动。

(二)分析检查阶段:主要检查基层医疗单位召开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和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情况。了解和检查民主生活会是否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深入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否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析检查报告是否充分反映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系统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

(三)整改落实阶段:主要检查基层医疗单位整改落实情况。是否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整改的目标、责任、措施、时限要求等是否明确具体;学习实践活动期间,是否解决几个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是否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好事。

四、有关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和部署。各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二)突出行业特色。各单位要立足“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增进人民健康”这一总的实践载体,将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与强化“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意识和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医德医风和提升行业形象有机结合起来。设计符合自身实际、富有吸引力的实践载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做实、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做优、做亮自选动作。

(三)结合基层特点。各单位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更加注重取得实效、更加注重简便易行、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强化基层、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的要求,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在更加注重取得实效和更加注重简便易行上,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更加注重强化基层上,要抓准基层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着力加强本单位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