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概论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6-04 08:36:33

水利概论论文

水利概论论文篇1

因为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单件性、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因此水利工程造价的计价也具有单件性计价、多次性计价和按构成的分部计价等特点。

1.单件性计价,是指水利建设工程不能像一般的工业产品那样由国家或企业按品种、规格、质量等成批地规定统一的价格,而必须通过特殊的程序,如编制概算、预算来单独确定每一个项目的造价。

2.多次性计价,是指为了适应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各阶段管理的需要,在基本建设程序的不同阶段,多次进行工程造价的确定工作。如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编制投资估算确定工程造价、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设计概算、技术设计阶段编制修正概算、施工图阶段编制施工图预算、工程招标阶段编制标底和报价、施工阶段进行工程结算、竣工时编制竣工决算来多次确定工程造价。

3.按水利工程构成的分部组合计价,是指工程造价的确定是按照构成建设项目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分别确定造价最后汇总而成的,而不能不进行分解一下子计算出来。

二、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发展过程及回顾

我国水利工程概预算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四个阶段:

(一)概预算制度的建立时期(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还没有工程概预算制度,基本建设的工程费用实行实报实销的办法。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新的设计机构和着手建立计划体制性质的工程概预算制度。当时的这种概预算制度,是完全借鉴与前苏联的经验。这项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确定概预算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规定在不同设计阶段必须编制概算或预算,以及概算、预算编制的原则、内容、方法;确定概预算的编制和审批、修正办法;确定概预算各种编制依据——概预算定额、费用标准、材料设备预算价格等制度,及相应的审定、管理权限等。

从1951~1952年,国家先后颁布了《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暂行办法》和《基本建设工作暂行办法》,这些办法都明确规定,工程建设概预算文件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分别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和技术设计预算。概预算文件经相应机关批准后,即成为基本建设的基本文件。在这一阶段,根据全国统一集中管理为主的原则,水电部先后颁发了《中水定额》及《水总定额》,并初步制定了取费标准和重要材料预算价格,初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概预算管理制度。

(二)概预算管理制度的削弱时期(1958~1976年)

1958~1976年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从1958年“”开始,经济指导思想出现了“左”的错误政策,不讲经济效益,甚至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把概预算制度说成是“繁琐哲学”而加以破除。刚刚建立起来的概预算管理制度被削弱了。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阶段不再编制工程概预算。其结果是“设计无概算,施工无预算,竣工无决算”,“投资大敞口,花钱大撒手,吃大锅饭”之风盛行。

1966年我国爆发了“”,直到1976年,全国上下处于动乱之中。“”使国家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概预算制度和定额被当作资本主义复辟的基础来批判,我国从上到下管理概预算工作的机构和设计单位编制概预算的专业组织被撤销,概预算专业人员改行,大量的资料流失,我国的概预算管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水利行业也不例外。

(三)概预算管理制度恢复重建时期(1977~1991年)

“”结束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投资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从1977年开始,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就着手整顿、健全概预算制度,组织概预算定额编制和修订工作。1978年,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制定和颁发了《关于加强基本建设概、预、决算管理工作的几项规定》,重申设计要有概算、施工要有预算、竣工要有决算。指出“三算”的管理工作是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整顿和加强,要加强责任制,提高“三算”的编制质量,以达到合理使用建设资金,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198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加强基本建设经济定额、标准、规范等基础工作的通知》,强调各主管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基本建设的综合部门,应建立、健全基础工作的管理和研究机构,加强概预算工作和编制依据的制定与管理。当时的水利电力部全面部署了这一工作,于1986年起陆续编制颁发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为水利概预算管理制度的恢复、重建和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打下了基础。

(四)造价管理制度改革与发展时期(1992年以来)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好为标志,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程造价管理进入了一个完善发展和改革的新时期,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也在管理体系、计价方法、计价依据及管理手段等方面做了许多改革,使沿用多年的概预算定额从指令性转变成指导性,根据市场价格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来预测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以节约投资,降低造价。特别是1996年后,我国引入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服务,建立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和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管理制度。1999年水利行业组织了全国统一的水利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实现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资格注册管理。1999年,水利部颁发《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9月3日,国务院体改办出台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提出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研究展望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今天,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将根据WTO的基本原则及国际社会工程造价管理的惯例,建立新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实现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以期达到与国际接轨。但是,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工程竞争的环境尚待进一步完善,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从现在起,直到完全与国际接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内,要实行“调放结合,循序渐进”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创造条件,加快新旧体制的转换,缩短过渡期,使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概念、方法和手段尽快融入世界经济。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概算;工程造价;概预算制度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水利工程造价的概念及其特点,阐明了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发展过程及回顾,并对今后我国水利工程概算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我国当前的水利工程概算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水利概论论文篇2

主考院校

专业

星期六(10月17日)

星期日(10月18日)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水利概论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56-02

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是基本建设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整个过程的费用计算,贯穿了水利工程估(概)预算、工程招标标底价以及投标报价、结算和决算等工程建设各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1]都很强的课程,与《水利工程施工》、《建筑材料》、《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农田水利学》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应用概预算工具和软件进行工程的计量和计价,基本具备造价员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目前,该课程教学方式偏重理论学习,学生学习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将“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是教学中的核心和重点。

一、课程教材现状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选用得当,使学生在校所“学”与就业后所“用”具有一致性,把职业需求的知识技能与课程内容充分整合。目前,众多教材的课程所包括的主要教学内容见图1[2]。从内容体系看,初步具备了水利工程计价的基本技能要求,但是课程内容组织比较离散,整体性和连续性差,理论与实际脱节,比如定额的原理章节内容,教材理论性过强,过多侧重于定额的编制原理和编制方法,但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是如何正确使用定额,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施工方法合理使用定额进行组价等的问题的分析和阐述。其次,经过多年教学过程分析,教材体系没有形成教学模块,各章节之间知识结构不够紧密,因此会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感到教材内容零散。

二、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程教学中学生们只有教材,没有与教材相配套的定额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导致教师无法深入讲解,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定额,造成教学空洞、乏味,感觉课本知识简单,眼高手低,以至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仍然不会使用定额,不会编制概预算工作。

其次,一份造价文件编制的优劣与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机械的选择和项目现场资料的把握有紧密联系,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课程学习与施工教学脱节,比如土方工程单价分析,需要考虑土的类别、开挖断面形式、运输距离、施工方法(人工或机械)和机械容量等众多因素的组合。

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以“满堂灌+放羊式课程设计”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环境单一,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应以模块的形式设置,结合每一模块对应的工作任务开展教学,理论与实践穿插,学习与工作紧密联系。

三、分层分模块教学体系构建

教学内容以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编制程序为主线,以不同类型的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布设学习情境,分层次、分阶段、分模块化教学,设置学习情境,按照“划分项目、计算工程量、分析单价、汇总概算”的步骤序化教学内容;通过真实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图计算教学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要求,融“教、学、做”于一体,手工计算与计算机软件结合为一体。根据各个模块按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的编排。并根据今后不断变化的就业岗位针对性调整教学内容,本课程可以按照三大模块构建课程的教学体系,即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和提高能力,具体内容表1。

本课程是按48个教学学时安排,主要针对基本技能训练开展课程设计,适当穿插综合模块和提高能力内容。在基本技能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之上,以“工程项目”为导向,按照基本技能所对应的教训内容进行“分模块”教学,每一模块做好教学单元设计,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做”,从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课程考核

按照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按照学生理论知识统一闭卷考试,综合考虑课堂表现、出勤和作业情况,以权重比例的方式评测该课程的总评成绩,此考核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而忽视了职业技能的培养。鉴于此,笔者认为课程考核体系应加强知识技能考核,把每一工作任务对应的知识技能和要求分模块考核,形成“理论考试+职业技能考核”的考核体系。

五、结语

水利工程造价是集技术、经济、管理和法规等为一体的体系,通过《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围绕教材内容介绍教材体系,以“项目为导向”,建立灵活性、适应性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深入理解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以现行的规范和规程为依据,熟练掌握(估)概预算编制的基本技能,达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技能为中心”的培养目标。

水利概论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2)05-0145-10

一、中国儿童福利时代与儿童福利概念战略地位

水利概论论文篇5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分析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此为近两年来我国政府推动水权改革提供了顶层设计。2014年7月,我国水利部内部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开展水权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宁夏等7个省区开展水权试点。①2015年3月,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会上表示,水权交易市场建设正从水权制度建设、水权试点、水权交易市场监督和交易平台建设三个层面大力推进,中国水权交易所的构建正按照程序进行上报、审批。②

尽管水权实践正逐步展开,水权交易制度建设背后的理论框架,特别是法律框架的构建,仍停留于起步阶段。现行法律法规方面,我国200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称为“《水法》”)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水资源使用的管制,并未充分考虑水权市场化的情形;而在具体水权交易规则方面,现行规则主要包括《黄河水权转换节水工程核验办法(试行)》、《水利部关于水权转让的若干意见》以及《水利部关于印发水权制度建设框架的通知》等部门规章,效力位阶较低,且其中并没有对于“水权”的概念加以厘定;而在学术理论方面,法学学者与经济学者存在较多的论述,但是由于理论争议的分歧而未产生通说。基于水权交易建设的推进以及《民法典》的制定进入讨论,水权制度、水权交易规则的法律构建再度被学界关注,而作为制度建设、理论发展根基的“水权”概念需要加以界定,才能为后续规则制定、实践开展提供合理指引。

二、经济学与法学二维视角下的“水权”

(一)经济学视角下的“水权”

在经济学语境下对于“水权”概念进行研究,主要依赖于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

首先,部分学者肯定产权语境下水权的事实存在。王亚华在《水权解释》一书中首先回顾了西方产权发展的历史,对于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的产权学说加以释明概括,认为产权是作为主体的人围绕财产客体做出选择的权利,强调产权的让渡性与排他性,可以将产权划分为“事实产权”与“法权”;而我国当下讨论的“水权”概念正是需要厘定的特定种类的产权,由于立法滞后使得“事实水权”③无法在“法权”中得以体现,但“事实水权”现实存在于各方面,例如政府水资源的宏观配置权,社团持有水资源提取权以及供水范围内的配置权,用户持有使用权等,而从法权加以界定“水权”内涵与外延,有利于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④

其次,学者提出了“水权束”的概念,认为水权本身是一系列权利的集合或者束集。水权在客体直观上体现为具体的水资源,实质上是围绕一定数量水资源的用途而产生的财产权利束,即“水权束”;“水权束”可以是单一或复数的水权,同时也可指包含所有权利的完整水权,其具有可分割性。⑤而正是因为此性质,可以分别实现经济学意义上产权的所有、使用、收益、转让等权能,同样解释了我国水资源所有权由国家所有而其他权能由多种主体行使的现实情形。⑥

(二)法学视角下的“水权”

1、法教义学的路径

通常认为,法教义学源于大陆法系的传统,其追求对于事实问题的法学体系化。法教义学处理问题的标准在于,在现行法律体系框架之内寻找运用某种规范解决问题的最优答案。⑦因此,法学学者所研究的水权问题首先基于法教义学的传统。

一方面,诸多学者沿袭传统民法路径对于“水权”在民法等私法框架内加以厘定。以崔建远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第一,水权是权利人依法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使用、受益的权利,其独立于水资源所有权制度,属于准物权,并对于水权与水所有权、水权与水合同债权的差异进行了说明,阐释了其与物权在法律效果方面的同与异;第二,由于水权属于集合概念,代表着权利束,可以根据行使形态、目的、取得原则等不同标准,对于水权进行类型化划分;第三,由于水以不同形态存在于地表或地下、与土地相结合,对于水权与土地权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区分,根据物理属性加以推论,则土地所有权将吸收水权,但基于社会公共利益,我国现行法目前水权、水资源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分立的模式,并认为在当时物权法制定的背景下,物权法可以承认水权属于物权,但因为水权具有诸多与其他物权相异的特性,具体水权规则应通过单行法加以规制。⑧虽然都是从民法理论出发,民法学者内部对于“水权”同样存在认知区别,从而产生了“一权说”⑨、“二权说”⑩、“多权说或权利束说”B11;同时,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于水权的划分见解与多种多样,且认为水商品交易与水权交易存在不同B12。

另一方面,部分学者认为水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水权”概念的界定需要参考公法上的相关规定。首先,张梓太、陶蕾认为在国家理论的基础上,“国际河流水权”需要在属权利“水权”的语境下进行探讨,国际水法是有关国际河流划界和管理规则的国际河流法,具有相对稳定的法律与理论体系;而国际河流水权在水权定义与水权配置方面存在达成共识与制度建设的困难,在现有国际法理论适用“有限”理论而不是“沿岸共同体论”理论的前提下,期望达成国际河流水权的共识讨论值得商榷。B13其次,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国家所有,对于水权初始配置方式的问题,崔建远认为取得初始水权的方式包括两种;一是用水人无须经过特定程序当然取得水权,二是基于行政授权或者行政许可取得水权,除却以上两种,其未来立法中可以纳入基于取得时效而取得水权。B14此外,王瑜从功能视角审视水权法律制度下“水权”内容应包括水资源利益分配规则和风险负担规则:第一,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益的分配构建于“国家―行政区域―用水户”的结构,实行行政主导下的初始水权分配,但取水权的物上请求权效力缺乏制度保障,生活基本用水的法律保护位阶较低;第二,风险负担主要按比例共同承担,由政府进行管理,必要时可限制用水,但区域水权缺少排他性,取水权优先效力没有得到充足保障,取水权征收制度下并未配套相应的财产权补偿机制。B15

2、法社会学的路径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而民俗规约正是非正式制度的重要内容。“水权”概念的讨论不仅仅涉及国家层面的立法设计,同样会受到民间习惯法的影响。张佩国、王扬通过田野调查以择塘村水务工程的具体案例切入研究我国的水权与林权,认为我国基层水权的确立,需要建立于“整体生存伦理”概念,从基层民众的习惯与观念出发进行整体解释,摆脱西方个体产权理论的约束,是一种具有民间法秩序意义上的地方性制度,核心内容是以村产意识、村界观念为根本要素,构建于当地民众对水资源的共有习俗基础上的制度。B16易军根据对于云南省永善县水资源利用的田野,认为我国水资源的使用除却国家法律规制与行政调控分配外,在农村地区水的利用更多地依赖于水权习惯,形成了水权二元法律制度机构;而水权习惯属于物权习惯的一种,根据农村用水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饮水权、灌溉水权、储水权、汲水权、引水权、排水权、河岸权和水利权等诸多内容。B17

3、比较法学的路径

部分学者对于域外水权制度加以阐释,通过域外水权制度开展的经验以期对于国内现代水权概念与制度建设提供经验。无论在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裴丽萍认为水权都有其独到的确立规则。从大陆法系的体系来看,水资源独立法律地位是罗马法以及传统民法确立水法制度出发点,并根据传统民法对于公法和私法的划分为依据,分别形成以民事权利为中心与以行政授权为中心的不同水法调整方式;而现代国家对于水法的构建基于对于现代水权的理解,其确立了与土地相分离的水资源配置模式;而可交易水权的兴起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综合管理的一种法律证明,与完全自由水市场的可交易水权性质不尽相同,其构建需要对水资源的财产权性质进行确认,同时需要注意设立紧急情况下的水资源行政干预措施。B18而从英美法的渊源分析,裴丽萍通过结合水资源的构成以及在英美法权属的演变,论述了水权私有性与整体性、水资源生存价值、水资源产权多重结构要求的对立,认为水资源国家所有是符合水资源的公益性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必要性,但具体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实现途径应当在目前单一所有行使的前提下进一步思考水资源的财产权属性效用的挖掘。B19

4、历史法学的路径

水权之争是我国古代农村纠纷产生的重要事项之一,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分析我国“水权”概念与制度的内生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田东奎以中国古代水权纠纷为研究起点,认为中国古代水权纠纷审判分为水权纠纷民事审判和附属刑案的水权纠纷审判,其处理过程中习惯法是重要的审理依据,并且在对于水权纠纷判决的执行方面采取的是非实体执行,往往是恢复至纠纷产生前的状态。B20李麒则通过对于明清时期山西河东水利石刻加以研读,分析出民间水规背后的法文化价值与习惯法价值,认为在明清时期以乡约民规为基础的水权制度是当时民间水规的核心内容,并且民间水规构建于村落之间水权界定的基础上,其权利义务的行使体现出由村落统一实现的整体性,具有自发性、内控性的地方秩序特点。B21

三、总结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围绕“水权”这一概念,在经济学与法学不同语境下,我国学者对于其内涵、外延的内容分析与梳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法学语境下的“水权”概念参考了经济学的产权理论,经济学“水权束”与法学“权利束说”二者相似最为体现。经济学与法学视野下的“水权”都具有可分离性,无论从产权学说还是法律关系的客体角度来看,水资源具有可分性,其权能可分别行使;而从民法理论的规范分析出发,根据“水权”所具有的财产权属性,结合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构建“水权”在法律制度中应有之义,可以使其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各项事实权能在现存法律体系中找到对应的具体规则。

2、“水权”的法律定义需要确定的界定。目前,各种学说对于“水权”都有相应体系构建,缺少的并不是理论探讨,而是一个确定的概念。尽管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当下对于“水权”概念的厘定存在出现不适性而在操作中模糊的可能性;但是,无论是“一权说”、“二权说”、“权利束说”,一旦被立法者接纳纳入未来《水法》或者《民法典》等基本法律,确定的概念能为将来潜在的模糊问题提供探讨的边界与思考的方向,而不会出现当下各种学说相互交叉而彼此难以说服的情形。

3、“水权”概念的界定需要更多考虑当下现实的情形。一方面,我国法律规定水资源的所有权归属国家,而根据财产权的不同位阶,对于水权的使用权可根据主体、客体的不同加以区分;另一方面,现实中灌溉权、排污权、航运权、饮水权等已经出现的权能,在当下现有规则找到依据的情形下,成为学者持有相异意见的重要现实支撑,需要进行整合。同时,对于“水权”概念的厘定可能出现突破传统民法理论的边界,例如中国水权交易所中的水权交易会涉及商事规则,这也是“水权”概念现实需要界定的重要现实原因,而不能使“水权”制度的发展丧失本源的基础。

4、传统民规会对“水权”概念界定产生影响。在关注正式制度立法中“水权”概念的同时,需要考虑到我国自古以来,现已形成的民规乡俗等非正式制度进行基层水权纠纷处理方面已有的相关规则,其在“水权”概念厘定下可能出现的不适性。(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注解:

① 参见曲一歌:《我国将在七省区启动水权试点》,载《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7月26日第A04版。

② 李先明、刘文杰、杨飞:《国务院新闻办新闻会聚焦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载《中国水利报》2015年4月2日第002版。

③ 事实水权是指水权在产权上的事实客观体现。

④ 参见王亚华:《水权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7―35页。

⑤ 沈满洪:《水权交易制度研究――中国的案例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1页。

⑥ 林关征:《水资源的管制放松与水权制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页。

⑦ 参见陈兴良:《刑法教义学方法论》,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第40页;许德凤:《法教义学的应用》,载《中外法学》2013年第5期,第938页。

⑧ 参见崔建远:《水权与民法理论及物权法典的制定》,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3期,第37―62页;崔建远:《关于水权争论问题的意见》,载《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6期,第29―38页。

⑨ “一权说”认为水权是依照法律或者合同享有对水资源的使用或收益权,以裴丽萍、崔建远为代表。参见裴丽萍:《水权制度初论》,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第90―101页;崔建远:《水权与民法理论及物权法典的制定》,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3期,第37―62页。

⑩ “二权说”认为水权指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关涛为代表。参见关涛:《民法中的水权制度》,载《烟台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第386―396页。

B11 “权利束说”认为水权是由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处分权等组成的权利束,以曹明德为代表。参见曹明德:《论我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我国水权和水权流转机制的理论探讨与实践评析》,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第77―86页。

B12 曹明德:《论我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我国水权和水权流转机制的理论探讨与实践评析》,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第84页。

B13 参见张梓太、陶蕾:《“国际河流水权”国际水法理论的构建》,载《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第13-18页。

B14 参见崔建远:《关于水权争论问题的意见》,载《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6期,第29―38页。

B15 参见王瑜:《功能分析视角下我国水权法律制度及其完善路径》,载《河北法学》2014年第3期,第119―126页。

B16 张佩国、王扬:《“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择塘村水务工程中的水权与林权》,载《社会》2011年第2期,第170―193页。

B17 易军:《论水权习惯》,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36―44页。

B18 裴丽萍:《论水资源法律调整模式及其变迁》,载《法学家》2007年第2期,第100―108页。

水利概论论文篇6

在学习数学时,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最为基础的课程,也是数学中的主要课程,此课程中的知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及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将教学建模运用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并且弥补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数学教学可持续发展,对于数学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中应用数学建模的实例

要想使数学可以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要创建数学模型。在现实中有着许多数学建模的例子,比如:

我们学校有6500名学生,但是每到下午打水的人就非常多,导致水房水管不够用,经常会出现排队很长的现象。基于此问题,学校应该在原有的水管上面添加多少水管才能有效的解决此问题?

分析:首先我们可以先了解学校中水房现有的水管有多少个,然后再调查学生在打水过程中占用水管的时间(比如1%),经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在打水时候使用水管都是独立的,基于此我们就可以运用中心极限定理。在此基础上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使用水管和不使用水管的机率,使用水管的概率是0.01。学生使用水管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实验,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是n=6500的n重伯努利实验。假设使用水管的学生人数为X,那么X-B(6500,0.1),就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使用德莫佛-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1]

上述问题是一个概率性的问题,下文讲述一个数理统计的例子。

数理统计学的实质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收集和分析数据。科学有效的数据指的是数据中有着多种信息,并且对分析有重要作用,此数据精准、可靠。数理统计的核心主要是统计推断。比如:

我们学校中有一个鱼塘,鱼塘中鱼的数量是N,想要计算鱼塘中鱼的数量不可能将鱼都捞起来,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只能通过抽样来进行估算。首先可以捞起来一部分鱼并对其做上记号,然后将其放入鱼塘中。然后再捞鱼,如果捞起来的鱼身上有记号,那么就要估算鱼塘中鱼的数量。

首先我们可以运用频率估量这个方式来进行,通过观察和尝试来建立数学模型,以此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观察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对搜集材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尝试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的解题目标,通过实际行动来判断自己的目标是否正确。所以在数学建模中,观察和尝试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中应用数学建模的体会

将数学建模应用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中,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问题,并且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中应用数据建模也是可行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有着实用性和随机处理问题的特点,它的理论内容知识也被运用到社会中各行各业中,比如降雨概率、体育彩票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概率论和数据统计中应用数学建模,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内容背景及实际意义,还能使抽象化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实际化,提高我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习的效率。

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使概率统计学的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还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数学建模的应用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到理论知识,还能够利用概率统计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概率和数理统计教学目的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束语

水利概论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11-0092-01

高中物理知识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概念形成、规律掌握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探讨物理概念和规律和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现就这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

该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陛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化抽象为具体。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并对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问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才能形成物理规律。教学中应该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常用的方法有: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模拟案例,利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

为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而选用的事例和实验事实,必须是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与日常观念矛盾突出的典型事例。例如选修3-1“电动势”一节电动势的概念教学,可引入非静电力对电荷做功类比抽水机把水抽到水塔的现象。

二、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进行必修“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物体不受其它物体作用,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一本质。但是这一本质却被许多表象所掩盖着,如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停止;力的作用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等。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出本质,摒弃表象,才能顺利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三、探讨物理概念和规律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知识,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加以深化认识。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讨论其物理意义,二是讨论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是讨论有关概念和规律间的关系,四是讨论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讨论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例如选修3-1“库仑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探究过程,通过分组实验得出规律,加以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水利概论论文篇8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10-0015-04中图分类号:F822.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More and more economists have had great eagerness to study 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and there have been many papers and books.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se papers and books, we find out the error of research method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judging the value of these achievements and promoting future research. We hold that there are contact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idealized world and realistic world and between science concept and everyday concept. We criticize the error of methods that economists confus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dealized world and realistic world and between science concept and everyday concept. Then, we sum up the two main viewpoin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etical model and realistic world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and point out their shortcomings separately. We believe that the solid methodology foundation is the necessary prerequisite to the effective research of 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Key words: exchange rate of RMB; methodology; idealized world; realistic world

一、引言

于1948年底诞生的人民币,一开始就被严厉的外汇管制封闭在中国边境之内,与世界经济的长期隔离使人民币汇率研究缺乏现实意义,30余年少有问津。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往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的日益增强,人民币汇率越来越为世人关注。围绕人民币汇率的一连串重要事件,诸如起始于1979年连续15年的贬值、起始于1981年为期13载的汇率双轨制、1994年实行的汇率并轨改革、1996年底实现的经常项目可兑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贬值压力以及当前由于国内外经济失衡引起的升值压力等事件将人民币汇率研究一次次推向高潮,以其为考察对象的科研成果数量逐年递增,形成了数量庞大的科研文献。

对业已形成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无论从现实层面,还是从理论层面来看都具有重要意义。梳理工作往往按照两个向度来进行。一个向度是通过文献梳理来回答“我们认识了什么”的问题;另一个角度是通过梳理文献来回答“我们是如何认识的”的问题。对于前一个向度,研究者一直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绝大多数以人民币汇率为考察对象的研究工作都是以梳理前人的观点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专门整理人民币汇率研究观点的综述文章。通过这一向度的文献梳理,我们发现在人民币汇率研究领域,不仅仅一些核心问题,诸如人民币均衡汇率、汇率波动以及汇率制度等问题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而且一些细分问题,诸如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就业、进出口,甚至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也进入了汇率研究的视野。

研究者对以上问题几乎都没有形成彼此相同的意见,相反,哪怕在任何一个细分问题上都存在着多种相互竞争的观点。对相互竞争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必然会突破这些观点“是什么”的范围,而进入更深入的探究层次,即“这些观点是如何得来的”。这样,我们就自然而然由梳理文献的第一个向度进入到第二个向度,即“我们是如何认识的”,可见,对现有观点的分析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考察其内容,还要深入考察其研究方法,达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后一个向度的考察属于方法论范畴,往往具有更加根本的地位,却经常为研究者所忽视。

本文沿着文献梳理的第二个向度审视过往的人民币汇率研究,以人民币汇率研究方法为考察对象,或者更为明确地说,是透视过往研究中普遍存在却为研究者视而不见的方法谬误。这些错误的研究方法在人民币汇率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清理这些方法魔障对于该领域的有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反,不能在方法论层次上深刻认识这些错误的研究方法,而舍本逐末,仅仅对建立在这些方法基础上的各种观点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丝毫无助于该领域研究的进步。

关于方法对错的探讨注定是颇有争议的。毋庸说研究方法的对错,就是经济学理论的对错也被许多经济学家判定为是一个“伪问题”。比如,以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53)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在这一问题上即持有工具主义立场,他们认为经济学理论不过是人们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而已。既是工具,则无对错之分,仅存在有用和无用的差别。如果说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理论是否可以用对错来判定这一问题上存在广泛争议的话,他们对于研究方法是否可以用对错来判定这一问题上的意见却一致得多。广泛认同的观点是:研究方法,如同工具,仅有适当与否之别,而无真伪对错之分。即使是方法的适当性或恰当性问题也是一个与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相关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独立于这些因素之外的问题(Dudley Shapere,1984)。既然如此,那么本文是在何种意义上来讨论方法的对错呢?

无论适当与否,效果高低,任何研究方法最基本地都被要求是逻辑一致的。本文即从这样一个最一般意义、或曰最低限度要求的视角来讨论方法的对错。亦即在本文中只有那些连逻辑一致这样一个最基本要求都没有达到的方法才被判定为是一种错误的方法。而这种错误的方法在人民币汇率研究中并不鲜见。可见,是否违反逻辑在本文中被确立为判定方法对错的惟一标准。本文将遵循这一标准,梳理过往文献,揭示人民币汇率研究中的错误方法。

二、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合

(一) 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

现实世界即我们生活于其间的世界,它鲜活无比,也最为实在。理想世界是理论模型所反映的世界,理论模型通过改变假设条件来改变分析结果,相关因素被置于各种假设条件之下,或者说,理想世界是被条件化了的现实世界,二者具有本质区别。以汇率决定理论中的绝对购买力平价说为例,该理论选取汇率e、本国物价水平P与外国物价水平P* 三个变量,并将其置于如下假设条件之下:1.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品,一价定律都成立;2.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品所占权重相等。如果满足以上条件,采用直接标价法的汇率e与P、P*之间具有如下函数关系:e=P/p*。绝对购买力评价理论通过选择相关变量、确定假设条件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就构建出了一个理想世界。这个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虽然相关,却具有本质区别。表现在:1.在现实世界中,汇率e不仅与P、P*两个变量相关,而且与本国的利率水平、国民收入、货币供给水平以及外国的利率水平、国民收入、货币供给水平等诸多变量相关,从严格意义上说,与汇率e相关的变量是无穷的,而非有限的,更不仅仅是P与P* 。理想世界将现实世界中除P与P*之外的其他与汇率e相关的因素全部简化掉了。2.现实世界不能满足该模型的假设前提。从假设的功用角度来说,理论模型中的任何假设都不会与现实完全相符,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可见,不仅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而且其他汇率决定理论,更进一步说所有理论模型所给出的都是理想世界,揭示的都是理想世界中的相关关系,而绝非现实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的相关关系。

(二) 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

科学概念是指理论模型中所使用的概念,仅仅存在于理想世界。而日常概念是指现实生活中所使用的概念,存在于现实世界。有许多概念,诸如汇率、利率、国民收入、货币供给等概念既在理论模型中被使用,又在现实生活中被使用。他们中有些概念是先在理论模型中被提出,后来也在现实生活中被使用,比如GDP、总需求等概念;还有一些概念是先在现实生活中被使用,后来被理论模型所借用,比如价格、汇率、利率等概念。尽管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存在一定联系,但我们不可以因此模糊了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的根本不同之处。

我们的语言体现着理解,这主要是说,我们的概念结晶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概念虽然是人类理解中最稳定的结构,但概念的含义仍然处在不断变迁之中,最根本地取决于使用概念的语境,语境不同,含义往往大相径庭。理论模型中的科学概念被现实生活借用,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日常概念被理论模型借用,使用概念的语境都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即从理想世界向现实世界转变或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转变。被借用概念的含义将会因为语境的改变而发生系统性改变(Erwin Schroedinger,1959)。我们还以汇率决定理论中的绝对购买力平价说为例,本国物价水平、外国物价水平以及汇率这三个概念既作为科学概念在理论模型中被使用,又作为日常概念在现实生活中被使用,后者最典型的例子是各国在其每年的统计年鉴中对以上三个指标所记录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是统计部门对现实世界,或曰现实生活中的物价水平和汇率所作的统计。在这些资料中,物价水平和汇率是在日常概念的意义上被使用。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具有本质区别,所以以上统计数据绝非是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中的P、P*以及e这三个科学概念的度量,P、P*、e只存在于满足假设条件的理想世界中。以物理学中的自由落体定律(h=1/2at2)为例,研究者只有在满足假设条件的理想试验中获得的高度、加速度和时间的数据才是对科学概念意义上的h、a、t的正确度量。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测量的高度、加速度和时间的数据仅仅是日常概念,绝不能作为是对科学概念h、a、t的正确度量。可见,对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来说,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科学概念意义上的P、P*、e,所以他们无法测量,甚至无法为我们所经验。

(三)错误地游走于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

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具有本质区别,混淆二者将违反基本的逻辑规律。譬如,经典力学中的自由落体定律告诉我们,假设没有空气阻力,从同一高度下落的两个物体,无论质量是否存在差异,他们都将同时落地。该定律揭示了一个理想世界中高度h、加速度a以及时间t这三个科学概念之间的函数关系,h=1/2at2。然而,无论比萨斜塔实验是否做过,是谁做过,我们都不难想象,从比萨斜塔顶上抛下一块软木和一个铅球,它们下落的速度将是不一样的。如果是这样,比萨斜塔实验是否否认了自由落体定律呢?或者,如果比萨斜塔实验中的软木与铅球恰巧同时落地是否证明了自由落体定律呢?答案显而易见,无论软木与铅球是否同时落地,比萨斜塔实验既不能证实也不能否证自由落体定律。因为前者属于现实世界,后者属于理想世界,在现实世界中测量的高度、加速度以及时间与自由落体定律所反映的理想世界中的h、a、t具有本质区别,前者属于日常概念,后者属于科学概念。

在有关人民币汇率研究的文献中,这种混淆却普遍存在。研究者往往用理论模型所反映的理想世界中存在的必然关系来论证现实世界中也存在同样的必然关系,或者研究者通过考察现实世界中的统计数据来验证理论模型的对错真伪。他们错误地游走于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违反了逻辑,却浑然不知。正如我们已经论证的那样,理论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仅仅存在于理想世界,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函数关系。用取自现实世界的统计数据(属于日常概念)来验证理想世界中的理论模型,或曰验证理想世界中变量(属于科学概念)之间的函数关系,已经违反逻辑,犯了方法论上的错误。

易纲、范敏(1997)使用《美国统计摘要》、《美国消费物价指数报告》、《中国生产资料市场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中的数据,加上自己在美国和中国亲自取样得来的数据验证汇率决定理论中的购买力平价说和利率平价说。这种验证工作从逻辑上说是一项错误的工作,他们居然也给出了答案,即现实数据不支持购买力平价说和利率平价说,进而得出以上理论模型不适合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的结论。由此使我们想到,正是由于这些研究者没有正确地认识到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的本质区别,才导致有些学者企图搞 “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他们不懂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完全是两回事。退一步讲,如果他们的验证工作是合理的话,我们可以肯定,购买力平价说和利率平价说,甚至包括像自由落体定律那样的一切理论模型不仅不适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不适合美国等发达国家,事实上他们不适合任何现实世界。我们说理论模型具有普适性,并不是说它普遍地适合于一切现实世界,恰恰相反,它与一切现实世界具有本质区别,它仅仅适合于它所构建的那个理想世界。易纲、范敏进而提出为了使购买力平价说与利率平价说适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必须对其加以修正,使其符合现实世界。修正的办法就是在原有函数关系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摩擦系数λ,用这个摩擦系数λ来代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的差异,λ是一个随机变量,随着时间、地点等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于是,利率平价模型由原来的(Eet+1-Et)/ Et=RRMB-R$ 被易钢、范敏修正为(Eet+1-Et)/ Et=RRMB-R$ +λ,其中,Eet+1表示对下一期汇率的预期,Et表示t期汇率(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R$表示外币存款利率,RRMB表示人民币存款利率。同样,相对购买力平价模型也被易纲、范敏如法炮制,由原来的(Et-Et-1)/Et-1=лRMB-л$修正为(Et-Et-1)/Et-1=лRMB-л$+λ,λ=-a-b,于是有,(Et-Et-1)/Et-1=лRMB-л$-a-b。其中,л$和лRMB表示外国和中国t期的通货膨胀率,Et-1和Et分别表示t-1期和t期汇率,a表示中国通货膨胀中非贸易品涨价幅度高于外国的部分,b表示中国贸易品生产力提高速度快于美国的部分。

易纲、范敏通过给原有理论模型简单地加上一个代表理论与现实之间差异的摩擦系数λ的方式企图消除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本质区别。如果这样的修正能够算作理论改进或创新的话,我们完全可以给任何理论模型,诸如利率平价理论这样的经济学模型以及自由落体定律那样的物理学模型简单地加上一个代表理论与现实之间差异的摩擦系数λ,一劳永逸地达到理论创新的目的。然而,事实上这是徒劳无益的。研究者通过确立假设前提来简化现实世界,构造出一个被简化了的理想世界,在这个理想世界里,数量极其有限的几个变量在假设前提的规范下表现出了某种确定的函数关系,这种关系由于其具有确定性而具有必然性,汇率决定理论是这样,自由落体定律也是如此。易纲、范敏给原来的模型加上一个摩擦系数λ,而λ随着情况的改变而改变,是一个随机变量。这样一来,模型中的变量就由确定性的函数关系变成了非确定性的统计关系,这种统计关系是随机的,不具有任何确定性,因而也不具备普适性。而普适性是科学理论的基本品格,缺乏普适性便丧失了科学理论的地位。

混淆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的逻辑错误在人民币汇率研究文献中相当普遍,比如陈学彬(1999)、惠晓峰(1999)、张晓朴(2000)、俞乔(2000)、李亚新(2002)、王志强(2004)、邱冬阳(2006)等都曾用现实世界中的统计数据来验证汇率理论的正确性或适当性。如果有人用这样的方法来验证自由落体定律的正确性或适当性的话,其逻辑错误昭然若揭。为什么在经济学中这样的错误却大行其道,值得我们深思。

三、娜拉出走后怎样

“娜拉出走后怎样”出典于《玩偶之家》。意思是说我们不满意于一种境遇,从它出走,又能到哪里去呢?理论模型毕竟不是智力游戏,构建模型的目的在于使我们更易于认识现实世界,把握现实世界。如果我们驳斥并放弃了以上那种通过混淆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来建立理论模型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方式,那我们又能通过何种方式来搭建他们之间的桥梁呢?当我们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维便与晚近半个世纪的那次方法论之争实现了对接。

正如曼昆(Mankiw,N.G,2000)所言,要完全真实地构建任何一个模型都会复杂到使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理解,简单化是构建一个有用模型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假设方法来营造一个理想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简单化的不二法门。对于像物理学那样的自然科学而言,他们可以在现实世界中通过“可控实验”人为地制造出一个符合理想世界的实验环境,提取具有科学概念性质的实验数据,来验证理论模型的对错。而经济学却没有那样幸运,虽然实验经济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自然科学的可控实验相比,经济学实验还简陋得多。那么如何来验证经济学模型的对错与否呢?这个问题牵动了当代最优秀的一批经济学家的神经。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以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和以萨缪尔森(Samuelson)为代表的卡内基―梅隆学派。两派观点针锋相对,却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即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具有本质区别,来自现实世界的证据既不能证实也不能否证理论模型。鉴于理论模型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验证理论模型正确与否的努力。退而求其次,从构建理论模型的目的角度来确立评价理论模型的其他可行标准。

一种普遍的认识是:构建经济学模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实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解释和预测,即能够对现实问题给予有力的解释,并对无论有没有某种政策措施影响下的未来进行预测,理论模型如果能够同时做到这两点,那就再理想不过了(道,2005)。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53)认为能够做出成功的预测是理论模型的首要目标,也是我们选择理论模型的主要指标。在他看来,理论的对错无法验证,我们应将这个问题搁置一旁,不去理会。而构建理论的目的是借助理论对现实生活中变量的未来值做出预测,由于预测是针对现实世界的,所以可以用现实世界的数据来验证。通过验证预测的准确程度来判断理论模型的“好用性”。在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那里,理论被当作工具,只有好用与否的区别,而无对错之分。同时,他认为解释和预测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一个理论能够用来做出成功的预测,也必然能够用来对现实问题做出有力的解释。弗里德曼的观点招来了强烈的反对,对方反对他预测标准至上的观点,而且指出解释和预测具有替代关系而非互补关系。萨缪尔森(Samuelson ,1963)就是反对方的代表,他指出理论模型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解释现实问题,而不是预测变量未来的发展趋势。若要使理论具有解释力,就必须要求理论模型能够反映现实世界里的本质关系,而理论模型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之上的,所以就要求假设必须具有现实性。于是,如同弗里德曼一样,他实际上也将验证理论对错的问题搁置一旁,转而验证假设是否具有现实性,以确保理论模型能够被成功地用来解释现实。然而,“现实性”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模糊的概念,对其进行有效验证几乎是不可能的。两派观点的争论开始于上世纪中叶,一直绵延至今。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是经济学家在对问题的认识上却相当明晰。他们虽然并未走上康庄大道,但毕竟已经绕过了陷阱与沼泽。反观 人民币汇率研究,我们发现研究的内容是21世纪的,而犯的错误却属于上个世纪前半叶。人民币汇率研究若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就必须深刻认识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学彬.近期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态势分析――兼谈分析实际汇率应注意的问题[J].经济研究,1999,(1).

[2]道.经济学方法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71.

[3]惠晓峰等.基于购买力平价和简单货币学说的人民币长期汇率组合模型[J].国际金融研究,1999,(10).

[4]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四版).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0.

[5]李亚新等.关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与应用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10).

[6]王志强.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界限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

[7]邱冬阳.人民币购买力平价――1997―2005年数据的协整分析[J].经济研究,2006,(5).

[8]易纲,范敏.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J].经济研究,1997,(10).

[9]俞乔.购买力平价,实际汇率与国际竞争力:关于测算我国加权实际汇率指数的理论与方法[J].金融研究,2000,(1).

[10]张晓朴.购买力平价思想的最新演变及其在人民币汇率中的应用[J].世界经济,2000,(9).

[11]Boland,L.A,1979:‘A Critique of Friedman’s Critic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7:503-522.

[12]Dudley Shapere,1984:Reason and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p.181.

水利概论论文篇9

专业

名称

7月4日(星期六)

7月5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

课程 代号

下午

课程 代号

上午

课程代号

下午

(9:00-11:30)

(14:30-17:00)

(9:00-11:30)

(14:30-17:00)

000004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 04584 室内构造与材料学 04583 室内设计工程基础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6219 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         06216 中外建筑史     020104 财税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68 外国财政         00069 国际税收             020106 金融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76 国际金融         020110 国际

贸易 00097 外贸英语写作 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 00055 企业会计学     020177 投资

理财 00067 财务管理学(**加试) 07250 投资学原理 00077 金融市场学 08019 理财学 04762

金融学概论

08591 金融营销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20204 会计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158 资产评估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60 审计学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20210 旅游

管理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200 客源国概况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99 中外民俗         00197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20213 企业财务管理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46 中国税制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158 资产评估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160 审计学     020222 物业

管理 05831 房地产财务管理 00054 管理学原理 08264 房地产市场与营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6402 物业管理计算机化

030106 法律 00249 国际私法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0167 劳动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07 经济

法学 00249 国际私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302 行政管理学 00318 公共政策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261 行政法学 00320 领导科学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01848 公务员制度     040102 学前 

教育 0088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0399 学前游戏论         040120 基础教育(中文方向) 00266 社会心理学(一)         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 040202 思想政治教育 0047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00479 当代资本主义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482 人生哲学         00480 中国传统道德     040302 体育

教育  00487 体育心理学      00501 体育史 00496 体育测量与评价         00502 体育管理学     050104 秘书学 00320 领导科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261 行政法学             00511 档案管理学 050105 汉语言文学     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50113 汉语言文学教育             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 050201 英语      00842 第二外语(德语) (选考)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00841 第二外语(法语)(选考)              00840 第二外语(日语)(选考)         050206 英语

教育 19291 普通语言学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050302 广告学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选考)             00641 中外广告史     050305 新闻学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182 公共关系学     050412 环境艺术设计 06918 工程图学基础 06225 规划设计基础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6219 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         01466 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             06216 中外建筑史     070102 数学

教育 19290 数学课件的制作和使用     02011 复变函数论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02194 工程经济 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00 现代设计方法 02241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224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02243 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02331 数据结构     0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4737 C++程序设计     080705 电子

工程 02194 工程经济 02356 数字信号处理 0235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02365 计算机软件基础(二)             080707 通信

工程 02194 工程经济 02356 数字信号处理 02363 通信原理

02365

计算机软件基础(二)             080709 计算机网络 02331

数据结构

    04741

水利概论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270-02

引言

到期期限不同,即期利率水平一般会不同,术语利率期限结构被用来刻画这种情况。利率的期限结构在固定收益证券定价、利率风险管理以及货币政策制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学者们在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中发现其呈现某种特征,进而在不同的假设下对这种特征进行合理的解释,这就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这些理论被统称为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在对利率期限结构的教学中,对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教学是一个重要内容。但从学生们的反馈来看,他们并没很好地理解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基于此,本文尝试提供一个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教学解决方案。

一、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简介

学者们发现,即期利率水平有时会随着到期期限的增加而增加,有时又会随着到期期限的增加而减少,有时又不变,即期利率曲线呈现的这种特征的原因是什么呢?无偏预期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是较为有名的对之进行解释的两个理论,也是各教材重点介绍的理论,本文只探讨对这两个理论的教学。

无偏预期理论认为,远期利率代表了对所讨论时期的预期的未来即期利率的平均评价,在这一假设下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特征的解释是:(1)向上倾斜的即期利率曲线意味着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会上升;(2)向下倾斜的即期利率曲线是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将会下降;(3)水平型即期利率曲线是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将保持稳定。

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远期利率除了包括预期信息之外,还包括了风险因素,它可能是对流动性的补偿。远期利率和预期的未来即期利率之间的差额称为流动性溢价,它是为了吸引投资者购买风险更大但期限更长的证券所给予的补偿。该理论对期限结构所呈现的特征的解释为:(1)向上倾斜的即期利率曲线意味着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不变或略微下降;(2)向下倾斜的即期利率曲线意味着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将会下降,流动性溢价都不足以补偿其下降幅度;(3)水平型即期利率曲线意味着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将会下降,且下降幅度恰等于流动性溢价。

二、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教学解决方案

(一)学生学习后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学习无偏预期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后的掌握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这两个理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掌握了理论的主要观点或结论,而对理论的假设、论证和结论的逻辑关系较为模糊。假如请已学习了无偏预期理论的学生谈一谈该理论,学生会告诉你:向上倾斜的即期利率曲线意味着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会上升;向下倾斜的即期利率曲线是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将会下降;水平型即期利率曲线是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将保持稳定。你再问:该理论的假设是什么?少数学生能回答:远期利率代表了对所讨论时期的预期的未来即期利率的平均评价。你再问:能用数学符号表示该假设吗?在该假设下为什么就会有前述结论呢?学生一般就回答不出了。对流动性偏好理论学习情况的调查也基本如此。

(二)原因分析

为什么学生在学习了利率期限结构的无偏预期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后对它们的掌握并不如预期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分析,笔者发现主要原因在于:(1)学生对相关概念没有深刻理解。要掌握这两个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必须对几个关键概念有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包括即期利率、远期利率、远期利率预期、单利、复利、复利频率、连续复利等;(2)教师没有使用连续复利概念对该理论进行讲解,而通常使用的是年复利概念;(3)教师在讲解时没有把问题、假设、论证、结论非常明确的提出,没有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理顺。

(三)解决办法

1.对相关概念的讲解概要。(1)即期利率:从当前t=0 时刻到t 时刻持有货币的利率,利息与本金均在时刻t 支付,持有到t时刻的即期利率用st表示。(2)远期利率:从现在来看在未来两个时刻(如t1时刻和t2时刻,t1

2.对无偏预期理论的讲解概要。为了使问题变得简单又不失一般性,在时间上只考虑三个时刻:现在(0时刻)、1时刻、2时刻(1s1或者s2

E(s1,2),其中E(s1,2)表示s1,2的数学期望,即未来即期利率的平均评价或市场评价。(3)论证与结论:式子est1t1・eft1t2(t2-t1)=est2t2在t1=1和t2=2变为es1・ef1,2(2-1 )=e2s2,即s2=,由假设有s2=,当E(s1,2)>s1时,即预期的未来即期利率跟现在的即期利率比将上升,必定有s2>s1,所以,市场对预期的未来即期利率将上升的评价导致了s2>s1,这就得到无偏预期理论的一个结论;同理,当E(s1,2)

3.对流动性偏好理论的讲解概要。在时间上仍然只考虑三个时刻:现在(0时刻)、1时刻、2时刻。(1)问题(利率期限结构呈现的特征):为什么s2>s1或者s20,则假设可表示为f1,2=E(s1,2)+L1,2。(3)论证与结论:式子est1t1・eft1t2(t2-t1)=est2t2在t1=1和t2=2变为es1・ef1,2(2-1 )=e2s2,即s2=,由假设有s2=,当E(s1,2)≥s1时,即预期的未来即期利率跟现在的即期利率比将上升或不变,必定有s2>s1,所以,市场对预期的未来即期利率将上升或不变的评价导致了s2>s1,这就得到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一个结论,该结论显然与无偏预期理论的相应结论有区别;当E(s1,2)s1时,必定有s2>s1,即市场对预期的未来即期利率与现在相比尽管是下降的,但下降幅度非常小,流动性溢价的补偿幅度超过了下降幅度,这导致了s2>s1,这也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一个结论;当E(s1,2)+L1,2

结束语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是利率期限结构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讨论两个理论的核心是把远期利率转化为预期的即期利率(假设),预期的即期利率有行为上的含义,从而可从行为上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特征进行合理解释。笔者基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实际教学中的经验提出的教学办法所强调的是教学中讲解的逻辑性。

参考文献:

[1]杨秀苔,刘星.证券投资原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2]约翰・赫尔.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证券[M].张陶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Duffie D.Dynamic Asset Pricing Theory[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New Jersey.

水利概论论文篇11

一、《土木工程概论》的课程特点及作用

《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新生了解专业特点及学习方向的入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涵盖了房屋建筑、桥梁、岩土、水利水电等工程领域,具有知识内容多、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课时量少等特点。在土木工程专业大一新生中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该课程介绍土木工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土木工程;通过对土木工程所包括的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等的有针对性的专业介绍,让学生对各个专业方向及今后的专业选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对各专业方向的介绍,让学生对未来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一个相对清晰的了解,以便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构建相应的专业知识体系;通过对土木工程各个专业方向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未来的就业前景以及作为土木工程师的责任。大一新生刚刚从高中阶段进入大学,除了日常中对于房屋建筑、桥梁等的感性认识外,对土木工程各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都尚未接触。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以及今后的学习兴趣。《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包含内容众多,每一章节又是一个专业方向,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老师虽然都是科班出身的研究生,但也只是对自己研究的方向比较擅长,单独由一个老师讲解该门课程非常吃力,教学效果也不好。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以往研究中提出了团队化的教学模式。同时,针对《土木工程概论》每一章节就是一个方向的模块化特点,借鉴研讨式教学的优势,特提出《土木工程概论》研讨式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研讨式教学法介绍

研讨式教学法最早由德国的大学提出,现在已经成为各国高校中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我国大学扩招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弊端日趋体现,为有效解决扩招等带来的这些问题,我国湖南师范大学的郭汉民博士研究生在已有研讨式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教改实践,于1997年提出了全新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教学手段等相比,研讨式教学法体现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共同的教学主体,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讨论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强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该教学模式的宗旨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上的五个转变。这一教学模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讨式教学法的开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研讨式教学专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课下完成相应专题的自学、查找资料、讨论;各学习小组组长在课堂上讲述学习的过程、收获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善相应的学习过程和任务。

三、《土木工程概论》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1.研讨式专题设置及学习要求

(1)研讨式专题设置。以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16级培养方案的要求为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1.5学分,27学时,根据以往团队化教学研究成果,基于《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大概的要求,共从土木工程专业老师中选取9位不同方向的老师共同担任该门课程的授课,每个老师讲授一个专题(3学时),设置如下9个专题: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地下工程;水利与港口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建筑节能与设备。(2)学生学习小组划分。在第一节课上,老师根据《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大纲的要求,将上述授课内容划分成9个研讨式专题介绍给学生,每个专题下再划分若干子专题。然后,老师给每个子专题布置一定的资料查阅任务和要求。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划分成3~5人的若干学习小组,由学习小组成员推荐组长1人,每个学习小组负责1个子专题。(3)研讨式教学要求布置。老师将各个子专题布置给各学习小组后,基于该子专题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等情况,要求各学习小组通过自学、网上查找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所布置的专题进行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由组长在课堂上给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团队成员进行相应的内容补充及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等,最后由相应方向的老师进行总结、系统梳理及学习引导。

2.研讨式课堂教学开展

以专题7(给水排水工程)为例,首先由主讲老师将专题任务布置给各学习小组:城市给(排)水的功能及分类;城市给(排)水体制的发展及完善;城市给(排)水系统各组成要素及功能;建筑给(排)水的功能及分类;建筑给(排)水系统各卫生器具功能。学习小组通过翻阅书籍、网上查找资料、小组讨论以及向老师请教等方式,对上述专题任务进行学习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然后在研讨式课堂教学上,通过老师引导,要求团队主讲学生完成上述任务的讲解,必要时可借助工程现场的图片或视频增强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最后,主讲老师在对上述任务进行总结和系统梳理后,向同学们提出下列问题,以激起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城市节水的途径探索;城市污水处理政策机制的初步研究。

四、结论

针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涵盖内容多、信息量大、课时量少等特点,老师充分利用我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团队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引入研讨式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土木工程概论》研讨式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该教学模式有效地克服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顺应新时期“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16级新生的实际应用表明,该《土木工程概论》研讨式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兴趣,教学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可在工科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陆仁强.“大土木”环境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探讨——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

[2]刘胜兵.“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及考试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

[3]林龙镔,阙仁波,胡华.《土木工程概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福建建筑,2012

[4]卓德兵.工程实例教学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材改革,2014

水利概论论文篇12

1 概述

某水利工程为重点建设的水利工程之一,本工程地处山区,建设条件和环境十分复杂,对于当地的农业发展、供水供电等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求重视水工结构的设计,确保水工结构的可靠性。

要想对该工程进行结构可靠度设计,首先就要明确可靠度设计的方法和理论,下面介绍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

2 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

2. 1 水工结构可靠度理论

水工结构可靠度理论基础为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该方法是在原有安全系数设计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的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的局限性较大,表现为结构承受抗力与作用参数,一般被当作随机变量进行处理。

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中,一般情况下,极限状态由效应与抗力组成极限状态方程,以此进行描述。极限状态方程为Z = g(R,S) = R - S。但如果以概率论为基础,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理论分为三个水准: 水准Ⅰ、水准Ⅱ、水准Ⅲ。其中,水准Ⅰ为半概率和半经验方法,而结构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材料强度、荷载等,并根据实际设计经验,引入经验系数。该方法无法进行可靠概率计算。水准Ⅱ与概率设计方法相似,水工作用效应S 和结构抗力S 为随机变量,先按照提前设定的概率分布,估算可靠指标或失效概率,然后用标准差和均值统计参数或表达式、线性规划处理。

水准Ⅲ全概率方法,是以全部随机变量联合分布为基础的概率方法,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但在水工结构设计中应用很少。当前,在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中,水准Ⅱ近似概率设计方法应用范围最广泛。

水准Ⅱ尽速概率法求解,采用“一次二阶矩法”,该方法的积分表达式为

在该表达式中,作用效应S 和抗力R 的标准差和均值分比为ms、mR,而可靠性指标β 的表达式为

在上述表达式中,β 的含义为标准正态空间中原点至极限状态超平面的最短距离。在作用效应S 和抗力R 为正态分布随机变量时,可做“当量正态化”处理,即根据当量正态变量均值、标准差和概率密度函数等,原变量值、验算点处变量值等量原则,来计算迭代验算点的可靠性指标与变量值。在验算过程中,JCSS 采用JC 方法。而JC 方法优势很明显,该方法把分布的非正态随机变量作为当量正态化,因此能够使基本随机变量分布类型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这对于可靠度高、失效概率小的水工结构,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不过,与中心点法相比较,JC 方法缺点在于计算繁琐,需反复迭代验算点,才能够得到相应的数值结果。

2. 2 分项系数极限状态表达式

在当前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中,分项系数极限状态表达式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该方法中,作用分项系数r 与材料性能分项系数y 的物理概念应明确,从而可有效反映出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两个分项系数中可能含有超载、降强等物理概念,但是其与结构安全的关系很小。

根据作用分项系数,其只是作用于变异性,以此来确定材料性能分项系数y,就能够按材料试件的变异性确定。在水工结构的可靠度设计时,系数r 主要代表各种结构抗力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材料性能分项系数,而不考虑其他的分项系数。比如几何尺寸的不确定性,可把试件抗力换算成为构件抗力的不确定性。水工结构计算时,可引入系数r,则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关系式为

从该关系式可看出,水工结构可靠系数与构件联系密切,不同的水工结构安全等级就会有不同的结构可靠性指标。因此,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相关规定,水工结构安全等级的基础为Ⅱ级结构,其他等级结构系数经过转换可得到,水准Ⅰ、水准Ⅱ和水准Ⅱ的结构系数分别为1. 1、1. 0 和0. 9。

3 水工结构目标可靠指标的确定

在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中,可靠度指标是设计的主要依据,与工程造价、使用以及后期的维护等密切相关,关系投资风险大小、财产安全等,因此也是体现结构安全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因此要求合理确定结构设计的可靠指标。

现阶段,水工结构目标可靠指标确定方法有三种: 一是经济优化法,二是经验校准法,三是事故类比法。而确定目标可靠性指标时,工程结构设计、设计理论均要考虑在内,确保新旧设计规范之间的衔接,防止由于材料用量过大而导致出现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事故类比法与经济优化法应用困难,可按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采用经验校准法。经验校准法是指先行校核设计规范安全度,通过反复计算,寻找原有设计规范中隐含在结构中的可靠指标,通过分析与调整,给予概率基础上的目标可靠度。

4 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应用中的障碍

4. 1 变量不确定

在可靠度分析、抗力、作用效应和极限状态方程中,均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不确定性问题是应用可靠度设计方法中的首要障碍。抗力和作用等不确定性因素,主要特点为模糊性、随机性和未认知性。

4. 2 可靠度理论度量结构安全局限性问题

评价水工结构的结构安全性,可靠度理论较为先进,但在应用时仍有局限性。可靠度理论某些问题尚未解决,如结构可靠度约束问题,受抗力与作用效应、随机过程为随机变量等因素的制约。随着认识的加深,这些约束条件均受到质疑。

大量数据统计中如用概率可靠度理论,抗力与荷载统计,均存在很大问题。而从设计规范较短看,荷载变化导致概率可靠度理论简化,忽略理论因素,比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水工地下结构荷载与作用效应的耦合,其不确定性比荷载要大,构件和荷载不确定性之和难以估算。

在安全性评价中应用可靠度理论,包括作用效应与抗力因素两个内容,可靠度指标联合概率用样本统计方法得到。水工结构安全评价中的认知性、模糊性等指标,为非随机性不确定性因素,通过数学方法无法计算,应按照工程经验来解决。

5 结语

水工结构的传统设计方法为安全系数法,该方法的材料性能、作用效应等已经被广大设计人员熟悉。但是由于在设计中没有详加考虑随机性概率,因此,安全系数法为确定性设计防范,对于材料性能与作用组合失效概率,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本文对其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水工结构可靠性设计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李树山,张伟. 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J]. 建筑工程,2013( 9) : 76-7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