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建筑装饰合集12篇

时间:2023-06-07 09:04:30

景观建筑装饰

景观建筑装饰篇1

分析优秀的景观建筑作品,统一性是重要因素之一,它有较强的秩序感和气势,对景观建筑的个性表达具有统领作用。如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景观建筑群,中国工程院王小东院士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统一性原则,从纷繁芜杂的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中寻找创作源泉,没有孤立地理解色彩、符号、样式、细部构造对景观建筑的重要意义,而是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民族与宗教文化等形成这些景观建筑要素的根源开始研究,在创作过程中着重吸收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景观建筑设计要素,注重功能对景观建筑设计的主导作用,设计出了形式与功能相符、布局灵活多变、几何形态多样、光影变化丰富、磨砖对缝质感强烈的大巴扎景观建筑群。

(二)形态样式设计要不拘泥传统而优于传统

很多设计师把传统奉为经典,为了达到所谓的风格,一味地追求“民族样式”,致使装饰杂乱,格调不高。这种做法显然不可取。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对此进行了探索,他在主持设计库车新城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项目时,从功能性规划、“形式语言提纯”到景观细部设计都进行了认真的考量,使此次设计最终成为了新疆干旱区城市探索景观现代化之路的典范。如在对北门和西门出入口进行设计时,注重表现历史与民族文化,从维吾尔建筑装饰图案中提取了一些符号;平面布局上以自然与几何相结合的形态为背景,注重新老城区边界的自然过渡与衔接;在景观设计方面,注重对传统要素的重新设计,与现代材质和工艺相结合,协调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侧重民族地域文化的延续性和生态性。这些都是他不拘泥于传统而优于传统的表现。

(三)重视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在景观雕塑中的创新设计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公众审美水平的提高,雕塑的表达方式、空间形态、功能作用和材质选择均有了显著变化,它不再是点缀和装饰,而成为了主角,变为了一种表达思想、追求情感诉求、公众参与的崭新景观。但新疆内的雕塑发展仍受传统雕塑的影响,创作理念上基本以纪念性和叙事性为主,造型上仍以传统题材、客观写实、历史再现为主,空间上仍是追求封闭型的自足空间,与周围环境关系微弱,隔绝空间意识很强,同构空间效果较少。雕塑以独立存在的方式与周围景观要素之间的连续性和相融性难以显现,公众参与的认同感缺失,场所精神难以表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创新设计。艺术是相通的,因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与景观、建筑、雕塑有很多共性,所以同一设计思想也可以运用到它们之中。弗兰克•盖里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了破碎的空间和形态。这种解构主义设计手法,能让细节特征充分表现出来。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的组成元素同样具有典型特征,几何元素、植物元素、文字元素均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应重视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对其进行解构设计,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发挥其最本源的艺术价值。

(四)细部设计与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有机结合

细节决定成败,一定程度上景观的细部设计与景观品质的优劣密切相关。没有细部设计,景观就显得粗糙,不耐看,缺乏深度,我国的传统园林景观中就细部设计而言,南方私家园林优于北方园林。在进行细部设计时,如果景观要素没有历史、地域与民族文化底蕴,则徒有功能与形式,会让人缺乏认同感。景观细部设计是衡量一个优秀设计师的标准之一,细部设计能体现出设计师的综合素养、经验以及对设计的深度理解。景观细部包括形态样式、材质肌理、构造工艺、比例尺度、审美特性等的综合性表达。大巴扎细部设计主要体现在利用本地质朴的耐火红砖,通过磨砖对缝的工艺对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进行解构、重组、构成,最终实现了装饰形式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

景观建筑装饰篇2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建筑装饰设计

1、构思与布局

园林的建筑装饰多以园林小品为主,其设计理念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能对事物进行简单地模仿,要寓情于景,使其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对其构思和布局的设想要结合建筑装饰的实际情况,布局具有一定的层次感,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同时对其位置的设置可以根据相关的设计原则来进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的景观,环境,水体以及建筑等等。游人的观赏顺序和视野的广度都应该是建筑装饰设计所考虑的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园林的建筑装饰要体现出自然和人的和谐关系。这样才能达到园林建设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构思和布局上,需要设计师们更加重视,找到灵感,最大限度的体现园林的艺术感。

2、比例与尺度

美的东西就是要“恰到好处”。功能、审美和环境空间是决定园林小品尺度的主要依据,正确的尺度关系应与功能、审美要求相一致,和环境相协调。建筑装饰中园林小品的尺度是否正确,没有绝对的标准,不同的艺术意境有不同的尺度感。在园林中究竟取何比例为宜,应取决园林小品与环境配合的实际需要。园林小品设计需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永远把握与环境内涵和韵味相适应的比例关系,产生协调之美,取得神与形的完美统一。

3、色彩与质感

色彩与质感是决定园林建筑装饰最终艺术感染力的关键要素,两者在表现上具有双重属性,并相互影响。利用好材料在色彩、质感上的特点,并依托其产生节奏、韵律、对比、均衡等构图变化,就有可能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提高艺术感染力。

4、多样与统一

园林建筑装饰设计要与总体规划的艺术风格相协调,既要有变化,又要有自己的风格,统一但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应因地制宜或因情制宜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构思,这是实现多样与统一的前提。

5、功能与技术

园林建筑装饰绝大多数均有较强的实用意义,在园林小品设计中除满足装饰要求外,应通过提高技术水平,逐步增加其服务功能。另一方面,技术是设计的前提和保障,设计也应充分考虑技术的可实施性。

二、园林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前景

1、人性化

现代园林设计在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同时,追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逐步形成人性化的设计导向,在造型、风格、体量、数量等因素上更加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使园林更加体贴、亲近和人性化,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热情。如公园座椅、洗手间等公共设施设计更多考虑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

2、生态化

当前,人们越来越倡导生态型的城市景观建设,对公共设施中的园林小品也越来越要求其环保、节能和生态,石材、木材和植物等材料得到了更多的使用,在设计形式、结构等方面也要求园林小品尽可能的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衔接,营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体现“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设计理念。

3、艺术化

园林建筑装饰是城市地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展现地方文化历史和服务群众游憩生活的功能需要。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现代园林小品设计手法应更加个性化、艺术化,并需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表达方法,更加深入的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如2004年第五届深圳园博会金奖作品――“武之魂”郑州园,通过设置嵩岳晨钟、石锁兵器陈列架等园林景观小品,通过艺术手法予以展示,取得了较为理性的景观效果。

4、综合化

园林建筑装饰很少以单一个体出现,大多具有综合性功能,并能够与环境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近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设立的国庆大型立体花坛,就充分体现了园林小品的综合化发展趋势。新型的立体花坛充分运用了声、光、电等表现手法,将建筑、结构、绘画、雕塑、植物、音响、照明等相关学科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胆创新使用,展现出了独特而新颖的景观效果。

5、多样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交融互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未来园林小品在形式和内容上将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园林建筑立面装饰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环境的日益繁荣,不少园林设计师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心态,以至在园林立面装饰设计领域,出现了许多以简单的材料堆砌的园林装饰作品。为艺术而艺术,为设计而设计的园林建筑立面装饰作品越来越多,这使得园林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品位在低水平重复的设计环节中难以提高。若要改变这种态势,一方面要加大对园林建筑立面装饰的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继承园林建筑装饰中的优秀艺术成果。一方面要在园林建筑实践与园林建筑立面设计活动中,敢于重新利用、更新改造,进而发展园林建筑立面装饰艺术。

世界建筑文化精深博大,无论是中古时期的“和谐崇高”,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还是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对装饰价值的互辨,园林建筑立面装饰的优秀成果始终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各个历史时期的园林建筑立面装饰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是研究和继承民族文化的瑰宝。一个优秀的园林建筑设计师,首先要以学习本国传统的园林文化为创作起点,这是形成自身风格并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景观建筑装饰篇3

中图分类号:J504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Ceramics to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QIN Lei

在建筑上应用比较广泛而众所周知的马赛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全国一段时间后,新世纪以来似乎已经销声匿迹。而陶瓷的另外一些形态如建筑陶瓷(青砖、耐火砖等)、艺术(工艺)陶瓷仍大行其道,这些陶瓷制品在对环境的装饰上及提高人类生活环境的品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陶瓷的特征和美学意义

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陶瓷色彩鲜艳,不易或不褪色,质轻,陶瓷材料是真正具有永久性、耐高温、耐寒冷、耐风沙、耐酸性,没有任何污染及损害人类身体安全的问题,更是一种易保养、方便清洗、非常容易保养的材料。从美学和艺术的角度来说,陶瓷具有光滑亮洁的质感美和丰富多彩的色彩美,形状可方可圆,线条生动流畅,这种形式美表现在景观设计中,可使环境变得更加美观和体现艺术性。

二、陶瓷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因为陶瓷的以上这些特性,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开始关注陶瓷,另外一个方面,越来越多的陶艺家、雕塑家及画家开始将陶瓷应用转向公共环境艺术方面。在现代人的生活环境中,建筑师与艺术家运用不同的语言与方式将陶瓷艺术融入到建筑与环境当中,使陶瓷艺术从传统的架上艺术走向户外环境中,与大自然和建筑共同构筑起人类生活的环境并表现出人文氛围。

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高迪是利用陶瓷进行建筑和环境设计的先锋。他的一系列建筑和环境雕塑及小品设施都使用了陶瓷。高迪广泛地使用马赛克进行装饰,制造出一个个奇幻的世界,如海浪般涌动的马赛克座椅,五彩缤纷地闪闪发光;百柱大厅的圆涡天花镶嵌独一无二的马赛克拼图,连碗碟也被砸碎派上了大用场。巴特罗公寓的墙体装饰是以加泰罗尼亚地区流传的“乔治屠龙救公主”的故事为背景,用精美彩绘的陶瓷碎片在建筑表面做繁密的装饰和图案的拼贴。铺设了各色陶瓷碎片的屋顶和墙面犹如鳞片一般,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万丈光芒:青、黄、绿、蓝、紫,斑斓多姿

在盖尔公园里,高迪更是使用各种陶瓷碎片和陶艺制品创造出一个奇异的世界。即使是对色彩极不敏感的人,也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闹,每一种色彩都在跳动,欢快地跳出来,跳进你的记忆里,很难磨灭。

就连圣家堂大教堂也用了五颜六色的马赛克和缤纷的陶瓷做装饰,使建筑散发出浓烈的地方色彩,整个建筑更是华美异常。建筑造型的奇特加上陶瓷所赋予的独特魅力,使高迪的建筑及创造的环境区别于20世纪及以前的所有建筑师,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不仅高迪,很多建筑师及景观设计师对于陶瓷的应用都不遗余力。如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的很多作品都利用了陶瓷片进行重新组合排列而深具特色。如著名的筑波中心广场的铺地设计。可见在专业领域设计师已经认同陶瓷并喜爱陶瓷的设计。

三、陶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应用现状

美国的各个州、城市和联邦政府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中,制定了1%的公共艺术项目计划,而公共艺术百分比项目中大量的使用了陶瓷这一材料(如图2)。

图2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大,公共环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经过多年的实践,人们已经逐渐了解到,凡是使用陶瓷材料为媒介的公共艺术项目的作品,其表面艺术效果越来越耐看。陶瓷材料是真正具有永久性、不受环境影响、不变形,更是一种低保养费、清洗方便、无污染及对人体无害的公共艺术材料。

陶瓷材料在景观设计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当现代社会越来越包容,设计师越来越有个性,很多人将眼光投射到陶瓷上,当聚光灯打到陶瓷这个传统的材料上来时,在一个黑暗的小角落便放出五彩的光芒。

(二)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及环境设计方面,虽然陶瓷已有涉及,设计师也已认同陶瓷的设计,但在实际项目中,大部分客户还是放弃陶瓷这种材料,选择石材、金属、木材、纤维等不同的材料,因为大部分人尚不了解陶瓷。传统的看法是陶瓷用于日常生活及工艺方面,对于易碎的陶瓷,建筑和环艺等方面很多设计师都不敢涉及。另一方面,陶瓷的装饰应用还不成熟,有的设计师选择陶瓷这一材料进行装饰,但是技术不成熟,或是装饰效果不佳,这些都限制了陶瓷在环境艺术方面的应用推广。

(三)陶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陶瓷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1、建筑陶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般陶瓷墙地砖是作为建筑外墙的装饰存在的,除了具有保护建筑物的功能,陶瓷墙地砖通过艺术家的再创造,可以成为建筑的时装,为建筑打上时代的烙印,更为人与建筑和周边环境营造出人文环境的氛围。在景观建筑设计中,陶瓷被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建筑的外观上,陶瓷的使用使得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很容易显现出来。

2、陶瓷拼贴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如果说钢筋混凝土构成了建筑的筋骨和体格,那么建筑陶瓷就是建筑的皮肤或外衣。有了五颜六色的陶瓷做装饰,使得建筑有了各种靓丽的外表,而五花八门的陶瓷拼贴艺术,不仅使得建筑具有了风格和特色,而且使城市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到广场、道路,小到花钵、座椅,各种陶瓷拼贴使得各种景观深具特色。加上陶瓷拼贴所表现的情景和内容,使得人们对陶瓷的喜爱越来越加深。

3、艺术(工艺)陶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除了美国有1%的公共艺术项目计划,各个国家对艺术陶瓷都表现出了偏好。纵观欧洲各国的现代建筑及公共设施,都大量的运用了艺术陶瓷,将各种色彩艳丽的陶瓷应用到公众可以注意到的每一个角落,而这些艺术陶瓷作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景观建筑装饰篇4

古镇漫川关,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陕鄂之边,位于山阳县东南边陲70千米的漫川镇,为陕鄂豫蜀物资交流重要集散地之一,是一个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近1400年历史的古镇。漫川古镇内宅院融北方建筑风格与江南水乡建筑特色于一体,在简朴、含蓄的建筑外形和精美的木、石、砖雕艺术之中,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印记,其艺术形式在中国南北文化、宗教文化和商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碰撞、融合之下,沉淀出漫川古镇民居建筑自己的地域特色。

一、川古镇建筑的装饰手法

陕西漫川古镇建筑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民居的院门形式,装饰雕刻,以及房屋的门窗、隔扇等雕刻艺术方面。主要采用木雕和砖雕,运用浮雕、镂刻和圆雕三种技法。在建筑木构件上和梁头等材料末端,以美化和改善建筑构建单一笨重的内外观风貌,在窗格门扇上多描绘的情节性场景、花草瓶栽等等。也有部分装饰为浅浮雕,砖雕多出现在门头雕饰和室外铺地装饰上;除了运用雕刻手法外,还大量借鉴了中国画里的写意手法,根据不同建筑构件的形状,高度的概括、因地制宜,用最少的刻画对纹样造型进行组织,追求写意的效果,使其构图神韵俱佳;另外,漫川古镇民居建筑在屋顶的装饰上主要采用泥雕的手法,针对屋脊装饰需要和瓦面装饰需要,塑造成泥月台,烧制成陶制品,安装在建筑屋顶上,还有部分是直接在建筑屋顶上进行胶泥和石灰塑造。

二、川古镇建筑的装饰纹样题材

在漫川古镇民居建筑中常见奇花异草纹样在建筑装饰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很多常见的植物被赋予特殊的主题寓意,如牡丹为花开富贵;松柏象征长寿,梅、兰、竹、菊寓意优良品性,木槿花象征欣欣向荣的生命与坚韧、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精神;珍禽异兽纹样以龙、凤、麒麟、仙鹤、蝙蝠、狮子、大象、喜鹊、燕子等为代表,并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精神,传递着人们祈祥纳福、以求长寿、安康万年的吉祥思想。戏文人物场景往往带有鲜明的教化意义,漫川古镇民居建筑装饰中常见的是人们熟知的故事、历史和戏剧中的人物图案,如岳母刺字、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苏武牧羊等。这些故事所弘扬的忠、孝、礼、义、信等精神不但体现着漫川先民的精神境界,也以寓教于乐的故事场景宣扬了传统礼制思想,反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精神。在中国封建社会,一些器物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时也被赋予了驱邪纳吉的功能,漫川古镇民居建筑中常见的有器物装饰有宝瓶、鼎、如意、古钱、八吉祥、八宝、四艺、八卦图、太极图、暗八仙等;几何纹样也是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常见的形式,福、禄、寿、喜、回纹、云纹、织锦纹、万字文、方胜文等很常见,象征连绵不断,永无止境,是福禄承袭、财富不断、长命百岁的象征。它们以各种活灵活现的形象,装饰着漫川传统建筑的外观;

三、漫川古镇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价值

陕西漫川古镇建筑作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体系之一,显然具备民居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蕴藏着建筑装饰的艺术审美特征,是实用性与装饰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同时又是表现性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陕西漫川古镇每个院落建筑构件上的装饰都玲琅满目,无一雷同,他们反映着当地百姓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及文化观,因此,古镇民居形成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主题观念。另外,这里保留了大量古代农商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遗迹,“九街十八巷”的青石板路、木行、作坊、商铺、码头,至今仍然向世人展示着明清时期至民国初年的繁荣景象。这里的古建筑装饰纹样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时刻体现着漫川古镇的民风与民情,记录着百姓的生活理念与信仰追求。我们在解读陕西漫川古镇建筑装饰艺术的同时,也在了解它渗透出的民俗风情与多元的思想追求。

景观建筑装饰篇5

一、问题意识和研究意义

长期以来,建筑学与建筑装饰艺术这两个既紧密联系又归属不同教学领域的专业,往往习惯站在自身的角度解释各自的研究内容,由此逐渐形成了工学范畴的建筑学与人文范畴艺术学的差异。这种依据学科分类法形成的认知态度,在不同院校直接影响了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最终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能力。这种对学科分类宗旨的误解,普遍存在于我国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其直接不良后果是对艺术类生源就业预期产生负面影响。因为那些掌握着实用技能的工科生,由于其知识结构更适合社会需要,就业能力明显高于艺术类毕业生。

笔者试图以南阳汉化馆装饰艺术设计为实例,通过建筑与建筑装饰艺术关系的解析,就自己在艺术院校执教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体验,说明艺术教育是有可能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中的,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是可以较好地结合的。这种探索教学理念的活动,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理论问题,它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日趋困难的时代背景下,对如何培养社会急需艺术人才有着直接的启发意义,也对如何在具体课程中体现大学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组织好教学活动有一定理论借鉴意义。

二、建筑装饰艺术的基本结构

由于建筑装饰的艺术形式因时因地甚至受思潮的影响,往往呈现多变性,因而千百年来对装饰艺术的建筑文化价值褒贬不一,也影响了人们对建筑装饰艺术在传递人类文化作用方面的看法。事实上,建筑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而且具有隐含于使用中的某种精神意义。当建筑的使用功能与精神意义体现了人们的社会观念时,建筑才可能完整地发挥出应尽的社会职责。由于建筑体现精神意义的方式过于抽象,人们很难理解建筑的这种职责。建筑装饰艺术的作用就是有效地帮助人们认识建筑的这种社会职责。一切建筑装饰艺术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协同建筑,从各个层面上将这种职责充分地体现出来。正因如此,建筑与建筑装饰原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是由于学科分类使艺术教育脱离了原本。据此而论,艺术教育特别是设计艺术教育是有可能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中的。

由于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对建筑装饰艺术持不同态度,这种态度的倾向性会影响对建筑装饰艺术的接受认知程度。基本三分法的观点,可以认为任何一个地点的建筑装饰艺术都同时存在三个作用不同又相互联系的基本结构层次。

1.判断层次

指帮助人们对建筑特征,场所的占有,领域的开合及方向连续性等空间环境性质进行判断的层次。

人们通常基于两种不同层次的含义来理解建筑。第一种含义以建筑的使用功能为依据的理解,即空间功能属性的理解。第二种含义是感受者对建筑代码的认同程度。建筑的意义是否被认同,可以认为是人们对建筑实体理解和解释的结果。建筑空间由形式化的点、线、面、体实体构成,它们确定了空间外在的基本形状。同时空间特性的识别还依赖环境提供的线索来引导,包括视觉的引导手段。

南阳汉化馆判断层次装饰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装饰式样的不同安排向人们解释博物馆建筑代码的含义,从视觉上引导人们理解博物馆的空间特性。在这一层次上,装饰起到背景的作用。部分感受者尽管可能对自然博物馆的建筑代码一无所知,但也能通过装饰艺术提供的脉络粗略地理解博物馆的意义。从信号侦察理论看,意义多数依靠情境或脉络来体现。脉络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更容易对含混不清的代码作出确切的诠解。这为无意识认识建筑的一般公众理解建筑提供了可能。由于装饰艺术主要是借助视觉的特点在建筑与感受者之间起联系作用,装饰要素的不同安排,或强化或削弱了抽象的空间特性,影响着人们的观感并引起相应的心理反应。

南阳汉化馆装饰艺术设计围绕南阳汉画的特征、场所的占有感、领域边界的开合和空间的通达性及指向性等性质,使判断层次装饰主题传递出的信息,更利于人们理解博物馆收藏研究、教育宣传的功能。

2.暗示层次

指对隐含于具体装饰形态中,对建筑精神内涵有暗示作用的装饰层次。包括从空间感、量感、力度感、节奏感与和谐感中引伸出的情绪意义。例如,与具体情境与事件的不确定性相联系的精神内涵。

暗示层次的装饰主要通过式样、质感和色彩三个方面的把握来传达建筑的这种精神内涵。实现气氛创造,启发联想是暗示层次装饰的主要目的。材料通过质感、色彩来影响人们心理,人们通过由此及彼的表象联想体验材料所蕴涵的建筑意义。

例如,南阳汉化馆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大量选用了地方石材,试图借助材料强调原始乡土的气息,来影响人们对于博物馆的感受。同一装饰形态可以通过不同材料的质感和色彩对人们心理施加各种影响。反之,被人们体验过的材料的质感和色彩知觉经验也可使环境气氛赋有新的含义。人们可以在这种气氛感受和联想过程中,加深对建筑精神意义的理解。

由于种族、地域环境造成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群面对同样的环境时会有不同的感受,对同一形状的材料质感及色彩表达的涵义和体验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相左。因此,对于装饰艺术来说,无论其式样传达的意义多么贴切,总会留下许多“未确定点”,这些未确定点的意义需要感受者以自己的“心理意象”去解释。解释的过程就是人们用自己的过去经验主动组织和解释式样意义的过程。因此,建筑的精神内涵必须与具体情境相联系才可以接受直至被理解。

据此而论,暗示层次的装饰主题和式样,应反映出当地人对建筑装饰所能达到的认识程度。个性化装饰式样的可解释性是暗示层次装饰的基本特点。

3.观念层次

指对建筑关键特征的抽象,并可以据此类推更多性质的装饰层次。例如,将建筑分解研究的设计方法。

观念层次装饰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将建筑的关键特征抽象表达为一般概念,并作为一种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概念被人理解。这类一般概念具有帮助人们把客观建筑与心理建筑中的大量关系组织起来,使人们按归类的思维方式提取建筑知识,并根据关键特征来推断与建筑有关的性质。建筑的关键特征主要是通过说明属性的装饰式样,亦即修饰或弱化的定义程度呈现给人们的。

例如南阳汉化馆建筑设计中将室外自然元素引入室内,当把它类属于室内时,室内概念被深化,其形式被转换,从而获得自然机制参与汉画馆室内环境的新意义。

一般说来,根据观念层次定义形成的装饰手法效率很高,一旦在认知结构中形成比较固定的较为广泛的一般概念后,就能生成与此相关的形态。形象、关联和传递是建筑装饰艺术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形象是指形式与物质结构,如式样及其特征、风格等。关联是指装饰式样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传递则指装饰图形与背景关系及视觉引导系统等。这三个基本要素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而存在的,而三要素的互动结果对建筑意义则起到提醒、促进、约束、指示等背景作用。建筑装饰作为与实用功能无关,仅以美化建筑为目标的外饰物,其核心是由装饰要素提供的认知背景对认识建筑的影响程度。一切建筑装饰活动几乎都是基于对上述三种基本层次的理解,通过形态所处的不同位置,以及由诸形态之间的关联与分离的控制手法,唤醒人们对建筑意义主动解释的机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试图表达下述观点:

1.人与建筑环境的交互关系是从感知觉开始的。而建筑装饰作为凭借感觉要素的安排是传达建筑环境意义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形态识别系统研究应该成为形态可解释性研究的基础。

2.建筑装饰是一种呈结构性层次状态的实践活动。对客观意义起解释作用的装饰形态,应根据不同情景要求创造,以利于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建筑的不同意义。

3.艺术教育特别是设计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诸多契合点,我们如果将这种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一定会提高艺术教育的就业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景观建筑装饰篇6

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提出了“诺瑟姆曲线”的城市化发展规律,城市化发展包括起步、加速、成熟三个阶段。现代城市化进程属于加速发展阶段,伴随城市化进程,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自然景观被城市吞噬;而且由于城市化进程过快,整个城市的核心也就是城市文化未能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在现代城市建筑中巧妙地使用传统建筑装饰元素,让人们在城市建筑中找到归属感,从内到外丰富现代城市文化。

1传统建筑与传统建筑装饰

中国传统建筑从北方的穴居——洞穴到平地的木骨泥墙,南方巢居——巢穴到地面干栏式建筑,建筑从萌芽的简陋到成为艺术文化的一树繁花,不同的地域地理风貌生发出风格各异的建筑特色,建筑装饰也因此而异。建筑装饰是指以建筑材料为基质,依附于建筑本体之上的具有美学意义包含了一定的功能性与装饰性的部分。传统建筑装饰的元素一般是带有历史意义的装饰元素,如传统建筑斗拱、故宫装饰色彩体系、山西大院的砖雕,等等。

2城市文化的重要性

城市文化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物质层面,即城市中物质的构成元素,如建筑、景观等;第二部分是制度层面,指城市法律、法规等;第三部分是精神层面,指人在物质与制度之下凝结的具有发展性、活跃性的精神文明。巴塞罗那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提出了“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的口号,反映了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3现代城市建筑需传统建筑装饰加持

不同时代的文化发展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建筑上也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根据历史经验,建筑的装饰因使用功能或是艺术意境的追求开始趋于稳定有据可循: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不仅彰显建筑艺术,并凝聚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现代建筑装饰是城市文化的一个物质载体,是传达文化的符号,也是城市文化直观的表现。现代城市建筑被称为“钢筋水泥森林”,许多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传统建筑文化基础,导致城市建筑千城一面,用陈丹青的话来说:现在的上海已不是当年的上海,但悲哀的是它还叫上海。现阶段,上海毋庸置疑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化城市,但是上海的味道慢慢流逝,面对这种城市建设出现千城一面的状况,城市文化如何展现鲜活的生命力?

3.1东方之冠

2010年,由何镜堂设计的世博会中国馆就是现代建筑与浓厚传统建筑装饰的结合,极具东方色彩,被称为“东方之冠”。这座新时代的建筑,造型上与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的斗拱有异曲同工之妙,建筑外观颜色采取故宫宫墙的“中国红”,屋顶花园从传统园林中获得灵感,带有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中国馆在世博会上彰显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让上海这个现代化的都市增添了一抹中国色彩,也给东方的摩登都市敲响了警钟。

3.2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隐匿在拥有2500年历史的苏州古城区内,毗邻拙政园。在传统的建筑群当中需要一个满足现代功能的博物馆建筑,贝聿铭巧妙地运用了传统苏州建筑装饰的无色体系,即黑白灰的色调,与周边建筑和谐统一,体量适宜,庭院景观取用园林的造景手法,不管是从米芾的山水画中吸取元素放置片石的造山,还是现代材料与传统造型结合的景观亭,无一不体现了传统建筑装饰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建筑文化。苏州博物馆成为展现苏式城市文化的一颗明珠,也是具有新中式特色的现代建筑代表。

4现代城市文化生长需传统建筑文化、文化旅游促进

《北京》提出:“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它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对城市的营造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揭示了传统建筑文化对现代城市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然而,在忽视传统建筑文化的背景下,文化旅游热潮让传统建筑为现代城市文化增添活力。城市文化旅游以感知的城市文化为出发点,北京的胡同文化旅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据北京市旅游局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旅游人数达到2.85亿人次,其中老北京四合院和胡同仍然是北京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4.1菊儿胡同

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有大批中外游客热衷于北京胡同这一传统建筑空间的游览,从而产生了“胡同游”这样的热门现象。“胡同游”对胡同这一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的活化起着重大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北京城市扩建中近1500条胡同被拆除,留存的胡同也存在居住基础设施不完善、建筑年久失修等问题。在传统建文化与城市发展建设的冲突危机下,中国建筑学家吴良镛设计的菊儿胡同“类四合院”居住建筑,提出“有机更新”的建筑空间处理手法,把传统建筑形式与装饰元素延伸到新的建筑中,避免了胡同建设成“水泥方盒建筑”的宿命,让北京城市文化能够保留老北京味道,让北京不仅是一个现代摩登城市,更是一个文化之城,这是胡同文化在文化旅游发展与城市化冲击下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4.2国子监失物招领家具门店

胡同文化旅游越来越热,迎来了胡同文化的第二个高潮。在原有胡同的基础上再建设的建筑都带有浓厚的老北京传统建筑风格,其建筑融和了传统建筑装饰,但是表现出的形式又是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例如,北京国子监街失物招领家具门店,该建筑保留了合院的传统建筑结构、装饰元素、原有老北京合院体量,整个建筑色彩与环境融为一体,入口处保持原有木结构梁柱,建筑空间布局呈“回”字形,与传统老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一致,整个建筑呈现的形式充满传统文化的典雅气息,内部满足现代商业空间所需功能,是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结合的典范。

4.3北京坊

2017年1月,中国建筑学家吴良镛领衔担任总顾问,以“新旧交融、和谐共生”为主题打造的北京文化新地标——北京坊正式亮相。这一文化新坐标既符合现代品位,又彰显传统建筑装饰文化,有效激活了城市文化,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使得城市文化、传统建筑装饰和文化旅游形成一条良性链条。

5结语

城市中的传统建筑文化要通过文化旅游进行盘活,提取传统建筑装饰的精髓,自然和谐地融入现代城市建筑,这样才能丰富现代城市文化,才能让现代城市建筑彰显传统建筑特色,才能从内散发出历久弥新的特色城市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易斯•芒福德(美).城市文化[M].宋俊岭,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肯尼斯•费兰姆普顿(美).现代建筑——部批判的历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3]…黎文勤,徐雯君.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2012.

景观建筑装饰篇7

(一 )现代陶艺概述

众所周知,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在中国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语言。作为一项土与火的艺术,传统陶艺在中国代代相传,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层次,也有着丰富的遗留。现代陶艺在中国兴起于 20世纪 80年代,是结合西方陶瓷艺术与中国传统陶艺形成的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艺术形式。随着改革开放而涌入的西方现代陶艺创作理念,极大的影响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进入 21世纪,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中外陶艺家积极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作品展览,我国现代陶艺的水平得到了提高,也吸引了更过陶艺爱好者的关注。以陶土作为创作材料,将现代人的情感与魅力用艺术手法展现出来,现代陶艺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不仅获得了人们的欢迎与喜爱,更是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 )现代陶艺与建筑装饰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增长与审美水平的提高,建筑装饰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艺术。与传统陶艺只注重实用效果不同,现代陶艺追求艺术上的效果。现代陶艺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审美愉悦,同时也给人们的物质生活提供便利,因此在现代装饰中得到了大量运用。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运用起到了令人惊喜的作用,首先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美化。极富现代艺术美感的陶瓷雕塑类摆件、器皿、陈设加大的丰富了建筑装饰门类,并能起到一定的划分区域与功能的作用。同时也在视觉上给住户带来了美的享受。另外,餐具、茶具等现代陶艺作品在精神内涵上给予住户极大地提升。这些陶艺制品富含文化内涵,劳累一天的住户可以用陶艺餐具就餐,用陶艺茶具为自己泡一杯香茗,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住户的生活品质,也丰富了住户的生活体验。现代陶艺仍在快速发展之中,能够用于建筑装饰的陶艺种类也越来越多,这给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建筑装饰中,现代陶艺在观赏与使用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现代陶艺作品甚至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二、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

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运用已经非常普遍,不仅体现在建筑表层的材料运用,还在建筑内部不同功能的空间内有很好的表现。在建筑装饰的实际过程中,对现代陶艺进行创新运用,就要尽可能满足建筑装饰的要求,实现与其他装饰的协调性,根据需要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从而提高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审美价值。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美观建筑的整体环境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建筑不断出现,具有自己的风格成为建筑装饰的目标与追求。现代陶艺的创新运用成为打造建筑装饰风格的关键因素,一件体现主人艺术品位的陶艺作品可以为整个建筑提供美与文化的精神内涵。现代陶艺之所以能在现代装饰中得到广泛运用,这离不开陶瓷制品的持久与形式的多样,可以满足建筑装饰的多种需求,但更重要的加强建筑的审美价值,提高了住户的生活体验与内心素养。现代社会,人们对艺术有了更高的审美需求,审美观念趋向于多样,这使得在建筑装饰中对现代陶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只有符合当前时尚标准的现代陶艺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同。现代陶艺需要保留自身的特色与文化内涵,与建筑装饰进行紧密的联系与尝试,从建筑的整体环境上加以美观,拉近居民与文化的距离,提高住户的居住体验,打造建筑的装饰风格。

(二 )散落式的装饰融合

除了美观建筑的整体环境,现代陶艺还被创新运用在室内或者店铺内的设计之中,这种散落式的装饰融合直接关系到建筑装饰的整体效果。利用小摆件、花瓶等各种陶瓷制品,有针对性的对建筑的局部进行装饰布置,不仅与建筑的整体环境形成和谐,更能在细微处提升建筑装饰的档次与品位。散落式的装饰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住户的内心素养与艺术内涵,陶瓷制品本身所带有的美化作用对建筑环境进行了装饰,形成了不可复制的独特装饰效果。现代陶艺对艺术效果的追求提升了建筑内部的精神空间,给住户带来视觉上与精神上的双重愉悦,也提高了建筑装饰在艺术上的效果。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可以提升建筑的文化内涵,也提高了建筑装饰的艺术追求,是实用性与审美性双重目标的完成。

(三 )混合式的装饰融合

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还体现在将不同风格的陶艺进行融合。时代在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现代陶艺也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陶瓷制品的种类与花样也在不断增多。在建筑装饰的过程中,将不同类型与风格的陶瓷制品进行混合式的装饰融合,可能会收到令人惊喜的装饰效果。中西方陶艺在不断交流中融合,也在融合中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建筑装饰中将中西方陶艺进行有机结合,会更有利于营造建筑的艺术氛围,提升建筑的文化内涵。另外,混合式的装饰融合还包含将现代陶艺与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现代设计手段与理念进行融合的L试,这对从各个方面提高建筑装饰的质量与水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创新运用的前景与意义

(一 )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创新运用的前景

现代陶艺正是在创新中取得发展,在建筑装饰中的运用更能促进现代陶艺的成长与进步。优秀的陶艺制品可以传播传统文化,扩大现代陶艺的知名度与认可度,但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每一件陶艺制品的制作都需要花费陶艺制作者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不仅限制了优秀陶艺制品的数量,也抑制了社会对陶艺制品的需求。利用现代科技,结合陶艺制作规范,建立流水生产线来进行优秀陶艺制品的制作生产,这才是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创新运用的前提。大量廉价优质的陶艺制品并不会丧失自身的艺术价值,反而能够促进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运用。在另一方面,现代陶艺的创新运用也会给建筑装饰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现代陶艺虽然注重对艺术效果的追求,但也没有抛弃传统陶艺对实用性的追求,而是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更注重打造陶艺制品的艺术内涵。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就是要将陶艺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引入到建筑装饰中,在实现现代陶艺与建筑装饰的融合中共同取得发展。现代陶艺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追求,建筑装饰强调居住的舒适性与美观 ;建筑装饰在现代陶艺的基础上更新,现代陶艺也在建筑装饰的创新运用中取得成长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有着广阔的前景,不仅能促进建筑装饰全方位的发展,也能促进现代陶艺的不断进步与创新。

(二 )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创新运用的意义

现代陶艺虽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创作还是处于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用于建筑装饰的环境陶艺、陶艺砖等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完全满足建筑装饰的需要。现代陶艺具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加上陶艺制品在建筑装饰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将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加以创新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建筑装饰这个更宏观的视野上去发展现代陶艺,这有助于现代陶艺提高自己的认可度与知名度。另外,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将对住户的生活环境带来极大的改善,营造了居住环境的艺术氛围,提升了建筑装饰的审美品位与文化内涵。金属、玻璃等建筑材料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回归自然成为了近些年来的一股趋势,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将改变金属、玻璃等材料占据建筑装饰主要地位的现状,满足人们对更亲近自然材料的需求。天然石材中存在着放射性超标的问题,用于建筑装饰会带来辐射污染,现代陶艺更加环保,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将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结论

现代建筑离不开现代陶艺的艺术支持,现代陶艺离不开现代建筑所提供的的平台。建筑与陶艺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中可以进行很多跨界的结合,这对于现代建筑与陶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合作。现代陶艺得以诞生并在建筑装饰中得到了创新运用,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更进一步地推进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提高现代陶艺的知名度,这有助于现代陶艺在中国的发展,也有助于建筑装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辉.现代陶艺在室内装饰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16).

景观建筑装饰篇8

Abstract: The current social and economic rapid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abilit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 have brought a space design decoration toward a more in depth direction.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装饰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简称。建筑装饰是为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完善建筑物的物理性能、使用功能和美化建筑物,采用装饰装修材料或饰物对建筑物的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建筑装饰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建筑装饰中的空间设计是在指定使用功能下制作能满足多数人审美观的建筑物并能加以实施的艺术创作。

1空间的重要性

“设计”是处理人的生理、心理与环境关系的问题,室内空间设计是反映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创造的舞台。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就是运用艺术和技术的手段,依据人们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它是为了人们室内生活的需要而去创造、组织理想生活时空的室内科技设计。室内空间的分隔可以按照功能需求作种种处理。随着应用物质的多样化、立体的、平面的、相互穿插的、上下交叉的,加上采光、照明的光影、明暗、虚实、陈设的简繁及空间曲折、大小、高低和艺术造型等种种手法,都能产生形态繁多的空间分隔。

2场景化与室外化环境设计

室外化,是指以引入自然的元素,创造室内环境室外化为主要目的的设计手法。场景化则是室外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可称为“场景风格”。它是将自然的阳光、空气与水引入到室内,树木、花草、山石等也与人为环境紧密结合,再加上某种主题设计,便形成多层次的室内环境,它不仅着眼于自然因素的引入,还要为之赋予一定的主题,而且它的引入因素还要扩大,以至包含传统文化因素在内。场景化室内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空间层次、主题思想来创造一个适于人生活的场景化的空间环境,它能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从而陶冶人们的性情。真实性是场景化设计的前提,若仅仅是加入自然界的绿色植物、山石,没有一定的主题思想,那是无法体现真实性的。场景化在形式与题材上也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不论是以自然景色、风土人情或地方建筑的片断为题,还是以不同的文化脉络为题,均能体现传统特色。例如以园林艺术为主题在室内造景,可以有中式园林、日式园林和欧式园林等,即使是中式园林,也有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之分。再如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室内造景,有广西的桂林、四川的峨眉山、甘肃的敦煌石窟、苏浙的水乡等,题材丰富之极,就看设计者如何捕捉和运用了。以民族特色为题材,不能简单地从形式、符号来理解,还应从体现文化内涵的角度去思考,恰如其分地表现场景化的室内环境气氛。在场景化设计中用得最多的是形象法。所谓形象

法,顾名思义,是通过具体实物形象来反映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场景效果,具有直观性,故又称直接法。以自然题材来讲:将山水、花草、树木与瀑布、泉水等自然景物直接引入室内,使得大自然的气息与生活环境有机地统一在同一空间里,达到寓景于情,寓情于景,兼有人工与自然山水的特点。人类热爱自然,并同大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之本性,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人们都愿意接近自然,向往自然环境。所谓“自然情趣”、“回归”、“传统性”等,实际上,就是场景化所体现的亲切感。人们崇尚大自然,这是人的本能,人们的怀旧情绪也是惯常的现象。旧的东西使人留恋,说明了它可以勾起人们的某种联想,造成人们的情绪起伏。场景化的手法就是依据人的这一需求进行设计,在室内环境气氛里体现出“人情味”。同时也是一种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上的变革。

3建筑装饰空间设计的评价指标

建筑装饰空间设计的好坏需要建立起一些划分标准明确、简洁的指标作为评价环节的衡量标准。就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3.1充分利用率指标。这一指标是核心指标,其所描述的是就建筑物内部总体而言,空间设计对整体空间的利用程度。利用率越高,则空间设计的成功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3.2人性化指标。建筑装饰空间设计的目的最终是为人的居住和工作而服务的,它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与生活品味而存在的。正因为如此,建筑装饰空间设计就更要注重其为人使用功能的目的性。

4建筑装饰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着相关人员将科学、积极地空间设计理论提上日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对建筑装饰空间设计的提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此确保更好的提高整个空间利用率和整体环境的融合。

4.1建筑装饰空间设计的科学性发展观。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多变,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配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气氛的欣赏和追求,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4.2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现代建筑装饰空间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室内空间环境为人服务,设计者始终需要把人对室内环境的需求,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放在设计的首位.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问题千头万绪,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作为设计的核心。

4.3加强环境整体观。现代建筑装饰空间设计的立意、构思,室内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需要着眼于对环境整体、文化特征以及建筑物的功能特点等多方面的考虑。现代室内设计,从整体观念上来理解,应该看成是环境设计系列中的链中一环,从人们对室内环境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综合感受说来,仍然应该强调对环境整体应予充分重视。

4.4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是现代建筑装饰空间设计的又一个基本观点,是在创造室内环境中高度重视科学性和艺术性以及其相互的结合。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井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现代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应日益予以重视。

5建筑装饰空间设计的具体应用方法

建筑装饰空间设计作为指定使用功能下制作能满足多数人审美观的建筑物并能加以实施的艺术创作,其方法既有既成章法又有推陈出新。所以在每次创作中应该关注以下方面:

5.1充分配合建设方的前期策划。建筑文件作为具体实施项目的指导性文件,直接影响建设方与使用者利益。以自身专业配合建筑方得到利益最大化的策划方案,为项目全面成功奠定基础。

5.2坚持方案设计的前瞻性、独创性与经济实用相结合。建筑作为长期存在的事物,其外观应满足多数人的审美要求,而使用者更在乎长期停留在其中的自我感受和功能上的完善以及在细节上以人为本的处理。如果忽略了使用者的利益,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如何得到多方认同是设计者的努力方向。

5.3注重新技术、新理念的运用。要确保建筑空间使用的可持续性,成熟的新技术与理念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新技术和理念的运用对建筑的建造与使用成本的控制均大有裨益。这样就能够提供给委托方或使用方一个新颖、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5.4强调实施中的多方配合。在实施过程中,设计方与委托方或使用方的积极配合,将给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坚实的专业技术支持和目的性支持。在实施过程中的持续沟通配合不仅利于工作的进度而且对工作成果的满意度也有不小的促进作用。

6结语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通过这样的理论告诉我们:对于建筑装饰的空间设计,各种构成建筑的元素只是手段,而由此构建出的空间才是空间设计的最终目的。只有充分理解空间设计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好建筑装饰空间设计上的虚实关系。建筑装饰空间设计如何为人的健康生活和无障碍使用而营造一个科学合理的空间条件与环境,是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师追求的主要设计目标之一。只要我们能够认清现代建筑装饰空间设计的本质,并且充分把握住相异空间的不同目标,就可以设计创造出科学合理的建筑装饰环境。

参考文献:

景观建筑装饰篇9

青花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的可行性

中国的现代建筑在设计上基本上是西方建筑文化的复制品,缺乏传统文化和地域风格。长此以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有消亡的危险。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不同的传统民族元素或传统建筑材料融入到现在的建筑设计风格中。比如将漆器、陶瓷、竹艺、布帛、草编等中国元素的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应用。近几年,青花瓷的应用是现代建筑装饰中的一种时尚元素,时常会被融入到一些家具、酒店装饰及主题文化墙或公共场所当中。青花瓷质地纯净,色调鲜明青翠,格调高雅,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民族色彩,用它做装饰建筑材料,可以提高传统文化格调,呈现的效果优雅而内敛,有着很强的中国风格。

青花是我国陶瓷中融入现代建筑装饰中较早的工艺之一。青花瓷中的蓝与白能带给人们蓝天白云的逸静祥和的自然感受。因此在建筑领域中运用青花元素,特别是在繁华的现代都市之中时,通常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青花瓷不含有毒元素,对人体无害,是室内外墙面、地面装饰及卫浴产品的最佳材料。因此陶瓷青花装饰的建筑受到人们的青睐也成为了必然。

中国有史以来,不同朝代、不同地方曾经出现多种不同发色的青花钴料,加上一些通过贸易进口的青花颜料,近十余多种。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整体的需求,选择不同发色效果的青花料,从而使建筑更为美观多样,看来青花瓷在颜色的色泽上的选择空间还是非常大。

而青花瓷的载体主要原料是高岭土,烧成温度在1000度以上。但是如果将高岭土作为建筑选材的话并不理想,因为千百年来的开发挖掘,高岭土现在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再加上地域的局限性,很难实现大规模的运用。然而广东佛山是著名的建陶之都,佛山的瓷土呈深灰色,虽然没有景德镇的高岭土白,但是景德镇的高白釉料的发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即使泥土的色泽不白,烧成后的效果也能使其洁白无瑕。由此看来,大面积大规模的运用青花装饰在建筑中,并不是不可能。

将青花瓷应用在室内墙面装饰,其蓝白两色,可以很好的和不同风格的家居装饰材料进行搭配。在室外装饰中,青花瓷可以千百年不退色,不惧怕风沙的侵蚀,因为青花瓷的表面施以透明釉,可以很好的保护釉面底下的青花钴料层不会被磨损;再加上它釉面光滑,密度高,防水性好,下雨后表面焕然一新等诸多优点,因此在众多的建筑材料中脱颖而出。

青花瓷在建筑装饰中的分类运用

那么既然要将青花瓷运用到室内外,就要考虑其装饰种类。我们将青花瓷装饰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小型瓷砖为主,一般夹杂装饰在单色釉面砖中,有画龙点睛之笔,是众多居民室内比较常见及应用的比较多的一种装饰种类。第二类是以大中型瓷板壁画为主,瓷板壁画主要以写意山水及书法装饰风格为主。大型瓷板壁画可拼接而成,长达数十米,主要被运用在室外;然而一些中型瓷板壁画主要用在室内空间,青花瓷在室内装饰中色彩的整体把握尤为重要,中国水墨画与陶瓷绘画同源,因此青花瓷中的图案、用笔等技法效果与国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青花瓷的色彩体系以蓝白为主,将其装饰在室内空间环境当中,给人一种清凉舒悦的感觉,犹如稳重清秀的小家碧玉。青花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提炼,将它融入现代室内外装饰中不仅有淡雅之美,而且增加了水墨意境,云淡风清、格调高雅,尤其是那些仿古图案与中式建筑装饰相融合搭配,别具中国传统韵味。这么灵巧且古色古香的装饰风格叫现代设计师怎能不爱。较水墨纸画相比,它更易于保存与清洁。那么大型的瓷板装饰属新型高档装饰,适于镶嵌在酒店、大厦等高层建筑物上,或可镶贴于公共活动场所。大型的青花瓷壁画主要是以青花瓷面砖或陶板等建筑块材镶嵌拼接制作的,并且在现代建筑装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第三类是马赛克青花瓷砖,它一般由若干块小瓷砖随意拼凑成一个相对的大瓷砖,每一块小瓷面上都绘有青花图案,普遍应用于一些特色的门店的外墙装饰或一些文化主题墙面等;还有用的是被打破的青花瓷零零碎碎随意组列,将破碎的瓷片镶嵌在水泥上,或者木雕中来实现一些特定的马赛克装饰效果。

总结

景观建筑装饰篇10

中图分类号:TL372+.1 文献标识码:A

研究背景

上海的新建楼盘中,有数不清的以Art Deco风格为特色的项目。上海知名的标杆豪宅翠湖天地便是Art Deco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Art Deco之所以在房地产业界盛行,主要是由于现代主义的建筑让人觉得苍白,古典主义的风格又让人觉得繁琐,具有Art Deco元素的建筑既有装饰效果又不失简洁明朗的线条,比起单纯的现代主义的房子只用涂料来修饰外立面显得有价值感,而相对于传统古典主义的大量花式又来得清爽。

与此同时,Art Deco风格建筑住区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也在通过园林景观的布局、风景园林的各个设计要素包括植物材料、铺装材料、水体设计,尤其是园林小品设计的细部应用,以此表现该风格楼盘的古典而又简洁、尊贵而又摩登的气质。

Art Deco 风格的发展及景观细部设计理论

(一)Art Deco 风格建筑的发展与特征

Art Deco 风格,也称为装饰艺术派、装饰艺术风格等,其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迅速传遍欧美以及世界各地。Art Deco 被确定为一种艺术风格的低位,其起点应追溯到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Exposition International des Arts Decorati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Art Deco 一词,即起源于这次博览会的法文名称” Arts Decoratiifs”的缩写。Art Deco 一词确切地描述了这一艺术风格,它一方面暗指装饰艺术派的历史根源(1925年巴黎博览会),另一方面,其概括了这一风格的特点:装饰,而且是艺术的装饰。其风格作品虽然没有绝对统一的尺度,但是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Art Deco的装饰有下列几个主要的特征: (图1)

1.放射状的太阳光与喷泉形式:象征了新时代的黎明曙光。

2.摩天大楼退缩轮廓的线条:二十世纪的象征物。

3.速度、力量与飞行的象征物:交通运输上的新发展。

4.几何图形:象征了机械与科技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5.新女人的形体:透露了女人赢得了社会上的自由权利。

6.打破常规的形式:取材自爵士、短裙与短发、震撼的舞蹈等等。

7.古老文化的形式:对埃及与中美洲等古老文明的想象。

8.明亮对比的色彩。

上海地区Art Deco风格的建筑及其与园林景观的关系

1、上海地区的Art Deco风格建筑

上海在近代崛起为工商型大都市,因此它在文化上不仅带有传统文化的特征,更领先于全国感受到了西方工业化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影响,显现和展露出充满张力的、开放的现代性。建筑作为城市形象的主要载体,深受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28年,由克明洋行设计的德义公寓已经是明显的装饰艺术派风格。这座九层楼的公寓,在建筑立面上有精美的V型和卷涡组合而成的几何形石头雕塑,非常摩登,墙面采用褐色面砖组成的菱形图案,顶部有竖向线条装饰。它是上海最早建成的Art Deco风格建筑。1929年9月落成的沙逊大厦,标志着上海建筑开始全面走向装饰艺术派时期。

如今,Art Deco有一种回归之势,这与其风格本身的特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与上海的文化传承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把Art Deco风格的建筑放在上海总让人觉得比较稳妥。

2、住区建筑与园林的关系

建筑大师贝聿铭说过“建筑本身应像土里面生出来的一样”,好的园林景观作品应该也是如此。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筑的设计目的是一致的,我们要做的是一个适合这块场地,适合这块土地的,契合这里的历史文化,展现这里的人文景观。因此,园林景观与建筑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彼此融合。

园林景观在住区建筑的体现最为丰富,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住区建筑,可以产生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园林景观。建筑是直接影响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素之一。尤其是风格明显的建筑形式,我们在做园林景观时,需要从建筑中寻找依据,比如景墙的花纹线条,可以从建筑的装饰外立面寻找呼应,;植物群落的设计组合,需要参考建筑的风格,中式建筑采取的植物配置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古典建筑风格的住区,则可以适当做些整形修剪的植物或是模纹花坛等种植手法。

景观细部的理论

1、景观细部的概念

景观细部的概念:将设计概念转化为实际城市景观的设计过程。(《景观建筑细部的艺术——基础、实践与案例研究》尼克•科克伍德著),这一过程具有相当可观的艺术性,源于景观建筑细部的本质——既具有个性又是总体景观形式和设计概念的一部分的本质。

2、景观细部的设计方法和主题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一个完整的细部元素始终保持完整并为整个项目深入发展出一套细部语言。为了建立、形成、表现细部结构的语言,在这张图纸上,还创立了材料、修饰和纹理的信息。这清晰地描绘了项目从开始到完成,从概念到实施的全部步骤。

景观细部的概念来源:美学上的更新、业主的项目和基地的具体情况、政府关于公共环境和户外场所的法规、遵从或区分文化价值的设计概念——例如自然风景或城市当地特色现象的解释。对景观细部来说,它们带来了艺术上无限的努力、创造和概念,这是在人的尺度上进行景观设计的特殊领域。

上海品尊国际的景观细部设计应用

(一)项目介绍

品尊国际项目是一座位于上海普陀区,集际公寓、酒店、酒店公寓、甲级写字楼、大型商业于一体的多业态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由巴马丹拿集团(P&T)担纲,建筑风格装饰采用简单的竖向线条,整体感挺拔向上,为典型的现代简约Art Deco风格。园林设计采用点、线、面造景手法,小品、堆坡多重景观一应俱全,将小区绿化从集中绿地到组团花园,邻里生活接触空间增大,家园的氛围更为浓厚。(图2)

Art Deco风格景观设计要素的表达

1、植物材料

在园林景观的布局与设计中,植物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的一个素材。在设计时,景观设计主要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来组织空间和解决问题。植物不仅是环境景观的构成要素之一,并且使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

品尊国际项目住区花园内在重要景观轴线上,采用了棕榈科植物作为特色景观树,同时,海枣作为高级景观观赏树种,也提升了该楼盘的整体品位。在阳光的照射下,海枣植物特有的羽状叶投射出独特的光影效果,犹如一个个“V“字,与Art Deco风格的整体相契合。(图3)

在植物的色彩配置上,花园内种植了大量的香柚、银杏等乔木,在秋天的表现为金灿灿温暖的色彩效果,配合物业更换的草花,修剪整齐的灌木与色叶乔木形成明亮的色彩对比。(图4)

2、园林构筑物

园林构筑物是指景观中那些具有三维空间的构筑要素,这些构筑物能在由地形、植物以及建筑物等共同构成的较大空间范围内,完成特殊的功能。园林构筑物包括台阶、坡道、墙、栅栏以及公共休息设施。

品尊国际住区花园内园林构筑物形式丰富多样,但依然可以从各式的园林构筑上找到统一的元素,这个元素也是我们所知的Art Deco风格的经典图案元素,“V”字型的图案。例如拱形花架的基座,特色灯柱的基座,基本都采用了同一款“V”字型的图案样式作为装饰面。这仿佛给整个花园的小品都打上了“品尊国际”出品的烙印,具有强烈的整体感,也提升了该楼盘的品味和档次。(图5、图6)

Art Deco风格喜好在简洁的装饰中融合古老的文化元素。从该住区众多的雕塑小品中,也可窥一二。大象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长寿动物,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一直被赋予吉祥如意的寓意,在该住区中,铸铜的大象小品(图7)依次阵列排开,在阳光下金光闪闪,为社区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氛围。

3、铺装

铺装在景观设计中,具有构图和交通的功能。

品尊国际项目的景观园路铺装设计上,采用暖色系为主的铺装材料,与建筑外立面的色调相统一。明亮的色彩,作为Art Deco风格的特征之一,在园林铺装上的体现上,设计师大胆采用花色混铺,这样可以使色彩更为鲜艳醒目。选材上使用各种天然花岗岩,利用其不同纹理与打磨程度,增加楼盘的尊贵感同时,亮丽的色彩也使其具有归家的温馨感。(图9、图10)

4、水体

水景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另一个主要元素之一。它能形成不同的形态,如平整如镜面的水池、或是流动的叠水或喷泉。水景这一要素在室外环境中不止给人带来视觉的欣赏,同时兼具调节气候、灌溉土壤、降低噪音等功能特征。

品尊国际住区内的水系布局以几何式构图为主(图11),局部的点水水景(图12),用黑色光面花岗岩做镜面水,侧面用台阶式的跌落方式,增加了水景的变化形式和视觉美感。几何式的水系、层层向上收拢的叠水形式也暗合了Art Deco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的几何图形、收缩的轮廓等特点。

(三)总结

景观细部设计要素在Art Deco 风格特征的表现手法:来源: 作者自绘

上海住区Art Deco风格的景观细部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整体统一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一个完整的细部元素始终保持完整并为整个项目深入发展出一套细部语言。为了建立、形成、表现细部结构的语言,在这张图纸上,还创立了材料、修饰和纹理的信息。这清晰地描绘了项目从开始到完成,从概念到实施的全部步骤。

(二)展现个性

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地域属性、独特的文脉肌理、独特的场所精神以及项目背后的品牌文化。作为设计师,应该着眼于项目背后的文化内涵,将其浓缩提炼在景观细部的表现上,作为该项目的品牌精神及个性展示。

(三)控制造价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产品定位,高端的项目在市场占有量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中低档的产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扩大绿化面积,减少土建小品的设计手法,达到花更少的钱,出更好的效果,满足市场需求。

(四)生态共生

园林景观的设计最终目标,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是每个景观设计师做项目的初衷和最终目标。不论项目是什么风格的建筑,营造的是什么风格的园林景观,其本质还是构建生态型居住社区,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是我们生存的根本。

结论

随着风景园林专业的不断完善,社会的文明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良好社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园林景观设计不会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能够通过景观设计师的努力追求,真正表达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神追求。

局部与整体、片段与完成的作品,以及细部与景观的关系,在景观设计师的设计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景观细部的不断推敲,从建筑的外立面装饰细部吸取灵感,把元素提炼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是整个作品更为真实,更为和谐、更为丰满、更能打动业主。

最后鼓励设计师在不断变化的设计实践中,进行针对景观细部设计的新研究。

我们不希望看到由于各种“欧陆风”的兴起,城市建设在无形中变成“空间殖民地”,希望通过景观设计师在景观细部的设计时仔细推敲,融合场所精神与艺术美学原则,把居住空间环境营造为真正的“诗意的栖居”。

参考文献: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中西“摩登建筑”(1920-1930年代)关系及其都市人类学分析[D].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4.

[2]冯焯伟.浅析园林设计要素对建筑景观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4).

景观建筑装饰篇11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体现,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和情感,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鲜明的艺术特色,受到世界人们的推崇。在现代建筑装饰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图案、传统元素融入其中,极大的提高了建筑的艺术观赏性,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常见的传统元素有雕刻(石雕、木雕、漆雕等)、绘画(油画、国画)、陶瓷、景泰蓝等等,用于现代建筑装饰中,无不展现了独特的中国韵味。

一、中国传统陈设艺术元素

陈设艺术是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根据环境特点、功能需求、审美要求、工艺特点等因素,精心设计出高舒适度、高艺术境界、高品位的理想环境的艺术,室内陈设一般分为功能性陈设和装饰性陈设,功能性陈设指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并兼有观赏性的陈设,如家具、灯具、织物、器皿等。装饰性陈设指以装饰观赏为主的陈设, 如:雕刻、字画、纪念品、工艺品、植物等。在今天,陈设艺术可以泛指建筑室内出墙顶地及建筑构件、设备以外的一切具有使用功能及审美价值陈设物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传统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各种传统陈设艺术被重新发掘出来,在这种背景下,使传统陈设艺术在现代高端装饰工程中被应用成为可能,并应用在现代装饰工程中,丰富了空间,提高了空间的文化品位及艺术美感。

二、传统陈设艺术在现代高端装饰中的设计思路探索

传统陈设艺术虽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及艺术观赏性,并不带表我们在现代装饰中就要大量使用才能体现其高贵,而是应立足于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着眼于传统陈设艺术重新认知的融入和传统精神的凝练后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再发展。从而实现传统陈设艺术与现代装饰空间界面的有机融合。坚持提炼传统文化到转化为现代装饰表现形式的设计原则,探索一条“从传统陈设艺术这一形式到文化主题空间设计,再转化为新的建筑装饰形式,突显现代文化空间设计”的设计新路,才能在现代高端装饰中深层次的运用好传统陈设艺术。

把传统陈设艺术中的中国元素运用到现代装饰设计风格中,强调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这种风格的装饰设计不是纯粹传统陈设艺术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陈设艺术的认识,将现代简约的装饰设计理念与传统元素融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具有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陈设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我们可以用中国的传统陈设艺术的元素和符号作为背景用现代装饰设计的手法对中国传统陈设艺术元素和符号进行提炼和二次设计,更加简练化、更加符号化用现代装饰设计的手法表现出来。

三、传统陈设艺术在现代高端装饰中应用发展前景

3.1绿色空间环境发展的需要

现代建筑室内装饰材料以涂料、木质复合板等为主,污染较为严重,不能体现出环保要求。所以,将来我们应该发展一些对环境没有影响、对人体没有损坏、环保性的装修新材料。

高端装饰材料的发展方向应具备一定的目标。首先应该明确高端装饰材料及制品开发方向,努力增加科研开发的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其次重视新型生态化装饰材料,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关注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比如本文中提到的雕刻、景泰蓝与陶瓷等;要加快高端装饰材料及制品的应用步伐,努力合作,制定、落实高端装饰材料投入建筑装饰应用的基本方法和管理方式,解决好高端装饰材料发展过程中科研、生产和施工等环节的一系列问题。

3.2传统文化与现代装饰设计发展的需要

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方兴未艾,引起人们对经济以外诸多如:政治、文化等问题的思考,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会加强各个地区文化的联系,对文化交流有一定影响,但是不可能完全消除各地区文化的传统民族特色,更不会导致文化全球化。每个国家和民族在传统文化上必然是独立的,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文化只有形式不同,才能丰富多彩、百家争鸣,这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传统陈设艺术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传统陈设艺术是在特定时代和环境下产生的,但也是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同样,在现代装饰设计中,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的形式也会随之改变,把传统陈设艺术应用到现代装饰工程中也是这一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

四、传统陈设艺术在现代装饰中的应用

4.1几种常见的传统陈设艺术

4.1.1雕刻艺术

雕刻是一种造型艺术。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如图一。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如石膏、树脂、粘土等),如图二。我国的雕刻工艺有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三大基本形式。雕刻艺术的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带动了雕刻加工工艺的发展,雕刻工艺元素呈现出更为多元、新颖的艺术形态,富有极强的装饰性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相融合,体现着人们对于艺术美的永恒追求,展示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生命力。要用做建筑装饰,如门窗、封檐板、屏风和家具装饰,如几、桌、橱、柜等,其中通雕是融合各种雕刻手法于一身,从而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线,可表现出多层次复杂内容。将各种雕刻工艺的传统继承并开拓、出趣、出神地加以应用是我国大型装饰工程是现代装饰的一个重大课题。

图一 传统石雕陈设艺术品

图二 玻璃钢雕塑陈设艺术

4.1.2景泰蓝艺术

景泰蓝,也称“铜胎掐丝珐琅”,它是一种特种工艺品,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如图三。从古到今景泰蓝一直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日本的七宝烧就是仿制我国的珐琅工艺。景泰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之一,它采用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被称为国宝“京”粹,并于2006年入选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明清时期的景泰蓝制品,大都是供皇宫御用,直到清朝后期才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

图三 景泰蓝陈设艺术品

4.1.3陶瓷艺术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作也有近万年的历史,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我国古明了瓷器。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如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等,还提供艺术的享受。陶艺作为一种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载体而存在,不仅为人类的为人们的物质生活提供了方便,还提高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品位。正是由于陶瓷艺术对人们精神文化品位的提升,从而使陶瓷艺术才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其审美艺术价值,如图四中的青花瓷,图五中的五彩瓷。陶瓷表面上绘画艺术给人们带来种种风格,绘有我国传统的山水、西方经典等画作,端庄而豪放,温馨而婉约,给人一种浓厚的文化空气,让人回味不断。

图四 青花瓷陈设艺术品

图五 五彩瓷陈设艺术品

4.2在现代装饰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将传统陈设运用于现代空间装饰,本身便是一种突破和创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让传统陈设艺术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传统陈设艺术通过现代装饰设计的手段可以广泛的应用到当代高端装饰工程中,这一过程利用了传统艺术品的加工工艺,将传统沉淀转化为现代高端装饰工程中的材料介质。

空间装饰对于雕刻工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语境,如何将雕刻艺术更完美地应用到空间装饰设计中,使装饰空间更具观赏性和增值价值。如雕刻可将木材、天然石材、金属等原材料加工成工程中使用的各种装饰线条、墙柱面挂板、空间装饰构件,如图六中所示,居室电视背景墙定制木雕产品即提升了整个空间文化品味又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

图六 木雕在主题背景墙中的应用

陶瓷艺术的现代装饰中有很多种样式,像陶瓷绘画、釉色装饰、陶瓷肌理等,可加工成各种高端手工定制瓷砖、卫生洁具等,如图七。釉色艺术制造出神奇的陶瓷工艺,化腐朽为神奇,表现出我国劳动人们的伟大与神圣,令人叹为观止。肌理材料选择,这些都使得陶艺与家居环境相得益彰,体现一种优美与和谐。

图七 青花瓷艺术在居室装饰中的应用

景泰蓝艺术同样根据设计定制成各种装饰线条、墙柱面挂板、装饰构件等,如图。比如朝阳门外昆泰国际大酒店门口的《花开富贵》喷水池(如图八)。

图八 景泰蓝艺术在景观工程中的应用

五、结语

传统陈设艺术转化为现代高端装饰材料后,最终要通过现场施工安装完成,这一问题可以利用传统粘贴、挂装等常规的施工方法结合这些高端装饰材料的材质特性形成特有的施工安装体系,让更多的传统陈设艺术由陈设艺术品转化为现代装饰产品。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准的追求和对建筑装饰审美的提高,传统的艺术元素渐渐地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为现代建筑增添了文化艺术氛围和生活的情调。传统陈设艺术不再是单一满足人们观赏、实用、收藏的艺术品,通过我们对传统陈设艺术研究、开发、应用,不仅使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定会得到很好的传承,也会使中国的传统陈设艺术重放光彩,与现代装饰艺术完美融合体现现代建筑装饰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王骅.浅谈木雕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3).

景观建筑装饰篇12

然而,现今的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大多都有一种不良的倾向,那便是重艺术,轻技术;重视装饰设计类课程的学习,轻视建筑装饰构造、施工等技术类课程的学习。究其原因有三:其一,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现有的一些教材和大纲只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却忽视了对装饰设计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二,现有的建筑装饰构造教材中的知识老化,很难适应装饰设计事业的发展,也是导致学生对装饰构造课程失去兴趣的原因。其三,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是一门技术类型课程,必然与实践紧密结合,涉及许多工程实例,而现实的教育状况仍是以教科书为蓝本,配以程式化的讲授和指导,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自然也显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2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优化

全国各装饰设计专业开设的建筑装饰构造课程基本上都安排了60学时左右,所用教材主要为建工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装饰构造》,同济大学主编出版的《建筑装饰构造》,以及各校自编的教材、讲义等。但总的看来,2000年以后出版的一些教材虽然补充了一些学科发展的新知识,在内容安排上也有所调整,但整个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并没有多大改变。因而要改革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的教学,关键在于更新教学内容,特别是紧跟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步伐。我们以装饰工程项目划分教学专题,围绕每个装饰工程项目的特点、功能要求来正确选择不同类型的装饰材料,并具体分析每种构造做法的特点、利弊、适应范围以及使用周期等,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学习到当前常用的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的做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专业基础。

3教学改革与实践

3.1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动机除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多的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知识贮备。尽管每年级都会有部分学生对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有极大的兴趣,出于爱好努力学习,但毕竟这门课程实践性很强,而学生们刚刚接触专业课程,对工程案例了解甚少,空间想象力差,课堂上的教学有时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最终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各种装饰材料的性能用途,各种装饰构造的规范做法,从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突出建筑装饰设计的主线,强化装饰构造知识的技术,使学生切实地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是用于解决何种问题,并与个人的工作性质、职业前途息息相关。

3.2加强与建筑装饰设计等相关课程的融合

对学生而言,尽管在学校中,是分成若干门课程单独学习,但对于实际工程实践中,却是要综合地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建筑设计。实践证明,要使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围绕着主干课程——建筑装饰设计课程安排教学计划。

例如,室内设计的题目为庭院设计时,则可有针对性地讲解室外庭院地面、水池的构造做法。当教学安排使建筑装饰构造与室内设计课程不能同步时,则在讲授建筑装饰构造时,举一些室内设计的实例或出一些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应用构造的知识。另外,在高年级的装饰设计课上,还可进行专题式的技术性构造的讲座。

实践证明,将建筑装饰构造课程与装饰设计课程相结合,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构造等技术课的重要性,更宝贵的是,还使学生懂得,技术不仅仅是工具,还可作为建筑装饰设计创思的源泉,也就是说,技术也能促进设计,与相关课程的融合必定能取得共赢的效果。

3.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综合能力

建筑装饰构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对实际材料的接触,施工现场的参观,参加一些工程实践才能逐步熟悉建筑装饰构造,最后才能绘制出有水准的装修施工图纸。由于学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在课堂上获取,因此,带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参观已经建成的实际工程或正在装修工程,引导学生进行建筑装饰材料市场调查,了解各类材料的性能、价格、种类。学生在现场参观过程中,对各种装饰材料和装饰构造非常好奇,不断提问,通过在场指导教师或专业人士的现场讲解;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强化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1)开放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用开放式的讨论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促进师生间的互动,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交流氛围。给学生开出学习参考书,提出各种学习专题,引导利用网络到各种装饰材料网站吸收专业知识,收集最新材料和构造技术,同时利用学校的教学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达到师生互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掌握收集各种专业资讯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可以启发学生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如在参观实习环节中,笔者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书本上的知识,同时,学生们也会发现书本与实践相出入的地方,这时,笔者就适时地启发他们去找寻“为什么”和“怎么办”。这种启发式教学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创新能力。

(3)情景式教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