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分析合集12篇

时间:2023-06-09 10:05:06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篇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68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这种跨越式的发展,让风景园林学科逐渐兴起。经过多年的教育发展和西方教育模式的引入,教育界对当前我国风景园林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教改的方案,为高校展开该专业的改革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国内和国际教学水平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在国外,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教育之后,能够成长成为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还存留在基础设计阶段。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素质已经成为当今高校风景园林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目的。如何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是当今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

1 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特点

风景园林专业中的课程设计是高校本科生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它主要包括了城市园林的规划、工程、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等课程内容。该课程教学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各类园林绿地的设计,与城市园林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融合了各项专业基础课的知识应用,并设计了美术、制图、设计等课程。因此,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专业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

1.2 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于风景园林专业,很多北方高校在教学上,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要目的,设计方面或者时间方面的课程反而成为了辅教学。在课堂内容当中,学生主要热衷于记笔记,对于课程的思考较少,因此对技能掌握的程度有限,动手能力较差,走到社会上,往往会因为实践能力不强而适应不了社会的需要,被社会所淘汰。

2 教改建议

2.1 培养明确的目标,改革教学体系

教学一定要以“厚基础,重实践”作为主要的目标,以人文教学和自然通识教育为基础,不断开拓学生的事业,构建多元化的园林风景知识结构。着力在实践当中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技术的能力。在知识的构建上,从原来偏重于规划设计或者园林植物设计,转向两者相结合。将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才能,对自身的职业进行分析,明确专业方向,进而确定其具体知识结构,为培养专业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和个性化奠定坚实基础。

举个例子,北方某学校教授将风景园林学科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传统园林学、大地景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目前,对于风景园林教育基本从基础层次进行办学。该学校按照国际风景园林教育学会提出的教育课程安排要求,并与该学校校庆和办学目标相结合,开展富有特色的课程,为学生日后的职业规划做好准备。下面对该校的教学方案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包括:绘画、设计、测量学、园林艺术、园林史、城市生态学、园林美学、土壤学等方面的课程。老师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必修课程,为学生们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专业必修课:城市规划、园林建筑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园林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案例分析等课程。老师在进行基础教学的同时,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实践。

第三,专业方向课:专业方向课程往往决定着学生们日后工作的方向。关于风景园林专业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植物造景以及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学、植物遗传育种、病虫防治等课程。②建筑概论、独立项目研究、风景区规划、场地规划与设计等。老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对自身情况进行了解,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

第四,选修课:关于选修课,包括了职业教育、风景摄影、工程预算、建设水景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社会学、写作表达、外语、风景资源调查等课程。老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在课程的学时分配上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其自身的兴趣爱好技术方向,对课程进行选择。

2.2 改革教育方法,完善教学实践体系

由于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育,因此,教师应该要注意构建系统的技能培养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了:课程实验、设计、实习等方面。在进行实践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简单――复杂”、“综合――专业”、“基础――方向”这几个原则进行教育,要注意循序渐进。

举个例子,某北方高校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规划非常重视,大力建设校内基地。将教学、科研、生产三者成功相结合,为培养实践性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学校以教师为载体,在常规教学之余,不断推动学生参与科技型实体项目设计,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们的素质。

2.3 注重对外交流工作

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百胜。高校要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积极跟踪国内外风景园林学科好的教育模式,对于一些先进的教育方法要及时借鉴,并结合本校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力求对其进行超越。国内的学校要积极和国外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进行相结合,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国际风景园林教育的相关研讨会,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或者可以自己设计相关作品,并在相关研讨会上进行介绍。这样是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日后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帮助。

3 结束语

风景园林设计涉及的专业比较复杂,并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要通过毕生的努力,才能够领略其风姿。因此,学院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日后从事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学生 “授之以渔”,对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篇2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风景园林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13-02

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的要素,掌握植物鉴赏和植物配置的知识是风景园林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植物学也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但因与农林类专业不同,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讲授内容应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应更强调植物的观赏性和应用性[1],而这一特点在传统的植物学教学中通常被忽视。因此,本文从风景园林专业角度入手,对植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对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力求使植物学课程符合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的要求。

一、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现状

植物学授课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两大模块。教学内容十分地全面、具体。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的授课内容基本上沿袭了传统植物学的授课内容。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手段多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自主学习的极积性高[2]。例如,利用植物检索表、植物志、图鉴、网络鉴定植物,野外识别植物等。在野外实习中,大量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配备手提电脑和数码相机,现场利用摄影摄像,在实习基地利用电脑进行学习与交流,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等。

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继承了传统植物学教学中的优点,值得发扬光大。但是,在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也存在下列些许不足之处:

1.课时缩短以及学生专业体验缺乏。一般的现行高校植物学分类和系统课程总学时约为30或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30学时,实践学时10―20学时[3]。实践课程相对较少,与理论课程不能相适应,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脱离实际。

2.教学内容与行业脱节。目前,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内容虽然全面,但主要偏重于植物形态解剖和植物系y分类这两大块知识体系,与风景园林相关行业严重脱节。为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在学习园林植物学后,掌握风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园林植物材料的主要美学特性和生物学习性,以便在设计中能够自如和正确地运用这些植物材料。

二、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改革探讨

植物学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如《园林树木与花卉》、《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以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为对象的岗位,所以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重点研究对象应是种子植物。此外,通过植物学课程学习,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应明确植物学课程的实际需求,一是应满足对课程学习的需求,二是应满足对未来职业的岗位需求。

1.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改革。根据调研,结合风景园林专业设置与培养方向,在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建设中将对以下方面进行改革:(1)减少植物细胞、组织、植物根茎叶等内容,增加实用性实验内容;(2)将显微镜结构与原理内容并入相关微观观察的实验中;(3)增加植物形态教学内容;(4)增加植物结构与环境适应性内容;(5)在植物分类学知识讲解中,重点讲述高等植物,尤其增加被子植物的教学学时;(6)相应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课时分配(表1)。

2.加大教学中实际感受环节。传统植物学教学中PPT图片形象演示环节虽然不缺,但如果完全依赖PPT,教学效果也不理想。需增大植物学实践的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能非常近距离的感受实物,教学效果也会培增。这就要求开辟合适的实践教学场地,来增强学生对植物的感性认识。此外,在教学中应结合专业特点,增加植物应用性实例,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体验。

3.教学理念改进。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应并重,即在传授植物学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坚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引导、实用技能指导、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此外,还应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研态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许昌学院的一员,应牢记“崇德砺志,博学敬业”八个大字,笔者正是将其作为自己植物学课程教学理念的核心,坚持把事物的制约、适应、联系、变化、发展等辩证方法作为思维训练、思想教育的关键,以使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内涵更加丰富[4]。

三、结语

课程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也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质量,而后者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5]。许昌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近年来非常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倡课程建设和转型发展。植物学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风景园林专业建设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不断改革创新,植物学课程才能适应专业与学科的发展。在经历了三轮教学改革实践后,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继续以学生为本,不断改革与创新,以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应君,张一奇,黄滢.基于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5):26-28.

[2]李Z琦.《植物学》课程特色及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247-1249.

[3]宋东杰,李朝晖,陈全战,等.《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微农业科学,2009,37(30):14635-14636.

[4]王兵.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广东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27(2):27-33,39.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篇3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204-03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而这些挑战为园林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现代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也在日益提高。但是,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大学本科专业教育是培养风景园林学科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高级人才的基础阶段。因此建立完善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从业能力以及理论研究水平,关系到该学科的未来发展,从而解决社会需求量增长和专业人才培养输出欠缺的不平衡矛盾。

1 风景园林专业发展的需要

自1900年,哈佛大学设立了美国第一个风景园林专业(Landscape architecture),标志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建立。在我国,正式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在取得显著教育成就的同时,由于风景园林学科自1997年一直被作为建筑学一级学科中城市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的一部分,学术地位大大降低,从而使该学科的教学、科研等活动大多是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的名义下进行,内容与名称严重不符,导致无法与国际同学科接轨,造成学术思想混乱,而风景园林分属不同学科门类,学科门户之见和分化严重,人为分割导致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不完整,直接影响构建专业培养课程体系时存在盲目和局限等问题。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发展要求为中国风景园林事业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面对诸如上述日益凸显的学科发展问题及社会关注问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对此做出了重要调整,在已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显示,将“风景园林学”正式列入一级学科,这一调整标志着风景园林行业从国家层面得到了充分重视和认可,预示着风景园林教育春天的到来。目前我国已有184所高校设立了风景园林专业,并且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递增。业界人士纷纷呼吁,为确保风景园林学学科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本科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在协调学科建设与行业发展的同时,满足快速扩展的风景园林事业对应用性、复合型、专业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1]。

1.1 现行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设立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大体上都按照已故的汪菊渊先生对于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所划分的层次进行构建。其主要分为三个主要的层面: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大地景观规划[2]。其中以“传统园林学”为重点,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树木学、园林工程、园林艺术、园林史等,而这些课程占了本科专业教育的绝大多数课时;以“城市绿化”为专业教育的并行侧重点,主要开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以“大地景观规划”为本科专业教育提升,主要开设风景名胜区规划等一系类的拓展课程,但是这个层面的教育由于受到教学课时以及课程体系的限制,没有构建出完整的体系和教育目标,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宏观研究内容及方向把握不准确。而“大地景观规划”是学科应对当代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挑战而提出的新的发展策略,是学科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研究的课题,其任务是合理利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环境优美、生态平衡的生活境域,从而用理性的分析以及可行的发展策略来解决当下人地关系失衡、环境恶化、自然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等尖锐的社会问题。在现行风景园林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也正是由于认识到风景园林业务范围已从原来单纯的规划设计转换为保护利用、恢复更新等发展研究趋势,最经几年在一些风景园林专业院系中出现了与景观生态学相关的课程,更有完善者甚至建立了“场地认识和分析”相关的介绍、体验类课程,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框架更趋于完善,从而使得设计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2 课程体系中引入“环境心理学”课程的必要性

在完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同时,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也为风景园林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其实就风景园林目前的发展趋势,溯其根本,就是解决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而园林本身就是为人服务的。因此作为专业从业人员,经常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设计?”回答有若干种,但是有一种最具代表性―― 是“为了寻求某种变化”,那么“为什么要变化?”肯定是要满足某种需求,那么“是谁的需求?”这个答案唯一,即为“人的需求”。因此经过这样一个设计反思的过程,即可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园林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做到人性化设计。而这个过程是要建立在对场地合理的分析和研究之上,借助景观生态学等知识的宏观把控,运用园林规划设计的微观方法,才能促成一个完整的设计。因此从课程体系完善的角度考虑,将“环境心理学”引入,是对专业设计过程培养最好的补充和铺垫。而环境心理学作为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应用型学科,着重从心理学和大众行为角度,探索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发展。在人与环境之间坚持“以人为本”,从大众行为和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对现代景观设计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如图1所示)。

1.3 “环境心理学”在风景园林中的发展应用

环境心理学应用到园林设计中,激发了景观设计新的研究方向,促进了设计对人的需求的关怀,实现设计环境的最优化,为很多细节提供了设计理论和依据。将环境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到园林设计中,解决了许多除设计因素之外的现实问题,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景观影响。

就目前环境心理学在风景园林中的研究现状,国外在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学及其对园林设计的一些影响,如由Almo Farina和Andrea Belgrano提出的“中立基础园林、个人基础园林、观察基础园林”三种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原生态假设理论;再如Jader Tolja和Clara Cardia通过实验证明一个人的心理因素能够影响空间认知,空间体验和空间说明。二是研究大众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截取相关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园林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的公园设计以及扬.盖尔对于如何使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支持或引导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且景观中的环境心理学理论在考虑特殊人群的设计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并没有太多的关注理论研究,将重点投射在运用国外的研究理论,在具体设计中加以改进和完善。综合国内外的综合研究成果,现在的景观设计重点是关注景观与人的相互影响和关系,而非景观本身,这是环境心理学带给景观专业新的反思和研究方向[3]。其中,环境认知理论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人际距离―― 亲近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对景观场所设计的影响;个人气泡、领域性、私密性特征在园林景观体验中的把握,甚至色彩感知对园林景观的影响都将成为每一个专业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4]。正如彼德 .沃克所说:“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如同一个编剧,如果他的景观设计得好,那么每个是使用者就如同在剧目中的演员,尽职尽责地演着编剧为他导的剧”,由此可见,如果掌握了大众行为中所蕴含的心理需求,那么景观设计作品的使用频率和社会评价将会大大提高,从而使对景观使用者的控制从无序走向可控化。

2 “环境心理学”课程缺失对专业培养的影响

在现行的风景园林本科课程体系中,作为设计根本和前提的“环境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内容并没有相应课程的讲授,只是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涉及到具体设计内容时,浅显地分析下此类型园林项目对适用人群该如何进行考虑,但是理论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能解决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当然也有一些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中虽然设计到心理相关的课程内容,但是由于心理学范畴较宽泛,讲授没有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以及针对园林专业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使学生感觉所学无多大用处,因此造成学生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上课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由于“环境心理学”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在30余年的发展中已形成一套基本完善的理论系统,并且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探索已步入了深层研究,因此只把这方面的知识仅作为一门园林专业基础课上分散讲授的内容,一方面难以保证学生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使这类知识在相关设计中得实用度大大下降。

2.1 导致设计目标不明确

“环境心理学”课程的缺失,直接导致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时盲目拼凑、目标不明确,缺少对景观与人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只注重方案形式的漂亮,忽略场地功能的考虑,最终使方案的认同度和操作性降低。比如无论是设计那一种类型的园林绿地,都存在诸多环境心理因素方面的考虑,不仅要满足各类人群使用的功能需求,更要通过一系列环境与人的关系的分析来充分展示景观对人的吸引力,从而控制人对景观的感知。只有这样,设计的内容才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标的实现某种使用需求。

2.2 对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在教学方式上,任课老师在布置“园林规划设计”或者“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不同设计作业时,虽然一再强调学生要对整个地块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并提倡人性化设计,但是学生仍然感觉对此要求无从下手。因此,作为讲授者,应该改变枯燥的纯理论教学,试着引导学生以一个景观使用者的身份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从景观认知过程及景观行为的空间格局等多重角度,培养学生在景观设计中的“多身份”扮演的假象能力,推导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和要求的方案,再借助环境心理学中关于大众行为与景观的关系,不断地提高方案的可操作、实用、舒适性。

2.3 引发对传统设计程序的反思

我们现在做设计,一般采用直线型设计程序(如图2所示),从解读任务书完成设计纲要,确定设计方法和内容,再到最终的设计实施,全程建立在设计师在独立思想之上,没有使用者的参与。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合理的设计程序应该是环形设计程序(如图3所示):通过对设计纲要的理解从而预测出设计目的,或者说是设计构想、意图或假设,然后通过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法对这种设计意图进行恰当的表达,至此是没有使用者的参与的,与传统设计程序所不同的是,在设计实施之后,新加入一个设计环节,就是对所设计的内容进行使用后评价,得出结论,从而验证当初的设计预测是否准确,如果条件容许甚至对方案进行合理修改,可以说这个过程为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第一手参考信息。这种环形模式使我们的设计更趋于完善,提高了景观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公众对景观的认同程度,这种程序才是良性的可持续性设计发展之路。

3 “环境心理学”课程的引入

针对当前的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及专业的核心教育目标,“环境心理学”课程应作为当前专业核心课程“园林规划设计”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课程的先行课程,起到普及环境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内容和具体方法的作用。同时,为了避免纯理论讲授的单调枯燥,本门课程可以引入“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景观认知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总结各种设计信息和参照依据,从而为核心课程的开展铺垫合理化设计的理念。本门课程的主要知识体系由认识人的基本行为开始、在认识交往的基础上规划设计面向交往的景观场所、了解景观行为的空间构成、从景观感知到如何提升景观认同度、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调查作业五个主要部分组成,课程答题的建设构想(如表1所示)。

4 结语

约翰.波特曼说:“如果我能把感官上得因素融汇到设计中去,我讲具备那种左右人们如何对环境产生反应的天赋感应力,这样,我就能创造出一种为人们所能直接感受到的和谐环境。”这个和谐环境就是人们所期盼的完美空间,也是园林设计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园林景观设计溯其根本,就是“以人为本”,创造出人与环境高度和谐的生产环境,而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往往比环境本身更为重要,因此,评判园林设计成果的好坏,不能仅仅以美观、实用为唯一标准,而是要换位思考,以使用者的身份去感受景观的作用[7]。由于每个人的身份、地位、年龄、经历等都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个景观的认知也存在差异,这也就是说没有最好的设计,只有最人性化的设计,这也就回归到了现在风景园林专业培养人才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以人性化的设计,实现人们对美好生存环境的渴望,这是对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要求,更是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8(1):3-5.

[2] 张善峰,许大为.风景园林本科课程体系中“场地认识与分析”课程的引入[J].高等农业教育,2010,7(7):49-52.

[3] 孙雪芳,金晓玲.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08(4):162-165.

[4] 张溪明.环境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5):349-351.

[5] 李允菲.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科技,2009(2):133-137.

[6] 徐岩岩,牛海珍.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及对其研究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09(4):115-116.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篇4

2012年,党的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美丽中国”建设在强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需要优化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使其更加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①。风景园林以培养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在城市建设、园林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②,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必需的专业人才。“计算机辅助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提高,特别是各类绘图软件进一步完善和智能化,使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视③。计算机辅助制图相对于传统的徒手绘制具有快捷便利等优势,可以使图形图像、文字等信息更精确、美观,使园林规划设计更科学、合理,表现手段有质的飞跃。计算机辅助制图正在代替传统的手工绘图。近年来,随着GIS(地理信息系统)、BIM(建筑信息模型)、参数化设计、生态辅助设计逐步应用于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内涵不断丰富,引起园林规划设计、工程设计领域的技术革命④。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具有较好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岗位,更容易触类旁通,适应新的辅助设计软件,从而能站在本研究领域的前沿。特别是在“美丽中国”建设的背景下,需要有高水平文化底蕴的园林设计师,把他们好的设计想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很好地表达,因此需要全面提高风景园林专业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满足新形势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一、正视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当前,在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个别教师和学生认为学好计算机绘图软件操作,绘制出漂亮的园林图纸,就能成为很好的景观设计师。个别教师只强调自己熟悉的计算机绘图软件,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没有强调与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结合;部分学生单纯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学习上,期望以熟练的软件操作成为优秀的景观设计师。这造成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堂教学认知的偏差。过分强调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真正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具有良好的文化背景作支撑,对社会的发展有真正的认识,不会片面强调绘图软件的重要性。如果忽视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就会违背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初衷。换言之,计算机并非辅助设计,而是辅助设计工具,能更好地表达我们的设计想法,但没有辅助风景园林设计师在方案深化过程中进行多领域的思考和协作⑤。为培养出适合“美丽中国”建设需要的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人才,需要突破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认识误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重点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学效果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养风景园林设计师的教学目标。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通过手绘练习来提高对透视的把握、空间感的表达以及色彩搭配等构图基础技能,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论知识,在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图时能更好地表现,设计水平能真正地提高。提升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开拓学生视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经典案例学习,都是在实践中寻找设计灵感。课程教学不能孤立于专业课的学习,应是风景园林全方位多角度教学体系。

二、把握市场需求,调整教学目标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都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但由于不同学校设立风景园林专业方向和要求不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千差万别,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讲,风景园林专业的目标要求强调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因此,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重点。一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制图、辅助设计及方案表现的计算机手段与技术,能够灵活运用相关设计软件,方便、快捷、美观地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达到灵活设计制图的目的;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领悟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内在机制和合理途径,掌握高效园林设计的技术,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来正确表达设计者的思想;三是通过教学有效地帮助其他设计课程或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种植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概预算等;四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GIS、BIM、参数化设计、生态辅助设计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逐步适应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发展的需求。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风景园林专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教学中,始终要贯穿风景园林或景观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使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能进行风景园林设计,而且能够设计出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的作品。

三、基于学科发展,优化教学内容

2011年,国家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将风景园林确定为一级学科,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成为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三大学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范围小到私家庭院,大到区域性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基本包含前期的调查分析—方案构思—方案细化—方案表现—方案实施,既要对规划场地的气候、土壤、水文、地理、生物、构筑物等客观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表达,也要用特定的元素来表达场地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文化。以往的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针对方案表现等,可以使绘制的图纸更美观和真实,但并没有使设计更科学合理、更有创造力,其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需求。因此,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可分两大部分: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要求学生从彩平图、效果图、施工图表现到最后的工程概预算都要掌握。根据各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选择适用性、通用性和易用性高的软件进行学习,一般主要选择AutoCAD,Sketchup和Photoshop三个软件进行教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整个过程依靠计算机科学分析和评价规划区域,使设计逻辑更加理性客观,增强设计者对规划区域复杂环境的掌控力,设计表达媒介更具人性化、科学性和体验性,最终使规划区域景观兼具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⑥。

四、依据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时序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设计中,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为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专业设计课程需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来完成最终的教学效果,帮助实现相关专业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风景园林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完成方案设计、效果图及绘制图纸表现的能力,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使场地分析、设计逻辑和设计结果评价更为科学合理。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完成专业课程的设计任务,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分基础辅助绘图阶段和提高辅助设计阶段。基础辅助绘图阶段主要强调通过具体软件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方案设计、效果图表现等,但所有的辅助绘图都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设计或方案构思,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但教学时序要安排在其他一些专业课后,如设计初步、景观规划设计等,强调对专业课的辅助。通过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初步掌握园林制图规范、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园林设计知识、园林施工识图等专业知识,从而在应用计算机软件表现时做到“心中有物”。如果教学时序安排不合理,学生没有风景园林专业的基本知识,在学习计算机辅助绘图时没有相关的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作为理论依据,既无法真正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设计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更影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自己设计思想表达的能力与兴趣。一般将计算机提高辅助设计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开设在大三或大四。学生到了大三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内容有了基本了解,掌握了辅助绘图方法。同时,为使规划设计项目前期的分析更加科学合理,在大三第一学期要开设GIS专业选修课程、第二个学期开设BIM专业选修课程,到大四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并接触了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前沿。因此,大四可以开设参数化设计和生态辅助设计两门选修课程,为即将毕业正式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五、根据教学目标,创新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动手能力培养需要加强实践环节,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启发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的探索精神,要广泛开展案例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以一套完整的景观设计方案为案例,从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效果图到鸟瞰图表现等深入分析与讨论。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展示具体设计方案;其次讨论方案的优缺点;再次教师从制图规范、平面构图、色彩搭配、主次表达、细节处理等方面逐一分析讲解;最后布置课后课程作业,如参照具体的案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案例的再分析、查阅规范、设计、制图,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迪作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多以放映幻灯片或平面图像为主,不能完全满足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的要求。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特点,为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效率,应在专用电脑房授课,由教师主机控制学生的电脑进行一对一教学,并引入动画演示与制作。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教学功能。网络具有信息量大、内容广泛、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免费获取最新的风景园林制图软件和教学资料,更新教学内容。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教师可以在网络开设学习论坛,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来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⑦。

六、围绕教学任务,强化软硬件建设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软硬件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施、教材和案例库等。一是软件教学建设方面,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从彩平面的Photo⁃shop,建模和效果图的Sketchup,3dsMax,以及施工图的AutoCAD,天正软件的运用,到后期Lumion,AE渲染的运用等,让表达手段更加多样,效果更好。同时教师应有更远的眼光,把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趋势。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不断更新换代,部分风景园林专业教师不会使用图形辅助设计软件,辅助软件设计与专业设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了设计教学的脱节⑧。部分学校安排风景园林专业教师与软件设计教师担任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任务,由于两个教师的配合默契程度不同,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要求。随着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到来,不断出现新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和新的设计方法。因此,要求课程专业教师不断加强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新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时展的要求。二是计算机硬件建设方面,课程教学强调实践操作,需要与之相配套有教学设施和条件。但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的办学条件一直落后于社会行业,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使用的计算机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软件的发展速度,严重影响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因此,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提高学校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三是教材和案例库建设方面,应购买一些好的教材和案例库,让学生对经典案例强化学习,突出教学目的,强化教程的知识链接。不同的设计方案及项目对软件要求的不同,要进行差异化学习,加强教材和案例库学习,与相关项目进行同类化学习,更好地与所学知识链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实际运用方面,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场地,从实地考察,分析构思,提出方案设计到施工图的完成,是完整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方案设计能力有大幅度提高。要把计算机绘图与园林专业教学实践结合,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作用并加强在实际中的运用。

[注释]

①.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2-11-08.

②王绍增.论风景园林的学科体系[J].中国园林,2006(5):10-11.

③李夏艳,丽晏.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绿色科技,2010(9):168-169.

④褚泓阳,黄林.计算机绘图在园林专业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1999(S1):101-102.

⑤蔡凌豪.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概念谱系与流程图解[J].风景园林,2013(1):50-51.

⑥包瑞清.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9-40.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篇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流的增强,园林相关行业、领域对既懂园林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尽管许多高校园林院、系开设了园林专业英语课程,以期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但我国复合型园林专业人才匮乏问题依然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学方法不合适,不能因材施教,缺乏针对性,不能适应复合型园林人才培养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探析,以便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复合型园林人才。由武涛、杨滨章主编,徐锋主审,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风景园林专业英语》(副主编是王霞、朱晓霞、陈宇、王洁,2012年9月版)一书,运用英语的表达方式介绍了风景园林的概念、园林演变史、近现代风景园林发展历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风景园林建造技术与工程以及近十几年来风景园林研究进程,旨在帮助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这门语言,帮助学生能够无障碍阅读相关国际文献,用英语撰写论文、综述、报告等,其中关于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的讲解,对探讨风景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读全书,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一、结构科学,内容丰富且客观

该书围绕风景园林发展历程、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等内容展开阐述,理论框架清晰,对读者阅读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全书共由七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风景园林概述”借鉴《风景园林导论》和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描述了风景园林的定义;第二部分“园林史论”通过西方园林史的一些论著回顾了世界风景园林发展的历程;第三部分“近现代风景园林发展”运用近现代风景园林教育家、理论家的一些论述展现了风景规划、公园、庭院在近现代取得的发展;第四部分“近现代风景园林任务、思潮及作品”介绍了玛萨舒瓦茨等人对风景园林发展的影响;第五部分“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阐释了场地、景观、生态等多个方面的规划设计;第六部分“工程与技术”从技术层面和施工层面指出了风景园林设计及建造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七部分“研究与动态”展现了当前风景园林的设计思潮及发展方向。从中不难看出该书内容丰富,不仅追溯古今讲解了风景园林的前期发展与现在发展趋向,还详细具体地讲述风景园林涉及的多个方面知识,如设计、影响人物、建造技术。此外,该书内容具有一定客观性,从微观方面来讲,该书所用的词汇、语句都有根有据,且运用准确;从宏观层面来讲,该书所用的文章基本原理出自西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材、专业团体文献、核心期刊论文以及著名设计师著述,相比其他更具权威性与客观性。

二、目的明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力的加强,从事风景园林相关工作的人员和学习该专业的学生,都对英语的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其不仅需要学会运用英语去了解国际风景园林的最新发展,获取最新信息,还需要运用英语与国际相关专业的友人进行知识交流,增长见识。《风景园林专业英语》一书是以帮助风景园林专业师生和相关从业人员掌握风景园林专业英语词汇、英语语法用法以及提高其综合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在此目的基础上,该书在讲解与风景园林相关的专业术语和常用词汇时,会尽量选择难易适中、覆盖面广的论文作为讲解模板,以期学习者能够通过此书尽可能多掌握一些专业术语和常用词汇;该书在翻译国外风景园林相关文章时,尽可能达到“信、雅趣、达”的要求,旨在告诉学习者不管是中文翻译成英文还是英文翻译成中文,都需要做到用词准确、语法无误,都需要做到文字流畅通顺、辞藻优美且忠于原文,只有这样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该书为帮助学者提高风景园林专业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撰写英文摘要的方式方法,较为客观地讲述了风景园林设计的内容,较为系统地阐释了查阅风景园林相关的英文资料的技巧。由此不难看出,该书不仅目的明确,可让学习者能够正视风景园林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同时围绕“目的”而展开的讲解对相关学习者来说也极具实用性。总而言之,该书不仅结构科学、内容丰富,还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与实用性,对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等专业的师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中,该书关于风景园林英语词汇、语法、翻译、写作等内容的讲解,对探析风景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篇6

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评估采用的是一种自我认证的评估方式,即认证是一个非政府性的,自愿的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体系。从机构性质上讲,LAAB是一个“专业的认证”,它实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民间机构,有点类似于我国的风景园林学会。LAAB是风景园林的认证组织,是专业及专业认证机构(ASPA)协会的一员,它的设立必须得到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的认可并且必须遵守CHEA制定的标准。CHEA将LAAB认证为风景园林第一专业课程的官方认证主体,并通过审查LAAB认证标准和过程来确保政策和程序都能满足正确的标准。所以本质上,LAAB就是美国高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评估机构,对高校是否具备设置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资格具有绝对的决定权力。LAAB由风景园林从业者、学者、风景园林平行组织的代表和公众代表组成。风景园林平行的组织有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风景园林登记委员会(CLARB)和风景园林教育家委员会(CELA)。由此可见,LAAB在美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风景园林学会的设置可以参考美国的现行模式,让其在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评估)标准的构成

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的标准是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一共由7个大的认证标准组成,内部涵盖如下几个部分:1)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任务和目标;2)专业自治、管理和经营;3)专业课程结构;4)学生管理和课堂教育;5)师资配置;6)课堂的外部拓展计划;7)教学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这些部分构成了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的标准体系,下面对上述认证标准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其中的关键内容将作单独分析。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标准体系的首要认证标准就是学校设置风景园林学科专业需要有明确的专业任务和目标,以使全体教师、学生和学院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和基础目标①。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教育目的必须要被清楚地说明,并通过能够达成的教育目的来描述专业的基础目标是如何实现的。这点类似于我国高等院校中,农林院校、建筑类院校、艺术类综合性院校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办学基础,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办学特色首先会在专业任务和目标上有所差异。

美国风景园林认证标准体系中的第2个认证标准就是对专业的自治、管理和经营,它要求学校能够对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提供充足的财政和院系支持,并赋予相应的管理机构完成规定的任务和目标。在项目的经营上,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必须在教学机构的内部作为一个单独的、可确认的院系;另外,本专业的教育管理者要有教师委派权和相关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管理经验。学院要能够提供有效资源来实现专业的任务、目标和目的,并支持独立系别的发展和提升。评估标准包括:1)学生和教员的工作室比例标准是否不大于15∶1;2)资金是否充足,能够支持教员和其他指导性人员进行持续性专业发展,包括支持科研发展和参加学术会议的经费、电脑和相关软件,其他类型设备以及技术支持;3)能给学生提供支持的资金是否充足,如奖学金、开展研究工作的经费等;4)能够达成专业任务和目标的人员支持是否充足。

在这个评估标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认证参数就是教师的数量,LAAB规定教职员工应当是一个有效的规模,以便完成专业的目标和目的,教导课程。达到和维持认证状态的最低要求如下。1)课程和学位的描述应包含术语“风景园林”。2)本科的第一专业课程至少包含4年的学习时间。3)研究生的第一专业课程应当包含3年的学习时间。4)全日制等值(FTE)指导性的教师满足如下要求②:a.仅仅提供一个第一专业课程③的学术小组至少有3个全日制等值的有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学位的指导老师,这些老师中至少有一个是全日制的;b.同时提供学士和硕士水平的第一专业课程的学术小组,必须有6个指导的全日制等值教师,其中至少有5个拥有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学位,且至少有2个是全日制的。5)母学院是被正式委任机构所委任的认证院校(就像被美国教育部或高等教育委任协会确认)。6)会有一位指定的项目总管负责复核中的领导和管理工作。7)一个被LAAB授权的项目将满足:a.持续性遵守认证标准;b.按照要求为年度品牌和其他费用付款;c.定期归档完整的年刊和其他要求的报告。当以上任何因素在委任时段里不再能提供,项目负责人要通知LAAB。项目负责人同时也要对任何项目发生的实际改变负责。

3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标准中的关键标准制定

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的标准中,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它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这个也是我们分析的重点。第一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关于风景园林的核心知识技能和运用。对于专业课程设置的任务目标,其评价标准为课程设置是否融合了期望在学生毕业时所能掌握的知识、技术、能力和价值。这个评价标准中有2点是非常重要的:1)除了专业课之外,本科第一专业学位项目将提供其他学科学习来丰富教学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文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提供给学生发展对其他领域兴趣的机会;2)除了专业课之外,硕士专业学位将会提供研究申请及学术方法的指导。项目课程覆盖了以下范围:历史、理论和批评;自然和文化系统(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公众政策和法规;各种范围的设计、规划、管理和应用(包括并不局限于人行和车行系统、下水分级和雨水管理);场地设计和实施(材料,方法,技术,应用);施工文件和管理;写作、口语和视觉传达;专业实习;专业价值观和道德观;植物学和生态系统学;电脑应用和其他先进科技技术。教学大纲的设置应该达到2个标准:一是应该包括教育目的、课程内容和将用来评价学生表现的准则和方法;二是能确定各种水准的学生能够成功完成课业①。教学大纲是为课程设置而存在的。对于课程和课程组的层面来说,该项目评价了课程组帮助学生及时完成学习目标的效率。

在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标准体系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该标准就是要考察学校是否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继续从事风景园林相关职业,学生是否被证明已经掌握解决创造性问题,批判性思考,交流、设计和组织能力来让他们进入风景园林领域。也就是说,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也是专业认证的一个重要的参考系数,在学业完成时,学生有资格进入风景园林相关领域工作。美国风景园林认证标准体系也十分重视对专业师资力量的评价,该标准认为全体教职员和教育人员的从业资格、学术地位、专业活动将促进和增强项目的学术宗旨和目的。因此,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应当需要合格的有经验的教职员工和其他教育人员来帮助学生们注入继续从事风景园林事业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教职员工、教育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应当有与他们的职位相匹配的证书。教职人员应当持续地参与到各项能使他们的专业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使项目更有效的活动中去(诸如学术咨询、研究、专业实践、专业服务、大学服务和社团服务)。在美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标准体系中,如果只有课程之内的认证标准,那将是不完整的,课程以外的拓展计划也是一个重要的认证指标。也就是说,风景园林课程必须有一项对于课程和专业机构、校友、政府、社团和大众成功互动的记录或者计划。其目的在于向学生提供学习工作机会、学术技能发展和专业引导以及财政支持。为此,开设课程项目的院系必须和专业机构、社团、校友、从业者以及大众建立有效的联系。最后的一个认证标准就是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硬件和技术支持,即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和其他人员应当能使用设备和装备、图书馆以及其他为了达到专业教育宗旨和目标的必要技术②。这方面在专业的评估中不具有独特性,因此在此不进行展开说明。

借鉴与启示

通过上文的介绍,对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认证标准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下面将参照美国的评估经验,提出对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进行评估的标准方面的建议,笔者将从评估模式、专业观和学科设置的角度来展开对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价标准体系建构的探讨。

1采用多维度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评估)模式

我国的风景园林教育历史较长,层次多样且规模庞大。要想制定出能有效统合涵盖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中职生的专业评估制度,需要采取一种多维度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模式[1]。考虑到我国目前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尚未进行一级学科的评估工作,因而笔者建议借鉴美国的相关评估标准和国内的城市规划专业中的相关评估模式来开创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的新局面[2]。从上文可知,美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几乎涉及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方方面面,既考虑到了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本身的特性,又兼顾了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但是,美国的模式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的风景园林教育,但其中的专业课程、学生教育和课外拓展方面的认证标准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考虑到我国现行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内容过于抽象,例如仅仅将评估指标划分为师资、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生源4大内容,缺乏专门针对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可操作性,因此,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标准体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宜采用具有宽涵盖、大弹性的多维度评估标准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既要有适合中国国情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任务和目标,又要有合理设置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尤其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培养制度。由于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是一门具有高度实际操作性的专业,因而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也应该成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中的重要标准参数。

2以多元化、高涵养的专业观教育为评估中心

美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标准的首要指标就是专业目标和专业任务,笔者将其放置于中国语境之中来进行理解,就是说风景园林教育一定要塑造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专业哲学。笔者相信只有将专业哲学作为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最为重要的评估标准,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评估标准体系才具有了真正的灵魂。我国有的学者已经指出了风景园林学科专业中的专业哲学的塑造问题,并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5大专业观,即生活观、自然观、科学观、空间环境观和实践观[3]。笔者认为,这种专业观体系虽然涵盖面较广,但可操作性不足,不太适合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标准的量化和具体实施。因此,在结合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前提下,借鉴美国风景园林教育专业观的基础是一种比较适宜的专业观评估标准化道路。美国的经验就是一条高度职业化的专业观教育之路,而目前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实际上也是以职业化教育为主。笔者建议,风景园林教育的专业观应该是多元化和高涵养的职业化教育之路,故而在制定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评估标准时就应该紧扣风景园林教育课程体系的多元化性和高涵养性。

3倡导科学的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篇7

《园林美术》是风景园林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较强,由于学生没有系统的美术基础,因此普遍觉得难度高,如何从提高学生的美术造型基础学习的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一直探索的课题,根据农林院校的实际特点,围绕如何将教学理念切实地转化为教学行为,以风景园林为方向开展面向园林专业的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一、面向园林的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国园林教育的任务是大量培养园林设计师,在园林设计、园林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探索出:园林背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新模式,从学生想学什么,怎么样能学好的角度出发解决教师怎么教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

1.园林美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园林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描绘园林景观的教学需要依次展开,包括:园林素描、园林速写、装饰色彩、园林景观手绘等四个主要教学环节。为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本课程知识模块采取取长补短、技能复杂程度逐渐增加的原则。

“园林素描、速写”以风景园林为主要描绘对象,从简单风景写生开始,由简入繁地过渡到复杂景观园林铅笔素描、速写。此教学环节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培养学生科学而正确的观察方法;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理论和园林设计基本的造型技法;体现速写线条所形成的点线面的长短虚实、疏密节奏的变化规律;提高对特定场景快速而概括的主观处理能力;培养对景观结构体面转折的理解与设计表现能力。

“装饰色彩”运用装饰色彩基本规律知识,从小画幅的园林装饰色彩练习开始,逐步掌握色彩基本关系的设计表现和对色彩基本技法的深入研究。在这一教学环节,在培养装饰色彩修养的同时,进一步强调设计画面色彩整体关系在“基本装饰层面”上的控制能力的培养,为园林景观设计手绘的教学奠定相应的装饰色彩学方面的理论基础和技法保障。

“园林景观手绘”教学是对前面三个教学环节的总结和整合,以不同场景氛围的园林景观为主要描绘设计对象。采用铅笔、钢笔线条和设计色彩装饰块面相互结合的形式,强调对画面整体性色调的把握。教学环节紧扣园林设计专业课程的需要,不断提高画面基本设计色彩的主观性的概括处理能力,以简洁而快速地强化对美术基础与园林设计专业之间在审美和技法方面内在联系的认识,切实为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提供具有园林专业特色的重要美术基础。

2.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围绕着园林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需要,教学改革主要采用了“四步教学法”进行实施,其主要内容基本如下:

(1)示范讲解——范图分析与课堂示范相结合

在各教学环节的课堂讲解中,着重针对具有代表性的范图联系园林手绘甚至园林专业设计的需要,就构图造型、结构透视、空间层次、表现技法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比较,以使学生有一个相对感性而明确的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教学中的范图分析讲解显示了极为显性的启发意义,为学生分析理解和认知优秀作品提供了感性化的参考标准。

(2)技法步骤——技法步骤与教师经验相对应

技法基础是保持学习兴趣和画好一幅画的重要保障,技法步骤知识是课堂理论讲解和作业讲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内外,在不遗余力地阐述和分析技法步骤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于部分环节的讲解,教师要及时结合自身的作画经验对应比较、细致阐述,以切身感受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理论上的技法步骤,积极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丰富学生认识和理解的途径,为园林美术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在基本技法上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3)读画摹写——模仿探索与研读分析相印证

本环节主要由学生作为课内与课外作业进行独立完成,作为教师则针对学生摹写作业给予一定的启发性评语。在示范讲解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已知的理论知识深入而全面地针对自己选定的范图研读分析,教师强调了对于铅笔、钢笔线条和色彩块面之间组合关系的研读分析与模仿探索,强调了对于园林素描和色彩结合互生的练习与体验。

(4)景观实践——实践写生和学生专业相联系

实践写生是检验或深入认识自身美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法的重要方式,是基础美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课堂讲解之后,随即进行相应的实践写生教学。教师要求课堂内外的作业做到同步化,课堂写生和课外摹写之间的比照对应、取长补短,现场感受和摹写经验的对应思考,保障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事半功倍。

二、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风景园林专业的快速发展给园林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人才是对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永远的挑战[1]。几年来的园林美术教学实践总结,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进度、教学效果等方面,显示了园林美术专业性特色,加强了园林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优化了园林美术作为园林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形式,和谐了教学过程的教与学的基本关系[2]。园林美术教学满足了园林专业设计课程的需要,尤其为更好地完成设计课程的徒手绘制设计图表现能力奠定了重要的美术基础,为学生毕业后的园林设计事业发展奠定了切合实际需要的工作基础。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Y1102049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篇8

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研究性以及相当的实用性,。因此,随着行业的发展进步,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应随之调整与更新, 从而保证各个不同时代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满足时代的需要。对于园林专业的教学,当然也同样具有这些特点。现代风景园林的教学内容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也不断地在扩展。要实现教学内容如此规模的扩展,就必须按照园林专业的现代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设置课程。

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内容和要求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 此课程是以园林设计初步为基础,与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建筑等课程息息相关,同等重要的课程, 也是风景园林设计等后续课程的重要依据。本课程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布局,通过熟练的表现技法,将设计理念清楚表达在图纸上。不仅如此,学生可将该课程所学与其它植物类、建筑小品类专业课程结合,从而将设计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详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由理论及设计两部分组成。理论部分包括对园林中外史的简介,园林的美学特性、布局形式、植物建筑造景的特点,以及各类园林景观设计的程序;设计部分则是通过案例解析及实作练习,掌握地形、道路、山水、建筑、植物等园林要素的搭配。

由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设计类的学科课程,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表现能力和艺术审美情操。同时,要求对园林四大要素的特点、布局掌握扎实。这样,才能保证所设计的作品美观、实用。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中职教育的学生整体上来讲,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够规范。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中会容易放弃,不够坚持。再加上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不是太高、少有学生具有较好的手绘表现能力。从而在设计训练当中会失去耐心,头脑中缺乏所谓的“灵感”,造成所设计的作品空洞、表现不规范、美感差。

(二)课程时数不够,教学内容繁多

过去,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两学期、周学时为4学时以及一周实习的教学安排。教改以后,直接浓缩为一学期,减少一半。这就打破了理论和设计的比例。因为理论知识繁多,若删减过多,设计阶段难保设计质量;若不删减,设计训练的次数不够,也会影响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的训练。所以在课程安排上着时困难。

(三)外出实习机会不够多

鉴于园林专业对园林要素,尤其园林植物的要求,外出参观实习对于学生专业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尤其是对园林要素、园林布局的直观认识。随着课程时数的减少,首先就是外出教学时数的减少,从而造成学生对园林的认识仅仅限于书本和图片,不够全面。

三、教学改革的初探

(一)正确适当缩减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部分

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包括园林中外史简介、园林美学特性、园林布局、园林要素和各类绿地园林设计。其中,中外史简介作为园林鉴赏部分,对于学生对园林分类及特点的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课程时数足够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讲解一些中外名园。而园林美学特性作为纯理论部分可大幅度缩减。作为园林基础知识的园林布局和园林要素部分,是园林设计好坏的根本。所以这部分内容需要花较多的时数。

该课程的设计理论部分包括道路、厂区、居住区、学校、医院、公园、屋顶等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地的设计训练。整体来讲,每一类绿地的设计训练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例案掌握此类园林设计布局和要素的特点;第二阶段,进行设计实作练习;第三阶段,通过方案讲解,评奖,找出方案不足之处进而不断完善。因此,这部分需要占据更多的时数,需要尽可能多的时间去体会各类绿地的特点并且掌握。

(二)欣赏借鉴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案例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为一门设计类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设计理论,绘图表现技能的基础上,更多地是要具有丰富多样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为了加强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将理论的讲解、设计作业的练习、园林设计案例的引入有序地交叉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专业学习能与社会发展步伐保持一致。通过自然与园林设计、社会生活与园林设计—游憩空间、视觉景观与园林设计、审美意境与园林设计这四个主题内容,分别融入介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1]。

(三)加强学生实作练习及实践性教学

首先是通过分组设计方案、演示方案、口述讲解设计理念等练习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个人设计理念的表达能力,丰富活跃学生的设计思想。其次,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实习。通过对一些优秀园林作品的参观及到施工现场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植物配置的认识。对于植物的观赏特性和规格大小,有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可以提高学生植物造景设计立面图、效果图以及种植施工图的绘制能力。

四、小结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设计类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将不同类型园林植物灵活配置,将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景观要素合理搭配,做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是我们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努力,为之不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田雨.园林专业种植设计教学改革探讨?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 SciBull2009,15(11)

[2]刘华.现代园景设计创意祥解,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

[3]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篇9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7-0125-03

Facing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Research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Landscape Assisted Softwar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iscipline//Zhao Putian, Yuan Shengyuan, Bi Yifei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ocus that the landscape assistive software practical teaching in university, as the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of employ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positions for practical operation. Surrounding the training schem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tual teaching problems, combined with the other institutions of the landscape assistive softwar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rrangements to study. In order to by this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landscape assisted software teaching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iscipline in university.

Key words landscape assistive softwa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iscipline; software teaching;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1 引言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非常广阔的专业领域,从城市花园及其他小尺度的景观工程到大地生态规划、城乡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都是它的研究范围。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景观环境的设计和要求日渐提高,社会对风景园林专业的相关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由于风景园林学科属于应用类学科,对景观设计中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比一般专业更加严格,而景观设计实际操作能力的学习和培养主要体现在景观辅助软件课程的教学中,故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辅助软件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构建意义重大。因此,如何使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辅助软件课程体系的构建更加系统和科学,成了摆在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研改革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 风景园林景观辅助软件课程在学科中的地位

在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计课是学习和实践的核心。其着重设计技能培养,广泛涉及与景观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知识[1]。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往往包含设计课,其包含课程设计、专业实践活动等应用内容。而景观辅助软件的熟练掌握是良好开展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课和核心课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科学地学习和掌握景观辅助软件意义重大。如哈佛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把设计课分为三个层次[2],由浅入深,即:

初级:这一层次上的教育以引导学生进入风景园林专业为目的;

中级:涉及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内容;

高级:常有独立研究性的内容,为硕士阶段的独立研究和博士开设。

而计算机辅助设计(4学分,专业限选)这门课程就作为其初级课程中的一门,目的就是把其作为一门风景园林的基础课,扎实地掌握辅助软件操作技术,奠定坚实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为中级和高级课程的学习尤其是需要大量实际操作并要求体现出成果的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 风景园林景观辅助软件课程在学科中的作用

风景园林设计项目内容广泛而又具体,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步骤性)。如:景观设计项目可分为概念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总体设计、局部设计、园林施工图设计等;园林规划阶段大体可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每个阶段对成果的要求也不同,包含了效果图、概念图、施工平立面图、分析图甚至是漫游动画等,包含了从二维到三维、从黑白到色彩、从图片到动画的创建。种类繁多的成果需求也要求学生在学习景观辅助软件中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操作。

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在景观辅助软件课程中,必须熟练掌握CAD、Photoshop、SketchUp等基本的常用软件。在初期的学习中,应囊括园林平面图制作与分析、平面图(彩平图)的制作与修改、简单的三维模型的创建及分析(如建筑的日照分析与年采光分析、建筑之间的遮挡关系、场地模型竖向分析、路线系统、模拟可能在设计中发生的问题)。在高级课程中,主要由学生依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进行选择,包含复杂的三维创建、渲染、漫游动画的制作(如3DSmax、Lumion、V-ray等软件的运用),要求学生修满高级课程之后能够熟练地进行场地创建,渲染照片级效果图,进行景观的虚拟三维漫游动画的制作,使其达到风景园林行业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行业要求。

4 风景园林景观辅助软件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4.1 在教学内容上出现断层

通过大量调查诸多各地院校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及相关类似课程,发现如今许多院校的课程体系安排中软件的教学是相对孤立的,没有形成一种科学的课程系统,但是风景园林辅助软件的应用是相互交叉配合的。如在CAD里出平面图之后在SketchUp或3DSmax中创建模型,在3DSmax中创建模型之后再在VUE或Lumion中进行环境场景的创建、贴图、渲染动画等,之后再进行后期调整等(如Photoshop、Premiere等)。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的辅助软件课程仍不能构成体系,表现为只教授某种软件或二维制图软件结课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接触到三维软件,这时候学生由于长期不使用二维软件,知识出现遗忘或断层,导致不能很好地与三维软件的学习进行衔接。这种课程安排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在从事风景园林行业的具体项目中是远远不够的。

4.2 景观辅助软件课程的应用和学习的成果在专业教学中得不到重视

在风景园林专业其他相关课程(如规划类课程、景观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和作业中,教师为了避免学生抄袭或部分抄袭网络上已有的图纸材料,往往直接禁止学生使用软件作图,必须使用手绘。在高校教师中也存在技术“停滞论”,即:随着规划设计行业的发展、内容重点的转换,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计算机不可能替代设计师,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不重要了[3]。就如公司里面的首席设计或设计部负责人根本不可能直接用电脑一点一点地绘制。然而,这种片面的理解成为部分高校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忽视景观电脑辅助软件课程系统教学的一种惯性思维。这种想法会极大地阻碍学生对学习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心目中学习计算机辅助制图的价值量。

4.3 学生不了解学习景观辅助软件的意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景观辅助软件课程与风景园林专业的其他课程不同,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计算机设计图纸。对于早已习惯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来说,学习操作类课程的难度很大[4]。由于长期处于课本学习的层次,使其产生极为严重的思维惯性,一旦脱离课本或书面的学习媒介,就产生较多问题。表现为:学习目的的偏差(只关注是否能通过考试,与考试无关的一概不考虑);自主学习方法的缺失(最初接触软件学习的时候,很少有学生思考如何在互联网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实用技巧);缺乏学习主动性,不明白学习软件操作的目的性(只是被动地接触知识,往往不主动思考问题,尤其是在已经上了相当长时间的课程之后,部分学生还不了解软件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从而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5 风景园林景观辅助软件课程教学问题的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课程性质和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等不难看出,景观辅助软件课程是归属于基础课的,其目的是通过风景园林行业应用软件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设计创作能力,进而辅助和推动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和相关练习。

5.1 使景观辅助软件课程的课程结构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知识的内容上应按照风景园林学科要求和社会行业需求进行组织,覆盖二维施工图表现、三维建模、照片级效果图渲染、场景漫游动画制作、视频后期处理等内容(图1),使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完整程序和内容,深化对设计类课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强化软件教学的系统性,应做到从易到难、从二维到三维、从单帧到漫游的程序,但是要求这个程序之间要存在联系,不出现时间上的断层。同时要强化不同软件之间的联系,要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相互导入,能够增强多少设计效果,节省多少设计时间等。

5.2 转变思想,正视景观辅助软件实际操作的基础性作用

重视景观辅助软件的课程地位,转变思想,引导学生将计算机辅助园林制图的相关技巧融会贯通到课程设计和专业实践中去。不应为了避免学生可能相互抄袭或引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就因噎废食,使景观辅助软件的作用在设计类课程的练习中被一刀切掉。

诚然,在规划设计类课程中,手绘的地位和作用是重要的,而又显而易见的,作为设计者应更多地采用徒手画去捕捉设计灵感,强调自己的创意,而不是匠气。电脑是工具而不能代替思维[5],这种理解是正确的,但是作为电脑辅助的作用是将设计师的思维完整又清晰地传达给施工方和业主(图2),以准确的施工图、精彩的效果图和动画表现出来,真实地体现出设计的形态、效果并指导施工。所以,景观辅助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样是重要的,也是应该在高校教学中引起重视的。

5.3 引导学生,创造兴趣点,优化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寻找风景园林景观辅助软件学习的兴趣点,以及这一兴趣点与风景园林设计学习关联程度和可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系统地学习景观辅助软件的意义、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彻底理解学习软件是为什么、能够做什么、为何要这么做这三个问题。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先修过手绘基础、工程制图、园林美学理论、园林史论、景观设计史论等相关课程,掌握一定的表现方法、制图理论、美学基础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学习景观辅助软件课程会相对顺利很多。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三维课程的兴趣和接纳速度往往比二维教学更加迅速,虽然三维建模的操作比二维的更加困难。这是因为三维的模型效果更加直接,特别是照片级效果图的制作更加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5.4 将风景园林景观辅助软件教学与实际项目或生产实习相结合

在地方院校的风景园林景观辅助软件的教学过程中,将看书、上课、听讲座、思考学习,课程实践,社会实践(靠阅历、经历去逐步积累以达到融会贯通)三种方法并行,方可达到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学效果[6]。

使景观辅助软件课程体系与风景园林专业的相关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景观辅助软件之后,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在设计类核心课的设计作业中,进行案例设计。同时选拔成绩突出的学生参与实习基地的具体项目,引导成绩优异的学生参与实际的风景园林建设项目,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实际项目的招投标文件编制、设计和规划的各类图纸和文本的绘制和编写,按学生的实际工作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强化景观辅助软件的操作能力。同时在学习阶段就参与实际项目,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加迅速地适应社会需要。

6 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地方性高等院校教学中,更应该立足于学生岗位实操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培养能够从事地方性建设工作,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的高级专门人才。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辅助软件教学在新课改中也应该立足于此,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合理的课程安排,强化学生在实际课题(项目)中的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平衡发展,以实现科研和人才培养并重、知识与技能兼得,能够为新时期地方建设贡献力量的地方性高等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学体系[J].建筑学报,1998(2):58-61.

[2]Kirkwood N G.塑造21世纪:哈佛设计学院的风景园林方向[J].孙晓春,钟惠城,译.风景园林,2005(1):11-18.

[3]庞磊,杨贵庆.C+A+D:城市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城市规划,2010(9):32-33.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篇10

Abstract:With the prosperity of the landscape gardening career in China,the number of the universities that offer the landscape gardening courses and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enrolled are both increasing annually.However,we should give attention the problems along with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Based on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attributes of the landscape gardening as an indust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 gardening teaching, this paper by means of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renders solutions and strategies which are form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the landscape gardening in China, and which are aimed at the demand for the industry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It attempts to usher the consideration of knowledge,ability and quality into the education on landscape gardening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regarding the cultivation the personnel of cre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Key words:landscape garden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dvancing with times

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的一枝奇葩,是积淀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在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引领下,在自我封闭、不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下自然孕育产生。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先人异乎寻常的人类生存智慧以及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高雅文化环境和诗意人生。其中“因地制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境”等造园思想,在当代乃至今后仍然是先进和适用的。

我国的风景园林教育一直倡导对传统园林艺术成就的继承与发展,强调古为今用。这种继承是指对传统造园、造景的思想和理念的继承,摒弃具体的形式。这是园林社会性和时代性的需要,是值得肯定的。但矫枉过正,又会导致偏颇。

1.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教学的特点

1.1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风景园林创作在满足使用者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应满足其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创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满怀激情,感染学生,培养其寓情于景的创作思维。

1.2实践能力的培养

风景园林的作品不会只停留在图纸上,最终要在实地环境中构建出来。因此,学生的作品应具有可行性。首先,学生要把心中的艺术构想,在图纸上正确地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实践能力。同时这种艺术构想还应符合任务的性质要求、现状和环境特点,能实地建造出来,并符合使用者的要求,这是更高层面的实践能力。

1.3设计作品的多样性

风景园林作品作为艺术品,其景观具有唯一性。因此,同一个命题,会因作者的不同而产生千差万别的方案。一个教学班有多少学生,就会产生多少种方案。这就要求教师的辅导思路也应千变万化、不拘一格,不应有个人的好恶,更不能程式化。

1.4设计辅导的唯一性

风景园林作品的唯一性,使方案辅导不能程式化。随着方案的千差万别,决定了艺术层面的辅导必须做到一对一、手把手。根据每个学生的创作思路,有针对性地提出参考意见或建议,需要循循善诱,不能硬性规定。

2.当前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品质提高的需要,园林事业蓬勃发展,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院校数目和招生规模逐年增长。同时城市和环境的现代化建设、思想观念的更新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导致了民族文化,特别是许多传统园林的优秀手法不断缺失,繁荣的背后暗藏着危机。

2.1推崇时尚,轻视传统

园林的时代性告诉我们,园林创作必须满足当代人的功能要求和审美需要。讲究时尚无可厚非,但具有民族特色的园林艺术如果不注重优秀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一味推崇别人的现代形式,它的未来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2强调现代,淡化民族

随着西方文明的发展,在其哲学领域有了新的思潮,引领了西方现代风景园林的形式变革。而我国的经济、文化有待进一步发展,哲学领域还没有民族特色的新思想,无法产生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形式。又由于信息时代的广泛交流,使得我们满眼充斥着西方的现代形式,民族特色仅仅通过文化的内在表现,苦撑着我们的现代园林。

2.3功利突出,真情缺失

目前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中不了解、不喜欢本专业的大有人在。多数学生盲从父母,或仅从安身立命和贪图享乐的角度学习风景园林,缺乏真情投入。创作中不能寓情于景,何谈观者的触景生情和情景交融。

2.4师生失衡,艺技不精

随着专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师资严重不足。一名教师要一对一辅导二、三十名学生,辅导效果无法全面细致。同时,一些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以及各种教学工作以外的负担,使其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制约了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2.5课程繁杂,体系不全

风景园林的多学科性,使其成为多个专业、众多课程的综合体。受就业取向的支配,课程不断增设。同时由于国家对专业学时的限制,导致所含各学科的课程体系不完整、各门课程学时不断压缩。一些课程缺乏基础课程的铺垫,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6手段滞后,缺乏理性

风景园林的传统教学方法一直沿用基本理论、规划设计要点的讲授,结合优秀案例分析,由指导教师依据经验对学生的方案做主观评价,缺乏直观、理性的说服力。方案通过后,其成果只停留在图纸阶段,缺乏科学的分析评价以及实践环节的印证,脱离实践。学生对自己作品的空间尺度、环境景色等缺乏正确的判断,制约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3.今后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教学的对策与策略

3.1关注行业前沿动态,脚踏实地,夯实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风景园林行业所处的时代,是承上启下的时代。由于民族哲学领域没有新思想的出现,不能引领艺术创作领域思想的变革。因此,我们的园林创作在本质层面上很难有民族特色的创新。因此,我们既要关注时代赋予风景园林的新要求,在借鉴西方现代风格的同时,应该把传统园林中“天人合一”“因地制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等思想精髓和造园技巧传承下来。

3.2打破传统师生定位,强调“传、帮、带”,改善不合理的师生比

针对师资不足的问题,除了沿袭以往新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优秀传统,还应提倡“能者为师”。选拔优秀的研究生、高年级的本科生,在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设计辅导工作。既有利于培养专业英才,又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状况。

3.3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丰富实践阅历,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组织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竞赛和实际项目的方案投标,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搭建学校与规划设计部门的交流平台,选送教师到优秀企业进行学习深造,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

3.4构建合理的课程模块和课程体系

构建“表现基础、园林植物、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等四个基础模块,以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风景园林施工两个培养方向的课程体系,适应当前本科教育的“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组织合理的选修课模块,培养学生个性,因材施教。

3.5注重实践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实践教学引领理论教学内容的组织,搭建由设计、计算机模拟和评价、施工放线和实施建造的实践平台。通过相应的仪器设备和软件,为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提供数据分析和真实场景的模拟演示。对学生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正确性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有代表性的创新型作品,可在“真实场景实践场地”进行施工建造,利用相应的仪器测定环境因子,得出相关数据,并通过“景观及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进行最终的定性定量的分析评价。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准确性和创新方案的可行性,提升其实践和创新能力。

3.6采用奖励机制,通过系列的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各学期结合学生的专业课程,组织相应的专业技能竞赛作为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奖励机制,营造学术氛围,使学生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3.7注重素质培养,锻炼协调能力

高年级结合“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由学生自发组队、明确角色、职责分明、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践内容,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总之,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使风景园林的专业教育,能瞻前顾后,厚积薄发,着眼于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辩证统一,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提供参考,以适应新世纪的教育观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篇11



1 数字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和功能

1.1 资料收集、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流

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各园林科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规划设计单位、园林生产单位之间,可以进行科学研究、规划设计、远程教学等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包括在网络上实现信息目录检索与查询、风景园林信息、方案征集、网络会议、网上方案评审等。全国乃至全球风景园林领域内的网络用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风景园林信息的共享,这对于促进全球的风景园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空间分析与信息提取

地理信息系统(gis)为风景园林专业人员提供了直观而理性的空间分析工具。通过gis对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各种领域的信息提取分析,可以在风景评价和规划中建立所需的空间数据库,并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提取查询,可以将反映基地的各种景观要素信息进行统计,可以对各地图要素进行操作、编辑、提取和输出。

1.3 景观表达

运用电子信息数据形式来描述景观,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静态形式,一种是动态形式。wwW.133229.cOm

1.4 景观评价

采用“3s”技术,能够更客观地对景区的资源状况进行评价。

1.5 植物选择

园林设计师应具备选择适宜不同场合植物的能力。

1.6 动态监测与管理

利用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通过gis软件的叠加分析,可以对区域绿地变迁、城市绿地发展、风景园林建设进行动态监测,这对于营造大地景观,促进城市绿化,控制绿地流失,建设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7 虚拟园林

1.8 远程设计、施工与管理

在将来,通过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园林设计师可以方便地进行千里之外的基地设计、施工与管理。

2 风景园林数字化的内容及方法

根据风景园林及其规划设计的特点,笔者认为风景园林数字化的内容应包括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数字化、风景园林实景的数字化——即风景园林实景的三维模拟以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文字信息、风景园林的主题及景点介绍等相关信息的数字化三部分。具体内容及相应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2.1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数字化

在设计工作实践中,人们需要对设计效果的可预见性,需要大量的表现图和信息化的资料来表达园林景观设计的意图,希望在未建成之前,就能看到其设计效果,及时地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修改,以利领导或甲方对设计的方案提出建议和决策。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日益更新换代,给园林景观设计意图的表现,提供了一个能随时修改和展示空间。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以前图纸修改困难,表达不直观,而到建成后又留下不少遗憾的难题。

2.1.1 建立数据库,现状信息采集

园林设计与建筑、市政设计相似,首先依据已有的地形图及数据库和信息化的资料,进行现状调查,现状信息采集,包括周边环境,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的现状信息进行采集,对已有的地形图及数据库和信息化的资料进行校核和充实,建立图样库。对现状信息采集,以前通常采用照相机拍照,再经扫描仪扫描后传给计算机(这样常会有部分信息损失) 。现在采用数码相机,把现状拍摄下来,效果立刻可见,不满意可以重拍(不会浪费胶片) ,采集下来的图片是以数据信息来存储的,可以直接传给计算机,减少了信息的损失。也可以采用数码录相机把现场录制下来,以计算机能识别的信息数据传给计算机,经刻录程序easycd等软件加工后,作为动画以真实再现的形式输出。

2.1.2 三维建模,显示立体效果

任何一种建筑设计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物质和精神的功能需要,采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来组织特定的空间。在该设计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构成一个供人们使用、居住和观赏、游憩的环境。我们将采集回来的现状信息,转成计算机信息后,作为背景或参考底图,由设计人员进行初步方案的设计,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勾勒出大致的设计意图(立意)。再由数字化制作人员,依据设计意图,将设计人员设计的autocad格式的二维图形,转成标准数据文件格式传给现代先进的三维造型软件3ds或3dsmax等软件,进行初步的三维粗胚模型制作,以寻求环境分布关系和空间分布关系,来确定设计的合理性,在艺术构图技法上考虑统一、变化、尺度、比例、均衡、对比等原则。同时,园林建筑和园林景观是一种占有时间空间,有形有色,以至有声有味的立体空间塑造,它较其它一般建筑设计更加需要意匠。意者立意,匠者技巧,通过数字化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把立意表现出来,立意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相辅相成。

2.1.3 设计反馈,确定空间关系

设计人员依据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得到的空间分布关系图,结合当地的周边环境、历史文物、名胜古迹进行深入的园林布局考虑,把周边环境插入计算机虚拟现实的透视图中,进行借景的考虑,进行尺度与比例的综合考虑。再考虑以功能的需要,艺术的要求,环境的条件等因素,经过综合思维产生出总的设计意图。

2.1.4 材质设定,增强艺术感染力

数字化制作人员依据设计人员修改后的意图,可以利用autocad软件包中嵌入的lisp语言,完成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及图形处理,也可以利用3ds或3dsmax等软件的二维造型2dshaper、三维造型3dlofter的功能,进行精确的三维建模工作,利用材质编辑器material的复合材质与贴图,进行彩质的赋予,进行色彩与质感的处理,考虑绿化景观的地域性(如福州的南国风光) ,分析园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的关系。

2.1.5 后期处理,综合考虑

应用强大图像处理能力计算机的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后期处理,由彩色激光打印机将透视图输出。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多种特殊滤镜功能,进行艺术效果的综合分析并及时地修改其艺术效果,同时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是作为游赏的场所,还利用它来改善城镇的小气候条件,调整局部地区的气温、湿度、气流,以它来保护环境,绿化视觉,净化城市空气、减低城市噪音,抑制水质和土壤的污染,进行综合考虑,达到设计完美的境界。设计人员在确定效果图的同时也确定了图纸的设计,再配合设计规范的要求和计算机数据,依法设计,使该项目不仅具有艺术效果,而且合法合理。

2.1.6 投影汇报,声图文并茂

设计成果的投影汇报,应用计算机的投影仪,用世界通行的power point或author ware软件,进行现状信息、设计意念,功能分区,设计图、三维效果图、三维动画效果有机的合成。将声音、图片、动画以及地理数字化信息,进行剪接和编辑,制作出正确清楚地表达园林景观设计意图的投影汇报程序。另外,利用photoshop等软件支持多种web使用文件格式及互联网络homepage的功能,应用网络技术,通过intemet全球互联网,把设计完成的作品传到电话能通到的地方,实现不受地域影响的异地合作设计或委托设计。

2.2 风景园林实景的数字化——即风景园林的三维模拟

风景园林的三维模拟实际上是风景园林实景的一种图像化、图形化的表达方式。它应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等技术获取实地数据和遥感影像,采用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vr)、3dgis等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图形化。通过与internet、web的集成,链接声音、照片、遥感影像、视频动画等,使用户在三维虚拟风景园林中动态地、多视角地、全方位地、多层面地浏览和欣赏园内各景点,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为了使风景园林的景观更加直观化,我们还可以使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风景园林进行三维模拟,制作三维模型,从而全面、详尽地描述景观整体的美学特征和环境氛围等。这两种方式都是对风景园林实际景观进行的数字化,对于专家分析景观的格局和确定景观观光分区及旅游开发都有很大作用,从而做到优化和美化景观,发挥景观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经济、美学价值。

2.3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文字信息、风景园林的主题及景点介绍等相关信息的数字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文字信息包括:每个案例规划与设计项目的基本情况、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条件等背景信息、风景资源调查及景观分析与评价、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规划设计原则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说明书等;主题介绍,特别是专题性的风景园林,如纪念性风景园林、观光型风景园林的主题介绍;主要景点介绍,包括那些有充分代表性并且富有特色的景点介绍,如名树、名花、雕塑、喷泉、广场的介绍信息。我们必须对这些风景园林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及管理。首先,这些信息是风景园林各项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数字化后加以保存并提供利用;其次,把这些信息数字化甚至同风景园林的三维模拟图形、图像一起提供上网后,无论是对于用户理解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思想还是对于用户在线游览风景园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3 数字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现状

美国自60年代在风景规划专业领域用计算机来完成各种工作以来,许多大学、科学研究机构和设计事务所都在组织大批的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风景园林领域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包括专业软件的开发、专家系统的研制等,并已走在世界的前沿。近十余年来,致力于园林专业信息技术理论研究的一些国内学者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可喜进展,如刘滨谊建立的景观信息系统理论框架,俞孔坚建立的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理论模型,赵涛构想的风景园林综合信息系统理论框架等。但是,我国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在风景园林领域的应用程度依然很低。如今,园林工作者对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多还偏重于数据库的建立或者单纯的制图,数字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许多强大的功能却总是徘徊在应用的门槛之外。其原因除风景园林专业涉及面广泛、问题复杂之外,主要是因为社会各界(包括风景园林界)对该领域不够重视,未形成整体的技术应用与开发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世人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大尺度空间土地利用中对资源调查、景观分析、环境保护、废弃土地利用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因此,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的范围和问题的复杂程度也日趋扩大。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篇12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心理认知,而心理影响着设计的表达。因此,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之上。风景园林涉及城市规划、美学、建筑学、文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多专业融合是其显著的特点。作为风景园林的学生和从业人员,园林设计与工程固然重要,但是任何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没有将环境使用者的心理研究透彻,其职业生涯也无法走的更远。因而,环境心理学已成为很多高校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辅助课程,在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将景观设计与人紧密结合在一起,解决人在场所中的各种需求。

 

笔者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特点,结合五年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试图探索出适合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1、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1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心理学理论知识薄弱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部分基本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和社会学,涉及到众多的理论和专有名词,对于没有心理学基础的风景园林本科生来说,不可能严格按照心理学和社会学体系去教学,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对于复杂的理论和名词容易混淆,掌握不好;同时,由于各种理论观点在特定的领域都有它们一定的道理,而彼此之间的差异、矛盾甚至对立,让学生分辨起来难度很大,重点也就不容易把握,在学习中容易陷入迷茫。[2]

 

但环境心理学知识同时也具有易感性和易操作性。[3]本学科很多知识是在日常生活中可观察和总结的,同学们通过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会发现枯燥的理论即是生活中实例的总结和凝练;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模式,许多实例方便操作,容易验证。在讲授时,可以用小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调动课堂氛围。

 

1.2缺乏针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环境心理学研究

 

环境心理学,又常称为环境建筑心理学,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至今,其研究主要针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展开,而对风景园林的相关性理论研究甚少。各大环境心理学的教材中,针对理论的案例分析也主要是建筑或城市规划方面,风景园林的案例不多,因此可供学生学习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少,无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实例场景中进行案例分析,不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2、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的方法总结

 

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总结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于环境心理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效果,使得学生将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中紧密结合。

 

2.1凸显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针对风景园林领域的心理学原理和原则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依托于现有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形成更贴近、更适合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环境心理学教学体系,以指导学生完成风景园林课程设计。课堂上可通过大量案例讲解,引导学生将环境心理学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紧密结合,如在旧城更新中,不重点以整个城市为着眼点,而是缩小尺度,以中山岐江公园和天津万科水晶城等为例,向同学们讲解更新中有选择性的保留场地上的设施对于居民心理上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外部公共空间景观营造、植物配植、园林色彩、园林照明中的心理学应用规律等。

 

2.2设置“调研”环节,强化课程理论

 

要求学生进行课后调研,使得学生在逐渐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地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心理学相关理论,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设计问题,为今后的设计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维度。

 

学生可根据课堂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理论作为调研的主题,如人的行为习性、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博物馆的展品寻址、参观模式、博物馆疲劳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老龄化社会的居住问题,社区中的人际交往问题等;针对主题,选择典型的场所、适宜的调研方式、合理的调研人群、适当的时间进行调研。可选择观察、提问、问卷、测验、模拟等方式,尽可能将过程作科学的设计。要求最后提交调研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调研方法的设定、过程简述、数据统计结果(附调查问卷、简图等原始资料)和必要的分析,并得出结论。同时制作PPT,进行汇报。

 

2.3授课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环境心理学理论陌生、枯燥,不易于理解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于此,环境心理学课程授课形式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旨在激发学生设计的兴趣和灵感。比如在讲构造论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认为是先前经验的记忆痕迹加到感觉中去,构造出一个知觉形象”,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少女与老妇系列图片进行对比展示,让同学们对枯燥的理论有非常形象的认知,从而记忆深刻;在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的环节,采取让同学们手绘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城阳区认知地图并制作评价地图,从而发现并讨论设计的利与弊;在学习人的行为习性,如左转弯习性、抄近路习性、距离保持等时,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在课堂上实地验证(如静立时人躲避方向的特点),不但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丰富课堂气氛,还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积极的投入到分析学习之中,亦可带同学们走出课堂,进行实地的观察;课堂上根据调研的内容,让同学们进行PPT讲解,摆脱被动学习的模式,变成老师讲亦可以学生讲,学生调研汇报、老师提问、大家讨论的方式。经过几年的循环教学发现,早期学生的发现一般较为浅显,总结出的知识也不丰富,但通过师生交流与讨论,后期能得到很好的补充与提高,理论知识也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