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业务合集12篇

时间:2023-06-19 09:23:06

进出口贸易业务

进出口贸易业务篇1

目前,世界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特点,伴随世界经济服务化的飞速发展,服务贸易对一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地位也日益抬升。由于服务贸易特别是生产贸易对推动技术进步①和经济增长[1]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各国都高度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近年来服务贸易也飞速发展,不仅在服务贸易总量上逐年增加(图1),其服务贸易总额占全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也逐年上升(图2)。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制造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以此提高制造业效率和附加值。要实现上述目标,服务贸易的引入是有效途径之一,服务贸易进口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其所内含的知识资本、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深化专业分工提升产业竞争力[2-3]。 1文献回顾 服务贸易的快速崛起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日益显著的地位与作用,使之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所谓服务是一种被其它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资源[4],主要包括设计、研发、信息咨询、财务、法律、金融、质量控制、运维、后勤、营销和广告等活动。从本质上讲,服务贸易根源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因此,较早时期学者开展了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Robinson在不考虑贸易模式差异的条件下,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服务贸易自由化所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之后,有学者针对不同部门(行业)的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多数研究集中于金融、电信和医疗卫生等服务部门),研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服务业部门的开放或者生产率的提高能够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5]。由于服务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制造业为服务对象的,因此,此后学者开始较多的关注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关系研究[6]。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获得较快发展,但相对北美(以美国、英国为首)和西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而言,我国服务业发展还是较为落后,在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进行转变的过程中,为弥补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而造成高级要素投入的缺乏,选择从国外进口较先进的服务就显得非常必要,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贸易进口对一国制造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①服务贸易进口的R&D溢出对服务进口国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效应[7];②服务业FDI能够促进制造业生产率提高①;③服务贸易进口能让一国服务业深化专业分工进而推动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②;④服务贸易进口能与当地生产要素产生互动,产生“环境适应性”,进而提高当地制造业生产效率[8];⑤服务贸易进口促进进口国的服务部门发展,从而降低了投入到制造业的中间服务的成本[9],进而促进了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⑥制造企业将其相对无效率的服务环节外包,专注于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将会带来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10]。与众多学者热衷于服务贸易与制造业生产效率关系研究不同,只有少数学者关注服务贸易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的研究。Hoekman研究认为在开放条件下,服务业将是国内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决定因素,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产品出口竞争力③。国内学者顾乃华等通过实证认为,在中国东部区域生产业发挥的作用最充分,金融保险业最能发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功能[11]。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服务贸易进口与制造业生产率间关系,但关于服务贸易进口对一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很少。虽然我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与其生产效率有一定内在联系,但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不完全等同于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影响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除生产效率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行业标准[12]。因此,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在理论分析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2001—2008年的服务贸易进口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相关数据进行考察,尝试从服务贸易进口视角分析如下问题:①总体上,服务贸易进口是否促进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②不同服务部门的贸易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是否具有差异性;③不同部门的制造行业出口竞争力 的提升对服务贸易进口的依赖度是否有所不同。通过上述问题的解答,提炼出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对策。希望能对中国服务贸易政策的制定及中国制造业发展规划提供经验支持。 2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机理 2.1服务外包提高制造企业生产率 随着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贸易进口的增加,进口国制造企业可以把非核心服务业务外包给更多专业的承包商,关注核心业务(制造业务),扩大其生产规模从而整体上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具体而言,服务外包通过以下4种途径对制造业生产率产生影响[13]:①静态效率;②重组效应;③外部学习性;④多样性。 2.2服务贸易进口的R&D溢出对进口国的制造业 生产率具有正向效应服务市场开放是技术扩散的最重要途径,不仅为进口国的技术进步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同时还降低了进口国的技术进步成本,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尤为重要。服务市场开放引起的技术转移和扩散效应能够促进包括开放的服务部门在内的所有经济部门的生产率。服务贸易进口对进口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机理,除了有与货物进口相类似的R&D溢出机制外[7],由于服务贸易本身的特点,还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4]:①深化生产者服务的专业化分工,使下游制造业使用的中间投入品在品种上增加,在品质上提高,并获取规模效应,进而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②一旦所进口的服务与当地生产要素产生“融合”后,进口服务更具有“当地化”与“适宜性”,因此更易促进当地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③产生制造业和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的联动效应,从而提升下游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④深化专业化分工,对于异质性产品的生产控制和协调将产生积极的作用,最终促进各种异质性最终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5]。#p#分页标题#e# 2.3服务贸易进口所获得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促进进口国制造业优化升级 生产实质上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传送带,如果把这两大资本投入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它们将会提高劳动与资本的效率,且改进商品的质量,促进制造业的优化升级[16]。刘志彪也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制造业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的攀升,关键在于现代生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尤其是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而获得的高级生产者服务,因为它们拥有各种产品研发服务具有增强产品差异化和区分竞争对手的作用,从而强化企业的商品定价能力和调控市场能力[17]。 2.4服务贸易进口促进进口国的服务部门发展,降低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 服务贸易进口有利于一国的服务部门的发展,而服务尤其是生产的发展对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①从专业化角度看,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劳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节省工作转移时间,降低劳动的复杂性。因此,制造企业将一些原来由企业自己管理的职能部门转移出去,或外包给企业外部更专业化的服务组织,而它们因为经验丰富且存在外部竞争,收取相对制造企业自己做某项服务业务的成本更低的费用;②从交易费用经济学角度看,伴随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加强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制造企业之间交换的商品数量和规模将会不断增加,也会引起各种交易成本的上升,它将冲抵一部分由劳动分工带来的效率提高,因此,需要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服务以帮助制造企业降低交易成本[18]。 3研究指标及其数据 3.1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由于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行业出口竞争力,因此目前国内外学者用于衡量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指标有很多,如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劳动力投入、资本积累、外资引入、产业集聚、产业内贸易和规模经济等。但一般而言,行业出口贸易额与行业出口竞争力之间存在较为紧密联系,如行业出口竞争力较强,那么其出口额将会上升,反之变然。因此,本文将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额(ZZYCK)作为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有效替代变量[14]。行业分类分别为信息产业(XX)、医药卫生(YY)、交通运输(JT)、汽车工业(QC)、能源工业(NY)、纺织工业(FZ)、石油化工(SY)、冶金行业(YJ)、机械行业(JX)、轻工行业(QG)、建材行业(JC)等11个制造部门。上述制造业出口总额及各部门出口额的数据均由国研网的重点行业货物出口额数据计算得到,单位为亿美元(图3)。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出口额具有以下特点:①总体而言,所选取的11个行业出口额逐年上升;②从不同制造部门角度看,在11个行业中,机械工业、信息产业和轻工行业出口增长速度最快,而其它行业虽有增长的趋势,但增长幅度相对较小。 3.2服务贸易进口 服务贸易进口用服务贸易进口额(FWJK)替代,其中它又可分成运输(YS)、旅游(LY)、通讯(TX)、建筑(JZ)、保险(BX)、金融(JL)、计算机信息(JSJ)、专利(ZL)、咨询(ZX)、广告宣传(GG)和电影音像(DY)等11项不同的服务部门。其中旅游(LY)和电影音像(DY)两项属于消费,其余9项属于生产。上述服务贸易进口额及各部门服务贸易进口额的数据均由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获取,单位为亿美元(图4)。从图4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总体上看,服务贸易进口贸易具有加速化趋势,进口额逐年增加;②分类看,服务贸易进口发展具有非均衡化趋势。我国服务贸易进口主要集中于运输和旅游两个方面,两者相加约占问题的近60%—70%,而其他的服务贸易进口占的比重较小。 4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实证 本部分内容旨在通过总体与分部门层面分别分析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国服务贸易进口是否促进了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研究方法为多元回归分析法。为了更为客观地反映现实经济中服务贸易进口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关系,在分析中加入制造业资产规模和劳动力规模两个控制变量。 4.1服务贸易进口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关系的总体分析 LogZZYCKt=C+β1×logFWJKt+β2×logCapt+β3×logComt+εt(1)式中:Capt和Comt是两个分别代表第T年我国制造业资产规模和劳动力规模的控制变量,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行业间所投入的资产不同,将造成不同行业间的资金实力存在差异,会影响到行业制成品的技术水平、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到其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另外,不同的劳动力投入也会通过影响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而影响到行业产品出口竞争力。本文分别用“行业累计资产总额”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作为上述两控制变量的有效替代变量,其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8年)。从表1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总体上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服务贸易进口额每增加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将提升0.625%,而且,这种效应比资产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都要大(制造业资产规模每扩张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0.431%;制造业劳动力规模扩大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只能提升0.202%)。这主要是因为在我国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过程中,劳动力数量对制造业效率和效益的影响作用会越来越小,而资本投入增加导致的资产规模扩张和具有技术溢出效应的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的影响较大。虽然总体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过不同服务部门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之间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呢,如果有,是否存在着差异呢,因此,接下来本文按不同服务部门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尝试回答上述问题。 4.2不同部门的服务贸易进口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关系的分析 #p#分页标题#e# LogZZYCKt=C+β1×logYSt+β2×logLYt+β3×logTXt+β4×logJZt+β5×logBXt+β6×logJLt+β7×logJSJt+β8×logZLt+β9×logZXt+β10×logGGt+β11×logDYt+β12×logCapt+β13×logComt+εt(2)从表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不同部门的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差别很大。其中,YS、LY、TX、JZ、BX、JL、JSJ、ZX、GG和DY等10个部门的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力。且在这些服务部门里,计算机信息、广告宣传、咨询和金融的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较大,具体而言,计算机信息(广告宣传、咨询和金融)部门的服务贸易进口每增加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将提升0.732%(0.623%、0.547%和0.521%);而电影音像和旅游部门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较小,电影音像和旅游贸易进口每增加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只提升0.001%和0.031%。由于计算机信息是内含高新技术的服务产品,而广告宣传、咨询服务(金融服务)进口会通过高效影响产品营销渠道(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从而增加出口,而电影音像和旅游之所以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不大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主要属于消费,而非生产。此外,专利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具有负面影响,我国从国外每进口1%的专利,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将下降0.326%,这表明从国外进口专利使得制造业对其产生技术依赖,不利于我国制造业开展技术自主创新,从而降低了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进而影响其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按不同服务部门进行回归后,我国制造业的资本规模和劳动力规模仍然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有正面的影响,只是相对整体而言,影响程度比较小,分别为0.310%和0.101%。 4.3服务贸易进口与不同部门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关系的分析 把我国制造业分成XX、YY、JT、QC、NY、FZ、SY、YJ、JX、QG、JC等11个部门,运用式(3)进行回归,分析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不同部门的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影响(表3、表4)。LogBMCKt=C+β1×logYSt+β2×logLYt+β3×logTXt+β4×logJZt+β5×logBXt+β6×logJLt+β7×logJSJt+β8×logZLt+β9×logZXt+β10×logGGt+β11×logDYt+β12×logCapt+β13×logComt+εt(3)式中:BMCKt代表第t年部门制造业出口额,具体计算时用11个部门的贸易出口额替代。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不同部门制造业竞争力影响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服务贸易进口对属于技术密集型的XX、YY、JT、QC、NY和SY6个部门的出口竞争力影响比较大,对属于资本密集型的YJ、JX两个部门的出口竞争力影响次之,而对属于劳动密集型的FZ、QG和JC的影响最小。从不同的服务部门看,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较大的仍然是计算机信息、广告与宣传、咨询和金融四部门,专利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还是呈现负相关性。 5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总体上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服务贸易进口额每增加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将提升0.625%,而且,这种效应比资产投入与劳动力投入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都要大(制造业资产规模每扩张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0.431%;制造业劳动力规模扩大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只能提升0.202%)。因此,首先,各地政府部门应克服“重工业而轻服务业”的错误思想,进一步放宽服务贸易进口特别是先进国家的服务贸易进口限制,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的生产业使我国制造业摆脱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的被动局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出口竞争力。其次,积极引导国内外服务业在中国的投资领域,改善国内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的结构和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服务市场开放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加快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提高制造业出口产品的增加值,以加速我国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表4服务贸易进口对SY、YJ、JX、QG和JC部门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回归结果Tab.4TheimpactofservicetradeimportonexportcompetitivenessofSY,YJ,JX,QGandJCseparately 第二,不同部门的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大。其中,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咨询、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10个部门的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计算机信息(广告宣传、咨询和金融部门)服务贸易进口每增加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将提升0.732%(0.623%、0.547%和0.521%);而电影音像和旅游部门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较小,电影音像和旅游服务贸易进口每增加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只提升0.001%和0.031%。专利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具有负面影响,我国从国外每进口1%的专利,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将下降0.326%。因此,服务业的开放虽然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服务市场开放仍应遵循“循序渐进、有选择、有重点、有层次开放”的方针。具体地说,应当有针对性的扩大计算机信息、广告宣传、咨询和金融的服务贸易进口,对于专利方面的进口要适当的加以限制,加大制造业的创新投入,进而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 第三,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不同部门的制造业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其中,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比较大,资本密集型影响次之,而对劳动密集型的影响最小。因此,我国应当制定相关政策,以鼓励服务贸易进口更多地投入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行业中,流入劳动密集型制造行业中的服务贸易进口适当减少,如此才能在有限服务贸易进口条件下更快速地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进出口贸易业务篇2

《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从事涉外商务人员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直接指导对外贸易业务工作。该课程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从事进出口业务操作的能力。因此,加快《进出口贸易实务》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专业课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背景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外贸企业将更直接地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对于具有外贸业务能力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

(一)企业对具备外贸专业知识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增加

近年来,由于本科院校培养的外贸人才大多流向了大城市的国企、外资企业及合资企业的高薪岗位,对于中小城市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说,具备从事报关、跟单等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制约了外贸行业迅速发展。调查有关统计结果显示:众多企业急需大量既懂得对外贸易知识,又熟悉业务的初、中级专业人才。

(二)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伴随着外贸领域的不断拓宽,外贸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市场调查发现,79%的民营企业更愿意接受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层次的从业人员来从事业务员、跟单员等工作。这正是中职校所需要培养的具备专业知识的技能型人才。

(三)企业对外贸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

随着对外经济活动的深入,企业对外贸易人员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和操作业务要求不断提高:一方面,外贸企业最看重的不是学生学历,而是必需的专业技能,要求学生实际工作问题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希望招聘的学生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就业导向观念,并据此改革教学内容,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具备外贸专业知识的技能型人才。

二、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中等职业教育应突出应用性、技能性。《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商品交换过程的学科,包括进出口商品交易条款的商订和贸易合同的签订、履行的流程。培养目标应该从“理论知识”转向“职业技能”,即通过该课程的学校培养一批基本功扎实、操作能力强的初中级外贸实用性技能型人才,适应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及服务工作中的基本需要。

(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中注重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中偏重讲解性教学,缺乏学生的直接参与和动手练习,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这种只管教不管用的模式,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违背了现代教学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造成所学知识严重脱离职业岗位的技能需要。缺乏实训、实习基地及各种条件限制,多数学生未能获得应有的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不足。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仍然采用的是呆板、固化的考试测评,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考试少;一次考试定结论多、数次考试综合评价少。这种评价方法存在的弊端主要有:考试目的定位不当;考试内容片面、教材化;考试方式单调;考试重结果而轻过程。

(四)师资队伍薄弱

部分国际商务专业教师或长时间从事理论教学,没有接触实际外贸工作的机会,或是刚刚从大学毕业,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不少,但综合实践能力较弱,本身就是重理论教学模式的产物。因此,实践经验丰富、高质量的专业师资极其缺乏,教师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教学要求。

三、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为了改变上述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也为了适应和满足我国对专业技能型外贸人才的更高要求,培养掌握相应岗位基本技能和适应岗位专业素质的应用型外贸人才,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开展如下思考与探讨: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要构建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职业教育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职业教育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中心,以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为标准进行职业教育的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估。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发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二)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仍有相当差距,中职院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供需脱节。这直接反映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体制对市场需求、对职教大众化带来就业大众化趋势的严重不适应。相当一部分中职院校尽管想办好中职教育,但在具体工作上却存在着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急需,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就业信息通道不畅等诸多问题。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正是督促中职院校切实转变观念,走向市场,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把提高办学质量放在首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突出其鲜明的应用性特色,增强社会认可度。

(三)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修订教学计划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应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并能满足学生的职业生涯需要。为此要制定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计划,培养符合一线岗位要求的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

按照“工作要求什么,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原则,在教学中应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的主线地位,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使学生对进出口贸易的具体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并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四)打造“双师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应从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入手,着力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利用多种形式使教师轮流到外贸企业实习,接触实践提高操作水平。定期或不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努力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丰富其实践经验。

(五)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中等职教育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使自己的毕业生成为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推行职业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接轨的产教结合模式,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本身及能满足用人企业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中职教育要坚持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原则。近几年来,部分中职学校通过校企密切合作,专门成立了各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根据企业对所需人才知识和实际技能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技能培训措施,大大地改变了过去教学计划制定脱离实际需要的盲目性,有力的推动了中职学校教育改革深入进行。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应确立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思想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教学的加强,让学生比较深入地掌握和熟悉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工作环节、流程与管理等实践知识,并获得岗位技能的训练,满足企业对外贸业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在政府相关职教优惠政策的支持和外部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的前提下,《进出口贸易实务》的教学将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培养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凸现职教本色。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2]肖汉.浅谈我校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13.教育研究,2006,(12)

[3]林旭芳.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J].职教通讯,2007,(4)

[4]王冉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之创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2)

进出口贸易业务篇3

中图分类号:F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11-0033-06 收稿日期:2010-06-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尤其是货物贸易,使对外贸易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服务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十分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的45.36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0.3亿美元,增长了67.5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在这26年间由20.24亿美元增加到1471.1亿美元,增长了近72.7倍,并且其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0.64%提高到3-8%,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从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5位,进口排名也从第40位上升到第5位。然而,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同时我国服务贸易自从20世界90年代中期以来表现为持续逆差且呈现扩大的趋势。为了适应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形势,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我国有必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因此,研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本文拟对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为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对于服务贸易的研究开始于传统贸易理论是否适用于服务贸易领域。Deardorff(1985)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服务贸易的发展。后来国外学者进一步探讨了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服务贸易的决定,比如Jones等(1990)运用“服务链”来探讨规模经济条件下服务贸易的发展,他们认为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生产过程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服务链”,同时“服务链”可以促进生产的国际化,从而服务贸易可以大大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Porter(1990)的竞争优势理论也被引入国际服务贸易的研究领域,分析服务贸易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内在联系,指出服务贸易将给厂商甚至贸易国带来强大的竞争力。

国外学者对于影响服务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比如Bhagwatifl984)把34个国家根据人均收入分为6组,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一国资本与劳动力的比例越高,则劳动力回报与资本回报的比例就越高,即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服务成本高,而资本密集型服务成本低,发展中国家则相反。由此可知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有优势而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有优势。Hoekman和Karsenty(1992)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分析了不同收入国家在服务贸易上的比较优势,结论表明人均收入在6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在服务贸易上拥有较大优势。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贸易的影响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Hardin等(1997)指出FDI在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把FDI在服务贸易相关产业股票和流动市场上的价值算上,其对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将会更大。Markusen等(1999)指出由于服务的不可贸易性或者贸易的高成本,外商直接投资是在国际间进行服务交换的最好方式。Hoekman和Primo Braga(1997)阐述了技术进步对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他们指出在电信业中,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提高服务的可贸易程度,使得信息集中的服务活动的生产和销售变得便利。Tori等(2001)利用美国和其27个贸易伙伴的数据分析了贸易额、信用评级和汇率三个因素对美国银行服务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较大的贸易额和较高的信用评级会减少美国银行服务的出口,而汇率市场的压力会增加美国银行服务的出口。Denise等(2006)在一个标准的CGE模型中引入不完全竞争的服务部门,指出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产生正的竞争效应、产品种类多样化的效应和服务部门效率提高的效应。综上可知,国外学者主要关注要素禀赋和某个因素对于服务贸易的影响。

(二)对我国服务贸易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回顾

韩军(2001)研究了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决定一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的因素除了自然资源禀赋外,最根本的因素是该围的人力资本状况。李静萍(2002)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物出口对服务出口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货物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服务贸易的巨大机会。赵景峰等(2006)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有促进作用。李杨等(2008)得出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发展规模这两项因素与服务贸易规模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赵明亮等(2008)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开放度、货物贸易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对服务进出口额有显著正影响:陈文婷等(2008)选取服务业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度、科学技术投入、货物贸易额、城市化水平、汇率这些变量研究它们对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影响,结果表明货物贸易、科学技术投入对服务贸易出口额有正影响且影响较大,其他因素也都有正的影响,但是汇率与服务贸易出口负相关且影响不大。殷凤等(2009)利用1990~2005年14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采用Panel Data回归分析方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商品出口额、服务开放度和国内对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服务进出口均有显著正效应。本文将尝试选取多个变量作为影响因素,利用实证检验全面考察影响服务贸易的因素,从而为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二、我国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及变量的选取

本文利用我国1984~2008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IMF数据库以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中心的数据库。本文拟引入多个变量以全面考察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因素,因变量为服务贸易出口额(SE)和服务贸易进口额(S1)。选取的自变量有:人均国民收入(X1)、货物贸易出口额(X2)、货物贸易进口额(X3)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X4)、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X5)、国内

服务业发展水平(X6)、人力资本(X7)、服务贸易开放度(X8)和汇率(X9),共9个解释变量。所有变量的原始数据单位为美元的均利用历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平均汇价换算成人民币,然后利用定基比消费价格指数将SE、SI、X1、X2、X3、X4、X5折算为实际余额,其中定基比消费价格指数是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以1978年为基期的定基比价格指数换算而得,换算后k22000年为基期。

1 人均国民收入(X1):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服务的消费需求也会增加,这不仅会促进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也会引致服务进口,所以选取该变量分析它对服务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进口的影响。

2 货物贸易出口额(X2)和货物贸易进口额(X3):许多服务贸易是伴随着货物贸易而产生的,货物贸易的发展会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李静萍,2003),所以选取该变量来衡量国内货物贸易规模。

3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X4):基于外商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因此选取该变量来分析其对服务贸易的影响。

4 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X5):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国内关于该因素对服务贸易的影响的研究很少,故本文将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也选作一个影响因素,但由于这方面的数据无法获得,故用该变量来代替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

5 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X6):一般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反映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出于数据的可得性,用第三产业增加值来代替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发展水平体现了一国提供服务的能力,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其在服务贸易竞争中就越有优势,有利于服务贸易的发展。

6 人力资本(X7):用高中及以上学历在校学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人力资本状况。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是由传统服务贸易(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发展,所以推测人力资本是影响服务贸易的重要因素。

7 服务贸易开放度(X8):一国的服务业市场进入限制越多,壁垒越严格,开放程度越低,表明这个国家的服务业发展落后,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没有丰富的国际竞争经验。这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国内服务业的作用,但是限制壁垒使得外国的服务很难进入到本国市场,因此会对服务贸易产生抑制作用。故选取服务贸易开放度来分析制度因素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服务贸易开放度由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

8 汇率(X8):和货物贸易一样,服务贸易中也涉及货币支付,汇率作为两种货币之间的价格比,有可能对服务贸易产生影响。本文拟选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指标来分析汇率因素对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的影响。

(二)主成分分析

由于本文所选的变量较多而且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所以在回归之前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本文利用Eviews5,O软件进行实证分析,为了控制异方差,先对SE、SI、X1、X2、X3、X4、X5、X9进行对数变换。

1 相关性检验:对9个解释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确实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 主成分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X9与其他解释变量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对除X。外的解释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2和表3。在表2中,第一个主成分的特征根大于1且其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7.836%,因此,选取第一主成分来代替原来8个解释变量的信息。进一步,根据表3主成分系数矩阵,可得第一主成分表达式为:

F1=-0.34*X1-0.375X2-0.372*X3-0.344*X4-0.373*X5-0.352*X6-0.323*XT-0.347*X8

其中F1代表第一主成分,其包含了除汇率以外的8个解释变量的信息。

(三)回归分析及协整检验

先对SE、SI、F1、X9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南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SE、SI和X9在l%显著水平下是一阶平稳的,Fl在5%显著水平下是是一阶平稳的:

利用En譬le-Granger两步法来进行协整分析,第一步选取第一主成分F1和X9一起分别对sE和sI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见(1)式和(2)式;第二步对方程(1)和(2)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两个方程的残差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单位根假定,即两个方程的残差都是平稳的,表示SE和F1以及X9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SI和F1以及X9之间也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SE=-3.747-0.664・F1+0.199・X9 (1)

R2=0.993,调整后的R2=0.992,D.W.=1.981

SI=-5.376-0.777・F1+0.332・X9 (2)

(-7.033***)(-37.512***)(2.323***)

R2=0.988,调整后的R2=0.987,D.W.=1.406

注:括号里是t值、*、**、***分别代表在10%、5%,1%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

为了定量分析每个指标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因此,进一步地,将第一主成分FI的表达式代入方程(1)中,可以得到各个解释变量与SE的回归方程,如(3)式所示;同样将F1的表达式代人方程(2)中,可以得到各个解释变量与SI的回归方程,如(4)式所示:

SE=-3.747+0.226・X1+0.249・X2+0.247・X3+0.229・X4+0.248・X5+0.233・X6+0.214・X7+0.23・X8+0.19・X9 (3)

SI=-5.376+0.264・X1+0.291・X2+0.289・X3+0.268・X4+0.29・X5+0.273・X6+0.251・XT+0.269・X8+0.332・X9 (4)

(四)结果分析

1 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影响因素的分析。由(3)式可知,本文选取的9个解释变量与服务贸易出口额均呈正向关系。在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人均国民收入每提高1%,服务贸易出口额就会增加0.226%,表明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服务贸易出口,这解释了在许多发达国家,其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往往较大的现状;货物贸易出口额每提高1%,服务贸易出口额就会增加0.249%;货物贸易进口额每提高1%,服务贸易出口额就会增加0.247%。这表明货物贸易的发展确实会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这与其他学者得到的结论一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每提高1%,服务贸易出口额就增加0.229%,外商直接投资不仅给我国服务业带来知识和先进技术,同样使我国服务业面对外来的竞争压力,这些对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每提高1%,服务贸

易出口额就会增加0.248%,这说明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会促进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增强其供给服务的能力,有利于服务贸易出口;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每上升1%即人民币升值1%,服务贸易出口额就增加0.19%,这表明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服务出口。

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半弹性反映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导致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0.233个百分点(本段所讲的百分点是指绝对量的变化而非百分比的变化)。这表明随着服务业的发展,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也会增强。人力资本的半弹性反映了高中及以上学历在校人数占总人口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导致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0.214个百分点,随着服务业向资本、技术及知识密集型转型,人力资本成为影响服务贸易的重要因素。服务贸易开放度的半弹性反映了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导致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0.23个百分点,说明服务市场的开放有利于服务贸易的发展。

2 对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影响因素的分析。从(4)式可以看出,9个解释变量对服务贸易进口额均有影响,且呈正相关。在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人均国民收入每提高1%,服务贸易进口额就增加0.264%,这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对服务的需求会增加服务贸易进口;货物贸易出口额每提高1%,服务贸易进口额就增加0.291%;货物贸易进口额每提高1%,服务贸易进口额就增加0.289%。这表明货物贸易里蕴藏着服务贸易的巨大机会,但这也反映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仍依赖于货物贸易的发展;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每提高1%,服务贸易进口额就增加0.268%,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知识溢出效应,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加了我国对国外服务贸易的需求,促进我国服务进口;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每增加1%,服务贸易进口额就增加0.29%,这表明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会促进服务贸易进口;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每上升1%即人民币升值1%,服务贸易进口额就增加0.332%,人民币升值使我国进口的服务产品变得相对便宜,因此增加了进口服务需求。

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半弹性反映了服务业增加值占CDP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导致服务贸易进口额增加0.273个百分点(本段所讲的百分点是指绝对量的变化而非百分比的变化),这表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国际服务品的需求,促进服务进口。人力资本的半弹性反映了高中及以上学历在校人数占总人口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导致服务贸易进口额增加0.251个百分点,这体现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促进服务进口。服务贸易开放度的半弹性反映了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导致服务贸易进口额增加0.269个百分点,这说明服务贸易壁垒和限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国内的服务业,促进其发展,但是这会使得外国的服务很难进入到我国市场,影响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服务贸易起抑制作用。因此,减少服务贸易壁垒和各种市场进入限制,会促进我国服务贸易进口。

三、简短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人均国民收入、货物贸易出口额、货物贸易进口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服务业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服务贸易开放度和汇率均显著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出口。

第二,人均国民收入、货物贸易出口额、货物贸易进口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国内对服务业的投资、服务业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服务贸易开放度和汇率均显著促进我国服务贸易进口。

第三,汇率对服务贸易进口的影响大于其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和结论,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优化货物贸易结构,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我国货物贸易总额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货物贸易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附加值低;而现代服务贸易则主要是以技术密集型为主:货物贸易结构的优化对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服务贸易的发展也会促进货物贸易结构的改善。

第二,提高国民收入的水平,同时注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不高以及收入不公平会促使服务业需求不足,从而制约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所以必须重视提高国民收入,同时调节收入分配结构。

第三,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与扶持力度。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整体较低是制约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家需要利用财政税收政策与产业政策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同时,通过多种手段吸引外资向服务业倾斜,因为外资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经验、服务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外资的引入会对当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生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

第四,加大对人才培养与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大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重要支撑因素,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端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断提高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拉近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的距离。

第五,完善服务业相关制度,深化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力度远低于制造业,这主要是我国服务业制度不完善所致。因此我国应加快服务业相关产业的改制,降低服务贸易壁垒,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服务市场竞争,发展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同时,有效学习国外先进服务业的经验和技术,利用知识的外溢性促进自身服务业的发展。

第六,人民币适当升值。根据本文的结论,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与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均呈正相关即人民币升值可以增加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有利于服务贸易的发展。但是,由于汇率对服务贸易进口的影响大于出口,所以人民币升值应在适当范围内,以避免恶化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的状况。

参考文献:

陈双喜,魏巍,冯林2008,国际服务贸易[M],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

陈文婷,李勇,陈宁2008,基于PLS模型的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影响,因素的分析[J]运筹与管理(3)

丁平2007,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9)

韩军2001,人力资本要素与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发挥[J],国际经贸探索(3)

李静萍2002,影响际服务贸易的宏观因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1)

李凌,杨先赞2008,服务贸易壁垒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J],时代经贸(3)

李杨,蔡春林2008,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5)

殷风,陈宪2009,国际服务贸易影响因素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

赵景峰,陈策,2006,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8)

赵明亮,何婷婷2008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服务贸易[1)

进出口贸易业务篇4

 

一、服务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

 

唐保庆基于 DEA的 Malmquist指数方法将全要素生产率(TFP)分解为技术进步(TP)和技术效率(TE),按要素密集度把服务贸易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三类,研究了三种要素密集型的服务贸易进口分别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对 TFP、 TP和 TE均无显著影响,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对 TFP有显著影响,但对 TP和 TE没有显著影响,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对 TFP、 TP和 TE均有显著影响。

 

叶孙锋认为:国内研发投入是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决定因素,通过跨境服务贸易进口传导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产生的技术溢出也是影响我国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而通过商业存在服务贸易进口传导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技术水平提高起着负作用,尽管并不显著。于燕、杨志远等人认为在行业R&D强度视角下存在中国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发现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有正向技术溢出效应,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我国行业技术效率都有负向溢出效应,且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时,高RD强度行业的溢出效应明显高于低RD强度行业。

 

刘艳运用协整理论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 对中国1985—2008年的服务贸易进口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以验证服务贸易进口是否存在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 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存在技术溢出效应, 它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服务贸易进口是技术进步的Granger原因, 但技术进步不是服务贸易进口的Granger原因;VECM显示,从短期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很快,服务贸易进口的短期波动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非常显著。

 

陈宏、郑琳凡、王春艳等人通过分析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现状,发现两者存在明显的非协调发展。通过相关检验和协整检验发现变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发现短期内服务进口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有负效应但其贡献在0附近波动,长期内服务进口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正响应且贡献次于服务生产和就业;同时发现,长期内服务就业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正响应且其贡献仅次于服务生产自身。陈健、余翠萍揭示了服务产业间技术外溢相对产业内技术外溢而言更突出的服务就业增长效应;进一步研究亦证实,中国服务进口技术外溢的就业效应存在明显的技能偏向性特征。于燕实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进口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得出发展中国家在进口贸易时,进口产品所附带的技术在经过消化吸收之后会产生明显的技术溢出,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且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贸易时的溢出效应大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的溢出效应。

 

关于服务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前人已有文献大多证实中国服务贸易进口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且服务贸易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不同行业有差异,与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也有不同。

 

二、服务贸易进口的产业发展效应

 

徐光耀提出从总体上看,进口服务贸易在加入世贸组织前、后均对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正向的、较为稳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稳定是以部分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另一部分服务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为代价的。从结构上看,进口服务贸易在加入世贸组织前、后对不同服务行业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以金融服务业和通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行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的促进作用在减弱,而对以旅游业和运输业为代表的传统服务行业以及电影和音像服务行业的冲击较大。

 

戴翔、金碚采用新方法测度了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分别从总体层面、服务贸易进口分部门层面以及工业行业分组层面,实证研究了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对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陈启斐和刘志彪构建了生产者服务进口的多边模型,模型结论显示,只有当母国制造业生产率达到一定的阈值之后,生产者服务业进口才能促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耿利敏、沈文星等人认为服务贸易出口能促进第三产业就业显著增加,而服务贸易进口由于替代效应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但由于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等原因表现并不显著。

 

对于服务贸易的产业发展效应,已有文献大多认为服务贸易可以促进中国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对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服务贸易进口的经济增长效应

 

服务贸易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大内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经济增长效应是国内学者研究比较多的一个领域。

 

姚战琪提出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均与中国经济总产出正相关,但服务进口与总产出的相关系数大于服务贸易出口与总产出的相关系数;短期内,服务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长期作用不明显,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服务贸易进口与国内经济增长仍将保持较强相关性;进口与国内经济增长保持较强相关性。韩玉军和周亚敏等人都认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会产生经济增长效应;姚星、黎耕得出跨境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溢出效应。

 

龚静通过研究中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与服务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协同性影响,得出中国服务贸易在整体和分部门层面上均具有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不断攀升,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迟缓,容纳就业能力巨大。伍华佳、张莹颖研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影响。石敏认为金融服务贸易在经济贸易中具有桥梁作用,尤其是金融服务进口贸易为货物贸易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同时也提高了投资和消费的效率,从而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曾慧琴提出服务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进口服务业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从长期来看,服务贸易进口对于服务业发展具有更显著的促进影响,而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更显著的推动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产业重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服务贸易在国际经贸领域中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它不仅是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根据已有文献来看,对服务贸易其他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裴长洪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进口贸易结构变化存在着明确的正向关联性,优化进口贸易结构是改善经济供给面的重要内容;在进口贸易结构的调整中,要重视不同类别进口数量与结构的优化以实现经济增长预期。从我国产业条件及进口贸易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在优化资本品进口结构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资本品进口比重,相对缩小初级品进口比重的增长速度,稳定并着力优化中间品进口结构,适当增加消费品进口比重;同时灵活配置服务品进口数量和结构,注重增加从外部获得更优质的知识产权类服务及其他服务,从而有利于增加我国新的生产要素供给,改善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条件。

 

唐保庆提出从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来考虑 , 减少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的相对比重 , 提高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相对比重无疑是必然选择。

 

彭水军、李虹静提出以下三点内容:第一,我国制造业整体对生产者服务投入的直接和完全需求系数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第二,内涵于制造业出口中的生产者服务的间接出口结构有所优化,传统的劳动、物质资本密集型生产者服务正逐渐被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密集的现代生产者服务所替代。第三,总体上来看,交通运输业、邮政业、金融业以及保险业的进口对我国制造业的出口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进出口贸易业务篇5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汹涌的背景之下,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度变革,以金融及信息革命全球化发展为特征的科学技术革新浪潮正在推动世界服务业加速发展。如今服务业占各国经济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已达70%,中等收入国家接近60%,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左右。随着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间的服务交换规模也在日益扩大,2009年,世界服务出口额达到了3.3万亿美元,数据来源于world bank database、bea database和中国商务部网站。

相比1970年的不足710亿美元增长了45倍,目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贸易总出口额的1/5。同时,面对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服务贸易占比较大的国家在后危机时代较快地出现了复苏势头,其恢复速度快于依赖货物贸易的国家。由此可见,服务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流趋势已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中美服务贸易比较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国,服务业高度发达。2009年,其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15.4%,表现出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强劲优势地位。另外,中国服务贸易也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势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年均增长0.6%,但由于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服务产品竞争力较弱,在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双边服务贸易中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中国服务贸易无论是在整体服务贸易水平还是在部门结构等方面与美国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1.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发展持续稳定,国民经济贡献度较高

服务业对美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大,以2005年为例,服务业产值占美国gdp的70.93%,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2.47%。自1984年开始,美国服务业产值占当年gdp比重就已超过60%,可见,伴随美国服务业发展,其服务贸易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

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4 220.2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8 799.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3%。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1997—2003年间平均维持在28%左右,2004年达到30%并维持了4年,由于经济缓慢复苏,2009年小幅上升,达到33%。就服务贸易出口额总体而言,美国呈现上升态势,仅2009年有小幅下降。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97年的2 560.9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5 091.8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1.99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达到15.4%,世界排名第一位。美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2008年间平均维持在16%左右,仅1997年、2005年和2006年在16%以下,其余均大于16%,2009年明显提高达到19.2%。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其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1 659.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3 707.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2.23倍。2009年服务贸易进口虽有小幅下降,但其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达到11.9%,世界排名第一位。

(2)中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较快,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对中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小,以2009年为例,服务业产值占中国gdp的42.6%,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33.2%。中国经济结构中,由于第一、二产业占较大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致使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其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522.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2 86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4.5%,是美国年均增长率的4倍多。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1997—2002年间平均维持在10%以上,2003年下降为9.57%并保持到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再次下降,降为8.7%左右,2007—2009年又小幅上升并维持在9%左右。就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而言,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仅有2009年相比2008年下降12.11%。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97年的245.0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 28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25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为3.88%,世界排名第五位。然而,中国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额仅是美国的1/4。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2007年间由16.30%下降至11.91%,2008—2009年稍有上升维持在12%以上。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277.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 582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7倍。虽然2009年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前十位国家中,中国是惟一与2008年相比没有出现下降的经济体(德国和英国进口额分别为2550亿美元和1600亿美元排名第二、三位,美德英进口额同比均出现10%左右的降幅),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为5%,世界排名第四位,但服务贸易总量只占到美国的1/3。

2.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各部门发展比较平衡

美国服务贸易自1971年起持续保持顺差状态。其中,1986年服务贸易顺差仅103亿美元,1997年则达到较高历史水平,增至902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7倍左右。2007年服务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为1 296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出口5 048亿美元,进口1 296亿美元。2008年和2009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2009年服务贸易顺差额相比2008年虽下降了4%,仍达到1 384.2亿美元。

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出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运输和金融服务,其出口额各自分别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4.17%、17.63%、16.75%、15.65%和11.82%。同时,政府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通讯、建筑服务分别占比4.15%、3.18%、2.58%、2.09%、1.75%和0.24%,合计在15%以下。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保险服务,其进口额分别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25.27%、21.62%、13.91%和11.31%。同时,政府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通讯服务分别占比9.64%、6.62%、5.01%、3.92%和2.09%,而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建筑服务比重较小,分别是0.45%和0.16%。综合美国服务行业进出口所占比重,各个服务部门发展符合美国经济特点,没有出现比重极大的部门,即部门间发展未表现出严重失衡现象。同时,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服务部门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突出,在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2)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各部门发展有所失衡

中国服务贸易在1984—1995年间保持小额顺差,1995年开始出现逆差,后进入持续逆差状态,并且自2002年开始逆差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逆差更加显著。其中,2004年服务贸易逆差额达到最高值95.5亿美元,2004年以后服务贸易逆差呈现小幅缩小之势。但2008年和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115.6亿美元和296亿美元,2008年服务贸易逆差额比2007年增长51.9%,2009年比2008年增长56.1%。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逆差行业为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和旅游,逆差额分别是230、106、97和40亿美元。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旅游服务贸易占比第一,2000年达到53.34%,自2004年之后呈现递减趋势。运输服务贸易占比第二,且在2000—2008年间占比逐年上升[1]。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通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贸易占比最小。可见,中国一直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传统服务贸易相比差距较大。尽管如此,中国传统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呈现逐年缩减趋势,如旅游服务部门,而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占比逐年递增,尤其是咨询服务,2008年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12.33%。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分别是31.67%、22.75%和14.55%,合计70%左右。同时,咨询、保险与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分别占比8.52%、8.02%和6.49%,而建筑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占比2.75%和1.99%。通讯、金融、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占比较小,合计为2%以下。综合中国服务行业进出口占比,部分行业占比极大,中国服务部门出口出现严重不平衡现象。

3.服务贸易地理方向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多元,涵盖多个经济体类型

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墨西哥、爱尔兰、法国、瑞士、中国和荷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出口市场,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55.19%。在前十大出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五席,包括英国、德国、爱尔兰、法国和荷兰,合计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27.77%。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百慕大、法国、墨西哥、瑞士、印度和爱尔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地,占美国服务总进口额的56.29%。在前十大进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四席,包括英国、德国、法国和爱尔兰,合计占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26.45%。事实上,欧盟、加拿大、日本、墨西哥和瑞士分别是美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

欧盟是美国服务出口最大的目标市场,2008年,欧盟27国进口美国服务项目占全美服务出口总额的37.3%。同时,欧盟也是美国服务进口的最大来源国,从欧盟进口服务的增长率也高于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增长率。就地区性而言,西欧和中欧国家是美国服务贸易的主要伙伴,交易多集中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通讯服务。加拿大和日本是美国服务第二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分别占比8.71%和7.84%。加拿大与美国无论是地理位置、生活方式还是经济环境都有极大相似之处,因而加拿大不仅是美国服务输出的主要接受国,还是美国服务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这在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方面体现尤为显著。近年来,伴随着美国日益重视亚洲和环太平洋服务市场的拓展,韩国从1987年开始逐步成为美国生产出口的最大国家,同时,新加坡、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服务市场增速很快。据wto统计,2008年美国与中国双边服务贸易额为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7%。其中,美国对中国服务出口1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3%;进口99.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额为6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

综合看来,欧盟、加拿大、日本、瑞士、墨西哥和中国等国家在美国十大服务出口目标国之列,也是美国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国的一部分。可见,美国服务贸易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同时也包括墨西哥和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呈现出市场多元化特点。

(2)中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集中,侧重发达国家和地区

2008年,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出口市场。香港地区、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进口来源地。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市场集中在香港及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东盟各国市场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才有所提升。

香港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因素等特点,一直是中国服务出口主要目标市场,在旅游、运输、建筑服务和咨询服务方面体现尤其明显。在旅游服务方面,中国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占比60%左右,其中香港地区是旅游服务中的最大进出口市场。在运输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占中国运输服务出口总额的33%。在建筑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仅次于东盟。此外,香港地区是中国咨询服务第一大出口市场,在咨询服务进口方面,香港地区和欧盟占据中国咨询服务市场50%的份额。近年来,伴随着东盟的日益强大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东盟不仅逐步成为中国货物贸易的主要市场,而且逐步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伙伴,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服务市场增速较快。与此同时,伴随中国经济增长,欧盟逐步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服务贸易重要合作伙伴,在建筑、保险、咨询和计算机及信息服务方面贸易联系日益紧密。

4.服务贸易体制法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较健全

美国服务业长期保持的比较优势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与美国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密不可分,表现为美国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的法律法规。鉴于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异,不能通过关税措施对服务贸易实施保护,所以一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规范对该国服务贸易发展意义重大。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美国服务贸易管理机构主要是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2]。其中,商务部负责服务贸易的具体管理工作,如统计服务贸易数据、制定服务贸易政策等,贸易代表办公室则具体参与和负责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谈判和协调等事务。这种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强大的谈判能力不仅能将有利于美国自身的贸易政策贯彻到世界服务贸易体系中,还能加强美国对服务贸易的执行与监督能力。第二,实现贸易促进和贸易救济相结合,在积极促进和扩大服务出口的同时,能够快速针对服务进口及国外服务企业对国内服务业带来的损害采取多种救济措施。

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方面,美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以国会和联邦政府行政命令为主[3],包括了对外贸易综合法案中的部分条款、对各个服务部门立法的相关条款和针对部分行业专门规定的市场准入制度等,但是各州也会单独对服务贸易立法,如保险业和专业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限制法令就是由美国各州各自制定的[4]。此外,美国各州也会依据自身优势行业制定服务贸易支持政策,如针对证券交易、企业产权等方面分别制定了《证券交易法》、《商标法》等。

(2)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究其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存在失衡,配套的立法工作没有快速、全面展开,导致中国还未形成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服务行业。所以,改革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对中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战略和政策主要由商务部通过服务贸易司具体制定和协调,隶属于商务部的服务贸易司还承担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双边及多边国际谈判等事务。但在实际中,以上大部分工作是由中央其它部委及地方政府执行。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第一,服务贸易整体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各有关职能部门相互之间衔接不到位,降低了服务贸易管理效率,不利于中国服务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第二,多头管理现象导致中国对服务业的划分标准、统计口径等缺乏统一性,这与世界发达经济体间缺乏一致性,在贸易往来中易引发摩擦[5]。

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方面,中国服务贸易立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为核心,以国家颁布的外资法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各部分制定的具体规定为支撑,具体规范中国服务市场。一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相比中国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中国虽然在近几年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海商法》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但互联网通讯、电子商务等许多领域仍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此外,在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之间,仍然存在有漏洞、有矛盾的现象,这严重削弱了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二、后危机时代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服务贸易的领先优势来源于其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间已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态势。具体而言,美国高度发达且结构合理的服务业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并保证了美国服务贸易的全球持续领先地位。服务出口的不断扩大吸引了国际更多资本和人才流入各个服务行业,这样既有利于先进技术和各个生产要素有效结合,保证了服务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发挥,也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美国服务贸易在原来基础上逐步趋向于服务贸易方式的网络化、服务贸易内容的广泛化和多元化以及服务贸易区域的国际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简言之,就是“国内经济领先—服务业发达—服务贸易发展”的循环路线。当然,美国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全球领先地位,与健全的服务贸易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服务业立法是分不开的。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全球服务贸易虽然有所波动,但就服务贸易本身而言,其受到世界和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要远远小于货物贸易,换言之,国际金融危机只是暂缓了各国服务业的发展,全球服务贸易蓬勃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后危机时代世界服务贸易将会呈现如下趋势。

1.服务贸易结构更加平衡

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表明,发展服务贸易可以搞活经济,增强经济的灵活性,这样能有效应对外界冲击,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通过此次危机,各国充分认识到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世界产业结构将继续作用于服务贸易,驱动其快速发展。第一,随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加快,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将持续扩大。一是服务业较不发达的国家,其转移重心将从制造业转向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二是服务业发展有一定水平的国家,其服务业转移重心更倾向于从劳动密集型转向金融、保险和咨询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这些服务业也会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第二,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更加细化,许多原本依赖于制造业的服务行业逐步独立出来,使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第三,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世界范围内能源竞争加剧,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这给世界贸易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服务贸易自身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经济贡献度、吸纳就业人数多的特点正好符合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新动力。

因此,危机过后,伴随着各国越来越重视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当前以货物贸易及传统服务贸易占较大比重的局面将得到明显改善,全球服务贸易结构将更加平衡。

2.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此次危机中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促使发展中国家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制定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并逐步开放各自服务市场,涉及旅游、运输、保险、咨询、金融、计算机和信息等服务市场,吸引外国资本和国际人才注入本国服务业,通过提升行业资本构成和人力资本构成,全面融入到全球服务市场中。近年来,亚洲地区普遍的开放性政策为亚洲各国自身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机会,推动亚洲地区逐步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重要市场。后危机时代,无论是各国出于自身发展需要主动开放服务市场,还是外部因素作用被动开放服务市场,毋庸置疑的是世界各国服务业将更加开放,各国将逐步实现“服务业—服务贸易—国内经济”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格局。

伴随着服务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逐步开放,市场呈现多元化态势,尽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服务业竞争力差距较大,但这种差距最终会越来越小。为了扩大服务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全球服务市场上,伴随着服务提供者逐渐增多,出现同一市场存在多个服务提供者的局面,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3.服务贸易壁垒更加广泛

当代国际贸易已经从原来传统的货物贸易拓展到了涵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更广泛的领域。同时,伴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日益突出,服务贸易成为各国政府贸易保护的重点领域。第一,世界各国逐步开放相关服务业,服务业整体开放度不断上升,伴随全球服务业的发展,全球服务业各部门间融合度不断提高,新的服务贸易摩擦应运而生,这些摩擦不仅来源于发达国家,也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第二,由于国际服务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服务需求的复杂化、服务范围的广泛化,世界服务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各国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保护本国银行、保险、信息等敏感部门免受外来竞争纷纷设立贸易壁垒。第三,危机过后,在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缓慢复苏的进程中,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进程的差异性,部分国家为提高国内就业率和保护国内市场,贸易摩擦也从货物贸易各项产品向服务贸易单个部门及整个行业扩散,这对未来产业遭受损害埋下隐患,由此进一步体现出服务贸易壁垒广泛化的趋势。

后危机时代,无论是世界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导致的服务贸易摩擦增多,还是由于各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经济和国内市场设立服务贸易壁垒,其涉及服务业内容将更加广泛,服务贸易壁垒将更加普遍。

三、后危机时代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在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更加平衡、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服务贸易壁垒更加广泛的背景下,中国应依据国情,加快国内相关服务业的发展,缩小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在提高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的同时,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真正提升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1.加快国内服务业发展,强化微观主体竞争能力

中国无论是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力度,还是服务贸易发展对经济拉动力度均不足,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无论是出口方面还是进口方面均较弱。因此,中国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国内服务业竞争力,缩小与美国在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必须从提高微观主体竞争力着手,在加大服务业科技研发及自主创新力度的同时,重点关注服务业人才培养。第一,加大服务业各部门技术投资,鼓励自主创新。技术投资具体表现为相关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经济技术数据库、信息共享系统等,为技术创新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引进先进技术过程中,服务业不能一味引进而不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要保证科学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所以,结合中国自身经济特点,在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再创新,真正达到“科学技术—服务业—服务贸易”三者的循环效应。第二,注重服务业人才引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先进技术的引进必须与人力资本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应,才能促使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发挥出来。因此,一是针对中国现有服务人员进行多层次培训,多渠道设立职业培训机构。二是依据中国服务业从业人数特点及其分布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适时调整高等院校及职业类院校相应专业设置。三是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多渠道引进高级短缺人才。通过人才培训、人才培育、人才引进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专业服务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2.缩小国内服务贸易逆差,把握服务业开放速度

服务业拉动经济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服务业只有个别部门如旅游、运输、建筑等发展突出,大部分行业及部门拉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在信息技术、金融、保险和资讯类等新兴服务业表现尤为明显。所以,中国应以缩小服务贸易逆差为目的,积极扩大传统服务贸易出口的同时,分层次、有重点地开放中国资本、技术、智力密集型服务业[6],并控制服务业开放速度。第一,维持中国传统服务贸易固有优势,积极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一是加大传统服务部门的营销力度,提升传统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提高传统服务部门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如将旅游和文化相结合,衍生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借助中国丰富旅游资源,扩大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二是重点发展运输服务贸易中的海运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来源,而海运服务贸易在运输服务贸易中占比最大,2003年开始这一比重就已超过60%。伴随着中国海运运力的快速上升,积极调整海运结构,加大海运领域国货国运的比重,在遵循海运逐步自由化的原则下,政府通过引导海运企业联合与重组,提升中国海运乃至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第二,适度开放资本、技术、智力密集型服务业,掌握服务业各部门开放速度。一是适度开放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开放的同时,完善这些行业的竞争机制,提高其在市场机制下承受考验的能力。同时,通过采用和引进国际标准,促进国内智力、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相关标准的规范化。二是关注经济安全。服务业掌控大量资金、技术、信息的流进流出,影响着国内市场的稳定。如果本国服务业尚未具备国际竞争能力,过快开放可能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在服务业开放的问题上,做到履行承诺但不做出超承诺的让渡。

3.拓展服务贸易地理方向,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服务贸易无论是出口市场,还是进口来源地都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呈现市场单一化特点,这对后危机时代服务贸易寻求大发展极为不利。一旦贸易伙伴中个别区域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中国服务贸易及相关服务业必定受到牵连,这将阻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快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订的进程,有效扩大市场半径,并拓展中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有效地分散服务贸易市场过于集中和单一的风险。第一,对于已经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应强化其所涉及的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如在中国与新加坡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中,主要服务合作领域包括医疗、教育和会计等服务业,因此中国要根据自由贸易协定侧重点的不同,合理利用区域贸易合作机制,有效促进中国卫生医疗、教育和财务会计等服务业的发展。第二,对于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中国与海合会、澳大利亚、冰岛和挪威等,一是在谈判进程中,加强并拓展服务业合作领域,保障双方在部分服务贸易领域做出重要承诺。二是积极推进谈判进程,争取早日实现自由贸易区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使双边服务贸易额迅速增长,实现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第三,对于那些尚未与中国建立优惠制度安排的国家,在条件成熟时积极启动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如在金融、保险、咨询等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中日本和韩国与中国有诸多合作,且日韩双方在以上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所以,中国在积极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基础上,需重点关注日韩具有优势而中国缺乏竞争力的相关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

4.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完善服务贸易救济制度

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法律法规的制定也并不符合gats要求。因此,制定和完善既符合中国实际又不违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法律法规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服务贸易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而言,实现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性,同时,在贸易救济政策制定方面,经过全球经济危机后,更应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第一,从中国国内经济和就业增长出发,优先制定那些有利于环境、信息、能源、卫生医疗、交通物流及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以提高这些代表新经济的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无论是对现存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还是新制定相关政策,需要通过引入国际竞争政策推动这一进程。第二,完善现存服务贸易的预警机制、应对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一是针对服务贸易风险分布的主要行业,及时跟踪国外相关产业及部门的政策变化,密切关注国外对中国某些行业进行知识产权调查的动向,迅速预警信息,实现预警信息从商务部到地方政府再到企业的顺利传递,同时实现预警信息从地方向中央政府的有效反馈。二是针对国外对中国服务企业贸易救济调查中的不合理、不公正做法,中国地方政府、服务企业应积极利用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制度进行申诉。三是中国政府应积极争取国际谈判主动权,要求外国取消具有歧视性的服务贸易保护措施。同时,对国内不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业和敏感业制定具有保护性质的法律条款,达到保护国内服务业和就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霄,蒋庚华.中国服务贸易商品结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9,(4).

[2] 杨丹辉.美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007,(2).

[3] 焦克.中美服务贸易对比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北方经济,2009,(11).

[4] 谢康,陈燕,黄林军.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及政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12).

进出口贸易业务篇6

中图分类号:F74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12010607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汹涌的背景之下,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度变革,以金融及信息革命全球化发展为特征的科学技术革新浪潮正在推动世界服务业加速发展。如今服务业占各国经济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已达70%,中等收入国家接近60%,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左右。随着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间的服务交换规模也在日益扩大,2009年,世界服务出口额达到了3.省略

相比1970年的不足710亿美元增长了45倍,目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贸易总出口额的1/5。同时,面对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服务贸易占比较大的国家在后危机时代较快地出现了复苏势头,其恢复速度快于依赖货物贸易的国家。由此可见,服务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流趋势已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中美服务贸易比较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国,服务业高度发达。2009年,其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15.4%,表现出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强劲优势地位。另外,中国服务贸易也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势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年均增长0.6%,但由于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服务产品竞争力较弱,在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双边服务贸易中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中国服务贸易无论是在整体服务贸易水平还是在部门结构等方面与美国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1.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发展持续稳定,国民经济贡献度较高

服务业对美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大,以2005年为例,服务业产值占美国GDP的70.93%,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2.47%。自1984年开始,美国服务业产值占当年GDP比重就已超过60%,可见,伴随美国服务业发展,其服务贸易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

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4 220.2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8 799.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3%。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1997―2003年间平均维持在28%左右,2004年达到30%并维持了4年,由于经济缓慢复苏,2009年小幅上升,达到33%。就服务贸易出口额总体而言,美国呈现上升态势,仅2009年有小幅下降。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97年的2 560.9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5 091.8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1.99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达到15.4%,世界排名第一位。美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2008年间平均维持在16%左右,仅1997年、2005年和2006年在16%以下,其余均大于16%,2009年明显提高达到19.2%。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其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1 659.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3 707.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2.23倍。2009年服务贸易进口虽有小幅下降,但其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达到11.9%,世界排名第一位。

(2)中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较快,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对中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小,以2009年为例,服务业产值占中国GDP的42.6%,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33.2%。中国经济结构中,由于第一、二产业占较大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致使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其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522.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2 86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4.5%,是美国年均增长率的4倍多。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1997―2002年间平均维持在10%以上,2003年下降为9.57%并保持到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再次下降,降为8.7%左右,2007―2009年又小幅上升并维持在9%左右。就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而言,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仅有2009年相比2008年下降12.11%。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97年的245.0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 28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25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为3.88%,世界排名第五位。然而,中国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额仅是美国的1/4。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2007年间由16.30%下降至11.91%,2008―2009年稍有上升维持在12%以上。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277.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 582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7倍。虽然2009年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前十位国家中,中国是惟一与2008年相比没有出现下降的经济体(德国和英国进口额分别为2550亿美元和1600亿美元排名第二、三位,美德英进口额同比均出现10%左右的降幅),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为5%,世界排名第四位,但服务贸易总量只占到美国的1/3。

2.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各部门发展比较平衡

美国服务贸易自1971年起持续保持顺差状态。其中,1986年服务贸易顺差仅103亿美元,1997年则达到较高历史水平,增至902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7倍左右。2007年服务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为1 296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出口5 048亿美元,进口1 296亿美元。2008年和2009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2009年服务贸易顺差额相比2008年虽下降了4%,仍达到1 384.2亿美元。

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出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运输和金融服务,其出口额各自分别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4.17%、17.63%、16.75%、15.65%和11.82%。同时,政府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通讯、建筑服务分别占比4.15%、3.18%、2.58%、2.09%、1.75%和0.24%,合计在15%以下。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保险服务,其进口额分别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25.27%、21.62%、13.91%和11.31%。同时,政府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通讯服务分别占比9.64%、6.62%、5.01%、3.92%和2.09%,而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建筑服务比重较小,分别是0.45%和0.16%。综合美国服务行业进出口所占比重,各个服务部门发展符合美国经济特点,没有出现比重极大的部门,即部门间发展未表现出严重失衡现象。同时,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服务部门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突出,在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2)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各部门发展有所失衡

中国服务贸易在1984―1995年间保持小额顺差,1995年开始出现逆差,后进入持续逆差状态,并且自2002年开始逆差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逆差更加显著。其中,2004年服务贸易逆差额达到最高值95.5亿美元,2004年以后服务贸易逆差呈现小幅缩小之势。但2008年和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115.6亿美元和296亿美元,2008年服务贸易逆差额比2007年增长51.9%,2009年比2008年增长56.1%。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逆差行业为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和旅游,逆差额分别是230、106、97和40亿美元。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旅游服务贸易占比第一,2000年达到53.34%,自2004年之后呈现递减趋势。运输服务贸易占比第二,且在2000―2008年间占比逐年上升[1]。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通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贸易占比最小。可见,中国一直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传统服务贸易相比差距较大。尽管如此,中国传统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呈现逐年缩减趋势,如旅游服务部门,而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占比逐年递增,尤其是咨询服务,2008年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12.33%。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分别是31.67%、22.75%和14.55%,合计70%左右。同时,咨询、保险与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分别占比8.52%、8.02%和6.49%,而建筑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占比2.75%和1.99%。通讯、金融、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占比较小,合计为2%以下。综合中国服务行业进出口占比,部分行业占比极大,中国服务部门出口出现严重不平衡现象。

3.服务贸易地理方向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多元,涵盖多个经济体类型

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墨西哥、爱尔兰、法国、瑞士、中国和荷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出口市场,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55.19%。在前十大出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五席,包括英国、德国、爱尔兰、法国和荷兰,合计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27.77%。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百慕大、法国、墨西哥、瑞士、印度和爱尔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地,占美国服务总进口额的56.29%。在前十大进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四席,包括英国、德国、法国和爱尔兰,合计占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26.45%。事实上,欧盟、加拿大、日本、墨西哥和瑞士分别是美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

欧盟是美国服务出口最大的目标市场,2008年,欧盟27国进口美国服务项目占全美服务出口总额的37.3%。同时,欧盟也是美国服务进口的最大来源国,从欧盟进口服务的增长率也高于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增长率。就地区性而言,西欧和中欧国家是美国服务贸易的主要伙伴,交易多集中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通讯服务。加拿大和日本是美国服务第二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分别占比8.71%和7.84%。加拿大与美国无论是地理位置、生活方式还是经济环境都有极大相似之处,因而加拿大不仅是美国服务输出的主要接受国,还是美国服务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这在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方面体现尤为显著。近年来,伴随着美国日益重视亚洲和环太平洋服务市场的拓展,韩国从1987年开始逐步成为美国生产出口的最大国家,同时,新加坡、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服务市场增速很快。据WTO统计,2008年美国与中国双边服务贸易额为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7%。其中,美国对中国服务出口1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3%;进口99.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额为6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

综合看来,欧盟、加拿大、日本、瑞士、墨西哥和中国等国家在美国十大服务出口目标国之列,也是美国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国的一部分。可见,美国服务贸易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同时也包括墨西哥和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呈现出市场多元化特点。

(2)中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集中,侧重发达国家和地区

2008年,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出口市场。香港地区、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进口来源地。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市场集中在香港及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东盟各国市场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才有所提升。

香港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因素等特点,一直是中国服务出口主要目标市场,在旅游、运输、建筑服务和咨询服务方面体现尤其明显。在旅游服务方面,中国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占比60%左右,其中香港地区是旅游服务中的最大进出口市场。在运输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占中国运输服务出口总额的33%。在建筑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仅次于东盟。此外,香港地区是中国咨询服务第一大出口市场,在咨询服务进口方面,香港地区和欧盟占据中国咨询服务市场50%的份额。近年来,伴随着东盟的日益强大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东盟不仅逐步成为中国货物贸易的主要市场,而且逐步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伙伴,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服务市场增速较快。与此同时,伴随中国经济增长,欧盟逐步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服务贸易重要合作伙伴,在建筑、保险、咨询和计算机及信息服务方面贸易联系日益紧密。

4.服务贸易体制法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较健全

美国服务业长期保持的比较优势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与美国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密不可分,表现为美国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的法律法规。鉴于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异,不能通过关税措施对服务贸易实施保护,所以一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规范对该国服务贸易发展意义重大。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美国服务贸易管理机构主要是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2]。其中,商务部负责服务贸易的具体管理工作,如统计服务贸易数据、制定服务贸易政策等,贸易代表办公室则具体参与和负责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谈判和协调等事务。这种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强大的谈判能力不仅能将有利于美国自身的贸易政策贯彻到世界服务贸易体系中,还能加强美国对服务贸易的执行与监督能力。第二,实现贸易促进和贸易救济相结合,在积极促进和扩大服务出口的同时,能够快速针对服务进口及国外服务企业对国内服务业带来的损害采取多种救济措施。

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方面,美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以国会和联邦政府行政命令为主[3],包括了对外贸易综合法案中的部分条款、对各个服务部门立法的相关条款和针对部分行业专门规定的市场准入制度等,但是各州也会单独对服务贸易立法,如保险业和专业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限制法令就是由美国各州各自制定的[4]。此外,美国各州也会依据自身优势行业制定服务贸易支持政策,如针对证券交易、企业产权等方面分别制定了《证券交易法》、《商标法》等。

(2)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究其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存在失衡,配套的立法工作没有快速、全面展开,导致中国还未形成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服务行业。所以,改革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对中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战略和政策主要由商务部通过服务贸易司具体制定和协调,隶属于商务部的服务贸易司还承担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双边及多边国际谈判等事务。但在实际中,以上大部分工作是由中央其它部委及地方政府执行。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第一,服务贸易整体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各有关职能部门相互之间衔接不到位,降低了服务贸易管理效率,不利于中国服务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第二,多头管理现象导致中国对服务业的划分标准、统计口径等缺乏统一性,这与世界发达经济体间缺乏一致性,在贸易往来中易引发摩擦[5]。

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方面,中国服务贸易立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为核心,以国家颁布的外资法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各部分制定的具体规定为支撑,具体规范中国服务市场。一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相比中国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中国虽然在近几年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海商法》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但互联网通讯、电子商务等许多领域仍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此外,在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之间,仍然存在有漏洞、有矛盾的现象,这严重削弱了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二、后危机时代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服务贸易的领先优势来源于其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间已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态势。具体而言,美国高度发达且结构合理的服务业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并保证了美国服务贸易的全球持续领先地位。服务出口的不断扩大吸引了国际更多资本和人才流入各个服务行业,这样既有利于先进技术和各个生产要素有效结合,保证了服务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发挥,也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美国服务贸易在原来基础上逐步趋向于服务贸易方式的网络化、服务贸易内容的广泛化和多元化以及服务贸易区域的国际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简言之,就是“国内经济领先―服务业发达―服务贸易发展”的循环路线。当然,美国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全球领先地位,与健全的服务贸易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服务业立法是分不开的。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全球服务贸易虽然有所波动,但就服务贸易本身而言,其受到世界和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要远远小于货物贸易,换言之,国际金融危机只是暂缓了各国服务业的发展,全球服务贸易蓬勃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后危机时代世界服务贸易将会呈现如下趋势。

1.服务贸易结构更加平衡

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表明,发展服务贸易可以搞活经济,增强经济的灵活性,这样能有效应对外界冲击,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通过此次危机,各国充分认识到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世界产业结构将继续作用于服务贸易,驱动其快速发展。第一,随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加快,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将持续扩大。一是服务业较不发达的国家,其转移重心将从制造业转向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二是服务业发展有一定水平的国家,其服务业转移重心更倾向于从劳动密集型转向金融、保险和咨询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这些服务业也会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第二,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更加细化,许多原本依赖于制造业的服务行业逐步独立出来,使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第三,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世界范围内能源竞争加剧,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这给世界贸易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服务贸易自身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经济贡献度、吸纳就业人数多的特点正好符合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新动力。

因此,危机过后,伴随着各国越来越重视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当前以货物贸易及传统服务贸易占较大比重的局面将得到明显改善,全球服务贸易结构将更加平衡。

2.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此次危机中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促使发展中国家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制定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并逐步开放各自服务市场,涉及旅游、运输、保险、咨询、金融、计算机和信息等服务市场,吸引外国资本和国际人才注入本国服务业,通过提升行业资本构成和人力资本构成,全面融入到全球服务市场中。近年来,亚洲地区普遍的开放性政策为亚洲各国自身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机会,推动亚洲地区逐步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重要市场。后危机时代,无论是各国出于自身发展需要主动开放服务市场,还是外部因素作用被动开放服务市场,毋庸置疑的是世界各国服务业将更加开放,各国将逐步实现“服务业―服务贸易―国内经济”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格局。

伴随着服务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逐步开放,市场呈现多元化态势,尽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服务业竞争力差距较大,但这种差距最终会越来越小。为了扩大服务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全球服务市场上,伴随着服务提供者逐渐增多,出现同一市场存在多个服务提供者的局面,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3.服务贸易壁垒更加广泛

当代国际贸易已经从原来传统的货物贸易拓展到了涵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更广泛的领域。同时,伴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日益突出,服务贸易成为各国政府贸易保护的重点领域。第一,世界各国逐步开放相关服务业,服务业整体开放度不断上升,伴随全球服务业的发展,全球服务业各部门间融合度不断提高,新的服务贸易摩擦应运而生,这些摩擦不仅来源于发达国家,也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第二,由于国际服务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服务需求的复杂化、服务范围的广泛化,世界服务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各国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保护本国银行、保险、信息等敏感部门免受外来竞争纷纷设立贸易壁垒。第三,危机过后,在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缓慢复苏的进程中,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进程的差异性,部分国家为提高国内就业率和保护国内市场,贸易摩擦也从货物贸易各项产品向服务贸易单个部门及整个行业扩散,这对未来产业遭受损害埋下隐患,由此进一步体现出服务贸易壁垒广泛化的趋势。

后危机时代,无论是世界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导致的服务贸易摩擦增多,还是由于各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经济和国内市场设立服务贸易壁垒,其涉及服务业内容将更加广泛,服务贸易壁垒将更加普遍。

三、后危机时代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在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更加平衡、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服务贸易壁垒更加广泛的背景下,中国应依据国情,加快国内相关服务业的发展,缩小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在提高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的同时,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真正提升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1.加快国内服务业发展,强化微观主体竞争能力

中国无论是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力度,还是服务贸易发展对经济拉动力度均不足,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无论是出口方面还是进口方面均较弱。因此,中国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国内服务业竞争力,缩小与美国在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必须从提高微观主体竞争力着手,在加大服务业科技研发及自主创新力度的同时,重点关注服务业人才培养。第一,加大服务业各部门技术投资,鼓励自主创新。技术投资具体表现为相关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经济技术数据库、信息共享系统等,为技术创新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引进先进技术过程中,服务业不能一味引进而不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要保证科学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所以,结合中国自身经济特点,在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再创新,真正达到“科学技术―服务业―服务贸易”三者的循环效应。第二,注重服务业人才引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先进技术的引进必须与人力资本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应,才能促使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发挥出来。因此,一是针对中国现有服务人员进行多层次培训,多渠道设立职业培训机构。二是依据中国服务业从业人数特点及其分布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适时调整高等院校及职业类院校相应专业设置。三是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多渠道引进高级短缺人才。通过人才培训、人才培育、人才引进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专业服务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2.缩小国内服务贸易逆差,把握服务业开放速度

服务业拉动经济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服务业只有个别部门如旅游、运输、建筑等发展突出,大部分行业及部门拉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在信息技术、金融、保险和资讯类等新兴服务业表现尤为明显。所以,中国应以缩小服务贸易逆差为目的,积极扩大传统服务贸易出口的同时,分层次、有重点地开放中国资本、技术、智力密集型服务业[6],并控制服务业开放速度。第一,维持中国传统服务贸易固有优势,积极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一是加大传统服务部门的营销力度,提升传统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提高传统服务部门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如将旅游和文化相结合,衍生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借助中国丰富旅游资源,扩大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二是重点发展运输服务贸易中的海运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来源,而海运服务贸易在运输服务贸易中占比最大,2003年开始这一比重就已超过60%。伴随着中国海运运力的快速上升,积极调整海运结构,加大海运领域国货国运的比重,在遵循海运逐步自由化的原则下,政府通过引导海运企业联合与重组,提升中国海运乃至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第二,适度开放资本、技术、智力密集型服务业,掌握服务业各部门开放速度。一是适度开放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开放的同时,完善这些行业的竞争机制,提高其在市场机制下承受考验的能力。同时,通过采用和引进国际标准,促进国内智力、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相关标准的规范化。二是关注经济安全。服务业掌控大量资金、技术、信息的流进流出,影响着国内市场的稳定。如果本国服务业尚未具备国际竞争能力,过快开放可能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在服务业开放的问题上,做到履行承诺但不做出超承诺的让渡。

3.拓展服务贸易地理方向,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服务贸易无论是出口市场,还是进口来源地都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呈现市场单一化特点,这对后危机时代服务贸易寻求大发展极为不利。一旦贸易伙伴中个别区域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中国服务贸易及相关服务业必定受到牵连,这将阻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快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订的进程,有效扩大市场半径,并拓展中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有效地分散服务贸易市场过于集中和单一的风险。第一,对于已经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应强化其所涉及的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如在中国与新加坡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中,主要服务合作领域包括医疗、教育和会计等服务业,因此中国要根据自由贸易协定侧重点的不同,合理利用区域贸易合作机制,有效促进中国卫生医疗、教育和财务会计等服务业的发展。第二,对于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中国与海合会、澳大利亚、冰岛和挪威等,一是在谈判进程中,加强并拓展服务业合作领域,保障双方在部分服务贸易领域做出重要承诺。二是积极推进谈判进程,争取早日实现自由贸易区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使双边服务贸易额迅速增长,实现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第三,对于那些尚未与中国建立优惠制度安排的国家,在条件成熟时积极启动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如在金融、保险、咨询等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中日本和韩国与中国有诸多合作,且日韩双方在以上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所以,中国在积极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基础上,需重点关注日韩具有优势而中国缺乏竞争力的相关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

4.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完善服务贸易救济制度

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法律法规的制定也并不符合GATS要求。因此,制定和完善既符合中国实际又不违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法律法规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服务贸易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而言,实现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性,同时,在贸易救济政策制定方面,经过全球经济危机后,更应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第一,从中国国内经济和就业增长出发,优先制定那些有利于环境、信息、能源、卫生医疗、交通物流及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以提高这些代表新经济的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无论是对现存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还是新制定相关政策,需要通过引入国际竞争政策推动这一进程。第二,完善现存服务贸易的预警机制、应对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一是针对服务贸易风险分布的主要行业,及时跟踪国外相关产业及部门的政策变化,密切关注国外对中国某些行业进行知识产权调查的动向,迅速预警信息,实现预警信息从商务部到地方政府再到企业的顺利传递,同时实现预警信息从地方向中央政府的有效反馈。二是针对国外对中国服务企业贸易救济调查中的不合理、不公正做法,中国地方政府、服务企业应积极利用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制度进行申诉。三是中国政府应积极争取国际谈判主动权,要求外国取消具有歧视性的服务贸易保护措施。同时,对国内不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业和敏感业制定具有保护性质的法律条款,达到保护国内服务业和就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霄,蒋庚华.中国服务贸易商品结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9,(4).

[2] 杨丹辉.美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007,(2).

[3] 焦克.中美服务贸易对比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北方经济,2009,(11).

[4] 谢康,陈燕,黄林军.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及政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12).

进出口贸易业务篇7

服务贸易开放度不高。服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务贸易开放度指服务贸易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反映了一国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和一国经济增长对国际服务市场的依赖程度。我国服务贸易禁止外资进入领域较多,服务贸易的开放度一直处于8%以下,但是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

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706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近107倍。服务贸易进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三,出口居世界第五位,进口居世界第三位。

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传统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是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主体,竞争力不强、劳动生产率不高。而以人力资本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服务国内供给低、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是进口的主体。

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1995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呈现出年年逆差且逆差不断扩大的局面。其中旅游、建筑、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为主要的顺差行业,新兴服务贸易如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力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贸易领域我国竞争力不强。

主要服务贸易伙伴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香港、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一是是我国的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其中香港多年来均为我最大服务贸易的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地和顺差来源地。2012年,与这五大经济体实现的进出口总额占到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5.9%。

服务贸易集中于东部省份。京、沪、粤三地服务贸易总额远超其他省份。近年来,伴随着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以及发展模式的调整,中西部地区的服务进出口增幅显著。

服务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为了揭示服务贸易与GDP的相关性,文章使用Eviews6.0软件,通过数据选取、模型建立和检验来说明服务贸易进出口和GDP增长的关系。

首先选取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中1982~2012年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对数化处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服务贸易进口额(IM)和服务贸易出口额(EX)三个变量,并建立模型:

LNGDP=C+aLNEX+bLNIM+ε (1)

用ADF法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lnGDP、lnEX、lnIM为一阶单整序列根据AIC值和SC值确定最优滞后期为1,建立变量间的VAR模型,在VAR(2)的基础上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1,然后对LNGDP、LNEX和LNIM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得到唯一一个协整方程:

LNGDP=2.512625-1.696053LNEX+2.944245LNIM (2)

协整检验表明,GDP、服务贸易出口及服务贸易进口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经济增长与服务贸易进口正相关,进口弹性为2.944245,即服务贸易进口增长1%将拉动经济增长2.944245%;经济增长与服务贸易出口呈相关,出口弹性为-1.696053,即服务贸易出口增长1%会导致经济下滑1.696053%。显然,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要大于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

构造统计量F,根据AIC值和SC值确定各变量的滞后阶数为1。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lnGDP、lnEX和lnIM进行分析检验,检验服务贸易的进口、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服务贸易的进口是GDP增长和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说明服务贸易的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模式的思路调整

通过对中国1982~2012年服务贸易进出口和GDP进行的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得出,经济增长与服务贸易进口正相关,与服务贸易出口负相关,且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要大于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进口是GDP增长和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的结论。这也印证我国服务贸易贸易逆差逐年扩大而经济逐年稳步增长的事实。

服务贸易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协整方程凸显了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这一突出问题。鉴于此,中国政府应注重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调整国内服务业结构、扩大技术外溢效用、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等相关措施。

调整国内服务业结构。国内服务业是国际服务贸易的基础。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首要和必须的条件就是大力促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改变中国重货物贸易轻服务贸易的结构。调整国内服务业结构,既要结合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又要考虑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引导劳动和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传统服务健康发展。在充分发挥其资本积累和对劳动力高吸纳作用的同时,运用现代科技加快对传统服务的改造,大力推进制造业内部生产业的专业化、系列化和外部协作的加快发展,提升附加值,促进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产业内部升级。

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业,培育服务行业新的竞争优势。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确定重点发展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行业和区域布局、加强区域合作,为服务贸易发展创造条件。通过继续提高服务业尤其是重点领域的开放程度、放宽对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管制,引导外资进入新兴服务领域,可以促进本国技术的发展、提升新兴服务贸易的国内供给水平、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其中,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的进口可以有效提升国内相关部门的竞争力、支撑工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进出口贸易业务篇8

一、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性失衡的表现

(一)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严重失衡

按照国际收支服务分类(E-BOPS),可将服务贸易行业分为12大类(具体见表1)。目前从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统计的数据来看,服务贸易出口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格局,在2007-2014年平均增长率为10%。其中,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达到了2222.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从服务贸易的分类行业来看,旅游、运输、咨询服务出口比例排在前三位,2014年分别达到了23. 67%、21. 06%、19. 31%,合计达到64%以上,而其余九个行业出口比重合计不足四成。进一步按照服务贸易行业的特点、要素密集度,可分为三大类,即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由表2可以看到,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产业中,资本密集型仅有运输服务产业,出口占比23. 67%;劳动密集型包括旅游、建筑服务产业,出口占比30. 78%;知识、技术密集型包括金融、保险、专利、通信等在内的九项服务产业,出口占比45. 55%。可见,资本、劳动密集型出口占据了主导力量,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存在着技术含量、附加值偏低的问题,行业结构发展严重失衡。

(二)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由顺差转为逆差

目前从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统计的数据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逆差(即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从2007年的78亿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1600亿美元,八年间出口逆差增长了20.5倍 (见表2)。2011-2014年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上升速度迅猛,分别达到了148.4%、63. 4%、32.1%和35%。进一步分析,主要缘于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近几年由顺差转为逆差,且来势猛烈。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包括旅游、建筑服务,其中建筑服务一直保持顺差(即进口贸易总值小于出口贸易总值),而具有中国传统优势的旅游服务则由顺差转为逆差。2009年是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分水岭,首次出现了40亿美元的逆差,此后连续六年均未扭转这一格局,且呈现出逆差持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在2011-2014年间,逆差趋势更是愈演愈烈,2014年已达到了1079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逆差的51. 73%。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的热度更是空前高涨。可以说,自2011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逆差格局不断扩大,旅游服务所造成的逆差在其中成为“罪魁祸首”。

(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长年处于逆差

事实上,一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差额情况,能够直观地反映其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实力。由此,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服务贸易时,都致力丁.保持顺差,以提升综合国力。而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领域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长年也处于逆差:2007-2014年间,属于资本密集型的运输服务,其贸易出口表现持续逆筹,且呈现出不断扩人的趋势,由2007年的120亿美元的逆差上升至2014年的579亿美元逆差,八年问增长了4.8倍,2014年占到逆差总额的27. 76%;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中,保险、专利、电影服务行业长年保持逆差,2014年占到逆差总额的20. 51%,其他服务行业出口占据比重相对较低。可见,尽管中国是服务贸易出口大国,出口额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然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均为逆差一且这一格局直至2014年也未有好转。综合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按要素密集度所划分的类型,均呈现出逆差,说明中国服务贸易处于“大而不强”的格局,且出口结构不均衡的特征明显。

二、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程度较低

长期以来,中国都将服务行业看作是制造行业的附属品,不重视其向生产性方向发展,表现在引进跨国公司时,更倾向于制造业,忽略了服务行业,因此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程度较低。此外,中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长期在6%-7%徘徊,2014年达到了8.1%。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超过10%的服务贸易开放度,还显得较低。2014年,英国、意大利、法国的开放程度分别为13%、12.3%和11.6%,即使是处于亚洲的韩国也达到了12.9%。正是由于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程度低,导致服务质量差,阻碍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甚至造成结构性失衡。

(二)国际服务贸易壁垒隐蔽而盛行

尽管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看,贸易白由化与经济全球化是总体趋势,然而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也变得更为隐蔽与盛行。中国目前在服务贸易方面的相对优势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以中、低技术劳动力作为中间投入,往往需要大量人员的流动,如旅游、建筑、运输等服务领域。但目前发达国家仅对少数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的流动作出承诺,而其他人员提供的服务仅是“商业存在”的补充。如美国迫于就业压力与社会矛盾,自2014年起对自然人流动方面管理更为严苛,种种繁琐的出入境手续等,造成长时间的等待,构成了人员流动壁垒。又如在保险服务业上,美国各州立法不统一,构成了严重的开业权壁垒。事实上,美国在保险业务上存在非国民待遇,如注册资金税收等。可见,由于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呈现出隐蔽而盛行的趋势,造成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受到阻碍,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结构性失衡。

(三)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偏低

为衡量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选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即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比率,通常RCA <0.8时,竞争力较弱;0. 8<RCA<1. 25时,中度竞争力;1. 25 <RCA <2.5,竞争力较强;RCA>2.5,竞争力极强。表2的数据显示,中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始终在0.5上下徘徊,竞争力比较弱。在2005年,RCA指数达到了0.62,是近十年来的峰值,随后持续下降。2010年以前,RCA指数还维持在0.5以上,而自2010年之后,RCA指数降至0.5以下。总体而言,中国服务贸易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国际竞争力不足。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对服务行业的不重视,进而造成出口结构性失衡。

(四)垄断势力的存在加剧了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不平衡

目前中国有部分服务贸易还处于垄断地位,如电信、邮政、民航、铁路等行业。而长期垄断地位,造成企业竞争意识不强,服务水平较低,在国际上整体竞争实力不足,由此,也加剧了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不平衡。如电信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目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即移动市场中国移动一家独大,固定电话、宽带市场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双寡头”垄断。但这一格局的成因并非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政府干预的结果。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电信企业的利润超过20%,而美国还不到1%,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0%。而反观在利润率超过美国20倍的背景下,中国电信企业无论是管理水平、经营水平,还是服务质量都远比不上美国。事实上,由于中国部分服务贸易处于垄断地位,造成竞争力不足,难以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

三、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性失衡的应对策略

(一)优化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推进服务贸易出口的均衡发展

曰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着产业亟待优化,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的尴尬局面。要从根本上解决服务贸易出口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必须从优化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入手:第一,保持旅游、建筑服务的相对优势。中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加之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为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奠定了基础。通过扩大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加强旅游营销,设计与打造自然景观时融入现代元素等,从而保持并提升旅游的相对优势。第二,促进保险、金融、专利等服务贸易的全面发展。中国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主要缘于创新人才不足。由此,必须设计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而为促进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及均衡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环境,提升整体竞争力

要改变现有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性失衡的格局,必须要转变思维模式,着力于提升外贸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且均衡发展。当前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服务贸易水平差距较大,由此,必须大力引进外资,吸收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营造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环境。新形势下必须将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提高到经济现代化的高度,促进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合作、分工,提升整体竞争实力。同时,应建立与完善产业政策,如政府增加对服务业的投入,打破垄断与地区封锁,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在发展服务业的进程中,应将三个领域作为当前重点:第一,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如商业、金融、文化等。投资少、收效快;增加就业容量;又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前行。第二,与知识、技术密切相关的产业,如信息业、咨询业等。第三,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如科学文化、教育等。在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环境时,还要出台税收、贷款等优惠扶持措施,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三)构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进出口贸易业务篇9

服务贸易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演进而产生的,是服务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今后世界贸易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为服务贸易的竞争,服务贸易竞争的成败将决定各国经济发展的未来。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具备了发展服务贸易的条件,发展服务贸易潜力巨大。

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 近几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徘徊在40%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随着近年来中国政府重视发展服务业,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远远高于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越来越坚实。

服务业跨国转移为加快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机遇 从世界来看,服务业在经过半个世纪的大发展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也在酝酿着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随着产业链拉长,各个生产环节独立出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完成整个产业链。根据资源的配置,服务于各个生产环节的服务业,将为各国提供市场空间,这也就形成了外包等各种形式的服务贸易,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对外转移和全球服务业外包业务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借发达国家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之机,吸引外国投资,改善中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有利于中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服务出口。

服务贸易出口大有可为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够合理,金融、保险和专利使用等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贸易领域比例偏低,许多部门出口远小于进口,滞后于中国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显现出了很大的增长潜力;中国巨大的对外货物贸易量为发展海洋运输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服务外包全球市场规模巨大,是中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发展新兴服务贸易的重要突破口,增长空间很大,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更多的中国服务领域企业将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提供的“中国服务”逐渐增多。

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措施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全球服务业跨国转移加速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为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将采取以下措施:

营造良好的服务贸易发展环境要提高全社会对发展服务贸易重大意义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服务贸易,支持服务贸易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使政府管理更加务实、高效。各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简化工作程序,为企业发展服务贸易创造条件。

完善保障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服务贸易出口指导目录,争取出台促进中国服务贸易整体发展的政策意见和具体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丰富各项统计内容,拓展重点行业统计,加强重点行业境内外调研,完善专项统计。落实和完善各项吸引和培养服务贸易出口人才的政策,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加强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各地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

促进重点行业服务贸易出口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附加值行业出口,发挥中国的文化传统优势,积极开拓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服务,注册会计师服务、中医药服务,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大力促进以海洋运输为主的运输业,扩大建筑服务出口。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品牌。

大力推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全面落实八部委《关于鼓励技术引进和创新,促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若干意见》(商服贸发[2006]13号),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创新扩大出口;为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提供必要的支持,重点支持能利用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项目。

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要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的作用,积极为国内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继续办好中国服务贸易大会,政府部门政策,企业直接洽谈交易,搭建促进中国服务出口的窗口和平台。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的作用,建立境内外及时沟通的服务贸易支持网络。要利用好大连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展会平台,支持和组织服务贸易企业赴境外参加各类服务行业专业展会,寻找出口和对外合作的商机。

根据官方公布的最近年份(2007年)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250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增幅提升9个百分点,高于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6.5亿美元,增长33%;进口1292.6亿美元,增长29%。

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回落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76.1亿美元,同比下降15%。其中,其他商业服务、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顺差规模最大的四个行业,合计实现顺差207.3亿美元。主要逆差项目为运输、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分别为119.5亿美元、97.6亿美元和78.5亿美元。

进出口贸易业务篇10

当今世界,全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攀升,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大国竞争的焦点。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扩大服务出口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特色商务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发展服务贸易潜力巨大 服务贸易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演进而产生的,是服务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今后世界贸易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为服务贸易的竞争,服务贸易竞争的成败将决定各国经济发展的未来。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具备了发展服务贸易的条件,发展服务贸易潜力巨大。 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 近几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徘徊在40%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随着近年来中国政府重视发展服务业,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远远高于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越来越坚实。 服务业跨国转移为加快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机遇 从世界来看,服务业在经过半个世纪的大发展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也在酝酿着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随着产业链拉长,各个生产环节独立出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完成整个产业链。根据资源的配置,服务于各个生产环节的服务业,将为各国提供市场空间,这也就形成了外包等各种形式的服务贸易,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对外转移和全球服务业外包业务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借发达国家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之机,吸引外国投资,改善中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有利于中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服务出口。 服务贸易出口大有可为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够合理,金融、保险和专利使用等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贸易领域比例偏低,许多部门出口远小于进口,滞后于中国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显现出了很大的增长潜力;中国巨大的对外货物贸易量为发展海洋运输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服务外包全球市场规模巨大,是中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发展新兴服务贸易的重要突破口,增长空间很大,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更多的中国服务领域企业将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提供的“中国服务”逐渐增多。 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措施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全球服务业跨国转移加速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为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将采取以下措施: 营造良好的服务贸易发展环境要提高全社会对发展服务贸易重大意义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服务贸易,支持服务贸易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使政府管理更加务实、高效。各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简化工作程序,为企业发展服务贸易创造条件。 完善保障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服务贸易出口指导目录,争取出台促进中国服务贸易整体发展的政策意见和具体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丰富各项统计内容,拓展重点行业统计,加强重点行业境内外调研,完善专项统计。落实和完善各项吸引和培养服务贸易出口人才的政策,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加强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各地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 促进重点行业服务贸易出口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附加值行业出口,发挥中国的文化传统优势,积极开拓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服务,注册会计师服务、中医药服务,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大力促进以海洋运输为主的运输业,扩大建筑服务出口。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品牌。 大力推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全面落实八部委《关于鼓励技术引进和创新,促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若干意见》(商服贸发[2006]13号),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创新扩大出口;为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提供必要的支持,重点支持能利用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项目。 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要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的作用,积极为国内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优 质服务,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继续办好中国服务贸易大会,政府部门政策,企业直接洽谈交易,搭建促进中国服务出口的窗口和平台。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的作用,建立境内外及时沟通的服务贸易支持网络。要利用好大连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展会平台,支持和组织服务贸易企业赴境外参加各类服务行业专业展会,寻找出口和对外合作的商机。 根据官方公布的最近年份(2007年)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250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增幅提升9个百分点,高于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6.5亿美元,增长33%;进口1292.6亿美元,增长29%。 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回落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76.1亿美元,同比下降15%。其中,其他商业服务、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顺差规模最大的四个行业,合计实现顺差207.3亿美元。主要逆差项目为运输、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分别为119.5亿美元、97.6亿美元和78.5亿美元。 传统服务项目进出口占比有所下降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仍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项目。运输和旅游出,分别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5.7%和30.6%:进口分別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33.5%和23%。传统服务项目进出口总额占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6.4%,所占份额较上一年下降2.9个百分点。 高附加值行业出口增速加快以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为代表的高附加值服务贸易行业出口保持旺盛增长态势。通讯服务出口11.7亿美元,同比增长59.2%,扭转了近年来通讯服务逆差的状况;保险服务出口9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649%;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43.4亿美元,同比增长46.9%。 服务贸易主要伙伴国家(地区)集中度较高 中国香港、美国、欧盟、日本、东盟为中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在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中占据超过2/3的市场份额。中国服务贸易前五位出口市场为中国香港、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前五位进,来源地是欧盟、中国香港、美国、日本和东盟。

进出口贸易业务篇11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孟东梅(1970-),女,沈阳人,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务贸易理论与政策;姜延书(1964-),男,哈尔滨人,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一、引言

全球经济已逐渐步入服务经济时代,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已占到其经济总量的75%以上,而中、低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也已达到50%。《中国服务贸易统计2015》显示,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达4.6%,位列第五,但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经济总量48.2%,服务贸易额占贸易总额20.6%,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在“十二五”规划中对进一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又提出具体要求,即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开放步伐,提高服务贸易在整体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本文在贸易增加值的视角下,测算1995-2011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并进一步探讨服务贸易成本下降对服务贸易增长的影响。

贸易成本涵盖消费者为获得商品必须支付的除了商品生产成本外的其他成本的总和。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4)的研究表明,工业化发达国家关税当量的贸易成本高达170%。贸易成本的重要性意味着其测算的必要性。目前的研究,贸易成本的测算主要有直接测算和间接测算两种方法。直接测算只能测度特定种类的贸易成本,但无法测算总体的贸易成本。因此,间接测算法运用更为普遍。间接测算有价格法和贸易流量法两种。价格法由于国际数据难以获得,故多用于度量国内贸易成本。贸易流量法是通过贸易成本对贸易流量的影响“事后”推算出贸易成本的大小。最初贸易流量法主要基于传统引力模型,如Mc Callum(1995)和Rose(2000)的研究。但传统引力模型事先设定了贸易成本的基本构成要素,这导致计算结果可能存在偏差;更加重要的是传统引力模型并没有考虑多边阻力的影响,而且缺乏微观理论基础。因此,传统引力模型的应用遭到众多质疑。

基于传统引力模型,Anderson和Wincoop(2003)、Novy(2006)通过一般均衡模型改进引力模型,使其具备微观理论基础,将由事前决定的贸易成本变成事后决定,并考虑了多边阻力的影响。但改进的引力模型假设双边贸易成本是对称的,这与现实不符,而Novy(2008)构建的模型解决了该问题。此后,Novy(2013)通过丰富其2008年的模型理论基础,不仅解决了传统引力模型缺乏微观理论基础和对称性的缺点,还使该模型同时具备比较优势理论基础及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基础,使该方法成为目前国内外测算贸易成本最具有深厚理论基础的核心方法。

近年来,国内学者测算中国贸易成本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但多数研究是基于Novy(2013)提出的模型。如贾伟和秦富(2013)结合Novy研究,分析中国谷物贸易成本变动趋势及对贸易增长的影响。许统生等(2013)运用Novy(2013)模型,测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省际贸易成本及其决定因素。梁俊伟(2015)基于Novy(2013)模型测算了中日韩3国多边贸易成本。赵素萍和葛明(2015)运用Novy(2013)模型及其分解,测算了中国与欧盟各国的贸易成本,并分析了贸易成本对贸易增长的影响及决定因素。涂远芬(2016)基于Novy(2013)模型测算了中国双边服务贸易成本,并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

然而,Novy(2013)模型测算的出口成本是进出口成本的几何平均值,忽略了出口和进口贸易成本差异信息,降低了估计的准确性;同时计算贸易成本利用贸易伙伴各自国内贸易数据,而在实践中很难得到准确数据。因此,阿布来提・依明(2013)基于“结构化引力模型”推算出单向出口成本方程,弥补了上述缺陷。而现有的其他研究多数是基于传统统计方法测算的一国贸易进出口额,导致大量的重复计算,无法反映一国贸易进出口的真实状况,进而导致贸易成本的测算结果产生误差。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运用阿布来提・依明(2013)单向出口成本方程,在贸易增加值视角下测算中国1995-2011年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贸易成本,这种方法剔除了传统方法对贸易进出口额的重复计算,也考虑到进出口的不同特征,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成本。(2)在Novy(2013)的基础上改进了增长的分解方程,把双方经济发展相似程度对贸易增长的影响也纳入进来。

二、贸易成本测算方法与数据选取

(一)贸易成本测算模型

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建立了Armington一般均衡框架下具有微观基础的双边贸易成本模型:

模型(6)表示i国对j国出口的贸易成本tij,即为本文构建的测算一国出口贸易成本的模型。此模型的本质是从双边实际出口贸易额与双边贸易在全球贸易合理份额的角度对双边出口贸易成本进行测算,且测算结果衡量的是一国单向出口贸易成本,所以结论具有更加丰富的涵义和价值。

(二)样本国家、行业与数据选取

本文共选取《中国服务贸易统计2015》显示的2014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排名前5位的、同时考虑到与中国服务贸易往来关系密切的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共7国为样本国家。由于传统总量统计方法严重高估了样本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本文借鉴Koopman等(2014)的贸易增加值方法剔除样本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中重复核算项目,还原样本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真实状况。

本文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该数据库提供了欧盟27个国家和世界13个主要经济体、35个产品部门之间的中间品和最终品的贸易数据。研究期间从1995-2011年,由于部分服务业的相关数据为0,为了使测算结果合理精确,本文参照姜延书和郭江平(2015)的经验依据TiVA数据库将17个服务行业分为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运输、仓储和邮政通信业,金融业,商业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5类。具体分类有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包括汽车、摩托车的销售、保养、修理,燃料的零售、批发贸易和经济贸易,零售业和家庭用品维修业,餐饮业;运输、仓储和邮政通信业包括内陆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其他辅助运输及旅行社业务和邮电业;金融业包括金融中间服务;商业服务业包括房地产业、设备租赁及其他业务;其他服务业包括公共行政和国防及义务社会保障、卫生与社会工作、教育、家庭服务业、其他社区社会和私人服务。

三、中国出口服务贸易成本测算与分析

(一)中国总体出口服务贸易成本的测算分析

Anderson和Wincoop(2004)总结了现有各种文献的估计结果,一般认为替代弹性σ介于5-10之间。参照Novy(2013)、Anderson和Wincoop(2004)做法,本文先将替代弹性取值为8,然后再分别取5和10两个值,进而更合理地考察不同替代弹性对中国出口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

表1显示了1995-2011年中国与7个贸易伙伴国双边出口服务贸易成本的测算结果。虽然中国与7个贸易伙伴的出口服务贸易成本有不同程度波动,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均值由1995年的2.242下降为2011年的2.037,下降幅度达9.14%。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出口服务贸易成本略有上升。

从具体的贸易伙伴国来看,1995-2011年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成本从低到高分别为韩国、印度、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及美国。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德国(22.68%),其次是法国(18.67%)和美国(14.93%),再次是韩国(6.47%)和英国(4.91%)。而中国与日本和印度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分别上升了3.98%和3.41%。中国与日韩虽同为邻国,与韩国的贸易成本最低,但与日本的贸易成本则是除美国外最高的。其原因可能是中日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诸多经济政策停滞不前,进而造成两国出口服务贸易成本相对较高。中国双边出口服务贸易成本下降的差异性,既说明了中国近年来积极拓展新的服务贸易市场的效果较为显著,也显示中国出口服务贸易成本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在贸易增加值视角下测度出的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服务贸易成本与其他学者如涂远芬(2016)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从贸易成本的变化趋势看,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判断相同,但在增加值视角下测算出的贸易成本远远高于传统统计方法下的贸易成本。从具体的贸易伙伴国来看,传统方法下中国与韩国、日本、美国的贸易成本相对较低,与欧洲国家的贸易成本相对较高;但在增加值视角下,中国与美国、日本的贸易成本分别高于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这可能是由于贸易增加值测算方法剔除了中国与贸易伙伴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中的重复核算项目,还原了其服务贸易进出口的真实状况,进而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服务贸易成本。

为了剔除不同替代弹性取值可能对贸易成本的影响,本文进一步测算了不同替代弹性对中国出口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从图1中可以看出,不同替代弹性对中国出口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确实较大。以2011年为例,当σ=5、8、10时,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分别为3.549,2.037和1.734,这表明中国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对替代弹性较为敏感。虽然替代弹性的取值不同,但其相对应的出口服务贸易成本的形状基本一致,表明替代弹性不同的数值并没有改变中国出口服务贸易成本的变化趋势。同时当σ=5、8、10时,中国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分别下降了15.44%、9.15%和7.19%,年均下降速度分别是0.91%、0.54%和0.42%,表明不同替代弹性对中国出口服务贸易成本的变化幅度和下降速度影响并不大,并不影响对中国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变化趋势的判断。

(二)中国分行业出口服务贸易成本的测算分析

表2分别计算了σ=8时,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运输、仓储和邮政通信业,金融业,商业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5个服务行业的出口贸易成本。从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大小来看,1995-2011年,中国运输、仓储和邮政通信业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均值最低(2.146);其次是金融业(2.494);商业服务业(2.819)和其他服务业(3.070);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均值最高(4.864)。运输、仓储和邮政通信业是中国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竞争相对充分,因此,其出口服务贸易成本相对较低。但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则可能因为其包含的范围广,许多行业中国并不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其服务贸易成本相对较高。

图2分析了不同替代弹性对中国分行业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均值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不同替代弹性对中国分行业出口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确实较大,但总体趋势一致。当σ=5时,中国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出口服务贸易成本最大(18.459),其次是其他服务业(7.536)和商业服务业(6.327),第四是金融业(5.09),运输、仓储和邮政通信业出口服务贸易成本最小(3.88)。当σ=8和10时,5个行业出口服务贸易成本也展现出相同的趋势。

四、中国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对贸易增长的影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出口服务贸易增长迅速。然而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出口服务贸易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国内相关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增长主要因素的研究较为丰富,但主要集中于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角度,侧重对现有理论进行验证。本文从贸易成本的角度对贸易增长进行分解,探讨中国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对贸易增长的影响,具体分解如下:

式(14)等式右边第一项是指贸易伙伴国总产出规模,即经济增长对贸易增长的贡献效应;第二项表示贸易伙伴国经济发展相似程度,Linder提出的偏好相似理论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相近对双边贸易越有促进作用;第三项反映了贸易成本下降对贸易增长的影响;最后一项体现了其他影响因素对贸易增长的效果。运用式(14),对中国和主要服务贸易伙伴国2011年相对于1995年双边贸易增长进行分解,分解结果如表3所示。

从国别层面来看,中国与韩国、法国在研究期间服务贸易增长最为迅速,分别增长了1 207.177%和1 147.548%,其中,经济增长对中韩和中法的服务贸易增长贡献度最大,分别达到72.584%和55.637%,贸易成本下降也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中印和中日在研究期间服务贸易增长最为缓慢,分别为401.928%和106.466%,经济增长仍为最主要因素,贡献度分别为94.194%和60.761%。

从整体层面来看,2011年与1995年相比较,中国与7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双边服务贸易增长均值为698.518%,其中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2.615%,经济增长相似程度贡献率为9.769%,贸易成本下降贡献率为15.929%,其他影响因素贡献率为11.688%。可以发现,首先,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双边服务贸易增长主要来源于经济增长的推动;其次,贸易成本的下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再次是其他影响因素;最后,经济增长相似程度对服务贸易增长也存在促进作用。说明虽然中国近年来积极拓展新的服务贸易市场的效果较为显著,但由于中国服务贸易参与全球分工较晚,竞争力相对较低,且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贸易保护主义相继抬头,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增加,致使部分对外服务贸易逐渐转向对内服务贸易。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阿布来提・依明模型,从贸易增加值视角,分别从国家和行业层面测算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并探讨了中国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对贸易增长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1995-2011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大体呈下降趋势,但印度和日本除外。(2)中国分行业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存在一定的波动。中国运输、仓储和邮政通信业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均值最低,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均值最高。(3)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双边服务贸易增长主要来源于经济增长的推动,贸易成本的下降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增长相似程度对服务贸易增长也存在促进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各国贸易竞争的焦点逐渐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我国政府也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根据前文的分析,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服务贸易成本呈下降趋势,且下降空间仍很大。因此,针对降低服务贸易成本提出如下三点建议:首先,应以区域合作为重点,加快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步伐,更好地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优良环境。目前,中国已缔结的区域合作协定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但实际上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伙伴国多为发达经济体,所以下一步的区域合作战略应对此有所调整,应加快与发达经济体的自由化谈判进程。其次,从具体行业上来看,除了加强在传统服务贸易行业的竞争优势,更应加快金融业和商业服务业等新兴服务贸易行业的贸易自由化步伐,从而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最后,通过全面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国内与国际间的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进一步完善各项贸易便利化措施,从而减小要素跨境流动的障碍。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James E., Eric van Wincoop. Trade Cost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4,42(3):691-751.

[2] Mc Callum J. National Borders Matter: Canada-U.S. Regional Trade Pattern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5(85):615-623.

[3] Rose A.K. One Money, One Market: 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Common Currencies on Trade[J].Economic Policy, 2000(30):7-45.

[4] Anderson, James E., Eric van Wincoop. Gravity with Gravitas: A Solution to the Border Puzzl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3,93(1):170-192.

[5] Novy D. Is the Iceberg Melting Less Quickly? International Trade Costs with Panel Data[R].Working Paper ofUniversity of Warwick, 2006.

[6] Novy D. Gravity Redux: Measuri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sts with Panel Data[R].Working Paper of University of Warwick, 2008.

[7] Novy D. Gravity Redux: Measuri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sts with Panel Data[J].Economic Inquiry,2013(51): 101-121.

[8] 贾伟,秦富.中国谷物贸易成本测度及其对贸易增长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13(4):62-72.

[9] Novy,D. Gravity Redux: Measuri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sts with Panel Data[R].CESifo Working Paper Series 3616, 2011.

[10]梁俊伟.中日韩3国多边贸易成本测度――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方法[J].国际商务,2015(3):5-14.

[11]赵素萍,葛明.中欧贸易成本变动的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5(10):95-101.

[12]涂远芬.中国双边服务贸易成本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商务,2016(1):17-27.

[13]阿布来提・依明.中国进出口双边贸易成本测度方法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3(5):30-35.

[14]Kee,Nicita. Olarreagea. Estimating Trade Restrictiveness Indices[J].The Economic Journal,2009(534):172-199.

[15]Koopman R,Z Wang and S-J Wei. 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4, 104(2):459-494.

进出口贸易业务篇12

1.从浙江省服务贸易的规模看,浙江近年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推动了浙江的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

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浙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4.57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75亿美元,增长了5倍。其中,2000年浙江服务出口额为5.5亿美元,占全国服务出口额的1.12%;到2006年,浙江服务出口额增长到52.06亿美元,占全国服务出口额的4%。其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

2.从浙江省服务贸易结构看,浙江省服务贸易结构发展不均衡,其主要特征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具有比较优势

从浙江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看,出口是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为主,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所占的出口份额虽然有所上升,但仍偏低,处于比较劣势状态。出口份额较大的是商业服务、运输服务、旅游及建筑安装和工程承包,上述项的服务贸易出口额约占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80%以上。而金融保险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通讯邮电服务、咨询服务等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出口额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不到10%。

二、浙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在分析了浙江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下从服务贸易总体和部门两个层次上,运用服务贸易的开放度指标体系、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浙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

(一)浙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总体分析

1.服务贸易的开放度分析。开放度是指一国(或地区)国际经济进入程度和国内经济准入程度的总和,服务贸易的贸易开放度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程度,也体现了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对国际服务业市场的依赖程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服务贸易的开放度提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它是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GDP的比重,即

ODS=(Si+Sx)/GDP

其中ODS(OPEN DEGREE SYSTEM 开放指标体系)表示服务贸易的贸易开放度,Si、Sx分别表示服务贸易进口额和出口额。

根据1999~200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可以计算出有关年份浙江服务贸易总体及其内部各行业的ODS指数(表1)。

从表1可看出,1999~2006年,浙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和贸易开放度(ODS)均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从1999年的8.51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75亿美元。同期,贸易开放度从1.64%上升到3.82%。贸易开放度在1999~2006年连续上升,说明浙江服务贸易开放度正处于上升趋势。浙江是中国对外开放度较高的沿海省份之一,浙江十分重视涉外管理和涉外服务,适时修改和完善了涉外经济法规和政策,加快与世贸组织规则接轨,海关、商检、金融、税务等部门依法行政。在中国的国际环境下,浙江的政策应对得当,所以对外开放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正处于稳定的上升阶段。

尽管贸易开放度日趋增大,但是浙江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和开放度依然偏小。1999~2006年浙江服务贸易总额年均规模仅为 26亿多美元,年均水平仅占浙江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的13%,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28.7%以上的水平;同期,浙江货物贸易开放度达到25%~35%。说明浙江服务贸易开放度还是偏小,制约了浙江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分析。出口优势变差指数是用来分析主要出口商品类别比较优势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出口商品未来动态优势的走向及存在的问题。该指数是将各类商品出口增长率与出口总额增长率进行比较,以确定一定时期内何种商品具有更强或更弱的出口竞争力。

l种产品的出口优势变差指数为:p= (Gj-Go) * 100

其中:Gj为某国(或地区)J种产品出口增长率;Go为某国(或地区)出口总额增长率。根据p的数值,可以区分为4类:第1类:p>10,为强竞争优势;第2类:0<p<10,为弱竞争优势;第3类:-10<p<0,为弱竞争劣势;第4类:p<-10,为强竞争劣势。

根据1999~2006年的《浙江统计年鉴》有关数据可以计算出有关年份浙江服务贸易出口优势变差指数。

从总体上看,p 值属于竞争优势的行业不多且数值不高,说明浙江总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其中,有一些出口贸易变差指数为p>10,即强竞争优势的行业,如旅游、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其他商业服务行业;有的出口贸易变差指数为0<p<10,有通讯、邮电、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电影、政府服务行业为弱竞争优势;有的出口贸易变差指数为-10<p<0,有运输、金融、广告宣传服务为弱竞争劣势;p<-10,有保险、专有技术和特许费为强竞争劣势。由此可知,从服务贸易结构看,浙江省服务贸易结构发展不均衡,其主要特征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所占的出口份额虽然有所上升,但仍偏低,处于比较劣势状态。

3.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竞争优势指数,又称为贸易专业化系数(Trade Special Coefficient,TSC),表示一国(或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有国外学者将这一指标描述为:可比净出口指数(Normalized Trade Balance,NTB)。TSC指数又称比较优势指数或净出口比率,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总体上能够反映出计算对象的比较优势状况。借助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可对服务贸易总体及部门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其计算公式为:Nij=(Xij-Mij) /(Xij +Mij)

其中,Nij为比较优势指数;Xij为i国家(或地区)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Mij为i国家(或地区)第j种商品的进口额。在服务贸易中,Xij为i国(或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Mij为i国(或地区)服务贸易进口额。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如果Nij= -1,意味着该国(或地区)第j种商品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如果Nij=1,意味着该国(或地区)第j种商品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

根据TSC指数计算公式,浙江服务贸易TSC指数在逐年上升,且浙江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快于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表明浙江的服务贸易总体情况比全国平均的服务贸易总体状况要好,但仍属于比较劣势,浙江的总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三、提升浙江省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若干对策

1.加快培养精通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人才。高度重视并迅速培养国际服务贸易所需的各层次和各部门的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有步骤的开发;通过某些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引进人才和技术;同时,要使服务贸易获得快速发展,必须加快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在现有浙江各高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专业中加开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有条件的院校、科研所要积极筹建服务贸易专业,培养熟悉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让他们了解和熟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开发人力资源优势,为浙江服务贸易的发展不断输入新生力量,提高浙江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2.不同性质的服务行业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对于生产者服务,应当优先发展,产业政策的着眼点应是:积极扶持、引进竞争,以产业化为导向、促进市场发育以及扶持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对于消费服务,如旅游、房地产等,它们的特征是与居民生活需求密切联系,进入退出的壁垒相对较低,产业政策的重点应是强调市场调节,政府的功能主要是改进和协调市场管理;对于具有公益性质的服务行业,要改变政府包揽做法,实现“政府主办、政府参与、政府指导”的分层次的供给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除少部分具有特殊性质的公共服务以外的其他公共服务业,促进浙江服务业健康发展。

3.坚持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制造业的相互促进。浙江作为一个制造业大省,目前正着手建设先进制造贸易基地,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的新飞跃。但制造贸易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服务业为代价,而应与服务业形成良性的互动。事实上,未来制造业的“制造”指的是为用户创造和提品的全过程,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将越来越多地融入制造业,而制造业企业活动的外置又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高度相关、双向互动。因此加快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将其放到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协同共生发展,形成整体合力,进而保持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优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