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专业毕业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2-05 23:06:03

时尚专业毕业论文

时尚专业毕业论文篇1

笔者认为,作为对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梳理、整合,将在校期间所学综合运用的一次实践性练兵,毕业论文撰写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且针对秘书这一对学生的写作素质和能力均有较高要求的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更是其学业训练、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学校已有二十余年的开设秘书专业的历史,对毕业论文的环节要求严格,近几年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中越来越突出的感觉到秘书专业毕业论文的指导需改进,尤其在三个方面要严格把关。

时尚专业毕业论文篇2

三,适用专业:会计本科专业

四,课程教材:无

五,参考教材:无

六,开课单位: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

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论文选题;

查阅相关资料;

撰写论文提纲;

修改论文提纲;

撰写论文;

修改论文;

论文定稿.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可以是学术论文,也可以是调查报告.

3,毕业论文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使用正规稿纸,字数不少于15000字,正文前必须附有写作提纲.

十,说明

1,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建议成绩;

2,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论文与答辩情况给予评定成绩;

十一,考核方式

考核标准: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优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观点明确,能深入进行分析,并有独到见解.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心突出,论据充足,层次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语言简练.

2,良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结构合理.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3,及格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尚欠充实.中心论题较明确,材料较充足,具体但不够典型.尚能联系经济工作实际,但论证不够充分.文章有一定的条理,一定的论据,文字尚通顺.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4,不及格

时尚专业毕业论文篇3

二、服装表演专业毕业实习环节的改革

为了使毕业实习达到良好的效果,根据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本专业的实际特点,对毕业实习环节进行了探索与改革,在实习内容上做了适当的调整,目标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其独立工作和自主创业的本领。

(一)体验中国国际时装周

毕业实习时间的安排要具有合理性,还要有合适的实习地点,才能使毕业实习的环节更加完整。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地点安排在北京,主要目的是观看和参与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展演的服装会,通过亲临服装会的现场,通过视觉直观感受会的氛围,体验在秀场上服装模特对服装风格的演绎,体会舞台美术的精心设计和模特造型与服装风格的契合。在时装会的现场,学生身临其境,可以深入了解成功的策划一场时装会所应具备的素质,并了解完美诠释设计师的设计创意的同时,还要给现场的观众以视觉的冲击力,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从而产生共鸣,实现时装、品牌的最终目的——引导消费,提升大众的审美。时装周的出现,为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搭建了一个平台,培养学生在服装表演的编导与策划方面的能力,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需求。现如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范围也更为广阔,为一些中外知名时装品牌和时装设计师推广形象、创新设计的展示等,提供了一个专业平台,并且引导着当季服装的流行趋势。在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尚舞台上,来自中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瑞士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设计师和中外品牌举办了新品会,通过服饰品牌和设计师的新品的,可以使消费者更加了解品牌的文化内涵和企业形象,从而引领时尚,贴近了消费者的审美心理,也增强了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在时装周的秀场上,通过观看和身体力行的参与到时装会中,使学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并能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通过实践学习,可以不断地弥补,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充电”;同时学生可以了解当前的时尚趋势,了解服装流行的最新动态,掌握当今形势服装表演的新形式。在这个时尚浪潮中,新的时尚元素的应用,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自信心。

(二)图书馆资源的利用

图书馆中珍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源,保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是“知识的宝库”,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的文献信息,提供了“精神食粮”。作为毕业生,应该学会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不仅建筑美丽,而且馆藏也极为丰富,品类齐全,能查阅许多与专业相关的资料。还有一些省内图书馆资源,可以收集到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料信息。借助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学生依据自己的毕业设计选题立意,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分类梳理,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撰写论文的方法,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

时尚专业毕业论文篇4

三十而立,源于《论语・为政》

三十―无关年纪,而立,关乎言行与责任。

立―立德、立言、立身。

而立―在毕业前所得所知所习积累之上,

确立自己事业生活的原则、方法、责任与目标,

并投入彻底的执行至终。

1987-2017

30年

每一届BIFT毕业生都立在产业的前沿,

这便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我们就站在那里,BIFT就站在那里,你们就站在那里。

《论语》曰:“三十而立”。1987年,国家同意原北京化纤工学院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同年学校成立了服装系,后升级为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学院的学科专业体系日益齐全,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行业认可度、国内外影响力日益提升。2017北服时装周以“而立”为主题,既是向历代北服人致敬,也是对北京服装学院30年服装相关学科办学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创办的“北服时装周暨毕业设计展”于每年三月在校内举办,是北服最盛大的年度时尚活动之一。每年的2、3月份正是巴黎、米兰、纽约、伦敦四大时装周季,与国际时装秀场同步,北服率先推出中国学院派新锐设计师毕业秀。这里呈现的是一场场热血的设计创想,在“可穿的艺术,创意的成衣”的目标下,努力追求艺术与商业碰撞,潮流与情怀融合。

北京服装学院院长刘元风表示,设计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社会生活品质的担当,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并希望毕业生们以后的设计更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017北服时装周于包含7场时装和1个作品展,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女装、男装、传承、针织、运动五大方向的服装设计作品,到服装表演专业的模特秀,再到传播学专业-时尚传播方向毕业设计作品展。今年各专业方向的毕业展都有全新设计,更有首届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方向毕业设计会,将文化传承与潮流趋势糅合成新的审美形态,是2017北服时装周的最新亮点。

女装“时尚成衣”设计方向

探讨设计的力学与美学的恰到好处,探讨设计的社会价值

去年女装设计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首次实行“时尚成衣”和“时尚创意”的划分,经过去年初次尝试的经验,在今年的作品中,学生们已经非常清晰两个创作方向划分的目的性,并能够根据所选择的方向进行设计创作。女装设计方向负责人梁燕老师介绍,时尚成衣组的设计更依托对服装产业和市场的了解,褪去一味追求个人情绪和自我表达之后,创作不再是停留于个体感受的造物观,而是更多探讨如何以服装为载体构架个体与群体的共鸣感,探讨设计的力学与美学的恰到好处,探讨设计的社会价值。

女装“时尚创意”设计方向

解读时代文化,审视学习体悟

时尚创意组的设计师们则将毕业设计环节作为深入解读所处的时代文化,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和学习体悟,整合和深化个人设计特质和设计态度的过程。他们将个人生活经历、设计思考和文化态度融入到作品中,带有思辨性、实验性,探索设计的观念、设计的立意和设计的价值。

男装设计方向

立足于实用,美化于外在

作为每年都在北服时装周秀场吸引大量眼球的男装设计方向,今年的新意在于评审的标准为“可穿的艺术”,要求学生们以实用为基础,将艺术、色彩、个人生活的体验等融入到创作中。不仅是重视服装的形式化,而且更注重个人对时尚的理解,将“可穿的艺术”完美体现。

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方向

传统文化结合现代设计

专,意为掌握纺织操作的能力。传,从人从专,意为掌握纺织操作能力的人。承,从人从手,意为以双手奉也,受也。2014年北京服装学院深切地感受到中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应用工作的紧迫性,以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因此,在刘元风院长的倡导与大力支持下,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于2015年开设了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专业方向,并招收了第一批学生,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方向负责人王子怡老师介绍:本专业方向立足于当代生活与审美,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为基础,以传承文化与创新设计为主旨,将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通过服装服饰,把文化融入到当代的大众生活中。

运动服装设计方向

严格与期待并存,概念与新意齐飞

运动服装设计方向负责人周绍恩老师介绍:相比往届,这一届运动班学生们的设计并不止步于“功能性”,而是赋予了运动服装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性”。

针织服装设计方向

锐利、个性张扬的创作

针织服装设计方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毕业设计的针织手法使用率要超过60%,并且响应学校的导向,学生的作品必须兼具可穿性和创意性。针织方向负责人顾远渊老师介绍:今年,学生们的作品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特点,同时也是现今针织市场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针织的梭织化。服装的面料强调肌理和织纹,做出相对硬挺的造型。这和以往针织给人弹性、舒适的感觉有很大不同。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比较锐利、个性张扬的创作,这将会成为这次针织专业秀的一大看点。

服装表演专业作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017届服装表演专业毕业班他们带来50套毕业设计作品,以独特的演绎方式呈现出服装表演专业不只有外在优势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本届毕业生有很多优秀分子,班长孔敬是第66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全球总决赛荣获全球十强的好成绩。

时尚专业毕业论文篇5

二,学时与学分:14学时 14学分

三,适用专业: 会计本科专业

四,课程教材: 无

五,参考教材: 无

六,开课单位: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

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论文选题;

查阅相关资料;

撰写论文提纲;

修改论文提纲;

撰写论文;

修改论文;

论文定稿.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可以是学术论文,也可以是调查报告.

3,毕业论文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使用正规稿纸,字数不少于15000字,正文前必须附有写作提纲.

十,说明

1,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建议成绩;

2,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论文与答辩情况给予评定成绩;

十一,考核方式

考核标准: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优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观点明确,能深入进行分析,并有独到见解.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心突出,论据充足,层次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语言简练.

2,良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结构合理.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3,及格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尚欠充实.中心论题较明确,材料较充足,具体但不够典型.尚能联系经济工作实际,但论证不够充分.文章有一定的条理,一定的论据,文字尚通顺.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4,不及格

时尚专业毕业论文篇6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时尚专业毕业论文篇7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时尚专业毕业论文篇8

车祸发生时,普小云驾车第一个途经现场,立即帮助集训队急救伤员、疏通道路,并带领搭载受伤运动员的车队赶到玉溪市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减轻了集训队的人员伤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尽到了自己的救助责任,其高尚的师德,正是普小云教师生涯追求的目标。

30年的高校工作,普小云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教书学习做学问”。

教书,他崇尚两句话,第一句是中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二句是西语“给人以再多的金子不如给他一块点金的石头”。知识是用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人生有涯,学海无涯”,普小云从小学到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习跨度长达37年。就算华发尽染,他仍旧坚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真正“活到老,学到老”。

至于做学问,他认为兴趣也是做学问最好的兴奋剂,理论的千头万绪,实验的重复单调,其实都很辛苦,但研究中的发现带给人的愉悦就是最大的快乐。

普小云在云南大学物理系讲授“原子物理学”、“光学”和“非线性光学”等课程,内容丰富清楚,注重思维启发,师生互动较好,学生对其任课的网上评教平均分是95,8分,位居物理学院教师得分前列。先后获得云南省高等学校第六届教学名师、云南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和全国宝钢优秀教师称号,先后5次获得云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作为研究生导师,普小云2002年以来共指导博士生6名,硕士生36名,其中张远宪、祝昆和周丽的毕业论文,先后获得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硕博连读生李强获得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2009级博士生张远宪的学术论文获得2011年云南省科协第十届优秀论文一等奖,2011级博士生孙丽存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

作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普小云每年都氖2-4名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2006年以来所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6人次获得云南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并发表于相关专业刊物上,已经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云南大学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对易红明毕业论文的抽查评价是“‘利用石英毛细管精确测量液体的折射率’一文,可以作为对本科生进行专业教育的范文”。

时尚专业毕业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TN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69-03

绪论: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对学生学习情况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检验和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对于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该环节教学的安排、管理和监控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问题日益凸显。

本研究拟就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分析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从选题、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模式的改革,学生管理等方面探讨提高电子信息类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积极探索更加适合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组织、管理和监控,并给出解决这些问题思路及具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所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市场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安排、组织、管理和监控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问题日益凸显,安排难、效果差,难以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不足。首先由于就业等问题的客观存在,对毕业设计(论文)造成很大的冲击。很大一部分学生经常要到校外参加人才招聘会或到招聘单位进行实习,难以集中精力做毕业设计(论文),给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组织、管理和监控造成巨大压力。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契合点,是系、院及学校很难解决而但又必须面对的问题。少数学生认为找到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成绩不影响将来的工作。一些考研的同学忙于复习功课,因此投入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精力也受到了影响。其次,毕业设计(论文)在第八学期进行,而毕业设计(论文)是个综合性课题,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完成方案的设计、具体的电路设计和安装与调试,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反映毕业设计(论文)时间较短,过程较匆忙。

2.高等院校师资匮乏。指导教师不足,指导积极性不高;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监管困难。随着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毕业设计(论文)安排难问题日益凸显。教学单位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专业和系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的作用,尚有很多工作要做。

3.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提升有待加强。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毕业设计(论文)从选题开始,如果不能保证题目的质量与目前的电子技术发展前沿结合,必会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由于师资的不足,且教师知识的局限,目前的选题虽然保证了横向“学生一人一题”,纵向还不能满足所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三年不重复。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方法之一是与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弥补指导教师知识储备和精力的不足,但从目前来看,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模式还不成熟,尚处在探索阶段。

4.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组织、管理模式和监控、评价体系尚需完善。学校教务部门虽然在全校范围内,从宏观角度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组织管理进行了规范,但各部门、各专业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更加符合各部门实际情况的毕业设计(论文)组织、管理、监控模式和监控评价体系尚需完善。

二、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1.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三本院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性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初,就应该让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意识到工作及任务的重要性,为此,学校首先召开了毕业设计(论文)辅导老师大会,全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包括外聘老师全部参加,会上,校领导重点强调了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最终要达到的质量指标等。在学校会议精神指导下,学院也召开了各系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大会,所有毕业生包括在外已经签署就业协议的学生必须全部参加,系主任讲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对老师的要求等。让学生和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初就意识到他的重要性。

2.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出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最关键的一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过大、过小,都不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知识、创新的能力。电子信息专业要求各指导老师在出题目的时候,保证命题率为130%,即指导10个学生的老师,必须出至少13个题目,经过系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的审核,从中选出10个题目,最后落实到一人一题,三年内题目不重复。题目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学生命题教师把关,比如,有的学生已经参加工作,且有相关的工作项目正在进行,可以根据工作项目情况,命名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把关,最终题目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设计(论文)总体要求。

另外,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也可以和老师的项目结合,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一直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对本专业的某个领域研究较深入,可以根据做的具体项目的情况,由指导老师给出指导意见,按照老师项目内容命题,这样,毕业设计(论文)总体题目可以分为:教师拟定、企业导师和指导老师共同拟定、学生拟定三种方式,题目多样化,根据电子类专业特点,尽量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多做真实课题,多进行电路的制作,仿真,尽量避免单一的电路设计。

3.改变毕业设计(论文)开始时间,注重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在第七学期的第16周进行,首先教师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第17周学生选题,第18周给学生下达任务书,在假期期间,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开学的第3~4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因为毕业设计(论文)在学期的第13周左右完成并进行答辩,这样,真正让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电路仿真实、实物制作的时间只有5~6周的时间,因部分学生要参加考研的复试、部分学生已经签订了协议并正式就业,使得学生觉得时间紧任务重,最终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实物和设计说明书及答辩的时候时间比较仓促,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降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从2011级开始,毕业设计(论文)时间提前到第七学期的第15周,任务书下达时间是第16周,学生在假期期间查阅相关资料,开学第一周即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并根据实际情况,取消了外文翻译环节,这样,从第八学期的第三周开始,学生就可以开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实物制作、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时间相对比较充裕,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时间。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由院系成立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小组,建立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管理及考评机制。在第八学期开始,每位指导老师上报毕业设计(论文)辅导时间,以便学校和院系的督导组不定时检查,对每个学生的辅导每周不少于两个学时,保证了每个学生至少共14学时的辅导时间,不定期抽查指导老师指导日志。指定每位老师所指导学生小组组长,记录指导老师指导情况,并以此作为指导老师综合评定依据及发放酬金的依据。

在第八学期的第四周,由学校派检查小组,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指导老师的课题申报表、任务书,学生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电路设计等是否按照时间节点按期完成,并及时给出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4.基于实验室建设,采用团队、企业导师的指导的方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双导师制,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水平,决定了毕业设计(论文)总体的质量,在校教师作为指导老师,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在校教师作为全职教师,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时间有保证,对目前在校毕业生的状况也比较了解,劣势是在校教师由于不能及时地了解企业及本学科前沿技术及应用情况,所出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弥补指导教师在知识储备和精力的不足,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让一部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生产实际,进行联合指导试点,这既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缓解毕业设计(论文)安排难的有效途径。电子信息专业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已经实习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可以由两个老师指导:企业导师和在校导师,即双导师制。另外,让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和老师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毕业生相对于低年级学生知识储备相对较丰厚,让毕业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依托教师科研课题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既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又很好地督促教师完成科研课题,有效缓解了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5.严格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过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学生最后一学期的工作做总结汇报,是对学生本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检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最后一个把关环节,不能是走形式,以免让学生觉得答辩只是形式,根本不花心思,敷衍了事。所以在资格审查之前,进行重复率检查,否则不能参加答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资格审查之前,首先对每位同学的论文在维普数据库,重复率超过20%的论文不能参加毕业答辩,并给学生修改时间,修改后继续,重复率超过20%,最终不能参加答辩。答辩过程中,指导老师不参加本组的学生答辩过程,答辩中共五个评委,三个高级职称,其中两个是外聘的外校或者企业高级职称人员,根据学生答辩准备情况,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情况、讲解、回答问题的情况,当场给出答辩分数,并计算出五个评委给出的平均成绩,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由指导老师成绩、主审老师成绩、答辩成绩按照3∶2∶5的比例给出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总成绩低于60分的,视为毕业设计(论文)不合格,不能领取本科学位证,并在下一学年随低年级学生继续做毕业设计(论文)。严格的答辩过程,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结束语:

电子类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全面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胜任电子类领域中电子产品的开发、生产管理以及工艺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为工程技术人才。毕业设计(论文)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意义重大。本文针对电子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其质量展开讨论,并结合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体制及自身专业特色,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时尚专业毕业论文篇10

作者简介:李琼(1978-),女,湖南娄底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舒底清(1963-),男,湖南平江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1-0055-04

湖南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办职教师资班,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紧缺的矛盾;职教师资培养基地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中职学校输送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为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从总体上看,湖南省中职师资培养与事业发展的要求严重不相适应。

一、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体系尚未建立

与中职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中职专业教师培养体系尚未全面建立,主要表现在:

第一,缺乏政策支持。首先是投入严重不足。从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职教师资培养基地收费标准为4000元/年/生左右,财政拨款每生每年3800元。据测算,工程类师范生的生均培养成本为10400元/年左右,收费加财政拨款全部用于教学也不能满足需要,而两个基地经费由学校统一管理,学校投入非常有限。国家和省对中职师资培养没有经费扶持政策,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客观上造成目前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实习实训设备设施条件较为落后,专业教师培养的规模、质量难以满足中职专业教学的需求。其次是招生就业政策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到中职学校任教。在招生上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学校的自不够,不利于吸引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培养后到中职学校任教;在就业上缺乏相关的鼓励引导和支持政策,中职师范生没有享受师范生待遇,不利于吸引优秀毕业生到中职学校任教。

第二,尚未建立培养基地遴选机制。中职专业教师需分专业培养,必须按照错位发展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遴选若干个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从湖南省的情况来看,一是目前只有两所普通高校的职院承担中职教师培养任务,二是尚未形成中职师资培养基地的评价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客观上造成了培养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

第三,尚未形成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一是尚未形成与中职专业设置调整相适应的师资培养专业布局,2009年,湖南省中职学校开设专业216个,但中职专业教师师资培训的专业仅为20个左右。最近几年,广大中职学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新设置了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这些专业没有相关的学校培养专业教师。二是尚未形成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根据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调整自身的专业设置,中职专业教师培养的专业也必须随之调整,但湖南省中职师资培养的专业设置多年来变化不大,定位也没有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及时调整(具体见表1)。三是特色专业尚未形成。从总体来看,湖南省中职师资班涵盖的专业太少,无法满足中职学校专业调整的需要。但从两所职院专业设置情况来看,存在重点建设专业不明确,专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省内外有影响的特色专业尚未形成。

(二)培养能力严重不足

一是培养规模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在校生从2001年的48.26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82万人,对专业教师提出了迫切需求,但培养规模与专业教师需求严重不相适应,客观上造成了中职专业教师来源渠道不畅。据调研,两所职院从2000年开始招收中职毕业生和普高毕业生,其中,对口招生的中职毕业生作为中职师资培养,年平均规模在500人左右(具体情况见表2)。二是毕业生对口就业比例低。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中职师资班学生自身定位不明确,众多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据座谈反馈情况,大部分学生认为自身能力不能胜任专业教师岗位,对毕业后到中职学校担任专业教师普遍信心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招生压力大,待遇不高,部分学生毕业后宁可到企业打工也不愿意到中职学校任教。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十年来,两所职院对口招生的中职师资班毕业生初次就业到中职学校的比例偏低。(具体情况见表3、表4)。

(三)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

两所职院均属于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特别是农大职院自身缺少相应的专业教师和专业教学条件,专业教学大部分依托其他院系展开,客观上导致教学自较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比较缓慢,教学理念、课程改革等方面落后于我省职业院校尤其是办学有特色的高职学院。

第一,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一是定位问题。在发展定位上,到底是办省内外较有影响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还是办普通本科,比较模糊;在专业定位上,专业设置过于分散,同一大类的培养规模不大,特色专业或品牌专业尚未形成。二是观念问题。学院很少安排教师到行业企业参加调研和生产实践,与职业教育界及行业、企业的交流较少,客观上导致对行业、企业岗位的变化和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了解不够,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学习和借鉴不够。三是评价机制问题。本科院校对教师的评价比较注重科研课题、著作和论文,客观上导致教师应用技术研究和课程改革没有动力。

第二,课程体系比较陈旧。一是课程设置与普通本科的课程设置没有多少差别,中职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就是简单地将教育类课程和工程技术课程简单叠加,基本上是“三段式”的课程体系,没有将知识、技能、态度有效整合。在教学安排上,实践教学的课时少,实习实训少。二是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吸收不够,以产品(服务)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探索不够。三是教学组织形式以大班授课和理论讲授为主,现场教学、分组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推进缓慢。四是评价方式以理论考试和笔试为主,以学生作品为核心的评价方法探索不够。

第三,素质教育重视不够。一是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对学生就业以及专业教师成长等方面的指导和引导,客观上造成学生进校后就业定位模糊,对未来的成长缺乏规划和设计。二是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明显不够。中职师资班虽然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但没有针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设计能力。三是职业精神培养欠缺。职业精神的培养尚未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企业文化没有进校园,教师的基本素质和相关职业岗位职业精神的培养较为缺乏。

二、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1.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试行)》(湘编办〔2009〕22号)文件精神,在对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逐一核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引导、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实行聘任制,引导专业教师合理流动,真正建立起“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任、动态管理”的教师管理机制;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制,将个人收入与学校发展和工作实绩挂钩,并向教学一线倾斜。

2.完善专业教师准入制度。按照“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建立专业教师准入制度,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在取得“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后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新进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本科学历和教师资格证书,同时获得相应专业的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其中,从企业引进的技术能手和现场专家,学历可放宽到专科,“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可以“先进后考”。

3.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一是将目前中专教师系列改革为中职教师系列,将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纳入中职系列统一评审,并对外语要求适当放宽。与此同时,适当增加中职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指标。二是进一步完善《中专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量化评审细则》,并作为正式文件颁发,引导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树立市场观念,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三是将专业教师培训《学员日志》和是否取得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4.落实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遴选一批规模企业作为职业院校师生顶岗实习基地,推动地方政府落实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师生顶岗实习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实践制度化,作为专业教师评先、评优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养体系

1.加强中职专业教师培养基地建设。按照湖南省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中职专业教师的实际需求,制定并实施中职专业教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一是加强已有的两个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建设。引导湖南师大职院和湖南农大职院进一步明确以中职师资培养为主的办学定位,与此同时,按照错位发展的原则,引导两所职院明确一到两个重点建设专业大类,提高专业集中度,形成中职师资培养的特色专业;引导湖南师大和湖南农大支持两所职院发展,在经费投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两所职院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允许两所职院在重点建设专业大类内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基地和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二是遴选部分部级、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的特色专业作为省级中职师资培训基地,与其他本科院校联合培养中职师资。三是建立中职教师培养基地动态管理机制。以人才培养质量、对口就业率为核心,建立中职师资培养评价制度,培养质量达不到要求、对口就业率低的培养基地逐步淘汰。

2.创新中职师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构建符合中职教师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职专业教师培养方案开发计划,从中职师资培养经费中单列部分经费,专项用于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采取教育厅牵头或委托组织形式,建立教育科研机构、普通高校、高职院校、行业、企业联合开发机制。一是构建以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引导中职师资培养基地按照中职教师成长规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以产品(作品)为核心,融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重点解决“做什么、怎样做、怎样做更好”的问题。专业教学能力要突出市场调研能力、岗位分析能力、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等。二是全面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专业教师培养基地的相关专业应与一到两个相应产业领域内的规模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学员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与企业联合培养中职师资。三是改革教学方法。以“教、学、做” 合一为总体原则设计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在“做中教、做中学”。四是改革课程评价方法,建立以学生学员作品为核心的评价制度。

3.加强中职专业教师培养基地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引导基地的管理人员和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学习和吸收职业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鼓励支持管理人员和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和相关职业院校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和中职专业教师的教学需求,鼓励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是加强培养基地“双师型”队伍建设。通过引进、聘请等办法努力建设“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鼓励支持培养基地从行业、企业聘请现场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切实增强培训者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的指导能力。

(三)实施中职专业教师免费培养计划

一是分专业类别制定“十二五”中职师资免费培养计划,重点支持湖南战略型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相关专业的中职专业教师培养。二是建立中职专业教师师资定向培养制度。面向县及县以下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免费培养中职专业教师。毕业生在高考录取前与相关中职学校签定定向培养意向,毕业后回相应学校工作,工作满五年后方可调出。三是改革招生考试办法。中职专业教师师资班可以招收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可以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同等学力人员。与此同时,从高职院校毕业生中遴选部分优秀毕业生,培养两年后到中职学校任教。招生考试以相关师资培养基地自主招生为主,考试内容主要为“公共文化课+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四)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特岗计划”

一是中职教师特岗计划主要面向县及县以下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为加工制造、交通运输等大类的相关专业。二是按照“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总体思路,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特殊岗位招聘考试标准”,按标准招聘教师。三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做到“不问身份、不问学历、不问资历,只问标准”,凡达到相关要求的人员先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试用三年,三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和本科学历后正式录用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五)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成人本科培养计划”

建议每年单列一定的成人本科计划,专门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提升。一是大幅增加理工科成人本科招生计划,根据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学历提升的实际需求分专业设置成人本科计划,专门用于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二是改革招生考试办法,允许国家或省示范高职院校招收成人本科,以学校自主招生考试为主,考试内容充分体现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特点,以专业能力考试为主。

参考文献:

时尚专业毕业论文篇11

秘书专业是一个职业性很强的专业,因其适应范围广、培养成本较低,在很多普通高校和各类高职院校均有开设。作为专科层次的秘书专业学生在毕业前要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近年来由于扩招和就业压力所致,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均有下降,秘书专业也不例外。相比其他专业,秘书专业毕业论文还存在选题范围较窄、理论性不强等问题。在当前对本科专业是否需要撰写毕业论文尚有争议的情况下,对专科层次的秘书专业是否有必要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在认识上和实际操作中更是存在分歧。有些学校完全取消这一环节,从规范教学管理、提高办学层次的目的出发,一些保留了专科层次毕业论文写作环节的学校,在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中也存在走过场的现象。由于秘书专业本身尚不成熟,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时理论储备不足,论文雷同甚至抄袭的现象较多,秘书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环节成为秘书专业培养过程中需要突破的瓶颈。

笔者认为,作为对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梳理、整合,将在校期间所学综合运用的一次实践性练兵,毕业论文撰写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且针对秘书这一对学生的写作素质和能力均有较高要求的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更是其学业训练、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学校已有二十余年的开设秘书专业的历史,对毕业论文的环节要求严格,近几年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中越来越突出的感觉到秘书专业毕业论文的指导需改进,尤其在三个方面要严格把关。

一、选题宜真

按论题的性质不同进行分类,毕业论文的论题可分为:真题真做,真题假作和假题真做三种类型。真题真做是指以来自实践第一线的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运用所学理论真刀实枪的演练,力求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真题假作是指论文选题来源于实际,但做论文时可只在理论上加以解决,或者来源于实践的论题已部分得到解决,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模拟解决实际问题,或可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假题真做是指虚拟的题目,学生要对这一虚拟问题进行实际的演练,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以求找到解决方法和途径。

以上三种类型的论题,目的都是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使学生对所学理论和知识进行复习、梳理、整合,并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对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这个过程,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某一学术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的在校学习得到一个提升。对学生进行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分析综合、语言表述等能力是一次全面训练。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类型中的前两类论题可作为秘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个新兴专业,应以真题作为首选,不宜选择模拟题目。

秘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真”应包括与学生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的论题和纯理论性研究的论题,

纯理论性的题目又可笼统分为历史性论题和现实性论题。历史性论题需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类研究,并分析论证对现实的意义和影响,这对专科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某时期的秘书制度的研究、古代秘书的某方面素质能力的研究等。现实性论题中理论性强的论题,对于专科秘书专业学生也难以把握。因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秘书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差异很大,只有短暂实习经历的学生对理论性较强、适用范围较广的论题把握起来难度较大。为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难免会出现或大量复制抄袭、或以叙述事例代替论述的现象,以掩饰和弥补理论不足的弱点,从而导致论文的质量难如人意。如历届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爱选“秘书的素质”等在教科书中被论述的较全面的论题。这样的选题省事、好写,不出彩也不易出错,答辩时易通过。写作时有大量的参考资料可供直接使用,写出来的内容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在真题中作为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应首先考虑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做,就可以将学生的实习、社会实践及就业等环节衔接、联系起来,使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真正扎实有效,同时也使学生的毕业论文有实际和实践的意义。选题时应突出研究和适用范围,要求在对论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

二、角度宜实: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对秘书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较严格的把关,力图使论题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也就是做到选题真。但学生在写作中常老调重奏、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且简单重复已有的观点、结论。如论秘书信息工作的有效性、秘书写作能力的研究、论秘书角色意识的培养、论秘书的挡驾艺术、秘书腐败等论题都已有较多论述,如何使论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能进一步深入、拓展,就有角度选择的问题。

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对其所得出的结论的论证过程严格把关,做到真题真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要求、鼓励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探寻问题,将所学的具有普遍性的理论与秘书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使秘书工作某一方面的突出问题得到较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如: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组织中的秘书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在秘书工作的办文、办事、办会和辅助领导决策等四个环节中,工作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学生不可能对所有社会组织中的秘书工作都有所了解,但经过实习和社会实践,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对同一类、同一层次、同一行业的社会组织中的秘书工作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然后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发,使之对论题的认识有所提高,并找到清晰的分析方法,获得一种学术的眼光。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途径和规则,接触和了解学术前沿状况。同样是秘书的办文,在小型私企中会有其特殊性,鼓励、要求、指导学生发现其特殊性,从而对秘书办文的选题就可从一个新突破口入手

要做到真和实,需在实习前就布置学生发现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并做一系列的调查,从而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三、篇幅适中:目前对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的字数各学校要求不同。笔者从多年指导秘书专业的毕业论文的经验中体会到,无论是从文风的角度还是从严把论文质量关的角度考虑,秘书专业毕业论文不宜过长。我校为杜绝学生抄袭论文,最初规定字数达到一万,但其结果是空话连篇,在写法上加入很多实例进行详细叙述。成为一个理论(或公认的结论)后面跟一个甚至多个例子的叙述。因论文水分过大,影响了论文质量,也对秘书专业学生的文风是一个不好的引领。近两年来,对篇幅要求进行了修改,改为八千字,师生普遍感到仍嫌过长,对于专科层次的秘书专业学生来说,论文的理论性不可能很强,选题一般较具体,将一个问题观点清晰、论据充分的论证完整,以五千字左右为宜。既可避免抄袭、说空话或背离论文基本写法,又可得到初步的学术研究的训练,这也就达到专科生毕业论文环节要达到的目的了。

参考文献

时尚专业毕业论文篇12

关键词:交通土建 毕业设计 高职教育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高等职业专科教育事业长足发展,高职高专学生也越来越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学生的职业素质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校和就业单位的重视[1]。

毕业设计的过程是对学生整个专业综合素质的训练过程。通过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2]。因此,如何适应高职教学的特性和高职高专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做好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值得深入探讨与思考。

本文将结合笔者的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指导经历,探讨交通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设置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一、交通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选题

高职高专交通土建类专业主要涉及到道路桥梁技术专业和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并结合毕业生个人的就业方向规划来进行设置,才能既满足就业的需要又兼顾学生的职业规划。这是毕业设计题目设置应遵循的总原则。

同时,毕业设计题目的选题还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毕业设计题目的多样性及其与岗位的贴合性

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岗位的要求是同步的。交通土建类专业主要培养具备道路、桥梁、隧道等的施工、测量、试验检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胜任施工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潜在的就业岗位有:质检员、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试验检测员、造价员、测量员等。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都不相同,各有偏重。这决定了我们的毕业设计的选题既要符合这些岗位的要求,能够培养学生从事这些岗位工作的能力,又决定了我们的题目要具有多样性,可以供将来从事不同岗位的毕业生进行选择。

(二)毕业设计题目的规格

毕业设计题目的规格,主要是指我们的毕业设计题目的定位。按照目前的国内高校土木类毕业设计的大概情况:交通土建类高职高专类毕业设计应以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等为主。避免设计类和研究类的毕业题目。

二、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根据笔者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通常是在第六学期进行,而这个时间段也正好是学生找工作的时期。因此,很多学生把更多的尽力放在找工作上面,而对毕业设计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指导老师应该和毕业生约定定期指导时间,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每阶段的工作。

2. 毕业设计题目的变更

很多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之后,发现所从事的工作与毕业设计内容关系不大,要求变更毕业设计题目。还有部分学生实习之后,改变了就业方向,比如有些学生进入行政岗位等。

针对这种情况,指导老师可以允许学生变更题目。但是,应该要求学生迅速选定新的毕业设计题目,并且拟定新的毕业设计计划。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多征求单位指导老师的意见,以使毕业设计内容更加贴合岗位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都有一定的格式版式要求,但是尽管学校出台了《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等文件,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格式仍是千奇百怪。毕业论文格式普遍不符合要求,很多学生都表示不会编辑文档,需要老师来进行编辑。

熟练使用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和AutoCAD等专业软件是交通土建类高职高专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这些软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都是要用到的。而这些属于我们基础教学的工作,应该提升学生编辑文档方面的能力。

三、学校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

1.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制度,加强监管

毕业设计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学生、指导老师、学校三方。学校作为主管方,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制定完善的毕业设计制度是学校参与毕业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毕业设计周期长,设计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尤其是学生在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时,状况更多。此时,指导老师和学生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才能在发生状况时有章可依。

2. 对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行培训

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中肩负着选题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作用,可以说指导老师的经验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而很多指导老师都在指导毕业设计这方面经验尚欠或是更本没有经验,这就需要学校组织相应的研讨会对指导老师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指导老师才能把握毕业设计的深浅,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3.指导教学系、教研室定期检查

毕业设计周期长,为了毕业设计工作的按期完成,学校有必要按照进度计划对毕业设计工作组织定期的检查。检查宜组织教学系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检查环节可分三个阶段。

初期检查从论文内容、工作量、论文难度及与工作岗位的贴合度等方面论证毕业设计选题的可行性。

中期检查对毕业设计的进度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进度滞后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加快进度。并协助指导老师对一些不重视毕业设计的学生加强督导。

末期检查:在学生毕业设计完成后,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答辩情况、评分情况进行检查,保证论文的质量。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论文,要求进行整改,并重新答辩。

四、结语

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通过近年来对毕业设计工作中所做的一些探索,从其结果上来看,通过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准备、组织、管理等工作,确实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也使毕业设计指导质量有所提高。总之,如何更好地提高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质量,尚有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