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合集12篇

时间:2023-06-27 09:33:03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1

一、相关概念解析

(1)库存管理概念。库存管理是指企业在物流过程中对于商品数量的管理。在现代化的企业之中,一般认为企业库存应与自身的企业发展相适应,库存过高则导致占用资金情况严重、经济负担加剧,而库存过低也会导致企业商品出现断档,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库存管理优化的目的。进行库存管理优化可以更合理地运用企业资金,如果有大批库存积压则会导致企业运转资金僵化。同时,进行库存管理优化还能保证在最小库存量的前提下促使企业产品正常销售流动,而进行库存管理优化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通过库存管理,帮助企业实现最合理的库存比重,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库存管理优化的重要意义。库存管理优化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库存管理优化可以保证企业库存量始终处于合理水平上,可以及时了解并调整企业的存量动态,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出现超储或缺货的情况,保证企业资金在良性的状态下进行周转;另一方面,通过库存管理优化可以避免因库存问题导致企业成本上升,或造成企业产品损耗,可以通过库存管理优化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我国国有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存储过度,资金量过大。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而言,一般我们认为库存占流动资产的50%左右即为合理的库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由于重视自己本身的信誉,担心无法按照预定时间交付货物,因此采用大量囤积产品的方式进行日常运行。这种大量库存运营的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不会出现错过交货期的问题,但其占用了企业的大量成本,造成资金周转时常出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大批量存货还将导致企业的库存管理成本增加,还有可能产生产品贬值、损毁或丢失的情况,种种情况都将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存储过大,存储占有的资金量过大,这将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2)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统计。企业出现大量的库存产品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经营思路造成;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混乱,缺乏科学有效的统计。国有企业一般都属于大中型企业,其生产的产品较多,库存管理内容也相对繁杂。面对这种情况,国有企业库存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这种现象将导致存货计量无法精确,进而导致库存管理数量不准确。这种库存管理数量不准确还将影响到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就无法给予企业生产进行正常的指导分析。与此同时,我国国有企业由于材料领用以及转结记录涉及个人因素较多,尤其是国有企业针对多个项目同时做统计之时,企业对于存货的收入以及发出缺乏有效的统计。

(3)缺少企业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的资源整合。企业物流运输也属于企业库存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企业仅仅关注企业库存方面的管理,仅仅重视存货以及发货等实物方面的内容,对于物流运输并不十分重视。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国企更为愿意选择自己搭建物流平台,使用自己企业内部物流进行产品运输,不愿意同企业外部物流进行合作。但从某种意义来讲,国有企业自己搭建物流平台相对成本付出更多,并且在运输专业化程度方面远远不及专业的物流公司,因此国有企业在库存管理物流方面缺乏与外部物流公司的深度合作。

三、针对国有企业库存问题合理化建议

(1)建立与企业适合的存货管理制度。对于不同的国有企业而言,存货占流动资金的比例不同,我们不能一味模仿其他企业的库存比例,应该建立符合自己企业的存货管理制度。作为国有企业的存货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结合本时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当下的库存管理计划,并将这个计划分散到各个部门,严格按照这个计划执行库存管理,并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在这个合理的存货管理制度下,各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执行企业库存管理计划,并以此保持企业的长期合理库存状态。

(2)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和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也应该随之做出调整,在当今互联网科技时代,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技术也应该向互联网方面靠拢。不同的国有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特点,运用先进的ERP管理模式,形成一个高效的产品供应链条,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库存管理成本,帮助企业在某个时期生产出需要的产品,同时也不会造成企业额外的库存压力。这种ERP管理模式是目前公认的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成效。

(3)合理运用内部物流资源,充分与外部物流实现对接。我国的国有企业对于内部物流体系重视程度较高,但对于外部物流体系始终没有上升到一个合理的认识阶段,没有对外部物流进行利用。从企业当今形势来看,将自己的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进行高效的整合,进行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的有效对接,不仅能降低自己的库存以及物流成本,还能使物流运输更加高效化。国有企业应该加强与外部物流的有效合作,学习外部物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再将这部分先进的经验运用到内部物流体系中,让企业库存管理在物流部分做到成本最低,运营最高效。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情况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在面对竞争之时,除了需要保留一部分库存产品以应付不确定的风险之外,更应该将库存管理逐步向科学化、合理化发展,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库存数量,减少企业库存所占用的资金,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到扩大化生产之中。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分析,找出了现阶段国有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存储过多、管理混乱、物流效率较低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希望通过建立与自身企业符合的库存管理制度、运用现代化的库存管理模式以及采用和外部物流对接的方式将库存管理科学化、高效化。只有在库存管理方面取得初步成绩之后,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才更加科学,更加快速。

(作者单位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台)

参考文献

[1] 李莉香.浅谈我国成品油库存管理的策略与优化[J].科技视界,2014.

[2] 周杨.供应链视角下的企业库存管理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商贸,2015.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2

 

1引言

2008年,由于受到原油价格的影响,我国的中国石油装备企业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前11个月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新产品产值和出口交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幅度实现均在50%以上,达到历史之最.由于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我国的中国石油装备企业受到了最严重的打击,出口定单几乎全部取消。由于最近一些年来的经济形势转变太快,库存问题对石油装备企业的影响逐步体现出来,造成石油装备企业的损失也比较大。根据外部环境有效的优化供应链,控制库存对石油装备企业来说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与库存控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做好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与库存控制的途径

要做好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与库存控制,必须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通过有效的信息渠道,对当前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准确的分析出未来的走势,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进行采购,生产。对国内外的需求变化进行充分及时的了解,在第一时间内调整库存,在遇到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能把石油装备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使石油装备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转得到保证,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做到产品及时销售出去,提高资金流的快速正常运转。论文写作,库存控制。现金流转情况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一旦没有现金周转,就立刻导致企业窒息。论文写作,库存控制。只有合理的控制生产和库存,达到有效控制供应链,让现金流正常运转,才能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论文写作,库存控制。

3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库存控制策略

本文将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企业的实践经验进行结合,归纳出基于供应链的生产库存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种,下面对它们进行具体的阐述。

(1)供应商管理库存:由石油装备企业供应商在供应方与需求方双方同意的体系架构下管理库存,实现供需双方的互相合作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由于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实现了共享,从而对需求更准确的预测能够做出,石油装备企业的订货批量能够进行更准确地确定,从而降低了安全库存的库存量。因此,当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减少时,就加快了石油装备企业的资金和物资的周转速度。然而,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系统中,用户不会担负库存相关的成本、运输花销和发生意外造成的损失,这些花费都是供应商负担的,由此可见,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系统会加大供应商的风险。

由于这种策略能够提高库存周转速度,因此,许多著名的石油装备企业结合实际经济、技术、人员情况,都采用了这种库存控制策略。此种策略的实现需要参与双方的信息共享和彼此合作,这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要求主导方对于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必须能够很快接受和掌握,与参与方进行合作共赢,最终使供应商管理库存取得良好效果。

石油装备企业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之后,会获得下面的效益:

第一,促进石油装备企业库存的合理化,消除牛鞭效应。

第二,使参与双方的库存管理成本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降低。

第三,使石油装备企业的产品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第四,虽然石油装备企业短期的经济效益有可能降低,但是从长远上看,石油装备企业将来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2)联合管理库存:这种库存控制策略要求石油装备企业供应链中的供应方、采购方、需求方等等全部都要加入进来,由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商议拟定库存计划,他们都共同参与库存计划的制定,使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增加。此种策略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加强调在“供应链”中的各环节的协调合作,而不仅局限于供需两方互相合作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在联合管理库存策略的系统中,一种相当于分销部门的职能部门必须存在,这个职能部门一方面可以作为商品的联合库存中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供需信息的沟通中心,通过这种方式,供应链中的销售企业仅仅储备很少的库存就可以了,而分销企业储备非常多的库存,这样,供应链中的每个销售企业的库存压力得到大大的减轻,进一步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量得到减少,从而达到了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论文写作,库存控制。

(3)协同式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这种库存控制策略不仅着眼于供需关系,更将协同合作深入到供应链上各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是对整个石油装备企业供应链中“所有的节点”全面处理的策略,不仅使用业务过程,而且也进行信息的共享,使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论文写作,库存控制。协同式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都能够获利,这种库存控制策略着眼于大局的利益,进行供应链中的全体企业统一业务过程和处理方式的制定。论文写作,库存控制。所以,和上面的几种库存控制策略进行比较,协同式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策略更有利于各参与者之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的实现。

(4)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这种库存控制策略能够做到石油装备企业供应链的全局库存控制。这种库存控制策略的方法主要采用集中式的和分布式的策略。所谓分布式的策略,就是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可以自行确定库存的多少,但是如果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不能搞好,那么非常容易导致他们各自为政。集中式的多级优化策略是将核心的节点作为控制焦点,库存控制与协调由核心节点企业进行,所以,该策略的优势就是对于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

4结束语

总之,相对于其它企业的发展来说,中国石油装备企业的发展所走过的路程是非常特别的。中国石油装备企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在技术和产量方面,中国石油装备企业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很多的发展障碍和不利的外部条件也同样限制着中国石油装备企业的发展。2009年的经济危机,大幅度降低了国外的需求量,导致了一部分管理不力的工厂倒闭。通过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与库存控制,有利于改善和促进石油装备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牟雪江.石化装备热战冷市场[J].中国石油企业,2009年10期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3

一、引言

仓库是物流中心的重要一环,对经常性使用的物资,物资部门按照经济的原则采购、仓储,进行物资库存管理。传统的库存管理主要将注意力放在企业内部的库存控制上,它往往以优化单一企业的库存总成本为目标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不注重供应链的协调与合作。这种局部优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供应链物流不畅,成本增加,企业及其供应链缺乏竞争力。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库存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强调从供应链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库存问题,这使得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供应链中的各个商业组织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将会给各个组织带来很多益处。不仅能够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资源的生产率,还能提高物料的流转速度,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二、供应链库存管理概述

本节概述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并分析了库存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1.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最早由Michael.Porter在1980年发表的《竞争的优势》一书中提出。1986年物流管理委员会(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CLM)对SCM作了定义:SCM是一种关于企业外部顾客和供应商的物流管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供应链管理的定义虽然没有得到统一,但是其基本作用和概念框架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市场营销、经济学、运筹学、管理科学、运作管理和物流等各个领域中,在不同的成面上对供应链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首先是组成供应链的主体即供应链的各成员:从功能上分,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可以是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零售商等;在交易关系上,各个成员可以是买方、卖方和运输承担商;从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势力或地位上看,可分为领导者和追随者,而势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的控制权上,如库存决策、定价、促销活动容量分配、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共享等。其次是渠道。渠道是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动途径,它连接着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渠道的结构包括各个成员之间的连接形状,如有几个承包商、分销中心以及他们的地理位置。最后是产品。在一个供应链管理研究模型中,可能涉及到多种产品,这些产品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替代的、互补的,而同一品牌产品系列上下代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相互都会影响到彼此的生产、库存、定价和促销等决策,另外,如果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成几个时期,在各个时期中的需求、价格库存和促销力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它时期的决策。

2.库存管理概述。库存管理作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一个经典问题,对其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研究的银行保持多少流通现金的问题。通过研究,人们发现了一个计算库存现金的简单公式。1915年,Harris将这种思想应用于一般的物资存储问题,建立了经典的经济订货量(EconomicOrderQuantity,EOQ)公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物流和仓储成本增加,企业面临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的巨大挑战,供应链中各个商业组织越来越认识到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能力取决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与合作。正如克里斯托夫在1996年所说的那样,“当今的商业竞争实际上是各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各个公司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中的任何不确定因素都会使得链上的各个商业组织持有更高水平的存货,以保证它们应对需求的能力。提高存货水平必然会导致成本的上升,还会使供应链应对变化反应的速度变慢,因此,科学的库存控制成了进行库存管理的主要手段。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库存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强调从供应链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库存问题,这使得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供应链管理中,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制造成本以及其它成本费用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必须将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并使实体供应物流、制造装配物流与实体分销物流之间达到高度均衡。在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目标的同时,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在最低的程度,总库存最小化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与库存变化的最优控制,而不是单个成员企业库存水平的最低。供应链中的各个商业组织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将会给各个组织带来很多益处。首先,能够以较低的库存水平带来更少的加急运作,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资源的生产率,实现较好的规模收益;其次,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开展合作将使得物料的流转变得更快,更可靠,更短的准备周期和由于快速送货提供的更好的客户服务。各种商业组织都在不断地寻求提高运作水平的方法,以此来赢得竞争优势。

3.供应链库存管理特点及意义。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侧重于优化单一的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而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多个部门,还涉及到外部的其他多个企业,它是从企业内部部门的职能管理拓展到企业群间的库存管理。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管理的出发点、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概括来说,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3.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目标是追求供应链全局库存的最优化由供应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可知,供应链管理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因此,库存管理不是只追求各节点企业单个库存点的成本最低,而是应该协调各个节点企业的库存活动,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最小化。

3.2信息共享为供应链库存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供应链库存控制更为有效。要增加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程度,建立在Internet和EDI技术基础上的全球供应链信息系统,为企业间的快速信息传递提供了保证。供应链库存协调机制决定着企业间的库存协作效率,是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问题。良好的库存协调机制既能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又能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由局部规模变为全球规模,由于信息成本高而被限定在狭窄区域内的地区经济,将被统一到全球市场中。研究供应链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适应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能力,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与竞争本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而作为供应链研究核心问题的库存管理研究将显得更加突出,这一领域将成为更有价值和更具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

三、利用供应链协调库存

协调的供应链关系能够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变化、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产回报率等功能。然而,一个供应链系统包括多个商业组织,这些商业组织往往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供应商和零售商在做生产和库存决策时所采取的EOQ模型往往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整个供应链上的整体利益,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是建立协调机制来对供应链成员的目标进行综合,协调他们的决策来优化系统的绩效。供应链协调涉及不同的协调问题,如供应链中各成员在战略方面的合作协调,在计划及运营方面的生产协调、信息协调和库存协调等问题。对各协调问题中不同的协调内容往往需要建立不同的协调模型,如生产协调问题主要研究面向供应链全局的生产计划、物流计划等内容,前者主要采用建立生产调度模型的方法,而后者主要采用建立配送模型的方法。信息协调问题则包括协调以下信息内容的共享:库存共享、销售数据共享、订单状态共享、销售预测共享、生产/配送计划共享。针对库存协调问题建立的库存协调模型主要有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模型和第三方库存管理等,其目的是克服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控制模式而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

1.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MI管理系统就是指由供应厂商管理用户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是连续补货的方式之一。所谓“连续补货”是供应商与零售商建立伙伴关系,两者共享零售商的库存数据和销售信息及目前的存货水准,供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和信息再依据预先制定的存货水准对零售商进行补货的过程。在连续补货的环境下,供应商不再是被动地执行零售商的订单,而是主动地为零售商补货或提出建议性的订单,以降低补货成本,提高供货速度和准确性,降低库存水平。供应链环境下,用户个性化产品需求增加,导致企业产品种类增加,产品多样化、系列化导致库存水平上升,库存成本和管理难度增加。传统库存管理造成供应链上的库存积压,供应链整体利益削减。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新的库存管理方法能科学管理库存,协调供应链整体利益。供应商管理库存客观上要求各企业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密切合作,在观念上达到目标一致,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各企业在合作上采取积极响应的态度,以快速的响应能力降低库存费用,使各参与方合作时获得的收益比不参与合作时获得的收益大,这样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供应链管理等相关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更加快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发展。

2.寄售库存管理。寄售库存(ConsignmentStock,CS)是供应链环境下的一种库存管理理论,它是指供应商将货物存放在生产厂商或者零售商的仓库里,在货物没有被厂商或零售商使用之前,货物的所有权归供应商所有,厂商或零售商只有在使用货物时才支付费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了以Internet为载体的网络时代。网络时代下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极为便利,这为以连续信息交换为前提的CS方式的应用及推广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进入买方市场后,市场的渠道力量逐渐向供应链下游转移。供应链下游的厂商为了降低风险,完全可以凭借自身所掌握的渠道力量,让供应商采用CS这种更有利于自己的库存方式。在现实生活里,CS方式已非常常见并广泛的运用于各行各业中。例如,许多生产商(IBM、Dell、Philip、海尔、长虹等)都要求供应商将生产用的零部件、原材料等存放在自己的仓库里,用完后再同供应商结账;很多宾馆的房间里存放的各种饮料、食品和烟酒等实际上应用的也是一种CS方式;据调查,有90%的医院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某种形式的CS;甚至电子商务网站(如ebay、、AmericaOnline、阿里巴巴、淘宝、易趣等)所采用的也是一种寄售合同;另外在零售业中,虽然大型超市(如Wal-Mart等)还只是采用VMI方式,但有些人断言CS代表着零售业的未来。

3.联合库存管理。虽然VMI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库存管理方案,但在VMI中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协作水平有限,且成功的VMI需要企业间有较高的信任度,下游企业只需要帮助上游企业制定计划,从而下游企业实现零库存,上游企业库存大幅度减小,但这无疑增加了供应商的风险。不同于VMI集成化运作的决策模式,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ManagedInventory,JMI)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简单来说,联合库存管理就是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独立库存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大大改善供应链的供应水平和运作效率,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一种通过供应链成员间联合、协调机制来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强调各个节点企业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上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从而充分利用了供应链资源。在供应链环境下,实施联合库存管理,首先要一个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在协调管理机制中,建立供需双方共同合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机制,由联合库存管理中心对需求、订货、供货等做出决策,并协调供需双方利益,同时需要设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其次,要以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为依托,充分利用供应链节点企业EDI(电子数据互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平台或电子商务系统,将条码技术、POS系统、订单自动处理系统等集成起来。在信息系统中,要做到信息共享以及信息获得具有透明性和及时性。JMI能够给企业库存管理所带来的优势如下所述:

(1)信息优势。信息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而缺乏信息沟通也是其他库存管理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JMI通过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企业间库存管理上的信息共享。这样既保证供应链上游企业可以通过下游企业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又可以使各个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开展。

(2)成本优势。JMI实现了从分销商到制造商到供应商之间在库存管理方面的一体化,可以让三方都能够实现准时采购(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和质量采购恰当的物品)。准时采购不仅可以减少库存,还可以加快库存周转,缩短定货和交货提前期,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3)物流优势。JMI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局面,体现了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思想。JMI强调各方的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共同分担风险,能够有效的消除库存过高以及“牛鞭效应”。

(4)战略联盟优势。JMI的实施是以各方的充分信任与合作为基础展开的,JMI要想顺利有效运行,对于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而言缺一不可,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船上。因此,JMI的有效实施,既加强了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又保证了这种独特的由库存管理而带来的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不会轻易地被竞争者模仿,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总的来看,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变成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

四、模型

1.模型假定。(1)供应链中只存在单一的买方(她)和单一的卖方(他),且只生产一种产品。(2)买方的订购是分批进行的,她每次订购的批量为Q,每次订购的成本为A,产品的年需求速度是确定的,为D。(3)卖方的生产速度有限并且也是分批进行的,他每次生产的批量为mQ,每次生产的启动(set-up)成本为M,产品的生产速度也是确定的,为P。(4)买卖双方的库存持有成本都与库存产品数量及时间成正比,令买卖双方的单位产品在单位时间内的库存持有成本分别为hb和hv。(5)单位运输成本为常量,不予考虑。

2.存储策略。(1)t-循环策略:每隔t时段补充一次,补充量为Q。(2)(s,Q)策略:连续盘点,一旦库存水平小于s,立即发出定单,其定货量为Q;若库存水平大于等于s,则不定货。s称为定货点库存水平。(3)(s,S)策略:连续盘点,一旦库存水平小于s,立即发出定单,其定货量为S-s;即使得定货时刻的库存水平达到S否则就不予定货。(4)(T,s,Q)策略:以周期T进行盘点,其余行为同(s,Q)策略。(5)(T,s,S)策略:以周期T进行盘点,其余行为同(s,S)策略。

3.传统的库存模型。传统的库存管理往往以优化单一企业的库存总成本为目标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因而此处我们以买方为例给出经济订货量(EOQ)公式。

4.再订货水平。在需求恒定的条件下,从一个存货周期把存货转移到另外一个存货周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每一个订单项下的货物都应该在现有的存货刚好用完的时候到达,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在需要对货物进行补充之前的一个订货至交货周期实施定货,否则就会发生缺货。

5.集成化库存模型。集成化库存模型考虑了使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最小的联合经济批量,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以下给出一个使单买方和单卖方组成的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最小化的联合经济批量求解模型(Hill(1999))。

五、结语

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化、系统化、合理化和效率化,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如何是其物流系统或物流子公司运行最优化的问题。为了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必须将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集中管理库存信息,通过ERP信息平台建立物资台帐,实现库存高度透明化。逐步运用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协议库存等策略,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众所周知,供应链作为一种扩展型企业,库存管理在其运作中更为重要,原因是库存不仅影响着某一节点企业的成本,而且也制约着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整体性能和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该更多地从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关系的角度考虑其库存管理战略,从而推动供应链库存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进化,最终提高整个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益。虽然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相关理论和协调方法已经相对成熟,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供应商管理库存实施的信息技术平台、信任机制、战略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同情形下供应商管理库存协调值得进一步研究;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拓展,协调机制的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充实;供应商管理库存与采购、生产、销售和运输的系统研究有待加强。本文讨论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并针对供应链协调库存的问题,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型、再订货水平和集成化库存管理模型,展开了讨论。最后,对希捷的VMI库存管理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证了供应链协调库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康永星.供应链库存协调与优化研究[D].2006.天津大学.

[2]霍小军.电力行业后勤改革研究[D].2005.天津大学.

[3]顾喜云.现代物流概念下的仓储理论研究[D].2000.上海海运学院.

[4]赵艳琴,张绍文.供应链条件下的库存模型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1:P32-33.

[5]任敏贤.供应链库存协调问题研究[D].2004.吉林大学.

[6]刘永胜,李敏强.供应链库存协调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4:P49-54.

[7]夏则芳.供应链库存管理决策的研究[D].2006.上海交通大学.

[8]刘鹏飞.供应商管理库存及其协调研究[D].2008.中南大学.

[9]徐彬彬.引入TPL前后的VMI集成库存模型研究[D].2009.华中科技大学.

[10]张慧颖.不确定需求下的供应链库存协调管理研究[D].2003.天津大学.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4

一、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概述

1.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定义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是一种买方企业和供应商合作的策略,以取得供应链库存最低成本和加强企业间合作为目的。供应商在这么一个共同协议下,对供应链上的库存进行管理并能够得到持续性的改进,并提高顾客的满意的水平和库存的周转期,这样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就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思想。

2.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优越性

实施VMI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和非增值性活动,提高生产和运输的效率,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1)对于供应链的下游企业来说,由供应商负责管理库存,降低了库存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的成本,减少占用的库存资金,可以集中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等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为客户服务;降低了缺货率和积压率。

(2)对于供应商来说,通过实施VMI可以更好的获取相关的需求信息,根据市场需求量的变化,提高市场预测的准确率,更有效的安排生产,增加整个生产的柔性;合理的制定原材料的采购计划。

(3)VMI库存管理给双方带来的好处有:对产品的管理更专业化,可以实现更有效的库存管理和订货决策;降低双方采购订单、发票、付款、运输和收货等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

(4)供应商管理库存能减缓“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也称需求放大效应,是指供应链中下游消费者的需求轻微变动导致上游企业生产、经营安排剧烈波动的现象。供应商管理库存从以下四个方面弱化了牛鞭效应:

①需求预测。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后,供应商直接根据下游企业的销售数据及库存数据进行预测,产生的结果准确及时,减弱了需求波动的放大。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5

药品;库存管理;管理目标

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药品生产流通的日新月异,药品库存和供应管理成为药品经营的主要问题;药房必须不间断地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药品和相关服务,同时又要避免库存费用的过分增加,因为库存管理在工作特性上具有医院药学的专业性、药政法规的职能性和药品流通的商品性[1,2]。因此建立清晰的管理目标,并能够合理地管理药品贮备,制定最优的采购计划,保证药品质量,提高医院药品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1 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的性质和意义

医院药品的库存管理是医院药剂科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库存占用大量资源,增加了药剂科管理成本的同时,占用了医院的资金、质量和人员成本等,因而加强医院药品库存管理成为药剂科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何在保证临床用药需要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库存管理模式来降低药品库存成本,改善医院资金链,保证药品质量,是我国医院药剂科面临的重要问题。

医院药品库存管理首先加强入库验收,确保药品质量;其次要设置分析合理的药品贮备,无形中提升药品资金链效益;此外,合理制定采购计划,合理控制库存。

2 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的主要问题

2.1 医院药品的采购计划

目前国内医院大多采用药库的数据化管理,与门诊、住院药房系统相连,从能快速反应出临床用药情况和特点变化,采购也脱离了以往凭经验制定计划,计划与变化难协调的问题,或者常导致缺货、断货发生,造成临床应用不便,或造成药品库存积压,增加库存成本;医院内部采购的进步,但医院于外在供货单位的协调问题,往往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有些地区统一招标和供货,往往造成于临床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造成计划比较清晰明确,但执行往往遇到问题。

2.2 库存管理人员素质和制度

目前国内大多医院库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薄弱,尤其有些药房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各种专业知识缺乏,难以确定科学的库存量,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很难确定准确的库存量,不能根据外界条件变化,科学及时的调整库存量;此外库存账物不符,有效期管理混乱等问题时常出现。

3 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的策略

医院药品存货管理和企业存货管理一样,是分析和解决如何以最低成本来达到最佳库存,满足临床科室和生产部门良好运行的需要。但医院药品存货存在不确定性,有些急、常用药品不储备不行,储备了又不一定用。所以,药品存货管理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药品存货成本需最低化,药品存货成本一般包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和订购成本。二是储存药品的品种数量,又称储存结构需最佳化,而最佳存货成本和最优储存结构的结合点就是医院药品存货管理的零库存状态[3]。

医院药品库存管理要达到药品的数量、品种、规格等各方面库存指标既达到最低成本,又能满足临床科室的诊疗需要,要达到这种管理要求需要多方面要素的配合。

首先,药品管理人员要有管理才能的同时,要有一定专业知识,并能恰当了解医药科室特点、临床医师的用药偏好等,与临床医师沟通掌握用药动态,科学地确定最佳库存量,而不是单纯凭经验。

其次,根据外界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库存量,如季节性和流行性疾病等,要适时调整药品的品种和数量,以适应临床需求的变化,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通过实施零库存的目标管理,可促进药房日常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药品库存管理可逐步过度到数量管理,实耗实消,逐日平帐;同时实施“零库存”的管理方式,可降低成本,减小库存风险,可节省人力,为药剂科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全程化的药学服务上提供了可能。实行药品零库存的供应管理,可使许多药品供应环节中的人力将得到缓解。

再次,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有效避免账物不相符的现象。门诊、住院药房等各部门向药库领药时同样要求单随货走,既每药出库时需有出货单随行,不允许无单出库,保证药品账目准确性和及时性。

3 讨论

医院药品的库存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强、实践性深入的管理项目,其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医院临床药品供应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一定管理方法,降低不合理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医院药库管理的目标最终主要体现在社会目标和经济效益的实现上,故应加强医院药品库存管理,完善各环节的管理措施,提升效益效益同时,也能保证医院药品的安全与完整性。

参 考 文 献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6

生产制造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主导地位,同时随着产业技术深入研究与开发运用,不少先进工艺设备的大规模投产运用也实现了逐年递增的增长势头。所以,为了促进生产制造企业产业经济发展能够与市场经济要求相互协调与彼此促进,备品备件的优化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备品备件管理的重要意义

备品备件优化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备品备件的组织管理、生产供应、库存储备、以及为设备维修提供主要维修材料来源。由此可见,备品备件管理是企业促进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提高的关键控制要素,同时也是保障设备计划检修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因此,对企业生产运营而言,备品备件的优化管理控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需要合理监理储备管理机制与强化库存备品备件管理控制,以此才能促进设备检修组织计划的合理提前实现,使设备检修工作所投入的资金比重大幅度降低,控制在可控范畴内,充分发挥资金在其他专业建设的利用效果。

二、传统备品备件管理模式下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备品备件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广执行力度不足,未能全面做到备品备件管理版块的信息资源共享,导致设备申购盲目进行。

2、备品备件管理标准及管理方法很难做到协调一致。

3、备品备件优化控制通常建立在大量资金的支持与支撑下才能实现基本管理,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不高,导致许多备品备件在未能投入使用之间就已经更新换代或未被领用。

4、备品备件的库存储备定额标准难以统一,即储备定额标准制定不健全,储备品种未能立足实际生产情况做到协调一致。

5、由于备品备件管理模式守旧,同时备品备件的使用规模逐年壮大,在实际备品备件需要使用时往往会花费许多时间。

6、备品备件的相关工作管理人员本位思想意识相对滞后,在责任意识中始终认为备品备件应当“多备少患”,而不是备品备件优化管理真正意义上的“有备无患”,即错误的管理思想指导其行为发生转变,从而与设备检修控制指标发生偏离。

三、备品备件分类管理优化方法研究

(一)优化传统ABC备品备件管理方法

备品备件传统意义上的ABC分类法在当前运用开来所表露出来的缺陷不置可否,非常明显。一方面,以往ABC分类管理标准不健全,很难按照其相关规格、金额大小去完成合理分类管理组织。另一方面,不少备品备件即使占用的资金比重较小,但对作业生产确有直接性的不利成果影响,经常也会受到采购周期长短的影响。基于此,就要对传统ABC备品备件管理方法做出优化,以此才能降弥补其缺点与不足之处。

首先,为了区别设备备品备件的轻重缓急,可以根据该设备对生产造成的影响,进行ABC 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更加重视设备在生产流程中的作用,注重设备停役对生产运行的影响以及造成的后果。例如: A 类设备对生产运行直接影响很大,缺少该类设备备品备件会直接危害生产安全、造成直接产。B 类设备对生产运行影响较大,但不构成很大影响的设备。C 类设备对生产安全影响不大,可以等待的设备。

其次,资金占用情况可参照传统ABC 分类方法的划分,即: A 类设备备品备件占年消耗量总金额的50% 以上,B 类占年消耗总金额的20%~ 50% ,C类占年消耗金额的20%以下。

再者,对于备品备件的采购运输周期可根据快速流动备件和慢速流动备件的划分,以1 个月作为分界,采购运输周期大于1 个月为周期长的A 类备品备件,小于等于1 个月为采购运输周期短的B类备品备件。

(二)加强备品备件的储备联合

备品备件的及时供应与降低资金占用是备品备件优化控制的重点任务。目前而言,企业各公司的备品备件储备结构与设施技术管理层次有高有低,同时还要求备品备件的库存储备能够满足其生产供应状况,进而导致备品备件管理的负荷强度不断提高。所以,为了保障备品备件及时供应与可靠性得以保障,应当提倡备品备件的联合储备,将同类生产设备维系所需的备品备件与其采购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并实行联合集中管理模式,从而才能将各公司的分类储备的备品备件管理实现集成化管理,在配合网络平台的管理背景下,将各公司设备的选型、规格、以及设备出厂资料等与其实现合理配套,实现网络资源控制的整合管理,为各地方单位提供良好的备品备件管理实施基础。

(三)推行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即备品备件的寄售管理)

供应商库存管理作为目前较为实用的备品备件库存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库存管理概念及运营模式有很大不同。即通过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的推行,可恰当把握供应链的上游对下游的库存制定策略的合理性,简能而任为备品备件的订货与组织管理提供了方便。其具体操作方法可以结合企业物流单位与各生产部门间所制定的备品备件计划指标、相应备品备件与供应商所签订的具体条款协议、备品备件定额标准要求等去落实具体责任单位的职责。为此,这就需要敲定掌握备品备件使用部门、物资管理单位与财务部门等对备品备件提出的储备定额标准,以及相关储备方案,从而才能对超脱一定使用年限的备品备件进行更新升级,及时落实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支付货款行为,使供应商能够补货到位。

四、结语

备品备件是设备运行与设备检修的重要物资。因此,针对目前企业实际备品备件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能够为企业设备成产提供十足物资保障,为企业设备生产创造可观经营收益实现奠定基础。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7

一、益益乳业仓储问题及优化方案

1.益益仓储存在的问题

(1)出入库使用手工登记,效率低且准确性不高

①速度慢,效率低。采用简单的人工方式进行登记操作,作业速度慢。

②容易出错。由于是手工方式登记,会存在第二次人为错误,人工处理流程重复。

③旺季人工需求增加,成本增加。

(2)成品单层堆放,未充分利用立体空间

①仓库空间利用率低。益益乳业常温库产品单层堆放,仓库高层空间无法利用。

②产品之间相互挤压,货损严重。常温奶仓库中的产品相互挤压,产品损耗大增加了产品的损失。

(3)常温库平面布局混乱,拣货时间长且出错率高

成品仓库布局混乱,往往相同产品会堆放在不同的区域,出入不方便,并且库存数据容易出错。

(4)仓库人力资源管理混乱,人员考核制度不完善

2.针对仓储问题的优化方案

(1)基于RFID的立体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

我们在使用RFID的基础上,将RFID与K3系统的进行对接。射频识别后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是完全实时更新在该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K3里的。

(2)使用穿梭式中层货架提高空间利用率

针对立体仓库空间利用不充分,我们以益益低温仓库的占地面积为8000平方米,高约8米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基于Fishbone的仓储货位分配布局,改变益益仓库产品单层堆放的现状,加入立体货架。经过拼接合成后符合优化后的益益仓库的鱼骨布局,并且空间利用率能够提高80%。

(3)基于Fishbone的货位分配优化平面布局

针对益益乳业仓库平面布局混乱的问题,我们将利用Fishbone布局对其平面布局进行整体优化,将鱼骨布局的进货口和出货口合成并一个出入库口,是一种拥有两条主拣货通道和无数条局部拣货巷道的货架布局形式。

(4)基于要素评定法的人员考核制度的优化

根据益益仓库人力资源管理混乱的问题,我们采用要素评定法制定人员考核制度,把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以一个月为一个考核期,每一个考核期内,各个员工的初始考核分数均为100分。

二、基于FlexSim仿真软件的模拟实验

1.设计思路

由于益益乳业的仓库采用最原始的人工存取货的方式,而且货物的入库陈列较混乱,我们主要通过模拟储存仓库的布局,分析在Fishbone布局下的工作效率。为了仿真建模的对比化,结合仓库流程提出以下条件:

(1)设定益益乳业生产16种常温奶,16常温奶通过叉车放到货架上。

(2)假设机器在运行过程中不出现设备故障问题。

(3)模拟运行时间为3600秒,通过计算订单完成数目来验证Fishbone布局的优化以及优化程度。

为了更详地的定义模拟过程,我们对仓库的作业流程进行仿真构建,如下图所示:

2.模型优化

(1)优化方案

①添加16个货架,仓库布局为鱼骨状,货架的长度与产品出入库频率有关。按照产品出入库频率越高,货架越长;产品出入库频率越低,货架越短的原则摆放货架。

②建立电子标签拣货系统:传统的人工记录信息方式降低了工作效率,不能满足益益乳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引入电子标签来代替人工工作,有效解决拣货速度慢、因货物繁杂而带来的失误等问题。

(2)仓库布局优化-Fishbone布局

(3)优化模型运行结果统计与分析

运行模型一小时,输出拣货区统计数据,如下图所示:

通过两个模型的对比,我们发现经过优化后的益益仓库在一小时内订单完成数由15优化到了18,在产品订单的处理上效率提高了20%,证明Fishbone仓库布局的合理性,优化了益益乳业原来的仓库布局。

三、总结

我国乳品行业的竞争激烈,优化企业的技术及管理,提升其竞争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本团队以安徽益益乳业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真实了解该企业物流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并为其提出了可行性的优化方案。

本报告基于牧场、乳业、经销商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三者之间的路线问题,分别针对每个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案,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主要的问题有:手工采集原奶数据效率低下、仓库布局不合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车辆配送路线缺乏系统性、无法对冷藏车位置及温度进行实时跟踪等。优化方案是建立在该企业自身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得到的相应地解决方案。

本报告的创新点是:基于Fishbone软件优化仓库平面布局、采用RFID技术优化立体仓库信息管理系统、借助FlexSim仿真技术对优化方案进行仿真模拟,确定其可行性。

本报告为该企业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具体优化策略,对促进其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一方面,牧业、乳业、经销商三者之间的路线优化可大大提高效率,满足更多的订单需求;另一方面,仓储管理的优化可大幅度提高仓管效率,有效控制成本,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本调研报告的研究成果不仅对益益乳业有限公司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本行业其他乳制品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欣欣.面向空间损失改善的仓储系统平面布置优化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董溪哲.仓储货位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3]卢鸿.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商场现代化,2011.

[4]张静.基于RFID的仓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以连云港圆钢物流中心为例.南京理工大学,2011.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8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与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库存管控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企业进行各项工作提供物资保障。因此加强对库存的控制,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大问题,不仅需要保证自身不因原材料短缺造成影响,还需要保证不因大量库存导致资金占用,致使成本增加。基于此,本文对当下生产型企业库存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库存的类型较多,通常为原材料、辅料以及相关产品,具有生产、销售等诸多作用。顾名思义,库存管理便是对上述企业的物品进行有效管理,管理内容繁多,主要为数量管理、内容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企业发展过程中各个部门基于自身工作要求作出相关决定,例如销售部门则需要尽量满足广大客户的要求,保证相关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送至客户手中,使客户感到满意,有效提高销量。采购部门则需要确保原材料充足,符合生产的要求,同时为了使采购成本进一步下降,可以选择合理的采购方法,如批量方法。财务部门的主要目的为提高资金的使用率,确保信息流的充足,使库存量下降。确保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库存量合理,符合各部门的需求,减少存货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一)存货管理现状对大多数生产型企业来说,其对于原材料的需求非常大,类型较多。但是因为原材料和产品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对储存的环境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将成品及材料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室内。但是留置数量较多可能会导致企业仓库库位严重不足,同时还会导致流动资金被占用,库存积压的原因包括下述几点。第一,企业经营者决策层面的失误所致,部分项目并没有经过全面分析便进入,盲目进行扩张便是导致库存大量积压的最根本原因。第二,采购的物料与实际生产要求存在严重不符,使库存不得不额外增加。因为采购工作人员对工作存在理解方面的偏差,因此导致物资使用率下降,或者相关部门在选购过程中过于随意和盲目,没有仔细分析,导致损失严重,该类情况多出现在新产品研发方面。

(二)库存管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企业库存管控制度有待完善库存管控制度的不完善集中表现在库存管理责任体系有待完善,入库及出库的相关单据不全面,流转过长,入库及入库的验收手续不全面。企业库存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为采购成本、运输成本等。因为库存管控值制度的不完善,所以管理工作的权责不明确,划分不合理,相关数据不具真实性,物料管理不严格,物料质量不佳以及数据的严重缺失等不良情况,对于企业的发展形成一定阻碍。2、不具备库存管理风险意识在企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风险存在于企业运行的全部流程中,对库存管理机械能分析,其中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大多数风险均能够通过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但是因为企业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匮乏,不重视相关问题,导致风险问题频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例如采购环节因为盲目采购导致数量不准确、储存环节因为方法不合理导致货品材料消耗严重。3、缺乏对库存产品数据信息的处理结合现状分析,当下企业库存产品信息数据的处理方式仍为人工处理方式,数据整合处理方式相对落后,处理能力不佳,因此对企业预判市场情况产生影响。4、企业内部库存管理不完善库存管理的流程制定缺乏合理性,流程并不规范,在记录物料出库以及入库方面,记录不完全,不客观,并且没有对其进行及时更新,不具备一定的数据保障,真实性和可靠性不佳,导致其与实际严重脱节,生产过程中很多货物积压严重,或者短缺情况十分明显。5、库存产品结构缺乏合理性企业未能全面分析不同产品在各个流程存在的差异性,不同的产品对库存周期的要求各不相同。采购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使用的分类方法不正确或者方案不合理,导致产品需求预测精度与实际严重脱节,库存量大幅增加,供应周期持续增加。

(三)库存管理形成问题及原因分析1、企业不具备相应的监控机制因为企业不重视监控体系的建设问题,并且相关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并且库存绩效考核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企业不具备完善的奖惩标准,工作质量优劣都一样,进而导致工作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主动性低下。所以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提高企业库存管控工作质量。2、对库存管控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较低虽然企业具备全面的内控体系,但是其重心在于生产及经营、销售方面。生产是产品使用价值的实现,经营和销售则是将价值转化为收益的重要方式。但是对库存风险管理缺乏重视,导致原材料受损严重,产品质量性能不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3、企业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企业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有助于提高生产质量及效率,使内部管理结构得以优化,但是也导致部门和部门之间的联系衰弱,为了确保部门考核指标的有效完成,各部门都是独立工作,一些中间区域缺乏人们的重视。库存管理需要多个部门展开,但是如果各部门各自为政则会引发诸多管理问题。

三、企业库存管控优化措施

(一)完善库存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人员根据规章制度展开工作企业需要完善库存管理体系,制定管理细则,细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避免发生重复工作或者工作越界等不良情况。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采购工作,提高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采购全流程加以监管,管理人员全面记录入库信息,对库存信息进行盘点,有差额存在需要及时查明原因,送至主管部门后处理。健全责任机制,防止因为管理不合理导致物资受损。

(二)使用合理的库存管理方法减少企业现有库存量采取合理的库存管理方法对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委托管理方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效果理想,指的是库存通过委托保管的方式,交予管理水平高的第三方对其实施成本,能够节约大量的成本,如规划成本、建设成本等,有助于企业将精力用在生产经营方面。生产型企业对于材料的需求量较高,所以需要大量的仓库面积储存,通过委托保管法有助于减少成本。还可以使用JIT配送方法,在第一时间便能够将产品送到客户的手中,对于减少库存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零库存的实现。

(三)促进库存周转,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如果库存周期较长会不利于企业资金的周转,影响企业的发展。并且现如今科技发达,产品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产品的更换周期越来越短,长期库存积压则会引发严重经济损失。企业需要减少库存的周转周期,加强对下游市场的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实施库存管理,防止盲目采购情况的出现。除此之外,还要将一些产品进行及时处理,全面分析滞销的原因,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水平。

(四)对不同的库存物料实施合理的分类化管理企业在进行库存管控的过程中可以使用ABC分类库存控制方法,以科学合理的数理统计为基础,对企业库存产品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为产品的价值、类型等,如果极为重要则划分至A类库存,一般重要则划分至B类库存,不太重要则划分至C类库存。对不同类型的库存来说,企业需要使用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不可一概而论,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水平。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9

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2-0047-06

一、国库现金管理及最优库存概述

国库现金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库现金管理,仅指国库的库存现金、活期存款和易变现短期流动资产的运作和管理;广义的现金管理包括政府资金的收缴、运用和支拨及债务、风险管理及与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发展各方面相互协调的国库资金管理的一系列活动。本文所述国库现金管理指狭义概念。2003年1月1日起,按照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的《国库存款计付利息管理暂行办法》,对国库存款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单位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改变了国库资金无偿管理的传统做法。2005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由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国库现金管理开始启动。按照《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库现金管理的操作方式包括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买回国债、国债回购和逆回购等。目前中央国库现金管理主要实施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买回国债两种操作方式,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仍处于探讨阶段。

国库最优库存是在确保财政有效实施预算管理、满足支付职能的同时,通过对国库现金的合理运作,实现国库闲置现金余额最小化和投资收益最大化的最优国库现金余额。国库现金管理最优库存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控制政府借债数量、降低借债成本;有利于提高国库管理整体水平;有利于实现国库闲置资金保值增值。

国库现金管理涉及现金收支预测、最优库存确定和具体操作等环节。目前中央和地方国库已经逐步建立现金收支预测机制,通过预算完成率法、指数平滑法、因素分解法、时间序列ARMA模型等多种方法,对国库现金流入流出进行滚动监测和追踪,《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操作规程》也为具体操作环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而从收益视角对最优库存进行的研究却很少。

二、国库最优库存模型选择及探讨

(一)成本分析模型

成本分析模型是根据现金有关成本,分析预测其总成本最低时现金持有量的方法。该模型只考虑因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投资成本)及短缺成本,而不予考虑管理费用和转换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就是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之和最小时的现金持有量。

成本分析模型的劣势在于:一是机会成本率无法准确测定,因为国库资金运作方式的多样化,就决定了国库资金的机会成本将随之变化。二是短缺成本测算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国库现金支出受突发性和临时性影响较大。

图1:成本分析模型

(二)BAT模型

BAT模型源于存货的经济批量研究,该模型把持有的有价证券同持有的货币资金相联系,分析确定现金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最低时的现金余额。该模型假设TC为现金的总成本;b为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T为一定时期的现金需求总量;N为现金持有量;i为资金成本率。持有现金的总成本可用如下公式表示:TC=[N2i+TNb]

现金持有总成本C最小化条件:[dCdN=0],对N求导得到库存资金最佳持有量N最佳=[2Tbi]。BAT模型是将存货分析运用到现金管理的典范,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充分考虑了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但是该模型同样存在机会成本无法准确测算问题。此外模型假定现金流入是定期进行的、现金支出是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均匀发生的,国库收支运行实际状况与模型的假定前提存在较大差异。

图2:BAT模型

(三)Miller-Orr模型

该模型是在现金需求量波动大且难以预知的情况下,测算现金持有量的上限和下限的方法。当现金量达到控制上限时,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使现金持有量下降;当现金量降到控制下限时,则售出有价证券换回现金。该模型假设最低库存资金为L;最高库存资金为H;M为最佳库存资金持有量;F为每次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K为有价证券利息率;σ为标准差;库存资金最佳持有量[M=Z+L=3Fσ2/4K3+L];库存变化的上限H=3M-2L。

Miller-Orr模型是充分考虑了现金流转的不确定性,与国库现金管理的流动性保持了良好的协调性。但该模型上下限值确定带有较强主观性,导致确定的国库最优库存通常是流动性有余而收益性欠佳。

(四)现金周转模型

现金周转模型是根据现金周转期来确定最佳现金余额的一种方法。现金周转期是指现金从投入生产经营开始,到最终转化为现金的过程。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最佳现金余额=(年现金需求总额÷360)×现金周转期

该模型的优点是符合国库收支的周期运转,反映出国库现金的流入、流出概况。最大缺点是周期长短难以确定。目前随着国库支付清算手段的日益先进,资金周转天数大大缩短,但资金周转周期受各地国库不同技术条件和处理手段影响仍较大,一旦周期不准确,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相较而言,Miller-orr模型充分考虑到了现金收支的随机变化,仅需确定现金余额控制的下限及估计每天现金流量的标准差,最低库存资金余额可以由国库部门及财政部门协商、并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及各月支出特殊情况确定,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对分析确定国库库存资金最佳持有量具有很好的借鉴性。

三、国库现金管理最优库存分析:以A市为例

(一)A市近年国库库存特点及规律

1. 从年度看,国库库存资金呈现交替波动逐年走高态势。2007—2011年,A市国库现金存量持续较快增长,年均增速达43.95%。尽管2010—2011年国库现金余额波动较大,但总体趋势仍逐年走高。高速增长的原因: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7—2011年,全市GDP由3183.18亿元增长至6615.6亿元,年均增幅12%左右,奠定了财政增收基础。二是财政国库改革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原存放在商业银行财政专户的分散资金转入人民银行国库,加快了国库库存水平的全面上升。三是房地产业快速增长带动土地相关基金收入大幅增长,如2010年土地出让总价款收入达243.14亿元,同比增长99.1%。

2. 现金流存量都呈现阶段性攀升和调整趋势。从库存变动情况看,通常情况下1—12月库存呈“两头低、中间高”变化趋势。前三季度,一般是库存的积累攀升期,时至年末流出量剧增、库存急降,并影响至次年初。2010—2011年库存高位运行明显,主要原因受2009年房地产市场影响,房地产税收和土地出让类基金大幅增长,造成当年下半年库存大幅波动。

3. 库存波动逐年扩大,现金净流出趋势明显。国库存量变动主要受制于国库资金流入、流出的波动情况。随着资金流入、流出量波动范围逐年扩大,库存的波动也呈放大趋势。2007年月库存资金最高与最低值差额为36.16亿元,2011年为141.46亿元,波动区间显著放大。与此同时,现金净流出的趋势逐步显现,2011年年度现金净流出为8.41亿元,为5年来首次轧差负数。

(二)基于Miller-Orr模型的最优库存实证分析

据前文分析,Miller-Orr模型是在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不均衡情况下确定最优库存的方法。鉴于当前国库现金管理水平和发展程度,将日均国库现金余额保持最低水平存在难度,本文拟按月进行最优库存预测分析。以2006—2011年A市国库相关数据为基础,分别选取2006—2010年和2007—2011年两个周期进行滚动计算,以验证模型和数据的参考价值。

1. 指标选取及数据计算。采用Miller-Orr模型计算最优库存,必须确定月度国库库存波动标准差σ、有价证券利率K、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F、最低库存余额下限L等指标,其中[M=Z+L=3Fσ2/4K3+L]。

月度国库库存波动标准差σ:该指标以月度国库库存数据为基础,通过标准差公式计算获取。分别选取2006—2010年、2007—2011年的月度国库库存余额为样本,借助EVIEWS软件,计算得到标准差σ分别66.04和70.72。

有价证券利率K:鉴于国库资金的特殊性,当前开展国库现金管理首先应确保国库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尽可能地降低运作风险,因此投资运作方式受到很多限制。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尚不完善,国库现金管理可选择的质押金融工具相对较少。本文选择以银行间市场债券质押回购交易加权利率作为基准。

我国银行间债券质押回购交易的品种主要有1天、7天、14天、21天、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9个月和一年。其中,1天、7天、14天、21天和1个月期限的交易占据总交易金额比重较大,因此本文选择上述期限交易品种,以年度交易额为权重,计算各年度加权平均利率并作为有价证券利率。经计算2010年和2011年利率分别为1.77%和3.41%。

有价证券转换成本F:由上述分析可知,当前银行间质押回购主要以1天、7天、14天、21天和1个月期为主。考虑交易最为频繁(即交易成本最大)的情况,即每月完成上述回购品种次数分别为4次、3次、1次、1次、1次,按照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回购交易费用规定,每笔交易成本为120元,则当月回购交易成本共计1200元。

最低库存余额下限L:国库库存余额应满足财政最低支付的需要,因此根据谨慎性原则选取2006—2010年和2007—2011年五年周期的月度加权平均支出作为库存下限L。同时,由于近年A市支出逐年增长,年度各月支出不规则性波动日趋明显,因此近年(特别是2010—2011年)的支出数据更具指标意义,本文分别对最近5个年度的月度支出均值分配权重为10%,10%,20%,30%,30%,经计算加权后均值分别为14.5和18.38亿元。

根据Miller-Orr模型,将F=1200、σ1=66.04、σ2=70.72、K1=1.77、K2=3.41、L1=14.5、L2=18.38代入公式[M=Z+L=3Fσ2/4K3+L]中,得到最优库存M1(2011年)为144.5亿元、M2(2012年)为128.08亿元,库存资金持有量的上限H1和H2分别为404.5亿元和347.48亿元。当库存余额达到上限时应进行主动干预操作,将库存资金降至合理水平;当库存余额超过最优库存时可以进行积极现金管理操作,以期获取超额收益;当库存资金余额降至最低库存下限时,为保证国库资金流动性和支付需要,应回流或补给资金。

2.最优库存与实际库存对比和评价。根据Miller-Orr模型的分析,以 2006—2010年国库支出和库存数据为样本,计算出2011年的月度最优库存为144.5亿元。为验证数据可靠性,本文选取2011年各月实际库存和支出与最优库存进行比较。

对比结果显示,2011年1—12月国库实际库存均超过最优库存余额,其中有4个月超额金额过百亿,除12月受年末因素影响外,超额库存金额可以满足当月支出的需要。因此,以最优库存为国库库存余额安全边界,对超过最优库存的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能够保证地方资金的有效运转,同时也有利于闲置国库现金的保值增值。

四、基于最优库存的国库现金运作选择

(一)地方国库库存资金运作思路

在保证国库资金安全性及流动性的前提下,根据国库最优库存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运作是提高国库现金收益的可靠途径。由于最优库存测算明确了库存资金持有量下限,用于投资运作的库存资金是在保证支付前提下的沉淀资金部分,因此可以考虑采用不同期限进行投资组合。

目前省级及以下国库尚无国债交易平台,现阶段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运作可以尝试选择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提前偿还部分政府债务和垫付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进行。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较稳定、安全性较高,应作为最主要的投资方式。可以借鉴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模式,要求商业银行提供国债作为质押以确保资金安全;提前还债一方面可以降低国库闲置资金的规模,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地方政府还本付息的压力;垫付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降低国库闲置资金规模,还可以减少地方政府因资金缺口贷款而发生的利息支出。

(二)国库库存资金预测分析

2007—2011年,A市国库库存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各年末及年初月份库存金额降幅较大,国库库存的季节性特征并不明显,近年来各月库存波动幅度也逐步增大。根据库存时间序列上述特点,通过模型预测2012年各月库存数据,并据此进行收益分析。时间序列模型主要采用ARMA模型、指数平滑等方法,具体过程及推演不再赘述。通过对库存(KC)序列差分检验后,发现该序列为一个随机的白噪声序列,不符合时间序列ARMA模型建模条件,故采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

对多种平滑方法进行筛选预测和比较分析,发现采取指数平滑法中的 Holt-Winters Additive Seasonal模型进行预测拟合效果较优,相关模型如下:

其中:[at]是截距、[bt]是斜率、[ct]是季节因子;相关平滑系数为α=0.58、β=0、γ=0。通过模型对2012年1—6月和7—12月指标分别进行预测,相关结果如下:

(三)最优库存下投资收益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分析国库资金的投资组合方式。本文假设了三种投资组合,根据投资组合预期收益率公式:E=[i=1nWiE(Ri)],可以得到相应投资组合的年收益率。各投资方式的收益率选择如下: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可由各大商业银行竞标得出,但为便于估算国库资金投资收益,可以选取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作为定期存款的收益率;财政融资项目的贷款多为中长期贷款,可以暂选用5年期的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提前还贷的收益率;财政垫付专项支出一般是上半年垫付、下半年收回,垫付期限在半年以上,因此可以用银行半年至一年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作为其收益率。其中,由于央行2012年6月8日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因此2012年上半年用央行下调前利率,2012年下半年用下调后利率。根据测算,2012年上半年国库库存预测值的算术平均数为248.46亿元,扣除最优库存128.08亿元,还可以有120.38亿元用于现金管理。按照三种投资组合计算的收益分别为5.15亿元、5.57亿元、6.01亿元。

再据以测算2012年下半年组合收益,国库库存预测值的算术平均数为250.91亿元,扣除最优库存后有122.83亿元可用于投资,得到的收益分别为4.95亿元、5.38亿元、5.83亿元,而存于国库只能按照人民币存款的活期利率计算收益0.4%,仅为0.24亿元。

五、结论和建议

地方国库收入的稳步增长、国库库存的稳步增加,为其现金管理创造了充足的空间。在国库资金回流或补给体制顺畅的假设前提下,Miller-Orr模型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最优库存的较优选择。运用Miller-Orr模型测算2012年A市国库的最优库存为128.08亿元。多余资金如能分别进行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提前偿还部分政府债务和垫付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组合操作,可以获得较高的额外收益。地方财政和国库部门应积极思考对策,借鉴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及早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方案和措施,适时进行现金管理,防范和控制管理中的风险,有效提高国库现金的使用效益。

国库资金的收支状况会对货币资金的供应量产生影响。因此,开展国库现金管理需要准确把握其与货币市场的互动关系,在最优库存的基础上建立库存稳定机制以抑制其发生较大波动:一是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使预算执行不会发生太大偏差,并尽量使收入和支出相匹配。二是加强现金流预测分析。加强对国库现金余额与结构的分析、历史经验总结以及未来变动趋势的预测,以便在发生较大收支差额时,合理估计货币市场的投融资规模。三是拓展准备金缴存和国库监督检查范围。将金融机构划分为一般性存款的机关团体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等财政性资金全额划缴存款准备金,同时加强对财政、预算单位开户的监督,加强对商业银行财政性资金账户的监督检查,有效防止大量预算外资金在金融市场上的无序流动。四是创新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方式。当前国库现金管理是释放流动性的操作,建议采用既提高国库资金使用效率、又不会对市场释放流动性的操作方式——如人民银行定期存款操作方式,从而避免对货币供应量产生较大冲击。五是建立横向纵向的现金管理信息联系机制。一方面地方财政部门和人行国库部门要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另一方面地方人行必须及时向总行提供财政资金大额划拨的信息,使总行能及时调整和采取相应的货币调控手段,调节货币市场,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周继民,王国防.财务管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国国债协会课题组贾康等.国库库底资金运作管理——市场经济国家国库管理和运作库底资金的方式及启示[J].国库管理,2004.

[3] 程丹峰.关于中国国库现金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J].财政研究,2005,(3).

[4]邓晓兰,王俊霞,李万新,赵榆森.国库现金管理与国库资金余额投资运作构想[J].当代财经,2005,(6).

[5]严亮.国库现金管理与国库资金余额投资运作构想[J].当代财经,2005,(6).

[6]严亮.基于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式下的重庆国库现金管理理论与实证分析[R].重庆大学学报,2007,(5).

[7]石艳华,国库现金管理研究[D].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论文集[D].2009,(5).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10

钢铁企业涉及的生产环节较为复杂,除了主要的生产原料以外,还需要大量的生产辅料和零配件,大致将其归为以下4类:(1)主要原料:铁矿石、有色金属、碳素产品、煤炭(包括炼焦煤、焦炭和炼铁用喷吹煤)、含铁原料(包括块矿、粗粉、精粉及氧化铁皮等含铁杂料)、废钢铁(包括废钢、生铁及铁水)等。(2)生产辅料:耐火砖、重油、各种化工产品等。(3)生产备料:各种生产设备及零部件、油、劳动辅助用品等。(4)能源动力类:水、电、气等。

2.原材料库存特点

钢铁企业具有消耗大、运量大、运距长、投资大、物资流通频繁、生产环节众多等特点,担负着为其他行业提供原材料的重要任务,所以钢铁企业一般都处于供应链的上游。钢铁企业大宗原料的消耗数量和消耗金额惊人,一般每生产1t钢需要消耗3.0~3.5t原材料。那么,以一个产值100亿元的企业为例,就有60~70亿元左右的资金以大宗原燃料的形态流转,每天就有1500万元的资金、每分钟就有1万元的资金在流转。因此,原材料单品类的单个数量降低1%,累积下来都将是惊人数字。库存管理是企业看似不动但变幻莫测的资金晴雨表。其既可以改善现金流,增加投资回报;也可以积压库存,冻结资金。因此,库存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企业库存量控制最佳,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除了合理安排人、财、物之外,还要有科学的方式方法,不是锁定单项成本最低,而是追求企业总体利益的最大化。

钢铁企业的库存整体可以分为原材料和产成品两大部分,本文结合一般钢铁企业产成品库存相对简单的现状,仅对原材料库存进行研究分析。下面总结钢铁企业原料库存特点如下:(1)原材料自身方面——大。采购量大、库存量大、资金占用量大。钢企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所采购的原材料、燃料相对集中,主要是铁矿石、废钢、煤炭等,但采购资金占用量大,物资供应消耗量大。(2)原材料使用方面——准时。钢企内生产流程严谨,虽然多段生产、多段运输、多段储存,但工序连接紧密,作业连续性强,对时间要求条件高,若因缺料而导致冶炼过程中断,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原材料提供的准时性要求很高。(3)原材料存储方面——敏捷。由于原材料本身的外形尺寸不同,因此对存储的要求也不同。一部分是类似煤炭和矿石一样的散料,此类原材料的存储多属于露天堆放,存储要求低;另一部分类似于废钢,可通过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品类繁多,并且需要入炉前预处理(如破碎、筛分、烧结等),因此在原材料存储方面,要求其存储方式具有敏捷柔性的特点,不能单一操作,最好是具有存储场地、加工处理的作业现场、输出的使用料场“三位一体”的功能。(4)原材料信息管理——全。对于钢企内原材料量大、出货时间要求高的特点,其信息系统必须要能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及时采集数据以满足生产管理实时性要求,并能有跟踪功能,不断更新人员、库存、物流等相关信息,详尽统计,辅助管理或调度部门最合理的控制信息。

二、原材料库存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1.原材料库存问题研究的意义

钢铁企业是典型的产品主导型企业,每个钢铁企业都是以主打产品及其质量作为企业的重中之重来运行的,从《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可以看出,不论大型还是小型、不论国营还是民营的钢铁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其物流系统问题进行研究与应用。但从供应链管理的国际化研究角度上分析,对原材料库存问题的优化,可以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并能科学高效地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成本、节能环保、实现循环经济。

2.原材料库存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钢铁企业在企业战略管理层面上的不够重视,现阶段在企业内部原材料库存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原材料采购计划性不强,采购渠道单一,供户管理难度大。(2)原材料价格受市场价格浮动大,资源缺乏,不稳定,易涨价。(3)原材料库存大,资金占用多,周转速度慢。(4)基础设施简陋,存储场地规划设计欠妥,物流设备配套不足。(5)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分布零散,信息标准不统一,容易形成信息孤岛。(6)钢铁企业分散,集中度不高,缺乏协会协调,在国际竞争中比较优势弱。(7)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价值流未实现有机协同。

3.现阶段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存在的问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钢铁企业在原材料库存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就其研究对企业发展有深远意义,特别是在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原材料库存问题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意识培养方面;二是在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面;三是在企业战略采购和供应商管理方面;四是在企业自身原材料库存管理方面;五是在企业危机管理模式方面。本文将就这5个具体方面提出对原材料库存结构优化运行机制的建议。

三、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控制优化机制研究

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结构优化应该结合各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结构优化,本文仅就钢铁企业的一般库存问题提出结构优化方向及其运行机制的建议如下:

1.强化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意识培养

钢铁企业要改变只重视产品的生产过程,不重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流通过程,不将现代物流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做法。提高企业对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认识,在中层及基层员工中普及物流概念及相关先进理念,提高员工素质,实现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的全程物流服务,优化路线,流程再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层面

钢铁企业自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工业系统,随着其规模与现代化程度的扩大,企业内部的单据账目繁杂,管理困难,数据不规范导致的信息流动不畅通、反馈迟缓且误差较大。因此,企业要升级,必须要借助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建立企业内部的OA系统和ERP系统,并针对企业内的库存与采购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WMS与EDI平台,优化原材料库存结构。现阶段,钢铁企业内部使用的信息系统平台,主要采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通过其开发的数据平台可以实现:关键任务企业数据平台、动态开发、关系数据和商业智能。结合不同钢铁企业的状况,可以开发不同的系统功能,例如:企业信息平台的系统整合和开发;系统内不同部门、不同界面的数据操作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内的数据共享;报表的即时打印;权限集中控制与分权控制;web网页信息查询;本地缓存处理;日志查询功能;等等。

3.企业战略采购和供应商管理层面

大卫•波特(2003)认为战略采购就是要理解采购的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要求每个组织双向、持续地进行流程改善工作。战略采购与传统采购在总价值观与方式方法上都有所不同,其更看重长远与整体的价值。因此,钢企要实现对原材料的战略采购就必须要调整思路,利用供应链的思想,确定恰当的供应商,采取科学的采购方式对企业原材料库存进行上游控制,具体运行建议如下:(1)积极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定供应源头。在全球燃料与铁矿石市场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都相继采取战略联盟、长期合作、投资收购等方式来控制燃料资源。(2)积极探索与创新经营管理方法,选择灵活多变的采购方式,降低成本,保证供应。如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现货采购与远期合同采购相结合,自营采购与外包采购相结合,等等。(3)积极采用先进的采购管理方式,如采用零采购和JIT采购方式,将企业采购环节中的库存降到最低,紧密结合生产过程,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达到零故障、零缺陷、零库存、零怠工等。(4)积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开展阳光采购。传统采购环节多为暗箱操作,企业可通过对市场询价、采购组织和流程重组等环节控制,加大对采购的监管力度,采用比价采购、招标竞价、网上投标等方式抓住市场机会,获得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5)通过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模式,实现电子采购。电子采购可以降低采购运营成本,减少纸质作业,提高运作效率,并将逐步形成联合采购的规模优势,为钢铁行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企业自身原材料库存管理层面

物料存储与管理是实现库存管理的基础,其包括物料实际存储方法、物料移动管理、保持库存记录准确的方式方法。库存管理就是要实现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改善现金流和增加投资回报3个目标。钢铁企业的库存管理,主要对各种原材料、燃料、中间制品及产成品等的出入库、库内搬运装卸、盘库和配料等进行管理,主要功能是缓冲、调节和平衡。在库存管理和控制方面,可以应用ABC分类法将物资产品进行分类后,再采取战略库存与基本库存相结合的库存战略,统一编码,进行物料存储规划和快速反应(QR)库存控制,加强成本管理和综合调度,加强对数据的挖掘,为企业建立决策系统,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企业危机管理模式层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尤其是各国对我国贸易的限制,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危机,能够很快产生蝴蝶效应,影响全球经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对危机的合理控制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但是危机管理并非根除危机,而是在可接受范围的危机中取得最大回报,在危机中寻找转机,将危机风险降为最低。更为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员工要提高市场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法律意识、沟通及合作意识、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具体从以下方面开展全面的危机管理:清醒地认识自身的危机管理能力,确定市场定位;建立危机的事前预防机制和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遵循危机处理的三原则并制定危机处理方案。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11

1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概述

文章研究中所引用的计算机数据库主要是指: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对信息进行存储的集合体。而具体来说,也就是一种从数据结构、数据管理实际需求出发而设计的数据二级存储设备;也是在操作计算机过程中,存储和提取相关数据所必须的重要设备。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计算机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尤其是管理职能中的应用,更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情况之下,数据库技术也同样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对数据库发展历史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数据库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是传统文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的继承和发展,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数据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信息存储需求,为其提供多领域的数据优化存储服务。与此同时,数据库在存储的过程中,并不依赖于其他程序,用户能够直接的对存储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包括添加、删除在内的一系列操作。而随着数据库技术的日趋成熟,计算机数据库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即在组织结构、功能结构上的明显不同。实际上,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为全球多个领域的信息存储和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现实,当前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中,仍然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如果不能对这些问题给予及时而有效的处理,必然对数据库正常功能的发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导致日常工作的受阻。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章系统的分析了当前数据库构建和维护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给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2 现阶段计算机数据库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2.1 计算机数据库本身存在的问题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疑为数据库功能的发挥提供了越来越理想的平台。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硬件、软件环境的进步之间还有一定的时间差,而计算机本身所客观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而及时的解决,必然对数据库的应用带来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2.2 数据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数据库使用者本身的管理和维护意识,对于数据库的整体利用效果有着直接而客观地影响。当前很多用户在数据库的使用过程中,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到维护和管理数据库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同时虽然绝大部分用户由于认识到了数据库安全的必要性而安装了一系列杀毒软件,但是由于不能经常性、规律性的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维护,严重的影响了数据库中存储信息的安全。

2.3 数据库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计算机数据库非常容易因为人为因素导致误操作,尤其是登陆过程中用户名和登陆密码的混淆问题,始终是影响数据库正常操作的一个重点问题。除此之外,由于用户安全意识不强而导致的数据库非法访问问题,也同样是我们构建数据库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3 计算机数据库构建、管理维护的有效策略

3.1 加强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存取技术

认证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作为当前数据库管理存取技术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前者强调对非法访问的阻止能力;而后者则更为强调对浏览的管理和页面的修改。实际上,这两种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客观上决定了数据库信息的存储和读取功能,因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有必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的管理数据,这样即使数据丢失或者损毁,也同样能够通过数据库本身所附带的恢复功能找回。这样不仅有效的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也同样加强了对数据的管理。不过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客观上还需要我们的日常操作人员对数据库的维护给予应有的重视,并及时的做好数据备份工作,不然上述两层目标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了。

3.2 将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维护工作重视起来

通常情况下,数据的存储都是集中于一台主机上的,因此我们必须对主机上的数据库的维护工作给予特别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实现对用户使用情况的监视,并及时的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例如,工作人员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应对维护情况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不断的记录维护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借此来不断丰富自身数据库维护经验,并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保证今后维护工作的开展能够做到平稳有序,保证计算机和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3.3 提高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作为一项非常典型的系统化工程,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对于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他们不仅信息技术有着熟练的掌握,同时还必须能够熟练的应用数据库维护工具。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对数据库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见识,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的予以处理,借此来保证数据库正常功能的发挥。同时,在数据库构建的过程中,也同样应选择那些具有较强性能水平的正版软件,这对于后期维护工作量的降低是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的。

3.4 强化数据信息的使用效率

当前阶段,我国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计算机普及率仍然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相对于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而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让更多的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的优势,我们有必要对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相关常识进行普及,而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库技术显然是推广的重点。与此同时,我们也同样应积极主动的拓展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范围,这不仅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样也是促进数据库技术本身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4 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范围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数据库维护和管理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肯定,从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实际要求出发,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让数据库技术的优势真正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张宝飞.有关计算机数据库的升级与维护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12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当前煤炭企业形势不容乐观,市场低位运行将成为常态,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将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生存的关键。作为煤炭企业物资供应部门,要从自身管理中挖掘潜力,开展压库减存工作是一项有力措施。压库减存工作有利于优化库存结构、挖掘库存潜力,是积极应对当前严峻煤炭形势的有效举措。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一下煤炭企业压库减存工作。

一、压库减存的含义

压库减存工作主要是对库存进行优化管理、对闲置积压物资进行调剂、对回撤物资修旧利废,同时采取代储代销、大型设备租赁和价格对标等措施,确保库存水平最优,物资浪费最少,从而保证生产成本最低,强化企业竞争优势。

二、压库减存具体做法

1.做好物资储备的控制

库存物资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可通过以下措施优化库存:一是将本单位库存指标按照库别进行分解,明确责任人,制定奖罚办法,激发员工主动降库存的积极性。二是进行清仓盘库,摸清家底,对库存物资结构进行分析,按物资类别进行分类管理,确定最佳采购量和采购时机,确保采购成本和库存金额最低。三是每月底要对当月的物资储备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库存变化情况,及时对库存物资进行调整。四是要严格控制物资需求计划申报数量,加强计划审核和考核把关,提高需求计划准确率,力争消耗性物资计划当月申报,当月领用出库,减少在库物资存放量,压缩在库周期。凡材料购置3个月不用,设备购置6个月不用的即视为积压物资(特殊安保物资需写书面说明报领导审批)。对积压物资,以购进价值为基础,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对相关部门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五是加大对各单位出入库的管理,材料投入生产后,必须办理出库手续,确保反映单位真实库存,凡因不及时出库造成库存虚高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做好物资的代储代销工作

代储代销工作是充分利用供应商的资源降低企业的成本,要充分认识代储代销有利于节约企业采购成本、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库存资金占用等重要作用,全面梳理本企业可代储代销物资明细并尽快开展。但在实施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代储代销协议多为长期协议,要建立完善的价格变动机制,避免价格变动风险。至少做到每季度对代储代销物资进行市场调查并形成书面报告,经本单位代储代销小组审核后开展价格调整或重新组织招标工作。二是做好代储代销物资出入库明细账,及时做好账务盘点,确保账务清晰、准确无误。

3.加大物资调剂力度

物资调剂工作主要是在本单位、不同单位间对闲置物资进行调剂使用,有利于减少闲置物资积压,发挥闲置物资效益,降低采购成本。在物资调剂工作中要做到:一是严格物资需求计划审核,坚持“能调剂不采购”原则,凡是可调剂的,实行强制调剂,不再进行采购。有特殊情况不能进行调剂的要以书面形式说明原因。二是要建立调剂信息平台,确保调剂物资信息的共享。三是做好本单位库存物资的摸底,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本单位闲置物资进行鉴定,对可用调剂物资单独列表,如实上报,积极开展物资调剂工作。四是确保对调剂物资优先进行结算,完善调剂手续,保证调剂工作有序健康开展。

4.积极尝试设备、大型配件和大型材料租赁业务

对综采综掘或其他重点设备的关键备品配件和大型材料等金额大、不易损但加工供货周期较长的物资,可纳入市场化租赁管理。由相关部门统一出库、建账,制定租赁价格,并加大此类物资的维修和周转复用力度,减少初次投入,有效降低库存和采购成本。

5.加大修旧利废工作

煤矿企业都要回撤或更换大量废旧物资,通过修旧利废,可以为企业减少大量材料投入,降低了吨煤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目前煤炭企业都在进行修旧利废工作,但在实际的开展中要确保物资回收率,把好新物资的发放关,确保修旧利废工作扎实开展。

6.价格对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