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发展合集12篇

时间:2023-06-29 09:34:14

全球经济发展

全球经济发展篇1

(2)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机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众多技术领域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至在一些技术应用方面能够与世界同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全球化以及相关的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将使科技人才的全球化科技活动日趋活跃,使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科技活动加速发展,使国家之间的全球化科技活动不断深入,使民间的全球性科技交流得以加强。经济全球化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3)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发展扩大使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到巩固和加强,在某种程度上可对贸易保护主义起遏制作用,有利于维护良好的贸易秩序。据世贸组织的一些专家估计,世界贸易量每年增长将达到2000亿美元。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在遇到贸易争端时,企业还可以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公平!合理地解决与其他世贸成员的经贸摩擦。

从上文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多面的,有利也有弊,但是在应对这些机遇与挑战的时候,我们尽量将利益调整到最大化同时将弊端降低到最小化,从而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时,我们做出的具体措施如下:

(1)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一方面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通过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其升级换代,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把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来,通过进一步发展来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劳动力优势。

(2)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不断促进和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

(3)将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以贸易为先导,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以适用技术通过一定规模的境外投资和境外加工贸易,充分参与世界经济分工,成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获取最大规模的比较效益。尤其要重视与世界跨国公司的合作,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4)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全面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例很大。这是一个国家的实力所在,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贸易的发展有弊的同时也有利呢?我们有以下的数据支持(这里主要只介绍外贸方面):贸易额增长是对外贸易发展最直观的表现。二十年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324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4.77%,在世界贸易中的位置由第32位跃升为第10位。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服务贸易也有很快增长,1985-98年,服务贸易额以年均19.3%的速度增长,在全国对外贸易中的份额由6.9%上升到13.74%。

所以,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弊,同时也有利。只要我们通过合适的方法降低风险,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完全可以通过经济全球化这个契机,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松涛:《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历程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的若干思考》.《1999年中国经济年鉴》.北京中国经济年鉴社,1999年.第828-835页.

[2]黎孝先、刘舒年:《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59-60页

[3]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第3页

全球经济发展篇2

【关键词】经济发展全球化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一般说来,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随着全球范围内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生产要素跨国界的不断流动,使得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发紧密,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统一整体。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在提高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效率,推动世界经济的总体增长,促进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进一步大发展的同时,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带来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总起来说,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主要有:(1)生产国际化。(2)贸易自由化。(3)金融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生产力的发展和不断深化的国际分工,在客观上要求打破国家对资源配置的地域限制,要求对生产要素进行跨国家或地区集中生产自己具有或可以实现较大利益的商品,使生产要素配置更加合理,最终将增加产品总量和生产规模,使各国受益。各国在当代经济交往中,一直在追求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它标志着先进的生产方式,是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全球资源可以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优化配置。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分工协作可以产生新的巨大生产力,而且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从而可以开发最先进的产品,获得最经济的成本和最贴近的市场,从而具有最大的竞争力。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空间先进方式,而且开辟了人类更先进的生产方式的道路。它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化,主张在世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干预,充分发挥价格和利润在市场中的作用,建立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而全球经济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使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三、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近十几年来,全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多方面质变。整个世界的经济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创造的物质财富大大增多。但是,收益分配的不公在加剧,可持续发展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加剧。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比较复杂,但它们的市场经济模式不同,因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在加剧。世界经济不平衡的加剧引发了一股又一股的反全球化运动。这对于改善贫富差距扩大的不合理、不公平状况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要真正改变世界范围内的分配不公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主要应靠发展中国家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战略和策略,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全球经济发展篇3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更加深入,这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对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在抓紧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审时度势,规避风险,从而使中国经济成为更重要的经济体。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经济活动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提供服务、技术转移、相互依存与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超越国界的全球范围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跨越各国、各地区的界限,相互融合成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与各地区的经济互相交织、影响以及融合而成的统一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的经济行为规则,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适应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受到很多因素的推动,目前已经成为生产社会化与经济关系发展国际化的客观趋势。其最根本动力就是社会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成果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飞速转化为生产力,跨国公司发展的蓬勃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力日益加强,涌现了大量的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纵观世界范围,贸易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主流的经济政策,大量的区域经济合作更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吸引外资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发展无疑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给他们。在新兴市场中,中国是主要的外资接收国,这与跨国公司对我国增速快的新兴经济体投资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大量引入外资,有利于满足国内资本需求,提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资金,是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产力的促进。外商进行投资的同时,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被引进,推动着我国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2.对贸易的影响

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中国目前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从1994年起对外贸易顺差开始连年增长,即便是中国加工业在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2009年后我国许多企业的出口量仍达高位,率先使中国经济复苏,在经历了全球性的打击后,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推陈出新,升级换代,反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有利于劳动力分配

中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始终是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对外贸易加工等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被充分利用起来,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的发展,更有利于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才的有效利用受到重视,新型的技术工人以及服务人才充实到企业中,为我国经济提供高水平的劳动力。

(二)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不单单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使我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1.受发达国家的制约

目前,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仍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地位,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上,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明显偏向于发达国家。当世界市场接收他们的巨额投资之后,他们可以通过贸易自由的口号,对我国贸易堡垒发起攻势,来保证他们获得超额经济利润。而当他们的国内市场受到中国廉价商品的冲击,本国一些产业的行业利润受到阻碍的时候,他们就以贸易保护为借口,或者通过环保壁垒、技术壁垒阻挠中国产品的进人,根本不会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

2.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

全球经济发展篇4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01

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不断的深化,面对这样的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现在,全球经济发展多变而复杂,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一定要抓住机遇,面对挑战,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述

经济全球化指的就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经济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成为了一个经济的整体。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交流技术、人才等,这样来弥补自身的经济劣势,寻求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全球的范围内可以自由的流通生产要素,发挥优势,弥补劣势,使各国的经济都得到了发展,使全球这个经济整体联系的更加紧密。还有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准则,统一规范了经济行为,促进了优化配置全球资源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影响了中国经济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1.可以吸引外资。中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主要是因为中国有很多的人口,也就是说有很多的劳动力,同时还有很高的消费能力,因此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 很多发达国家看好中国市场,开始投资于中国市场,创立了公司和工厂,也就是说有很多的外来资金进入中国市场。同时这些外来的公司和工厂会把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带来中国,促进了我国公司和企业的发展。

2.影响了贸易。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的频繁,当前在国际市场中,我国的对外贸易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出口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我国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机遇,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和国际接轨了。

3.促进了劳动力的分配。当前不断提高的生产技术使得农业劳动不需要很多的劳动力,因为好多工作都是由机器完成的,也就有了很多的劳动力,如何对这些劳动力进行分配是国家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很多外资企业都创设公司和工厂,这些公司和工厂就可以接收这些剩余的劳动力。当前是科技时代,企业也是非常重视科技人才的,这也为我国科技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全球化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1.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从管理理念和技术方面来说,发达国家限制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对经济市场起主导作用的只是几个发达国家,在这些国际的影响下,制定的全球经济市场规则是对发达国家有利的,也会通过各种贸易壁垒保护自己的经济。如果中国的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并冲击了他们本国的经济,发达国家就会采取各种方法阻止中国产品的进入,这些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产业转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的环境下,发达国家因为有资金优势,就会转移自身的产业,将低耗能、高技术的产业在本国发展,将高耗能、污染严重的产业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和低价的资源,进而生产出他们需要的产品。可是发展中国家因为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只能无条件的接受这些被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耗能高和污染严重的产业,大大消耗了中国的资源和污染了中国的环境,影响了我国环境的建设。

三、中国经济面对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对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完善

当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论是在配置资源,还是在经济结构方面都有待加强和完善,所以政府应该转变自身的职能,对经济市场的环境、规律、规则等进行分析,从本质上分开政企的职责,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还要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完善,进一步改革国有企业。将企业的经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使其可以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使其更加的科学、合理、规范,有效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要注意建设的市场环境一定要是开放和公平的,不断的完善市场体制。

(二)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不仅是贸易大国,还是经济大国,对国际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引进外资,更好对国际投资质量的提高加以重视。通过和国际企业的竞争,激发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并正确引导我国企业参与竞争,不仅要充分发挥出我国企业的优势,还要在竞争中使我国的企业发现自身的劣势,并通过技术和管理上的改革弥补劣势,这样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就会获得很大的进步。

(三)重视产业专业造成的问题

发达国家将产业转移到我国以后,肯定会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科技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防止我国一直在国际经济产业链的最低端。在向国际开放市场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转移产业的经济管理,避免严重的经济影响产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挑战,还带来了机遇,所以,我国一定要紧紧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崇辉.经济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改革开放思想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22).

[2]颜春龙,梁英武.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意义[J].时代金融,2012(27).

[3]宋国安.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J].商,2013(13).

[4]杨洋.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3(12).

[5]银锋.金融资本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理论探讨,2013(02).

[6]吴登涛;张.试论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3(17).

[7]陈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3).

全球经济发展篇5

(二)中国金融面临着巨大的威胁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放松金融管制,使发达国家的资本可以自由地进入到我国。由于我国金融体制不完善和金融监管能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导致金融失控,诱发金融风险,对我国的金融体系产生严重地冲击。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威胁。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威胁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处于主导地位。我国由于资金不足、人才短缺、技术基础薄弱等原因,很难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优势。这导致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为了获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乃至管理经验,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被迫对经济管理权限作出一些让步,结果会造成我国的经济活动受制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必然要受到威胁。

二、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战略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这两个方面我们要有清醒地认识,一定要趋利避害,规避它带来的风险。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冷静思考,沉着应付,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才是的正确选择。

(一)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应当抛弃过去的冷战思维,建立一种同全球化相适应的与西方国家关系良性循环模式,即:和平共处———平等合作与竞争———增加信任、减少麻烦、不搞对抗、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繁荣。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是不可能成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是真实的写照。只有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才能加快吸收和占有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从目前看,我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经济实力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技术相对落后。经济全球化促进资金、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因此,我国必须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推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加强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流和合作,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一切先进的成果。实践证明,对外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通过对外开放,得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加快了自身发展。

(二)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要想在竞争中占取优势,就必须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首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虽然我国也参与了国际分工与合作,但却处于国际分工的低层次地位,无法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更多好处。鉴于此,我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而增强国际竞争力,更多地获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优秀成果。其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革命发展迅猛,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因此,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经济制度的调整: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做到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二是加强宏观调控,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进一步健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体系,完善政府重大决策程序,推进其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进程,切实把政府职能从管理转到服务上来。

全球经济发展篇6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科技、政治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进入21世纪,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性,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相互依存。对于经济全球化,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出自各自的利益有许多赞成或批评的意见;尽管经济全球化的规范和完善还有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也使我国更加充分地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种多样的。2000年11月15日,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午餐会上发表演讲,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观点:必须看到,现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仍是相当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许多文献指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出口市场更加集中,与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目标相矛盾。(2)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产生消极影响。(3)环保产业和绿色产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外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目前,许多人都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对我国出口、外贸、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事实一定如此吗?

经过加入WTO后的这几年的发展,事实证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并非全部都是不利影响。主要有三点原因:(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利用外资的机会,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979-1982年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迅速增加,1997年达到452.5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超过英国、法国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20年中国共吸引30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使我国能够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从而加快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2)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机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众多技术领域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至在一些技术应用方面能够与世界同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全球化以及相关的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将使科技人才的全球化科技活动日趋活跃,使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科技活动加速发展,使国家之间的全球化科技活动不断深入,使民间的全球性科技交流得以加强。经济全球化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3)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发展扩大使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到巩固和加强,在某种程度上可对贸易保护主义起遏制作用,有利于维护良好的贸易秩序。据世贸组织的一些专家估计,世界贸易量每年增长将达到2000亿美元。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在遇到贸易争端时,企业还可以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公平!合理地解决与其他世贸成员的经贸摩擦。

从上文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多面的,有利也有弊,但是在应对这些机遇与挑战的时候,我们尽量将利益调整到最大化同时将弊端降低到最小化,从而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时,我们做出的具体措施如下:(1)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一方面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通过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其升级换代,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把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来,通过进一步发展来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劳动力优势。(2)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不断促进和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   (3)将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以贸易为先导,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以适用技术通过一定规模的境外投资和境外加工贸易,充分参与世界经济分工,成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获取最大规模的比较效益。尤其要重视与世界跨国公司的合作,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4)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全面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例很大。这是一个国家的实力所在,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贸易的发展有弊的同时也有利呢?我们有以下的数据支持(这里主要只介绍外贸方面):贸易额增长是对外贸易发展最直观的表现。二十年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324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4.77%,在世界贸易中的位置由第32位跃升为第10位。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服务贸易也有很快增长,1985-98年,服务贸易额以年均19.3%的速度增长,在全国对外贸易中的份额由6.9%上升到13.74% 。

所以,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弊,同时也有利。只要我们通过合适的方法降低风险,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完全可以通过经济全球化这个契机,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全球经济发展篇7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经济 经济发展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更加深入,这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对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在抓紧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审时度势,规避风险,从而使中国经济成为更重要的经济体。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经济活动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提供服务、技术转移、相互依存与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超越国界的全球范围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跨越各国、各地区的界限,相互融合成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与各地区的经济互相交织、影响以及融合而成的统一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的经济行为规则,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适应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受到很多因素的推动,目前已经成为生产社会化与经济关系发展国际化的客观趋势。其最根本动力就是社会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成果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飞速转化为生产力,跨国公司发展的蓬勃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力日益加强,涌现了大量的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纵观世界范围,贸易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主流的经济政策,大量的区域经济合作更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吸引外资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发展无疑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给他们。在新兴市场中,中国是主要的外资接收国,这与跨国公司对我国增速快的新兴经济体投资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大量引入外资,有利于满足国内资本需求,提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资金,是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产力的促进。外商进行投资的同时,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被引进,推动着我国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2.对贸易的影响

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中国目前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从1994年起对外贸易顺差开始连年增长,即便是中国加工业在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2009年后我国许多企业的出口量仍达高位,率先使中国经济复苏,在经历了全球性的打击后,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推陈出新,升级换代,反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有利于劳动力分配

中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始终是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对外贸易加工等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被充分利用起来,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的发展,更有利于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才的有效利用受到重视,新型的技术工人以及服务人才充实到企业中,为我国经济提供高水平的劳动力。

(二)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不单单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使我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1.受发达国家的制约

目前,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仍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地位,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上,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明显偏向于发达国家。当世界市场接收他们的巨额投资之后,他们可以通过贸易自由的口号,对我国贸易堡垒发起攻势,来保证他们获得超额经济利润。而当他们的国内市场受到中国廉价商品的冲击,本国一些产业的行业利润受到阻碍的时候,他们就以贸易保护为借口,或者通过环保壁垒、技术壁垒阻挠中国产品的进人,根本不会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

2.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资金优势将高污染、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滥用资源,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经济全球化下,发生产业转移现象不可避免,但为了参与更多的国际竟争,我国只能接受发达国家传导过来的高能源消耗与高污染耗能,成为发达国家的生产基地。输送给发达国家数量庞大且价格低廉的有形物质产品的同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三、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中国经济无法回避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勇于接受挑战。我们要充分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我们更要警惕并防范经济全球化可能会带来的冲击,尽可能的降低消极影响。

(一)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努力,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在资源配置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仍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根据市场经济规律与规则,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政企职责分开,政府为了给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应注意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从本质上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使经营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科学、规范并且富有生机和活力,从而使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提高。我们还要创造开放、竞争、公平、有序地多元市场环境,从而进一步对市场体系进行完善。

(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更是经济大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注重吸引外商资本,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国际投资的质量。通过引进竞争的办法,燃起我国民族工业的竞争意识。国家应该引导有条件的产业和部门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从而使相应的企业追求新技术具有更大的动力,积极完善企业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大的利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获取原料、制成品以及半制成品,使我国经济运行成本降低,在吸收技术与经验的同时,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自力更生,提高我国民族工业的经济层次,提升品牌影响。我们要在能够保证立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向国外发展,争取走向国际产业链的更高端。

(三)关注产业转移带来的问题

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可能对我国环境、资源以及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在国际经济产业链中一直处于低端的位置。在开放规模被扩大的同时,应密切注意国际游资的动向并加强经济监管,避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漏洞从而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目前,我国虽然是一个经济大国,但是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却非常高,这与经济大国应有的本范并不相符。我国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大力度开拓国内市场,提高管理水平,使我国的有效需求与供给能力都得到提升。就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来看,我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的发展空间势必会受到国外经济势力的打压,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要抢占和坚守住本土市场奠定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实行“走出去”的战略。

(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的进步与不断创新是经济全球化的条件和基础。因此中国应加速科技的创新,坚持科教兴国的方针战略,大力发展科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提高科技含量,从而使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上更具国际竞争能力。我们应运用先进技术以及高新技术使传统产业技术含量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发展生产力,使中国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四、总结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对外资的吸引,有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还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分配,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仍受发达国家的制约,还要承担产业转移带来的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应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避免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并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我国经济适应经济全球化,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念鲁.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3):3-5.

[2]吕延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07):10-14.

全球经济发展篇8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经济活动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提供服务、技术转移、相互依存与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超越国界的全球范围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跨越各国、各地区的界限,相互融合成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与各地区的经济互相交织、影响以及融合而成的统一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的经济行为规则,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适应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受到很多因素的推动,目前已经成为生产社会化与经济关系发展国际化的客观趋势。其最根本动力就是社会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成果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飞速转化为生产力,跨国公司发展的蓬勃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力日益加强,涌现了大量的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纵观世界范围,贸易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主流的经济政策,大量的区域经济合作更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吸引外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发展无疑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给他们。在新兴市场中,中国是主要的外资接收国,这与跨国公司对我国增速快的新兴经济体投资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大量引入外资,有利于满足国内资本需求,提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资金,是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产力的促进。外商进行投资的同时,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被引进,推动着我国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2.对贸易的影响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中国目前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从1994年起对外贸易顺差开始连年增长,即便是中国加工业在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2009年后我国许多企业的出口量仍达高位,率先使中国经济复苏,在经历了全球性的打击后,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推陈出新,升级换代,反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有利于劳动力分配中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始终是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对外贸易加工等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被充分利用起来,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的发展,更有利于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才的有效利用受到重视,新型的技术工人以及服务人才充实到企业中,为我国经济提供高水平的劳动力。(二)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不单单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使我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1.受发达国家的制约目前,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仍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地位,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上,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明显偏向于发达国家。当世界市场接收他们的巨额投资之后,他们可以通过贸易自由的口号,对我国贸易堡垒发起攻势,来保证他们获得超额经济利润。而当他们的国内市场受到中国廉价商品的冲击,本国一些产业的行业利润受到阻碍的时候,他们就以贸易保护为借口,或者通过环保壁垒、技术壁垒阻挠中国产品的进人,根本不会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

2.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资金优势将高污染、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滥用资源,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经济全球化下,发生产业转移现象不可避免,但为了参与更多的国际竟争,我国只能接受发达国家传导过来的高能源消耗与高污染耗能,成为发达国家的生产基地。输送给发达国家数量庞大且价格低廉的有形物质产品的同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三、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中国经济无法回避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勇于接受挑战。我们要充分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我们更要警惕并防范经济全球化可能会带来的冲击,尽可能的降低消极影响。

(一)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努力,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在资源配置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仍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根据市场经济规律与规则,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政企职责分开,政府为了给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应注意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从本质上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使经营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科学、规范并且富有生机和活力,从而使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提高。我们还要创造开放、竞争、公平、有序地多元市场环境,从而进一步对市场体系进行完善。

(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更是经济大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注重吸引外商资本,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国际投资的质量。通过引进竞争的办法,燃起我国民族工业的竞争意识。国家应该引导有条件的产业和部门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从而使相应的企业追求新技术具有更大的动力,积极完善企业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大的利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获取原料、制成品以及半制成品,使我国经济运行成本降低,在吸收技术与经验的同时,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自力更生,提高我国民族工业的经济层次,提升品牌影响。我们要在能够保证立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向国外发展,争取走向国际产业链的更高端。

全球经济发展篇9

中国

外贸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科技、政治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进入21世纪,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性,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相互依存。对于经济全球化,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出自各自的利益有许多赞成或批评的意见;尽管经济全球化的规范和完善还有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也使我国更加充分地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种多样的。2000年11月15日,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午餐会上发表演讲,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观点:必须看到,现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仍是相当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许多文献指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出口市场更加集中,与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目标相矛盾。(2)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产生消极影响。(3)环保产业和绿色产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外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目前,许多人都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对我国出口、外贸、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事实一定如此吗?

经过加入WTO后的这几年的发展,事实证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并非全部都是不利影响。主要有三点原因:(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利用外资的机会,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979-1982年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迅速增加,1997年达到452.5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超过英国、法国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20年中国共吸引30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使我国能够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从而加快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2)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机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众多技术领域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至在一些技术应用方面能够与世界同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全球化以及相关的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将使科技人才的全球化科技活动日趋活跃,使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科技活动加速发展,使国家之间的全球化科技活动不断深入,使民间的全球性科技交流得以加强。经济全球化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3)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发展扩大使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到巩固和加强,在某种程度上可对贸易保护主义起遏制作用,有利于维护良好的贸易秩序。据世贸组织的一些专家估计,世界贸易量每年增长将达到2000亿美元。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在遇到贸易争端时,企业还可以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公平!合理地解决与其他世贸成员的经贸摩擦。

从上文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多面的,有利也有弊,但是在应对这些机遇与挑战的时候,我们尽量将利益调整到最大化同时将弊端降低到最小化,从而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时,我们做出的具体措施如下:(1)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一方面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通过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其升级换代,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把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来,通过进一步发展来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劳动力优势。(2)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不断促进和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 (3)将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以贸易为先导,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以适用技术通过一定规模的境外投资和境外加工贸易,充分参与世界经济分工,成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获取最大规模的比较效益。尤其要重视与世界跨国公司的合作,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4)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全面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例很大。这是一个国家的实力所在,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贸易的发展有弊的同时也有利呢?我们有以下的数据支持(这里主要只介绍外贸方面):贸易额增长是对外贸易发展最直观的表现。二十年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324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4.77%,在世界贸易中的位置由第32位跃升为第10位。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服务贸易也有很快增长,1985-98年,服务贸易额以年均19.3%的速度增长,在全国对外贸易中的份额由6.9%上升到13.74% 。

所以,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弊,同时也有利。只要我们通过合适的方法降低风险,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完全可以通过经济全球化这个契机,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松涛:《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历程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的若干思考》.《1999年中国经济年鉴》.北京 中国经济年鉴社,1999年.第828-835页.

全球经济发展篇10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科技、政治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进入21世纪,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性,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相互依存。对于经济全球化,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出自各自的利益有许多赞成或批评的意见;尽管经济全球化的规范和完善还有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也使我国更加充分地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种多样的。2000年11月15日,同志在2000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午餐会上发表演讲,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观点:必须看到,现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仍是相当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许多文献指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出口市场更加集中,与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目标相矛盾。(2)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产生消极影响。(3)环保产业和绿色产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外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目前,许多人都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对我国出口、外贸、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事实一定如此吗?

经过加入WTO后的这几年的发展,事实证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并非全部都是不利影响。主要有三点原因:(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利用外资的机会,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979-1982年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迅速增加,1997年达到452.5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超过英国、法国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20年中国共吸引30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使我国能够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从而加快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2)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机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众多技术领域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至在一些技术应用方面能够与世界同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全球化以及相关的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将使科技人才的全球化科技活动日趋活跃,使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科技活动加速发展,使国家之间的全球化科技活动不断深入,使民间的全球性科技交流得以加强。经济全球化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3)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发展扩大使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到巩固和加强,在某种程度上可对贸易保护主义起遏制作用,有利于维护良好的贸易秩序。据世贸组织的一些专家估计,世界贸易量每年增长将达到2000亿美元。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在遇到贸易争端时,企业还可以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公平!合理地解决与其他世贸成员的经贸摩擦。

从上文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多面的,有利也有弊,但是在应对这些机遇与挑战的时候,我们尽量将利益调整到最大化同时将弊端降低到最小化,从而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时,我们做出的具体措施如下:(1)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一方面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通过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其升级换代,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把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来,通过进一步发展来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劳动力优势。(2)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不断促进和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 (3)将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以贸易为先导,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以适用技术通过一定规模的境外投资和境外加工贸易,充分参与世界经济分工,成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获取最大规模的比较效益。尤其要重视与世界跨国公司的合作,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4)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全面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例很大。这是一个国家的实力所在,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贸易的发展有弊的同时也有利呢?我们有以下的数据支持(这里主要只介绍外贸方面):贸易额增长是对外贸易发展最直观的表现。二十年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324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4.77%,在世界贸易中的位置由第32位跃升为第10位。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服务贸易也有很快增长,1985-98年,服务贸易额以年均19.3%的速度增长,在全国对外贸易中的份额由6.9%上升到13.74% 。

所以,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弊,同时也有利。只要我们通过合适的方法降低风险,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完全可以通过经

济全球化这个契机,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全球经济发展篇11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被看作一股难以抗拒的力量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袭来, 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与反抗。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深刻影响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今天的经济全球化的多变性与复杂性,既要把握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又要审时度势规避风险、迎接挑战。本文提出了一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我国经济的策略,希望借此可以使中国真正分享到经济全球化的利益,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忽略的力量。

1、积极参与国际协商事务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由于固有的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未能够被打破,这样,在国际社会当中,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地位将会更为不利,南北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这是由于都是由发达国家来制定全球游戏规则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中,唱主角的是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仅仅是配角。中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需要跟其他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条件,严格规范全球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地面对全球化的竞争规则。只有这样,才可以防止全球化所导致的区域之间的“环境寻租”与“资源寻租”,才可以逐渐地缩小南北差距,才可以健康地传承人类社会的文明,真正地为人类社会谋福祉。因此,中国一定要借助多种方式参与到国际协商当中去,以充分地体现出我国在国际事务当中的主导性。

2、健全相关体系建设,增强金融风险防范

现代化经济的核心是金融。当前形势下,中国的金融体制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比如不够合理的融资结构和不够完善的金融体制等。为此,中国需要创建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地健全企业融资结构;对于坏账和呆账,要创建一系列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对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宏观调控,注重建设金融法制,建立自主性的金融司法系统,促进金融监督和管理的法制化。与此同时,使中国金融业的透明性提高,确保任何的金融制度都是透明的,进而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加快资本的自由流通,尤其是一些实施投机性炒作的短期资本,往往会造成金融危机。国家金融稳健运行的基本保障是创建科学的金融防范机制,以更加有效地保护各个方面的利益。各个监管机构如保险、证券、银行等一定要统一行动,且要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机制,以使监管的合力形成;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应用外资的过程中,应用好内资;提高风险观念,树立自控思想,改变轻视工作落实重视制度建设的现状。

3、转变经济增长的模式

当前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得益于高能耗和高投资,这种经济增长的模式只是顾及到了眼前的、短期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利益。一方面,资源是比较有限的,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会长远,并且也会使环境遭受污染。另一方面,高投资就一定要求高积累,在分配国民经济当中,倘若积累比消费高很多的话,那么就不利于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不但不能够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而且还会导致供求的不平衡,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为此,以长久的发展眼光来看,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将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从上个世纪50 年代,一些经济学家通过研究,证实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也就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多个领域的普遍应用和科技的普遍应用。因此,在中国以后的经济发展当中,要想真正地转变高投资和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模式,就务必需要:第一,注重低能耗经济的发展。在有限的自然资源条件下,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中国注重低能耗经济的发展,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但能够保护环境,而且能够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第二,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纵观经济高度发达的一些国家,它们的主导产业是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作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有效地缓解就业的压力。第三,注重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产业的科学技术含量大大地提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就在于科技。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中国就需要注重知识经济的发展。

4、货币政策的不断调整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提高了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中国务必要根据国情,创建一系列货币政策体系。当然,这并非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完成,这个过程是逐步推进的。第一,注重货币市场的发展。比如创建国内的外币同业拆借市场以增强货币市场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联系,搭配应用宏观经济政策,以解决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货币政策困境。第二,根据经济全球化影响下货币政策功能的改变,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调整策略。在对货币供应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经济全球化影响之下货币政策实质性的改变,根据货币投放结构与货币政策结构的改变,实施一定的调整策略以尽可能地使货币供应平衡。第三,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且要重视汇率和利率的相互协调。在经济全球化下,汇率和利率都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汇率的多少通过影响国内外资金流通与对外贸易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货币政策一定要考虑到人民币的对外价值与对内价值,以实现内外平衡。

5、创建人才培养机制

说到底,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可是,从当前中国的人力资源现状来讲,中国的人才素质整体不高、人才的结构不够合理,因而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倘若不能够尽快地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就无法有效地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难以使中国在世界上立足。为此,中国一定要注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进一步地改革人才制度,创建能够充分地体现人才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机制,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最终形成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结语:总而言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中国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务必要不断地思考经济发展的战略,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只有如此,才可以确保中国经济的迅速,稳定和健康发展。(作者单位:保定保菱变压器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詹洪华.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经济发展[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

[2]耿亚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3)

[3]刘树本.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1(12)

[4]吴念鲁.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J].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0(03)

全球经济发展篇12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引起了不少学者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1扩大论

国内外大部分的研究结果都显示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距起到了扩大的作用,这一结论与实际情况最为吻合,也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认可。

AdrianWood(1995)认为发达国家非熟练劳动力境况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不断扩大。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导致了对发达国家劳动力的需求减小了20%,而这减小的部分主要在非熟练劳动力上。Lamer(2000)认为如果美国的经济体系是对数线性的且贸易品的数量等于要素的数量,那么贸易壁垒对于收入分配没有太大的影响。他认为并不是技术拉大了美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而恰恰是贸易使得美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了,并且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GiovanniAndreaCornea(2003)通过对两个阶段的全球化过程进行比较发现,区域差距的实际情况与一些经典理论的预测是矛盾的,同时他认为相对于国家之间的差距来说,研究国家内部的差距更具有政策性的意义,因为国内差距的路径依赖程度较小,容易受到经纪人行为的影响。Adams(2008)考察了全球化、知识产权保护、外商直接投资、体制基础等指标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解释达到15%。DresherandGaston(2008)对一系列国家的产业工资和家庭收入等数据的研究发现,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杨小凯、张定胜(2004)利用一个包含交易成本以及内生和外生比较优势的模型证明了,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地区和具有较好交易条件的个人会首先参与到全球化的活动中去,此时二元结构加剧,收入不平等增加。随着后来者的加入和追赶,二元结构和收入差距缩小,但是当领先者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二元结构又会重新出现。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既不是单调增加也不是单调递减。戴枫(2005)的实证研究表明收入差距与贸易自由化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并且两者之间保持着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中国的贸易自由化加剧了贸易条件的恶化,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同时,中国贸易开放的非均衡性也导致了地区收入差距的不平等。

2缩小论

持相反观点的学者的研究和主流经典理论的预测相一致,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区域经济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世界各国应该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活动。BhagwatiandSrinivasan(2000)研究了发展中国家贸易与贫困之间的关系。在动态条件下,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减少贫穷的发动机,贸易通过经济增长从而减少贫困。徐水安(2003)采用两种要素和两种商品的H-O-S模型(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以世代交叠模型为假设,创新点在于考虑了我国二元经济的实际国情,综合来看,贸易自由化会使得个人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降低。袁冬梅、魏后凯、杨焕(2011)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化中贸易开放程度的扩大起到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3不确定论

但仍有许多人认为尚无法确定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正向还是负向,甚至有些学者对关联的程度提出了质疑,认为并不能确定两者之间是直接关联还是通过其他因素产生的间接关联。何璋、覃东海(2003)以我国为例进行跨省研究,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以外贸依存度为指标所表示的开放程度与收入分配差距之间存在一种凹型的函数关系。胡超(2008)采用1985—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就对外贸易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发现对外贸易与收入不平等之间是一种倒“U”形的关系。虽然改革前期对外开放扩大了收入不平等,但是开放为经济增长带来的巨大推力是毋庸置疑的,对外开放对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只是暂时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