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生工作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12-14 06:25:55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1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区人民医院

2012年***区人民医院主要做好康复医学科的筹建工作,包括房屋、设备、人员、经费的逐步配套。医院将门诊三楼原中医门诊和针灸门诊的重新设计装修,并新建了近70平米的康复训练厅。先后选派3人次到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配备了中药熏蒸床、理疗床、牵引床、远红外线按摩理疗床、中频治疗仪、红外线烤灯、电针仪、周林频谱仪、温热磁场振动治疗仪、TDP治疗机、激光疼痛治疗仪等设备。开展了针灸、电针、温灸、火罐、腰椎牵引、颈椎牵引、中频治疗、超短波、红外线、热磁疗、推拿、按摩、中药熏蒸、药离子导入、中药涂敷治疗康复理疗项目等。在卫生局统一安排下购买了7张电动牵引床、3台蜡疗机、2台热敷治疗机等物理治疗设备。经过一年的准备,今年区医院成立了康复医学科,现有医师4人、护士3人、治疗师3人。在医院内建立疾病早期康复介入制度。指导3家社区开展康复治疗服务和康复咨询服务。两年来门诊康复服务7860人次,住院病人61人次。

2、金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金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开展康复项目:牵引、手法复位、中药熏蒸、中频治疗、推拿、电针、火罐、放血疗法。

卫生技术人员32名,其中中医3名,没有康复专业人员。结合原有的中频,熏蒸等中药理疗康复,做好了专科优势病种的经验总结,进一步完善专科病种的诊疗规范,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继续打造好康复理疗在社区的影响力,让康复理疗成为真正的具有同等竞争力的特色专科。在两年里科室共接诊病人1250人次,收到广大患者好评,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金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康复医疗设备:普通电脑牵引床、多功能电脑牵引床、中频治疗仪、中药熏蒸床、神灯、电针治疗仪。2012年区卫生局配备了①熏蒸治疗机一台②智能疼痛治疗仪③离子导入治疗仪④极超短波治疗仪⑤艾灸治疗机⑥电针治疗机⑦神经损伤治疗机⑧磁振热治疗仪等设备,填补医院的医疗空白,为颈腰椎等病的治疗提供了又一经济有效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3、小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小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中医康复科,工作人员3名,其中中医主治医师2名,中医执业医师1名。现有设备:红外线治疗仪2台,中频治疗仪2台,超声波治疗仪1台,电麻仪2台,牵引床1张。开展的项目为中医、针灸、推拿、耳穴、艾灸、拔罐、牵引、中药导入、电疗、超声波治疗。目前重点康复人群为中风后遗症患者,主要以针灸、中药、推拿、心理治疗和偏瘫康复器帮助病人进行恢复,并总结出一套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将经过医师系统规范治疗的康复者进行了记录,并建立了规范的档案进行管理。今年已有5位患者参与了康复管理,对康复建档者定时认真的进行随访,及时的与患者沟通,并且给与患者予有效的建议。另外,今年对脑肿瘤切除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一名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今年特派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提高了中心的康复水平。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

1、康复场地不足及康复设施不全,康复专业人员缺乏。

2、针对性、系统性、实用性康复知识学习还在起步阶段,可以说针对性有了,系统性、实用性还刚刚开始。

3、由于康复体系建设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卫生部门无法单独完成,因此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缺失,有利于此项工作的财政、医保、人事方面的政策措施有待出台。

4、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不成熟,还需磨合,适合双方的分工协作方式有待探索。

5、对公众的康复知识有待普及,康复医疗服务病源不明确,服务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6、康复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还没有显现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突出打造技术品牌。将康复医疗体系的建设纳入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工作规范,努力做好我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工作。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2

从现在开始到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在全市符合条件的镇、街、区和市直医院全面实施推进。

二、指导思想

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为目标,按照上级试点安排和“优化布局和结构、分层分级、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预防、医疗、康复相结合,全面加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市康复医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分级分工、高效优质的康复医疗服务。

三、目标任务

通过试点,将康复医疗纳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内容,探索建立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工作机制和主要政策措施,建立预防、医疗、康复相结合,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㈠整合各类康复医疗资源,科学规划设置康复医疗机构。统筹规划辖区内各类康复医疗资源,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康复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残联康复资源与康复医疗资源的共享、互补和联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各种不同康复需求的伤病患者、残疾人及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康复医疗服务平台。在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根据需求有计划、按步骤地设置康复医院及其他延续性医疗机构(护理院、老年病院、慢性病院、残疾人康复医院或中心、养老服务网络等)。

㈡建立康复医疗服务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探索建立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明确各类提供康复医疗服务机构的功能和任务,建立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延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康复医院或其他康复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家庭”一体化康复医疗服务网络体系。二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室立足于疾病急性期的早期介入,与相关临床科室充分融合,预防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并承担区域内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康复医院、以康复科为主的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主要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条件的镇、街、区村卫生室设立康复室(站),主要为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条件允许的可以提供居家的康复、护理服务,并逐步将居民康复医疗服务信息纳入现有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㈢做好儿童残疾预防工作,逐步建立儿童残疾随报及早期康复工作制度。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要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听力筛查等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街、区卫生院及残疾人康复机构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结合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对发育异常、视力低常、听力异常或疑似残疾等儿童应及时转诊。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转介至相应康复机构接受早期康复。

㈣逐步建立通畅的康复患者双向转诊制度。鼓励二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与康复医院或镇、街、区卫生院(室)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相对固定的转诊关系,制订转诊规范和流程,逐步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积极组织建立区域内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服务对口支援关系,帮助解决镇、街、区卫生院(室)实际困难。积极与医疗保障管理部门沟通,通过对不同医疗机构实行不同的支付办法和报销比例,利用经济手段调控康复医疗服务的供给和利用;积极推动康复医师多地点执业,从制度上规范双向转诊。逐步建立起健康有序的康复患者转诊、流动机制,更好地满足群众康复就医需求。

㈤提高康复医学专业的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地制定培训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各级各类康复医疗机构中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将康复知识纳入全科医生培训的重要内容,发挥康复治疗技术定点培训医院作用,大力开展康复技术进修学习,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综合医院在明确自身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贯彻落实《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要求,康复医学科应当积极主动与临床相关科室合作,提高早期康复介入能力,细化专业分工,提升学科水平。其他临床学科树立早期康复意识,主动与康复医学科协作。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区卫生院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引进适宜技术和设备。加强专(兼)职康复技术人员培养配备,提升康复医疗能力。加强对养老院、护理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技术扶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知识宣传和普及功能,提高城乡居民康复预防和康复治疗意识。探索制定康复医疗服务标准规范。

㈥充分发挥康复医学学术团体和专家作用。积极参与市康复医学会的各项活动,大力培养康复医学专业专家队伍,建立市、镇、街、区两级康复医学专家库,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下,指导本区域的康复医疗服务人才和技术建设,参与康复医疗服务机构达标验收和相关检查指导工作。

四、试点原则

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卫生局要做好试点的组织、准备工作,主动协调残联、财政、民政、人社等相关部门,及时沟通,逐步完善配套政策,加大经费投入,重视人才培养,强化监督管理,为试点营造良好环境。

㈡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调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市、镇、街、区要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卫生事业和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及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与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同步推进,在宏观调整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同时,同步安排和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包括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在内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互补、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

㈢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康复医疗服务领域,完善政策措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举办的康复医疗机构依法经营、加强管理、健康发展,促进不同所有制康复医疗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㈣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针灸、推拿等中医专业技术在康复医疗服务中的特色作用,积极推广“小、便、灵”中医药康复医疗服务技术项目,为群众提供简、验、便、廉的康复医疗服务。

五、实施步骤

㈠动员部署阶段。制定下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重点、具体任务、职责分工、时限要求等,抓好各项工作内容的落实。

㈡全面实施阶段。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管理,定期调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明察暗访等形式进行督导检查,促进工作的有序开展。适时组织召开活动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

㈢中期评估阶段。对开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施进度和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和中期评估,总结和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持续整改提高,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㈣总结阶段。对开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督导和终末评估,对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召开试点工作总结大会。

六、工作要求

㈠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各镇(街道)、各医疗机构应当充分认识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工作的重要性,成立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加强指导、培训、评估和监督;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做好基线调查,提出本地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目标,制订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要强调体制机制创新,力求有所突破。相关医疗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准确把握政策,做好发展定位,积极参与推进,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㈡实行目标化管理。卫生局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进行督导评估,定期进行专题研究,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各镇、街、区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持续、有序推进。要加强工作信息的搜集,安排专人逢双月底前报送工作信息,并做好试点工作文件、资料、照片、录像等档案材料的收集和规范管理。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3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提高及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增长,历经10多年的努力,省级残联康复中心的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缓解了社会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压力,满足了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部分需求;初步建立了残联系统的康复服务业务平台。省级残联康复中心是各地省级残联直属事业单位,承担残疾人康复训练、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工作的综合性康复机构与技术资源中心,对残疾人进行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项工作。

省级残联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现存问题

(一) 建设发展不平衡

省级残联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很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对外协作薄弱,与卫生、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不够。2006年11月22日中国残联下发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明确规定残联康复中心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的康复机构。早在1991年7月31日,卫生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共同制定并颁发了《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该规划要点对于康复医疗机构的建设做了明确规定。关于康复医疗机构的定位问题规定:“康复医疗机构是指使用综合的康复评价(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患者施行康复措施,使其尽量减少身心功能障碍,以利于重返社会的一种新型的医疗机构。由于康复医疗对象的情况不同,为他们服务的康复医疗组织形式、人员配备、器械设施等方面也有差异。但是,凡称为康复医疗机构者(包括医院康复科、室),一般需要配备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康复医师以及其他专业人员,并要有与其任务相适应的房屋和设备。”关于康复医疗机构的建设问题,该《规划要点》规定:“康复医疗机构的建设,既要按照康复医学的特点,又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康复医疗机构的内部结构,侧重点应放在康复评价、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以及语言治疗等方面的建设。”关于康复医疗机构的开业问题,该《规划要点》规定:“设立康复医疗机构时,要按照政府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登记注册和认可,名实不符者,不得称为康复医疗机构;对不具备条件者,不予注册认可。今后新设康复医疗机构都要申请评审,经认可才能开业。”。依照此规划要点的规定,省级残联康复中心中还有11个中心未取得卫生主管部门的开业许可,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还有,1994年9月1日国务院令第149号施行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八条规定“设置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里有康复医院的标准,此标准中床位的规定为“住院床位总数20张以上”。而省级残联康复中心中有6个中心的住院床位为0,还有1个中心的建筑面积居然为0。

(二)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省级残联康复中心的人才队伍建设缺乏一支专业的康复技术人才梯队,尤其是缺乏高层次人才。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里[康复医院] 标准中人员的规定要求:“康复治疗人数不低于卫生技术人员数的三分之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床至少配备0.25名护士;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依此标准计算,省级残联康复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应不少于1534名,而现实数为595名,离《标准》中要求差939名;护士总数应不少于548名,而现实数为161名,离《标准》中要求差387名;从康复人员的专业、学历和职称结构看,康复治疗专业人数少,为161名,仅占27.06%,低于卫生技术人员数的三分之一;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数比例低,高级职称只占8.06%,研究生和本科学历仅占17.47%。很多康复治疗专业人员是由其他专业转岗而来,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造成康复技术力量薄弱,影响各项康复治疗项目的开展,业务发展缓慢。而康复高级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了人才梯队建设,并且制约了康复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康复服务业务开展单一,康复技术含量不高

省级残联康复中心多是在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建立的,开展的康复业务大多为残疾人辅助器具、聋儿康复、社区指导与人员培训,康复服务业务开展单一,康复技术含量不高。而康复应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四个领域的内容,其中“医学康复”是基础和出发点,是实现康复目标的根本保证,但大多数残联康复中心没有开展医学康复业务,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体现不够,离《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与康复人才培养的滞后、康复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密切相关的。

加强省级残联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

(一)加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康复实践中十分强调康复团队工作,并作为康复医学的一大特色,要求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假肢制作与矫形师、心理医师、社会工作者等密切配合。必须针对这种康复工作的特殊性,加强各类康复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采取进修培训、学术交流、康复研究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调动康复技术人才的积极性,营造尊重知识与爱护人才的环境氛围,激励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并鼓励在新的学术领域进行探索。同时要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了解新信息,掌握新技术,建立人才培养计划与适合康复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用人机制。从实际出发,精简行政后勤人员,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加强统一管理,增强业务活力。

(二)拓展业务领域,提升康复服务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所以要针对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这六类残疾人开展康复业务,鉴于残联系统中聋儿康复业务和用品用具供应业务已自成服务体系,那么,各省级残联康复中心就要以开展肢体康复业务为主。为了使更多的残疾人能得到康复服务,还要拓展康复业务领域,因地制宜逐步开展如弱智儿童、孤独症、低视力等康复业务。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前提下,开展特色化、专科化,以副养主的康复业务,如老年病及慢性病。要合理设置业务领域、业务布局、工作流程,在残联康复中心内部建立协调运作的业务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康复服务质量。

(三)明确定位,以医学康复为重点,坚持全面康复原则

省级残联康复中心是各地康复事业的示范窗口和技术资源中心。示范窗口是指康复中心要具有最好的康复服务功能,有导向性、借鉴性和指导性。省级残联康复中心作为一个专业从事康复服务的机构,要以医学康复为重点,向社会展示真正的现代意义的康复内涵,成为向社会提供参观、学习、观摩、培训的康复医学教育基地。并且要坚持全面康复的原则,服务于广大的残疾人,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使之发展成为当地一流的康复服务机构,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技术资源中心应具有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研究的功能。省级残联康复中心负责指导全省范围内的残疾人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针对基层开展康复知识普及、技术人才培训和康复研究工作。不仅要组织开展康复服务,还要组织力量进行康复技术资源的开发,加强实用康复技术的课题研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推广适合当地需要的实用康复技术,提升残联康复中心在康复医学界的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能力,使其建设持续发展。

(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在《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与配套实施方案》中提出,建设与发展残疾人康复机构是确保《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中康复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应把省级残联康复中心的建设置于具体的康复实施方案中予以具体规定,使之有载体得以落实。只有抓好机构的建设,建立了服务网络,才能完成《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与配套实施方案》中所提出的康复任务,才能使残疾人得到有效的康复服务。有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与配套实施方案》的政策指导,各省在制定当地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及实施方案需充分考量本省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发展建设,省级残联康复中心的建设才能得以发展。针对现阶段大部分残联康复中心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康复治疗专业人员没有执业资格证、机构名称不统一、各康复中心间建设的标准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问题,应该参照卫生部的相关文件,用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及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省级残联康复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并且要尽快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医疗机构的规范管理体系,加大督导力度。只有建立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建设与发展长效机制,才能使省级残联康复中心有序健康发展。

(本文作者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工作人员)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4

一、问题提出

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但极易被他人忽视的一类群体。淮安市仅清河区便占有1.55万各类残疾人,由于清河区残疾人事业起步较晚,残疾人工作目前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解决就业难、康复难、教育难、婚姻难等具体问题方面,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如何在此困难的局面下有效开展肢体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活动?这是目前社区服务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

二、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现状

(一)个人基本情况

样本呈现男性与女性比例接近,50-70岁的人居多,已婚人数居多,退休人数居多以及文化程度偏低的普遍特点(见表1)。

1、家庭人口数

家庭人口数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7,平均数为3.2;与本人共同生活的人数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7,平均数为3.33.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大部门都不是独自居住,绝大部分的家中都有其他成员同住,这个一方面调查对象可以得到照顾,另一方面如是家境不是很好的家庭的话生活会比较困难。

2、家庭年收入及主要生活来源

家庭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20人,占总数的32.7%;1-2万元的有16人,占总数的26.2%;2-3万元的有4人,占总数的6.6%;3-4万元的有13人,占总数的21.3%;4-5万元的有4人,占总数的6.6%;5万元以上的有4人,占总数的6.6%。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绝大部分的主要生活来源是个人所得,其他的资助不是很多。

3、医疗保障情况

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38人,占总数的69.1%;享受农村合作医疗有9人,占总数的16.4%;有其他医疗保险的有2人,占总数的3.6%;费用完全自理的有2人,占总数的3.6%;其他的有4人,占总数的7.3%。结果表明,除4人外其他的调查对象都享有一些医疗保障,费用需完全自理的很少。

(二)残疾及康复情况

1、生活自理程度

完全自理的有21人,占总数的34.4%;需要他人部分帮助的有29人,占总数的47.5%;完全依赖他人的有11人,占总数的18%。结果显示,大部分调查对象的生活需要他人部分帮助,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帮助的人数也较多。

2、致残原因

致残原因为遗传的有1人,占总数的1.6%;为先天的有9人,占总数的14.8%;为疾病的有31热,占总数的50.8%;为创伤或意外受伤的有18人,占总数的96.7%;有害环境的有1人,占总数的1.6%;原因不明的有1人,占总数的1.6%。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大部分的致残原因是疾病或创伤或意外受伤。其中有害环境的虽然只有1人,但是有害环境这个因素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3、个人康复愿望

在个人康复愿望中希望得到经济资助的有37人,占总数的61.7%;希望受到护理照顾的有9人,占总数的15%;希望获得工作的有6人,占总数的10%;希望受到安养的有4人,占总数的6.7%;希望学习技能的有2人,占总数的3.3%;无的有2人,占总数的3.3%。结果显示大部分的调查对象希望得到经济资助,说明经济对于调查对象来说是一个重要问题。

(三)康复需求

1、康复医疗

在康复医疗需求方面,希望医疗诊断的有28人,占总数的70%;希望医疗、康复护理的有12人,占总数的30%。结果表示大部分的调查对象希望能够得到医疗诊断和医疗康复护理,而其他的康复医疗没有人希望,且还有21人没有康复医疗的需求。

2、心理服务、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等其他需求

在心理服务方面,需要心理咨询的有3人,占总数的10.7%;其他的有25人,占总数的89.3%。在教育康复方面,其他需求的有7人。在职业康复方面,职业咨询的有5人,占总数的13.9%;职业培训的有4人,占总数的11.1%;职业指导的有3人,占总数的8.3%;职业再设计的有1人,占总数的2.8%;其他的有23人,占总数的63.9%。在其他需求方面,需要安养的有28人,占总数的53.8%;需要居家服务的有24人,占总数的46.2%。

三、康复需求问题解决——建立社区服务多中心供给制

(一)以社会工作组织为代表的民间组织介入社区服务

逐步实行社区服务与政府脱钩,交由专业社会工作者组成的社区组织承担。“社区助残”和“社区优抚”等工作,先行交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承担。面对区内各类群体,社区社会工作者要运用专业的方法,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服务,努力做到解决问题,培养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对社区的归属感。要依托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提升工作范围,孕育和培养更多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和其他非营利机构参与社区各类公益服务。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项目,如残疾人就业指导、就业培训潜能开发等,交由社会工作者有针对性地长效解决。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如残疾人日常照顾等工作,交给其他专门的非营利组织。

(二)社区服务社会化的运行机制

残疾人社区服务应由政府、社会组织和商业机构共同承担,政府担当主导作用。政府要处理好效率、公平、竞争、质量等多方面的问题。第一,清晰并明确服务内容。街道办事处及职能部门要全面梳理公共服务内容,逐步将决策咨询、标准制定、行业规范、资格认证等职能和相关工作转移或委托给社会组织,要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由政府“直接提供、直接管理”转变为“购买服务、实施监督”。第二,建立购买服务机制,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项目竞标。设立购买服务的指标平台,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以可靠的、合理的指标衡量、控制社会组织和商业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绩效。第三,确保有一个以上的非营利组织或商业组织能够提供同类服务。为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营造竞争局面,以有竞争性的市场降低垄断形成的可能性,并产生节约的潜力。

(三)残疾人工作服务应深度探索立体结构

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开展助残服务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民营资本投入助残服务事业。以现开始的公益创投为示范点,通过贯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各项助残服务工作软硬件设施。针对社区肢体残疾人,积极探索 “一站式”助残服务管理系统,为残疾人设立日常服务、助餐服务、洗衣服务、日托服务、看病服务、救助服务、聊天服务等菜单式服务,实现助残服务的信息化、便捷化;依托社区卫生分中心进一步建立完善社区残疾人健康档案,通过深入推进助餐点全覆盖工作,拓展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功能,切实加强残疾人关爱结对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社区的助残服务立体网络。

参考文献

[1]马洪路.社区康复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化级本土化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25-01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健康教育是护士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积极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我科为康复科,收治对象是工伤后的残疾者、骨科恢复期、老年病及有功能障碍者、慢性病病人等,康复护理措施除一般的基础护理外,均需对病人进行残余功能锻炼,以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我科初步实行健康教育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一下如何把健康教育运用于康复护理工作的一些方面。

1 健康教育的方式

1.1 文字卡片。

1.2 口头讲解。

1.3 提问与讨论相结合。

1.4 示教与指导相结合。

2 制定规范合理的健康教育内容

2.1 康复治疗的宣教重要性。

2.1.1 加强病人对康复治疗重要性的认识,不服从治疗,不认真锻炼,均可导致不应有的并发症,造成或加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2.1.2 康复治疗前将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制定一个康复治疗方案,由以康复医师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师和临床医学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康复治疗组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评定、调整,直至治疗结束。并将功能锻炼的计划步骤、练习方法、注意事项告知病人,使之了解及掌握,自觉配合医护人员完成锻炼计划。鼓励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及疑问要随时与医护人员及时沟通,确保康复治疗的效果。说明所做的治疗项目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鼓励患者报告任何副作用的征象。

2.2 康复护理的宣教内容。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总的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紧密配合康复医学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而进行工作的[1]。它是工伤康复医疗体系整体的一个环节,与康复临床医疗、康复治疗并列,为工伤康复的三大支柱之一,共同为工伤职工恢复其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劳动和社会工作能力提供医疗保障。康复护理宣教能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可促进和巩固效,缩短患者工伤医疗期。康复护理的宣教内容如下:

2.2.1 及转移术:如保持良肢位,轮椅移动,床上移动等。说明保持良肢位可以预防继发性残疾,落实相关安全措施,如防跌倒、防烫伤等。

2.2.2 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技术:翻身拍背防压疮,排尿及排便功能训练,关节活动能力训练,预防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等。

2.3 “自我护理”及“协同护理”的宣教内容。“自我护理”指根据不同疾病、功能障碍程度,在康复护理评估后,即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耐心的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残疾病人,充分发挥其潜能,使他们部分或全部地照顾自己,同时鼓励家属参与,以适应新生活,重返社会。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宣教内容:穿衣、洗漱、梳头、进餐、写字、握物等动作训练,假肢、矫形器、辅助工具的使用指导及训练技术等。掌握康复的简单康复技术,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矫正等。

3 职业康复的宣教内容

职业康复治疗就是通过对病人残疾之前职业专长、兴趣、工作、习惯、作业速度、工作技能、身心功能状况和就业潜力及职业适应能力做出综合性分析评定,对适宜参加的工作提出建议,对需进行就业适应性训练者进行就业前训练,为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4 《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法规讲解

我科收治以工伤病人居多,通常,工伤事故是在患者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涉及事故的人员基本上为青壮年,在整个住院的过程中,困扰他们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三大点:①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②担心病情预后不佳影响日后工作和生活;③对工伤医疗保险政策法规系列知识的了解和缺乏[2],护理过程中对工伤医疗的程序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政策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康复的认识,解除思想顾虑,促进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和护理,为工伤患者全面康复打好基础。为此医院准备最新的《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应的法制法规,用于派发给患者,并为患者讲解其中的条款,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权利,维护了合法权益,减少可社会不安定因素。同时拉近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5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对工作的潜在作用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就会对护理工作充满信心,热情主动,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语言就会有情感,就有亲和力,使患者放松,减轻因患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患者就能很快的熟悉环境,适应病人的角色,自觉遵守规章制度,配合医护人员顺利进行检查和治疗。因此,护士自身心理健康对患者的康复起着促进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康复护理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丰富康复护理的内涵,注重早期康复护理的介于,将功能指导与心理疏导、预防和保健及健康教育相结合,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技术[3]。通过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临床护理之后,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增加,有利于病人对护理各项操作的配合。通过健康教育,使我们认识到:加强健康教育,消除或改变了病人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增强和提高了患者自觉认识和预防能力,让病人充分意识到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确保了疗效;加强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尊医行为,并提高了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6

截至2014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3749家,其中医院224家(公立医院15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245家,拥有医疗床位7.70万张,全市卫生人员14.8万人,卫生技术人员12.1万人,全市总诊疗人次1.38亿人次,住院人次253万人次,预计2014年全市卫生总费用715.40亿元,人均卫生总费用5496.60元。

二、已开展的工作

(一)制定出台鼓励支持养老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的通知》(穗府办[2013]30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实施办法的通知》(穗府办[2013]27号)文件精神,我市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的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在内设置独立的医院或护理院;规模较小的可按标准开设医务室;周边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的养老机构,可以通过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的方式为老年人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二)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奠定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我市坚持政府为主导,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6个,实现街道全覆盖,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提供医疗照护支持奠定基础。一是为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我委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实施《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方案》,将老年人列入重点人群,引导更多居民到基层就诊。各区均成立了组织架构,结合实际制定辖区工作方案,并积极推进。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2个,占中心总数的81%。二是按照《广州市社区卫生家庭病床服务管理规范(试行)》要求,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有需要的老年人设置家庭病床。2014年,全市共建家庭病床4785张,医生巡诊49342人次、家庭出诊15253人次

,护士巡诊68524人次、家庭出诊24852人次。三是密切配合民政部门,鼓励各区努力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医养结合模式。越秀区六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开设家庭病床的方式与区侨颐园养老院实现医养结合,以定点服务的方式与社区养老(长者饭堂)相结合,定期派员上门开展健康教育和管理。萝岗区联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居家养老示范中心推行社工+医生+康复师的服务模式,根据长者身体特性设立独立的健康小屋和康复理疗室,对长者整体情况进行统筹管理。广州市养老协会、天河区珠吉街养老院今年6月在珠吉街举办“医护养三模式经验推广会”,对该运作模式予以肯定,将适时推广珠吉街的好经验、好做法。

(三)支持医疗机构提高老年服务能力。一是支持老年专科医疗机构和老年病科、临终关怀等相关科室建设。截至2014年底,广州市共有63家医疗机构开设了临终关怀科,46家医疗机构开设了老年病专业,438家医疗机构开设了康复医学专业。有广州市老人院医院、广州友好医院2家老年专科医院,广州友好医院护理院、广州天河珠吉护理院2家护理院,可以为老年人以及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二是加强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实施2013-2015年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培训项目,选取了10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作为康复治疗师培训医院,对全市118名基层医疗机构康复人员(包括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士)开展了为期12周的康复医疗技术培训,力争到2015年底完成在岗康复治疗师的全员培训工作。继续重点推进康复医疗体系双向转诊试点工作,逐步建立上下级康复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和相对固定的转诊关系,实现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力不足,人才缺乏。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人力、人才匮乏的困境,尤其是全科医生不足,工作强度非常大。全科医生待遇偏低,职称晋升困难,社会地位不高,导致人才容易流失。从事老年人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也非常紧缺,成为养老机构、医院面临的共同难题。

(二)尚未理顺医疗保险定点工作,部分“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服务内容、家庭医生式服务项目没有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是相关服务发展受限的原因之一。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置护理院、医务室等医疗机构,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二是鼓励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部分一级医院,与邻近的养老机构进行有机衔接,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7

截至2014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3749家,其中医院224家(公立医院15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245家,拥有医疗床位7.70万张,全市卫生人员14.8万人,卫生技术人员12.1万人,全市总诊疗人次1.38亿人次,住院人次253万人次,预计2014年全市卫生总费用715.40亿元,人均卫生总费用5496.60元。

二、已开展的工作

(一)制定出台鼓励支持养老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的通知》(穗府办[2013]30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实施办法的通知》(穗府办[2013]27号)文件精神,我市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的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在内设置独立的医院或护理院;规模较小的可按标准开设医务室;周边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的养老机构,可以通过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的方式为老年人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二)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奠定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我市坚持政府为主导,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6个,实现街道全覆盖,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提供医疗照护支持奠定基础。一是为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我委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实施《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方案》,将老年人列入重点人群,引导更多居民到基层就诊。各区均成立了组织架构,结合实际制定辖区工作方案,并积极推进。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2个,占中心总数的81%。二是按照《广州市社区卫生家庭病床服务管理规范(试行)》要求,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有需要的老年人设置家庭病床。2014年,全市共建家庭病床4785张,医生巡诊49342人次、家庭出诊15253人次

,护士巡诊68524人次、家庭出诊24852人次。三是密切配合民政部门,鼓励各区努力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医养结合模式。越秀区六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开设家庭病床的方式与区侨颐园养老院实现医养结合,以定点服务的方式与社区养老(长者饭堂)相结合,定期派员上门开展健康教育和管理。萝岗区联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居家养老示范中心推行社工+医生+康复师的服务模式,根据长者身体特性设立独立的健康小屋和康复理疗室,对长者整体情况进行统筹管理。广州市养老协会、天河区珠吉街养老院今年6月在珠吉街举办“医护养三模式经验推广会”,对该运作模式予以肯定,将适时推广珠吉街的好经验、好做法。

(三)支持医疗机构提高老年服务能力。一是支持老年专科医疗机构和老年病科、临终关怀等相关科室建设。截至2014年底,广州市共有63家医疗机构开设了临终关怀科,46家医疗机构开设了老年病专业,438家医疗机构开设了康复医学专业。有广州市老人院医院、广州友好医院2家老年专科医院,广州友好医院护理院、广州天河珠吉护理院2家护理院,可以为老年人以及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二是加强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实施2013-2015年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培训项目,选取了10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作为康复治疗师培训医院,对全市118名基层医疗机构康复人员(包括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士)开展了为期12周的康复医疗技术培训,力争到2015年底完成在岗康复治疗师的全员培训工作。继续重点推进康复医疗体系双向转诊试点工作,逐步建立上下级康复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和相对固定的转诊关系,实现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力不足,人才缺乏。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人力、人才匮乏的困境,尤其是全科医生不足,工作强度非常大。全科医生待遇偏低,职称晋升困难,社会地位不高,导致人才容易流失。从事老年人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也非常紧缺,成为养老机构、医院面临的共同难题。

(二)尚未理顺医疗保险定点工作,部分“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服务内容、家庭医生式服务项目没有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是相关服务发展受限的原因之一。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置护理院、医务室等医疗机构,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二是鼓励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部分一级医院,与邻近的养老机构进行有机衔接,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8

医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本人于1997年毕业进入临床,____年晋升为主治医师,回眸过去的工作、学习、生活既辛苦、忙碌,又让人感到充实和自豪。现将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

晋升为主治医师是独立开展工作的开始,为迅速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前两年本人一直在急诊科工作,急诊工作的锻炼使我迅速提高对急危重病的认识和抢救水平,能熟练处理好急性左心衰、急性冠脉综合症、支气管哮喘发作、高血压急症、癫痫大发作、上消化道大出血、大咯血等内科急症;同时能熟练地进行心肺脑复苏的抢救。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内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阅读大量医学杂志及书刊,坚持写读书心得和综述,踊跃参加医学专业网络,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及时应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内科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的诊治技术,同时也能处理各系统的常见病及各种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症如心脏骤停、药物中毒、昏迷等等,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差错事故的发生。我的信念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解除病人痛疾。临床工作离不开科研,同时我也希望自己有所创新,并开展了以脑卒中为主题的系列研究,针对脑卒中发病后肢体瘫痪后遗症多,且发病年龄高,治愈率低,申报了《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应用》课题,提出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加强肢体康复,在康复治疗中发现强制性运动治疗对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较好,但对下肢功能恢复与一般康复治疗区别不大,故又提出《脑卒中下肢偏瘫病人踏车运动疗法临床分析》的相关研究,采用踏车运动治疗患侧下肢,并且取得较好疗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攻关,最终完成课题,在临床推广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医学研究的艰辛,虽然我的课题已取得阶段性结果,但治疗脑卒中是一项长期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建树。

自任职以来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对下级医师的指导工作,培训下级医师进行各种常用内科操作,规范三级查访制度,提高下级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多次组织院内讲座,规范各种常规操作技能,真正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

希望自己能通过这次晋升评审,使自己的业务工作更上一层楼,做一个优秀的内科医生。

医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2作为一名医生,我的工作职责就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作为一名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新手,我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乡镇医疗卫生工作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机构,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枢纽,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服务载体。20__年至20__年至今,三年来的的实践工作,我对自己工作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在这里我作一下简单的陈述: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在实践的工作中,把“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知识更新的必要性,现实驱使着我,只有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努力学习,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胜任本职工作,否则,终究要被现实所淘汰。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理论知识,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和党政策,领会上级部门重大会议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同党同组织保持一致,保证在实践工作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本职工作,我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医疗卫生理论及技能,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根据工作中实际情况,努力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将来回首自己所做的工作时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不因虚度时光而羞愧。

二、恪尽职守,踏实工作

当我们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的时候起,我就谨庄严宣誓过:“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今天,我不断的努力着。基层医疗工作,更使用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和应尽的职责。按照分工,摆正位置,做到不越位,不离任,严格遵守职责,完成本职工作。只有把位置任准,把职责搞清,团结同志、诚恳待人,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工作,才能完成好本职工作,做好我作为一名基层医疗报务工作者的本职工作。、在门诊,往院的诊疗工作中,我随时肩负着湖潮乡4149户,共1万7千多口人及处来人口的健康。360天,天天随诊。那怕是节假日,休息日,时时应诊。不管是在任何时候,不耽误病人治疗,不推诿病人,理智诊疗。平等待人,不欺贫爱富,关心,体贴,同情每一位就诊的患者。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诊疗中,严格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规则,开展门诊,往院的诊疗工作。、相关政策宣传及居民健康教育方面,从20__年新合医在我乡开展以来,本人认真学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及相关新型农村合医疗会议精神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制度,组织村医生及本院职工进行培训学习,并利用赶集、到卫生室督导检查和下村体验时间及平时诊疗工作中,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新合医工作。以电话、现场咨询及发放资料等方式,开展居民健康教育工作。、安全生产维稳管理、新型农村合医疗管理。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是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20__年的本院的安全生产维稳管理,本人通过职工的会议培训,使全院职工安全意识有明显提高,通过组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使我院的事故发生率全年为零,保证了我院日常工作正学开展。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搜集、汇总、反馈及时上报各新型农村合医疗管理方面的意见和材料,为院领导班子更好地决策,并协助管理我院及我乡的新合医及乡村一体化工作。

医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3转眼间,在__医院工作已六年。 __ 年已到岁末,回顾今年一年的工作,不管是业务水平方面,还是科室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思想方面

我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工作态度踏实认真,也避免了一些医疗隐患或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在医院创建‘无红包医院’、‘三好一满意’‘ 5s管理’、‘等级医院创建及市重点专科创建’等多项活动中,能严格执行创建活动中的各种规章制度,从自身做起,从琐事做起,真正做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今年成为医院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努力从思想及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

工作方面

我能严格执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术前讨论制等十六项核心制度;做好科室各种会议、台帐的记录;做好病房、门诊、急诊的工作安排及院内会诊;抓好病案质量关和手术关;协助主任处理好科内事务。

业务方面

我能认真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围手术期病人的处理等各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一年收治病人 98个,参加手术人次 256 台,严把术前、术中、术后每一关,没有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及责任事故。

医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4即将过去的2_年,对我们来说是有很重要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在院领导的带领、支持下,我们的团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顺利的开展了工作;在院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得到了提高,走向了成熟;在有关科室的支持、配合下,通过我们的治疗,产妇得到了主动的康复,创造了价值……所以,在岁末年初,充溢我们心房的是感恩、感激和无限的动力。

2月份开始,我们主要做产科病房的产后康复工作;8月份开始做产后42天复查门诊康复治疗。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作风上严格要求,本着“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宗旨。培养团队意识,提倡协作精神。

二、强化学习意识,在人才培训上下工夫。通过各种学习,使护士尽快成熟,成为技术骨干。

1、每周组织业务学习,并做好学习记录。

2、每月进行一次考试。

3、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探讨,提出整改方案,汲取经验教训。

三、配合医院工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把产后康复的理念渗透到各个阶层。

1、给孕妇学校提供讲课内容,配发宣传册。

2、门诊产前检查,及时指导,提前渗透。

妇产科医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本

3、住院期间,治疗时告知产后42天门诊复查。

以为没有恢复好的产妇及时治疗,全面康复。

4、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准妈妈风采”大型活动中,适时推出“抽奖送健美”、“健美我自信”活动,提高了透明度。

5、配合妇保科完成了1000份的产后康复指导资料;

完善了产后康复服务项目调研表。

四、注重沟通、友好交流。工作中,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及心理。做好她们在身体经受痛苦、心理经受煎熬、社会角色转型期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建立自信,适时调节,有效的避免了产后抑郁的发生,提高了产妇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五、积极宣传及指导母乳喂养。做好产后催乳及乳腺疏通。成功的治疗了数十位产后乳腺管阻塞的病例。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赞誉,并送来了感谢信。同时,也有效的分担了临床护士的工作,增进了我们的友谊。

六、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及仪容仪表的端庄。上班必须衣帽整齐、挂牌上岗。操作规范、文明用语。同患者建立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全年未发生一例纠纷及医疗差错。

七、完成工作情况:

十个月来,我们共在产科做了 3244 人次的产后康复常规治疗; 165 人次的催乳及乳腺疏通治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0366人次的产后子宫复旧治疗; 199 人的产后塑形治疗; 12人的产后全套上门服务治疗。8月份产后门诊开展工作以来,为产后恢复不佳的产妇及时提供了治疗,使一个个新妈妈更加自信、幸福。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一直好评。全年业务收入1016725、0 元。

存在问题:

一、工作中宣教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

二、沟通、交流还需加强。

三、个别护士无菌观念不强。

以后方向:

一、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组织学习服务礼仪文化,强化现代护理文化意识。

二、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护理技术水平及宣教能力。

三、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做好和大家的感情沟通、交流。

四、做好管理目标考核。

五、加强治疗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治疗工作安全、有效。让病人舒服,让家属满意,让社会认可。

一年来,我们做出了些成绩。但与医院好多科室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不管是从管理上,还是从效益上,我们都有好长的路要走,都有好多的事情要做。人常说:有理想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未来的岁月里,依托医院为我们搭建的平台不断的学习,努力的提高。为医院明天的辉煌献出我们应有的热情和力量!努力工作,笑对生活。

医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本人在20__年度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在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同时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对待病人能做到一视同仁,为病人保守医密,不泄露病人的隐私和秘密。与同事互学互尊,团结协作。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在业务方面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我自6月份参加工作至今已经5个多月了,在医院、科室领导的关心及同事们的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使自己较快地熟悉了新的工作环境,在工作态度、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的进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端正工作态度,热情为患者服务。

作为一名医生,为患者服务,既是责任,也是义务。参加工作以后,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道德水平,摆正主人翁的心态,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竭尽全能地为患者服务;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不管自己多累,都不厌其烦地做好解释和沟通,争取将两好一满意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认真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

参加工作后我仍然坚持每天学习,每天掌握一种疾病;同时不忘学习本专业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汲取新的营养,锻炼科研思维。

2、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疗操作常规进行,避免医疗事故及差错的发生;

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时刻保持谦虚谨慎,遇到不懂的问题勇于向上级医师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对患者的处理得当;作为一名新医生,戒骄戒躁,精神饱满,不断学习。

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医院的发展建言出力。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41-02

临床护理路径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现已经被确定为一种高效的医疗服务模式。临床护理路径强调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疾病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结肠癌占了10%到15%比例。对于结肠癌手术患者而言,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手术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 概念介绍

1.1 结肠癌的概述 所谓结肠癌,指的是人体结肠粘膜的上皮在环境或者是遗传因素等各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结肠粘膜上皮发生恶性病变的一种疾病,结肠癌属于恶性肿瘤的范畴。结肠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与结肠癌的症状和时期有关,早期结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有腹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早期的结肠癌症状从间歇性转变为持续性。随着病情的加重,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出现腹部包块,肠梗阻等,同时由于结肠癌的肿瘤溃烂、失血以及毒素的吸收,会导致患者出现低热、乏力、浮肿等各种中毒症状。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化疗和放疗等辅助治疗[1]。

1.2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述 所谓临床护理路径(CNP),指的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的一种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的综合性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最早出现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并在实践中被美国确定为是一种高效的医疗服务模式。这种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护理内容和任务包括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接诊时对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症状等进行诊断、检查、配药、治疗、护理,对患者进行饮食的指导、活动指导等健康教育宣传、出院计划等。医院根据这些工作和服务内容制定一个日程计划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何时进行何项检查、治疗以及护理等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记录[2]。

2 在结肠癌手术中实施护理康复路径

2.1 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 文章结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实施的护理康复路径对患者康复效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结合结肠癌手术患者的情况对护理康复路径进行设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在本院进行手术的结肠癌患者的具体情况按照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等层次和小组成员成立专门的护理康复路径研究小组。然后根据本院实施手术的结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手术诊疗和护理的特点以及其具体的情况等,对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工作内容、工作步骤等进行设计。本次研究中,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结肠癌手术患者的饮食、休息、活动、检查、治疗、用药、康复护理效果等[3]。

2.2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为了探究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护理康复效果,本院选取一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常规康复护理作比较。实施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就由责任护士对其专用的临床护理康复路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患者对自身在住院期间的一个过程有一个总体上的了解,然后由护士指导患者进行手术后的康复锻炼和基本日常生活自理功能的恢复锻炼,通过鼓励和引用其他案例等,鼓励患者按照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计划执行康复锻炼。然后再由护士根据患者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

在结肠癌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过程中,在护理内容方面,要注意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心理护理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病情的信心,饮食护理和护理等是预防患者在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出现其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相关功能和自理能力锻炼的康复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患者进行康复路径的实施过程中,要避免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以及不良的反应等。

2.3 护理康复路径对结肠癌手术患者康复影响 本院本次研究结果发现,临床护理康复路径能够有效提高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根据对照组进行的手术后常规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发现采用临床护理康复路径有效的降低了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出现。本组患者对结肠癌疾病以及结肠癌手术后的护理知识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促进了患者手术伤口的愈合和病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医务人员的满意度。采用护理康复路径对结肠癌手术患者进行全程服务,有效缩短了结肠癌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康复期间的住院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的费用负担[4]。

3 临床护理路径的总结

总之,临床护理康复路径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护理服务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本院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它为医院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促进了医院护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具体来说,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3.1 对患者而言 对于患者而言,从本院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结果可以发现,一方面,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的出现,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时间,促进了患者手术的愈合和病情的康复,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另一方面,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过程中,通过护士对临床护理路径的介绍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的提高了自我康复管理。

3.2 对医院而言 对于医院而言,首先从医务人员出发,能够有效拓宽护士的知识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护理服务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要提高护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护理质量,有效降低了护患纠纷率。从医院来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转变医院的护理观念,增强医院的服务意识。通过全过程的高效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和医院的满意度。同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规范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护理工作的不断完善[5]。

参考文献

[1] 胡红飞,卓亚娟,焦碧英,应瑛.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1,12(02):23-25.

[2] 杨九菊,郝兰婕,张翠玲,王秀芬,赵捧欣,康艳凤.胸科患者患侧肢体加强康复操锻炼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09,19(09):12-13.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10

  实习内容:骨科手术一般护理;石膏固定护理;外固定支架护理;牵引护理;关节镜术护理;全髋和人工股骨置换术护理;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护理;游离皮瓣移植术护理;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术护理;断肢(指)再植术护理;皮肤牵引;臂丛神经损伤、多组神经移位术护理;正中神经松解术(腕管综合征)护理;扶助病人变换体位法;心肺复苏;卧床病人更换床单;引流管护理;褥疮护理;抽搐护理;骨科康复训练规范;休克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分级护理;瘫痪护理;重建钢板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护理;高热病人护理;负压引流球、中心负压引流;备皮;使用微波、红外线;昏迷护理。

  个人总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通过在骨科的实习,我对骨科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对许多临床上的骨科病及护理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

  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纪律,团结实习同学,尊敬各位老师,按时上班,从不迟到早退,坚守工作岗位,从不聚众闲谈聊天,工作积极,态度端正。老师安排的各项任务总是不折不扣的完成。

  我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安全、舒心为服务宗旨,不断强化自身内涵,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技能,做到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经常查房,对病人进行各种健康宣教,使其了解促进健康维持健康的重要性,以耐心、细心、爱心照顾病人,以真诚打动病人。

  我的真心、细心、爱心、虚心打动了所有的病人和家属,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赞扬和好评,得到了所有医护人员的肯定,我不虚此行,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实习生!我在以后的实习中,会更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医院骨科护士实习总结2

  XXXX年金秋,我满怀着憧憬的心情来到了流溪河畔的璀璨明珠XXXX工伤康复医院实习。刚踏入这片热土,医院工作人员的热情、实习小结师专业技术的年少却老成和高素质及病人的评价和感受就让我很快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更让我对她充满无限敬意,我深深地知道自己为何而来,来了以后应该做什么?做完之后应该实习小结什么?想完之后应该再做什么?经过近8个月的学习和老师的教诲,我已具备了步入社会的基本条件,以下就是我的几点体会。

  1、注重实习“方法”的学习。工伤康复医院以成人康复为主,分为骨科康复、神经康复和烧伤康复三大版块。由于我的实践经验护理实习小结,在这里可以充分展示和狠抓基本技能训练,找出相同病种不同病历的共同点(如脊髓损伤和偏瘫病人就是好的.例子),并且可以普外科医生 专题学习法,针对一种病,从康复评定、治疗再到评定,系统的结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骨科护理实习小结,勤学好问、举一反三,还可以写好实习日记和科室小结。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 治疗师的一对一训练给了我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求进步的护理实习小结。医院的图书馆的专业书籍和资料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北京天坛医院脑外科 场所和求知的平台,而我则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学会善于把握。

  2、具备康复治疗师应有的素质。经常会有病人问我:“你们康复医生跟临床医生真不一样,你们天天帮我们动手动脚难道不累吗?”我对着他们笑笑,心里想:我们和临床医生的目标是一样的,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点在医院康复治疗师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所以首要的是要热爱自己的专业,每一次康复部的业务学习基本上都是满满的,治疗师的提问和授课都说明他的那种虚心求学的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是值得我学习和去做的。在8个月里我没看到有一个治疗师上班迟到早退的,在治疗病人时一个接一个,认真对待,还要给我们讲知识,充分体现了他们勇于吃苦的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3、学会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中我们拥有实习生和医生的双重身份。对于医院病人的现状和预后,大部分都是比较差的,尤其是sci、hi、cva、烧伤的病人,都存在着心理问题,而医院的病人以青壮年居多,还会把我们当成好朋友,说些心里话。面对这些患者,我们要清楚自己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你将如何回答他,回答他以后特会有什么想法,将给他带来什么样的问题,是好是坏?却值得我们去思考,说话就要负责任。这是做医生的原则。因此,在老师的教导下和自己的切身体会,我们一定要学会善于察颜观色,与病人的交流能力和处于突发事故或情况的应急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更应该懂得这方面的知识、法律法规等。如工伤病人咨询工伤认知和赔偿等问题。说明要学会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使患者得到最大的康复。

  4、勇于尝试和创新,工伤康复医院是全国第一家专科康复医院,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而且获得成功,这就是好比我们在工作中创新,去尝试用新的方法去治疗病人,当然这是经验积累和通过理论的结果,这种方法对患者没有副作用和负面影响。年青人正值创业和学习能力的高峰阶段。我应该抓好专业基本功,理论联系实践,结合现状,提高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需要总结的还有很多,我将坚持不懈地去理解,去学会,实习结束,意味着步入社会的开始,而在工伤康复医院实习让我有能力更有信心在康复这块领域里去做好每一件事,迎接每一个挑战,我衷心地祝医院领导和全体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幸福!祝工伤康复医院越飞越高!

医院骨科护士实习总结3   

  在骨科实习一个月里,大大小小手术经历了二十多个,值过三个夜班,一个周末白班。可以说,通过这些手术以及术后处理,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有技术上,还有人文关怀上。在这短短30天里,痛苦与快乐并存。而最大痛苦,莫过于身体上劳累——在创伤骨科手术中,有很多是四肢骨折,而在四肢骨折中,下肢骨折尤其多见。骨折按照不同角度有不同分类,按照骨折部位是不是有骨折断端暴露于外界而将骨折分为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其中开放骨折必须进行手术复位,而闭合骨折可依据手法复位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不是需应切开复位。当一个下肢骨折确定应进行手术切开复位,那么在手术之前都应将整个创肢消毒。消毒过程是这样,先用2%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病人平是躺在手术台上,当我们消过腿正面及侧面之后,你就会发现问题,腿与手术台接触部分如何消毒?对,你想法完全正确——把腿抬高,消毒后面就可以了,但事情远没有你想象那么简单和轻松。很多人以为只需应抬一下腿嘛,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当腿骨断开之后,断端会变成一把极其锋利刀,如果我们单纯抬高患肢,在重力作用下,骨折错开角度越大,周围血管神经损伤几率就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只抬高患肢,还应沿力线方向牵引患肢。有句话说好,胳膊拧不过大腿,当你一边抬高患肢一边向外牵引它,并且应保证你身体不碰到手术台情况下保持5分钟,你会发现你胳膊在颤抖,呼吸在加快,看到好多金色小星星,你会后悔早上没多吃一点早餐。呵呵,是不是有点痛苦啊?

  手术室里无菌观念应求是很严格,而且手术室里护士又是极其严格,稍有不遵守无菌规范动作就会立刻招致她们不满,很多实习医生因此挨过不少骂,而我则因为在模拟手术室和见习时受过严格训练,所以在手术室里极少看过她们脸色,并且基于我表现很专业,她们不知不觉中已经不再把我当成一个学生,而是当成一个标准手术医生来对待。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11

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一起被称为四大医学支柱,就整体而言在上海医疗各类人才中,康复医学人才紧缺现状尤为突出。尽管上海的健康指标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康复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我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康复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服务能力不高,康复专业人才匮乏,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配套政策支持不足,所有这些因素决定着我市现有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不能满足老年人群的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要。

截止到2009年,卫生部医政司开展全国康复医疗资源调查的上海市数据显示:我市有114家康复医疗机构,专业人员946名,其中康复医师315名,康复治疗师458名,康复护士173名。2012年初,为了配合目前卫生部医政司正在进行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立试点工作,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受上海市卫生局医政处委托,具体实施对上海康复医疗资源的调查摸底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本市有180家从事康复医疗服务的机构,康复从业人员1768名,其中康复医师585名,康复治疗师754名,康复护士429名。参照澳大利亚的一份报告,他们的物理治疗学会曾调研公布:澳大利亚治疗师数量为1.2万,大于60岁的老年人为400万名,物理治疗师与老年人口比例为30/万,而上海市康复治疗师数量为754名,大于60岁的老年人为331.02万,与老年人口比例仅为2.2/万。

在美国从事物理治疗师工作,需具有物理治疗学博士学位,而目前在上海甚至全国具有物理治疗博士学位的治疗师寥寥无几。上海康复从业人员许多都是转岗而来,且未接受过康复规范化培训。因此,上海康复从业人员不管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根据卫生部2010年制订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测算:(1)床位数不低于总编制床位数的3%,每张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25名康复医师、0.5名康复治疗师、0.3名康复护士;(2)上海市社区医院标准:每家医院需配备一名康复医师和2名康复治疗师。2012年上海市康复人才缺口总数高达2456名,是现有康复人才总数的1.39倍。参照欧美国际标准测算:治疗师占人口比例为5/万,康复医生/治疗师比例为1/10~1/5,康复护士/治疗师比例为3/5,则上海目前康复人才缺口高达18632人,是现有康复人才总数的10.6倍。

康复医学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为指导,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为目标,在“十二五”时期全面加强老年康复医学能力建设,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老年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功能,满足老年人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随着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的推进,一些原有的和新的政策问题亟需从循证研究的角度来认识和解决。循证老年康复决策是指用循证医学的思想处理和解决老年群体的康复医疗问题,即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现有最佳研究证据。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老年人群的服务需求,将三者有机结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卫生政策。

建立并加强分层级、分阶段老年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加强上海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贯彻落实“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结合”的要求,整合区域康复医疗资源,多部门共同协作,建立“综合医院-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级老年康复医疗服务网,逐步实现“分层级、分阶段康复”双向转诊的目标。各级各类康复医疗机构要明确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三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疗服务立足于老年患者疾病急性期的早期介入,并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康复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主要为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作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主要为疾病恢复期老年患者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条件允许的可以提供居家的康复、护理服务。

强化基层康复人员队伍建设

为落实国家“低水平、广覆盖”的医改原则,上海市应将提高社区卫生人员的康复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为重点,建立一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社区康复队伍。上海市所有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的社区卫生人员以及康复从业人员,均需参照卫生部对社区康复人员岗位培训的要求,接受上海市康复医学会统一组织的康复医学相关培训,修完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颁发岗位证书,使其能为所在辖区提供比较规范的基本康复医疗服务。

加强老年康复从业人员岗位培训

目前在岗的老年康复医技人员大多数转岗或偏重原来单一专业,对康复医学认识不深,存在着康复知识少,技能缺乏等问题,完全胜任和承担老年康复工作十分困难。因此,加强在岗培训使之尽快适应老年康复工作不容忽视。据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初步调查,很少的在岗康复人员进行了老年康复系统规范化培训,致使影响了老年康复临床工作的正常运转,医疗缺乏康复内涵,仍以药物或仍以单一的理疗代之,使一些医院的康复学科名不副实。培训目的:提高老年康复专业人员(康复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主要举措:(1)由省市级康复医学会制定各康复专业人员岗位培训计划。(2)康复医疗人员每年岗位培训均应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集中业务培训。(3)制定2年行动计划,每年完成岗位培训人数的50%。

加强高层次老年康复人才队伍建设

高层次老年康复人才队伍是老年康复医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欲围绕我市基本建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之一的战略目标,需着重建立并落实康复领域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到2015年,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现代管理理念和掌握科学管理技能的高素质职业化的康复管理人才梯队,使上海成为康复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集聚城市。现在国内存在两个误区。

(1)康复科高级职称医师并非都是康复高级人才。2009年卫生部医政司开展全国康复医疗资源调查的上海市数据显示,在岗康复的高级职称医师多为康复医学科主任,而真正康复执业资质的高级职称所占比例非常之小,不超过1/6。导致部分科主任不懂康复内涵,自行一套。影响到康复医学科正确导向,从而造成康复学科管理上的混乱。

(2)高学位的康复人员并非都是康复高级人才。诸多在岗康复硕、博士研究生专业并非康复专业,或者因为完成康复医学学位教育,仅完成学位课题就成为了所谓的康复高级人才,他们缺乏基本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康复医疗临床技术比较薄弱,可能仅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研究。

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康复杰出人才,培养一批康复临床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提升康复医学创新能力和康复技术水平,应委托省市级康复医学会,制定全市统一的康复高学位人才的康复基础规范化培训制度。解决高学位、和高职称的康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康复内涵缺陷。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12

具有本县常住户籍并具备以下条件的重性精神病患者

1、持有县残联核发的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

2、参加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3、同意接受免费服药治疗与检查。

二、医疗机构的确定

指定县康复医院为重性精神病患者医疗康复免费服药定点医疗机构。已在其他精神病医疗机构就诊的,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三、重性精神病患者医疗康复免费服药用药范围及基本检查

1、根据保障精神病患者控制病症并适当兼顾治疗的原则,用药范围在城镇居民医保及新农合药品目录中选择,暂设定为:

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奥氮平、阿立派唑、奎硫平、洛沙平、硫必利、齐哌西酮、奋乃静、氯氮平、氯丙嗪、舒必利、五氟利多、碳酸锂、安坦);抗癫痫药(妥泰、丙戊酸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镁);抗抑郁焦虑药(阿米替林、艾司唑仑、地西泮、阿普唑仑、多虑平、氯丙咪嗪、氟西汀、舍曲林、米氮平、文拉法辛、罗拉);安神药(枣仁安神、养血安神片);护肝药(护肝宁片、天晴甘平);改善脑功能药(脑复康、脑复新);其他辅助用药(肌苷、心得安、果导、各种维生素、牛黄清心丸、清开灵、牛黄解毒片)。

2、基本检查包括:

血常规、心电图、生化全套、B超、电解质、脑地形图等。常规检查每半年做一次,其它根据病情情况,酌情选择上述项目进行检查。

四、就诊及评估

1、就诊

重性精神病患者持《残疾人证》到县康复医院门诊或由康复医院每季度一次到乡镇医院巡诊时就诊,康复医院要根据病情确定医疗方法,开具处方,同时指导患者服药;对定期复诊、长期用药且行动不便的患者,可由其监护人代为取药。

2、疗效评估:康复医院、乡镇卫生院每季度必须对用药患者进行服药疗效评估;县卫生部门、残联每年适时组织进行疗效评估,为次年实施医疗康复免费服药提供依据。

五、经费及结算方式

1、每名重性精神病患者特殊门诊每月药费及基本检查费定额补偿180元,按实结算。

2、确定县康复医院为重性精神病人门诊报帐点,康复医院凭开具的处方、检查费用清单等缴费单据原件,每季度与患者所在乡镇医院联审一次,汇总后统一到医保机构审核、报支。

3、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作为该项工作的实施、人员培训、摸底调查、表卡印制、建立档案、检查评估及精防医生的劳务补助等费用。

六、统计及建档

各乡镇卫生院和县康复医院对确认的免费服药重性精神病患者要登记造册,填写《县重性精神病患者医疗康复免费服药名单汇总表》,按季度上报县卫生局、残联,并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七、工作分工

县残联:会同县卫生局等部门,制定本县医疗康复重性精神病患者医疗康复免费服药工作实施计划,建立工作制度,确保重性精神病患者医疗康复免费服药工作的落实;审核并提供持有《残疾人证》重性精神病患者名单,动员、组织未办《残疾人证》的精神病患者及时办证,并提供方便;负责对未参加医保的患者实施“一元钱安心计划”救助。

县卫生局:负责管理、指导康复医院开展重性精神病患者医疗康复免费服药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诊断医疗和评估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加强专项工作经费的监督检查及跟踪问效。

县财政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康复医院:负责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诊断,根据病情发放药品,指导患者及监护人正确合理使用药品,保证用药安全;做好免费服药病历的记录、季度服药疗效评估,建立医疗康复免费服药档案;对用药患者定期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用药安全;加强免费服药工作经费的使用管理,做好相关统计及总结等工作。

医保经办机构:按政策规定,落实重性精神病患者服药费用的审核、报销。

乡镇卫生院、残联:组织本乡镇符合条件精神残疾人医疗康复免费服药,协助康复医院做好巡诊和重性精神病患者服药疗效评估,动员未办理《残疾人证》患者及时办证,并提供方便。

患者及其监护人:患者必须按医生医嘱进行服药,监护人监督其服药,同时,要注意服药后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或到康复医院就医。监护人及其家庭要体贴患者,为其提供宽松的家庭生活环境;疏导(指导)患者调理好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其康复。

八、监督和管理

1、康复医院要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要按照本办法要求,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证医疗康复免费服药工作的顺利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