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指导合集12篇

时间:2023-11-16 10:47:30

康复指导

康复指导篇1

检查、诊断、功能测评

临床检查诊断通过病史、检查(反射、运动、姿势、相关症状等),了解和判断以下情况。

有无相应的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出现:①深反射亢进;②浅反射消失;③出现病理反射或阵挛、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等;④被动伸屈四肢出现折刀样现象。

属于哪一种痉挛:脑源性痉挛或脊髓源性痉挛或混合性痉挛。

痉挛肌肉的部位和数目,痉挛发作频率和诱发因素。

痉挛性质:属痉挛发作、痉挛状态、阵挛或肌张力障碍。

功能影响评估痉挛是否引起以下功能障碍,如关节活动受限、姿势障碍、移乘能力障碍、关节挛缩、加重疼痛、干扰睡眠、增加佩戴假肢/矫形器困难、降低生活质量。

痉挛程度/肌张力测评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标准测评,要注意用较长的时间在一天中不同的时段,反复测评肌张力/痉挛程度,因为痉挛状态可根据、疲劳程度、天气变化而有轻重不同的表现。

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

对轻度至中度痉挛患者可先作运动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以缓解痉挛。

物理因子治疗

摆放例如床上卧位的抗痉挛或取床上半坐卧位,甚至坐位(尽量不要取仰卧位),可减轻下肢伸肌痉挛状态。此外,取俯卧位伴髋关节内收持续20~30分钟,能显著减轻下肢痉挛达6~8小时。

冷疗用冰、冰袋或冷冻局麻药,15分钟/次,可减少过度的牵张反射。

热疗局部热敷或温水浸浴,15~20分钟/次,可放松痉挛肌肉。

外周性电刺激(对肌肉或神经)15分钟/次,1次/日,可减轻痉挛和阵挛。

肌电生物反馈可减少静态时肌痉挛的活动及相关反应,也可抑制被动牵张时痉挛肌的不自主运动。

运动治疗

主动运动让痉挛的拮抗肌进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痉挛肌可有交替性抑制作用,如肱二头肌痉挛,可练习肱三头肌主动和抗阻收缩。

被动牵伸与按摩对痉挛肌进行较深的和持续时间较长的按摩,或温和地牵伸痉挛肌都可降低肌张力。

针灸治疗近年的研究提示用针刺治疗局部痉挛,有一定效果。

作业治疗及心理、行为治疗

坐具使用的指导为控制坐姿,从而改善坐位平衡及减轻痉挛,应指导患者使用恰当坐具及配套的辅助用具,如各种垫子、足绑带、膝挡板、限制两腿内收的鞍状物、腰椎支具、头及颈椎支具等。总之,要使适当摆放的坐姿符合这样的要求:平衡、对称、稳定、舒适、功能最大化。

健康教育教育患者注意自我保护,以免发生一些因肢体痉挛而造成的合并症,如皮肤擦损等。

教育患者日常起居肢体要摆放在松弛的姿势上,例如肘关节要在伸展姿势上,膝关节要取屈曲姿势。

教育患者避免或积极控制能加重痉挛的因素,如:①膀胱胀满或感染;②便秘;③皮肤刺激,如压疮;④过紧的衣服和鞋物;⑤不恰当的坐姿(包括在轮椅上不良的);⑥不安、焦虑、精神过度紧张;⑦关节脱位、异位骨化;⑧外界气温剧烈变化;⑨过度疲劳。

康复工程及其他

康复工程

夹板静态或动态夹板可用于静态延续牵张,减少痉挛,防止畸形;屈肘肌痉挛用的充气压力夹板可防止痉挛加重及肌挛缩。

矫形器踝足矫形器可用于控制痉挛性马蹄畸形。

转诊及外科手术对由重度痉挛造成显著畸形及肌肉关节挛缩、日常生活极不方便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应转诊至外科,考虑进行抗痉挛手术疗法,视具体情况选择,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包括微创手术在内)。经皮射频脊神经切断术、跟腱延长术、肱二头肌和肱桡肌延长术。

药物治疗

对中度以上痉挛状态的患者,为改善功能、缓解疼痛、减少发生并发症危险,可使用肌松剂/抗痉挛药治疗。

口服药物巴氯芬:目前应用最广泛,用量30~80 mg/日。分次服用,不良反应不太严重,常见有困倦,肌无力,嗜睡;开始时药量渐增,撤药时药量渐减,不能突然撤药或中途停药。安定:主要用于脊髓损伤所致痉挛,成人维持量为60 mg/日,分次服用,与巴氯芬协同应用,可减少剂量和不良反应。硝苯芙海因(丹曲林):用于脑卒中及脑性瘫痪所致的痉挛,成人100~200 mg/日,分3~4次服用,有肝病者禁用,有心肺疾患者慎用。此外,替扎尼定(松得乐):可乐定也是可选用的肌松剂,但要注意不良反应。

康复指导篇2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对脑卒中患者利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和Brunstrou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根据病期内各阶段的训练计划和康复目标,进行指导、训练。

运动障碍康复指导

卧床期间的基础护理:从保持患者身体及床铺的清洁开始指导,对有吞咽障碍者指导进行吞咽训练,训练面部肌群活动,进餐时选坐位。长期卧床者,为减少褥疮发生:①应做到定时翻身,至少每2小时更换1次。②尽可能把床置于水平位,减少切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可用气垫床,同时保持床单干燥无皱。③骶部褥疮者,应左右侧卧位,并交替进行。

急性期(软瘫期)护理:通常指发病或病情稳定后1~2周,相当于BrunnstromⅠ~Ⅱ级,应在早期开始康复以预防废用,但由于家属缺乏应有的康复护理知识,特别需要社区专业医护人员的康复护理指导,使患者从床上的被动性活动尽快过渡到主动性活动。

被动关节活动:对完全偏瘫的患者,应作患肢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利于防治关节挛缩和变形。活动顺序应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活动幅度应由小逐渐扩大至全范围,每日2次,直至主动运动恢复。动作避免粗暴造成软组织损伤,要多做一些抗痉挛的模式的活动。

主动关节活动:偏瘫肢体肌力达到3级以上时要进行主动活动。早期的床上主动性康复活动都是在拮抗着抗重力肌痉挛的或姿势下进行的,特别是在软瘫期过后,不要轻易进行抗重力肌的肌力训练,以防出现严重的痉挛。

肌肉按摩:按摩对患侧肢体是一种运动感觉刺激,并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对防治废用性或营养性肌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按摩动作应轻柔、缓慢而有规律。

卧位护理指导

一定要让患者正确的摆放,将肢体置于抗痉挛。

患侧卧位:使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该有助防治痉挛。

健侧卧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上肢向头顶方上举约100°,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髋关节自然屈曲,足不要内翻。

仰卧位:脑卒中患者应以侧卧位为主,必须采取仰卧位时,患臂应放在体旁的枕上,肩关节前伸,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和大腿下放置支撑枕,使骨盆前伸,防止患腿外旋,膝下可置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以免足底感受器受刺激,通过阳性支撑反射加重足下垂。应避免半卧位,因该的躯干屈曲和下肢伸直姿势直接强化了痉挛模式。

恢复早期康复护理指导

恢复早期指痉挛期,相当于Brunnstrom Ⅲ~Ⅳ级。一般为病后2周~3个月左右。这一时期康复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利用各种技术降低痉挛,进行分离运动训练,使运动模式趋于正常。肌力和速度训练不宜进行,以免过多的用力使痉挛加重。

肢体训练:按照运动发育的顺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训练,即翻身坐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原则是上肢多锻炼伸肌,下肢多锻炼屈肌。活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

坐位平衡训练:应尽早进行坐起训练,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从患者能无支撑坐在椅子上达到一级坐位平衡,到让患肢能做躯干各方向不同摆辐的摆动活动的二级平衡,最后完成能抵抗他人外力的三级平衡。

站立的平衡训练:先在他人帮助下扶支撑物站立,多次反复后逐步进入扶持站立,平行杠间站立,让患者逐渐脱离支撑,重心移向患侧,训练患者的持重能力,能徒手站立后,再实施站立平衡训练,最后达到站立位的三级平衡。

步行康复训练:步行时先原地踏步,再练习迈步。若患者抬脚有困难时,可在脚上系一条绳子,由扶持者协助脚迈步,逐渐过渡到自已扶持物体行走。

对患者要实施针对性的训练,如站立相时,应重点训练患腿的负重能力,如摆动相时,应练习幅度较小的屈伸交替进行的患侧膝关节的独立运动。

语言训练指导

脑卒中患者会有焦躁、忧郁的情绪,我们指导家属热情、耐心地开导患者,同时根据失语的类型、性质、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精神症状、文化程度以及理解能力等因素制定语言训练计划,常采用示教-模仿法。

恢复期康复护理指导

恢复期相当于BrunnstromⅣ级后,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进一步产生精细、协调、快速的随意运动,可考虑肌力训练,步态姿势也需要进一步纠正。

步行前应扶持立位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伸髋练习、双替前后迈步、重心转移训练,然后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进行改善步态训练,重点纠正划圈步态。

上下台阶时要注意开始“健腿先上,病腿先下”的训练方法。对于肢体功能恢复不理想的患者,为适应日常活动,须采取一些代偿性措施,其目的是让患者逐步达到生活自理,更重要的是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减少对患者心理的负面影响。

后遗症期康复护理指导

后遗症期一般指发病1年后,患者功能恢复停留在某个阶段而不向前发展或发展极慢,主要是因“废用”或“误用”造成的,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康复性矫正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要指导患者学习使用代偿性技术,如手杖、轮椅、支具等。争取最大限度的功能独立,坚持训练,防止功能退化。另外,还可以到社区接受针灸、推拿、按摩、理疗或到专业医院装配矫形支具等。

心理康复护理指导

心理康复要贯彻始终,以心理康复促进机能康复。脑卒中恢复期应鼓励患者进入社区康复室,参与集体康复训练,这样患者之间可以相互鼓励、模仿、竞赛,产生连带感、集体感、回归社会感,消除孤独自卑感,取得康复的最佳效果。

结 语

脑卒中肢体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在整个康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需要社区医护人员与家属密切配合,严格按照预定计划,坚持从生活、心理、功能锻炼等方面给予正确指导,使康复护理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而脑卒中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大部分时间和内容需要在社区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有效的康复指导,是社区辖区内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基本保证。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存在着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护理训练促进了代偿和重组的产生。早期的康复护理训练给了患者静态的、被动的抗痉挛的合适;对被动患肢活动的刺激,增强了患侧的感觉刺激输入,降低了患者对偏瘫肢体的忽略;对健侧肢体的训练,促进了其对患肢恢复的影响。通过反复进行翻身、坐、立位,步行训练,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经传入、传出冲动的反复刺激,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道,充分发挥神经中枢的代偿作用,从而建立肢由高级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经过日常生活运动训练,促进了随意的、协调的、分离的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为整体功能恢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心理防御机制作用直接影响着康复成效。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这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应通过心理疏导改善和消除心理障碍,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参考文献

康复指导篇3

现将我院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指导情况汇报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87例,男性51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37.2岁。肾移植术后3个月至2年10个月,平均1 年5个月。    

    二、康复指导 发放肾移植术后自我护理手册,要求患者按手册内容进行科学规范的自我护理:

     1.生理状况的自我护理

    (1)每天量体温

    (2)每天量体重

    (3)每天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4)每天测血压

    (5)穿着宽松服装,防止移植肾压迫

     2.坚持门诊随访

    长期规律在门诊复查。以了解移植肾的功能。3个月以内每2周1次复查,3个月至6个月每复查一 次,1年以后至少3个月复查1次。遇有特殊情况及时就医。

     3.严密注意以下情况

     (1)急性排斥反应:发烧、血压升高、尿量减少、移植肾区胀痛、血肌酐升高等

     (2)药物性肝损害:纳差、腹胀、黄染、肝区隐痛,常见原因为环抱素和硫唑嘌呤引起。

     (3)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急,发热、畏寒、咽痛、全身酸痛、咳嗽咳痰。易诱发排斥,处理以预防为主。      (4)腹泻:多为不沾饮食引起,易诱发排斥。

康复指导篇4

帕金森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椎体外系统疾病, 以震颤、肌张力强直、运动减少和不稳为主要临床特征, 为黑质和黑质文状体变形的一种慢性疾病, 尤其以震颤和运动迟缓为突出表现, 给患者从事正常的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从而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及时的给患者心理疏导和肢体康复指导, 意义非常重大。常见的运动症状包括震颤、僵硬、运动迟缓、姿势、平衡异常等。

1 临床资料

本病例32例, 男23例、女9例, 年龄40~65岁, 病程1~15年。

2 锻炼方法

分为上肢、躯干及下肢锻炼, 每项练习3~5次。

2. 1 上肢锻炼 缓慢触摸下颌和胸部约5 s, 头向后翘起大约5 s。头向右转后看大约5 s, 同样动作向左转。右肩向下, 右耳向右肩上靠保持住。左侧重复, 缓慢大范围地旋转头部, 然后换方向。下颌前伸保持5 s, 然后内收保持5 s。伸直手臂, 高举过头保持10 s, 双手向后在背部扣住, 往回拉10 s。将手放在肩上, 试着用面部去接触肘部10 s, 双肘分开, 挺胸10 s。手臂置于头上, 肘关节弯曲, 左手抓住右手, 右手抓住左肘。身体向两侧弯曲。

2. 2 躯干锻炼 双脚稍分开, 双膝微曲, 右臂高举过头, 缓慢向左侧弯曲, 保持住, 然后左侧重复。手臂前伸, 轻轻的向对侧交叉。平躺床上, 膝关节曲向胸部, 保持住, 另一侧重复。平躺在床上双臂抱住双膝, 慢慢地将头伸向膝部。双手置于头下。保持一腿伸直, 另一腿弯曲, 交叉, 弯曲向身体的对侧, 保持住, 另一侧重复。腹部伸展, 腿与骨盆紧贴床板, 用手臂上撑, 维持10 s。俯卧, 手臂和双腿同时高举离地, 维持10 s, 放松。

2. 3 下肢锻炼 站立, 曲身弯腰向下, 双腿稍分10 s, 做上述动作时双膝稍弯, 手扶墙, 右手抓住右脚、向后拉, 维持, 然后左腿重复。面向墙壁站立, 两腿分开, 双膝紧靠, 手掌贴墙, 身体前倾, 感觉小腿肌肉牵拉, 维持。重复。坐在床上, 一腿伸直, 另一腿弯曲, 弯腿紧靠直腿部, 试将头靠向直腿, 维持, 另一侧重复。双腿盘坐在床上, 双脚掌相对, 试将膝部靠近床板, 维持并重复。双脚呈V型坐下, 头部向右腿, 中间和左腿, 每个位置维持10 s。以上锻炼都在护士与家属的指导下进行, 以防患者发生意外, 给予及时处理。

3 心理疏导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前提,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与患者交谈时态度和蔼, 用开放式的询问,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与患者交谈, 了解患者的心理反映。首先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检查患者的心理分值。焦虑评分:﹥29分严重焦虑;﹥21分明显焦虑;﹥14分肯定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7分以下没有焦虑。抑郁评分:﹥24分严重抑郁;﹥17分有轻度或中度抑郁;﹥7分有轻度抑郁;﹤7分无抑郁。

在和患者的交谈中, 应用热情、尊重、真诚、积极关注等技术, 给患者营造温馨的交谈环境, 也能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 为下一步的心理疏导打下基础。

3. 1 心理疏导技术

3. 1. 1 合理情绪疗法 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 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 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该理论认为, 使人难过和痛苦的, 不是事件本身, 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和逻辑思辨, 改变患者的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 建立合理的、正确地理性观念, 帮助患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 以合理的人生观来生活[1]。

3. 1. 2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是贝克, 贝克坚信有情绪困难的人倾向犯一种特有的“逻辑错误”, 即将客观现实向自我贬低的方向歪曲。认知疗法认为心理问题是源自于一般过程的, 如错误思维、在信息不足或错误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正确推理, 以及不能区分现实和想象[2, 3]。

通过以上的煅练和改变, 改善了患者的状态, 能为患者从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康复指导篇5

自从事语训教育事业以来,作为语训教师的我面对过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家长。由于大多数家长来自于农村,或不同的工作岗位,使他们面对听障的孩子不知从何入手进行教育,不知如何面对亲戚朋友。自卑的心理及盲目的教育使他们痛苦、茫然。从教以来,有无数个家长对我抱怨过自己的不幸和无奈,有的家长对孩子失去了信心,有的家长太溺爱孩子,有的家长干脆把孩子放到私立学校,或托人代管,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康复学校后,完全依赖于学校。很多家长由于不懂的如何教孩子,如何配合学校完成教学内容,不了解语言康复知识而举手无措,从而耽误了孩子的康复进展。为了推进康复工作的开展,进展,听障孩子康复水平的提高,我校开展了家长康复培训班,家长会,个别化的训练,谈话等形式,向家长推广和宣传康复知识及语言训练技能和方法等康复常识。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家长在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康复技能上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巧。使孩子的语言康复充满了希望。作为家庭康复指导教师应做好哪些方面?以下就是我对聋幼儿家长做的入学初期的康复家庭指导的总结。

1 首先了解学生的详细情况

1.1 家长的基本情况:其一,杨芮懿的父母都是健全人,初中文化。孩子的康复主要以母亲为主,其家长对康复知识一无所知。其二,安晶艺的家长父母都是健全人,母亲没文化,对康复知识一无所知,孩子由母亲带着。

1.2 孩子的情况:杨芮懿,女,年龄3周岁,两耳听力均在70分贝以上。口语如:简单的称呼爸爸、妈妈能说,其它的不会。安晶艺,男,3周岁,两耳听力均在95分贝,没有任何口语。

2 制定家庭康复指导目标

希望通过家庭康复指导,使孩子的父母了解基本的康复知识掌握一定的康复技巧,树立家长康复信心,对孩子有正确的康复期待值并能更好的配合教师完成孩子的听力语言康复工作。

3 制定家庭康复指导的内容

3.1 时间安排:2周1次(可根据情况自己安排)。

3.2 康复指导的形式:以讲授、示范演示、点评为主要形式。

3.3 康复指导的内容:如何指导家长?首先,开导家长正确看待耳聋问题,甩掉自卑、痛苦和矛盾的心理状态这几个包袱,以一个积极的心态,不娇惯、不放纵聋儿,让他们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得到有效的康复。其次,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系统的康复知识。为了尽早实现聋儿得到有效康复的目标,家长要尽可能多的学习系统的康复知识,以应对耳聋问题的复杂、康复过程的艰难以及后续教育的挑战。

具体来说,家长所要掌握的知识就是康复机构对家长的理论培训要求,根据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下面就聋儿初期家庭康复指导中,指导家长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①初步了解听觉技能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知识和听觉理解。②初步了解言语技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呼吸、发声、共鸣、构音和语音五大模块。③初步了解语言康复与教育的理论与方法。④初步了解认知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再者,指导家长掌握有效、娴熟的康复技能。

家长可以运用游戏法、故事法、对话法、演示法、观察法、参观法等各种手段进行康复训练。如何要求家长?作为家长:一是要认真学习各种康复知识,深入钻研聋儿康复技术,研究聋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了解如何让孩子开口、发音、发声等知识;家长注意语速要慢点,口型要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在一个平面;让聋儿学会聆听音乐,能随着音乐有节奏的做点头、拍手、踏脚等动作;制订家庭康复计划,充分利用各种生活情境对聋儿进行生活教育。二是要虚心向专家和康复教师请教,进行更多更深入的交流;三是要加强家长之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科学、高效、实用的康复方法。

作为一名语训教师,十几年来,我对聋幼儿语训工作尽心尽力,把自己拥有的知识和热情毫不保留的倾洒在了语训教育事业上,值此,我衷心祝愿每一个聋儿家庭和每一位聋儿家长,早一天树立起直面现实的勇气,在老师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下,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让我们一起努力、拼搏,携手打造聋儿的美好明天,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尊、自强、自立,对社会有所作为人。【邯郸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1111019】

康复指导篇6

病因 病因及病理机制仍未完全明确,颈部病理因素所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及颈部本体感觉紊乱被认为是颈性眩晕发生的重要因素。

危险因素 交感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寰枢关节结构紊乱;基础疾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职业:长期伏案、案头工作、仰头工作(教师写黑板、建筑工、电工)。

检查、诊断

症状 ①眩晕:为最突出的症状,可为旋转感、摇摆感、不稳感、浮动感、失定位感、昏沉感等,多于回头转颈、起床卧床、伸屈颈部等头颈改变时发生,有瞬现瞬逝、持续数秒,也有长达整天甚至数天,但多数持续时间较短,发作频率可1天数次至1年数次不等,轻重程度悬殊。②头颈部症状:头痛、颈痛,以偏头痛、后头痛或项枕部痛、颈后痛为主,头面颈部感觉异常、颈硬感。③交感神经亢进症状: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出汗异常、失眠、多梦等。④五官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鼻塞、咽痛、咽喉异物感、声音改变、视物模糊。⑤脑缺血症状:记忆减退、共济失调、晕厥、猝倒。

体征 颈活动受限、颈肌紧张;压痛,多在棘突或风池穴附近;棘突偏歪征;旋(转)颈试验阳性、Romberg氏征阳性。

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 ①X线正侧位、张口位及动力位摄片:常可发现颈部的阳性影像征象,如椎间盘变性、骨质增生、生理弯曲度改变、椎体不稳、寰枢关节结构紊乱等。②CT、MRI及MRA:可显示颈椎管断面大小、形态及横突孔有无异常,MRI可观察脊髓、神经根、椎间盘病变,MRA可显示椎动脉病变部位及其弯曲、扭转、狭窄、畸形等。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判断椎动脉供血情况。④颈部B超:可显示双侧椎动脉情况。⑤前庭功能检查及听力检查。⑥平衡功能检查。

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

运动治疗 ①颈椎活动度练习:端坐位。头颈做前屈、后仰、左右旋转、左右侧倾运动。要求动作平稳缓慢,充分用力,幅度尽量达到极限,运动到极限时保持2~3秒再做下一个动作。每个动作重复8~10次。

②颈肩肌强化练习:a.端坐位,双手用掌面分别置枕后、额前,分别抵抗颈后伸、前屈,持续对抗4~5秒,重复8~10次。b.端坐位,双手掌合置于头两侧颞部,抵抗颈两侧旋转、倾斜,持续对抗4~5秒,重复8~10次。c.端坐位,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做耸肩动作,先左肩,再右肩,再两肩同时做,然后两肩同时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动作,再做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动作。

物理因子治疗 ①直流电离子导入:用直流感应电疗机,配20%钩藤离子导入液。辅助极(负极)放置枕部,钩藤眼垫2个放置眼部(正极),电流量:2~3 mA,治疗时间每次20分钟,1次/日,2周为1疗程。②超声波疗法:采用超声波在颈背移动法治疗,常用强度为0.8~1.2 W/cm2,时间8~10分钟,1次/日,2周为1疗程。③超短波疗法:使用大功率超短波,两块电极于颈部前后对置,急性期常用无热量或微热量,时间10~12分钟,1次/日,慢性期可改为温热量,时间15分钟,1次/日,2周为1疗程。

牵引治疗适用于有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多采用坐式,也可用卧式。如主要作用于下颈段,牵引角度可前倾15°~30°,如主要作用于上颈段,则前倾角度应更小或垂直牵引。间歇牵引的重量可用其自身体重的10%~20%。持续牵引则应适当减轻。牵引时间:连续牵引20分钟,间歇牵引则20~30分钟为宜,1次/日,2周为1疗程。

手法治疗 根据确切的适应证,由有经验的、技术熟练的治疗师选用适当的手法进行治疗。中式手法一般包括旋转复位手法及局部软组织按摩手法。西式手法包括关节松动术、美国整脊手法及麦肯基诊疗技术。

作业治疗/心理行为治疗

生活方式的调整和改变 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24小时后应尽量起床活动。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正确姿势或不良习惯,如长时间低头伏案,读书、写字姿势不端正,枕头高度及放置位置不合适,大幅度甩头。避免外伤,防止跌倒,尤其头颈部挥鞭样损伤。由于颈性眩晕的患者平衡功能和姿势调适往往有缺陷,在暗处或凹凸不平,有障碍物的地方行走容易跌倒,应注意避免(详细可参考2009年第19期“老年人摔倒的康复指导”一文)。坚持颈椎体操的锻炼,锻炼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要征求医师或治疗师意见。控制会影响颈椎病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基础疾病,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

心理疏导 据统计,在所有眩晕患者中,约40%有心理障碍,尤其焦虑心态,或有恐惧和惊慌,应向患者解释眩晕的原因,并提示经过适当治疗,症状可以减轻,同时教会日常避免或减轻眩晕发作的方法。

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或症状较严重者,可选用前庭抑制剂、镇静剂及改善脑供血、调节脑细胞代谢、抗凝、降血黏度、调节自主神经等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常选用。

抗眩晕 ①西比灵5~10 mg,1次/日。②敏使朗6 mg,3次/日,或12 mg,2次/日。③眩晕停25~50 mg,3次/日。④安定(10 mg)或非那根(25~50 mg)。

止呕吐 ①吗丁啉10 mg,3次/日。②胃复安10 mg,2~3次/日。

扩张血管及改善供血 ①地巴唑10 mg,3次/日。②复方血栓通胶囊2片,3次/日。③都可喜1片,2次/日。

神经营养药物 如维生素B族、弥可保、泛敏补、神经妥乐平、恩再适等。

中药强力天麻杜仲胶囊2粒/次,2次/日。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颈部疼痛时用。①芬必得0.3 g,2次/日。②扶他林25 mg,3次/日,或缓释片75 mg,1次/日。③莫比可7.5 mg,1次/日。④非甾体类抗炎外用剂型的应用,如扶他林乳胶、法斯通凝胶等。

饮食治疗丹参天麻炖猪脑:丹参30g,天麻12g,三七末3g,猪脑100g,加水2碗炖服。龙眼肉大枣参芪汤参见眩晕方。

康复指导篇7

中风又名“卒中”。因起病急,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此中风名之。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在病人抢救成功后,不少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如何做好病人的康复护理,早日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笔者认为采用以下结合护理,可取得满意效果。

1 心理调护

1.1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互为因果的,心理应激因素会引起身体的疾病,因此使患者保持心理的平衡极为重要。患者因为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伴有失语的患者更感到痛苦万分,而使加之,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肢体活动和语言恢复不明显病人就会在原有恐惧、焦虑的基础上再产生孤独、消极、烦躁不安的心理,不但对康复失去信心甚至丧失了继续生存的愿望,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可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影响机体的康复,此时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给予积极的疏导解释,通过热情的态度,美好的语言,优良的服务,对患者进行思想和精神上的安慰、鼓励及生活上的关心和体贴,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病情,尽快适应角色,解除不良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要争取家属的配合:病人家属对促进康复的作用不易忽视,帮助病人家属建立起正确对待病人的态度,要爱护、尊重、关心、体贴病人,正确对待患者的病情,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和护理。

2 护理

病人的以良肢位保持及定时变换为主: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所设计的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姿势,对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对于昏迷时间较长、瘫痪较重或清醒后长期卧床不动者,还要定时为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渣屑,防止皮肤损伤,减少摩擦,防止褥疮发生。

3 肢体活动

3.1 被动运动:为了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训练最好在急性期过后尽早开始。由护理人员或康复师进行,应根据病人轻重制证相应的训练计划进行功能锻炼,以行气活血,养筋健胃,减少致残率,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宜从小幅度开始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可按每个关节正常活动作屈、伸、收、展及旋转性动作,每个动作每次重复3~5遍,每日2次,先做健侧,后做患侧。上肢由指-腕-肘-肩,下肢由趾-踝-膝-髋。动作要缓慢、柔和、有节律,方法要正确,每个关节各轴位运动都要做到。尤其多做与挛缩倾向相反方向的动作,以充分牵伸肌肉、肌腱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对伴有疼痛的关节训练等应进行中药熏洗等护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粘连。

3.2 功能锻炼:鼓励病人自己用健肢帮助患肢作被动运动,以及适当的活动健侧肢体,然后逐渐过渡到床上坐起,扶床站立,贴墙站立,搀扶行走,扶杖站立,持杖行走甚至独立行走。锻炼应根据病情和体力,时间可逐渐增加,动作要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还可与按摩、推拿、针灸、理疗相结合。对功能障碍较轻者,要督促指导他们进行太极拳、气功、门球、健身操、捡豆子、拨算珠等锻炼。锻炼时若出现任何不适,如头晕、心悸、气短、出汗,应停止锻炼。还应注意安全,防止摔伤等意外发生。

4 语言训练

语言恢复往往比肢体功能恢复更为缓慢,而且不少患者发病后智力减退,理解和掌握发音要领较慢,因此训练要非常有耐心,原则上先练唇喉音,后练舌齿音、卷舌音,由简到繁,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可先数一、二、三等数字,进而为短词、短句,再进展到较长、较复杂的句子。直到能自由交谈,利用图片、字卡、实物等强化病人记忆,早期还可利用抄写、自发书写、默写等方法加强病人的语言、记忆功能,要求病人多谈,大声地读,以刺激记忆。

5 饮食指导

中风病与过食肥甘原味,体质肥胖关系密切,故中风患者宜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保证每日足够的摄入量,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手间・阴阳应象大论》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入量不足或难以消化,久之则脾失健运,气血不足,经脉失于濡养,加重肢体的瘫痪,不利疾病恢复。中风患者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芹菜、绿豆、菠菜、冬瓜、黄瓜、大白菜、丝瓜、海带、苹果、西瓜、大米粥及豆制品。应少食或不食动物内脏、蛋黄、松花蛋、油炸、腌制食品,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不应超过300mg,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9g以下,高血压应控制在5g以下。每日进食应有节制,每餐不易过饱,7~8成即可,可少食多餐,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要严格控制饮食,勿擅自进食,饥饿时可以蔬菜充饥。中风患者还应戒烟酒,每日饮水量2500ml以上。总的来说,中风患者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胆固醇的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适量微量元素的原则,以降低血脂,调和气血,健脾化湿,减少发病。

康复指导篇8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解除髋关节疾患病人的病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康复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康复指导分为住院期间康复指导和出院后家庭康复指导。其中,出院后家庭康复指导是病人术后半年内,来门诊复诊或护士定期上门应给予的功能锻炼指导。2003年5月~2008年5月,我科对10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了家庭康复指导,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10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中,男65例,女43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5岁。其中股骨颈新鲜骨折52例,陈旧骨折3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2例。

1.2 康复指导

1.2.1 目标 出院后家庭康复指导的目标是继续提高患肢肌力和协调性,尽早恢复正常活动的能力,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1.2.2 心理康复指导 心理康复决定患肢功能的康复。部分髋关节疾患病人虽在住院期间对术后康复充满信心,但回家后梢有挫折就可能对手术的疗效和自身的康复能力产生怀疑,从而自行停止功能锻炼[1]。因此,在门诊复诊或定期回访时,对这部分病人及家属必须耐心细致地指导,及时掌握其功能锻炼的进展。不断鼓舞病人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功能康复指导 出院后病人继续患肢直腿抬高,加强股四头肌肌力。患肢屈髋屈膝:屈髋以90度为限,以加强髂腰肌肌力。伸膝练习:站立位,双手扶双拐或训练横杠,健侧单腿站立,患肢伸屈膝关节。髋外展练习:站立位,双手扶双拐或横杠,健侧单腿站立,患髋外展训练,以40度为限,加强臀中肌肌力[2]。上述练习应遵循持续、缓慢、渐进的原则,注意运动量的控制,如锻炼后局部出现肌肉酸痛、僵硬,经休息30分钟后仍不能缓解者,应考虑活动量过大,应适当减少活动次数。

1.2.4 生活方式康复指导 坐姿:术后第一个月坐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2小时,以免导致患肢静脉回流不畅,可抬高患肢来改善循环。保持膝关节低于或平于髋部。不宜坐低椅、沙发,不盘腿和做跨步运动,坐时身体向后靠、腿向前伸。睡姿:最好的睡姿是平卧,可稍向左或向右斜卧,健侧侧卧时最好在两大腿间夹一个枕头。如厕:使用马桶或加高的自制坐便器如厕,或在帮助下身体后倾患肢前伸如厕,注意保持膝关节低于髋部。取物:术后2周不要弯腰捡地上的东西,2周后弯腰不超过90度,吃饭时最好把餐具放在面前。乘车:臀部位置在座位前部,身体向后靠,腿尽量前伸。另外最好坐公共汽车或越野车等座位相对较高的车。淋浴:伤口愈合后,患者扶持稳定可靠的物体能自行淋浴,因站着淋浴有一定的危险性,可坐在高凳上淋浴。穿鞋脱袜:坐在床沿双足坐地,伸直健侧膝关节,术侧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用足跟沿健侧下肢前方向近端滑动,然后适当弯腰,伸直双上肢达到患足穿袜的目的。注意屈膝大于90度,以免屈髋小于90度。上下楼梯:遵循好上坏下的原则,即上楼梯时健侧先行,下楼梯时患侧先下[3]。

1.2.5 支撑用具(简称支具)的使用 使用骨水泥固定的病人,在术后需持续使用双拐6周,然后改用健侧单拐3~4周。使用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的病人,要求牢靠的初期固定,过早完全负重会影响假体的远期效果。因此,术后建议持续使用双拐8周,然后改用健侧单拐4周。

2 结 果

有96%的病人学到了康复训练的知识,尤其是对生活方式的康复指导和支具使用指导的认知效果最佳。其中,对生活方式康复指导知识的了解人数由施教前的12%上升到施教后的86%,对支具使用知识的了解人数由施教前的23%上升到施教后的90%。

3 讨 论

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创伤、骨病的高发率必将导致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人数逐年递增。手术疗效的好坏不但与手术技术优劣有关,还直接与手术前后的护理康复指导、患者的积极参与有关。把手术成功单纯寄托于手术技术,而不进行术后康复训练,特别是出院后的家庭康复指导,不能达到术后应有的疗效以及恢复患肢应有的功能。通过对患者的访视或复诊、护士的心理疏导、康复知识指导,可以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促进心理康复及身体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优化了护患关系,更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4]。

参考文献

[1] 赵熙光,李树帧.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81-287.

康复指导篇9

区人民医院设置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负责对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总协调调度,组织领导业务技术指导、监督考核。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作为全区社区残疾人管理工作的分支机构,挂残疾人康复工作站的牌子,具体承担相关工作任务。在全区建立起以区康复指导中心为中心,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网络的残疾人康复管理工作体系。

二、明确功能定位,建立康复医疗分工协作机制

区人民医院(区康复指导中心)主要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治疗,并具备其他疾病的一般诊疗、处置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并承担区域内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主要按照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的有关要求,为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三、逐步建立通畅的康复患者转诊制度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与区人民医院(区康复指导中心)建立合作机制,发现残疾人患者(特别是脑卒中病人和脑外伤后遗症病人)必须转诊到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和康复。

四、实行目标化管理

康复指导篇10

[中图分类号] R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a)-128-02

Rehabilitation and psychological guidanc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UI Qing1, WANG Yue2

1.Zhaoqing Medical College, Guangdong Province, Zhaoqing 526060, China; 2.Conservatory of Music,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Cerebral hemorrhage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in old people. Its mortality is high, and disabilities are left with most of the survivors after successful rescuing. Moreover,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have various mental disorders. Post-discharge guidance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normative nursing for the discharged patients. The discharged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should follow the post-discharge guidance, using the appropriate rehabilitation method, continuing treatment, keeping scientifi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accepting th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guidance. At the same time, music therapy should be taken as one component of the post-discharge guidance too, which should be screened scientifically and seriously. Meanwhile,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patients should also be individually guided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music therapy effect on clinical nursing. The music therapy is determined from person to person, circumstance to circumstance, the selection of the style and music melody of the music therapy is very important to rehabilitati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different patients.

[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sychological guidance; Music therapy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脑血管病因其发病、致残、致死、复发率高,而使人望而生畏,发病后患者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是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通过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出院指导,使患者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没有因出院而中断,保持了连续性,降低了患者的残疾程度,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有利。音乐治疗在我国已初步开展,治疗的领域也不断扩大,其中,对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音乐治疗,通过音乐的特质对人的影响,可协助患者在疾病治疗或康复过程中达到生理、心理、情绪的整合[1],且针对脑血管病患者恢复的程度,所采取的音乐治疗方法和选择的音乐旋律是有区别的。笔者与临床长期从事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护士长合作,从理论到临床实践,对10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出院指导,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3~2010年我院经CT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100例,其中,男61例,女39例;平均年龄60岁;脑血栓41例,脑出血59例。出院时均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2 出院康复指导方法

2.1 通过光盘和卡片进行宣传

①将脑血管病防治及护理知识编写成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供患者阅读;②编制简单的情境剧,制成光盘,定期给患者播放,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了解脑血管病的防治、护理知识;③将肢体功能训练方法,配上音乐和口令制成训练体操,给患者适时播放,并在专职护士的指导下,让患者随口令一起做操;④将食物的各种成分制成卡片,在出院指导时发给患者,以便为其回家后的饮食配餐作参考。

2.2 制定出院康复指导计划和家属的协助护理

护士在患者出院前2 d应充分做好出院指导准备工作,如认真阅读病历、检查报告单,征求主治医生对出院指导的意见和复诊须知,从而结合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病情恢复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书面出院指导计划,并通知患者家属来院。护士要让患者家属明白患者返家后的心理指导、康复训练及日常护理将由家属共同承担、协助,并详细介绍患者出院后继续采取的训练方法及进行协助的内容,并手把手的示教,仔细讲解康复训练的书面计划内容。心理护理是患者能否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的有效动力,音乐治疗是患者康复训练的调味剂,康复训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只有家属重视,积极协作,持之以恒,掌握工作要领,才能使患者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3 出院康复指导内容

3.1 心理卫生指导

多数脑血管病的发病都与情绪有关,患者出院时仍遗留部分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心情抑郁,对预后缺乏信心。针对患者该心理状态,应通过鼓励患者,以帮助其树立康复的信心和恒心;让其了解康复训练计划内容,从而懂得坚持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心理,积极配合家庭康复训练,调动自身的潜力,以顽强的毅力循序渐进地坚持康复训练;引导患者将喜、怒、哀、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变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鼓励患者参加适宜的活动,如看电视、电影、听轻音乐、阅读文艺作品等;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热爱生活,经常与家人沟通和交流,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对于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个别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如焦虑症、忧郁症、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惧症等[2],必要时使用一些能改善精神症状的药物,如果有必要可以把这种患者转到心理科接受专业治疗。

3.2 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指导

根据脑血管病患者出院时遗留的功能障碍,分别进行训练。①保持。以正确的姿势或保护措施防止患者关节脱位变形。②肌力功能恢复训练。以按摩或被动、主动的训练,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反馈性刺激神经中枢,同时增强肌力。③平衡训练。进行坐位、立位及步行上、下台阶的平衡训练,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④关节活动度训练。对关节强直患者,以被动和主动地运动方式改善患者关节的活动角度。⑤预防呼吸道和各系统的感染,预防压疮、肢体水肿、废用性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畸形等并发症[3-5]。

3.3 日常生活动作指导

日常生活动作包括穿脱衣、鞋、帽、进食、餐具使用、行走(转换、移动、步行、利用轮椅上、下楼梯等)、个人卫生清洁(洗漱、入厕等)等基本技能,还包括家务劳动及外出散步。出院康复指导计划要根据患者日常生活动作的恢复程度,循序渐进,使患者从全部依靠他人到需要部分协助,进而逐步达到生活基本自理的程度。

3.4 失语患者的语言训练指导

对失语患者进行口语训练。训练患者用喉部发“啊”音,或用咳嗽或嘴吹火柴诱导发音,还可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前半句,令其说出后半句。对能发音的患者,在家属帮助下,使其对着镜子先随着旁人发音,说单词由易到难,由短到长,以达到恢复语言障碍的目的[6-8]。

3.5 营养饮食指导

脑血管病患者的饮食应以吃素、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畜、禽内脏和肥肉。①少摄入动物性脂肪和高糖食品,食物不宜过咸;需摄入足够的奶类,适量的家禽、鱼、瘦肉,少量的蛋、粗粮和大量的水果、蔬菜,应常吃一些硬壳果类和菌藻类食品。②每天进餐应定时、有规律,避免过饱,食物要柔软、易消化,色、香、味好,能引起食欲。③患者应戒烟、酒。④多吃含丰富纤维素的蔬菜,以保证大便通畅。

3.6 音乐治疗指导

音乐治疗也称音乐疗法,《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9]认为:“音乐治疗是用音乐和音乐活动以帮助达到心理和躯体健康的恢复、维持和改善等目的的一种古老的疗法。音乐治疗者系统地应用各种音乐来达到预期的行为改变。”护士应结合住院期间的训练和患者治疗后出院时的实际情况,制定音乐治疗的方式、方法,指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做好观察和记录,及时反馈患者各种训练后的信息,以便对音乐治疗的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同时,让家属做好持之以恒的心理准备,切忌简单粗暴、无耐心。作为医护人员在制定音乐治疗方式、方法中也应注意一些问题。第一,选择合适的音乐作为储存;第二,全面收集患者的各方面资料,越详细越好;第三,确定音乐治疗的类型及实施的工具并指导家属使用;第四,确定治疗的时间和次数,做好治疗记录,评价音乐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音乐治疗的方案,确保获得理想的疗效[10]。

4 小结

笔者对100例行出院指导的患者进行定期复诊和随诊,发现患者及其家属基本能根据出院指导的内容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并能随时向医院咨询康复训练中遇到的问题。1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出院后均恢复良好,有一定的自主活动能力,患者满意度为100%。另外,根据应用和观察发现,将音乐治疗引入康复训练中,可诱导患者主动做动作,并逐渐增加每个动作的保持时间和控制能力,还能激发患者主动训练的兴趣,对因病导致肢体瘫痪而抑郁的患者情绪也有明显改善作用。而未行出院指导的脑血管病患者,由于缺乏科学的家庭康复计划和正确指导,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较差。因此,笔者认为出院指导对于脑血管病患者的功能康复十分有利,降低了残疾程度,同时也是康复护理的继续和家庭护理的基础,特别是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指导非常重要,能调整患者情绪,增加患者信心,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加速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季贵英,陈伟建.音乐疗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32):38-39.

[2] 周英,姬栋岩.护理心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 丁秀兰.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J].黑龙江医药,2008,21(6):126.

[4] 王玉英.社区医院脑血管病人康复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5):1325.

[5] 代静.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的康复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13.

[6] 马翠真,罗霞.偏瘫患者家庭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8):48-49.

[7] 蒙金兰,覃彩团.脑血管病后遗症病人出院前家庭康复护理指导[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352-2353.

[8] 陈菊香.社区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致肢体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12):87-89.

康复指导篇11

结果:65例乳腺癌患者经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后,无1例并发症及感染,且术后患者的外展功能恢复较为良好,护理的满意度为100%。

结论:加强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炎术后护理康复指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9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70-02

加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对于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乳腺癌术后护理和康复护理进行分析,现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5例,所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进行确诊,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年龄在36~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64)岁;本次所选患者左侧31例,右侧26例,8例双侧;且术后病理诊断的结果显示,患者单纯癌27例,侵润癌22例,腺癌16例;本次所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

1.2护理方法。

1.2.1术后护理。

(1)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取正确的卧位,监测患者血压、呼吸及脉搏,待患者血压平稳以后可取半卧位,减少患者胸壁伤口的张力,加快伤口的愈合。同时,给予患者吸氧,鼓励患者呼吸,并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若有及时同时医生进行处理。

(2)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护理;术后为避免切口发生感染,可采用胸带加压的方式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包扎,这样还可以减轻话哦避免创伤面腔隙有积液。但包扎过程中药注意其松紧适中,松弛极易导致患者皮瓣有积液或皮瓣分离胸壁;过紧则会增加血管的压力,导致患者皮温过低。除此之外,还应随时观察患者伤口有无渗液或渗血。

(3)加强引流管的护理;乳腺癌患者行切除术后,需在皮瓣下置入引流管,确保皮瓣下渗液或积气能够及时排除,加快伤口的愈合。因此,患者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引流管进行护理,接通负压进行吸引,保障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引流管打折;定期对引流管进行逆向挤压,防止凝血将引流管堵塞,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质;皮瓣下没有积液且皮肤与创面紧贴方能拔管[1]。

(4)术后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术后因生理发生变化,极易产生抑郁、自卑、烦躁等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现实,接受现状,从而促进的进一步康复。

(5)做好术后的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为其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并告知患者均衡营养对提升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性。同时,还应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糖类食物,如大豆、奶制品等,腹部机体抗癌的能力及热量,多食维生素比较丰富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等,切忌进食辛辣、油腻的食物。

1.2.2康复指导。术后,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早进行功能的锻炼。术后1日内可适当进行肘关节运动,患侧手臂挤压皮球,从而促进淋巴的回流,但要避免上臂外展;术后7~8日后可做轻微的肩部运动,缓慢内收、伸直和屈曲;术后7~10日可适当将患肢抬高,逐渐增强活动的力度,如双肩上举或旋转等,一日3~4次,一次30min左右[2]。

1.3观察标准。通过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产妇护理满意度情况:≥86分非常满意;60~85分比较满意;

2结果

本次65例乳腺癌患者经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后,无1例并发症及感染患者,且术后患者的外展功能恢复较为良好。经护理后,45例(69.23%)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20例(30.77%)患者比较满意,护理的满意度为100%。

3讨论

妇科疾病中乳腺癌使其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全身恶性肿瘤中约占7%~10%;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该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妇女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3]。目前,对其的治疗多以切除术为主,但因切除切除范围较广且创伤较大,给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了影响,严重影响了治疗的疗效。

做好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及护理,不仅能够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早日回归到社会中去。本次对65例乳腺癌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后的效果较为显著,无1例并发症及感染患者,且护理的满意度为100%。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能够促进患者的进一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康复指导篇12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194-02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有逐渐上升趋势[1]。据2008年4月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居民死因调查结果:脑血管病位列城乡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占死亡总数的22.45%。每年新发病患者>150万例,现有幸存者>700万例,其中75%丧失劳动力,40%中度残疾[2]。然而,目前住院患者及家属普遍缺乏脑卒中家庭护理相关知识,本文通过对18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184例系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12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均为首次发生脑卒中,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3]。184例中男性108例,女性76例,年龄42-78岁,平均61. 80±16.69岁,其中脑出血66例、脑梗死85例,其他33例。住院天数21-56天,平均25.80±18.13天。

2 方法

通过家庭访诊、电话随访、定期来院咨询等方法,从患者的心理护理、安全护理、饮食及肠道护理、康复训练给与家庭照顾者指导。

3 指导内容

3.1 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心理情绪障碍是伴随肢体功能障碍同时出现的[4]。在急性期患者多表现出惊恐、慌乱、甚至否认疾病的存在,经过住院治疗后患者逐渐认识到疾病的严重程度,回到家中面对自己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表现出抑郁、焦虑,容易对康复训练产生急躁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家庭访诊时,护士应耐心地对脑卒中患者及家庭照顾者讲解脑卒中康复知识和照顾技巧,指导照顾者多与患者交流沟通,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增强其对自身疾病的承受能力。

3.2 安全护理

3.2.1 预防压疮

做好皮肤护理可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排泄功能,使患者身体舒适。每日用温水擦身一次,协助患者更换衣裤,勤晒被褥。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和床铺的整洁,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翻身并更换卧位,更换卧位时防止推、脱、拉动作,避免骨隆突部位持续受压,经常按摩骨突部位及受压部位。

3.2.2 预防坠床及跌倒

床铺高度合适,夜间加床挡,防止坠床。控制血压,按时服药,防止血压忽高忽低,造成晕厥,发生跌倒。改变时忌硬拖拉,避免关节损伤。步行时照顾者应位于患者患侧,选择平整、防滑、无障碍的环境,防止病人跌倒造成二次损伤。

3.2.3 预防误吸

吞咽困难患者给以合适食物,避免汤类及干硬食物,将食物调成糊状,进食速度适度,进食后保持坐位或半卧位30分钟以上。伴咳嗽、多痰、喘息者,进食前鼓励患者充分咳嗽,避免进食中咳嗽。进食后避免有刺激咽部的动作,不能进食者及早鼻饲。

3.3 饮食及肠道护理

加强营养,如牛奶、鸡蛋、蔬菜、水果等,做到每日少食多餐,饮食中增加粗纤维素摄入,以保持大便通畅。如大便干燥,可用开塞露肛注或使用其他方法通便。二便失禁者每次尿便后,进行会皮肤清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4 康复训练指导

3.4.1 日常生活康复指导

每日进行起床、洗脸、更衣、进食、排便等日常生活训练,开始时家属协助,逐渐训练自己完成。先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渐用健手协助患手完成。穿衣时先患侧后健侧,脱衣时先健侧后患侧。自己能进食,就不要别人喂。

3.4.2 肢体功能康复指导

对于瘫痪较重的患者,侧重于被动运动,指导照顾者经常触摸患者患侧肢体,被动进行各关节多向运动。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和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髋关节外展和伸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曲和外翻,每日一次。健肢的主动运动,即坐、站、走训练。稍能活动的患者在照顾者搀扶下,坐在椅凳上做提腿、伸膝、扶物站立、身体左右移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等活动。除康复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瘫痪肢体的功能位置,防止关节畸形。

3.4.3 语言障碍康复指导

语言康复训练越早越好,耐心说明语言康复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训练。先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的运动训练,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发音训练,要先从单音节、双音节、逐渐过渡到句子。给予患者多途径的语言刺激,如有意识地为患者安排与周围人接触,运用对话、暗示、提醒等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克服交流障碍。

4 效果

4.1 日常生活康复指导效果

家庭护理指导使家属掌握了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技巧,184例患者无一发生跌倒、坠床及压疮等并发症。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能进行日常交流。

4.2 肢体功能康复指导效果

家庭康复训练前后相比,Fugl-meyer[5]与Barthel[6]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家庭康复前后Fugl-meyer与Barthel评分(x±s)

5 小结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长期照顾。家庭是脑卒中患者主要康复场所,家属是其主要照顾者、支持和帮助者。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指导,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健康水平,逐步实现康复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宗恩.山东东营地区公众脑血管病知识水平调查[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5):269~272.

[2]邵欣,李峥.脑卒中一级预防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护理杂志,2008,43(6):544~546 .

[3]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4]刁利华.脑病变患者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中护理杂志,2000,3(35):17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