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修辞手法合集12篇

时间:2023-07-02 08:21:02

初中的修辞手法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比喻;排比

所谓的修辞手法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就是通过词语的应用和对句子的调整来让原本枯燥的句子增加一份活力,这也是修辞手法教学的价值所在。所以,为了改变以往简单的一讲到底的模式,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更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结合文本,从文本句子解读中了解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的应用,并在自主应用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因此,本文就以“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的教学为例进行研讨,以确保学生在分析和思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利用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来打比方,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也是常常用到的一种修辞书法。一般情况下,本体和喻体之间会由“像”“似”“好像”“犹如”等连接词构成的。而这一修辞手法的应用也是朱自清先生在《春》这篇文章中应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之一。

比喻修辞展示与分析:

比喻:(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这些句子中应用的修辞手法都是比喻,所以,为了贯彻落实课改下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修辞手法的应用能力,在《春》这节课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针对一筛隼句进行分析,其他的要求学生以“小老师”的形式进行自主讲解。如第(2)句的讲解,鼓励学生自主去分析,自主结合上下文,对这句中的喻体和本体进行区分。即:将“春雨”比作了“牛毛”“花针”“细丝”,目的就是要突出“春雨”的“多、细、密”,形象而贴切。在这一句中,喻体是牛毛、花针、细丝,本体是春雨。之后,组织学生自主对文本中的其他比喻句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排比

所谓的排比句就是要借助意义相关或相近的句子来表达,以达到增强气势的目的。但是,在以往的排比教学中,教师常常就是简单地将排比句的特点讲述给学生,很少专门进行分析,导致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利用率相对较低,根本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实际语文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材文本,引导学生在体验排比修辞手法的应用作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还是以讲《春》为例,在这篇文章中有几个句子运用的是排比句,如: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在分析这几个句子时,我首先组织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反复阅读,感受排比用法的作用,体会排比修辞的价值。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如:第(2)句中既运用了拟人,又运用了排比,接着,引导学生自主说一说排比修辞是怎样增加句子的气势的,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解读,感受作者是怎样借助排比来给枯燥的句子增加气势的。比如,有学生说:这句话借助排比从“山”“水”“春日”三个方面从整体上展示了春的特点。

还有学生说:这句话在描写上是一致的。

更有学生说:学生将拟人和排比相结合,更直观地将春的形象展现给了学生。

……

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组织学生自主对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应用,自主选择恰当的事物进行描写,如:

有学生说:爱是一座灯塔,爱是一场春雨,爱是一阵清风,只要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还有学生说:青春是一首歌,拨动着我们的心弦;青春是一把火,燃烧着我们的热血;青春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的方向。

……

鼓励学生自主去应用,自主去表达,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修辞利用能力,而且,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加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综上可以看出,素质教育下的语文修辞教学要做如下两点的转变,一是转变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就像上文中“比喻”修辞的教学法一样,我们鼓励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二是注重学生的应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教,还要注重学生的学和用,鼓励学生在自主应用中掌握,在自主应用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总之,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做好转变工作,要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来推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2

初中阶段的基本文体知识,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类。学生需要在语文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清晰了解每类文体手法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区别,继而在回答相关的文体知识的题目时表现出专业性和明确性。一般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师会通过课内教材内容的教授和课外语文知识的练习,指导学生们逐渐加深对各类文体知识的辨析和理解能力,从而保证今后独立解答相关文体类题型的正确率和完成度。初中生对文体知识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文体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理解,第二个阶段就是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中实现对文体知识的辨析和运用,继而完成对文体知识的语言和行文的理解运用。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案例,笔者认为文体知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根据文体知识的主要类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修辞手法类文体知识

初中生对修辞手法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有所接触,因此,对常用的修辞手法,学生们能够快速地辨别和表达出来,而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修辞手法的教学,在小学了解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朝着应用的方向发展。具体来看,语文教师可以从阅读理解和作文两个教学模块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领悟能力。

首先,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层面语文教师往往需要向学生们介绍每个修辞手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运用的作用以及好处。学生们只有掌握了修辞手法的各个形式和作用,才能在今后的各类阅读理解中体会语言运用的美妙和作者的个人感彩。例如,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手法,往往会使得表现的内容和形象更加生动和丰富,从而增添文章的感彩;拟人手法的运用往往会赋予被拟人的物体以动感,增添文章的活力;排比手法的运用往往会增添文章的气势,表现作者的感情态度;夸张手法的运用往往会从夸大和夸小两种层面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增添文章的语言感染力。诸如此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为文章行文的结构和感情服务的,有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生发。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完成对修辞手法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之后,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修辞手法运用的辅导。初中生正处于对语文语言学习理解和运用的关键阶段,对修辞手法的扎实掌握和运用,一方面可以凸显他们对文章行文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他们从修辞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作文的形式表达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学习成果。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600字左右的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时,通常可以鼓励学生们运用两到三个修辞手法,在提高作文表现效果的同时逐步实现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二、表达方式类的文体知识

在学习和掌握了基本的修辞手法技巧之后,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每种表达方式之间的细微差别。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既是不同文体表现内容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表达特定感情的语言手段,初中生在学习此类文体知识时,需要尽力体会每个表达方式的特点和差别。

首先,在课内和课外的阅读理解教学层面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向学生们介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这五类表达方式的特点,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学习这五类表达方式的技巧。例如,记叙是初中语文材料的主要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过程的叙说和交代,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学会以精炼的语言概括出记叙类文章的大意,从记叙文六要素或三要素出发,以精炼的语言得出最完美的回答。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作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训练,指导他们通过对五种表达方式的写作和思考,体会中文写作的语言魅力和情感态度。具体来看,记叙是初中生作文的主要写作手法,而对人物外貌、心理、语言、神态的记叙往往需要学生们进行细致的观察,从正面和侧面两个维度进行描写,在写作情感性比较强的文章时,初中生往往还需要借助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达到自身抒情的最大化和真实化,从而提高文章写作的感染力和写作色彩。初中生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会逐步掌握每个表达方式的技巧,提高语文作文写作的水平和能力,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中文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三、表现手法类的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学习过程中,往往还需要重视对表现手法的讲解和运用。学习和了解多样的表现手法,往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思考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借鉴意识,将多种表现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从而提升自身作文的文采表现力。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3

一、 把修辞教学引入初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初中语文教师对修辞教学不够重视

在实施初中语文修辞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语文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修辞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对修辞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同时这些老师还不具备较高的修辞教学素质和能力, 即使进行修辞教学, 也难以收获理想的效果。另外, 还有一些语文老师把修辞教学理解成为对修辞格的判断, 造成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2.没有明确的修辞教学标准

在进行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过程中, 还要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没有明确的教学标准。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 还没有制定出一整套目的明确的执行标准, 只有一些针对简单修辞方式的了解和论述, 而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需求。

3.没有正确的修辞教学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 教师对修辞教学的重点环节存在着偏差的现象。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只是把修辞教学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忽视了修辞教学涵盖的巨大知识面和知识容量。虽然也有一些初中语文老师能够把语言能力的提高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 但还是不能真正把修辞教学同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联系在一起。

二、 如何正确实施初中语文修辞教学

1.正确认识修辞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老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高度的职业精神, 避免在正确认识修辞教学环节上出现偏差。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修辞教学对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还要具有较高的修辞教学的素养和能力, 并且能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 使自己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修辞教学知识和经验, 为修辞教学提供知识储备。

2.把修辞教学方法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里

语文教师要不断推进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深入步伐,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里, 把修辞教学不断地进行渗透。在教育体制改革浪潮的冲击下, 初中的语文教学越来越要求更加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因此, 很多学校针对语文教学改革也做出了许多课程上的修正, 把修辞教学作为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丰富语文老师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的过程中,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3.要清晰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修辞教学内容

如何才能有效扭转修辞教学的缺陷, 这就要求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修辞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修辞教学内容要能够熟练地掌握和执行。也就是说初中语文老师对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同时初中的语文老师还要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修辞教学不单纯指的是适格的教学, 它还包括像句式的修辞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等层面, 不能重此轻彼, 造成修辞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完成。

4.充分调动学生对修辞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4

中图分类号:H195.1 文献标识码:A

修辞,广义上被认为整篇文章中的谋篇方式,咬文嚼字的全过程;狭义上被认为是对文字的修饰。修辞格,不同于修辞,但它是修辞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俗地认为,修辞方式就是修辞格,有了修辞格,才能在表达的过程中更加生动形象,更能适应社会语言的发展需求。

1修辞格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汉语修辞格是一种固定的汉语表达形式,它可以用简洁多变的形式,具体生动地表达丰富复杂的感情,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1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

在某种特定的交流对话环境中,使用修辞格可以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自己多种层次的思想和其中带有的感情,使原本抽象的难以表达的内容具体简单地呈现出来,让人在获得了你语言中信息的同时,又有一种美的体验。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现在学校在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关注。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的方式、速度和数量都给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且还要求学生体会某些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在体会句子含义和品位语言时,如果对修辞格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不理解,就会严重影响对句子和文章的理解,更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传统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修辞格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修辞格教学要能满足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修辞格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语言使用的创新能力。但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日常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

2.1缺少系统明确地修辞格教学的方案

在初中教学标准中,修辞格这一部分知识只是了解性内容,并没有具体的教学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稍微涉及,导致了大部分初中生对考试中或者课本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格只是最表面层次的了解。例如,在讲授《再别康桥》中的“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时,告诉同学们这其中巧妙地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在课前准备一套完善的教学计划,由深入浅地讲暗喻这一修辞格,使同学心领神会。

2.2初中学生对修辞格认识片面

虽然初中考试对修辞格的考察形式只有固定的几种类型,但是学生想要在这一方面拿到高分,甚至是满分,那也是相当困难的。初中生对修辞格认识片面,认为修辞格的使用仅仅是用来美化语言和增加文采。其中作文最明显,不少初中生在其作文中大量地(甚至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地)使用修辞格。而这种使用是机械化的,死搬硬套的,只是简单地,强制地把各种修辞格罗列出来,修辞格的使用毫无创造力,结果是雕饰出一堆空洞无比的话,并没有让读者感到眼前一亮或者是有一种美的体验。初中生想要改变对修辞格已有的认识,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来使用修辞格是很困难的。

2.3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重视程度不够

初中教学标准中对修辞格标为了解内容,所以修辞格教学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初中教师多是以课本教材中出现的修辞格作为教学依据,根据考试对修辞格的固定考察形式,进行简单地讲解,主要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辨别修辞格和分析修辞格。在口语交际方面运用修辞格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初中教学中缺少特定的实际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3改革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方法的策略

(1)从“以课本出现的修辞格为教学依据”的教学模式转到“将修辞格知识分块融入各教学阶段”的教学模式。传统的修辞格教学模式只是以课本出现的修辞格作为教学依据进行讲解,就是根据教材中的具体语境来讲述修辞格。比如,在讲七年级上册内容时,可以将课文《在山的那一边》中,“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课文《紫藤萝瀑布》中,“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课文《理想》中“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这些放在一起,将明喻和暗喻有比较的统一整理比较讲给学生。

(2)加强学生平时对修辞格知识的积累,注重培养学生修辞格运用创造性的能力。修辞格知识只靠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够的。老师应该根据每个阶段修辞格的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课下的阅读任务,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加强学生平时对修辞格知识的积累。例如,在讲比喻的时候,要鼓励学生抓住相似这个关键点,多方位联想和联系客观世界的事物。这样就可以开放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修辞格运用的创造性,使学生在运用修辞格的时候,不再机械式地堆砌,而是以自己的思维来组织表达。

(3)修辞格的教学要与口语交际教学相结合。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修辞格的教学集中在阅读和写作上,往往忽视了其在口语交际中的应用。在修辞格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修辞格知识运用到平时的语言交际中。比如,在学习了初一上册第三单元的《济南的冬天》后,老师可以根据比喻这一修辞格进行针对性地口语对话训练,然后再做出具体的点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修辞格,同时增强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总结

修辞格在现代教材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但教学现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只是根据人教版语文教材,对初中生的修辞格教学进行分析,列出了初中生修辞格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和分析不够细微透彻,有些问题没有提及,提到的问题也有待于进行更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5

一、根据修辞知识的接受程度,开展有序的训练

不管是修辞还是其他的一些知识,学生对于其接受程度是有限的,学生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于所有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对于他们而言有着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开展有序的训练,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将修辞知识进行全面的把控和规划,再按照写作的内容和要求,逐渐将这些知识渗透进来,在初一、初二阶段,可以将重点放在词语的如何运用方面,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广泛的延伸,将大纲所要求的八类常用辞格引进来;初三阶段,由于学生要面临中考的压力,学习负担本身过大,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句式的选择方面,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一些其他的辞格形式也引进来,如层递、引用。

二、善用多媒体,丰富修辞语言的积累

首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资源,在阅读中逐步积累。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查阅资料,在阅读中不断增加知识的积累,将那些名言警句和优秀的段落语句等进行整理,并将其制作成课件,在教学中,和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的成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修辞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透彻,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他们对修辞的审美水平。

其次,还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影片和励志人物为素材,进行课件的制作,通过向学生们展示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比如,电影《亲爱的》主要是以一部以亲子题材为主题的电影,将视角放在了普通的小人物身上,展示了他们在面临分离、抉择中的坚持和努力,他们并没有被命运的重重磨难所打倒,即使疲惫不堪,心理承受着巨大的折磨和痛苦,他们却毅然决然的扛起了自己身上的重担和责任,我们透过城市和农村中的这些小人物,看到了人们对生命的坚持和努力以及和亲人之间无法割舍的血缘关系,从而给这个世界带来无限的温暖和希望。通过选取这部电影素材,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们写出观后感。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内心中的一些情感表达出来,通过写作来宣泄情感,赋予了文章更多的情感和生命力,从而写能够引发共鸣的人优秀文章,其中修辞知识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活力。

三、说写结合策略

在写作教学中,运用说写结合方法来使修辞知识在写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和强化,其中最核心的点就是引导、启发和讨论。首先,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对于作文中的修辞知识充满无限的兴趣;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优秀的范文,对其中修辞知识的运用进行讲解,通过词语、句式、辞格、句段的衔接连贯方面进行优秀范文的赏析;然后,让学生通过自由谈论的形式,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总体的探讨,接着再谈论将其如何更好的运用到文章中来,并总结出一些写作技巧;最后,学生可以自由进行选题,在查找相关的资料,列出提纲,完成写作。

通过说写结合策略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修辞知识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谈论、总结和写作,进一步巩固他们对修辞知识在写作中的运用。

四、从课内延展到课外

课堂学习是学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巩固和延伸打下稳固基础的重要环节,课堂外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多向发展,通过课外的延伸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其中,可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写评论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升其作文修辞运用水平的重要策略,教师制定出阅读书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阅读计划,在写读书笔记时要注意其中的修辞运用方式和手法,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这些课外学习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还可以将其中一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分享,从而激发更多学生的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修辞知识在写作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使修辞知识的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实际的效果,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还应该不断去学习和研究,找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将其有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贾焱.修辞与语文教学浅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左园.初中新人教版语文教材写作模块的教学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6

一、修辞格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汉语修辞格是以汉语的语音、语汇及语法为起点,产生的相对固定的语言表达形式,借助于灵活生动的方式,简洁形象地表达丰富、复杂的内容、思想和情感。修辞格是人们开展言语活动中应用的最普遍的沟通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起到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效果及阅读理解能力的作用。

二、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修辞格的分布研究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格发凡》中把修辞格分为材料上的、意境上的、章句上的、词语上的等四个方面的辞格。

1.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修辞格的分类

按照这种方法进行分类,并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关于修辞格的应用情况,大致可作如下统计:比喻、双关、引用、拈连、仿拟、并提及通感等属于材料上的辞格;拟人、夸张、反问、示现、衬托及奇设则属于意境上的辞格;回环、叠字是典型的词语上的辞格;而反复、排比、层递及互文等修辞格则是有代表性的章句上的辞格。

2.修辞格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编排不系统

准确并熟练地应用这些辞格可以提高教科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更有助于学生的语感、语言表达效果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但是,这么多种修辞格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编排却不严密,即未能以一个系统体系出现在教材中,而是分散分布于不同的课文之中,使得这版教科书的修辞格缺乏规律性。

3.比喻和拟人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出现得最多

比喻、拟人作为常用的修辞格,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使用的频率极高。无论是初一的语文教科书中,抑或初三教科书中,比喻的出现和使用频率最多,绝大多数的语文课文均会涉及比喻。拟人作为辞格,本身具备可以激发感情、描述事物和提高语言感染力等优势,所以恰当运用拟人能够使学生对课文感觉到亲切和蔼,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因此拟人常出现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

4.辞格的兼用和连用现象很突出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辞格的兼用和连用现象很突

出。辞格兼用则出现了简单和复杂两类兼用,即在一句话中有时简单使用两种修辞格,有时则会出现复杂修辞格的兼用。如初二下册《海燕》中的一句:“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中兼用了比喻与拟人两种辞格。

经由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修辞格教学进行研究得出:修辞格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效果和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7

学语法是为了把话说通顺,合乎逻辑;学修辞是为了把话说好,表情达意准确、生动形象、完美。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十分重要。修辞实质是修辞行为,其生命在于运用,修辞教学是对修辞行为的指导。修辞行为起始于人的语言交际活动的需要,人们利用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当然就希望所选用的词语、所编排的句子能够恰当妥帖地表达情感、能够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为了使自己发出的信息有效地传递,为了尽快得到预期的反馈信息,人们必然希望自己在信息加工方面、在信息载体即语言符号的选择编排方面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修辞行为的动力。修辞行为的主要内容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编排。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但是,仅仅教会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把话说得妥贴、得体,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离不开修辞教学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修辞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语文课本中,到处都有修辞的存在,也正是这些修辞才使我们的语文课本变得生动活泼,韵味深远。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初中生加强修辞教学,让学生掌握各种修辞的规律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

1 修辞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修辞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语言表达格式,它能够用简短而灵活的方式形象地表达丰富的内容,在人们的语言交际中,修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修辞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修辞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修辞具有修饰作用,它能够把平淡无奇的句子变得丰富多彩,能够把抽象的物象变得具体生动,能够把一般语气的句子变得富有气势。

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里就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盛开的紫藤萝比喻为从空中垂下的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紫藤萝的茂盛,同时还有生命无极限的含义。

除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外,还有很多修辞具备节奏美的特点,如对偶、排比、回环、反复、顶针等等,都可以让人既获得信息,又能享受美的体验。通过修辞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些语言技巧,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

1.2 修辞教学能让学生更加灵活地使用语言。一般情况下的语言运用必须符合逻辑规律,否则就会让人觉得有悖常理,甚至出现语病。如果使用上修辞,就可以削弱或者突破逻辑规律的限制,人们使用语言可以更加自由灵活,表达也更加形象。

1.3 修辞教学能让学生学会创新语言。修辞是创新语言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在表达语言时不拘一格,能够使语言组合更加新颖。如,《紫藤萝瀑布》中的句子“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就是采用通感的修辞方法,赋予香气以颜色,并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来展现事物的特点。这样的修辞学习,能够让学生创造出更多更美更奇异的语言,从而使他们掌握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表达方式。

1.4 修辞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要求,要求初中生能够体会并品味文章重点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可是很多初中生在这方面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一些修辞不理解。如果学生学好了修辞,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2 当前修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使初中生学好并灵活地运用修辞,要求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分析能力等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可是目前的修辞教学大多只是对修辞表面的辨别与简单分析,这就缩小了修辞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使本来生动有趣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有的教师只是把修辞作为知识传授,而不讲求实效,致使学生不能在口语交际与作文写作中使用;有的教师讲解时缺乏深度,不能进行很好的拓展,所以,学生对大多数修辞方法连听也没听过,即使是常用的修辞也是一知半解,运用时经常出错;还有的教师只注重单项训练,而忽视了修辞的综合运用,这就使得学生缺乏综合运用修辞的能力。

3 实施修辞教学的方法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8

一、语文与语文教学的职责

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合起来称为‘语文’”。中学开设的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工具课。语文教学的职责应该是: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语文能力。要使中学生具有以上的现代语文能力,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十分重视修辞方面的内容。但遗憾得很,不管大陆抑或香港,从其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所反映的情况来看,都没有把修辞教学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都是以修辞格的辨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其实都是把修辞当作语文教学中的一种点缀,从而把修辞教学引向了误区。

二、大陆语文修辞教学的现状

第一,修辞教学大纲——空白

建国以来,国家教育部门曾两次制定汉语语法教学大纲(1955年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81年的《中国教学语法体系提要》),却从未拟定过有关修辞的教学大纲。致使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对修辞教学应如何教,应达到什么目标,均感到茫然。

第二,修辞教学的重点——不明

由于没有修辞教学大纲,许多中学教师对语文修辞教学的重点不明,普遍误认为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后附的《修辞复习提纲》中12种常见的辞格,就是中学修辞教学的重点。教完了十二种辞格,就算是抓住了重点,就算是完成中学修辞教学的任务了。

第三,修辞格教学往往依赖——“教参”

由于上述第一、二的原因,所以许多中学语文老师都依赖“教参”(即教师教学参考书)作拐棍来讲修辞,缺乏对中学语文课文中的修辞实例作深入的分析、研究。这原因有多方面,如缺乏适合中学修辞的教和学的参考资料;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进行钻研;怕按自己的讲法去讲,出了错不好办等等。这样就势必出现“教参”怎么说,教师就跟着怎么说,“教参”说对了的,自己照着讲当然也就对了,如果“教参”说错了,那自然也就跟着讲错了。

三、香港语文(汉语)修辞教学的现状③

香港现行的语文(汉语,下同)教材共十册,收课文128篇。一至六册收入课文102篇,为初中教学用;七至十册收课文26篇,为高中教学用。笔者作比较用的教材是根据香港教育署课程纲要及中学中国语文科课本编纂指引编写的,所收录的课文,也是全部依照课程的纲要提供的教材篇目选择的。从教材所反映的全部内容来看,香港语文修辞教学的现状是:

第一,没有提出修辞要达到的总目标。只提出了本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读、写、说、听、思维等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本科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启发思想,培养良好品德,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强对社会的责任感。”④

第二,没有提出修辞教学的重点。只是在有的课文前面设置的“教学重点”中提出要学习的某些修辞手法。例如:“认识对偶和比喻”;⑤或在课后的“应用练习中讲点修辞知识,并让学生试用某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例如:“对偶是指两句句子的词性相当,意思相对,试在下面的空格填上适当的字,使成为对偶句:

(1)天高——地( )

(2)户外——峰秀——窗前( );⑥

或在每册课本后面“教学重点分布表”的“语文基本知识”中,设“常见修辞”栏,并在这一栏里,把本册中凡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即修辞格)的都扼要地填写上去。比如第1册第四页《鸟的天堂》中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就在这一栏里标出:“1、学习排比”又如,第十四《傅雷家书》中用了借喻,示现修辞手法,就在这一栏里标出:“认识借喻、示观”。⑦统观全套(十册)教材,均无讲到修辞教学的重点是甚么的问题。

第三,修辞教学也往往依靠课文前后及教师手册中有关修辞的提法来讲授。课文或教师手册没提示到的修辞理论及修辞手法就很少给学生介绍。据统计,目前香港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国语文》提出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全部修辞内容,也只有18个修辞格而已。现按教材册数序号,依辞格出现的先后(重出的均不计入)秩序摘出转述如下:⑧

第一册:比喻,对偶、叠字、排比、拟人、对比、借代、典故、示现。

第二册:夸张、设问、反复、反问。

第三册:顶真、层递、映衬。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9

1.中西修辞发展历程——修辞的赋比兴

在中国现代修辞学创建之前,中国的修辞历史源远流长,但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套解释修辞问题的理论体系,有修辞而无修辞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外交频繁,游说之士大显身手,运用各种说人之法,造就了辉煌一时的基于辩说的修辞艺术。然而,如此璀璨夺目的政治修辞犹如昙花一现,漫长的封建专制制度彻底扼杀了基于劝说的修辞活动,修辞研究局限于书面语(主要是文学作品)及辞格研究,修辞俨然成了一门研究语言形式的“雕虫小技”。二十世纪初西方修辞传入中国,我们以中国传统修辞学为基底,运用当时西方修辞的框架初步构建了中国现代修辞学。尽管如此,中国修辞学仍无法摆脱偏重书面语言形式研究的束缚,直至二十世纪末,中国修辞学研究的疆域才拓展到对言语交际的研究,修辞的视角才从传统上言语表达者的一方,转到言语交际的双方,并着重强调言语接受者的一方,中国修辞学才真正意义上与强调受众中心及说服目的的西方现代修辞学接轨。(温科学,2009:42)

西方修辞曾几度浮沉,辉煌过,衰落过。它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为当时高度发达的演说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东西方社会在当时共襄修辞盛举。然而,与中国截然不同,西方修辞学到了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已系统化,古典修辞的发展更是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达到了巅峰,涌现出西塞罗等大批的修辞理论家。自此以后,西方修辞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一些与中国封建修辞相类似的现象,即修辞研究偏重书面的语言形式。中世纪,传统的以论辩说服为基础的古典修辞渐显暗淡,基督教修辞独领,布道、书信、辞格研究等成为主导的修辞形式。文艺复兴时期,传统修辞虽风光一时,但更多地表现为对古典修辞的复兴和对中世纪固有修辞实践方式的改造。十七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基于“或然性”的修辞学受到了当时推崇“必然性”的社会精英阶层的口诛笔伐,处境尴尬(刘亚猛,2005:48—56)。二十世纪,新修辞艺术适应新的时代语境应运而生,并将其探索的目光全方位地投向以象征为手段的整个人类社会生活。

2.中西修辞定义——横看成岭侧成峰

中国对修辞学的定义的讨论是在二十世纪后,远远落后于西方,因此导致了我们对修辞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在修辞观念上,中国自古就有“修饰文辞”的局限性,修辞只是读书阶层用于咬文嚼字、润色语篇的一种技巧(温科学,2009:41)。陈望道在其《修辞学发凡》中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是为着意合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陈望道,2001:11)从文辞到语辞,中国修辞学的研究疆域得到了拓展,这一定义还暗含修辞必须适应题旨情境,“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这与西方修辞注重修辞情境的传统不谋而合。宗廷虎在《中国修辞学通史》中对修辞学所下的定义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迎来了一个可喜的跨越:“什么是修辞学?修辞学就是研究修辞现象,探讨恰当运用语辞适应各种题旨情境的学科。”(宗廷虎,1998:2)这一定义显示了中国现代修辞学有别于传统修辞学之处,它将言语交际及各种修辞现象纳入了修辞学研究的范围,注重修辞情境和受众反应,使得中国现代修辞与西方修辞逐步实现了接轨。

与中国修辞不同,西方修辞从诞生之初就有一大批理论家对何为修辞进行了透彻全面的研究,然他们对修辞的定义见仁见智,至今仍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柏拉图曾对修辞进行严词鞭挞,将修辞看做是“哗众取宠的雕虫小技”,是“空洞的言谈”,甚至是欺骗的代名词。亚里士多德巧妙地为修辞拨乱反正,“将修辞界定为使我们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能发现可资利用的说服手段的那种能力”(刘亚猛,2008:52)。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则强调修辞是“治国安邦,展示政治家风度的重要工具”,昆提利安把修辞看做是“善言的科学”。文艺复兴时期,拉米斯将修辞肢解压缩为一门词语装饰和文体的艺术。在欧洲迎来理性和科学时代时,修辞被讨伐的体无完肤,被判定为“彻头彻尾的欺骗”的工具。二十世纪,西方修辞终于拨开迷雾,理查兹将修辞定义为“对误解及其修正的研究”,而伯克则认为修辞是一门求同去异,寻求修辞双方认同合作的说服艺术(温科学,2009:44,89-92)。

3.中西修辞观——此“诚”非彼“诚”

“修辞立其诚”作为中国修辞学的根本原则,对中国修辞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命题最早出现于《周易》:“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陈光磊,王俊衡,2001:6)所谓“修辞立其诚”,即立言修辞者应该具备诚实的人格,修辞的内容应符合事实。“修辞立其诚”把语言和人的道德视为一个和谐而又不可切分的整体,将言辞的修饰归结于身心的诚挚,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即立言修辞必以德行修养为前提和基础,以言行一致为规范和准绳,力求做到“非礼勿言”、“言必信”,“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由以上分析看来,中国修辞学长久以来背负了过于繁重的道德枷锁,“修辞立其诚”作为一种理想化的修辞伦理标准,并不能有效地描写和指导人类的日常修辞活动,相反,它可能扼杀修辞活动原本具有的活力。钱钟书先生曾重新解读“修辞立其诚”这一传统修辞铁律,为“无病”者进行辩护:

所谓不为“无病”者,即“修辞立诚”之说也,窃以为惟其能无病,而能使读者信以为有病,方为文艺之佳作耳。文艺上之所谓“病”,非可以诊断得;作者之真有病与否,读者无从知也,亦取决于之似有病与否而已。故文艺之不足以取信于人者,非必作者之无病也,实由其不善于;非必“诚”而后能使人信也,能使人信,则为“诚”矣。(钱钟书,1997:489)

钱老认为“无病”亦可“”地似是“有病”,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者是否真有病,而在于修辞者是否擅长“”,如若“”地不像样,则即使真“有病”,也会被认为乃“无病”;如若“”地像模像样,则即使“无病”也能使人信以为“有病”,即“能使人信,则为诚矣”。

西方修辞作为一门说服的艺术,是“通过象征手段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的一门实践”(刘亚猛,2005:2)。不同于中国修辞学,西方修辞学认为修辞是一种无涉道德的行为,修辞者要实现自己的修辞目的,必然诉诸古典修辞提倡的三种修辞资源:道理(logos)、情感(pathos)和修辞人格(ethos)。摆道理指修辞者“通过每件事本身包含的说服因素确立起关于这件事的真实或者显然真实的情况”(刘亚猛,2008:58)。西方修辞认为事实本身是人为建构的,是“得到认证的事实宣认”(刘亚猛,2005:97),由于修辞的或然性,通过修辞论证所确立的或许是货真价实的事实,但也有可能是看似如此的“事实”。这种观点对于深信“事实胜于雄辩”“修辞立其诚”的中国修辞界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诉诸情感指在修辞互动中,修辞者想方设法调控受众的情感,并使之处于一种易于被说服的情感状态,这与中国修辞强调修辞必是修辞者内在真诚情感的外露有本质区别(刘亚猛,2008:57)。在西方修辞学家看来,修辞者在修辞互动中“显露”自己的“真情”,归根结底只是为了能够赢得受众的善意,达到成功说服的目的,这绝非西方修辞者不识“诚”为何物,相反,这正证实了钱老所言:“能使人信,则为诚矣。”诉诸修辞人格指在修辞互动中,修辞者“按照具体修辞形势和修辞意图的要求刻意营造一个最有利于说服内定目标受众的形象”(刘亚猛,2005:174)。中国修辞学家认为修辞实践一定是修辞者高尚人格的自然流露,然在西方修辞学家看来,受众“对言说者的信任必须源于言说,而不是源于言说之前业已存在的有关言说者人格的看法”,修辞人格甚至可以等同于“修辞者透过言说进行的自我形象构筑”(刘亚猛,2008:57),是修辞者根据特定的修辞形势和修辞目的构筑出地、为了实现成功说服的“包装形象”而已。

由此可见,中国修辞学强调修辞者必须是一名名副其实的“道德家”,修辞必须“立其诚”,事实上更是以一种睥睨万物的姿态等待其大白于天下的一天;西方修辞学则着重强调修辞者在具体的修辞互动中自我形象营造和受众情感的调节,强调“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以便使受众接受修辞者精心构筑的“事实”,完成影响说服受众的工作。

4.结语

修辞术在公元前的中西历史上都辉煌过,灿烂过,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变更,中西修辞学的发展分道扬镳:中国修辞学长久以来缺少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疆域也一度局限于书面语甚至辞格的研究,修辞理念更是体现传统价值体系的“修辞立其诚”,直至二十世纪建立了现代修辞学方与西方修辞接轨;西方修辞学的发展几经浮沉,修辞的定义更是见仁见智,然而西方修辞学从创立之初就构建了十分庞大的理论体制,虽没落过但从未消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修辞更是旧貌换新颜,焕发出无限生机。在中西话语互动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充分了解中西修辞学,知己知彼,从西方修辞的视角来重新解读中国传统修辞观“修辞立其诚”,努力做到以西方的话语来说我们自己的道理,在中西话语互动中抢占战略高地,从而扭转中西话语交流地位不平等的形势。

参考文献:

[1]陈光磊,王俊衡.中国修辞学通史.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卷[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刘亚猛.西方修辞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第二版)[M].北京:三联书店,2005.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10

一、修辞学及其现状

我国先秦的典籍《易经·乾卦》中的“修辞立其诚,可以居业也”,意思是言辞是要修炼的,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这是关于修辞最早的论述。近现代,陈望道先生把“修辞”称为“调整语辞”,并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类。“积极修辞”简单地说就是指辞格,一般要突破语言运用的常规,往往表达字面意义以外的深层含义,多适用于文艺语体,也是我们传统上认为的修辞学的主要内容。而“消极修辞”其实就是用适合的语言来表达适当的内容,为语言表达得明白精确而进行的修辞,强调字面意义和所表达意思的密切结合。消极修辞,是一种基本的、普遍使用的修辞手法,适用于多种文体。从陈先生的定义看,真正常用的,无论是日常口语对话还是书面表达,“消极修辞”才是真正能体现“调整语辞”主旨的修辞。《弘扬陈望道修辞理论,开展言语接受研究》一文,揭示了几十年来我国修辞学界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只重视静态的形式研究,而忽视动态的运用研究。文章指出,我国语言学界、修辞学界几十年来受西方结构主义影响甚大。“结构主义方法用来研究修辞既有促进的一面,也有不完全合适的一面。结构主义的初衷是为了使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向自然科学靠拢,它的途径之一是排斥单个人在行动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这种方法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对既成修辞作品的描写畸形发展和‘辞格中心论’。而结合语境,尤其是交际双方的主体意识来探讨和解释从修辞现象的生成直到其效果实现的全过程则远远不够,这一缺陷越来越成为阻碍修辞学发展的因素之一。”(注:《复旦学报》1997年第6期)

二、修辞学新视角下的汉语教学

修辞学是一门不同于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是如何根据语言各个要素的构成、特点、规律、规则等等,来提高表达的效果。它涉及到音律的和谐、字数的一致、语法的相同等等方面。尤其在海外汉语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修辞,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的学习,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本文结合实际经验,谈谈修辞学对于海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一)教师语言的设计

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如何把握语言教学呢?这要根据教学对象的汉语水平及年龄来确定。笔者所教授的韩国学生,无论是少年还是中年,汉语水平几乎都为初级(学生接触汉语4个月,中年韩国人接触汉语半个月)。以每课生词为计算量,平均每六课书大约100个生词,在课堂上,老师的语言也必须围绕着这些词及学过的课文进行。教师的语言第一要简洁、简单,力求用最简单的词表达思想,在海外课堂学生听得懂你说的话才是王道,否则课堂只靠韩国汉语搭档翻译,学生的汉语学习就会问题重重,也达不到师生良好互动的效果。这里就需要用到修辞学中的消极修辞。以课堂问候语为例,在学生学过词语——同学们、好、认识、你、很、高兴等词后,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可以这样开场:“同学们,你们好!”学生齐声回答:“老师好!”(微笑面对大家)“老师认识你们很高兴!”中国人可能会觉得什么开场白啊,多没意思,但是对于汉语初学者,你用到了他学到的知识和他们互动,即使语言平淡得像白开水,但是你要表达的东西都表达出来了,学生也听懂了,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很能愉悦他们的心情。因为他们知道老师和他们问好,预示着汉语课就要开始了,他们就会集中注意力,准备开始上课了,而不是想着和学习无关的内容;同时也向他们表明老师的心情高兴。这就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同样的在中国的语文课上你这么和中国学生打招呼,如果不继续语言积极修辞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十分没意思。所以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基于学习者的汉语水平,教师的语言应以消极修辞为主,适当增加积极修辞。如对于女高的学生们,老师可以说“同学们好,我们上课,认识你们很高兴,今天你们美得像花一样!”老师最后一句就用了积极修辞——比喻,高中女生美得像花一样,虽然这句话,学生不能完全听懂,但是通过老师竖起拇指,用手势在脸旁边做自我陶醉状,再加上韩国汉语老师的适当翻译,学生能领会老师的意思,并会很开心,有谁不喜欢被夸奖呢,尤其是正值爱美年纪的女孩子。

这是对教师语言的要求,在简单的基础上适当修辞,同时根据具体课堂情况、学生理解程度将语言运用得更加科学,消极修辞有时在初级汉语课堂中不失为一种简约美。可能许多人会担忧,对于教汉语的老师会不会因为这样讲课——课堂语言以消极修辞为主,就缺乏对语言积极修辞的运用。其实这大可不必担心,教学相长,随着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老师也会适当地增加课堂语言的难度,会多用到一些积极语言修辞。基于汉语学习的一般规律,汉语学习者最开始所掌握的是汉语消极修辞,教师用语也属于消极修辞,因为这是今后语言学习的基础。

(二)初级汉语学习者汉语消极修辞的表达

到目前为止,学生一般学习汉语的最长时间为4个月。在语言表达上,有的学生在见到中国老师时会说“你好”,有的学生由于见到中国老师比较兴奋等原因,“你好”挂在嘴边说不出来,会用韩语问好,这里就是语言的消极修辞,前者是简单的句子,后者是消极地逃避汉语表达。同样学生想表达对中国老师的赞美,会说“老师???(漂亮)”,这里学生逃避了生词“漂亮”的表达,是一种消极表现。

在态势语上,韩国人的表情是很丰富的。他们很高兴时,在课堂上的表情就是“啊”的尖叫状,有的还会拍桌子,很像豪放的中国北方人;当遇到听不懂的汉语单词或课文难懂的会话时,他们会做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一脸求助表情;当他们想要中国老师确定自己课后题做的对不对时,会发出“嗯,嗯……”的声音,似乎在表达“你看对不对?”,这里的“嗯”用疑问语气。

此外,还有一些消极表现。比如,有的学生觉得汉语难学,老师领读课文时,他们不张嘴就是看着书;有的对说汉语不自信,让他们站起来回答问题,你的耳朵要贴近他的嘴才能听得见;还有的学生不用学过的汉语词,而是用英语和你表达思想,进行沟通。

(三)韩国汉语教材语言的使用

汉语教材以书面语为基础,但因为是语言学习的入门教材,对语言修辞水平要求不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语言设计多以消极修辞为主。以《生活中国语》(初中学生已经学习汉语4个月了)第六课《现在几点?》为例,见课文:

课文1

妈妈:快起床!

金民国:现在几点?

妈妈:七点了。

金民国:我再睡五分钟。

课文2

金民国:你每天几点起床?

王晶晶:我六点半起床。

金民国:几点上学?

王晶晶:七点二十分。

课文3

王晶晶:晚上你做什么?

金民国:做作业、学习汉语。

王晶晶:汉语难吗?

金民国:我觉得不太难。

从修辞学角度看,教材的书面语趋向于消极修辞,即“修辞立其诚”,语言平实,句子简单,表达意思清楚,达到交际的目的。

三、修辞学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首先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对象、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调节授课语言,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汉语表达难度,教师要学会启发学生使用正确、简单的汉语表达愿望、情感等;其次教师要学会使用态势语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用汉语表达思想的强烈愿望;最后教师应在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编,以达到交际目标,提高学生汉语表达的能力。

对于初中生,教师的修辞语言要多加一些亲和力,语言表现上要活泼一些,因为初中生很好动,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例如,上课了,老师可以边说“你们好”,边摆手,微笑地看着每一个学生,语言柔和一些。在这样平淡的语言中加入教师的感情,就是运用所谓消极修辞里的积极修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学生们,要开始上汉语课了。

对于高中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比初中生强,可以在一定学习近期发展区域里适当增加难度,用一些积极修辞,如在学“今天天气怎么样”的话题时,今天下雨了,像是不开心地流泪了;今天天气很好,太阳公公笑了一整天。运用比喻讲解,适合学生写抒情的日记或是表演小品。

对于成年韩国学生,授课教师语言要朴实,关注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多多解决口语问题,适用于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在中国之使命[A],陈望道修辞论集[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

[2]沈家煊.谈谈修辞学的发展取向[J].修辞学习,2008,(2).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11

1.消极修辞

消极修辞所表达的物体更加抽象,不具体,语言风格追求平稳、朴素。从客观方面看,消极修辞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新闻报道等较严肃的文章一般都使用消极修辞。并且,消极修辞还要符合一个要求,就是要容易理解,不会产生歧义和误会,不需要读者进行深入思考和了解。也就是说,使用消极修辞时,尽量选择一些人们容易理解的字词,不使用生僻词语。此外,消极修辞不仅可以被报道类文章使用,在一些课本的编排说明中也大量使用。

2.积极修辞

积极修辞相对而言就比较灵活了。在使用积极修辞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增强语言的灵活性,使语言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积极修辞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来选择不同的修辞手法,充分体现了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各路英雄豪杰他都结识,各个武学派别他都了解,甚至各种路数骗局他都试过,怀着一颗与人为善的仁人之心,他完成了从懵懂青年到一代武学大师的转变。

五、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语文课堂的传统讲法,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你样样精通。你又不拘一格,突破传统。你不把课文讲得支离破碎。你注重整体地欣赏一个人,不“大卸八块”。你又能深入其中,欣赏一个人小巧的鼻子、嘴角、曲线。既欣赏人的整体轮廓、窈窕风姿,又赞美她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

段誉经历非凡,北冥神功,凌波微步,百毒不侵之身,四书五经,围棋高手,加上六脉神剑,让他魅力无穷,光芒四射。

六、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你可能擅讲,你就侃侃而谈;你可能擅写,黑板上经常出现你优美的书法;你可能爱好幽默,在学生困意始生时你笑话连连;你可能爱好写作,就用自己的作品带动学生创作。你在学生懈怠时送上警示的话语,你在学生灰心时给予鼓励的眼神,在学生骄傲时善意地提醒。

段誉最初就是凌波微步运用得熟练,每逢危难之时,常常一跑就灵。学得北冥神功后,功力大进。六脉神剑最初不得要领,渐习渐熟,终于随心所用,游刃有余。技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学无止境,语文教师更是。“段郎六脉赢天下,我辈争先傲杏坛。”学生因为喜欢你而喜欢语文,因为喜欢语文而走向成功。你就是你,你就是与众不同的你。每到你的课,学生就兴奋,就提前做好准备,甚至牺牲下课的十分钟也要背熟你布置的任务。因为你的存在,学生的高中生活变得丰富而多彩,变得如此令人流连忘返;因为你的存在,学生喜欢上文学,一生快乐地阅读和写作。正是“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

作者单位: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251200)语言的奥妙,读者阅读后,也会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积极修辞的核心并不是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所要传达的内容,而是使表达的事物更具有感染力。

如《蜀道难》中,“古木荒凉,鸟声悲凄”就是积极修辞的一种。这句话共有两个主体――古木和鸟声,两者都体现了荒凉和凄惨的感觉,映衬了路途的悲凉。作者利用古木和鸟叫声来反衬自己的情感,传达自己在旅途中的悲凉心情。

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一方面要保证语言必须准确表达,另一方面要增强语言表达的形象性,不仅要保证语言的通俗易懂,还要尽量避免语言的枯燥乏味。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修辞教学时,要明确消极修辞涉及句式变换、病句辨析、词语选择、语言连贯等,而积极修辞则包含了各种修辞格的使用和文章的布局。

二、 高中修辞教学的原则

1. 分清楚各种修辞手法

在使用修辞之前,使用者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修辞手段。但学生在学习修辞手法时,经常会模糊两种不同修辞手法的概念。如比喻和比拟。在比喻句中,存在本体和喻体,两者肯定有一个或大或小的相似之处。通过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引发学生对本体的想象,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现出抽象的事物,从而使所要表达的抽象物体也具有了形象。而在比拟句中,只能找到本体,通常都找不到拟体。

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用烟雾比喻树色,两者都具有“阴阴的”感觉。这句话中有本体树色和喻体烟雾,读者可以直观感受到抽象的树色。又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在这个比拟句中,袅娜、羞涩本是用来形容人的词语,此处用来形容花,更加形象地表达了荷花美丽的姿态。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常用的修辞手法容易混淆,如借喻和借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借喻,用梨花来比喻雪花,两者本质不同。而“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这句话是借代,驼背是指茶客,两者都是人,这种修辞手法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比较常见。

2. 结合实际情况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12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1.《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简述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下文简称《普门品》),本是《妙法莲华经》里的第二十五品,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由于观世音信仰从西域传入中国后的历久不衰,于是从《妙法莲华经》中脱离出来,成为便于受持和诵读的单行版本。《普门品》主要宣说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长行叙述无尽意菩萨和佛的两番问答,并劝众生忆念归敬观世音菩萨。而后是偈言颂文,以偈文的形式赞叹观世音菩萨弘誓、慈力。颂文过后,以持地菩萨称赞闻持本品功德作结。此本为何从《妙法莲华经》中单行出来,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初晋末北凉沮渠蒙逊病重,医药罔效,昙无谶尊者谓此是业障病,必念妙法莲华经普门品,即可痊愈。蒙逊依此持诵,几天后病愈。因此单行流通,而各处讲解甚多。

传说终究只是传说。《普门品》的广泛流通必然还有其他原因。从梵文、中亚古代语言翻译过来的佛经,虽经高僧翻译,依旧晦涩难懂。正如梁启超所说:“吾辈读佛典,无论何人,初展卷必生一异感,觉其文体与他书迥然殊异”

在诵读《普门品》之时不难发现,《普门品》读起来却朗朗上口,且内容相对容易理解。这些因素都与《普门品》中修辞方法运用得当有直接关系。

2.长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

佛经本身即注重修辞,汉译佛典中也同样注重修辞。这样一来翻译出来的佛经才会符合汉语的修辞方法和语言习惯,使中国信徒接受。因此佛经翻译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润色修辞。《普门品》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譬喻、反问、排比、层递、对偶等。文辞优美、特色鲜明,意义深远,愚以为是汉译佛经中偈散结合结构的代表作之一。

2.1反问譬喻手法优先,语体特征雅俗兼容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

在《普门品》的长行部分,是无尽意菩萨与佛的对话部分。以问答反问的形式反复出现。用譬喻的手法,举例说明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大等威力。语体特征独特疏放,雅俗兼容。讲求节律却不求骈偶对仗,偈散结合又接近口语化。娓娓道来观世音菩萨在无意识界中福荫万代,使众生得到无上功德,得大自在法门。

2.2 排比层递手法突出,修辞文体谨严绚烂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者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佛在回答无尽意菩萨“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为众生说法?”的问题中,运用了排比、层递的手法,使得修辞文体严谨,内容丰富绚烂。观世音菩萨有佛身、辟支佛身、梵王身、帝释身等三十余种化身即现身为之说法,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度化众生,在婆娑世界中使众生得大智慧,救众生于生死苦海。

3.偈言颂文中的修辞手段

《普门品》中的偈言颂文部分实际是前面长行的总结。用五言偈文来叙述无尽意菩萨与佛的两番对话。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

五言偈文不难发现譬喻、对偶、警策、举例等修辞格的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段使《普门品》的风格通俗易懂、便于宣讲观世音菩萨法门,通俗易懂,百姓乐闻其说。

4.综述

佛教中佛典运用的修辞方法多种多样,正因为如此,佛教在印度起源,却在中国的土地上发扬光大。《普门品》是观世音菩萨法门中的代表典籍之一,丰富多彩的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得它在佛教典籍中成为经典。佛教的传入给中国的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文化的交叉过程中深深影响着汉民族的哲学、艺术、民间习俗等等。而就修辞学而言,佛典的翻译促进了修辞学的发展,而修辞学的意义也影响着佛典的翻译和禅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梁晓红.佛教词语的构造与汉语词汇的发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3]骆小所.略论佛教文化对汉语修辞学的影响[J].楚雄:楚雄师专学报,20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