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会计的特点合集12篇

时间:2023-07-03 09:42:14

农业会计的特点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1

    (2)只核算收入,不计算盈亏。农业税收征解会计是农业税收征收机关核 算农业税收入,反映和监督税款征、解、提、退情况的资金运动,也就是通过会 计核算把税款的来龙去脉反映清楚。不同于其他会计的显著特点是,不核算支出, 不计算经营成果。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2

我国现行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是1993年7月1日实施的。农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其生产过程是经济再生产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过程,一方面,农业企业生产活动与自然条件息息相关,容易受到旱涝、霜冻、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导致粮食减产,也可能引致生产及运输设备的损失;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周期较长,从农作物的播种到农产品的收获,需要经历七、八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目前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在实施中存在一些与农业行业特点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与会计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不相适应。自《农业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会计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首先,国家在1985年1月21日颁布新第一部《会计法》的基础上,为适应经济的要求,分别于1993年12月29日、1999年10月31日对《会计法》进行了两次修订。其次,自1992年起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16个具体会计准则;2000年12月29日又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按照这次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我国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针对与新《企业会计制度》及具体会计准则有;中突的地方作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二)不能提供农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还无法提供农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农场与承包农户(家庭农场)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一种收取承包费(实物地租)的形式。例如一些规模较小的国有农场将土地承包给职工、周围农户以及外来的农户,实行“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完全由承包者自己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所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和面积,农场总部只负责承包合同的签订、承包费的收取与管理,以及向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报送统计报表等。很显然,在这种经营管理体制下,农场本身也就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只编制一些简单的统计报表,根本无法提供完整的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

而在一些大型国有农场,包括北大荒、新北开发、中农资源等规模较大的农业上市公司,虽然实行了种植业、养殖业、加、运输业等一体化生产,严格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能够对外、对内提供总公司完整的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资料,但仍然没有提供详细的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如我国第一个农业上市公司——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将公司的耕地承包给农户,对农户实行“四到户两自理”(即机械、土地、风险、管理到户;生产自理与生活自理),每年按一定的标准收取实物地租。承包农户的数量多而分散,自身的会计业务水平有限,平时不对农业活动进行记账、核算,而总公司只是汇总各分公司的会计报表,无法提供反映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产品生产成本的详细的会计核算资料,尤其是某一种农产品的成本核算资料。以黑龙江农垦总局为例,其下属的很多大的国有农场都实行了报账制,其基本做法是以国有农场为单位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取消基层所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是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独立会计核算职能,基层单位发生的会计核算业务由报账员汇总到核算中心统一组织核算。报账制目的是为了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报账制的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特殊性问题。

(三)不能适应农业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需要。从农业企业本身的角度来看,如今的农业企业与10年前刚开始实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时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10年前,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按计划进行,收获粮食后由政府统一收购,农业企业并不直接向市场提供农产品。在目前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经营活动范围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仍然执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更不能保证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资料的质量。

(四)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国的会计核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我国的农业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农业生产活动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人类无法预测和预防一些不利自然事项的发生,不能对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因而无法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会计计量与记录的准确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作为土地承包者的农户与家庭农场,在自主经营模式下,完全可以自己占有、支

配完成承包任务后剩余的部分,而反映农业生产活动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失真对各承包户的利益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利益激励机制的缺乏进一步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完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总体思路

(一)在会计确认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结合,其许多特征又决定了农业企业会计确认的复杂性和差异,其中关于生物资产的确认尤为复杂。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均未对生物资产的确认做出专门的规定,《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关于生物资产的确认规定,企业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能确认生物资产:(1)企业因过去的交易结果拥有或控制该资产;(2)与该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3)该企业的公允价值或成本能可靠地计量。我国可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中关于生物资产的确认,针对具体的生物资产(种植业农作物资产,林业生物资产、畜牧业生物资产、渔业生物资产)制定不同的确认标准。

(二)在计量方面。关于农业的会计计量,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及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均来对其做出专门规定,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计量只能采用成本法和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不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随着我国农业企业的不断和市场的日益完善,详细、可靠、可行的农业企业会计计量政策仍有待完善。

(三)在会计记录方面。会计记录主要涉及到会计账户的设置问题,在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除了需要设置与其它行业具有共性的会计科目以外,还应设置反映农业特殊性的会计科目,主要包括:“农产品”、“幼畜及育肥畜”、“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基本生产成本——种植业生产成本(畜牧业生产成本、林业生产成本、渔业生产成本)”、“应收家庭农场款”、“应付家庭农场款”等。

(四)在会计报告与披露方面。现在尚未制订农业活动会计准则和农业会计核算办法,因此缺乏农业活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按照普通会计事项的披露政策,适合农业活动的报告披露政策有:(1)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2)提取资产减值的情况;(3)折旧政策。

由于农业活动的特殊性,仅仅像对待普通的活动一样来报告披露农业活动会计事项是远远不够的,无法让投资者对公司的农业活动有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在以历史成本法计量的情况下,对不同年龄的动植物,往往难以从成本上体现出差别,而实际上这种差别是很大的。因此,为了减少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使投资者对农业活动有全面的了解,必须制订可行的农业活动的报告披露政策。

三、完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案

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对特殊行业都有单独的会计标准,因为特殊行业具有很多特殊的会计核算要求,是一般企业会计制度所包含不了的。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如何,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考虑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有必要以新《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等国外的会计核算准则,制定农业会计专业核算办法,对农业活动实行专业化核算。按农业企业的规模大小和农业活动所占比重的高低,可以将农业企业划分为以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小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三种基本类型。

(一)以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总部应执行新《企业会计制度》。由于农业上市公司一般是由几个与农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分公司组成的,有的分公司主要从事农产品的粗加工,精加工及运输活动,已经完全脱离农业生产活动,所以,会计核算工作不能“一刀切”,应按分公司的业务活动进行分类。涉及农业活动的分公司业务,应按农业会计专业核算办法,进行日常的会计账务处理;不涉及农业活动的分公司业务,应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这样,既能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又能提供农产品成本核算的详细资料,突出农业活动的特点,满足企业内外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中小农业企业。许多国家都有特殊行业的会计制度,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经发布了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标准,目前联合国会计专家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把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作为工作重点,用于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所以,对于我国中小规模的农业企业,可以先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待发展到一定层次后,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可逐步转向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3

1现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及种子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体制和管理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的范围增加,农业科技企业的经营管理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目前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观念,围绕人的价值确立经济核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管理活动,协调以财务关系为表现的人的关系,充分动调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的发展,及发挥在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有力促进农业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因而,建立改革涉农科技企业经济核算办法成为的一项紧迫任务。

2经济核算中存在的难点

我国现行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是1993年7月1日实行的。农业科技企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其生产过程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过程,一方面,农业科技企业生产活动与自然条件息息相关,容易受到旱涝、霜冻、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减产,质地变差,也可能引致生产及运输设备的损失;另一方面,农业种业生产周期较长,从农作物种子的播种到农产品的收获,需要经7—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目前的农业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在实施中明显存在一些与农业科技行业特点不相适应的弊病。

2.1与会计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不相适应自《农业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会计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首先,国家在1985年1月21日颁布中国第一部《会计法》的基础上,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分别于1993年12月29日、1998年10月30日会计法》进行了两次修订。其次,自1992年起先后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16个具体会计准则;2000年12月29日又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按照这次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我国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针对准则有冲突的地方作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2不能提供农业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企业经济核算中还无法提供农业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农场与承包农户(家庭农场)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一种收取承包费(实物地租)的形式。例如,一些规模较小的国有农场将土地承包给职工、周围农户以及外来农户,实行“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完全由承包者自己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种植作物的种类和面积,农场总部只负责承包合同的签订、承包费的收取与管理,以及向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报送统计报表等。

很显然,在这种经营管理体制下,农场本身也就没有健全的经济核算制度,只编制一些简单的统计报表,根本无法提供完整的农业产品成本核算资料。而在一些大型国有农场,是将公司的耕地承包给农户,对农户实行“四到户两自理”(即机械、土地、风险、管理到户;生产自理与生活自理),每年按一定的标准收取实物地租。承包农户的数量多而分散,自身的会计业务水平有限,平时不对农业活动进行记帐、核算,而总公司是汇总分公司的会计报表,无法提供反映农业生产活动和种子产品生产成本的详细的经济核算资料,尤其是某一种农业试验产品的成本核算资料。

浙江很多地方的国有农场都实行报帐制,其基本做法是以国有农场为单位建立经济核算中心,取消基层所属生产的经营单位(主要是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独立经济核算职能,基层单位发生的经济核算业务由报帐员汇总到核算中心统一组织核算。报帐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经济核算与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报帐制的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特殊问题。

2.3不能适应科技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需要从农业企业本身角度来看,如今的涉农企业与10a前刚开始实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时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10前,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按计划进行,收获农业种子后由政府统一收购,农业企业并不直接向市场提供农业产品。在目前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经营活动范围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企业的经济核算仍然执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更不能保证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资料的质量。

2.4存在经济信息失真的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国的经济核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我国的农业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农业种子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人类无法预测和预防一些不利自然事件的发生,不能对农业种子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因而无法保证农业种子生产活动的会计计量与记录的准确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作为土地承包者的农户与家庭农场,在自主经营模式下,完全可以自己占有、支配完成承包任务后剩余的部分,而反映农业生产活动经济信息的准确与失真,对各承包户的利益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利益激励机制的缺乏进一步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3涉农企业经济核算的对策选择

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对待特殊行业都有单独的会计标准,因为特殊行业具有很多特殊会计核算要求,是一般企业会计制度所包含不了的。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科技企业的经济核算制度如何,农业科技企业经济信息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考虑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有必要以新《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借鉴《国际会计准则41号一农业》等国外的会计核算准则,制定涉农企业经济专业核算办法,对涉农企业活动实行专业化核算。按农业科技企业的规模大小和农业活动所占比重的高低,可以将科技企业划分为以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小涉农企业和家庭农场三种基本类型。

3.1以农业种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核算模式农业种子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总部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由于种业上市公司一般是由几个与种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分公司组成,有的分公司主要从事种子包衣、加工及运输活动,已完全脱离种业生产活动,所以,会计核算工作不能“一刀切”,应按分公司的业务活动内容进行分类。涉及种业活动的分公司业务,应按种业会计专业核算办法进行日常的会计帐务处理;不涉及农业活动的分公司业务,应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这样,既能反映种业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又能提供种子产品成本核算的详细资料,突出种子企业活动的特点,满足企业内外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2涉农中小企业的核算模式许多国家都有特殊行业的会计制度,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经了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标准。目前,联合国专家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把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作为工作重点,用于规范中小企业的经济核算工作,所以,对于我国中小规模的涉农企业,可以先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待发展到一定层次后,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可逐步转向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

3.3家庭农场的核算模式家庭农场是以种植、收获农产品及相关产品为其经营活动的农业经营主体,其会计核算过程应着重体现农业产业活动的特点。一般来说,由于家庭农场的经营者的文化素质低,经济核算知识匮乏,不具备进行精确经济核算的条件。对这部分经营者来说,可以要求他们对农业产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和损失进行流水帐式的记录和反映,以便为农业产业系统的经济核算提供翔实的原始资料。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4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四川省域内的涉农企业大都以小微企业类型为主要特征,这就为会计成本控制领域带来了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这里的“比较优势”在于,涉农企业因产品类型单一、经营规模适中,使得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会计成本的控制影响较小。然而,比较劣势则为,许多涉农企业以生产、销售为经营任务导向,缺少专业的财会人员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从而普遍导致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现状。因此,在会计成本控制下来探究财务方法,则需要植根于省域壬媾┢笠档南肿蠢粗鸩秸箍。针对四川所存在的大量返乡创业人员的这一事实,本文聚焦“农业合作社+企业”模式的会计成本控制问题,并在这一模式下来探究财务方法的应用。

一、涉农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特点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依次来认识这一特点:

(一)会计成本的特点

会计成本作为显性成本类型,其是企业发生真实货币支付活动的结果。与支付所形成的费用不同,会计成本是在对已发生费用进行核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事后结果。因此,会计成本核算具有事后性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又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会计成本控制。

(二)会计成本控制的特点

事实上,会计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管控成本发生的虚高部分,而对于常规成本发生额并不做过分探究。但由于会计成本核算的事后性特点使然,导致了在进行会计成本控制时也必然存在着事后性特点。这种事后性固然能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帮助,但在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瓶颈的情形下,则可能会为企业带来不可逆的经营损失。

(三)涉农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特点

将企业具体为涉农企业后发现,企业的生产规模与销售数量直接取决于农业合作社对初级产品的提供状况,而初级产品在发生、生成过程中将会受到自然力的绝对影响。如,跑山鸡的养殖、特色种植项目等。因此,涉农企业在规模生产上因缺乏工业企业的那种稳定性,这就使得会计成本控制的参数按自然周期处于波动之中。

二、强化会计成本控制的财务方法职能分析

那么财务方法在这里所起到的职能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的职能应聚焦于弥补涉农企业在会计成本控制中的短板。为此,这里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财务方法分析。

(一)解决事后性问题

前面已经提到,涉农企业若是单纯重视会计成本控制,将因其事后性特点而出现不可逆的损失。因此,这里就需要利用财务方法中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在全员参与下、全过程管控下,为会计成本控制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的辅助职能。结合会计成本控制短板,这里应突出资金约束在事前和事中辅助职能的优势发挥。

(二)优化资金配置问题

涉农企业内的员工往往以周边农村中的劳动力为主,他们一般以兼业的形式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所以涉农企业中的人工成本发生并不稳定。再者,初级农产品存在着特定的生长周期,这也使得涉农企业需要对组织资源进行调节,进而便伴随着预算资金的投放问题。因此,这里的职能体现为优化资金配置问题。

以上从两个方面所做的财务方法职能分析,则为下面的策略实施提供了路径指向。

三、实施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实施策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财务方法的核心便是全面预算管理,所以在涉农企业中需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全面预算要求全员参与下的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因此当下的首要工作便是强化员工的成本控制和资金节约使用意识。然而,针对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问题,强化上述意识不能仅仅通过惩戒的方式来进行,还需要在制度设计上对他们进行正向激励。如,以班组为单位额定预算资金,通过成本控制所结余资金可作为班组成员的绩效奖金发放。

(二)理清企业财务内控重点

涉农企业尽管经营类型各不相同,但都存在着财务内控的重点,也就是最易造成成本虚高的环节。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例,极易造成成本虚高的环节在于仓储和深加工环节。前者可能导致原料变质,后者可能造成成材率不高。为此,在专项资金投入上应向这两个环节倾斜,从而提升该两环节的资本有机构成,在长期中降低成本虚高现象的发生概率。可见,涉农企业的资金约束是相对的,应在弹性和柔性条件下来执行。

(三)依照周期合理配置资金

这里就与上文所提到了周期性问题相联系了,由于初级农产品具有自身的自然生长周期,所以在合理配置资金之前,涉农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能准确把握其周期规律。笔者建议,应在对财务人员的岗位培训中,或者在寻求第三方会计机构协助的情况下,向他们讲授农产品原料的生成特征,从而使他们在资金配置上更能与原料的供给规律相一致。

四、结语

本文聚焦“农业合作社+企业”模式的会计成本控制问题。四川省域内的涉农企业大都以小微企业类型为主要特征,这就为会计成本控制领域带来了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这里的“比较优势”在于,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会计成本的控制影响较小。比较劣势则为,缺少专业的财会人员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从而普遍导致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现状。财务方法可围绕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理清企业财务内控重点、依照周期合理配置资金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5

一、园林艺术在休闲农业中的价值体现

园林艺术的涵盖性较强且应用范围较广,其包含了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若将园林艺术应用到休闲农业中,需要遵循园林艺术的设计原则,以保护自然为前提,逐渐提高休闲农业景观的艺术性。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休闲农业景观规划时,应重视道路规划、植物配置以及景观设置之间的联系,重视提高视觉效果。人们看到了美好的事物就会产生深刻的共鸣,进而形成视觉美,这种感情会提高人们对于休闲农业的欣赏和喜爱,使其更加重视发展休闲农业[1]。

二、休闲农业的景观类型

虽然农业类型较多,但是不同地区的农业具有不同特点。因此,根据休闲农业的地域、文化及经济特点,可以将其分为田园景观、山林景观、水体景观及民俗文化景观等。

(一)田园景观

田园景观类型主要包括麦田、茶园、果园及蔬菜园,田园景观可以深入表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是当地农业特点和生态环境的直接体现。由于田园景观一年四季景色不同,因此,设计人员将园林艺术应用于田园景观中时应根据不同季节进行规划,根据四季特点和田园景观采用对应的颜色。

(二)山林景观

由于我国部分地区位于山林地带,林地景观常常具有许多灌木、乔木等,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利用林地景观特色将其规划成独具生态旅游特点的茶园、果园等。将山林特点同休闲农业相结合可以让游客放松身心,加强同大自然的联系,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放松场所。游客也可以在休闲旅游之际了解许多园林知识,逐渐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及生活乐趣[2]。

(三)水体景观

水体景观在休闲农业中也具有较高的地位,由于植物生长均需要水分,因此重视将园林艺术同水体景观相结合可以塑造不同的水体景观,营造有趣的休闲娱乐氛围。例如,在瀑布旁边,设计人员可以建造水体景观,为游客提供可以在水中漫步的场所。

(四)民俗文化景观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耕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不同地区的农业形态及风俗习惯不同,将园林艺术应用到民俗文化景观中可以更好地体现当地特色,丰富文化发展形态。由于农业民俗文化景观主要以民俗风情、文化底蕴及生活方式为基础,因此设计人员可以设计符合当地风俗习惯的场景来宣扬当地的民俗文化,使游客可以在观赏景观的同时体验当地的生活,了解当地的农业特点。

三、园林艺术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原则

虽然将园林艺术应用到休闲农业中具有许多优势,但是如果设计人员不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就会导致实际效果与预期相差较大,进而导致不仅园林艺术得不到体现,而且不利于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应遵循因地制宜、生态美学及表现特色的设计原则,重视当地的风俗文化及农业特点,处理好农业和旅游业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一)因地制宜

设计人员要在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将园林艺术应用到休闲农业中,要重视体现可持发展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农业条件,科学合理地规划当地地理条件及文化特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可以尽可能地降低设计成本,减少由于人为因素而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性也越来越强,因此人们可以在遵循科学发展理念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将园林艺术引用到规划设计中,良好保护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和维护生态景观,促进环境和农业同步、协调发展。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规划时,首先应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订设计方案,尽可能保留当地自然文化,合理分区,这样才能将改造工作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设计人员还应尽可能使用当地特产及产量较多的建筑材料,这样可以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效节省建筑规划成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3]。

(二)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是休闲农业生态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人员在进行休闲农业规划时应重视体现当地的文化特点及生态性,这样才能在宣传民族文化的同时体现农业的生态性。设计人员应合理采用设计方式,掌握生态学规律创造美好的园区景观环境。设计人员应加强对景物构建和生态表现形式的控制,降低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样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生态美学应用到园林艺术设计中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有效增强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完美体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还要重视发展传统美学,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渐创新和提炼,合理解决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问题,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特色表现

休闲农业的发展一般均具有一定的农业基础,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在了解当地文化背景及农业环境之后,将当地特色及历史文化底蕴表现出来,形成休闲娱乐一体化的农业旅游园区。由于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和气候条件不同,因此设计人员必须仔细分析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及地理因素,综合各种地理、农业及交通信息进行统筹安排,详细规划发展方式及重点项目,打造独具一格的具有农业气息的现代化园区。设计人员应重视突出自身的文化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逐渐提高行业地位及行业影响力。设计人员也可以重点开发特征性、差异性较强的产品,充分体现自身的竞争实力及文化特点,这样可以树立良好的农业园林形象,逐渐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四、园林艺术在休闲农业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艺术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注重色彩丰富、重视视觉效果以及重视空间搭配三方面。设计人员将园林艺术应用到休闲农业中时应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在发展的同时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一)注重丰富色彩

在将园林艺术应用到休闲农业中的同时应以自然环境为主,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由于我国农作物种类较多,而且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特点不同,因此设计人员应在尊重农作物生长习性的前提下利用农作物发展休闲农业。由于农作物生长过程比较复杂,而且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养护方式不同,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利用不同阶段的农作物生长特点增强园林艺术特色,利用不同时期、不同特点的农作物营造园林艺术效果。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农作物不同的开花和结果时间营造不同的情景,一年四季提供给游客不同的感官体验。设计人员可以在农作物开花时打造姹紫嫣红的园林景色,在农作物结果时组织采摘活动,让游客感受到农耕的乐趣。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不同的景色特点会让更多的游客关注,进而使人们深刻感受到园林的美感以及发展农业的意义。设计人员还可以在农作物枯萎时营造以黄色为主的休闲农业景观,避免出现整个园区一年四季景色都相同的情况,提高游客对园林景观及发展农业的重视度。将园林艺术应用到休闲农业中可以改善传统农业枯燥、单一的生产方式,为游客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与亲近自然相结合的活动场所,有效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二)注重参与体验

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休闲农业也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在节假日到农村体验农耕生活,各式各样的采摘园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作为当今社会最受欢迎的休闲娱乐项目,设计人员在应用园林艺术时应注重人们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休闲农业活动。

(三)注重空间感受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6

农业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等发展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正在实现绿色发展。

1.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点

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我国的一些农机企业主要是应用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在设计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设计重复的现象比较多,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不足等。这些都会造成农业机械型号比较杂乱,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不足和农业机械整体的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目前,对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特点,可以总结为:

1.1.具有稳定的功能结构

虽然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落后。但是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功能结构都比较稳定,具有比较小的复杂程度。这种特点,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发挥良好的稳定性能,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例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播种机,组成部分包括机架、排种单体、覆土器、地轮、开沟器、传动系统、镇压器等。因为播种机型号的不同,所以应用的这些部件的结构参数和类型也不相同。但是,这些不同的产品,使用功能是基本相同的。这种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农业机械的模块变形设计和技术参数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减少发动机的噪声。

1.2. 具有比较多的结构类型和型号

在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过程中,农业机械还具有一个特点,就是结构类型和型号比较多。同一种农业机械设备,具有很多中不同的型号和结构类型。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生产设备,实现农业生产。例如,农业机械中的播种机,根据使用作物品种和农艺特点,可以分为穴播机、条播机和精密播种机等不同的型号。按照播种机的不同工作原理,又可以划分为气力式播种机和机械式播种机。根据播种机的不同作业幅宽和配套动力,可以划分为单体播种机、2行、4行、6行和8行播种机。

2.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发展

我国的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农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一些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比较低。因此,在新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过程中,设计师应该以绿色设计为主要思路,根据农业机械的使用功能进行制造。实现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绿色发展,农机企业可以:

2.1 .保证生产零件的回收利用和可拆卸

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保证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绿色发展,可以增加机械设备的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可拆卸性和可维护性,在制造以对环境的污染作为设计的参考之一。实现对不同机械零件的优化组合,实现最大化的效用和最小化的资源浪费。例如,在农业机械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对特定范围内的不同规格产品的功能差异性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些列的相应功能模块。通过选择不同的功能模块,经过组合构成不同的机械产品,满足农业生产中的不同需要。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农业机械设备中产品规格、生产成本和设计制造周期等因素之间的问题,还可以为农业机械设备产品的快速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而且,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农业机械设备的回收和重复利用,发挥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功能。

2.2. 利用节能环保的制造材料

实现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绿色发展,选择的机械设备制造材料也十分重要。在农业机械设备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中,选择绿色环保的制造材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例如,农机企业在选择机械设备产品的制造材料的时候,应该最大化的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避免使用一些有毒、有害或者一些比较贵重的稀缺材料。同时,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应该做好机械设备制造材料的分类管理和对一些废弃或者边角材料的回收利用工作。保证农业机械设备产品使用节能环保的制造材料,可以减少农业机械设备应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2.3. 应用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节能环保理念提出之后,应用比较广泛的能源,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目前我国农机企业在制造农业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应用的机械动力大部分都是由内燃机提供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内燃机提供动力的时候,会出现比较大的噪声污染、存在热排放和废气污染,一次性能源的消耗较多等。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选择电能、植物油、太阳能、天然气和氢气等清洁能源,可以降低一次性能源型消耗,避免环境污染。除此之外,农机企业应该加强对发动机环保化学方面的研究,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以减少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等。

3 .实现绿色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要求

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实现绿色设计和发展,需要遵守一定的设计方法。例如,在实现机械机节能环保设计的时候,应该按照相关的节能框架和理论知识,应用不同的模型和一些通用工具和算法,保证机械设备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农机企业要有足够的支撑技术,例如绿色制造数据库、绿色资源计划、评价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等。最重要的是,在制造的过程中,应该绿色技术。

4.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农业发展的重视,正在逐渐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大量使用,需要农机企业结合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点,根据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政策要求,实现农业机械设备的绿色发展,才能适应不断增长的农业生产要求,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7

农业企业是指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等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较高的商品率,能够实行自主经营、独立经济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早在14世纪,英、法等国已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企业――租地农场。产业革命以后,各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农业企业,如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公司农场、联合农业企业等大量发展,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经济单位。中国的农业企业是在1979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其形式主要有农作物种植企业、林业企业、畜牧业企业、副业企业、渔业企业以及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的联合企业等。农业会计则是以农业企业为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一种行业会计。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企业的生产过程、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等与其它行业均存在有较大的差别,使农业会计核算具有其独特的一面。目前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此共同探讨,研究解决。

一、关于农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一)核算内容的广泛性

农业企业经营,往往涉及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等多种行业,有的国营农场还设有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这就要求会计核算既要满足企业综合管理的需要,汇总提供核算资料;又要能够适应多种行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分别计算各个行业的费用成本与财务成果,并考核各种非生产性的开支,其核算内容非常广泛。

(二)核算体制的复杂性

农业企业实行多种经营与双层经营体制,如国营农场有场部、分场、站和队等多个层次,还普遍建立了专业组织和职工家庭农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普遍推行农户联产承包的同时,也相应建立了统一经营的生产和服务组织;乡镇企业的体制更是复杂多样。这些无疑给农业会计核算带来了复杂性。

(三)核算方法的灵活性

现阶段我国农业企业的生产组织比较分散,经营形式以集体经济为主,经营管理的自较大,生产成果的自给程度较高,会计核算水平与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差距较大,使得农业会计核算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例如,农业企业普遍实行承包经营,有些成本资料,企业很难直接掌握,需要农户提供,这就要求将账内核算与账外核算结合起来,将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结合起来。

(四)核算周期的不稳定性

由于农业生产作业的特殊性,受气候、地理因素影响较大,劳动时间与农畜产品生产(生长)时间往往不一致,呈现出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和地域性强等特点。其产品大多是有生命的动植物,是农业经济再生产和自然资源再生产相结合的产物,导致了农业会计核算的周期具有不稳定性。

(五)核算对象的不确定性

农业企业中有的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幼畜是劳动对象(劳动产品),随着幼畜的成长成为产役畜时,这种劳动对象(劳动产品)便转化为劳动资料(固定资产);而当产役畜被淘汰时,则这些劳动资料(固定资产)又转化为劳动对象(劳动产品)。核算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

二、关于“资源性资产”和“生物性资产”的计价与核算

“资源性资产”是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具有稀缺性和不可移动性的人工开发自然生成物,包括土地资源资产、农田水利资源资产、其他农业资源资产等。作为自然生成物的资源性资产的计量,与一般会计学上所说的资产的计量不同。由于其稀缺性、非交易性,其计量有一套特殊的方法体系,理论界往往采用收益还原法、成本法、市场价格法、剩余法等基本方法对其价值评估,或构建边际机会成本模型和模糊数学模型等数学模型的方法对其价值进行计量。此外,对于一些单纯性资源,如土地资源的价格,理论上还可以采用马克思的地租资本化价格法,即: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但是,上述理论评估、计量方法,大部分还只局限于学术交流阶段,认知程度较低,距离可实用性还有相当的差距,这也正是将资源性资产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困难所在。笔者认为,对于资源性资产的初始计量,既要考虑资源性资产的特点,更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遵循相关的法规。如对于资源性资产中的土地,根据我国土地管理的法规: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交易。单从这一点来讲,土地使用权是有市场价格的。但法律又明确规定不准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因而土地又不存在所谓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市场价格。那么,对于农业企业通过行政划拨取得的农用地应如何确定其初始计量的入账价格,反映客观、真实地土地资源资产的价值呢?显然,其计量不可能按照土地中介服务机构对土地(使用权)的评估价入账,现实中也不可能完全准确地去测算和取得。上述理论界采用对资源资产进行评估或计量的结果作为初始计量的入账价格。为了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农业企业通过行政划拨取得农用地的这部分土地资源资产的价值,不妨设想,土地资源资产初始计量的入账价格可参照《土地管理法》和各省、市(自治区)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关于征用农业企业土地时应给以补偿的标准来确定。笔者认为,对于土地资源资产采用征地时的土地补偿费作为计量的入账价格,既具有实用性、操作性,又具有充分的法规依据;而且在理论界这也是得到认同的。而对于土地资源资产以外的其他资源性资产,则可按照其建设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如水库建设的支出,滩涂开发修建挡潮闸等支出作为计量的入账成本。对其所占用的农田水利用地和养殖水面另按土地资源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土地以外其他资源资产自然生成物部分的价值。

“生物性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这一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活的动物或植物的概念完全相同。由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一种生产活动方式,其许多特征决定了农业企业中生物资产的确认和划分具有复杂性和差异性。如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

――生物资产》第五条规定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予以确认为生物资产:(1)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者控制该资产;(2)该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3)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同时将生物资产划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但对于一些特殊具体的生物资产,很难对其进行准确地确认和计量。如良种场用来进行试验和繁育的农作物新品种的籽种、农场中还没有长大的幼畜,在当期是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还是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再如母马生下一个小马驹,小马驹的价值该如何准确计量?新准则谈到采用名义价格,如果名义价格不容易找到或没办法获取,则可暂采用一块钱计价模式。而当小马驹长成马后是有价值的,马的增值部分一直要延续到这匹马最终转让时才能体现出来,马在饲养过程中所花费的代价是全部计入了当期损益,但马的账面价值一直是维持在一块钱,这显然不合理。对此,新准则中还没有一个具体、详细的规定。在此,希望各有关部门针对其行业的特点,在新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制定如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行业具体的生物资产的确认、划分和计量标准。

三、关于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报告

在农业企业核算中有时会存在会计信息大量失真的现象。这是因为:

(1)农场与承包农户(家庭农场)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一种收取承包费(实物地租)的形式。例如一些规模较小的国有农场将土地承包给职工、周围农户以及外来的农户,实行“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完全由承包者自己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所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和面积,农场总部只负责承包合同的签订、承包费的收取与管理,以及向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报送统计报表等。很显然,在这种经营管理体制下,农场本身也就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至多是编制一些简单的统计报表,根本无法提供完整的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2)承包农户的数量多而分散,自身的会计业务水平有限,平时不对农业活动进行记账、核算,而农场只是大致估计和分析汇总各农户的会计资料,根本无法提供反映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产品生产成本的详细会计核算资料,尤其是某一种农产品的成本核算资料;(3)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人类无法预测和预防一些不利自然事项的发生,不能对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监督,因而无法保证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会计计量与记录的准确性;

(4)作为土地承包者的农户与家庭农场,在自主经营模式下,完全可以自己占有、支配完成承包任务后剩余的部分,而反映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失真对各承包户的利益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利益激励机制的缺乏进一步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对此,笔者认为应结合当地的具体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企业的规模大小,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占比重的高低,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等国外的一些会计核算准则,以及在我国新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专业化核算。如将农业企业划分为以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小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三种基本类型分别进行会计核算,以便能够提供准确、详实的会计核算资料,有效地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报告。

(一)以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

以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应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由于农业上市公司一般是由几个与农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分公司所组成的,有的分公司主要从事农产品的粗加工、精加工及运输活动,已经完全脱离农业生产活动。因此,会计核算工作不能“一刀切”,应按分公司的业务活动内容进行分类。凡涉及农业活动的分公司业务,应按农业会计专业核算办法,进行日常的会计账务处理;不涉及农业活动的分公司业务,应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这样既能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又能提供农产品成本核算的详细资料,突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以满足企业内外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中小农业企业

许多国家都有特殊行业的会计制度,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经了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标准。目前,联合国会计专家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把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作为工作重点,用于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所以,对于我国中小规模的农业企业,可以先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待发展到一定层次后,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可逐步转向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

(三)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以种植(或养殖)、收获农林畜牧产品为其经营活动的农业经营主体,其会计核算过程应着重体现农业活动的特点。一般来说,由于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文化素质较低,会计知识匮乏,不具备进行精确会计核算的条件。对于这部分经营者来说,可以要求其将农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和损失进行流水账式的记录和反映,以便为农业企业系统的会计核算提供翔实的原始资料。

【参考文献】

[1] 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S].2003.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S].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8

一、20*年,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为单位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地区,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农村税费改革中的农业特产税政策。认真扎实地做好合并征收环节、降低税率等工作。

二、20*年,关于取消农业特产税的问题,根据统一政策,分散决策的原则,由各省自主决定。条件成熟的省,可结合本地实际,在自行消化财政减收的前提下,对部分农业特产品(除烟叶外)不再单独征收农业特产税,改为征收农业税。具体品目各地可自行选择,选定品目后,税目的转换、税率的确定、计税依据和征收方式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税目的转换。将现行农业特产税应税品目中的水果、干果、药材、果用瓜、花卉、经济林苗木等园艺作物收入,水产品收入,林木产品收入,食用菌收入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收入,改为征收农业税;将园艺作物收入中的蚕茧改按桑叶,毛茶改按茶青征收农业税;将贵重食品中的海参、鲍鱼、干贝、鱼唇、鱼翅并入水产品中征收农业税;对牲畜产品(猪皮、牛皮、羊皮,羊毛、兔毛,羊绒、驼绒),不在土地上生产的农业特产品(如蜂蜜、燕窝等,但不含水产品),零星、分散地块上生产的农业特产品,既不征收农业特产税,同时也不征收农业税。征收牧业税的省份,继续对羊、牛等牲畜产品收入征收牧业税。

(二)税率的确定。水果、干果、茶青、桑叶、药材、果用瓜、花卉、经济林苗木等园艺作物收入,水产品、林木产品、食用菌收入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收入的税率,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在农村税费改革中规定的农业税税率执行。对个别省区的原木、药材、经济林苗木、天然橡胶等品目收入,原农业特产税的税率低于当地农业税税率的,仍按原税率征收农业税。是否随正税征收20%的附加,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但正税附加的总体负担水平应低于原农业特产税(含附加)的负担水平。

(三)计税收入改征农业税的农业特产品的计税收入由实际收入改为原则上参照粮食作物收入确定。

对利用耕地和园地生产的,按照当地同等土地粮食作物的常年产量确定计税收入;利用其他土地生产的,参照当地耕地上粮食作物常年产量确定计税收入。对利用滩涂、海水养殖和捕捞的水产品,按其历史收益情况确定计税收入。计税收入确定以后,原则上保持一定时期的稳定。考虑到农业特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计税收入应按照从低原则确定。对林农采伐的原木、原竹,按照采伐量从低确定计税收入。

对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准确真实的捕捞水产品、采伐原木原竹的企业和单位,按其销售收入确定计税收入。具体品目的计税收入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

(四)减免税。农业特产品改征农业税后,统一按照农业税减免政策执行。

(五)征收办法。对大多数农业特产品采取与粮食等农产品一样的农业税征收办法。对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准确真实的捕捞水产品、采伐原木原竹的企业和单位,实行查账征收;对养殖水产品、捕捞水产品的个人和捕捞水产品无账可查的企业单位以及采伐原木原竹的林农,实行核定征收。过去一直由收购者代扣代缴,改为向生产者直接征收确有困难的,仍可沿用原有的代扣代缴办法。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9

中图分类号:TU98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3204一、凝炼特色,另辟蹊径

城市规划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近年来,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培养模式日趋多元化,其侧重点和办学背景各有不同:有的以建筑学为背景,有的以宏观规划为重点,有的以地理学为背景,有的以园林学为背景[1]。各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办学历史也长短不一,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笔者认为,探索一种在地域、时代、学缘关系、学科资源上优势互补,面向社会的城市规划专业特色培养模式,是各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农林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属弱势专业,学习借鉴强校培养模式固然需要,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凝炼特色、另辟蹊径”,才是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出路。

农林院校地缘分布广,因自然气候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性,各地农林院校的研究特色较为鲜明,这正是城市规划专业所需要的;因此,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应借助这种多样性,探索城市规划专业的特色培养模式。

结合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地域及教学资源特点,文章探索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特色培养模式,以期抛砖引玉。

二、整合资源,优势交叉

(一)特色课程设置

园林专业是农林院校的传统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与城市规划专业交叉,可以弥补城市规划专业的盲区。园林专业的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等可作为一门综合课程纳入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模块,学生在完成城市设计方案时,可在这方面发挥特长。农林院校在非主流的传统材料研究上也有自身特色,如木材、竹材、农作物纤维类材料等。结合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创新实验项目,可将低碳理念、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融入城市规划教学,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规划实践中的问题,使规划从文本到图纸具备可操作性。

生态学也是农林院校的专门学科,通过引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促进生态学理论发展。城市规划专业可适当开设生态学的相关课程,在低年级通过专业基础课程掌握生态理论,进而学习城市生态学专业选修课程,在高年级参加设计实践,融入生态规划理念,使规划设计更具前瞻性。城市生态学是在生态学基础上,面向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工科专业开设的城市学类课程,是专业领域知识拓展的特色专业选修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学生理解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理解城市化过程及其主要问题,理解有关城市社会结构,理解城市人口、社会、生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从而掌握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2-3],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发展实践中的问题。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郑玮锋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模式探索

农林院校的校级公共选修课程有许多与农林直接相关,城市规划专业在这方面课程上有一定的选修空间,适当选修这方面课程,建立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特色知识体系,为学生就业打开新局面。

(二)就业点的选择

与城市规划专业强校相比,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弱势不言而喻,毕业生在高资质规划设计单位就业的可能性低,因此,创新培养模式,另辟蹊径,找到强校毕业生就业盲区,发挥自身特长至关重要,而这一特色只能借助农林院校自身的学科特点建立。福建是林业大省,与林业结合的规划设计院有一定数量,如各地的林业勘察设计院,对具有林业背景的规划人才需求量较大。这些就业点往往不是强校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的选择,至少不是首选,农林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可在这些用人单位寻找空间。

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在实践教学中交流

农林院校的强势学科是农林,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及科研资源的投入上比其他综合性大学及规划专业强校肯定要少,为弥补这一不足,需要“高位嫁接”“借船出海”。

在实践教学方面,通过区域性或全国性设计竞赛的方式走出去,扩大与强校的校际交流;通过聘请资深教授、专家、设计师开设讲座,指导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扩大与强校的校际交流及与设计单位的交流。

充分利用寒暑假及综合设计实习时间,加大学生设计院实习力度。学生在设计院内与强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实习生直接交流,与毕业于强校的设计院规划设计师交流,取长补短。这是农林类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特色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二)“宽口径”培养

城乡规划学已设置为一级学科,但从大建筑的角度看,建筑与规划不可截然分开[4]。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的强校,其培养模式的专门化程度高,学生就业对口性强,而农林类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应注重培养模式的宽口径,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即多方借鉴建筑学专业强校的培养模式,结合自身特点消化吸收,形成独特的“宽口径”培养模式。适当加强建筑设计能力培养,并结合农林院校特色,融入前述非主流的传统材料应用,使学生在中、低端建筑设计院也能适应工作需要,找到就业岗位。

四、知行结合,创新技能

校内特色实践环节实训,农林院校特色规划设计实训,使学生在农林类专项规划项目方面得到独到的培养。

(一)特色教学环节

新农村规划、森林旅游规划、农产品物流园区规划、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施农业生产区规划、林产品加工区规划、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规划、林业生产区规划等,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福建农林大学作为一所位于海峡两岸经济区的农林类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对台学术交流也是特色培养模式之一,通过选送本科生到台湾培养,实现学术交流与互补,培养特色专业技能。

(二) “大设计”主线

城市规划专业学制5年,作为非农林专业,自2004年以来,其专业培养计划经过6次修订。近几年,结合社会宽口径、高水平人才需求,根据2004级到2010级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实习情况,发现城市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中设计实践课程尚存在结构体系不尽合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设计题目概念化,真题少;规划与建筑的设计基础不扎实,互不联系;专业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设计课程没有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完整体系;设计课程的主导地位不明确,学生介入设计课程时间晚。

设计实践是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与社会接轨,体现专业技能的重要课程[5]。为彰显设计实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完善设计实践课程的结构体系,打通规划与建筑的设计基础类课程,以各种形式的设计实践类课程为主线,与专业理论课程有机结合,注重设计真题,做设计院的实际项目,建立设计院高级技术人员对教案的评价机制,形成贯穿城市规划专业5年教学全过程的“大设计”特色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农林院校城市规划本科设计类课程形成有机的“大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并以此为主线引领整个专业课程教学,为城市规划本科专业特色型培养计划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五、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宋代叶适《水心别集·十五·终论》:“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挟弓注矢以从之。”

对《论语·为政》中“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一) 重点培养

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想通过自身努力在本科毕业后考研,而且目标院校多为城市规划专业中、高端院校。对这类学生,在培养计划的制定上应体现“拔高”原则,通过公共选修课程、专家教授学术报告、课外设计小组、校际设计竞赛等形式,发挥学生长处,激发学习兴趣,有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梦想。

(二) 创新项目

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平台,结合地区特点,组织学有余力的城市规划高年级学生尝试特色研究。城市规划专业已在福州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方面展开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特色探索。

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闽江下游冲击平原,闽江入海口在城市东部,城内分布较多内河、湖泊,从而形成了福州独特的“江—河—湖—海”四位一体的城市水文化。

根据中国传统的文化取向,阴阳五行是人们认识自然的基础,金、木、水、火、土是构成自然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指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风水理论体系,对中国城市的建筑空间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福州城市建筑空间环境以水为主脉形成城市空间结构,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原生态理念。当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原生态的城市生活空间日渐消失,对城市生存环境构成了威胁。如何让城市回归自然,如何以科技塑造生态型城市空间成为突出问题。

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平台拟理清水文化对福州城市建筑空间环境形成的效应,从中整理福州城市建筑空间环境的脉络结构,总结其中的原生态理念,得出福州城市建筑空间环境脉络结构图,为福州城市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学生在此方向与指导教师沟通,形成具体的研究子项目,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规划与建筑设计创新性探索。

六、凝炼特色,水到渠成

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问:‘如何是妙用一句?’师曰:‘水到渠成’”[6]。

实践证明: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办学模式应在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培养模式基础上,借鉴强校的培养模式,高位嫁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但不能脱离实际照搬照抄。

凝炼特色是找准自身培养模式的重要前提,特色定位正确,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才能水到渠成。因而,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模式的确立应着重以下4个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现有办学资源,最大化发挥资源优势。

第二,强校的优秀培养模式为我所用,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寻求个性化发展。

第三,以设计实践技能为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核心,立足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第四,分类指导,点面结合,将“创新”作为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永恒的主题。城市规划专业特色培养模式的形成,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前虎.《城乡规划法》实施后的城市规划教学体系优化探索[J].规划师,2009,25(4):77-82.

[2] 徐海燕,谭振锋.凸显研究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的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152-154.

[3] 周江评,邱少俊.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和不足[J].城市规划学刊,2008(4):112-118.

[4] 陈征帆.论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素养及教学模式的应变[J].城市规划,2009(9):82-85.

[5] 叶飞帆.本科工程教育的能力与课程关系模型及其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120-124.

Training mode of urban planning specialty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ZHENG Weifeng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10

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敞开信贷支农的“绿色资金通道”。把加快“信用工程”建设作为加大支农信贷投入和调整信贷结构的切入点和重要措施,建立了以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为中心,以村两委为纽带,以产品整合创新为支点,以支付结算渠道为依托的信贷支农网络体系,实现了全区信用工程集中评级全覆盖、信贷服务网络全覆盖、信贷服务质量“零投诉”。截止年末,共评定信用村153个、信用户32870户,分别占全区村户的72.17%和47.92%,信用村户授信贷款134134万元,累计发放信用户贷款155583万元。

积极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在政府经济发展大方向指导下,不断加大对粮食、蔬菜、温室大棚、特色养殖等规模生产的特色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支持了以食用菌、蓝莓、莲藕、苗木花卉、畜牧养殖等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累计发放农业特色产业贷款6300多万元,帮助农民筹集发展资金,调整种养结构,有力地推进了全区特色产业的发展。

努力化解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资金瓶颈问题。积极抓住枣庄列入“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和市区财政共同筹建投资担保公司的机遇,倾力做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及土地流转贷款,努力化解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资金瓶颈问题。先后开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土地流转抵押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等,累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860万元,支持会员4500多人次,有效解决了农民就近就业的问题。年末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87个,流转土地2.3万亩,集约经营达4.2万亩。

倾力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

中、小微企业能否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就业水平。为了支持好中、小微企业发展,在国有大中型银行转向支持大型企业的时候,台儿庄农商银行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倾力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打开融资的大门。2012年全年给予53家中、小微企业及企业主提供贷款支持,累计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29110万元,贷款余额达17999万元。

制定“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对产品有市场、符合转型升级要求,但暂时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不压缩信贷规模,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和范围,全力维持企业资金链条,避免企业因资金缺乏而陷入无法生产的困境。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短、频、急”的特点,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开通“绿色通道”,实行贷款优先和利率优惠的“双优”政策。

全力支持涉农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累计向枣庄超越玉米淀粉、枣庄市国丰粮贸有限公司、枣庄市中天丝绸有限公司等涉农企业投放贷款2200多万元。

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实际,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推出了机械设备抵押贷款、担保商会担保贷款、社团贷款、动产质押贷款、钢结构抵押贷款等多种形式的贷款业务,并在担保形式、贷款期限、利率水平、还款方式、差别定价等方面因地制宜,努力为不同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和服务。

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弱势群体发展

在全面开展“信用工程”的同时,农商银行积极与各级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共同实施了“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计划”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与时俱进推出了“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农户消费贷款”、“农民住房贷款”等新业务品种。把农户范围从传统耕作农户和养殖户拓宽到种养大户、订单农业户、进城务工经商户、小型加工户、运输户、农产品流通户和其他与“三农”有关的城乡个体经营户,及时传递惠农政策和信贷政策,面对面了解农户资金需求,“拉网式”做好农户信用集中评定。累计发放“农村青年创业”、“农村妇女创业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2亿余元,在贷款程序、担保方式、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引导他们自主创业,为创业人员开通“绿色贷款通道”。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11

休闲观光农业是指以充分开发具有旅游兼职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观光农业的景观设计有几大特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以农业景观游憩为主题;有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

1 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随着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的蓬勃发展和“美丽乡村”、“魅力小镇”建设的不断推进,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位置日益凸显。观光农业潜在消费群体庞大,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必然带来行业的转型和不断升级。

目前,休闲观光农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建设主体主要是农民和乡村基层单位,不少地方规划设计不够或随便设计,导致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水平不高、形式雷同等,迫切需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景观、居住、产品、安全、体验等方面强化规划设计,体现、凸现宜人风景、乡土文化、民俗风情,推动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2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原则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应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利用资源的同时,也要遵循科学的规划原则。

2.1 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生态学理论在观光农业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农业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而景观生态学则从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出发,研究农业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通过景观生态学分析,对景观的演变做出整体判断,通过形成生态化的农业产业链,促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市场导向,突出农业生态旅游

目前的旅游趋势是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回归自然。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农业景观特色,以可持续发展园区为建设目标。

2.3 全面规划、多元投资、分期实施

在突出主题的前提下,把近期投资小、效益大的关键性项目规划到位,尽快进入设计与施工阶段,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投资效益,做到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在投资开发上,明确开发序列,突出重点,多元筹集资金。

2.4 合理分区、明确主题、突出特色

观光农业园的景观分区应立足于园区的资源现状、景观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充分发掘农业园独具的景观潜力,并彰显其特色。

3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设计重点

3.1 强化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是休闲观光农业的核心内容,需要费心费力,做好规划设计工作,例如,世界上著名的荷兰郁金香园区、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园区以及浙江莫干山农家乐。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大多依托专门设计团队或人员,根据当地地形地貌、气候、植被资源,规划设计出了不少富有特色、令人心动的景观,吸引许多游客前去观光。江苏休闲观光农业的景观规划设计,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山水、花草、建筑等条件,把景观设计建设与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相结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例如,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的绿化最好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场所(餐厅、科普馆等)周围绿化则建议采用观花、观叶树,规划范围内的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植物布局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其次,在构图设计上要打开思路、富有创新,有特色、有错位,把握各类花草树木生长、开花习性和气候情况,建设富有特色、令人过目不忘的景观。

3.2 强化居住规划设计

休闲观光农业要上新台阶,要有较强的持续发展动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留得住人,而要留得住人,有选择性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情感喜好、审美情趣,重点要在居住自然化、舒适化的规划设计上下功夫,这样的乡村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一要尽可能做到居有景。可以设计一些天窗、落地窗,便于游客观景、观星、观月、观日,让游客有融入自然的感受。二要尽可能做到居住舒适。注重住宿房型和房内地域文化标志设计,尽量具有独立的卫生间设计、干净卫生的洗护用品、便捷的空气调节系统,为游客提供较高品质的住宿环境。

3.3 强化产品规划设计

以乡土、地域、历史、民族文化体现为重点,加强休闲观光农业产品规划设计。一是土特农产品设计。如大小、分量、搭配、容器、装饰等方面的设计,便于携带、食用,宜于馈赠。二是菜品设计。尤其要在农家菜品的烹饪、摆盘上做好设计,造型和味道要富有农村特色,尽可能统一价格等标准。三是民俗日用产品设计。在颜色、材质、款式上做好设计,使产品不仅可用,还能常用。

3.4 强化安全规划设计

安全是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必须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道路交通的安全设计方面,认真考虑道路的宽度、硬度、倾斜度、转弯半径等和交通指示牌设置、车辆停靠点、停放场地。在游玩过程中,慎重考虑游玩点、观景点、景观承重(承载)等,做好安全保护防护设计。在住宿上,认真考虑防盗、警报设计,做好安全设计,让游客有安全感。在饮食方面,认真做好农产品生产安全监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让游客吃得放心。另外,尽快引入旅游保险机制,制定事故应急处置方案,有效保障休闲观光农业安全健康发展。

3.5 强化体验规划设计

乡村体验是吸引人的重要元素,应认真规划设计。比如,可以设计“一日农夫”等活动,在白天让游客参与耕翻、栽种、施肥、采摘、加工。设计建设一些公共集会场所,如饭店、商店、酒吧、KTV等,夜晚让游客有交流、休憩、放松的地方。可以创设论坛、节日,强化人际交流,不断拉近乡村人与人、乡村人与游客、游客与游客的心灵距离,营造良好的乡村人际关系。可以整合资源,串联休闲观光农业点,发展旅游精品线路,丰富和强化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客人前来休闲观光。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12

一、引言

农业会计核算的主体是农业企业,农业企业的发展决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的对农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整合,从而对经济业务进行有效的处理。随着相关政府对我国农业会计的日趋重视,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也是现阶段需要重视的环节之一。虽然相关政策和标准已经趋于明确,但是会计制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相关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农业发展,从而导致核算中存在漏洞,影响核算反应的结果。

二、农业会计制度体系发展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产业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农业内部的发展和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和构建,同时也决定了农业会计制度能否完整的反应农业发展中产生的经济活动,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会计制度无法适应当下农业发展

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农业发展,从而导致产业内部的核算存在漏洞,而如果不及时对农业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可能会存在更大的问题。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也变得多样化,发展方向上也与以前有了较大的不同。当下的工业会计制度仍停留在过去的农业发展中,其核算的重点也没有及时进行变化,从而导致农业会计制度无法满足当下农业的发展,无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及时有效的核算和反映。

(二)会计核算方式存在问题

由于农业不同于一般的经济业务,在发生经济核算环节之前的各个部分都存在着相应的联系,同时发生的经济业务也更为复杂和多变。而当下用于农业核算的会计手段较为落后,这会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同时也会给会计核算带来困难。会计核算的方式决定了会计核算的有效性,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决定了对经济业务的控制,同时也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计核算方式存在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对企业内部的控制,无法对农业内部环节进行控制。

(三)会计信息准确性有待加强

在对农业企业内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农业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有着多变性的特点,在进行会计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会计信息准确性也有待提高。由于农业内部的经济业务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企业内部的相关项目也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所以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会计信息可能存在失真的问题。同时由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向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变化,同时也需要结合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考虑,从而使会计处理方法更适用于当下的农业发展。

三、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策略分析

当下的农业会计制度体系不能很好的将农业企业内部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核算,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这不利于当下农业的发展。应该结合当下的农业发展趋势,对农业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和整合,从而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保证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从而进一步带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一)结合有效的会计核算标准进行完善

由于农业其特点,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也随着农业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变化有一定的变化,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当下农业发展的方向进行针对性的核算。由于农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特殊性和不可控性,可以结合有效的会计核算特殊的标准对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完善。这样可以对农业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和整合,从而根据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核算和处理,从而进一步保证经济业务处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会计核算的方向,结合农业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特点进行全面地分析,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有效的核算和管理。

(二)强化会计处理环节

在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下的农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强化,从而提高会计处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会计处理的方向,进一步提高会计处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可以结合发生的经济业务适当的增添一定的会计科目,明确账务处理的过程和环节,进一步提高账务处理的有效性。在强化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全面提高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发生的经济业务特点进行分类,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会计处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三)建立高素质会计核算团队

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进步,在进行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中也需要建立高素质的会计核算团队,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高素质的会计核算团队不仅仅可以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完善会计核算方法,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完善中,可以提出更多有效的会计处理办法,从而间接的完善农业会计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会计核算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可以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和控制,还可以提高内部控制和管理,提高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拉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四)强化会计内部法律制度的建立

在进行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过程中,要明确会计制度体系内部的法律责任的确认,从而强化会计内部的控制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可以更好的实现会计核算的重点内容,通过对会计核算行为的约束来提高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和准确性。强化会计内部法律制度的构建可以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农业企业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的效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完整性。明确法律责任可以对会计核算的行为进行控制,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提高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效性,通过加强管理来对经济业务进行控制和明确,对农业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和构建需要结合当下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方向进行,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制度体系可以更好的适用于日常的经营活动,对经营活动进行控制,提高日常核算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从而全面提高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进一步加强农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企业未来的发展。会计制度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规划,对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定指导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晶晶.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建设路径[J].农业经济,2015年9期

[2]唐立兵,刘志成,张平.黑龙江省农业保险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12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