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研究现状合集12篇

时间:2023-07-05 15:59:22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1

文章以79家上市生物制药企业为样本对其财务状况和盈利状况等相关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和生物制药企业的特点以及发展的外部环境,应用系统优化的思想提出融资结构优化、通过财务预算进行资金配置优化和通过资金配置动态调整进一步优化的财务绩效提升策略,为生物制药企业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升财务绩效提供参考,文章的研究对于促进生物制药企业的创新和企业价值的提升,以及更有效地融资具有重要作用。

概述

生物制药行业是现代生物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等先进技术为一体,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高科技行业,与国家经济增长、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具有密切关系,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生物制药业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发展迅速,2002~2009年复合增速达27.5%,是我国新兴产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然而,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在医药产业中的比重是9.5%,与国际市场18%相比,仅约为全球生物制药比重的一半。可见,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生物制药产业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市场竞争激烈,财务绩效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对生物制药企业财务绩效的研究不多,与之相关的研究主要有高技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方面的一些研究。朱颐和、肖利君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9年6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发现,战略性新兴企业上市公司整体财务效益不佳,各公司财务效益差距不大。生物制药企业财务绩效提升策略研究很少,高技术企业等财务策略特别是融资策略研究较多,融资策略的研究主要是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和方式的选择以及不同生命周期如何融资提供支持。李沙沙根据各个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可利用的外源性融资方式提出了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融资策略。现有策略的研究很难看出有从绩效的角度出发,把融资和资金运用相结合、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外部环境相结合研究提升财务绩效策略,而生物制药行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与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很重要的关系,受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大,需要融资和资金运用紧密结合,融资要以资金的运用为基础,企业不仅要融得所需要的资金,特别是创新资金,还要进行优化配置使资金效益最大化。因此,本文针对生物制药行业的特点、财务状况以及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十二五”规划及企业发展需要,以沪深两市上市的79家生物制药企业为样本企业,根据其2006年至2010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生物制药企业财务状况,并根据分析结果和生物制药企业特点及发展需要,应用系统优化思想从融资结构优化、财务预算管理、营运资金和资产结构的动态调整方面,提出生物制药企业提高财务绩效的策略,使从融资到通过预算实现优化配置并进一步通过动态调整形成一个提升财务绩效的策略体系,本文的研究对于生物制药企业系统的提升财务绩效、促进企业的创新和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制药企业财务状况及分析

选取在我国沪深两上市的79家主营业务是生物制药的企业为样本,从凤凰财经网和中国证券报这79家企业的2006~2010年报获取样本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2

一、引言

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是信息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长期的训练使学生不能形成系统、连贯的思维方式,学生对教师有过多的依赖性,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Milne andMcConnell,2001)。这些都迫切地要求高校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研究型课程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

本文以工商管理类本科生财务管理课程为例,说明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研究型教学设计与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财务管理研究型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是强调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以课程专题研究(course researchproject)为训练载体,培养学生的辨析式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self-directed learning)。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其特征表现为:学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新知识;有针对性地根据问题的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辨析式思维能力;有能力识别和搜集相关资料,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国外许多学者研究认为,现行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辨析式思维能力。辨析式思维强调的是批判性的思考方式、认知和学习的一种能力,强调有选择性地对知识和信息加以判断与评价。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辨析式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这种学习方法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对知识深入研究和理解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发现、理解、评价以及应用知识的主动参与者。②有针对性地学习。从对现实问题思考中加深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和应用能力。③组织学习小组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组织能力。④开放式的动态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机会自主确定分析对象、鉴别问题、搜集信息。⑤非结构化的具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使学生有机会接受现实的、复杂的管理环境,并逐渐养成对问题反复思考的习惯和质疑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式思维。

在工商管理类本科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课程专题研究的形式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课程专题研究,是在运用专业课程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以从专业课程教学中提炼出的关键性、综合性问题为主题,利用开放性的资源环境,结合现实商业环境,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并完成研究报告,充分体现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的理念和核心,也符合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

三、财务管理研究型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1、财务管理研究型课程教学内容与训练体系设计财务管理研究型课程内容与训练体系设计以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基础,以案例分析和课程专题研究为主要训练载体。笔者根据本科生财务管理平台课的特点,遵循研究型课程教学的理念,设计了以价值管理为主线的三个系列课程研究专题和体现财务管理核心内容的六个分析案例。每个研究专题都使相关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点体系,通过完成该研究专题,可以轻松地掌握一系列相关的知识点体系,提高学习效率;案例分析则针对一些重要的财务理论进行基本训练,在学习核心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对研究相关专题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补充。两部分内容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使整个财务理论知识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在研究型课程教学中,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关键在于对问题的选择与设计。本文以公司价值管理为主线,设计了公司财务状况分析、财务预测和价值估价三个核心研究专题。每个研究专题包含了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知识点群,同时,三个研究专题知识点群之间紧密联系,涵盖了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这三个研究专题的逻辑关系是:①公司财务状况分析针对公司过去的经营与财务状况,目的是发现公司过去及目前存在哪些财务问题,并延伸寻求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公司调整未来的发展规划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②公司财务预测与规划是对公司近期未来的规划,强调在上述公司财务分析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对公司进行短期预测和规划,解决公司营业收入和融资策略相配合的问题,是对公司短期的价值管理;③公司价值估价是对公司的长期价值管理,通过对公司价值评估,发现影响公司价值的主要问题及关键因素,为管理层进行价值管理提供依据,也为投资人提供相应的投资建议。学生在完成三个研究专题的同时,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并运用上述系列研究专题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也关注公司在当前、近期与长期价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立价值管理的理念。

2、财务管理研究型课程问题设计

(1)公司财务状况分析问题设计

公司财务状况分析研究专题的分析框架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杜邦分析体系和现金流分析两部分,涵盖了三张基本财务报表的全部信息。学生通过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历史平均水平比较,对公司的基本财务报表全面解读和分析,发现公司目前存在的财务问题以及引发财务问题的经营与管理的因素,为管理层进一步改善公司经营状况,提高公司价值提供依据。

本研究专题的核心问题设计:

①样本公司存在哪些财务问题?

引导学生采用本研究专题提供的分析框架对公司的基本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公司过去经营中存在的财务问题;

②产生这些财务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这些根源对财务问题有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寻找公司财务问题背后的根源,探究是什么样的经营问题导致了这些财务问题,又是如何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的。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财务分析的理解不是仅仅停留在财务指标的计算和简单的比较分析上,而是深入分析财务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逐渐体会到经营策略与财务策略的相互关系,以及体会如何通过调整经营策略来有效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

(2)公司财务预测与规划问题设计

公司财务预测与规划研究专题,在财务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协调解决公司过去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公司近期未来的经营策略和融资策略,是对公司的短期价值管理,对未来经营期内公司价值目标进行修 正和调整,为提高公司的长期价值提供依据。本研究专题设计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财务规划,不同于传统的财务规划。传统的财务预测与规划主要运用销售百分比法,一般分为收入决定融资和融资决定收入两部分。传统的财务规划一般都把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保持企业销售的快速增长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追求的目标,只是单纯地考虑公司的市场目标,而没有考虑与公司市场目标相配合的各项财务目标,特别是公司的财务价值目标。但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更关心公司的财务目标如何更好地与市场目标相统一、相协调、相配合。

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财务预测与规划,是将公司价值目标与营业收入与融资规模、融资方式的相配合情况下公司的财务规划。对传统的财务规划方法的不足进行了改进:①对各项目的预测不是简单地同比例地放大或缩小,而是要考虑各类资产以及资产项目与主营收入之间的联动关系;②考虑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③针对资产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④根据预期的财务指标以及改变假设条件后的可持续增长率,更能反映公司在预测期的情况;⑤考虑了公司的主动投资行为。

本研究专题的核心问题设计:

①如何基于核心财务价值指标进行财务预测?引导学生采用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财务预测方法,结合公司的财务比率对公司短期未来进行财务预测。

②如何解决企业营业收入和融资规模、融资方式的配合?

这个问题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财务规划的核心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按照传统的财务预测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全面考虑公司的融资规模和融资方式,要在达到预期销售收入增长的同时实现既定的净资产收益率目标,并能完成对公司的融资规划,安排好融资规模及融资方式,即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的统一。

(3)公司价值评估问题设计

公司价值评估专题,是一个综合的研究专题。需要结合公司的历史财务状况分析和未来财务预测方法,对公司未来一个时期内的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预测,并根据各价值评估方法的原理,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对公司的长期价值进行评估,实现公司长期价值管理。是三个研究专题中对学生财务判断能力、专业敏感度要求最高的一个研究专题。

本研究专题的核心问题设计:

①影响公司价值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从公司价值管理角度提出这个问题,是希望学生不是单纯地预测数据而完成一个价值评估作业,而是从管理层对公司进行价值管理的角度,思考哪些因素对公司价值有着显著影响,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公司价值的,并为管理者提出可行的价值管理建议。

②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这个问题从投资人角度提出,公司价值评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公司的投资人提供有效的信息。公司的投资人需要从公司的价值评估报告获得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的相关信息,并作进一步的投资决策。因此,学生还需要从投资人的角度分析,样本公司的真实价值是被市场高估了还是低估了,样本公司是否仍值得投资人投资。

学生在这两个问题的引导下,完成价值评估的同时,从公司的价值管理和市场价值角度对公司进行全面的分析, 从而对长期价值管理有了深刻的体会。

三个研究专题选择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作为研究主体,逐步提出层层深入的研究问题,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信息、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财务理论知识;同时,这些问题又是置于开放式资源环境的研究问题,针对不同的上市公司,每个研究问题都没有惟一的答案,选择的样本公司不同,公司的经营方式、投融资方式、资本结构也不尽相同,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界定和提出的解决方案;每个研究专题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研究问题,涵盖了一定数量的财务理论和知识点,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具体问题,小组成员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共同合作完成研究专题。每个研究专题只给学生提出基本研究目标、可能用到的研究方法,由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根据公司的特点自主决定需要的相关资料、研究方法、具体研究问题及确定研究方案,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挖掘公司的信息和分析深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财务管理研究型课程教学实施

课程专题研究教学的具体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教师对研究专题项目所要达到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数据库资源、分析模型与工具、评估标准等进行介绍,对学生进行前期的指导和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对研究项目进行交流沟通;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

①确定研究对象。每组学生根据公司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选择较感兴趣的某一行业的某一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的样本公司,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②确定研究问题并细分为具体问题。根据研究专题的内容,在研究问题的引导下,结合公司的特点和经营情况,确定公司围绕该专题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并细分问题。如对财务规划问题进行细分,确定具体研究项目为经营战略研究、利润规划、资产规划、融资规划等几部分,再针对各个具体的研究项目,结合公司的基本情况制定研究方案;

③拟定小组工作计划。确定具体的研究问题后,学生小组成员讨论拟定较详细的工作计划,确定各成员的具体工作内容。明确的工作计划安排和确定的分工,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督促大家按时完成工作,使整个学习过程有序而高效。

④自主学习并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根据研究专题的内容和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准备,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搜集信息,必要时可以小组谈论共同解决,或请教教师。例如,对公司财务预测和规划时,需要学习销售收入预测、股利政策、项目投融资方式、资本结构等相关知识模块。

⑤侧重发现问题。学生选择的公司不同,规划时会遇到不同的具体问题。例如,规划时可能要考虑:公司未来的市场需求如何;影响销售利润率的关键因素;目前资产规模和结构存在的问题;采取何种融资形式配合资产规模与结构的调整等,根据研究公司的具体特点,确定研究的重点,为提出解决方案做准备。

⑥ 提炼研究结论。完成研究内容,并依据对研究结果的判断得出合理的研究结论。针对研究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完成相应的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为测评阶段。学生根据每一个研究专题的要求撰写并提交研究报告,就研究成果进行陈述,并回答其他学生及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提炼各小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点评;测评各小组的研究报告。

财务管理研究型课程的问题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是一个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的思想和培养学生辨析式思维的要求。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通过小组合作,针对现实财务问题进行深入地、反复地探究,不断提高对专业知识及其应用的理解程度。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3

对于资本结构的财务理论的研究源起于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的经典论文《公司理论:管理行为、成本和所有权结构》(1976)。该文在分析了债务成本后,提出了在不同融资契约之间进行权衡的公司所有权结构理论。而后,梅耶斯(Myers)在《财务经济学刊》上发表了“企业借贷的决定”、史密斯(Smith)和华纳(Warner)在《财务经济学刊》上发表了“论财务契约:债券契约分析”等较有代表性的有关财务契约方面的文章,并呼吁把资本结构与契约理论研究相结合。汤生(Townsend,1979)的“最优契约和带CSV的竞争市场”、戴蒙德(Diamond,1984)的“金融中介和授权监督”以及加里和赫尔维格(Gale and Hellwing,1985)的“激励相容债务契约”使财务契约论成为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主要

流派之一。阿洪和博尔顿(Aghion and Bolton,1992)、泽恩德(Zender,1989)以及哈特(Harter,1995)等又将不完全契约理论引入资本结构的研究中,使得财务契约设计(证券设计)理论日渐成熟。我国资本结构财务契约理论受西方财务契约的影响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完备契约理论

完备契约是指契约当事人双方在缔结契约时能够完全预期到契约期内可能发生的所有状态,并在契约中予以明确的规定且将其引入到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中。汤生(Townsend,1979)最早运用完备契约的CSV分析法论述了激励相容财务契约的特征和条件,这为以后完备财务契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完备契约条件下,最优的激励相容财务契约是债务契约。加里和赫尔维格(Gale and Hellwing,1985)遵从汤生对财务契约设计成本状态研究法(CSV)的研究思路,通过一个简单的借贷契约模型,分析了竞争市场条件下最优融资契约的形式和特征。提出了加里和赫尔维格标准债务契约模型。加里和赫尔维格推导出了与汤生相似的结论,即满足一个最优激励相容契约为标准的债务契约。这个标准的债务契约有三个特征:在借款人具有足够的偿还能力时,其对贷款人的债务偿还为固定支付额;只有在借款人无法对贷款人的债务以固定的支付额进行支付时,借款人才会被迫破产;在借款人破产时,贷款人会尽可能地得到补偿。

二、不完备契约理论

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等人的契约为完备契约,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即在契约理论看来,企业控制权的不同安排实际上就是一组组不同的契约安排。基于此,阿洪和博尔顿(Aghion and Bolton,1992)、泽恩德(Zender,1989)等人将不完备契约理论引入到资本结构的控

制权理论研究中,哈特(Hart)、莫尔(Moore)等人则继续深化了这一理论的研究。不完备财务契约理论认为企业融资过程中企业家和投资者之间签订的融资契约是一个不完备契约,契约签订时,企业家和投资者均无法完全预期事后投资收益的分布状况以及企业家可能的行动集,该理论注重分析企业家对非金钱的控制权利益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家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财务契约事后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效率配置的角度,论述与事后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有效配置相对应的最优财务契约的条件和特征。

泽恩德构造了一个由一个企业家和两个投资者组成的4期间模型。在开始时,控制权由一个投资者拥有,但必须确保两个投资者都获得收益,这就意味着拥有控制权的投资者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等条件侵犯另一投资者的利益。假定企业家与拥有控制权的投资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即企业家的行为服从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研究的最后结果表明,最初发行的最优契约为股票契约与债务契约的组合。

阿洪和博尔顿(Aghion and Bolton,1992)以不完备契约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一个两阶段模型,分析了企业剩余控制权的配置问题,得出了三个结论:一是当企业家使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使得整个社会的福利得到了最大化,则让企业家掌握企业的控制权是有效率的控制权安排。无论何种状态下,企业家都倾向于维持原规模不变,这与项目第二期预期收益为好的状态时的社会整体利益是一致的。此时,企业应通过普通股进行融资。二是当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一致时,最有效率的企业控制权是将其赋予外部投资者。在预期第二期为坏的状态时,外部投资者的决策将使得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此时,企业应通过普通股进行融资。三是无论将控制权交给哪一方都是无效率的,必须根据所出现的不同的收益状态来决定控制权的分配情况,即在这种情况下相机转移控制权是最优的。因此,企业的总融资中必须有一定的债务融资规模。最优的负债比例应该是在该负债水平上导致企业破产时将控制权转移给债权人是最优的。

“阿洪和博尔顿模型解释了控制权的转移,但却没有解释标准债务契约的用处”,由此,哈特建立了一个新的在证明标准债务契约的理论依据方面更进一步的控制权转移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多时期模型和引入不确定性时的情况,并考察了多个投资者在硬化债务人预算约束方面的作用。

三、财务契约的新发展

在早期资本结构的财务契约理论中,融资契约总是一种标准债务契约(standard debt contracts,SDC)。在借款人具有足够的偿还能力时,其对贷款人的债务偿还为固定支付额,当企业的实际无法支付这一固定支付额时,贷款人选择清算企业以获得全部清算价值。但在实际中,“由于状态验证成本和清算成本的存在使得投资者的清算要挟可信度下降,并且对一个处于财务困境中的企业而言,清算未必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最优选择”。基于上述考虑,证券设计理论在其模型中开始引入债务重新谈判机制,主要包括对投资者索赔权绝对优先原则违背现象的实证研究和理论解释以及对策略性债务偿还行为的研究。布朗(Brown,1989)等人从执行成本角度对违背投资者索赔权的绝对优先原则的现象作出了理论上的解释。伯格明和卡伦(Bergman and Callen,1991)在一个静态的资本结构决定模型中得出了策略性债

务偿还的可能性。戈登和卡恩(Gorton and Kahn,2000)在一个银行贷款合同设计模型中分析了银行面对企业的策略性债务偿还行为的最优策略问题。希拉夫和维西里(Shleifer and Vishny,1997)在对公司治理中的成本进行分析的

基础上,对大股东在解决成本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其与其他股东进行财富的再分配方面的无效性进行了论述,认为一个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必须是大额投资者的监督与法律保护措施有机结合的整体。

在国内,伍中信(2001)最早对财务治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认为,企业财务治理应该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黄菊波、杨小舟(2003)认为,“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子系统,从属并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根本性质,是公司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的划分与配置。”衣龙新、何武强(2003),卢太平、刘敏(2003)认为,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以股东为中心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杨淑娥、金帆(2002)指出,所谓公司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郑晓琳、舒展(2002),林钟高(2003)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是财权的配置。陈共荣、胡振国(2003)认为,只要涉及财权的配置,均可归属于财务治理的研究之中,但将其划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部分对当前混乱的财务治理研究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作者进一步指出,“公司治理其实质是关于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安排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而对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即企业所有权的研究是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公司治理的研究可在企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直接进行。但是,财务治理的基础理论财权及其配置的研究是随着财务治理的产生而产生的,在此之前并没有成熟的相关理论,因此,对财务治理的研究还应该包括通过借鉴企业理论的研究成果对财权及其配置所进行的研究。”

四、评述

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假定各种融资契约是外生给定的,融资双方均没有能力去改变它的形式,但这一假定与现实有太大的差距,不能很好地解释企业各利益主体在融资过程中的行为,因而,人们开始将资本结构的研究重点转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将融资契约的决定内生化,研究如何设计一种融资契约来实现最优的资本结构与财务治理。

从中西方对财务治理的研究来看,我国当前财务治理研究的重点是“财务治理权”如何在董事会、总经理与财务经理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偏重于内部财务治理。而西方则注重通过资本结构的最优安排,解决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三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达到企业价值(股东价值)最大化,或通过财务契约(financial contracts)的合理设计,使企业的控制权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转移,从而使企业的控制权始终掌握在关键人手中,因而,他们侧重的是外部财务治理机制的研究。两者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但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将外部财务治理和内部财务治理割裂开来。实际上,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外部财务治理有助于内部财务治理的改善,良好的内部财务治理结构也有利于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处理。另外,西方财务治理研究侧重在一系列严格假定基础上的数量化分析和深奥而严谨的数学推导,而中国的财务治理研究则完全相反,以规范的定性分析为主。如何有效地吸取两者的优点构建中国特色的资本结构和财务治理理论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公司融资结构的契约理论:一个综述[J].改革,1995(4).

[2] 哈特.费方域译.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 伍中信.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C].长沙:湖南大学会计学院,2001.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4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132-02

1 市场时机选择理论

(1)市场时机选择理论的基础――行为财务学。

现代标准财务理论以有效市场假说作为其研究基础,并一度占据了融资理论研究的统治地位。但近年来随着大量实证研究中发现的市场异常现象表明,证券市场存在许多与有效市场假说相背离的现象,包括市场对信息的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时间效应、羊群效应等,这使传统财务学研究受到很大冲击,并促使行为财务学的兴起。从1991年至今,西方财务学界开始引入行为财务学理论,在放宽有效市场和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融资行为进行研究。行为财务理论关注资本市场与条件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即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博弈。

(2)市场时机选择理论。

企业融资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是建立在行为财务学基础上的,它隐含的一个重要的假设就是认为公司经理人较投资者更为理性。市场时机选择(Market Timing)理论认为,如果股票市场的非理性而管理者理性并致力于公司真实价值的最大化,那么当股票被高估时,管理者应利用投资者的这种非理性狂热时机发行更多的股票,而当股票被低估时,管理者应回购股票(Stein,1996)。由于套利限制使得市场对公司股票价格的估价存在着错误,而公司经理人则利用了市场的错误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从而以较低的成本筹集资金。

2 市场时机选择理论在我国的适应性

2.1 我国证券市场现状满足市场时机选择理论假设

(1)股票误价普遍存在。

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上市公司股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环境和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不仅仅取决于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分配政策,且存在着明显的套利限制,因此上市公司的股票存在着被“误价”的可能性很大。大量关于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文献证明,我国证券市场远未达到半强式有效。其中吴世农(1996);张人骥和朱平方(1998)等,沈艺峰和吴世农(1999)的研究认为,中国证券市场仅达到弱式有效。而戴国强(1999)、张亦春和周颖刚(2001)等人的研究则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未达到弱式有效状态。陈小悦、孙爱军(2000),陈浪南、屈文洲,阮涛、林少宫(2000)和李和金、李湛(2000)等人的文献研究结果证明,在中国股市CAPM模型基本是不适用的,系数与证券收益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这些研究说明我国证券市场还远未达到半强式有效,股票的价格并不总是反应股票的真实价值。

(2)信息不对称。

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证券市场仍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还远未达到及时和准确,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的披露往往滞后于市场反应。市场的价格传递机制未能达到半强式市场的水平,存在着大量的内幕交易,并且机构投资者发展滞后。相对于普通投资者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管理者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而机构投资者和大户掌握的信息虽然较多,但他们并不会迅速将信息传递给一般的投资者。

(3)流通股股价被系统性高估。

泰勒(Thaler,1999)指出,制度对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重要性在于制度能够直接导致心理和行为偏差,可以说制度与行为和心理是相互推动和相互依赖的关系。错误、缺失的制度本身就是市场中的一种噪音源,是导致市场波动和风险增大的根源。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股票被人为的划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由于流通股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流通股票的持有者可以较容易的将未来收益转为现时收益,因此流通股具有比非流通股更高的市场价值。此外由于中国股市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市场对股票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导致流通股的价格进一步的被抬高,从而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价存在系统性高估的现象。

(4)管理者比个人投资者更为理性。

在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管理者不但比投资者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而且上市公司管理者比个人投资者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和财务经验,因此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在进行决策时会比投资者更为理性。李心丹(2002)的研究对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中国个人证券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存在着典型的有限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行为中存在着“政策依赖性偏差”、“过度自信”、“损失厌恶”、“处置效应”“过度恐惧”“保守性偏差”“暴富心理”等多种认知偏差。杨忻(2004)等人的研究发现个人投资者在羊群效应上的表现明显,说明个人投资者存在着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综合我国证券市场现有的发展状况及制度背景,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Myers所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中的假设前提不符,而似乎更符合市场时机选择理论的假设。优序融资理论往往只有在市场对公司股票不存在误价的情况下才会实现,通常情况下公司的股价往往会被市场高估或低估,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明显的内幕交易和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大量的个人投资者也使得证券市场经常出现异常的波动,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市场时机选择理论在我国是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的。

2.2 我国企业融资中市场时机行为显著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5

一、引言

十提出2020年要建成小康社会,新型城镇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预测,到203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因此,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对于房地产业无疑是重大机遇。然而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时间短,投融资体系尚未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房地产行业的自身调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目前,我国房地产发展所需资金有60%以上来自银行,这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在房地产企业投入的开发资金中,商业银行贷款占到20%左右,但定金及预收款中有一定比例的个人按揭贷款,实际的银行贷款比例达到了60%。而我国当前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过程中,短期内商品住宅的投资比重不会大幅下降,因此,房地产企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依赖仍是不可避免的。此外,企业虽然偏好于股权融资,但由于股权融资所受限制较多,再加上企业所有者担心控制权被稀释,因而债务融资仍然是公司融资的主要渠道。本文拟探讨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既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引,更重要的是为资金供给者保证输出资本的安全性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融资能力是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而目前对融资能力的研究缺乏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孙林杰、孙林昭、李志刚(2007)认为,融资能力就是指企业结合社会资金供给状况、自身经营状况以及发展战略,在恰当时机、选择恰当方式和融资对象筹集资金的能力。他们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模型时选取的23个指标,既包含定量指标也包含定性指标。赵亮(2007)认为,从资金需求方角度,融资能力是通过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获取资金的能力,因而将每股资本公积、资产负债率和再融资占总融资比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从资金供给方角度,融资能力即为投资价值,因而从企业的盈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成长能力来评价,并选取了部分常规的财务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然而,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同必然会导致对其融资能力的评价指标及方法也不同。根据融资优序理论,企业在筹集投资资金时,相对于外部融资而言首先会选择内部融资,其次在外部融资中,按照先银行借款融资,后发行股票融资的顺序进行。部分国内学者认为,企业所有者担心其控制权受到稀释,一般采取债务融资方式。随后,李定安、周健波等人(2007)深入考察了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决定因素,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行为除了受其自身的股权融资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外,主要还受到企业成长性、资产流动性、经营力度及内部融资能力的影响。这些学者在构建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选取的是常规的财务指标,并未根据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对财务指标修正,其构建出的指标体系针对性不强,不具有说服力。基于以上文献分析,本文拟通过界定债务融资能力的内涵,选取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并结合房地产企业独有的特征对指标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的财务指标研究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

三、债务融资能力内涵及影响因素

(一)债务融资能力内涵。融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即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和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融资方式和渠道,从投资者和债权人手中取得资金,以满足企业正常生产和进一步发展需求的过程。融资能力是指企业依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向资金供给者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能力,而企业所能融通资金的规模大小则取决于融资能力的高低。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融入资金。企业通过债务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的能力即为债务融资能力。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负债融资仍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预收账款(这主要是客户的定金和预售款,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是个人消费贷款转化而来,主要来源于银行)及应付账款(主要是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债券融资比例仍然很低。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公司销售下滑,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会增大。笔者认为债务融资能力受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较大。

(二)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从房地产企业自身因素分析,企业的规模、企业素质、房地产开发项目、企业财务状况等会影响企业融资能力的高低。但是资金供给者无法深入企业内部了解真实情况,他们了解企业状况的主要方式是经审计后的报表,因此他们对企业融资能力的评价也主要依据企业的财务表现。财务贯穿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始终,对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情况都会产生影响,因此,笔者仅从财务方面深入探讨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

1.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利润的能力。获取利润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之一,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素质。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财务基础越牢固,企业对外筹资的能力和清偿债务的能力也越强,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也越小。根据权衡理论,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内部产生的资金可提供企业日常经营以及发展所需,并随着留存的盈余越高,财务状况趋于好转,使得企业资金需求的总缺口缩小。利润是企业偿债的重要来源,因而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更能获得资金供给者的青睐。

2.资产管理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反映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经营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好,说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高,资金利用效率高。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与供、产、销各个环节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因而,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对债务融资能力的高低有一定的影响。

3.成长能力。企业的成长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资金规模的扩张状况,企业成长能力强,内部资金积累多,内源融资能力也就比较强。通过对企业成长能力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发展潜力,预测企业的经济前景。为了降低成本,股东也有通过增加债务融资、提高财务杠杆的倾向。所以,企业的成长性越高,越倾向于债务融资,笔者将企业的成长能力纳入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

4.偿债能力。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好,财务风险越低;流动性的下降除了会引起短期偿债能力下降外,还可能导致财务拮据,引发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而流动性越低的企业,融通资金的迫切性越强。从理论上说,虽然企业的流动资产也可以为企业进行负债融资提供支持,但是考虑到研究对象为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公司(属于对流动资金要求较高的高风险行业),笔者认为其对债务融资能力有重要影响。

5.现金回收能力。现金回收能力表现出企业能够从所实现的销售额和利润中回收现金的能力。大多数学者对融资能力研究时忽略了现金流的因素,而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一个很好的财务表现,它可以使资金供给者很好地观察到其所投入资金的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观察到其资金的安全性是否得到保障。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只有把利润变现才能用于项目再开发,因此本文认为现金回收能力也是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四、研究设计

(一)数据与样本。考虑到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具体情况和样本数据收集的可行性,本文选用上市房地产企业进行样本分析。研究采用的数据来自新浪网股市行情中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年报(http:// .cn),以2013年12月31日为截止点,剔除部分业绩很差、企业内部管理不当、净资产为零或以下以及数据不全的公司,最终选取123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二)指标修正与变量设计。

1.指标修正。通过参阅房地产企业的年度财务报表,笔者发现房地产企业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比重远高于其他行业。结合速动比率的计算机理,应当扣除房地产企业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差的存货和预付账款。此外,流动负债中的预收账款一项数额较大,况且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存货是用来偿还预收账款的。所以,对速动比率的修正结果如下: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流动负债-预收账款)。

2.变量设计。房地产企业年报中披露的财务指标有100多个,理论上这些财务指标都可以直接或间接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过多的指标会破环指标体系的预测能力。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本文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现金回收能力五个方面,分别选取各指标间相互不涵盖且具有代表性的11个指标(见上页表1)。

(三)分析过程。本文应用SPSS18.0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对房地产上市公司2013年的原始平均数据直接处理,所得出的KMO检验值为0.637,大于0.5,说明样本量充分。另外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为839.339,P=0.000,按a=0.05水准,可认为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即意味着变量高度相关,足够为因子分析提供合理的基础。

由表2可看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为3.655,解释了原有11个变量总方差的33.228%,它刻画的方差最大,累计贡献率为33.228%。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为1.853,解释了原有11个变量总方差的16.847%,累计贡献率为50.075。第三、四、五、六个因子的特征根都大于1,前5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223%。因此可以选择这5个主成分作为综合评价的公共因子。

由表3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变量在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的载荷分别为0.886、0.977、0.921、0.944,这说明第一主成分对总资产报酬率(X1)、总资产净利润率(X2)、净利润增长率(X8)和净资产增长率(X9)有绝对较大的载荷系数。这个主成分主要概括了房地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指标,鉴于本文选择的代表成长能力的净利润增长率(X8)和净资产增长率(X9)也可代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所以将第一因子变量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

第二个因子变量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回报率和现金流量比率的载荷分别为0.923、0.899,这说明第二主成分主要由经营活动现金回报率(X10)和现金流量比率(X11)决定,这个成分主要概括了企业的现金回收能力,所以第二因子可以命名为现金回收能力因子。

第三个因子变量在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的载荷分别为0.878、0.874,这说明第三主成分主要由速动比率(X3)和现金比率(X5)决定,这个成分主要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因此第三因子可以命名为短期偿债能力因子。

第四个因子变量在利息保障倍数的载荷为0.862,这说明第四主成分主要由利息保障倍数(X4)决定,这个成分主要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此第四因子可以命名为房地产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子。

第五个因子变量在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载荷分别为0.995、0.354, 这说明该主成分主要由总资产周转率(X7)和存货周转率(X6)决定,这个成分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因此第五因子可以命名为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因子。

根据表4,可以得到五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如下:

Y1=0.242X1+0.280X2-0.019X3-0.094X4+0.006X5+0.026X6+0.015X7+0.264X8+0.267X9-0.016X10-0.011X11

Y2=0.079X1+0.006X2+0.072X3-0.038X4-0.036X5+0.098X6-0.020X7-0.063X8-0.043X9+0.543X10+0.506X11

Y3=0.115X1+0.015X2+0.548X3+0.062X4+0.520X5+0.021X6+0.025X7-0.083X8-0.055X9+0.113X10-0.089X11

Y4=0.021X1-0.077X2+0.101X3+0.667X4-0.021X5+0.563X6+0.005X7-0.043X8-0.019X9+0.024X10+0.024X11

Y5=0.017X1-0.005X2+0.034X3+0.045X4+0.0074X5-0.045X6+0.984X7+0.027X8+0X9-0.103X10+0.078X11

根据主成分的特征值,运用归一法可以确定每个主成分的权重,如表5所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各项能力对其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回收能力、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

五、研究结论

国内外学者对融资能力没有达成统一的、清晰的认识,本文在分析融资能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同必然会导致评价企业融资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不同,继而提出债务融资能力概念。本文基于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提供的主要指标数据,分析房地产企业独有的特征,即预收款项比重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企业,在设计评价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指标时,对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速动比率这一指标进行修正。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盈利能力是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为现金回收能力、偿债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其中偿债能力又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而短期偿债能力对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高于长期偿债能力。X

参考文献:

1.孙林杰,孙林昭,李志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5).

2.赵亮.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融资能力研究[D].陕西:西北大学,2007.

3.刘星,魏锋.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04).

4.杨雪.基于ISM模型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商贸,2011,(15).

5.李定安,周健波.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影响因素新探[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0).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2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个人投资理财发展前景一片良好。在“全民理财”“草根理财”的时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也加入了个人投资理财的大军。然而大学生的理财教育相对理财市场发展滞后。由于缺乏理财知识和风险意识,不少大学生陷入非法校园贷的陷阱。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理财意识觉醒和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是新金融时代的重要课题。

1982年“理财教育”由安德森(Anderson)首次科学系统提出,理财教育就是使得受教育者学会设立理财目标,认识个人收入基础,制定详尽可达到目标的理财计划,应用、调整理财计划,评价理财目标和理财过程的一系列环节[1]。之后,罗伯特・清崎(Robert T.Kiyosaki)1999年出版的《富爸爸穷爸爸》提出财商的概念,为理财教育的深化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商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另一重要因素。智商是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情商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而财商是活动的结果和制约因素[2]。

国内对大学生理财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其中陈希(2008)对南昌,黄伟明、周源源(2010)对广东,耿黎晓(2012)对安徽,陈瑜(2013)对兰州,匡月(2013)对南京,刘禹辰(2015)对上海,劳小燕(2015)对广西,陈倩文(2015)对武汉,程力维(2016)对泉州高校大学生理财意识、理财能力、理财行为等理财现状进行了研究。不同地区大学生理财现状存在地区差异,但总体研究结果共性较大,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理财认知存在误区;理财资金来源单一,资金量较小;理财渠道单一,理财环境受限;接受理财教育严重不足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对策建议。

二、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本文以无锡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线上问卷和线下访谈相结合采集数据。所有样本为随机调查,本次调查共1000份,有效问卷为946份, 有效率为94.6%。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中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部分高校大学生都缺乏资金,处于“无财可理”的状态;第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校园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等市场的冲击,大学生理财意识不断增强,但面对理财产品的时候缺乏辨别能力,缺乏理财知识和心理准备,处于“无从下手”的状态;第三,接受理财专业教育的经管类大学生大部分都处于理论状态,缺乏理财实践。

(一)“无财可理”:缺乏资金

从资金来源角度来看,76.56%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在1000元左右,86.29%的大学生资金来源于父母的供给,56.69%的父母都采用每月定期形式支付,可见大学生每月可用资金少,资金来源主要靠父母。剩余13.71%的大学生资金来源于各类奖、助学金和校内外兼职收入。调查发现学生兼职形式多样,兼职中除了传统兼职外,增加了直播、微商等新兼职形式,学生兼职比例高达80%。突出显示了大学生对资金的旺盛需求。和以往调查结果不同,54.8%大学生会进行预算,63%的大学生会进行记账,但仍有高达58.03%的学生没有结余,向朋友借钱弥补费用的比例为39.13%,43.12%的大学生会使用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等透支工具。观察大学生消费结构中86.92%为生活费,交叉统计女生在衣服、鞋帽、化妆品上、男生在请客吃饭、抽烟消费上消费比例高。

总体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可支配资金少,资金来源单一,除基本生活费外其他消费旺盛且多元化。大学生兼职比例高,兼职形式多样,出现微商、直播等新型兼职。同时随意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现象不普遍,大多数大学生会进行基本的预算、记账,使用透支金融工具,有一定理财意识。

(二)“无从下手”:缺乏专业知识和心理准备

部分学生对金钱和理财的认识存在误区,有19.51%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专利,钱少谈不上理财,13.90%认为理财就是单纯的买基金、买股票,甚至仍有6.73%的大学生理财可以让人一夜暴富等一系列狭隘的理财观念。

在对理财难点的调查中,60.72%的大学生认为是缺乏理财知识。深度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理财的难点在于“不了解金融工具,不知道有哪些理财产品和渠道,不懂得如何理财,惧怕风险,觉得无从下手”。大学生缺乏理财知识和心理准备,处于无从下手的状态。

非经管专业学生接受公选课和讲座的人数却微乎其微,接受课程教育不足2.9%,讲座等形式占比也仅有4%。而大学生从图书馆借阅相关的书籍和报刊、网络渠道的微博、微信、理财节目等占据42.72%。由此可见,非经管类大学生接受的校园理财教育存在严重不足。

对每月结余资金利用上,69.5%的大学生选择将结余资金放入余额宝、微信钱包等货币基金中,有25.56%的大学生选择不做处理,以现金形式直接加入下月生活费。风险态度上,因大学生对抗风险能力弱,59.73%的大W生属于保守型,追求收益稳定和低风险,36.29%的大学生属于稳健型,只有3.98%属于激进型的。可以看出,得益于移动支付、线下支付的便利,相对于现金,收益性和流动性较好的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成为学生主要选择,且和大学生的风险偏好保持一致。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有资金保值和增值意识。

调查还发现,71.6%的大学生父母无理财行为,父母的理财观念对子女理财意识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这部分学生缺乏家庭理财教育。

(三)“眼高手低”:缺乏理财实践

从理财实践调查的结果来看,80%的非经管类学生不知道余额宝是货币基金,不认为自己有参与理财实践。接受理财专业教育的经管类学生高达 62%没有理财实践经历,处于理论状态。有理财经历的大学生的投资理财实践主要在少量资金买卖股票,投资纪念币,购买短期国债,基金定投,薅各种P2P羊毛等。经管类专业学生在理财实践中能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自主分析的比例仅占2%,其余参与理财实践的学生存在羊群效应,选择听从别人的建议,选择跟随购买。突出显示大学生极其缺乏理财实践,非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理财实践因缺乏理财意识和知识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经管类大学生即使接受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理财实践的比例也不高,并且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理财的也少之又少,处于眼高手低的状态。

三、全民理财背景下高校校园理财教育对策

(一)开设理财专门课程,普及理财教育

大学阶段是大学理财意识形态形成和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是大学生培养正确的理财意识、提高理财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开设理财课程是获得系统性理财知识最有效的方式[3]。国外很多高校都已经形成一套科学的理财教育教学方法体系,一些国家甚至通过立法来促进理财教育。学校在教授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普及基本的理财教育,提高学生的财商。[3]普及理财教育应明确理财教育目标,确定理财教育内容,分专业分阶段开设理财教育课程。对于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可以首先将理财教育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进行结合,做好前期基础的理财意识和理念的教育,后期可对非管类专业学生进行传统的理财专业课程全校公选课程和新型校园金融O2O平台深入学习。

(二)以学校为纽带,进行“家校”、“校企”相结合的理财教育

1.“家校”结合的理财教育

家庭对学生的理财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中发现父母的理财意识和行为对子女的理财意识和行为呈高度相关,同时大学生理财障碍最大是缺乏资金和缺乏理财专业知识。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不仅包括大学生还要对大学生所在的家庭进行家校一体的理财教育。进行“家校”理财教育一方面是学校对大学生所在家庭理财给予关注,通过家校平台如QQ群或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普及理财知识,提高父母的理财意识,对父母进行理财教育。另一方面是家庭对高校理财教育实施给予支持,并配合学校积极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参与家庭理财活动,了解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家庭理财目标,家庭理财规划。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兼职获得收入,并取得收入支配权,对学生投资理财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

2.“校企”结合的理财教育

理财教育不是空中教育,必须和实际经济活动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基础在寻找利益共同点,金融机构一般都有投资者教育活动,学校的理财教育可以和这些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让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进校园,对未来潜在客户进行投资者教育和新产品介绍和推广。金融机构可以针对大学生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理财产品,从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客户忠诚度。另外高校通过和金融机构、财富管理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订单班、开展现代学徒制等形式,为学校理财教育提供课外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金融市场。

(三)构建校园金融O2O平台开展理财教育及实践活动

1.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等进行线上系统性理财教育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也随之进入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时代。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线上理财教育更加契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目前线上金融理财教育资源分散且不成系统,主要以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销售中介的官微、金融考试平台、知名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及简七理财、力哥理财、越女事务所、周知客等少数自媒体。高校可以整合金融理财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资源,教师微课资源,案例研究等构建系统性线上理财教育资源,为非经管类学生深入学习理财知识提供平台[4]。

2.以校园金融为核心开展线下理财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线上活动,线下开展的形式定期开展围绕新型理财产品和不同金融市场热点的沙龙、邀请金融理财专业教师以及金融机构和理财专家到校开设讲座交流理财心得。同时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可以开展理财活动月,通过知识宣讲、演讲比赛、辩论赛、话剧比赛、动画比赛等形式开展系列理财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高佳.美国中小学理财教育的四个发展阶段[J].外国教育研究,2008(7):34-36.

[2]高凤娟.大学生理财观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35):206.

[3]陈瑞莲,肖润花.高职学生财商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3):183-184.

[4]邓人芬.新时期大学生财商修养教育的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19):115-117.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7

投资理财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君.个人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0(08).

[2]丁春慧.个人理财风险与对策[J].理财,2010(8).

[3]高雅静.个人投资理财的七大误区[J].健康生活,2011(02).

[4]姜学文.浅析低收入阶层个人理财风险及防范[J].金融经济,2013(16).

[5]柯建华、章敏之、龙治泽.重庆市居民个人理财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08(21).

[6]陶若菲,左小明.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及其问题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7).

[7]傅含颖.高中生应持有怎样的理财观念[J].商业故事.2015(28).

[8]陆茜.深圳高中生消费习惯和理财观念调查报告[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04).

投资理财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鹏.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4(33):104-106.

[2]张玉娟.经济新常态下个人投资理财业务及风险防范研究[J].市场论坛,2015(8):54-55.

[3]潘晟.大学生理财需开源节流[N].上海金融报,2010-09-07(B05).

[4]刘云伶,黄泽雨.大学生初识理财滋味[N].山西日报,2004-09-04(T00).

[5]颜士昊.树立正确消费观,增强理财本领[N].连云港日报,2006-08-13(B02).

[6]李文博,刘红婷,刘雨涵,李援月.大学生投资理财观念和行为分析[J].商业文化,2012(11).

[7]涂智苹,崔添龙.高校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经济视角,2014(3).

[8]刘澜.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投资理财行为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7).

投资理财论文参考文献:

[1]柯宝红,王珍义,李瑾,等.大学生投资理财方式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实证[J].经济研究导刊,2010,(24):271-273.

[2]余丽霞,温文,王璐等.高校大学生的理财现状分析及建议——基于四川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3,(1):111-115.

[3]王苏娜,赵华.在校大学生现行投资理财和未来规划[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4):67-68.

[4]陈刚.大学生理财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西安外事学院为例[J].时代经贸,2014,(3):227-228.

[5]杜含睿,朱旭,黄伟,等.河南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及教育强化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1,(9):285-286.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8

1 引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财务弹性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财务弹性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抵御风险、避免陷入财务困境,更能够使其抓住未来投资机会、促进企业发展。本文主要对财务弹性的计量方式进行探讨。

2 财务弹性的计量方式

到目前为止,有关研究文献中对财务弹性计量的研究较为少见,经过相关的文献整理归类发现对财务弹性的计量先后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侧重于从数量维度上来衡量,即企业获取或调动财务弹性资源的数量(曾爱民,2011);另一类是随着基础理论的发展,从财务弹性价值角度来衡量,即通过计算边际财务弹性价值的大小来判断企业财务弹性状况(Rapp等,2012;Darabi等,2013)。

2.1 财务弹性资源数量角度的计量

财务弹性数量维度的计量是通过财务弹性指数计量财务弹性。首先,构造指标体系。对财务弹性计量指标体系归纳为现金流基本来源、现金流潜在来源两方面。其中,对现金流潜在来源的衡量,本文从内部融资(积累性权益融资能力)、债务融资(未使用举债能力)和权益投资(投入性权益融资能力)三方面分析。因为经营活动现金流是影响企业现金流自我实现能力的根本因素,企业积累性融资能力的衡量应关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增量。该指标通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量/总资产”计算,指标水平越高,企业积累性现金流入能力越强。未使用举债能力通过“1-资产负债率”计算,反映企业最大的债务融资额度。衡量企业投入性权益融资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企业是否具有配股和增发资格,该资格的取得需要多项条件,但其中非常关键并且约束性最强的一项指标为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的盈利状况。外部融资成本指标的确定借鉴Daniel等(2008)的研究以Altman-Z值进行计量。Z值高,意味着企业破产风险小,外部融资成本会降低,再融资约束减少,财务弹性高。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建立财务弹性的计量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层及二层指标的权重,并计算得到二层各指标相对于财务弹性目标层的权重向量为Wj,并且各层权重均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通过各二级指标与权重乘积之和计算得到公司财务弹性指数(FFI)。

2.2 财务弹性价值角度的计量

所谓边际财务弹性价值,即财务弹性每增加一个单位给企业所带来的权益价值的增加。Gamba和Triantis(2008)提出了影响财务弹性价值的四个因素,分别是企业潜在的成长机会、外部融资成本、持有现金成本和与资本的可逆性。Rapp等(2012)提出了一种间接测量财务弹性价值的方法。其思路是:根据Gamba和Triantis(2008)提出的四个影响因素,并结合Fama和French(1993)的三因素模型以及Faulkender和Wang(2006)的现金边际价值模型,建立测量财务弹性价值的回归方程。他提出采用现金边际价值作为边际财务弹性价值的替代概念来衡量财务弹性水平。现金边际价值的影响因素与财务弹性价值的影响因素相同,并且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向与财务弹性相同。因此,现金的边际价值可以作为财务弹性边际价值的有效变量。本文借鉴该方法来计算财务弹性的边际价值,建立如下估计模型:

其中Rit是公司年度累计超额回报率,ΔXit是公司i对应的变量Xi从t-1时期到t时期发生的变动额;C是现金及有价证券,即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E为息税前利润加上折旧和摊销(EBITDA);I为利息支出;D为现金股利总额;L为资产负债率;NF是年度融资净额,等于长期负债的增加额加上权益融资净额;M为权益市值。

现金的边际价值度量股东财富变动对公司现金持有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因此,估计方程中与ΔCit/Mit-1交乘的部分即为F金边际价值的组成部分,即公司现金边际价值即财务弹性为:

结束语

财务弹性计量是研究和评价企业财务弹性水平的基础。本文从两个角度对财务弹性进行计量设定:一类是侧重于从数量维度上来衡量,即企业获取或调动财务弹性资源的数量;另一类是从财务弹性价值角度来衡量,即通过计算边际财务弹性价值的大小来判断企业财务弹性状况。

参考文献

[1]户青,陈少华,贺琛.财务灵活性、CEO社会连带与企业绩效[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9).

[2]杨新宝,王志强.财务灵活性、产品市场竞争与资本结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11).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9

 

一、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课题来源

    个人理财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发展形态,对我国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以及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兴趣,自拟该题目。

(二)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通货膨胀率逐年走高,“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观念深入人心,个人理财业务正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是非常的必要。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空间日益广阔,银行理财成为居民理财生活中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渠道。随着理财业务的迅猛发展,理财业务在银行全部业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理财业务贡献的中间业务收入逐年增长。因此,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未来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三)研究意义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展现出这样的银行业务:它包含负债、资产以及中间业务,与基金、证券、保险等个人金融业务集成于一体,全面响应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这要求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经营,或是代理经营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便捷、优质、高层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所以,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卓有成效地使个人金融业务之间形成有机融合,积极开拓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项目,有效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观念的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得到降低,客户的价值回报获得提高,以此实现使商业银行的价值与客户的个人价值最大化。另外,个人理财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可以为银行带去投资管理、收购、咨询、产品与服务组合等一系列多元化经营方针,转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这样由传统的存贷利差向金融功能多元化转变。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种近年来颇受热捧的业务,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搜集最新材料和数据,对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其现在的情况以为将来的趋向进行初步的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找出尚待解决的疑难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1. 前言   

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简介 

2.1  个人理财业务的定义

2.2  个人理财业务投资方向

3.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1  我国个人理财的现状

3.2 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

4.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4.1 理财产品单一化,缺少创新

4.2 理财专业人才的欠缺

4.3 服务系统滞后,约束业务发展

4.4 个人理财业务服务定位模糊

4.5 信用体系不完善

4.6 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纠纷

4.7 违规代售理财产品频发,监管不足

5. 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出建议

5.1 细分市场,设计不同的理财产品

5.2 培训高素质专业化理财人员

5.3 完善网络理财平台,加快信息化进程

5.4 强化品牌建设,提供个性化服务

5.5 加强公民自觉性,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5.6 建立健全个人理财业务纠纷的解决办法

5.7 增强银行的内部与外部监管,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6. 结论

参考文献

三、课题的研究(实验)方法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实验)方法

   1、文献收集法:合理科学运用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的各种有效资源、苏州图书馆文献资源、百度、谷歌等途径收集、查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资料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分析。

   2、综合分析法: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阐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进而进行环境分析,发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其实可行的对策。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通过查阅收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等数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和策略

 

(二)预期成果

   1、全面了解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2、通过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将来的发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促进其蓬勃发展。

 

 

 

 

 

 

 

 

 

 

四、完成课题所需的条件、主要困难及解决办法

(一)所需条件

  1、有较强的文献、资料收集查阅能力。

  2、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分析,能理论联系实际的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二)主要困难及解决方法

    查阅收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资料存在一定的困难,以及对其进行问题分析和提出有效对策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路要求都较高。但是,本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会就自己遇到的困难虚心向导师和其他前辈请教,同时借助图书馆和网络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努力完成论文。

 

 

 

 

 

 

 

 

起止日期

论文工作进度(主要内容、完成要求)

2013.7.1—2013.8.1

选题及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2013.8.2—2013.9.10

开题答辩,确定毕业论文研究课题;撰写开题报告书

2013.9.11—2013.9.30

实证调研实施阶段;收集相关资料

2013.10.1—2013.12.31

完成论文数据分析;撰写论文初稿

2014.1.1—2014.5.15

论文修改及定稿

2014.5-25—2014.5.26

毕业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所在系

 

 

 

 

 

 

 

 

 

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10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105-03

引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关于对农业科技的财政金融支持,成为近年来各位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有多位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进行了研究。从理论角度来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陈丽娟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对于农业科技创新支持的模式,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比如相关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品种少等;张峭指出现代金融体系应该成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推手”,并从四个方面说明了现代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陈长民针对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需建立政府间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投入分担机制、健全金融机构信贷配置机制等政策建议;旷宗仁、章瑾、左停等就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特点:投入方向侧重硬技术、投入总量偏低,投入效率偏低等;严四容将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投资的增长率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做了线性的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农业科技投资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正面影响是显著的;宿桂红、常春水、李延霞等运用协整分析对中国农业科技的投入与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农业科技支出对农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系数是0.708344,在数值上接近本文得出的结论。

上述文章深入研究了农业科技创新与资金支持之间的关系,但仍有一些改进之处,首先,分析的结果不够准确,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适用于存在不可观测变量观测系统,并且由于可以分时间阶段给出不同系数,所以不要求用大样本容量数据才可得到较准确结果。其次,上述文章建立的模型中仅仅是单一的财政资金支持和农业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较少,本文不将财政资金支持与金融资金支持和对农业科技创新有重大影响的科技人力资源变量加入模型,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准确,也同时说明培养大量优秀农业科技人员对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1996—2011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效应。状态空间模型被用来估计不可观测的时间变量:理性预期、测量误差、长期收入、不可观测因素。

状态空间模型由量测方程和状态方程构成,其中

式中,xt具有固定系数β的解释变量集合,zt是有随机系数αt的解释变量集合,随机系数向量αt是对应于状态方程中的状态向量,称为可变参数。变参数αt是不可观测变量,必须利用可观测变量yt和xt来估计。在状态方程中假定变参数αt的变动服从于AR(1)模型,扰动向量εt、vt假定为相互独立的,且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和协方差矩阵为Q的正态分布。

二、指标的选取、数据来源和模型设定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96—2011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1996—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共设定了5个变量,其中有1个因变量y即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这一变量采用农业专利申请量来表示;4个自变量,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支出g,用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经费农业政府资金支持表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f,用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经费农业金融机构贷款表示;农业科技创新人员l,用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人员表示。

(二)数据处理

为了使模型的结果更准确,更具参考性,对于,g和f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PRI)平减处理,y、g、f和l均属时间序列数据,对其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由于可变参数模型要求数据平稳或者具有协整关系,所以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财政投入和金融信贷资金对中国农科科技创新发展存在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

(三)模型设定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和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开发机构贷款对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拉动效应的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用卡尔曼滤波对弹性系数进行估计,模型为:

三、模型测算及结果分析

(一)财政支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弹性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财政支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呈阶段性的特征,从1996—2002年呈明显的上升态势,由于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外贸和整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整体财政政策由紧转松,国家对于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倾入大额的投资,当然也包括对农业科技的投资,其中2002年政府对于农业科技开发研究机构的投入达515 670万元,同比2001年增长了36%,2002年财政支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弹性系数在近几年中达到峰值,为0.74。从2003—2008年该弹性系数呈缓慢下滑的趋势,这是由于2003—2008年,中国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转为中性,尽管2008年财政投入相比2002年多投入了1.5倍,但是同比2007年,仅增长了15%,虽然,2006年“科技创新型国家”这一概念提出,中国对科技创新十分重视并大力支持,国家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增多,经费的配套增长却略显薄弱,所以此时的弹性系数趋于平缓。从2008—2011年,财政支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缓慢增长。在此期间,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国家对于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提供大力支持,故而该弹性系数有缓慢上升趋势。

(二)金融贷款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弹性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中国金融贷款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波动比较大,但总体呈现下降然后平稳的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7—2004年,这一阶段,中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的颁布,使得银行对于像农业科技创新这种高风险项目贷款持谨慎态度,导致对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机构的贷款持续缩水,2002年金融机构贷款为2 273万元,比上年同比下降了80%,下降趋势十分猛烈。第二个阶段是2004—2011年,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其中2008年金融贷款仅为375万元,在开发机构筹资的渠道中仅占0.2‰。同时,作为整个大环境的融资背景,中国宏观的货币政策也是从紧的。

四、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1996—2011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财政支出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弹性系数呈阶段性特征:1997—2002年财政支出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弹性系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3—2008年,财政支出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弹性系数呈平稳趋势;2008—2011年,财政支出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弹性系数平稳中有小幅度上升趋势。经分析,这种阶段性的特征与国家实施的财政政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应该进一步制定农业科技创新的相关财政政策,以促进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首先,应该根据科技研发机构数量投入匹配的研究经费,建立稳定的农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发展。其次,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经费的管理,使资金能准确到位,使政策行之有效。再次,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制定可以提高农民自主创新动力的政策,使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2.金融贷款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弹性系数同样呈阶段性特征:1997—2004年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弹性系数呈快速下降趋势,2005—2011年,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弹性系数呈平缓趋势。经分析,这种阶段性特征与国家的相关金融政策以及宏观的货币政策有紧密的联系。所以,也应当制定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金融政策促进其发展。首先,吸引多元化主体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将科技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其次,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贷款的风险分担和奖励补贴机制,使得金融机构敢于向农业科技创新开发机构贷款,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再次,应该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等针对农业的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机构的融资作用,可以分项目与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对接,从而准确评估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 陈丽娟.中国银行业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模式探析[J].福建金融,2012,(11):52-54.

[3] 张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需要现代金融支持和保障[J].中国科技论坛,2012,(3):6.

[4] 陈长民.对农业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的探讨——以陕西为例[J].经济论坛,2012,(10):98-99.

[5] 旷宗仁,章瑾,左停.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2,(7):132-135.

[6] 严四容.福建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5.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11

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研究起步较早,关于企业并购研究的广度及深度均处于领先地位。

F Modiglian,Merton H Miller(1958)提出,在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体系中,首次将不确定性引入该体系,企业的市值与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折现之后的资本化价值一致,尽管未能解决折现率的合理确定问题,但是可以确定折现率与风险程度的大小成比例。

Philip.H.Mirvis(2010)提出,就宏观战略而言,并购该项业务与并购企业自身的不匹配会导致企业并购的失败,在并购过程中对财务风险的关注程度不够,全然依赖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未制定适当的并购计划,包括定价、融资等,也会导致企业并购的失败。

1.2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研究现状比,我国学者的研究仍然有些落后。

沙亮(2008)提出,要想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重点要提高获取目标企业的信息质量,运用定价模型及多种价值评估方法进行合理评估、科学定价。

罗春华,李曦华(2011)提出,通过采用多种增长模型计算的市值与上市公司实际市值比较分析发现,采用二阶段自由现金流量模型计算,最能对目标企业进行较为准确的市价估值。

徐黎明(2014)提出,企业并购中的定价风险需要通过提高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水平及采用适当方法,全面评估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的防范措施加以控制。

2 企业并购的动因

企业并购的动因可以通过协同效应理论进行分析。并购中的协同效应在这里指的是两家公司合并后的经营效益超过他们独立运作时所希望取得的效益之和的部分,通俗地讲,协同效应就是指1+1>2的效应。

并购的协同效应主要是由于并购双方并购前管理方面或运营模式方面都有不足之处,并购后双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因此导致并购后的企业管理效率提高,运营模式也得到了改善,使得公司整体的价值得到提升,形成协同效应。但是协同效应还受很多因素是影响,比如:宏观因素、行业因素、企业因素、交易因素等,协同效应并不是总能产生,甚至有时候会带来负协同,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双方的整合情况和企业在所属行业处于什么样的经济规模水平。

3 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广汇汽车在2015年12月12日通过全资控制的子公司香港广汇提出自愿性附条件现金部分收购要约,收购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宝信汽车不超过75%股份。基于这个背景下,我分析了此次收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3.1防范定价风险的对策

定价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收购方与目标公司的信息不对称,在并购前期充分获取目标企业的信息有助于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本次收购定价采用了市场法,定价虽比较合理,但由于股市情况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广汇汽车可以运用多种评估方法,并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对目标公司的进行价值评估,以此降低定价风险。

3.2防范融资风险的对策

首先,广汇汽车虽采用了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相结合的方法,但是外部融资只选用了向银行借款的方式,融资结构比较单一,应运用多种融资方法分散风险;其次要考虑融资资本成本,选出资本成本最合理的融资组合方案,债务融资对企业未来偿债造成很大的压力,但是股权融资又会稀释股东的股权,造成股东的不满,因此确定合理的融资结构对于防范融资风险非常重要。

3.3防范支付风险的对策

本次收购广汇汽车选取的支付方式为单一的现金支付,由于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容易造成支付风险。采用不同的时间及方式进行支付会给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降低由于支付方式及支付时间选择带来的风险,企业应综合考虑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合理确定现金支付的最高承受额度,选取多种不同的支付方式,包括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杠杆支付,及这三种支付的各种组合支付等,以保证有效降低收购支付风险。

3.4防范整合风险的对策

整合风险是企业收购过程中面临的最后一项风险,战略整合需要广汇汽车详细了解双方的战略,取长补短,确定一个有效的能够提高公司价值的企业战略;对于人员整合,在对管理层进行合理安排的同时,也要注意注入新鲜血液,外聘一些管理人员;文化整合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两个公司要进行充分的沟通,相互渗透包容,以取得整合的成功。

4 结论

目前在我国,企业为了扩大市场规模,大都选择了并购这个比较快捷的方式。但是,并购失败率的居高不下表明,并购是一件充满高风险的事情。在并购过程中,只要存在资金活动,那么财务风险就必然存在,企业需要注意准确识别这些风险,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合理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硕.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研究 ――以 SL 公司为例 [D].山东财经大学,2016(6)

[2]蒋孟霖.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以中国平安并购案为例[D].云南大学,2015(5)

[3]孙齐.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研究――以蒙牛并购雅士利为例[D].沈阳工业大学,2016(5)

[4]宋博.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研究――以唐钢股份并购案例为例[D].华东理工大学,2014(3)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12

引言

当前,始于新兴市场的金融波动不仅折射出以货币市场为代表的我国金融体系承压现状,更是反映出了以“货币空转”为代表的银行信贷资金非有效配置的运行态势。相关研究表明包括大银行、中小银行和影子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集中在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而非市场经济系统,这也是信贷资金非有效配置的部分体现。基于此,激活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财政资金存量使得流转于财政渠道的货币得以有效配置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金融面临问题的应有之义。结合2013年7月3日总理所提出的激活财政沉淀资金进而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微刺激政策,可以确定的是我国当前沉淀于财政渠道的资金数量不可忽视,尤其是近年来基于政府平台的财政信贷资金的流转对于财政渠道内部资金沉淀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那么在此背景下,基于政府控制的视角研究通过财政信用渠道所形成财政资金存量对商业银行运行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文献回顾

当前作为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地位界定的延伸命题,公司治理结构中政治因素与公司绩效或公司价值关系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各国公司运行的事实和经验研究均表明了政治因素是各国公司治理中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而这种现象尤其是在法制制度落后、市场经济意识薄弱的国家或地区更为显著(Faccio,2006),可以看到体现政府控制意图的政治联系因素对于公司的实际运行同时存在正向推动和负向制约的对立性结论。

已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体现政府对企业控制意图的政治因素对企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Roberts(1990)、Fishman(2001)等研究指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政治联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融资,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机会(Faccio,2006等)。当然除去融资方面,政治联系因素也可以为公司的发展提供税收补贴、财政引导等政策方面的优惠(Goldman et al,2009)。就国内的相关研究而言,也存在诸多支持政府控制对于公司发展具有正向推动的经验研究,胡旭阳(2006)经验研究表明,针对我国存在相对严格管制的金融行业而言,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可以有效帮助其突破金融行业壁垒,极大地推动了民营企业通过正规金融渠道的融资机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成本(罗党论、甄丽明,2008)。余明桂、潘红波(2008)研究指出,从融资渠道层面而言,上市民营企业高管具有官员背景和政治身份的政治因素是关系到企业是否能获取银行贷款或者长期银行信贷资源的重要因素,具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在获取银行信贷资源及更为优惠长期的信贷资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研究也进一步指出,在金融发展、产权保护及法制水平落后的地区,政治关系对于企业发展推动作用更为显著。

当然,体现政府控制意图的政府对于公司运行的干预也不可避免为公司市场化运行产生消极影响。现有的部分经验研究揭示,政府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司绩效合理实现(Boubakri et al,2008等)。Fan,Wong等(2007)对中国IPO公司的研究揭示,在其公司上市3年内,以CEO为代表的公司高管政治关联因素均制约着公司股票回报、销售增长及销售回报的预期表现。Vickers,Yarrow(1998)研究认为,基于政治诉求原因,政府会引导其控制下的企业更加注重社会效应和承担社会责任,进而引致企业运行偏离市场化轨道,最终使得企业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对企业绩效形成制约。同时政府的干预也会使得政府成为一支掠夺之手,进而损耗公司的利润和财富(Shleifer,Vishny,1998)。而对不同国家的企业效率及绩效而言,Megginson,Netter(2001)和Djankov ,Murrel(2002)通过对不同所有制约束下的企业绩效进行系统对比分析研究,认为总体上国有控股公司企业效益一般低于私有企业效益,其绩效表现同样如此。

综观现有相关研究,结合当前经济体系中所出现政府通过财政信用行为形成的财政资金存量及货币空转所形成短期银行间货币市场承压现状,我们有理由怀疑:政府控制是否是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财政信用渠道形成的关键因素?通过财政信用渠道形成的财政资金存量是否引起商业银行绩效侵蚀?

在此意义上,文章结合前文分析和既有的文献给出研究假设H1:政府控制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财政信用渠道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文章研究假设H2:基于财政信用渠道所形成的银行体系中财政存量资金抑制银行绩效提升空间。

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经济数据的特点尤其是公司财务数据特点可知,公司财务数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具有其惯性,尤其是从公司高管角度而言,其自身具有维持公司盈利水平不变乃至增长的内在激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公司财务数据具有其内在惯性影响。同时相关经济理论认为,基于惯性或者数据的惯性调整,个体的过去行为对于当期行为具有潜在不可忽视的影响,而面板数据的其中一个优点就是将个体动态行为嵌入到模型中进行控制。

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本文针对文章研究思想并结合研究假设H1和H2依次给出非平衡动态面板经验模型:

(1)

(2)

其中,Fdepit表示t期政府在第i家银行的财政存款;Fdepit-j为政府财政存款的滞后项,下文将详细分析;Stateit为表示t期第i家公司性质的哑变量,当t期公司实际控股股东为国家时取值1,其余取值为0;GROAit为t期第i家公司总资产净收益率相对缺口,其量化原理就是依据HP滤波方法得到公司潜在总资产净收益率ROATit,然后利用公式:得到对应样本公司总资产净收益率相对缺口,借以表示样本公司绩效状况,如果GROAit>0则表示公司实际总资产净收益率超过潜在收益率,表明公司绩效不存在被侵蚀的现状,反之,如果GROAit

在模型设定的基础上,对本文前定变量或控制变量进行设定。首先,根据既有的相关文献,本文选取公司总资产自然对数Ln(size)表示公司规模,因为公司规模不仅反映公司经营实力及其在行业中地位,同时更是反映了我国政府控制倾向,在我国规模较大的四大商业银行均为国有银行,故此文章选定公司规模作为前定变量进行控制。此外,结合已有文献,选取公司财务杠杆(Leve)、账面市值比(BM)和净利润增长率(Ng)对公司相关财务变量进行控制,借以控制公司的风险水平和发展潜力对公司绩效及财政信用的影响,因为公司财务杠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公司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水平,而账面市值比和净利润增长率反映公司投资机会和发展潜力。同时,依据Faccio(2006),邓建平、曾勇(2009),肖浩(2011)等人的研究,对公司治理层面、高管政治背景及公司性质等相关变量进行控制,主要有公司股权集中度因素,在文章中选用公司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H3)量化股权集中度因素,同时依据前文归纳的关于政治因素的常用衡量方法,对样本公司高管政治背景进行衡量,若高管或公司具有四大方面中的一种,则认为公司具有政治联系,并用哑变量Political表示,具体就是若存在政治联系Political取值为1,反之为0。而其余的核心变量在前文模型设定中进行阐述,在此不做赘述。

(二)样本及数据选取

结合本文的研究思想,文章选取国内A股市场金融行业上市银行作为研究截面样本,具体截面样本为截止到2013年第一季度上市的银行金融机构但是剔除掉样本观测数据不足8个季度或2年的15家上市银行,并结合数据可获得性,样本跨度为2005第1季度到2012第4季度。为了尽可能扩充数据容量避免拟合偏误,本文选取的数据频率为季度数据。数据均来自于对应年度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和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

经验分析

(一)基本统计描述分析及相关检验

结合经典的研究逻辑,首先对变量序列的观测值进行基本统计描述分析,借以对整体数据统计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同时根据金融行业有关数据的特点,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观测数据异常值对拟合结果造成偏误,首先结合基本统计描述对相关数据序列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其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中基本统计描述分析可以看出,上市商业银行总资产净收益率及股权集中度均呈现近似于正态分布性态,其在样本期内的分布也较为平稳。同时资产分布和政府财政存款分布波动幅度较大,其资产分布呈现略微右偏分布,而财政存款呈现略微左偏分布。净利润增长率显示出高度集中并且略微右偏的分布性态,对应的账面市值比分布呈现显著集中性态,但其分布波动较为平稳,而公司杠杆水平分布的波动幅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和风险分布不均的实际运行状况。整体上看,对应变量序列的统计分布基本符合国内上市商业银行实际运行预期。

在统计描述分析基础上,本文结合动态面板特点和长面板数据变量序列特征,首先对相关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由变量序列平稳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文章的变量序列在计量意义上是具有平稳特性的。

在平稳性基础上,结合动态面板思想,对解释变量的内生性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方程(1)检验结果看,初始自助检验统计量(5.35)是显著的,结合其对应P值、已有文献及研究需要,存在内生关系的变量为两个(state 和political)。因此X2 分布自由度为2(内生解释变量个数)对应P值为0.02,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也即表明存在内生解释变量。同样方程(2)的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不能拒绝存在2个内生变量的假设。

(二)回归分析

在相关检验的基础上,对模型(1)和(2)进行经验回归,经验拟合结果摘录如表3所示。则由表3拟合结果可以看出:

首先从整体层面分析,针对模型(1)而言,总体上除去股权集中度、公司财务杠杆及净利润增长率对财政存款影响不显著之外,其余控制因子对于财政存款影响均显著,而针对模型(2)而言,除去绩效自身滞后2期因子对于当期绩效缺口影响非显著外,其余控制因子的影响均显著。同时结合模型(1)和(2)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结论是稳健的。

其次,分别从模型(1)和(2)的具体影响因子层面分析,模型(1)拟合结果表明,我国财政存款滞后因子对其当期影响积极并且显著,揭示了我国以财政存款为代表而对财政信用渠道具有惯性的,同时样本公司性质及高管政治身份对我国财政信用渠道影响积极并且显著,其中高管政治身份对于基于政府的财政信用渠道影响最大(0.2),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形下政府控制对于基于政府财政信用渠道形成具有积极并且显著的影响,这一结论既承接既有的相关研究文献同时也符合研究假设H1预期。而对于其他控制因素而言,除去公司规模及账面市值比对财政信用渠道影响积极且显著外,其余变量如财务杠杆和净利润增长率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公司资本结构、风险水平及发展潜力并不是影响政府财政信用渠道的主要因素。结合模型(2)拟合结果,可以看出,滞后1期的总资产净利润率与当期总资产净利润率积极相关且显著,但滞后2期项对当期影响并不显著,而公司股权集中度当期因子及滞后1期因子与公司绩效缺口负相关且显著,间接表明了银行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有利于公司缓解公司绩效侵蚀程度,即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积极相关。但是对于政府的财政信用渠道所形成的财政存量资金因素而言,政府的财政信用渠道与公司绩效侵蚀变量积极相关且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政府财政信用渠道存在着对于公司绩效侵蚀的状况,这一结论也直接验证文章研究假设H2:我国基于财政信用渠道所形成的银行体系中财政存量资金抑制银行绩效提升空间。同时拟合结论揭示公司性质、规模、财务杠杆及账面市值比也存在对公司绩效侵蚀的状况,而高管的政治身份和净利润增长率有利于提升公司绩效。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政治关联因素与我国银行业绩效的关系是积极并且显著的,而对应本文控制的公司层面因素却并不支持上市银行绩效的提升。

结论

文章基于非平衡动态面板数据对我国基于政府控制因素而形成的财政信用渠道对银行绩效影响进行系统经验分析。其经验分析结论不仅进一步验证体现政府控制意图的政治关联因素与我国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积极相关的事实,同时也揭示体现政府控制意图的公司性质和高管政治背景与基于财政信用渠道形成银行系统财政存量资金存在积极内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基于政府信用渠道形成财政存量资金对银行绩效侵蚀的经验结论,更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经验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涛.国有股权、经营风险、预算软约束与公司业绩: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发现[J].经济研究,2005(7)

2.罗党论,刘晓龙.政治关系、进入壁垒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5)

友情链接